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氏太极拳

2024-08-30

传统杨氏太极拳(共5篇)

传统杨氏太极拳 篇1

1 太极拳概述

1. 1 太极拳

太极拳的形成与老子的《道德经》、道家修身的哲学思想、养生观念, 有着密切的传承和演变关系,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并且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 其本质是由武术而上升到武道的身心修炼方式, 是一个有系统、有理论、有实践、有历史、有文化的中国人对待世界的生活方式。国内外已经有理论和实证研究, 练太极拳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疲劳、强健筋骨、提高人体伸展和平衡能力等, 还能改善心态, 减轻精神压力, 将来或被用作一种“处方药”[1]。

1. 2 传统杨氏太极拳

传统杨氏太极拳传承于陈家沟陈长兴, 尊张三丰为太极拳的始祖, 其创始鼻祖为杨禄禅 ( 1799 - 1872) , 经过杨家九人三代100 多年的研习和传承, 在清末将此拳由河北永年县广府镇的乡下带到京城, 民国期间, 又由北京传至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地, 以至影响到社会各杨氏太极拳个阶层。杨家的后人及其各地门徒新时代将其推广至整个世界, 造福后人。传统杨氏太极拳蕴含着诸多先贤们的心血和智慧, 动作松柔缓、风格大气、结构严谨、架势舒展、动作和顺、刚柔相济, 既适合养生保健, 又适合强身技击[2]。

2 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发展现状

传统杨式太极拳情缘一位如今已84 岁高龄, 被誉为“播撒吉祥的健康使者”藏族同胞扎西, 她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一位德高望重、有社会影响力的太极传播者, 从1978 年义务授拳至今, 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近万人, 大师遵师命把太极群传播到西藏, 造福雪域高原各族人民。在上世纪90 年代, 传统杨氏太极拳已经在西藏落地生根, 其快速发展阶段始于2011年并持续至今, 短短几年时间, 杨家的弟子一起为西藏太极拳爱好者举办义务培训班不下二十余次, 并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武术协会, 带领西藏自治区代表队出征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首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等国内外赛事, 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 也为西藏太极拳事业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中以藏汉族居多, 其他各族群众兼有。到目前为止, 西藏练习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人从拉萨市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辐射周边县市的几百名爱好者, 并呈现出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林芝、山南、那曲地区练习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清晨, 在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罗布林卡公园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3 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推广普及的可行性

3. 1 动作松柔缓慢, 适宜高原环境开展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 其特殊的高原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等艰苦的自然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身体活动, 对世居、移居高原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出现诸如头晕头疼、高山性肺水肿及 ( 或) 高山性脑病、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和心脏肥大以及心力衰竭等各类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特殊的环境决定了高原群众不宜长期进行剧烈体育健身活动, 剧烈活动不但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反而会损害人体机能, 给健康带来负面作用。传统杨氏太极拳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动作松柔缓慢, 易学, 易记, 易练, 适宜在高原开展, 可有效防治各种高原疾病。

3. 2 西藏群众对传统杨氏太极拳兴趣的实地调查

在2015 年8 月举行的西藏自治区太极拳比赛中, 经调查统计, 在团体赛的13 支队伍中, 有8 支队伍的参赛项目是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 占总数的62% ; 在个人拳赛的35 人中, 有28个人比赛项目是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 占总数的80% ; 在个人器械比赛24 个人中, 有12 个人的比赛项目是传统杨氏刀剑, 占总人数的50% 。调查结果表明: 多数西藏群众对传统杨氏太极拳有浓厚的兴趣, 希望藉此带来身体健康, 以能够更健康、更快乐的在高原环境生活、工作和学习。根据实地访谈发现, 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 医好了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者有之, 心脑血管病练好者有之, 多年严重的肺病不翼而飞者有之, 弱患变强者有之, 因坚持练拳而老当益壮者有之。传统杨氏太极拳没有过分的高难度动作, 适应社会层次广泛, 适应面宽, 不论男女老幼, 体弱体强, 甚至慢性疾病患者, 均可以习练。

3. 3 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丰富高原特色体育文化

文化, 是国家和民族无可替代的身份标志, 是国家和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灵魂与血脉。太极拳文化根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深厚沃土, 吸收了哲学、医学、兵学、美学等诸多文化的滋补与营养, 承载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导倾向, 是一个底蕴丰厚、主旨鲜明的优秀文化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 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实体,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展现和逼真摹本[3], 学练太极拳对了解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练习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西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高原特色体育文化同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太极文化在高原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进而丰富高原特色体育文化。

3. 4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之一, 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太极拳的核心价值观是“阴阳和谐”, 对于实现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于建立新的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 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当前, 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的伟大战略任务, 太极拳文化应该发挥其独特功能, 为国策服务, 为时代造福, 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西藏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做贡献。

3. 5 践行“全民健身计划”战略

新时期, 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战略的最终目标是群众的身心健康。在西藏这一高原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的特殊地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活动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性原则, 不能随随便便拿一些现成的运动形式和方法组合。太极拳是二十一世纪的运动, 是人们共同参与的运动, 它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内容所要求的生活化和终身性的特质, 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形式灵活多样, 简捷易行, 可以把西藏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社会群体纳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把传统太极拳普及推广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 将是一条符合西藏区情的、切实可行的全民健身之路。

4 传统杨氏太极拳85 式在西藏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4. 1 大量群众需求与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缺少的矛盾

新时期,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 群众的健身需求越来越凸显, 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投入到太极拳这项运动中, 与此同时, 西藏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却显得捉肘见襟, 从自治区武术协会调研得知, 目前我区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仅5 人, 全部是兼职, 人员少不说, 真能能起到太极拳推广普及作用的更少。大部分太极拳习练者都是自己看书或者看视频自学, 或者通过那些义务授权没有证书的习练年久者学习,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少对太极拳在西藏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限制作用。

4. 2 参加太极拳锻炼群体单一

通过到拉萨宗角禄康公园、罗布林卡公园、何坝林公园、山南体育馆广场等锻炼人群多的地方进行现场调查访问, 对习练太极拳人群进行年龄统计, 其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 在西藏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群众中, 中老年人 ( 50 岁以上) 数量最多, 占总数的58% ; 其次为中青年, 为40% ; 儿童少年则是最少的, 只有2% 。由此可见, 在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人中, 年龄分布比例很不均衡。目前, 全社会练习太极拳主要是老年人群体, 这就给人们留下误解: 认为太极是老年人的运动。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实则不然, 太极拳是典型的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在西藏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上, 习书记指出: “在高原上工作, 最稀缺的是氧气, 最宝贵的是精神。”在高原工作的各族干部群众, 特别是青壮年群体, 在缺氧不缺精神的干劲下, 更应该投入到自由的、自觉的、自主的、自足的全民健身实践中[4], 拥有了好身体, 才能更好地服务高原工作。

表太极拳练习者年龄分布状况表

4. 3 太极拳组织机构不健全, 得不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西藏群众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群众体育组织尚不健全, 政府对群众体育的投入不足等都制约了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各个太极活动点多以自发性松散组织为主, 人员比较松散, 流动性较大, 他们不从属于任何健身组织, 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在一定程度下也给管理带来困难。调查得知, 西藏没有专门的太极拳协会, 武术协会近年刚成立, 自身的宣传和管理职能还不够完善, 尚未形成自身的良性运行机制, 并没有发挥其主要组织力量。西藏太极拳日常活动的开展, 大多是个人的自发行为, 缺乏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 太极拳爱好者很难有机会接受太极拳健身知识讲座、专业技能指导, 小型表演或竞赛活动不多, 无法为锻炼者提供固定的场所、设施。

5 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推广普及的发展途径

5. 1 加强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针对西藏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匾乏的现状, 体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太极拳指导员队伍建设, 依靠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 并与社会力量结合, 选拔培养具有任职资格的太极拳体育指导者, 并对之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规范性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作用, 传授标准的太极拳动作和技术要领, 帮助太极拳爱好者改正错误动作, 是传统杨氏太极拳在西藏普及的重要保证。

5. 2 将传统杨氏太极拳纳入西藏各级教育教学活动中

建议将传统杨氏太极拳纳入西藏中小学、高中、大学的体育教学中, 并逐步提高太极拳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把太极拳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把太极拳提高到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具有传统美德的修养的一门必修课[5]。在小学、初高中阶段,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着想, 可以把传统杨氏太极拳内容改编成动作缓慢悠扬的太极操, 隔天交替练习, 成为学生日常锻炼的一部分。传统杨氏太极拳进入高校教育, 成为体育系学生的必修课, 甚至还可以试推行推广成为学校的公共学科[6]。

5. 3 推进技术创新, 创编更多适合在高原推广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

太极拳多元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在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也是是太极拳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一部分。现在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太极拳套路主要是建国以后新编的24 式、48 式、88 式、42式太极拳和32 式、42 式太极剑等, 在高原上锻炼这些套路的价值难以考究, 如何结合高原高海拔特殊环境, 创编更加科学的易学、易练的太极拳套路, 是太极拳专家学者应该下工夫解决的一个问题, 应鼓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性别、年龄阶段人群练习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套路, 提高太极拳练习参与程度和参与人口。

参考文献

[1]扎西.感恩太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

[2]张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2.

[3]张翠.论太极拳与全民健身活动[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001.

[4]许之星.太极拳的多元发展策略[D].四川:西南大学, 2011.

[5]董世彪.太极拳进入高校体育教育的可行性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5, (7) :14-17.

传统杨氏太极拳 篇2

傅清泉讲解

第一部分

01、三环套月:起势(南)、左弓步前指(东)、虚步环抱(东)、进步交剑(东)02、魁星式:收步下撩(南)、右独立架剑(南)03、燕子抄水:独立点剑(南)、左弓步抄撩(东北)04、左右边拦扫:右上步拦扫(东南)、左进步拦扫(东北)05、小魁星:虚步撩截(东南)

06、燕子入巢:分剑转体(西北)、左弓步下刺(西北)07、灵猫捕鼠:跳短平快步摆剑(西北)、右弓步下刺(西北)08、凤凰抬头:右弓步崩剑(西北)

09、黄蜂入洞:扣右脚剑花(西南)、分剑转身(西北)、左弓步下刺(西北)

10、凤凰右展翅:扣左脚剑花(东北)、转身格剑、右弓步斜上扫(东南)

11、小魁星:虚步撩截(东南)

12、凤凰左展翅:退步右弓步点剑(东南)

13、等鱼式:虚步反点(东)第二部分

14、左右龙行式:提膝右截带、进步右撵刺(东南偏东)、提膝左截带、进步左撵刺(东北偏东)、提膝右截带、进步右撵刺(东南偏东)

15、宿鸟投林:跟步虚步抱剑(东)、上步右独立上刺(东)

36、射雁式:跟步劈剑(南)、虚步抽剑(东南)

37、青龙现爪:并步前刺(东南)第四部分

38、凤凰双展翅:撇步剑花(南)、右弓步削剑(西北)

39、左右跨拦:绞剑上步(西)、左弓步托剑(西南)、右弓步托剑(西北)40、射雁式:退步虚步抽剑(西北)

41、白猿献果:提膝开臂(西)、高虚步平斩(西)

42、左右落花:(高度从高到低,幅度从小到大。均面西)⑴、提膝左带、退步翻剑、后坐右抹 ⑵、提膝右抹、退步翻剑、后坐左抹 ⑶、提膝左带、撇步翻剑、后坐右抹 ⑷、提膝右抹、撇步翻剑、后坐左抹 ⑸、提膝左带、退步翻剑、后坐右抹

43、玉女穿梭:左弓步下刺(南)

44、白虎搅尾:扣脚搅剑(西)、右弓步挑剑(北)

45、鱼跳龙门:提膝左独立平斩(西)、跳高步摆剑(西)、右弓步下刺(西)

46、左右乌龙绞柱:提膝拦剑(西)、右弓步撩剑(西)、侧右弓步后劈(东)

47、仙人指路:右弓步平下刺(西)

48、朝天一柱香:侧左弓步竖剑(南)

49、风扫梅花:旋转平扫(南)

50、牙笏式:虚步平斩(南)、并步上刺(南)

陕西永年杨氏太极拳推广中心成立 篇3

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陕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根学,西安市武术协会主席陈振虎、副主席饶世树等省市武协领导,杨式太极拳名家路迪民、扎西、胡克禹、张世昌等,以及赵幼斌先生香港及内地的部分弟子,共一百多人参加了庆典仪式。泰国、韩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及内地的三十多个武术单位和社团组织发来了贺电。

仪式由陕西省武协副秘书长肖关纪主持,赵幼斌致答谢辞,并与张根学共同为陕西永年杨氏太极拳推广中心揭牌。陕西省武协有关领导及康戈武秘书长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了赵幼斌先生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对培训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杨氏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想 篇4

这是第二次选修傅老师的课了,第一次是大一二期的初级长拳,现在则是太极拳。傅老师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个老师,她活泼豁达的人,总是面带笑容的,给人一种亲切感。有在这么可爱的老师带动下,我们的课堂气氛一直很好,老师同学说有笑,相处十分融洽。

说实话,看到课程名是武术,还挺兴奋的,一方面,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我一直都很喜欢,也喜欢看武侠片,觉得舞刀弄枪的很是帅气,女生学了点,也可以防身,保护自己,有时候还可以帮人出出气,像电视剧中的“大侠”一样,另一方面,武术,总觉得会跟初级长拳有点联系,对于我,可能会容易点,因为,我上课,不习惯用脑子。上课才知道是太极,着实有点失望,我之前一直觉得太极是老人才会打的,经常在晚上看到有一群人在打太极。上了近一个学期的课了,次啊发现太极其实,也挺好的,也可以锻炼身体,虽然打的速度慢,但是持续时间长,打一套下来,比初级长拳还累,虽然打太极少了初级长拳的那种帅气与气势,但是以柔克刚,也另有一种风味。而且太极打得慢,动作直接自有一种连贯性,反而比长拳更加容易学了,只不过,学到现在,动作差不多都会了,感觉,还少了一种老师一直所说的气,只学到了表象,没学到精髓,也许是自己练的较少的原因吧。还有,会做之后,感觉做的比较快,没有压下节奏来,这也是老师一直所担心的,我还是有着这些不足。

这个学期学的主要是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动作包括

1、起式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掌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风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扇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式 其中有很多的名字都很典雅,优美,例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掌„„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动作要点总结起来是:立身中正安舒,拳架开展大方,动作松柔缓慢,行动速度均匀,招式虚实分明,周身圆活连贯,腰身使动四肢,换位逢转必沉。

仔细看着动作,其实,杨氏太极拳的本质主要是技击,是自卫防身。它强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暗含发劲,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它以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独特技击风格。跟我当初想要的也是一样的。

武当金松宫府杨氏太极五捶 篇5

单人习练.有东西方位行桊、四方位 (东两南北) 行桊及八方位 (四正四睚) 行桊的练法.功法练习由简入繁„方位路线如图所示■

单人习练法

站无极两足平行, 与肩同宽, 面南背北站立, 两眼平视, 头微上顶, 舌抵上腭, 口微闭, 沉肩坠肘, 两臂松垂于体侧, 腕指自然伸曲。含胸, 松腰胯, 收腹敛臀, 提肛。松膝踝, 呼吸自然。做到无形无象, 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 (无极态) 。诀:"无极桩法妙无穷, 妙理玄机在其中;若身达到玄机处, 气贯全身周天通。” (图1、图2)

―、开势 (即起势) 两肩微前转, 肘腕松, 两臂屈平上举至与肩平。两掌外旋, 掌心相对 (图3) 。肘垂, 腕内旋, 掌心向外, 两掌前推10厘米 (图4) 。掌下垂, 至腹前止 (图5) 。

二、左揽雀尾动作右脚左跟4 5度;同时, 身体左转面向正东, 左脚向东北方向迈出一步, 脚跟着地后再全脚着地, 成左弓步。右臂向左向上旋转至肩平, 掌心向下;左臂提至胸前, 掌心向上。随身体左转, 左臂上棚, 掌心朝内, 右掌置于左掌下旁 (图6) 。动作二:左掌内旋右掌外旋, 左掌心朝下, 右掌心朝上, 以腰带动向身体右侧做捋势 (图7) 。动作三:左臂外旋随身体微左转, 掌心朝内;同时, 右掌内旋置于左掌腕脉上, 随弓左步向前作挤势。 (图8) 。动作四:左臂内旋, 掌心朝下, 两掌左右分开 (25厘米) , 沉肩、坐腕, 随腰腿身体重心下移, 后坐, 弓步, 立掌, 向前推按, 作按势 (图9) 。

三、右搬拦捶左脚右跟4 5度, 身体右转至东南向;右脚提起, 向东南方向迈一步, 成右弓步;同时, 右臂外旋掌变拳, 拳心朝上, 置于胸前。左掌随体右转置于右拳前, 掌心朝下, 成右搬拦捶 (图10) 。身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上_步, 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 左掌上拦, 右拳拳心朝内, 向前击出, 置于左掌下。

四、右肘底捶 (亦称財底右捶) 随腰身带动, 右拳外旋, 右脚向前上一步, 成右弓步;同时, 左脚随身右转向前上一步, 成左虚步, 脚尖微上翘。左掌立掌前伸, 掌心朝外, 右拳拳心朝内, 置于左肘下。 (图11)

五、右撇身捶动作一:左腿前弓落实, 成左弓步;同时, 左掌随左臂下落, 掌心朝下。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 成右弓步。右拳外旋, 向右前方击出, 拳心朝上。动作二:左掌向右拳上方击出。动作三:右拳收回, 再向左掌上方击出, 拳心朝下。 (图12)

六、左栽捶动作左脚上一步, 身体重心前移, 成左弓步。左拳心朝下置于左胯旁。动作二:右脚上前一步, 成右弓步;同时, 右拳变掌, 向下右搂膝置于右胯旁。左掌变拳自上而下栽捶。 (图13)

七、左指裆捶动作一:右脚微右跟, 身体移, 左脚向前上一步, 成左弓步。左拳变掌, 置于左胯旁。动作二:右脚向前上一步, 成右弓步, 右掌置于右胯旁。动作三, 左掌变拳外旋再内旋, 向前击裆, 拳眼朝上。 (图14)

八、十字手左脚向前与右脚并步, 左拳掌, 掌心向内向上在胸前伸出。右拳微外旋, 向左上与左掌交叉 (左手里, 右手外) , 掌心向内 (图15) 。五捶向东方位行拳毕, 返身向正西行拳。

九、右揽雀尾动作一:左脚右跟9 0度;体转向西南, 右脚向西南方向迈出一步, 脚跟着地后再全脚着地, 成右弓步。左臂向右向上旋转至肩平, 掌心向下;右臂提至胸前, 掌心向上。随身体右转, 右臂上棚, 掌心朝内, 左掌置于右掌下旁 (图1 6) 。动作二:右掌内旋, 左掌外旋, 右掌心朝下, 左掌心朝上, 以腰带动向身体左侧做捋势 (图1 7) 。动作三:右臂外旋, 随身体微右转, 掌心朝内;左掌内旋置于右掌腕脉上, 随弓右步向前作挤势 (图1 8) 。动作四:右臂内旋, 掌心朝下, 两掌左右分开 (25厘米) , 沉肩、坐腕, 身体重心随腰腿下移, 后坐, 弓步, 立掌, 向前推按, 作按势 (图19) 。

十、左搬拦捶右脚右跟4 5度, 身体右转面向西;左脚提起, 向西南方向迈一步, 成左弓步;左臂外旋, 掌变拳, 拳心朝上, 置于胸前;右掌随体右转置于左拳前, 掌心朝下, 成左搬拦捶。身体右转, 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 腿前与成右弓步;右掌上拦, 左拳拳心朝内, 向前击出, 置于右掌下。 (图20)

十_、左肘底捶 (亦称肘底左捶) 随腰身带动, 左拳外旋, 左脚向前上一步, 成左弓步;同时, 右脚随身左转向前上一步, 成右虚步, 脚尖微上翘。右掌立掌前伸, 掌心朝外, 左拳拳心朝内, 置于右肘下。 (图21)

十二、左撇身捶动作一:右腿前弓落实, 成右弓步;右掌随右臂下落, 掌心朝下。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 成左弓步。左拳外旋, 向左前方击出, 拳心朝上。动作二:右掌向左拳上方击出。动作三:左拳收回, 再向右掌上方击出, 拳心朝下。 (图22)

十三、右栽捶动作一:右脚上一步, 身体重心前移, 成右弓步。右拳心朝下置于右胯旁。动作二:左脚上前一步, 成左弓步;左拳变掌, 向下左搂膝置于左胯旁, 右掌变拳自上而下栽捶。 (图23)

十四、右指裆捶动作一:左脚微左跟, 身体前移, 右脚向前上一步, 成右弓步。右拳变掌, 置于右胯旁。动作二:左脚向前上一步, 成左弓步, 左掌置于左胯旁。动作三:右掌变拳外旋再内旋, 向前击裆, 拳眼朝上。 (图2 4)

十五、十字手右脚向前与左脚并步, 右拳变掌, 掌心向内向上在胸前伸出。左掌微外旋, 向右上与右掌交叉 (右手里左手外) , 掌心向内 (图25, 面向正西) , 至此返回起始位置, 为向东一路。

金松宫府杨氏太极五捶单人习练时, 自居中位。开势后, 向东行拳, 自左揽雀尾、右搬拦捶、右撇身捶、左栽捶、左指裆捶、十字手止, 共七势;然后反身行拳, 由右揽雀尾、左搬拦捶、左肘底捶、左撇身捶、右栽捶、右指裆捶至十字手, 亦是七势, 返回起点, 此为向东一路。继续向西行拳七势, 再返身行拳七势回至起点, 此为向西一路。以上为东西方向行拳。东西两路熟练后, 再练南北两路。东西南北四正向熟练后, 再练习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四隅向。八个方向共1 1 2势, 加开合两势共1 1 4势。习练时, 每个方向约需时3分钟, 八个方向约需时2 4分钟。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琐谈下一篇:政治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