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反思

2024-09-07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反思(精选7篇)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反思 篇1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反思

福兴中心学校 张敏

本节课是一节文化课,我不单是把本节课作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而且注重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活动、合作和探究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从历史的角度来赏析中国古代的文化。关于本节课的反思:

(1)在导入新课时,在导入时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因为我们刚学完《第13课 灿烂第宋元文化

(一)》,故运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在完成第一目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时,由“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引入,起到了以旧带新的效果。

(2)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目的讲述时,与司马迁的《史记》从作者、成书年代、写作体例、史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直观映象、加深记忆。

(3)通过对宋词代表人物作品的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对宋词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

(4)关于绘画、书法和艺术一目,本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

(5)限于自身等方面的缺陷,对文化鉴赏的指导能力很弱,使课堂不够饱满,这督促自己今后要多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高。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反思 篇2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节课。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 本课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继承传统美德为主线,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 开展课堂活动, 衔接各个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描述

课前:反复播放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 (在音乐中, 教师走向讲台)

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换一种形式来上好吗?我们今天请三位同学来做主持人, 由他们当老师主讲, 我跟其他同学一样, 也做学生认真听讲!大家掌声欢迎! (教师退下, 同学一上台)

同学一: (礼节性语言过渡, 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

同学一:提到中华文化, 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活动一:话说“国粹”接龙比赛

同学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 其中特别是一些熠熠生辉的国粹闪烁着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光芒。下面请各小组讨论准备5分钟时间, 尽可能多地写出我国国粹的名称, 并且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你所说的。

投影展示:接龙比赛的规则: (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1) 全班同学分成8个组, 根据老师所提问题的要求进行5分钟的讨论准备, 每个问题只能有一个同学为本组代表发言参赛; (2) 宣布比赛开始后, 从第一小组开始发言, 完毕后第二小组在5秒内迅速接上, 依次循环往复, 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上或回答错误、回答了重复的答案, 则被淘汰, 剩下的小组继续依次循环, 在规定10分钟内坚持到最后的小组就是优胜小组, 颁发奖品; (3) 由思想品德教师、学习委员、思想品德课代表组成裁判组。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同学一:“接龙比赛”开始, 各小组按规则要求依次发言。

例如:书法——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艺术的, 只有中国的汉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书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王羲之行书的行云流水, 张旭草书的飘逸洒脱, 柳体的娟秀……

例如: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这些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同学一:刚才同学们一口气给大家介绍了许许多多我们国家的国之瑰宝、民族之粹, 真棒!下面请大家继续看投影, 让我们再深刻感受璀璨的中华文化。

投影:中华文脉 (20余张图片)

同学一总结:这些确实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激动, 这些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独特部分。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弘扬民族文化, 保护这些瑰宝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同学一退下, 同学二上台)

活动二:小品表演《刮痧引起的风波》

同学二:下面有请五位同学上台表演。 (五名学生在掌声和音乐中上台表演以电影《刮痧》故事情节改编的小品)

同学二:问题 (1) 造成老外对爷爷替孩子刮痧产生误解的原因是什么?问题 (2) 为什么从小在国外长大的中国男孩彼得最后用不熟练的中文反复说:中国——北京——长城?问题 (3) 小品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考?

(学生举手回答)

同学二:误解的根源是老外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 更不了解我们传统的刮痧术, 彼得的话隐喻了一种潜在的无形的不可阻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小品巧妙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三:传统文化面面观

同学三:了解了这么多的中华文化, 有谁知道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

同学三:面对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当前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讨论回答, 得出结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活动四:小小故事会

同学三: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投影展示三张图片) : (1) 苏武牧羊; (2) 徙木立信; (3) 负荆请罪。

问: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课后反思

(1) 本节课由三位同学来做主持人, 由他们当老师主讲, 学生通过话说“国粹”接龙比赛、小品表演《刮痧引起的风波》、传统文化面面观、小小故事会四个活动, 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 并解决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2) 整堂课从形式上看, 设计新颖。首先, 发动学生, 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让学生在活动讨论中自然得出观点和认识, 易于学生接纳。其次, 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贯穿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主讲, 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最后, 课件制作精美, 能结合学生思想和认知实际, 体现思品课特色, 课堂容量大了, 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反思 篇3

本课教材上约略讲了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并提到了宋元两位科学家的成就。总体而言内容比较简单明了,然而细究,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宽泛,包含了很多非历史知识的运用,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涉及四大发明必然需要同学们有比较广泛的历史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此又是另一重难度。

故此,本课容量激增,又因要向45分钟要效率,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显得仓促甚至是省略。如首要的是,本课课题是《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当解决为什么以宋元文化为一体来讲的问题,当先用马克思的话,落后的野蛮的民族最后总是被其所征服的先进的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如此,宋代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文化才能前后衔接。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可能更有利于本课具体内容的讲述。

为了衔接各教学环节,本课选取了一些历史场景进行了导入、过渡。总体较顺利,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拓宽了本课历史维度,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会跟不上。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讲完这三大发明之后,基本上只剩2-3分钟的时间了。故为本课小结,及总结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巨大影响时显得不够深入具体,同学们可能还不能完全西方世界如此重视四大发明的原因。且关于宋元科技成绩达到高峰的原因,亦当探究。

虎头不可蛇尾,画龙犹须点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当不断调整内容,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使知识的传达更加富有层次性,可能效果会好些。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实录 篇4

(一)教学实录

授课人: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初中历史组 穆卫华

【教学构想】

针对宋元科技史这一相对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合作探究→动手体验→思维拓展三大版块整合教材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如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分组合作、动手体验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发明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具体的认知、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由感知历史→动手实践→深入思考、拓展延伸,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对学生认识、实践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和课件中图片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3)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2)通过反思近代中国与世界先进文明的差距与对比,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 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重点突破方法:通过录像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来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师生合作交流探讨,举例说明论证,及利用图片,影视资料来突破难点

【教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情景活动教学法 【学法】阅读、讲述、归纳、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等直观教具。学生的准备:

(1)材料准备:自制指南针的材料:小钢针,磁铁,塑料泡沫板,水,茶杯,细线。(2)知识准备:复习本章前面四节课和第一章第七节、第八节隋唐文化的内容,尝试探究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渲染和谐气氛,创设知识情境。

同学们,请注意听----“砰”„„请看屏幕----(烟花绽放)(以一组焰火燃放的声效和画面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启发其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思维)美丽的烟花璀璨绚烂-----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今天,首先就让我借屏幕上的这些烟花图片表达对各位评委老师和同学们的感谢!【导入新课】: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繁华的北宋都城东京城的上空,烟花就曾经灿烂地绽放过。大家知道烟火是由什么制成的?(火药----生齐答)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同学们知道四大发明除了火药以外还有哪几项吗?(生答: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说到这,聪明的同学可能已经猜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探究的主题了------“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课第一段告诉我:为什么我们把宋元时期称作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呢?(学生迅速浏览教材,并很快做答:因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都是这一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师补充讲解发明与应用推广的区别,以帮助学生搞清概念。)

继隋唐文化的辉煌之后,宋元时期我国的先民们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一座高峰,正如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颠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历史时空,共同探究体验宋元时期三大发明的发明、改进、应用和传播的过程,并探讨它们对推动欧洲乃至世界文明进程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吧!

1.合作探究:三大发明的发明、改进、应用和传播过程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改进:(知识回顾)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宋元以前我们学过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吗?(生迅速答:学过----造纸术和印刷术。)造纸术发明于何时?(西汉)东汉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应用更加便利普及,造纸术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隋唐)那时的印刷业采用的是什么技术?(雕版印刷)大家还记得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吗?(《金刚经》)雕版印刷与此前的手抄笔录相比是一大进步,具有什么优越性?(省时、省力、不易讹错)但雕版印刷有没有欠缺呢?我给大家一则材料,请同学们思考:雕版印刷的缺陷是什么?需要对它进行改进吗?(出示课件幻灯片材料:宋太祖印《大藏经》)(学生思考后得出认识:雕版印刷费时、费力、不经济。)

是谁改进了雕版印刷,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播放视频了解毕升制作泥活字的过程,以增强对科技发明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活字印刷术的工序及活字材料和印刷技术的改进与革新。并以课件图表小结,帮助学生掌握归纳的历史学习方法)在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改进和传播过程后启发学生思考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的创新与优点。(学生可自然得出结论:省时、省力、经济)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现实,认识到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2)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以《新航路的开辟》路线图引入指南针的学习)在15世纪航海史上曾经有两大壮举:一是中国的明朝郑和下西洋,一是其后半个世纪,欧洲航海家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郑和七次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这些航海家为什么能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而不迷失方向呢?(生答:因为他们的船上都装有罗盘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什么?何时由什么人发明的?(学生答汉朝司南,纠正其错误:课本上的司南模型是汉代的,但我国人民早在战国时期就制造出司南了——-补充讲述秦始皇造阿房宫以磁石作门的故事,既增强趣味性,也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历史信息?(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了磁石的特性―――吸铁性)。磁石还有什么特性?(指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搞清司南的制造原理。观察司南的构成,启发学生思考司南有什么缺陷?为什么长期不能得到有实际意义的推广应用?再课件出示南宋罗盘针图,同样要求学生观察其构造,启发学生比较罗盘针与司南相比的改进之处,想想为什么。再指导学生看教材,思考课本上说北宋时我国人民制成指南针,北宋的指南针是什么样的?如何制成的?(出示指南针图片,让学生结合自由阅读卡搞清北宋指南针制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清晰辨别从战国司南到北宋指南针再到南宋罗盘针的演进过程及其得以推广应用的原因,并为后面的动手实践环节做操作知识准备)

观看《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视频,进一步形象感知其发明原理与改进应用的过程。并结合视频中马克思的评论让学生初步认识指南针的发明和在航海中的广泛应用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意义。

课件出示两则关于北宋、南宋指南针的应用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从具体材料中搜寻或验证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舟师识地理,昼则观日,夜则观星,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淼茫无际,水天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讨论思考:从上述材料可看出两宋时期在指南针的应用上有什么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启发学生联系两宋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达的史实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联系与比较的学习方法)

(3)火药的发明与应用:(结合课前导入的焰火图片及回顾两宋民俗,王安石《元夕》诗句,自然过渡到火药的学习)

播放视频《火药的发明与应用》,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观看,从视频中寻找历史信息:火药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发明的?为什么称之为“药”?火药何时应用于军事?(唐末)何时开始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宋元时期)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最后一个问题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规律与本质并得出历史信息或结论的能力)学生观看视频后都能迅速解决问题。

课件演示火药武器的演变历程(以图例演示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线索),强调南宋的突火枪的构造原理及在火器史上的重要地位。

启发学生思考“火药除了制作武器用于军事还有哪些用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四大发明的应用的能力;

比较图片思考:古今火箭的发射原理是否相同?以搞清火药武器的发射原理。并使学生认识到由古代火箭到今天航天探索所用的火箭是科技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结果。

2.动手体验

了解完三大发明的发明及改进应用的过程,同学们是否想要自己来体验一下发明的乐趣呢?(生摩拳擦掌,热情高涨)课件出示:制作简易指南针及具体操作要求。学生拿出预先准备的材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参照书后自由阅读卡,用水浮法、和缕悬法等开始动手制作,教师深入学生中适当指导示范。选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并说明其制作方法,验证其功效。

结合学生制作,说明指南针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探险,勘探,旅游,军事,航海等)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和影响。

3.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扼要介绍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其中火药武器的传播是由成吉思汗的远征军带入欧洲,由此让学生初步认识战争的双重影响力------破坏毁灭与交流碰撞。

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对于欧洲乃至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对此曾经有这样的评价:“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在我们的时代给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变化。一个在文学上,另一个在战争上,第三个是在贸易、商业和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革。这种变革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没有一个宗教教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更持久的力量和影响。”要求学生分别从三大发明对“文学”、“战争”、“航海”三个方面所产生的相应影响自由分组讨论:“你同意培根的观点吗?能举例来论证吗?看谁说得精彩!”,以此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和学习方法。(三大发明的意义和影响是本课的难点,用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讨论方法,提供论据,并了解讨论进程,听取学生观点。)

学生充分交流后按文学组,战争组及航海组分别请代表发表见解:

1.文学组学生发言:“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的确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外国文豪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的作品问世都是出现在活字印刷术普遍应用之后;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也是如此;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如《诗经》诸子散文等样式都很短小精悍,可能也跟当时还没有活字印刷术有关。。。” 2.战争组代表发言:“火药,尤其是火药武器的发明和推广应用,结束了冷兵器时代,改变了原先短兵相接的战争形式,使战争的破坏力杀伤力更强。秦王扫六合一统中国,使用的只是青铜的戈、矛、刀、戟、剑;成吉思汗的铁骑能横扫欧洲,也许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火药武器;而当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传到欧洲,更是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加速了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3.航海组代表发言:“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结束了原始航海时代,从而开始了航海史上的新纪元。因此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才会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才能进行环球航行而不会在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世界也才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教师小结点评,并启发学生反思:直到宋元时期,我国都有很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但,明清之后,我国逐渐落后,以至近代,鸦片战争中,作为火药发明者的中国却被火药的使用者——英国的坚船利炮强行轰开了紧闭的大门。于是有人说:“假如四大发明没有传到欧洲,尤其是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传入,也许就不会有近代中国的屈辱,也不会令今天的欧洲比中国强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能谈谈你的看法吗?(以宋元的辉煌与近代中国的落后相对照,拓展延伸,旨在培养学生深刻的历史反思意识和独立求真的思维习惯。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并不是强国之路,文化与文明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才能互相促进,更快地发展。)

引导学生回忆隋唐文化的辉煌原因,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促使宋元文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前代文化的继承性,培养学生联系的历史观。

【读史感悟】

四大发明这“四大传家宝”令我们中国人得意了一千多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但是,15世纪中叶时,一向落后的欧洲一跃而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而中国的科学技术却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于是,一个奇怪的问题不得不令人长久深思:本来科技基础相当雄厚的中国,却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先前一直落后的欧洲,为何反而一跃成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古代中国的辉煌已成历史,而今,我国正走科教兴国之路。创新求发展,改革促繁荣。我们只有树立危机意识,增强责任感,探索创新,才能重振民族雄风,再创辉煌!

【教师寄语】::“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未来科教兴国的生力军!”全课结束。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反思 篇5

(一)一、自学内容: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自学目标: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2、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及贡献。

三、自学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四、自学过程: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时间: 人物:

优点、地位:既 又,大大促进了 的传播。比欧洲早约 年。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战国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

北宋时:出现 并开始应用于。

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

影 响: 的发明和应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唐宋中期:书籍里已有 的记载。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宋元时:广泛用于,13、14世纪传入。

沈括: 时期科学家,著有《 》,他创制的,领先世界 多年; 这一名称由沈括开始使用

郭守敬: 时期科学家,他编成的 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 年,还主持开凿了。

五、建构知网

六、学效测试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资治通鉴》相关内容的总结,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观察右图仪器,想一想,这一仪器什么时候开始被用于航海事业()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3、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宋朝人,你们已经懂得哪些新的科学

技术?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用黏土制成陶活字,然后排版印刷 B.能制造火药武器

C.掌握了转轮排字技术 D.将磁化的钢针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

4、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学习主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统揽的是()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隋唐时期的历史 D.宋元时期的历史

5、假如以下人物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当他们看到下图的情景时,感到最欣慰和激动的应该是()

A.蔡伦 B.毕升 C.张衡 D.华佗

6、王二在一次战斗中看见了几件新颖的火药武器。王二的曾祖父年轻时曾在某本书书中看到了有关火药配方的记载。据所学知识,分析王二和王二的曾祖父可能分别生活于()

A.隋朝、唐朝中期 B.唐朝末年、唐朝中期

C.唐朝初期、唐朝中期 D.唐朝末年、北宋初年

7、陈功同学要寻找毕升活字印刷术的最原始出处,他应该查阅()

A.《授时历》 B.《梦溪笔迹》 C.《资治通鉴》 D.《齐民要术》

8、如果邀请郭守敬参加一次学术交流会,作为主持人的你应该怎样介绍()

①他是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 ②他著有《授时历》 ③他还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④他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奥运会上的焰火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礼花

材料二:至此,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已经全部在表演中呈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懂得在劳动当中凝结智慧,在实践当中谋求发展,因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盛世宏篇。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指出图中所示与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个发明关系最密切?它的发明者是谁?

(2)阅读材料二,指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当时有何作用?

-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自学内容:明朝君权的加强

二、自学目标:

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以及特点。

三、自学重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四、自学过程:

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完成学案。

1.明朝的建立:__ 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导致农民起义,__年初,以__为都城,改称_,建立__ 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在地方:废除___,设立直属中央的___,分管__政、__和__政。

②在中央:废除__,撤销___,由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__负责。全国的___大权,都集中到了___手里。

③建立: __机构___。④科举制:利用“ __”,束缚人民的思想,加强君主的统治。

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完成学案。

1.靖难之役:

①.背景:为了巩固统治,__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__大权。___死后,继位的__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___。

②.过程:在削藩的过程中,北平的燕王__,打出“___ ”旗号,起兵反对___,史称“____ ”。

③.结果:靖难之役以___ 的胜利告终。___称帝,他就是____。

2.明成祖迁都:

①时间:

②迁都:(改北平为)

③目的:加强___ 对___ 的控制。

3.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

①继续执行___ 政策。

②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___,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___和___。

五、建构知识网

明朝建立: 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导致农民起义,年初,以 为都城,改称,建立 朝。

明太祖加强

君权的措施 地方:废除。设。

中央:废除。撤销,权分 部

措施 君权加强

建立: 机构------。

科举制: 取士(四书五经)

靖难之役: 封藩----削藩-----打出“靖难”

旗号,起兵反对,获胜。

朱棣(祖)改北平为,年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和 迁都北京 继续

迁都北京 措施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增设

六、学效测试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萧萧搜集了一张人物的图像(右图一)下列史实与图中人物活动相符的有()①建立明朝 ②废除丞相制度 ③建立东厂 ④靖难之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迁都中,以加强中央对被控制为目的的是()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东迁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4.右图二是电影《锦衣卫》的宣传画册,你知道这部电视剧反映的

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5、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拜访明太祖统治后期的政府衙门,那么他不可能如愿的是()

A.丞相府里热闹非凡 B.锦衣卫的头子召见了他

C.六部长官接见了他 D.拜访殿阁大学士

6.如果你是右图三中的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 B.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C.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时间是()

A.1368年 B.1405年 C.1421年 D.1433年

8.与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相似的是()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东晋开过皇帝司马睿

9.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①李世民 ②嬴政 ③朱元璋 ④赵匡胤

8.看图回答问题:

⑴.右图中的人物是谁?

⑵.该人物建国后,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自学内容: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二.自学目标:

1.流行的穿着大办、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

2.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

三.自学重难点:

1.物质方面的。

2.精神方面的。

四.自学过程:

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标题“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认真回答问题

1.北宋初年,崇尚。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受 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2.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 越来越严重。

3.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上的小吃很多,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中以 为多,南方人吃 多。

4.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 或 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5.宋朝缺,人们多用 车,也有 车。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那时的交通 比较发达,供住宿的 很多。

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标题“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 为元旦,最受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

贴。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

㈢.学效测试

1.北宋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但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北宋初年经济凋敝,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记录,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丝绸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服原料 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 D.普通 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曾把“三寸金莲”作为衡量女性美丽的一个重要标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就因哟一双大脚而受尽嘲笑。请据此回答2-3题

2.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当时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出()

A.当时妇女以小脚为美 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

C.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猪肉是今天我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肉类产品,因为猪肉所含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充分吸收。北宋肉食以下列哪种肉为最多()

A.狗肉 B.羊肉 C.猪肉 D.马肉

4.下列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有二百多种B.宋代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C.南宋时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较多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5.下列关于宋代人民居住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

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6.在宋代时期的东京,如果你想去城内的娱乐场所应该去()

A.瓦子 B.肆子 C.勾栏 D.邸店

7.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8.北宋初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A.到城里品尝冷饮 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钱

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D.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

9.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下列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中秋节最受重视 B.宋代有贴桃符的习俗

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大多都有

10.宋诗利“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

A.饭店 B.驿馆 C.旅店 D.商店

11.下列哪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植树节

12.两宋时期,达官贵人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

A.马车 B.牛车 C.船 D.轿子

13.判断改错题

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其中几个场景的描述,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北宋年间,一位出身贫寒的穷苦书生在十载寒窗后准备进京赶考。临行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准备了干粮、马匹送他出发,盼望他早日及第。因为旅店稀少,他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临安。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城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鱼店的生意很红火,食客不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货物品种齐全。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篇6

因此本节课本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将本节课反思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 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给学生创造了视觉、听觉等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华文化的美的感受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在突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这一难点时,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得出结论,对比分析的方法学生印象深刻且易理解。

3. 在中华文化的内容这一知识点时采用文化知识抢答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既有小组间竞争也有小组间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锻炼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能力。

4. 在传统美德这一知识点时,选取的素材是西安最美女孩李娜的故事,选材具有时效性、地域性,主人公也是中学生的同龄人,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反思自己在传承传统美德时有哪些不足并能加以改进,成功突破难点。

5. 集体朗诵中华文化之歌,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 文化知识抢答赛时的竞赛规则没有更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应在竞赛规则方面更加细化

2. 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忽略了学生, 今后课堂小结总结归纳应该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板书设计新颖,但是教师的简笔画水平较低,可以将这一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4.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评价单一化,今后应注意多元化评价。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其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十二气历”,著科技著作《梦溪笔谈》;元朝天文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编制《授时历》;主持开凿《通惠河》。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2.要求学生认识:①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四大发明曾经造福于全人类,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②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天文、历法、建筑学上的成就,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

3.接着学生的能力:讲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传播过程,培养学生分类概括史实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传播,是本课重点。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二十气历”《授时历》的内容,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师:前一时期,我们学习了隋唐文化,我们将要学习的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宋元时期,有哪些丰硕的科技成果?在文学史上,宋词、元曲又是如何的绚丽多彩?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提示。生:(读第18课课文提示P123)师:下面我们就首先看一看,宋元时期,中华民族是如何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些伟大发明奉献给世界的。

2.导入新课板书课文题目:第18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3.讲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板书)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生:雕版印刷术。师:何为雕版印刷?生:(解释雕版印刷术)师: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十分兴盛发达,人们印刷了大量精美的书籍,经书,佛教、道教经典,诗文等。不过,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雕版印刷的缺陷和不足呢?生:雕版印刷费时,费工,错了不易改正。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进了。于是,北宋的时候,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呢?生:(看书回答)北宋平民(“布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师:板书:

1.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及其传播。师:毕升是怎样发明活字印刷的呢?生:(读课文P123—124小字)介绍发明过程。师:(用自制的活字盘演示、制字、排版、印刷过程,比较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不同,小结活字印刷的优点。)毕升制成陶活字后,排版时,先在一块铁板上涂上一层松香、蜡、纸灰,用陶字排满铁框为一板,放在铁板上,用火加热,等到松香和蜡溶化后,活字的底部连成整体,再用木板将字面压平,这样就可以刷墨印刷了。毕升的活字印刷三个环节,制活字,排版,印刷,与雕版印刷比较有什么优点?生:拆下的活字可以再用,经济。印刷、排版可同时进行,省时。发现了错处,还可改动。师: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毕升在印刷术上的贡献很大。不过,毕升发明的陶活字不易保存,所以北宋时活字印刷术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而雕版印刷术仍很兴盛。直到元朝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活字印刷术才得以广泛的推广运用。师:请同学们看P124图:《木活字转轮排字盘》(照书上的小字讲解此图,也可让学生讲。)活字印刷发明以后,陆续传向朝鲜、日本、埃及、欧洲,特别是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印刷业的兴起,1450年德国人谷腾堡在迈恩兹开办印刷所,进行活字印刷,但他姗姗来迟,被北宋的毕升远远的甩在后面400多年。师:宋元时期,另一辉煌的科技成果就是指南针的应用。板书:

2.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及指南针的传播。师:说到指南针,先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人们除了知识磁石吸铁,还知道磁石能够指示方向。早在战国时,人们利用这种特性,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请学生讲P125司南图)生:司南是由一把光滑的磁勺和刻着方向的铜盘组成,磁勺的一头有一根长柄,略略翘起,另一头是光滑的圆底。用手转动勺子,当勺子停下来时,勺把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师:不过,磁勺子是用整块的天然磁石磨制而成,磁性较弱,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再之,在剧烈的震荡下,易碎。人们又不断地改进、研究,大约在北宋后期,人们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后,也能产生磁性,而后比较稳固。于是,人们学会了制造人工磁铁。又经过反复的实践,人们用人工磁铁,磨制成薄薄的针,这就是指南针。将它放在罗盘上,制成了罗盘针。罗盘针有于航海事业,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有了罗盘针,在海上航行,无论白天黑夜,阴雨迷雾,人们都能准确地辨认航向。宋朝时,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发达,指南针,自然会经外国商旅之手,传向世界各地。12世纪时,首先是阿拉伯人学会使用指南针,13世纪时,又由阿拉伯人传给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师:火药是怎么发明的?生: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师:何时用于军事?生:唐朝末年。师:到了宋无时期,火药在军事上的运有更加广泛,出现了新的火药武器。板书:

3.宋元火药在军事上广泛运用及火药的传播。

师:宋元时出现了哪些新的火药武器?生;(读P124大字):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师:北宋政府为了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非常重视火药的生产,东京城官府有专门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作坊。南宋时为了抵抗金和蒙古的进攻,把火药武器的制作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元朝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学会了火器的制作和使用。元朝初年制成了威力很大的“回回枪”,尔后又制造了大型金属管型火器。“火铳”。(出示:突火枪图片,可让学生讲解制造,发射原理。)生;(介绍南宋突火枪)突火枪:枪身用竹筒做成,内装火药,后放进子窠,枪身下端有一小孔,放射时点燃小孔处的火药引线,射出子窠。突火枪能大大提高了发射的准确率。一般用于近距离的战斗。师:新式火药武器的发明,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变革。那么,火药是怎样传向世界的呢?生;(读P125—1126小字后回答)师: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还有以前学过的造纸术,这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刷术的传播,使印刷书籍的品种数量增多,为更多的人读书、写字提供了方便条件,特别是传向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宗教神职人员,才能读书受高等教育的情况,打破了宗教神学垄断文化局面,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指南针的传播,进了世界范围航海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联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指南针到了欧洲航海家手里,就成为一种法宝,使他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和环球航行,从而打开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航道。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改变了战争方式。火药传向欧洲以后,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摧毁了封建制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四大发明是西方“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当你们有了更多的世界史知识时,就会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得更深刻。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造福于全人类,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师:宋元时,与科技成果相伴随,还出现了许多科学家。板书:

二、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十二气历”及《梦溪笔谈》师:(讲P126沈括像)沈括,宋仁宗时的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政治上是革新派。科技方面成果卓著。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创制了“十二气历”,这量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为什么说是先进合理的历法?生:(读P126

注释)师:我国传统的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规律来定月份,节气和月份没有固定的关系。沈括一改传统,以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不置闰月。他把24个节气和12个月份完全统一起来,这样的历法,有利于农事安排,很适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沈括创制的这种历法比英国同样的历法早800多年。师:在科学家沈括的成果中,还可以找到两个“世界之最”(请同学阅读P126的小字)生;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地磁偏角和认识石油矿藏,并使用石油这一名称,是从沈括开始的。师:沈括一生好学不倦,勤于笔耕,晚年居住在梦溪园(今镇江),用笔记的体裁写了一部科技著作《梦溪笔谈》。这部书价值极高,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他是“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师:下面我们介绍郭守敬。板书:

2.元朝天文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编《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师:郭守敬是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他的突出贡献是编成一部新的、比较科学的历法:《授时历》。为什么说这是一部比较科学的历法呢?元初沿用金的历法,误差很大,元世祖时,重要新编历法,这需要重新进行天文测量,郭守敬亲自参预主持了天文测量工作,他自己动手创制了近20件天文仪器,在全国设27个观测点,从北伟15°到65°的范围进行观测,获得了大量的天文资料。经过4年的努力,新历告成。《授时历》将一年分为365.2425天,这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相差无几,与现行公历相同。现行公历一年为365.2419天,两者相差仅26秒。《授时历》实施了364年,是我国古代最精密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它比现行公历早300年。师:郭守敬主持开凿能惠河,他实地勘察、解决了运河水源问题,使运粮的漕船可以驶入大都的积水潭,大大便利了元朝的交通运输。(教师可简要介绍一下北宋新街口附近的郭守敬纪念馆)师:我们讲了毕升、沈括、郭守敬等人物成就。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成就,同学们能不能从他们身上寻找出共同的东西?生:他们都是在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勤奋、刻苦、钻研、革新,取得新的成就。师: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的勤奋、刻苦、革新、进取,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这正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的建筑技术进入成熟时期。板书:

三、成熟的古代建筑师:宋元时期,建筑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就是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建筑学的专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建筑师李诫的《营造法式》。板书: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

师:这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也是世纪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这部著作对古代建筑的用名词、施工工种,技术标准,施工过程、工程用料、图样绘制,有详尽的规定和说明,堪称是一部建筑工程施工和标准化的法典。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建筑,不论是宫殿、庙寺、亭阁、塔桥、住宅、房舍等,都比前代有了许多进步之处。有些建筑鲜明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中建筑图画并讲解以下几幅P129辽代的独乐寺观音阁。)P129居庸关云台复原图,讲此图时要突出民族融合的建筑风格。P130金代燕京卢沟桥。师:①辽时建造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全木结构,匀称、科学,难能可贵的是几百年来,历经风雨及地震,至今完好无损。②居庸关云台,原是元代建的一座过街塔,后来只剩下云台。门洞内有精美的雕刻和六种古代文字,即: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云台塔基的拱门,没有采用圆拱,而用八角形的一部分作顶,这样便利雕刻精美的图案。居庸关云台,保存了元代建筑的风格。③金代燕京卢沟桥,驰名于世。桥长265米,工会有11个桥孔,设计科学,两边桥栏石柱共140根,上面雕刻着许多神态动人的石狮。北京有一句俗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如今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证实了卢沟桥有485个生动雄伟的石狮。(讲到这里,教师可对全课进行小结)小结之前先交待一下:关于农学和医学这部分内容,课文中的小字可不讲,要求同学在课下阅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讲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传播;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方面的成就;宋元时期辉煌的建筑成就,建筑学专著等。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真可谓硕果累累。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宋元时期科技会有高度发展呢?生;讨论、发言。(略)。

4.巩固小结

①宋元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海外贸易兴盛。元朝时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民族大融合出现了高潮,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交往频繁,海陆交通便利,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一切成为宋元文化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础雄厚,起点高。这两大因素相结合,使宋地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上一篇:对书画艺术作品的性分析论文下一篇:上午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