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成功作文

2024-06-27

撬动成功作文(共8篇)

撬动成功作文 篇1

课改“撬动”山区教育

——桑植县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作者:刘茜 刘秋泉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7日-11:41 本文来源于:为先在线

桑植县教育局局长向贤良、副县长王云、政协副主席桂作明听课。

一批批优秀教师成长起来。

桑植县2011年课改经验交流会校长评课会。

桑植县十一学校初二134班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情绪饱满:

“这是我们组的意见,大家看看还有什么补充?”

“我觉得你们组表述不够完整,应该再加上„„”

“我还有新观点,我认为这里不妨这样表达„„”

“我觉得大家都说得很精彩很到位,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总结吧。”

这是桑植课改中的真实一幕。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山区县,桑植近年来以课改谋变化,以课改促发展,“撬动”了山区教育。如今,来自兄弟县市的“取经”者不计其数,媒体记者也慕名而来——

化解“第一个吃螃蟹者”对这个“螃蟹”的恐惧和忧虑 我们见到桑植县教育局局长向贤良的时候,他正和县教研室主任朱慧勇在十一学校“看课”。大约10多分钟下课铃声响起,教室门口便成了他们和校长、老师们现场议课的地方。我们没有打扰,只是站在一旁静静聆听。尽管他们在讨论时夹杂着方言,但他们那种对课改的执着与专注,那种直击问题、直面不足的评课态度,让初识桑植课改的我们不禁动容。

“3年前,你们还看不到这样的课堂。”向贤良对我们介绍说,2008年上半年,自己上任局长后曾组织多次教学现状大摸底,反馈上来的情况令人忧虑: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法单一,单边主义、满堂灌比比皆是„„ “我常常看到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学生毕业后,将记载着他们生长经历和辛勤求学的课本全撕碎。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课堂没有给孩子们留下快乐的记忆。每当这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心痛的同时感觉课改一刻也不能停留。”

在这样的背景下,桑植开展了教育到底如何发展的大讨论。在这次大讨论中,向贤良思索和追问着:贫困山区的教育何以突围?出路到底在哪里?他认为,国贫的桑植,必须通过新课程改革来促进教育的跨越发展,从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他这样说:“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是从硬件均衡走向质量均衡,质量均衡必须要通过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来实现,而学校内涵发展首先解决的是课堂问题,改革课堂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科学的最经济的路径,是最终的捷径。可以说,撬动教育这个‘地球’的支点是课堂。”

这次大讨论被称为桑植开启课改之旅的“遵义会议”。桑植教育人开始以改革者的姿态吹响课改的集结号。

然而,“另类”的新课堂难免让习惯传统课堂的人们产生观望和畏难情绪。桑植四中校长王兴辉就深有体会:“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刚开始推行课改时,就有一些老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有人检查就按课改要求来,没人就按传统的来。这一度让我们很头痛。”

化解“第一个吃螃蟹者”对这个“螃蟹”的恐惧和忧虑,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桑植于是上上下下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向贤良局长更是亲自上阵,大会小会都要讲,特别是每年教育战线的“千人大会”,他都要费尽心血准备,深入浅出给大家谈课改。去年,因会议议程太多,他一直讲到下午1点多,可是会场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听得入神。张家界市教科院的专家说,向局长真是“比专家还专家”。

但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靠一两次动员会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单靠局长的大声疾呼就可以了,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来破解。桑植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再培训,再上岗”的原则,紧把学习和培训关。

桑植的学习和培训突出一个“新”字,即通过学习和培训达到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吃透新的课程标准,通晓新的实验教材,明确新的课程要求的目的。桑植县教育局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教师。首先让大家自觉地在网上系统地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岳阳许市中学等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解决值不值得学的问题;其次分期分批组织校长、业务副校长、教研主任到许市、杜郎口、广东等地学习,现场感受气氛,解决学不学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调研分析本校的具体情况,解决学不学得好的问题。

桑植四中的钟丽老师向记者说起,学校邀请全国著名的生本教育专家荆志强老师来演讲,从早上8点到11点,荆老师风趣的报告让我开心让我醉,荆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拔开云雾大开眼界:从学生个性气质加以研究,掌握学生的动态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了解你信任与你谈心,谈家庭谈未来,谈自己的喜乐哀愁,谈他们一切的一切。学生分组(横向和纵向)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合作、倾听、讨论、汇报、展示、质疑。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生本教育理念将会影响我、造就我,使我的学生们在生本的大课堂中学得踏实、学得快乐。

澧源镇中学的燕学鹏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在县教育局组织下,9所实验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研修班,进行一个多月的学习考查,我聆听了专家学者们的报告后,发现最近两年的课改形式已经非常紧迫了!一些特级教师上公开课,竟然也从讲台上悄悄隐退,把学生推上了课堂舞台。特级教师都课改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进行课改呢?出去了一趟,生本教育理念在我的头脑中逐渐生根发芽。”

教育观念更新,源于长期不断的学习,而教研力量要为此提供保障。他们把一些经验丰富,具有科研能力的一线教师调到教科室工作,并不惜代价从外地引进科研人才,充实到教科室,增强了教科研的力量。同时,加强课题研究,县课题中心研究组,根据课程改革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内容,制定出若干课改研究专题,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专题,实验教师再根据学校的专题确定个人的研究课题,从上而下形成了“人人要参与,校校有专题”的科研格局。

联片研训也是很有桑植特色的“一招”。联片研训是桑植的首创,也是省级规划课题正在研究的内容。他们的做法是把分散在几所学校中的研训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各片区在负责学校的组织与带动下,不仅上示范课,更对本片区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教研室也参加联片研训活动,现场点评每一堂课,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的成长和课改交流提高搭设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课改推行过程中,向贤良特别重视校长这个层面。“当一个好老师,受益的只是一个班的学生;当一个好校长受益的则是整个学校的学生和一个区域的学生。”他说。

十一学校是“全省课改样板学校”,也是桑植课改龙头校之一。校长潘鸣是新官上任。据他介绍,自2009年6月桑植县拉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以来,在原校长卓云辉的带领下,十一学校瞄准课堂,将“导学案”教学法作为突破口,积极通过培训会、教学研究等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通识培训、分学科培训,采用观看专家报告录像、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参与式讨论、说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崭新的姿态站在课改的战线上。

潘校长口中的卓云辉校长,是桑植的“课改名人”。现在,他在基础薄弱的贺龙中学担任校长。为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他无数回亲自推门听课,深入组织课改教师开展“一人一课”、“推门课”、“同一课”、“典型课”等活动,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像潘校长一样,空壳树中学的陈和锐校长一个学期以来,深入课堂指导全校教师上研讨课100多节,让老师们受益良多。在他的影响下,学校的老师得到不断成长。

紧扣住“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总航线”

“三主五步”,是我们在桑植采访时,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2009年底,在桑植县课改实验总结会上,教育局长向贤良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 “三主”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他还总结出具有桑植特色的课堂模式: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升。2010年2月,在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汇报会上,向贤良将这一模式正式取名为“三主五步教学法”。

对桑植的课改,向贤良一直在深深思索。此前,他亲自安排教研室的人员南下广东华南师范大学,听讲座、观现场、进课堂,并在桑植进行了一年的实地调研。一次,他到澧源中学检查工作,在该校宣传栏前足足站了一个小时。原来,该校已经开始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总结为四步教学法。他于是多次与“课改先锋”陈前军校长一起切磋,大家反复琢磨推敲后,认为“三主五步”较为科学。

县教研室副主任肖勇这样阐述:“三主五步”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其宗旨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总的航线确定了以后,紧接着当然就是纵深推动,形成特色。

向贤良给我们具体介绍了桑植的“课改进程”:2009年下半年,全县正式拉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在全县大部分小学、初中推行,并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成氛围、三年上台阶、四年出经验、五年当示范”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长期目标。各乡镇中心学校均确定了一个以上的实验试点校、实验年级或班级,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思路开展试点工作;2010年为桑植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他们对实验校、年级或班级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逐步扩大实验年级与学科范围,初步形成本县、本校课堂教改的基本模式和特色;2011年至今,全县更是全面强势推进课改。

桑植县推行课改,最关键的环节便是课堂大讨论。老师根据学习成绩优劣、家庭条件好坏、性格和兴趣爱好差异等不同因素,将学生分为6-8人的讨论小组,并建立了小组激励和约束机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在这种新型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先学、后导、互助”,以探究学习方式替代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形成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实验的教学局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

“大家好,我们是‘为梦想而奋斗小组’,今天由我们来跟大家共同学习这篇《巴东三峡》。”如文章开头说到的,桑植县十一学校初二134班的一堂语文课上,4名学生满怀激情地为同学们讲课,就分工协作十分清楚,一人讲解,两人板书,剩下一人向台下的同学提问,站在教室中间的老师肖华则面带微笑不停向讲台上的学生点头以示鼓励。

这一堂课全程由学生上台展示,不停有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不停有同学纠正前一名同学所讲的不当之处,仅是讲到三峡的特点,同学们也在课堂上争得不可开交,肖华稍加引导后只讲了一句“每个人眼中的‘巴东三峡’都是别样的!”便将学生的思维拉了回来。一节课下来,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共有3个小组上台演示,回答问题则多达20余次。

学生上台讲课,老师可没有闲着。肖华老师认为这种教课方式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看似是学生在讲台上讲课,实际上他们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还要充分信任学生。”

“在这样的课堂上,作为学生,只要你愿意,这讲台就是你的。”肖华告诉记者,这种上课方式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从思考到提问到最后解决,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更有满足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培养合作、协调和沟通能力,这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也是同步的。他们非常愿意接受,上课更有兴趣了,思维也更活跃了。

“把教学目的隐藏起来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方法,才能润物细无声。”肖华介绍说。课后,该班学生黄昆告诉记者,班上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给自己的小组起了独特的名字,比如“标新立异”、“登上最高峰”、“璀璨星光”等等,大家都在为了共同进步的目标而努力。

集体备课也是桑植课改的亮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实现高效率,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让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干,而是花更多时间在课前备课上。课改之前,有些学校虽已实行集体备课,但大多只是流于形式。课改之后,教师的备课流程变成了教师个人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修订-教师个性化加工-跟踪听课-课后反思。

这样环环相扣的备课流程,需要教师从备课环节开始,就要精密地设计课堂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将学生在预习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和整合之后形成“问题链”。同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导学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补充问题,以弥补学生自学时的不足。

“活力——探究型”课堂激发了更多年轻教师的热情。今年再次被评上“课改之星”的年轻教师肖玉梅是澧源镇一小的一名教师,从充满疑虑到亲自试水,肖玉梅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与同组老师备课。“现在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作为老师,必须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肖玉梅说。现在每年寒暑假,肖玉梅都要与同组备课的老师完善、优化导学案,总结课改中的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为使“三主五步”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延伸、补充和矫正,增强课堂效果,桑植还组织开展了“大量读写”、“艺术、体育(2+1)”、“学生素质检测”、等主题活动,使生本教育的花朵越开越鲜艳。现在教研室有《澧水文学》促进大量读写,教育局还设想创办《课改动态》专刊,开辟《课改导航》、《专家引领》、《他山之石》、《回音壁》等栏目,并改版更新“桑植教研网”,以期及时反映课改动态,全面营造课改舆论氛围,鼓舞士气,凝结人心。

让师生们都能获得幸福与成功的体验 那么,桑植的课改到底收获了什么?让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的收获。

空壳树中学彭云斐老师对记者说起,班上周华(化名)是个几乎要辍学的学生,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是自己拖了班上的后腿,总是闷闷不乐;再加上在外打工的父母常年不回家,而家中只剩下爷爷一个人,他想陪爷爷,产生了放弃读书的念头。通过多方面努力,好不容易让他重新回到了课堂,但在他脸上却很少看到笑容。

自“三主五步”课堂以来,周华脸上多了笑容,有时还会主动找我询问自己的表现情况,课堂上也能看到他很自信、完整的发言。特别是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并没有事先分配问题,在课堂上由小组讨论设置问题,我以为组长会自己上台展示,没想到展示时却是周华。一开始他说话声音小,吞吞吐吐,语句不连贯,后来慢慢地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他,声音洪亮,语句连贯。展示结束,教室里不由自主的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课后,他兴奋不已,脸上洋溢了灿烂的笑容。

十一学校的刘亚老师也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去年临近期末考试时,因病需请假一周,这下可让她“犯了难”,没有老师上课,学生怎么办,会不会由此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后来结果证明,这全是杞人忧天。在医院期间,班上的小组长时常打电话给她汇报班级情况;课代表会先批改作业,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再向老师请教。一周后,期末考试结果出来,班上的考试平均分竟然比其他班平均分高10多分。“所以说,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课改。”她说。

课改,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动力。而对于老师,同样充满着幸福与成功的体验。

一直以来,作为中西部落后地区,桑植的教育面临的“师资”等难题一直无法破解。据教育局师训站站长向延华介绍,该县的教师队伍着两大困境,一是知识老化,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二是年龄老化,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在2002年之后的将近六年时间都没有进一个年轻老师。这严重影响了山区的教育质量。贫困山区教师队伍的“自我造血”的机制在哪儿?桑植人苦苦思索的问题在课改过程中无意中被自然化解。

县教研室主任朱慧勇向我们陈述了化解之道:“争作挂牌教师、课改先进个人、课改名优教师是我们对全县教师提出的目标。活动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年。每所学校的每个学科、每个学段我们都评选出了一批挂牌教师,通过进一步成长而成为课改名优教师。”

刘君,来自桑植四中的年轻老师。他向我们表达了课改中收获的喜悦;“我们学校每年有3个在县里直接记功的指标,而这3个名额往往都是由高考指标来考虑,从去年开始,学校决定每年举办一次教学比武,比武中分数最高的可以直接记县三等功。”他的言语中流露着自豪,去年的教学比武中喜获第一名,享受到了这个政策优惠:“我这也是沾了课改的光,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像刘君这样迅速成长起来的“课改先行者”正带动着更多的教师成为课改的践行者。像骑摩托从桑植的“西藏”白石乡“百里迢迢”来听课的吴贤振;桑植“课改三姐妹”澧源中学的肖芳老师、一小的肖玉梅老师、十一学校的肖华老师,她们都成为第一批挂牌老师„„

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朱先怀自豪地告诉记者,“自我造血”机制顺畅后,现在在桑植,往往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一星期时间的岗前培训,便能顺利上岗并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都得益于课堂模式的构建,它规避了因为教师经验不足或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模式让教师迅速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陪伴者,而通过集体备课的导学稿弥补了个别教师专业素养的短板。”朱先怀说。

除此之外,乘着课改的“东风”,一些学校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随着课改的推进,桑植建立了“一校一标”创新平台,对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学校亮点工作等实行一校一标评价,推动和验证“三主五步”课堂教学。两年来,各校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和趋势,自主选定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主确定发展方向,自主进行校内评估,以增强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如十一学校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学校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对车模兴趣小组学员进行专业培训,带学生到省海陆空模型训练基地,聘请专业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科技竞赛活动中先后有100余人次获奖。澧源镇中学的航模活动也已成为该校最大的亮点,在省市获奖60多人次。

还有桑植一中制定了《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把艺术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艺体组,开设了艺术特长班。开发校本课程。组织音乐、美术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制,截至目前,音乐、美术学科可供学生选修的校本教材有《桑植民歌》、《桑植民间舞蹈》、《素描》、《色彩》、《速写》等,初步形成了音乐、美术校本课程体系。„

成绩也显而易见。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效果,去年4月,在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上,桑植首批“三主五步”实验学校十一学校、刘家坪小学、澧源镇二小等单位的学生获得“三金一银”的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帅乡生物多”还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的科技创新大赛;桑植一小、二小的教师参加全省的科学课堂成果大赛和全省德育风采教学竞赛获得两项省一等奖(全省第二名);最近,桑植选送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省综合实践与素质大赛中又获省一等奖。全县教师在国家、省、市举行的各种竞赛活动中,有28人次获国家一、二等奖,286人次获省一、二等奖,获市级奖励的达1266人次,12位教师在全省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23位教师在全市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这一切,让贫困山区桑植的教育真正赢得了发展尊严。

采访将要结束,向贤良对记者表示:“我们课改走的是‘四步曲’:第一步,变理念为观念。第二步,是观念变方法。第三步,方法变文化。第四步,文化变信仰。先‘拿来’,再创新。不‘坐而论道’,要‘做而论道’。桑植将强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即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全体教研员要深入一线包校到班。我也要下去包一个学校一个班。让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难题在一线突破,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尤其要抓好校长住校制、听课评课制度的落实,开展校长评课竞赛。我还设想建立一个校长定期汇报课改制度,通过汇报看一所学校校长的课改思想和课改推进方式及进程。通过 ‘树旗子’、‘树标兵’,带动、营造课改磁场,重建教育生态,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课改氛围。“

“或许,作为国贫县的桑植课改之路未必会一路坦途,但我们决不会止步。”向贤良的眼界分明已经跨越了大山。

撬动成功作文 篇2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 快乐模式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难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成为其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掣肘。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冲击下,小学语文课堂萌生出新绿,在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井喷”背景下,作文教学呈现出新的局面。毫无疑问,小学作文教学应不断改革和优化传统模式,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引下,引导学生主动创造,逐步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作文的浩海中享受语文创造的乐趣。

一、在生活中汲取营养

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以生活为切入点。然而,真正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尽管孩子对生活有强大的感性认识,但往往对生活缺乏足够的领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学生忽略生活鲜活色彩的常态模式。学生写作时,时常感觉不知道写些什么,心中总有万千思绪,却无法一吐为快。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示学生对生活多多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思考,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阅历,为写作积累必要的素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做是基本的常见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最真实的感性体验,形成对知识的再认知,从而实现对知识课题的深刻认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体味生活的原滋味,提炼生活的本真,浓缩生活的真谛。对此,我校一线语文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对现有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大胆的“生活化”改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属“生活作业”的布置,即要求学生以家为中心,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认真记录下来,谈谈自己的感悟。学生因事而引情,引情而写作,将作文紧紧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为了扎实做好“生活作业”这一实践性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尝试。先在所属教学班开展“生活作业”座谈会,阐明这一活动的实质和意义,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个人生活“晾晒”活动,通过个人陈述和集体讨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情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此基础上,我们特意安排一个“干家务、谈感想、写作文”活动,让学生在帮助家长干家务的时候,认真体味其中的乐趣,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于是一篇篇充满灵性和感动的作文水到渠成,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些作文虽然充满童稚,但真实表达了孩子们的内心情感,让我们窥探出孩子们善良、纯真的清澈本质。

二、写意童贞,孵化作文的天真烂漫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慢慢体会到,学生作文难,并不仅仅是无话可说,更重要的是不知该如何说,这与教师提供的作文题目息息相关。好的、让学生喜欢的作文题目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顺利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要说的话呈现在纸上。“我最喜欢的人”、“一件难忘的事”等这些题目持续几十年,都快被学生写烂了,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有些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面对这些题目,甚至不用提纲,直接就能“套话成文”。小学生写作文,可能没有华丽的辞藻作为点缀,但字里行间却体现着孩子们的纯真和朝气。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时一定要多多变换,不要总是“老调常谈”,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和强烈的写作欲望。只要带给孩子们充足的童趣体验,孩子们自然就不怕作文,而且随着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会成为孩子们宣泄心情的方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童话是孩子们的挚爱,如果将童话与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 那么是不是一种更有趣、更新颖的教学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自编了一个小童话:“有两张新课桌,它们有不同的主人,一张课桌的主人十分爱惜它,每天都把它擦拭的非常干净,另一张课桌的主人是个邋遢大王,从来不爱惜它,不但很少擦拭,还时不时地用小刀在上面刻画,时间久了,一张课桌依旧保持如新,另一张课桌却全身斑驳,成了旧课桌了。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情节,展开想象力,以《新旧课桌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作文,要以童话故事的口吻写作。”这下学生的写作兴趣迅速高涨,纷纷陷入遐想中,不一会儿很多人就已经“沙沙”地写了。

三、发挥想象力,开展创意写作

1.仿写作文。仿写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找到事物间的联系,运用其相似点,加入创新元素,将原版作文用自己的话加工复述出来。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仿写作文训练时,教师要知道学生灵活运用模板内容,进行创造性的仿写,复制出自己的特色。在小学阶段,比较经典的仿写文本有:椰子妈妈有个好办法;我爱我的妈妈;我养的一只小动物等。

2.求异作文。作文学习贵在求异,文章要有创新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自己新颖的见解或意思。求异作文需要打破常规,从问题的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求异作文其实就是不断追求新创意的作文。

通过撬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对作文的抵触心理不见,作文难也在学生心间化解。事实证明,只要给学生开放的空间,教给学生不断创造新意的方法,学生就一定能找寻到作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春航.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路优化.读与写,2013(08).

撬动产业链 打造金融链 篇3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过程中,经常借助政府和企业的力量,进行银政、银企合作。

农村金融机构跟政府合作,可以政府的信用或资金作担保,缓解“三农”融资难并为贷款加上安全锁。在以往的实践中,有过地方政府为“三农”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基金,或组织成立担保公司为“三农”客户提供担保的案例,在政府主导的城镇化项目中,银政合作的效力和效益更大。

而农村金融机构跟企业特别是有能力形成或带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合作,一则可以由这些企业以雄厚的实力为其产业链上的客户提供担保,二则可以借助这些企业产业链上一线人员本地化、熟悉当地状况的优势,由这些人员协助金融机构做好贷前调查关和贷后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贷款风险。更为重要的是,龙头企业已经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或在产业链上占主导地位,拥有产品采购、销售的渠道,在一些地区,一些企业的采购、销售网点比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还要多,分布还要广,金融机构如果与这些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增设了网点,拓宽了服务渠道,延伸了服务触角。农行内蒙古通辽分行与永业集团合作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正如农行奈曼旗支行行长所说的那样,通过依托永业科技服务站为当地农户提供担保,农户贷款由“点对点”变为了“点对线、点对链”。

撬动成功作文 篇4

----平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纪实

教育信息化是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公平教育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平邑县教体局工作人员深知并积极践行。翻阅该局近年来的工作履历,每一个年头,都是一页奋斗的历史,每一页历史,都承载着平邑县教育工作者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所付出的沉甸甸的汗水!

2009年至2014年辛勤的平邑县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精神,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实施“12345”信息化应用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投入、建设规模、网络教研、“三通空间”建设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学成绩的提高。2014年10月,平邑县教育体育局被山东省教育厅评选为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同时,平邑县丰阳镇中心校被教育厅确认为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一组组耀眼的金字招牌,是平邑县教体工作者交出的鼓舞人心的斐然成绩,成绩的获取也体现了教育厅对平邑县教体局近年来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一、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1、硬件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全和先进的设备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平邑县教育部门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累计投入8400多万元,配备了学生用计算机9941台,教师用计算机5823台,多媒体教室2813口,数字化录播室31口。实现了全县中小学教师 “人手一机”,所有班级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通”。

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县城学校1000兆光纤进校园,镇(街道、开发区)中学、中心小学100兆光纤进校园,完小、教学点20兆光纤进校园,还组建了电信裸光纤直联的镇(街道、开发区)中学、中心校和驻城中小学教育内网,基本实现了“骨干线路双千兆,百兆到学校”的高速宽带“校校通”。

2、软件建设

教育信息网是该县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亮点,09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380多万元购置了大型教育网络资源网站(高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小学资源网等)和管理应用软件(大集体备课资源平台、平邑县教育云平台、平邑县视讯平台等)等。

3、资源建设

利用“农远”资源卫星接收设备,电教站专人负责下载免费的农远同步课堂资源;教研室组织了340名骨干教师编写了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每一课时的四种资源:精品教案、精品学案、课堂视频和课件资源,并实现了全县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二、管理——教育信息化的前提

为更好的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我们遵循设备要“有人管、有人用”和教师要“会用、用好”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逐步提高了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了全县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教体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教体局局长任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教研、电教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加强了对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教体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由办公室、教研室、电教站、人事科、基教科、财务科、仪器站等科室组成,各学校也成立了信息中心,由1名学校领导任主任,专职电教教师和3-4名学科骨干教师任成员,从事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是做好培训工作。两年来电教站组织了多媒体应用、教育云平台使用、“优课”录制、“微课”制作等十多次专题培训,参训人数达到7000余人次。

四是完善评价方案。教育信息化工程完成后,我县就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教育综合督导千分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并逐年加大评估权重。教研室在每年的教学视导中,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进行专项评价,电教站每学年对各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与应用情况进行考核。

三、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以实施“12345”信息化应用工程为突破口,引导全县教师自觉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撬动课堂,引发教学变革,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1”即一平台:教育云平台(http://60.213.17.253:8080/pingyi/)。

平邑县教育云平台是在早期的网络教研平台、学科工作室和视频点播平台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求定制开发而成的,集网络研修、网络个人备课、网络集体备课、网络资源建设、班级空间、学生(家长)空间、教师空间、学校管理为一体的、互联互通的大型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涵盖全县教研员、中小学、幼儿园、高中和职业学校全体教师的教师空间和班级空间。

教师空间具有汇聚和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发布个人备课、研修学习和交流教学资源的功能;班级空间可展示班级风采,是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交流与互通的大舞台。

云平台实现了教体局教研室对全县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与管理;实现了学校对校内各科室工作、教师备课等教学活动的监控与管理;建立了按年级、学科、教材版本县域优质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共建共享的目标。开通以来,教师空间注册达到4454人,学生空间注册33343人,家长空间注册17467人,开通班级空间1906个,教师电子备课94122节,教师资源上传数量145642个。

依托云平台,老师们可以参考和借鉴平台内优秀的教案、视频和课件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研、备课的质量,充分实现了骨干教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 的专业引领,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即两资源:大集体备课资源和优课(微课)资源平邑县大集体备课资源(http://jypt.pyxjyj.cn)。教研室组织编写的高中、初中、小学全部课程的课时资源,上传到教体局大集体备课平台上。截止目前,全县各年级各学科的课时教案达到了1万多篇,教师上传金点子案例1584个,发表或转载文章45141篇,图片20594幅,视频说课,精品课堂、专家报告、文化综艺等视频节目3000多部,“精品教案”10880个、“精品学案”10860个、“课堂视频”4370个、“课件资源”9800个,并根据教材变化及时进行更新。

“精品教案”,按照课时编写,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典型例题关注城乡差别,作业分层设置。“精品学案”,即学生的助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前准备、课中探究、尝试应用、当堂达标。“课堂视频”,包括单元说课和课堂实录。“课件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典型例题和习题、课时达标题。

通过教育城域网,把骨干教师编写的教案和学案等优质资源,传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间办公室、每一口教室里。大型学校组织集体备课时,以骨干教师提供的课时资源为研讨平台,学校备课组长组织研讨;教学点、农村完小的任课教师,借鉴课时资源后实施个人备课;年龄偏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可直接播放课堂视频,只做必要的辅导;课件资源中的情景创设、典型例题、课堂达标题可直接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减轻了教师上课时的工作负担,从而实现了全县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县域内8万多农村中小学生从中获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师资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一的“瓶颈”问题,缩小了城乡师资差距,推动了县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为适应新的形势,我县正在进行优课(微课)资源库建设工作,借助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开展县域“微课”制作评选大赛,打造县域优课(微课)资源库,与大集体备

课资源互融互通,推动了教师基于优课(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学生网上学习新模式的形成。

“3”即三空间:教师空间、学生(家长)空间和班级空间 云平台直接面向师生需求,开通了个人网络空间,即教师空间、学生(家长)空间、班级空间,为我县全体师生和家长提供实名注册空间,营造了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无时空限制的网上工作、学习、交流的个性化环境。

学生(家长)空间:可以发布个人博文,记录学生数字成长档案。可在线创建兴趣活动小组;

班级空间:可共享学习资源,创建班级特色栏目,发布家庭作业、导学案,并能在线互动;

教师空间:能接收县、校教学研修资讯,实现教师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发布个人博文等;能够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在线网络个人备课和网络集体备课。并能够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可在线进行教育反思、理论实践等。

“4”即四化:教师备课电子化、集体备课网络化、师生交流空间化和学校办公信息化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我们制定下发了《平邑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实施“四化”工程,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学校教师利用电子备课率达到80%;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的教师达到90%;师生利用空间互动交流率达到50%;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要逐步实现信息化。

教师备课电子化:教师能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能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55岁以下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每节新授课都要有电子教案,并能按学期、学科分类检索、统计。

集体备课网络化:教研员组织全县同年级、同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网络大集体备课和网上研讨活动;学校各学科组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展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教研和交流活动,最终形成网络精品教学资源,共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师生交流空间化:师生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建设,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利用空间进行互动交流,展示学生学习情况、班级管理动态、学生的成长历程等信息。

学校办公信息化: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5”即五活动:“微课”评选活动、“优课”评比活动、电脑作品评选活动、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利用微课平台,开展“微课”评选活动。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学生在线、移动学习,受到广泛的重视。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成了微课程大赛官方网站“平邑县微课程大赛平台”(http://wkds.pyxjyj.cn),教研室、电教站联合组织开展全县小学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分为组织培训-实名注册-在线提交-调度研讨-作品评选等5个环节,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微课程,积极参与微课程资源共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同时,组织全县各年级各学科的“微课视频”大赛,征集精品微课构建从小学一年到高中学科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试点工作,提供优质资源。2015年3月分微课程大赛平台开通以来,微课上传量已达到100余节。

利用优课平台,开展“优课”评比活动。按照省、市要求,我县制定下发了《平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 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学校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该项活动,全县中小学教师根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每学期要上好一个研究课,并在县内进行交流研讨;“一课一名师”,即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晒课”和“赛课”活动,使全县中小学每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课型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讲授,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供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借鉴。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争取用3至5年时间,逐步形成覆盖全县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库。目前已上传“优课”小学488节,初中176

节,高中108节;

积极开展电脑作品、课件制件评选活动。为大力普及教育信息技术知识,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探索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的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县每年都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选、教学课件制作等活动,以活动促应用,近三年来先后有15人次获省一等,15人次获省二等奖,60人次获市一等奖。县电教站多次获省市电教活动最佳组织奖,市级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启动城乡“同步课堂”教学活动。为更好地发挥录播室和多媒体“班班通”的效益,将数字化、信息化运用于常态教学,利用30口录播室,通过“平邑县视讯平台”,实现同学校、同乡镇、全县学校间的“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实现同学校、同乡镇、全县学校教师间同步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了名师优质课堂共享。截止目前,已经进行同学校“同步课堂”教学活动500余次,同乡镇300余次,实小东城校区与丰阳中心校、魏庄中心校,街道二小与魏庄中心校进行同步课堂教学活动50余次,开展同步教学研究活动100余次。

开展“智慧课堂”一对一教学活动。为撬动课堂教学的变革,我县已在实验小学东城校区、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开设“智慧课堂”一对一教学班试点。每口教学班配备了平板电脑和“智慧课堂”教学软件,探讨构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终端,通过内部网络连接并配合投影仪,利用软件系统的及时反馈和实时分析功能,做到师生即时问答互动、同步共享课程内容”的教学目的,从而使课堂教学温馨并富有趣味。

我县自实施“12345”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多次在平邑召开现场会,并多次在省、市有关会议上做经验介绍。《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新闻媒体都给予了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周边兄弟县、市的教育部门也多次组团来我县参观考察学习。2013我县

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电教年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尽管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做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论证。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这篇大文章,为推进平邑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结束语:

撬动产品代理商下半年高业绩方案 篇5

一、禅述:只有有了交情,才会有交心,有了交心才有可能有交易,为了在广交会以后代理商的业绩更高,在这之前一定得多做有交情的事!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需要两个经销商:一个是物流的经销商,帮助企业将产品铺到消费者的眼前手边,一个是偷心的经销商,帮助企业将产品铺到消费者的心里。

二、方案三大卖点:

1、尚艺:尚艺全国有1000家连锁店,15家学校,尚艺成功经营十五年,培

养了1000名优秀店长,上万名员工,成为中国最大的美容美发连锁机构

之一。尚艺课程有三大特点:简单、实效、商业化。

2、系统:传统的教育之所以对发廊的实际帮助不大,是因为缺乏系统。本方

案根据发廊一年的经营规律,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针对性解决一年

中各阶段的经营管理问题,实效、实用、持续,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发廊达

到好的经营业绩。

3、低成本:为了帮助更多的代理商客户提高业绩,建立发廊对代理商的依赖

感和忠诚度,销售代理商自己产品,实现业绩明显提升。

二、运作方法:现在我方(尚艺学校)在贵阳市召开尚艺经理人,原价298元/

人的课程,现庆祝我贵州分校开业,只收680元/人(1000元/家)

1、现只需代理商招一个或一家我部购买代理商200元给该店家或返点200

元给代理商。可以销售2000元产品给店家送一个名额给店家。

2、拿超过4000元产品的店家我校额外送1—3位(尚艺)老师下店辅导一

小菜摊撬动世界 篇6

陈树菊是台东的菜贩。“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是她的毕生信念。她省吃俭用,把节余下来的一千多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14万)全部捐给孤儿院、学校、儿童基金会。这感动了世界,陈树菊得以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2010年5月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同台领奖。

陈树菊成为传奇。举世皆惊,她依然那样淡定从容。她最珍重的始終只是她的小菜摊。在美国领奖期间,她最牵挂的也是那个小菜摊。回到台湾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小菜摊卖菜。只有站到小菜摊前,她才能找回自己的感觉。怎样的轰动和名利诱惑,都不能让她偏离人生的正常轨道。

用一个小菜摊撬动世界,这个传奇让人好奇:那是一个怎样的小菜摊?

那无疑是一个有足够尊严的小菜摊。尊严当然不仅仅来自陈树菊一个人的珍重,而是来自整个社会的尊重。马英九去拜会陈树菊,来到小菜摊跟前,也得老老实实地排队,排到了才有资格从陈树菊手中买菜,跟陈树菊对话。并不因为他是台湾地区领导人,就可以越过那个小菜摊。这或许算是一道风景吧,折射出权力对小菜摊的谦恭。

那无疑是一个足够稳定的小菜摊。它很小,但并不因为小就可以任意侵犯。它稳定到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也不能撼动的地步,这样,陈树菊才能与它相依为命,才能通过毕生打拼,为社会奉献那么多爱。除了早年养家所需及后来自己的基本生存所需,她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钱财竟高达一千多万元新台币,这一切全得自那个平凡的小菜摊。可见成熟的市场经济不只是资本的天堂,它一定会尊重所有小菜摊,一定会尊重平民生计。纵然贩夫走卒,也能得其荫庇,靠日常的营生稳定地积累财富,而不必总是担心被敲骨吸髓。

撬动成功作文 篇7

一、教共体简介

XXX中学是城镇公立初级中学,有48个行政班级,教师168人,学生近1900人,县市以上名师、三坛、学科骨干70多名,高级职称61人,是XXX

省首批农村示范学校。建校40多年来一直秉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XX教学为核心构建以XXXXXX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近年来以“项目作业和学习融合”为切入口积极探索城镇初中项目化学习实施路径,为学生成长赋能,力求使每位学生成为具有“博先精神”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学校先后成为XXX

首批STEAM教育样态学习、XXX

省STEA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基地学校建设学校。在初中教育教学各方面全县领先,成绩均居于全县前茅,为省重点高中输送大批的优秀人才,社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很高。XXX

第六中学地处省级未来社区,东南紧靠县经济开发区,西北与XX

火车站毗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但教育教学各项指标薄弱,教学成果较一般。2021年7月,XXX中学与XXX

第六中学结合成教育共同体,设XXX中学东屋校区,快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融合建设,共同成长,赢得累累硕果。

二、发展目标XX

二中教共体的成立,是XX

乃至XX

未来教育的一个典范,也必将对XX

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原XX

二中的名校效应,通过两校的有效融合,整合优质资源,从而带动西塘校区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集团的共同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独占鳌头。长远目标(五年):XX

二中教共体在适性教育和未来教育方面将在XX

有自己的影响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自己的话语权的特色鲜明县内一流市内知名的浙南名校。中期目标(三年):实现教共体的紧密融合,教育教学质量县内最前列、市内知名并彰显特色。近期目标(一年):初步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制度保障体系;初步融合学校文化体系;初步推进学校师资、教学和德育等融合;2022年中考有较大突破。

三、项目化学习实践实施路径

教共体成立之初,XX

二中即把以科研引领,项目化学习研究推广为载体和突破口,结合同步课堂、网络研修等形式,赋予人文关怀、情感融合,最终形成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管理,人心凝聚大融合、大发展。引领XX

二中教育共同体发展行稳致远,取得累累硕果。

(一)固本示范,引领发展XX

二中本部校区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XX

县最前茅,教科研实力和氛围在县、市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从2013年开始,XX

二中科学组围绕科学实验教学率先开展一系列实践化作业、项目化作业的探索,试图通过重构作业,实现“从机械重复做过渡到自主有效学,从课本迁移到生活,从书面走向非书面”的转变。2018年起,进行实践探索主题实验教学,通过预学实验、导学实验、拓学实验聚焦同一教学主题促进核心概念理解,并在指向应用的拓学实验基础上开展STEAM教育样态项目化探索,通过实践建构项目作业和学习融合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样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益。2019年起,学校实践的经验和效果在省市县相关会议上,多次进行经验交流和展示活动,获得充分肯定。2021年教共体成立后,项目化学习在教共体科学、社会、语文等组进行推广探索应用;2022年,项目化学习将在数学、英语组推广应用,覆盖全教共体教育教学各领域。

(二)项目化学习案例展示2019年以来,通过实践探索,学校开发近十几个小而精的初中科学项目化作业和学习融合的案例和二个长周期的多学科项目化作业和学习融合的案例。

案例一《自发电夜跑灯的制作和推广》 本项目关注夜跑者的安全需求,重构初中科学电路设计、电磁感应等核心知识、初中美术海报设计、初中语文宣传语写作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经历共情、定义问题、创意、原型、测试等环节,制作推广夜跑灯。本项目在六年级实施,需要8个课时和两个课外时间段

案例二《战疫科学我来拍》2020年初,举国“战疫”,我们用拍摄“战疫”动画短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躬身入局”,通过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从人文和科学并重的视角观察思考疫情发生发展,科普防疫知识、记录事件、致敬英雄,在感动、感悟、反思中汲取教训、锻炼品格、提升能力、收获生命成长。

四、项目化撬动融合成效及意义

1.学生获奖成就:项目化学习为课堂内外教育教学增添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共体学生多次在市自制教具评比和市县科技节中获奖,其中“畅想ADI” 荣获2021年XXX

科技节一等奖,“自制潜水艇”荣获市科技节比赛二等奖。

1.淬炼教师成长:2019年—2020年,教共体有两位年轻教师先后获XXX

STEAM教育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一大批老师论文课题在县市省获奖;其中想烛老师被评为XXX

教坛宿将,吴

洁老师被评为XXX

名教师。

3.项目影响广泛:XX

二中的项目化学习经验,多次在学区、县、市教科研活动中作交流推广,辐射周围区域。

4.师资交流频繁:师资交流融合是集团化办学重要环节,但现实推进困难重重。项目化管理使两校教师进一步交流频繁,种子教师因需要分别到两校交流任教达30人次。

5.教研融合加紧:2021年7月结成共同体后,XX

二中教共体各教研组合并组成6个教研大组,分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思、综合科类教研活动。项目化学习教研活动同时在XX

二中共同体内部,水乳交融地进行活动;教研大组通过线上同步课堂,线上线下教研交流,两校师生同台演示等形式,使两校的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两校共同体师生感情进一步融合加深,真正成为亲密无间,共同发展的统一体。

6.人心慢慢凝聚。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人心的凝聚,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教共体以项目化学习为突破口,以课内课外为活动载体,加以人文关怀。成立学校宣传报道领导小组,广泛宣传集团化办学,彰显正能量;开展集团校教工联谊活动,开展了教师节校长室送鲜花和美丽心情卡,教共体教工趣味运动会、党员研学活动和秋游活动等,提升教师对集团校的认同感等,从而使人心凝聚,共同发展。XX

二中教共体推广成效:提升办学品质,赋能师生融合成长。

中国建筑:撬动新疆 篇8

7月的乌鲁木齐,正处于这里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库热西·库尔班师傅的心情却很爽:“心情好啊,工资也涨了,儿子今年又考上了新疆重点大学。”一路上,库热西·库尔班师傅一边开车,一边情不自禁地跟《国企》记者分享自己的喜悦,笑声不断。

库热西·库尔班师傅已经在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新疆建工)当了20多年的司机。用库热西·库尔班师傅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而且会越来越好”。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称中国建筑)的到来。

2005年,中央一声令下,中国建筑随即安排援疆干部奔赴新疆,捐款捐物。随后,众多子企业、分支机构扎根新疆。2009年,中国建筑临危受命,入驻重组新疆建工集团。自此,中国建筑援疆工作迈入新阶段。

除了新疆建工这个援疆平台外,中国建筑旗下8个工程局、部分设计院和房地产公司都在新疆设立了分支机构,以便更好地服务新疆。截至2013年年底,这些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已达194.76亿元,完成营业收入140.94亿元,纳税总额6.65亿元。

正是依托这些平台,中建集团对新疆的产业投资快速推进。仅2013年,中建在新疆完成投资总额6.23亿元,2014年将计划投入资金15亿元,投资项目30个。

如今,中国建筑与新疆的社会和经济已经密不可分。无论有多忙,每年都会抽空去新疆好几次,已经成为中国建筑副总裁邵继江雷打不动的日程安排。对于邵继江来说,他最牵挂的就是中建新疆建工。“把新疆建工变成自治区政府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击队和别动队,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深入援疆的重要平台。让它和其他兄弟一样‘身体强壮’,成为新疆地区和中国建筑内部的先进企业,才是最有成效的援疆。”邵继江对《国企》记者表示。

“这是我们的政治责任”

在乌鲁木齐市南部主干道青年路旁,一栋20层高的灰蓝色办公大楼怀抱着几百平方米的前院,在这一片显得傲立群雄。十年的楼龄,现在看上去还是很现代化。

作为新疆自治区扶持的特大型骨干企业,新疆建工始终保持着新疆建筑行业龙头企业的实力和主导地位。新疆地区的民用建筑60%~70%由新疆建工建设,重点标志性建筑工程大都由新疆建工完成,施工业绩填补了多项新疆空白。2000年左右,新疆建工职工家属总数一度占到乌鲁木齐市总人口的1/10。

到2005年,新疆政府开始大力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转换优势资源,以此推动新疆产业化升级,拉动新疆经济迅速提升。为寻求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突破,新疆自治区政府看上了房建领域的龙头央企——中国建筑,平台就是新疆建工集团。

2008年11月,作为考察先行军,邵继江踏上了新疆这块土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亲自接待,‘要求可以随便提’。他们的认真和执着令人感动。”但新疆建工的情况并非那么乐观。

“一个企业竟然每年从财政拿走550万元用来发工资。市场意识缺乏,管理落后粗放,干部明显老龄化,与中国建筑下属企业不是一个量级和发展阶段。”邵继江对记者直摇头。作为央企,中国建筑要履行特殊的社会责任;但是,作为整体上市的公众企业,每一笔支出也要严格对股东负责。彼时,中国建筑的战略方向是专业化, 目标是“占领高端、稳定中端、坚决放弃低端”,旗下也不缺以房建为主业的综合工程公司——中国建筑下辖的八个工程局,营业收入从几百亿元到1000多亿元,管理规范精细,发展势头迅猛。这样看来,兼并这个处于低端业务发展的“小”企业,似乎没有必要。

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将中国建筑的犹豫一扫而光。

2009年7月5日晚8时,一场造成140人死亡、828人受伤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震撼了乌鲁木齐,也震惊了全世界。举国上下弥漫的震惊、愤怒、谴责、哀痛,也渗入中国建筑每个人的心中。

第二天一大早,中国建筑领导班子迅速开了个会,火速敲定了重组新疆建工。在中建给自治区政府发的函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说之前中国建筑一直对重组新疆建工还在犹豫的话,从今天开始我们不犹豫了。”此后,对新疆建工重组工作的思路全变了。“无论前方多困难,我们必须接收新疆建工。为了新疆建工的稳定,为了新疆大局的稳定,作为央企我们责任在肩,不可推卸。”邵继江认真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政治责任。”

成长就是贡献

“涨工资了,可以买新衣服啦。”重组一年后,中建新疆建工的员工邹桂萍终于能“赶时髦”了。小邹的话,在三年后的今天依然让邵继江记忆深刻。

“当时太有触动了,也很心酸,觉得他们之前生活不易。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是要让员工有尊严、幸福地生活。”当时,兼任新疆建工集团董事长的邵继江对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笑脸,才能不会被煽动和蛊惑。”

中建新疆建工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基本实现了中国建筑的初步目标。

2010年6月18日,中国建筑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重组协议。中国建筑持股85%,新疆国资委所属新投集团持股15%。为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轻装上阵,中国建筑先后四次投入资金约18.73亿元,同时让中建安装重组新疆建工安装,让中建地产和新疆建工以6:4股权比例成立新疆中建地产公司,还将中建股份各工程局的商品混凝土产业装入新疆建工旗下的上市公司西部建设,将西部建设变成中建股份二级子企业,成为西部最大、中国第二大的专业商品混凝土公司。这其间,中国建筑又间接投入30多亿元用于新疆建工所属企业的发展。

nlc202309042055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旗下的好资源引入新疆建工。这样新疆建工与各个工程局不仅有感情交流,而且有更多资产、经营、文化的交流。长此以往,就会彼此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起抱团发展,从而产生蓬勃的生命力。真正的亲兄弟,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养着,而是要变输血为造血。”邵继江对《国企》记者表示,中国建筑为此提出“举全司之力帮扶新疆建工”。

新疆建工缺人才,中国建筑建立了下属各单位与新疆建工人才双向交流工作机制,在加大对管理人员培训力度的基础上,让人才挂职锻炼双向流动起来,各兄弟单位干部来帮助新疆建工,新疆建工人才再去外部取经;缺项目,总公司引导各工程局在新疆地区加大与新疆建工的联合承包力度,与兄弟工程局形成帮扶协议,一对一帮扶,甚至对能带动新疆建工的投资项目降低门槛实行特批。

对于新疆建工而言,最关键的是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由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场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通过实力提升向市场要效益。“中国建筑进入带来的最大改变,莫过于市场竞争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计划经济下的坐等靠要已经成为过去。这两年,市场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建新疆建工董事长、党委书记郜烈阳对《国企》记者说。

“由计划到直接被推向市场,企业难免会有阵痛。但是经过我们上下一致的努力,当下绝大多数项目是由我们一步步向市场要来的。”带领企业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四年多,中建新疆建工总经理徐建林感触很深。

2013年9月4日,在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中国建筑与乌鲁木齐市高新区签署了投资100亿元的城市综合开发协议。这是新疆首个大型城市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曾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和原自治区副主席、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的大力称赞。这种新型城市综合建设项目是中国建筑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探索的新商业模式,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建设都由中国建筑完成。此外,克拉玛依石油装备产业园EPC项目也是新疆的第一个。这些高端先进的项目,中建新疆建工都是主力部队。

“这些先进的商业模式,为新疆建筑市场带来一缕清风,引领了行业发展。现在外边很多同行在关注我们,比如中建的CI形象识别系统、理念甚至管理制度都有企业开始模仿。”郜烈阳笑着说。

不仅如此,在徐建林看来,中建新疆建工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咬着牙”带来的市场搏击理念和行动,无疑会助推新疆建筑行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连曾经在新疆地区地位显赫的新疆建工都已全面走向市场,无疑会给其他企业带来更大压力。”

要面向市场,得有两把“刷子”才行。意识管理得跟上,硬件设施也得跟上。

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工业园九沟南路,远远望去,“高大上”的现代化化工设备制造厂连成一片,蔚为壮观。新疆建工安装公司被中建安装重组改造后,焕然一新,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化工设备制造厂。“以前的设备陈旧,厂房也大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矮砖房。”看着新厂区,很多以前的老员工甚为感慨,“简直就是两个时代。”

2012年6月30日,中建新疆建工正式纳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序列。2013年,新疆建工的营业收入、利润、上缴税收,分别比重组前的2009年增长了约162.2%、66.3%、179.6%。

企业蒸蒸日上,职工生活越来越好,企业自然稳定安宁,甚至成为一方守护神。在维稳方面,中建新疆建工总是冲在前面,比如每年“7·5”期间派出员工在公交站巡逻,承担全市项目安全应急演练示范等。“我们稳定了,就是一万多名员工的稳定,也是一万多个家庭、三万多市民的稳定。”在中建新疆建工人心里,自己稳定就是对新疆稳定做出的应有贡献。

随着“产业援疆”的进一步推进,实力日渐雄厚的中建新疆建工,无论是在新疆基础设施现代化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还是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3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职工的引进和培养,争取达到总人数的25%。虽然压力大,但是一定要努力去做。”郜烈阳对《国企》记者表示。

暴风眼中的笑声

有了中建新疆建工这个触角遍及新疆各地的平台,中国建筑对新疆人民的扶贫助困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这是我们投资65万元为村里新盖的面粉加工厂,对村民的技术培训已经完成并开始生产。这是我们投资建设的婚丧嫁娶中心、周转房、民兵值班室、书报亭、围墙、大门等,院子中临时的移动板房曾是我们的简易厨房。”在坎特艾日克村,住村工作组组长、中建新疆建工工会主席段连吉,热情地对《国企》记者介绍他的驻地,如数家珍。

没错,这是他的“新家”。2014年3月4日,他们一行六个男人(四个汉族,两个维族,年龄层涵盖了60后、70后、80后、90后),换上便服和布鞋,一头扎入远在乌鲁木齐1600公里之外的南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英也尔乡坎特艾日克村,开展为期一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村工作。

英吉沙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大。其东南北三面被布谷里沙漠环绕,西临昆仑山山前戈壁,生态脆弱敏感,为沙化、荒漠化严重地区。新疆建工已对口帮扶英吉沙县10多年,陆续投资170多万元为英吉沙县对口帮扶的乡村援建了学校、医院、蔬菜大棚、水渠、面粉加工厂等项目。

段连吉初到坎特艾日克村时,第一印象就是“满眼黄色,黄色的土块房,黄色的土坯路,再加上隔三差五的黄色沙尘肆虐,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虽然对这里的艰苦已有心理准备,但是村里的条件着实让生活在城市的人难以想象。

坎特艾日克村的村名,翻译过来是“有水的地方”,可实际上,且不说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没有电视、语言不通、自己动手做饭。更为关键的是,因为管线老化,停水停电已成常态,有时一停10多天。门外灌溉用的渠沟水,一度被用来洗脸、洗衣。洗澡更是一种奢侈。“曾经一盆水从早洗到晚都舍不得倒,半个月不洗澡也正常。停电后,我们就蹲在黑暗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现在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来电啦,来水啦’,我们经常就跟过节一般在院子里兴奋地大喊。”组员张新钢哈哈大笑,“这也是种乐趣。”

nlc202309042055

对于努力适应这些艰苦条件的工作组而言,更难忍受的是时刻需要准备着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

2014年6月一个夜里,11点多,天刚黑透,昆虫嘶鸣。正在村委会值班的住村组成员艾克热木,在协警值班室的监控上突然看到距离村委会100多米的路上,百十来个人熙熙攘攘,越聚越多。艾克热木脑袋嗡一下,心跳迅速加快。他强压恐惧,平静下来,赶紧拉上另一组员库尔班牙生和村干部一起上前查看情况。“原来是有人娶媳妇,亲朋好友来帮忙。回去的路上,才感觉腿都软了。”虽是虚惊一场,却也惊心动魄。

那时,由于上半年暴恐案接连发生,整个新疆几乎一直处于一级响应状态。处于最基层的他们,或许正与危险擦肩而过。

“7月9日,不到2公里的邻村出现袭警事件,突然感觉危险就在身边,压力陡增。‘7·28’新疆莎车县暴恐案的案发地,就离我们不到2小时车程。既然来了,把兄弟几个安全带出来,就要安全带回去。”虽然配有甩棍、催泪瓦斯等防护器具,段连吉坦言,这半年血压都高了,尤其是刚来的第一个月压力最大,“那时昆明暴乱刚发生,村委院子没有大门、围墙,甚至住的地方门都是坏的,睡不踏实。”

虽然困难重重,他们的工作步伐却丝毫未放缓。

听见段主席来了,47岁的阿卜杜拉·乃斯尔丁急忙光着脚跑出门来,紧紧握住段连吉的手,滔滔不绝地说着维语。翻译说,他的意思是“感谢你们,你们说到做到,守信用。有你们的支持,我们生活会越来越好”。原来,他家门前过去是土路,不是尘土飞扬就是淤泥深陷,一直想解决。他把问题反映给工作组,没想到迅速解决。如今,村里第一条混凝土路,780米长,直线通过众多村民家门口,也一直通进村民心里。

这样的为民办实事是住村工作组的常态。到村里第一天,大家就带着小礼品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情况,了解困难和心愿,研究解决对策。对于百岁老人家庭或者生病困难家庭,他们会多次走访慰问。工作组每个人都有一个厚厚的宝贝本子,上面清楚记录着每天走访的具体情况。

“到这里感到非常触动。实际上,村民们非常淳朴和善良。邻居老人多年无偿照顾隔壁的聋哑夫妻和三个孩子。她紧握我的手,不停地说感谢共产党,一定好好支持工作组工作,民族分裂分子是坏蛋。”段连吉感慨道。

工作组被深深感动了,时刻想着为村民多做点儿事。听闻村民手受伤无法收割麦子,一行人拿着坎土曼、铁锹就去,一天收了4亩多;听闻村里种树需要人手,一行人与村民一起种了10700棵红枣树、3500棵沙枣树、800多棵核桃树。这些劳作对于他们都是第一次。“夏忙时,他们自发地顶着酷暑与村民同吃同喝同劳动。没人要求他们这么做。他们是乡里十个工作组中工作最细致、最优秀的,接地气,深入人心,多次受到表扬,被评为县里的先进工作组、喀什市的先进扶贫单位。”英也尔乡党委书记汤波洲竖起大拇指。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住村工作组工作进入快,决心大,有起色。”早在2014年3月13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吉力力·纳斯尔在慰问工作组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工作组根据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人群,定期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互动,增强凝聚力。三八、诺鲁孜节(迎接春天的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等,都有对应的欢庆活动。现在,工作组驻地已经成为全村最热闹的去处。

2014年7月9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返乡学生座谈会在村委会议室热闹开场。作为家里第六个大学生,百合提·妮沙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诉村里中小学生读书的意义,并谴责暴恐事件。“这里教育观念落后,即使在政府的帮助下,高中以前实现了免费上学,很多人仍然初中就辍学,一个村里上高中的人寥寥无几。教育程度较低的无业青年,往往最容易受到煽动和蛊惑。教育是稳定和发展的根基。”对于教育,段连吉一直忧心忡忡,“我们将企业内部对职工的‘金秋助学’行动延伸到本村,根据本村考上大学、中专等村民子女的家庭情况,提供多方资助。”

除了关键的教育外,要做的实事还有很多。“今年把村委会好好修修,明年把路好好修修,还有村民的用水用电问题。这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在段连吉心中挤得满满当当的。

工作组每天要早上9点起床,连轴转到晚上10点,工作、开会、学习,夜里还要轮流值班,而且不准离岗请假,比以前在公司上班还累。大家伙笑称是5加2、白加黑工作制。艾克热木右手的无名指如今包着纱布,“在帮村民割麦子时受伤了,发炎严重的时候才发现,太忙了没顾上”。之前,张新钢前胸后背都被跳蚤咬得疙瘩连成片,过了一个月实在不见好才去的医院。

在偏远的大漠,组员们更加想念家,想念亲人。但是,回家在近期是不可能的。段连吉总喜欢盯着手机桌面一个劲儿地乐,那上面是他未曾见过面的小孙女,3个多月了。问及是否后悔,他们说:“总有人要来啊,这是我们的职责。帮助他们自己也会很温暖,一切工作都值得。我们有中建作为强大的后盾,不是孤军奋战。”段连吉笑着说。如今,他们已经融入村民之中,“都已经被邀请参加了好几次婚礼喽”。

“他们的工作恰恰体现了央企是社会稳定的脊梁,不仅能挑起经济的大梁,而且政治责任一样硬。”英吉沙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准平对《国企》记者表示。

上一篇:乡镇社会事业办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上海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鉴定表填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