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共7篇)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 篇1
第14课 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外形特征,以及它们的种类与功能。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运用陶泥表现桥梁,动手制作时掌握由整体到局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陶泥表现自己喜欢的桥的去体会人类修建桥梁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保护意识和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桥梁的种类以及外形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多种废旧材料的组合或泥工制作中多种成型方法的综合表现,体现造型特点、功能特点,在拼插、组合、安装以及细节、美观、变化、创新等方面体现美和创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趣,引入课题(约5分钟)
1.师:同学们喜欢魔术吗?今天就让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好么?(教师用泥条、泥片、泥块快速做出一个现代拉索桥)2.提问:老师变的是什么?(桥)
这座用泥片做的桥的桥面很长,而且为S形的造型,为什么不会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有铁丝)还有这座桥的桥面上的拉索和护拦是用泥条做的,又细又长又软但也不会断,它又有什么秘密?(里面有钢丝线)
桥有什么用途?你都见的印象最深的桥是这样的?
3.教师总结:为了到达彼岸,人类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桥是道路的特殊形态,也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景观。
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桥是远古人利用横倒在河流上的树木,跨过河流去采摘或狩猎,这是最原始的桥。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含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架在河流上,还架在陆地之上和峡谷之间,使天堑变通途,同时也给我们展现了其独具魅力的桥之美。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桥”。(板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魔术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老师演示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方法的同时解决了教学难点,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达到了可以是美即现、趣即生的良好效果。
二、感知与体验 教师:同学们,课前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调查家乡的古桥和新桥”的调查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后推选出一名代表来介绍你们组调查的“新桥”有哪些? 1.了解身边的“新桥”。
教师出示课件:(江阴长江大桥)知道这座为长江两岸的沟通,南北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的是什么大桥吗?
教师小结并再次提问:这就是以我们江阴城市名称命名的江阴长江大桥,是我们江阴的一张响亮的名片。那谁来介绍你们了解的有关我们江阴长江大桥的知识呢?让我们同学们长长见识。
生介绍展示调查结果(略)。
师:(出示课件)颇有气派的斜拉索桥得名的原因是比一般的桥多了塔柱、斜拉索等组成部分:塔柱高高地竖立在桥面上,用来固定斜拉索,刚劲有力的缆索一端固定在塔柱上,另一端拉牢桥的主梁,远远望去,仿佛一架竖琴横卧在水面上。看,刚才老师变出的是不是很像现代的拉索桥?这样的桥,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 2.认识身边的“古桥”。
教师出示课件:我们江南的桥大多为石拱桥,我们来观察一下石拱桥的特点吧。师出示课件配音乐:(1)江南水乡,桥自然也多。小桥流水人家,人从桥上走,水在桥下流的景象在江南随处可见。(2)桥不仅是交通工具,它同时也代表着江南文化,是美和力的完美结合。(3)在江南桥与水,桥与人,桥与船的结合是充满着诗的意境的。(4)“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5)一座桥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传奇。(6)枫桥有月落乌啼的诗境。(7)断桥有白蛇许仙的传说。(8)一座座古桥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与碧波绿水交相共鸣,弹奏着江南古老典雅的乐章。
师:如此多姿多彩的江南桥,它是我们童年记忆中永远挥不掉的对家乡的眷恋。地处江南水乡的江阴桥自然也多,老师请一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他们的调查的水乡的“古桥”有哪些?好吗?
学生介绍本组的调查结果(略)。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试着为家乡建造一座美丽的石拱桥吧。3.教师示范。
(1)拍一泥片,放在木搭子上,使其顺势弯曲;(2)用小泥块做成砖头砌桥栏;(3)用一长条泥板铺好楼梯一样的台阶;(4)根据需要,添置上桥柱等装饰物。4.学生第一次小练习。师:同学们,我市规划局正向广大市民征集不同的桥梁设计作品,可以是现实中的桥,也可以是未来设计的桥,还可以是一座幻想中的奇异的桥,让我们为我们的城市架上一座美丽的桥梁吧,用陶泥表现一座与周围环境和谐的一座桥梁,你们愿意吗?
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家乡的古桥和新桥。找出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征。合理分工尝试着做一座桥吧,并选出一位代表介绍讨论结果和设计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并小结作品。
三、赏析探究,拓展思维
过渡:同学们,我们所了解的都是身边的桥和家乡的桥,想设计制作一个有特点的桥就一定要了解更多的桥的有关知识和内容,现在跟老师走进博物馆去了解认识更多桥和桥的种类吧!1.认识浮桥。
教师出示课件:中国是桥的国度,三千多年前,就有建造浮桥的记录。
没有桥墩等部分的浮桥是桥梁中最神奇的桥。聪明的人类依靠水的浮力,将许许多多的船、木筏或竹筏,用绳索连接起来直接作为桥身。还在船、木筏或竹筏上面铺上木板。走这种桥,时常晃晃悠悠,但也有一番趣味。浙江的灵江浮桥就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浮桥。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为什么叫浮桥?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2.了解梁桥。
师:形形色色的桥梁在构造上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桥梁的结构类型,决定了桥梁的形式。以桥墩和横梁为主建造的桥梁,我们称之为梁桥,也叫平桥,是桥梁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这是欧洲乡村的木桥,这是江南的古代石板梁桥,绍兴八字桥都是有名的梁桥,还有我国西南地区古老的廊桥。谁来说说这些桥的特点?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欧洲乡村木桥)(江南水乡古代石板桥)(绍兴八字桥)(我国南方的古代廊桥)3.了解拱桥。
师:早在北宋时期,大画家张择端就在《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地画了虹桥。这幅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你觉得哪里画的最精彩?
师归纳:《清明上河图》虹桥上推独轮车和骑马的、驮着米袋骡子,正要上桥,挑担的、拉客的、摊贩的„„桥下纵横交错的商船„„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使桥的画面更加丰富而生动,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科学家称画中的宋代虹桥为“木制悬梁桥”,跨度达20米,桥上可以通过相当于2-3吨的车,是当时世界桥梁史上的独创。4.出示赵州桥。
木制拱桥保留时间不宜过长,聪明的人们建造了石拱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这诗句描画的就是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的河北赵州桥。赵州桥是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为隋代李春设计。桥的主拱有四个小拱,是为了减轻水流的冲力、分散桥上的载重量,同时减轻了自重,这是世界桥梁史的首创。(赵州桥)
欣赏桥身装饰雕刻:同学们,当你站在桥上,也许一些独具特色的桥梁栏杆也能吸引住你的目光。其实古人架桥原是没有栏杆的,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行走和美观,开始给桥修上栏杆。桥梁的栏杆带给人们安全感,同时还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一座桥,安装上与桥体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栏杆,就如同画龙点睛,使桥梁变得瑰丽多姿。所以历代建筑匠师们非常重视栏杆的精雕细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赵州桥上的精美雕刻。5.出示卢沟桥。
卢沟桥也是石拱桥,也叫“抗战桥”,当初日本人就是从这里入侵我们中国的。卢沟桥工程浩大,结构精良,工艺高超,是我国古桥中的佼佼者。尤其是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极为生动:“„„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有的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审美体验——水乡的桥。
过渡:瞧!这座造型别致的扬州的五亭桥,是我国风格独特的一座园林石拱桥。出示苏州周庄的双桥。水乡的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下面让我们走进江南水乡。6.再现索桥。
在盛产竹子、藤萝的西南地方,人们也常用竹子和藤萝来建桥,如古代滕锁吊桥,古非洲代滕锁吊桥。用竹子和藤萝修建的桥古色古香,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有些桥成为有名的旅游景点。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古代铁索桥,四川泸定县的泸定桥。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外部特征。7.欣赏世界的桥。
师:因为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因为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因为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因为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所以许多桥便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我们家乡的江阴长江大桥也是索桥的一种,是现代斜拉索桥。这是上海黄浦大桥,你能发现出他们的不同了吗?
师出示课件:古今桥梁建造是科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杰出成就。瞧!这座桥多有气势!这是英国伦敦著名的古老塔桥。它的下层让人和车通行。如有巨轮,下层桥面可以翘起,此时行人从上层通过。桥塔中有商店、酒吧,供人休息购物。
教师:同学们,前面啊,我们看到的都是江河之上的,想不想去看看跨海大桥呢?课件出示:悉尼海港大桥,引导欣赏观察。
师小结提问:多种多样的风貌在世界桥梁中独领风骚。各种形式、各种结构的桥梁丰富多彩,同学们知道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吗?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梁桥、拱桥、吊桥、索桥、浮桥等。
师小结:通过前面的欣赏了解我们发现桥归纳起来主要有:梁桥、拱桥、浮桥、吊桥等。其实桥的种类还有很多,还有千千万万座形状不同的桥梁耸立在我们的地球上,极大方便了我们的交通,也形成了众多美丽的景色。
设计意图:对世界名桥的观察欣赏,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桥梁建筑的魅力,加深对桥梁的热爱,深切感受桥梁艺术的形态美、内涵美。
四、创设情境,探究方法(第二次小练习,2分钟)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因为河流、湖泊、海峡的阻挡,影响了交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把刚才欣赏了解的桥梁结合我们刚才的小练习,你们能不能进一步完善,用陶泥表现做出更具特点和特色的桥梁?你们愿意吗?我们还是小组合作,先画出设计图,再小组讨论分工,最后选出代表在“竞标会上”展示你们的作品。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出示3幅学生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座桥?你能说出他用了什么方法吗?你有什么建议?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合作做。
五、情景互动,展示评价(5分钟)
教师创设“我做的桥招标会”,六位经小组推荐、全班评议出的“设计师”分别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余学生化身为“招标人员”进行提问与评价,“设计师”则现场回答提问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招标人员”:提出问题,角度特别。“设计师”:回答精彩纷呈,出人意料。
六、拓展或延伸(1分钟)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桥的结构、外形和种类,感受了桥之美,并学习了用陶泥设计制作了不同造型的桥,懂得了桥的结构,了解了桥的不同功能特点。同学们,桥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它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为人类创造出更加安全、美观、科学的桥梁。课后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奇特有创意的桥。大家都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记录了美,记住:有桥的地方就有风景,祝大家能走更远的路、过更多的桥、感受更美的风景。作业要求
分两次作业练习:
第一次作业:市规划局正向广大市民征集不同的桥梁设计,可以是现实中的桥,也可以是未来设计的桥,还可以是一座幻想中的奇异的桥,让我们为我们的城市架上一座美丽的桥梁吧,用陶泥表现一座与周围环境和谐的一座桥梁,你们愿意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家乡的古桥和新桥,找出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征。合理分工尝试着做一座桥。教师巡回指导,并小结作品。
第二次作业:把刚才欣赏了解的桥梁结合我们刚才的小练习,进一步完善,用陶泥表现做出更具特点和特色的桥梁。依然是小组合作,先画出设计图,再小组讨论分工,最后选出代表在“竞标会上”展示你们的作品。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合做做。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 篇2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是《船》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船舶的造型特征与美学特征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课时要进一步学习、理解船舶造型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感受船舶造型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本课通过教师组织欣赏、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互动评价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设计,用陶泥制作的各种船舶,再现不同的立体船,体现师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的创作热情,并以自己的创造为载体,彰显自己独到的思想与想象,体现船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船的发展史,认识船的基本构造和外观特征,学会运用泥塑的方式塑造立体的船。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做船,初步掌握手捏、切割、按压、粘连、刻挖等技能技巧,使学生对船的整体及细部的塑造方法有所掌握,能够根据小组同伴的讨论结果合作或者独立设计一款造型奇特的船。
3、通过对船舶的进一步了解,体悟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船的基本构造,设计出自己喜爱的个性张扬、特点突出的有趣的立体船。
难点:泥塑制作中多种成型方法的综合表现,体现造型特点、功能特点,在细节、美观、变化、创新等方面体现审美创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范作,紫砂泥,制作工具等
学生准备:紫砂泥,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说一说:回忆上节课内容,简述船的基本结构
2、赏一赏: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神秘的小伙伴来和我们一同上课,猜猜看,会是谁呢?(出示一艘泥塑船)
师: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紫砂泥)
3、想一想:
师:请问画的船与用紫砂泥做的船有什么不同之处?
(画船是平面表现,做船是立体表现)
小结:立体表现的船,就是指用紫砂泥给船塑形,使这艘船可以四面观赏。(板书:立体表现)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紫砂泥设计制作立体有趣的船。(板书课题)
二、分层新授
1、师:(出示“一块陶泥”图片和“几艘成型的船”图片)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通过我们的设计制作,如何将这块陶泥变成一辆立体的泥塑船?
学生小组讨论
2、师:(先后出示一组学生作品图片)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看看这些“船”是采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生观察并回答:略。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有的采用了“手捏成型法”;有的采用了“泥片成型法”;有的采用了“泥条成型法”;有的采用了“综合成型法”。
师:板贴4种制作方法:手捏成型法、泥片成型法、泥条成型法、综合成型法。
3、小试牛刀:分组选择一种方法进行练习,做出船的基本外形。
师生简评
4、(分别出示我国汉代楼船和郑和宝船图片)让我们再来欣赏两件我国古代杰出的作品,你能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对这两款车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手工艺术的赞美吗?
(聪明智慧、造型优美、技艺精湛等)
5、(分别出示未来气垫飞翼船和海底旅游船图片)让我们共同欣赏未来先进的科技船吧,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型设计、功能设计等,也请你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你的感受。
(外形奇特、功能多样等)
6、讨论:“做泥塑船会用到哪些制作手法和手型动作”?
“还可以在船上添加什么功能和装饰”?
“你感到难点在哪里”?
生讨论:(师参与讨论)先讨论,后交流。
师归纳:根据你们的回答,制作手法包括:搓、擀、拍、切、挖、刻、粘……
还可以点缀人物,帆,浆等。
7、师示范
(可请一两位学生参与示范)课堂演示:大家看,老师和一位同学一起先试着做一做“泥塑船”,(师生共同示范:在投影下制作)最后出示制作步骤图。
8、师:你打算设计制作一辆什么样的车呢?(待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三、布置作业
1.用紫砂泥独立或同伴合做一辆有趣的船,适当添加船舶设备和装饰,进一步改造自己的船舶,使自己制造的船舶更加完美、更具个性。
作业要求:
①商量好创意和各自分工;
②外形美观、结构合理、粘贴牢固;
③在作品上贴上姓名。
2.师巡视指导:巡视顾及全班学生,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时可以动手辅助完成。
四、评价与回味
1.从船舶造型上评析同学们造的船,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味自己或与同学合作的收获与快乐。
五、拓展与延续
1.了解不同材料制作的船舶,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造船艺术。
教师展示鸡蛋壳、灯泡做的船舶。
2.了解原始独木舟的制造方法,感受原始先民在实践中日渐开启的智慧。
六、板书设计
船(二)
立体表现
手捏成型法
泥片成型法
泥条成型法
综合成型法
搓
擀
拍
切
挖
刻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小学美术“设计·运用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从互联网上下载中国古代各式各样的盘子让学生了解有关盘子的文化、种类、制作材料及盘子的发展基本历程学会在纸盘上装饰掌握用多种材料制作盘子的方法、步骤。特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通过学生的想象、创作变废为宝制作出各种盘子装饰品、艺术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学生的作品呈现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二、学习内容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从互联网上下载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和特色的盘子让学生了解、认识各类盘子艺术品教师制作幅多媒体盘子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中外古今的盘子艺术品及其制造材料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掌握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制作或装饰盘子的方法、步骤。通过制作盘子艺术品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目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盘子文化学会在纸盘上装饰。掌握装饰、制作纸盘子的一般方法。本课书中展示的多幅学生作品旨在说明生活中的许多废旧材料通过学生的一双巧手描绘、制作可以变成美丽的艺术品。
教学难点
1、绘制图案要适合盘子的形状。2、分组合作装饰、制作盘子艺术品的教学指导。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下载的古代瓷盘艺术品图片附在文后、彩纸制作材料、水彩笔、生活中盘子实物件、示范教具一组示范作品六件。
学生准备
各种塑料、铁等不宜碎的盘子或精美的盘子图片一件、水彩笔、白纸盘、胶水、剪刀、彩纸、废旧材料每一小组小组长画好纸盘子铅笔图案草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感受盘子特色了解盘子历史。
1、欣赏同学们带来的盘子或盘子图片调动学生兴趣。
——带盘子或盘子图片的同学起立将它们举起来相互观赏。
2、引导学生观察表述重点欣赏有特色的盘子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请几位位同学将有特色的盘子拿上来给大家欣赏。
生1喜欢盘子形状很奇特
生2喜欢盘子上面的美丽重复的花纹
生3喜欢盘子上面凹凸不平的花边。
生4喜欢那位同学木盘上的花纹。
3、欣赏教师带来的盘子说说盘子的材料、用途有哪些
从材料塑料、铁、瓷器等用途装东西、装饰等方面。
——教师展示所带的四只盘子果盘、菜盘、铁盘、装饰挂盘。
每组上来一位学生摸一摸、敲一敲再说一说。
生1、瓷的可以装菜
2、塑料的可以装水果
3、竹子的可以装小吃
4、这个盘子上面花纹太精美了可以挂起来做装饰。
4、欣赏古代的盘子大家感受一下我国古代盘子的珍贵神奇。
学生说说盘子上画了什么猜猜这些盘子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粘土制坯加温800度左右成陶盘
——依次播放本人制作的多媒体电子幻灯片
①《我国6000年前的盘子珍贵神奇》
生上面画的是人头像下面是三条大鱼这是一个陶盘。
师这是我国6000年前祖先做的陶盘据最近考古学家研究这可能
画的是外星人从海上光临地球的记录上面是人从飞碟中探出头来下面是三条大鱼在海中遨游。这仅是推测大家以后争取当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去揭开其中奥秘。
②《古代盘子上的“小舞蹈家”》
生陶盘里侧面画了人在跳舞。
师在我们古代就已经会用绘画表现快乐的生活同学们也可以在盘子上画出你们游戏的场景。
③《古代的盘子真好看》
生第三只是用铜做的其它是陶盘。上面分别画了鱼、羊、水波纹。
师大家说得很好这说明当时人们生活在水边以吃鱼、羊等动物为主盘子做得比前面的细腻而且出现了金属盘子说明这些盘子的年代比前面的近大约3000年左右。
片断点评
引入新课阶段展示教师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古代盘子文物图片配上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让学生真切感受我国古代盘子特色为我国博大精
深的古文化而自豪。并从最新的考古推测以及人们对外星人的关注选择
一篇报道配合“人面鱼纹盆”图片介绍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共鸣和遐想学
生感到无比惊奇许多学生表示要当考古学家、天文学家、航天员去揭开其
中的秘密。学生领悟祖国古老艺术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
化引导中得以实现另外通过学生敲一敲、摸一摸亲身体会各种盘子特
性、体验盘子材料特点强化了学生实践意识。
二、进行新课比较构图差别、合作制作盘子。
、我们来绘制纸盘子这是老师绘制的四只盘子同学们说说怎样绘制出盘子呢
——贴出四只纸盘范例
学生讨论总结出制作步骤画稿、涂色剪贴、贴边
教师补充要点将前面全部完成后再将边循序贴起来否则边翘起来就不便装饰了。
、设计中要注意图案适合中间圆形比比看三幅图哪个最好为什么
——放幻灯片④《比比看谁最好》。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图图案安排最合适最好图偏小图偏大。
全班有三位学生喜欢图构图并说出自己想法我表扬他们说的也很有
道理请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这也体现了艺术的多样性。
、平时我们在设计时也要注意安排要合适。从小到大在头脑中想想确定好大小位置再动笔。
——放幻灯片⑤《想想想想》动画软件中间小兔在图中由小到大变动。
这是一幅LASH动画图小兔子图形在盘子中间由小到大逐步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构图是在动态的思索中寻求理想的静态的效果。
、教师示范绘画《小兔采萝卜》中间图案强调中间图案要合适不能太大或太小
——贴出示范图稿进行现场示范绘画中间图案。
、分小组讨论组长画的草图是否大小合适集体用两分钟进行修改。
——分小组修改纸盘铅笔稿。
、画稿设计好可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做呢大家分析看书中的图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做说出书中图例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可以用水彩笔、蜡笔、水墨画也可以用草、果皮、蛋壳等废旧材料粘贴表现内容可以多种多样。
——放幻灯片⑥《美丽的盘子》本课教材图片两幅
学生说说每一件制作做了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教师重点讲解中国唐三彩《花叶盘》是年前古人在土坯上涂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彩陶盘》作品根据盘子形状画动物将盘子变成了斗牛场中间是斗牛士在斗牛边上画了许多人在观看场面非常生动反映了西班牙的斗牛节的盛况。
、盘子边可以用彩纸剪贴也可以用废旧材料粘贴。边上花边可以将彩纸叠在一起剪一次剪好即快又统一。小组制作时两位同学画中间图案两位同学剪贴边上花边。教师示范剪贴边上花边纹样。
——在贴出示范图稿上进行现场示范剪贴边上花边。
、欣赏四张多媒体幻灯片图例总结我们可以画可爱的小动物、房子、花草、西瓜、雪人、太阳、龙等等所见所想用花样拼出的图案也很精彩。
——放幻灯片⑦《可爱的小动物》、《房子、花草》、《龙、西瓜、雪人、太阳》《拼出的图案也精彩》。
、绘画方式可以是水彩画、水墨画、剪纸等等大家可根据参考图例再修改一下自己的图案然后用涂色方法、彩纸剪贴、橡皮泥粘贴、废旧材料制作等等进行装饰自己的盘子。
——放幻灯片⑧《水彩画、水墨画、剪纸等》
、讲解盘子边粘贴方法制作好后按顺序进行粘贴强调先做好
再粘贴边否则不太好再作修改贴时先沿圆线折一下再贴就不会松开了。
——教师进行示范粘贴方法。
、比比看哪组又快又好地做好盘子的装饰即快又好的一组每人
将得到一张彩色的《人面鱼纹盆》图片。
——展示四张奖品。
、可以根据《参考图例》进行修改学生制作教师进行巡回辅导。
——放幻灯片⑨《参考图例》播放《京调》古典音乐
片断点评
通过人一组分小组合作制作让学生在制作中学会制作方法感受合作制作的乐趣。人一组便于组合只要将平时座位中每组前后两排四位学生作为一个小组分组活动时让前面两位学生调头到后面即可开展活动由小组长统一分工以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次作业要求两位同学绘画中间图案一个画铅笔稿一个上色另两位同学用各种材料剪贴花边做得快的帮助做得慢的使学生即有合作又有各自具体任务。人一组的组合在教学中有非常大的优越性避免了每组人员偏多每人任务少有人“随大流”情况也便于那些在普通班级上课的学校推广不需调整课桌椅每小组人员长期较为固定。
三、课堂小结体验制作乐趣创新运用盘子。
、生生互评说说你喜欢哪件作品的表现形式给件纸盘子提出改进意见说得好的给予奖励发言好的同学得到一幅古代盘子图片。
——贴出2幅各小组制作完成的纸盘子进行评选。
、教师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表扬点评每件作品的优点并提出修改
意见以表扬鼓励为主。
、做好的盘子还有哪些用途呢
全班示学生展示讨论用本组的盘子进行展示说明装东西、工艺挂件、作为小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知识延伸
将我校标志图做在挂盘上作为精美的纪念品送给好朋友怎么样?
——放幻灯片⑩《江宁实小标志盘》
生太好了这样让我的好朋友对我校更感兴趣我也感到自豪。
盘子底部及外部画上精美的花纹更精美。
——放幻灯片⑾《多么精美的盘子》
师这只盘子装饰比前面的更加精细了它是500年前明代雕漆器盘是通过在木头或金属上涂上很多层漆漆干后再雕刻、绘画成的非常精美。盘子底部及外部也刻画上精美的花纹显得更精美好看。同学们课后也可以将本组盘子的底面、外面装饰上各种图案使它更漂亮。
片断点评
让学生体验制作盘子的用途想象还有那些装饰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现用学校标志装饰的盘子引导学生对学校标志的关注了解学校标志的内涵启发学生把学校标志做在自制的工艺品上即宣传了学校又增强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对学校的感情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目前我们也把这项作业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内容加以延伸。
当《多么精美的盘子》漆雕器皿图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非常兴奋欢呼太好看了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它是怎样装饰的学生发现它不仅侧面里面有花纹而且盖子上和底面也有花纹花纹还是立体的呢教师接着介绍漆雕工艺知识提出大家课后也将小组做的盘子四周装饰上花纹。这一教学安排与开头呼应由历史引发再回归历史让
学生了解盘子在美术史中的简单历程陶器——金属器——漆器——现代盘子。
五、总评
本课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符合了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热情一次次被调动起来真正做到了乐中学、做中学、融合历史、贴近生活。让学生传承历史、体验生活、合作实践、创新运用是本课教学的基本策略也是在美术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一次教学实践。
它们之间内在关系如下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观察,了解树的组成、种类等知识,通过欣赏、讨论交流,掌握用绘画形式表现树木的方法。
2.观察树木的图片,在了解不同树木的姿态特征基础上,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平面的树。
3.通过收集、交流、观察、欣赏,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激发对树木、自然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各种树木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进行资料收集,学习并运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平面的树。
教学难点:对收集资料的呈现、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树的结构特征并富于美感。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播放儿歌《大树妈妈》
一、导入
1.刚刚老师播放的那首儿歌,你们知道唱的是谁吗?儿歌的内容又想告诉小朋友们什么呢?填空:(森林)是鸟类的家园,而(树木)就是小鸟的家
2有的小鸟在树上安家,那在我们周围,小朋友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树呢?
有这么多的树啊,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树的世界,让我们来学习树上树下(一)。
引入课题:《树上树下(一)》
二、新授
1.小朋友们知道的树的种类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树的图片,你能说出树的名字吗?(观赏类:柳树、枫树;果树类:桃树、银杏*中国的银杏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和恐龙同龄。)
2.看了这么多树,不管是柳树、杨树、你发现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树型(树冠、树干、树枝、树叶;树根)。
师总结:树木还离不开水、阳光、土壤等。
4.在一年四季中树有什么变化?
(春天冒新芽,夏天长浓荫,秋天飘落叶(结果实),冬天会凋零。)
ppt出示对比图
远看
*粗细
*高低
*树冠大小、浓密
近看
*树的表皮、叶子的形状
师总结:不论树枝、树干,还是它们的叶子,真是形态各异,大自然神不神奇呀?
5.小朋友们,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来看看
龙血树(平视、俯视、仰视)
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树,就等着我们去寻找、发现。
师:
那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特别的树或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呢?
师:那我们该如何将它们记录下来呢?
可以用画笔来表现。
三、欣赏作品
1.艺术家的作品
《山坡上的橄榄树》
油画
梵高
(喜欢用富有动感的笔触)
2.小朋友的作品
比较喜欢哪一幅呢?《古树》彩铅画
《树朋友》水粉画
说出理由。
师总结:小朋友们,粗大的主干,伸出有力的大树枝。纵横交错的小枝条上,树叶儿多么茂密。看起来很复杂的大树画起来其实很容易。
四、教师演示,技法指导
1.构思:钱老师今天想画椰子树(树干长长的,所以我想竖着画)
2.用水彩笔画树干、果子、树叶,添加线条表现树干上的纹路。
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加上背景(沙滩)
4.天上漂亮的颜色
5.完成收拾与整理
师:可是这样就好了?我想请小朋友给老师点建议。
(预设回答:要加上海鸥,白云)
师总结:真是不一样了呢,小朋友们真厉害,所以我们今天也可以用绘画与剪贴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
五、自主探究,创作表现
讨论:今天你打算画什么样的树?它有什么特点?
(从角度、姿态、季节等方面)
用什么材料?(水彩笔、水粉、彩铅、卡纸等)
作业要求:
*画一棵或几棵姿态优美的树
*画出树的各个部分,试着把树的特点画出来
*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创作
抓紧时间动手吧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给我们介绍一下
2.其他同学给他的作品一点什么建议呢?
3.评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
七、拓展与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树的物品。你觉得哪一个设计的比较好?
说说理由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 篇5
第6课 美丽的书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因而一本好的书不仅要从内容上吸引读者,同时成书的形式还要有趣,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应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使书籍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完美的艺术整体。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从书籍封面、封底和书脊,再到内页,如果单独去看都是平面的,但随着人们的翻阅,视觉的流动,这些平面则组合成一本立体的书籍,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本课从书的整体形态到书的构成要素、书的封面、书的结构,步步为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书籍。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书籍设计,融入到书的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之中,形成“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
1.教学路径
看:甲骨装、简策、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等,不仅构成了瑰丽多姿的书籍形态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整体设计,内容与形式统一。书籍形态是包含“造型”和“动态”的二重构造,造型是书的物质形式,以美观、方便、实用构成书籍直观的造型,形成一种形式美感;动态是书的阅读性构造,往往以丰富易懂的信息、有趣的创意、合理的阅读流程以及图文互补的形式,构成书籍内容的流动之美。
学:书籍设计不仅仅是为书装扮一件漂亮的外衣,更重要的是设计师以文本为基础的再创作,进行由表及里的整体思考,从内容到形态、从封面到正文运用独到的设计语言,有效组织信息,努力编排出一本令读者读来有趣、受之有益的纸媒阅读载体,甚至可以成为艺术品,传承后人。需要整合书籍设计要素,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从书的外衣到书籍形态,从外到内进行整体设计,努力掌握整体设计的方法。
做: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尝试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使书变得有趣,具有鲜明的特征。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如布、纸、线等,展示创意设计,动手制作一本有创意的书。
2.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书的历史及整体设计方法;第二课时为书籍设计、制作及评价。根据学生个体及材料准备,可分层要求完成书籍的创意设计、制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意识,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习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情感目标:感悟书籍设计的艺术美,树立创意为先的设计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表达出书的内涵,恰当地使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以及构成关系。教学难点:书籍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和相互映衬关系。
三、教学准备
各类书籍图片、A4 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要点
1.书的形态:书是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的产物。最早的书是两河流域文明时期刻在湿泥板上的埃及楔形文字书。中国人发明造纸术前,书写的材料是竹简、木牍、丝帛。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对书的形成、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书籍形态设计的第一语言就是视觉传达,需要给读者传达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感官喜好。书籍形态的多元探索,要求以独特的设计语言呈现多元化的书籍形态,让读者参与到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书的要素:一本书的形式构成,包括开本、纸张、页码、封面、印刷、装订等,它们构成了一本书基本的物质形式和外观状态。特别是书的开本大小、页数的多少和封面设计是影响书籍外观视觉样式的重要因素。书不一定是矩形的,可以根据内容尝试多样设计,而精装书籍,就像穿着盛装的人,显得富丽堂皇。
3.书的封面:封面集中地体现书籍的主题精神,它既是书的保护层,又是书的面孔。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的封面起着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购书欲。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一般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介绍文字、定价和条形码等文字和符号,以及体现书籍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色彩和构图。现今,书籍已不单纯是文字的载体,也不仅仅提供阅读的功能,它已成为全方位展示设计者美学追求,满足人们多元化需要的艺术作品。
4.书的装帧方法:古籍书有经折装、蝴蝶装、卷轴装、包背装、线装、旋风装等。现代书装帧方式有精装、平装。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建筑艺术是空间的、静态的艺术,然而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书籍装帧也是如此,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产生律动美。
5.楔形文字:公元前3100 年之前苏美尔人开始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板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
6.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兼备表意和表音的成分。
7.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牍,统称为简。
8.线装书: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的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书。
9.圈装书:圈装书运用了专门的工具、材料,可以自己装订。
10.插图:插图也称为插画,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有趣的插图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书刊版式的活泼性。插图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于唐,盛于宋、元,到了明代,插图的数量十分惊人。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分析讨论
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一本好书必须具备哪些要素?优秀的书籍设计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美丽的书。
二、欣赏感悟
书的形态千变万化,美丽的书籍封面如何设计?需要哪些元素?运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纸质文化的魅力,探究从平面纸张——翻阅——视觉的流动——立体的空间转变构成,形成设计意识。
三、实践探究
动手制作手工书,通过个人的创意和简单的技术,认识、体验书籍装帧。可以通过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权页、页码和书眉、版式设计、文学插图等完善一本书的装帧。可以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探究书籍的形式,表达个性风格。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小组讨论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书籍设计的看法;运用问题探究法,深化讨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对书籍内容的熟悉及创意要求,对自己喜爱的书重新设计,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建议
学生小组展示各自设计的书籍作品,通过设计对话,让设计理念有机地融汇于日常行为,体验艺术的“视觉性、审美性”。教师应该从感受、运用、创新等角度进行点评学生的学习全程,建议将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共同分享、交流,强调评价的多主体。
参考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A4 纸、画笔等。学具:彩纸、画笔、颜料等。
二、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讨论:每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是否会仔细地品味书的包装是否漂亮、触感是否舒服、内文编排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感?这种印象使我们喜欢上了美丽的图书。
揭示课题:“美丽的书”。
(二)新授课程 1.分析讨论
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
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反映了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莱比锡提出的评判标准值得借鉴:第一是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第二要有创造性;第三,它是给人以阅读享受的,一定是在印刷和制作方面有最精致、独到的地方。
2.欣赏感悟
书籍设计重在对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朱熹千字文》一书,探究书的要素。观察:翻开《朱熹千字文》,遒劲、粗犷的字迹仿佛从纸上立起来,镶嵌入一个古老的石碑,似乎让人感觉到当年篆刻人手上的力度。
分析:构成这本书基本的形式要素,古朴的形式和外观气息的要素正是一本书必备的。
思考:一本书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3.探究分析
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书的内在精神的形象化体现,让读者阅读起来方便、易懂、有趣,并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好的书籍设计。书籍是一个带有情感的事物,其形式充分体现了纸文化的魅力。其不仅仅是文字信息的传达,在翻页阅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动态的阅读体验,也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
4.探讨交流 观察:《小蓝和小黄》封面由黄色、白色、黑色大块面分割而成,环衬由黄、蓝圆圈相隔而成,非常形象地点题,突出书的主题。
分析:这本认识色彩的图画书由色彩、文字、构图构成愉悦、轻松的风格,非常吸引小朋友阅读。
思考:一本书的封面又该如何设计呢?
交流:一本书的封面就是书的外衣,它既保护了书籍,又是书籍的脸面,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此书的内容。
构图——封面艺术的构图,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内容相互作用的反复渗透,巧妙结合,凸显设计者的审美意趣。
书名——一目了然,有先声夺人之势。色彩——封面色彩要富有装饰性,简洁强烈,给读者以视觉、心理上的冲击。艺术手法——写意、比拟、象形、象征、变形等手法进行艺术处理,揭示书稿主题。
空白——空白是一种特殊艺术手法,画面中空白是意象的空间,给读者留下联想与思索的余地。
小组分析朱赢椿的《蚁呓》、教材P27 页的《奇斯马的侦探故事》等。《蚁呓》这本书是尝试从设计到内容具有自主性和实验性价值的书籍,设计者想借此传达一种特别的书籍理念: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书中大量留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向读者发出一个诚挚的邀请:这是一本需要与读者共同补充、创造和书写的图书。
5.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为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设计封面、书脊、封底。基本要求:
合理运用材料,完成一本书的装帧设计。个性要求:
为自己的作品集进行装帧设计,将民族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6.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书籍,与小组成员分享设计的过程及设计思路,同学互评及教师点评。
相关链接
创造书籍之美在于了解书籍传播这一载体的特点与本质,必须掌握书籍的设计规律。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书成为一个驾驭时空的能动的生命体。读者从中领悟生命的脉动、智慧的启示、幻想的诱发;体会情感的流露、视觉传达的规则、图像文字的美感,从而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书籍设计师在完成内容传达的同时,仍不忘营造书籍设计中从整体到细节、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抽象到物化、从逻辑思考到幻觉遐想、从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感性创造和具有哲理的秩序控制过程。
吕敬人设计的《中国记忆》被评为2008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一本《中国记忆》,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空间对立的概念,低调雅致,回味悠长。书页开处,一幅幅精美优雅的图片和古典韵味的文字相依相融,千年历史风尘扑面而来。从书匣的外封到图录的书衣,在视觉质感上层层体现出阳刚与阴柔的变幻。柔软的纸质及形式上类似中式装帧,让中国符号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图录的特征与质感。
朱赢椿设计的《蚁呓》这本书,使他再次获得了世界性的赞美和奖励,德国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做出了如下评语:“这本双语书以高雅的美取胜,它体现在高超的设计水准和极少的设计介入。以蚂蚁的角度切入,把蚂蚁的渺小和它与人类的相似性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这本书中,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当下现代主题得到有趣的结合。空白页和极少的文字体现了佛教对创作者的影响,促使人们去反思,对生命应报以怎样的态度。”
书的设计创意
开窗口的精装书
线装书
可以捆扎的书
附录:教师设计2
教学目标
了解书的发展历史及书的形态; 学习书的构成要素及书的结构。
激发学生创造出个性新颖的书及热爱书籍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书的构成要素、书的结构。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新颖、个性风格的书。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问题:你认为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哪些事物对于文化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回答——语言、文字、书
是的,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记载和传播人类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和各种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书”。
首先我们来回顾书的历史足迹: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书,各种信息只有靠口头传达。后来先人会在岩石上刻录记载他们生产生活的场景,我们称之为“岩画”,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
再往后逐渐就有了竹简,但是其笨重也不方便携带。丝帛因其贵重也都无法普及。
直到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纸张后,书才开始真正普及起来。
(二)赏析书的形态
书的发展距今有很长的一段历史,那么随着时代发展,书的形态也经历着各种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书的各种形态?
图片举例或者实物举例:
图1:我国云南丽江地区东巴文是现存的、活着的象形文字,用古老的纸或动物的皮革手绘成书,是“线装书”。
图2:这书称为“叶子”,好多纸张重叠在一起,上下以厚纸板相夹。
图3:很明显这是几本线装的书。
图4:这本书因为装订的手法不同,书的形态变的有趣起来,风吹时书页的展开犹如旋风一样。我们称为旋风装订。
图5:书函、书盒
有没有见过类似书盒的同学?同学们能感受到包装精美,书的封面很厚、很华丽,我们称其为精装书。
图6:这类书采用什么手法呈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折叠”,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方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开合都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我们称其经折书。
应该说21世纪是一个概念化的时代,人们的创新意识、设计理念的不断提高,书的形态也愈发精彩,各种形态的书应运而生:
图7:这本书名为《画魂》是什么形状?三角形。我们可以关注它的细节设计。
图8 :这是一本鸽子形态的书,装订手法简洁恰到好处。
图6:还有一些立体书的出现,另外随着互联网和现代通信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应运而生,甚至包括有声音的书。
通过刚才我们对于书的历史及形态的回顾,你认为书应该有哪些要素构成呢?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一本书的形式构成,包括开本、纸张、页码、印刷、装订、封面等。
我想请同学来给书的构成要素做一个解释?看看大家的理解如何?
开本是指纸张的大小。纸张生产部门按国家标准规定生产的纸张称作全开纸,把一张全开纸裁切一次我们称对开,裁切两次我们称4开,分割的次数越多书本就越小。我们用的书都是遵照黄金比例的开本。
纸张是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所以称纸张。纸张以其厚薄和品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纸的厚薄一般是以克度来确定重量的。而纸张的品质是指其松软、厚实的程度。老师这里有不同的纸张,大家来感受一下,是不是不同呢?
页码是书页上表明顺序的号码或者数字。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
装订就是把书页装订成册,装订的方法很多,我们刚才讲到书的形态时就提到了书的装订,方法不同、书的效果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对于封面的认识。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封面等于是书的外衣,我们请这本《小蓝和小黄》来帮忙,请你说说封面包括哪些内容?封面、封底、书脊、封
2、封3。
你认为封面的设计应该要做到什么?能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效果来吸引读者。我们来欣赏几幅优秀的封面设计作品。
书名与图画的统一,感觉很贴切。
书的封面设计延伸做到斜面的切口上,使书变得很有特色。设计书,就要牢记书的要素,这样在设计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说到设计书,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我自己设计的书,不过只是设计了书的结构,其他的工作还没有做。请一位同学说说两本书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
学生说,得出结论:书的结构是由纸张材料、内页的关系、和装订的方式形成的。装订手法也是很讲究的,一般讲,32页以下的书我们用骑马订。比较厚的书就应该先缝后胶,这样才比较牢固。有趣的结构能表达你的创意和特殊的意思,来增添读者阅读获观赏的兴趣。
动手创作
1.教师:课上到这儿,同学们的眼神告诉老师你现在就想动手制作书了,对吗?“对”大家要记住,我们自己做的是手工书,他不同于机器印制装订的书,她可以更好的展示你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出示作业:选用身边的材料,创意设计,动手制作一本书。要求形式新颖,富有情趣。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出个性的风格各异的书。作品展示,互相评价。
(五)课堂总结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你喜欢哪个手提袋》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制作手提袋的实践中学习准确地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
2、运用已掌握的图案技能装饰手提袋。
三、教学重点:
在制作手提袋的实践中学习准确地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
四、教学难点:
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特别是学习袋底的折叠方法。
五、教学教具:
手提袋、示范用图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阐明课题:
出示手提袋在日常生活及商品经济中应用的广泛性。阐述“教材分析”中所归纳的三类手提袋。
二、讲新课: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本上的图片,说明手提袋的共同特征:
袋口、袋身(包括装饰图)、提手。
三、制作方法:
讲授用纸折叠和粘贴袋子的过程,引导学生看懂课本所示制作步骤的图意。教师逐步示范,特别是在袋底的折叠上,多次演示,让学生看懂。折叠好后粘贴牢固,穿上提手绳子,完成制作。
四、学生制作:
完成手提袋的折制成型。
五、布置学生下一节课带备绘画材料或剪装饰所需的用具。
第二课时
一、教师以实物为例,讲述对手提袋的进行图案装饰的设计。
图案装饰的方法:
手提袋的美化装饰应以简练大方、主题突出为原则,因手提袋使用的是一件流动的.艺术展览品,如内容过于繁杂细腻,便达不到宣传效果。
课本中的学生作品都是以单个(人物或动物等)物象为题材的。具体的形式可用剪贴(如课本中的机器人)、剪纸(如课本中的民间纹样),以可是绘画的。
在设计图案之前,应考虑为手提袋涂上一种底色,给它绘制或贴制什么图案。在装饰图案绘(剪)制好后可加上一些装饰线和与用途有关的文字,加强主题的宣传效果和装饰特点。
二、学生继续作业:
学生为手提袋作装饰,穿上手提绳子,完成制作。
三、教师讲评:
在手提袋内放上几本书,学生提着慢步走过讲台,看谁制作的手提袋实用美观,学生共同评议。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篇7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提高审美趣味。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345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瓷国”。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欣赏作品《羊形烛台》
这是一件六朝时期的《羊形烛台》羊的表情温顺可爱,造型十分完整,它的顶部是用来插蜡烛的,既实用又美观。
赏析作品《邢窑白瓷穿带壶》
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基础,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使瓷器更加美观。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每个窑都各有特色„„
赏析作品《孩儿枕》
师: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
此枕以儿童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构思巧妙,既可作实用品,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儿童形象刻画细腻传神,脸部饱满,宽额大耳,眉毛高挑,双目圆睁,鼻子小巧挺直,小嘴鼓凸,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惹人爱怜。
此枕通体施釉,质地乳白,釉面均匀,益发显示出造型的清纯可爱。这件富有情趣的艺术珍品神形兼备,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洁白的胎质,青色的图像,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的艺术效果,其绘画性非常强。
赏析作品《元代青花梅瓶》
基本造型:小口,短颈、丰肩,圆腹,敛腰、平底,线条流畅,非常柔美,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因为瓶口特别小,与梅之瘦骨相称,因此被称为“梅瓶”。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两个还在国外,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师: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请解读三个人物表情。生:韩信——落寞,艄公——悠闲,萧何——匆忙。
总结:这么多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瓶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表现,非常精彩,整个花瓶装饰饱满,繁而不乱,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富有层次感,是元代最珍贵的器物。
瓶子来历:它是在南京将军山沐英墓中挖掘到的,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他因为战功赫赫,被调往云南驻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在沐英死后,连夜把他的尸体运往南京,埋葬在将军山下。作为随葬品,梅瓶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这样的梅瓶只有当时身份最高等级的人才能享用,所以非常珍贵。
赏析瓷罐《鬼谷子下山》
与它同时期的瓷罐《鬼谷子下山》(孙膑),此罐的拍卖创下了瓷器拍卖的最高价2.6个亿。相比较而言梅瓶的文物价值是更不可估量。
总结: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保护。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用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代、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历程,参观了各地的博物馆,了解了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
作业布置
1.彩陶文化的意义:()美术遗存的代表,从()时代向()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2.“黑陶高脚杯”与其它的彩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青铜艺术
1.“青铜爵”是发现最()的青铜器。2.“司母戊方鼎”是最()的青铜器。
3.“曾侯乙墓编钟”是最()的青铜器。4.“毛公鼎”是()最长的青铜器。
5.“青铜牛形灯”是()最精巧的青铜器。
6.青铜铸造是国家大事,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象征(),也是等级尊贵的(),是一种礼器。
瓷器艺术
1.()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有()()()()()五大名窑。
2.《萧何月下追韩信》属于()瓶,3.《鬼谷下山图》瓷罐是目前拍得的中国瓷器中最贵的,价值()亿元。4.我国是()的发明国,中国的()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漆器艺术
1.()是最早发现和利用漆液的国家。
2.漆器的作用:()()(),不怕(),是生活中一种实用的器物。它采用()()()等多种工艺手法。
3.唐代最有名的漆器工艺是(),其中漆器工艺和古琴被评为()遗产。
感受:画家在荷花中捕捉着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境界,蕴含着宁静、平淡、和谐的诗意和超出具体细节刻画之上的一种“禅境”。
2.分析讨论
分组分析《鸡雏待饲图》《碧桃图》,从画面细节处谈一谈各自的感受。
《鸡雏待饲图》画面只画了两只小鸡,画家对鸡雏动态捕捉、神形的毕现,让我们想起儿时饲养的鸡雏,如闻啾啾的鸡叫,儿时的幸福温湿眼眶,整个画面在工整细腻中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碧桃图》透露出画家观察的睿智,画面洋溢着春天的生活气息,花朵的用心刻画,与画家观察体验生活并反复笔墨修炼紧密相联。
3.欣赏感悟
《百花图卷》(纵31.5 厘米、横1679.5厘米)。观察:画卷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特征。
欣赏: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佚名,是以白描为主,浓淡墨烘染为辅的巨幅长卷。图中绘有梅花、山茶、罂粟、牡丹、荷花等五十余种花卉,花间穿插、点缀禽鸟、草虫、蛱蝶、小鱼等,极富自然情趣。其间在枝杆、花叶正反翻转的形态及纹理、蜻蜓、鸟类、草虫的用笔都有微妙而精致的变化。配以墨色的烘染,生动传神。譬如荷叶的用线,是重线勾花头,极精致的淡细勾花脉,鸡冠花用点、蜻蜓翅上勾脉线,都一丝不苟而各有变化,故气韵别致。感悟:宋代画家力倡画面的“诗境”,使得画家由追求再现自然美升华到把花鸟与人、自然与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说,宋人的“写生”再现,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花鸟鱼虫皆被赋予人格,展现人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宋人册页花鸟画,尽管画幅不大,但表达得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在意境上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气韵,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探究分析
思考:宋人花鸟作品,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宋人花鸟小品,无一例外地都没有背景,布白的经营在整个构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宫庭画院的画家们在构图上强化“独幅画感”,即画面的完整性。将画面留白处理极尽精妙,“计白当黑”,使画面遐想的空间更大。空白在画面中不但构建了空间问题,同时还把空白构建的空间关系纳入另一境界之中,也就是说,空白构建的空间不是虚无的空间,是虚与实的相互依存。
5.教师演示
如何临摹宋人花鸟画?需要做哪些准备?
工具介绍:熟宣、绢、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临摹经典工笔花卉步骤:勾线、渲染、罩色、刻画。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将步骤图一一展示。
勾线——先用铅笔在白纸上起稿,勾勒造型后,拷贝至熟宣或绢上,选择勾线笔勾线。根据画面需要,描绘花卉的线条淡些,叶、茎深些,使线稿有浓淡变化。
渲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可以用两支毛笔,分多次进行,一支笔蘸墨或色,另一支笔蘸水,将墨色拖染开去,形成墨色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宋人花鸟画都经过层层渲染,色彩透明、厚重,质感和立体感强。
罩色——根据画面平涂一层淡色,使画面统一丰富,可以多次进行,要求用色透明,露出底色。细分为统染、罩染、提染等。
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地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刻画——勾勒花瓣的花丝,堆出花蕊的厚度,点染花茎的小刺。细致描绘,丰富画面细节。
6.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临摹一幅宋人花鸟画册页,体会工笔花鸟画技法。
基本要求: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工具、材质,完成一幅花鸟画小品。个性要求: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小品,并用其美化居室。
7.展示评价 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评价结果以简练的语言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反馈,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
六、小结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反映了中国人与审美客体的联通关系,抓住自然生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的表现,所谓缘物寄情、托物言志。表现在绘画的技法中,则是中国花鸟画既以“写生”为基础,又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和“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韵味,着重于通过表现对象的基本形象特征来传达一种主观化的审美神韵。
3兼工带写:中图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张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赵佶: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得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这样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意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二、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对“荷”进行了写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荷花的风韵,效果非常不错。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一)欣赏交流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画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
工笔画花鸟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人花鸟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师生一起赏析《出水芙蓉图》。
(二)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雏鸡待饲图》、第二组讨论崔白《双喜图》。
1.作品在取材、取景上的感受。
2.画面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第三组讨论构图布局特点,并谈谈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三)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
1.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2.演示线描
(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
(2)A.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
C.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学生完成白描稿。
3.演示晕染技法。
(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
(2)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
A.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
B.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
A.渲染打底 B.分染 C.平涂或罩染 D.整理完成(3)作业:
A.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
B.选宋画局部进行工笔画临摹学习。
C.部分同学可根据写生稿整理工笔花卉创作,体验创作乐趣。
(4)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
7不败,正好和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吻合。
归纳:郑板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兰竹石上,这不仅是他思想情感的宣泄,更是他人格的写照。
(二)、讲授新课:
1.所谓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生活中的花鸟影片。(展示花鸟视频)2.出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朱耷的花鸟画进行对比。
3.写意画法能抒发作者内心的强烈感受,下面我们来欣赏《墨葡萄图》,一起来走进徐渭。
4.刚才我们欣赏了古代大师的作品,感受了他们作品的意境与内涵,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大师们的花鸟画作品,出示齐白石图片,让学生答出其生平,并欣赏齐白石部分作品。(提问)齐白石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和色彩运用上和古代画家作品又有什么不同?(提问)
教师归纳:画法工笔、写意兼备,开创了“兼工带写”法,色彩艳丽,使人感到了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5.从欣赏《荷花图》中分析写意花卉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写意花卉是用毛笔蘸上不同深浅的墨色或颜色在吸水性强的生宣上挥写出来的。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它最讲究用笔用墨的技法。
用笔:
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行,可画圆润 浑厚的点和线(如画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侧锋——笔尖与笔腹同时运行于纸面,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笔)用墨:
干、湿、浓、淡、焦。6.破墨法
农破淡 淡破浓 墨破色 色破墨
(三)、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
教师分析荷叶、花、茎的形象特点,使学生有切实的体会。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
1、用炭条或铅笔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
2、用浓墨画荷叶(侧锋蘸浓墨依照荷叶的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
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
4、画荷花(墨色适中、中锋运笔、)。
5、落款。
七、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0技能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程式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则。尝试与他人合作或个人创作一幅山水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程式化表现及其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宣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要点 中国“文房四宝”。
毛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按原料分为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从书画效果上要求笔“齐、锐、圆、健”。“齐”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锐”指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圆”指笔锋圆转,挥扫自如;“健”指笔锋有弹力而显书画者笔力。
墨:墨锭,以徽墨较著名。为了便捷,现代也以墨汁替代,如“一得阁”“曹素功”等。
纸: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作画骨神兼备,最能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宣纸同时还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
砚: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砚台讲究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清晰、易发墨而不吸水。
笔法:皴、擦、点、染。
用笔方式:中锋、侧锋、逆顺、顿挫、疾徐、转折。墨法:浓、淡、干、湿、枯、焦。
用墨方式:浓墨、淡墨、破墨、积墨、宿墨、泼墨。
皴法:皴法是山水画为表现山石的质感所创造出的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其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画家思想、情感的表达。皴法的运用,意不在本身,而是表达画家审美意象的一个载体,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审美追求。
披麻皴——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地疏松的岩石。代表作品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
斧劈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以侧锋横向之笔画出石质肌理,再用淡墨渲染。代表作品有马远《踏歌图》,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雨点皴——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点出,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代表作品有范宽《雪山萧寺图》,具有“峰峦浑厚,势状雄健”的独特风格。
折带皴——这种皴法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代表作品有“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峻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极具艺术魅力。
中国画的构图又称章法或布局。中国画的画面构图透视关系是多点的,没有固定的一个视点,中国画这种散点的、移动的透视关系给画面提供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由空间。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散点透视法,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山水画意境: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的双重构建,其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精神表现,而是运用“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构成意境空间,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芥子园画传》中国清代绘画技法图谱,又称《芥子园画谱》,为沈心友请诸多画家编绘而成。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非常适合初学者习用。画谱问世300 余年,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学习绘画,都将这本书作为研习范本。其中第一集山水图谱于康熙十八年以木版彩色套印成书,并以沈心友的岳父李渔的别墅“芥子园”为书命名,内容分画学浅说、设色、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画谱等部分。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绘画取材广泛,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在笔墨技法上,兼善工笔与写意,呈多种面貌,着重表现文人隐逸的审美情趣。赵孟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并与“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绘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
石涛:清初四僧之一。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擅画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独特、和谐地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
张大千: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三个阶段。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
奚亭秋霁 石涛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自然山水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山水画——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画家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画家们从自然中提炼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墨韵营造画境。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二、新授课程
1.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 分析探讨:
《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 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树干线条浑圆饱满——中锋。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思考分析:
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
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深入观察和积累中,对树木、山石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背景空白,突出了笔墨情趣。
欣赏感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境界吗? 中国画的中心——笔墨,中国画讲究墨的浓淡,淡要淡得厚,淡得有韵味,不能淡薄;浓不能浓得有火气、燥气。笔墨就是构成,有意识地将笔墨的安排作为构成来思考。由于笔墨的偶然性和现场发挥并不完全依画家的旨意和预期,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2.追寻表达,大师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造境。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平远之致冲融;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深远之意重叠。
《寒江独钓图》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能联想到一首诗吗? 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作品描绘了诗一般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独特审美内涵。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山水》画面意境:清幽静谧。石涛运用线的粗细、刚柔、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构成近山远水,岸柳板桥,不受客观世界中光线、色彩、透视的制约,形成画面节奏,从而传递画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内心世界。
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古代画家画树叶时创造的各种点叶法:菊花点、胡椒点、介子点、松叶点等。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纹理的画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各种笔法、墨色、墨法,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3.合作临摹,创造的乐趣 作业要求:
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临摹或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体的山水画。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72829唐、宋以后文人画深入社会,也深深影响到江南园林的造园活动。从园林的布局、造景到匾额、楹联都具有了写意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境,使园林由“诗情画意”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同时画家文人对造园的介入更强化了园林中山水写意的人文气息。
4.江南园林中的主题和精神意味:江南园林的造园理念中,充满着老庄的思想。这些“自然、无为”的隐逸之风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江南园林从发展脉络上看,其园林的主题正是体现了这种“隐于市”的隐逸主题。园林中建筑景观的设计和题名也具有隐逸的主题,更以楹联的形式来作进一步的诠释。造园者、参与者、园主等人所具有的隐逸精神形态,因其极强的人文特质而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江南园林的造园有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
5.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质:江南古典园林实现了住宅与园林在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在满足居住、休憩、游赏需要的同时,将对自然的精神追求最大化地移植到园林中,使园林具有了堆山、叠峰、凿池等模拟缩写。巧用借景,突破空间局限,丰富景色;衬托相映、虚实对比、虚远具体、空灵实在,形成园中景物的虚幻与层次。曲径通幽、随形而变、依势而曲的景致变化,使园林空间更为丰富。
第5课 园林•探幽
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一、探索与查阅
查阅和了解江南私家园林中著名园林的艺术特色,比较皇家园林,了解江南园林中的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重要造园元素的特点。了解不同时期江南园林造园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体验这些因素对江南园林的影响。
二、交流与探讨
寻找例证。将江南园林所蕴含的人文情境的场景和中国山水画作对比,体会江南园林中缩景模拟的山水写意,从小景、小品、窗格、题咏、花草植物中寻找应对江南园林建筑中的人文思想,体会江南园林中的深层意味。
三、创意与制作
江南园林是从画中走出来的,所以江南园林的景致随处都是可以入画的,以线描、速写的形式记录园林的一角,配以自己对园林认识的文字,完成对园林的初步认知。寻找园林中最具有特点的景致、物件,由点展开,呈现园林的人文风貌,制作和绘画相结合,形成大型活动式场景,完成江南园林的再创造。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完成园林中漏窗的创作草图。2.充分认识园林中漏窗的图案元素。3.漏窗与造园艺术的关系。4.完成漏窗的雕刻制作。
二、教学要点
1.漏窗在园林(苏州园林)中主要出现在什么建筑上? 2.漏窗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哪些?
3.比较有漏窗的建筑和没有漏窗的建筑在艺术上视觉上的不同。4.漏窗上的图案内容和园林中中国古代文人精神有怎样的联系?
5.列举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图片并建议讨论说明。
三、创作思考
1.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漏窗并设计一幅漏窗草图。2.示范并解读设计制作要点。
3.漏窗规格: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20 厘米×20 厘米。学生创意草图。
4.展示“琴、棋、书、画”漏窗,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组漏窗在苏州的哪座园林?②造园的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5.漏窗和园林建筑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视觉效果?
四、课后延展
1.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漏窗,都来自什么建筑群呢? 2.课后思考漏窗在园林中的作用。
四、课后延展
1.如果说江南园林是一幅风雅的写意,那么皇家园林又是什么呢? 2.在写意而风雅的江南园林背后蕴涵着怎样的人文特质和风俗画卷? 3.设计和建造园林的人,和那些曾经的园林主人对园林会寄托着怎样的情怀?
53637
第六课 美丽的书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因而一本好的书不仅要从内容上吸引读者,同时成书的形式还要有趣,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应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使书籍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完美的艺术整体。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从书籍封面、封底和书脊,再到内页,如果单独去看都是平面的,但随着人们的翻阅,视觉的流动,这些平面则组合成一本立体的书籍,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本课从书的整体形态到书的构成要素、书的封面、书的结构,步步为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书籍。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书籍设计,融入到书的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之中,形成“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习书籍设计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重新设计封面、封底与书脊。情感目标:感悟书籍设计的艺术美,树立创意为先的设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表达出书的内涵,恰当地使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以及构成关系。教学难点:书籍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和相互映衬关系。
四、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A4 纸、画笔等。学具: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讨论:每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是否会仔细地品味书的包装是否漂亮、触感是否舒服、内文编排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具有美感?这种印象使我们喜欢上了美丽的图书。
揭示课题:“美丽的书”。
(二)新授课程
94041
第7课 张贴的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张贴的画,按其字义,揭示了招贴画的意义、作用和特征。招贴画简洁、鲜明、明确,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接触招贴画,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些主题明确的校园招贴画,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增强学校、班级的凝聚力。教材从招贴画的概念、意义、构成、分类、主题及张贴的环境介入,引导学生关注招贴画,培养设计意识。引导学生把构思、创意通过视觉表达方式形成招贴画,以提高视觉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1.教学路径
看:招贴是我们视觉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在生活中常见的大众艺术,它改变着我们的环境,述说着我们的时代。招贴的表达是视觉性的,易为人理解,具备了视觉设计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设计表现技法比其他媒介更广、更全面,更适合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招贴画的特点:鲜明醒目的色彩,概括有力的图形,巧妙奇特的创意,富有号召力的文字,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表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学:招贴画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美术作品,其通过图形与文字的巧妙组合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优秀的招贴画作品不仅能对所宣传的主题起到广而告之的社会效益,成功的招贴画还应该是有趣、有力、易懂的,这样才能以生动、具体、直观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传播。
做:尝试用绘画、剪贴、摄影等多种手法为校园集体活动设计一张招贴画,体验招贴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创新: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新”并非全都无中生有,而往往是在我们熟悉的现实基础上发掘“新意”,予旧事物以全新的价值。创造性运用图形、色彩、文字等综合元素,使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考虑张贴的环境,突出校园文化。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招贴画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招贴画的构成形式及基本创作方法,体会招贴画的艺术美感。
技能目标:尝试运用文字、图形及色彩为班级、学校或某项活动进行招贴画设计,体
第7课 张贴的画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具:各类招贴画作品、课件、画笔。学具:画纸、画笔、各类图片等。
二、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当你在城市的街道闲逛、在地铁站等车、在参观博物馆时,你会发现招贴画无处不在。而那些最好的招贴画设计总是让我们驻足停留,招贴画所传达的信息清晰明了,离开后脑海里还会常常想着它们。
思考:我们身边熟悉的招贴画,哪一幅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它的颜色、图形、信息、文字又是怎样表现的? 揭示课题:“张贴的画”。
(二)新授课程
1.分析探讨
分析招贴画《中国民间剪纸》《湿地保护》作品,思考:招贴画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小结:招贴画是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向公众传播思想观念、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和文化体育信息的一种艺术化的宣传方式,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和广告。
探究:招贴画的构成及分类?
讨论:招贴画的构成内容包含图形、文字、色彩等,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公共招贴,是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商业招贴,是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内容为题材。
2.欣赏感悟
思考:一幅设计精美的招贴画凭借什么吸引着我们?分析招贴画《我爱黄河 我爱国旗 我爱长江》。
分析:设计师在设计招贴画时对图片的选择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图片的作用是简化信息,避免过于复杂的构图。图片能够使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清晰地呈现。
观察:黄色代表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红色是鲜艳的国旗,表现了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蓝色代表长江,表现了建设祖国的激情。
交流:招贴画《我爱黄河 我爱国旗 我爱长江》运用象征手法、纪念碑的艺术形式,主题鲜明的招贴组画设计,吸引了观者的目光,较好传达了准确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视觉
546
第8课 一目了然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包含公共标志和信息图表两大内容。教材则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图形符号切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共标志的含义、特点及设计要素,探究图表的作用、构成要素、设计方法,其内容适合初二年级学生进行尝试与体验,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创意设计则从学生身边事物入手,深入感受标志、图表对生活的影响。利用图形符号开展有目的的校园综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严于计划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基本的美术素养。
一、教学路径
看:21 世纪是读图时代,因为标志、图表是最常用的视觉语言,更多的介入信息交流,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与文字符号相比,标志、图表更简洁、生动、直观。标志、图表是需要设计的,因为这些视觉符号具有准确性、可读性、艺术性等信息特征和视觉特征,因此很多的标志、图表都由艺术家参与设计。
学:公共标志的设计包含图形、色彩、文字等要素。而图表的设计、制作同样包含很多知识,既有理性的数据统计分析,又有感性的视觉审美,整个学习过程是艺术与科学的交融、科学与生活的沟通,图表设计可以是平面设计与立体制作相结合,利用多种材料(如扣子、贝壳等)和多种方式(如剪、贴等),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图表,以优美的作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做:感受生活,了解图形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视角出发,构思、设计创意独特的校园环境标志、班级课程表、日历等,提升校园文化。
创新:应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班级标志,充分利用身边的易得材料合作完成校园文化系列作品,发挥各自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公共标志、图表,认识和了解图形符号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设计要点。
技能目标:通过为班级、学校活动设计标志、图表,让学生体验图形符号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同学设计的标志、图表进行恰当评价,认识和体会图形符号的不同功能和艺术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志、图表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符号设计的形式美与精神内涵的统一体现。
三、教学准备
各类标志、图表、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要点
1.公共标志的功能:指示、公告、指令、警示、禁止。
2.公共标志设计特点:可识别性、普遍性、公益性、约束性、多样性、持久性。
3.公共标志设计形式 :具象形式、意象形式、抽象形式。
(1)具象形式是基本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经过提炼、概括和变化,突出与夸张其本质特征,作为标志图形。这种形式具有易识别的特点。交通标志中的警示标志,孩子、老人都能明白。
(2)意象形式是以某种物象的形态为基本意念,以装饰的、抽象的图形或文字符号来表现的形式。如中国民航的标志图形就是以凤凰形态为意念,以抽象图形来表现的。这种形式往往有更高的艺术格调和现代感。
(3)抽象形式是以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文字或符号来表现的形式。这种图形往往具有深邃的抽象含义、象征意味或神秘感,这种形式往往具有更强烈的现代感和符号感,易于记忆。如“耐克”就是一个简单的钩,在喧嚣的都市,简练而动感十足的小钩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激起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4.从组成元素来看,标志可以分为纯文字、纯图像、图像与文字结合型三种。(1)纯文字的标志设计主要在于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的设计,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2)纯图型的标志设计是在实物图形的基础上经过简化、概括、夸张等手法设计而成的;
(3)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标志设计最为常见,结合了前两者的长处,色彩搭配明确,具有行业特征和时代性。
5.图表:泛指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属性,直观生动的图形结构,通过图示、表格来表示某种事物的现象或某种思维的抽象观念,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
图表的分类: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和饼状图是图表中四种最常用的基本类型。图表类型还包括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等,也可以通过图表间的相互叠加形成复合图表类型,不同类型的图表则具有不同的构成要素。
图表特征:图表设计有着自身的表达特性,尤其对时间、空间、抽象思维的表达,具有文字符号无法取代的传达效果。首先具有表达的准确性,对所示事物的内容、性质或数量等表达准确无误;第二是信息表达的可读性,即在图表认读识别中通俗易懂,尤其是用于大众传达的图表;第三是图表设计的艺术性,图表是通过视觉的传递来完成,必须考虑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
图表设计:
当我们要以图形符号形式展示统计信息时,需要思考表现什么—主题特征、何处——空间属性、何时——时间属性、程度——数量特征、如何——变化特征等。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推荐阅读:
苏少版国标本小学美术第四册全册教案10-08
苏少版美术教案 变化的柱子10-05
苏少版美术八上册07-01
苏少版小学美术说课稿08-11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童谣说唱教案06-30
苏少版音乐八上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