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得好的有奔头——海南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24-07-07

让干得好的有奔头——海南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共1篇)

让干得好的有奔头——海南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篇1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让干得好的有奔头

——海南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镇人武部长竞选镇长?在很多人看来,成功几率不大。但是,就在去年的乡镇换届工作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的黄照儒却成功了。

不仅黄照儒,在该县新提名的7位乡镇党政正职人选中,有4名乡镇副职干部脱颖而出,并在换届中顺利当选乡镇长。此举打破了该县长期以来晋升镇长职务一般要有常务副镇长、专职副书记岗位经历的传统做法。

“县委崇尚实干、重视基层、不论资排辈的用人导向,让干得好的有奔头,不再熬年头。”当上镇长的黄照儒深有感触地说。

这是我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生动事例。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省第六次党代会鲜明地提出,要“真正把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体恤百姓、热爱海南、实绩突出、清廉从政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

变“说好话”为“挑毛病”,选品行优秀的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谁为老百姓办了好事,谁没有办好事,谁的品行好,谁的品行差,老百姓心里都有数。以往一听说要 1

考察干部,有些人第一印象便是要为其“说好话”了。“由于测评概念抽象、标准抽象、内容不清等问题,考察有时就会草草收场,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有关负责人说。

如何让老百姓说真话、说实话,选出真正的品行好、公道、正派的人来?

从去年开始,省委组织部坚持开展德的专项考核,从正反两方面细化德的考核评价要素,精心设计德的测评指标,突出了解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道德修养。在市县换届考察和竞争性选拔省直部门副厅级领导职位考察工作中,增加干部述德内容,并引入德的反向测评,专门设计了领导干部“德”的反向测评表。

于是,考察测评内容由从前的“敢于坚持原则”变成了现在的“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由从前的“工作责任心强,在急难险重任务前勇于担当”变成了现在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退缩逃避、敷衍推诿,怕承担责任”……针对干部“工作圈”的9项测评指标,开始由原先一味的“正面”了解,变成了“反向”调查。对干部“生活圈”也列了5项反向测评指标:“作风不检点,不注意自身形象”、“交友不慎,造成不良后果”等等。如今,儋州、保亭等13个市县都开展了干部德的反向测评,使德的评价更加显性化、具体化、形象化。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导向,把德的考核放在首位,确保考准考实干部的德,选出令群众满

意、德才兼备的人。

不让扎实干事的吃亏,以实绩取人

最近,五指山市南圣镇开始流传一段佳话。故事的主人公叫严海,原是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一名职工。2010年9月,他开始挂职五指山南圣镇科技副镇长,短短一年,帮助南圣镇农民成立多家专业合作社,并利用自己所学广为传播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水平,许多农民因此大幅增收。严海在南圣镇突出的业绩,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这样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五指山市委当然不愿放走。严海挂职期满时,市委专门研究,破格任命他为该市林业局副局长。

在选人用人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郑重提出“用干部必须以实绩取人……不能让扎实、低调干事的老实人老吃亏,不能让受累干事的人再受屈”。

2009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考核组对东环铁路建设、抗洪救灾工作等进行专项考核,深入“第一现场”考核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第一反应”及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在2011年竞争性选拔省直单位总规划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等10个“总师”人选考察中,我省实行“履历+业绩”分析,科学评价应试者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专业背景等与竞争职位的匹配度,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文昌、临高、保亭等13个县市还探索推行了实绩公示制度,让干得好的评得上、出得来。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和成效作为考察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大力改进实绩考核评价方法,做到了以实干来看德才,以实绩来用干部。

把业务骨干“放下去”,培养基层干部

今年3月,许多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我省的公务员录用考试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省直党群机关、省直行政机关招录公务员,省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全部要求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确,无论是党政领导机关公务员招录,还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省注重从政策层面明确,培养选拔干部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倾斜。

2010年,我省公开选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单位的18个副厅级领导岗位,要求报考者必须达到“3+2+2”的硬性报考条件,即任职满三年、有两个岗位经历和两年基层工作经历。这一量化规定,充分体现了鼓励实干、重视基层、多岗位锻炼的干部培养选拔导向。

此事在我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省直机关纷纷把以往舍不得“放出去”的业务骨干,派往基层挂职锻炼,抓紧“补课”。

我省还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注意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资历、学历、性别等限制,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如今,在正确的用人导向指引下,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向深入。

(来源:海南日报,记者 胡续发 通讯员 杨全策 实习生 尚刘沁书)

上一篇: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把挫折当成功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