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骨干教师培训总结(精选8篇)
区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1
区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20xx年8月15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103教室济济一堂,来自汕头市濠江区的中小学教师将在这里开始为期5天的“4个100工程”之骨干教师培训。很荣幸,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开班第一课,张倩苇教授说的“教育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言犹在耳。想起曾有人也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批量生产”的,追求个性化见效太慢,而我,一直不同意那样的观点,却苦于口拙无力辩驳,张教授的话不就是最好的理论吗?张教授关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人”。她深入浅出的剖析国内国外教育理念的差异,理论联系实际,娓娓道来,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信息的大门,我窥视到了自己信息的匮乏,也深深为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叹服。
MOOC、SPOC......一个个新名词听得我云里雾里,还好林晓凡博士在《优课的设计》中都一一做了诠释。在课上,林博士将优课概念简化为:“设计+课件+实录+资源+练习+反思=优课”,阐明了优课的评价标准,罗列了“20xx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教学设计(10%),教学实施(50%),教学效果(30%),技术规范(10%)。他侃侃而谈,谈“优”色变似乎变得有章可循了。
操着一口广普的徐福荫教授是一位慈祥的老者,更是一位活泼的学者。尽管在《教育信息化催生教与学的变革》一课上,当他要点名互动时,我也曾赶紧躲闪与他目光的碰撞,但教授超前的理念,活跃的思维,风趣的语言却是余音绕梁。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张白纸,一张红纸,几支不同颜色的笔就能制作出一段精彩的微课。张秀梅教授用一段视频演示了我认为的不可能。记得之前自己录制微课时,因为设备落后,软件落后经历的种种困难,在张教授主讲的《教学微资源加工与制作》中,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她的课,让我真正见识到信息时代,“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教育需要情怀,需要激情”――柴少明教授在主讲《多样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时如是说。这话真是醍醐灌顶,当我们安于现状,自认为把教科书都翻烂了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正慢慢将教书变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初上讲坛时,曾信誓旦旦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还有多少人坚守着这一初心呢?柴教授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标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有效的方法或途径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喜欢的方式方法是什么?”“对自己专业成长帮助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展开探讨,结合自身实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不断成长。
难忘容梅老师在《信息化时代教科研工作的新模式》中展示的活灵活现的课件。一探听,才知道那玩意儿是“希沃白板”,带队的曾德泓站长告诉我们,在教室的班班通里都有安装的,我们不禁哗然――原来,高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学科教学法研究-小学语文》是林玉莹老师主讲的,也是我最期待的。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线老师,特别希望学到更高效、更减负的`教学法。林老师从教科书的变化思考课堂教学的改革,分析了统编版教材编排的意图。通过课例分析,分组探讨,渗透了新教材教法:1、要加强文本阅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2、强化单元整合意识,促进知识的前瞻后联;3、从“学”的角度思考学习过程的设计;4、落实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加强过程性管理。林老师对统编版教材的解读深刻透彻,教态亲切和蔼,教学机智灵活,让我受益匪浅。
研修最后一天,是班主任廖智辉老师上的《学科资源与工具》。常常在班群里“见”到廖老师,常常被他的幽默风趣逗乐了,常常想这样的年轻人,讲起课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果不其然,课上课下一样的幽默风趣,可以说听他的课,更像听一位邻居小哥在唠嗑。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利用资源把微课做的更好等,内容高深,却不莫测。
8月15日~8月19日,虽然是短短的5天,却是忙碌而充实的学习之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游走在华师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课堂上,我们的视野得以拓宽,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专业知识得以提升。“活出生命的意义,在工作中创造价值与感动”,容梅老师在课末与我们分享的这一感悟,永远铭记!
区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2
一、开展大组专业培训活动,采取专题教育培训形式
培训的内容都是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为中心的,其目的:一是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这些热点;二是培养教师运用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采用学科学段组开展专业活动,培训组织方聘任学科特级教师或基地、工作室主持人担任学科大组长,配合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的小组,共同策划、组织开展专业活动。培训的专题活动和讲座的内容基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学科知识、教学法和课程知识;二是特殊案例知识;三是应用原理规则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各组员在讲座和活动后,需要及时将自己的发言和感受提交至研修网络社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上传交流分享,同时这些也将作为参加培训情况的量化考核依据。
二、开展小组专业培训活动,采取案例研究培训形式
培训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点,采用观摩研讨的形式,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每个学科大组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教育署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开展若干次的教学实践类活动。每次教学展示围绕主题开展,由2~3名骨干教师执教,全体小组成员参加,邀请学科专家(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参与点评,要求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思考,活动后有反思,具体表现为活动前的精心组织,活动开展参与率高,活动结束留下痕迹,要求教师将教后心得和各组员的点评或心得及时提交至研修网络社区的小组网页,与大家共享,同时也作为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的考核依据。区骨干教师从课堂观摩到议课改进,参与、体验、互动、反思、研讨、改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设计,生成教学智慧,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契合。另外,每名小组长还要组织申报一门教师职务培训精品课程,做好网络平台建设,发布通知,开展网上专题研讨和交流等。
三、骨干教师加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实践,采取课题研究培训形式
培训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激发骨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的创新能力。具体操作是,区骨干教师围绕自己确立的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写出微型课程培训提纲和内容,共8课时,由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办公室审核通过后,面向全区招生,然后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对申请学员进行培训。
四、骨干教师培训采用学分制,采取自选课程的培训形式
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总结 篇3
【关键词】怎样成为职教的名师 慕课与职业教育 充分利用慕课资源 教学资源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也倍感珍惜,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管理上有所收获有所启迪。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及上海景格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景格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中德(上海)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基地。
我们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块:1、如何成为职教名师;2、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3、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4、让微课程服务于职业教育;5、上海优秀中职示范校参观学习;6、阶段性互动研讨及案例分析、项目拓展、头脑风暴;7、课程与师资;8、屏幕录制型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9、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如何设计一堂好课、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案例分析;10、中职示范校精品课程 。
首先是邬教授给大家讲授的《怎样成为职教的名师》,让我记忆犹新:所谓好老师: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一个老师只要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对待,他肯定是位好老师。作为老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主持公正而且善于化解矛盾;在一切时空,你不仅言语育人,而且行为育人。天下教师一家人, 用一双手托起一个地球,没有一双手成就一凡事业。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所以教无定法,学无止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是潘教授讲授的《慕课与职业教育》,其中慕课是MOOC读音,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慕课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以因素:名校、名师、精品、廉价、便捷等,给我了们提供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慕课资源,这将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需要输入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节省下来的时间去进一步增加课程量或熟悉课程内容,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学到比以往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如果学生上课、上机在同一环境下,再配上互联网,教学效果不可估量,这当然要求学生能够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又给学生提供了打游戏、聊天、看视频的机会。
以后的教学也可能是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老师将变为助学者,导学者,师生将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找到创新折钥匙。教师只要将课堂建设好,管理好,组织好,教师摇身一变为导师,学生变为主体,学生线上、线下自由、自主、自知地学习,这将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的锻炼! 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的现在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有更多的相似处。
所有的教学资源我们都可以将它浓缩在一起,创建成微电影的形式,给大家播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微课”,因为它是浓缩的,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时间短,但它有很强的创新性,为未来教学形态的变化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所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都离不开一些工具、软件提供的平台。例如在Googl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搜索资料;在豆丁、道客巴巴、百度等实现不同类型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真正使用好这些工具、软件,将是提升自己的一把尖锐的利器!
生活中我们用到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我们的教材,如果要摘录教材中大量的文字,我们完全不用一字一字的录入,而是通过扫描教材,然后保存为PDF图片格式,最后将图片再转换成DOC文档格式,这种文档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编辑的文件。
这些方法除了能给我们提供正能量外,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运用这些方法专空子,行使不正当的行为,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很多人买房子时,可能都不是第一套、第二套房、而是第三、第四或更多,这时就需要出具无房证明,怎么出?找个无房户开具合法的无房证明,再用扫描仪扫描成之后再转换成文档的格式,并且鲜红的章印同样会完好地转换出来,他们只需要更改其他内容,找个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更多的无房证明,谁能辨别出来呢?
所以我们要用这些工具,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给自己、给他人提供更多的正能量。这些内容就是徐教授讲解的《不同类型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是最贴近我的心理需求的知识面,只可惜时间太短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练习,回家在笔记本电脑上再做。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非浅,为我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将坚持不懈地上好每一节课!
所以好的培训就是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也点燃了自己的人生!
再次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示范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课外研修资料汇编 编著: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景格学校
区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4
海口市琼山第五小学
王君勇
感谢区委区政府、琼山教育局、琼山教研室精心组织了这次为期四天的区骨干教师培训,让我们有了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省内外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无论是教育教学新理念,还是优秀教师教育个例,都让我受益匪浅。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稚嫩,学习又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在职研修期间,我认真听课,深入思考,与同伴交流。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里,专家们总能让我们思想上产生共鸣,整个培训让我有了太多的感悟和启发,也留给我太多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有幸让我们听到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本次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要博览群书,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种所谓“一桶水”与“一瓢水”的关系,长时间以来得到教育界广泛认同;教师的这桶水应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行,否则三五年教下来,水桶早就见底了。特别是在如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传播速度迅速,世界一下变小,大量的信息汹涌而来,学生学逢其时,借助网络,如虎添翼,在信息的占有上,未必逊于教师,他获得信息的方式,甚至有可能超过教师,因而他所需要的也就远远不止是“一瓢水”。所以,对于我们教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在阅读积累上就要有新的追求,一定得以源头活水作为我们的“一桶水”。但扪心自问,自参加工作以来,自己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作为不读书的借口,对于学校布置的读书说书任务也是存有应付心态。可是在听完俞玉萍老师的讲座《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让学生快乐的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一个素质好的老师,讲课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差的老师,讲课再好也好不到哪去。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听了俞玉萍老师的报告,才知道读书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重回起点,简约教学。
听完徐长青校长的讲座《重回起点,再看教学》后,更是让我产生思想震撼,他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对呀!简约教学,我们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果 我们的教育走向简单,不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这不正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
徐校长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动态复杂的,我们要研究,要做复杂性思考。教学的过程是简单的,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简单的方式去教学。课堂教学是常态生活的,呈现要简单,简单到从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
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三、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听了孙向阳主任的讲座《教师如何做研究》后受益匪浅,这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以前,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离我们很遥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但听了孙主任的讲座后,我认识到教学研究对于每一位老师都是必要的,任何一个教学教得好的老师,都是研究型老师。对于孙主任这样的说法,我十分认同,只有研究了,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的根源。只有研究了,才能真正找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 性学习,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可以切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
区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5
材料缴交的通知
区属各小学、幼儿园:
为期一年的区级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即将结束,根据《思明区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要求,将对参训教师进综合评定,请学校通知本校参训的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做好准备,具体要求如下。
一、应缴交的材料
1、《思明区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记录》手册。手册里要记录――⑴三节校级以上(含一节片区级以上)的《思明区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公开课登记表》;⑵四节课的《思明区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登记表》;⑶参加学科培训、校本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记录按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2、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
包括:①摘抄 ②培训笔记 ③心得
3、一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汇编的教育教学论文。(期限为2009年7月-20108年7月)
4、一篇课题研究报告或阶段小结。
5、一篇培训心得
二、注意事项
1.“培训心得”已有很多老师上传至cxysmjy@126.com请没有缴交的老师按时上传(未交“培训心得”教师名单见附件1)。
2.请各校将参训教师(名单见附件2)的考核材料按要求收缴好,于6月21日之前交区教师进修学校一楼102室林老师。
我们将组织人员审核缴交的考核材料,对区级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考核和认定。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0.05.2
5附件
1未交“培训心得”教师名单:
孙秀泽(滨东)、吴芳(槟榔)、杨婉娥(大同)、钟立华(定安)、张春燕(公园)、王茜(故宫)、欧璐(观音山)、许艳红(湖滨)、江艺艳(湖滨)、林晓芳(金鸡亭)、陈秋婷(金鸡亭)、陈美玲(群惠)、黄慧芳(群惠)、刘红梅(瑞景)、洪亚珍(特教)、杨琴(康桥)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6
自2011年参加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以来,我突然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参加培训学习,实际上是为了激发教师自觉学习意识,提升自我培训的责任感,调动教师发展的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教师自主发展。通过三年的培训学习,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触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意识,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潜能,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本着这样的观念,我切身参加每次的实践活动,锤炼自身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自己参与培训学习的热情。同时,学校也给我们进行了有关校本培训,通过学习老师们感慨颇多,也深深的领悟到:教师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
1、立足终身,个人自主学习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学校每年为老师提供教育教学类书籍,既有关于提升理论水平、更新教学观念的,也有结合教学实践的具体案例,鼓励每位教师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养成广泛阅读的良好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吸纳千家之精华,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2、立足岗位,组织团队学习
学校规定时间组织每个教研组间周进行一次集体活动,虽然学科不同,但是每个教研组都要围绕着学校的总体学习计划,有针对性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每次学习做到有主题,有记录,谈体会,讲收获,理论联系实际,让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各抒己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水平。
3、提供机会,向名师学习
我们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尽力让每个人都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只要有教学活动,学校都要安排老师出去学习,每次学习回来,再让老师主动向领导汇报心得体会,写随笔。学校再组织座谈,达到资源共享,必要的时候还要上示范课。“请进来”,就是请专家来校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定期邀请学科教研员到学校指导,深入课堂,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讲座,求得他们的点拨。
4、帮学结对、同伴互助学习
学校要强化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学结对,优势互补”。每个学期每名骨干教师应进行专题讲座,骨干教师每人必须至少带一个徒弟,可以通过召开结对拜师会,传达贯彻“帮带”工作的具体要求。要求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业务上,师傅对徒弟进行全方位的承包。在教学中,师傅要帮助徒弟备课,把好教材关,教学环节设计关,及时听徒弟的课,进行指导提升;徒弟主动向师傅请教,听师傅的课,扬长补短。在考评中,徒弟的所有成绩都与师傅有关联。在互帮互学中形成了“老教师做模范,中年教师作示范,青年教师学规范”的良好风气。
二、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以师德铸师魂
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各位专家、领导的深入讲解,全面渗透,实践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鼓励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比学赶帮,人人争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学身边榜样,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干事创业的需要。教师要忠于教育事业,就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境界,做到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在倾洒心血、汗水和智慧,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享受职业荣耀,收获精神追求,体现人生价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是知识才能、思想道德、精神和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比其他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必须培养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心灵高贵、淡泊名利、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职业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崇高的字眼,才能做好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而是一个用人格铸造人格、用心灵唤醒心灵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从教师身上,直接接受着思想和道德、情感和意志、知识和技能、启迪和教化。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无字的书,能以实际行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只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范上、人格魅力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示范,帮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的需要。教师的角色地位、社会责任崇高于其他职业,在于其言行、仪表、道德修养会影响其教育对象和社会公民。师德之“德”远远超过了一般的道德范畴。西汉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起着重要作用,一代师风影响着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精神风范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感化他人、辐射社会,对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影响深远,会有力地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对贯彻“以德治国”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自觉增强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和伟大精神追求,甘为人梯,身体力行,“敬业、精业、乐业”,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三、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一)教师个性化学习
骨干培训是教师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全体受益的教研,是教师人人要做,人人能做,人人受益的大众化教研。教师的积极参与,使培训充满了活力。我十分注重自身的个性化学习。
1、开展读书活动。我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美丽的教育》两本教育教学类书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学以致用,同时学校给教师创造条件,根据所教年级和学科,到学校图书室选择一本适合自己教学的书来读。另外,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读书小组,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在读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积累,重视体悟,做了大量读书摘抄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学校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书评、读书沙龙等活动。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便利的使用操作,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给我们教师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利用课余时间邀游网络世界,自由地、有选择地浏览所需信息,阅读精美的文章,吮吸知识的甘霖。
3、提倡学习与反思相结合。学校要求我们老师在认真阅读理论书籍的基础上,把自己欣赏的观点或受启发的地方摘抄下来,加上自己的点滴体会。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上完每一节课后,及时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使教师反思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思进取。
4、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个人课题。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鼓励教师个人申报研究课题,在学校课题研究的前提下,自己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例如,趣味识字,快乐书写,阅读指导等等,许多教师都在积极地参与研究。
(二)教师互助合作学习
“学习是共同合作的探险,而非一趟孤独之旅”。在教师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我还和其他教师共同合作、相互学习。只有教师一起“合作学习”,才能塑造出精彩的教学文化,包括教师的相互合作、教师间的密切沟通、积极的学校气氛等。教师之间形成合作的、团队的情谊,共同计划教学,相互观察、讨论,并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检讨或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1、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骨干教师培训期间的送教下乡课、研讨课、展示课活动,根据上课教师的特点,充分挖掘他们上课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形成课堂教学特色。通过这样的活动,锤炼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技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2、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每学期一次,给了我们骨干教师一个继续学习提高的强大空间。专家和领导们的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他们有时精选一些典型的课例,组织教师进行课例研讨,取长补短,每一位教师认真学习理论,认真总结教学经验。
3、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与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接轨,想尽办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服务及保障。
四、自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不足。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有时仍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时参加活动态度不够严肃,对过去的教育教学思想未能认真加以反思,而是跟着感觉走。
2,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有时候认为培训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把完成培训任务当作应付公差,致使自己学习效果差、效率低。
区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7
一、体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课改的成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发挥他们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运行和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一直是课改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从基层体育教师反映的情况来看, 有些培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如, 培训时间短暂、蜻蜓点水, 很难产生明显效果;教学技能训练和课改理论学习互不相干, 先进的课改理论和具体教学实践缺少融合, 培训效果难遂人愿;培训形式单一, 受训教师听得多, 看得多, 动脑少, 动手少, 思维投入不足, 思想触动不大等等。
笔者认为, 由于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均衡, 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体育资源状况千差万别, 所以, 各地各校都必须从实际出发, 坚持体育课改校本化实施的道路。而校本化实施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专业化, 在于体育教师是否具备因地制宜推进课改的能力和水平, 是否具备教学反思的习惯与能力。因此, 提升骨干体育教师的理论研修水平和教学反思能力, 提高他们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应成为高中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的侧重点, 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重中之重。
出于上述考虑, 本次河南省骨干体育教师培训进行了大胆改进。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上海华东师大进行, 旨在系统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提高教育科研以及课程实施的能力, 使受训教师的教育观念产生实质性突破。上海华东师大的教育专家们从基础教育改革、骨干教师成长、教师定位与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方式改变、重建课堂文化、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列讲座, 他们的讲座幽默诙谐, 深入浅出, 实例丰富, 理念先进, 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第二阶段在河南进行, 由省基础教研室负责实施。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骨干体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反思能力;具体研修内容包括如何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如何实施体育新课程、如何确定选学教材与必学教材、教学模块的设置与计划制订等一系列专题;具体形式主要采取观看教学录像、分组研讨、专题发言、专家讲座、教学设计、说课答辩等。研修活动重点强调和要求学员们勤于动脑, 人人动手, 积极互动, 把听、看、写、说、辨贯穿于第二阶段全过程, 促使全体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有所受益, 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二、反思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
以往的体育教师培训, 学员们接触到的讲座、报告多与体育课程相关, 但本次培训的第一阶段却全是关于教育改革的通识培训。效果如何, 一开始难以预料。但事后却发现学员们对本次通识培训评价很高。他们反映说:我们长期囿于体育学科的圈子内思考问题, 却很少能够站在大教育观、大课程论、现代学生观、大人生观、新成功观的高度和角度来反思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跳出本学科的小圈子, 借鉴整体教育改革的理念, 站在整体学校教育的高度上思考问题, 这给我们带来了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的机会, 也带来了审视、反思和推进体育课改的有益启迪。
第二阶段的培训令学员们难以忘怀。他们从被动接受培训变成了主动参与活动, 从只用耳朵听讲变成了必须动手写作, 从接受别人的理念变成了必须拿出自己的见解。这些变化令一些参加培训的教师感到“太累了”, 甚至反映“受不了”、“上大学时都没有这么努力过”、“累得脑仁疼”等等。但这些“感觉”正反映出我们体育教师的动脑习惯与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也必须强化;也正说明本次培训的形式触到了体育教师的“痛处”和“短处”。
大脑“劳累”并非徒劳无功, 它带来的结果是可喜的。华东师大阶段的培训不仅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和课改理念的提升, 讲课专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更使学员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震撼, 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积极投身课改的源动力, 他们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大干一场。
河南阶段的培训中, 学员们开始把刚听过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运用在教学设计中, 理论与实践开始发生亲密接触。省教研员刘俊凯关于《河南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 使学员从政策层面了解了河南省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要求。开封高中、焦作一中、郑州十一中、省实验中学、郑州一中等学校的课改经验交流, 使学员们进一步详细了解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的具体办法。全体学员分成六个小组进行模块教学设计与展示, 这使得学员们熟练掌握了教学模块的设置与制订模块计划的方法。培训中前一天才邀请赵超君老师对他今年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上的《体育教材分群与教学策略取向》一文做了详细的解读;第二天, 一些学员就开始尝试运用这一分群教学的思路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说课与答辩环节中, 培训学员们一个问题也不放过, 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到某一具体动作技术的名称规范, 从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 到讲解示范的教学行为细节, 你来我往, 唇枪舌剑, 有问有答, 碰撞中不时闪出火花。有的教师为了求证某个问题, 下课后还四处打电话询问。教学反思的习惯与能力在研讨、碰撞中开始逐渐生成。
问题研讨、教学设计、说课答辩的培训形式使教师们深刻感悟到, 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转换并非想象的那么难, 课改理念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干巴巴的文字, 它已经转变成课改动力悄然融入教师们的心中。他们深刻感受到, 专家学者的任务是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和归纳系统的理论, 而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寻求理论通向现实的道路。任何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都必须经过教师大脑的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再加工, 而这一加工、反思过程正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这一理论和实际相互沟通、融合的过程将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将使更多的教师有能力进一步丰富现有教学理论, 最终实现教师职业由“术”向“道”的升华。
三、让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
体育教学的诸多特点造就了体育教师重视技能, 轻视理论;擅长身体运动, 缺乏动脑反思的习惯。这一方面提示我们, 以操作技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育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的必备本领, 体育教师的培训不能脱离教学技能和运动技能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 理论修养水平和教学反思能力已成为制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河南省这次骨干体育教师培训中学员们所反映的“太累”、“脑仁疼”等现象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河南省本次培训活动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注重教师动脑、动手和反思能力的提升,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从中深刻体会到:
1. 芬兰数学家弗兰登塔尔在谈到数学发现变成公式后的状况时说:“火热的思考变成了冰冷的美丽。”课改专家认为, 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把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 意在强调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活动的关键。其实, 对广大基层教师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基层体育教师往往把课改理论看成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使专家们“火热的思考变成了冰冷的美丽”。
在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 我们应该努力践行的是, 不能让课改理论变成只是“看起来很美”的文字, 而是要让“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 用火热的思考“溶化”课改理论, 用火热的思考搭建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我们不但要让理论看起来很美, 而且用起来要更美。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篇8
我回顾了一下自己“丰富多彩”的“骨干”经历:先是2005年市级(县级市)骨干教师培训,这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面积筛选活动,好像也是本县级市的第一次骨干评选活动。一个暑假培训下来,我获得了一张骨干培训结业证书。但是,当时就传出话来,说这只是培训合格证,不等于就是骨干教师了。所以,2006年我又参加了地级市骨干教师培训。这样,我又花去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听到了更高一级的许多教育课程。但是,结果还是一张培训结业证书,而不是期待中的“授予市级骨干教师称号”。
我自以为教书方面还可以,所以虽然对骨干教师这个称号有些心灰意冷了,但还是有一点点在意。于是,2007年上级通知我被确定为首批市级(县级市)骨干教师跟踪培养对象时,我还是欣然接受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考察与培养。据说,这次跟踪培养,人数很少,我的语文学科全市高中部也才三个人。在开了每学期一次的公开观摩课和交了不少学习、考核材料之后,我又获得了一本证书——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合格证。我问相关人士,这回我是不是骨干教师了?答曰:还不算是,只是培养合格了,还没有认定是骨干。
至此,我就专心地等上级来认定,来发证。结果,这一等就是七年。不,现在七年了也没谁来认定,而且我敢断定再也不会有人来认定了。
因此,若干年来,什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之类的评选,我真的没有兴趣参与了。只是,去年有一个省级骨干校长的评选,据说是为了什么“百千万”工程的,条件比较苛刻,符合条件的人不多,而且能学习到更高级的教育课程,我才又莫明其妙地去参评了一回,结果就被选上了。在省里参加完阶段培训,省里的领导说:“你们是一级一级严格评审上来的,省里已经承认你们是骨干校长了,发不发骨干校长认定证书不重要。”在场的校长们炸开锅了:没有证书,不是白培训了吗?各个县里都是不认结业证的,只认正儿八经的认证证书。但是,领导又说了:“骨干校长证书是肯定不会发的,发了会有后遗症——我们培养出来的骨干校长,会被外省盯上。”
【区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推荐阅读:
培训总结骨干教师08-17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05-19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05-23
语文骨干教师个人总结05-23
年骨干教师研修总结07-05
物理骨干教师年度总结09-11
中心骨干教师活动总结09-29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个人总结05-31
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06-03
骨干教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