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第一讲

2024-10-10

记叙文阅读第一讲(共8篇)

记叙文阅读第一讲 篇1

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样式。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二、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及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的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三、记叙文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分为四类: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1、写人的记叙文

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心理、语言、神态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应作品主题的文章。注意:写人的记叙文,指记叙、描写某个或者几个主要人物的文章。尽管写人的记叙文也会叙述人物的故事或者事迹,但这些故事和事迹主要是为了反映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特点。

2、叙事的记叙文

以叙述时间为主体,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注意:在叙事的记叙文中,事件和故事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人物,但是在叙事的记叙文中,人物只是构成故事情节的必要组成部分,不是主体。

3、写景的记叙文

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来寄托感情、表现主题的文章。

4、叙事的记叙文

以描写一个具体的事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者志趣的文章,具有“托物言志”的特点。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所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五、记叙文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其中我们重点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叙来写。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方式。顺叙的写法能够让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把事件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写出来,然后再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叙进行叙述。倒叙的作用:

1、突出文章中心。

2、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

3、避免叙述的平板波动,增强文章生动性。

4、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插叙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表达方式或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者片段,让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而是插进对有关人的或事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者说明,是叙述更加充分。

插叙合倒叙的区别: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者某个重要情节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在顺着中心时间发生、发展的顺叙往下叙述是倒叙。全文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他只是全篇的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这是插叙。这种写法是先顺叙后中断一下进行插叙,再回到中心事件进行顺叙。倒叙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紧扣住“时间”,前后衔接分明。插叙可以是跟中心事件有关的一件事或者是场景,插叙完之后会把中断的时间继续下去。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会是文章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课文《智取生辰纲》中,叙述了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卖枣子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疑惑,同一桶酒为什么客商能喝而杨志等人就不能喝呢?然后作者就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人的姓名并介绍可障眼法,当面喝酒以瓢下药的过程。这样就使得时间真相大白。补叙一般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5、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杂、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它可以先叙一件事,再叙述另一件事,看也可以几件事进行交叉叙述。采用分叙的时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件事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六、记叙的叙事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主线,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以时间为线索

这类文章以时间为发展线索,把不同时间、不同任务串联在一起。

2、:以事件为线索

以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为线索。如《散步》一文就是以一家三代人散步、发生分歧、统一意见的事件为线索。

3、以某物为线索

以某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就是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人物为线索

以作者本身或者是作品中的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经历或相关事迹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以文中的“我”为线索人物。

5、以地点为线索

以场景或者的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感情为线索

以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作为线索

七、记叙文中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用这种人称更能体现出内心感受,反映真实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多用于书信体。

第三人称:他、他们,则能反映更广泛的视角,更客观。

作文第一讲 篇2

快乐的暑假

怎能不喜欢快乐?

没有体验过人生的快乐,真是遗憾

体验过人生的快乐却没有追求过人生的快乐,仍旧遗憾

追求过人生的快乐却没有珍惜过人生的快乐,依旧遗憾

在暑假里,我不仅真正体验过,并且珍惜了这分快乐。体验是一个过程,回想起来真有点津津乐道。

暑假中,买书、读书和藏书便成了我最快乐的事,因为它不仅是我的嗜好,还让我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从同学那借来的书总要沐浴更衣,沏茶到水,细细品位几番,然后,字字研磨,彻夜苦读,读完后哈哈大笑,拍案而起,不失为一种快乐在其中。

自己买来的书更加珍惜,如获至宝,生怕有那一页被弄坏了,然后翻了又翻,爱不释手。

读书是一种乐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多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

收藏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天下物皆然”,拿在手中的宝石不觉珍贵,路旁拾到的银币却如获至宝。有时,在路旁看到地摊上散乱摆着几本杂志,都舍得花几个钱买下,就算没时间阅读也罢,收藏它也挺值得。

果真如此,我想:“在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暑假,我的收获也蛮大的,当然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真心诚意把它当作你的朋友,相信你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一讲 国际商法概论 篇3

第一讲

国际商法概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关于国际商法的基础理论问题。通过对国际商法的渊源、概念、主要内容及二大法系、冲突规范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国际商法必备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国际商法的概念、特点、渊源,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概念及其特点,普通法及衡平法,先例拘束力原则

教学难点:国际商法的渊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比较,先例约束力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合。概念分析

1.国际商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合。

2.国际商法是调整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

A.国际意为“跨越国界”,国际商事关系是指处于不同国家的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商事关系,而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商事关系,后者由国际公法调整。B.商事关系包括:(1)商事组织关系(2)商事交易关系:传统商法仅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现代商法除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外,还调整无形商品的交易,如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投资、国际融资等。

二、特征

(一)必须是具有国际因素的商事关系 1.主体具有国际因素

商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具有不同的国籍或其住所,惯常居所或营业地在不同国家。

2.客体具有国际因素

商事关系的标的物位于当事人所在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 3.内容具有国际因素

产生、变更或消灭商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当事人所在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

(二)主要调整对象是国际商事交易

(三)基本主体是商事组织

(四)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与国际经济法区别 主体不同 调整对象不同 基本原则不同

(2)与国际私法法区别 调整对象不同 调整方法不同

国际私法要解决的问题举例

唐永徽律: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族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一中国籍女孩18岁,一法国籍男孩18岁,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结婚,婚姻有无效? 男 女 中 国 22 20 澳大利亚 21 18 美 国 18 18 英 国 18 18 德 国 18 18 俄 罗 斯 18 18 日 本 18 16 法 国 18 15 意 大 利 16 14 西 班 牙 14 12

第二节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渊源是指国际商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国际渊源和国内渊源两方面。国际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贸易惯例;国内渊源主要是国内立法,有些国家还包括判例法。

一、国际条约

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定其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

* 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

* 适用范围:仅对缔约国有约束力,往往反映商品经济一般规律,通常被认为属于商业活动应予遵守的规范,得到非缔约国的支持和借鉴。* 198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二、国际商事惯例

概念——即在长期国际商事交往中,反复运用而逐步确立的行为规范。

在国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所经常遵守(CISG1980)

*影响较大的有: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00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三、国内立法

* 世界主要国家的商事立法: 法国---1673年<商事条例>--路商

1681年<海事条例>--海商

1807年<法国商法典> 共4编,648条

[性质] 商行为法,即实施商行为者不论是不是商人,都适用商法 [内容] 1.通则 2.海商 3.破产

4.商业裁判权

四、国际商事判例

判例法,即由法官的判决形成的法律规则。

英国判决由理由和事实两部分组成,只有理由部分可以构成先例。

第三节 大陆和英美法系的结构、特点

一、大陆法系

(一)大陆法系的概念 即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法和德国法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逐步形成的世界性法律体系。其又被称为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成文法系,原则上不承认判例是法律的渊源,法官只能适用而不能创造法律,强调实体公正.附:关于历史上的法系: 除该两大法系之外,还存在中华法系、印度法系和阿拉伯法系(二)大陆法系的特点

将法律分成公法和私法两大块 主张编撰法典,重视成文法的作用 附:1.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意义 2.该法系著名的法典简单介绍: 拿破仑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

二、英美法系

(一)英美法系的概念

即以中世纪英国法为基础,以英国法和美国法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逐步形成的世界性法律体系.其又叫普通法系,强调判例在创造法律原则中的作用,承认法官的造法能力,其成文法也必须通过具体判例来适用,强调程序公正.(二)英国法的结构、渊源 1.英国法的结构

将法律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二者区别

(1)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只有金钱赔偿和返还原物两种救济方法, 衡平法新增了实际履行和禁令.(2)诉讼程序不同:普通法法院设陪审团,采取口头询问方式审理案件,衡平法法院不设陪审团,采书面方式审理案件.(3)法院的组织系统不同:王座法庭适用普通法的诉讼程序,枢密大臣法庭适用衡平法的诉讼程序.(4)法律术语不同: 起诉:suit Action 权利:Interests Rights 判决: Decree Judgment 损害赔偿:Compensation Damages 重视判例 重视程序法 附:米兰达告诫由来

熟悉美国警匪片的读者,对警察向犯罪嫌疑人说出的第一句话耳熟能详:“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这一告诫的形成,缘于美国的一个案例。

事情是这样的:米兰达是一个青年,他在1963年被亚利桑那凤凰城警方以绑架和强奸一个18岁弱智少女罪名逮捕。他在警察局接受了两小时的讯问后,签下一份坦白文件。但是事后,他又说并不知道“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了他沉默的权利。也就是说,米兰达不知道自己有沉默权,也不知道自己有取得律师帮助的权利,而警察也没有告诉过他。他的律师在法庭上抗议说,根据宪法,米兰达的坦白不可以作为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的证据。虽然宪法修正案已经存在了近200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司法一直沿用历史上传下来的原则:要是嫌犯“自愿”作出的坦白,就可以递交法庭作为证据。并不强调警察必须告知嫌犯他有什么样的权利。“自愿”而不是强迫,是那个时候惟一的标准。所以,米兰达的坦白还是作为主要证据,在法庭上将他定了罪。他被判了20年监禁。他以自己“没有被告知权利”作为理由,一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接受最高法院的复审。

1966年,沃伦首席大法官主持的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指出公民在接受讯问以前有权知道自己的宪法第五修正案权利,警察有义务将它告诉嫌犯,告知权利之后,才能讯问。因此,米兰达一案被宣布无效,发回重审。

从此以后,如果美国警察在抓人的时候忘了这几句关键的话,那么人犯所作的一切供词在审理时都将被判无效,而最终人犯也可能会被法庭放走,因为他的权利在逮捕时受到了侵犯。自1966年起,美国所有的警察在讯问嫌犯以前,都必须将“米兰达警告”先告诉嫌犯,不管警察那时候是多么忙乱,多么匆忙,心情多么不好,形势是多么紧张。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的由来。

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35年前米兰达一案发回重审的结果吧?最高法院作出米兰达一案裁决以后,米兰达一案重新开庭,重新甄选陪审员,重新递审证据。米兰达本人原来的坦白当然是不能用了,幸好检方找到了新的证据。米兰达曾经跟以前的女朋友吹嘘过自己的犯罪经历,警察找到了这个女朋友,她在法庭上作了证。米兰达再次被判定有罪。1972年,米兰达获假释出狱。1976年,34岁的米兰达在酒吧里与人争执斗殴,被刺身亡。警察逮捕了一个刺杀他的嫌疑犯。在讯问开始前,警察向嫌犯传达了“米兰达警告”,嫌犯选择保持沉默,但警察还是依法将其起诉。

2.英国法的渊源(1)判例法。

英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A、上议院的判决是具有约束力的先例,对全国各级审判机关都有约束力。

B、上诉法院的判决可构成对下级法院有约束力的先例,而且对其本身也有约束力。C、高级法院每个的判决对一切低级法院有约束力,对其他各庭及王冠法院有说服力。*只有上诉法院、高级法院和上议院的判决可以构成先例。遵循先例原则的产生与英国人的民族特性也有很大关系。英国人民族性中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行动,他们看重的是实际、讲究的是效果,做事依赖自觉、才能和经验,经验主义是这个民族性的最好表述。附:英国法院组织 高等法院

1.高级法院 ——高级法庭————商事法庭 海事法庭 枢密大臣法庭——企业法庭

破产法庭 亲属法庭 2.王冠法院 3.上诉法院

⊙上议院上诉委员会 低等法院

1.治安法院 2.郡法院

(2)成文法。只是判例法的补充,要通过判例法才能起作用。(3)习惯。只有1189年前的习惯才具有约束力。

(三)美国法的结构和渊源 1.美国法的结构

(1)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把成文法作为对判例法的补充和匡正。(2)把法律分为联邦法和州法两部分。

* 根据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的规定:凡宪法未授予联邦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均属于州。即各州的立法权是原则,联邦的立法权是例外。但联邦的法律高于各州的法律。在民事立法方面,联邦的立法权范围主要包括银行工业、国际贸易、州际贸易、专利权和税收等 2.美国法的渊源 判例法和成文法

三、两大法系的区别

1.法律结构不同

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的作用,主张编纂法典.英美法系强调判例法的作用,实体法和程序法合一.2.诉讼程序不同

大陆法系采用“纠问式”,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英美法系采用“对抗式”,法官充当消极的中立裁定者的角色.3.对法的分类不同

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4.法律推理方式不同

演绎法,归纳法 5.法律的重心不同

重实体法,重程序法 6.司法机关的作用不同

从属地位,优越地位

四、两大法系的发展趋势

(一)英美法系的成文法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大陆法系中判例法的地位逐渐提高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基本法律原则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定》(WTO协定),取代了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7),至此,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正式诞生。

二、WTO的基本法律原则

(一)非歧视待遇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 2.国民待遇原则

(二)减少贸易壁垒原则 1.逐步削减关税原则 2.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三)公平竞争原则 1.公平竞争原则的含义 2.公平竞争原则的实施

(四)透明度原则 1.透明度原则的含义 2.透明度原则的基本内容 3.透明度原则的实施 4.透明度原则适用的例外

第五节 中国涉外经济贸易的法律制度

一、涉外经济贸易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涉外经济贸易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

(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信守国际公约

(四)尊重国际惯例 本讲小结: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一词的含义,它不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意思,而是指跨越国界的意思。国际条约、国际商事惯例以及相关国内法共同承担着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重要作用。这些法律规范的内容已相当丰富,并形成了结构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国际商法是国际法中的一个法律部门,与相关的法律部门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内商法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法律的内容和原则也基本—致,但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在不同的历史传统下形成的,在形式上有着许多差别。

思考与练习:

作文辅导第一讲 篇4

审题——文不跑题 题不跑文

例1: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海山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海山那样既有长处、也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

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

2、不少于4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的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伸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

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一定要利用好。

在生活中,你干过“遵命”的事情吧!比如妈妈让你去买菜,她在下达买菜这个“命令”时,可能有一些规定,如时间(快去快回等)、地点(到附近市场)、内容(买芹菜)、数量(2斤)„„甚至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如“买新鲜的”。但是,除了规定的以外,都是没规定的,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你怎样才能买好菜,让妈妈给你打一个高分呢?比如妈妈让你去市场快点买回菜来(妈妈正在淘米做饭,很快就要做菜了)。这个命令主要规定了时间,其他没规定。当你跑着买回来妈妈爱吃的新鲜的韭菜、数量不多不少、花钱也不多,妈妈一定会夸奖你的!妈妈规定的你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跑着回来的);妈妈没规定的你做的也很好(买了妈妈爱吃的菜),怎能不得“高分”呢?

作文扣题就要像这个例子一样:

题目规定先搞清,不规定处再弄明: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季候和环境。规定之处必满足,规定之外任你行。

审题也有技术性的一面。一般来说,题目的修饰词语越多,限制也越严,选材范围也越窄;反之则宽。

比如《一天》和《一个愉快的星期天》两文题比较,二者都是写事的记叙文,但后者所用修饰词语多,限制也多,选材由任意的一天变为特定的一天——“星期天”;并且必须是“愉快的”,选材范围明显变窄了。

如《一件小事》这个题目,选材应从“小”字入手,小入而大出,体现出小事中蕴涵的大意来; 《照片引出的回忆》就应将“照片”作为线索,行文宜用倒叙。另外还可 1

以通过句法结构分析和抓关键词语来确定写作重点。

这类文题多是偏正短语,往往“正”的部分(即中心语)是写作对象,“偏”的部分(即修饰语)才是表达的重心,体现着题目的写作范围、性质和特殊要求。

再以“一个愉快的星期天”为例,“星期天”是中心语,是正;“愉快”是修饰语,是偏,内容应着力于“愉快”,写出愉快的事情、感受、感想等。

再比如“我心中的歌”、“和谐的美”等,这类文题也都是偏正短语,“正”的部分是写作对象,而表意的重心则在“偏”的部分。

“我心中的歌”这个题目,写作应着力于“心中”,心中的歌有别于一般歌曲,它是珍藏于内心深处的,是无声的难忘的,那发自内心深处的音符,构成了作者生命的旋律。

“和谐的美”,着力点应是美的属性——“和谐”,生活中的美离不开和谐,和谐就是美。这类题目中“偏”的部分是文章的重心,即“题眼”,应浓墨重彩的加以表现。

总而言之,只要抓住这些成分,将所涉及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过程集中写出来,也就突出了作文重点。

以下一些文题,规定了什么?为了使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你准备在题目规定之外写些什么?

《这次失败给我的启示》、《失败给我的启示》、《我的一次失败》、《吃一堑,长一智》;《一件小事》、《一件新鲜事》、《同年趣事》、《校园新曲》;《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路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前面只是讲了审题构思,要是让你自拟文题,构思时应当注意什么? 让我们首先读一篇例文:

一 片 落 叶

华东师大二附中 何 峥

秋风飒飒,秋叶悬挂在树枝上索索发抖,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危险。就在这时,一阵更大的风刮过来,有几片叶子支持不住了,在树上挣扎了几下,便颤微微地从空中飘落到地上,躺在那儿不动了。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我被这秋景迷 住了。

正当我出神地望着这些落叶的时候,爸爸从后面走了上来。也许是见我盯着落叶,便说:‚你看,这些叶子大多数是背面朝着天的。‛我不由地再一次把目光

2移向落叶。果然,绝大多数的落叶都是面朝地,背朝着天,成为一个小小的拱形。这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我,继续往前走去,发现不论哪儿都是这样,而我以前却未曾注意到这个问题。

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却不急于回答,反而问我:‚你们学校初一已经上过植物课了吧。叶的结构难道没有讲过吗?‛我点点头表示已经学过。爸爸又说:‚难怪你的《植物》学得那么差。‛说着,他指着一片落叶比划道:‚树叶的面与背的构造是不同的。叶面表皮下的细胞结构紧,而叶背的细胞排列得比较疏松。这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树叶‘背’、‘面’不同的比重,在树叶飘落的时候,自然是结构紧而重的一面先落地了。‛听了这段话,我才想起老师上课时讲的栅栏细胞与海绵细胞,我越发佩服我的爸爸了。我问他:‚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他笑了笑说:‚谁像你只看见树叶掉下来,却不看它掉下来之后的样子呢!‛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爸爸说得不错,我是应该进一步探究现象所蕴含的道理了。

这篇例文的文题起得就很好。针对文章的内容,还可以起出别的文题,比如:《我和爸爸在一起》(不新颖、内容反映不明朗)、《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不生动、缺少文采)、《一件小事》(空泛、“题”“文”扣得不严)„„而《一片落叶》既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显得生动、新颖、有文采,醒目而不俗,能够吸引读者往下读。

题目拟定一要贴切,恰如其分,做到“题不跑文”;二要简洁概括;三要通俗易懂;四要清新不俗;五要富有吸引力,令人难忘。

要做到这些,开始要在想作文的时候,练习一篇文章多拟几个题目,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

练习:

你上一次作文的题目是什么?题目起得好不好?再想出两个别的题目,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

精华讲稿:第一讲 民俗概论 篇5

一、什么是民俗?

民俗学发展到今天,有关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这样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分析其中原因,正如民俗学家陶立璠所说:“为什么一个看来似乎简单明了的问题,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非常困难?关键在于‘民俗’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大家又熟视无睹。”要了解“民俗”这个概念,我们必须要知道作为词汇的“民俗”与作为学科的“民俗”之间是有差异的:作为词汇的“民俗”作为词汇的“民俗”在中国早就出现:《礼记·淄衣》曰:“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管子·正世》曰:“料事务,察民俗。”《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作为学科的“民俗”:民俗一词是有“民”(folk)和“俗”(lore)这两个部分组成,但是从民俗学这个学科诞生的那天起,有关“民”和“俗”的定义的争论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什么是“民”和什么是“俗”的观点非常多,而且不断发展,正因为如此,“民俗”一词的概念的界定也是难以把握,以致于众说纷纭,观点庞杂。世纪 40 年代,美国出版的《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一书,就载有民俗一词的简明定义达 21 条之多。比如有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等。

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民俗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它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一、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的;

三、民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二、民俗如何分类?

民俗的最早分类标准出现在英国。英国民俗学会于 1890 年出版的由高莫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的分类是:

(1)观念和信仰民俗,包括迷信的信念和举动、关于自然物的迷信、关于树木百草的迷信、动物迷信、精怪、禁厌术、土医术、法术和占卜、关于冥界生活的信条和一般迷信等;(2)旧传的风俗,包括节俗、礼俗、嬉戏和地方风俗等;

(3)旧传的叙事谭,包括童话、民间故事、趣谈、寓言、深化、叙事曲、民歌、地方传说和旧传等;

(4)民间成语,包括韵言、母歌、谜语、谚语、诨名和方言等。显然,这四类民俗事象中,民间文学占有绝大部分,至于其他民俗类别也仅是作为旧有的遗留物被看待的,范围是比较狭窄的。

英国民俗学家博尔尼在其《民俗学手册》一书中把民俗事象分为三类:

(1)信仰与行为,包括大地与天空、植物界、动物界、人类、人工制品、灵魂与冥世、超人的神灵、预兆和占卜、巫术、疾病和民间医术。

(2)习俗,包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人生礼仪、职业和工艺、历法、斋戒和节庆、游艺、体育和娱乐。

(3)故事、歌谣、俗语,包括故事、歌曲和民谣,谚语和谜语,有韵的俗语和俚语。这种分类虽对以前之分类有一些修正,但仍没有摆脱民俗研究对象异常狭窄的弊端。

日本学者柳田国男也采取了民俗事象三部分分类的方法,他于 1932 年在民俗学会上的讲演中指出,民俗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习惯(生活技术),包括居住、服装、食物、生产、劳动组织、家庭、村落、交际、婚姻、诞生、成年礼和青年集团、死亡、法事活动、祭神、占卜、舞蹈、竞技与音乐、儿童游戏等;

(2)口碑(语言艺术),包括新语创作、新词、谚语、谜语、诵词、小儿语、歌谣、说唱、民间故事、传说等;

(3)感情、观念和信仰,包括情趣、趣味、禁忌、畏惧、崇信、祈祷等。柳田的分类标准对于日本民俗学界影响较大,其后的日本学者仅是对这种分类方法给予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陶立璠《民俗学概论》分为三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乌丙安《中国民俗学》分四类: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游艺的民俗。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分十一类: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科学技术民俗、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

在这里,我们将民俗大致分为三类:物质民俗、行为民俗、意识民俗。所谓物质民俗,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依赖的和能够感觉到的有形的实体性民俗,因而又被称为“实体民俗”。根据文化物质可以分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这种标准,可以将物质民俗划分为生活民俗和器用习俗两大类。生活习俗包括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习俗等三大类。器用习俗包括生产工具习俗、劳动对象习俗和民间工艺习俗等。

所谓行为民俗,指的是受思想和观念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在的各种风俗习惯活动。它可以划分为行为活动规范民俗和行为活动方式民俗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生产民俗、交通民俗两大类,后者主要包括技术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游戏娱乐民俗等。

所谓意识民俗,是指意识在民俗中占主导地位的民俗。通常,人们又称之为“精神民俗”、“心意民俗”、“信仰民俗”等。它可以分为信仰民俗、语言民俗、禁忌民俗等几大类。

语言民俗指的是民间依靠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和继承的民俗事象,又称“民间口头文学”或“口碑文学”。按照语言民俗的内容和传承表现,这种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可以划分为讲述、歌唱和讲唱等三类。

所谓讲述语言民俗,指的是依靠叙述性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和继承的一类语言民俗事象,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和熟语等四种不同类型。

所谓歌唱语言民俗,指的是以歌谣或民歌的形式来予以表达的语言民俗事象,又称之为“歌谣”,主要有情歌、礼仪歌、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和儿歌等类别。

所谓讲唱语言民俗,指的是既说又唱、韵散兼行的一种语言民俗。这种语言民俗或以讲述为主,或以歌唱为主,往往带有叙事长诗的性质。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等。

三、民俗的本质是什么?

民俗作为一种包容异常广泛的文化事象,其属性是多方面的,并不是一种属性就能够较为全面而深刻地揭示民俗的全部本质所在。

(1)民俗:生活与文化的复合体民俗既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生活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以饮食为例。民俗作为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体,外在的、表面的生活属性是内含的、深刻的文化属性的一种物化,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化的生活、生活化的文化。生活一旦被民俗化后并非永远处在模式阶段,生活的模式也会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当这些新内容融入到生活当中,又会在承传原来生活模式的基础上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生活模式,进入民俗又一轮的传承与变异。

★思考:一般的生活事象与民俗事象的区别?

(2)民俗:原生态文化(3)民俗:不成文程式化规矩

四、民俗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与集体性 2.稳定性与模式性 3.传承性与变异性

五、民俗的功能

关于民俗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在钟敬文看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实际上,这四种社会功能都是以规范功能为核心的,其他功能都是由规范功能派生的。在这里,我们认为民俗拥有两大社会功能。

(1)民俗的社会调节与控制功能

所谓民俗的社会调节与控制功能,指的是民俗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不成文程式化规矩属性,对其流行范围内的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识所具有的约束作用,通过对社会各种关系和行为及意识进行规范,以维护这种民俗所流行区域内民众群体利益的一种社会管理效应。在社会规范中,参与社会调节和控制的文化事象大体有法律、纪律、道德和民俗等四 种。而民俗是这四种中存在最为广泛的、约束面最宽的调节与规范。民俗能对社会进行调节和控制,根本的原因在于民俗自身所具有的不成文程式化规矩属性。某种民俗一旦形成,便会产生一种法约性效应,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言行乃至意识等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民俗对社会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力,表现为一种软控制的特征。这种控制有时甚于法律的控制。

(2)人生塑造与教育功能

第一讲因数与倍数 篇6

1、填一填:

(1)在85,40,96,120,150,20,6,418中,2的倍数有(),有因数3的数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同时含有因数2、3、5的数有()。

(2)在2,3,8,9,10,13,16中,质数有(),合数有();偶数有()。奇数有()。

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2.40.64,所以2.4是0.6的倍数。()

(2)因为2102357,所以210的质因数分别是2,3,5,7。()

(3)两个相邻的偶数(0除外)一定有公因数2。()

(4)一个数,如果同时含有因数2、3、5,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偶数。()

3、选一选

(1)2137,3 和7都是21的()。

A.公因数B.质数C.质因数

(2)12和18的公因数一共有()个。

A.1B.4C.6

(3)如果用n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A.n2B.2nC.2n1D.2n1

(4)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A.27B.18C.9

(5)a,b是相邻的自然数(0,1除外),则它们一定是()。

A.质数B.合数C.互质数

4、亲自练一练,动笔填一填。

(1)写出既是8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

(2)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288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5、解决问题

(1)用60个,40个,50个最多可以装多少份同样的果盘?每盘中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水果没有剩余)

(2)新华小学体操训练站排,若每排5人则多2人,每排6人则多3人,每排7人则多4人,参加体操训练的至少有多少人?

第一讲 数列极限(数学分析) 篇7

一、上、下确界

1、定义:

1)设SR,若MR:xS,xM,则称M是数集S的一个上界,这时称S上有界;若LR:xS,xL,则称L是数集S的一个下界,这时称S下有界;当S既有上界又有下界时就称S为有界数集。

2)设SR,若MR:xS,xM,且0,xS:xM,则称M是数集S的上确界,记MsupS;若LR:xS,xL,且0,xS:xL,则称L是数集S的下确界,记LinfS。

2、性质:

1)(确界原理)设SR,S,若S有上界,则S有上确界;若S有下界,则S有下确界。

2)当S无上界时,记supS;当S无下界时,记infS。

3)sup(AB)max{supA,supB};inf(AB)min{infA,infB}。

4)supSinf(S);infSsup(S)。

5)sup(AB)supAsupB;inf(AB)infAinfB。

6)sup(AB)supAinfB。(武大93)

7)设f(x),g(x)是D上的有界函数,则

inff(D)infg(D)inf{f(x)g(x)}supf(D)infg(D)xD

sup{f(x)g(x)}supf(D)supg(D)

xD3、应用研究

1)设{xn}为一个正无穷大数列,E为{xn}的一切项组成的数集,试证必存在自然数p,使得xpinfE。(武大94)

二、数列极限

1、定义:

1)limana0,NN():nN,|ana|,称{an}为收敛数列; n

2)limanM0,N:nN,anM,称{an}为数列; n

3)limanM0,N:nN,anM,称{an}为数列; n

4)limanM0,N:nN,|an|M,称{an}为数列;

n

5)liman0,称{an}为无穷小数列;

n

2、性质

1)唯一性:若limana,limanbab。

n

n

2)有界性:若{an}为收敛数列,则{an}为有界数列。3)保号性:limana0N,nN,an0.n

4)保不等式性:若limana,limbnb,anbn(nN0)ab.n

n

5)迫敛性:若ancnbn(nN0),limanlimbnclimcnc.n

n

n

6)四则运算:若limana,limbnb,则

n

n

lim(anbn)ab;lim(anbn)ab;lim

n

n

bnb

(a0)。

naan

xnxn1xxxn

1存在,则limnlimn。

nnynyn1ynynyn1

7)Stolz定理:设{yn}为严格增的数列,若lim

n

证明:(1)Sn明)

aaaana1a

2(用归纳法证,,nbk0,k1,2,,n,则minSn12maxSn。

b1b2bnb1b2bn

acaacc

,b0,d0a(bd)b(ac),(ac)d(bd)c,bdbbdd

minSn1minSn

an1a1anan1a1anan1

; 

bn1b1bnbn1b1bnbn1an1a1anan1a1anan1

。

bn1b1bnbn1b1bnbn1

maxSn1maxSn

(2)设lim

n

xnxn1xxxx

r0,k,nk:|nn1r|,由(1)得|nkr|,又

ynyn1ynyn12ynyk2

xk

y

rkyxx

nrk,又|因为ynyk

xnxrykyxxkx

rk(1knr),所以|nr|ynynynynykynlim

n

xkrykxrykx

0Nk,nN:|k|,从而|nr|(nN)

nynyn2yn3、极限存在条件:

1)(Cauchy收敛准则){an}收敛的充要条件是0,N:n,mN|anam|;

2)(单调有界收敛原理)若{an}单调增上有界,则{an}收敛,且limansupan;若{an}单调减下有界,n

n

则{an}收敛,且limaninfan;

n

n

3)(致密性定理)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4){an}收敛的充要条件是limsup(amak)0

nm.kn4、子列:n1n2,{ank}称为{an}的子列: 1){an}收敛的充要条件是{an}的任何子列都收敛;

2)liman存在lima2n,lima2n1都存在,且lima2nlima2n1;

n

n

n

n

n

3)limanA0,满足anA至多有限项,满足anA有无穷多项,称A为{an}的上极

n

限;limanB0,满足anB至多有限项,满足anA有无穷多项,称B为{an}的下极

n

限;liman存在limanliman。

n

n

n

(1)limanlimsupxk;limanlimsupxk;

n

nkn

n

nkn

(2)anbn(nn0)limanlimbnanbn;

n

n

n

n

(3)limanlim(an);

n

n

(4)n

anbnanbn)anlimbn

n

n

n

n

lim(anbn)limanlimbn

n

n

n

三、应用研究

11lnn,证明liman存在。

n2n

1n1dn111nxdx

b1ln,nln(1证:令n

nn2n12n1x1、设an1从而liman.

n

nd11x), an1an,bn1bn,nnn

ccxn,n1,2,,证明limxn存在并求其值。2、c[3,0),x1,xn1

n22

2c|c||c|2cxnc|c|2,xn|c|,xn10,证明:显然xn,x10。若xn0,则|xn|

224222

x2k1x2k1l

xi2k

121222

(x2kx2),xx(x2k1x2k22k22kk1)x2k1x2k1,x2k2x2k22,从而

k

cx2cx2cb2ca2nn

1maxkb,,由xl2n1i,x2n,n1,2,得a,b,1k22222222

从而ab

(ba2),(ab)(ab2)0,2

ca22

若ab20,由b,得a2a4c0,则c3,总之有ab1,即limxn1.n223、yn1yn(2yn),0y01,求证: limyn1。(武大00)

n

证明:若y0yn1,则1yn1yny0,f(x)x(2x)1(0x1),y0y1y0(2y0)1,从而limyn(a)存在,在yn1yn(2yn)取极限,得aa(2a),0y0a1,所以a1。

n

4、设a13,a23述极限。(武大99)证明:由an13

4,a3,,如果数列{an}收敛,计算其极限,并证明数列{an} 收敛于上

3333

11111,a2n1a2n14(),a2n2a2n4(),可归纳证得:ana2na2n2a2n1a2n

1n

n

n

n

a2n,liam3an5,a2n1a2n1,a2n2a2n,从而lim2n1都存在,令lima2na,lima2n1b,由

a2n13

1,aa2n

n2

23

1a2n,取极限得a3

11ab,b3,3a,b5,abab,baab

所以数列{an} 收敛,且liman4

n

5、设数列{an}有一子列{ank}收敛,且{ank}{a2n}及{ank}{a2n1}都有无穷个元,而{a2n}及{a2n1}都为单调数列,问{an}上否收敛?为什么?(武大98)证明:1)单调数列若有收敛子列,则本身收敛:

2)由1)知{a2n}及{a2n1}都收敛,又因为lima2nlimanklima2n1,故{an}收敛。

n

k

n

6、设an0,且an(武大97),证明数列{an}中存在一子序列{ank}是收敛的子序列。

7、设ana(n),令anmax{an,0},amax{a,0},证明an(武大96)a(n)。

8、设{an}无上界,证明存在子序列{ank},使得ank(k)。(武大95)9、设a0,x1

xn1n1,2,,证明极限limxn存在并求极限.(北大02)

n

xn2a,当x1a时,{xn}单调增;当x1a时,{xn}单调减,从而极限limxn存

n

在,令limxn

x,在xn1

n

x22xx2x1,xn2a得

limxn2。

n

a2n10、求极限lim.(北大01)

n1a2n

a2na2na2n1222n

a1(a)0lim0lim解:当a1时,0,;当时,;当a12n2n2nn1an1a1a

2a2n

1lim1。时,lim

n1a2nn1

12n

a

1f(a)11、设f(x)在点a右导,f(a)0,求极限lim.(北大01)n

f(a)

解:

12、a0).(北大98)

nn13、证明:(1)

11nn1n

(用ba[(n1)bna],ba0)(1)为递减数列:

n

1ln(1),n1,2(华东师大00)n1nn

(2)

14、设R中数列{an},{bn}满足an1bnqan,n1,2,其中0q1,证明:

(1)若{bn}有界,则{an}有界;

(2)若{bn}收敛,则{an}收敛。(清华01)

证明:(1)设|bn|M,|a1|M,由于an1bnqanbnqbn1qan1从而|an1|

n

1kn

(q)b(q)a1,nkk0

k0qkMqnM

n1

M。1q

(2)设limbnb,|an1

n

bn1

||k0(q)kbnk(q)na1k0(q)kb| 1q

|k0(q)k(bnkb)(q)n(a1b)||kn1(q)kb|

n1

|k0(q)(bnkb)||km1(q)(bnk

k

k

mn1

qn

b)(q)(a1b)||b|

1q

n

|knm(q)

n

nk

qmqn

(bkb)|2M|b|

1q1q

1。x1x15、(1)用语言证明:lim

(2)设函数f在点a可导,且f(a)0。求:

f(a)

n。lim

nf(a)

n

(3)求极限

1p2pnp

lim,其中p0。(清华00)

nn1p16、求极限lim[n(e1)](清华99)

n

1n

n17、设limana,证明 lim

n

a12a2nana

。(上海交大04)

nn2

2证明 由Stolz公式lim

a12a2nan(n1)an1a

lim。

nn(n1)2n2n2218、设xn1

3(1xn),(x10为已知)求limxn.(南京大学00)

n3xn

19、求limsin(。(浙大01)

n

第一讲 十八大报告学习解读 篇8

李浓

编写

第一讲 十八大报告学习解读

【教学目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十八大的鲜明主题,深刻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教学重点】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深刻领会“八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手段。【教学时数】5学时(含实践教学的课堂布置占用的时间)

【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数字看变化——以家庭为例,调查分析十八大以来家庭的发展变化。

分组进行,写出调查报告。

十八大报告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报告共十二个大问题 2万9千字(29,149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2012年11月8日)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一、深刻认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文件的重大意义

十八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纲领性文献。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个主题一共只有82个字,鲜明的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关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这个就是大会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

党中央要求,学习贯彻十八大文件,首先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这些文件的重大意义。只有意义认识明确了,才能自觉行动,认真落实。所谓深刻认识,就是要从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以及工作的需要等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从政治高度讲,十八大文件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纲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中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然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我国在前进中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生动摇,他们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过分夸大,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去,实际是要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另外有一些人,要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向,企图把中国引向错误道路。面对这种情况,十八大从政治高度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我们既不走封闭缰化的老路,更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种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不仅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排除错误思潮干扰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有深远的意义。

(二)从理论深度讲,十八大文件把科学发展观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有长远指导意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结合时代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期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不仅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路,而且一并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十八大党章。这是我们党在重大理论创新认识上的深化,也是十八 2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大代表在重大理论创新认识上的统一。这不仅对今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加强党的建设和高举伟大旗帜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从现实需要讲,十八大文件是指导全党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文件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认真总结了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的工作成就和实践经验,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作出了战略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文件,对于鼓舞和激励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夺以新的胜利,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起来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十八大做出的重要结论。十八大报告高展远瞩,对国内外形势做出了正确判断,提出了全面的应对措施。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十八大文件,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创各行各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十年的实践历程和历史性成就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时期。报告的第一部分在讲这十年的时候,讲了两段话,一段话讲历程,一段话讲评价。

1、讲历程的这一段,大体上按照时间顺序讲了四个节点:

一是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开创了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提出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的启稳回升; 四是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

2、据此,报告中的另外一段话对过去十年的成绩进行了高度评价,用“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这十年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概括。“三个大台阶”——

1、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2、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3、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两个时期”——

1、是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

2、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这两个判断是根据这十年大量事实和数据得出的。

以内蒙古为例: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惊人。2001—2011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5%,其中2002—2009年连续8年经济增速居全国第一,年均增长率高达17.7%。与蒙古国对比,更可看出内蒙古发展之快、变化之大:1985年蒙古国人均总产值2040美元,内蒙古是327美元,仅为蒙古的16%,到2011年,内蒙古人均GDP是8905美元,蒙古2781美元,内蒙古是蒙古3.2倍。短短二十几年间,从只占16%发展到3.2倍,变化剧大!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

1、历史地位。

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一共讲了六个是:强调科学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六个方面就明确的规定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

2、实践要求。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这“四个更加自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

(一)丰富内涵

十八大报告第二部分集中论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几个重大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等四个重点。

1、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永远铭记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彰显了巨大优越性、生命力和影响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十八大报告的又一个创新亮点是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所构成,并且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过详细阐述,这次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了明确概括,指出它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具体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

同时也应看到,它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 6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第一,强调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带根本性质的论断,它是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立足点。

我们讲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没有变

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决不能由于30多年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就成而动摇对这三个没有变的认识。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第二,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随着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约束加剧;环境污染突出;生态系统退化。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讲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地位 7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和作用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我们要深刻理解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全面落实这个总布局。

第三,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就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八条基本要求。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6、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7、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8、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这八条基本要求的价值:

第一,这八条基本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

例如,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基本要求第一条提出来有很深刻的含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 8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基本观点。国际国内经验反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我们党成立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为什么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紧紧依靠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作为执政党,最大的危险也在于脱离人民群众。

第二,这八条体现了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和总的政策导向。

牢牢把握和全面贯彻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四、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讲了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在一定意义上说,后面的这个目标是为前面的那个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它是提供根本保障、根本动力。

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建设到建成,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一字之变,体现出了我国发展的重大变化,预示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确已经进入到了决定性阶段。

1、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普遍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五个目标正好是对应这五个建设。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十八大报告在第一项目标中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新提法,实际上是对今后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这一条目标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

所以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新目标,从2012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7%左右就可以实现,增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五年年均增长7%的目标一致。

2、十八大报告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上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的目标是一个新的亮点,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能够激发人民前进的动力,这个指标实现起来不太容易,但经过努力也能达到。

经过今后九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纯收入实际增长6.8%,就可以实现十年后人均收入翻一番,而无论是过去三十年,还是过去十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年均增长率都高于6.8%,加上前面说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它就为这个提供了前提。因此,这也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十八大报告用“五个加快”,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主要是: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 10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八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五大建设作了全面部署。这五个部分的每个部分都有不少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需要我们仔细读、认真领会。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增加产能、促进出口,等等。在当时条件下,这么做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些工作将来还要在更高水平上继续做。同时,必须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和必将带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再靠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支撑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是走不了太远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四新、五更多的每一条,在实践中都是一篇亟待我们去破题去实施的大课题。

2、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中,“四化”之间进展程度不齐、互动不够、带动不足。我国工业化进展很快,但数量扩张特征明显、产能过剩,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及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城镇化质量不高,2011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51.3%,11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两者相差16个百分点。两亿多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增加供给的互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今后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最后一句是画龙点晴的话,是今后经济发展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作出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党 12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的态度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推进是有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着力点是三个:一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3、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两种重要形式:一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二是在重大决策之前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 13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秩序,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两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3、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大力推动文化观念、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手段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今后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十八大议题意见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反复研究,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考虑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这次又集中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各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方案。十八大报告作出的表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也最大限度覆盖了各方面意见,各方面接受程 14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度更高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并从六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赞成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多。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突出,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呈现新特点,外部势力千方百计插手,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3、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深化对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实践,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就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当着重把握三点:

1、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2、必须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体现生态价 16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大报告还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等方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所列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多的,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

新形势下,党面临:

“四个考验”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五个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全面理解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这个总体要求概括起来是:

“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根本建设。

“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

“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17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四自能力”,即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途径。

“一个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这个总体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键和根本。

(三)十八大报告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落实好这些部署,应当着重把握四点。

第一,必须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第二,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动力和保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第三,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十八大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18

形势与政策讲稿

李浓

编写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单独列条进行部署。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报告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这就是必须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二是增强创新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三是增强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四是增强使命意识。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第十届武术节开幕式下一篇:公司出纳人员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