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探讨(精选15篇)
人学探讨 篇1
不同人学年龄儿童作业能力及心理行为的探讨的论文
作者:姚海英 迪里巴尔 张建文 张国玲
论文关键词:作业能力 行为 儿童
论文摘要:为探讨儿童适宜的人学年龄.对不同人学年龄儿童的作业能力及心理行为的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一年级儿童脑力工作能力变化符合一般规律,但6岁儿童多次测试的阅字数显著低于7岁儿童.提示6岁儿童作业能力低于7岁儿童。在注意力缺陷、情绪降碍、功能障碍等4项行为问题上也不同程度地多于7岁儿童组.但均以轻度居多。
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渴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因此,探讨不同入学年龄儿童的作业能力及心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于1993年5月进行了该项调查,以期为制定儿童适宜的入学年龄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第22小学一年级5个班,以实足年龄在开学日期(9月l日)前的6周岁148名和7周岁59名儿童为调查对象。男女生约各半。
1.2方法
1.2.1作业能力测验按(儿童少年卫生学》实习指导方法,要求在2分钟内删去数字中指定的数字。在早读前、第二节课后、第四节课后、下午第一节课前和末节课后各进行一次,共测试5次。计算阅字数和错误率,分析学日中脑力作业能力变化情况。
1.2.2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采用jfm一801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仪.按(儿童少年卫生学)实习指导方法测定。
1.2.3儿童行为问题采用肠nners教师评定量表,由班主任填写。问卷包括4类12个项目,各项按严重程度又分为0(无)、工(较微)、n(较严重)、m(很严重)共4级。
1.2.4绘人测验根据首都儿童儿科研究所推荐的绘人测验方法进行测试和评分,并求出智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年龄入学儿童的作业能力分析(见表1):107名一年级学生学日中作业能力变化符合脑力工作能力变化一般规律。即早读前阅字数并不高,学习开始后逐渐上升,第二节课后达高峰,第四节课后下降,经午间休息后,阅字数又回升,末节课后又下降。6岁组平均阅字数显著低于7岁组。第四节课后的3次测试,阅字数均值都显著低于7岁组,午后第一节课后的错误率也显著高于7岁组。由此可见,6岁儿童脑力工作能力水平低于7岁儿童。
2.2不同人学年龄儿童视觉运动反应时比较(见表2):6岁组男女儿童视觉运动反应时均较7岁组男女儿童略延长,错误率亦较7岁组男女儿童高,但两组儿童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学习疲劳对6岁和7岁儿童条件反射的影响。这可能与他们神经活动以兴奋过程占优势有关。
2.3不同入学年龄儿童行为问题分析(见表3):107名儿童中男童4项行为问题检出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女童,其中尤以严重注意力缺陷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6岁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7岁儿童(n、班度);6岁女童4项行为问题检出率亦不同程度地高于7岁儿童,然而只有i度检出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4不同入学年龄儿童绘人测验结果分析(见表4):107名一年级学生绘人测验的平均智商属中等水平,男女无显著性差别。同性别中,6岁和7岁儿童的智商无显著差异.故两组智力水平相近。
3讨论
据前苏联有关报道,按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教育的`6岁儿童,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作业能力综合指数下降幅度、分化反应障碍百分率均高于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同龄儿童[1](2]。本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6岁组儿童较7岁组儿童更早出现疲劳,午休后,阅字数和正确性仍显著不如7岁组。证明在学习负担影响下,6岁组儿童的作业能力较7岁低,容易出现疲劳。从伪nncrs教师定量评定分析看出,在4类12项行为问题上表现出6岁儿童的问题较7岁组为多;班主任也较普遍认为6岁儿童比较难教。前苏联学者将那些表现出对学校学习明显不适应的现象称为“未达学龄成熟度”[1][2]。因此,对于未达入学成熟水平的6岁儿童,不宜强求他们上学。我们认为妥善的办法是,6岁儿童入学前,家长应带儿童到妇幼保健部门进行咨询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盲目送6岁孩子上学。对于机能较差的6岁儿童,应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按教学大纲进行教育,充分作好入学的机能准备,使其性格、生理、心理机能状况尽快达到成熟水平,以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宝林综述.儿童少年的神经心理特征及作业能力水平分析.儿童少年卫生学进展(第2卷).1987:156
〔2〕刘宝林译.6岁7岁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脑力作业能力比较.国外医学杂志卫生分册.1984.(1):50
人学探讨 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39-02
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和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人才。人的价值理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精华,它强调人的主体性、现实性和价值取向,突出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对解决现实中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异化和增强其实效性意义重大。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
人学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主要是研究人的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的基本原则的学问。人的发展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最终目标是寻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的本质。这主要体现在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研究人的问题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基础。人的本质是指人的社会特质,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发展着的。二是人的价值。人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双重属性,人的价值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通过各种现实活动来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定位又与一定社会价值目标相联系。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类社会自由发展的基础在于个人得到普遍的全面发展,个人只有实现充分自由发展才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具有全体性和普遍性,每一个个人的发展都不应影响其他人的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类人学理论的集成和精华,应成为研究人的问题的理论源泉和方法指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研究人的问题,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教育对象从现实出发进行更好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适、自我发展,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并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多更大贡献。即在人的主体定位、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上,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都是一致的。因此,面对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应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寻求更多的理论支撑,并以之为指导创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异化因素分析
(一)脱离人的主体性和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异化问题比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决定了在具体工作中要从现实人出发,尊重人的主体性。但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很好地正视人的主体性,将受教育者视为被动的接受方,这就导致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内容、方法往往是出于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和自我安排,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主要体现为简单的主从、宣教与被灌输的关系,既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还可能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教育功能严重被消解。
(二)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出现分离。人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体。解决好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功能之一。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因教育理念的误导、教育内容的非科学性和教育方式的缺陷导致了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分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人的社会价值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社会化功能远远置于受教育者的个人道德需要之上,在教育内容中用对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服从来挤占甚至是替代个人的正当利益,在教育方式上用命令式的方式强制受教育者被迫式地接受教育者的“非需求性教育”,这可能会导致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恐惧甚至抗拒。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非统一性还表现在唯个人价值观的层面上,一些人重个人需要,轻社会责任;重自我索取,轻社会奉献。上述两种价值观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宗旨的,其中的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缺陷难辞其咎。
(三)精神满足与物质需要失衡,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问题突出。过于强调人的精神属性而有意淡化人的自然属性在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教育者过高地估计精神的作用,错误地认为政治说教和精神的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忽视了物质需要的基础性作用。正是在这一理念的误导下,他们在没有充分考虑和解决好受教育者实际物质满足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接纳和认同既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想,殊不知他们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实际生活困难的事实存在,这种唯精神论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理想化、空洞化、低效化。
三、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核心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把握好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现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点。思想政治教育做的是人的思想、感化人的心灵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好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的主体性和现实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主体性方面,要协调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教育者主体唯一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被实践所证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教育者更多的是发挥引导的外因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应是互动关系,而并非主从关系。这就要求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具体而言,在指导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原则,将教育的主体性还原给受教育者,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由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育方式和内容上,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教育方式手段,摒弃灌输式传统模式,采取差异化教育策略,尽可能满足教育者的差异性需求。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立足当前的社会现实,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他们的现实问题。
(二)树立科学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必然包含了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两个方面,这决定了评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标准应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这就是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社会价值的过度倚重而对个人价值的否定及个人正当需要的抹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所否定的,人一旦失去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的个人价值,必然会抑制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予以纠正。首先是要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理念,其应当具有兼容并包、相互融合的思想,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既不能单向度倾斜,更不能偏废。一方面,要重视个人的发展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职业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综合素质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拓展他们个人的发展空间和选择度。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课程相互融合,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增强集体观念,主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物质需要和精神满足同时兼顾。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必须有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所蕴涵的这一内涵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拓展了工作的思维空间。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时兼顾。首先是要正视物质满足与精神能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体工作中要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症结所在,而不能像以往那样主观地试图通过政治说教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途径,因为空洞的理论教育并不能解决物质需要缺失所带来的问题,应在不危害社会、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自然属性需求。纵然不提倡物质至上,但合理的物质需求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应该同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社会经验有限,社会实践不够丰富,在网络迅速发展,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且冲突的当今时代,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突出时代特征、符合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主流方向的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支持。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解决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异化问题,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齐敏,许凤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2]苏瑞莹.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10(9)
[3]洪波.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J].探索,2007(3)
[4]张维香,吴锋锋.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映照和反思[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5]戴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9(9)
【作者简介】甘伊玲(1965- ),女,广西平南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助人学 篇3
善待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张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猛将,但他却嗜酒如命,并且酒后乱性,常常鞭打士兵。他的习惯,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一次是他酒后鞭打曹豹,曹豹怀恨在心引来吕布攻打徐州,最后徐州失守。第二次是关羽死后,张飞借酒浇愁,要求范疆,张达在三天之内让全军披孝伐吴。张、范二人要求宽限几天,却引来张飞鞭打。不但如此,张飞还恐吓说,三天之内如果完不成任务,二人提头来见。二人趁张飞醉酒时候在夜里杀死了他,投降东吴。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若他能善待士兵,或许历史会改写。他由于不善待他人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故事,让我们为之叹惋!
善待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一个商人看到一名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把10元钱作为施舍给了他。可他又觉得不妥,返回来要了一支铅笔。最后还解释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多年后,商人因为被骗使自己的企业陷入困境,而那位铅笔推销员却奇迹般地出现了,而且,当初的这位铅笔推销员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了。他告诉商人,他愿意挽救他的公司。当问到原因时,那位推销员说:“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让我走出了自卑。”若这位商人没有拿笔,或许他的企业也不会得救。他由于善待别人而拯救了自己。他的事迹,使我们为之感慨!
善待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一位老人捡到一条流浪狗,带回家里好心地收留它,喂养它。突然有一天,老人中风瘫痪,小狗跑到邻居家门口狂叫不止,老人才及时被人发现。后来,老人行动不便,于是,那条小狗每天衔住药瓶送到老人身边,忠心地照顾老人。若这位老人当初没有好好待狗,或许他早已寂寞离去。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到温暖。
张飞的不友善,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商人的友善,拯救了自己的企业。老人的友善,换来了小狗的不离不弃。
善待别人,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一句问候,一个微笑足矣。
克隆技术的人学反思 篇4
克隆技术的人学反思
技术本身是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的,只是由于人类的使用才表现出对人类的`利与弊、是与非、善与恶.克隆技术也是这样.对克隆技术,我们绝不可简单地否定和禁止,否则有可能失去通过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好机会.我们绝不能犯鲁迅先生曾经批评过的错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当然,我们也不可永久地把孩子泡在洗澡水里.正确的态度是在对生物技术时代的工具理性做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克隆技术进行人类学的思考,并探寻一种生物技术时代的新的生存智慧,使克隆技术向着人性化的道路发展.
作 者:王德彦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上海,33 刊 名:自然辩证法通讯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7(5) 分类号:B0 关键词:论西周文化的人学思想 篇5
中国文化的入学思想,具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存在的自觉认识和主动构建的历史演进轨迹,就其所探讨和阐发的理论而言,它主要包括人的存在的本质属性、人的存在的行为方式、人的存在的价值完善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人学思想是以人类自觉认识到了人的存在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为其核心特征的,依据这一特征来审视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说,西周宗法礼乐文化的建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的人学思想已经上升到了初具系统的理论形态。虽然西周文化的.人学思想,在其外在表层特征上还依旧笼罩于天命神学的束缚制约,但在其内在本质特征上则鲜明地体现出了对于人的存在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觉醒发现。这种觉醒发现是以西周文化所彰显的道德精神为其标帜的,而道德精神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因此,深入揭示西周文化的人学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推进人的存在的不断完善发展。……
作 者:孙聚友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所,山东济南 250000 刊 名:管子学刊 CSSCI英文刊名:GUAN ZI JOURNAL 年,卷(期): “”(3) 分类号:B221 关键词:
跟外国人学汉语 篇6
直到最近我做了一回北京外国留学生辩论赛的评委,才更加坚信了我的判断。
首先,这些选手无论来自哪一个国度,他们站到台上面对公众都能成为讲话的主体,都会讲话,而不是“读话”。无论是正方立论陈词,还是反方辩驳;无论是攻辩还是陈述,都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也有事前准备的提纲或讲稿,但从头念到尾的寥寥无几。别小看由念转成说这样一个过程,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过程,更是一个人对一段语言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或曰由思想到表达的过程。我也看过国内大学生的不少辩论赛,听得出他们主要是在背,而且腔调也不对,虽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和抑扬顿挫,但那是朗诵腔,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说话,此乃向外国人学汉语之一。
向外国人学汉语之二是在表达中要讲求点逻辑。我发现外国人说汉语时,虽然发音不大准,腔调有些别扭,但总的看都很讲求逻辑,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知道从何处入手。比如反方驳斥正方讲贝多芬的故事时,就这样反驳,贝多芬的故事的确很感动,但听得出对方辩友不是讲出来而是背出来的,再说贝多芬再伟大,也已经死了,我给你讲一个活在我身边的人吧!既合乎逻辑,又确实在理。又比如,讲人才成长的逆境与顺境,反方抓住了对方把逆境和绝境混在一起,巧妙的指出逆境成才不是绝境成才,使对方无以自答。弄明白词意和语境,在逻辑语境下和现实语境下寻找正确的表达,这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在几天的比赛中,类似这样的抓住对方不合逻辑处进行反驳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深深感到这些留学生们是真听懂了对方的表达。
向外国人学汉语的第三点、也是我们中国人用汉语表达最缺欠的地方,就是外国人特别会举例子和讲故事,听他们的辩论动不动就是例子,动不动就给你讲故事,生动有趣,说服力极强。这些选手除了给你讲贝多芬、巴赫、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些大家的轶事、趣闻,还会给你讲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如正方的一个来自泰国的小伙子笑眯眯地跟大家说,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对面反方也是我的同屋怎样帮助我进步的故事吧!他就讲了他刚到中国生活不习惯,人生地不熟,而他的同屋如何细心周到的引导帮助他,使他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他的外因帮助,我自己的内因就要受压抑和发挥不出來,以此证实内因离不开外因的观点。他最后说,感谢对方辩友以你的例子证实了我方观点。听到此处,全场发出会心的笑声,为这位泰国学生的巧妙、诙谐和幽默,也为他精彩的例证和故事所打动。村上春树说过,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是故事,我信。我们很多中国人恰恰不会讲故事,不会这种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来表达,真该补上这一课!
如果说,向外国人学汉语学逻辑、内容和讲故事需要一个过程的话,下边一点可以立竿见影,那就是外国人学汉语如同学他们本国语言一样,特别会借助辅助手段,比如动作、神态、造型等身体语言来表达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所有这些选手出场介绍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主要观点时,都是通过小品、演唱,甚至快板书等形式。不仅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强化了人们对他们的形象化了解。比如在北语学汉语的几个学生,选手唱着改编后的邓丽君《甜蜜蜜》开场,他们的观点是顺境成才:“甜蜜蜜,你笑的多甜蜜,好像我们走在顺境里,走在顺境里……”还有用“对面的女孩走过来”,套用自己一方的观点,吹拉弹唱的走上来。还有演情景剧、朗诵诗和跳舞等五花八门的手段无所不用。至于眼神和手势更是贯穿于他们表达过程的始终,正像俗话所说,这些孩子们“眼睛都会说话”、“手势都会说话”,一招一式无不是在说话。
听外国人说话语,特逗,特好玩儿,还特享受。当了几次评委竟然让我沉醉其中了,也再次领略了汉语语言本来的风趣、幽默、深邃和丰富,一句话,魅力无穷。说到底,这些外国留学生们拿得起、放得开、用得活,轻松自如,能够感觉出他们由内到外的对语言其实是对生活的那样一种真心的爱。不紧张、不造作、不摆架子、不装孙子,更不无病呻吟的矫情,落落大方,亲切自然,太可爱了!
11年成人学校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并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成人教育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理念,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使成人教育在推进我镇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开拓我镇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建立并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激发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保障学校能稳定发展。在去年学校有较好发展的前提下,仍要积极争取镇政府的财政投入。能根据学校现有的自身实际,创造条件开展有偿培训,积累资金,来加强学校教学装备,加快学校上等级的步伐。同时加强对我镇村级成校教学点的指导和帮助,督促村级成校教学点培训工作的规范发展,以进一步完善我镇镇、村两级培训网络,使镇村两级成校能同步发展。
在切实加强学校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学习农村成人教育的业务知识,学习先进的学校管理理论,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网络知识学习等,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我们全体教师的自身修养,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好。
(二)继续开展好农民培训工作:
学校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与镇农技站等部门紧密团结,齐心协力,积极开展好各类培训活动。平时经常到村组、各种植大户走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使培训项目的选择能更有针对性和有的放矢。要在围绕如何提高农民素质上做文章,做实做好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实用技能等培训工作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根据我们师寨实际,今年因地制宜针对性地重点开展好以下几个培训项目:养殖技术培训、花卉栽培技术培训、种植技术培训等。
(三)着力做好其他各类教育培训工作:
平时充分利用成人教育工作的广泛性、社会性,与镇党委、政府、各行政村及各企业多取得联系。在本镇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各类切合实际需要的培训教育活动。继续联合本社区内的普通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方面的培训。继续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联合镇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自强自立、学一技之长的培训等。
(四)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做细成人班常规管理工作,要深入研究成人学习心理和具体学习环境,针对成人学习的不同特点,要做细做好招生策划、组班教学等各环节的常规工作。通过激励措施提高教师主动性,积极性,深入企业和农村,调查研究农民的实际要求,努力挖掘各类培训资源。二是进一步加强专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在明确分工划片,教学考核等工作基础上,抓好专职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工作,使骨干教师不断适应社区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聘请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擅长教学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社区教育的兼职教师,逐步丰富成人教育的教师人才资源库。
(五)争取经费支持,扩大社会效益。对于涉农培训、弱势群体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收费少或需要免费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服务“三农”等偏重社会效益的项目,争取通过与市劳动局职业培训中心合作等途径获得政府适当补助。对于成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有关硬件投入争取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师寨镇成人学校
俄罗斯人学汉语俄汉版 篇8
Учения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е
为帮助俄罗斯朋友学习汉语,【米什卡】精心打造出俄罗斯人学习汉语习惯的学习工具——《学汉语》。
Для того, чтобы помогать друзьям из России, в «Мишке» обработан инструмент, подходящий русским по изучению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 «Учения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е».《学汉语》以汉语拼音的教授为基础,专业汉语教学团队设计、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动态教学,层层深入,建立完整的汉语学习体系,为母语是俄语的朋友解决了学习汉语难的一系列问题,是汉语学习的首推产品适合初学者、自学者、学习者使用。男女声发音更加精准,产品功能亮点:
В «Учениях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е» на основе обучения пинин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осуществлено динамическое и углубляющееся обучение, сочетаемое с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технологией,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 создана полная система по изуче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точное произношение, таким образом решен ряд трудных вопросов для русских учащихся, является рядовым продуктом, подходящим только начинающим, тем, кто занимается самостоятельно, студентам на территориях Китая и России.1、选取专业教材——全俄文讲解:
零基础开始,适用初中级;
汉语拼音、汉语语音、发音声调;
拼音音节、汉字基本笔画;
汉字轻声、汉字笔顺学习;
汉语语法、在线作业练习;
汉字的构字法讲解。
1.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е учебные пособия составлены на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Подходят тем, имеющим нулевую основу, и тем имеющим средний уровень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в них подчеркнуты учения пининя, речи, четыре тона, слоги,черты иероглифов, легкий тон, порядок черты иероглифов, грамматика, задания и упражнения на онлайне,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иероглифов;
2、设置系统课程—配备标准发音:特别开发标准发音功能练习
2.В курсе установлены стандартные произношения и на основе чего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е упражнения.3、依据HSK标准—增设配套练习:寓教于乐,以游戏形式掌握难点
3.по HSK обработаны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е упражнения с интересными играми.4、附带速成学习—俄语标注汉语发音:零基础即看即读,多情景应对
4.Транскрибирование китайских иероглифов
5、赠送趣味汉语打字软件,附汉语歌曲学唱功能。
5.Софтвер интересная«Пишущая машинка»;старт пения по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6、学汉语常用资料,同义词、反义词、成语,国情等。
6.материалы и инструменты для изуче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синонимы, антонимы, фразеологии, страноведения;
7、内置录音模块,对比方便。帮助听音学习
7.Записывающий модуль, помогающий изучению произношения;
8、具备后续资料和升级功能
8.функция по обновления.联系电话: 86-024-86203200-8800/8030
Контактный тел.: 86-024-86203200-8800/8030
咨询邮箱: mishika@mishika.com
Почта для консультации: QQ:97535175、97535176、97535178
网址:
Сайт:米什卡俄语在线
孔子的人学之道 篇9
过去有不少学者认为,孔子的学说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片面强调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而对人之为人的权利有所忽视。其实,这个说法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孔子从未片面地强调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很多时候,他都会立足现实,主张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权利,只不过他的有关思想并不是直接而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是潜含在其它相关论断当中。
孔子认为,人既然降生于世,就享有生存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任何政权和他人都不能轻率地加以剥夺。所以当有人拿“如果杀死坏人、亲近贤人,怎样”的问题请教孔子时,孔子毫不迟疑地给予了否定性回答:“治理国政,怎能滥用刑杀手段?你只要一心向善,那么民众就会变得善良起来。”孔子强调统治者不得随意戕害人的性命,即使对罪犯,也不能草率从事,而应本着“与其杀死无辜,宁可让罪犯漏网;与其妄增罪责,宁可从轻发落”的原则谨慎对待。实在无法免其死罪了,“乃刑杀”,因为“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也”。就是被推翻了的政权,其人民的生存和繁衍的权利也不仅不能剥夺,而且还要切实加以维护,“兴灭国,继绝世”便是这一思想的真实反映。
孔子对罪犯和亡国之人的生存权尚且如此重视,对一般民众的生存权,当然就更加关注了。《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前往卫国,看到卫国的都城人口众多,不禁发出慨叹:“庶矣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人口众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况处于良好的态势。然而孔子所处的时代,多数统治者都实行横征暴敛的政策,这对民众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有鉴于此,孔子一再大声疾呼统治者对待民众要施舍从多、赋敛从少。在得知农妇为逃避苛捐杂税而迁居虎豹出没的山林,一家三口接连葬身虎口也坚持不出的情形后,他不禁悲叹道:“苛政猛于虎也!”孔子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的剥削,这是对民众生存权的维护;他主张建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幼都得到妥善照顾、鳏寡孤独残疾之人“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更是对弱势群体生存权的尊重和维护。
孔子是大规模设坛授徒的第一人,“有教无类”是他的施教原则。所谓“有教无类”,就是不分地域和贵贱,人人都能接受教育。
有学者统计,孔子弟子来自鲁、卫、齐、秦、陈、宋、晋等十几个国家,就家庭出身而言,既有孟懿子这样的贵族子弟,也有曾参这样的平民子弟,还有子贡这样的商人子弟,更有子夏这样的寒门子弟以及冉雍这样的贱人子弟,可见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一句空话。史实表明,孔子不仅在思想观念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彻底否定了特权阶层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使获得知识成为每一个人的正当权利。孔子曾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说,只要满了15岁来求学,孔子一概来者不拒。这显然是对受教育权的自觉尊重。
孔子固然重义,但对获取正当的物质利益并不反对和排斥。富裕和尊贵乃是“人之所欲”;富裕如果可以求得,就是做一個市场的看门人,我也心甘情愿——这几句话便反映了孔子对待物质利益的基本态度。所以孔子周游列国,谋求施展才干的机会,当卫灵公以他在鲁国任司寇时的官俸聘用他时,他坦然接受,毫无假意推让的造作之举。可见,在孔子的潜意识里,获取正当合理的利益是人的一项权利,天经地义。
孔子还有一个观点很值得人们玩味,他说:“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就是说,只要符合道义,该获取的尽管获取,人们对此是不会反感和厌恶的。《吕氏春秋•察微》记载,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那人牵来一头牛作为谢礼,子路坦然接受。孔子对子路的做法大加赞赏,并说:从今往后,鲁国人必定争先恐后地拯救遇难者了。这个故事,是对孔子承认和维护获取正当利益权的真实写照。
孔子主张“选贤与能”、“举贤才”,这表明在他看来,一方面,在官吏的荐举、选拔上民众有一定的发言权;另一方面,但凡具备从政所需的德行和才能,任何人都可以去担任官职。孔子周游列国,既有宣传自己思想主张的动因,同时也有寻求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与场所的用意,本身就是对社会政治事务参与权利的一种自觉认识。
孔子还说过“任用正直的人而抑制邪恶之人,民众就服从;任用邪恶之人而抑制正直的人,民众就不服从”;“天下政治清明,民众就不会说三道四”之类的话,显然,对临民理政的官吏予以品头论足,对社会政治状况不如人意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批评意见,在孔子看来更属民众不可剥夺的政治权利。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学生作文 篇10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那默默无闻的马路天使――清洁工人。我敬佩那位清洁工人,是因为有一个暑假。有一次我上完英语补习班后,走出大门,我看见,太阳好像快把大地烤出油来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热得满头大汗。突然我闻到了一股臭味,我的眼睛朝传来臭味的地方看了一眼,发现一位清洁工阿姨,正打开阴沟的盖子,她要干什么呢?我忍不住停下脚步观察起来。
只见清洁工阿姨用工具,一下一下掏着里面的脏物。我这时候想,现在天气这么热,人人都躲在自己家里吹着空调,而这位清洁工阿姨却为了城市的环保,不顾大热天去工作,这位清洁工阿姨真伟大呀!这时,清洁工阿姨的衣服全被汗水浸湿了,清洁工阿姨的脸上有许多的汗珠,但是这位清洁工阿姨根本顾不得把汗珠从脸上擦掉,她不断地工作,等工作完后才拿起毛巾擦了几下脸,接着她又把掏出的脏东西扫到身旁的垃圾车上,慢慢离开了我的视线。还有一次,我上完课后,再次看见她在马路上扫地。她看见一个纸团就赶紧捡起一个。
早上,我来上课时马路上还有许多的垃圾,可现在几乎是看不到一个垃圾。她正准备离开时,发现一个人从公共汽车里丢了一个塑料饭盒出来,她又赶紧跑过去,把那个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箱后,才离开回家。看见这一幕,我心中充满对她的崇敬。那位清洁工阿姨可真伟大呀!
人学探讨 篇11
文学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是常识。但一般人往往把描写人仅仅看做是文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如季摩菲耶夫在《文学原理》中这样说:“人的描写是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所使用的工具”。这就是说,艺术家的目的,艺术家的任务,是在反映“整体现实”,他之所以要描写人,不过是要达到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目的,完成他要反映“整体现实”的任务罢了。这样,人在作品中,就只居于从属的地位,作家对人本身并无兴趣,他的笔下在描画着人,但心目中所想的,所注意的,却是所谓“整体现实”,那么这个人又怎么能成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着自己的真正的个性的人呢?而且,所谓“整体现实”,这又是何等空洞,何等抽象的一个概念!假使一个作家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反映整体的现实”,假使他是从这样一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来进行创作的,那么,为了使他的人物能够适合这一原则,能够充分体现这一原则,他就只能使他的人物成为他心目中的现实现象的图解,他就只能抽去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抽去这个人物的灵魂,把他写成一个十足的傀儡了。应该说,季摩菲耶夫还是比较重视文学艺术的特征的。在他的那本《文学原理》中,有着很多精辟的见解。那本书,在苏联虽然受到很多人的非常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但我以为这些批评和指责未必都是正确的,然而这里所提到的一点,却是一向毫无异议地为大家所接受的。正因为这种理论是一种支配性的理论,在我们的文坛上也就多的是这样的作品:就其对现实的反映来说,那是既“正确”而又“全面”的,但那被当作反映现实的工具的人,却真正成了一件毫无灵性的工具,丝毫也引不起人的兴趣了。
我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我认为文学不能够或者不必要反映现实呢?不是的。文学当然是能够,而且也是必须反映现实的。但我反对把反映现实当作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我认为这样来理解文学的任务,是把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同起来了,是违反文学的性质、特点的。这样来对待人的描写,是绝写不出真正的人来的,是会使作品流于概念化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文学的任务,怎样来对待人的描写呢?
过去的杰出的哲人,杰出的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伟大的诗人,都是本着这样的理想来从事写作的。
(节选自《文学评论精选》)
1、下列关于“文学是人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是文学描写的中心,文学需要创造生动典型的形象,而不是把人当成艺术家反映整体现实的工具。
B.文学的对象与题材都必须是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是处在各式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所谓的整体现实。
C.文学的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是为了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D.文学的目的和任务都应是刻画人,这是文学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违反了这一性质与特点,作品往往流于概念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是人学”观点体现了高尔基从“人”的角度对个体、文学与整个社会价值之间关系的思索。
B.杰出的哲人与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作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改造人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首要目标。
C.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应是作者心目中的现实的图解,而应是有血有肉、有着真正个性的人物。
D.整体现实是个既抽象又空洞的概念,如果作家从这个抽象空洞的原则出发进行创作,那么他笔下的“人”就成了傀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摩菲耶夫认为文学写人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观点被中国作家广为接受,这也导致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缺乏灵性。
B.高尔基和季摩菲耶夫关于文学中关于人的定位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作者赞同高尔基把文学叫做“人学”的主张。
C.文学能够也必须反映现实,但如果把反映现实当做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这就混淆了文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的区别。
D.“文学是人学”是一切文艺工作者进入文艺堂奥所必须掌握的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能够更有效地接近文学的本质。
参考答案
1.B(文学的对象与题材是人,但整体现实同样是文学的题材。)
2.B(“改造人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首要目标”于文无据,文学创作的目的是多元化的。)
向瑞典人学尊重孩子人格 篇12
瑞典的父母把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比如,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这样的动作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家长在和孩子讲话时,语气也是“和风细雨”式的,绝少那种“命令”式的,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样做,我和妈妈将感到十分高兴”、“你能这样去做,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让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下自由选择正确的方法或做法。
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他们普遍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捷径和重要途径。
瑞典人认为,当众大声呵斥孩子是一种犯罪!我们也发现,瑞典父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瑞典,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事不慌,总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怯场”。这是瑞典父母长期“尊重教育”的结果。
萨特人学思想的逻辑建构与递变 篇13
萨特人学思想的逻辑建构与递变
萨特的人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应而提出来的具体的理论形态,并经历了从人学本体论到人学的困惑与转折再到历史人学三大步骤.萨特的历史人学缘起于填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构建方法是其所谓的“人学辩证法”,体系包含着双重结构与三个层次.
作 者:钟小石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社会科学系,江西,南昌,330034刊 名:襄樊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FAN UNIVERSITY年,卷(期):23(6)分类号:B565.53关键词:萨特 人学 历史人学
向环卫工人学习心得 讲演稿 篇14
近来学校组织号召全体教师向环卫工人学习活动,组织我们学习了相关材料和环卫工人的事迹,我们很感动。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长期以来,全局广大环卫工人充分发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起早贪黑,风雨无阻,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换来了区城洁净的环境,为我们成功创建优美的环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榜样。
学习环卫工人的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主人翁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师争先创优的重要性,使我进一步深化了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如何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教育,做出新的成绩,在学习之余,我有了下面的体会:
学习环卫工人,就是要像他们那样忠于事业,热爱岗位,满腔热情地干好本职工作,把人生价值体现在平凡的工作之中,把理想信念融入到事业的发展之中。在自己的岗位上,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学习环卫工人,就要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精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环卫工人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在全局争创文明城市建设时期,他们发扬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战斗在清扫保洁的第一线,保证了我们优美的环境。学习环卫工人,就是要像他们那样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天工作,精益求精地干好每一项工作。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而且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才能领悟从师的乐趣,才能以从师为荣,以师为自豪。在“爱岗敬业”这种精神支配下,教师也不会视平凡的工作为平凡,不会视琐碎的工作为琐碎,而是会认真对待教育,教学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于细微处显精神,爱岗敬业是促进教师不善进取的动力源泉。有了爱岗敬业精神,教师就能够对自身素质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工作高度负责,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以高度的责任感、一丝不苟的态度做好教育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的是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驾驭那群学生之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我们每个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消费主义的人学思考 篇15
所谓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存需要的满足,而是为了被现代文化所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按照波德里亚的观点,消费主义社会是一个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
历史地看,消费主义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美国。在丹尼尔-贝尔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教伦理已经不再能够成为韦伯所说的经济增长的精神动力,因为“禁欲”和“勤俭”只会进一步造成生产过剩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此时,如何销售商品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首要考量。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刺激消费,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这样,“经济冲动”代替了“宗教冲动”,质言之,“资本的逻辑”直接促成了消费主义的出现。波德里亚清楚地看到,“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一场决定性的人文‘革命’把痛苦而英雄的生产年代与舒适的消费年代划分开了,这个年代终于能够正视人及其欲望。”
消费主义对意义的消解与现代“自我”的诞生密切关联。我们知道,古代世界的秩序建基于一种神学目的论的世界观。泰勒认为,“这些秩序在限制我们的同时,也赋予了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意义。我们周围的事物不仅仅是我们计划的潜在原材料或工具,这些事物在存在之链中的地位本身也是有意义的。”然而,科学革命摧毁了传统世界的根基,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现代科学从事实层面证明了目的论宇宙观的虚妄。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以因果关系连接起来的机械的宇宙。韦伯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祛魅”。“祛魅以后的世界观,把价值与意义从世界中驱除出去,世界只是由因果律将事态连接起来。对客观的认识只是对事实世界的描述及说明,由于世界中并不包含意义及价值,因此,它们的来源只能是由人类主观所赋予”。这样,在“目的论宇宙观被证伪之后,机械论的宇宙观再也无法推导出普遍的意义联系,它只能证明事实是怎么样的,却无法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应该做什么。
现代性的实质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核心是自主(autonomy),而自主的关键则是个人自我选择权利的拥有。每个个体都有自主选择不同善观念、按照不同方式去生活的权利。也就是说,只要个人的这种选择不侵犯其他个体的选择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哪怕个人宁愿选择平庸的生活。不难看出,正是这种个人主义观念为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现代性的视野中,世界在上帝的退隐之后进入了一个全面理性化的时代。人们相信,理性的光芒将会照射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真理和解放带给给全人类。诚然,理性化可以除魅,但是,“阿喀琉斯在杀死自己仇人的同时,也杀死了自己。因为他自己的心灵或灵魂已经在宣泄仇恨的瞬间被自己的利剑刺穿,他作为复仇者的存在随着仇敌的死亡一道死去。当人类高高举起科学理性的利剑刺向宗教和传统时,这利剑是否同时也刺向了现代人类的心灵?”
二、意义的人学生成
如果说消费主义是人类意义危机的肇因的话,那么人学的批判则无疑能够提供一剂解毒剂。
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构成了哲学史的一条主线。可以说,“哲学的根本问题乃是人本身的存在问题,它所关切的是那种未定型的开放的作为价值性存在的人本身,是人类的生存状况、精神困境和行为选择,因而是关乎人的生存和意义的价值论。”古往今来,思想家们不断审视人的生存状况,探求人的生命价值,追寻人的生活意义。
从人学的角度来看。人是未完成的、人生是不确定的。人总是处于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具有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双重存在。一方面,人具有自然的本性,物欲的驱动、世俗的生活使人有可能走向沉沦;另一方面,人的世界又不同于动物式的自然世界。人从自然中进化过来后,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而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存在,人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本能的生存。只有当人实现了对自身之自然性的辩证否定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正是人的价值之所在。因此,人应该设立超出物性消费的理想,用自由、价值、道德、文化来证明和肯定人的生命存在,以超越当下,向未来投射,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实现自我的价值。正如奥伊肯所言,有理性的人必须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他不能完全沉湎于流逝的瞬间,而必须追求某种包罗一切的目标。然而,无论这种要求有多强烈,无论推动它的激情有多深沉,不超越人类的特殊范围便无法满足它。”
自人类社会产生之日起,人就没有停止过对这种自我实现以及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总是不断地确证着自身。确证什么?确证自己是人,而不是人之外的动物。”作为伦理的存在,人总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理想。从根本上说,人对自我实现和生存价值的追问实际上是一种来自生命之内在精神向度的、对本真性自我的呼唤。显然,对超越性自我的追寻构成了人的生存方式。“‘我’已然在世存在,而且以自身为目的即追寻、实现着自身的存在,而‘追寻、实现自身的存在’本身正是人的存在方式,……以自身为目的的‘我向性’恰恰表明人的现存状态意味着缺欠和局限,人并没有达到他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本真的也是应有的生存方式。因而人必须从自身出发,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自力更生’,‘白求多福’,从而最终实现或者说成就完成自己。”
实际上,意义感构成了人类活动的终极依据和在世存在的全部内涵。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人逐渐确立了自我的认同。实现了自我的规定性,探索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生路向。可以说,作为“人的生命在其活动中的自我确证感和自我实现感”的生存的“意义”,是人领会自身、展开自己生命活动的一种形而上学支点。没有这种意义感。人的生存必然会失去方向,人将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将要走向何方。
在世间万物中,只有人类作为主体与其他事物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也只有人类追问和赋予自己的生存以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人是唯一能够领会自己生存之意义的存在。追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形而上学需要。形上本性是人类不可剥夺的内在精神品格。这一品格意味着每一个个体作为人类的一员内在地拥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寻求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精神悬设。只要个体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就意味着他应该要“不是其所不是:’,并且“是其所是”,这样,一种追求超越物性、实现自我的形而上学冲动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本性。可以看出,形而上学本性是一种人类追寻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撑,它促使人类不断追求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引导人们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人的形而上学本性维护了人类的生命尊严,构成了人类超越物性、实现自我的内在根据。
那么,人何以有可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最终超越物性、实现自我、获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因为人的尊严、幸福、自由乃至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是他自己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所赋予的,人的本质是实践,是自由自觉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这样说道,“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就是说,人类的一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在自身的实践中产生的文化现象、社会现象。人对自我形象的领会,生命意义的追寻,以及自我本质的实现,都是在人们之间的交往实践中生成的。“从‘应该成就什么’(Whatl 0utto be)这一角度看,自我的人格并非预定或既定,而是具有生成的特点,”显而易见,从人学的视角来看,人生是一个人的意义之自我展开、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人的历史性的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1[[2][法]彼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