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考试复习提纲

2024-06-30

矿床学考试复习提纲(精选5篇)

矿床学考试复习提纲 篇1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2012.05

导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2.自然辩证法的传播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逻辑主线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第一篇 自然论

一、历代自然观

1.古希腊的自然观2.神创论自然观的特点3.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及其特点

4.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形成二、现代自然观

1.系统论自然观的特点 2演化发展的自组织自然观 3.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

三、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2.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 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方法

1.科学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科学哲学在20世纪的发展 3.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框架

二、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1.科学问题2.科研选题3.科学事实和观察实验

三、科学思维

1.科学抽象2.归纳和演绎3.数学方法4.非逻辑方法

四、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1.假说的内涵及来源2.假说的特点3.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4.假说的检验

第三篇 技术与技术方法论

一、技术与工程的哲学思潮

1.技术的本质2.技术本质的哲学解读3.技术的哲学思潮

二、技术方法

1.技术预测的定义及其产生与发展2.技术预测的基本原则 3.技术评估的定义

4.技术评估的特点5.技术原理的定义及其要素6.技术原理构思的模式

7.技术设计的定义8.现代技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三、技术创新

1.创新与创新主体2.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3.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4.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性选择

第四篇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1.科学的社会建制2..科学技术与社会承认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

1.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1.科学主义2..科学背后的人文主义基础

2012.05

矿床学考试复习提纲 篇2

体育单招没有独立的教材, 近年来学生都是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的教科书和练习册。这套教材对于单招考试来说, 难度偏高, 给体育生的数学学习设置了更高的屏障。总体上看, 集合分三部分: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三、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其中体育单招考试考点侧重于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对这一部分的掌握能够使学生在复习初期阶段, 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前两部分虽然不做复习的重点, 但并不是不涉及, 如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这部分相对简单, 考题中不会直接出现, 但集合概念是集合间关系和基本运算的基础。只有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才能解答与集合相关的问题。通过几个实例的讲解, 学生大多能够认识什么是集合, 并能因这些实例触类旁通。复习时要注意在接下来“元素”与“集合”间关系的讲解中, 对“属于 (∈) ”符号的含义及使用的复习可作为概念中的重点来理解, 以实例代入讲解“属于”的用法。如果一带而过, 只会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再不断解释符号“∈”的用法, 事倍功半。单招数学考试中主要涉及数集和点集。在学生理解了集合概念后, 要对数的发展和分类做出讲解总结, 同时提出常用数集符号,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记忆这些符号。集合的表示方法。这部分重点在描述法的使用上。通过教学实例发现, 学生容易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不同, 但是不太能分清描述法表示的有限集和无限集的区别, 虽然在新课标中不在要求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掌握, 但是如果不讲清这两种集合会影响将来进行集合间的运算。如A={x∈N|0≤x≤3}, B={x|0≤x≤3}, M=R, 多数同学容易得出这样的错误结果:B∩M={0, 1, 2, 3}, 也就是他们还不理解数的范围无限的概念, 简单的把B理解为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复习的时候, 我针对体校学生不擅长抽像概念的理解, 所以能形象说明的就不用抽象的概念来解释。比如复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借用文氏图来讲解。首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以下四种图:

其中图 (1) (2) 表示集合间有包含关系, 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图 (3) (4) 集合间没有包含关系。像图 (1) 这样的包含关系我们称之为真包含, 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图 (2) 这样的包含关系我们称之为相等 (互相包含, 互为子集) 。对这部分知识点, 要求学生能够辨析任意两个集合间是怎样的包含关系即可, 不用更深入掌握。

集合间基本运算是体育单招数学考试出题的重点。复习的时候要多做练习, 力求让学生掌握透彻。关于集合间交、并、补的运算概念, 学生不难理解。但在解题中, 涉及到的解方程、解不等式成为学生解题的路障。因此, 在这里的复习要不断插入练习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含绝对值方程、不等式以及分式方程、不等式的解法。笔者曾先复习完这些解法再进行集合间运算, 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方法, 集合运算的解题中主要完成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组) 、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分式方程解法的掌握。在紧跟其后的函数求定义域部分再完成含绝对值方程、不等式以及分式不等式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掌握, 较之前者效果明显, 并由此进一步加强了集合运算的练习。大量的练习能够保证学生熟悉题型, 在单招考试中遇到集合的题目不失分。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篇3

一、选择

1.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

2.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广播从此诞生;为了推销收音机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1925年英国人贝德尔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3.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传播新闻、舆论监督、传授知识、提供服务、愉悦身心、宣传动能、社会教育功能

4.按节目内容划分节目类型:①四分法:新闻性、文艺性、教育性、公共服务性 ②六分法:新闻类、文艺类、服务类、教育类、知识类、言论类

5.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中央台模式、珠江台模式、东广模式(上海东方广播模式)6.我国电视广告最早出现在上海(“参桂补酒”,1979年1月28日),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1979年3月15日)

7.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口播新闻、广播讲话、清谈节目即脱口秀、知识性节目、教育服务性节目等)、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实况广播和录音报道)、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娱乐性、综艺性、广播文学性节目)、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广播剧和少数专题性新闻报道)

8.广播电视管理: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9.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接轨;产业化趋势 10.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11.文化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源自文化本身的维模与适应原理、优势扩散原理、传播圈层原理。12.1985年7月1日,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出现。13.电视综艺的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和综合化。14.语言的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思维的脉络

15.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

1、广播电视记者

2、广播电视播音员

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二、问答

1、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影响体制的因素:政治和意识形态。地理面积、地形地貌、人口、经济、语言、文化传统等。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A、国营制度型(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国营制度型电视传播,一般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舆论机构。我国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属于“国营制度型”,分别由中央或地方的广播电影电视管理部门直接领导,我国各级电台、电视台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俄罗斯、朝鲜、古巴、越南、法国、新加坡、印度、土耳其、西班牙、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等近50个国家)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广告或广告比例较小。

B、公共制度型:这一现象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而是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广播电视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经费主要或全部为受众缴纳的收视收听费,有的还从少量的广告中取得部分费用。(代表国家: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等)

实行原因:实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便是基于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稀有性这样的传统信条,通过国家特许和委托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媒介,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特点:广播电视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

公共机构经营型电视节目主要特点: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府的方针、政策采取独立立场,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重视受众调查,重视传播的社会效益。(BBC世界最早的公共广播机构;日本NHK)

局限性:首先,由于其不播或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分费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其次,“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再次,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

C、商业制度型:按市场原则组建的。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其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以赢利为重要经营目的。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

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点: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品位不同的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趣味高雅的娱乐性节目;电台业务受制于商业广告及某些财团,为取悦某些需要播出的内容往往夹杂着格调低下的东西;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无孔不入地插到各档节目当中(商业台对市场价值的追求压倒对社会影响的考虑);新闻节目力争报道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持独立态度,在新闻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或赞成、或反对,甚至进行激烈的抨击;极为重视收视(听)率的调查。

激烈的商业竞争往往导致广播电视事业的兼并和垄断。垄断的方式有:(1)在兼并的基础上成立大型媒介联合企业;(2)通过其政治势力对公营传播媒介进行干预;(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费间接影响和控制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2、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上,从1940年春季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设立广播委员会筹建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继承性的中国广播(电视)制度就形成了。

我国广播电视大发展分为这几个时期:(1)、雏形期(1940-1949年)战争年代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体制的雏形。(2)、成形期(1950-1981年)广播电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事业体制。(3)、发展探索期(1982-1990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纵向管理的体制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即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的广播电视事业,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宣传。(4)、创新期(199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也得到确认,广播电视体制的变迁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

3、四级办台

提出: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四级办电视”的方针;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提出由中央和省级、地级市、县级四级一起办电视,实行混合覆盖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用:彻底改变原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办电视的事业格局,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 成熟:我国广播电视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是从80年代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四级办”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成开始的。除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外,凡是条件具备的省辖市、县,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除了转播中央和省的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可以播出自办的节目,覆盖该市、县。随之,还建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完善的广播电视管理机构体系

体制:我国四级电视台基本上为国营体制:①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②省、直辖市所属电视台③市级所属电视台

④县级电视台和企业自办电视台

问题:①建台多,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不平衡(总体覆盖率增长速度慢)③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不平衡 ④在节目转播中的广告收入问题

4、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广播事业: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初创,到今天广播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以新中国成立为发展界限。(1).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

最早的公共广播电台成立于上海,由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于1923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内容主要为新闻、音乐、演讲和物价报告。

(2)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事业: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规模及影响力: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从1928年到1946年,国民党政府在国内成立的电台达41座,形成了大规模的广播网络;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具有很强的正面意义。(3)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广播事业:

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1947年3月更名为陕北新闻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曾在淮海战役中撰写了三篇广播稿,包括《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等,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4)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

广播事业以对内广播为主。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对内无线广播系统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级地方广播电台共同组成的。1949年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简称CNR。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的受众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的核心受众群正在由乡村转向城市;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加,受众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由收听调幅广播转向收听调频广播甚至数字音频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也由以往的“固定收听”转向“移动中的清晰收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先后建立诸如文艺频率、新闻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等专业化频率,我国广播开始进入“窄播”和频道专业化的探索实践。

(二)电视事业:我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到2003年,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4%,观众超过11.15亿人,全面进入到空前大发展的时期。

(1)初创期: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这是我国一座电视台(央视前身),这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9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分别成为我国第二座、第三座电视台。中国电视事业是在大跃进中开始起步的。

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自己拍摄的第一条电视新闻片(指图像报道)——报道《红旗》杂志创刊。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9日,第一次现场直播体育比赛实况:“八一”男女篮球队的比赛;1960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验成功。

我国早期电视特点:a.节目形式简单,新闻以口播和纪录片为主。b.电影和戏剧转播在电视节目中占很大比重。c.节目的重播量非常大。d.特别重视宣传性和政治性。e.受众面非常小

(2)停滞期 文革十年,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挫折,进入停滞阶段。

(3)发展期(三次革命)从1977年开始,中国电视事业逐渐恢复,并进入迅猛的发展期,文革中停办的专栏节目得到恢复,同时又创办了一些新栏目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试播彩色电视;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全国电视台

新闻联播》节目,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成为我国的国家电视台。(CCTV——China Central Television)*“台”时代----“栏目”时代----“频道”时代(三次革命):

第一次:中央电视台CCTV东方时空,记者身份播新闻,老百姓的事,制片人制和聘用制。第二次:湖南省湖南台《快乐大本营》,综艺节目 第三次:地面频道《南京零距离》,老百姓的事,民生新闻的出现。*电视新闻各项改革如火如荼:新闻业务的改进(电视同期声的增加,加强直播、与新媒体的互动合作等); 新闻观念的更新(时效性,监督功能);新闻体制的改造(产业属性); *名牌栏目相继开播:《观察与思考》1980年7月12日;《东方时空》1993年5月1日;《焦点访谈》 1994年4月;

(3)现状(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 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香港、澳门、台湾的广播电视事业(1)香港的广播电视

香港广播事业始于1928年6月30日香港电台的正式播音。香港电视事业始于1958年丽的呼声有限公司首次播出。

目前,香港共拥有三家广播电台和六家电视台,即香港电台(唯一政府所有)、商业电台(收听率最高)、新城电台,以及无线电视(最大、观众最多/翡翠台和明珠台)、亚洲电视(本港台和国际台)、有线电视、传讯电视(24小时)、华娱电视(无色情、无暴力、无新闻)和卫星电视(香港卫视中文台,凤凰的前身)。特点:国际性与开放性(播出语言:粤语、英语、普通话;时事新闻类节目); 社会性与服务性;(详尽、立体、多层面、连续展示)

节目来源:自制、购买(中国内地、英美、台湾、日本等)视听费:有的免费,有的收费;(2)澳门的广播电视事业

1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DM)、澳门广播电台(澳门最早的广播电台1933)和澳门电视台; 2澳门卫星电视台

语言:中文、葡文、粤语、英语;(3)台湾的广播电视事业

1、最有影响的两个广播机构: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最大民营);

2、“三大台”:“台视(1962)”、“中视”、“华视”

3、“第四台”:利用录放像设备播放录相带节目,由电线将信号输入邻近订户家庭,供订户收看并收取费用的组织,称为“第四台”(娱乐节目、成人节目等)。

5.地球村

“地球村”这一概念事由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间之间可以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村民”即指人类互相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极为方便,人们虽距离遥远而联系日益紧密,几乎成为“四海一家”“天涯若比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再与世隔绝,游离于地球村之外。地球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人类相互间变得更加了解了。地球村现象的产生改变人们的新闻观念和宣传观念,迫使新闻传播媒介更多地关注受传者的兴趣和需要,更加注重时效性和内容上的客观性、真实性。地球村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电视传播的全球化,为人们开阔视野,丰富世界知识,迅速获知天下最新大事提供了有力条件,但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问题。例如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麻醉现象、混沌社会风气等。

6、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1)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

A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即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有时,我们所指的文化,乃是个人或群体具备和体现出来的所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知识素养和层次、文学艺术修养。

B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企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①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主要有:

a.文化创意产业以深厚的文化做基础,具有高知识性特征。b.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c.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

a.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 b.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 c.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 d.软件及计算机服务。

(2)强调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传播工具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广播电视所传播的信息的产生过程,但它不是信息本身,而只是一种促进。信息的产生必然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一言以蔽之,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制约下产生的。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也取决于作为信息携带者的人,而人是不能脱离其社会文化环境的。所以,广播电视的发展绝不能忽视人文因素,缺乏人文关怀;广播电视传播的资讯绝不可能脱离脚下的文化土壤。至于广播电视相关科技发展的实现需有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在当代广播电视传播状况下的一个显著表现,即一些现代科技无法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广播电视相结合而实现现代化。

广播电视的实现价值实现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落实到文化层面上。

科技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础,但是绝不可盲目神化它的作用;在许多人倾向技术崇拜的现状下,不能不强调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3)狭义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A.公众文化素质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的关系

a.居民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成为广播电视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携带的信息越多,文化程度越高,也就越会增强对信息的需求度,具体表现是成为大众传播工具的稳定受众。

b.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位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B.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传播者

a.传播者的文化修养是在“把关”过程和节目制作中的影响。

文化修养决定了人的知识面、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创意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又体现在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把关的过程中。

b.广播电视呼唤文化底蕴丰厚的界面人物。(4)广义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A.文化本身对原有的文化模式的维护,使广播电视不得不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广播电视传播指向的文化圈的需要。B.文化传播的优势扩散原理告诉我们,优势文化有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C.文化的圈层性使广播电视产生“窄播”和非群体化的发展态势。

7、受众(受众是印刷媒介的读者和电子媒介的听众、观众的集合和总称。)(1)受众在广播电视视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a.受众是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广播电视最终在受众那里实现节目价值,从而实现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b.受众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服务对象,是传播的目的地和归宿,是一个完整传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信宿

c.受众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参与者和行为主体之一 d.受众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反馈者

受众作为构成广播电视过程的两极中的一级,作为从传播行为双主体中的一方面,是传播的重心,其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以致构成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点(2)受众大致具有下述七个特征:

①人数众多,不计其数(广泛性)②差异显著,层次丰富(复杂性)③没有组织,没有纪律

④分布散乱,个别接收(稳定中的流动性)⑤接收自愿,选择自由(自主性)⑥目的多,动机复杂

⑦时空分离,无缘见面(隐匿性)

(3)受众心理:A需求构成动机:认识外部世界;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寻求娱乐消遣和刺激 B心理效应:微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晕轮效应、从众效应

C心理倾向:求新重快、求知重趣、求真重美、求富重乐、求深重活、求实重尊 D影响因素:气质、年龄、地域、职业、文化程度

8、广播传播的语言符合系统、特性及其构成(1)广播的语言、音响及音乐

①语言作用:播报信息;营造节目内容的过渡;提供艺术情境;营造作品情节 ②音响

A.效果——写实的,唤起情景想象的效果;象征性的,唤起情绪的效果;习惯性效果;印象性效果;音乐性效果

B.作用:a.原汁原味的音响能增强内容的真实感 b.特定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 c.音响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d.音响能表现新闻人物、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从而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e.音响有时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

③音乐功能:A.以独立的音乐节目形式存在,充实广播的文艺版块 B.作为一种有效的编辑手段,使广播节目系统连贯有序

C.音乐的美感效应能够渲染环境,使节目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2)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

A.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B.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C.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D.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

(3)广播传播对语言的要求

A.广播的语言必须是口语化的语言B.广播语言应力求形象化C.广播语言应该规范化D.广播语言应该具有清晰的感知性E.广播语言应简洁明快F.广播语言应是质朴的语言

9、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1)电视语言的视觉性子系统

A.造型语言: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着饰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图表语言;特技语言

B.文字语言:画面文字;屏幕文字(加强节目的记忆深度;保持节目的完整性;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2)电视语言的听觉性子系统:A.形象性的音响语言:音响;音乐 B.抽象性的新闻语言:画内语言;画外语言

10、声画合一

(1)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形式。它的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

(2)声画合一是一种“高保真”的传播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电视大众文化的组合方式,真实可信,易于为受众所接受。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同期声音响、电视实况转播等,都是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声画合一、统一的结构方式,符合一般观众的观赏收听水平,比较明白畅销,通俗易懂。(3)分类:画内声画合一(同期声讲话和同期声音响);画外声画合一(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

11、声画对位

(1)定义: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和画面不是同步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声音和画面形像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自独立发展,即在形式上不同步、不合一,但两者又彼此对列、彼此配合、彼此策应,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的涵义。这种声画结构形式,称为声画对位。它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能产生声音和画面形像各自原来不具备的新的寓意,包括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2)形式:声画对位有声画分立和声画对立两种形式。

①声画分立: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不对应,形式上互不相关,内容上统一于同一主题。

②声画对立: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在形式上是对立关系,声音与画面在相互反衬的特殊情景中表现同一主题。

12、广播电视模式

(1)中央台模式:节目以录播为主,审查严格,制作精良,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同时穿插一些直播板块式节目。这种模式具有权威性高、分类清晰、制作严谨等优势;但也存在风格单

一、单向传播、缺少必要的反馈等缺点。

(2)珠江台模式:主持人中心制和直播大板块节目为代表。节目以直播为主,强调双向交流,具有风格生活化、节目容量大、操作手法灵活等长处;同时也存在节目分类不明确、粗放制作、内容随意性大等短处。

(3)东广模式:广播节目板块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设置是较完整意义上的板块式节目,采用主持人串联直播,基本实现主持人全天候直播。

13、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按节目内容划分)

(1)六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2)四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

(3)不同:一是四分法把六分法中的新闻与言论两类节目归为新闻性节目;二是四分法把六分法中的知识、教育两类节目统归为教育性节目。比较起来,四分法显得更直观实用,国际上也以四分法为主。

14、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任务和编排特点)

(1)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设计策划阶段、实际制作阶段 具体流程为:构想、制作策划书、审查、形成脚本、制作、播出(2)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方式:

1、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 即多个节目以简单线性顺序排列,而节目个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联结标志。

2、传统及板块混合式编排:即基本保持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方式,同时划出部分时段用以开办板块节目。

3、亚板块式节目编排:所播出时间划分若干比较小的时间单位,再设置针对不同受众及不同内容的节目。

4、大板块节目编排方式:按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划分为若干个大的时间段。(3)*重点:文艺节目的编排

1、文艺节目的编排原则

1)协调一致的原则 2)服务听众的原则 3)繁荣文艺的原则 4)严格把关的原则

2、文艺节目的编排方法:同一法、对比法、拼盘法

(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 按结合方式分类:

1、一体化采访(ENG):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既完成幕后采访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

2、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按采访手段分类:

1、问答式: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用得最多。

2、座谈式采访:同时对多个采访对象进行采访。特点:节省时间、易于营造气氛 注意:选准采访对象、善于控制场面、引导话题

3、明察式采访:不能独立存在,是一种与访问相配合的辅助手段。

4、暗访式采访:正常渠道难以发挥作用时,记者采取的隐匿真实身份,深入现场采访的方式。西方称为“侦探式”。

5、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经过亲身体验,获得感受和体会,在新闻中进行陈述的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1、现场性强

2、协同性强

3、受客观环境条件制约性大

4、对采访者的要求高

5、既是一种采访手段,又是一种表现手法。

(4)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任务

1、对前期采访进行参谋和组织;

2、把好新闻流程的最后一关;

3、对广播电视新闻前期创作再加工(处理单条、组成单元、串编);

4、表明电台、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5)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蒙太奇的运用

1、蒙太奇的概念:(Montage)法语音译词,愿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借用 到影视领域则是形式与内容的组合、构成的总称。蒙太奇最早是指在电影中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2、蒙太奇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功能和类别 地位:体现摄制人员的蒙太奇思维

功能: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联想;创作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形成不同的节奏;组织、综合各种语言符号;表达意思、创作意境 类别:

叙事蒙太奇(叙述性蒙太奇)是按照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它用以交待情节,展示主旨。

表现蒙太奇(对列蒙太奇)是以两个镜头的并列为基础,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一种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含义。它以加强内涵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

3、蒙太奇在新闻画面编辑中的运用 1)熟悉素材、寻找感受、把握总体 2)控制节奏,按内容需要进行组接

4、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特有规律

1)不拘泥于镜头组接的现有规律,努力形成新闻画面组接特有节奏

2)强化“细节”意识

(6)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新闻组合、新闻排列、编写标题和新闻提要

1、新闻组合 同题集中 非同题集中(简讯集纳、关系组合、矛盾组合)配发言论和资料

2、新闻排列 精选头条、控制节奏和区分层次(峰谷技巧原理)

3、编写标题和提要 作用:提示新闻内容、区分不同的新闻特点:必须用实题、一般只有主题,没有副题和引题

15、杂志型新闻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具有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1)特点

A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传统节目编排结构分散,时间长度随意性较大。B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而传统结构中节目内容基本独立,缺少联系。

C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化、多向性的特点;二传统结构的节目内容界定明确,指向单(2)板块式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

A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朝闻天下》、《第一时间》)

B对象集约模式: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

C混合模式: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3)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传播优势:A板块式节目具有连贯性强的特点;B比较明确的选择性;C受众的接受兴趣集中,有助于收听(收视)率的提高(4)板块式、杂志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景展望:

①新闻、信息类节目的比例将继续逐步增大;②服务类节目比例应继续增长;③教育类节目保持稳定发展;④文娱、体育类节目的专业频率频道会继续发展,而综合频率频道中的文娱节目稳中有降。

16、电视娱乐节目

(1)定义:电视综艺节目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以及相关可提供娱乐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与创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节目形态。(2)分类:按播出样式分,可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分为栏目与晚会两类。

(3)特点: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综合的艺术式样、广泛的参与性等特点。

A.作为综合艺术的综合性 B.作为传播媒介的媒介性 C.由直播性带来的现场感与参与性 D.作为亚艺术品种的艺术性

(4)存在的问题:1)形式、结构雷同,“克隆”问题 ;2)奢糜豪华、铺张浪费的问题 ;3)电视手段“过 剩”问题

4)媚俗和庸俗化的问题(5)基本样式

①按照播出样式分: A电视综艺栏目。B电视综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

②按照节目要素分:A娱乐资讯类 B娱乐谈话类 C综艺表演类 D游戏娱乐类E益智竞技类 F“真人秀”娱乐类

17、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1)媒介地位

①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 ②新闻节目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

③新闻节目在节目系统播出流程中占有主体地位 ④广播电视媒介竞争主要体现为新闻节目的竞争(2)优势和弱点

优势:时效性强、群众性强(传播范围广)、易受性强、信息量大

弱点:难以形成深度报道;有些声像无法再现;广播电视声音、图像稍纵即逝,诸多短时突发事件难

以获取第一时间的事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采取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新闻在语言表达上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如通俗易懂、口语化、不倒序插叙等。(3)功能:宣传功能、传播功能、引导舆论、传播知识(4)子系统构成

A.新闻:现场直播;记录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

B.评论(广播电视评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代表广播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意见和态度的一类新闻节目。)

18、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半壁江山”

(1)定义:以音像形式传播其他文艺样式的作品,或以音像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播电视节目称之为文艺类节目。(2)媒介地位——半壁江山

娱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娱乐服务是各大传媒不可推卸的任务。因广播电视具有声、画优势,收听收看它们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人们寻求娱乐的主要方式。

(3)特性:兼容性;渗透力;受众的广泛性;节目播出的连续性(4)功能:提供娱乐(出发点);社会教育功能;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众文艺欣赏水平(5)子系统构成

A.按节目功能分:欣赏性;知识性;服务性;评价性

B.按节目来源分:广播电视独有的艺术品种;对社会文艺进行加工;对社会文艺直接播出 C.按艺术种类分:音乐节目;文学广播;戏曲节目;曲艺节目

19、有关记录片

(1)电视纪录片的定义

电视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是运用现代电子、数字技术手段,真实地记录人类社会生活,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经过创作者的选择、重组、集中、强化,结构而成一种完整的电视节目形态。)

(2)纪录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②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物,具有艺术感染力.③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

(3)电视纪录片的特征A.真实性 B.纪实性

(4)电视纪录片的其他特性:A.它的主题是人。B.纪录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和动态过程,重感受和体验的共时性。

C.纪录片要求自身有独立的严谨的结构和个性化的风格样式。D.纪录片需要较大的精力和资金的投入,较长的创作周期和个性化的操作方式。因此,难以在日常播出的栏目化生产流水线上操作。(5)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

A.利用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完整的场环境和心理氛围。B.利用现代电视特技和摄像技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镜头,拓展观众的视野。

C.纪实情节化。也就是把拍摄对象有意识地安排在某个事件中,用现在进行时作为表现载体,使作品具有情节性,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故事叙述。

D.务必保有思想性。思想性依然是纪录片等纪实作品的重要要求,但在表现手段上须尽量隐蔽。解说词在纪录片中往往不再担任主角,而仅仅作为从属部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画面不能说明问题时起连接、延续的功能。(6)电视纪录片的题材

A.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B.按照表现对象又可分为人物纪录片、历史纪录片和风光纪录片三大类

(7)纪录片的基本记录方式:参与式记录;旁观式记录

20、中国广播电视管理模式——条块结合(1)条块结合

条块结合,是指综合性地开展纵向和横向的工作。

条,是指垂直管理部门。比如省CDC(疾病控制中心)指导市CDC的工作。块,是指平行管理区域。比如,某市的CDC在该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管辖之下。

那么,对某市CDC而言,条块结合开展工作,就是指即充分发挥省CDC在业务指导方面的作用,又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开展工作。(2)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各部门对政务或事物进行管理的总和,或指国家各部门行政管理系统的结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包括行政领导、机关管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企业行政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自律管理,并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21、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在我国,广播电视采用“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所谓“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所谓“企业化管理”,即借鉴企业方式进行经济核算和开展多种经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介产业化程度在加深。

22、广播电视的立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立法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的规范和调节,虽然有法规和条例,但主要还是采用行政调节的方法。

1997年8月1日,国务院第61次会议通过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并于1997年9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广播电视工作已初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虽然制定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条例,但我国广播电视立法缺乏系统性。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能够实现传播的目的,应健全法制。各省市也应结合《条例》制定符合本省市的有关条例,使广播电视走上法制化轨道。

23、栏目制片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新机制

一、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的内涵和产生的基本动因

从我国电视新闻的实际来看,栏目的制片人是电视新闻栏目化节目的负责人。制片人不仅要对完成节目负责,而且要对栏目政治影响、经济收入和支出负责;制片人是整个栏目的总策划和管理者。

动因:1从宏观上说,新闻栏目制片人制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只有建立较灵活、完善的电视新闻管理机制,才能加快电视新闻宣传的步伐,满足受众日益需求信息的时代特征。制片人管理的实施,使人才、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电视新闻栏目发挥最佳效益找到了立足点;2从管理科学上看,栏目制片人制则是电视新闻组织结构、分级管理、统一目标和职权一致的现代管理科学的体现;3电视新闻激烈的竞争和电视新闻质量效率的要求推动栏目制片人制的实行。

二、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的的主要几种模式

(1)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设立总制片人制和子栏目制片人制。

突出表现在:

1.用人上除核心成员是台内业务骨干之外,记者编辑绝大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

2.经费上,采用承包制,“以栏目养栏目”。

3.制片人在人才的选用、选题的确立和经费支配中有一定的实权;

4.栏目内部竞争和约束机制较强;

5.栏目影响大、知名度高。

(2)广东电视台的“周末版”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以内部承包制为主的制片人制。

主要表现在:1.用人上以台内现有人员为主,很少聘用外面的社会人员;

2.经费上一部分由台里下拨,由制片人支配,一部分从栏目广告获得;

3.制片人与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制片人没有解聘正式员工的权力;

4.栏目质量提高明显,但还不够稳定。

(3)上海电视台十四频道和八频道的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实行频道总监负责下的栏目制片人制。

具体反映在:

1.栏目的责权管理层次清楚,效率较高;

2.用人上,制片人由总监直接聘任,栏目制片人有一定用人权,同时向社会少量招聘栏目工作人员;

3.经费来源采取全额下拨方式,实施切块承包、节约提成,栏目不必为经费操心;

4.制片人直接参与栏目中每档节目的选题审定;

5.栏目制片人制实施范围最广,制片人制已为电视台工作人员所广泛接受。(4)吉林电视台的新闻中心下的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为强化同步式的一体化栏目制片人制。

主要特点有:

1.强调以新闻生产为中心,形成以新闻为中心,配套管理、经营的运行机制;

2.制片人成为新闻栏目的核心,所有栏目内的采编制作人员在制片人下共同参与制作;

3.用人上制片人自主权较小;

4.在经费来源及财务管理上,栏目从广告部手中接受栏目广告经费,而广告部只负责栏目广告的管理。

三、实施栏目制片人制的关键因素

第一,制度保证;第二,栏目制片人的能力素质

24、中国的娱乐节目如何提高自身品味?如何看待中国的限娱令? 如何提高自身品味

(1)首先,要弘扬主流价值观念,提高节目的社会效益。一档好的电视娱乐节目既要能让人释放个性,宣泄情绪,同时又要能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否则,娱乐节目就会陷入低俗化的泥潭,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甚至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念,成为一种精神污染。为此,娱乐节目要娱乐有度,节目制片人在节目策划之初,就应该有一种“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运作理念,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格调高尚的娱乐节目,才可能走得更远。(2)其次,要避免一味“克隆”,积极创新思维。电视娱乐节目要发展,必须致力于实现本土化传播,让百姓大众参与其中。如果不顾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的收视心理,生搬硬套、一味“克隆”国外的做法,到头来,只会将电视娱乐节目带入死胡同。因此,加快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本土化进程,应成为当务之急。比如,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档大型真人秀娱乐节目《中国达人秀》,其节目宗旨就是:国民的盛典,草根的狂欢,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这档节目虽然来源于英国的《英国达人》节目创意,但节目本身则通过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民间文化资源,使表演内容充分显示出本土色彩,从而取得了不俗的收视表现。

如何看待中国的限娱令

(1)“限娱令”的初衷是限制娱乐节目中无聊、低俗、有害的内容,目前娱乐节目太多太滥,以媚俗、无聊、搞笑等来争抢观众眼球和提高收视。从这点来说,限娱令也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2)“限娱令”让观众失去观看更多娱乐节目的权利,这种单方面的做法有失妥当。“限娱令”的意义和价值应是基于满足广大观众需求和真正净化电视荧屏,应当考虑作为电视台的消费主体的观众的意见。(3)我们不排斥“限娱令”,只希望发布“限娱令”时多听听观众的声音,不要过于武断,如何促使省级卫视转型升级、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5、广播电视社教节目面临发展

专题化、对象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社教节目发展、成熟的必由之路。

一、电视社教节目传播内容的专题化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在节目形式层面上的专题片化和内容的专题化。电视社教节目由于其内容本身的规定性,在节目形式上较其他节目样式而言,更适合以电视专题片的形式进行表现;专题化要求社教节目有非常明确的报道领域和选题范围。在主题、立意上相对集中统一,节目内容要专门化、专一化。从传播的过程看,专题化的社教节目因其内容的专业性,传播目的更为明确,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观众某一方面的信息需求;从观众的收视看,专题化减少了观众收视的盲目性,使观众的收视行为更加明确有序,因而更契合观众的收视心理。

二、电视社教节目传播目标的对象化

1、我国电视传播的非群体化发展趋势与电视节目的对象化

从电视传播中受传者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电视传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群体化传播阶段,非群体化传播阶段,乃至个体化、个性化的传播阶段。在群体化的传播阶段,电视节目播出的数量有限,观众选择的余地小,因而形成了传播的群体化特征,受众接收的信息基本上是由传播者决定的;在非群体化传播阶段,电视节目的数量剧增,观众的选择性越来越大,电视节目开始面向部分观众,于是受众不断被分化为越来越小的收视群,形成了电视传播的非群体化特征,受众选择性的增强使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提高;在第三阶段,即个体化、个性化传播阶段,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媒体时代,电视传播将发生根本变化,即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受众不仅可以在任意时间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电视节目,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节目制作的整个过程中,越来越成为传播行为的主导因素。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业明显地呈现出非群体化的发展趋向。卫星广播和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使电视非群体化传播成为可能。电视传播的这种发展趋向要求电视节目不断加强节目的对象性。电视节目朝着对象化的方向发展。这在电视社教节目的领域申表现得最为明显。2.非群体化带来社教节目的对象化

实际上,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性别定位、社会定位、职业定位、家庭定位等等,相应地就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关注重点、不同的收视心理和不同的信息需求。90年代以来,当我国电视传播逐渐向非群体化阶段过渡的时候,电视受众群体的分化和细化成为现实,电视面向不同的观众群体,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成为可能,这时候,讲求对象化、注重针对性的电视社教节目大量涌现出来。

竞岗考试复习提纲 篇4

二、高速公路低速行驶疏导法:除雪清障、重车碾压、路警开道、结队通行、限载限速、科学调度。三、三新:新起点、新目标、新发展;四化:形象标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技化、队伍军事化。

四、执法四制: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督察制、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五、执法公示:公示执法主体、公示执法依据、公示执法程序、公示执法监督,公示当事人权利。

六、路政执法原则:集中统一、分级负责、依法行政、便民利民。

七、路政执法准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八、高速公路三乱: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

九、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应在案件材料7日内立案归档。许可20 日做出决定,10日内送达《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行政处罚缴纳罚款15日内。

十、事故调查收集资料包括:身份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保险单(卡)、货运单。

十一、路政人员进行执法活动时,应着装整齐、佩戴执法标志、使用规范用语、主动向行政相对人出示执法证件。

十二、调查取证满足要求: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十三、路政处罚一般程序:立案、调查取证、书面告知、处罚决定、送达并执行。

十四、20元以下罚款可当场收缴。

十五、路政强制措施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制作执法文书、送达行相对人、实施强制措施、解除强制措施。

十六、许可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十七、责任机制: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

十八、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省高管局;受理机关:全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机构。

十九、在大中型桥梁和渡口200米、公路隧道和洞口100米,以及在高速公路用地外缘起50米范围内禁止挖沙取土。。

二十、超限运输管理原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行政、安全科学、方便运输、保障畅通。

二十一、《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2009年3月26日第11界第9次会议通过,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2月16日通过,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于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1999年10月31日修改后施行。《行政处罚法》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高速公路管理条例》1997年8月5日颁布实施;《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湖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2003年4月1日公布施行。二

十二、应急救援政府机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二

十三、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严重等级分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二

十四、应急救援机制: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分类处置、规范应对、高效运行。119为应急报警电话。二

十五、治超证据:勘验笔录、询问笔录、车辆照片、牵引车/挂车行驶证复印件、驾驶证复印件、称重票单。二

十六、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十七、清障施救服务车辆外观统一为橘黄色、安装黄色示警灯。服装统一为天蓝色调。清障施救服务应当遵循就近、安全、便捷的原则,清障施救服务收费标准的核定应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

二十八、汉十管理处管辖总里程为:902公里,委管路段372公里,基层单位69个,其中路政大队有11个。

二十九、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可处两万元以下的罚款。三

十、高速公路主要由(中央分隔带)(主车道)(路肩)(紧急停车带)(加速车道)组成。三

十一、我国公路按技术等级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三

十二、湖北高速公路管理服务“二十字”要求是满意在费亭、舒适在路途、服务在沿线、安全到终点。

十三、汉十管理处16字精神: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团结友爱、创新超越。三

十四、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十五、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三

十六、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十七、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一、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是指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及其派驻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机构,为维护高速公路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保护高速公路路产、维护高速公路路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调查取证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坚定结论;看验笔录;现场笔录。

三、调查取证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相对违法行政相对人,并对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情况予以调查;

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

3、违法行为是否该行政相对人实施;

4、实施违法行为时间、地点、现场情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5、与案件有关的其他需要取证的事实。

四、路政强制措施:是指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在履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毁损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紧急情况,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财物或行为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主要包括责令停驶、暂扣车辆、强制牵移等。

五、路政强制执行:是指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机构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主要包括强制开通、强制拆除。

六、高速公路赔补偿等级划分:

1、轻微事故1000元以下(不含1000元);

2、一般事故1000以上(含)10000元以下(不含);

3、重大事故10000元以上(含)30000元以下或死亡1人;

4、特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含3人)或路产30000元以上。

七、公路赔补偿案件程序:立案、调查取证、听取相对人陈述和申辩或听证、制作并送达《公路赔补偿通知书》、收取公路赔补偿费、出具赔补偿费专用票据、结案。

八、高速公路执法监督:为加强对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行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九、实施交通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1、交通行政许可申请的受理内概况;

2、交通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和决定的情况;

3、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依法履行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职责的情况;

4、实施交通行政许可过程中的其他相关行为。

十、治超五不准:

1、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准上路执法;

2、上路执法人员,不准不开收费票据和乱收费、乱罚款;

3、车辆没有称重检测的,不准认定超限超载;

4、车辆没有卸载消除违章行为的,不准放行;

5、同一违章行为已被处理的,不准重复处罚。

十一、超限运输的界定:

1、具体超限标准为:①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米以上(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2米以上);②车货总长18米以上;③车货总宽度2.5米以上;④单车、半挂列车、全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0吨以上,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6吨以上。

2、具体超载标准为:二轴车辆车货总重超过20吨的、三轴车辆车货总重超过30吨的(双联轴按照二个轴计算、三联轴按照三个轴计算)、四轴车辆车货总重超过40吨的、五轴车辆车货总重超过50吨的、六轴车辆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车辆装载质量超过行驶证核定载质量的。

十二、超限车辆监督检查工作程序:

1、携带交通行政执法证件,规范着装;

2、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

3、调查取证;

4、对违法车辆,向当事人指出其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及对其处理的依据和决定;

5、制作并送达相关文书;

6、监督消除违法行为后放行。

十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十四、交通行政执法公示主要内容:

1、执法主体、主要职责;

2、执法依据、标准;

3、执法程序、期限;

4、交通行政执法职业道德规范;

5、监督岗和监督电话。

十五、交通行政执法督查主要内容:

1、执法主体是否合法;

2、执法人员是否风纪严整,文明执法;

3、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4、执法文书是否规范;

5、执法中认定的事实是否准确;

6、执法活动的依据是否正确、合法;

7、法定职责是否履行。

十六、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对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十七、高速公路:是指必须是利用分隔的车行道往返行驶交通的道路,它的两个车行道用中央分隔带分开;与其他任何铁路、公路不允许有平面交叉,禁止从路侧的任何地方直接驶入公路;禁止汽车以外的任何交通工具出入。

十八、高速公路委托管理:是指竞标的所有者将其经营管理权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进行有偿经营,通过契约形式明确委托方、受托方等各方责权利关系的一种经营方式。

十九、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甘当公仆、热爱交通、忠于职守、依法行政、团结协作、风纪严整、接受监督、廉洁奉公。

二十、交通行政执法五个规范:

1、交通行政执法风纪;

2、交通行政执法用语规范;

3、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规范;

4、交通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5、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

二十一、非公路标志标牌的定义:是指除国家标准规定公路标志以外的指路牌、地名牌、厂名牌、宣传牌、广告牌、龙门架、霓虹灯、电子显示屏、橱窗、灯箱和其它标牌设施等。

二十二、行政许可决定程序:(1)当场决定。行政机关能当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法定期限内决定。

(3)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或不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不准予行政许可的要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利。

二十三、交通行政执法人员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向当事人出示交通行政执法证并查明对方身份;

(二)制作检查、询问笔录,收集必要的证据;

(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

(四)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五)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六)制作统一编号的《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七)当事人在《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上签字;

(八)作出当场处罚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副本提交所属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备案。

一、路政执法人员应当遵守的执法行为规范:

1、树立执法行政意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主体合法,符合法定的职责权限,执法有法律依据,使用法律应准确,执法文书使用准确、规范。

2、树立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意识,保护高速公路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3、树立人民公仆意识,礼貌待人,文明执法。

4、树立程序意识,执法中严格按照执法程序进行。

5、树立公正意识,应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6、树立证据意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必须查清事实、证据确凿,充分。

7、树立廉政意识,禁止索要、收受相对人的钱物,接受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各种消费娱乐活动,禁止不出具法定票据收费、罚款,禁止无法定依据处罚、收费。

8、树立队伍形象意识,禁止酒后执法;禁止野蛮执法和刁难、报复监管服务对象,禁止着制式服装参加娱乐活动。

二、路政处罚简易程序:

1、向行政相对人出示执法证件,收集必要证据。告知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2、对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身边,应当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3、填写《交通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行政相对人;

4、当场收缴罚款的,同时填写罚款票据,交付行政相对人,不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5、作出当场处罚决定后,应当在处罚后48小时内报所属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归档,并将当场处罚决定书副业在5日内报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总队备案。

三、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内容:

1、执法主体是否合法,执法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是否履行了法定职责;

3、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行为举止规范等情况;

4、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执法文书是否规范;

5、执法中认定的事实是否充分、证据是否确凿,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准确;

6、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落实情况;

7、行政处罚是否显失公正;

8、路政处罚决定是否备案;

9、涉及行政许可项目的监督检查情况;

10、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和决定情

况、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四、高速公路路政许可项目:

1、因修建铁路、机场、电站、通信设施、水利工程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高速公路或者使高速公路该线的许可;

2、跨越、穿越高速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建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许可;

3、超过公路或公路桥梁限载标准的车辆确需行驶高速公路的许可;

4、在高速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修剪出入高速公路的交叉道口的许可;

5、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广告等非公路标志标牌)的许可;

6、在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架)设管(杆)线、电缆等设施的许可;

7、更新砍伐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林木的许可;

8、养护工程作业需要半幅封闭或中断交通的许可。

五、治超工作“十条禁令”:

1、严禁刁难、辱骂、殴打驾驶人员;

2、严禁在治超工作时间饮酒;

3、严禁伙同社会闲散人员通过收费带车放车或以其他约定形式擅自放行超限超载车辆;

4、严禁接受与治超执法有关的吃请和馈赠;

5、严禁对同一超限超载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重复罚款;

6、严禁利用职务参与或者让其亲属、朋友参与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载的经济活动;

7、严禁对超限超载车辆不卸载而只实施罚款和收取赔补偿费的行政处罚;

8、严禁将超限超载车辆长时间扣留而不处理;

9、严禁将罚款和收取的公路赔补偿费纳入小金库或中饱私囊;

10、严禁违法扣留运输车辆、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

六、交通行政执法禁令:

1、严禁五行政执法证件执法、越权执法;

2、严禁违法设置站卡、收费、罚款;

3、严禁违法扣留车船和证件;

4、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

5、严禁在工作期间饮酒和酒后执法;

6、严禁非公务需要穿执法制服出入酒店、娱乐场所;

7、严禁违规使用执法车船、示警装置。

七、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答:——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平安卡考试复习提纲 篇5

(适用于建筑工地生产一线操作人员)

1.防止物体打击的安全措施包括:施工现场设置水平挡板的安全通道、不在临边和洞口边堆放物件、不在高处掷物、凡进入工地的人必需戴好安全帽。

2.施工现场“十不准”规定,其中包括“不准穿高跟鞋、拖鞋、赤膊或光脚进入施工现场”。

3.在建筑施工中,从事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起重司索作业、塔吊指挥、风电焊作业、登高架作业、机动车辆驾驶、爆破作业等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4.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做的事情是立即切断电源。

5.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安全绳应挂扣高处稳固的地方。

6.挖土时发现管道、电缆及其他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盲目施工。

7.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知识是下孔作业前对井孔作气体检测、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发生缺氧或中毒事故马上向井下送风并同时报告管理人员。

8.拆模版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松的模版及支承件重新加固。

9.电焊工施工作业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10.物料提升机(钢井架)的吊笼在上下运行中,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载人。

11.模版工程、拆除工程和开挖土方最容易发生坍塌和塌方事故,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方案施工。

12.钢筋工程的一般安全措施是加工钢筋的断料、配料、弯料工序不准在高空操作,起吊钢筋骨架时下方禁止站人,不得将钢筋集中堆放在模版和脚手架上,严禁攀登柱、墙水平钢筋上下。

13.脚手架、楼板面、卸料平台上不能集中堆放物料,防止发生坍塌事故。

14.施工中使用手持行灯时,要用36伏及以下的安全电压。在金属容器内和潮湿环境下的照明要用12伏安全电压。

15.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的工种包括塔吊司机、架子工、焊工、电工。

16.挖孔施工停止作业现场无人看护时,施工人员离开前应用井盖封闭孔口,或设1.1m~1.2m高的防护栏围蔽

17.维修保养机械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电箱,在电箱挂上严禁合闸牌,并派专人监护。

18.现场绑扎悬臂大梁钢筋时,不得站在模版上操作,应在搭设的操作平台上操作,绑扎独立柱头钢筋时,不准站在钢筋上绑扎、也不准将木料、管子、钢模版放在钢箍内作为立人板。

19.砂浆搅拌机开机前要检查电气和机械的安全状态,空转运行正常后方可加料搅拌,运转中严禁用手或木棒等伸进搅拌筒内搅拌。

20.拆除模版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版下,严禁留有悬空模版,已拆除的模版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

21.在搭设和拆除外脚手架现场范围,应设置安全隔离区,并设专人监护,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内。

22.砌筑工程当墙身砌体高度超过3.2 m时,应搭设脚手架。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m时采用里脚手架必须在墙外张挂完全网。采用外脚手架应绑好护身栏杆后,方准操作。

23.进入工地的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方法是:帽衬与帽壳不能紧贴,应保持一定间隙,必须系紧下颚带,防止安全帽遇物件碰撞而松脱。

24.高处作业人员要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当遇到大雾、大雨和6级以上大风时,禁止进行高处作业。

25.土方开挖时,为了减轻坑(槽)沟边的土压力,在离坑(槽)沟边1m距离内不准堆土、堆料,不准停放机械设备。

2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模版的变形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停止

浇筑,做好加固,防止塌模伤人。

27.操作建筑起重设备、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挖掘机等专用设备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

和持证上岗。设备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或调整、清理,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确保作业危险区域内无人逗留。

28.因用电不慎和电气设备故障导致触电事故都可能夺去人的生命。因此严禁非电工人员进行电工

作业,施工现场、宿舍区等不得乱拉乱接电线,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好,严禁电气设备带故障使用运行。

29.建筑工程防止高处坠落的方法:临边、预留洞口的防护设施必须固牢可靠、高处作业应正确使

用安全带、不违章攀爬,不在卸料平台乱堆或超载物件。

30.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31.电动建筑机械或手持电动工具的外壳、开关破损,电源线破损,应停止使用,非维修电工不能

自行拆除或修理电动工具。

32.拆除建(构)筑物,应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一般应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不能

采用推倒办法,禁止数层同时拆除。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防止其它部分发生坍塌。

33.施工设备或电动工具的电源线与开关箱的距离不能超过3m,电源线不够长时应由电工在施工

设备和电动工具附近架设合格的开关箱。临时使用的移动电源不能用花线接驳。

34.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减少和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重要防护用品。

35.使用砂浆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并应严格执行安

全操作规程。

36.人工挖孔桩发生中毒或缺氧窒息事故时,必须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并同时向井下通风或戴好有

供氧的防毒面具,才可下井救人。

37.在坑槽、基坑作业的人员,间歇时不可在槽、坑的坡脚下休息。

38.在拆除模版时,根据工程进度的要求,不可将立杆全部拆除后,一次性把模版拉撬拆除。

39.搭设脚手架、支模时,支撑、拉杆、连墙件不可以与门、窗连接。

40.使用套丝机、钻床等有旋转部件的机械设备,不可戴手套操作。

41.高处作业使用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42.为了方便施工,当电工不在时,其他人不可作一些例如接驳电线等工作。

43.钢筋加工时不可以将钢筋集中堆放在模版和脚手板上。

44.施焊人员必须持特种操作证上岗,只有在规定的安全条件下,得到现场管理者准许并办理了临

时动火手续才可实施焊接或切割作业。

45.施工现场不可以由施工员批准动火作业。

46.土方开挖土应从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可以掏挖和超挖。

47.已从事建筑施工三年以上的工人,也必须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来安排施工任务。

48.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时,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

49.高处作业是指凡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50.在气体泄露区内严禁使用手机、电话、启动或关闭电器设备,并禁止一切产生明火或火花的行

为。

51.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

52.因作业的需要而拆除脚手架上的杆件或连墙体时,必须取得技术人员的同意,采取可靠的加固

措施后方可拆除。

53.在施工现场进行电、气焊作业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54.在钢井架吊笼内装卸作业时,如遇吊笼突然升降,应立即大声呼叫,千万不要探头喊叫或慌忙

跳出吊笼,应随吊笼升降,待吊笼就位停稳后从出口走出。

上一篇:读家有感下一篇:疾控中心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