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查对制度

2024-09-26

病理科查对制度(共10篇)

病理科查对制度 篇1

病理科质控制度

一、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总则

全面规范化质控管理是病理科确保优质服务、优质医疗、高效低耗的关键环节,也是病理科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评价两个方面。

(一)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组织

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是开展质控管理工作的关键。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组建了由质控科指导的医院病理科质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赵超,李海博。

(二)制订病理科规范化制度

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医院在广泛征求专家、病理科工作人员及群众意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制订病理科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并可组织编印成册,下发各科室,从而使标准化管理行有依据,查有出处。

(三)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教育的深入与否对质量意识的树立和质控工作好坏有重要的影响。现代的科学管理制度必须由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科学态度的人来执行。只有充分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才能使质量管理富有成效。因此我院利用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做好病理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全面质控管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室内质控,实行标准化管理

室内质控系指科室内部按各级医院病理科规定要求所作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估,从而达到及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提高的目的。它是病理科质控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病理科项规章制度得以执行的重要措施。室内质控主要包括科室管理、切片质量和诊断质量等诸多环节的质量控制。医院制定了明确的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并有配套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从而使室内质控落到实处。

(五)搞好室间质控评价活动,推动全面质控工作的开展

室间质控评价活动是各级医院病理科间的病理质量的评比和交流,是推动我医院病理科质控工作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我院病理科在室内质控基础上,本着执行规范、严格检查、注重整改、虚心受教、真诚交流的原则积极参加室间评价活动并形成制度。采用自查、互查及组织专家实地考查等多种形式对包括科室管理、技术及诊断质量、人员培养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进行整改,从而提高我院病理科质控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质量管理小组的组成和职能

(一)病理科质量管理组的组成:赵超,李海博。

(二)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

1.定期检查(每季度)病理科病理切片的优良率、冷冻切片诊断的复合率、小标本与大体标本诊断的复合率。

2.检查各类病理报告完成的时间及抽查病理报告完成质量。3.检查各类病理资料是否按期归档。

4.制定和修订病理科各类技术操作常规和诊断常规、各类技术操作标准和诊断标准、各类管理常规和管理标准、技术操作流程和病理诊断流程、医疗设备操作和维护常规。

5.负责科室医疗安全方面的工作。

6.负责医疗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7.负责处理病理科与相关科室及病人的医疗纠纷。8.负责病理科工作量的统计和病理科医疗质量总结的报告。9.负责病理科档案的管理和指导工作。10.负责医疗设备购臵和论证及安装和验收。11.负责接待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维护。12.负责接待院外人员的参观、检查等项工作。13.负责接待医保、物价、保险等部门的咨询。

三、质量控制与管理会议制度

(一)规范科室管理制度

根据我院的《科室规范化管理制度》,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逐步规范科室管理,制定出本质量管理制度,并使本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把好病理医师的质量关

我科严把病理诊断医师持证上岗关,并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外派进修学习,要求掌握各种器官、组织的大标本的取材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病变,对常见疾病能够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要求经过培训学习的病理医师有较扎实的外科病理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合格的病理医师。

(三)做好病理诊断的质量管理工作

按照医院的要求,我科成立病理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具体负责病理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工作。

1.开展病理诊断的质量控制抽查工作

质控抽查对于诊断医师是一种监督;对于复验医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科室而言,也能明显减少病理诊断方面出现的问题。

2.继续做好科室疑难病例会诊工作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疑难病理会诊。科室疑难病例会诊不仅解决了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问题,同时对于每一位外科病理医师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活动。对疑难病例会诊要有记录,并对各级医师参加会诊的情况进行考核。

3.科室医疗缺陷登记、总结和分析

对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医疗缺陷事件进行登记,并及时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讨论和分析,提请有关人员注意。年终进行全年医疗缺陷事件的统计、分类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经常组织医生和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医院下发的科室规范化管理制度,提高全科员工在医疗工作中防范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警惕性,不断提高病理诊断工作的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要学习规避医疗风险和保护自己。

(四)定期召开医疗工作会议

每月召开一次科室医疗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 1.每月的病理诊断质量控制结果汇报及讨论; 2.当前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3.医师—技术室—资料室沟通和意见反馈; 4.信息通报和交流;

5.定期(季度或半年)医疗工作量变化情况通报和分析。

通过科室医疗工作会议的形式搭建起医生之间和医技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及时发现科室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在科室医疗工作会议上达成共识的意见或事情进行汇总,以一定的形式进行通报。

病理科管理制度 篇2

(二)指导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做好病理诊断,指导技师及技术员做好病理切片。

(三)参加疑难病例的病理检查,组织病理讨论。

(四)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经常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五)督促科内人员做好病理资料的累积和保管,搞好登记、统计工作。

(六)指导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训练和技术考核。

病理科加班管理制度 篇3

1.病理科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通常情况下,不宜安排八小时以外的工作,各项技术和诊断工作都应安排在八小时以内完成,当日未能完成的工作,应顺延到第二个工作日。

2.加班是指需要当日必须完成的工作,但在正常八小时内又不能完成,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才能完成工作,或八小时以外的临时性工作。3.需要加班完成工作,严格实行登记和审批程序。

4.科内加班如科研、设备维修等科室内部临时性任务需要加班时,由科主任批准。

5.院内加班如冷冻切片、尸体解剖、心肺移植活检等需要病理科工作人员加班完成时。首先由需求科室向医务处或总值班室提出申请,由医务处或总值班室通知病理科主任,科主任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实际加班人员和人数,并请医务处或总值班室解决和落实加班人员饮食来往的交通问题,保证其安全。

6.参加加班的人员应登记加班的内容、时间、人员名单,以及到院和离院的时间。同时做好任务来源记录:需求科室及联系人、医务处或总值班人员,通知的时间,需要接送人员的地点。

7.病理科其他工作人员不得自行决定冷冻切片、尸体解剖、心肺移植活检等外部加班工作。如个人自行决定加班,所发生的纠纷或安全隐患,由当事人自行负责。

8.病理科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自行加班也应做好登记,包括加班的事由、离开科室的时间,并注意科室和个人的安全。

病理科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篇4

一、病理科安全负责人职责

病理科主任为病理科安全保卫的第一责任人,应对我科的职工所属岗位的安全负责,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医院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本科室的安全。其责任人委托我科室的个人具体分管我科各工作区的安全责任为直接责任人。

二、安全责任内容

1.科室防范部位,各房间的安全责任人由科主任委托个人分管(见病理科安全岗位责任书),做到防火、防

盗、下班后关好门窗,水电、保管好室内的仪器设备及安全工作。

2.配合医院保卫处组织的安全检查,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防火宣传演练活动。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加

以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上报保卫处,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3.设备仪器使用安全到人,易燃易爆物品由专屋、专人负责,尤其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好本

科的预备的灭火器材。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确保我科不发生火灾,火险。

4.教育职工遵纪守法,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贵重物品放入保险柜,由于专人保管使用。确保不发生刑事治

安案件。如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应配合公安保卫部门,积极提供线索、保护现场,查破案件。

5.教育职工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发生交通责任事故,个人外出注意自身保护。6.发生火险,及时报告消防中心,及时扑救,组织疏散。事后积极协助公安保卫部门查找原因。

7.与病理科所有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

8.进一步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将安全责任分解到人。9.每日安全责任人检查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10.制定病理科责任及安全预案。

病理科疑难病例会诊制度 篇5

1、要经常与有关临床医师进行临床-病理会诊与沟通,了解临床医师的诊断思考和病人情况,将临床医师提供的信息备注于病理申请单中,并向临床医师通报病理诊断的疑难情况、初步拟诊以及延期签发报告的原因。

2、必要时病理科医师应会见患者和其家属等,了解病情,说明病理诊断的疑难情况和延期签发报告的原因等。

3、遇有疑难病例,在辅以其他病理技术检查措施,如深切或连续切片,做有关的特染和免疫组化,再观察大体标本和补充取材等情况下,仍出现以下几种理由可以提出病理会诊:①病理医师不能明确诊断;②两个以上的病理医师意见不一致;③患者要求得到另一位病理医师的诊断意见;④病人转到另一家医院,需要得到该医院病理医师的诊断;⑤临床医师要求得到另一位病理医师的意见。对与最后诊断不符的活检报告,要组织相关医师讨论,接受经验教训,以利提高诊断医师素质和诊断符合率。

4、加强签发疑难病例报告前的病理会诊。签发报告前应进行科内集体讨论,必要时可经外院专家会诊,或主动介绍、协助患者或家属携带病理切片到外院、外地有关病理专家处会诊,以利提高疑难病变诊断水平、防范诊断失误。

5、受委托会诊的病理医师最终对病人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①请求会诊时应提出会诊的原因、问题,请求的个人或单位应付适当的费用。②请求会诊单位或个人应该提供会诊需要的真实资料,包括

临床资料及大体标本描述,每张切片的确切部位来源,HE染色切片、X光照片、特殊染色切片,必要时需要蜡块及固定的组织。以及要在会诊单位作更深入研究时所用的材料。再研究时需要的费用,由请求会诊方支付。③会诊医师应归还除不能复制的原始材料外的所有会诊的材料(包括复制的切片、复制的原始材料)全部归档备查。④出于法律目的的病理会诊,由相关受委托的单位间完成。⑤只有征得请求会诊医师的同意,方能将此病例以文章形式发表。⑥对于有严重分歧的病例,要及时委托市、省病理学分会或病理质控中心,组织全市或全省会诊。⑦远程病理会诊、可以用计算机的E-mail、网站论坛或Web等方式进行。正规的远程病理会诊应该使用Web的方式进行。其中电话费、上网费、会诊费等均有申请单位或个人支付。

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试题 篇6

一、填空题(共分,每空分)

1.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查输血单位与血瓶(袋)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袋)号、血质量是否相符及配血交叉报告有无凝集。

3.药房配方时,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4.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备试验,两人工作时要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5.病理科诊断时,查对编号、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6.针刺治疗时,检查针的数号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

二、选择题(共分,每题分)

1.输血前,需经(B)查对:。

A、1人B、2人C、3人D、5人

2.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C)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A、器械护士B、巡诊护士C、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D、手术医生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C),以备必要时查对。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天

4.检验时,查对(A)、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A、试剂B、姓名C、科室D、检验目的5.影像科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C)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A、住院号B、性别C、部位D、检查目的6.供应室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C)。

A、科室B、用途C、清洁度D、消毒方式

三、判断题(共分,每空分)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术后患者送回复苏室、病室或者监护室时,交接双方应再次对患者的基本信

息、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进行查对交接。(√)

4.病理科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5.各种治疗时,应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6.功能检查科(特殊检查室)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

7、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

验结果。(×)

8、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

使用。(×)

9、配方时、查对处方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

10、病理科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诊断。

查对制度(精选) 篇7

(1)医嘱查对制度

1)所有医嘱需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2)临时执行的医嘱,科室打印医嘱执行单后,需由当日管床的责任护士参与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实行核对与执行者双签名。3)临床科室每天对所有患者的医嘱必须总核对一次。病区护士长、护理组长应参与医嘱的核对。对于无法统一核对的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需要转抄医嘱时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核对者均需签名。

5)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核查,确认无误方可执行,安瓶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抢救后护士应及时核对医师补录的医嘱,并签上执行人姓名和时间。

6)建立医嘱核对登记本,护士核对医嘱后签名确认。7)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2)使用药物查对制度

1)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使用药物查对的内容和方法,并严格执行。2)使用药物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摆药后查(药师执行);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质量。3)备药、给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包装、外观、颜色、有效期等),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个核对并在药袋或药瓶上签名后方可使用。

4)用药时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安全核查。5)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6)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核查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核查有无配伍禁忌。7)护士长、护理部定期督查使用药物查对制度落实,跟踪存在问题整改。(3)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手术室与临床科室间交接患者时,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主动邀请患者参与确认。手术室护士要与病房责任护士或组长一起,根据“术前准备核对单”查对患者术前准备落实情况,包括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手术部位术前标识,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片)。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3)手术人员手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护士)要根据“手术安全核对单”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4)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对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及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5)手术切除的活检组织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建立标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检。

(4)配血与输血查对制度

1)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配血、输血查对制度及相关流程指引。输血查对制度通过“输血安全护理单”组织实施。2)护理人员必须掌握配血、静脉输血查对内容及方法,并严格执行。3)采集备血标本前,必须经过双人核对医嘱、备血标本条型码、输血申请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方能执行,执行后在输血申请单上双签名确认。

4)输血前应检查血液的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外渗、凝血或变质等问题,所用的输血器具在有效期内、无质量问题。

5)静脉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查(血液质量、血袋包装、标签及有效期)八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供血者的姓名、采血日期)。

6)静脉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应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安全核查。

7)护士长、护理部应定期督查配血、输血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质量问题能有效持续改进。

(5)饮食查对制度

1)护士掌握饮食医嘱的内容,医嘱开出后,双人核对后打印执行单执行。2)每日查对医嘱后,以患者饮食执行单为依据,核对患者床前饮食标志,查对床号、姓名、饮食种类,并向患者宣传治疗膳食的临床意义。3)管床护士跟踪、核查患者实际饮食类别与医嘱、床头标志是否一致。4)特殊治疗发放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5)对禁食患者,应在饮食和床尾设有醒目标志,并告诉患者或家属禁食的原因和时限。

护理查对制度 篇8

目的:确认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品质及病人满意度。

范围:医嘱、给药、输血、特殊饮食、无菌物品、各项有创操作、检查等。内容:

给药、输血、发放特殊饮食、有创操作、检查等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患者身份的确认必须同时至少使用二种身份标识:住院号和姓名,并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床号不能单独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的标识。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处理后经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做到班班查对。输入电脑、转抄和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

2、临时、长期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对有疑问的医嘱,查清后方可执行。长期医嘱的执行时间为接到该医嘱,开始处理该医嘱的时间。

3、抢救病人,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然后执行,用过的安瓿,必须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嘱医生补开医嘱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七对:对姓名、病历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失效,针剂有无裂痕。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1)根据医嘱摆药,严格检查药品质量,并经第二人核对无误方可。(2)液体检查:摆药者须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根据输液包装不同采用以下不同方法: ①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

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 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 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发现有异常,不能使用并及时上报药剂科。

②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法类似。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 一拧: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 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检查溶液质量; 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3)配药: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备齐所加药品并再次查对无误方可开始,配药做到一次完成、无菌操作、剂量准确,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4)更换液体(接瓶/换瓶):更换液体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等。

②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变色等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

③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药液不能前后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

3、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过敏史(若须做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方可使用),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查对制度。

3.1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含Rh因子)、肝功能,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3.2输血前查对 :

3.2.1查采血日期,血液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破损。

3.2.2查输血卡上供血者血型、血袋号与血袋上标签是否相符,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3.2.3查病员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血量。

3.3输血前配血报告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两人签全名)。3.4输血时,由两名医务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身份和血型,再次检查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时需注意观察,保证安全。3.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检验。3.6血库提出后,应尽早输入,在4小时内输完。3.7输血单应保留在病历中。

(四)标本(检验、病理等)查对

1、护士根据医嘱核对、打印标签,并贴在符合要求的标本容器上。

2、护士采集血标本前应确认患者身份,核对腕带信息,让患者陈述姓名。

3、医技科室接收标本,应有签收记录。

(五)无菌物品

1、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是否干燥、有效期、包装完好性、灭菌效果等,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还应查对生物监测结果,合格方可发放。

2、使用者除再次查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外,应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特殊饮食查对

1、病人饮食单、床头卡应与医嘱相符。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发饮食时,查对床头卡与病人饮食种类是否相符,自备饮食应与医嘱种类相符,并确认患者身份。

4、对特殊治疗、检查饮食,护士应查对落实。

(七)手术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手术室十二项查对制度,接收病人应查对十二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备皮及所带物品(包括药品、病历、X光片等),禁止带贵重物品入室,假牙及时取下,询问禁食情况等。并核对腕带。2.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3.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4.因抢救用药执行口头医嘱要复诵一遍,事后补写医嘱。

5.手术器械清点单,必须术前、术中、术后共同清点签名后夹入病历,以备后查。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6.输血严格按输血查对制度,两人查对签全名。

(八)操作查对制度。

1.执行任何操作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尤其是执行给药、抽血、输血等操作时。2.要用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操作过程中病人如提出疑问,应认真核对,无误时方可执行。附:电脑医嘱查对制度

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间应由医师书写。护士在核对医嘱时应做到:

1.核对医嘱者必须认真、仔细,尽量避免各种干扰。

2.护士接收医嘱后,处理医嘱者在处理医嘱的同时,核对医嘱单与电脑上的医嘱。然后向药房发送医嘱。3.每次医嘱电脑核对后在相应医嘱本上签全名。

医院查对制度 篇9

1.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下班查对上班医嘱,并有医嘱查对记录,参与查对者签全名。

(2)医嘱应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每周参加查对不少于两次。

(3)查对临时医嘱时要查对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签名。

2.服药、注射、静脉给药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品、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2)执行各项操作、处置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使用药品前要查对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

(4)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反复核对。

3.输血查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病人的交叉配血标本。

(2)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至检验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瓶(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量,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在确定无误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出。

(4)输血前由两人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5)输血时,由两人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量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6)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检验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4.手术查对制度

(1).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①根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化验单、药物等。接患者之前,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前,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三方查对。

②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按要求摆好床位。

③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两名以上医护人员清点纱巾、纱垫、纱(棉)球、器械、缝合针和线轴数,并记录。术毕,再清点一次。

④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卡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⑤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2).手术物品查对制度

①清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所有物品。

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

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②清点时两名护士对台上的每一件物品应唱点两遍,准确记录,特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确保物品的完整性。

③手术物品未准确清点记录之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④关闭体腔前,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的所有物品再行清点。

⑤向深部组织或体腔填入物品时,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洗手护士应及时提醒,防止遗留在体腔内。

⑥严禁将与手术相关的任何物品随意带出或带入手术间。

⑦进人体腔内的纱布类物品,必须有显影标记,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⑧手术过程中增减的物品应及时清点并记录在手术单上,失落的物品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以便清点。

⑨有显影标志的纱布不得覆盖伤口。

END

护理查对制度 篇10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前应查对医嘱的床号、姓名、内容、时间、用法和医生签名,任何医嘱执行前均需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2、当班护士对本班医嘱白班还需查对夜班医嘱,夜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定期大查对一到两次并登记。重整医嘱须经另一人查对后方可执行,如有问题及时纠正。

3、在抢救时或手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药名、剂量、给药途径,待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由两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一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对易导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服药、注射过程中患者有疑问要重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标本采集查对;

(1)护士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将医嘱与输血单上各项信息进行二人核对,确保无误后方可采血。

(2)采集血标本前需核对输血申请单及试管上的各项信息是否与患者相符,确保无误。

(3)血标本采集完毕后,将血标本、输血申请单、患者信息再次进行双人核对,确保无误后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并注明采血时间签采血者全名。(4)同时有两名以上患者需采集血标本时,须严格遵守“一管一单制”、“一次一人“的原则,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两名患者的血标本。

(5)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护理人员同时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取血核对

取血者与血库人员双方须将输血申请单与血袋标签及血液质量进行共同检查核对,内容为: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渗漏及血液有效期。(2)查输血申请单与血袋标签上血型(包括Rh因子)、血量、血袋编号是否一致,交叉试验有无凝集。

(3)查患者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血型、血液制品种类。(4)查对无误后,取血者及发血者签全名及取血时间。

3、输血查对:

严格执行三查十二对制度。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二对:科别、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编号、采血日期、血液的种类和剂量。

(1)输血前查对:

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师)严格查对输血申请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查对:

到患者旁边再次两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血型等,确认与输血单相符,用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在合血单上签上二人的姓名,以示查对。(3)输血后查对:

输血完毕后按三查十二对内容再次核对,将血袋保留,以备必要时送检查对。

(四)手术查对制度

1、手术患者查对:

(1)查对内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

①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手腕带、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手术部位术前标识、术前用药、药物过敏实验结果、备皮、导尿等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②了解患者是否进食、是否排尽大小便、是否卸妆,将患者的义齿、义体、义眼、隐形眼镜、发卡以及贵重物品等专人保管。

③携带病历、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用物、药物等。④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特别是皮肤情况,了解既往史。(2)查对时间:

①手术前一日,巡回护士访视患者时与病历、患者核对。

②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接患者时与手术通知单、病历、病房护士及患者核对。

③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巡回护士与病历及患者核对。

④患者进入手术间后麻醉师、主管医生、巡回护士与病历及患者再次核对。

2、手术器械及标本查对:

(1)器械护士查对无菌包名称、有效期、包装及无菌包内的灭菌指示卡和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合格。

(2)在术前、术中关闭深部组织与体腔前后及术毕时,器械护士须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目核实后登记。

(3)术中需增减器械、缝针等用物时,器械护士须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及时记录。

(4)手术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与术者核对无误后送病理。

(五)各种检查化验查对制度:

1、接送病人检查时与检查前,持检查单与病人查对科室、床号、姓名、检查内容、部位、时间。

2、采集化验标本前,护士接到化验单后,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化验项目及电脑录入是否准确,选择合适容器进行粘贴。

3、采集化验标本时,将化验单、标本容器与病人进行查对,确保床号、姓名、化验项目、采集方法无误后,方可采集,采集后注明采集时间。

(六)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1、去污区对回收的物品,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和包内器材的品种、规格、数量,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制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配制后的浓度。

3、包装各类器械包时,核查包内器械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内指示卡,手术器械包需两人核对。

4、消毒员装载时查对包外的化学指示胶带信息:物品名称、包装者编号、灭菌时间、有效期、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填写锅次锅号。

5、灭菌运行时查对:压力、温度、时间。

6、卸载时先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再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松散包。

7、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时间、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外包装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必须查包装上标识:有三证标识、品名、规格、质量、灭菌方法、灭菌日期和有效期。

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的进行。

2、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必须提前10~15分钟到病房,阅读病室报告、护理记录、交班记事本、进行物品交接。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病室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到特殊情况应详细交代,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工作方可离去。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品准备,如抢救药品、抢救用物及治疗用物,以便于夜班工作。

4、交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器械物品等不符时,应及时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和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5、交班内容:

(1)交清住院患者总数,出入院、转院、转科、手术、分娩、病危、病重、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手术前、手术日、危重、抢救、特殊检查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写出书面病室报告及护理记录,同时交清留送各种标本完成情况。

(2)床头交班查看危重、抢救、昏迷、手术、新入院、卧床患者的病情,如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执行情况。

(3)交、接班者共同巡视并检查病房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的情况。(4)接班者应清点毒麻限剧药、急救药品和其它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应及时与交班者核对。

6、晨会集体交班由护士长主持,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地听取夜班交班报告,要求做到交班时护理记录要写清,口头要讲清,患者床头要看清,如交代不清不得下班。

分级护理制度

(一)分级护理原则

分级护理原则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的患者。

3、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要点

1、特级护理的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用给药,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急救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并记录;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管路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严格执行危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

(7)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指导及健康指导;(8)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执行权。

2、一级护理的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用药;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管路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功能锻炼。

3、二级护理的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用药;(4)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供专科护理;(5)指导患者采取措施预防跌倒/摔伤;(6)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7)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功能指导。

4、三级护理的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执行各项治疗及用药;(4)指导患者采取措施预防跌倒/摔伤;(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功能锻炼

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病房清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病房内禁止吸烟、喝酒、打牌等。

3、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

4、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胸卡上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5、患者必须穿医院病员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多余物品尽量不放在病房内,保持整洁。

6、患者被服、用具按需配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

7、定期对住院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定期征求患者意见或调查满意度并有记录,持续改进病房护理工作。

8、患者不得自行离开病房,需离开时向主管医生请假。

9、严格管理陪伴、探视人员,禁止闲散人员进入病区,保障病区安全。

10、病历不得随意带出病房,病历车加锁保管,防止丢失。患者资料要及时归档,所有医疗记录,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及家属不得翻阅。

11、护士长协助科主任做好病房财产和仪器设备的保管,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精密贵重仪器要有使用要求,不得随意变动,管理人员调动时,办好交班手续。

12、各班需加强病房内的安全管理,注意防火、防盗,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13、病房有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病房设置隔帘或屏风;操作时尊重患者,让陪伴或其他患者回避,或为患者提供相对独立私密的诊疗护理空间,尽量减少或避免患者隐私部位的暴露。

患者出、入院、转科、转院工作管理制度

(一)入院管理

1、患者住院,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住院证,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或家属持住院证、医疗保险证明、住院押金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急诊重症患者应由急诊科指派人员护送至病房,保证安全,病情危重者可采取先入院或手术,同时由陪同人员补办手续。

2、病房护士接通知后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备好抢救物品。

3、患者住院应出示各种证件,并登记联系人姓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

4、入院后医务人员要热情主动迎接新患者,并作自我介绍,核对患者身份。带领患者熟悉病室环境及讲解病房管理制度,将患者随身物品妥善放置,陪同患者至指定的床位。

5、评估患者,通知负责医师检查患者,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制定护理计划。

(二)出院管理

1、出院前一日由主管医生告知患者并向患者交待病情及出院后注意事项,护士做出院指导,征求患者对医院的意见。

2、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办理相应的出院手续。

3、接到住院处出院结算凭证后,协助患者整理物品,清点医院用物,向患者交待出院带药的使用方法。

4、清理病床用物,进行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

5、病情不宜出院,而患者家属要求出院者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由主管医师批准和家属签字后,并在病历上注明“自动出院”。

(三)转科管理

1、患者需转科时,由主治医生填写会诊单并按时送到会诊科室,当会诊科室同意转科时,方可办理转科手续。

2、告知患者或家属转科方法和注意事项。

3、转出科室医生下达转科医嘱并书写转科记录,护士按要求整理病历并填写《转科病人交接记录》,注销各种治疗、护理,取消一览表登记卡、床头卡,与病历一起携带至转入科室,与转入科室值班护士交待病情及治疗情况,危重患者当面交清病情,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皮肤有无压伤,及时通知有关医生接诊。

4、危重患者由转出科室医护人员陪送至转入科室,携带抢救器械和药品。

5、转入科室护士按新入院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和住院规则,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

(四)转院管理

1、护士应根据医嘱将转院日期及转往医院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转院准备并办理转院手续。

2、协助患者整理用物,清点床单位用品,终末消毒。

3、抢救车护送危重患者转院时,必须有医生、护士陪同。根据病情开通和维护静脉通路,备有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急救药箱、人工呼吸器等。

4、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完成治疗,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5、向接收医院的护士交待病情、治疗及护理等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

消毒隔离制度

1、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戴帽子、口罩、洗手。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地面清洁,湿式清扫。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不定期进行工作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培养,结果存档保留。

3、治疗室、换药室内使用中的无菌器械定时更换、灭菌,使用时应注明开始及终止使用时间。

4、病室基本消毒隔离:

(1)病室内每日定时通风换气至少两次,晨晚间护理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擦床头桌,一桌一布。布套均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2)患者被褥衣服枕套每周更换,必须时随时更换,脏被服放在污桶内。(3)转科、出院、死亡患者的床单位及周围用物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5、公共护理用具消毒:

(1)采集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操作中涉及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产品,治疗巾、止血带重复使用时需按规定进行消毒后再使用。

(2)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过后浸泡于300-5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清洁晾干备用。

(3)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每周清洁消毒一次,血压计袖带若被污染,应首先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洁晾干备用。听诊器、手电筒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4)吸引瓶用后先清洁,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洁晾干备用。

(5)简易呼吸器用后按规定消毒处理。舌钳、开口器、压舌板高压灭菌处理后备用。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用后密封保存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7)墩布要有标记,按规定在不同区域内使用,用后消毒洗净悬挂晾干备用。

6、床单位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相对独立区域,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隔离单位门口备一次性手套、速干手消毒剂。

(3)隔离患者专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停止使用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处理。

(4)隔离患者使用的用具用后集中回收、处理。

(5)若使用重复性器械,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注明“隔离”字样,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6)被服单独放入双层垃圾袋,注明“隔离”字样,由洗衣房统一处理。对转出、出院或死亡的传染病患者进行床单位终末消毒。

7、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1)感染性废物必须放置在专用黄色垃圾袋内。

(2)废弃的注射器针头、输液输血器针头、各种穿刺针、采血针均放入锐器盒内。

(3)使用后的输液输血器、注射器、尿袋、一次性引流袋、引流管、吸痰管、手套、敷料、绷带、棉签、棉球、纱布、压舌板等均放入黄色垃圾袋,统一回收处理。

(4)特殊感染性物品如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艾滋病等用过的废弃物放入双层黄色专用垃圾袋后结扎开口处,袋外标注“隔离”字样,统一回收处理。

8、使用呼吸机治疗时,气道湿化必须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灭菌蒸馏水。

9、口腔科、放射科均要求一律使用一次性口杯。口腔科牙钻针每次使用后必须高压灭菌后方可再用。

10、各种内镜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洗、彻底消毒。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对急诊抢救、留观、输液及所有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男病人使用蓝色腕带,女病人使用粉色腕带。

3、在给药、输血或血制品、标本采集、发放特殊饮食及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4、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5、患者佩戴腕带应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对于腕带过敏患者,可将腕带系于病员服第二个扣眼处。

6、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经过医护双方共同确认,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住院号或就诊卡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7、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8、对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就诊卡号识别患者身份,或另加性别、年龄等信息进行确认。

9、严格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科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与交接程序。

执行医嘱制度

1、执行医嘱前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核对患者信息。

2、医嘱由医嘱班或值班护士接收、生成后,打印医嘱执行单。

3、执行医嘱时必须经第二人认真核对,方可实施。

4、执行医嘱后在医嘱单、医嘱执行单上签字并记录执行时间。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认真交班,并在治疗单上注明。

6、护士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给药等,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或手术中除外。在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须复诵一遍,另一名护士核对无误后,经医生查对药物后方可执行,执行后要保留安瓿,待医嘱补齐后再次核对。

7、护士要正确执行医嘱,不得随意修改医嘱或无故不执行医嘱,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当医生拒绝核实有疑问的医嘱时,护士有责任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一、健康教育方式:个别指导、集体讲解、文字宣传与图片及影视资料等。

二、健康教育内容:

(一)门诊患者教育

1、门诊诊疗环境、就诊流程。

2、传授相关疾病与健康知识。

3、合理用药指导。

(二)住院患者教育

1、入院教育

(1)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应享有的权利义务。(2)告知患者分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3)指导患者熟悉病区的生活环境:病床、床头呼叫器及其他常用设施的使用。

(4)告知患者医院规章制度,住院期间不得擅自离院,不得使用自购药品等。

(5)指导患者掌握标本留取、常规检查要点及用药常识。

2、住院期间教育:

(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2)讲解诊疗活动的一般常识及配合要点。(3)讲解疾病的一般常识、药物指导。(4)心理卫生教育。

(5)介绍住院费用的查询与告知。

3、特殊检查治疗前的教育:告知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检查时配合要点。

4、手术前后教育;(1)术前教育:

① 给患者讲解手术的流程及术前、术后需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② 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及意义。③ 告知患者术前签字的意义。

④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安慰鼓励患者,减少恐惧心理,增强信心。(2)术后教育:

①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情绪的调节、卧位要求、引流管的保护、减轻疼痛和不适的方法、进食的时间和饮食种类、活动时间及注意事项、用药的相关知识等。

② 指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5、出院教育:

(1)出院后继续用药方法。

(2)饮食、活动、休息的要求及注意事项。(3)心理调节方法和重要性。(4)复诊时间安排及重要性。

4、卫生展览如图片或实物展览,内容定期更换。

5、卫生广播、录像利用患者候诊及住院患者活动时间进行宣教。

病房药品管理制度

1、病房药柜所有药品,根据病种保存一定品种和基数,以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病房药柜,应指定专人管理,每人检查增补,根据药品的种类与性质分别定点放置,保证随时使用。

3、每周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应停止使用并包药剂科处理。

4、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存放并保持一定基数,每日检查,并登记,保证随时应用。

5、特殊及贵重药品要妥善保管,注明患者床号与姓名。

6、冷藏药品存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疗效。

7、患者的药物专药专用,停药后及时退药。

8、毒麻药品管理

(1)病房毒麻药只能供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2)各科室对毒、麻、限剧药品均应放置专屉加锁保管并指定专人负责。各班交接时必须双方当面清点并签全名,每次交接之间要连续,交接班后出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3)毒、麻、限剧药品按需保持一定基数。

(4)医生开具医嘱和毒麻药专用处方,护士见医嘱后给患者使用,使用后保留空安瓿。

(5)使用毒、麻药品时,剂量要准确,做到用前核对,当此类药品无瓶签或瓶签模糊不清有怀疑时不可使用。建立毒麻药使用登记本,使用后注明患者姓名、床号、使用药名、剂量、使用日期、时间、护士签名。

(6)领取毒麻药品时,要带使用后的安瓿,且与处方剂量相符,一并交药房换取。

9、有误用风险药品管理

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存放,按照剂型或功效区分开,摆放位置保持距离。同剂型或同功效而必须在一个药柜摆放的,要区分为上、下层,必要时在两种药品旁都建立“相似药品”等提示。

10、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相关规定。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固定的存放地点,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3)在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处设置明显警示性提示牌(黑底白字),以提示医务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认真执行双人复核制度,如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内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定期检查,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观察与监测,及时反馈给科室负责人。(7)定期(每季度)排查科室使用药品中与高危药品的外观相似、发音相似的药品清单,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评估制度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患者的告知制度等,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2、将风险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3、有针对护理人员执业风险的防护措施,有针对患者住院风险的防护设施,并能做到督促落实,定期总结。有多种形式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4、护士对所有新入院/转科患者进行首次评估,填写患者入院评估单中风险评估部分,在相应□中打钩。

5、对有风险的患者填写相关的风险评估表,将风险系数偏大的高危患者的情况告知家属,并使用警示标识,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6、对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应重新评估,有风险的患者定时评估,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7、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8、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高危、麻醉、精神药品按规定管理。

9、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压疮风险的评估:对所有新入院患者均应进行压疮危险度评分,对有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等高危因素者入院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初次评估后,轻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中、高度危险患者每3天评估一次,极度危险患者每天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评估。

二、评分方法

按照Braden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评估:总分23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18分作为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评分≤18分应建立《压疮危险度评分记录表》,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压疮风险上报制度: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轻中度风险向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在24小时内上报伤口护理学术小组实施监控。

四、加强压疮预报患者的基础护理,并纳入重点护理和监控程序,每班护士认真落实预防措施后在护理记录单及压疮危险度记录表中有记录描述,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

五、伤口护理学术小组收到接报,须亲临病房,了解情况,指导和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每周跟踪,并做好记录。

六、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压疮,须立即报告病区护士长,Ⅰ、Ⅱ期压疮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和伤口护理学术小组并填写好《皮肤压疮报告表》。Ⅲ期及以上压疮需于6h内填写《皮肤压疮报告表》并报告护理部及伤口护理学术小组。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记录单》。

七、会诊制度

1、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向护理部提交护理会诊申请单,护理部组织伤口护理学术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2、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病区护士长应及时填写《皮肤压疮报告表》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伤口护理小组成员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八、压疮护理质量管理办法

(一)院外压疮管理

患者入院带入压疮,病区责任护士对压疮进行评估并填写《压疮危险度评分记录表》、《皮肤压疮报告表》,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护理部质控人员定期督导并结合治疗护理结果,在当月的护理质量评价中给予以下加分奖励:

1.Ⅰ期及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压疮痊愈,每例月质控质量分加0.5分; 2.Ⅱ期压疮痊愈,每例月质控质量分加1分;

3.Ⅲ期、Ⅳ期及不明确分期压疮痊愈,每例月质控质量分加2分。4.住院期间未愈者,不加分。

(二)院内难免压疮的管理

因病情原因,虽经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仍发生压疮,经伤口护理小组确认为难免压疮的病例,不扣罚病区护理质量分。

(三)院内皮肤压疮的管理

患者住院期间因护理不当出现压疮(难免压疮除外),一例扣5分,反复发生者加倍处罚。

九、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同时于2012年1月修订的《压疮预报、报告管理办法》废止。

患者跌倒与坠床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与处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最大限度的减少跌倒与坠床的发生,或患者在跌倒与坠床发生后将对其伤害减少到最小,特制定本制度。

一、做好患者跌倒与坠床的预防

(一)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病区张贴“预防跌倒十知”、走廊扶手、卫生间扶手及报警装置、地面防滑警示标识等。

(二)针对引起跌倒与坠床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跌倒与坠床的危险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变化,实施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

(三)医护人员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四)根据评估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住院高危患者将“防跌倒/坠床”标识挂于床尾处,术后或长期卧床的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需由责任护士协助。

二、患者跌倒与坠床的报告

(一)在第一时间如实做好记录,通知病区护士长。

(二)病区护士长须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三天内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护理部。

三、伤情认定及处理

(一)伤情认定:

1.一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2.二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3.三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二)处理:

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检查受伤情况,通知医师,同时加强巡视。根据患者受伤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一级: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级:根据伤情为患者实施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护理处置,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三级:

1.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适当的搬运方法,并协助医师进行医疗处置。

2.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将患者转移至病床,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意识、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在职护理人员培训制度

为了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巩固临床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我院护理部定期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各种培训,使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和技术,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一)护理人员在职期间必须按规定接受医院的各种培训。

(二)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由护理部及病区组织和安排,以病区讲课、院内讲课、护理查房、病例讨论、院外进修、考试考核等形式进行。

(三)培训内容根据护士层级、分层进行。制定如下: <一>N0及N1护士的培训

1、培训目标:

(1)做好岗前教育,教导爱岗敬业。

(2)抓好“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3)掌握核心制度、各班职责,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4)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技巧,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能进行出入院健康教育和简单疾病知识介绍。

(5)熟悉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

(6)N1护士在责任组长能分管病情较轻病人。

2、培训内容

(1)制度、规范、法律法规

①科室相关制度及规定(包括护理部下发及科室制定),各班职责、流程、标准。

②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等。

③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要求。

④医疗护理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如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2)基本知识

①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卫生部、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文件;

②基础护理学(第四版);三基训练护士分册; ③护理技术操作手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④科室常用药物及抢救药品相关知识和用药护理。(3)基本技能

生活护理项目:温水擦浴、面部清洁、床上洗头、足部护理、会阴护理、口腔护理、卧床病人更单、铺床法等;

低难度护理技能:出入院病人的护理、静脉输液、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生命体征监测、静脉注射、无菌技术、膀胱冲洗、口服给药、物理降温、各种标本采集法、静脉采血、吸氧、吸痰、雾化吸入、备皮、灌肠、卧床病人翻身扣背等;

高难度护理技能:导尿、鼻饲、胃肠减压、洗胃、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预防压疮评估及护理、预防跌倒护理及评估、床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等;(4)专科知识技能

①专科护理理论(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熟悉各专科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症状体征、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②熟悉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及病情观察,掌握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如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跌倒/坠床等);

③了解专科常见疾病的评估检查方法及意义(参考健康评估第2版或其他书籍);

④熟悉专科常用治疗仪器及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输液泵等)。

3、培训方法:护理部结合医院情况定出轮转计划和培训内容。护士长要经常组织召开新护士座谈会,了解其工作情况及有何困难,并对其工作进行评议,以求不断克服缺点,尽快成长。

(1)新入院护士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接受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和服务规范训练。入科后,各科室延续护理部岗前培训,制定本科室新护士3个月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2)护士长应结合每个护士特点制定出具体培训计划(含轮转护士培训计划)。

(3)须加强临床护理实践,以临床护理工作为主,3个月后必须胜任常规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护士个人能力和水平,酌情安排跟随值夜班工作。

(4)一年内能独立完成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在责任组长带领下护理病情较轻的病人。

(5)参加所在科室及护理部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

(6)新参加工作的护士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工作时,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工作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指挥、尊敬教学老师、勤奋好学、搞好团结。

(7)轮转护士本人订出学习计划,阅读有关专科疾病及相关护理书籍。(8)出科前由轮转科室负责进行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核,并就其服务态度和工作表现作出鉴定。

<二>N2护士的培训

1、培训目标:

(1)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理论及技能,熟练掌握各种制度、规范、法律法规,能协助护士长培训下级护士。

(2)掌握各专科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3)熟练掌握各专科治疗仪器的操作方法。

(4)能独立操作电脑医嘱处理系统,可以胜任主班、药班工作。(5)能规范化书写护理文书。

(6)能够担任责任护士,可以独立护理危重病人,熟练掌握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

2、培训内容

(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制度、规范、法律法规。

(2)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和技能(内容同N0、NI)的基础上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有效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3)按要求参加技术准入项目培训,如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微量泵/输液泵的使用、动脉采血技术、三腔两囊管的护理等。

(4)专科知识技能

①专科护理理论、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包括本科室所属大科各系统疾病),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症状体征、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②急诊、重症、肿瘤、血透室、手术室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教程; ③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及病情观察和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如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跌倒/坠床等);

④专科常见疾病的评估检查方法及意义(参考健康评估第2版或其他书籍); ⑤专科常用治疗仪器及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输液泵等)。

(5)培养临床教学能力,能够协助护士长培训并指导下级护士工作。(6)学习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通过专科知识积累,充实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3、培训方法:(1)护理部结合医院情况定出轮转计划和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讲课。(2)各科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制订的轮转计划和培训内容,制定本科室培训计划(侧重专科知识和技能),有计划地安排培训及辅助自学。

(3)在护士长及责任组长指导下逐渐练习重症护理记录书写,由护士长检查审核。

(4)鼓励参加各种自学考试或在职专业学习。

(5)工作中进一步培养沟通、协调能力,丰富自身业务素养,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6)组织晨会提问,每周至少两次。

(7)参与科内讲课和查房,提高临床教学能力。<三>N3护士的培训

1、培训目标

(1)具有坚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2)熟练掌握专科护理常规、技能及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能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

(3)熟悉对危重病人的观察方法,能够独立护理危重病人,掌握急救技能,具有组织配合抢救能力,掌握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原则。

(4)具有课堂教学、临床带教能力,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能协助护士长做好护士、护生带教及病房管理工作,能够指导教学查房及本病房业务查房。

(5)能够协助护士长参与科室质控工作,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6)有一定的论文书写能力及科研意识,不断更新知识,能在管理、教学、科研中发挥骨干作用。

2、培训内容

(1)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2)学习和熟练抢救技术及相关知识,提高组织抢救能力。(3)学习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并协助护士长应用于临床。(4)学习病房临床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5)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3、培训方法(1)护理部可根据个人特长,使其固定于某科工作,也可结合工作需要,提供到外院短期学习的机会。

(2)科室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业务学习及讲课。

(3)以护理危重病人为主,可担任责任组长工作,锻炼协调、管理能力。(4)鼓励参加提升学历的在职或脱产学习,以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5)参与护生和低年资护士的带教,锻炼组织、管理及教学能力,表现突出并符合条件者可选拔为总带教。

(6)参与病房科研工作,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凡有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者,年终予以奖励。

护理关键技术准入制度

1、关键技术的范围

关键技术指静脉留置针输液、PICC、动脉穿刺、三腔管使用、造口护理、除颤仪、输液/微量注射泵使用、呼吸机应用等。

2、申请报告制度

临床各专业开展关键技术,必须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护理部评审认定后方可开展工作。

3、人员要求

开展关键技术的护理人员必须取得执业护士资格。PICC具备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

4、技术培训

留置针输液、动脉穿刺、三腔管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呼吸机,除颤仪器应用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培训、技术操作培训。其它关键技术由外出进修人员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

5、监督、考核

各项关键技术由护理部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对每个护理人员建立技术档案,每半年由技术小组考核—次,考核不合格者,再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关键技术的操作。

静脉留置针准入制度

1、培训对象: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

2、培训内容:肌肉注射、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培训目标:能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4、培训方法:课堂培训、操作示范、跟班培训。

5、考核内容:无菌技术,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

6、评价标准:无菌技术考试≥85分,操作技能≥90分,病人评价满意。

7、评价考核合格后,准许进行静脉留置钊穿刺及维护。

8、掌握护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PICC穿刺准入制度

1、培训对象:临床工作五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2、培训内容:PICC基础理论知识、解剖理论知识、PICC穿刺操作技术、PICC维护及使用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培训目标:能熟练掌握PICC基础知识、解剖理论知识、穿刺技能、维护和保养技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4、培训方法:课堂培训、操作示范、跟班培训。

5、考核内容:无菌操作、PICC基础理论、技能操作。

6、评价标准:基础理论考试≥85分:操作技能:观摩置管演示5次以上,协助教师操作5次以上,在教师指导下操作5次以上,独立成功操作5次以上,无菌技术考核≥95分。

7、评价考核合格后,准许进行PICC穿刺及导管护理。

8、护士长或静脉输液小组人员及时听取患者家属意见,掌握护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动脉穿刺准入制度

l、培训对象:取得护士执业证的护士。

2、培训内容:常用穿刺部位的解剖位置;动脉穿刺技术;动脉穿刺后的按压方法、时间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3、培训目标:能够熟练掌握动脉穿刺的操作技术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4、培训方法:课堂培训、操作示范、跟班培训。

5、考核内容:动脉穿刺操作技术。

6、准入标准:能够熟练实施动脉穿刺操作技术及成功操作3次以上,准许进行动脉穿刺操作技术。

三腔管使用准入制度

l、培训对象: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能熟练掌握胃管置入技术的护士。

2、培训内容:三腔管置入的基本知识,操作技术。

3、培训目标:能熟练掌握三腔管置入操作技术,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及时处理三腔管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4、培训方法:课堂培训、操作示范、跟班培训。

5、评价考核标准:理论考试≥85分,操作技能≥ 90分。造口护理准入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临床工作五年以上、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

2、培训内容:造口基础理论知识、造口护理操作技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培训目标:能熟练掌握造口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能正确指导患者或家属护理造口,使用造口袋及附属用品。

4、培训方法:课堂培训、操作示范、跟班培训。

5、考核内容:造口基础理论、造口护理操作

6、评价标准:基础理论考试≥85分,操作技能≥90分,病人评价满意。

7、评价考核合格后,准许对造口患者提供专业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安排:考核合格后,毕业两年内的护士6个月、1年重新复测考核一次:其他人员每年培训考核一次。

8、护士长或质量控制小组人员及时听取患者家属意见,掌握护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电除颤技术准入制度

l、培训对象: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护士。

2、培训内容:电除颤的目的及适应证,除颤仪的使用说明及保养制度,电除颤技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

3、培训目标:能熟练掌握电除颤的基础理沦知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4、培训方法:课堂培训、操作示范、模拟练习。

5、评价考核标准:理论考试≥85分,操作技能≥90分。

6、考核合格后,准许独立值班并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实施电除颤。

7、护士长或质控小组成员不定期抽查,掌握护士技术的熟练及规范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输液泵/微量注射技术准入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临床工作一年以上、取得护士资格的护士。

2、培训内容: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目的,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说明及保养制度,技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培训目标:能熟练掌握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能够排除常见的故障。

4、培训方法:课堂培训、操作示范、模拟练习、实际操作练习。

5、评价考核标准:基础理论考试≥85分,操作技能≥90分。

6、考核合格后,准许独立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7、护士长或质控小组成员不定期抽查,掌握护士技术的熟练及规范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呼吸机应用准入制度

1、培训对象: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急诊科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2、能力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知呼吸机相关理论知识及人工气道管理技术。

3、培训内容: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呼吸机管路安装程序;呼吸机常用模式及参数设置;报警信息识别及故障处理方法:呼吸机清洗、消毒/灭菌、维护/保养制度。人工气道管理技术。

4、培训目标:能够熟练掌握呼吸机相关理论知识,能够遵医嘱正确使用呼吸机。

5、培训方法:课堂培训、操作示范、跟班培训。

6、考核内容:呼吸机相关理论知识:呼吸机应用技术。

7、准入标准:理论考核≥85分,技术操作考核≥90分,能够正确使用呼吸机,并且能够正确实施人工气道管理技术。观摩演示5次以上,协助老师操作5次以上,在老师指导下操作5次以上,独立成功操作5次以上,评价考核合格后,准许进行呼吸机应用。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1、急救物品、仪器定位放置,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应专人管理,每日清点记录,护士长每周清点并签名(药物及抢救用物清点本)。

2、急救药品、物品保证基数,标签清晰,保证药品、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

3、抢救车上不得放置任何杂物,保持清洁,各种急救设备应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4、抢救药品应在失效期前6个月更换。

5、抢救车内物品平时不能随意取用,抢救用药应在使用后2小时内补充完整备用。

探视、陪护制度

(一)探视制度

1、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使医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尽可能减少陪伴。

2、探视时间为每天15:00—19:00,节假日为8:00—19:00.探视者每次不超过2人,学龄前儿童及宠物不得进入病房。

3、患传染性疾病者禁止探视。

4、ICU、传染科、隔离病房、新生儿科等,应在采取措施的前提下探视。

5、探视者要遵守医院的规定,服从医务人员劝导,如需了解病情,可向医务人员询问。未经医务人员许可不得私自将患者带出院外。

6、应保持病房安静、清洁,禁止在病区内吸烟、大声喧哗、随地吐痰。

(二)陪伴制度

1、陪伴人员应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照顾患者。

2、禁止随地吐痰及乱扔果皮纸屑;禁止大声喧哗,打扑克等娱乐活动,不得自带床、躺椅等。

3、禁止在病区内吸烟、饮酒;禁止躺卧患者床铺和挪用患者的被服。

4、不允许串病室、翻阅病历或谈论有碍患者健康和治疗的事项。

5、服从治疗,不可擅自请外院医生诊治或自行用药,不得随意调节患者使用的各种医疗仪器和设备。

6、不给患者吃变质食物,带来的食品经医务人员同意后方可食用。陪伴人员外出时,应与值班人员联系,取得同意方可离开。

7、陪伴和探视人员必须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如损坏公物,须按规定赔偿,不将非患者衣物带到病区洗涤。

8、陪伴人员如违犯医院规章制度或影响医院治安,经说服无效者,可停止其陪伴,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处理。

患者告知制度

1、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应尊重患者知情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文化程度及沟通能力,用适宜的方式和通俗的语言告诉患者和/或家属操作目的和必要性。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患者和/或家属能明白的语言交代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取得患者配合。

4、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侵入性操作技术时,应首先告知患者和/或家属在相关的“知情同意单”上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后才能进行。

5、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患者(或家属)约束的目的,经家属或患者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开具医嘱并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6、患者使用特殊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均应遵守此告知程序,并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上一篇:江行早发,江行早发齐己,江行早发的意思,江行早发赏析下一篇:跨越式发展推进会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