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2024-07-31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共9篇)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篇1

本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严把食品质量关,建立和执行以下与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经营安全。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4、本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5、定期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培训;

2、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

3、检查食品经营过程的安全状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4、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5、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6、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7、配合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8、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

1、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congyerenyuan,及时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2、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指导、督促、检查员工进行日常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3、对贮存、销售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下架退市,停止销售,并做好退市记录。

4、对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通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做好相关记录,将情况及时报告辖区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5、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各项检查活动,如实提供被检查食品的票证、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等相关信息。

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在2 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7、因食品安全管理和经营的需要,修改、增加的相关制度及经营项目及时书面报告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四、食品进货查验和批发记录制度。本单位采购食品,应当认真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索证档案,不从无合格经营资质的供货者处进货,不接受来历不明的上门送货行为,不经销三无(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食品和过期变质等违法食品,保证所售食品质量安全。向供货者索取进货凭证。从事食品批发业务时,向购货者提供销货凭证。按食品药品管理部门要求,建立食品销货台帐,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货日期等内容。妥善保管书式台帐档案,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电子台帐,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五、食品贮存管理与废弃物处置制度。

1、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或设专门区域,不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

2、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3、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4、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和清理废弃物质。

6、仓储的食品做到先进先出,由专人定期检查,严防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贮存区应采取防鼠、防虫、防潮、通风等措施,确保存放的储物保持干燥清洁,整齐有序。

六、不合格食品召回及处理制度。本单位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尽可能及时召回已售出的问题食品如实记录下柜和召回情况,并向食品药品管理部门报告。国家监管部门通报要求下柜停售的不合格食品,要主动及时下柜,采取无害化处理、就地销毁等措施,不再退回供货者,不改头换面重新上市;对群众反映大、投诉集中的重要食品,先予下柜,经鉴定合格再重新上柜销售。

七、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

1、本单位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杜绝过期食品上柜销售。临近保质期食品标准如下:(一)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期满之日前45天;(二)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三)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四)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五)保质期在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六)保质期在3天以上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2天。

2、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食品临近保质期标准,在醒目位置提醒消费者注意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日期。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柜)”,“请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字样。

3、将正常食品与临近保质期食品捆绑销售的,或者将临近保质期食品作为赠品的,要在该临近保质期食品上粘贴“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等方式,向消费者作出醒目的提示或告知,并不得隐藏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4、对于现场制售及厂家配送的凉拌菜、散装熟肉制品、糕点(无馅料的热加工产品除外)等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做到当天生产、当天销售;当天未售出的不再进行销售。

5、现场制售食品的原料、成品以及散装食品应每批次标明入库日期和保质期限,出库销售应先进先出。仓库区域要设立明显的退换货区域并加贴醒目标签,防止和正常食品混淆,防止员工误将过期食品上架销售。

6、建立营业场所临近保质期食品定时、定人、包片的日常清查制度。定期检查库存和待销售食品,发现食品临近保质期时,应及时转至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

八、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要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予以处置。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2小时内向食品药品管理部门报告,防止事故扩大。

3、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九、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售后服务规定,努力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管理部门、消保委处理消费者投诉,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积极主动争取与消费者达成处理协议,不无理拒绝和故意拖延。

十、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散装食品应设置专门的销售区域,以明显的标志区分或隔离。根据所销售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和存放设备、设施。在盛放散装食品容器或隔离设施上显著标识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直接入品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散装食品销售应使用专用的售货工具分拣。

制作单位:济南市章丘区明水羊杂割羊汤店

签字(盖章):

年月日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篇2

1 现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管理制度的立法缺陷

1.1 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管理法条中限定的范围条件不一致,

存在逻辑矛盾《食品卫生法》第26条规定食品从业人员要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的目的是要限制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患者, 包括病原携带者, 不得从事食品的生产经营的工作。但《食品卫生法》第26条第2款却规定, 上述“五病”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与接触直接入口人员的范围界定是区别的, 前者为一般的范围界定, 而后者只是前者的其中组成部分。可见〈食品卫生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只限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员的规定与本条第1款中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范围界定明显不一致。卫生部法监司《关于明确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体检范围问题的批复》 (卫生监食发[1999]第113号文) 中规定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是指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这一行政解释, 亦体现了《食品卫生法》第26条2款只限定“五病”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人口的食品的工作范围界定的立法缺陷。

1.2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中的项目及检验规范缺乏具体规定

在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中, 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所适用的行政规章是《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3]。这一规章对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及病原携带者应检验的项目、检验方法、规则等没有具体的细化规定。还有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是否都应列入检查的范围, 其检验项目 (指标) 及具体规定等, 目前都没有相应的配套规章。尽管有些零散的技术性规定, 但也未通过立法层面予以明确。还有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种类, 也没有明确界定, 谈不上有具体的操作依据, 这些都不能体现这项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要求, 直接影响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实施。

1.3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立法技术缺陷

根据《食品卫生法》中的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在日常监管中, 办理的是《预防性健康合格证》 (简称健康合格证) , 从逻辑上分析, “健康合格证”也是一种健康证明。现行《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健康证明”, 作为允许食品从业人员从业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法律的规范与监管的要求。

1.4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证件的发放管理缺乏具体规定

《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中虽然有规定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健康检查结果, 对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者签发健康合格证明 (见第14条) , 但从业人员如何申请, 卫生监督机构如何受理、审查、办证及办理时限等缺乏相应的程序性规定。对食品从业人员取得的健康合格证后其时间、空间效力也缺乏相应的界定。这样影响了现场监管, 降低了其监管效能。

2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食品卫生自从走上法律轨道, 就规定了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业的规定。但从广义的立法层面上, 还存在上述不足之处而有待完善。

2.1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许可制度是完善食品卫生法制, 控制

食品污染的内在要求所必需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的关键, 就是要控制食品污染。国家制定和实施《食品卫生法》的目的是为确保食品卫生, 防止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给人体带来危害, 保障并增进人民身体健康。现行《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通过健康检查, 仅仅以“健康证明”作为从业依据的管理制度, 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的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 难以确保管理及履行义务, 尤其是取消其审批后, 就更是如此。因为, 在卫生许可审查过程中,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与否, 是许可审查和现场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实体内容。

2.2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许可制度, 符合行政许可的立法原则

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设立从业许可制度, 目的是为了防止从业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给食品带来污染, 其范围属于直接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

3 小结

对食品从业人员通过健康检查, 实行许可制度, 完全符合《行政许可法》[4]所规定设立许可的内容要求与特征, 有利于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转变, 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 以确保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义务, 提高监管效率, 达到即促进食品市场经济的发展, 又保障食品质量, 确保食品安全, 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管效能。

摘要:本文仅从完善食品卫生法制要求的角度, 就现行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阐述设立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理由与建议。

关键词:食品从业人员,预防健康检查,从业许可制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通知[Z].卫生监发, 2002 (300) :2002-12-05.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Z].食品安全网, 2004-09-15.

[3]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Z].1995-06-02.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篇3

12月3日,北京律师周泽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律师函,督促该局纠正地方食药监管部门违法行政、滥收费行为。

1

你如何定义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这一行为?

周澤:我认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行为严重违法,同时也侵害了企业权益。

2

你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周泽: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一个许可应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全国人大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已设定了食品卫生行政许可,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做法,无疑是在经销食品的经营者已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下,再办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经营保健食品的卫生许可证,这属于重复许可,明显违反行政许可法的原则。

3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的设立有法律依据吗?

周泽:个别地方药监部门要求零售企业办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依据,是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制定的《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但卫生部制定的这一办法仅仅是部门规章,其本身只是实施《食品卫生法》设定的食品卫生许可的规范性文件,而不能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设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的依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此为据设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是违法的。

4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没有设立卫生许可的职权呢?

周泽:2004年《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无食品卫生许可项目,更无独立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项目。而且,从《中编办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来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职责没有涉及经营许可范围。

5

这是不是说,药监部门已实施的行政执法属于越权的行为?

周泽:是的。有关药监部门下达给销售保健食品的零售企业的《责令整改通知书》称,零售企业违反《食品卫生法》第27条、第40条的规定,但《食品卫生法》第27条的规定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摊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第40条则是对“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罚则。显然,《食品卫生法》所指的卫生许可证是由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而不是药监部门自己擅自设立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且《食品卫生法》开宗明义明确该法的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6

你觉得设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有无必要?

周泽:既然销售者一直就没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销售保健食品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且在保健食品的生产环节也有严格把关的情况下,销售保健食品实际上也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就算可能出现问题,各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对有关经营者的例行检查等方式予以解决,因而完全没有必要设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

7

你觉得食药监管部门这一举措目的何在?

周泽:有业内人士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要求办理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目的在于部门揽权,谋取利益。据了解,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综合成本为每证200元,而药监局还是依据《食品卫生法》强制执行的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一样的《卫生许可证》,收费却远远高于卫生部门。以广州地区为例,在药监局办理卫生许可证综合成本最低为每证1000多元,而且每年审核一次、四年换发一次。

8

如果全面实施,总的办证金额大概是多少?

周泽:如果按照卫生部已经批准的3000多个保健食品、药监局批准的3000多个保健食品,全国有不下6000个保健食品,按照1个销售终端销售3个保健食品来推算,办证费用在2万亿元以上,如果剔除各种因素,也在千亿元以上。

9

食药监管部门的这一行为有何后果?

周泽: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由于几乎所有销售保健食品的零售商都未办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相应保健食品在各销售终端都面临着被禁售和下架处理的命运。

10

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什么影响?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管理制度 篇4

一、旅店业、游泳场子所、浴沐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等经营单位必

须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依法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等,办齐后方可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禁止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悬挂在场所醒目处,经营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及许可经营项目应与实际情况和营业执照相符。

三、专人负责管理单位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按相关法规规定按时

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延续、变更、复核手续,避免持过期失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新建、扩建、改建旅店业、游泳场所、浴沐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按规定程序申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四、从业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

岗;经营单位按要求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复检、复训,不得无证上岗或持过期失效证件上岗。

五、供顾客使用的沐浴、洗发用品等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

规范》,并能提供化妆品生产厂家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报告等复印件。

六、所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消毒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消毒

产品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并提供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有效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和产品检验报告等的复印件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篇5

餐饮服务经营者应该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特点的规章制度。

一、食品采购查验

1.采购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

2.运输食品的工具应当保持清洁,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保温设备。

3.设食品、原料验收员。

4.验收食品原料,做好数量、质量、有毒、有害食品处理等方面记录。

5.不签收腐败变质、发霉、生虫、有毒、有害、掺杂掺假食品及原料。

6.禁止采购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或有明显致病寄生虫的禽、畜、水产品及其制品,酸败油脂、变质乳及豆制品、包装严重污秽不洁及严重破损而造成污染的食品。

7.采购各类食品应注意生产日期或保存期等食品标识,不应采购快到期或超期食品。

8.采购人员应记录采购食品的来源及保管好相关资料,注意个人卫生并随时接受管理人员检查。

二、场所环境卫生管理

1.周围环境应打扫干净,阴沟要常疏通,废物桶加盖并及时清理。

2.积极贯彻四害要求,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害虫。

3.厨房、餐厅及各操作间地面保持干净、干燥、无积水、无污垢、无垃圾、无卫生死角。

4.不乱倒垃圾,不乱倒污水。

5.门窗应有防蝇设施,室内经常保持通风。

三、设施设备卫生管理

1.公用餐具及盛装饭菜的桶盘在用餐后及时清理消毒,再放进保洁柜中保持干净。

2.保洁柜、及相应器具应餐餐清洗消毒。

3.刀具、砧板、抹布、工具、容器等必须生熟分开,用后消毒,定位存放。

4.定期检查各种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

5.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及时维修。

四、清洗消毒管理

1.餐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清洗有专用水池,洗涤剂符合国家标准。

3.消毒后放在专用保洁柜中。

五、人员卫生管理

1.常洗澡、理发、刮胡须、剪指甲。

2.上班应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做到仪容整洁,不得佩戴首饰上班。

3.勤洗衣服,被,常换工作服,进出工作间必须戴发帽,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内。

4.上厕所应脱下工作服,出厕应洗手。

5.工作时不要随地吐痰。

6.工作时严禁吸烟。

7.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如患有传染病不应接触食品。

8.抹布专用,经常搓洗及消毒。

六、人员培训管理

1.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并有卫生执政部门发放的“食品卫生

从业人员健康证”。

2.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等单位组织的卫生知识学习和培训,增强卫生知识。

七、加工操作管理

1.使用食品添加剂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调料盛装符合卫生要求。

2.品尝食品要用专用工具;剩余食品妥善保管。

3.用具、容器生熟分开、专用,用前消毒,用后清洁定位存放。

4.各类食品原料使用前分类清洗。

八、餐厨垃圾及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1.为履行好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防止“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和使

用环节,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以下制度:

一、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二、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有专门标有“餐厨废弃物或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集中处理。

三、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有资质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做到日产日清,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四、处理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销售时间、种类、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并长期保存。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篇6

为了更加明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食品流通许可受理、核发、审查、批准以及监督检查中的具体职责, 更好地推进食品流通许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建设, 促进人民群众食品放心消费、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09年7月30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签署了第44号局长令、发布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本办法) 。这是我国食品流通行业的一件大事, 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本办法对许可食品划分了“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种类型, 但是对于食品流通许可该许可哪些类食品, 大家尤其是第一线的同志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笔者主要对《食品安全法》及本办法所应当调整的“食品”, 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关于“食品”的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

关于“食品”的概念, 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食品”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food;foodstuffs;food products;provisions;eatables;edibles;comestibles。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明确食品的涵义是,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法》的“食品”范畴是成品和原料以及剔除以治疗为目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那部分物品。《食品安全法》不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活动。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是, 食品是指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 包括加工食品, 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 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在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管理工作中, 通常还把“其他与食品有关的物品”列入“食品”的管理范畴。

但是如何界定既属于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仅仅按照传统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 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就此专门做出规定。2002年3月30日, 卫生部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第一次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和禁用物品名单公诸于众。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 (桂圆) 、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 (甜、苦) 、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 (大枣、酸枣、黑枣) 、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 (生姜、干姜) 、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 (艹下加需) 、桃仁、桑叶、桑 (木右加甚) 、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 (艹下加服) 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 (需提供可使用证明) 、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国家标准GB/T7635-1987, 将加工食品共分为了18类: (1) 粮食加工品。如小麦粉、大米等; (2) 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如花生油、大豆油等; (3) 肉加工品, 如生、熟畜肉和禽肉等; (4) 蛋制品, 如蛋白粉、松花蛋; (5) 水产加工品, 如鱼类干制品、海带加工品; (6) 食糖, 如白糖、红糖; (7) 加工糖, 冰糖; (8) 糖果, 如奶糖; (9) 蜜饯果脯; (10) 糕点; (11) 饼干; (12) 方便主食品, 如方便面、面包; (13) 乳制品, 如奶粉、干酪、液体奶、酸奶; (14) 罐头; (15) 调味品, 如味精、酱油、食醋、食盐; (16) 其他加工食品, 如粉丝、腐乳; (17) 饮料, 如葡萄酒、果汁、矿泉水; (18) 茶叶。

因此, 狭义的食品概念主要是指受《食品安全法》调整、实施地方人民政府负总责、实行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那部分“食品”。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 食品原料种植, 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 食品的添加物质,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 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二、关于“食用农产品”的概念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农产品, 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调整的农产品不包括工业生产活动中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制作的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农产品的概念, 避免了与《产品质量法》所界定的产品概念的交叉和重复。

在法律、行政法规中没有对食用农产品的概念进行界定。2002年10月15日,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宁波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自2002年12月1日施行) , 对食用农产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这应该是全国范围地方性法规较早明确“食用农产品”这个概念的。食用农产品是指通过种植、养殖、捕捞形成的可供人类食用的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 包括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和微生物产品。也有的同志认为, 食用农产品是指对粮、菜、果、肉、蛋、奶、鱼等主要农产品。

2005年4月4日, 商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 (商建发[2005]第001号) 中的附件《食用农产品范围注释》中明确了食用农产品的范畴。商建发[2005]第001号文件的附件明确, 食用农产品是指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食用农产品的范围应当包括:植物类农产品、畜牧类农产品、渔业类产品等类型。

商建发[2005]第001号文件中, 列明并且强调了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的特殊一些农产品, 主要有以下类型:

(1) 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速冻食品、方便面、副食品和各种熟食品;

(2) 各种蔬菜罐头 (罐头是指以金属罐、玻璃瓶, 经排气密封的各种食品) 及碾磨后的园艺植物 (如胡椒粉、花椒粉等) ;

(3) 精制茶、边销茶及掺兑各种药物的茶和茶饮料;

(4) 精炼植物油;

(5) 中成药;

(6) 各种肉类罐头、肉类熟制品;

(7) 各种蛋类产品的罐头;

(8) 用鲜奶加工的各种奶制品, 如酸奶、奶酪、奶油等;

(9) 各种蜂产品口服液、王浆粉;

(10) 熟制的水产品和各类水产品的罐头;

(11) 罐装 (包括软罐) 水生植物产品;

(12) 水产综合利用初加工品中, 以鱼油、海兽油脂为原料生产的各类乳剂、胶丸、滴剂等制品;

上述这些农产品, 规范性文件中不将其列入“食用农产品”的范畴 (它们事实上又的确是食用农产品) 。笔者倾向于认为, 既然政策中已经明确上述12类品种列为不属于食用农产品的范围, 其应当属于应当受《食品安全法》所调整之“食品”范畴, 这样的划分, 也许更切实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如果笔者这样的推论成立的话, 建议把上述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畴的初加工农产品, 命名为“食用农产品中接近于食品的范畴”。

因此, 按照笔者的理解, 食用农产品应当是指通过对粮、菜、果、肉、蛋、奶、鱼等主要农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 但排除不属于食用农产品的、更为接近于“食品”范畴的那部分农产品初加工品 (即:扣除政策已经排除的12类) 。

三、食品流通许可意义上的“食品”概念

那么, 食品流通许可究竟该对哪些“食品”进行许可呢?

所谓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 经依法审查, 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 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食品流通许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行政许可形式。根据《食品安全法》、《行政许可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食品流通许可的有关管理办法之要求, 食品经营者应当在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 向有登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工商登记。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不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出台前, 流通环节经营活动中的“食品”如何被相关部门如何许可?据笔者了解, 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前, 国家授权卫生部门统一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2006年, 卫生部在其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卫生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监督发[2006]72号) 《食品生产经营方式及范围 (供填写食品卫生许可证参考用) 》 (附件2) 中, 对涉及《食品卫生许可证》中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中的“食品”这一范畴予以了明确。其中, 卫生部门在生产 (加工) 中涉及的“食品”有22类: (1) 乳和乳制品。 (2) 油脂。 (3) 冷冻饮品。 (4) 果蔬制品。 (5) 蜜饯凉果。 (6) 豆制品。包括发酵性豆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等。 (7) 糖类、巧克力和糖果。 (8) 粮食及其制品。 (9) 糕点。 (10) 肉及肉制品。 (11) 水产品及其制品。 (12) 罐头。 (13) 蛋及蛋制品。 (14) 调味品。 (15) 饮料。 (16) 茶叶。 (17) 酒类。 (18) 婴幼儿食品。 (19) 保健食品。 (20) 新资源食品。 (21) 食品添加剂 (香料香精除外) 。 (22) 集体用餐配送。 (23) 其他。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制定;在经营中涉及的“食品”, 卫生部门将其界定在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冷冻 (藏) 食品和各省级卫生部门具体制定的其他食品。其中, (1) 散装食品。包括直接入口食品、非直接入口食品。 (2) 预包装食品。 (3) 冷冻 (藏) 食品。 (4) 其他。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制定;在餐饮服务中涉及的食品。 (1) 餐馆。主食、热菜、烧烤、火锅、凉菜、裱花蛋糕等。 (2) 小吃店。点心、小吃、早店。 (3) 快餐店。参照餐馆、小吃店经营范围标注。 (4) 食堂。参照餐馆、小吃店经营范围标注、标注是否含营养膳食。 (见下页图表)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食品流通许可事项包括经营场所、负责人、许可范围等内容。食品流通许可事项中的许可范围, 包括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经营项目按照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种类别核定;经营方式按照批发、零售、批发兼零售三种类别核定。

以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大类“食品”来核定食品流通中许可的“食品”, 间接明了, 简便易行, 突出了食品流通许可的经营场所、负责人、许可范围等重点内容。

但是,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 尤其面对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很快的“食品”类别, 尤其是外商投资等涉外型市场投资或者办理工商登记中, 都反映将许可的食品仅仅界定在“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大类, 无法让市场主体的投资人, 做出具体的投资决定, 而且对于选择投资方向非常不利, 因此, 一些市场主体希望将工商机关食品流通许可的“食品”进行细化;在实践中, 基层有不少同志也希望能将产品、食用农产品和食品进行明确的区分, 便于在操作层面上推进食品流通许可工作。

应当承认, 提出上述建议的这些同志对食品流通许可工作是相当了解的, 对食品流通许可工作也是寄予厚望的。他们想大力推进食品流通许可工作出发点是好的, 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一定的、合理的因素。但是, 在《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前后22稿起草过程中, 社会各界对于应当许可的“食品”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直至定稿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所以笔者倾向于认为, 目前还暂时维持将对流通许可的“食品”, 界定在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 这样做更为妥当。原因是: (1) 社会各界对“食品”在认识上存在差异, 甚至有一定分歧。比如,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明确食品的涵义是,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而《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 包括加工食品, 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 (2) 对“食品”这个名词应当包括的范围争议很大。比如, 2002年5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 B/T4754—2002) 中有“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等名称, 而《食品工业基本术语》明确, 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3) 食品业是关系千家万户、千厂万店的最基础产业, 食品以及相关的范畴本身又在飞速更新, 需要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比如, 健康食品与垃圾食品,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等层出不穷, 这些都需要科学的定义和分类, 给食品流通许可增添了难度, 如果处置不当, 对于开展食品流通许可极为不利。 (4) 使用“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名称来开展食品流通许可, 具有可操作性, 而且也有过运行的先例。比如,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 国家卫生部门在核发食品卫生许可证时就使用过类似的定义 (如前所述) , 在这方面就有过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探索的实践。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篇7

记者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 ,发现有关自动门运行质量问题的就有数十万条之多,发生各地有案可查的事故记录也有数十条之多。

自动旋转门进入中国市场并被广泛采用还是近十年的事情,在为行人带来了很多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也满足了业主对楼宇智能化和建筑物节能保温的要求,美化门区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档次。由于这些产品特性,近十年以来,自动旋转门市场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用户也日渐普及。

在广阔市场前景的诱惑和利益驱动之下,数以百计的生产厂商蜂拥而至,迅速地加入了这个新兴行业,真可谓“万马奔腾、百舸争流”。自动门行业在欣欣向荣发展的同时,政府管理缺位、行动迟缓、缺乏有效的行业发展指导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也日渐显现,直接后果便是伴随自动门产品普及的同时各地层出不穷的伤害事故。

2007年7月27日,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温家宝指出:“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工作,满足群众的需要。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

自动门的事故到底是使用人的责任,还是自动门在安全保障上的纰漏?难道从自动门技术上就不能规避此类问题么?

建设部自动门车库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指出,旋转门事故频发,其原因有三。第一是厂家生产旋转门不合安全指标,造成安全隐患;第二是一些市民在经过旋转门时,疏忽了对儿童的监护乃至自身的安全防范;第三是安装使用旋转门的单位对旋转门的维护保养没有到位。

记者在调查了解北京市自动旋转门的情况时,发现旋转门的安全问题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些旋转门甚至连基本的安全警示标志都没有。发布旋转门安全使用标准的建设部自动门车库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指出,旋转门的使用单位应在旋转门上设置警示标志。但在这些旋转门中,大部分门上都没有明确的文字警示标志,部分旋转门在固定门柱或者旋转翼上贴有警示图标,这些正方形警示图标平均长度4厘米左右,贴在旋转门上很不起眼。还有一些旋转门上没有任何警示标志,或只贴了小心玻璃的提示。

目前国家对旋转门尚没有强制性标准,只有推荐性标准,行业内执行的是2005年12月开始实施的《自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该标准规定:“旋转门出入口处门扇夹人危险区,距门右700毫米扇面内最大开启速度正常行人小于等于750毫米每秒,残障者小于等于350毫米每秒。”该规定旨在保证行人不会因为旋转门转速过快而推倒。

自动门的感应器作用受使用者站立位置影响很大。自动旋转门的旋转速度受到安装在不同安全区的多个感应器联合作用控制,使用者站在不同的位置影响感应器作用或者部分感应器传感不灵都会影响该项功能的实际发挥。“启闭方式及感应装置的选择方案,要充分确保出入行人的安全性。”但事实上,自动门的事故以小孩和老人居多,快速接近、站里停留、斜穿进入都可能造成自动门安全事故:如“快速跑入关门途中的自动门容易引发碰撞(上海地铁事故)”、“儿童在自动门的门袋侧玩耍容易与打开途中的自动门发生碰撞”、“在自动门的通道上站里停留容易被关闭的自动门夹住”以及“自动门打开时手被夹在自动门移动扇与固定扇边框”等。出现此类事故,是由于自动门的供应商对行人因不注意可能引发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设计上缺失了对自动门事故防止对策、管理的留意事项的详细说明。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2005年6月29日,国务院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2005年 9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80号令),随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突出重点,程序规范”的管理体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也日趋完善,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是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对涉及人体健康的加工食品、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关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质量的产品、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影响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产品,以及法律法规要求依照《管理条例》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其他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确认其具备持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并颁发生产许可证证书,允许其生产的一种行政许可制度。该制度规定,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条件,并按规定程序取得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任何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目前我国对旋转门的生产还没有纳入生产许可证制度,厂家想进入旋转门生产领域手续相对简单。伴随而来的是,自动门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以期取得规模优势,自动门业产能过剩的迹象已显现出来,行业竞争在所难免。加之有些进口品牌是在国外采购组装冠以商标进入中国,国内也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存在,致使自动门设备和门体的生产质量良莠不齐,自动门市场不甚规范,且安全事故有上升趋势。

记者认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通过屡屡发生的事故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抓紧、加强对自动门行业的监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由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面,尽快组织由建设部和质检总局的专家、行业协会专家、制造厂商代表等组成的“自动门安全生产形势会议”,讨论自动门产品的安全问题。

其次,加快标准建设,设立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呼吁尽快发布和完善的自动门《产品标准》等相关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对旋转门出台强制性标准,只有推荐标准,行业内执行的是2005年12月开始实施的《自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最重要的《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经过了2年多的研讨,至今没有明确的出台时间。标准的缺失,是造成目前行业进入门坎偏低、生产混乱、价格混乱、质量标准不统一、行业恶性竞争、质检机构缺乏执法依据的最重要因素。

第三,国家质检总局应尽快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对自动门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进行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确认其具备持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并颁发生产许可证证书,建立允许自动门生产的行政许可制度。实施企业许可准入制度,控制和管理旋转门制造、安装、维修等相关环节。

最后要尽快统一目前混乱不堪、各个厂家自行设计的安全标识,并责成各个厂家做好宣传工作。

令人吃惊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得知北京某饭店轧死小孩和上海地铁事件的“肇事者”——自动门的生产厂家是某国际知名品牌的国内生产商(外资绝对控股)。虽经多次联系该生产商,希望采访该企业的负责人,以全面了解该企业对多起事故的认识、对自动门安全问题的看法等,但非常遗憾,该企业一直回避采访。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竟然是国家目前正在编纂之中的《自动门安全标准》的主编单位,这样的实际状况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中国自动门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指导,也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有效引导,同时也需要有责任的国产优秀品牌的带队,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注和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所有关乎民生的和国家声誉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都一定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篇8

【发布日期】2006-02-27 【生效日期】2006-02-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卫生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维护正常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健康,我部于2005年12月印发了《 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现就《办法》贯彻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食品卫生许可是《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一项基本食品卫生管理措施,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卫生许可管理,关系到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全局工作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卫生许可制度实施以来,对于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改善食品卫生整体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卫生许可过程中也存在审查把关不严,使一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取得了卫生许可证,给食品卫生安全带来隐患,影响了卫生部门的执法形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中编办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明确职责,提高认识,积极贯彻落实《办法》各项规定,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的食品卫生许可和许可后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二、精心部署,积极宣贯

《办法》是食品安全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卫生许可工作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办法》宣贯工作。各地要在《办法》实施前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既要营造声势,更要注重实效。要在宣传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开展面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食品卫生许可工作“企业支持、百姓欢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卫生监督队伍自身培训工作,重点是直接从事此项工作的监督人员。各地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宣贯工作,为《办法》迅速、广泛、深入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严格发放审查,把好准入关

《办法》规定建立卫生许可证申请和发放审查制度,分别对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餐饮业、食堂经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规定了必须具备的申请条件,对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了审查的必须内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根据《办法》的具体规定,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办法》中有关卫生许可证申请和审查规定,规范许可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食品卫生管理、生产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卫生防护措施、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几方面加强书面和现场审查,严格审查程序,严把发证关。对于不具备申请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坚决不予发证。已经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的地区,要严格把关,申请者量化分级评分要达到总分60%以上。对已持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要按照《办法》规定,本着服务便民,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在换发证件时重新进行审查,对审查不合格的,要停业限期整改,整改后审查合格的,给予换发卫生许可证;对限期整改不合格或拒不整改者,吊销原卫生许可证;对吊销卫生许可证者,三年内不得再受理其卫生许可申请。

四、强化事后监督,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发放卫生许可证情况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档案,严格按照现有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通过日常监督、监督抽查、专项整治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许可后监管要与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食品卫生信誉度等级标记要加贴在卫生许可证上并根据评分变化及时更换。积极配合工商等行政部门取缔无证无照的食品生产经营摊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对于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管,要充分发挥教育、建设主管部门的作用,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食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注销和吊销,要与工商、质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系机制,及时了解相关情况。

五、严格自律,实施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越权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的权责一致思想,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严格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办法》规定发放卫生许可证的,要严格追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责任。各地要加强从事食品卫生许可和监督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树立纪律严明、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自觉接受广大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使食品卫生许可工作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窗口工程。

六、稳步实施,做好过渡衔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办法》精神,尽快调整本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的具体管理办法,在卫生许可证载明内容、式样、编号、委托加工标识等方面逐步统一,抓紧卫生许可证更换工作。对今年6月1日前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各地应于2007年6月1日前完成旧证换发工作(证件样式参见附件1,1992年《卫生部关于统一27种卫生监督文书格式的通知》规定的原卫生许可证格式废止),今年6月1日后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按照《办法》规定执行。在委托加工中,对未开展量化分级的地区,受委托方要达到相当于A级的卫生条件,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决定;对委托加工的食品,2006年6月1日以前生产的,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结束,2006年6月1日以后生产的根据各地许可证换发情况逐步按照《办法》规定标识,其中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委托方不用标识卫生许可证号,截止2007年6月1日仍未按规定标识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标识方式可以采用直接印刷或加贴在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的方式。各地要本着服务企业、方便群众的理念,既要平稳过渡,也要保证《办法》尽快落到实处。

请各地将《办法》贯彻实施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我部将定期在卫生部网站上发布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 篇9

发布时间:2006-06-0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规范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申请与发放,保障有效实施卫生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本办法。任何从事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向药品监督部门申报,并按照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手续;经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生产经营的保健食品卫生责任。

第三条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药品监督局)主管全市保健食品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药品监督局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卫生许可。

市药品监督局各分局(以下简称各分局)负责实施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的卫生监督工作;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实施卫生许可。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有权进行举报,药品监督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章卫生许可证的申请和发放审查

第五条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申办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必须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北京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向市药品监督局提出申请,填写《北京市保健食品(生产)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并提交相关的资料。

(一)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的、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应提交如下资料:

1、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资格证明(董事会决议或任命文件)、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工商行政部门出具的预先核准证明;

2、生产场所的使用证明(房屋/土地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复印件);

3、生产场所场地平面布局图和设备设施布局平面图;

4、洁净区洁净度检测报告复印件;

5、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说明;

6、产品标签、说明书实际样稿。有注册商标的,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的复印件;

7、产品或试产样品近一年内卫生检验报告复印件;

8、已备案的产品企业标准复印件;

9、企业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的资料、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

10、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证明复印件;

11、从业人员保健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1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竣工验收卫生认可书复印件;(非新、改、扩建企业不用提供)

13、实验室设置情况及可检测项目;

14、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

1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不具备生产能力而委托生产的企业应提交如下资料:

1、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资格证明(董事会决议或任命文件)、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工商行政部门出具的预先核准证明;

2、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房屋/土地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复印件);

3、生产场所场地平面布局图和设备设施布局平面图;

4、洁净区洁净度检测报告复印件;

5、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说明;

6、产品标签、说明书实际样稿。有注册商标的,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的复印件;

7、产品或试产样品近一年内卫生检验报告复印件;

8、已备案的产品企业标准复印件;

9、企业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的资料、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

10、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证明复印件;

11、从业人员保健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12、实验室设置情况及可检测项目;

13、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

14、委托加工合同书和受委托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核发的允许生产保健食品的卫生许可证等复印件,且受委托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许可项目中应含有与委托生产产品相同工艺的剂型或产品;以及具备保证委托生产保健食品的卫生安全保证体系和风险控制能力的资料;

1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受委托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应提交如下资料:

1、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资格证明(董事会决议或任命文件)、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工商行政部门出具的预先核准证明;

2、生产场所的使用证明(房屋/土地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复印件);

3、生产场所场地平面布局图和设备设施布局平面图;

4、洁净区洁净度检测报告复印件;

5、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说明;

6、企业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的资料、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

7、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证明复印件;

8、从业人员保健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竣工验收卫生认可书复印件;(非新、改、扩建企业不用提供)

10、实验室设置情况及可检测项目;

11、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一式一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

第六条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申办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北京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向企业经营所在地的市药品监督局分局提出申请,填写《北京市保健食品(经营)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并提交相关的资料:

1、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资格证明(董事会决议或任命文件)、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工商行政部门出具的预先核准证明;

2、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房屋/土地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复印件);

3、经营场所场地平面布局图;

4、企业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的资料、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

5、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证明复印件;

6、从业人员保健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7、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一式一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

第七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有关资料,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该在接到材料的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内容;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给予申请人受理通知书。

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

第八条市药品监督局按照《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对生产企业的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应当包括对申请材料的书面审查和现场实地审查。现场实地审查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

市药品监督局受理的保健食品生产卫生许可证申请,可以委托市药品监督局分局进行现场实地审查。

第九条对保健食品生产加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审查内容包括:

(一)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设置情况;

(二)厂房、选址、布局设计、环境卫生状况及设施设备设置运行情况;

(三)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措施;

(四)生产用原、辅材料、工具、容器及包装物料卫生状况;

(五)产品检验设施与能力;

(六)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

(七)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审查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各分局依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对经营者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对经营场所进行现场审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对保健食品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审查内容包括:

(一)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设置情况;

(二)贮存、运输和营业场所选址、面积、布局、环境卫生状况及供水、防尘防鼠防虫害、专间等设施设备设置运行情况;

(三)食品采购、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污染控制措施;

(四)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

(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审查的其他内容。

第十一条在20个工作日内,经审查,符合发证条件的,核发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不予发证的,发给不予许可的书面通知,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对未达到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的,应当提出整改意见,经限期整改达到发放条件的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

第十二条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上标明的地址,应与保健食品生产者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地址相一致。

委托生产加工的食品,其产品最小销售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应当分别标明委托方、受委托方的企业名称、生产地址和卫生许可证号。

第十三条新增许可项目应按照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申请新证的程序办理;已持有保健食品(生产)卫生许可证的企业,需在同一地址申请经营保健食品的,请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到市药品监督局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因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被处以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卫生许可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

第三章卫生许可证的管理

第十五条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取得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后,应悬挂在明显位置,并在卫生许可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擅自更改许可证所载明的内容。

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转租、出借。

第十六条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编号格式为:(京药)卫食证字〔发证年份〕第XXXXXX-JSYYYY号(XXXXXX指行政区域代码,YYYY指本行政区域发证顺序编号)。其中JS代表保健食品的生产,JX代表销售保健食品。

第十七条同一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两个以上(含两个)地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按不同地点分别申领卫生许可证。

同一地址或同一生产、经营环境只能办理一个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

第十八条在展销会、庙会等活动中设摊从事销售保健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办理临时保健食品(经营)卫生许可证,其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九条市药品监督局及各分局应当确定专人负责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登记、整理、归档,并按照下列要求填写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

(一)名称栏:卫生许可证载明的单位名称应当与工商部门核准的名称一致;

(二)地址栏:按核定的生产、经营场所的详细地址填写;单位注册地地址与生产地、经营地地址不同的,填写地址时应当分别标明

(三)法定代表人栏:按核准的姓名和资格证明填写;申请人为分支机构的,按核准的负责人填写,并在名称后填写“负责人”三字加括号

(四)许可项目栏:按规定方式填写;

生产保健食品的:

1、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许可项目为:生产经营“XXXX”保健食品***(产品名称必须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相一致)。

2、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不具备生产能力而委托生产的企业,许可项目为:委托生产、经营“XXXX”保健食品***(产品名称必须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相一致,并加注受委托单位的名称)。

3、受委托生产企业,许可项目为:受委托生产经国家批准的XXX(剂型)保健食品***。

经营保健食品的:

许可项目为:经营保健食品***

第二十条在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需要延续保健食品卫生许可的,应当在原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作出许可决定的机关申请延续保健食品卫生许可。延续保健食品卫生许可的,原卫生许可证证号不变。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旧证。

逾期不延续的,原证自动注销。需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按照核发程序办理。

第二十一条申请延续保健食品卫生许可的应提交以下申请资料:

(一)生产企业应提交如下资料:

1、保健食品(生产)卫生许可证延续申请书;

2、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原许可项目的设备布局、工艺流程是否有变化的说明资料;

5、产品近一年内卫生检验报告复印件;

6、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资料;

7、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和产品标识、说明书实样;

8、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受委托生产企业不需要提供涉及品种的资料。(第5、7项)

(二)经营企业提交如下资料:

1、保健食品(经营)卫生许可证延续申请书;

2、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原许可项目是否有变化的说明资料;

5、保健食品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资料;

6、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一式一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

第二十二条原发证机关收到前条规定的有关资料,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该在接到材料的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内容;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给予申请人受理通知书。

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

原发证机关按照《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北京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卫生监督记录所显示情况,进行卫生审核。现场审查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

第二十三条在20个工作日内,经审查,符合延续条件的,制发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不符合延续条件的,发给不予延续许可的书面通知,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变更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所载明内容时,应当到原发证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并按要求提交如下资料:

(一)变更法定代表人应提交如下资料:

1、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变更)申请书;

2、变更前的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3、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一式一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原发证机关应在1个工作日(24小时)内对所提交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查,符合变更条件的,制发新的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收回旧证,原许可证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不变。不符合变更条件的,发给不予变更许可的书面通知,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二)变更其他事项

1、变更单位名称提供如下资料:

(1)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变更)申请书;

(2)变更前的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3)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变更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有关资料的复印件;(经营企业不提供)

(5)变更后的产品标识、说明书样稿;有注册商标的,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的复印件;(经营企业不提供)

(6)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2、变更许可项目中的产品名称提供如下资料:

(1)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变更)申请书;

(2)变更前的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3)变更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有关资料的复印件;

(4)变更后的产品标识、说明书样稿;有注册商标的,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的复印件;

(5)委托生产企业,还需提供变更产品名称后的产品委托生产合同;

(6)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一式一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原发证机关应在20个工作日内对所提交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查,符合变更条件的,制发新的卫生许可证并收回旧证,原许可证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不变。不符合变更条件的,发给不予变更许可的书面通知,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变更单位名称的,原发证机关应在1个工作日(24小时)内完成变更审查和制发新证。

第二十五条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地址改变的,应当按照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核发程序重新申领。

委托生产企业的经营地址可以变更。变更时,应当到原发证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并按要求提交以下资料:

1、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变更)申请书;

2、变更前的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3、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变更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有关资料的复印件;

5、变更后的产品标识、说明书样稿;有注册商标的,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的复印件;

6、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一式一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原发证机关应在20个工作日内对所提交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查,符合变更条件的,制发新的卫生许可证并收回旧证,原许可证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不变。不符合变更条件的,发给不予变更许可的书面通知,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六条遗失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须登报声明作废,并立即到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按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1、补办卫生许可证申请;

2、登报声明遗失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报纸原件;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原卫生许可证的复印件;

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一式一份,保证内容真实、可靠。原发证机关应在20个工作日内,核对原卫生许可证档案资料,内容与申请补办内容一致的,补办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原许可证的载明内容不变。不符合补办条件的,发给不予许可的书面通知,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发证机关应依法注销其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并公告。

(一)原生产、经营场所因拆除等原因不存在的;

(二)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过期未延续的;

(三)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的;

(四)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的;

(五)其他需要终止卫生许可的。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发证机关予以撤销其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并公告。

(一)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卫生许可决定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卫生许可决定的;

(三)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卫生许可的;

(四)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卫生许可决定的。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市药品监督局负责解释,自2006年7月 1日起施行。

上一篇:合作摄影合同下一篇:交通文明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