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教学小结(共10篇)
初二语文教学小结 篇1
本学期,我们初二语文教师除了一如既往的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作了一些改变和尝试。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牢固树立一个目标.
本学期,我组老师在分析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为了确保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及现状出发,分别制定了教学计划,确定了两分一率超越区平均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促使我组老师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二.积极开展两方面的活动.
1.学生方面的活动
这一学期,我们开展了读书节活动(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领略诗词的魅力,体验青春的活力.其中,810班集体朗诵的《黄河颂》和808班女声朗诵的《相信未来》,分别以雄壮和柔美的风格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绝好成绩,引起了强烈反响。另外,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我组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所辅导的学生获奖较往年有所增多,例如:在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中,我们初二年级有1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人获得省一等奖,10人获得省三等奖;在“知荣辱树新风”征文比赛中分别有两人获得区级奖项。这些活动的参与和荣誉的取得极大的鼓舞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动力。
2.教师方面的活动
本学期,我们除了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教研活动外,还共同参与了南湖论剑活动和中考批卷活动。南湖论剑中关于读书指导和写作教学的实践探讨使我们受到很多启发,而中考批卷活动又为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另外,本学期,我们改变了教研活动的方式,除了进行必要的正式的备课组活动外,还采用了平时沙龙式的经验交流,例如在周晓芳老师的阅读指导课《湘西凤凰沈从文》的教研活动中,就是采用沙龙式的经验交流的方式。
总之,各种活动的有效进行,促使学生和老师都获得了较大长进,做到了教学相长。
三、认真做好三种辅导
1.做好考试辅导。为了避免学生“学的好、考不好”的普遍情况发生,我们组老师除紧密联系月抽测试卷,进行考试分析外,还及时的对个别学生进行答题规范的辅导和应试技巧的辅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考试。
2.做好作文辅导。本学期,我组老师逐渐认识到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较大比重,对作文教学除了高度重视外,还在实践中进行大胆而积极的探索。例如,学生作文互评、以读促写、作文面批、考场作文赏析、随笔评议、作文答辩、作文争鸣等多种形式的作文辅导,促使学生作文水平有了提高。
3.做好读书辅导。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的必要的引导,主张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坚决抵制不良书刊的影响;平时注意调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四、进行四点反思
1、对语文备课的反思。(教材处理上不够大胆)
2、对语文考试的反思。(对语文考试的隐性考核目标把握不够到位)
3、对语文课的反思。(语文课的效率可再次提高)
4、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反思。(可在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上下工夫)。
总而言之,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我组老师在教学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我们始终相信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终归会取得更大进步!
初二语文教学小结 篇2
一、活动的开展
1.活动背景
老师们常感叹7班课堂气氛沉闷, 都说几乎要哀求学生发言了;成绩优秀生和班干部普遍胆小, 也怕当众出丑。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 并获得积极体验, 最终达到自主发展, 我就开始尝试在初二7班实行每天值日班长5分钟总结活动的实践活动。
2.活动的内容
在下午放学前, 值日班长记录、汇报每天班级情况, 并给予班干部工作的支持。说是5分钟, 实际上就是学生先完成一整天的值日工作, 最后把值日的事情浓缩在上讲台5分钟时间的小结内。在为同学、集体服务的同时, 也得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1) 读报剪报, 事事关心。值日班长先自己浏览学校发给班级的《广州日报》, 摘选好要闻热点, 在全班面前读报和点评, 从而了解天下国家大事, 明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道理。读报完成后, 还要剪下要闻热点贴在A4纸上, 最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供学生们学习观看, 补充和增加了班级文化建设。
(2) 佳作欣赏, 提高素养。值日班长在浏览《广州日报》时也要留意《每日闲情》栏目, 看到有好文章 (文字优美, 意境高雅;心灵鸡汤, 鼓舞上进) 就要先剪贴在A4纸上, 接着在班会课上朗读和谈感悟, 最后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供同学们学习观看, 补充和增加了班级文化建设。
(3) 记录情况, 及时反馈。值日班长记录、汇报每天班级情况, 主要是作业、考勤、纪律、卫生, 表扬、批评名单一目了然, 并要做到实事求是, 培养了值日班长的责任意识。这是班级每天成长的真实和及时的记录, 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班干部和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支持。
(4) 温馨提示, 学会关爱。不少值日班长学会了欣赏, 在总结班级情况时都会表扬同学、班级的进步, 主要也是为了鼓励集体的成长;而有的值日班长总结时还会提到天气变化, 要同学们注意保重;而临近测验和考试时, 值日班长也懂得提醒大家认真复习, 诚信考试。
(5) 书写名言, 净化心灵。值日班长还需要提前一晚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古文名句 (《弟子规》、《论语》等) 和名人名言, 保证在第二天早上回来早读前, 已有无言的“老师”在黑板的右侧鼓舞和提醒大家进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若字体潦草还要被班干部要求重新认真书写。在学校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开展过程中, 值日班长书写的名言名句就会相应改为和科技、艺术有关的内容, 从而达到与学校教育活动默契同步的作用。
(6) 解释名言, 思想升华。在下午放学前的5分钟总结活动中, 值日班长要给全班解释名言名句的意思和自己的感悟。既积累了知识, 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和处事, 达到了自主教育的目的, 同时也锻炼了胆量和表达能力。而在总结解释前, 值日班长需要自己查找资料和寻求班干部、同学的帮助, 从而学会合作和克服困难。
(7) 家长查阅, 批注鼓励。家长通过查阅孩子亲手填写的班级值日班长表格, 端详孩子的摘选剪贴 (每日大新闻、每日靓汤、让人回味的散文等) , 进一步了解班级活动, 与孩子共成长, 家长都会情不自禁地写下心里话, 或期望或鼓励。看到家长的温馨话语, 孩子们很开心, 我也觉得很欣慰。可见借助了家长的力量, 让这一实践活动注入更加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从而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8) 活动延伸, 拓展视野。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 7班值日班长连续三天都是在黑板的右侧书写并解释毛泽东主席诗词中的名句 (如“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 一起来学习体会毛泽东诗词的澎湃和豪迈。7班还开展了半个小时的班级活动, 主题是纪念毛泽东爷爷诞辰120周年暨迎新年。孩子们很踊跃, 朗诵毛泽东主席诗词、小组合唱《北京的金山上》等以示纪念和学习。
二、活动的小结
1.学生的自我总结
学生都觉得这是一个令班集体可以慢慢进步的一个过程, 而且每个人也可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向, 因为只有懂得总结自己才可以更好地成长。
2.学生的互相评价
值日班长每天的表现都会被组长们和同学代表监督、打分和写评语。这样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生调查表的填写
初二7班每天5分钟值日总结活动调查表
姓名______学号_______
1.你觉得每天读报对你开阔视野有作用吗? ( )
A.有B.有一点C.没有
2.你当值日班长时或者平时有无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
A.有B.没有
3.你有无认真在黑板上书写古训和名人名言? ( )
A.有B.没有
4.在给全班讲解古训和名人名言之前, 你是否认真去查找资料? ( )
A.有B.有时C.没有
5.你总结班级情况时, 都是班级的优点很多、同学有进步, 是事实吗? ( )
A.是
B.有一点, 主要是为了鼓励
C.不是
6.你在总结时还会提到什么问题? ()
(1) 天气变化, 注意保重 (2) 学习抓紧 (3) 团结 (4) 班级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5) 其他
7.你和同学在多次的训练和锻炼中, 觉得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A.胆量B.热爱班级C.团结同学
D.说话和演讲的技巧E.提高了内涵F.其他
4.班干部对活动调查表数据的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 同学们觉得自己收获最多的是胆量, 从当初小小声读总结变成大声发表自己意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训练。就因有这样的训练, 使我们班集体从一开始不敢举手发言变成如今被老师夸奖上课热情的班级。值日班长制度提高了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也让“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贯彻到实处。
5.活动的反思
(1) 从学生的自我总结中, 发现班级成长不时会有反复, 而且学生的自觉性还是有待于加强。
(2) 部分在下面听讲的学生还是不自觉, 没有做到学会尊重, 学会倾听。有时候当老师不在场时, 部分学生会小声吵闹或者埋头做自己的事, 而没有去倾听或者欣赏值日班长的总结工作。
(3) 班级值日班长表格的设计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德育安排活动进行适当地调整, 从而让班级活动开展得更加灵活、有意义。
通过努力, 7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班级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原来初一时科任老师都不愿意到7班上学校的公开课, 而现在科任老师都喜欢在7班上校、区、市级的公开课了。可见, 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但是随着功课的加深, 学生之间成绩、表现的分化会更明显。所以说, 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小讲台, 大作为, 我将和7班学生一起不断去努力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秋萍.班主任之友.新闻出版社, 2005-10.
常见初中语文教学法小结 篇3
一、利用点拨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点拨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点拨即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障碍和产生的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及消除障碍的方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学会思考与探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运用点拨法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点拨教学法的基本方式为:激学导思、引议解疑、点拨提高及精练强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如下方面进行点拔:第一、激发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情感,将其带入课本意境中,使其学会思考。第二、对学习难点加以点拨,激发学生思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七子之歌》时,引导学生思考:①作者是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什么样的门;③作者认为如何才能打开一扇门;④联系课文,说说题目具有怎样的含义;⑤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考本文的结构。这样,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和教师的点拨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六因素单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通过六因素单元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六因素即启发、自学、作业、复习、改错与小结。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具体环节如下:学习准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与作业、错误改正、课后小结及课外学习。
例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教师可设计自学卡,让学生借助自学卡自学文章。自学卡类似于自学提纲,自学卡上的内容主要为:①初读文本,写出大意;②细读文本,提出问题;③精读文本,为文章分段与写段意,并回答课后问题;④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写作方法;⑤课文欣赏,摘抄佳句,写出心得体会。此后,师生可共同对文章进行总结或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思考:①布鲁诺由于坚持自己的学说,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于罗马广场。这一例子也可以用来证明课文的论点,是否可将第三段中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为布鲁诺的例子?请说明原因。 ②请课后收集两到四句可以论证“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观点的名人名言。这样,通过六因素单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整合分教学法与三环教学法,帮助学生总结与概括,提高知识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整合分教学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其模式为:整体—部分—整体。其核心是以“整体”为出发点,系统分析“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综合掌握”,即在更高层次上对“整体”进行把握。通常而言,这一教学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整体了解”课文的章节或单元,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水平,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第二、“系统分析”,通过自学、探究、发现、提问、讲解、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综合掌握”,总结、概括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环教学法则是一种以局部探索法来学习新教材的方法。局部探索法,指部分内容由教师讲解,而另一部分内容则由学生自主、独立地探索。三环教学法的基本模式为:自学发现、选讲充实及练习转化。在自学发现中,首先是提供条件,然后是自学探究;在选讲充实中,首先是展开选讲,然后是整理检查;而练习转化,首先是布置作业,然后进行练习与检验。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教材篇幅短及教學难度小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灵活把握,要考虑学科性质、教学任务、教材特征、教学设备、班级水准、课堂情况及学生特点,以便于学生探究。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各式各样的,每种教学法都独具特色,是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语文课程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不能生搬硬套,而应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初二英语小结7 篇4
一.词组与句子
1.2.I’3.What’4.I’m to London because I 5.That’6.7.8.We’9.10.11.It’12.’13.14.15.16.17.18.What’19.20.21.
22.But I think she’23.24.
25.26.27.28.29.30.31.isn’t it?
32.33.34.35.36.37.The weather’38.I’39.40.二.语法收获
1.the location of 例The location of Flat A is by the river.2.I think/I don’t think 例I think she is right./I don’t think she is right.3.比较级 例I think she is clever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the class.4.最高级 例She is the tallest of all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5.介词短语(后修前)例I’d like a flat in a high-rise.6.一个分句一个谓语 例No one really knows what will happen to her.7.maybe/may be 例You are maybe right./You may be here at 7:00.8.只有副词的最高级可以省略“the”例 Which new housing estate do you like best?
9.to do未做/doing已做 例I forget to tell him./I forget telling him.10.used to 曾经 例She used to be late for school.11.what’s like 例What’s your school like?
12.look like例I look like my father.13.介词后+动词ing /名词 例I am thinking about going with her./ There is a book in a desk.14.be used to doing习惯于 例But now she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15.happen 例A car accident happened yesterday afternoon.16.make+形容词 例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room clean.17.set out 例She set out last night.18.路程 例It’s ten minutes’ walk./It’s a ten-minute walk.19.not onlybut also例Not only he but also his friends are friendly.20.Stop doing例The stopped talking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21.hope to do 用法 例I hope to be a great man.22.look forward to 用法 例I look forward to becoming a good teacher.23.hope从句 例I hope(that)she will win the game.24.wish从句 例I wish(that)she could win the game.25.方位to远离 例Japan is to the east of China.26.方位in里面 例Shanghai is in the east of China.27.方位on接壤 例Korea is on the north of China.28.有多少人口 例Shanghai has an area of about 6,340 square kilometers.29.有多少地方 例Shanghai has a population of over 17 million
30.后缀ly为adj.例She is friendly to us./The boy is manly.三.错误纠正
1.注are用复数
2.注将来式用will
3.注不能用return
4.country.注our 用复数
5.注away表示多
6.year of work.注be ready for
7.注用visit更好
8.注went过去式
9.注piece可数
10.注each每一个
11.“what you know well?”注why not do
12.注逗号后用ing
13.注including去e加ing
14.注are用复数
15.注open开着的adj.16.注air ticket机票
17.注them指代
18.注for +ing/to do
19.注 修饰动词用副词
20.注last night 过去式
21.注 形容词后用名词
22.注 attractive有吸引力的23.and so on.注tourist attractions旅游胜地
24.注 联系动词用形容词
25.Is that Mary over there? Yes, that’注 人不用名词性物主代词
26.–This morning注 this morning过去式
27.注want一般用现在时
28.注and连接两分句
29.注than 比较级
初二生物备课组小结 篇5
回顾过去一个学期,初二生物备课组在学校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年级组的统筹安排,与其他备课组搞好协作关系,共同进步!明确备课组的任务,统筹工作计划,正常有序的开展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为了使生物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现将初二一年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集思广益
本组同志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不定时进行的备课组活动,认真说课、评课、研讨练习、试卷、研究进度,教法、学法、研讨公开课、点评公开课,在评课中大家畅听欲言,相互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各项教研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大家都觉得有收获。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初二老师还经常到初一教师研讨新教材,关注新课改动问,了解最新知识,在教法、学法上多加探讨,把新课改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到初二教学中,使初二教学始终走在教改的前沿。本组同志还经常到校外参观学习、相互交流、以相到促进共同提高。
三、点面结合,整体提高
本组老师3个人,以年轻教师为主,承担初二年级7个班的生物课,全体同志认真上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对待,从没缺
学生一节课,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解答学生疑难问题,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在初二几次阶段考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四、生活及其他方面
本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真诚对待,相互帮助,友好相处。对组内和学校布置的任务,各位教师从不推诿,认真、高效地完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当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对新课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集体备课的层次还应进一步提高,个别学生的生物学科成绩还很薄弱,提高边缘生的方法等,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大力改进,努力提高,为大有中学的生物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小结 篇6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小结)
一、物理学是一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一门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素质、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学科;它研究和主要范围包括:力、热、声、光、电、原子学等内容,它研究的广度大到宇宙,小到夸克,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观察思考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步。
三、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采用标准量去跟待测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其它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其换算关系为: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um=1012nm;
2、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是多大,最小分度值是多少,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有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滚轮法等。
四、误差:测量值与物体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跟错误不同只能减小不能避免,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一是尽可能地使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二是对同一物体多测几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五、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对于多因素影响结果的事物中,先固定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并研究它对事物的影响,然后再变更其它因素进行研究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小结)
一、我们所处的世界既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又是一个运动的世界,其运动的形式分为宏观运动和微观运动两类,在宏观运动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在微观运动中,分子、原子、电子等的运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二、在宏观运动中,人们常通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也就是说: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要先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这个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则可略去不提;参照物的选择不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可变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在宏观运动中,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是否直曲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都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用公式V=S/t计算,其单位为m/s或km/h,换算关系为:1m/s=3.6km/h,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可以通过s与t的比值进行计算,但不与s与t成正反比例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大致快慢程度用平均速度表示,即:
V平=S总/t总;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而画出的路程随时间而变化的图线,叫s-t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图线越陡,速度越大;斜向上方的直线表示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斜向下方的直线表示物体沿规定的反方向运动;
如果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而画出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图线叫v-t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斜向上的直线表示物体运动越来越快,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匀速运动,斜向下方的直线表示物体运动越来越慢。四、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能量是一个与物体的运动形态有关的物理量,能量有大小,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J。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但这些能量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即不同的能量对应着不同地运动形式,如机械能、热能(内能)、电能、光能、原子能、化学能等等,其中机械能又分为动能和势能,而势能又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分;
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移和转化,且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总的能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声现象(小结)
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开始,发声开始,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从声源发出后,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进行传播的,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较慢,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约为1500m/s,在钢铁中约为5000m/s.二、乐音的三大特征: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乐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大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振动频率的高低,其关系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和声音的分散程度;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其音色一般不同,人们常利用音色来辩别发声体。
三、奇异的声现象:
1、回声:声音传出后,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去,这种被反射回去的声音,叫回声,回声与原声之间相差0.1秒(相距17米)时,人耳能够区分,利用回声可以测距:两处之间的距离=声速Х原回声之间的时间差/2;相差0.1秒以内时,人耳不能区分,此时回声有加强原声的作用。
2、混响: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混响,持续的时间叫混响时间,一般剧场、影院都要考虑混响效果。
3、共鸣: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声,而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共鸣现象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能量。
四、噪声:由发声体杂乱无章地无规则振动(波形图不规则)而产生的声音或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叫噪声。
噪声的等级是由响度的单位—分贝(dB)来表示的,要保证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要保证学习,应不超过70分贝;要保护听力,应不超过90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吸声)。
五、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1、回声定位:声呐、超声测速仪、超声导航仪、医用B超仪、金属探伤仪等都是回声定位技术的应用;
2、超声传递能量:体外碎石仪、室内加湿器、超声清洗机等都是运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原理;
3、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与人体的频率相接近,当次声作用于人体时会引起人体器官的共振,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次声波对人体是有害的,必须防止,但又由于次声波具有穿透能力强、传播距离远、能量损失小、不易被吸收等特点。故如何防止次声危害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4、声识别技术:人们利用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不同而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声识别技术装置,如声控开关、声控门等。
第四章
在光的的世界里(小结)
一、光的直线传播:
1、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之分。
2、光源发出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ⅹ108m/s,光在其它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要略小一些。
4、为了表示光传播的路径,人们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的定义: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上有一部份光会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异侧,两角相等)。
3、由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其反射效果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分,但每一条光线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由于镜面反射的作用,人们常把镜面制成凹面镜和凸面镜,其中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不仅可以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而且也可以使物体成像,其成像规律是: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的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即: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别的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异侧、密度大的角度小)。
五、凸透镜成像:
1、能够让光线透过的镜子叫透镜,有凹透镜凸透镜之分。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2f(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3、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凹透镜中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六、神奇的眼睛:
1、眼睛主要由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玻璃体(相当于介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睫状肌(相当于变焦系统)、瞳孔(相当于光圈)等组成。
2、眼睛分为正常眼(明视距离为25cm)、近视眼(明视距离小于25cm)、远视眼(明视距离大于25cm),其中正常眼由于睫状肌的调节作用,远近物体的像都能呈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则由于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减退,焦距变小(眼球前后直径变厚),远处的物体,只能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矫正就必须佩戴凹透镜,使远处物体的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变得发散,从而能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则正好相反,它是由于晶状体的变化(眼球前后直径变薄),焦距变大,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要矫正就必须佩戴凸透镜,使近处物体的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变得会聚,从而成在视网膜上。
3、眼镜的度数=(1/焦距)ⅹ100(焦距倒数的100倍,焦距的单位是米)。
七、通过透镜看世界:
1、望远镜:能够将远处的物体拉近、放大并呈现在眼前的透镜组合叫望远镜,它主要由支架、镜筒、物镜(f较大的凸透镜)和目镜(f较小的凸透镜)等组成,其光学原理是: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在焦点外附近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又刚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通过目镜的放大作用放大后,就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故通过通常的天文望远镜看到的物体都是倒立放大的虚像(镜筒的长度等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之和),而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军用望远镜为了观察的方便,在物镜与目镜之间还加装了一个三棱镜,从而使我们所观察到的物体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能够将微小物体进行放大的透镜组合叫显微镜,它主要由:底座、镜臂、镜筒、物镜(f较小凸透镜)、目镜(f较大的凸透镜)、反光镜(凹面镜)等组成,它成像的光学原理是:微小物体由于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且接近焦点处,通过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就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又刚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由目镜对它进行再次放大,从而得到一个放大倍数很大的倒立的虚像(镜筒的长度也几乎等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之和)。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ⅹ目镜的放大倍数。
八、走进彩色世界:
1、白光(如太阳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其中红光偏转角度小,紫光偏转角度大。
2、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由它们不同比例的组合可形成各种色光;而品红、黄、蓝则是颜料的三原色,由它们不同比例的组合可形成各种颜色的颜料。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其它颜色的光就会被吸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其它颜色的光也会被吸收;能让全部色光透过的是无色透明体,能反射所有色光的是白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的是黑色物体。
第五章:物态变化(小结)
一、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1、在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比如:水就有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六种: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2、地球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吸热后由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冷液化(或凝华)成雨滴(或冰晶)而落回地面,开始新的循环。
3、水是宝贵的资源,又特别是淡水,只占整个地球含水量的2.7%,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又只占淡水总量的25%,因此,我们要自觉地保护水源,合理地利用和使用水资源。
二、熔化与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固体有晶体与非晶体之分,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冰、雪、食盐、糖、海波、各种金属等,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含有杂质的固体其熔点和凝固点要降低(如保险丝、食盐水等);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松香、玻璃、沥青、蜂蜡等,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要不断升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晶体熔液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液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且温度会不断降低。
三、汽化与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在任意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蒸发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条,即: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而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即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实验表明:液体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含有杂质的液体其沸点要升高(如水中加碱会使水的沸点升高)。
3、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些难于液化的气体要采取既降低温度又压缩体积的方法才能使其液化,气体在液化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热。
四、升华与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如干冰在升华时吸热可使舞台上水蒸气液化,从而制作出人造仙境),在凝华过程中需要放热(如冬天霜的形成等)。
五、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物质除固、液、气三态外,还有多种状态,如:等离子态、超固态、软物质等,这些新物质、新状态、新材料的出现,将人类文明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小结)
一、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千克,其它单位还有吨、克、毫克,换算关系为: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
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秤。托盘天平主要是由底座(分度盘)、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天平盘和砝码等组成。调节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再把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使用时按“左物右码”的原则轻拿轻放物体,砝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最后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读数时,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左端所对的刻度值,就是物体的质量。天平的保护:不能用天平测量超过最大秤量的物体,取放物体、加减砝码时都要轻拿轻放,砝码要用镊子夹取,用后还回盒内,不能将带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入天平盘,以免损伤天平盘。
二、在物理中,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m/v,单位是:kg/m3或g/cm3、kg/dm3,其换算关系这:1 g/cm3=1 kg/dm3=1ⅹ103 kg/m3。密度的测量:根据ρ=m/v可知,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应先测量其体积和质量,质量一般用天平测,体积则可采用刻度尺、排水法、排砂法及量筒等进行测量。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小结 篇7
关键词:基础知识;解题能力;总结与反思
一、重视基础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在整体的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就如同大楼的基底,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奠基,又何来对数学的应用呢?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认为基础太简单,往往一扫而过,忽视了对数学原理的思考,无法真正掌握原理的精髓。如此一来,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由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清晰、不到位而失分,或者无法将题意中的具体条件约束与课本的基础概念结合起来,从而学生造成解题能力低。
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中考的分数分配,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初中数学中,有六成的比例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数学基础原理和概念对于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对基础原理的解析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吃透原理概念,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才能在实际的解题应用中,从基础出发,正确理解题意,解答出
题目。
二、提高解题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是发挥数学能力的前提,但真正的数学能力还是体现在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上,良好的解题能力就是衡量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思索方向。诚然,提高解题能力是需要学生多多练习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头扎入题海之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纵然基础扎实,却很难将背诵流利的数学知识与题目实例结合起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解题意识的表现。教师通常会讲解课本例题,而很多练习题实际上是从例题变化而来的,只是它们的情境更复杂,为自己披上了一层面纱。解题训练中,教师需要教学生的,就是如何解开这层面纱,直视题目的根本。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解析题意,将题目的情境与课本的原理相结合,抛开其他混淆视听的干扰,从题目的本质出发,运用原理概念解开题目。同时,解题意识的培养的确需要练习,但必须是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训练。教师可以自己对基本题型的类型和原理的运用,在习题课上或者平时的课堂中总结并分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读题解题的能力,在解题中看透本质,直击中心。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不断总结与反思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持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也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一步。初中的数学知识,是各个板块的知识彼此独立,却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数学学习中,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很可能学了前面,忘了后面,提高了以后的复习难度。而且,只有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才能将它们彻底吃透,并且对整个体系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真正将学习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比如说,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用课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后反思,而阶段测试也能促使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课后、阶段、期中、期末等不同时期的总结和反思,不仅可以做到“温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熟练掌握,还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知新”,当自己学到越多知识的时候,对旧的知识会有更多新的想法,在总结和反思中,弥补之前知识的疏漏,对整个数学体系成竹在胸。如果能做到对初中数学知识全面而熟练的掌握,何愁学不好数学呢?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实际上是四分基础、三分应用、三分总结。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数学的基础原理和概念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另外,着力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解题意识,开展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通过对题目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最后,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剖析和总结,并不断反思,加强对整个数学体系的理解,温故知新。对整个数学体系的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拓宽学生看待数学问题的宽度和广度,也加深了对数学问题思考的深度。
参考文献:
[1]于天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1(2).
[2]曹向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5).
[3]李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2011(5).
[4]丁进.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之策略[J].考试周刊,2010(55).
初二语文教学小结 篇8
一. 热身练习-----旨在复习常见问题量之间的关系
1、甲队有32人,乙队有28人,现从乙队抽出x人到甲队,使甲队人数是乙队的2倍,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1)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设需x天完成,所列方程是______(2)若两人合做4天后,剩下部分乙单独做,还需几天完成?设还需y天完成,则所列方程为___________
3、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分钟后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是5米/秒,求甲的速度.4、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率为15.2%,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多少?
二. 典型问题分析-----旨在复习列方程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方程的实质等式两边是同一个量的两种表示,通过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优化过程。
例题: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一半路程时,小张向司机询问行车时间,司机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时火车将正好开出.根据司机的建议小张和父亲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以下解法来自华师大教材
1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千米,由实际乘车时间比原计划乘公共汽车提前了4小时,可列出方程
xx1x223030604 解这个方程:
xxx130601204, 4x-2x-x=30,x=30.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答: 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30千米. 另外一种解法:
设实际上乘公共汽车行驶了x千米,则从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2x千米,乘出租车行驶
1了x千米.注意到提前的4小时是由于乘出租车而少用的,可列出方程
xx1
30604
解这个方程,得
x=15.
2x=30.
所得的答案与解法一相同.
讨 论
试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它们各是如何设未知数的?哪一种比较方便?是不是还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试试看.
-------------------------三.数学活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小结
五.作业
1.再次回顾典型例题的学习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面的练习,注意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
练习:为庆祝校运会开幕,初一(2)班学生接受了制作小旗的任务.原计划一半同学参
加制作,每天制作40面.完成了三分之一以后,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半完成任务,假设每人的制作效率相同,问共制作小旗多少面?
语文教学工作小结 篇9
一、班级的基本情况
本班共49人,一部分都是流动留守儿童,家长很少过问孩子,这给整个教学进度带来了不少的难度。一部分孩子从农村老家转过来,基础相当薄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和接受量就会有很大偏差。另外,就学生的成绩而言,差距太大,最高分能稳定在99分的样子,而最低分还不到80分,这样的差距无形又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二、理论指导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体味学习的快乐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语文教学采用的方法
1、要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关键,所以,我们在工作中,抓紧一分一秒,不断钻研教材,备课时一定备学生,备课文,备教法。特别是备学生这一环节必不可少。石老师也非常刻苦,通过听课,可以看出他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2、针对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帮一”的方法,一差生配一小老师,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对差生而言,知识增加了;对优生而言,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同时,优生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3、对差生这一板块,我们经常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以此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想尽办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如:班上一位学生的基础很差,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有了不少的进步,但和其他的同学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当我发现他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时,便给他分配了一个小任务,并告诉他,他在班上也是非常重要。全班同学都等到他能有更大的进步呢,这样下来,他的信心又出来了。这样的工作要我们当老师坚持不懈下去!一直给他鼓气,成为他学习的加油站
4、学生作业设置的转变。1)除了保留原来就有的作业,本学期根据要求我们设立了新的内容。比如;让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表演课本剧,给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每天读一篇小故事回到学校讲给自己的伙伴听等等。这样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浅能。
5、练字,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除了平时的字帖外,本期学校要求每天板写一个词教孩子练字,为了让孩子能欣赏到别人写的字,我们准备的练字作业本封皮上不写姓名,每次孩子都能领到一本不同的作业进行书写,起到了对比激励的效果,学生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好风气。
四、存在的不足:
1、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
2、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在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素养还需在上台阶。
3、后进生的问题一直是困绕我们的难点问题,他们的成绩仍旧不尽人意。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是我们下一学期的奋斗目标。
五、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努力提高我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我们将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
语文教学工作小结
尹 金 艳
语文课堂有效小结的实施策略 篇10
充分预设,优化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要充分发挥其价值,教师课前备课中的精心设计是基础。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备小结,至少要依次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作小结还是学生来小结?(2)书面小结还是口头小结?(3)具体小结哪些内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增进学生的理解?(4)如果教师小结要考虑说些什么,怎样说;如果学生小结,教师提出哪些问题辅助或者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如果前面一课刚刚用了一种方式,这一节课能否适当变换一种小结方式或方法?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如,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几篇现代文都在讲关丁人生的思考:《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备小结时,统筹来看,虽然都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但是在落实价值观的目标的同时,由于各文本具有不同特点,小结时侧重也可以不同,以避免单调,如《在山的那边》可以让学生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山,接下来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书面小结:为自己写一句话作为座右铭。这样才能避免单调的小结方式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缺席。
有效生成,保证小结效果
课堂小结的价值能否发挥,充分预设是前提,有效生成才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为促进其有效牛成,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态灵活,预设生成统一。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小结的主体,小结的方式、内容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即使教师小结,语言也是随机的。木来打算让学生小结,但是到小结时,教师感到教学的清晰度不是很高,学生的理解还没有深入,教师最好自己小结,帮助学生理一理思路;木来打算学生书面写一段话,但如果前面的环节时间超出预设的范围,时间不允许,可以调整为口头小结,确实需要练笔的,可以将书面表达作为作业;试卷讲评课上,木来教师预设了小结时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但是,课堂中,这几个问题解决得很好,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小结时,教师就要根据情况就新问题作强调。
2.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小结的时间。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是需要调控的。优秀的教师都很注重依据学生的注意特点调控课堂时间,他们不会讲新内容一直讲解到下课,而会尽量把新授内容安排上课后的5~20分钟里完成或基本完成。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是一节课的黄金时间。而利用课程的结束前的时间,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或留下悬念、引起遐想,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趣无穷,使课的教学功能突破课的时空界限,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下一节课产生期待心理。
3.对学生的课堂小结,及时反馈。课堂小结,在形式上可以是教师小结,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学生小结。对丁学生的小结,在学生小结之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处理。发现小结过程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对于不足之处,予以引导或补充。这样学生才能对小结所涉及的重点内容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4.坚持课堂小结,形成长效机制。课堂小结要实现其价值,还需要教师的“坚持”。对于教师而言,进行课堂小结或组织课堂小结,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偶尔为之的随意行为;应该是课堂上的切实存在的必需环节,而不是教师头脑中、备课中的设想。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灵活地生成小结、在课堂上留足时间小结、对学生的小结加以及时反馈,这几点也应该是教师长期坚持的。
反思调整,发挥小结余热
【初二语文教学小结】推荐阅读:
初二语文复习06-17
苏中园区校初二英语备课组教学工作小结07-04
初二语文教学方法06-12
初二语文练习五10-23
初二语文《白杨礼赞》12-15
语文初二考场作文05-20
初二语文寒假作文07-25
绘画初二语文作文08-19
初二语文专项复习08-26
初二语文下册古诗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