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反思

2024-10-10

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反思(精选11篇)

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反思 篇1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实录 教材简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会认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恐龙的演化过程,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教学准备:

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

一问题,设计了课件、学习表格,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边读边悟,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会学习,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恐龙,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恐入题,引出恐龙,由恐龙导入课题。从学生最熟悉的生字入手,既学习了生字,又考查了学情,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师:请看黑板(教师板书“恐”)谁来读?看到“恐”你想到什么?(恐惧、恐怕、惊恐、恐龙)说说你对恐龙的了解。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恐龙的了解。)

师:是呀,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西龙,那他们和轻灵的鸽子、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些在蓝天自由飞翔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教师相机板书“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读得再抒情一些《

读得再响亮一些《

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师:那恐龙是如何飞翔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直奔主题。)

二、走进恐龙,探究演化。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找到答案? 好,谁来说? 生:读相关段落。

师:找得又快又准,读得很流利。谁与他的答案相同?让我们用最美的姿势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师: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恐龙的形态各异;我知道恐龙的形体变化;我知道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学生自由交谈)

师: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姿态。

师:恐龙到底有哪些形态呢?(学生齐读投影)有些(),有些则()

师:你知道了恐龙的哪些形态?(指名回答后,再次齐读投影。)师: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则”是什么意思?

生:不一样

师:对,不一样,就用这个“则”字强调。比较不同,会用“则”强调,也可以用自己的语气,语调来强调(谁来读)这句话介绍了恐

龙的哪种形态?(行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两类。

师:谁来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身材、性情)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书要把书读薄,看,课文介绍了恐龙的六种形态,我们通过分析给概括成了三类,一下子变薄了,也好记了。有这种能力的同学请大声朗读。(自由背诵)会背吗?(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表格。)我们知道恐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难道只有这些形态吗?

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回答)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提醒学生仿照文章的格式说一说其他的形态)

(设计意图: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由轻声读课文再至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练习默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多。请看(课件播放:在《爱不会绝迹》的音乐中观察恐龙的形态)你看到了什么?是呀!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又有什么变化呢?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请接着读)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爱不会绝迹》,勾起学生对恐龙的记忆,同时在轻松的音乐中进行课间休息。)

生:齐读

师:恐龙的形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

鳞甲。

师:这是恐龙的形体变化(板书)骨骼(),身体();脑颅(),行动()(填空练习)

不仅如此,它们还学会了飞翔。生:齐读相关段落。

师:不管怎样,有一点(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师:毋庸置疑,什么意思? 生:不用怀疑。

师:毋庸置疑,就是不用怀疑。为什么我们能这么肯定地说,有证据吗?

生:有 师:那是什么? 生:化石。

师:是呀。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与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找到。直到20世纪末期

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齐读。师:(投影出示再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化石是首次发现,是在辽西发现……(学生交流)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生:高兴到了极点,就要发狂了。

师:研究者们为什么会如此地高兴?

(设计意图:由点带面,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科学家的艰辛与执着。)

生:自由交谈。

师:同学们,一个世纪多少年? 生:一百年。

师: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接近2个世纪,他们找了近200年,时间。在这20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在干什么?

生:寻找证据:化石。

师:那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到哪些地方?他们会到(),会到()还会到()

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交流)时间之久,困难之多,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生:齐读: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师:请打开课本152页,看,这就是辽西发现的化石。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大声的向世界宣布()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会()如果你是古生物学者你会()这一切太让人激动,太让人欣喜若狂,所以辽西的发现,齐读二段最后一句(理解“点睛之笔”)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

生:你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

师:是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投影出示语

文园地八的日积月累)

生:学生齐读。

师:这就是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宇宙的奥秘,恐龙的奥秘还有很多,如果你想对恐龙有更深的了解,你可以看《恐龙的世界》(介绍书),此外在许多电影中也会发现恐龙的足迹《金刚》……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恐龙的演化过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教学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文章用较长的篇幅生动地再现了恐龙的演化过程,而恐龙的演化过程正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此外,作为科普类说明文,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也是本堂课的一个训练重点。为了能让孩子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我觉得成功之处在于:

一、大胆取舍,直奔重点。

本文篇幅较长,如果循规蹈矩,面面俱到,很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把握不住重点。于是我从恐字入手,通过扩词训练引出恐龙,再由恐龙与鸟儿的比较,揭示课题。三次朗读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直接学习恐龙的演化过程,通过课文分析、感情朗读、想像感受、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了恐龙的形态各异、形体变化、学会飞翔的过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以点带面,感悟科学。

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抓住两个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发现,感受科学家们的艰辛与执着。

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通过对“毋庸置疑”“欣喜若狂”的理解既统领了全文,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三、以名言结尾,升华主题。

是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投影出示语文园地八的日积月累中有关科学的名言,再次总结课文,让学生对科普类说明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课外书《恐龙的世界》以及有关恐龙的电影《金刚》《洪荒时代》的介绍,将孩子的目光引向课外。

虽然,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并借鉴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读中感悟,加强了朗读训练,但仍觉有两个地方不好:

1、朗读,尤其是全文的朗读太少,虽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总感觉孩子读得还不够好,有的孩子读得磕磕绊绊,尤其是读书能力差的孩子,顾及的太少。

2、科普类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训练的有些失败,只是突出了“则”,而“一些”“一种”“一支”只是一点而过,孩子没有真正的理解。

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反思 篇2

1. 会认本课的词语, 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 恐龙的演化过程, 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 。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读题质疑, 激发探究兴趣

1. (板书:飞向蓝天的) 读课题, 质疑: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

2. 屏幕出示“阅读小贴士”, 自由阅读。

二、初读课文, 学习词句, 整体感知课文

1. 借助“阅读小贴士”,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2. 检查自学, 学习字词。

(1) 出示第一组词语:描写鸟类, 认读。

出示鸽子图、孔雀图 , 填空: ( ) 的鸽子, ( ) 的孔雀。

(2) 出示第二组词语:描写恐龙, 认读。

出示马门溪龙图、霸王龙图 , 填空: ( ) 的马门溪龙, ( ) 的霸王龙。

三、聚焦演化, 品读语言, 再现庞大家族

1. (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 (第4自然段)

2. 聚焦第4自然段。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用“/”划分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鸟类。

4. 借助板书, 简单地介绍一下恐龙飞上蓝天的演化过程。

5. 想象第一种恐龙的样子。给大家说说它可能是什么样子。

6. 时光在流逝, 生物在进化, 这可爱又有趣的第一种恐龙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7. 合作朗读。师读冒号前面的部分, 生读冒号后面的部分。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 围绕着“形态各异”, 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从哪儿看出来?

(聚焦对比, 感情促读, 悟“则”字的用意)

四、聚焦词语, 体会准确, 感受漫长演化

1. 质疑:到底是哪一种恐龙才能最后成为鸟类? (学生交流)

2.“在这庞大的恐龙家族中, 有一些猎食性恐龙变得越来越像鸟类了。”学生自读这个句子, 比较改动后的句子是否更简单更准确, 说说理由。 (预设:“一些”表明不是全部恐龙都飞上天, 它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用词的准确性。这就是科普文章语言的魅力所在! “逐渐”不能少, “越来越”也不能少等。)

3.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 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但是要想飞上天, 这些恐龙还得具备什么本领?

4. 有些科学家认为树栖恐龙演化成鸟类, 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地面上奔跑的长羽毛的恐龙演化成鸟类, 这两种假说, 都是科学家的推测,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说说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生交流)

5. 不管是哪种说法, 恐龙最终还是飞上了蓝天。齐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持续阅读兴趣

1. 总结课文:科学家们经过一番严密的推理, 恐龙演化为鸟儿的过程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个过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的吗?为了证实这个假说, 他们还要到世界各处寻找证据, 他们又会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呢?下节课我们再跟随科学家进行探索之旅。

2.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的第 (1) (2) (4) 小题。

(2) 选做题:再找一些恐龙的资料读一读 (推荐书目) 。

【教学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 主要向人们介绍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 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说明的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为了使教学更具语文味, 体现科普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科学把握教学目标, 奠定有效课堂之“基”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当我看了文本之后, 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课时到底该教什么? “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 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 于是我把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另外, 我认真读了课文, 关注到本文科学知识背后语言文字及表达方式方面很有特点。于是我把教学目标主要定在两个方面:1正确朗读课文, 感知文章大意, 梳理演化过程。2感受说明性语言准确性特点, 领悟作者如何把演化过程介绍清楚的方法。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恐龙演化的类型和过程, 难点是体会说明文的用词准确生动。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彰显有效课堂之“简”

大道至简,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单的。这篇课文篇幅很长, 在短短四十分钟里, 不可能逐段落实讲解。那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学习字词、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恐龙飞上蓝天演化的过程”, 之后把语言学习聚焦在第4自然段, 让它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 让学生一路探索, 不仅了解了恐龙成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而且还收获了作者许多语言表达的智慧。“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合理取舍, 有效组合,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才能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三、抓住文本语言特色, 落实有效课堂之“本”

本文语言虽然简洁明了, 但并不简单, 字里行间其实蕴藏着许多作者语言表达上值得细细推敲的细节。如第4自然段中关于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描写很有特点,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 我力求体现第二学段以“段”为主的阅读教学特点, 以儿童的视角直面课堂, 抓住言意兼得的原点, 先引导学生在师生分工朗读中领会总分段式, 接着在变式分角色朗读中理解体悟对比手法, 然后玩味“则”字在强调对比中的妙用。这样的语言教学紧扣语言文字展开, 遵循了言语学习借助语境的客观规律。科普文章的语言要求是“科学、严密、准确”, 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呢?在学习“一些猎食性恐龙”的教学环节中, 我让孩子比较句子, 讨论:“一些、逐渐、越来越”这些词能去掉吗?学生在对语言的揣摩中, 感知到语言的精妙, 领悟到文本中的用语用词不能随便删除或替换, 长此以往, 将会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强化教学生本意识, 历经有效课堂之“实”

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反思 篇3

听了毛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课堂中许多亮点都值得我借鉴。

首先,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这种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十分准确。像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会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难能可贵的是毛老师以他多年的经验,轻松自如地完成这堂课。现在,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一、流畅的教学思路。

首先,利用恐龙与小鸟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用词语形容二者的特点,接着,毛老师提出了“这种看似外观差别极大的两者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问题进入正文。

二、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毛老师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教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观察比较:

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比较句子,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生1:我发现第一句话比第二句具体,多了一个“一支”,说明了是一部分。

生2:用了“漫长”这样的词,说明了恐龙演变成鸟的时间久。

可见,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感悟“一支”、“漫长”等词时做得很到位,运用了删减比较、对比朗读这一形式让学生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说明文中用词的正准确,学习锤炼语言。

以上这些亮点给我今后的教学树立了榜样。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每堂课下来,难免会有缺憾。

1、时间问题。本堂课有拖堂现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篇4

在第一课时中,我让孩子们很好的读了课文,对生字、词语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在第二课时中,我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熟悉课文上来,于是,在本课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让孩子们去学习三四自然段,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看似复杂,但是有着很明确的一条线——时间,在孩子们学习课文时,我顺着他们的回答,将时间这条线板书在了黑板上,作为我的板书,这样,学生对恐龙的演化过程一目了然,就能更深刻的了解恐龙的演化过程了。

在这节课中,我希望孩子们能更多的自主的提出问题,结果是自己将问题提了出来,感觉就象是老师在一步步的带着学生走,而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部分。

另外,我课前的设计准备在课堂上也出现了问题,比如:在把恐龙和鸟儿的图片出示以后,我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不知是当时我表述不清,还是问题有难度,一连三个孩子都答非所问,我不得不直接出示句子,使得课堂很被动。还有我对整个教学流程不够熟悉,课堂显得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各环节的过渡上也很生硬,没有很好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反思 篇5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理解“重现”词义。“这一愿望”指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其次,课文3、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努力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我围绕课后练习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有关恐龙演变的语句,搞清几个过程分别是:第一种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恐龙家族猎食性恐龙树栖的恐龙;之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初步感受作者描写的角度,通过教师引读、对比朗读等方法,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在学生讲述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但由于课前在备课时感觉学生要很快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又想尝试着让学生在抓住了恐龙飞向蓝天演变过程的四个阶段后,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原本是想来突出教学的这一重点,但事与愿违,学生因为没有了对语言的深入感悟,语言的顺序把握,好多学生没有能够自主完整流畅地说说过程。这一教学的失败,深刻地向我说明了读熟课文,把握语言特点,是一切语言训练的基础,失去这一基础,一切都是空的。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近一万五千年之久,那时地球上遍布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到处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当时,这些地球上的主人,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播放视频。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2、指名读文。

3、运用已学方法记字。

4、指导写字:捷。

5、猜测词语。

三、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恐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找出描写鸟儿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画出来的同学再读这几句,边读边想象,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2、那恐龙和鸟儿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课件)

3、看这句话中,如果老师把蓝颜色的词去掉,会怎样?读一读。是啊!一支表示某一个分支,不是全部的恐龙。漫长是指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的演化,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如果去掉了就改变课文的原意了,那像原文这样表达就比较准确。板书:表达准确 在本课中,还有很多地方表达的也很准确,这是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板书:说明性

4、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课件)

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因为骨骼的相似证明了鸟类和恐龙可能有亲缘关系,发现了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就说明鸟类一定和恐龙有亲缘关系了,验证了科学家们的假设。(再读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a.上节课,我们从《飞向蓝天的恐龙》中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恐龙,一个是鸟。说说它们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打算把什么样的词语送给他们?

b.这几个词用在它们身上很合适,你们对它们的描述真准确。上节课我们还了解到恐龙与鸟的关系,鸟是——生:恐龙的后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飞向蓝天的恐龙

1、根据意思说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再认真读一读。

2、小组研讨: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提示,与同学合作填写表格。要完成这个表格,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你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操作方法来完成:

1、整体读标出该段有几句话。2逐句读,体会句意,尤其是对长句的理解。3填表格,同桌商讨,填写表格。

3、现在谁来看着自己填写的表格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小结: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三、学习第5自然段:

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2.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课后作业,升华学习内容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恐龙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材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交流资料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 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2、补充课题,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笨重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样的吗?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简说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词语:

中生代 化石 演化

凌空翱翔 迟钝 描绘

毋庸置疑 敏捷 崭新

脑颅 骨骼 鸟翼

A、正音--崭 翘舌音 ;“凌、恐、盈”后鼻音。

注意字形,尤其是笔顺--捷 ;辨析“顿-吨”

第四组:都指身体的某个部位。

B、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预设:

(中生代: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中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第四代,延续约一亿年,这一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个时期主要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C、“听意猜词”游戏

三、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练。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讨论,试着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

读后,选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测学情

1、检测生字词。

2、回想课文内容,说说最感兴趣的地方。

二、精读品位重点段落(第3、4自然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阅读第二段

1、优秀调查员了解演化过程

(1)学校科研组需要招聘一批优秀的调查员,入门考试就是:

自主阅读这两小节,小组研讨合作填写表格:

庞大恐龙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时间

特点

第一代恐龙

两足奔跑

许许多多年后

根据表格,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恐龙这一大家族?

(2)汇报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提示学生可根据表格或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融入自己了解到的恐龙相关知识,清楚有序地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出示课件)

如:(1)比较句子:

A、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3)“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

三、细读感悟其他段落。(第1、2、5自然段)

1、科学家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结果的呢?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课文第一、二两小节。

(1)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2)又是什么让科学家“欣喜若狂”?结合课文说说。

(3)理解“点睛之笔”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做“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是“点睛之笔”。)

(4)想象古生物学家们听说辽西的发现后惊喜的心情、样子;读好课文中的句子。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阅读,了解科学家心中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

(2)说说你们心中关于恐龙的愿望。

四、熟背积累语言文字

1、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五、课外延伸,实践作业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选作: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读。条件允许的话,组织一次“恐龙展示会”。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二)

设计理念: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在此基础上依本拓展,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文字、影像等)。

2.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恐龙和鸟儿的图片)

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从音形义上交流巩固。

①认读词语。

正音:“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仅、敏”是前鼻音,要准确,“崭”的声母是翘舌音。

②辨析字形。

巩-恐、会-绘、顿-吨等。

③猜测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 (翱翔)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初步感受,训练阅读概括的能力;运用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活动目的性。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与同学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3.交流概括,渗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

设计意图: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导入,了解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凶猛、笨重、描绘、敏捷、崭新、顿时、轻盈、欣喜若狂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阅读重点段落,领悟文章写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理解课文第二段。

1.了解演化过程。

(1)自主阅读,想一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再认真读一读。

(2)小组研讨: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提示,与同学合作填写表格。(如下表)

繁衍情况

时 间

特 点

第一代恐龙

和狗一样大小,像鸵鸟

数千万年后

两足奔跑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许许多多年后

讨论: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介绍这样一个庞大家族的。

(3)学习汇报:

①在恐龙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提示学生根据表格或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学习作者清楚有序的表达。

小结: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需求,顺应学生阅读心理,引导学生直奔学习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合作填表、个性表达等形式理解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特点,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

2.感悟语言特点。

(1)齐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

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过渡段:这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读者视线引向中生代,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去掉句子中的横线部分,比较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如:①“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②“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还不能确定。

③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3)感情朗读生动的句子,感悟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比较朗读等形式感悟语言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学习锤炼语言。

三、学习其他段落,把握全文内容

1.第1、2自然段。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谁?去掉“似乎”行吗?

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读一读。

(2)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3)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课件出示)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 “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习思考,发现问题。

2.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

(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重现,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浓厚兴趣。

四、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2.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深入探讨: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总结: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心中仍然有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感情朗读与背诵是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汇报学习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总结课文,依本拓展,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升华学习内容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深化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代恐龙 → 庞大家族 →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设计意图:突出课文重点,呈现演化过程,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说恐龙的演化过程。

特别建议

1.“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学习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知识,以自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与发现,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2.恐龙演变成鸟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清演变步骤,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与生动有序的表述,从而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这篇科普文章语言生动,特别是用词十分准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删减比较、对比朗读等形式细心体会,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篇8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反思 篇9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地学习。在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探究、去发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体会,然后再让学习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利用课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与龙同行》DVD光碟。

3、课前分好小组,推荐组长,打印好表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DVD《与龙同行》中时空转换画面,师解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呢!

二、学习重点段落

1、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庭),指名答。

2、填写表格:

⑴ 屏显表格:

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在课文中划出写恐龙特点的关键词句,并填在表格内,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

时间顺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方法

两亿三千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数千万年后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⑵ 生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先划出关键词句并思考作者表达的方法。

3、合作填表(抓住关键词句简要地填写): ⑴ 要求:

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一人负责填写,一人负责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 教师在巡视中询问指导。

⑶ 鼓励表扬会学习的个人、小组。

4、全班交流:

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重点内容和表达方法,并指导朗读。

⑴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指名读部分课文。

⑵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男女生对比读这部分课文。

⑶ 猎食性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生齐读这部分课文。

⑷ 师评价小结: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直观感受:

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类型的恐龙吧!

师大屏幕投影,按作者介绍的顺序出示不同类型恐龙的图片,并抓住要点进一步介绍。

6、学生复述:

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指名说。

7、体会表达特点:

⑴ 师设问: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指名说。

生齐读课前板书: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师: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指名答。

三、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精神

师: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答。

师总结:同学们对未来寄予了厚望,你们说得好,随着越来越多恐龙化石的发现,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现在已经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恐龙生活的画面、演化的过程、灭绝的原因。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去感受科技的魅力吧。

播放DVD《与龙同行》片断。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反思 篇10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上册《搭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上册《搭石》教学反思1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这次拉练似的赛课,时间短,准备不够充分,但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从初步感知搭石给你的印象到抓住每个尽显人性美的片段的品读,最后再让学生谈搭石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搭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领学生逐渐认识作者心中的搭石

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本次赛课,课前并没有与学生见面,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局限性较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仿写”,时间没有给充分,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在时间上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上册《搭石》教学反思2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借用了知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巧妙设计即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语言还未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板书与讲解有时未能同步。

《飞上蓝天的恐龙》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作为这个单元,要以单元导读设定的一个大的主题目标,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感受科技创造奇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

一、设定教学目标

1、能理解用词准确,会谈体会,作为本次教学的难点;设定的目标,以指导方法为主,指导学生学会用换词的方法进行练习。

2、复述恐龙演化过程为教学重点。抓演变过程要很清晰,学生才能复述完整。再以表格的形式,理清线索,就能收到成效。

二、“以知识点为主”的教学课型。

“以知识点为主”的教学课型,是本学期区教研的重点。课型模式更强调知识点在课堂中的渗透。扎实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在课堂中得到落实很重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知识点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着手,进而理解――认识――运用的程序。其次,知识的渗透,就像一个搭手架,应呈螺旋上升状态,因此,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对用词准确掌握:理解――认识――运用,呈阶梯状,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同样要提出知识的学习,既体现“趣”味,也具有语文的工具性意味。

三、听说读写贯穿课堂

科普性说明文,让学生感受新科技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突出趣味性。抓知识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统筹教学手段时,始终如何做到环环相扣,落实这基本训练。

1、听,重在倾听同学的`复述。对于四年级来说,是一个锻炼和学习。善于听,从听中学习。

2、说,体现在复述演化过程部分。有条理,说完整是训练重点。

3、读,体现多种阅读方法。由体会读到思考默读训练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需要老师在巡查当中,不断点拨。四年级学生最缺乏的是思考的锻炼,急躁,没耐心看书,反复强调,给学生提醒、鼓励等,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写,体现在思想的升华,也是感悟科学技术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写,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谈自己的想法、体会、收获。在写当中,体现学生写的条理性,概括语言的能力,写话能力。

存在问题:

1、师生之间互动不太流畅,也许知识的定位过高,拔得太高;不知学生的底去到哪儿;与第一课时衔接不理想等,不过这种尝试,给我提出新的挑战。

上一篇:爱的教育的经典语句下一篇:公司支委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