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琐谈(通用3篇)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琐谈 篇1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要讲究艺术。好的教学艺术可以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使教学变成学生获得知识的精彩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教学就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 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个关键在于方法。
一.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部愿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往往决定学习的质量。是积极寻求, 还是消极应付, 是兴味盎然地吸收, 还是厌恶排斥, 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师要十分重视和掌握学生的“内部态度”, 千方百计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 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 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 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如果老师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学方法, 呆板、乏味,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受到压抑, 即使某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好, 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已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 使之程序化, 这种教法也就会缺乏活泼的生命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教学方法应富于变化, 这应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迷恋上它, 教师就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中学生对学科的选择性很不稳定, 兴趣、注意力容易改变, 语文教师对他们施加相当的影响, 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咀嚼到学习语文的甘甜, 可采用下列种种方法:充分利用影视、图片等进行直观教学;开拓想象, 展开联想;要有伏笔, 铺设悬念;展现意境。补充有关诗文, 展现作品的意境。
二.通过语言文字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情, 不善于表情的人, 就不能做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 开发智力、情感熏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艺术, 对于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陶冶品德情操。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贯穿于知识传授之中。如鲁迅对鲁四老爷的刻画, 作者选取他的语言和表情的细节来描绘。当所说祥林嫂“死了当家人”就“皱了皱眉”———那是嫌她是寡妇;当听说她有人跟踪, 又“皱了皱眉”道:“这不好, 恐怕是跑出来的。”———更嫌她无视家规;当她被婆家抢走, 便说“可恶, 然而……”———他认为不告而抢是“可恶”, “然而”她是卫家人, 死是卫家鬼, 也该抢回去;下午卫老婆子来了, 又一声“可恶”———意思是竟敢欺骗到我头上来。通篇多次写他的“皱眉”和他的“然而”, 可谓惜墨如金了, 但这个顽固腐朽的卫道士那顽固腐朽的形象却已神形毕现了。
捶打的词句要抓准, 不要就事论事, 要选准表现力极强的、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词句。《荷花淀》“话别”场面动人处, 怎样使学生动情, 我就抓住“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中的“吮”字, 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参军上前线, 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明天”就走, 又在意料之外。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的“震动”的反射, 使她几乎难以自持, 她用“吮”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 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 她必须坚强。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 纯化学生的情感, 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运用情感的语言, 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使之“豁人耳目”。
总之,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中学美育教育专家韦志成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做到:情、活、乐、润。我们认为教师教书应热情似火, 丹青育人, 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三结合, 从教材特点、教学重点、学生疑难点出发, 精心设计教法, 做到“启其蒙而引其趣”, 探究语文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 理出教学的“序”, 循序渐进, 润物无声, 重视文章内容的挖掘, 让学生有所“迷”, 在“引导”、“转化”、“熏陶”上下苦功夫。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琐谈 篇2
一、梳理法
这种方法最为常用。它的优点是通过教师的小结, 可以把一堂课中新学习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 让学生知道这堂课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它的重点是什么, 难点又是什么, 关键在何处, 什么是需要记忆的, 什么又需要理解。通过梳理, 学生也会知道课堂上还有哪一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 课后再去温习时也就有了目标。学习《滑轮》 (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后进行小结时, 笔者会告诉学生这一节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比如知识要求是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以及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技能要求是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但仅仅这样小结是不够的, 像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小结应该再简单解释一下其原因, 让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 梳理法不单单梳理知识, 还要梳理必须掌握的技能, 梳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观察和探究的情况, 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因为在未来的世界里, “能力比知识重要” (清华大学校长送给毕业生的话) 。
二、悬念法
悬念法也是在课堂结束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常通过设置悬念, 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 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一堂课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悬念法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座桥梁, 它像说书人说到关键处卖的关子, 一声“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既结束了本次说书的段子, 又为下次说书吊起了听众的胃口。例如, 笔者在讲完《令人厌烦的噪声》 (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时这样结尾:“这堂课通过讨论, 我们知道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与控制, 也懂得了必须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尽量少受噪声的污染。你们可能不知道, 还有一种声音是我们人耳听不见的,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 课后请预习《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三、激励法
激励法是表扬学生课上良好表现以激发他们学习情绪的一种方法。初中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还小, 激励法能够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自尊和充足的信心, 保持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励要有针对性, 比如有段时间少数学生做物理实验态度不够认真, 笔者就在课堂结束时表扬了做实验一贯认真负责的几个学生, 指出他们的实验态度一直一丝不苟, 而这正是学习科学应有的态度。激励, 弘扬了正气也让少数不够认真的学生心灵受到触动。激励还要不断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以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改变学习的态度。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有个后进生, 不仅听课专心、实验认真, 而且当堂作业的4道习题全部正确, 笔者及时给予了表扬, 从这以后, 在每节物理课中他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 有不懂的内容也能及时提问, 成绩和能力明显有了提高。
四、课件法
笔者在讲授新知识时常用课件协助教学, 但结尾不用, 有一次笔者发现, 课堂结束时运用课件小结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打那以后, 笔者在制作课件时, 常常特意将前面教学的核心部分适当简化, 以“1、2、3”的方式条理化, 并运用课件的闪烁和重放功能以醒目的字号和颜色突出重点和难点。由于课件集视频与音频于一体, 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其作用也比其他办法要好得多, 这样的结尾比教师单纯用语言小结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学习《电路初探·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本节重点是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难点是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笔者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就将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用课件的形式再演示一遍, 其中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道, 并联电路有多条通道均用红色闪烁显示 (跟讲授新知识时演示的颜色有不同) ,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课件法小结也和其他结尾方法一样,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 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在小结时, 黑板前的屏幕上打出了两个疑问号, 问题分别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用电器连接方式各是什么?各用电器的工作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 答案从小到大逐渐显示, 最后定格。特别要指出的是, 课件法结尾不是简单的过程重复, 而是对教学内容精华的浓缩,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再一次加深印象。
中西方舞蹈艺术琐谈 篇3
舞蹈艺术现在不仅仅是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 而且也是一种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更加是最直接的友好形式的体现。然而, 通过舞蹈艺术表演可以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审美能力, 鉴赏能力, 从而满足人们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如今, 在人们注重高质量, 优雅环境和健康生活模式的追求中, 舞蹈已经成为人们强身健体, 美化身段的一种方式, 从而提高人们对自己的欣赏和自信心。因此, 舞蹈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提高, 是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下面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外舞蹈作一个简单的对比, 从而分析舞蹈艺术对人类学习、生活、思想的影响。
一、舞蹈艺术史的起源, 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典舞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代表性、典范意义的舞蹈品种。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 经过历代艺术家长时间的专业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成长”在宫廷、贵族之中。具有整套规范性的技术动作和严谨的程式体系。中国舞蹈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丰富多彩的舞姿, 技巧高超、身法富有变化, 风格极为独特的艺术舞种。她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历史上所曾达到的高度。中国舞蹈往往集中地反映了本民族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我国古代的专业舞蹈大部分已经消亡了, 其中包括具有古典意义的宫廷乐舞和伎乐舞蹈。我们今天所见的中国舞蹈, 主要是建国后经专业工作者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整理成型的。所以她以戏曲舞蹈作为基础是顺理成章的事, 也可以说是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在前一阶段中, 是戏曲综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舞蹈;在目前阶段, 是从戏曲中分化、提取古代舞蹈的技法和规律, 使之还原, 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国舞蹈的独特体系风格。中国舞体系中崭新的敦煌学派正在形成之中。它必将出现多种学派而创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西方舞蹈 (这里以古典芭蕾为例) 主要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古典舞蹈、舞剧形式, 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形成于17世纪后期的法国宫廷, 以民间舞蹈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 18世纪传人俄国, 19世纪初才成长为一门独立的戏剧艺术。创造了足尖舞技巧, 并有一套是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舞蹈流派, 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五大流派。现在许多国家都有不同风格的古典芭蕾。
20世纪初, 出现了现代芭蕾学派, 并派生出许多流派, 风行欧美。
二、中外舞蹈对人们生活中情感影响
中国古典舞蹈是从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形成的。而戏曲形成于宋代, 在此之前, 主要是歌舞。戏曲在形成的过程中, 综合了我国古代艺术的各种因素, 尤其是表演艺术, 舞蹈是重要的一方面。当然, 戏曲作为一种代言体的戏剧形式, 它不可能把原有舞蹈照搬过来。
而必然要根据情节、人物的需要加以再创作, 发展后统一于整体的戏曲风格之中, 所以在塑造人物、表现情感等方面, 以其独特魅力, 为戏曲艺术表现手段与风格特色的形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国舞蹈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并寄托于“三情”, 即人与人之间的“情”、人与社会的“情”、人与自然的“情”。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国舞蹈艺术从古至今充分体现了对“情”的追求。它注重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 提倡舞蹈表现“诗”的意境, 强调人的精、气、神的精神气质, 突出人的圆、屈、拧、倾的人体形态之美, 进而达到“情”的圆满。
西方人与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有较大差别, 芭蕾舞的审美、情感、动态等都有与东方舞蹈存在很大差异, 表现在人的脑、眼和心中活动的一切, 从“存在”到“意识”再“转化”为表现的现实艺术都不同。芭蕾具有因袭守旧的程式和脱离现实生活的内容。它只强调舞蹈本身的运动规律或强调表现自我而客观的审美要求。如18世纪末废除了面具、假发、罗马式服装;19世纪有了紧身裤, 它最具代表性的足尖鞋和华丽的白纱裙以及舞台布景, 它固定的程式对内心感情有很大的束缚。
三、中外舞蹈动作方面的差异
身体的语言作为人类最早的语言形态是对生命进行诗意的表达, 舞蹈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态的本质在于对生命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古典舞蹈大多保存在戏曲艺术中, 在表演上, 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 是中国古典舞蹈的传统特色。身段动律要求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动全动, 脉脉相通。手、眼, 步三法的任何局部动, 都要服从于身法。在舞蹈动作中, 人体运动的自然法则造成的欲左先右、欲纵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 长与短等辨证规律, 形成舞蹈动作的韵律这些韵律构成了各种感情的、各种民族的风格与特色, 增强了舞蹈的内在力量, 使舞者和观者在欣赏中身心产生“快感”。古典身韵的几种基本韵律主要是:提、沉、冲、靠、含、拧、平圆、移、腆、旁提、倾、立圆、八字圆、开合等。古典舞美学的主要特征是拧、倾、圆、曲。
西方古典舞蹈美学特征是开、绷、直、立, 肢体训练的教学要求始终贯穿这三点。芭蕾舞的科学之处在于课堂所训练的内容和作品所编织的舞蹈语汇以及舞台上所呈现的整体内容形象都紧紧相连的。它是非常程式而严谨的教学与舞台表演相一致的系统性很强的教学体系。意大利学派的古典芭蕾动作活跃、刚毅, 但舞蹈语言缺乏诗意;法兰西学派古典芭蕾其特点四动作软弱, 手法柔媚;俄罗斯学派古典芭蕾吸收了法兰西学派和意大利学派的优点, 克服了法兰西学派过于软弱和意大利学派过于生硬的不足, 并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古典芭蕾的新学派, 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中外舞蹈之间既相吸又相斥的关系继承、发展、借鉴了民族的传统舞蹈学习也包括向外民族、外国的优秀舞蹈文化学习。在外国舞蹈演员的各种风格舞蹈的感染下, 人们评判舞蹈作品的标准也趋向于多样化, 舞蹈观念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各种电视晚会、庆典晚会、主题晚会、大型商贸集团开业仪式的广泛举行以及旅游文化, 艺术文化的蓬勃发展, 大型歌舞晚会中的舞蹈艺术大幅度地增添中外交融的舞种, 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眼帘。舞蹈普及面较从前有了飞速扩大。
摘要:舞蹈是一门艺术, 舞蹈创作和表演中的个性化表现得十分明显。通过中西舞蹈艺术事业的文化交流, 舞蹈编导和演员分家的现象正在改观, 青年舞蹈艺术家们越来越多地自己创作自己演出, 直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琐谈】推荐阅读:
语文课堂结尾艺术10-08
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08-04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07-0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07-08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08-21
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08-08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艺术08-16
语文课堂的管理艺术08-25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08-25
语文课堂情感教育艺术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