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2024-12-09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共8篇)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篇1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中海小学 苏其平

一、教学设想:

在本单元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响应国家新课改,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知识、理论和动作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知识、理论;了解太级拳的健身、防身、养性、益智功能,知道太极拳是祖国文化长河里的一朵奇葩,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理解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形式及运动风格;掌握学习太极拳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记住24式太级拳的动作名称,100%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太极拳套路练习,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套路。35%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攻防技术;85%以上的学生能够认真地完成“课课练”练习;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加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尊重爱护同伴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能够运用所学的太极拳技能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安排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在认知水平、运动能力等方面都是全新的,而24式太级拳除个别动作难外,总体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认真对待,学生完全可以学会、学好。同时,学生一天天成长,学习任务会变重,心理压力会变大,这个时候习练相对轻松、舒缓、有调节功能的太极拳,比较合适。不利因素是,由于受到影视、武侠小说等影响,学生在认识上存有误区,学习之始,心理上会有一个较高的预期,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记忆的内容逐渐增多,一时又无法理解和体验到太极拳的精髓,容易产生厌学、应付等情况;另外,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做动作时 1 往往无法协调、顺畅,容易产生上下肢配合不协调,上体前俯后仰,多余动作多等现象。

四、教材分析: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全面、均衡、合乎人体生理规律。其内容精练,套路编排合理,动作规范,易学易练,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通过练习,对外能强健筋骨、强化体魄,对内能调理脏腑,疏通筋脉,调节精神,对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缓解身心疲劳,改善人体功能,增强体质十分有效。太极拳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以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观为其哲学基础,集导引、呼吸吐纳、技击于一体,具有健身、防身、养性、益智等多种效果。太极拳对学生的肌肉的放松、身体姿势及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应注重这些方面的练习,以便学生能够较快的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及要领。

五、教法、学法指导:

在教学上遵循武术学习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从下到上,逐步深入,创新教法、注重学法;在教学立意上,坚持从太极文化的高度引领整个教学,促使学生会学、乐学,学有所得。

(一)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法、分解与完整法、领做法、练习法、检查与纠错法、小组比赛法、多媒体教学等。

(二)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个人练习、表象练习)、合作学习(互相辅导、纠错)、探究学习(探讨动作的攻防含义等)。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课时安排如下:太极拳知识、理论及多媒体教学1课时,动作学习18课时,复习4课时,考核3课时,共计26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通过老师讲解二十四式太极拳知识、理论及多媒体教学,实现第一个教学目标。

(二)学习太极拳套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攻防技术是武术的灵魂,太极 2 拳也一样,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以太极拳套路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引入太极拳攻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然后进行专门的身体活动、套路学习和素质练习等,并在适当的时机利用音乐引导学生练习,使本单元的课丰富多彩;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乐学中达到对动作技能掌握的目的。

(三)通过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达到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把太极拳技能作为锻炼身体的一个手段,并坚持经常锻炼,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八、教学反思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去想、去看、去练、去比。本单元教学有针对性地利用太极拳的攻防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练习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强调的不再单单是老师的教法,而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法,在本单元教学的分组练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尊重爱护同伴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乐于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

对学生的评价不单是老师的评价,而是在师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评、互评,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活动中去锻炼、去体会、去获得。

在课后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例如,组织太极拳套路比赛、推手比赛、表演等。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都能使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示,从而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展示中获得交流与成功的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作质量大有裨益。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篇2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广泛推广太极运动,国家体委组织专业人员,在杨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一直流传至今。其动作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学,适合男女老少。太极拳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健身作用,经常练太极拳对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有良效,它具有预防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肠、胃炎、风湿寒腿病、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医疗作用。所以,太极是一种有康复作用的健身运动。

2 了解简化太极拳的自身特点,掌握其技术要领

要学好太极,首先要了解太极拳自身的特点,了解这套太极自身有哪些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在学习其技术要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轻松柔和,意动身随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2 动作连贯,分清虚实

太极拳动作的整套动作中,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运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一气,速度均匀,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3 动作协调,上下相随

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即: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

2.4 圆弧均匀,呼吸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练习者的呼吸也应按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进行。按照起吸呼落,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体育是一种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快乐,教师开心,又能达到教学效果。在太极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是很难学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味性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在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太极,在学习中品尝快乐。只有这样,学生不但领悟得快,也学得快。通过我们的长期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运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进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比较适合它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能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运动技能掌握得好。

3.1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给他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那么就要求教师首先有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从头到尾的演示就会给学生一个感性上的认识,感觉到学好太极拳是那样的轻松、流畅与自然,在有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教学。在分解教学中,运动路线方向要清楚明了,对于极个别特难的动作还应该强调其攻击作用,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29页)

3.2 录像教学与演示教学相结合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也应该紧跟步伐,充分地应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录像,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如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慢放或重放,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摄象机,录下学生的错误动作,然后放给学生看,跟教学片里相比较,自己寻找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更直观,效果更好。

3.3 口决教学与分步讲解相结合

简化太极拳共二十四个动作,分八组,每组里又有几式,一式里又有几个动作,学生在记动作时难度的确很大,此时我们可以用口决来帮助解决,如第一组动作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来回有几次,动作也多,如用口决将动作一一分解:丁小右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后坐撇—丁步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上—纠步分手。这样将动作口决化,学生更易记忆,也更易理解。

3.4 音乐教学与口令教学相结合

初学太极拳的人,一定要用口令进行教学,因为此时学生对动作不熟,有些动作有几个回合不太清楚,此时教师必须用口令来指导学生,让其慢慢完成。如果刚开始用音乐来教学,学生会丢三甩四,破坏动作的完整性。等到学生掌握一组动作后再配上音乐,一组组地慢慢将音乐配上去,有时学生听到音乐,有种放松感。如一直用口令指挥,教师也累,学生也烦,所以恰到好处地利用音乐教学效果会更好。

4 注重简化太极拳方式方法,推广练习太极拳

(1)速度要均匀: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当熟练后,不论快慢,但要求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正常一遍5~6分钟。

架式要平稳:初学或体弱都架式可稍高一点,但在起势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

(2)运动要适量:由于太极拳动作缓慢,姿势,重心不断地转换,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下肢的负荷,所以每一个练拳都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适当掌握运动量。

(3)练习要恒久:练习太极拳同其它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否则不仅不能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得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

太极拳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太极拳更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切不可急于求成,应一步步地学习,打好基本功,真正发挥太极拳治病健身的作用。

摘要: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加强太极理论学习、了解其特点、多样的教学方法及练习时的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作了简单的阐述,以便学生尽快掌握其动作要领。

关键词:教学方法,太极拳,气息,路线

参考文献

[1]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6.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 歌诀 合并动作 快练 基本防卫术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但是年青好胜的学生对于学习简化太极拳,都会因运动缓慢、动作连绵不断而感到烦躁和厌倦。使大部分学生学了前面忘了后面,复习了后面又忘记了前面,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对太极拳的传统教法进行了改革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熟记七字歌、介绍简化太极拳基本姿势、步法和要求编歌诀,助记动作顺序

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和思考,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二十四个动作名称编成口诀,以便学生对动作顺序的记忆。歌诀如下:

起势分鬃及亮翅,  拗步琵琶倒卷肱。

雀尾单鞭加云手,  探马蹬腿贯耳捶。

下势穿梭捞海底,  闪通转身搬拦捶。

如封似闭十字手,  收势方向要记清。

二、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简化太极拳的整套基本动作是以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动作连绵不断,动静分明,不忽高忽底(左、右下势独立动作除外),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精神要集中,老师逐一介绍并示范。

三、合并重复动作,使之易懂、易记

如在第一组动作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可把它简化成为一个左野马分鬃来进行练习,而右野马分鬃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在第二组左、右搂膝拗步推掌中,当掌握了左搂膝拗步推掌的动作后,右搂膝拗步报掌的动作也就学会了,因为它的动作也和上面例子一样。只不过是左或右方向不同罢了。

再就是段落分部合并:如第一组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到白鹤亮翅,至第二组中的左、右搂膝拗步推掌到手挥琵琶动作的步法完全一样,它们只是上肢动作的不同,腿部动作完全一样,所以,步法可以合并,只要练习上肢动作就行。

四、结合基本防卫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

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经脉、养气血、舒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

五、快速演练,提高学习兴趣

对初学者采用快速学习练太极拳的方法,既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动作概念的模糊,又可以排除厌倦和烦躁的心理,因为太极拳的动作一向以缓慢、连绵著称,这种做法恰恰是特别厌烦的,不适合年轻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对它产生兴趣,我将太极拳的动作转变为快速动作。如左、右搂手拗步推掌到手挥琵琶的动作,本应要13秒才能完成的,现缩短至7秒,并将这一变化应用到课堂上实施,使太极拳的动作演练较为快速,学生的感觉上较为活跃生动,从而产生兴趣。这一做法深受学生非常欢迎,而且教学效果也很好。

六、正常速度练习,体味太极拳精髓

当学生把整套动作学完并较为熟练后,老师便把太极拳演练速度转回到正常速度上,要求同学们按太极拳的动作、技术要求进行练习,特别强调在演练时做到"心静用意,意动形随,柔刚相济,内外合一",亦即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用其"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气宜鼓荡"的精髓来调理身体。转动时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两臂随腰运转,自然、圆活速度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重心要稳定,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呼吸自然等等。

七、持之以恒,巩固中见成效

“拳一天不练手生”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学过,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早锻练及课外活动等时间,也可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实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多体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及教育,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笔者经过多年的武术教学研究从实践角度看,以上九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同时能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比起传统的太极拳教学要省时省力,更能使学生很好的记住所学的太极拳动作。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的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修睦.太极拳原理与练功精要[M].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出版社,2005.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心得 篇4

内容摘要:二十四式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和终身锻炼的意义。它的教学方法和程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太极拳 教学程序 质量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因其有健身、健心、强意志的独特锻炼效果,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二十四式太极拳又称简化太极拳,它具有良好的锻炼功效以及无需器材且对场地要求不高,所以完全具备在中学阶段推广开展的条件。二十四式太极拳全套动作分为八组,内容除了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扑、虚、独立、丁等基本步型外,在步法上有上、退、跟、碾脚等,在手法上有硼、捋、挤、按、抱、靠、托、架、挑、穿等,在身法上有含胸、拔背、松胯、沉肩坠肘等,眼法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有平视、注视、随视等。虽然它动作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动作新颖,对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要求较高,对于学生来说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在初接触时感到比较复杂。二十四式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和终身锻炼的意义。它的教学方法和程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下面我就太极拳的教学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1.通过教师对整套动作示范或影片的播放等直观法使学生对简化太极拳有初步认识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法。在教学之前的摸底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太极拳,只是通过影视对太极拳有一些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最好能由体育教师亲身示范,它能使学生了解整套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同时通过正确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示范时注意:

(1)、教师所站的位置要合理,尽量能照顾一整体,此时示范一般站在队前中央。

(2)在示范的同进注意结合语言法通过口述将简化太极拳进行高度概括,特别是动作演练的路线、重复动作、重点及各动作的转换等,使学生对太极拳有进一步的认识。如:在演练到第七式“左揽雀尾”和第八式“右揽雀尾”时通过口述的形式将这两个运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概括(这两个动作除了左右抱球及伸、挤、捋的左右手之分和左右迈步的左右腿之分外,其它的动作要领基本一致)那么学生自然将这两个动作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动作来记,这样会减轻学生的记忆难度;又如:在演练到第九式“单鞭”和第十一式“单鞭”进可说明这两个动作是完全一样的,通过这样高度概括可消除学生对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畏难心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动作。2.要注重二十四太极拳的各种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基础动作的教学

二十四式太极拳包含各式各样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其中主要的手型有:拳、掌、勾;手法有:冲拳、搬拳、贯拳、单推掌、双推掌、搂掌、拦掌、平分掌、立云手、穿掌、抱掌、挑掌、捋、按、挤;主要的步型有:弓步、虚步、仆步、丁步、独立步;主要的步法和腿法有:上步、退步、侧行步、蹬脚。而每一式动作和都包含有不同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学生虽然看了整套动作示范后对太极拳有了初步表象。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教各分解动作,学生就会感到比较复杂和困难,在学习手部动作的同时还要兼顾脚部动作、身体的转动、重心转移等就难免会出现手脚相悖、顾此失彼的现象,这不但打击学生积极性、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影响动作的质量和动作的准确性(因为学生在做手部动作的同时还要兼顾腿部动作、身体重心转移、身体转移等,就可能对动作只有大概印象,要求不高、准确性不够。如勾手的动作可能会出现屈腕不足,指尖向外不向下,或者指尖捏扰而不是第一指节捏扰等现象)。若将各自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提前、独立教授,那么学生同时记的内容会少了,学生学动作会感到容易多了,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容易发现错误动作及纠正动作。对提高动作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避免出现勾手不像勾手,丁步不像丁步的现象。3.教授各分解动作

太极拳动作基本是由各种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组成,在掌握各种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基础上,学习起动作和将会事半功倍。但是要在演练太极拳时要做到动作柔和、缓慢、沉着、轻松,圆活且动作之间紧密相连、前后贯穿、连绵不断这些特点就要紧紧的结合如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3.1二十四式太极拳每一式动作都是由多个分解动作组成,在教授各式动作时,仍然运用由教师身体示范的直观法进行教学,但是在示范时要注意整、分结合,即是各式动作的完整示范和分解动作示范相结合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时要结合动作要领和口诀的讲解,课余将各动作口诀用文字形式发给学生,以指导实践如:“左右搂膝拗步”基本是由转体绕臂、收脚引臂、转体迈步、弓步搂推等动作组成。当学生听到或记住各动作口诀时就能将动作演示出来。

3.2简化太极拳有二十四式动作,根据各动作的结构,整套太极拳可分八组进行教学,而太极拳动作特点是心静体松、连贯圆活、上下相随、虚实分明、以意领气。所以在教授各分解动作的同时一定要阐述各动作间的联系及向下一动作转换的要领,才能达到效果,否则就会使动作变得生硬、脱节。如第七式“左揽雀尾”向第八式“右揽雀尾”转换时一定通过转体扣脚这一动作进行转换才能使动作更准确、更连贯。3.3太极拳是武术类项目,每一动作都具有一定攻防意义,在教动作时应将动作的攻防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对拳意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太极拳的记忆,牢固运动表象的定型。同时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到第五式“手挥琵琶”时,通过阐述其攻防原理(假设对方用右手击我胸部。我屈膝坐实为左高虚步。右手贴抓对方右手腕内,往右下采。左手经由左向前收合,使左手占住对方右肘部,我双手如抱琵琶状),加深学生对拳意的理解,就会更明确动作和运行的路线,就能更确切地了解它的动作要领,这对记忆及动作的准确性都有好处。

3.4在复习动作时应结合太极拳音乐伴奏进行练习,这样可提高动作的节奏感、韵律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注重太极拳的呼吸练习

太极拳融合古代拳术、吐纳术和导引术于一体,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功效,虽然在学完整套动作后,大脑逐步建立完整的正确技术动作概念,但是要做到套路熟练,动作规范,连贯柔和时,应将运动作与呼吸、攻防与呼吸结合起来进行演练,做到合吸开呼、虚吸实呼、蓄吸发呼、升吸降呼、退吸进呼。如演练“白鹤亮翅”动作至分手动作时为开应吸气,右手外翻成定势时为降应呼气。通过有节奏的呼吸运动,加强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减少人体内淤血的现象,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效果。

5、加强多媒体教学利用

课后结合观看太极录像,可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而看练习录像则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作做的如何,不足之处在哪里,有助于学生提高和改进自己的动作,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篇5

一.无极起式

无极式站立时,要松肩,松肘,松胯,松腕,周身自然,内外六和.顶劲要虚虚领起,腰部放松下塌,命门自然松开,虚心实腹,意沉丹田.如此三至五分钟,待四肢百骸感到蘯然无存,气息移动时,再练习起势动作.做起势动作时,要注意意气的运行.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蓄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堋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然后两腕领气虚虚上堋,形成堋劲.心意前驱,气贯指梢伸挤,而成挤劲;心意回引,气从梢端返回两肘,形成捋劲;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领气下按,而形成按劲.最后心气一松,气归丹田.预备式要求无极站桩,意守丹田,太极起式,要求圆活流畅.所画之圈要大一点,要有深拔之意, 以后的动作都要求如此,要掌握阴阳的对称,统一和互为转换.由下向上堋,有上必有下;由后向前挤,有前必有后;由前向后捋,有后必有前;由上向下按,有下必有上

二.金刚捣碓

a)做金刚捣碓时,要注意右膝是由右拳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震脚做好准备.震脚时切不可努气用力,使劲跺踏,不可为追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震脚是松气,松 1 劲所致,是身心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积柔而成刚.定势时腹归太极元相,心内一片太和.本式的折叠右转,回捋水平圈实,与步伐调整要协调一致,圆活流畅,同时完成.腿手分家, 应匀速对称, 配合得当.两脚不要在一条直线上,相差半步左右,以保持稳定脚.上步勾拳与左手相合,应同时完成,拳到,脚到,身到.右脚屈膝上提,是右拳上提牵引所致.右脚震落是松气,松腿,自由下落,不可跺脚,以防自伤.无论是提脚还是震脚,右腿,胯,足,三节要放松,若断若连,以后动作均如此.三.揽扎衣

做揽扎衣动作时,要注意胸腹的开合折叠,腰,背,臂的迎引后撑,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还要做好欲开先合,合之再合的续合式.两臂伸展斜开时,肩,肘,腕应依次伸展,节节相开.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要以腰带手,肩,肘,手依次伸展,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本式的提腿,开手和缠腿合手,上肢与下肢运动,应协调一致,相反相成,同时完成.右转平开前,右手有一欲右先左的逆缠翻掌折叠小圈,定势时手不能出圈,即手不能开过右腿,并保持周身的圆浑.四.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两手环形旋绕时,要靠胸腹折叠开合,和腰胯的旋拧圆转,这样才能使周身更圆活,气息更流畅.向右下前方斜按时,以右手为主, 2 左手为辅,同时有肩靠,手靠,胯靠,膝靠之意,手到脚到身体到,意到拳到,一气呵成.本式的大捋圈,要有高山流水的意境.左手引带右托手,两手配合,与捋手变化,既横捋手变捋掠手.收步斜按左上右下45度斜线流畅下按,松沉下按,虚实分清.五.单鞭

做丹田内转的做单鞭式动作时,胸部常兼有堋捋之意,胸腹同时圆转开合折叠.右勾手伸展时,形如抽丝,一挥而就,并与左手对拉相开.左手围绕肚脐旋转,是在丹田内转的带动下完成的,要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左手开展时,肩,肘,手依次相开,最后意贯指梢.整个动作意气神形要浑然一体.本式的勾手左转圈,是右勾手与左转腰相向运动圈,似盘旋抽丝一般.勾手时,拇,食,中三指撮拢,谓心,肝,脾相合;也可五指撮拢,谓五脏相合.松开左手,是左手与右勾手,与右脚之间的放松对开,闭合要又由衷而开,又有混元博大之意.六.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上合下开时,左手护手护脸,右手护腹护裆,上下护住中线,左右两肘护两肋,这是对挤掩.3 左手暗藏催心掌.配合右脚上步擦地,前肩靠,肩靠,肘靠,撩阴掌,前弓后蹬并身到,这是对比掩.本式的两个斜开合圈,根据胸朝东北方位而称斜开合.前者为上合下开,右肩靠,作运气准备;后者为白鹤亮翅作运气准备.前者又称欲合先开,后者又称欲开先合,又都寓闪展腾挪和化引之用法.七.斜行拗步

做斜行拗步时要注意,两手交替斜线运行,皆不过中线,左右轮换而又护着中线.左手运左半身 右手运右半身而不失中定.以腰带手,以手领腰,腰腹,臀胯折叠旋绕,胸腹同时开合折叠.本式的左脚开步与右手斜伸,是沿东北和西南两个隅角成一斜线,跟步斜行和上步斜行,都沿这一斜线运行.方位是斜的,所行之圈是斜的.右手为主,斜行,转圈;左手为辅,斜行,转圈,两圈交替斜行.右脚跟步是右手向前斜行牵引所致.八.提收

提收中的两手上提,为提收上式的接应劲,接住对方来势,引臂入圈贵在精神贯注,神形相合而 不留痕迹.收捋时,周身沉稳地蓄住劲,而达到引劲落空的目的.虽未发而意在先.两手按挤,提膝上顶须同时完成.左膝堋顶,暗藏靠封里合腿,腰微暗转,尽由己发.4 提收圈中寓捋,引,化,拿,蓄等变化.要与丹田内转,腰身内转相配合,提膝和推掌须同时完成.右腿沉好,左腿提好.九.前趟拗步

前趟拗步里面有一个以闪身法引转来势的动作,一退,一转,一引,一缠而引劲落空.右腿屈膝上提时,塌腰敛臀合裆,周身拧裹相合,上下一起到.落步进逼屈身劲,上劲下屈膝堋顶.上劲在两手,左手为采手,合手,擒拿手;右手为扑面催心掌,下屈在膝顶,胸腹中膛行,审时夺势里合腿,心意如游龙回旋,身形似弹簧缠绕而连绵不断.上步挤手须上下相随,意到,拳到,渐发于足,前弓后蹬,节节贯通.双开水平圈时,两臂,肩,肘,手与两腿,胯,膝,足,由内而外依次伸展,对称相开,开中有合,气势博大.十.掩手肱捶

掩手肱捶右脚震落时,不可努气用拙力,拳在松气震落,在最后出拳之前,左手食指的方向和右拳蓄势的方向,以及眼神,心意所注之处,要三点成一线,才能有的放矢.左手前掩为接劲,右拳屈屈为蓄劲,随屈就伸,阴阳互变,拳到,肘到,意到,气到,劲到.出拳时要积柔成刚,切不可努气用力,也不可以力代气.梢虚中髓根节摧,拧腰转胯起于足.右手要反转平圈,左手是正转平圈,转体是廻旋折叠圈,要绕丹田垂直轴转,转体扣拳,扣脚,提腿,合手须同时完成,一转而成,重心不升起, 5 沉住气,右腿提好,顶劲领好,左右平准,中正独立.以后独立腿步都需如此.十一.披身捶

披身捶为大转身法,右手先松落,为承接来势引劲落空,右转旋绕一大圈时,应圆活,无凸凹,并有肩靠,肘靠,臂靠之意,暗藏采手和切掌,辅以右脚里合腿法,腿手并用,而令对方,此手法之巧,全仗身法的上下配合,转关在腰,周身上下左右,需一起松沉裹合,蓄住劲.两手节节抓臂握拳,而有抓筋拿脉之意.披身捶的环形开合圈,需圆浑饱满.胸,腹,腰,背,臀,胯同时开合折叠,全身充满弹性,上开下合,下开上合须对称协调,同时完成.磨盘转圈要合周身之气运转,气运带脉,转丹田.连环炮应匀速对称,前后对立,两抽换,劲由足发.披身摆拳要合着腰裆劲,顶住周身气,围绕中轴线左右回旋披转饱满,圆浑,虚实互换,落气到脚,两脚心有折转,下转之意.十二.背折靠

背折靠一是折背靠,而是折肘靠,一是折背靠.十三.青龙出水

青龙出水要求左摆拳时右挂肘,右反背拳时左挂肘,左抑扬指时右挂肘,右阴俯拳时左挂肘,且左右对称,屈身相配,由中而运.6 十四.双推手

转身上步时,两手领住周身之气,自右向左转,转体转圈转重心,与右脚上步要同时完成.十五.三换掌

三换掌是重心定在右腿上,通过两腰左右抽换来达到换掌,达到换虚实,既四次转腰三次换掌.十六.倒卷肱

倒卷肱右拳沿后上前下的立圆轨迹绕转时,右手用意节节抓臂而成拳,暗含抓筋拿脉之意;左手立掌护于体前,与腹前的右拳上下照应,上紧下徐,右拳随时弹击对手裆腹部.后撤时,后撤之脚如履薄冰.定势时,前手臂弯如弓,身虽后移而意在前,自然中定平准.卷肱时,以意旋腕转膀,逆旋开展,顺缠卷收,总要松活,柔顺,圆转,连贯.撤步时需贴地走斜弧线,有如履薄冰之意.重心后移身后坐,转腰与两手前后对开需同时完成,匀速对称,协调一致, 到拳到.十七.退步压肘

退步压肘做单双臂磨盘缠丝圈时,臂以肘为轴,身体以腰为轴,两腿以膝为轴,上,中,下同时磨盘旋绕,并与胸腹开合折叠相配合,三轴同旋而形成周身一家的磨盘缠丝圈.做右压肘式时,要注意两臂抱肩合肘, 7 两腿开胯圆裆,腰背裹圆,周身相和.右脚弧形后撤时,脚掌贴地,如履薄冰.要细心体会脚下的感觉.身体右转,后移,下坐,要沉稳凝重,安如磐石.退步压肘不是局部的单一肘部下压,而是整体的抱肩合肘身下沉的自然压肘.右脚退步与倒卷肱退步相同,先收步,再贴地弧线撤步.十八.中盘

做上合下开式时,右脚震落应松气,松腿,震脚不可努气用力跺它.左脚开步应顺遂自然,好像是被右脚震弹出去似的,左腿同样要放松,无拙力,形成左转側斜双逆双开缠丝圈后,两手上下斜开,和右脚收拉,皆要随身腰而动,身到手到,手到脚到;右脚似乎是被左手领带而左移的.右脚要松胯,松膝,松脚,胯,膝,脚三节若断若连.中盘要斜开,也以左手为主,右手为辅,领住周身之气,由内向外的斜开分行.,两手开,两腿也开,上下同时对开,开而不出圈.左手与左腿相合,右手与右腿相合,开而不散.十九.闪通背

闪通背做两手交错,相反运行的上下掠劲时,两手左切,左腿右扫,要腿手并用,相反相成,手到脚到,刻不容缓.做倒转身法时,转身应圆活无滞,浑然一体.两手回旋与扣步,转身密切配合,也要注意手到,脚 8 到,身到.最后闪身撤步通背时,两手的翻转与转身撤步要密切配合,一气呵成.定势时应沉着稳健,上下相合,前后相照.闪通背,又称运气通背.通背就是通三关,通周天.本式中的竖圆圈就是通背圈,周天圈.要求圆转通顺,而又在意,不在气.意为气头,气随意行.只要练好先天混元气,熟练混圆圈,就能自然通背,通周天.转身扣步是倒转身法,要圆润自如,一气呵成,一转而就,无滞缓.二十.击地捶

击地捶的近身跟步,左架,右冲拳,要求身,拳,脚一起到,劲整 式稳,左臂上架形如拨云见日,右拳前冲恰似开弓放箭.两拳抡臂,左右挂绕,肩护着体前中线而交替运行,并与左,右进步配合好,形成上引下劲的击地捶定式.左右摆拳是连环进击法,也是腿手并用法.定势时两肩要平准,脊,背,腰,臀不歪不扭,不凸凹.二十一.平心捶

平心捶前的合后开的双卷肱续合式,要做到两肩边卷合,边沉塌,两肘相合,两拳相合.此动与后面的前开后合,双翻卷的弹抖式,皆要随胸腹开合折叠而卷续翻转,不要单纯追求两臂的弹抖劲.发平心捶时,两脚开胯,裆圆活,两膝拧转式相合,两脚踩蹬向下钻,全凭腰胯松活转.左臂螺旋挂肘,为急缠急引,右臂螺旋冲拳,为急缠急劲.9 回身反转圈要圆转自如,气势宏大,如车轮倒转.右肘与左拳,要对称相开,一线穿成.肘平肩沉,上开下开,即两腿左蹬右弓相开,右肘与右膝,右脚三尖相对,右臂右腿屈,左臂左腿伸.二十二.煞腰压肘

煞腰压肘定势时,腰松开堋圆,脊背伸拔裹圆,臀部微翻,两脚有向下拧钻之意,使下盘稳固,落地生根,顶劲领好,裆劲下好,上虚下实,中正不偏.煞腰压肘撤步左松,右拳似被身部拉回去一般,即以步拉身,以身拉拳,依次传递.二十三.当头炮

做当头炮右翻身式时,两拳抡臂翻转,即身体翻转及右脚的提落,需整体协调,同时完成.两拳前冲时,左膝前弓,不过脚尖;右拳伸而不直,拳到脚到身齐到,左弓右蹬身前拥,双拳齐发如放箭,目视前方,照顾四旁.收腿收拳时,眼神,心意由前往回收,而有摄神收合作用.二十四.收势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篇6

一 体育课中的太极拳教学分析

1 教师太极拳动作掌握不熟练, 动作难点不会, 理论知识不懂

现在很多高校武术专职体育教师数量很少, 虽然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大学期间普修课都学习过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但学得不细、学得不精、对于攻防含义也是一知半解, 动作差别性较大, 只能做到将动作能够完整的做出来, 对于教学教法更是不能熟练的应用, 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 因此, 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严重的影响教学水平质量。

2 没有导入部分就开始学习动作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没有进行导入部分就直接进行教学, 在练习太极拳之前首先要先了解太极拳和太极拳每个动作的重难点, 最重要的是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 没有基本功的铺垫很难学好太极拳, 大部分都是直接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这就导致了手型、身法和步型不能协调练习, 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时只是“照葫芦画瓢”, 跟着教师示范一遍一遍做, 不注重细节上的错误, 以至于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一个一个的纠正从而使教学质量下降。

3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枯燥

体育课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 教师的技能和教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和练, 最终导致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下滑。长期以来, 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 都采用反复练习法一遍遍的练和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既没有音乐的衬托又没有动作的演练, 使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日益下降, 在课堂中教学组织单一男女生混搭练习致使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不好, 学生上课不认真不用心练, 多在于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不够完善, 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懒惰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4 高校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解性差

由于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项目, 除了武术队之外大部分学生都很难理解太极拳的动作和健身价值。学生认为太极拳动作缓慢, 没有技击效果, 无健身价值可谈, 枯燥无味、竞技性不高没有其他项目的快乐, 那是学生对太极拳这一民族体育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了解, 因此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出现状态差、不想练和懒惰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体育教学策略

1 提高体育教师的武术功底和太极拳技能

加强体育教师对太极拳的理论、动作、呼吸的深刻认识, 每周定时对各个教师进行一次理论课学习以及讲解, 使教师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加强每个动作的细节练习做到示范动作准确优美, 舒展大方, 讲解动作细节时生动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师还应该定期进行太极拳培训, 做到动作统一使差别性降到最低, 可进行太极拳技能教学比赛相互学习相互观摩, 指出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在课堂中逐步改正。

2 加强学生的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先让学生学会太极拳的手型、步型、身型和步法, 能做到动作协调, 手型步型正确, 在此基础上才能练习完整地练习太极拳动作, 要练好太极拳的手型、步型、身型和步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肩功。第一, 垂肩沉肩:两手放松开立步站立;双肩同时向上耸提, 双肩同时向下松坠, 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进行练习, 再配合呼吸提放。要求:身体自然放松, 动作舒展大方发力均匀。第二, 开合肩:双手叉腰开立步站立, 双肩放松同时向前做合肩运动, 然后回拉双肩张开, 依次进行, 要求:双眼目视前方, 全身放松开合肩时注意动作到位。第三, 左右弓步转肩:双脚平行站立, 左脚向前一步成弓步, 重心由后面转向前面, 重心从右腿转至左腿缓缓移动, 同时重心从右肩缓缓移到左肩, 然后成左弓步右肩转动, 这个动作的特点是练习太极拳的身法, 从后向前从右至左。左肩转动时右脚向前一步成弓步, 重心由左腿缓缓移动到右腿上, 同时成右弓步, 然后左肩重心缓缓移动到右肩。两个动作一样方向相反。第四, 抱球练习:抱球是太极拳里最常见的动作之一, 所以说练习好抱球有助于掌握和巩固太极拳的动作。准备姿势弓步开立, 两手自然下垂。以左弓步为例, 首先移动重心, 移动重心是注意左脚脚尖翘起, 脚跟着地身体慢慢向左前方转动, 同时左手成掌放于两肩之间, 右脚上步右脚脚尖点地, 贴于左脚中间成丁字步, 同时右手跟着右脚上步时由下到上变成掌放于肚脐眼处, 两手掌心对掌心成抱球状, 左手抱球和右手抱球动作一样方向相反。

(2) 腰部练习。第一, 直体前俯:并步站立, 双手十指交叉, 两臂上举脚尖着地, 身体直上直下, 上身俯腰前伸, 双手摸地双腿不能弯曲, 反复练习。做镇压时两腿必须伸直两脚全部着地, 双手跟随口令进行摸地, 不能含腰, 腰要挺直。第二, 直体侧俯:两腿放松站立, 两腿伸直双手合十, 同时两臂向上伸直垂直于地面, 上身向左边或者右边转90度, 做镇压时两臂缓缓从上往下运动, 直到两手贴于地面, 镇压时两腿伸直不能弯曲两脚不能离地要紧挨地面, 往左边压时两手要在左脚外侧, 往右边压时两手要在右脚外侧。

(3) 腿功。第一, 正压腿。准备姿势:并步放松站立。动作要点:左脚跟着地上体正直左腿蹬直, 脚尖向上勾起, 上体向前下做抱腿动作, 先缓慢振压依次从轻到重, 右腿弯曲重心落在后腿上。腰背伸直向下振压, 到腿部疼痛时, 依次进行踢腿练习放松腿部肌肉。第二, 侧压腿。准备姿势:全身放松开立, 两腿开立时与肩同宽。动作要点:左脚向左边跨出一步脚跟着地, 脚尖向上勾紧, 右手上举垂直地面, 左手板起坐左脚脚尖, 上体腰部伸直向左边左腿上做抱腿动作, 腰部伸直, 重心落在右腿上, 右腿弯曲成160度。重心要稳, 压腿时腰部要直, 左边和右边动作一样方向相反。第三, 弓步压腿。准备姿势:双脚并立站稳, 目视前方。动作要点:左脚向前跨出一步, 大概离右脚距离有三步半, 左腿膝盖前弓, 做到看到膝盖看不到自己的脚尖, 右腿蹬直全脚着地。上体正直腰部正直, 右手按着胯关节进行上下镇压, 由缓到快、由轻到重。重心在两腿之间, 左弓步和右弓步动作一样方向相反。第四, 仆步压腿。准备姿势:左脚向左边伸出一步, 左腿伸直, 右腿全部重叠在一起下蹲, 脚面全部着地, 腰部直上直下, 做压腿时左手抱于左脚身体正直往左腿上坐镇压动作, 从轻到重, 压腿时重心在右腿上, 两眼平视前方。

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元化

通过教师讲解太极拳理论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从而增加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拳势教学, 不在意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最重要的是呼吸之道, 也就是“吐纳之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没有教授学生的“吐纳之术”而是直接进行动作的练习完全忽略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呼吸很重要, 一定把动作和呼吸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验到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比如“起式”这一动作里就有一呼一吸气, 起脚时吸气落脚时呼气。比如“右抱球”和“左野马分鬃”这两个动作, 收左脚抱球时吸气, 成左弓步分鬃时呼气, 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一合一开、一起一落、一紧一松都是呼吸的节奏, 只有这样来练习才能发挥到太极拳的作用,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想学”到“要学”的思想转变。尽量不要直接教授动作, 应在教授动作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动作本身的攻防含义, 通过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让学生提高练习兴趣, 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动作本身。例如“左右搂膝拗步”的攻防含义, 对方过来进攻腿部, 这是前手变掌进行防守, 由身前从右往左或者从左往右进行格挡, 同时上步成弓步进行推掌进攻, 依次进攻。例如“左右野马分鬃”对方进攻上身, 可先用手将其拉住, 接着用力顺着力量往后拉然后出手进攻。让学生了解攻防含义促进他们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对完整的太极拳进行拆分, 拼合动作练习, 促进动作协调。完整的太极拳动作打乱按照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拆分, 学生练习时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动作的重难点。男女生也可分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 分组练习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技能和练习效果, 合理的分组搭配可使学生更好地相互促进学习和练习, 做到有可比、有可学的教学环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同伴进行练习, 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太极拳水平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团结向上的品德。

总之, 太极拳有着很长的历史, 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高校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学习和发扬及健身的重要场所, 教师是太极拳的传播者, 教师的太极拳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本身, 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完善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 所以太极拳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要更好地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 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丁习之.太极拳的神韵[J].中华武术, 2001 (3) :35.

[1]李德印.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2]张玉玲.太极拳:一招一式意会文化精髓[N].光明日报, 2008-08-09 (f1) .

[3]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62.

二十四式太极拳歌诀 篇7

1起式

平行站,同肩宽,臂慢起,屈肘按,

指微屈,掌心下,蹲多高,各自看。

身正腰松休撅臀,两肘松垂肩要沉,

落臂屈膝须一致,按掌高度与肩平。

2左右野马分鬃

上体保持正,分手成弧形,

出步探虚实,如履薄层冰,

若想弓步稳,横距三十分。

3白鹤亮翅

跟半步,身后坐,抱球状,鹤翅亮。

左手放胯前,右手头边停,两臂保持半圆形,

左脚虚点地,双膝微弯曲,后坐提手须统一。

4左右搂膝拗步

进退多变化,虚实分清爽。

两手怀中抱,依次莫乱慌。

搂膝和推手,不可俯或仰。

推手沉肩肘,坐腕且舒掌。

5手挥琵琶

跟半步,再坐实,左脚翘,膝微屈,

左手挑,高齐鼻,右手回,落于腹。

左虚右实要稳平,左挑右落走弧形。

沉肩垂肘掌心对,两手挥弹琵琶琴。

6左右倒卷肱

前推回手走弧形,两手速度要均匀。

进步慢慢虚变实,腰胯放松运转灵。

7左揽雀尾

揽雀尾中含四法,掤捋挤按拳精华。

掤:左弓步,左手掤,和分鬃,有不同;

捋:翻两掌,伸前方,坐身捋,如牵羊;

挤:屈右肘,附左腕,慢挤出,保持圆;

按:翻手心,左右分,画圆圈,要认真。

8?郾右揽雀尾

蹬左腿,扣脚尖,腰右转,手不变,

腰回走,落右手,右丁步,左抱球,

弓步掤,两手分,坐身捋,手先伸,

合手挤,弓步慢,两手分,同时按。

掤在两臂要撑,捋在掌中要轻,

挤在手背要横,按在腰腿要攻。

9单鞭

身后坐,脚里扣,腰左转,再向右,

左腿虚,右腿实,右手勾,左掌立,

出左脚,弓步走,勾不变,推左手。

单鞭动作并不难,腰转手随是关键,

先收后出虚变实,弓步推掌慢转腕。

10云手

左脚蹬,脚里扣,手随腰,转向右,

继续走,云左手,并右脚,云右手,

左横行,左手云,并右脚,右手云,

重复式,共三次,越连贯,越有趣。

左脚横出向左行,右脚并步右手云,

身直膝屈重心稳,腰如车轴手如轮。

11单鞭

单鞭式,与前重,形不变,要领同。

12高探马

跟半步,移重心,虚实变,要分清,

右勾手,变成掌,两手心,翻向上,

左手收,腰前方,右手推,经耳旁。

上体自然直,双肩要松沉,

右肘微垂下,眼看前手平。

13右蹬脚

提左腿,穿左手,弓步落,分两手,

右丁步,交叉手,右在外,心向后,

提腿蹬,两手分,左右力,拉平均。

穿手提腿两手分,蹬腿力点在后跟,

上下相对须一致,身体稳定在重心。

14双峰贯耳

右腿收,膝盖提,腰右转,两手齐,

捧手落,再上起,双贯耳,如钳夹。

腰松头颈直,两拳放松握,

沉肩又垂肘,两肩弧形走。

15转身左蹬脚

右脚扣,腰左转,两手分,拳变掌,

继续走,交叉手,左脚蹬,两手分。

蹬脚单腿站,重心多变化,

左肘对左膝,左肩对左胯。

16左下式独立

屈左腿,收左手,右腿蹲,左腿伸,

左手穿,顺腿边,身慢直,金鸡立。

左腿伸直右膝屈,行步两脚要着实,

右腿蹬地慢立起,身体上下保持直。

17右下式独立

脚落下,腰左转,右手落,左肩前,

提左手,掌变勾,同左式,一样走。

下式独立难度大,行步全靠会收胯,

脚部有力身才稳,功到自成不用怕。

18左右穿梭

脚外展,微右转,胸抱球,半坐盘,

上右脚,丁步靠,斜弓步,球转倒,

右手举,停额头,左手推,平胸口,

其要领,理解透,学会左,便会右。

左右穿梭两斜方,上下协调休紧张,

弓步横距卅厘米,身正腰直稳如桩。

19海底针

右腿跟,身后移,左手下,右手提,

左虚步,脚点地,为捞针,下海底。

身体先右再左转,上体不可太前探,

避免低头臀外凸,左脚点地右腿弯。

20闪通臂

迈左脚,弓步赶,提两手,身右转,

左手推,平鼻尖,旋右臂,翻手腕。

上体正直要自然,推掌弓腿莫迟缓,

左臂不可太伸直,背部肌肉腰松展。

21转身搬拦捶

左脚扣,右后转,左手翻,举头前,

右握拳,画弧忙,随身转,左肘旁,

提右脚,撇向前,左手落,送右拳,

右脚实,左脚上,左手拦,右拳降,

再打出,正前方,左手回,右肘旁。

转身搬与拦,右拳似螺旋,

前臂先内转,外旋把敌缠,

先化而后打,钢针绵里藏。

22如封似闭

左手伸,右腕下,翻两掌,心朝上,

慢收回,身后坐,推两掌,成弓步。

后坐腰勿挺,臀部也莫凸,

两臂随身回,弧线别走直,

肩肘略外松,肩宽为度尺。

23十字手

左脚扣,身向右,右手云,两臂平,

右外撇,脚平行,并右脚,肩为准,

边画弧,身慢起,十字手,左在里。

先分后合身自然,两臂环抱须圆满,

沉肩垂肘手朝里,虚灵顶劲胸内含。

24收式

手外翻,心向下,慢慢落,外侧胯。

两手分落下,全身应放松,

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高中 太极拳 兴趣 教法

在武术教学中,每一个示范动作的讲解要做到用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明每一个完整动作的名称,以便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意识,有助于教与学。动作讲解时要精炼、准确,同时应结合动作的攻防性质进行讲解,以便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讲解的时机要恰当,练习过程中结合口头提示有助于学生纠正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给学生讲清肌肉的用力状况,肌体运用的轴与面,讲清动作的性质,说明肌肉的工作状态是静力性工作还是动力性工作。据解剖学理论,武术中的“型”是静力性工作,武术中的“法”是动力性工作。“型”指手型、步型、身型;“法”是指手、眼、身、步、腿的使用方法。精炼、准确、恰当的讲解,不但能使学生理解记忆动作。而且更能提高动作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太极拳运动是由动静、张弛、刚柔、轻沉、虚实、曲直、升降相對独立复杂的动作组合而成的统一体,许多动作姿势,名称具有鲜明的形象化特点,对于从未接触太极拳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掌握难度加大,因此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太极拳的拳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一、提高认识水平,培养学习兴趣

太极拳运动与其它球类、田径等项目不同,太极拳对练习者的要求是心静体松,头正颈直,正中安逸,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屈膝松胯,圆裆实腹,尾间中正,气沉丹田,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太极拳是以导引疏通经络,以畅通气血为内练切入点,从而改善和提高脏腑功能,提高练习者的健康水平,练习太极拳时,要排除杂念,气沉丹田,以腹式呼吸法自然配合,以甜淡虚无,呼吸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太极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改变身心,使意、气、劲得到锻炼,从而到达生命质量的升华。 认识水平提高了,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欲望,一但兴趣被激发,学习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计课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思路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项学习,太极拳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初,依照学校的体育课程总方案,通过研修教材、教法拿出教师自己的模块教学方案,根据选修学生人数、水平层次等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确立教学思路;太极拳运动要求重心较低,不能有过大起伏,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初学会造成动作变形,对学习者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先升高重心步型不变下进行学练,集中精力进行练习和体会太极拳的手法动作,而教师则按标准姿势示范,强调步型到位,虚实分明,已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的要求。先快后慢教学,太极拳运动规律是速度均匀缓慢,通过先快后慢的教学方法,当教授完整套动作后,采用一些套路分段赛、小组对抗赛等学生基本掌握专项游戏活动,如太极推手、站桩、防身术演练等,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情绪和热情。随后教师做全套示范,带领学生减慢速度,反复练习,到达上下相随,融会贯通,此时可强调太极拳运动宜柔不宜刚,重心宜低不宜高,速度宜慢不宜快。逐渐到达太极拳轻灵、缓慢、柔和、刚柔相济、重心平稳,速度均匀、周身相随、节节贯穿等要求。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为自学其它太极拳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

合理运用不同教具和优化教学手段是太极拳教学的基础,在实际教授学习过程来看,仅靠单一的教师动作示范是不够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挂图、电视录像、多媒体等先进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教授:“左右野马分鬃”时有双手胸前“抱球”动作,仅靠老师示范往往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老师在教学时可用篮球代替在胸前做丁步“抱”球,直观易懂,效果明显。又如:“双峰贯耳”示范时,可组织学生之间相互演练贯耳位置。这样教学,学生学的积极,掌握动作快,且不易遗忘。再比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动作,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辅助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根据所教动作的特点来选择运用。教学中示范的位置和示范面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教学中反映的实际情况,在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更直观地演示动作,予以改变和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和效果。

四、口令、音乐教法并使,提升学习效率

口令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由于太极拳具有轻灵、舒缓、柔和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下达的口令也要柔和、舒缓,初学时动作生疏,概念模糊,可先呼动作名称,如:“转身上步”、“弓步分手”、“丁步抱球”、“搂膝推掌”等加以提示,当学生有了一定概念后,这时可改用“一、二、三、四…...等数字代替,也可用“推”、“按”、“走”、“退”、“转”等字提示。动作熟练后,进入连贯、圆活的练习阶段时,应尽快去掉口令,选用具有舒缓优美、积极向上的音乐伴奏,首先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然后结合动作进行练习,这样能增强美的感染力,又尽快的掌握了动作节奏,且能更好地表现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特点,从而逐步掌握太极拳运动。

综上所述,在太极拳教学中,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热情,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对学生尽快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有很大帮助。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总之,太极拳的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冬《二十四式太极拳入门与提高》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 2001

[2]许书琦《太极拳教学探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上一篇:测绘总结报告格要求(3000字)下一篇:古诗词比赛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