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

2024-10-26

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通用12篇)

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 篇1

《小学低年级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教学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制约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提出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从2013年3月至今,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实验,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在课题研究实验中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此特作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美的视觉环境和美好的艺术氛围是将学生引进音乐殿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音乐情境,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可以借助于美术的形式提高教科书的插图、色彩,使教科书图文并茂,使学生爱不释手;课本里有许多插图是歌曲形象化的解释,所以在学歌之前,用挂图或投影的形式将一幅幅优美、逼真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形象感、趣味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用录像、电脑制作等技术的电教手段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动手制作色彩醒目的大音符等趣味性教具及鼓励性的小礼品等为教学增添活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借助音乐游戏,发挥学生听、动、唱的能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优化课堂,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时都应向自己提出“是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来检验自己的安排是否正确。要打破原有固守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学习,让学生的脑子随教学而开动,让学生的思维随想象而驰聘。比如:课堂上,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若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就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位同学都参与,积极创新。在教师的精心构思和引导下,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接受转变积极探索,对音乐的神秘感、陌生感消除了,开始自然、主动、积极地接受音乐了,同时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稳定了学习兴趣。

三、引导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并应经常

进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采取自评、互评、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形性,进行量化测评,使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创作运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启发学生大胆的创作表现。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尝试实践,能够促进学习兴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位同学都参与、积极创新。在有趣味的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如教《学做解放军》时,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把学生四人一组分好,然后让他们自己讨论、编创动作。在歌表演中,学生却能根据平时观察,把解放军的英勇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也促进了学生兴趣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断面向全体学生寓教于乐,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 篇2

一、要注意引发学生对音乐感兴趣

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产生的条件之一是音乐感兴趣, 即只有对音乐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学习音乐的兴趣。就中学生而言, 心理定势对他们影响很深, 音乐课非常重要, 不仅应使他们懂得什么是音乐,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觉得音乐是一门学校不可缺少的有趣的课程。音乐教师首先是对音乐倍感兴趣的人, 处处表现出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表现得疲疲塌塌、松松垮垮, 那么又怎样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会出现抵触情绪, 就不可能把课程学好。所以, 音乐教师应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除了衣着言谈、举止外, 应充分展现自身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 不仅有丰富的音乐知识, 而且要能歌善舞, 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在学生周围聚起诱人的音乐光环。

二、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兴趣

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了审美的愉悦体验, 又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除了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外, 主要阵地还是在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应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激发学生情绪, 引起美感, 产生共鸣, 情趣、情趣, 有情才有趣, 无情则无趣, 富于情趣的教学具有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不仅能引发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 而且能够激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中潜移默化, 从而提高学生歌唱、欣赏、理解、分析音乐的能力。教师要注意了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感受艺术形象, 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因此, 教师要借助自己优美动听的歌声和热情真挚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 叩击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胸中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澜, 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唱歌教学中, 多唱反映中学时代或形象性较强的学生感兴趣的歌曲,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 逼真的画面描述出歌曲的意境, 然后入情入景的范唱, 使音乐形象具体、生动, 学生演唱时就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而歌唱, 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以美净化学生心灵。

三、要善于调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我们不仅要通过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教学活动来进行音乐教学,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 以美感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和调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比如, 我在音乐教学中, 除了认真备课外, 上课时还力争做到:端庄的仪表, 良好的教态, 充沛的教学热情, 生动的语言, 正确的讲解, 优

美动听的歌声和熟练的伴奏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较高水, 平灵谈的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自己创设的美的氛围, 中让受学到生美在学育的。熏陶, 在愉快中受到美的教生四进行双、边沟通○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 音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师生情也是影响。音学乐生不学仅习屯昌乐是自娱融洽师, 生它还是一关系, 引起门共表鸣演, 能艺术使, 县屯昌学进行表现音乐课堂轻松愉快, , 大胆的进行情感学生毫无忧虑地中学习音乐教学质体验音乐, 量不断提高学生犹坐春。风之中, 王兴

五、课程的安排必须合理

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沂趣课程的安排必须合理课程安排不合理, 某项。反之内容比, 例若的过重或讲, 乐或理整, 这节课样都单在调视的唱、齐唱教学内、培满容青, 足少对的年于。来已我说具在, 有是教一不学定能中思使力维他图能们根力感据的到教养学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地合理

安排教学内容, 把每顿音乐“餐”煮调得有滋有味。

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对参加音乐会、上音乐欣赏课很感兴趣, 而对于学习乐理、练习视唱、练耳等, 绝大多数同学还缺乏直接兴趣。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 认识到学习乐理、练习视唱练耳等的重要性, 认识到它是学习乐器、进行歌唱、舞蹈的阶梯,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把抽象乏味的乐理、视唱、练耳等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易懂。

在音乐教学中, 既要照顾学生的兴趣, 也不能一味迁就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的兴趣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比如, 有些学生对通俗歌曲感兴趣, 特别是港台歌曲情有独钟, 教师要及时了解, 正确引导, 选择一些内容健康, 造应青少年时期的歌曲, 不能把靡靡之音引进课堂引入校园。我们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音乐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 篇3

数学课题学习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说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实践与自主是数学课题学习课的精髓,因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就课题学习而言,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给他們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在设计《拼图与勾股定理》这一课题学习课时,做了一个前期准备:即在上课之前,便引导学生准备七巧板、五巧板、三角板,在做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空间图形及实践操作经验。在活动中,没有直接将书上给出的结果展示出来,而是通过学生的拼,让他们在操作中寻求结果。然后,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填写活动报告,总结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一、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制作人口图”时,笔者不拘泥于教科书所提供的线索,放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如何收集数据.制作图来描述数据等。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二、认真分析内容,注重普及性

数学课题学习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内容既要有科普知识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动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有趣的七巧板》时,笔者安排了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出“1”与“A”的一个小组活动,由于学生对这两个图案模型缺乏了解,因而拼出这两个图案的小组了了无几。为了弥补这节课给学生造成“七巧板”不有趣的错觉,让每个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七巧板的拼图”,由于“有模可依”,每一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但很快把“1”与“A”拼出,而且把“2,3,4…… B,C,D……”图案顺利拼出,由于注重普及,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设计的核心在于课堂重建。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本,强调预设课程的忠实实施,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强调生活课程的自主体验。学生是自主的,教师也是自主的,那种“课堂以外的所谓专家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已经不存在,教师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权力,用心设计与经营课堂,并在课堂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数学课题学习课,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维训练内容和动手操作内容,通过这些充满了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勤思、善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课题学习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兴趣转移,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的需求,适应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有所得。

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 篇4

李翠兰

我校自课题申报以来,紧紧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一主题,积极进行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课题实施以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实施老师的探索研究下,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现将我校的课题研究的实施工作情况简介如下:

一、领导重视

在课题研究开展之初,学校就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由校长牵头,教导处负责课题的实施,精选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成研究队伍,组织开展此项研究活动,并投入相应的实验经费,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此项研究工作的重视。

该课题面向学校的全体学生,且不分学科,故全校大部分教师都可参与。校长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积极关注,亲临指导,我们挑选了本校的骨干教师参与此课题的研究。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与学校行政一道,形成了从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科研网络。

二、塑造教师、打造教育科研的生力军

只有培养出了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有质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是课题研究的生力军,为此,我们的首要工程是塑造教师。(1)树立教研意识

教师首先要树立实践科研的意识,清醒地意识到自身不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旁观者,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自己的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发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加强理论学习

学习是研究的基础,每个教师只有勤于学习,读专业书、理论书,注重在课题研究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修养,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有力量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体学习、开讲座,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外出学习增长见识

只要有相关的研究活动、听课活动,学校尽可能多地让教师出外学习,通过这样的外出学习活动,不仅使教师长了见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因为他们在比较中更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三、具体做法

(一)抓计划的制定、成果的总结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对此我校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课题研究人员根据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的统一安排,每学期初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保证目标的达成。我校每月召开一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阶段分析会,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二)抓氛围的创设

1、明确全校师生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体。

2、加强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板块的宣传布置。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标牌等都要适当增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

3、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并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真正深入到课堂当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抓活动的落实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设计问题,培养预习的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3)树立民主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鼓励支持,培养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5)管理与教学并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6)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7)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阶段成效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一年的时间,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获取了宝贵经验。

一是课题效果评估。大部分老师都认为此次活动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和时间利用习惯等,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改善。老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提高,令人欣慰。

二是课题研究氛围浓厚。试验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人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个个都能按时完成阶段试验任务。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将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使课题研究在全校形成了浓郁的氛围。

五、存在不足

虽然此次活动得到大部分师生的肯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努力改善,也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1)课外活动的组织不够生动有趣,过于常规化,难以长期而稳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不够,学生自己规划和自我监控的培养力度不够。

(3)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力度不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巩固。总而言之,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此次活动的成果,落实活动的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信阳镇第一小学

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 篇5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学习非常被动。据研究,统计,至少有40%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为学困生。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而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没有,他们往往将学习当作一种应付老师、家长的任务,或者认为是人生不可违背的一项义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数学乐学境界,学习数学的最高追求就是数学乐学境界的到达。让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潜能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然而近年来,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而数学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因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非常不感兴趣,相对其它学科而言不愿学的学生多一些,因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研究发展空间。

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培养潜能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目标:充分调动潜能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2.内容:

(1)小学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3)小学潜能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4)教师素质对小学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3、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三、具体措施:

1、发扬民主 创造氛围

要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发扬民主,将自己视着是学生当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朋友。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应引导学生讨论,同时要与学生一起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放得开,思维充分得到解放。

2、增强学习快乐感,培养直接兴趣。

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正确引导。让孩子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明白许多自己现在不懂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探索中发现许多乐趣。

(2)正确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孩子一旦在学习中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获得一种被人承认、被人接受的感觉。水滴石穿,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样,鼓励这个助推剂,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兴趣也就在这一次次的鼓励中得以形成,得以发展。要全面客观的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把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帮助孩子摆脱学习上的狭隘性。

(3)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3.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

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4.善于设疑,激起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设臵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经常激疑生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定会与日俱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如果学生形成了一个善疑乐思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怀疑的头脑、批判的精神,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源泉。高斯说得好:“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5.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孩子愿问为什么,教师和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就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教师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6.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首先作为老师,即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生活中的益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接触好学生,受其影响,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其次,要让家长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最后要让孩子们多看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

四、研究时间

2015年3月——7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 2015年9月——7月 研究阶段

(1)小学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3)小学潜能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4)教师素质对小学潜能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2016年9月——1月 总结阶段

五、预期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潜能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

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题小结 篇6

摘要: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审美 聆听 兴趣 表现 无权威 想象力 学科整合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她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而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音乐鉴赏课则作为选修中的必修课走进大学的课堂,尽管如此,真正的艺术教育依旧离我们非常遥远。

一、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弊端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传统的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出现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音乐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上音乐鉴赏课”的尴尬局面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音乐鉴赏课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三、音乐鉴赏课教学方式

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老师必须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针对现有音乐鉴赏课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老师可以大胆尝试着改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一)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可以在音乐播完之后,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不要管答案是怎样的千奇百怪,牵强附会也好,断章取义也罢,只要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就是应该予以鼓励的。

(二)、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老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中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当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示或表演一些动作。可以充分调动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三)、改变传统的师生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 维的探究过程。

《中国教育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四)灵活设计课堂内容安排,善于拓展延伸课堂内容,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小舞台

很多学生是比较喜欢唱歌的,那为什么不给大家一个表现的机会呢?例如这次学了古典音乐,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古典音乐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曲子、相关赏析等,在下节课上给同学们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可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特色的歌曲,并模仿学唱,演唱形式不限,可以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一领众和等。演唱内容也很丰富:有外国民歌、流行歌曲、红歌等,让同学们在表演中展示自己,学习知识。同时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演唱欲望,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小舞台,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并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五)、适时表现教师的音乐基本功,带动学生的即兴表演和即兴创作欲望

有些教学模块的内容是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的,好象戏曲篇和歌剧篇,在他们的心目中欣赏这些是老人家或是专业人士的事情,学生一进教室听到这些咚咚锵锵就反感,结果那节课大部分学生选择睡觉、玩手机、甚至聊天,老师自己也很没趣,可以用“失败”来形容。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尝试这样做:用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范唱范演的方式开始进入戏曲篇的学习,首先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进入内容也就会顺理成章,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模仿杨子荣的《智取威虎山》唱段中的唱念做打,在欣赏红歌时,比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老师可以钢琴自弹唱导入,再介绍中国年轻钢琴家朗郎演奏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更不用说课堂效果。

(六)、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放松精神,减少拘束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变换学生座位,教师站到学生中去讲课。还可打破传统课堂学生站着回答教师问题的形式,使他们感到轻松,与教师产生默契,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七)、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利用电脑制作音乐课件,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将视听相结合,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更形象地接受音乐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魅力不仅在于可以欣赏音乐,而且由于音乐与其它艺术及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使音乐欣赏课又成了可以了解许多相关知识的课,当然,音乐还是主要的。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要注重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知识。

(九)、教师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尤其要注意作品的旋律性。有时还要选择些课本之外的作品,也可以结合课本要求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甚至还可以选用一些有特色的地方音乐进行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篇7

一、创造良好气氛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在音乐课堂中首先要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沟通是建立这种关系的前提下,教师爱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学生就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几盆漂亮的花草,几幅音乐家肖像挂图,几句音乐格言,布置好温馨的音乐教室。教师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开放、自由,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个性的存在,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学生不但有目的地进行了音乐训练,快乐地接受了音乐知识,也熏陶了丰富的情感,从而取得了最佳的效果。学习几首儿歌后,我设计了一个“编歌词”的环节,让学生想想自己生活学习中那些内容可以编入儿歌。学生们都充分发挥想像,踊跃创作,积极发言。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下学习音乐,乐在其中。精心的课堂设计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学生在唱歌时,放飞想象的思维,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会音乐的乐趣,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把一些比较维的乐理知识,变成诗歌、迷语,让学生念一念、猜一猜。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

二、多种有趣的游戏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融音乐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游戏,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课是生动活泼的,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学中,教师熟悉音乐教材,制定好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蕴含的美,教师要应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如节奏教学,通过跑跑、走走、念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节奏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和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以学生年龄特点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并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使课堂气氛显得活跃。类似游戏、儿歌的形式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教学可把歌曲戏曲的主题、内容、情节展示给学生,还可借助故事本能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活动要与教材中的内容紧密联系,要面对大部分学生,让学生集体参加活动。如《拍手歌》一课中,根据歌曲的主题,节奏,学生自创节拍和动作进行教学,花样百出。学校还可定期举办艺术节,歌咏、绘画活动等,学生能够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快乐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是最直观的教学工具,营造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段多样化。音乐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激发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积极主的进行学习。学习儿歌或故事时,我选择配音响效果为背景既增强了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音乐促大脑活动,提高了记忆效果。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在教《义勇军进行曲》时,给学生讲创作时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中,这一歌曲激发起中国人民的战斗热情和爱国精神,让学生体会情景,学生从内心深处激起爱国之情,学生在唱歌时会融入情感因素。

四、注重课堂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手段,有利于激励教师进取,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要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享受到美的陶冶,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渴望表扬与鼓励,教师在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使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优点,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寓学于乐,注重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体的创造力培养;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满足感、幸福感,享受成功的乐趣。用“送星星”“贴小红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鼓励,让他们带着快乐而自豪的心理产生对学习的信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他。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

音乐教学应该作为一种欢乐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其中努力追求和尽情享受,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艺术的魅力,音乐教师责任重大。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轻松快乐氛围中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篇8

一、营造学习音乐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环境是指课堂上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塑造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很快达到平静、轻松、愉快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中要精心准备。今年我教高一的音乐鉴赏课,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在进行导入设计的时候可以针对这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设计,比如,将不同表演形式的声乐、器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在课堂导入的部分播放课件、电影、歌曲、配乐图片等等。有时教师可以跳舞,示范歌曲等等,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进课堂就受到音乐的感染,产生音乐兴趣,还可在上新课前让学生欣赏作品《春江花月夜》等,可用多媒体将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江水,随风摇曳的花枝、花叶、色彩斑斓的花瓣画面显示在屏幕上。欣赏《二泉映月》时,可先介绍作者的沧桑经历、坎坷命运,再播放音乐,就可收到学生对音乐艺术表现力的认识效果,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影响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课堂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来讲,课堂教育影响有教材、教师、教学过程几方面。教材是学生获得审美教育的源泉。优秀的教材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营养。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教材、理解教材、驾驭教材,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从教材精髓中受益,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是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在课堂上,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在这里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如果教师精力充沛、举止大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被教师的热情、真诚所感染,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出色的教学形式新颖、活泼、教学方法引人入胜,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特点也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让学生对音乐活动感兴趣,来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我在高中的音乐鉴赏学习中,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对比、评价、判断、实践、演唱、创编。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利用星期二的七八节课开展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县的演出、比赛。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的。

阶段小结课题研究教学小学音乐 篇9

《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渗透与教学》

课题研究阶段教学小结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乐理知识课堂旨在让学生明白基础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充满对音乐的向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今后更高级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根据音乐的特点,对小学音乐中段乐理知识做一些分析和探究。

一、了解乐理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是人生当中重要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好文化知识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全方面发展,有良好的身体和身心状态,才能为今后步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做准备,也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音乐能帮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是培养人心灵美必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能抛开烦恼,让身心得以放松和调节,所以,在小学开展音乐课程是很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音乐对人心灵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音乐课为学生带来全身心的享受。乐理知识就是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之上,对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音谱和音调等音乐基础元素进行知识性的介绍和概括,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与学生一起交流和探讨音乐界的传奇人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自主地去探究和感受。比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失去了听觉,但仍然不放弃心中对音乐的激情和热爱,坚强地生活并创作了无数闻名世界、流传至今的名曲。教师给学生讲讲这些著名的传奇人物的故事,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能带给人无穷的“精神财富”,并积极地投入到音乐世界发现美、感受美。

二、注重乐理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素养

教师要注重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的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意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和认知能力,从而全身心健康发展。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乐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调,能准确地唱出八个基础音符并能画出各自的表示符号,并且能准确地发出每个音符的正确音调,对班级的合唱也要积极地参与。音乐乐理知识与其他课程科目不同,不是“模版式”地按照课本理论知识教学,而是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自行感悟其中的韵味和感情色彩,才能真正“以学助教”,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只要教师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教学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乐理知识就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做好对音乐各方面的知识讲解,让乐理知识变得更生动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方便学生的學习,让学生放松压力,缓解学习带来的压迫感,用学习音乐来调节情绪,真正发挥音乐的作用。

例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玩一些音乐游戏,如“魔法钢琴”、“黑白格”等,这些游戏会让学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韵味,做到“以学助教”。当今科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身边基本离不开电脑,游戏更是学生爱不释手的“玩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美,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培养课题小结 篇10

科 姓

位 联系电话:

小 学

语 文

于咏梅

第二师二十二团中学

***

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培养课题小结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分析

我校处于团场地区,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母语学习的规律和特征,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与语感培养割裂开来,存在低效等问题。这样就制约了学生语感的发展,这也就给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带来影响。因此提出“团场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想借此研究探索出适合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的新路子。

二、课题设计者:于咏梅

三、培养语感的意义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直觉性、综合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是其主要特征。语言的积累对学好语文非常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感的培养有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美育。

四、研究对象:团场小学低年级学生

五、研究内容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语感 1.在初识生字中训练语感 2.在巩固识字中训练语感 3.在咬文嚼字中积淀语感(二)、朗读、诵读培养语感

训练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要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特别是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语句作为培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使其获得深刻地理解和感受。

(三)、创设情境,激发语感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师就要善于创设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与作品情感内容产生共鸣,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

(四)、广泛阅读 积淀语感

要想掌握好一种语言,培养一种语感,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日积月累。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不二法门。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教育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七、时间步骤

准备阶段(9---10月)

钻研1--2年级教学,搜集优秀教案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研究阶段(11---12月)

结合相关材料进行过程性反思,运用研究理论,联系实践,形成成果。总结阶段(12月)

收集、汇总资料,撰写理论成果,进行总结。

八、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激励性原则。

九、取得成效:

1、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对学生语感有意识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对于老师而言,给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学习方法。老师在该课题研究的活动中也不断进步,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理念,同时又进行了自我充电,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十、课题小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致力于语感培养,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以期能够自然而然地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低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头语言,形成了初步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能力。他们能从别人的语言中感受到“喜爱”“生气”等情感,捕捉到言语的信息,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情感,只是他们对语言的“感受”不够深入、精细。入学后,老师就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地营造语言环境、提供语言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语感更好地生成。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语感形成的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在“识字教学”中训练语感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不仅是认识生字的过程更是个语言交流的过程。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对学生稚嫩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收获生字的同时收获更为丰富的语言。笔者在识字教学中做些尝试:

1.在初识生字中训练语感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他们习惯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学习。在识字中,他们喜欢把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我们就抓住这些生动画面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我们班孩子在识字的时,常把一个字的部件想象成具体的事物,于是,我就引导他们编字谜、儿歌、顺口溜等,来识记生字。在编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语感。如:在教学“牧童”的“牧”时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总结出‘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吹笛子’就是牧童的‘牧’字谜,赋予了“牧”字新的活力。低年级的学生很有想象力,喜欢把自己的想象与大家交流,但却常常词不达意。我们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让这一过程一举两得。既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活力了,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

2.在咬文嚼字中积淀语感

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把自己所见所闻与伙伴或老师分享。如果老师能做个有心人,听听孩子们之间在说些什么,或耐心倾听他们自己讲的事,我们就能发现孩子的语言中有不少错用的词语。这需要我们及时纠正,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就学会“咬文嚼字”受方言影响,学生在交谈中经常出现语序颠倒词汇错乱等现象。一次,我问一个学生:“你的作业完成了吗?”他说:“已经快要做好了。显然,学生对“已经”和“快要”没有形成敏锐的感觉,出现了词语运用不恰当的现象。虽然我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仍问:那到底是已经做好了?还是没做好?”学生回答:还有几行字,就能写完作业了。”我说:“那能用‘已经’吗?”学生马上说:“那应该是快做好了。通过一番咬文嚼字,他已经区分了“已经”和“快要”如果我们能做个有心人,多留心孩子的语言,让孩子学着“咀嚼”自己说的话,那么他们对语言的体会就更深一步了。3.在巩固识字中训练语感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不但识字效果好了,而且能增强对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在巩固识字中,我常将新学的汉字重新组合,编成儿歌或放到简单的故事中,让学生诵读。这样的巩固,针对性强,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熏陶。

二、朗读、诵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的基本训练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读有助于正确理解,有助于感受形象、语言的美,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运用时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低段的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只要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也就基本理解了文内容。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文更应要求儿童熟读成诵,这是一条为古人所证明的积累语言和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朗读是用有声语言塑造形象、传达作品思想感情的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的多重思维、多重感觉不断叠加的动态运动过程。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而按朱熹的看法,“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浮现画面。对于低段的学生首先要求读正确、流利,然后才可能理解性地读,有感情地读、自我欣赏地诵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朗读的点拨指导,把朗读与理解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结有机地合起来,而决不能搞成枯燥的纯技巧的东西。如《乌鸦喝水》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的教学,我采取学生读,师生共同评议的方法。读后学生评议到“读得太快,没有读出感情来”,我顺势引导说“小朋友想想乌鸦当时的心情怎样?”(着急、焦急、难受)“你怎么知道它难受、着急?”进而引导学生抓住“口渴”、“到处”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乌鸦口渴难受、焦急难耐的心情。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朗读表现,此时学生自然就能够通过强调重读,或拉长声音、或配合动作把乌鸦的形象心情表现出来。这样的训练不仅及于语言的形式,还深入到内容,不仅及于技巧,更深入到情感。这样的朗读指导对理解课文来说是追求深刻的理解,对感受课文来说是追求鲜活的感受。感受基于理解,又加深感受。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朗读水平,而朗读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激发语感。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师就要善于创设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与作品情感内容产生共鸣,让他们深刻地感受鲜活形象画面,体会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通过绘画法、情景法、渲染法使学生入境悟情,例如,教学古诗《山行》时,我通过音乐和图画创设展现情境,让孩子们一边听着舒缓悠扬的古筝曲,一边看着美丽的深秋枫林图,这样强烈的视听冲击,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情境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与诗人心灵相通,感同身受。教师再通过语言进行渲染性的描述:“我看到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尽情欣赏,那夕阳照耀下的满山的枫叶,如彩霞、如红云,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当我绘声绘色描述后问学生,这情境正是诗中哪两句诗的意思,此时全班学生陶醉般地吟诵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由景及语,由景感而达诗语。而诗语的感性特质正与景和,其本质是语感的作用。

四、广泛阅读,积淀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不二法门。这是语文界专家学者教师们的共识,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

课外阅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实践。一部好作品事实上就是一位最好的语文老师,良好的语感是好书培养起来的。作业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引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导到广阔无垠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生活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中培养起使他们终身受益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课外阅读的学步阶段,在课外阅读的学步阶段,注重抓好我校实施的跨越式的教学模式的十分钟阅读,给学生以充分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以及对语感的自我感悟,效果较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书带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不至于对语文学习、对朗读产生厌倦。

在教学中发现我们会发现学生其实都是爱读书的,我们知道,学生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启发、帮助、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思维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团场小学(特别是外来学生比较多的学校)来说是比较困难。由于家庭条件,各种观念的影响,学生自己拥有的课外书是比较少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媒介让学生可以看上课外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也谈小学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 小学音乐    体验学习    学习兴趣

1.引言

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通过对于音乐的欣赏与学习,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趣味,加深对于音乐美的理解,而且使艺术素养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部分学校存在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缺乏足够认识,重视程度不高,音乐教育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提升,忽视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培养等问题,从而造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及对音乐的兴趣有所影响的状况。对小学音乐教育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是近期教学应发展的重点。提高音乐老师素质,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施“体验学习”,从而更好地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发展。

2.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存在对于音乐兴趣不高的问题,其与为小学生创造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教育水平有极大关联。

2.1小学生音乐教育存在教师素质不足的问题

部分小学缺乏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存在观念传统,教育观念落后,只注重重点科目的教学,忽视音乐等培养学生兴趣的科目的教学,没有通过这些兴趣课目达到促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音乐重视程度差,教师能力有待提升,在教学中存在创新力不足的情况,不能利用多样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2.2没有为学生音乐学习创设良好环境

学生的音乐学习存在教学氛围单调的问题,老师水平低,不能运用自身教学水平与外界环境相结合,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导致音乐教学死板,学生每到音乐课便感到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收获,教师没有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而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及互动,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3忽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主体性与创新性

学生是教学改革中着重关注的重点,应以学生为主体,但部分学校没有完全贯彻落实,有些音乐老师只是使学生一味接受知识,而没有对学生主体所想学习的知识有所尊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据此,小学音乐教学就失去了其必要性,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会使教育教学死板化,导致学生学习没有收获。

2.4小学音乐改革的速度不高

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改革,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得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目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行为缺乏科学性都须进一步改进。当前,改革措施还需进一步提升,才不会影响教育质量问题,才会使小学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途径

3.1提高音乐老师的素质

从音乐老师的素质出发,首先端正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态度,雇佣专业人员,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对学生的教学,使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持积极态度,加强其与老师的课上互动、课下交流,提高对于音乐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3.2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教学所关注的主体,使学生发挥其自主创新能力,真正通过自己的兴趣找寻最适合自己音乐学习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高点。

3.3创设情境,促进兴趣培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老师的专业知识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创设积极的音乐学习情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选取最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上台进行歌唱表演并且排练情景表演的机会,随着节奏表现自己,在学生自行摸索和老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并提高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3.4对小学音乐进行改革

当前,各个小学的音乐教学水平及音乐设备良莠不齐,应通过不断完善音乐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多媒体设施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加强教育局及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学小学生进行音乐学习。

4.结语

通过对于小学音乐教育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到音乐学习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应进一步深刻了解缺乏兴趣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从而避免其中的问题发生,不断对老师进行培训,加强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培养。在深入分析的同时,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全面改革,在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使音乐教学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卫红.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神舟教育,2013,(8).

[2]王静.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课改论坛,2012,(11).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2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灵是一张白纸, 教师可以任意去写, 但是教师要注意, 一定要把最美好的东西写进去, 要从各个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 在低年级的音乐兴趣培养当中, 应当以具体的事物为切入点, 让学生对音乐做出自己喜欢的理解, 比如说不由自主地表演, 有感情地演唱等等, 教师对此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 以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音乐教学中应善于观察学生, 若他们对此不感兴趣, 就应该马上改变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日益浓厚, 而不能产生厌烦情绪。

从低年级到中年级, 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改变。应该怎样去培养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搞清楚他们喜欢哪些音乐。三四年级的学生还是会喜欢课本上的歌曲的, 但是有一部分歌曲如果老师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学生就不会喜欢。因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一部分思维还处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中, 所以那些较欢快的, 形象的歌曲会受到他们的喜欢, 而抒情的, 抽象一些的歌曲不好理解, 因此他们也就不会喜欢。对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东西, 用故事, 简笔画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引入, 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用课外的音乐活动来带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可以组织合唱队、鼓号队、口琴兴趣小组、竖笛兴趣小组等等。学会了乐器, 就可以让学生试着演奏学过的歌曲, 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进了合唱队、鼓号队, 在这种环境中, 学生会感受到音乐的奥妙:乐器的独奏与合奏竟有这么大的区别, 居然能够表演出这么好听的音乐。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逐步地被调动起来。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思维的变化, 课本上的歌曲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那么喜欢了, 特别是近些年来流行音乐的发展, 使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盲目崇拜某个歌手明星, 而不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了。那么,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可以找一首同学们都喜欢的流行音乐, 学生齐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曲的调式, 感情色彩, 拍子等等。找一些关于此歌的问题, 有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 老师在这种时候就要从各方面来引导学生:“这些歌曲都是很简单的, 为什么同学们回答不上来?”“连这么简单的歌曲都分析不了, 还有什么可喜欢的?”接下来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 首先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学牢固, 再去学这些歌曲。“连课本上的知识你都不会, 怎么去学习流行歌曲”, “有哪位同学是直接学习乘法, 而不学加减法的”。运用激将法, 告诉学生学习应该循序渐进。这样, 学生就会喜欢上课本上的歌曲。当然, 在用这种方法进行引导的时候, 教师首先要对流行音乐有一定的研究;其次, 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喜欢唱的, 又适合学生唱的流行歌曲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不过在这样教学时, 目的要明确, 教学目标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教学切入点的寻找, 也跟教师的经验水平有直接关系, 所以这就要靠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摸索教学经验, 使教学水平更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音乐课中引入游戏, 游戏让音乐课生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 在音乐课当中学生们无疑是想得到一些放松, 那么将音乐课与游戏进行融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这样可让学生的思想情绪得到一定的放松, 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加以宣泄, 对于提高音乐课和其他科目的教学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如学唱《两只老虎》歌曲, 就可以设计这样游戏让几个学生扮演老虎, 再让几个学生扮演其他小动物, 然后根据乐曲进行表演。这样一来, 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 同时学生也会根据表演, 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歌词, 记住旋律, 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那种小老虎憨态可掬的形象。

三、开展音乐活动, 鼓励人人参与

在新课程人教版中, 特别强调了开展音乐活动的教学。如聆听音乐故事, 摄取民间音乐, 创编音乐节目等。在教一二年级音乐时, 常常边听音乐边讲故事, 听后让大家进行模仿表演。如对于《动物狂欢节》中表现各种动物的音乐,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其声音、动作, 甚至可加入一些自编的动物对话进行表演, 使之兴趣盎然。中高年级学生将自己听到的山歌民谣收集起来, 在课堂中进行展示, 教师将好的素材加以整理后, 形成校本教材进行传唱, 如采莲船调、锣鼓调等。每逢大型节日来临之际, 教师下班辅导学生排练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 培养节目主持人,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当学生的才艺得到了师生们的称赞, 他们的音乐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为了使学生人人参与音乐活动, 个个上阵表演, 老师必须为他们提供机会, 选好项目, 精心指导。如打击乐, 课本剧、合唱、合奏, 成立秧歌队、莲花闹培训队等, 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引导和把握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心理学认为对儿童学习的评价, 表扬、鼓励、肯定应多于批评和指责。以表扬为主的学习评价, 如教师的一次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 都会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 使学生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教师不要以知识技能的正确性作为标准急于给学生指出错误。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的:“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到生活中, 大力开展一些课外促进性活动, 这是对学生们兴趣培养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深刻地将音乐中的美的表现在生活中得到挖掘, 让学生们真正明白什么是美, 在进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相互交流, 让自己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释放, 这对于学生们音乐兴趣的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上一篇: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下一篇:项目行政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