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讲义

2024-10-16

复习提纲讲义(共9篇)

复习提纲讲义 篇1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绪 论

(介绍本讲义特点)

写作教材现状(几句话 参《“小法”与“大法”》)以下几点要针对“现状”说话

理论性与实践性(从本学科的特征及学习原则入手)读写一体(范文及点评)示范性(每章每节都要成“篇”)

专题式(“湖泊式”结构为主,辅以“长河式”)实践性(注重训练的设计及示范)系统(总结性)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第一编 写作的本质和特点

写作是什么(参《读写例话》)

深层目的——表现(一切文章在本质上都是抒情的)所以是精神的、个体的。

情源于事态,没有真正独立的个人。所以是综合的、社会的(借鉴“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性”)宗白华的人生境界 例文: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朱光潜 《写作练习》朱光潜 《文学与人生》朱光潜 《储蓄思想》老舍 《珍贵的尘土》

(要选各种文体文章?写作是什么的文章)

写作者应当具备哪些资禀(由“写作是什么”决定)丰富的精神生活(例)对人生世相的敏感(韩美林)对语言的敏感 写作的四重境界 例文:

《美的追求者》片断 柯岩 《诗人》老舍 《昙花一现》宗白华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 《吻火》梁遇春 《金蔷薇》(要选相关文章)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第二编 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规律

▲ 散文构思的契机(附教案及课件)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例文赏析

两个转化和六个契机 训练 例文: 钱学森

钱学森教授对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维过程,作了具体而精彩的分析。他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他以自己与艺术家夫人幸福生活的感受为例说,40多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正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的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朱自清先生》冯至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海滩上种花》徐志摩 原则 不说谎

写作是表现,所以不能说谎

朱光潜:练习写作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须牢记在心的,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说谎有两种情况 一是故意说谎。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二是强不知以为知

无论哪一种说谎,都只能失败。为文失败,甚至为人失败。怎样才能不说谎呢? 例文: 郭沫若

《谏逐客书》与《上督责书》李斯 ▲ 选择与安排(附教案及课件)

作文中最重要最艰苦的工作——选择与安排 围绕主旨选择

知道清楚的易于着笔的

选择的层次——在这无穷的人事关系中割出一个片段来--再就画定的小范围取一个主要角色或主要故事--再就一个角色或一个故事选择典型细节 安排(布局)的原则同样是服务于主旨 学习布局的途径——分析完美作品 好布局的标准——层次清楚;轻重分明 例文:

《选择与安排》朱光潜 模仿的真谛(读本)学习的通则 模仿的对象 模仿的层次 写作训练的途径 情理事态及其关系 内在事态

由外而内的训练途径 以事态写情理 要有鲜明的读者意识 范例赏析

1、朱光潜《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2、老舍《储蓄思想》

3、消息报征订启事

4、可口可乐 谈话风(总结)

▲ 立意在文章中的作用(附教案及课件)立意决定选材

立意制约着文章的结构和写法 立意是遣词造句的标准 立意是修改的依据 例文:

《珍珠鸟》冯骥才 《药》鲁迅 《娜拉走后怎样》 《春末闲谈》 循体成势 循体成势的范例 倾听“暗示”与“呼唤” 写作各阶段的循体成势 整体阅读与整体构思 整体阅读的范例 整体阅读的定义 整体构思的范例 整体构思的定义 整体构思与作品的整一 遣词造句求当不求奇 何谓当?当意而已

(追求语言和思想情感的精炼与吻合)直指的意义与联想的意义 唯陈言之务去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例文:

《咬文嚼字》朱光潜 命题

△ 命题的标准和依据 △ 命题的途径 例文:

《命题》周振甫 开头和结尾 范例赏析

1、朱光潜系列写作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2、老舍《一天》、《宗月大师》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3、梁遇春《谈“流浪汉”》的开头和结尾 总结 例文:

《开头》周振甫 《结尾》周振甫 顺逆 谁决定顺逆 还是循体成势 例文:

《朱自清先生》冯至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顺逆》周振甫 皆有个自家在内 我手写我心 “向内转” 勇敢地捍卫“我” 苦思

作文“用心”还是“用手”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写能助思 苦思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不仅是技巧,尤其是思想 例文:

《作文与运思》朱光潜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第三编 文体写作

(理论小专题——范文(加点评)——评析——写作训练)一切文章在本质上都是抒情的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记录片 例文:

《漫谈说理文》朱光潜

《现代抒情散文选〃后记》余树森 各体范文 状物是基础 状物是基础 状物的顺序 状物为言志

“顺其性”与“当我心” 虚实之间 例文:

《荷花》叶圣陶 《燕子》郑振铎 《杨柳》丰子恺 《石榴》郭沫若 从状物到写景 景物与季节 印象的描写

“不离”“不即”才是真 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文: 《春》朱自清 《济南的秋天》老舍 《红海上的一幕》孙福熙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写人记事——同样是抒情的一法 “枯木架子”与“葛藤花卉” 例文:

《宗月大师》老舍 《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 《一天》老舍 《最高礼遇》陈观金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

一鳞一爪见神龙——散文中的人物描写 “粗”与“细” 一索引千钧 例文: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 画出抒情的“波澜” “风”与“水” “色调”与“情调” 主体形象——情和景的交融点 反复吟咏 例文:

《荷塘月色》朱自清 《灯》巴金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 《谁是最可爱的人》巍巍 《绿》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冯至 摆事实讲道理 实用文和艺术文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学会思考

思想和语言的辩证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对所说的道理要有情感 命要意简洁 立论要稳妥 论据求当不求奇 说理文的正途

例文:

《漫谈说理文》朱光潜 《春末闲谈》鲁迅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 《天真与经验》梁雨春 《怯懦在折磨着我们》谢有顺 《白娘子饮下雄黄酒》郭娟 思想的表情和思索的过程 描绘思想的表情与叙事绘态 展示思索的过程与言情说理 “表情”与“过程”

“模糊文体”与“文体色彩” 毕业论文的写作 理论联系实际

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论题的选择 文献阅读 提纲拟定 毕业论文的结构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教师常用文体写作 写作是教师一辈子的功课 教案ABC 评语心语 札记拾遗

郑州师专精品课程《基础写作》讲义提纲

共 11 页

第四编 小学作文教学

原则

课文不过是例子 读写一体(讲授及练习)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 大雅若俗 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杜福磊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版 《写作指引》《语文学习》编辑部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金圣叹选批四大才子古文》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钱钟书〈谈艺录〉读本》 周振甫、冀勤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艺概》 刘熙载

《经典写作理论导读》 尚钊编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读写例话》 尚钊著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2年版

复习提纲讲义 篇2

一、讲义的具体结构

对文本 (课本) 内容所撰写的总体概要含义, 称其为讲义。它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要符合教学规律, 能够起到有效复习的作用就可。一般来说, 讲义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一) 知识框架

所要复习的知识结构, 以图形框架的形式展现, 使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 而且让人一目了然。

(二) 重难点概括

重点, 难点的呈现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复习阶段可以进行相应的侧重。

(三) 典型题例

例题的选取应尽可能体现出知识的关联性、实践性, 对学生平时易疏忽或者容易犯错的方面加以改编出现。

(四) 考试要点

主要把考纲, 特别是中考的考点写出来, 让学生对中考不再陌生, 更有针对性地来复习提高。

(五) 题组练习

可以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更加熟练地掌握, 提高自己分析与解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题目条件变化后如何分析加以训练。

(六) 反思提高

通过写反思提高, 帮助自己总结提高。

二、讲义实例1

课题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复习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之一是直接开平方法。

2. 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3.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另一种方法是配方法。

4. 学会用配方法来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难点:熟练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来解一些一元二次方程。

2. 难点:如何配方。

(三) 学案设计。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四) 引出新知

1. 熟练掌握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方程:

2. 发现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过程。

(1) 开动脑筋:

你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x2+6x+12=0吗?

(2) 运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五) 运用新知, 巩固加深。

1. 练习:解下列方程:

2. 填空:

3. 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三、讲义

实例2《相似三角形》复习讲义

(一)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联系及区别 (见附表表1) 。

(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见附表表2) 。

四、如何用好讲义

(一) 时间上

讲义可以在每一次阶段性考试或期末考试中采用, 对复习会有一个整体的框架把握, 使学生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使知识更具条理性与系统性。

(二) 题型上

可以有重点, 有难点, 有基础, 有提高, 以题组的形式出现, 达到复习的高效性。

(三) 分层上

讲义应侧重基础, 但要兼顾学生的能力考查, 故可以在基础后加一部分综合运用题, 使学生有钻研与探究空间。

(四) 内容上

前面也提到了讲义有一个一般的形式, 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 故在内容上也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与考纲要求灵活处理。比如,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会解为主, “相似三角形”以实际运用为主,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判断为主等等。

五、完善、开发讲义

(一) 要做搜集的有心人

教师平时在上课、改作业、单元水平测试时应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及有难点的题型应进行归类、收集、整合, 并进行题目改编后编入讲义中, 以便在复习中让学生理解, 同时, 学生自己也要做好搜集工作, 把自己在纠错过程中的心得写在讲义的“复习反思”栏中, 加深印象。

(二) 要不断地更新讲义

随着社会的变革及学习的深入, 我们的讲义也应不断删除、增加、补充、拓展, 以顺应时代潮流与学生认知发展变化。

(三) 合众人之力打造讲义

应充分利用兄弟学校、各备课组以及学生共同来编写讲义, 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量, 而且在知识的全面性上也会做得更好。

复习提纲讲义 篇3

【关键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 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1-01

面对高考进行的复习,教师不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重组,连接成“知识网”,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高考复习效率。

一、问题提出

研究表明听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15%,只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25%,如果把试听结合起来,则能够记忆的信息量不是两者之和,而是65%。①高考化学复习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二、常见几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的运用

1.辐射式提纲教学法在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三一轮复习时,各知识点就如散落一地的拼图块,彼此孤立、分散。所以教师在复习开始就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梳理高中化学,整理成知识联系图,如图1。

2.表格式提纲法在实验事实性知识复习中运用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事实性知识与概括类知识②。像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类实验事实性知识,学生常常容易相互交叉混乱。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例如,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的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表格式提纲法,把相关性质整理对比进行记忆,如下。

镁、铝化学性质比较

(1)与O2:常温下生成氧化膜,点燃燃烧,

2Mg+O2===2MgO(点燃);常温下生成氧化膜,

4Al+3O2===2Al2O3(点燃)

(2)与其他非金属:Mg+Cl2===MgCl2(点燃);

2Al+3Cl2===2AlCl3(点燃)

(3)与水反应:Mg+2H2O(热水)===2Mg(OH)2+H2;2Al+6H2O(沸水)===2Al(OH)3+3H2

(4)与强氧化性酸: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不放出氢气;常温下被浓硫酸、浓硝酸钝化,加热反应,不放出氢气。

(5)与非氧化性酸:Mg+2H+===Mg2++H2;

2Al+6H+===2Al3++3H2

(6)与碱:不反应;2Al+2H2O+2OH-===2AlO2-+3H2

(7)用途:制造合金,制造照明弹、焰火等;制造合金,电力工业上作导线、电缆等,贮存和运输浓硫酸,铝箔常用作食品饮料的包装等。

3.网络式提纲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中化学教材将有机化学分散在必修2和选修5中,在复习中如按照教材編写顺序,就必须兼顾两本教材,重复复习关于烃、醇、酸的知识,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劳动。复习中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复习,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类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使有机化学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如图2。

三、小结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构成的,这些因素的有机组合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因而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为主,选择其他方法与其进行优化组合,从而真正提高化学课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奇.2000.脑与行为——21世纪的科学前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20.

复习提纲讲义 篇4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讲义提纲

●主要国父华盛顿拒绝当国王: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逐渐成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必修2)。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从英国13个殖民地独立出来的。因为是“革命”独立,加上古希腊罗马共和主义思想、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必修3,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和主要国父华盛顿本人的贡献(页40导言),独立后的美国没有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普遍盛行的君主制(如宗主国英国就是君主立宪制),而是建立了当时稀罕的民主共和制。

●国名是“合+众国”之意: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名一直未变,但内部的国家结构发生变化,从独立后的邦联制(名义上一国)过渡到费城制宪会议后的联邦制(实际上一国)。

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背景

(1)美国的独立和成为邦联制国家:

1776.7.4(国庆日),发布《独立宣言》,宣布独立,美国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独立之初形势严峻——邦联制的缺陷:

①“中央政府”无权征兵、征税,无法应对英国的卷土重来和偿还大笔债务。

②各州权力很大,没有统一的税收、货币、关税、财政政策,导致民众骚乱、经济衰退。

总之,松散的邦联制,使美国难以应付一系列内忧外患,国父们认识到(页40“资料回放”),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巩固独立成果和促进经济发展。

2、依据——1787年宪法:

(1)制宪目的:建立统一、强大而权力又受到限制的中央政府和联邦制国家。

(2)费城会议的变化:

①议题的变化:修改旧的《邦联条例》→制定全新的联邦制宪法。

②方式的变化:“激烈的争论”→“伟大的妥协”。

“激烈的争论”:一是“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之争——要不要建立联邦政府?结果联邦党人获胜。二是大州与小州之争、南方州与北方州之争——谁控制联邦政府?即联邦制下国会代表的比例和人口计算,结果各得其所。

“伟大的妥协”:一是通过了联邦制宪法,中央政府有权力(联邦党人的诉求),而权力又有限(反联邦党人的诉求)。二是国会实行两院制。参议员每州2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众议院选举时,黑奴没有纳税,按3∕5折算人口数。

(3)宪法内容:

①纵向分权——确立联邦制

内容:中央政府——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大权;地方政府——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如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可制定地方法律。

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②横向分权——确立三权分立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独立平等、相互制衡。)

内容:联邦政府——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州政府——州议会、州长、州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总统选举的特点: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页41示意图)。

美国总统选举不是根据选民的普选票数,而是根据“选举人”的票数。选举人票一共538张,分配到各州;两次计票方式,第一次以州为单位,根据州的普选票数,采用“胜者全得”方式把该州所有“选举人”票数归谁,第二次以全国为单位,根据全国各州选举人票的统计,获270张以上即当选。

选举人票制度沿袭至今的原因:普选票和选举人票不一致的情况较罕见(只有几例)。特朗普的普选票数比希拉里少280万张,但选举人票多74张,当选了。

权力制约举例: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批准方可生效。如1919年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页42漫画)在有建立国联内容的《凡尔赛和约》上签了字,但国会没有批准,美国未能加入国联。

确保司法独立的三制: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实行任命制、终身制、高薪制。

(4)基本原则:

①联邦主义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原则)。英国是议会至上原则;巴黎公社委员会制、苏联苏维埃制、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是议行合一原则,见页86、90、96。

③共和主义原则,如实行共和政体,拒绝君主制,总统、议员选举产生;拒绝世袭的贵族制度,不得授予贵族爵位等。

④主权在民和人权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政府;页42“历史纵横”,1791年通过10条修正案。

(5)特点: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外在特点是法律文件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6)评价:

①进步性: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如规定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确立共和国政体。

②局限性:如允许南方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初期未规定人民的权利等。通过修正案来完善宪法。迄今为止,美国宪法有27条修正案。

(7)影响:

①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使13个国家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实体。

②奠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基础,带来了美国长期的发展与稳定。

3、建立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又选举了第一届国会。

华盛顿历史性的贡献: ①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建立美国——“美国国父”之一。②领导制定美国联邦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国制度。③开创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弥补了宪法的不足。

二、美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与发展:

民主党:1828年,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利益——“驴”。

共和党:1854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象”。

到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两党逐渐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变小。

2、两党制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

(1)组织和赢得选举:

共和党著名的总统:林肯,柯立芝,胡佛,尼克松、特朗普等。

民主党著名的总统:罗斯福,杜鲁门、克林顿等。

(2)控制和影响国会立法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篇5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2、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近快,7远慢)

3、黄赤交角

①大小: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大小为23.5°(23026,)。

②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③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日变化: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②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受太阳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半球,则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不同半球,则纬度差为两点纬度相加。

4.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 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 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BEC初级写作复习讲义 篇6

l 标点符号的作用及重要性

标点符号是商务英语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分清句子结构,正确理解文字含义。

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或是滥用标点符号会造成意思混乱,引起读者的误解

,届时会以短信的方式提醒大家报名和考试时间。

l 标点的用法:

(1)逗号(comma)

作用: 逗号用于表示停顿或分句之间的间隔。

用法:逗号用于分隔句中的各种语言成分,并表示一个停顿,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位置:a. 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的地方。

b. 在子句之前。

c. 在描述名词的一系列形容词之后。

d. 放在位于句首或句中的副词之后。

e. 将非主要信息和句子其他部分分开。

(2)句号 (period)

句号一般有两种用法

① 句号是放在句尾的符号,表示一句话结束。

② 句号还用于缩写字母。

(3)冒号 (colon)

作用:用于引出下文,如表列、说话中的直接引语或解释。

用法与位置:

① 冒号主要用于列举事物,引用话语或进行解释。

② 此外,冒号还用在“as follows”或“the following“的后面。

商务用词的大写

大写字母(Capital Letters)又称“Block letters”,“Upper case/print”,

一般用于句首,此外大写首字母还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中:

(1) 专有名词(proper nouns)。

(2) 在标题(title) 中也要大写单词首字母。

(3) 用于礼貌性称呼语(即Mr.,Mrs.,Miss.,Ms.)学衔(Dr.)和军衔(General)的首字母。

(4) 职务,职称,头衔以及组织的名称也要大写首字母。

(5) 在商务书信中,重要的字词常常被大写以引起读信人的注意。

(6) 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副标题与小标题也需大写。

(7) 用于缩写词,如“a SWOT analysis”, “ASEAN”, “USA”等。

数字的用法

(1) 数字在句首要被拼写出来。

(2)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日期、时间、量度、页数、地址、百分比、小数等等。

(3) 大多数情况下,序数词要被拼写成英文。

缩写 (Abbreviation):

缩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有它独特的意义。

(1)商务英语中常用的几种缩写形式:

① 置于人名前后,表示身份、职衔、学位等

② 表示商业企业名称

③ 表示时间

④ 表示组织名称,一般由首字母组成

⑤合成方位词

⑥常用的拉丁词

(2)商务英语中不应使用缩写的地方:

① 某些头衔

② 星期、月、季节

③ 街道地址

复习提纲讲义 篇7

一堂好的复习课就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在实践中做了尝试。

一、思想上重视,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

每到复习阶段,许多老师马上感觉轻松了,课堂上对学过的内容简单重复,强化记忆,或反复做习题。这样学生很容易厌倦,课堂教学也无效率可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要让学生重视复习课,乐于接受复习课,不能一味地把所学内容像热剩饭一样一遍遍加热,而应对所学知识重新加工组合,用旧食材烹饪出新佳肴。

首先,复习要有计划性。要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为教师必须和新课一样认真备好课,甚至要比上新课更认真,难度更大,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整理。

初中学生做笔记能力不是很强,所做笔记往往漏洞百出,这就增加了复习课的难度。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注意理清知识框架,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由点串成线,再由线扩成面,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使课堂物超所值。这样的复习既能把复杂的课上简单,又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张力,还能使复习扎扎实实。真正做到“教学环节简洁,课堂训练扎实,教学形式朴实”实现最终的高效。。

其次,复习课应突现应试性。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忽略了这个前提,复习课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复习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要不枝不蔓,必要时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二、整体上把握,明确知识结构的划分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师生先要把考点烂熟于心,明确了考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把握复习进度。另外还要对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进行控制,使学生稳定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定度过高,则是超纲复习,拔苗助长;定度过低,则不能达到考试要求,也无法与试题吻合,也达不到初中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考点一般分为六大块:①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包括字音字形,病句修改,标点符号,修辞仿写等。②现代文阅读。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为主。③古诗词曲的鉴赏?。以唐诗宋词为主,“诗言志”,诗词曲赏析多借助背景理解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④文言文阅读。以初中文言文课文为主,另有简单的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⑤写作。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⑥口语交际。多为主观题和一定的开放性试题。教师对考点要细致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集中力量来攻克。

基础知识这一块,很多字词混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识记。教师可以浅显地讲解造字法帮助学生记字形。如“初,”很多同学会把“衤”字旁写成“礻”字旁。如果讲清了初是用刀裁布,记忆就简单了。“燥”与“躁”,“清”与“青”等字都可用此方法来区分记忆。也可通过成语意义来识记成语。如墨守成规,班门弄斧,知道了墨指墨子,班指鲁班,这类成语的记忆就不成问题了。粗制滥造,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等成语皆可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也可尝试一些自己的记忆方法。现代文阅读,应先指导学生分清具体文体,然后识记一些常规解题方法。如记叙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表达方式,环境描写的作用;议论文中论点的查找,论据的作用,论证方法;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等。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基础是识记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背诵规定的篇目。另外对作者和写作背景也要熟悉。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这些重点篇目,如果离开了当时写作背景,很容易在理解上出偏差。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都要注意段落间有用的信息。如记叙文中议论性的句子,承前启后的过渡句,这些对我们理解文意很有帮助,句子或段落间的代词也是解读文章的钥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只要你做一个细心人,语文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

三、课堂上拓展,注重实践的力量

“墙外开花,根在墙内。”教材是我们复习的根本,也是我们复习的源泉。复习如果丢开课本扎题海,实质上是拆东墙补西墙,是一种失败的战术。中考的试题看似与课本无关,其实根在课本,是课本知识的变身或拓展延伸。课文就像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典型例题一样,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语文复习要立足教材,明确教材在语文复习中的地位。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需进行情感教育。语文知识,教师讲得再深、再透、再有水平,也只能使学生达到“懂”的程度。而要使学生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有赖于实践。生活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套题模拟测试,查缺补漏

第一轮系统复习结束后,根据中考试卷的结构,题型,编制试卷进行模拟测试,模拟试题能把分块的知识点连成片,把所有知识串起来。第一轮系统复习后,很多东西是零碎的,需要融会贯通。模拟测试对解题技巧,解题策略,解题速度等方面有综合的训练。这种实战演练既可以有效地检验复习效果,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中考的时间,答题速度等,为后面的复习找准难点和薄弱点提供可靠信息,以便及时查缺补漏。这个环节很重要,既有难点薄弱点的单项训练,又有套题的综合训练,还有巩固提高,能对学生能力起到整体提高的作用。

中学教育学复习讲义2范文 篇8

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世俗封建学校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

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和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第一本教育专著。“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助产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中,他第一次提出教育应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①服务于社会②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分阶段教育、和谐教育。

昆体良(古罗马)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卢梭(法国)的小说名著《爱弥尔》首先开拓了以个体心身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康德(德国)第一次“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他的学生林克将其内容整理,编纂了《康德论教育》。

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了师范教育的先河。3h

洛克(英国)的《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论”,他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绅士教育应当把体育教育放在首位。

赫尔巴特(德国)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明确指出“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他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规定了教学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的教育“三个中心”的特点。(传统派)

杜威(美国)的实用主义理论代表著为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为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他认为引导学生发现趔真理的方法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探究。

凯洛夫在19369年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它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

现代科学技术极大的拓宽了教育的空间,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的特征: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最重要的内容,是一所学校风气的总称,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的整体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内发论(孟子、柏拉图、弗洛伊德、格塞尔);外烁论(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

遗传的意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成熟的标志:生理上具有生殖能力、心理上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 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青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和意义; 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自我教育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狭义):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和归宿,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它的作用有: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总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特别是各类各级教育体系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的人的设想和规定。它一般以成文的形式表现,通常是从哲学的高度提出的,因而很难测量。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来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来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不同,我们能够测量目标,但不能测量目的。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的特征、是一种人格的特征、也是一种精神的状态。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作为学习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学习过程,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各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根本标志。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特点: 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第六章 课程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课程的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把课程解释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成。、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教学计划的构成: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安排、考试考察制度、实施要求

教学大纲: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的作用: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课程实施: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的过程: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棵;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

第七章 教学(上)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性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性原则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

第八章 教学(下)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课的结构: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九章:德育

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教育影响,以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知情行意统一发展的规律——作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注意知与行的统一和德育过程的多种开端性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注意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这一规律特点,向学生提出适当的教育要求促进他们思想内部斗争,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品德发展的需要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道德教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表扬鼓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的模式:

认知模式——道德认知发展;体谅模式——道德情感培养;社会模仿模式——道德行为的形成。

第十章 班级管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复习讲义 篇9

一、近义词

1.曲折——弯曲 2.奇异——奇特 3.连绵——绵延 4.创造——创新 5.驾驶——驾驭 6.辽阔——广阔 7.珍贵——宝贵 8.贮存——储存 9.美誉——美名 10.壮观——壮丽 11.浩瀚——浩淼 12.蕴藏——蕴含 13.秀丽——秀美 14.变幻——变化 15.增添——增加

16.缠绕——环绕 17.神秘——神奇

18.游览——观光 19.转眼间——一刹那 20.开始——开端 21.承受——承担 22.询问——咨询 23.配合——协助 24.坚强——刚强 25.榜样——楷模 26.永远——永久 27.顿时——立刻 28.探望——看望 29.情况——情形 30.敬佩——佩服 31.哀伤——悲伤 32.忠实——忠诚 33.信息——消息 34.传递——传送 35.施展——发挥 36.惶恐——惊恐 37.不知所措——手足无措 38.糊涂——迷糊 39.整治—整顿40.节气—节令 41.糟蹋——践踏 42.带领——率领 43.感激——感谢 44.巡逻——巡查 45.搜寻——寻找 46.镇守——驻守 47.据说——听说 48.猛然——突然 49.影影绰绰——模模糊糊

50.凝望——凝视 51.庆贺——祝贺 52.邀请——约请 53.举行——举办

54.著名——知名 55.自夸——自吹 56.感触——感慨 57.口吻——口气 58.意识——觉察 59.预料——预想 60.成就——成绩 61.教育——教导 62.刚巧——凑巧 63.不甘——不愿 64.舒服——舒适 65.答应——同意 66.兴奋——激动 67.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68.姿势——姿态

69.清香——芳香 70.展开——张开 71.饱胀——膨胀 72.忽然——突然 73.足够——充足 74.陷进——陷入 75.养料——养分 76.松散——宽松 77.渐渐——逐渐 78.迅速——快速 79.佩服——钦佩 80.输送——运送 81.降落——着落 82.救援——救助 83.求救——求助 84.巨大——硕大 85.监视——监督 86.自豪——自满

87.允许——准许 88.觉察——发觉 89.赞赏——赞许 90.情愿——愿意 91.铭刻——铭记 92.遵守——遵照 93.必须——一定 94.惊喜——欣喜 95.蔓延——伸展 96.居然——竟然

97.嬉戏——玩耍 98.活泼——活跃 99.哀号——哀鸣 100.消退——减退 101.解除——免除 102.生机勃勃——朝气蓬勃

103.抚摸——抚摩 104.一截——一节 105.掌握——控制106.调整——调节107.坚硬——坚固 108.照料——照看 109.到底——究竟 110.原因——缘故111.披散——散开

112.俊俏——俊美 112.满足——满意

113.清亮——清澈 114.宁静——安静 115.特点——特征 116.差异——差别 117.奇异——奇特 118.攻击——进攻 119.汹涌——澎湃 120.警报——警告 121.普通——一般 122.拯救——挽救 123.聚集——汇聚 124.纪念——怀念

125.降服——制服126.守卫——守护 127.一筹莫展——愁眉不展 128.巴望——盼望 129、焦急——焦虑130、急忙——匆忙131、纳闷——疑惑132、争论——争辩

133、可惜——惋惜134、期待——等待135、聚精会神——全神贯注136、盼望——希望 137、吸收——吸取 138、挥舞——挥动139.欢天喜地——兴高采烈

二、反义词

1.曲折——笔直 2.奇异——平常 3.天堂——地狱 4.祖先——后代 5.出现——隐蔽 6.飘落——上升 7.辽阔——狭窄 8.巨大——微小 9.清澈——浑浊 10.富饶——贫瘠 11.丰富——贫乏 12.洁白——漆黑 13.肯定——否定 14.清楚——模糊 15.漂浮——沉淀 16.增添——减少 17.神秘——寻常 18.变幻——稳定 19.开始——结束 21.简单——复杂 22.荣誉——耻辱 23.自由——拘束 24.相信——怀疑 26.忠实——奸诈 27.展开——收拢 28.祝福——诅咒 29.惶恐——镇定 31.飞快——缓慢 32.清晨——黄昏 33.糊涂——明白 34.糟蹋——爱惜

20.坚强——软弱 25.哀伤——愉快 30.高兴——生气

35.热火朝天——冷冷清清36.朦胧——清晰 37.警惕——麻痹 38.影影绰绰——清清楚楚39.邀请——拒绝

40.参加——退出 41.答应——拒绝 42.谦虚——骄傲 43.喜欢——厌恶 44.退潮——涨潮 45.舒服——难受 46.不甘——甘愿 47.喧闹——平静48.开始——结束49.三三两两—成群结队 50.破裂——完整51.快乐——忧愁 52.展开——收缩 53.雪白——乌黑 54.停止——继续 55.足够——欠缺 56.松散——紧密 57.疼爱——虐待 58.贮存——消耗 59.佩服——轻视 60.迅速——缓慢 61.遥远——附近62.奇怪——平常 63.平静——沸腾64.赞赏——指责 65.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66.允许——反对 67.遵守——违背 68.小心翼翼——粗枝大叶 69.消退——增进 70.过度——适度 71.特意——无意

72.凶残——善良

73.疾病——健康 74.抢前——退后 75.平衡——失衡 76.坚硬——柔软

77.细心——粗心 78.消失——存在 79.凶猛——驯良 80.清亮——浑浊 81.俊俏——丑陋

82.披散——收拢

83.黑暗——光明 84.普通——特别

85.攻击——防守 86.危险——安全

87.后退——前进

88相信——怀疑 89直接——间接

90.振振有词——理屈词穷

91.筋疲力尽——精神抖擞

92、兴致勃勃——灰心丧气 93、浪费——节约 94、浓郁——清淡 95.疑惑——确信 96.无数——个别

97.粗壮——瘦弱 98.将信将疑——深信不疑

三、成语

1.描写风景名胜的成语: 举世闻名 名山大川 巧夺天工 风景如画 奇峰异岭 玉宇琼楼 错落有致 2.描写风景优美的成语: 鸟语花香 窗明几净 3.描写海洋的成语: 风平浪静 风高浪急 4.描写云雾的成语: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 5.与鸟类有关的成语: 展翅高飞 鹏程万里 雏鹰展翅 草长莺飞 千岩竞秀 波澜壮阔 飘飘欲仙

千回百转 狂风巨浪 白云苍狗

目不暇接 广阔无垠 千姿百态

美不胜收 波浪滔天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

鸿鹄之志 门可罗雀 莺歌燕舞 饮鸩止渴 声名鹊起

6.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 大惊失色 兴高采烈 7.形容人很有才华的成语: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才华横溢 才思敏捷

文思如泉 风华正茂 与才气学问有关的成语: 精妙绝伦 炉火纯青 活灵活现 鬼斧神工

8.描写花的成语:

亭亭玉立 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9.赞美骆驼的成语: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 始终如一 10.描写人物意志坚定的成语:

心有余悸 博古通今 后生可畏 栩栩如生

心花怒放 博学多才 手不停挥 梦笔生花

心惊胆战 出口成章 笔下生花 浑然天成

欣喜若狂 出类拔萃 力透纸背 斗酒百篇

千姿百态 志在千里

五彩缤纷 义无反顾

百花齐放 坚定不移

暗香浮动 一马当先 奋勇当先 一身正气 气吞山河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壮山河 正气凛然 奋不顾身

11.形容富有生气的成语: 枝繁叶茂 花色迷人 百花盛开 12.形容很害怕的成语: 望而却步 望而生畏 望风而逃 惊恐万状

13.形容英雄行为的成语: 舍己为人 舍身救人 奋不顾身

百花争艳 心惊胆战

杂草丛生 畏缩不前

生机勃勃 不知所措

欣欣向荣 惶恐不安

急中生智 不屈不挠 坚贞不屈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大义凛然 死而后已 14.描写海边景色的成语:

烟波浩渺

一碧万顷

风平浪静

鸥水相依

海波不惊 15.形容很高兴的成语: 喜笑颜开 笑容满面 眉飞色舞 欢天喜地 喜气洋洋 16.含有“然”的成语: 茫然失措 依然如故 悠然自得 茫然不解 恍然大悟 焕然一新 肃然起敬 怡然自得 17.含有“海”的成语:

海底捞月 大海捞针 海枯石烂 刀山火海 翻江倒海 18.含“笑”的成语: 贻笑大方 一笑置之 谈笑风生 19.含有“东、西”的成语: 东偷西摸 东张西望 东奔西跑 20.含有“鱼”的成语: 如鱼得水 鱼米之乡 鱼贯而入 21.带有数字的成语: 三心二意

心无二用 一干二净 七嘴八舌 六神无主 一帆风顺 22.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坐观成败 按兵不动 闻风而动

23.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生龙活虎 狼奔豕突 龙腾虎跃 老马识途 九死一生

千岩竞秀 丢三落四 操之过急

海角天涯

天南海北

欢欣鼓舞 浑然天成

眉开眼笑 浩然正气

海纳百川 沧海桑田

笑里藏刀 东拼西凑 浑水摸鱼 五花八门 万壑争流 一泻千里 轻举妄动

笑容可掬

东挪西借 缘木求鱼 万紫千红 一拥而上

眉开眼笑 东躲西藏 漏网之鱼 千姿百态 九牛一毛

啼笑皆非 东倒西歪 鱼龙混杂 十全十美 沧海一粟

兴风作浪 蠢蠢欲动 雷厉风行

狼狈为奸 鸡鸣狗盗

狼心狗肺 鼠目寸光

狡兔三窟 虎头虎脑

兔死狗烹 虎背熊腰

兔死狐悲 车水马龙

牛刀小试 胆小如鼠 老牛舐犊 气冲斗牛 群龙无首 鸡飞狗跳 鱼贯而入 24.来自寓言的成语

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愚公移山

老牛舐犊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 黔驴技穷 囫囵吞枣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25.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完璧归赵

纸上谈兵 草木皆兵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望梅止渴 卧薪尝胆 四面楚歌 三顾茅庐 破釜沉舟 退避三舍 风声鹤唳 洛阳纸贵 26.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女娲补天 天女散花

27.以“不”开头的成语

不由自主

不耻下问 不打自招 不卑不亢 不攻自破 不谋而合 不翼而飞 不以为然 不自量力 不厌其烦 不由分说 不遗余力 28.“有”字开头的成语: 有利可图 有机可乘 有恃无恐 有求必应 29.ABAC的成语: 尽心尽力 半信半疑 自作自受 如痴如醉 虎头虎脑 无边无际 30.AABB的词语: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实实在在红红火火 工工整整 鬼鬼祟祟 31.AABC的成语: 炯炯有神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沾沾自喜 息息相关 娓娓动听 32.ABCC的成语: 相貌堂堂 想入非非 风度翩翩 蠢蠢欲动 衣冠楚楚 白雪皑皑 有根有底

有志竟成 全心全力 自由自在 无穷无尽

整整齐齐 吞吞吐吐 战战兢兢 亭亭玉立 飘飘欲仙 喃喃自语 小心翼翼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有始有终 有的放矢 一心一意 无拘无束 无影无踪 明明白白 稀稀疏疏平平展展 欣欣向荣 依依惜别 闷闷不乐 野心勃勃 神采奕奕 气喘吁吁

有声有色 有口无心 美轮美奂 惟妙惟肖

有板有眼 有勇无谋 古色古香 笨头笨脑

有口难言 有备无患 大摇大摆 细声细气

清清楚楚 蓬蓬松松 老老实实 飘飘悠悠 兢兢业业 形形色色

坑坑洼洼

许许多多

安安静静

娓娓而谈 津津有味 愤愤不平生机勃勃 逃之夭夭 气势汹汹

彬彬有礼 洋洋自得 孜孜以求 大腹便便 得意洋洋 心事重重

夸夸其谈 落落大方

白发苍苍 忠心耿耿 忧心忡忡

四、诗句

1.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名句: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 苏轼《 题西林壁》 2.赞美花草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

《春夜喜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 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杜甫 《春望》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 种豆南山下,草胜豆苗稀。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 3.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

《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 李贺

《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

《凉州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 ·王昌龄 《从军行》 4.古代咏荷名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

《赠江夏书太守良宰》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 周敦颐

《爱莲说》 5.描写大海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唐· 钱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 李白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岑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

6.描写昆虫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 《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 李商隐 《锦瑟》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

《小池》 7.与树有关的古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 贺知章

《咏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

《黄鹤楼》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上一篇:监狱百日安全评比竞赛活动演讲稿下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