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2024-09-19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通用8篇)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篇1

关于节能降耗和严格使用工作票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

为了提高公司节约用电、用水、办理工作票的责任心,降低损耗,贯彻落实公司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安全意识,从即日起,“开展节能降耗和严格使用工作票”的实施工作,现制定以下几条措施,请各部门、车间认真遵守执行。

一、节约用电

1、要合理应用照明,杜绝长明灯,白天办公室,在自然光线充足时,不开灯,做到人走灯灭。

2、工作用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工作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和使用照明及其他用电,根据天气长短,合理的调整开、关灯时间,避免浪费。

3、设备不用时,要及时停车,避免设备空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节约用水

1、使用自来水,注重节约,适度控制水压和流量,用完后关好水龙头,防止泄露。

2、生产用水和施工用水,要加强监管,切实做好工序实施作业,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下,力求节约,避免浪费。

三、节约用纸

1、凡公司内部流通的低质文档,除印发公司文件或有特殊要求外,须使用二次纸。

四、工作票

1、在停止旋转设备上检修,必须要办理检修工作票和相关票证,明确工作负责人,以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伤害。

2、设备检修后,要把检修日期、设备名称、检修内容、备品备件的更换、参加检修人员名单等内容记录在册,同时备份电子档案。以便日后查阅,明确责任。

3、检修工作票以及相关票证保管1年以上,以备相关单位查阅。节能降耗、工作票的严格使用,涉及方面很多,需要各部门、车间领导和全体员工不要马虎大意,提高认识,强化安全意识,要求全员参与,开源节流,共同把节能、安全工作做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项工作,安环部不定期对各部门、室、车间进行检查。

世林公司安环部

2012年5月6日

主题词:关于节能降耗和严格使用工作票的通知

抄报:刘总 聂总

抄送:各部门、车间、调度室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篇2

这两项工作自2008年启动以来,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取得了全市瞩目的丰硕成果。截至目前,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已经对738所申报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 其中659所学校达到了标准规定, 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50%以上。同时, 对109所前年“达标”的学校进行了随机复查回访, 各校正在积极巩固并努力发展了自己的创建成果, 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常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也再一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市已有325所学校经过加固或重建, 再加上与之配套的功能提升, 使那些陈旧多年的学校面目一新。

下面, 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报告工作。

一、关于去年的工作情况

2010年两项工作都实现了预定目标, 并涌现了一些先进典型, 取得了一些工作经验。

首先,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进一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7个区县的达到度已经超过60%。其中, 河西区达到86.36%。东丽区、北辰区超过90%。特别是远郊区县, 推动力度很大, 蓟县、宝坻区、宁河县、武清区紧跟静海县之后, 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形成了全市整体推进、区县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为今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去年的工作, 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农村的后发优势保证了全市工作进度。大家都知道, 我们提出此项工作以后, 原来设定的实施计划是2009年完成20%, 2010年完成50%。这是基于各种因素的决策。其中,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之间, 这个矛盾更加突出。可以说, 不管在哪个发展阶段, 农村历来都是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如果不抓住这个重点, 不突破这个难点, 就很难保证全市的进度和目标。

令人振奋的是, 农村区县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蓟县、宁河县、宝坻区、武清区4个远郊区县, 在去年静海县现场会之后, 立即全面动员起来, 乘“创先争优”之势, 纷纷表示一定跟上步伐, 坚决不拖后腿。在全市申报验收的学校中, 5个远郊区县就占了60%。其中, 蓟县就达到了五分之一。为了完成年度任务, 这些区县的党委、政府把创建达标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 以对学生负责、对群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和态度, 优先安排、精心部署。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 深入学校现场办公, 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高度评价。区县政府积极协调教育、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 逐校、逐项按照“标准”订规划、做预算。尽管财政并不宽裕, 甚至困难很大, 也确保本级财政投入到位。一年来, 这5个区县总共投入资金近7亿元。这种迎难而上、不等不拖的工作状态, 充分展示了他们服从大局、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不少区县还通过各种媒体, 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积极支持。大家纷纷对学校伸出援助之手, 在人力、物力, 财力等各个方面, 帮助学校创建达标。一个社会支教的局面随着此项工作的推进正在形成新的热潮。

市委、市政府对这些区县基础薄弱、资金困难的实际问题非常关注。市领导多次指示要坚持城乡一体, 加强统筹协调, 支持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市财政在“五项”工程继续给予政策倾斜的基础上, 又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 结合校安工程, 推进了功能提升, 帮助这些区县解决了集中供热、水冲厕所、体育场地、楼内整修、仪器达标、桌椅更新等曾经困扰多年的问题, 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那些地处山区、库区、贫困地区的边远学校、薄弱学校, 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家长充满感激地说:“我们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福, 过去想也不敢想。”山区的乡镇干部告诉我们:“现代化标准建设让农村教育一下子进步了20年。”整个工作推进过程中, 农村区县显现的后发优势, 为确保全市的工作进度, 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部门的管理合力推升了创建的整体水平。随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不断深入, 大家越发意识到, 这既是一次办学水平的大提升, 更是一次管理机制的大创新。所以, 区县在工作实践中, 行政、教研、督导三个部门逐步形成了管理合力, 按照“标准”分工负责, 合作推进, 不仅突出了工作指导的针对性, 而且提高了政府服务的实效性。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各职能科室, 主动与学校“捆”在一起, 责任同担、创建同行。他们侧重学校管理, 深入基层出主意、定方案, 帮助学校分析现状, 梳理优势, 查找问题, 挖掘潜力, 研究改革路径, 确立办学思想, 把握创新方向, 提炼办学特色, 引导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得到新的发展。他们按照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要求, 帮助学校健全规章制度, 规范办学行为, 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 建立更加明确、规范、民主、开放、有效的运行机制。他们按照素质教育的政策和理念, 帮助学校严格课程管理, 规范一日生活, 落实教学目标, 丰富课间活动, 组建课外社团, 加强社会实践, 减轻过重负担,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他们按照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的要求, 帮助学校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和专业培训, 保证了学校的教学需要。确保再边远的学校也能开齐开好课程, 再普通的学校也有区级骨干教师, 促进了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区县教学研究部门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落实高效教学, 推进高效教学又必须提高教师能力。这是一环扣一环的系统。为此, 他们着力强化课堂教学, 尤其关注常态教学, 指导普通教师把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精讲多练、运用技术、达成目标和课后反思, 贯彻到自己的每一节课中。同时, 还把这些基本要求, 作为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的重点, 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帮助广大教师转变观念, 创新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的区县还成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 凝聚教学骨干的智慧和成果, 现身说法、现场示范, 发挥引领作用。目前, 一些学科的改革创新经验, 经过总结和提炼, 正在形成教学模式并开始得到推广。

区县教育督导部门坚持“监督和指导并重”的原则, 一方面帮助创建达标的学校对照“标准”、制订方案、提出措施;一方面帮助通过验收的学校认真整改、巩固成绩、发展优势。特别是责任督学制度的建立, 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随时都能在督学的专业指导下, 发现典型成果, 纠正工作偏误, 获得改革信息, 学习先进经验。学校的常规管理更加有序, 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局面正在形成。

各区县行政、教研、督导这三个方面管理合力的逐步成形, 确立了决策、执行、监督高度一致且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推升了创建达标的整体水平。

三是学校的严谨工作促进了“标准”的全面落实。在这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 学校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 特别是近一年, 大家把“标准”作为推进学校走近现代化的依据, 深入学习、系统研讨、反复剖析、精心改进, 校长及管理团队的执行力, 已经在端正办学思想这个根本问题上, 发生质的飞跃。尽管大家都很了解, 这项工作的评价方式属于基础性评价, 只定“过不过”, 不评“好不好”, 但是仍然在一项不落的基础上, 把可能做好的项目, 争取做到极致。因此, 整改创建过程充分展示了大家的创造性。

现在, 学校更加坚定育人为本, 坚持把开齐开好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 注重了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努力使学校教育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体现本市的特点和学校的特色, 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学校更加重视德育为先, 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 设定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活动安排。升旗仪式, 班会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 都能够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都能体现学生自主组织、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和自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学生从中体验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校由此落实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更加强化硬件管理, 想方设法地提高办学条件的使用效益。实验室不仅能够尽量排满, 还把仪器、标本陈列出来, 供学生随时参观, 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图书馆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借阅, 还不断提供新书信息, 组织读书活动。特别值得提倡的是, 不少学校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电子校务”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不仅把学校工作尽量纳入微机管理, 而且努力开发学校网站, 构建内外互动的网络平台, 既提高了工作的层次, 又扩大自己的影响。学校更加注重加强扩大开放, 他们主动联合起来, 首先在合作学区内, 共同组织教师研训、课题研究、学生活动、质量监测, 既扩大了资源共享, 也拉近了学校差距。同时, 学校还把合作的范围扩大到了其他区县、兄弟省市乃至境外、国外, 以不同形式建立稳定的联系, 相互交流经验, 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在落实“标准”规定的城乡学校交流合作的过程中, 大家又取得了新的共识。一些市区资深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 看了那些农村学校在困难中创造的新思路、新方法, 的确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推广。”去年, 专家组随机从不同侧面, 对3.7万名师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对2.2万名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 由于学校积极追求高标准, 所以赢得了很高的满意度。

另外,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也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实际完成加固学校194所, 新建重建学校开工51所, 全年实际完成加固和重建任务109万平方米, 超过年初市政府确定的90万平方米工作目标。竣工率和开工率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五位。目前, 已经全部完成此项工作的有河西、汉沽、东丽、西青、北辰、武清等6个区县。同时, 随着工程的推进, 校舍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完成了1430所学校240万条数据的采集、核对和录入工作, 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查补缺失和影像资料的采集和留存也相继完成, 电子档案更加完善。教育部对我市这项工作的经验, 给予了充分肯定, 已向全国推广。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 主要经验是:第一, 机制得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 市政府及时组建了市学校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及加固工作领导小组,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交通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地震局、市监察局作为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 全程参与校安工程。第二, 责权明确。为了做到事有主责, 市政府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市财政负责统筹安排并及时下达资金, 为工程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市建委负责组织工程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对校舍维修加固方案进行技术指导, 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管;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全市校舍的安全排查和鉴定工作, 提出危房改造建议;市地震局负责提出地震安全性评估和建议, 确定新建和加固改造校舍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三, 强化落实。为了确保技术指导和专业检测工作如期落实, 专业施工如期实施, 并能设计高质量、低成本的技术路线, 市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及时就工程中涉及的地震、地质、防洪、消防、台风、雷击等专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专业意见指导工程。第四, 督查到位。领导小组决定由各成员单位组成8个督查工作组, 每组分别负责2至3个区县, 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等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督查。由于这些措施全面落到实处, 既保证了工程进度, 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广大人民群众认为, 这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

当然, 这两项工作带来的变化还远不止这些。但是仅从这些变化中, 老百姓已经切身感受到教育作为政府公共服务, 体现出来的公平性和均等性、公益性和普惠性。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二、关于今年的工作任务

2011年, 是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关键之年, 也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收官之年, 而且这两项工作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既相互依托, 更相互促进。所以, 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 把这两项关系人们福祉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

首先, 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三年来, 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刚才放的专题短片中, 大家的工作都历历在目, 而且一定还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去年春天, 教育部领导和兄弟省市的专家, 先后两次来津做专题调研, 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陈小娅同志明确指出, 天津解决了义务教育现代化的评价工具问题, 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创新。去年年底, 教育部要求天津在此项工作的基础上, 作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 探索和破解中心城市如何实现义务教育高标准、均衡化的课题, 为同类地区提供经验和成果。“两会”期间, 市政府和教育部已经签署了实验区备忘录。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实验项目, 教育部让天津承担这个项目, 充分说明对我们的肯定和信任。为了如期完成实验任务, 根据教育部要求, 我们对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工作计划, 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由原定年内完成70%调高到90%。明年上半年力争全面完成, 报教育部评估验收。这次调整得到了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 也得到了各区县政府的广泛认同。在一定意义上, 今年是决胜之年, 只有确保90%的达到度, 明年才能落实国家对实验区的要求。为此, 我们还要认真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快创建进度。今年, 创建达标的时间紧, 评估验收的任务重, 推进实验的责任大, 大家必须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继续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去年虽然全市已完成50%, 但是还有7个区县没有跟上全市的平均水平, 有的甚至差距较大, 他们的任务更加繁重。这些区县也要尽快调整原订计划, 提出有效措施, 提出新的时间表, 全面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继续提速, 确保年内落实90%的任务目标。

二是进一步严格落实标准。今年, 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建设, 再一次写进市委的工作要点, 再一次列入政府的20件实事, 既表达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也体现了群众的殷切期待。因此, 更要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我们对政府项目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创建达标的过程中, 区县该投入的要保证投足, 该装备的要保证配齐;学校该改进的要保证改好, 该做实的要保证到位。绝不能以任何借口, 擅自降低标准, 甚至弄虚作假。去年, 通过的学校也有大量巩固、提高的任务。就以农村学校的水冲厕所为例, 不少学校还没有安装暖气, 上冻以后根本没法使用。今年一定要把暖气补上。别的方面也是一样, 回去要逐项检查, 及时弥补工作漏洞。我们绝不能因工作缺失, 而使整个工作前功尽弃。硬件如此, 软件也不能忽视。任何事情都是一样, 稍有疏忽, 必然反复。尽管大家都知道, 平时很难总以“迎检”的状态工作, 可是我们最终必须把创建成果变成工作常态。只有这样的“达标”才叫名副其实, 这样的工作才能保证质量。区县还要继续全面推行责任督学制度, 按照督学专业分类, 加强对学校的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进行随机回访检查, 并形成工作机制, 帮助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管理水平。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班额问题。控制班额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 保证学生安全, 第二, 保证教育质量。安全方面的教训已有过数次, 天津也曾经发生, 在此就不再讲了。质量是与课堂上学生人均受关注程度密切相关的, 这一点早已成为国际性的共识。所以, 很多国家都严格执行“小班化”。但是, 部分区县对这一问题还不够重视, 认为人多人少无所谓。现在就有个别学校班额人数高达70人。当然, 其中原因很多,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涌入, 农村城市化建设提速, 重大建设项目需要, 这些问题可能还要持续若干年, 而且这是我市面对的大趋势。区县政府对此必须有长期的打算和相应的对策。班额规定是一条底线, 绝对不能突破。至于因择校造成的班额问题, 更要尽快纠正。如果我们现在不高度重视, 严格把住, 要不了几年不超标的也会超标。所以, 区县一定要作为一件大事, 通盘研究, 切实解决。

三是进一步推进精细管理。学校管理问题, 大家一直非常关注, 也在不断研究。在“标准”中, 学校管理虽然只提出了25条要求, 但是管理的概念绝非仅限于此。可以说100条标准条条都要靠管理去推动和落实。义务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 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公共服务, 义务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 这应该是每所学校都必须把握和落实的。这100条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完整系统, 只有做到一条也不能少, 一条也不能差, 才能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要坚持一条也不能差, 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强调“精细化”, 追求“精细化”, 使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能做到精益求精。应该说, 这才是学校之间办学水平高低的根本区别。

四是进一步完善整体规划。三年来, 特别是近一年来,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体会, 那就是学校创建达标的过程, 其实也是区县完善规划的过程。因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的布局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是, 这个变化应该有所遵循, 那就是规划。从“十一五”开始, 市委、市政府对规划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区县教育发展也是如此, 到底要达到多大规模, 要新增多少人口, 这都与教育, 尤其是义务教育密切相关。这几年, 只建住宅不配学校的问题屡见不鲜, 已经成为区县公共服务的“软肋”。近期, 这个问题将作为督导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一个重点。切实做好每个社区的学校规划, 已经是当务之急。在这里, 还要重申一下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评估验收范围, 它包括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特教学校、体育学校理所当然也在其中。所以, 必须列入计划如期完成。关于学校撤并问题, 区县都很关注。其实,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只要学校还有学生, 就不能视为撤并。当年自然也要计入“分母”来统计“达到度”。目前, 全市还有80多所学校计划撤并。其中, 有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 撤并时间尚不明确, 工作也未实施。区县一定要有个明确的交代, 不要成为这项工作的死角。现在就要做好规划, 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撤并。

另外,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我们还要按照既定的工作基调、工作计划, 切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完成剩余工程任务。去年, 尽管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区县之间还有差距。今年, 我市计划加固改造58所学校, 共21.4万平方米, 其中加固48所、重建10所。另外, 结转的在建项目还有52所, 共27.8万平方米, 正在继续施工。各区县一定要按照路线图和时间表积极推进, 确保5月15日前完成校安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为暑期施工奠定基础, 8月底完成全部加固工程;同时要抓紧重建工程的开工和施工进度, 确保今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二是继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 要及时录入审核校舍加固、改造、新建的信息, 做好各类影像资料的录入、审核, 实现数据录入、审核与工程实施同步。要加强对信息采集录入人员和各级技术支持人员的专业培训, 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逐步建立校舍安全预警、年检和信息发布制度, 提高校舍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及时做好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 并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今年, 将开展互评活动, 各区县要做好自评, 并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是继续加大区县督查力度。今年, 由于部分区县已经完成, 市校安办对督查方案进行了调整。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根据调整后的方案, 深入区县和施工现场, 加大督查力度, 逐个项目、逐个环节落实开工条件, 确保项目进度。同时, 还要做好总结, 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 为今后校舍安全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 进一步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建立校舍安全的长效机制。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篇3

1.党员发展及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A.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不懈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目前,全县共有73个党(工)委、共有党(总)支部1122个,其中农村260个,共有党员27292名,其中女党员5788名,农村党员18389名。2010年,全县共发展党员653名,其中女党员238名,35岁以下387名,36岁至59岁266名;大学文化程度92名,大专文化程度130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36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95名。

一是堅持党员标准,严格工作程序。二是坚持改善结构,注意均衡发展。三是坚持教育引导,做好基础工作。四是坚持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B.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做到了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实现了对流动党员的全程性教育管理。

二是拓宽思路,规范党费收缴工作。实行了党费定期收缴制、党费公示制和检查督办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是完善机制,确保党内关怀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印发了《关于加强离退休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管理的意见》。几年来,对符合条件的离职村干部累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8.6万元。

四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搞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远教网络政治教育、文化宣传、技术培训和信息传递等“四项功能”,着力打造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平台、文明新风宣传平台、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发布平台等“四个平台”。

五是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关怀帮扶工作。利用每年春节、七一期间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

六是利用“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方便快捷的优势,使“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成为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连心桥”、成为党员解决问题的“快车道”。

七是利用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此项工作也被列为基层党建目标考核项目之一,每年各服务中心、服务站都为党员解决大量实际困难,被基层党员亲切的称之为“党员之家”。

2.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目前全县发展党员工作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申请入党的人数减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民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加之基层党组织教育和引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去,致使农村青年缺乏入党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入党的青年农民日益减少,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着“源头”不足的问题。

二是一些村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威信不高,难以吸引农村青年入党。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存在嫉妒心理,害怕青年农民工作能力好于自己、文化水平高于自己、致富能力强于自己,日后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对要求入党的青年农民有所排挤,致使一部分有能力的青年和应往届毕业生都外出务工、经商,不愿回村工作。

三是各系统、各单位、各乡镇发展党员工作不平衡,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入党积极性较高,而一些关闭、停产企业中的下岗职工,入党积极性较低,经济落后村入党积极性没有经济相对富裕村高。

从全县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整体情况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党员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清,准备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二是党员管理还停滞在浅层次上。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照搬上级文件、坐等上级指示,缺乏新思路、新举措。

三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一些基层党委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党员底数不清,管理手段落后,存在失管、漏管现象。

四是治党不严,管理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五是“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知晓率不高,大部分党员寻求帮助的方式还是以“登门”为主。

六是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人手不够、资金不足,难以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3.下步工作举措

A.突出重点,改善结构,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发展党员工作

第一,拓宽发展源头,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求新突破。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首先要注重加强思想引导,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历史和功绩,让群众增进对党的认识,激发广大群众对党的热爱与信任。同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

二要拓宽视野,多渠道地发现、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要重点研究解决农村、企业、社区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不足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在新社会阶层和流动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的有效途径。农村党组织要从种养殖能手,复退军人,初、高中以上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企业党组织要注重在拔尖人才、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三要强化培养,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要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联系培养、考察考核、实践锻炼等制度,有领导、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四要加强管理,把入党积极分子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要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使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在改善新党员队伍结构上求新突破。

一要大力做好发展青年党员工作。要把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入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做到优先教育、优先培养、优先发展。

二要努力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妇女中的先进分子,特别是工作、生产一线的女工程师、女技术人员、女企业家、女致富能手、女教师等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要做好在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把知识分子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加强在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等各类拔尖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

第三,狠抓薄弱环节,在发展党员的难点上求新突破。

一要针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的实际,通过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外出务工人员党支部、村党组织与外出务工人员定期联系等方法,切实做好对这些人员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发展工作。

二要积极探索城市流动人员的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劳动和人事服务中心党组织的作用,建立流动人员管理站、信息库,加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跟踪教育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培养先进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要高度重视亏损、困难企业、改制企业的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党的力量不因企业亏困受影响,不因企业改制受削弱。四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把吸收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公司制企业个人控股股东和其他类型企业的主要出资人,即私营企业主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纳入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

第四,严格发展标准,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上求新突破。坚持党员标准,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是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决定一个同志能否入党,不仅要看他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更要看他的政治态度和入党动机。要严格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使发展党员工作做到严谨、规范。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审批、谈话等制度,落实好培养教育、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实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树立新时期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B.以健全机制,创设载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第一,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第二,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员管理机制。要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党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注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要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健全社区党员活动的内涵和载体,逐步规范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加强退(离)休职工党员管理工作。要把退(离)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扎实推进,进行有组织管理。要根据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年龄大、身体差、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式组织他们学习,参加有关活动,让他们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帮困服务组、社区义务服务队等社会性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第四,认真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登记制度。

二是制定定期活动制度或下岗职工党员活动日制度。

三是从思想、生活上关心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下岗、失业,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择业、就业观念,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第五,继续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第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加强党员对“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方式和受理内容的使用,为党员提供更便捷渠道咨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篇4

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发[2007]19号)《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和(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宁波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的精神,根据国家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节能减排行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校正处于全面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对于加快学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搞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但能直接节约办学经费,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校师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节约资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本校的实际,切实抓紧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二、工作目标

健全科学规范制度,明确政策措施,培育节约意识,提高节约行为能力,使全校师生能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自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张纸的良好习惯。在全校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节约用水

1、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艺术楼、体育馆等公共部位的供水开关,用完随手关闭,坚决杜绝各种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的发生。

2、严格检查巡视制度,定期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时安装或更换节约型设施设备。

3、加强经营性和施工用水的管理。做到计量准确,费用收缴及时。

(二)节约用电

1、各办公室、教室、寝室、实验室、阅览室、走廊楼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要根据作息时间及时调整和关闭,尽量使用自动控制开关。离开工作场所时间较长或下班、下课时,要随手关灯。

2、严格户外用灯管理,科学调整开闭时间。

3、使用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待机消耗,长时间不用或下班后应及时关闭各类用电设备,关闭插线板总开关或者拔掉电源插座。

4、推广使用空调节电装置,严格控制空调的增配和使用管理。寝室、教室使用空调要求:气温高于28度时方可使用;办公室使用空调要求:气温高于30度、低于0度时方可使用。使用时,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摄氏26度,冬季不高于摄氏20度,下班离校提前关闭空调,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

5.严格巡查制度,定期检查用电情况。禁止个人在办公室、教室等公共场所使用大功率电器,减轻用电设备负荷;对“无人灯”“满堂灯”、使用大功率电器、私自增容用电等现象和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6.加强经营性和施工用电管理。做到计量准确,费用收缴及时。

(三)节约用粮

提倡节约每一粒粮食。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提高饮食质量,学校食堂、服务部不得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杜绝浪费粮食的行为。

(四)节约用纸

1、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作用,提倡“无纸化办公”。

2、节约使用稿纸、信封和复印纸,提倡双面用纸。

3、节约使用一次性纸杯、纸袋,提倡使用自带茶杯。

(五)其他节约

1、校园基本建设和物品采购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2、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提高校园废旧物品的利用率。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学校节能减排领导小组 组长:学校校长 副组长:各分管校长

成员:各处室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务处,总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也要设立相应负责人,统筹规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校节约文化氛围

1、校办、团委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载体,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节约能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

2、教务处要结合教学实际,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将节能、节水、节电、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校本课程,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

3、政教处要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各类节能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开好“节能减排”的主题班会,采取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熟悉要求、宣传群众、教育自己。

(三)、明确责任,强化能源管理,倡导节约能源

1、总务处要健全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水、电巡查、维修、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管理到位,巡查到位,维修及时,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要积极引导食堂、服务部推行“一卡通”和碗筷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财务室要做好用水、用电、用纸等经费统计、分析,加强经费使用监察力度。

2、校办、教务处、总务处都要注重结合工作职能,加强办公用品、教学实验设备等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电子公务和无纸化办公。文印室要做好纸张使用管理,在日常印刷时,做到科学、规范、节俭,杜绝浪费现象。

3、政教处要结合工作职能,加强学生宿舍楼水电使用管理和学生文明就餐管理。宿管员要加强日常巡查,制止水、电浪费现象,发现水电故障要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政教处要加强学生文明就餐检查,发现浪费粮食现象要及时教育。

4、门卫安保人员要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制止破坏校园环境、和影响校园环保的行为,负责晚上学校水电使用巡查工作,特别要加强晚自修放学后教学楼水电使用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登记。

5、全体教职员工要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做好学生的榜样,发现各类浪费现象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联系相关职能部门。

(四)、加强监督检查、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建立节能减排问责制度,各处室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宿管员为节能减排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学校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统筹规划、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协调、检查和监督。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处室、办公室、教室、寝室、食堂的节能减排活动进行考核检查,每学期末根据考核检查情况进行评比和奖励。对于评选出的节约型班级、节约型处室和节约标兵,在全校进行表彰;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铺张浪费等问题,视情节轻重责令限期改正或通报批评。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篇5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

(建村函[2009]167号)

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按照《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建村〔2009〕84号)开展农房建筑节能示范的要求,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的通知》,加强对农房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的指导和管理,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农房建筑节能示范是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重要内容,年内要结合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完成上述地区1.5万户农房建筑节能示范项目。

各地要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房建筑节能适宜技术,研究提出本地区设计、建材、施工等方面的节能措施和工作指南,建立面向农村居民及技术人员的宣传、技术指导、工匠培训等农房建筑节能推广机制。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农房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的重点是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农房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要利用有限的资金,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改善农房的热舒适性。

因地制宜,易于推广。要根据各地地理和资源条件,尽量选取当地材料,传承和改进传统建筑节能措施,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要降低造价,施工简单,易于推广。

三、实施要求

(一)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我部组织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成立部级农房建筑节能专家组,实施对示范省(自治区)的对口技术指导,各地要做好对口指导的衔接工作。对口技术指导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省、市、县三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成立农房建筑节能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农房建筑节能示范的指导、检查和培训工作。请各地于今年8月15日以前将省级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人和联系人名单报我部。

(二)制定技术方案。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参照《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建村〔2009〕115号),组织科研单位制定并指导地方编制农房建筑节能示范技术方案,以指导节能示范项目的实施。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在今年8月底前编制完成技术方案并报我部。

(三)用好补助资金。为农房建筑节能示范所增加的中央和地方补助资金,应主要用于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农房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如增加外墙外保温、使用节能墙体材料、铺设屋面保温层、更换节能门窗等。

(四)加强巡查指导。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示范项目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指导,并组织好示范项目竣工后的验收工作。对典型示范农房,可进行节能检测。

(五)做好宣传推广。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将典型节能示范案例报我部,要通过组织参观示范农房、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下乡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发放建筑节能科普材料等,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建筑节能的意义和益处,并开展针对示范地区乡镇干部和农村建筑工匠的建筑节能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监督检查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制定农房建筑节能示范的监督检查办法,组织开展本地区的监督检查。年底要对农房建筑节能示范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检查总结材料作为农村危房改造总结报告的一部分,于明年1月初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各地农房建筑节能示范工作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下一工作任务分配的参考。同时,我部将不定期组织检查,对农房建筑节能示范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将通报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篇6

为了贯彻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6号),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抓好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委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试行)》,经委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望遵照执行。

附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试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6号)(以下简称“6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按照科学、合理、高效和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下列情形,分别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者填写节能登记表: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不含3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至500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前两项规定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五条 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内容、要求和深度,以及节能登记表的填写内容,分别按照6号令的附件

1、附件2和附件3的格式文本执行。

第六条 达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报告书,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和服务范围的乙级及以上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其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和服务范围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达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二)项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和服务范围的丙级及以上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节能登记表,由项目单位自行填写。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向有关发展改革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含外商投资项目,下同)时,应当一并提交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一式五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第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时,未按规定一并提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者填写节能登记表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受理;未依法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审批或核准。

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属于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权限的,按照项目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属于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权限的,其节能评估审查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后,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形式审查,并在收到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项目单位需要补充、更改的内容。

第十条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初审时,一并对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进行初审;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市、县级发展改革委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初审时,一并对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节能登记表进行初审。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受理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专业和服务范围的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或者市级及以上具有节能评估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承担评审工作的机构,其资质和专业服务能力不得低于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机构。

节能评审机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受委托的节能评审机构应当在委托评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组织节能评审,提交节能评审意见,并对评审结果承担责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意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节能评估依据是否正确适当;

(三)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的内容和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四)项目用能分析是否全面客观准确,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结论是否正确;

(五)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标准及规范,项目用能总量、用能种类和结构是否合理,单位能耗指标是否满足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能耗定额或限额;

(六)项目主要设备和工艺是否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新技术,耗能结构、主要用能工程节能设计是否合理;

(七)有无采用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八)各项节能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节能措施效果评估是否客观;

(九)节能方面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十)评审结论。

第十三条 根据6号令第十二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应由节能审查机关的同级财政安排,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费用,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解决。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主要依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进行审查,并出具节能审查意见:

(一)准确适用节能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

(二)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的内容和深度符合要求;

(三)项目用能分析客观准确,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正确;

(四)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提出的措施建议合理可行;

(五)有关评审机构出具的节能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实行审批制或核准制的项目,其节能审查工作(包括委托评审和出具审查意见)应当在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中节能登记表应在收到后的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并出具登记备案意见。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含登记备案意见)单独成篇,并作为项目批准或核准文件的附件。

第十七条 用能工艺、设备及能源品种等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或者年综合能耗总量超过节能审查意见规定的能耗总量15%(含)以上,且由此使得项目建设规模变化幅度超过10%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办理有关审批或核准手续以及节能评估和审查手续。对项目建设规模影响幅度在10%以下的,项目建设单位应重新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或重新填写节能登记表,并向原节能审查机关重新申请节能审查。经重新评估和审查并获得通过的,方可继续组织项目实施。

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验收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可以组织对达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规定标准的节能内容进行专项验收。竣工验收报告中应有专项记录。未通过节能验收的,要根据验收意见进行整改。达到整改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及其节能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促节能评估机构加强行业自律,依法开展节能评估业务,确保节能文件质量。

第二十条 对违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6号令第四章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或者予以处罚。情形严重的应当予以通报。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篇7

一、专业认证的内涵

据《现代汉语辞典》, “认证”是对当事人提出的文件审查属实后给予证明。[1]专业认证 (specialized/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与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 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 为其人才进人专门职业界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2]

就其性质而言, 专业认证是一种自发、自愿行为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执行。在市场条件下, 为获得专业教育实力的证明, 学校或专业自愿参加非政府性质的协会并涌过协会自觉进行自我规范活动, 以自愿者组织的身份来取得专业认证的权威性地位。

就其目的而言, 专业认证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格证明。专业认证是一种由行业或职业团体对学校专业的一种评价, 专业认证给与符合专业认证标准、条件的专业以资格证明, 具备这种资质将向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信心保证, 是保证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符合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要求的有效途径。另外, 专业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 专业认证的目的也是为了适应未来职业注册师的要求, 是专业技术人员申请职业注册考试的基础和前提。

就其实施主体而言, 主要包括对口专业 (或职业) 团体或由其授权的专业认证机构。这些团体或机构通常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 是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独立第三方的专业组织, 具有很强的行业自律性质, 通过认证对达到或超过即定教育质量标准的专门职业性教学计划进行认可, 并协助专门职业性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

就对象的范围而言, 专业认证侧重于职业性较强的专业。对专业认证的定义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专业认证并非指高等教育中的所有专业。专业认证的范围是对与公众健康、安全、人民生命财产等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的一种认证或评价, 例如医药、卫生、工程、法律、师范等, 而不在传统的学科 (如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 中进行。这类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有一个确实的质量保证, 即必须有一个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认可的专业学位。正是对专业领域、专业标准或专业培训的不断重视, 使专业认证悄然兴起并标准化。

二、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动力来源

正如洪成文所说:“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从来不是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如果只是质量认证机构的一厢情愿, 具备了外部驱动力, 认证的目的也无法实现, 因为任何行为的实施不能缺少内部驱力。”[3]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内在动力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机制下高校内在的生存、发展需要推动着学校积极实施专业认证。

首先,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以点带面、全面开花这一发展趋势推动各高校积极实施专业认证。1992年开始, 我国建设部就在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土建类学科领域开始了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探索。2006年初, 我国工程高等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成立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并选择了8所高等学校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2007年初, 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提出了要开展医学教育认证的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底, 我国专业认证已扩展到在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关系密切的十个专业领域进行试点, 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英语等。以上的试点工作将不断地调整、完善专业认证的相关体系, 最终极有可能通过以点带面, 实行专业认证制度的全面开花, 我国这一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将推动各高校积极实施专业认证。

其次, 市场机制下高校内在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也进一步推动着各高校主动实施专业认证。当前,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仍然是需求大于供给, 高校绝大部分属于公立性质, 但是市场机制对高校发展的调节作用将发挥得越来越充分, 要求高校有更高的自律能力和自律动机。而通过参与专业认证, 各高校可以更公平、合理地参与市场交换和竞争, 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 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反过来, 在市场条件下, 高校作为独立法人直接面向社会, 高校的资源和生源来自社会各界和公众对学校的信心, 而专业认证的目的就是为学校提供专业教育资质的认可证明, 从而帮助各高校在参与竞争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获得在招生、就业、经费拨款、校友捐赠等方面的优势。据专家预计, 到2008年我国的高中毕业生人数达到峰值, 随后高校生源竞争将逐渐成为学校一项突出问题。[4]因此, 实施专业认证是由高校内在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所推动, 是各高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贯彻自律精神的契机。

(二) 相关院系与本行业发展趋势的接轨及专业内在的建设和教学改革需求也推动着高校主动实施专业认证。

一方面, 相关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实行推动着各高校相关院系积极实施专业认证。在2001年底, 国务院学位办在首次组织的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全国法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筑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会议上表达了将专业学位与执业资格衔接方面的要求, 并提出了通过国家资格证书考试等环节实现衔接的建议与设想。教育部发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其中第22条明确提出:“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 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执业准人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由此可见, 为了确保未来的专业人员在进入职业领域之前受过系统而规范的专业与职业训练, 想要申请专业注册师资格的人员必须首先在经过专业认证的院校学习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 而高校理应跟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 专业内部建设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推动着相关院系积极实施专业认证。专业认证既是过程, 又是结论。作为结论, 它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 引导并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作为过程, 它对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并促使专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目的。因为, 在实施专业认证的过程中, 各高校既可以通过自评, 又可以通过专家、企业人士的考察, 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撑条件、经费投入等进行全面的梳理, 发现不少平时“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5]的问题, 从而作出针对性的改进, 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学校专业办学的内在完善、改进机制, 保证本校人才培养工作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三) 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更多资源的占有也促使高校积极实施专业认证。

其一, 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 促使高校实施专业认证。教育部公布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过标准和针对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补充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专业认证将考察学校能否为教师提供机会和条件, 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 包括所在院系教师队伍能否形成合理的梯队, 是否注重培养青年教师, 是否已经制定了专业教师队伍进修、科研和发展的规划。同时, 专业认证也将重点考察支持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教学设施是否齐全, 计算机、图书资料与网络条件能否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和学习所需等支持条件的情况。因而, 实施专业认证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满足教师更多资源的占有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其二,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构成了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内部动力。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全面, 这一外部需求也日益转化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但是, 新近一份调查显示, 60.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工程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工程训练, 工科学生一般都缺少对工程设计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的理解。工程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现象, 主要特征是侧重于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课, 而学生工程训练实践太少, 没有解决好面向工程实际问题。[6]由此可以窥见, 高等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满足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而专业认证将以学生为中心, 重点考查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考查学生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层面考查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并且以更大多数的学生状况而不是少数优秀的人才作为考查整体, 真正从以教育投入为核心转向以教育产出为核心, 从而促进相关专业和教学的整改,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国各高校先后对全校本科专业进行了评估, 国家教育部也结合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对各高校的专业结构布局进行了实地考察, 对新办专业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价。这些先期的评估工作为专业认证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路子和有益经验。但是, 专业认证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 毕竟是一项新课题。各高校在明确已有动力来源的基础上, 更重要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相关院系和广大教师共同作出努力。

(一) 学校的各级领导要对专业认证引起重视, 调动

相关院系带头人与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形成其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校的各级领导, 特别是学校“一把手”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 真正把专业认证工作当作“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这是专业认证实施成功的领导保证。如果高校只有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抓专业认证, 或者把专业认证看成是“教学口”、“某院系”的工作, 专业认证实施的力度将不够, 视阈将受限, 效果也不会好。“质量工程”实施的主体是高校教师, 其成果推广和应用的主体也是高校教师。因此, 高校实施“质量工程”要更加重视对广大教师的宣传教育,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质量工程”真正成为每位教师“我参与、我奉献、我践行”的自觉行动。否则, 他们仍然会在教学的实践中墨守成规、消极地对待学校倡导的教学改革, 甚至阻碍“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的辐射和推广。此外, 学校领导还要注重形成相关院系带头人与团队成员互相影响的团队合作精神。专业认证是相关院系带头人与团队成员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关系。项目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成员, 是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探讨教学改革、组织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如果没有优秀的项目带头人, 整个团队就会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反过来, 只有带头人, 没有团队各成员的合作, 专业认证的实施将无主体, 难以继续。

(二) 相关院系要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合

理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并通过自评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相关院系首先要改变一贯等待行政命令的被动发展模式, 积极了解专业认证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明确专业认证不仅是提高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措施, 而且是促院系质量改进的主要方法。它加强了社会、学校和实业界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最终实现了为社会、本土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正如杨永斌先生所言, “认证”就是“认真”;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快乐、智慧且轻松的认真培育过程”;它不仅培育了学生, 而且培育了培养人才的院系。[7]同时, 各院系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来的办法, 通过对周边地区各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解, 组织教师及相关人员对专业认证试点或者是已经通过认证的学校的调研;邀请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管理人士、技术专家进行研讨, 从多方面了解当今科研机构、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形成既符合认证要求又满足学院确定的培养高等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 相关院系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评, 不断加强专业的整改, 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准备。

(三) 广大教师也要以实施专业认证为契机, 通过主动参与专业的自评和整改, 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双赢。

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专业认证, 不能把认证组织定位为一个单纯的监督机构和职能机构, 而应当定位为一个服务机构, 把为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认证机构的一个基本功能, 以加强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和实业界之间的密切联系, 保证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并能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跨国流动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 广大教师要认识到实施专业认证将成为促进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契机。因为,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 培训和改造师资队伍自然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比如, 认证指标中要求“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教师”, 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现在我国现有的大部分教师是本科毕业后读研, 取得相应学位后走上教育岗位的, 缺乏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 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高校应增大和支持这些教师到企业兼职, 增加必需的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历, 从而逐步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总之, 教师要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 包括上好课, 指导好毕业论文, 主动、按时、保质地完成认证的一切工作, 等等, 并深入认识教学科研工作与专业认证的关系, 努力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双赢, 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样室.现代汉语辞典 (修订本) [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2]夏天阳.各国高等教育评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3]洪成文.质量认证: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以欧美高教质量认证实践为参照[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1) .

[4]范爱华.我国高校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概论[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7, (5) .

[5]李茂国, 张志英, 张彦通.积极推进专业评估与认证, 引导工程教育协调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究, 2005, (5) .

[6]郑秀英, 姜广峰.付志峰开展专业认证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2) .

关于节能降耗和工作票的实施报告 篇8

【关键词】奖学金 评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41-02

大学生的评优工作历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者深感棘手的工作。但如果对评优工作认识不足或操作不当,将评优演变成例行公事式地完成任务,评优就丧失了其应有的激励性。这次通过调研,是为了发现奖学金、评优制度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奖学金、评优制度,更好地发挥评优评先和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东校区学生,采取随机确定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达100%。调查的主要方式是下发调查问卷,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不记名调查问卷。调查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支持,大家普遍比较认真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并且比较真实地表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二、数据分析

1.学生对奖学金、评优制度认识不是很深、很透彻

从问卷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过奖学金、评优的评定,调查显示有六成学生参与过奖学金、评优的评定,另外四成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而不管是否参与过评定的学生,他们对现行的学院的奖学金、评优制度了解程度也不深:其中,很了解的占8.67%,不太了解、没有看过相关的文件以及资料占31%,还有60.33%的认为“没兴趣,和我没关系”。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对现行的学院奖学金、评优制度了解太少,九成以上的学生不了解或者不感兴趣。

这说明学院奖学金、评优评定工作并没做到位,导致学生对此项工作认识太浅。今后应该从多方面开展工作。

2.存在问题与制度完善

在了解了学生对学院奖学金、评优制度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之后,我们希望能从学生的认识中调查到他们对现有奖学金、评优制度的合理性、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现行奖学金、评优制度的合理性与满意度

针对“当前学院的奖学金、评优制度是否合理”的设问,被调查学生中33.67%的认为合理,26.33%的认为不合理,剩下40%的认为虽不合理但还过得去。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当下奖学金、评优制度很合理或是还过得去,但还有26.33%的学生认为现行制度不合理.

而关于对学院奖学金、评优制度评定过程的满意程度的回答,有36.33%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有21%认为比较满意,有16.33%的不太满意,仍有26.33%的很不满意

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奖学金、评优制度评定过程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42.66%的学生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对此,我们设题调查学生不满意在于哪些方面,从问卷中可以看出,22%的学生认为不透明、不公开,31.33%的认为学生参与性差,20.67%的认为评定过程缺乏沟通,30%的认为没有起到预期的激励或资助功效,12.67%的则认为是其他方面。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不满意的方面有多项,包括透明公开程度不够、参与性差、缺乏沟通、未达功效等方面。对此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

(2)如何改善

针对上述几道问题的回答,学生也在下面的题目中给出建议,在“希望学院的奖学金、评优制度在哪方面能得到改善”这个问题上,学生中有27.33%的建议增加奖学金的名额,28%的认为应该增加奖学金的金额,20.67%的认为应该增加奖项,14%的建议缩短评定周期,13.67%的认为应该调整评定标准,17%的认为是其他。

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建议包括各方面,比较集中于增加奖学金金额、名额、奖项三方面,另外缩短评定周期、调整评定标准以及其他方法学生也比较认可。

3.学生期望值与制度本身

对于获得奖学金、评为优秀学生的期望值是否很高,同学的回答是这样的,有三成学生期望值很高,四成学生认为“一般,想获得但不会因为没有获得奖学金而难过”,另外三成觉得无所谓。

从学生对“现行的学院奖学金、评优制度更看中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有31.33%认为是学习成绩,25%认为是思想品德,26.67%认为是是否是年级或者班级学生干部,10.33%认为是文体活动或者社会实践 ,9%认为是志愿服务时数。在学生看来,现行学金、评优制度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学生干部等方面能力。

抛开现有制度,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评定制度的主观看法,对“奖学金评定、评优应考虑哪些方面”的设问,学生的看法是23.33% 认为是学业成绩,30.67%认为是思想品德评定,29.67 %的认为是文体活动参与情况,13.67%的认为在于是否参加学生组织,13%的认为是体能测试成绩,14%的认为是其他。

对于奖学金、评优激励面,学生认为应该是这样的,39.67%认为该奖励个别拔尖,17.67%认为该奖励进步较大,29.67%认为该奖励部分优秀学生,13%的认为该德智体多角度奖励。

另外,调查中关于是否同意学生同时获多项奖学金、优秀学生称号的设问,学生中有40%的认为“是,金额的多少更能激励学生的欲望”,60%的认为“否,同时拿多项会使其覆盖面变小,从而减小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不应该允许学生同时获得多项奖励.

而关于是否愿意为了获得奖学金、评优而用功努力学习,并减少其他业余活动的回答,37%学生表示愿意,33%认为无所谓,另外30%表示不愿意。

可以看出,三成学生不愿意为了获得奖学金、评优而用功努力学习,并减少其他业余活动。学院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奖学金、评优评定,但也应该支持学生的业余活动,合理丰富课余生活。

4.奖学金、评优机制的作用

调查显示,在奖学金、评优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方面,24.3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作用,21.67%的认为较有作用,33.67%的认为有一点作用,20.33%的认为无所谓

可以看出,八成左右学生认为奖学金、评优评定对于促进学习是不同程度作用的,只有20.3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而对于奖学金、评优的确切作用,有23 %学生认为是获得经济来源,21.67%学生觉得是对自身的认可、激发更大学习热情,23%学生认为是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还有32.33%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今后可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让奖学金、评优的效果最大化体现。

三、建议和措施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自己的大学和人生都有一个规划。因此,要如何激发这一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积极性,使他们能有动力去学习和培养多方面技能,就需要有较好的激励措施。

1.在评选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其中,不仅评奖评优得以顺利开展,工作效率也将成倍提高。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更加重视荣誉并懂得感恩,要告诉同学们荣誉远远比奖学金更重要,让同学们把精神奖励看得更重,奖学金的目的是鼓励同学们更好的学习,以后报效祖国,既让同学们有了感恩之心,也发挥了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3.评优工作应尽可能保证其及时性。评优工作刚开始时,关注度是很高的,都很期待尽快看到结果,因此评优的过程应尽可能提高效率,缩短时间,保证其及时性,以给学生带去最及时的心理激励。

上一篇:英文励志说说心情短语下一篇: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