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调民族小学校长述职报告

2024-11-17

排调民族小学校长述职报告(通用2篇)

排调民族小学校长述职报告 篇1

排调民族小学校长述职报告

(杨树荣 2011年12月5日)

尊敬的考核小组领导,老师们:

排调小学是黔东南州首批低龄寄宿制示范学校之一,现有学生944人,住宿生603人,回顾2011学的任期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创新管理学校,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团结依靠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尽心尽力履行校长职责,努力完成好校长管理目标。着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软件建设

(一)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我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政风和行风建设,坚持每周开例会,班子成员坚持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勤奋工作,以身作则,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相应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我校教育输送骨干教师,我始终把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吃苦、肯奉献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来抓,要求骨干教师在实践中磨合锻炼,迅速成长;要求青年教师努力学习,并给他们传授经验,使之迅速溶入战斗集体,同时注意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有明确的目标管理。每学期每人需交一份优秀教案,上一节优质课,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一篇读书笔记,管好一个班级,树立一个良好的师表形象。对于老教师、骨干教师还要求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展现教学个性。正是依靠这两支心灵相通,步调一致的队伍使我校焕发青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加强学校“三风”建设,提高师生素质,树立群体形象。

第一: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我着力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学校传统教育。排调小学,人才辈出,常常向师生宣传几代校友中的杰出人物,寻找他们努力学习、成长、成才的轨迹,从而形成奋发向上,为国育才,为校争光的良好校风。二是抓平时的表彰先进活动。利用集会、升旗仪式及时宣传本校出色教师事迹,学生参赛获奖情况,使之成为老师、学生求进步的偶像。三是抓环境形象教育。尽量采用言简意明、教育性强的标语,让师生随时感知我校在倡导什么,每间教室里都有名人名言。

第二:教风建设。主要抓认真贯彻执行岗位职责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充分备好课,上好课,利用每星期的例会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等业务培训,开展校际交流三次,吸取兄弟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活动,一年来,有余荣能老师获得真爱梦想空间“云霞满天地”奖;张世香老师获县级优质课竞赛三等奖,余世宇和杨树荣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李义云、胡荆军2位获省级数学希望杯指导教师奖,张世香、杨光丽、何培智、龙文明等13名教师获县级学生作文指导奖,余世宇获建党70周年演讲二等奖,龙荣华、田微等特岗老师在全县技能大赛中获得表彰。

第三: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狠抓学习目的性教育,学风教育和班队活动。逐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学习各科的自学能力,形成了独立作业,诚实考试,自觉纠错,查漏补缺以及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特长、主动学习的风气。教学成绩稳步提高,语文对比2010年人均上升2.1分,数学上升1.8分;整体教学成绩居全县中上等;我校的四名同学在今年全省举办的数学希望杯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县教育局举办各类竞赛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按章治教。为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教师管理制度》、《教师量化评分细则》、《班级管理制度》、《寄宿生管理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提供了依据。

(四)本我着力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认真参加县教育局、党支部组织的党风廉政教育和有关反腐倡廉法规的学习。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履行好党员干部“五好”“五带”要求,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狠抓学校党建工作,积极发展新党员,保持党员先进性,处处率先垂范,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学校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建党70周年教育系统红歌大赛获全县三等奖,排调镇红歌大赛一等奖,党员教师罗通维老师一家被镇党委评为“五好”家庭。

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教育教学中的首位,利用课间集会、国旗下讲话、班会课、校园广播、黑板报等不同形式多方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年来,共开展专题安全教育讲座4次,消防等应急演练3次,学校每天安排有护校队查夜,责任到人,在2011年5月23日晚上10时成功扭送王素华等一系列社会青年到派出所,在这一系列强有力工作措施中,一年来我校安全事故为零。

努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今年我县遭受了严重旱灾,学生用水成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大难题,为此,我们及时组织老师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到离学校几公里的山泉小湾拉水,拉水到校后,将部分水用于食堂煮饭煮菜,部分用于学生的洗漱,然后把洗漱水用于厕所的冲洗,确保师生用水,在巨大的旱灾中,我校涌现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被县人民政府授予“抗旱救灾先进集体”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认真抓好学校体

育卫生常规工作,抓好学校“三操”,开展“六一”节活动、因地制宜地举行了冬季体育运动会,开展小型体育竞赛,激发了学生锻炼兴趣,增强了身体素质,活跃了身心,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成立“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任务分解,细化到人,认真编制“手足口”病预案、采取每天进行晨检、建立了24小时报告制度、利用LED 显示屏进行预防宣传教育,由于工作得力,该项工作扎实推进,我校没有一名学生患上该病。

二、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良好的教育服务

1、积极与州教育局联系,争取得到统一配臵先进的联想电脑30台,极大改变了师生的教学环境;

2、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围墙进行除险加固,共计305米,有力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3、利用假期,进行学校优美教育环境建设,对所有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门窗重新粉刷,用电线路重新安装,布臵井井有条,给师生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得到优化。

24、配臵LED显示屏6M,利于对学生宣传教育的多样化。

5、维修课桌100多套,添臵新课桌椅共200套。

6、幼儿园下坎存在滑坡危险蹋方处,重新进行加固处理与维修。

7、改进厕所排便方式,原来粪便易流入农户家,因此给农户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给学校正常开展教育工作带来影响,通过整改,现粪便得到正常的处理,优化了环境。

8、增加安装摄像头6个,在学校防盗、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了作用。

三、学生宿舍管理

我校作为黔东南州首批示范性低龄寄宿制学校之一,对低龄寄宿生的管理在摸索中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使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社会满意。

1、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成立了寄宿生管理小组和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配备了专门的生活老师来分层管理学

生住宿,年小的学生生活处理能力差,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师包层管理,一至三年级教师经常跟他们洗衣服和被子,手把手教他们折叠被子和冲厕所。随着天气的变化而随时提醒他们增减衣服;高年级学生协助管理,也就是我们实施的“手拉手、大托小”计划。每位教师既是教师又是保姆,从学生的学习、到学生生活细节都要过问,每天到学生宿舍检查指导不能少于3次,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汇报,每天下自习后,要求学生列队,由上课老师整体移交到生活指导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到校情况掌握清清楚楚。由于教师的悉心照顾管理,学生形成了讲究卫生、尊重他人、团结他人的良好习惯。一年来,生活区学生安全事故为零。

2、食堂管理

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每学期至少到县疾控中心体检一次,对体检合格者安排上岗,否则予以辞退。学期初,根据学生情况,编制好预算,杜绝承包,由学校零利润为学生服务,制定好相应的采买制度,付款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留校制度、销毁制度。按照预算,购足每日生活所需,切实保障学生的生活质量高数量足。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饭前自觉排队、按量所取、饭后清洗餐具,对年幼生活处理困难的学生,由食堂从业人员清洗。

总之,一学年来,我看到了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我校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以创办学校的特色为前提,以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为保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步一个脚印,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来,谋求新的发展。使我校焕发青春,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排调民族小学校长述职报告 篇2

(2008年6月10日)

自2008年1月中旬以来,由于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排调镇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冰灾,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电力、交通、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业、林业、畜牧也受到极大影响。雪凝期间,我镇克服各种困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扎实抓好抗灾救灾工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努力将各类损失降至最低,确保灾害期间的社会稳定。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镇情

排调镇位于丹寨县东部,距县城43公里,州府113公里,东北与本州雷山县毗邻,土地总面积293.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65亩,其中:田13120亩,土3745亩;森林覆盖率为69.3%。辖37个村和1个居委会,156个村民小组,25210人。居住有苗、侗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85%。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3189万元,比上年增长6.8%。财政总收入42万元,比上年增长8.2%。粮食总产量8813吨,同比增长4.72%,农民人均纯收入1712元,比上年增长209元,是贵州省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二类”乡镇和黔东南州“两山”扶贫工作重点乡镇。

(二)受灾情况

自2008年1月14日以来,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阴冷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凝冻最厚达50厘米,给

全镇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调查核实,截止2008年2月9日,全镇32个村、4327户、2.1万人不同程度遭受灾害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一是农业严重受灾。马铃薯、油菜、蔬菜等农作物受灾5460亩,其中成灾2138万亩,绝收3322万亩;全镇冻死耕牛10头、马6匹、生猪37头、羊12只;家禽729只。2236亩茶叶越冬芽被冻坏,春茶绝收;3395.55亩果树受灾面积达45%。二是森林受灾面积较大。森林受灾面积达9701.47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9625.26公顷,经济林面积76.21公顷,冰冻灾害林木损失蓄积54423.6立方米。三是镇村供水设施遭到严重损坏。特别是镇驻地人畜饮水饮水工程(孔排人饮)受灾最为严重,损毁自来水管(不同管径)1650米,损毁水表307块,损坏水龙头157个,各村居自然寨共损毁自来水管(不同管径)17640米,水表350块,各类管件8652个。四是房舍受损严重。全镇因积雪垮塌农房16户、16间,跨塌圈舍48个。五是交通多处中断。丹(寨)排(调)公路自2008年1月14日—2月4日封路交通中断,全镇38个村(居)、19条公路、452处因凝冻、树木折断倒塌而断道,各类生活必需品无法运至。六是电力设施损坏。高低压电杆共倒损425基;折断电线5700米,造成镇驻地和38个村(居)自1月17日起断电。七是广电设施损坏严重。地面卫星接收设施被冰冻损坏1369面,镇区有线电视传输线受覆冰压断4100米,倒杆20基。八是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设施遭受严重损坏。共倒杆22基,信号线断线1800米,4个移动基站因没有电而中断信号,全镇1月24日至2月4日移动、联通、电信全部中断。

二、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灾后,我镇及时召开了灾后恢复重建紧急工作会议,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迅速启动恢复重建工作。

1、认真部署,加强领导。

最初凝冻的时候,排调至丹寨交通线首先被阻断,在不通车的情况下,党政主要领导在凝冻了的道路上步行了43公里,用时10个小时赶到县城,参加县抗冻救灾紧急会议。会后,及时反馈会议精神,安排抗冻救灾工作。及时制定并启动排调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抗雪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场调查和民政救助组、农业畜牧调查组、消防综治维稳组、后勤金融保障组、医疗救助组、公交电力安全组、民兵应急分队突击组和村料收集上报组,由镇党政班子成员任组长,镇属各单位及电力、通讯、金融等部门负责人和干部职工为成员,对全镇的抗冰救灾工作实行统一调度指挥,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抗冻救灾工作,确保“雪凝工作不凝,冰冻工作不冻”,使抗冰救灾工作和常规工作“双开展,双促进”。

2、加强值班,确保政令畅通。

党政办公室坚持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做好政令的上传下达,及时收集气候灾害下全镇农业、畜牧业、电力、交通、通信、民政等受灾情况,做好统计汇总,及时上报镇党委、镇政府,为抗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组织搞好凝冻期间自救工作。

在这次抗凝救灾中,全体党员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光荣传统,统一思想,把抗凝救灾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视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实际行动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彰显干部带领群众战胜困难的中流砥柱作用,尽最大能力把强冷空气的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确保雪凝期间群众利益少损失,战胜冰灾中的种种困难。

1月28日,随着停电和厚冰封路,镇区及各村柴油已耗尽,群众吃粮问题到了悠关时刻。为保证全镇人民群众吃粮问题,镇党委及时出动民兵应急分队突击组,组织调运柴油安排给各个村打米。民兵应急分队队员步行至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的扬武乡老冬村活动室,从上午7时一直到奋战到夜间11时,将1000升柴油抬到排调,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安排分发到各个村,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

在停电、断网、停水、交通堵塞之后,排调信用社在运钞车无法押送现金到排调的情况下,安全全社员工,步行至丹寨将现金押送到排调,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为全镇抗冻救灾工作提供金融保障。

农业畜牧调查组对全镇农业、畜牧业的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全镇农业畜牧业情况,做好统计上报。为了掌握各村养猪、脱毒马铃薯、养牛、种草、韭菜根等农业受灾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确保农作物、牲畜安全越冬,镇人民政府分管农牧业的副镇长带领农业服务中心和畜牧站职工,徒步进村入户调查。在饲料无法运进的情况下,组织各村群众相互调济玉米、稻草等,解决冰冻期间猪、牛等牲畜饲料问题,确保安全越冬。

镇妇幼保健站在冰冻期间,多次步行深入农村为产妇接生,尤其是2月2日,距镇政府驻地20公里的长娃村有一产妇难产,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胡贤春立即安排镇计保站副站长李飞带医务人员步行至长娃村,对该产妇进行检查,经过一昼夜的助产仍未能 顺利分娩。第二天,天刚朦朦亮,李飞等同志一夜未眠,由于病情严重,他们及时与产妇家属将产妇抬到镇计保站,与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一起用B超进行检查,由于排调停电,医疗条件差,无法实施手术。镇政府及时与县医院联系,安排病人转院,李飞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员一起护送产妇到百里之外的县人民医院抢救,前后经过14个多小时的艰难步行才到县人民医院,终于母子平安,顺利分娩。李飞等同志抢救高危孕妇杨光姣一事,在当地被老百姓传为佳话。

各村两委也积极组织党员、村民开展抗冻救灾、生产自救工作,与供电部门一起抢修输电线路,使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4、重点抢修交通、通讯,确保各类救灾物资运达排调镇。2月3日,是冰冻后的第21天,丹(寨)排(调)公路路面凝结30毫米厚的冰,20KM-43KM路面冰层厚度超过了50毫米,煤油、柴油、煤、蜡烛等生活必需物资已基本耗尽,部分村群众靠松油柴照明,靠手动磨谷以解决温饱。移动、电信、联通设施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全镇38个(居)无一个村通电话,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寒冷、饥饿随时威胁着2.5万人民群众。2月3日至4日,在交通、通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为使救灾物资顺利运达排调,恢复与外界的联系,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出动应急车辆12辆次,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队员250人次,对丹寨至排调公路沿线倒塌的电杆及树木进行排险清障,铲冰铺路,对电信、移动通信光缆进行抢修。经过2天奋力抢修,完成丹排公路猫鼻岭段的路障清理和路面铲冰,总长16公里;恢复电信、移动架线1800米,镇区电信、移动通信于2月4日恢复正常运行。发电机、蜡烛、煤油等各类救灾物资已运达排调,并及时发放到人民群众手中,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5、加强市场监管和消防安全工作,关注民生,确保凝冻期间社会稳定。加强调查摸底,了解市场物资价格和库存情况,调查全镇困难群众的吃粮、取暖及照明等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哄抬物价、散布涨价信息等行为依法采取措施,确保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做好全镇消防安全检查和宣传工作,对全镇因气候灾害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进行调解,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思想工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做好稳控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为做好停电状态下消防安全工作,镇政府组织派出所、供电所、安全监督管理站和司法、综治等部门人员,进村入户对群众取暖用火、照明用火等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杜绝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好灾情救助工作,组织镇干部进村入户,对全镇火灾户、特困户、五保户和困难老党员等进行慰问,给他们带去了衣物、棉被、粮食等物资,帮助他们渡过冰灾。雪凝期间,共走访慰问老党员115人,离任老村干104人,贫困户356户,发放慰问金7.94万元,棉被90床,衣物400套件。组织189名干部肩挑救济粮4.2吨到各村,下发给受灾严重的贫困户。

6、全镇齐心协力,组织电力抢修。

自冰冻开始,排调镇电力设施损坏严重,为了尽快恢复通电,镇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抢修和保护电力设施的通知,动员广大群众对倒塌的电线进行收集上交,同时组织群众配合供电部门技术人员,对倒塌且具有条件的电杆进行排险抢修。凝冻期间,各村收集电线4.56万米,抢收变压器8台,校杆76基。镇区恢复架线2公里,运进一台30千瓦发电机,镇区(含排调村、也改村、居委会)用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全体职工、村组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道路交通情况

经过抢修,丹寨至排调公路主线一2月5日通车;当时除高 峰村公路还未解冻外,各村公路已通车。

(2)移动通信设施方面

我镇积极组织人员,配合移动公司对排调镇移动通信设施进行抢修,恢复移动线路重架450米,移动通信基站4座。使全镇37个村已恢复与外界的联系。

(3)电信通信设施方面

组织人员配合电信部门,对镇电信通讯设施进行抢修,恢复线路重架1800米,立杆39基。镇驻地及排调、也改、孔庆、远景、巫起等村电信恢复畅通。

(4)电力设施方面

共投入车辆526辆次,人员14500人次,对全镇排镇线、排孔线、甲兴线、方都线等线路进行抢修。完成挖坑264个,立杆、校杆425基,架线33.8公里。3月5日镇驻地通电,3月底全镇通电。

(5)农业方面

全镇已完成马铃薯补种2766亩,增种4530亩;补种韭菜根950亩;补种蔬菜4210亩,其中小白菜1783亩、卷心白菜2427亩;完成辣椒、西红柿等育苗500亩。目前,林业部门正组织群众对各村雪压木进行清理,对受灾的林地采取周期短见效快的阔叶树种进行补植补造。目前已清理雪压木14431.24立方米,完成九万大山造林1027.4亩。退耕荒山造林352.6亩,九万大山补植702亩,天保工程公益补植2295.2亩。

(6)水利方面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水利技术人员与各村群众投 入4540个工,共安装不同管径的自来水管19290米,水表657块,不同管件10230个,3月底,全镇各村恢复通水,受益人口23260人,大牲畜8690头。

三、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镇区道路(三老饭店至也改大水井段)约1000米受雪凝天气影响,柏油路面损坏严重,多处出现较大的坑,严重影响车辆通行。为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改变城镇脏乱差的现象,镇政府拟对镇区道路进行维修,缺少维修经费6万元;

2、受了雪凝灾害影响,镇区1989年修建的500立方米供水高位蓄水池四周及底部冻坏渗漏严重,现已无法蓄水。为保障镇区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镇区供水高位蓄水池急需进行维修,缺口资金共计6万元。

3、通村公路损毁严重,通路不通车状况未得到解决,由于雪凝灾害期间,大多数村级公路被树木翻根崩塌,加上雨季到来,公路水毁塌方严重,近几年因群众集资多经济困难,无法专项资金维修,给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上一篇: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执行党的纪律下一篇:铜山县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