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量分析报告(通用11篇)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篇1
八年级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本学期期末考试教学工作已完成,本次期末考试八年级生物试题立足于教材,紧扣八年级生物教学要求,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力求体现时代性;试题体现一定的能力测试导向,考查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在结构和风格上注意重点知识的题量和稳定的题型,重点考查学生对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内容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本次考试试图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考查学生对八年级生物(上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从阅卷情况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体成绩及各分数段的成绩分布情况正常。从阅卷过程中采样分析看,也反映教师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检测情况分析。
1、选择题:20分。考查学生对生物生命现象、结构特点、生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2、填空题:14分。此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3、识图简答题:16分。考查学生识图能力。
三、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1、教师对于新旧教材和教学理念清楚认识,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在进行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2、师生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和要求进行了改进。教学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期望值与对学生的分析到位.与学生的相互配合适。对新知识、信息、技能的储存足够,教学中信手拈来。
3、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不错。学生识图能力培养不错,教学中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不错。
四、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2、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本地学生知识面、学习热情明显不如外地学生,缺乏动手做、动脑思考、主动表达真实想法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也不理想。
3、部分学生学习中学法过“死”,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不足。
4、部分学生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和相关活动,对教材内容的巩固不到位,对生活中知识的积累相对单薄。
5、识图能力、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
五、教师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教材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进一步学改进教学方法,寻找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困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识图能力、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各层次的能力。
4、多渠道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努力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篇2
1 常见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因素的分析
微生物标本进行检验时,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微生物标本质量方面的因素。在对微生物标本进行采集时,工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②检验人员方面的因素。检验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业务素质,准确判断微生物培养中的结果;③在运送微生物标本及对标本进行处理时,能否做到对标本进行规范化的管理;④在对方案进行设计时,培养基的选择是否正确及正确检验之前对污染杂菌的处理情况是否符合标准。
2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分析
2.1 对微生物检验标本接种前进行质量控制:
首先要保证检验项目的正确性。为临床的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是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因此一定要重视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这是确保微生物检验工作可以与临床进行有效结合的必要基础)。就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而言,不同的检测项目具有不同的临床价值以及意义,故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控制检验质量,在进行检验时务必要参考患者的切身情况以及病情病况,并以此作为检验项目选择的必要依据[2,3,4,5]。其次,要确定微生物标本收集方法的正确性。样本采集质量的有效控制是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必要基础,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样本采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并防止正常菌群对所采集标本造成污染,从而为微生物检测质量提供保证。如在采集血液样本做培养时,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使用消毒剂对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降低微生物检验质量。另外,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 h,4℃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 h,但应注意淋病奈瑟菌培养时标本不能冷藏保存。疑为厌氧菌感染时应置于厌氧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2.2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人应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个人注重知识更新,要将检验质量控制好,就要增强培训实验室中的检验人员,实验室应具备一本标准的操作手册,内容有项目的操作方法和质控方法,要用比较规范的制度来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其次,培养基,试剂、染色液和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每批培养基都需进行性能测试和无菌试验,试剂和染液需用阳性质控菌株和阴性质控菌株定期进行对照试验,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另外,药敏试验中的MH琼脂及药敏纸片亦需用质控菌株进行质量控制,仪器设备也需不定时的进行质量控制。
2.3 生物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后的质控包括鉴定与药敏结果的报告、解释、复核及结果报告后的临床反馈。复核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菌种的复核,二是检查药敏结果与菌种是否一致。既分析药敏结果与鉴定出来的菌种是否一致,有无矛盾。一般来说各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其特定的药敏谱,不同医院的分离株又有一些特定的表现。倘若发现药敏谱与菌种的普遍表现有异常时,就的分析这异常到底是来自药敏实验差错或鉴定错误,还是来自与这株菌自身产生的变异或特殊表现。这时就得分析比较原始资料,看问题到底出自那一环节,弄清楚了再填写检验单和发报告。在配置有先进细菌鉴定仪的实验室可以通过内设专家系统得到有关鉴定菌与药敏结果的分析与报告。微生物检验报告的最后一步是临床反馈。通过对一些重要患者或特殊感染患者报告单发出以后临床对结果的接受情况及患者治疗效果的监测与回顾分析,以最后验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这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们检验方法,提高检验质量。对临床科室间的沟通能力加以强化,使其可以相互自由交流,这样可以更好的对临床科室中的相关建议进行收集。此外,还可以在人员沟通过程中,帮助临床科室进行判断、鉴定污染菌株情况及正常菌株情况等。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时,注意要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加以说明,还要对检验工作即将面临的局限型及检验结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3 总结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方面应注意对采集、运送以及接种,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等操作过程的严格控制,同时也要注意数据分析处理以及联系临床等多方面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改进我们的工作质量,提高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效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摘要: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逐渐应用到临床应用中。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选择比较适合的培养方法,这样才能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本文主要对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因素及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郭靓,罗岚,舒玲,等.基于临床微生物室的细菌预警数据初探院内感染监控[J].现代预防医学,2011,31(12):6632-6633.
[2]张新秀.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0(5):396-397.
[3]时芳芳.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135-136.
[4]袁惠云.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32-33.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网络教学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它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医学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联系紧密。该门课程体系庞大、涉及范围广、分子结构众多、代谢通路繁杂,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中一直被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授课教师精心备课,还需要教师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对此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一门相对难学的课程,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会因为缺乏信心而知难而退,放弃学习这门课程。教师传授知识时,如果单纯只是向学生灌输,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一开始就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就会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的角色,从而达到变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提出问题可以分两个形式:一种是为增加学生上课听讲兴趣的提问,比如讲“脂肪酸合成代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一上课时就先问学生“为什么有的人不吃肥肉,仍然会变胖?身体的多余的脂肪从哪里来的?人们如果想要减肥,如何控制脂肪酸以及脂肪的合成”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同学们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认真听讲,而教师也轻松地引出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原料、过程以及机体是如何对其进行调节的。提出问题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问,教师在下课时可以给学生就下一章节的内容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比如将要学习“生物氧化”这一章节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例如,“为何线粒体被称为人体内的‘发电厂’”,“为何一份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生成30或32分子的ATP”;“作为‘高端’毒药的杰出代表——氰化物,为何可以使人‘闪电式死亡’”等等,[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预习的兴趣会比较高,这样整体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平时考核,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考核,大多都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及其他考核方式少;一次终结性考试为主确定成绩多,教学全过程多元、多次考核综合评价成绩少;强调考题标准答案唯一性的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2]这种考核办法往往有很多弊端,由于学生认为期末考试成绩是最终的唯一的成绩,所以,就会轻视平时的学习,养成“平时松、期末紧,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不良学风,甚至有些学生还会铤而走险的去尝试作弊,这种考核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平时考核”是指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质量,出勤情况,课堂的实训情况等确定。这一部分考核的目标是促使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教师,应该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每个阶段的知识考核。如生物化学教材整体上分四大篇内容,教师可以每讲授完一篇内容,就在课堂上测验一次,分数计入起期末成绩,这样,避免了学生期末前挑灯夜战,临阵磨枪,或者是寻求舞弊,以求课程及格的行为。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大作业、课程设计、实验设计之类的任务,这种任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以2~4人的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最后写成报告或制作成演示文稿(PPT),在适当的时候,给大家展示出来,教师给予评价,这样,避免学生单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展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立足网络,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现在网络发达了,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已经非常方便,许多高校的教研室都有自己的网站,教研室应该充分维护利用好自己的网站供学生浏览。教师可以把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导、相关习题等放到教研室的网页上,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指导。此外,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学习网站,可以是科普的,也可以是专业的,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相关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这样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生物化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高校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每周见面次数有限,教师上完课后,一般就会立即离开教室,学生上完一门课以后,也要赶到下一个教室上另外一门课,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课下交流的时间比较少,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答,或者教师也听不到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建议、意见,最终常常导致问题积少成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目前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电子邮箱供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每周固定几个时间答疑,此外还可以设置QQ群、飞信群等,安排值班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即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乐于接受的,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通过这些途径,教师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这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改进教学措施,教与学两方面都得以提高,同时通过这些联系方式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师授课效果
“生物化学”是生物医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化学结构、化学反应,复杂的物质能量的代谢通路,以及基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的动态过程,简单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动静结合、色调鲜明,很好地解决了生物化学静态教学的难题。[3]如运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DNA的复制、转录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等,将复杂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远胜于教师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解。还有像讲解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时,通过三维动画和高清3D图片的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如,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步骤多,如果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花些时间,把代谢的具体过程制作成PPT,一步一步展现出来,这样能给学生以整体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会搜集到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但很多资料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像一些图片或反应式未必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此时,合理使用一些常用的小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往往会使教师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4]
总之,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将课程要点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世贤.法医学[M].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25-27.
[3]杨秀玲,刘忠诚.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吉林医学,
2011,32(17):3616.
[4]陶志杰.小软件大用途—— 生化教学好帮手[J].广东化工,2012,
39(7):236-237.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4
2013.5.3李雪梅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现针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一、成绩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两个大题,满分一百分。其中选择50分,简答50分。
二、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择题虽然基本没有成题,但大部分题型在课堂上有强调过,训练过。因此学生大部分能把大部分选择题分数拿下,非选择题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相对比较难,学生完成情况不好。
三、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第一大题: 单项选择(共25题 50分)。
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48分 最低分是10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能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但又有部分同学需要个别加强辅导。大体问题如下:
1、由于平时部分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导致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太牢固
2、初一学生分析应变能力比较差,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相对较差。3.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会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同学较少。如:选择10:在根尖四个部分颜色标记一段时间后,颜色最先消失的是:伸长区。但如果问根尖何部位长的最快学生全能答对,这一拐弯,连1号2号学生都答错了,可见出题人多能难为学生。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五小题,50分)。
本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内容丰富。重在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普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整体不会很难,在课堂上该强调的都有强调。
四、采取措施
1、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
2.尽可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教具和一些挂图,能够很好的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
3、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5
富乐二中 王诗文
一、试卷结构及特点:
本次七年级考试题,是以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七年级生物(上)的有关教学内容为依据,力图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课堂三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命题以检测学生了解或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主,兼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型新颖,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题意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但难度偏难。
本次考试命题实行百分制,考时90分钟。试卷结构与特点:选择题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的一些重点内容的了解或掌握情况,涉及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填空题共5题,每空1分,计40分,考查的内容也较广,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识记和理解。
二、学生答卷分析:
从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本次考试的成绩还好,平均分,及格率较高,说明本次命题的难度偏低。班级间成绩不平衡,有一定差异。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个体差异不是很大,学生两极分化也不严重。这也证明学生能够对生物课产生兴趣。绝大部分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都强调过、训练过,一些学生能把大部分分数拿下,学生完成情况还好。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40题 60分)。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58分最低分是4分。大体问题如下:
1、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虽然牢固,学生对灵活的题应变能力不好,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 对问题进行分析。
2、不能够很好的 1
应用平时训练的各种解题方法来解答一些新情景、开放性的题目。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2.3.13.第二大题:填空题。本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内容丰富,难易适中。重在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整体不会很难,在课堂上该强调的都有强调。个别学生不去认真消化,导致不能灵活应用。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43题和45题.三、主要问题分析:
(1)从学生答卷来看,不同学生之间的考试成绩存在明显的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这可能与各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方法等有关。个别学生过于懒惰,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管住自己,纪律性差。
(2)从答题得分情况来看,一些只需简单的识记、理解、判断的题得分较高,而一些涉及比较复杂的结构的题及考查能力的题则得分较低,如第32题,考查的是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这在教学中属于一个难点,本题得分率仅只有30%左右,另外,第40小题:草履虫表膜的功能,学生不太清楚。由于七年级的同学刚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错误率较高。以上情况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还存在,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四、改进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学习生物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根据对这次考试结果的分析及生物教学的现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阅读识图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审题的能力等。
2、重视探究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资源,积极开展各类生物实验,调查活动,资料搜集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达到理论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生物 2
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但由于实际困难,导致我们现在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读实验、背实验”。以后要尽力创造条件,保证实验课的开课率,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3、对学生答案中易出现的错别字(特别是生物专业术语),老师应重点强调,利于学生继续学习,尽量减少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切合实际的办法,对教材做到有效的重组和加工,扎扎实实的落实双基教学。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
5、期末总复习时,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理顺,建立知识网络。根据各章的主干知识,编制综合复习题,重点突破第二卷的大题。
6、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自身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7.尽可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直观教学效应,这样能够很好的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物的兴趣。
8、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详细讲评试卷,然后学生自己反思小结,找出做错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制定出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10、在试卷的分析中,发现学生的探究题的解题要领未完全把握,表述不清楚。有一大部分学生粗心大意,答案不符合题意,要安排一定量的综合练习,并做好综合练习的讲评。培养学生答题规范、严谨、细心的习惯。
11、学生反应上课听得懂,但课后没及时去复习和预习,针对这种情况,在下半学期,学生的课后复习和预习一定要抓紧抓实。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分析 篇6
一学期已经过去,回顾一学期工作,就生物学科而言,取得的成绩不少,这都归功于各位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为了总结经验,使本学科以后的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我们有必要对上一学期的工作简要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加以思考。
一、值得肯定的成绩:
1、期末调研考试成绩和第一学期相比进步不小。八年级生物教学质量调研成绩比去年年终提高了不少,证明已对新课标有了初步认识,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转变,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教育质量的腾飞注入了活力。
2、课改意识逐步增强。老师们讲的少了,学生们练的多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先学后讲,先练后讲的方略运用到了教学中,教学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抓的比较扎实,教案写得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克服困难做实验,力争课堂效果最佳化。积极自制教具,想尽办法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力争实验课能够正常开展,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学习兴致高,课堂效果佳,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知,符合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期末调研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期末考试,总的来说成绩不错。本套试题力争贴近新课标,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习能力,达到活学活用之目的。从各题答题情况来看,出现问题较多的有选择题的第5小题,是有关基因类型,其实在讲课时老师以通过简化繁为简,把课本上较多的内容化为容易理解的问题。填空题中的11至14小题错的较多,纠其原因是总结的少,不能活学活用,稍微变化就不会了,没有把知识真正掌握。错的最多的为13小题,题目中所涉及的话都是课本上的原话,只是老师们没加重视,本来这些内容就很抽象。第三大题识图题得分率低,这里有关禁止近亲结婚部分,而平常练习时只是单个训练,没有把二者统一成一个整体。同时此次评卷还强调错别字,特别是专业性强的字,一定要写准确,否则无分。从这次考试看,在平时讲课时,知识的活学活用是多么的重要,应引起足够重视。
2、生物的实验性强,但准备实验也确实费时,为了图省事,好多老师因为种种原因只是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其实,只要勤动脑筋想办法,有些实验还是不花钱就可以做的,如上学期的内容,在观察直、须根系时,可以发动学生回家时准备,如几棵麦苗及香菜,用水洗净,保持起完整性,一观察便知。让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它们的规律及特征,变学会为会学,同时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因此只要老师倡导参与,学生对于做实验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关键就看你是否组织到位,安排是否合理。当然,这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
3、课堂提问 应该面向全体。但有些课堂提问只是提问学习好的学生,结果使差生永无抬头之日。我认为老师应该一视同仁,甚至要偏爱学习困难生,特别是在初中这个转折阶段更应注意,少批评多鼓励,应时刻关注他们的闪光点,重新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场合及分寸,尊重学生的人格。
三、建议及意见:
1、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生物实验不同于理化实验,它大多取材于自然界,有些不花钱或花少许钱就可做到,就看你是否重视它。各位老师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足开好实验课。随季节就地取材,同时列好计划,量力而行及时购买实验用品。保证做好演示实验,有条件的要做好分组实验,再由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及体会,从中找出快乐,变苦学为乐学。初中阶段生物教学重在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
2、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的问题多,课后练习也贴近生活实际。在学习时,应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而不是老师把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同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社会实践,去接近大自然和社会,搜集与某节内容相关联的课本内容以外的例子来,方法可以是亲身实践、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从而有助于各种应变能力的提高。
3、生物教师要重视教学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课题题目要小,要从教学中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入手,服务于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最佳化,教师们应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去。
4、扎实搞好“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现在把教研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校为本的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校本教研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老师们应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平时老师们应多交流,多听课、评课,积累经验,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5、学习别人经验,应小步骤进行。不管是什么学习模式,都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慢慢的小步骤进行,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不能因怕失败而不搞教改,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篇7
一、运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按照GB/T15481-2000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L/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17025:2005) 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国认实函[2006]141号) 的要求, 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并由主管领导批准, 签字并注明日期,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按照预防为主、全员参与、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全方位控制与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体系运行涉及的中心实验室、相关业务科室、管理部门、后勤支持部门等共同参与和协作。其中实验室承担全面质量管理中以技术手段保证检测结果的大部分工作, 即质量控制活动。
二、实验室室内控制管理
检验质量的保证是通过对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实现的, 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 人员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训, 并经专业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实验室应派出技术人员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班, 积极到设备先进、业务水平高的实验室进修;参加学术交流会,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并通过阅读专业期刊和书籍加强学习, 更新和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新技术。除此之外, 特别需要培养的是检验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二) 设施与环境
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洁净度的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 微生物实验室应首先确保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不会对检验过程带来微生物污染和抗生素污染, 杜绝实验结果假阳性、假阴性的发生。在总体布局和各部分的合理安排上还应考虑尽量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在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中, 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设施环境包括无菌间/洁净室、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水浴箱、冰箱/冷冻柜、干热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装置等。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保证这些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电热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冰箱/冷冻柜、水浴箱等基本设备, 每天用经过检定的温度计连续监测温度, 并做好记录。
(三) 检验标准和方法
检验方法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所承认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注册标准和经批准的企业标准等进行检验。对非标准方法必须经过验证后方可应用, 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合法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四) 设备
检验设备是检验工作的物质基础之一, 配备相应的微生物学检验设备, 并保持良好的受控状态, 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借用、租用的设备也应在同样有效控制下, 状态良好。对设备进行档案建立, 内容包括:仪器名称、型号、资产编号;购买合同;验收日期、验收记录、合格证、装箱单、说明书;常规校验的方法和期限 (每天、每周、每月或每季) ;启用日期、使用、维护登记记录;操作程序;维修记录等, 仪器只要不报废, 维修记录均应保存。
(五) 测量的溯源性
量值的溯源和传递是通过比较链使实验室的测量与有关的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相联系, 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与有效, 并能按需要评定其不确定度。按照量值溯源的要求, 实验室所有直接出具数据的测量仪器, 在使用前均应送当地法定或有资质的计量测试机构检定/校准。对于经常使用, 容易漂移的仪器应进行期间核查, 即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由实验室自身进行等精度核查, 核查频率由仪器本身的漂移和使用频度而定。对于非直接出具检测数据的测量仪器, 通过检定/校准的方式建立本单位计量标准, 然后由实验室自己进行相应的比对, 以此达到内部量值传递的效果。对于不能通过检定/校准达到量值溯源要求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应进行功能检查。
(六) 样品采集
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对采样过程实施有效措施防止微生物污染, 以保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代表性、真实性和有效性。1.注意选择采样的时间, 一般选择疾病的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或用药前采集, 食物中毒的标本应及时采集可疑食物等;2.注意采集方法, 根据待测微生物种类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 如需氧菌、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真菌、L-型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检验均须用不同的方法采样;3.盛装标本的容器, 除大便、肛拭子、咽拭子和痰等标本外, 其他标本均应无菌操作采集, 并以无菌容器盛装;4.标本量, 所采集的标本量不能太少, 应有代表性;5.注意安全, 标本采集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七) 样品的处置
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要求微生物检测样品的最小包装原始完好、没有任何污染、破损, 可以用消毒溶液对其外表面进行消毒处理而不会影响内在的微生物状况。“有效性”要求微生物检测样品编号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以及样品内在的微生物能保持其原始数量和原始种类。实验室应对拟检验样品实行唯一标识, 样品的储存及处置都要根据需要做出明确规定以满足复检需要及避免样品变质。
(八) 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
为保证检测过程和最终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 应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程序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 通过对检测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发现其变化趋势, 从而对测量系统做出有效判断。定期使用标准菌种或标本菌株进行内部鉴别实验的质量考核;开展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比较结果的一致性。
(九)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时, 实验室提交给委托方的产品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报告, 同时提供与检验有关的足够信息。检验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应编排合理, 数据表达应科学、易懂;应包括为说明检验结果所需的各种信息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由实验室以外的组织或机构对其已达到的质量水准进行的评价, 旨在了解某地实验室的检验技术整体水平, 使实验室从质控过程中发现问题, 制定相应的措施, 不断改进检验技术水平。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实验室间的考核和能力验证活动。从而评价室间质量控制考察结果的准确性, 检查不同实验室操作的差异, 进一步对实验室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有利于实验室技术水平的提高。
摘要: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微生物实验室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检验方法及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达到为生产、客户和社会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严格运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室内控制管理及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都成为关键部分。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苏德模, 马绪荣.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7 (1) 第1版.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篇8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指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如何要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趣味引言,引起学生注意。利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广告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引言,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此我利用1998年春节期间电视广告中的一则关于安琪酵母的广告:“老太太发面不用急,安琪酵母合面里……”来设计引言,学生能流利地将广告词从头到尾说出来。教师跟着提出:什么是酵母?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结构?它为什么能发面?这样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在观察酵母菌细微结构图的同时,总结出其形态、结构特点。
其次,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注意。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首先问学生发面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能列举出如小苏打法、物理打泡法及酵母菌发酵法等。接着教师提出:什么叫发面呢?引导学生了解发面就是使面中充有气体,加热时气体膨胀,使面松软。再通过复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酵母发面的原理。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酒精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工业上酿酒的方法以及轰动一时的山西假酒案发生的原因及严重后果。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甲醇与乙醇在物理特性方面的关系,教育学生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做损人利已的事。再通过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在气味上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再次,利用生活常识,维持学生的注意。许多学生都知道保留的面肥可以用来发面。教师可以问学生面肥为什么能很快地将面发好呢?启发学生得出发面得有适宜的温度。环境条件适宜,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繁殖的个体多,呼吸旺盛,面很快就发了。取一小块发好的面在阳光下晒干或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冷冻保存起来就是面肥。为什么再发面时将面肥与水混合后合入面中就可以了呢?小块面肥中还有酵母菌吗?由此引出酵母菌在条件不适宜时进行孢子生殖,孢子可以渡过不良环境。如果馒头一次蒸多了,没吃完,环境温度较高,湿度又大,2~3天后馒头上就会长出毛来,这毛是什么呢?它们从哪里来的呢?由此引出霉菌以及霉菌的孢子生殖。再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和曲霉的桔皮和馒头,比较两者的形态和颜色,通过闻一闻馒头的味道,引导并启发学生总结出霉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课堂教学应注意三方面的优化设计:内容的优化,内容的优化无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内容的优化无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或许有人要问:大家手里都是拿着同一本书,这个内容你怎么优化?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喻其谓,首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小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跳摘苹果”。
如在学习“血液”时,三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我在教学中,精心给学生设置了3个问题:1焙煜赴偏少的人常面色苍白,头晕无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2钡蔽颐巧硖迥炒κ苌撕螅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时间之后,红肿可能会自动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3钡逼し艋破流血之后,过一会儿血就止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上述三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但学生必须在了解三种血细胞的作用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这就使问题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讨论中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把问题与三种血细胞的功能联系起来,进而解决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并展开有效的讨论,把重点和难点像“众星捧月”般地凸显出来,使知识的传授,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媒体的优化,就是在最需要媒体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媒体发挥其最大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简单地罗列重复,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要防止媒体的“狂轰烂炸”,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学习“血液”时,为了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其组成,我采取实物观察的方法,而在学习三种血细胞时,由于较微观,我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显微投影与学生共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为了弥补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的血小板,我利用挂图指导学生学习;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血细胞的认识,我播放了一段有关血细胞的视频,并通过表格对三种血细胞进行归纳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媒体多而不杂,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使学生对三种血细胞的结构有了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有效地辅助了教师的教学。
语言的优化,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语言的优化,应做到:1北泶锏乃悸芬非常清晰;2庇镅砸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含糊不清;3庇镅砸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作用。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我用了如下的语言进行描述:
如果将整个细胞比喻为一个大工厂,则细胞核相当于这个工厂的指挥总部,基因就存在于这个总部中,核糖体相当于生产车间,蛋白质就在这个“车间”里合成。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呢?
总部(细胞核中的DNA)发出的指令到“生产车间”(核糖体)后,开始进行生产(合成蛋白质),这其中需要一个通讯员(mRNA)将“总部”的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生产车间”。“通讯员”(mRNA)到达“生产车间”(核糖体)后,“搬运工”(tRNA)则把细胞中各种“原材料”(游离的氨基酸)运输到“生产车间”并连接起来。但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接合的顺序是非常严格的,怎样才能确保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呢?——当“搬运工”(tRNA)把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时,首先要和“通讯员”(mRNA)对“暗号”(碱基配对),如果“暗号”正确,氨基酸就在这个位置上“安家落户”,否则,这个氨基酸就要到其它能够与它对上“暗号”的位置去。氨基酸就按照一定的顺序被固定下来,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最终形成蛋白质。
那么,“通讯员”(mRNA)是怎样接受并传达“指令”(遗传信息)的呢?“搬运工”(tRNA)与“通讯员”(mRNA)之间又是怎样对“暗号”的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教学表明,这种生动的讲解既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无论从事哪个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具有驾驽语言的高超技艺。不仅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根据教学内容,清楚、准确地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化无形似有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分析 篇9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角,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围绕着知识点进行乏味的讲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目的,注重基础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目前生物课程教学的任务比较大,课时有限与课程知识点的讲授矛盾突出,使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再者,教师的教学改革观念较落后,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有较重的抵触心理,这也造成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降低了课堂授课的效率,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大量的生物课堂仍然运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学生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很难从课堂上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
生物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实验课的设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从目前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实验课的设置不合理,生物实验课往往只是让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步骤,加上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地进行,使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实验,无法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思考,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提升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生物学习中来。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注重提问的重要性,进行科学性的提问,注意新旧知识的建构,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思索和回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
2.优化教学方法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时,要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积极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上升到理论认识,完成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质的飞跃。在生物课程建设上,学校要加大对生物课程建设的力度,要确保实验室的配备和器材齐全,并且设置专门的实验员,由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共同完成生物课程的教学。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培养,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探究思考,并写成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允许的条件下,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建立调研小组或者是生物研究第二课堂,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生物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形势。
3.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现代化和智能化,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生物过程做成动画,把这些生物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只需要简单地讲解,学生便能够彻底地理解。多媒体技术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更加简单化和直观化,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而且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生物教学的顺利实现,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4.提高教学艺术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要加强教学艺术,教师除了具备专业和系统的生物知识外,还要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要饱含热情地去讲课,赢得学生的佩服和尊重,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期待和鼓励。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清晰、简练、富有节奏,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和感染,有
助于学生从生物课堂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丽琴。寓新课程理念于高中生物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11)。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岩四中)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篇10
评述了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质量分析研究进展.从外观性状、比旋度、黏度、溶解度、热稳定性等介绍了性状;从光谱法、色谱法和物理化学反应等介绍了鉴别;从含氮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酸碱度、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蛋白质、离解常数、纯度等介绍了检查;从脱乙酰度、取代度、氨基葡萄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含量等讨论了含量测定,并对其质量标准前景作了展望.
作 者:张建林 李平王爱勤 ZHANG Jian-lin LI Ping WANG Ai-qin 作者单位:张建林,ZHANG Jian-lin(甘肃省药品检验所,甘肃,兰州,730000)
李平,LI Ping(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王爱勤,WANG Ai-qin(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任课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都在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高中生物课堂自然也不例外。作为生物任课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目光短浅,狭隘地认为“只要学生能利用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种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这种对有效性教学的认识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完全是应试教育,背离了新课改的培养全面人才目的的要求。因此,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条提高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的途径。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学习兴趣是一剂催化剂,只有当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不会把学习生物当作是一种负担,而会把其当作一种乐趣,自然而然学起来也就相对轻松愉悦,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的一种途重要径。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可以从有效的课堂导入开始。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细胞的时候,在此节课的前五分钟,我们可以做一些与课程相关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不同的细胞,让学生轮流去观察,观察并思考是什么细胞,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们在快下课的三五分钟时,可以巧妙的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让同学们在课后预习中,自己来找寻答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在下次的授课中,就可以很好地和同学互动起来,从而得到相对正确的答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提问、不断鼓励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程,进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有效地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感受生物的乐趣。并且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所设置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自身人格魅力的途径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蕴含哲理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来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将枯燥无味的生物概念以及抽象的理论表达出来,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复杂化为简洁,将乏味变为丰富,这样就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
其次,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品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仪态仪表、责任感等都会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如果很喜欢一个教师,自然也就会好好的学习这个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受教者,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转变自身的定位,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改变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观念的改变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并把自身的教育方式带给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教学方式的途径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的讲授着每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缺乏和同学们互动,不断的灌输给学生们,哪个知识点是考试必考的,哪个知识点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给学生也造成了一种惯性模式,即我们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不考的内容没必要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在讲课的过程中多利用一些教学挂图或是形象生动的事物来描绘要讲的内容,一改枯燥无味、沉闷的课堂氛围。例如,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部分教师发牢骚地说,“真想不明白怎么回事,同样的一道题在不同的题册中遇到过,不斷地给学生讲过很多遍,甚至有的知识点每节课都会强调,到了考试学生还是继续错,都不知道该怎么讲了。”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知识,没有主动去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容易出现智力疲劳现象。这种现象在任何课堂都存在,学生对教师的语言充耳不闻、对教师的板书视而不见、对教师的启发无动于衷、对知识的学习心不在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全部是教师负责的,致使学生成为这个课堂的局外人。大多数学生的大脑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我们只有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才能改善这种情况,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学生及时反馈的途径
其实,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教的好坏,课堂的教学是否是有效的,只有从学生身上才可以得到反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教师说什么都是对的,一点反对的意见都不允许出现。学生有权对教师的讲授过程提出质疑,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这个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来感染学生。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实现把课堂的主体放到学生身上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提问,达到不会就问的程度。并且,在课下教师要积极的走到学生当中去,和学生建立起朋友般的关系,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能够及时的对教学进行改善,更好地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不可以单单看考试成绩来衡量,也要参考学生平时的用功程度,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这些评价形式的改善,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性的教学。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生物质锅炉现状分析11-12
生物质发电项目分析06-17
生物质发电项目资金申请报告08-10
生物质燃料颗粒投资建设项目年终总结报告08-17
生物质特性05-22
林业生物质06-02
生物质能源06-06
生物质焦06-13
生物质半焦08-04
生物质气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