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2024-10-25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精选11篇)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篇1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有关天气的诗句: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篇2

例1 (2015年天津文综卷)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 hPa),回答(1)~(2)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解题思路】(1)图示a地位于冷锋锋后,且等压线密集,所以应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而b地位于气旋中心,不会出现大风天气;c地和d地等压线密集,仅出现大风天气,没有上升气流,且为偏南风,不会出现降温、雨雪天气。故选A。(2)图示黄海沿岸、台湾海峡和海南岛周围海域的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宾附近海域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力较大,海浪较高,易出现灾害性海浪。 故选D。

【参考答案】(1)A (2)D

例2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2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题思路】(1)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下降,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强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 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2)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气温与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 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

【参考答案】(1)C (2)B

例3 (2015年浙江文综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图3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1)~ (2)题。

(1)图4为北纬30°附近1234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1,乙—2 B.甲—2,乙—4

C.甲—3,乙—1 D.甲—4,乙—3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D.海拔

【解题思路】(1)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见绿洲,1处降水丰富,23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4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3地。(2)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两地纬度相近,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海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所以受洋流性质影响较小,C错。

【参考答案】(1)D (2)D

二、解题准备,熟知重难点

(一)重难点、考点归纳突破

1.锋面与天气。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二)易错、易混考点辨析

1.冷气团温度不一定比暖气团低。

冷、暖气团是相对于所经地区而言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冷、暖气团没有可比性。

2.锋面活动不一定都能带来降水。

若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在上升过程中无法凝结成云或成云较少,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3.低压和气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4.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

大陆性气候是内陆地区的气候特征,远离海洋,所以降水较少,降水量受季节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相对较大。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冬冷夏热,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大。海洋性气候是靠近海洋地区的气候特征,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受季节影响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相对较小。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暖夏凉,温差小,全年降水多且较均匀。

三、命题预测,提高针对性

命题形式及设问角度归纳如下。

1.以物候现象为切入点,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2.以气温、气压随时间变化图,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3.以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背景,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成因及产生的影响。

4.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类型的判断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判断风力大小。

5.以区域图或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某地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及地区间的差异。

6.以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考查热带气旋的分布、成因、风向的变化及产生的影响。

四、能力测试

(原创)2015年第8号台风“鲸鱼”于6月22日18时50分前后在海南省万宁市沿海登陆,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台风“鲸鱼”的天气系统的是( )

2.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台风属于( )

A.生物灾害B.海洋灾害

C.气象灾害D.地质灾害

(改编)图6为某地区1000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等温线分布图,此时乙地出现降水天气。据图完成3~4题。

3.关于甲地半球位置及近地面气压高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高压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D.南半球、低压

4.造成乙地出现降水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图7中甲和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6.图甲所示季节里( )

A.黄河宁夏段凌汛多发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原创)7.2015年6月1日21时28分,载有458人,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大型客船“东方之星”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据悉,导致客轮沉没的“元凶”是龙卷风,事发前一小时已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一天后仍有降雨。搜救工作难度大。图8为长江监利段示意图。读图, 回答问题。

(1)分析此次龙卷风形成的条件。

(2)指出搜救难度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台风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大洋上的气旋,从气压角度看,台风是低压中心。

2.C

3.C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判断,同一等压面,甲处的海拔高,说明甲处近地面是高压。 C对。

4.A结合前面的分析,根据同一等压面的海拔,可以判断乙两侧各有一个高压区,根据气流的运动方向,不可能是气旋(有降水天气), 更不会是反气旋,C、D错。只可能是锋面,根据等温线分布密集,判断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应是冷锋天气;暖锋势力弱,等温线较稀疏。 故A对,B错。

5.A据甲图所示,该季节此地区盛行西北风;乙图所示季节,该地区受一高压系统控制,该高压系统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 因此,可以判断该地应该是30~40°之间,属于南半球,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6.C图甲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处于冬季,那么北半球属于夏季,黄河宁夏段洪汛多发是在秋季,非洲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北迁徙,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三江平原播种小麦是在春季。

7.(1)附近有洪湖、洞庭湖、长江及其曲流, 水面开阔,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春末夏初,地表增温快,对流旺盛,形成积雨云并发展为雷暴。雷暴云里的空气扰动十分厉害,上下温差悬殊,上方冷气流急速下降,下方热空气剧烈上升,在上下激荡中逐渐形成大涡旋。涡旋伸展到地面,形成龙卷风。

天气与气候评课稿 篇3

今天有幸听了屈少标老师对人教版地理科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的执教过程,教学前郑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教学环节,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总的看来,本节课算是一堂较成功的公开课,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看法如下: 教学中的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反映教学内容。

(2)、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3)、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

(4)、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5)、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又解决了现实生活现象。

(6)、讲练结合,相得益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课后的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知识当堂进行练习。

(7)、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上课略显紧张。如对课件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导致上课的顺序与课件有不符的地方。

(2)、教师教态不够自然大方,语言的表达还可以更加精练准确,同时,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还不够顺畅,教师教学的激情没能充分体现出来。

(3)、课堂中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较少。以上仅为个人看法,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导子中学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要求本课将重点安排在对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的树立等方面。读图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无论是了解大气的组成还是大气的垂直分布,还是大气的受热过程都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2.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1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导入]探究1:读P36图2-2-1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 云的上面。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没有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 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 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导入]探究1:读P36图2-2-1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教师设问 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没有呢?)(板书课题,以及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 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含义

2、组成:

3、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 N2 [

O2 CO2 O3 水汽和固体杂质

4、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教师点拨,学生阅读课文和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表格。)依据 分层 温度变化 大气运动 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回答探究1;点评略。探究2:人造卫星为什么能安全的运行在高空大气层?

探究3: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竖 起的“W”的形状。(由探究3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温度变化取决于大气的受 热状况。引出下文)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根据课本图2-2-4,分析说出

探究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对当地有何影响? 探究5: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6: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探究7:在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上,标出长波辐射,解释保温作用的道理。探究8根据活动题2-2-5温室保温示意图,试解释温室保温的原理

集体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田埂上放烟雾驱赶昨夜的寒气?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那么,大气受热后会产生怎样 的变化?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的运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 分析热力环流的成因和不同条件下风的变化。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九、板书设计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 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含义:

2、组成:

3、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

4、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 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 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探究讲解18分钟,反思 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7,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 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篇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知道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气候特征和差异。3.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4.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气候特征和差异。2.各类气候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一幅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出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的内容。

讲授新课

1、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气候的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最基本因素(2)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1>三圈环流 <2>季风(3)下垫面

<1>海陆位置——沿海和大陆内部 <2>地形——海拔;迎风坡和背风坡 <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地面状况——裸地和植被覆盖地;冰面反射

2、世界气候分布图

【1】世界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气候类型没有特定的纬度区域限制。全球气候可大致划分为11个类型,如图

【2】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气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人类出现于地球后的数万年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适应居住环境和相应的气候条件。在此期间,人类并未对环境和气候产生足够大的影响,气候仍在其基本因子的作用下变化着。但在世界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表面及大气的自然状态受到破坏。

人类活动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到气候的冷暖与干湿,而且对生态环境、经济贸易仍至国际政治关系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环境与经济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气候变化。可以说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是迄今人类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之一。

(2)世界气象组织主持制定的世界气候影响计划提出了气候对人类影响的十个研究方向:

①人类的健康和工作能力;②住房建筑和新住宅区;③各类农业;④水资源开发和管理;⑤林业资源;⑥渔业和海洋资源;⑦能源的生产和消费;⑧工商业活动;⑨交通和运输;⑩各种公共服务。

其中,由于气侯变化而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农业和粮食的供给、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变化、淡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问题最受关注。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2)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五、板书设计

1.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2.世界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3.世界气候主要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山气候11个类型。

4.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与天气有关的谚语精选 篇6

2、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蜘蛛结网天放晴。

3、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5、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 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

6、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7、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8、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9、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棉花云,雨快淋。

10、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云交云,雨淋淋。

11、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北风,雨太公。

12、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 南风头,北风尾。

1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昼雾阴,夜雾晴。

14、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瓦块云,晒死人。

15、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6、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17、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东风下雨,西风晴。

18、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19、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一场春雨一场暖。

20、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七月北风及时雨。

21、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蚂蚁垒窝要下雨。

与天气有关的歇后语整合 篇7

2、寒冬腊月喝冰水——肚里有火;心都凉了

3、云彩里摆手——高招

4、落雨流砖——没嫌

5、半夜打雷心不惊——问心无愧

6、旋风吹到嘴里——邪风人内

7、二八的庄稼——青黄不接(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

8、半天云里做演说——高论

9、跛子穿风衣——阴倒拐

10、六月结冰——宁(凝)夏

11、雪人出世——好景不长

12、温度计掉进冰箱里——直线下降

13、雨天浇地——多此一举

14、扯起风帆又荡桨——有福不会享

15、热天吃冰棒——冷在心里

16、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17、雪美人往怀里抱——露水夫妻

18、八月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19、三伏天的冰块——见不得阳光

20、耗子滑冰——溜得快

21、三九天吃冰块——凉透了;从里到外凉透了

22、数九天吃冰凌——心凉透了

23、腊月的大雪——铺天盖地

24、打赤脚进冰窖——冷到底

25、趁着大雨泼污水——消脏灭迹;销赃灭迹

26、雪山上的菩萨——冷神儿;愣神儿;冷神

27、大风卷小雪——吹了

28、夜雾笼罩的路灯——气昏了

29、冷锅煮雪——难溶

30、半夜下雨——下落不明;不知下落

31、半天云里打石灰——有着落

32、雷公打芝麻——专拣小的欺

33、房檐冰溜子——根儿在上头

34、房檐上的冰凌——根子在上边

有关大自然与天气谚语 篇8

有关大自然与天气谚语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云低要雨,云高转晴。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云下山,地不干。云绞云,雨淋淋。黑云接驾,不阴就下。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急雨易晴,慢雨不开。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东风急,备斗笠。星星明,来日晴。

在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 篇9

在关于《天气与气候》的教学中,我在实践中使用了好几种方法,最初我认为天气预报符号很简单就先让学生背天气符号,再让他们读天气预报图;第二次是让学生看书后自己画天气符号;第三次是我指导学生边讲含义边画天气符号,赋予简单的符号以生动的内涵然,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天气符号发挥想象力,思考为什么用这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某种特定天气?同学们大胆想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通过这一想象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然后再让学生以天气播报员的身份进行播报天气,开展选秀天气播报员的活动。前后对比发现,第三次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最高,而且掌握得又牢固又灵活。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天气符号简笔画画完,学生便纷纷举起手要进行天气预报表演,学习的兴致非常高昂。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似乎没有优劣之分。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正是我们反思和感悟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我感到我们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产生来自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天气预报人人关注,这是学习的动力,不必再说。我们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对画天气符号简笔画那么投入。我想一是关注,但更多的是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这几项加起来就折射出老师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教学方法的切实和灵活,因此学习效率也就非常好。

与月亮有关的唯美诗句 篇10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 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 李白《长歌行》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 白居易《江楼月》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 —— 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 沈约《咏檐前竹》

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 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 薛道衡《昔昔盐》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 —— 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 权德舆《月夜江行 》

珠帘四卷月当楼。 —— 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 —— 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 陆游《秋思》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 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 李白《渌水曲》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 高適《塞下曲》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 —— 张籍《没蕃故人》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

行行指月行行说。 —— 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 吴均《赠王桂阳》

霜风洗出山头月。 —— 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 王昌龄《青楼怨》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 杜甫《宿赞公房》

一轩明月上帘栊。 ——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 —— 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篇11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挑换旧符。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端午: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七夕: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踏莎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1.元日(元旦)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端午 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鹧鸪天 范成大 仗下仪客笔下文。天风驾鹤住仙真。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经圀志,立朝身。暂烦高手活吴民。明朝莫遣书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3.清明 清明 杜牧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4.中秋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木兰花慢 中秋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减字木兰花 黄庭坚 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5.除夕 鹊桥仙 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祭书神文 鲁迅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缊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俗 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他年芹茂而樨香兮,异籍以相酬。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 陆游 腊雪瑞丰登,春雨相发生,二者皆可贺,爱此打窗声。披衣起静听,萧萧乱疏更。岂惟肺渴苏,耳目为一清。孤灯不结花,相对翳复明。明朝遂除夕,岁月惊峥嵘。

清明节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守岁 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上一篇:商管部门职责下一篇:我国环境-1 A、1B卫星成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