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论文

2024-08-12

阳光灿烂论文(共12篇)

阳光灿烂论文 篇1

又碰到了难解决的事。

阳光把紧闭的窗帘推开了一条缝, 探头探脑地射进屋来, 拂过我的肩, 在地上映出金子般的痕迹, 直耀人眼。

褐色的办公桌对面, 坐着我的两个学生。燕燕, 深弓着腰, 头发越过头顶倾泻下来, 指尖不时地搅动着发梢, 眼光不时地透过那黑色的“瀑布”偷偷地窥探着坐在对面椅子里的我;家驹, 两臂支着大腿, 瘫坐在凳子上, 头深深地埋到了臂弯中, 像一支失去弹性的弓。

难哪。

燕燕, 出生于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家庭, 父母没有什么文化。父亲老实巴交, 以一人之力维持着这个家庭, 生活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对孩子, 这个唯一的女儿, 似乎除了吃穿住用, 他就再也没有气力聊一些别的了。

于是, 十七岁的女孩几乎是顺理成章地早恋了, 而且是不管不顾、形影不离, 甚至牵手同行了。作为老师, 我担心在这个青涩的年龄段他们会做出青涩的事情, 未来追悔莫及。

办公室静得怕人, 时间仿佛凝滞了。

望着他们低垂的头, 我仿佛看到一个黑衫宽帽的少年紧握着鹅毛笔, 在纸上写着“哪个男子不钟情, 哪个少女不怀春”的文句。

我心弛然。

“燕燕, 恭喜你, 你长大了。”终于, 我打破了久久的宁静, 认真地看着他们说道。

仿佛被针从后面猛地戳了一下, 我对面的两个人呼地挺了挺腰。他们不约而同地侧脸瞧着我, 好像在欣赏一幅陌生的画。

“不要这样看着我, 我会害羞的。哈哈, 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绝对真实, 不过信不信由你们。十六年前, 也是这个季节, 当然, 这个季节的北方可是漫天飞雪, 浪漫得很, 一个小伙子正埋头为他的梦想做着最后的冲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用他的班主任的话说:‘即使考不上一本, 也考得上好的二本。’可就在那年的寒假, 他的学校组织假期补课。每天放学都很晚, 他因为家里穷, 交不起住宿费, 就选择了通校。一个留着长发的文静姑娘每天都陪着他走那漫长的夜路。不用说, 他们恋爱了!”

说着说着, 我就陷入了那悠长的追忆和自责中, 目光盯着办公桌角, 全没注意到对面的两个人都直起腰像欣赏稀有动物一样瞅着我。

“其实, 他们那时的恋爱不能叫恋爱, 他们一起走过四十多个夜晚, 可连手都没碰过, 而且都是一路无语, 任凭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叹息, 不需要海誓山盟, 他们心里都期望甚至认定要与对方结伴走上未来人生的路。小伙子甚至在上课时都构想着那未知的将来。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 他们两个的成绩一落千丈, 人生之路闪起了红灯。对于这件事, 老师和家长自然很着急, 打过, 骂过, 也苦口婆心地劝过;可他们固执地坚持着, 认定两个人一起可以相互激励, 不会耽误学习。结果, 高考下来, 那个姑娘自费读了一个合同委托 (合同委托招生是20世纪90年代初三类招生方式之一, 几乎没有分数限制, 参加高考的都能录取, 但不享受国家助学金, 国家不包分配) ;那个男孩则考上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由于落差太大了, 男孩没有去就读, 决绝地留下来高复, 他要上本科。”

“后来怎么样了?”家驹插嘴道。

“后来?他们没有后来!小伙子高复时, 那个女孩曾经回来看过他, 他躲在教室里没出去, 只让他的同学转告她:‘你耽误我耽误得还不够吗?走吧, 如果有缘, 你心不变, 大学毕业后, 我会去找你!’听说那个姑娘是哭着离开的。那天的阳光也像今天一样灿烂, 北方的秋天, 金灿灿的树叶铺满了校园。”

“他们……”燕燕忍不住问, 但我甩了甩右手, 打断了燕燕的询问。

“第二年, 小伙子的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不得已, 他只好去了那所师范专科学校, 虽然他喜欢当老师, 也热爱着那份职业, 但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还是让他很难受。”

“他俩呢?”不急着回答他们的提问, 我站起来扭转身嚯的一声拉开了窗帘, 阳光倏地扑了进来, 很温暖, 但是我感到自己的脸上凉凉的。

“读大学后, 那个小伙子总是盼望着那个熟悉的身影的出现, 可一直……

“一九九四年, 树叶黄了的时候, 姑娘结婚了, 新郎不是那个小伙子, 她嫁了个警察。小伙子则在大家的质疑中找了一个同样留着长发又文静的姑娘, 倔强地带着她离开了家乡, 到异地生活去了。”

“那个小伙子不会是你吧?”燕燕试探着询问。

“不该问就不要问, 你呀!”还是男孩子比较理智, 回避了这个尴尬的问题。

“值得庆幸, 那两个人在所谓的恋爱时期没有‘越九’, 不然, 真不知道那小伙子该怎样面对他现在的爱人、家庭和孩子。这是份责任, 对自己更是对爱人和家庭。”

“‘越轨’, 不是‘越九’!”两个人笑了, 我也笑了。

家驹起身握着我的手, 说:“谢谢你的故事和对我们的信任, 我们也会给未来留下真情的, 相信我们。”

“我像相信那个小伙子一样相信你们, 真的。作为老师, 我知道一个年纪有一个年纪的风景。你们这个年纪, 情感也是风景的一部分。不是说嘛, 这个年纪对情感‘没想法是可怕的, 如果付诸实施是恐怖的’!为啥?如果没想法, 那说明你发育迟缓, 身体出了问题;如果实施, 人生才刚刚开始, 未来充满着变数, 把这么美好的时光都荒废在这上面, 得不偿失。这既是对自己负责, 更是对别人负责, 对未来负责, 相信这点责任心是每个人都有的。”我莫名地激动了起来, 最后几个字几乎是一个一个蹦出来的, 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我会的!”家驹一字一顿地说。

“我也会的。”燕燕小声地说, “可我想知道故事的结局。”

“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一个天南, 一个海北, 像每个童话的结局一样, 各自问心无愧地幸福地生活着。不好意思, 本来想和你们聊聊天, 怎么讲起故事来了?耽误你们学习了, 去吧!”拍拍家驹的肩, 我笑了。他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窗外, 阳光灿烂。

阳光灿烂论文 篇2

面对外面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会充满好奇,想了解一下外来的风采,而又想起电视上一幕幕可怕,无奈的场景,好奇心一点一点在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淡化了,此时的我双手托着腮无奈的看着天空,就这样沉默着,沉默着……心中绳头的思绪此时也消失了,脑子里空白的就只剩下一张白纸。

然而这时闭上双眼的我隐隐约约的听到楼下胡同里有索索屑屑的杂乱声,我睁开双眼,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拄着拐杖在垃圾堆旁拣来拣去的,仿佛可以发现什么之前的东西,他的专注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他一直不断地重复着他已熟悉的动作,我则投来无奈和同情的眼神,旁边的过路人没有人停下来给老爷爷送上一个面包,乃至是一句同情的话,我的希望犹如一个个鲜艳五彩的肥皂泡即刻间幻化为乌有,难道世界上就没有同情怜悯之说,我又一次陷入沉思,我心里不停地在揣摩,这就是我们安居乐业富足的社会吗?这就是人人关心体贴的社会风尚吗?天哪,谁晓得?可惜我的祷告上帝听不见,上帝已患耳疾呢,无奈的我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咯吱”铁栅栏的门响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手捧一杯水提了一袋面包蹦蹦跳跳的向老爷爷飞去,她满脸的欢喜使老爷爷伸出颤抖的.双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之后小女孩清脆的说了声:“老爷爷再见。”老爷爷挥了挥黝黑的松树皮似的大手,我顿时心里一热,大人们不懂得爱和帮助,一个天真无知的小女孩让我重新认识了一切。

阳光灿烂的日子 篇3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阿三迷上了在夜间行走。幽灵一般地穿过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没有目的地行走着,扯着与这个季节这个城市这个年龄没有任何关系的话题。天亮的时候我们会坐着第一班公车赶回学校,早读课,六点钟点名,我们高三。

那样的生活在那一段时间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让你不自觉地在午夜降临时穿好衣服和鞋子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边缘,这座我们生活了十几年却不属于我们的城市。茫然地走着,感觉像是快要走到世界的尽头,却怎么也走不到。有时候在漆黑的夜空下走着,前面不远处突然出现耀眼的光芒,不知是因为什么,我们就会用力地走,用力地向前走。走近了发现那不过是在夜间赶路的汽车亮着的车灯。那时的感觉就像是行走在现实间,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结果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是那么大,对,就是那种感觉。尤其是那些亮着车灯的汽车从身边消失时,这夜便愈发漆黑。所以那段时间里我和阿三绝口不提什么理想,提的只是几罐啤酒,拎在手里。

“阿树,我们要去哪里?”在我们一次次跑向那些光亮,而又一次次与那些亮着车灯的汽车擦身而过时,阿三在一片漆黑里问我,那声音空洞的让人想自杀,割腕的那种。

“不知道,也许是青春吧,我们正行走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这样说道,阿三也喜欢听我这么说,因为我们是兄弟。当我们发现理想是狗屁现实是狗屎而我们又不得不去面对成长的痛楚和青春的残酷时,我们成了兄弟。

(二) 我们在哪儿?

阿三和我是好兄弟,那种磕了头烧了香喝过血酒拜过关二爷的兄弟。阿三所以叫阿三是因为我们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同桌奋斗时,他考了倒数第三。因为我是倒数第一,所以他应该叫我大哥,不过多数时候他还是喜欢叫我“阿树”。因为结拜兄弟就我们两个,所以我萌生过喊他“老二”的想法,但遭到他的坚决反对。他说那样喊会让人想起男人身体上的某个部件,我一想也对,那个东西也是叫做“老二”的,以后依旧喊他“阿三”。

当我告诉阿三我中考时全校第一可我不喜欢学习我只喜欢搞文学时,阿三说我们都是狗屁,连自己想做的事都没法去做的狗屁。我知道阿三喜欢摇滚,也希望成为一名摇滚音乐人,自从他老爸用厚厚的一沓钱把他送到这所重点高中,他就知道自己完蛋了,跟他所喜欢的摇滚全他妈的完蛋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奢图让自己决定自己,可是最终还是别人决定我们。

我依然喜欢文学,因为它填补了青春成长的空白,把青春的残酷和成长的挫折表现的诗意盎然。阿三依然喜欢摇滚,他说摇滚可以把成长的痛楚和青春的迷茫血淋淋地展示给人看,把本该美好的诗意破坏给人看。

一天晚上,我们走到十里墩天桥上。脚下的车流像洪流涌动,那些原本可以射出很远的车灯光被前面的车屁股挡住,成了残缺的光柱,就像我们的理想被现实隔断开,成为青春里的迷惑。我用力地向远处张望,可是周围的楼群混沌伤感,挡去了我寻觅的视线,我感到绝望,伤感,迷茫,我放弃了寻觅,我知道还会有更多的楼群挡着我寻觅的视线。

桥下是灯火辉煌的马路,各式各样的车辆从脚下一闪而过,月儿很圆,可悲的月儿,永远生活在循规蹈矩之中的月儿,偶尔的,一颗流星划过,一个人走到了他的终点,有一天我也会化成一颗流星。我会是这么美丽的流星吗?

“现在我飞下去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我觉得这个问题太可笑了,“当然是摔死了。”

“不”阿三说,“你肯定会掉在车背上,不要以为马路那么宽,可是连承受你的缝隙都没有,你就是想摔死也未必如愿。”

青春何尝不是这样?成长的路很宽阔,每个人都在走着,但每个人都难找到自己的位置,理想的位置。

“理想在天堂,现实在行走,我们在哪?”阿三说话了,那声音不真实,像幻觉,甚至穿越了时空和这令人麻醉得想要去撕裂的夜空。

“我们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季节。”我的脑海开始模糊不清。

可是就在这样阳光灿烂的季节里,我们的理想消失了,难道是阳光太过强烈,那些理想都被蒸发了。

(三) 我们的终点会是什么样子?

有一个小车站,孤零零地坐落在城西,两条并列的铁轨,孤独地伸向未知的远方,一如走在它上面的我和阿三。黄昏的时候我和阿三喜欢来这里,沿着铁轨走,向着夕阳走,迈着青春的脚步,尽管有时候我们会为青春的脚步感伤,但那些轻灵的感伤很快就像青春的口哨消失在风中。

黄昏的时候不会有列车经过,我们可以带着青春的理想和成长的希望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

“阿树,你说,我们一直走下去,会到哪儿?”

“车站。”

“那从车站再往前走呢?”

“下一个车站。”

“走遍了所有的车站呢?”

“终点。”

“终点会是什么样子?”我听到阿三在嘀咕。

问题是我们能到达终点吗?也许到达终点的我们,已不是现在的我们。因为从一出发,我们就开始一点点地背离自己,到最后甚至会认不出自己来,或者忘记了曾经的自己。

在出发时,我们满怀希望,理想的终点是美丽无比的,每经过一个车站,这种憧憬就会增加一分,像气球似的在心底膨胀。如果终点真的和想像中一样美丽,那么气球就会带着我们的理想在美丽的天空飞翔;倘若终点跟想像中相差甚远,那么这气球就会在心底爆炸,连同我们自己一起炸成了碎片。

想这些的时候,阿三已经走在我前面很远了,夕阳就在阿三的头顶,阿三就在夕阳下行走,行走在向远方无限延伸的铁轨上。一时间,我竟说不清夕阳和阿三哪个更孤单一些。其实,孤单和沉默一直是阿三的强项,疯狂和叛逆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以完成刺痛的成长。

就这样,我们沿着未知的铁轨,在夕阳下走着,我们带着希望,带着痛苦,寻找生命的意义。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不是走向远方,而是走向未来,抑或走向理想、生命,甚至是死亡。于是,在铁轨上,在夕阳下,我常常感到孤独的希望,孤独的绝望。

“阿树,我们的终点会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没有人会知道。”

(四) 我们是在堕落吗?

阿三不喜欢别人把我们叫作“问题少年”,其实无所谓,我们永远生活在循规蹈矩之外,所以我们就是“问题少年”。

当青春的诗意和理想失去时,我们感到迷茫、无助和无奈。于是我们开始喝酒至通宵达旦,开始与那些混混扎在一起,开始泡迪吧到凌晨。我们会在喝完酒后与人打架,把人打伤后若无其事地到迪吧去疯狂,或是去一些地下酒吧和那些最矫情最变态的摇滚人一起歇斯底里。其实我们只是在宣泄,对这让人感到残酷的青春宣泄,对这让人感到痛楚的成长宣泄。我们没有说是在对社会的不满而宣泄,尽管有时也是。

甚至我们会去HIGH一下,其实只有一次。那天晚上,我和阿三跟着另外几个混混劈了几个像我们一样把理想装进裤裆却把欲望暴露在外面的年轻人。然后我们到一个叫“死亡”的地下迪厅,我和阿三第一次来,他们几个带着我们走到卫生间,拿出几个椭圆形的药丸,我能猜得到那是什么。

半个小时之后,我开始兴奋,莫名的兴奋,特别的兴奋。我们在大厅里用力地跳着,用尽浑身力气把理想踩在脚下,用力地跳着,用力地踩着。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兴奋,兴奋的要死,那么就让我们尽情地跳吧,让我们带着这兴奋跳出没有理想的青春和这充满痛楚的成长。

“你丫就一傻逼,哎,阿树,快看看我的脚还在吗?”阿三和我靠在墙上喘气、流汗。还说我是傻逼,我倒觉得他像个十足的傻逼,没有脚怎么跳的舞。哎,不对呀,我怎么感觉没有脚了似的,不管他们,反正现在高兴,什么青春的忧愁什么成长的苦痛统统不见了,只剩下兴奋,莫名的兴奋。

“阿树,你说我们是在堕落吗?”

天亮时我们走出那家迪厅,阿三扭过头问我,我不回答,可阿三执意要我说。

“不是,我们只是想表现得和大家一样,把自己淹没在人群里。”

“阿树,我们跑步吧!”阿三扔了手里的烟头。

“为什么?”我很累。

“那样可以把青春和成长的泪水化成汗水蒸发掉。”我靠,阿三居然说了这么一句有深度的话。

于是我们跑着,向着太阳的方向跑去。于是,故事在青春的逆光里结局。

“阿树,我们离开这里吧。”阿三的声音有些沙哑,有一丝停顿,甚至我听到他的鼻子轻轻抽了一下。

“可是我们去哪里呢?”

拥有“三爱”阳光灿烂 篇4

有人会说, 一名优秀教师就是有渊博的知识, 端庄的仪表, 优雅的风度, 健康的体魄。不错, 可我认为, 要当一名优秀教师, 还要拥有“三爱”:爱自己、爱学生、爱职业。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 教师节, 这个原本为了尊师重教而设立的节日, 随着教师谩骂学生、索要礼物等丑闻频频曝光, 教师节似乎成了社会“讨伐日”。这样, “教师”这个称呼在无形中被亵渎, 教师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被扭曲。但是, 我认为, 这些现象, 不代表所有, 我们大多教师是敬业乐业, 能为人师表的。我们广大教师, 要以“教书育人”为天职, 以“立人”为终极目标, 关键要做到自爱自重。唯有自爱, 自识自制, 指引人生, 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 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为美德。也就能真正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尊敬。我们的心境就会阳光灿烂。

热爱学生, 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因为有爱, 我们才有耐心

初2015级学生田凡刚进校时, 上课特别喜欢接嘴, 并且声音特别刺耳, 久而久之其他同学也跟着学了起来, 老师怎么制止都改不了, 直接影响整个班集体, 甚至影响到了隔壁班级, 让人头疼。批评教育对他而言根本没有用, 大道理比谁都懂。仔细想想, 其实他本意是很好的, 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各个问题, 虽然声音刺耳了点儿, 可动脑筋是很好的事情, 如果处理得当的话, 还可以为班级注入正能量呢。我找到他, 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 给他于肯定, 并要求到:能不能把声音放低点儿?他总是笑咪咪的回答到:“老师, 其实那些问题我都会, 就想说出来, 以后我会注意的。”我听出了他的心声, 只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在以后的学习中, 我常常在作业中给他一句鼓励的话, 在课堂上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也有意安排他为劳动委员, 他很高兴, 非常积极, 在他的管理下, 班级的清洁我从来不操心。进入初二了, 因为他思维非常灵活, 我又特意安排他为物理科代表, 带领同学们走进科学的世界, 整个班级也积极向上, 课堂上也不再有他刺耳的尖叫声。因为他也是一位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的人。看到他快乐学习的样子, 我的信心更足了。在初三的学习中, 这个孩子更上一层楼, 在体育考试中, 开考前自信满满说, 一定拿满分。果然, 不负众望, 满分轻轻松松。在指标到校考试中, 不仅考上了暨华中学的高中部, 并且凭着自己的努力, 考进了实验班。当知道自己进入了实验班的那一刻, 高兴得跳起来“老师, 我进实验班了, 我进实验班了”。

二、因为有爱, 我们才会关心

初2018级学生刘红家庭困难, 母亲因癌症去世, 继父亲不闻不问, 原本开朗的孩子每天无精打采, 面色苍白。得知情况的我, 对孩子进行心理开导, 经常私下进行交流, 物质上也给予一定的帮助, 让孩子感受爱的温暖, 渐渐的, 与我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什么样的心理话, 都愿意和我进行分享。孩子完全放下心理包袱, 刻苦学习, 现在学习优异, 已成为我班的学习委员,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三、因为有爱, 我们才和同学贴心

艺术节和孩子们一起排练节目;运动会无论风雨都始终和孩子们在一起, 为他们加油助威;陪着和孩子们一起参加各项活动, 和他们一起成长。让孩子处处感受到, 我始终和他们在一起。比如, 每天放学前抽出10分钟讲解今天的易错题, 学生就无法理解, 因为看到别的班级已经放学, 心中难免有所抱怨。我也曾犹豫过, 消沉过, 有时候问自己, 和别人比起来, 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而奋起直追, 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时, 当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听到他们骄傲的谈起“我们陈总”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努力让班级取得成绩时, 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 原来付出就有收获, 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 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四、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 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初2018级学生张成, 一个皮肤黝黑, 小眼睛, 属于那种笑起来就没有眼睛的人, 但身体壮实的小男孩。军训时他的那股野劲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常常不时地对他说“军人的身板, 不要浪费哟”他常常腼腆的低头一笑。在以后的每个军训动作, 都严格按照教官的指示, 完成的非常漂亮。

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 爱是一门艺术, 我们不仅要能爱, 而且要善爱, 更要做到“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 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 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 要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不放过一点小错误, 及时进行教育, 以促其不断进步, 这才是善爱。2018级学生蒲小婕, 性格活泼开朗, 活动积极分子, 但作为班干部的她, 不注重形象, 常常语出惊人, 甚至公开在教室向男生表白。对于这样的孩子, 作为班主任的我, 没有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好而纵容她的行为, 批评了又交心, 软硬兼施。在同学们的监督下, 老师的引导下, 改掉了不少坏习惯。当我看到学生在老师爱心的浇灌下一个个脸蛋上绽放出一次次的微笑, 我的心里阳光灿烂。

爱学生落到实处就是要爱我们的职业——脚踏实地教书育人。工作中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 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半夜找不到学生而心焦如焚;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 但我挺过来了, 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认可。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得并不优秀, 离“名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可能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轰烈烈, 惊天动地, 但我对工作充满着希望, 这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之所以我始终坚持用心去做, 是因为我的心里阳光灿烂。

灿烂的阳光作文 篇5

您好!

在这个节日来临之前,我想对你说:“您是阳光灿烂的太阳,我是刚萌芽的一棵小草,在您的阳光下我茁壮成长。”

妈妈,您知道吗?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我便想起您,无论在旅途中,无论在上学的路上,无论……

妈妈,您本来是一位皮肤白皙、娇嫩的漂亮妈妈。可是,您为了我,您的皮肤变黑了变皱了,两鬓也不自觉地钻出了几根银丝,脸上的那些笑容也不知道那里去了,换来的是一丝丝疲倦。妈妈,您为了我,您的身子也日益虚弱了。

记得小时候,我身体不好,总是生病。您还记得吗?有一次,我在夜里突然发起了高烧,您看着我,脸上着急得淌出一粒粒豆大的汗珠。在送我去医院的路上,您累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也许是感动了上天吧,我的病很快就好了,恢复了健康。我看到,您脸上的那点笑容又回来了,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妈妈,您还记得吗?您带我上街,怕我走丢了,就用您那温暖的手紧紧地牵住我的小手;当我受到别人的欺负时,您一次又一次的教我要学会忍耐,于是,我学会了宽容;当我犯了错误时,您比爸爸还凶,打得我哇哇直叫,然后又搂着我一起哭;当我得到奖励时,您听了像个小孩子一样,高高地跳起来,比我还开心……

妈妈,您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爸爸工作忙,家里家外的事都落在了您的肩头。妈妈,您辛苦了!您用您辛劳的汗水浇灌着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让我这棵幼苗生长、开花、结果。这些年来,您付出了年华,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

祝您:万事如意,生活愉快!

您的宝贝女儿:佳程

20xx年2月28日

阳光灿烂的日子 篇6

这时,我便会睁开惺忪的双眼,慢悠悠地答道:“外婆家的啦!”

“姓什么?”这是外婆最喜欢重复的问题。

“姓外。嘻嘻!”

就这样,我与外婆新的一天又愉快地开始了。

那时的我,还不会自己梳头,个头也只有那么一点,每天像尾巴一样跟在外婆后面。

清晨,外婆会给我扎好小辫,准备好热水,将我的小手放在热水里,把手泡得热热的。这时,我最喜欢看熹微的阳光染上外婆的发梢,金色和白色交织在一起,特别漂亮。只是不清楚,外婆的眼睛,那双历经沧桑的眸子,为何总是那样空灵清澈,那朴实无华的目光里,又承载了多少曼妙的年华。我总是看得出神,直到外婆擦干我的小手,说:“这样一天都是暖暖的。”

早饭后,便是我自由玩乐的时间了。初春的乡村总是特别美:东风翩跹,浅草泛绿,流云飘荡,柳枝飞舞,桃花含笑……

最喜欢邻居王妈家前的杜鹃花,红红的,艳艳的。清晰地记得王妈把花摘下来,帮我戴到头上,夸我和花一样好看。我也会帮她戴,拍着手说“漂亮”。这时王妈总是会笑得身子后仰,直说我嘴甜,然后拿出她亲手做的绿豆糕给我吃,我便带回家与外婆分享。一块块的绿豆糕,入口即化,甜沁心脾。一直记得绿豆糕的味道,一直记得外婆的笑声和王妈的笑脸。

下午,外婆便会督促我学习,让我读书给她听,我也会配合,坐在小板凳上,给外婆读一则则小故事。那时候,我认得的字不多,但却很认真,外婆也总是笑着听我读,那菊花盛开般的笑容总让我有时间静止的错觉。

“故事会”后,我和外婆坐在庭院的大树下,外婆会绣一些手绢。我便坐在旁边看,暖暖的阳光透过树缝如流水般轻洒,洒满外婆的脸和手绢。外婆边绣边给我讲一些故事,那是书上没有的故事。我托着腮帮子听着,思绪被故事拉得好长好长。

晚上,安静得只剩下虫鸣,这时,我趴在外婆的大腿上,听外婆唱童谣。皎洁的月光下,外婆为我编织宁静安详的梦。

那种有王妈、有外婆相伴的日子,阳光特别灿烂,月亮特别皎洁,我的思绪会飘得很远很远……

每束阳光都灿烂 篇7

关键词:刺儿头,关爱,自信

当了30多年的“孩子王”, 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就像每束阳光都灿烂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梦想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班级里总是会有这样一些让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挠头的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 行为习惯不规范。在日常生活中, 他们无所事事, 只有在犯错时才会被老师“请”到办公室里批评几句, 可是一转眼又“涛声依旧”。要管好这些“刺儿头”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最大难题。

在我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叫小龙的“刺儿头”。刚接班时, 我就注意到他了。他不仅不写作业、违纪, 而且还向其他同学勒索物品。说实话, 看着他我真是头疼。可是, 看到班里因为他造成的不良影响, 我不得不耐下心来教育。于是一个月的时间里, 我几乎每天都要找他, 但无论是以朋友的角色和他谈, 还是以严师的身份对他批评, 都收效不大。后来我到他家做了一次访问, 没想到他的家境是如此的悲惨:五年前, 爸爸因为车祸而成为“植物人”;妈妈也经受不住生活的打击于两年前离家出走, 至今音信全无。如今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龄大了, 一边要照顾小龙的爸爸, 一边要种地养家, 根本没有精力管教小龙。临别, 小龙的爷爷双手握着我的手深情地说:“吴老师, 小龙太淘气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请您多多包涵。我就这么一个孙子, 他是我们家的唯一希望。老师您要多费心啊!”

带着家长的嘱托, 看着家长的期盼, 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某种意义上说 , 挽救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名优秀生更难也更为重要。[1]我静下心来想:小龙之所以这么叛逆, 主要是缺少人间的真情——爱, 缺少做人的原动力——自信。人有了自信, 做事就有了劲头, 就容易走向成功, 品格自然会高尚起来, 失去的爱也可以再找回来。

于是, 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小龙从最后一排座位调到最前面。纳入了任课老师的最佳“视力”范围之内, 以便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他有一点进步, 我就不失时机地表扬。记得在一次习字课上, 见他写的几个字的间架结构挺到位的, 我就指着那几个字说:“这几个字写得不错, 很规范。如果平时写字都这样就好了。”很少听到表扬的他, 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写起字来更卖力了。在课堂上, 有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我就激励他发言, 只要他举手, 我就尽可能给他机会。有时虽然答案不太恰当, 但是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或点拨。另外, 我还为他特别布置作业, (作业量约占其他同学的一半) 。渐渐地小龙也能勉强完成作业了。

记得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说:“要使问题学生不犯事, 就要给他找事做。”一天自习课上, 我把小龙叫到办公室, 他很忐忑:“老师我又怎么了?”我微笑着问他:“小龙能不能帮我个忙?”他有些吃惊地问:“啊?什么事?说吧。”我说:“最近教室里的作业本摆放不整齐, 让校值日生的同学给咱班扣了分。你的座位离放作业的桌子最近, 能不能帮我看着点, 随时整理一下。”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我。

此后, 当我走进教室, 都要往放作业本的桌子看看。望着摆放整齐的作业本, 我微笑着朝他看一眼或点点头。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 我们班再也没有因为作业本摆放不整齐而被扣分。班会上, 我代表全班同学向他表示感谢时, 小龙有些吃惊, 他一边不好意思, 一边又强装着无所谓的样子说:“举手之劳, 举手之劳。”

从那以后, 我经常把班级中的一些小事情交给他做。例如, 为同学打温开水;帮课代表收发作业……渐渐地, 他也好像习惯了帮我做事, 对我也不抵触了, 而同学们也慢慢开始和他交往了。

几个月过去了, 我发现, 班里关于小龙的扣分单越来越少了, 甚至彻底消失了。等到周一国旗下讲话, 校领导宣布这个月量化积分我们班是第一名时, 小龙高兴得手舞足蹈, 同学们也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最近, 小龙主动要求和同学们做同样多的作业。看着小龙的转变, 我真是由衷地高兴。我相信, 过不了多久, 这个“刺儿头”一定会回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说不定还会变成“小火车头”呢。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一个班级有一两个学生好打架, 三四个学生不听话, 五六个学生学习差, 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 作为一名班主任, 对于“刺儿头”这个群体, 一味批评教育或者任其自由发展都是行不通的。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刺儿头”们更渴望得到重视与爱。他们需要的是大家的关注, 给他们一定的任务, 让他们觉得老师同学们看得起他们,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他们在学校中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他们自然会回归到班集体中。所以, 让我们不放弃、不抛弃, 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小龙”, 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吧!确信, 每束阳光都灿烂。

参考文献

6月的阳光,灿烂忧伤 篇8

依然记得牵着爸爸妈妈的大手走进校园的那一刻, 好奇的双眼有看不完的新奇, 这位是我的新老师, 那些是我的新同学。校园里没有了滑梯、跷跷板, 宽阔的大操场上大哥哥大姐姐正在跑步、投球, 做运动。转眼间, 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循循善诱的老师啊, 给过我多少鼓励的话语, 人生的第一次作品展出, 就在教室的墙壁上, 路过时的自豪与羞涩依然如在昨天。聪明活泼的同学呀, 给过我无数欢乐的时刻, 与大家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台下黑压压的人群, 熟悉的和陌生的面孔让我多么忐忑与兴奋。在课堂上, 我曾激昂地吟诵经典古韵、握笔凝思沉默不语、手忙脚乱做实验、放声高歌抒情怀……走出校门就如鸟儿回天, 自由翱翔也不忘纪律严明, 草地上打滚儿、树林里追逐、花园里赏梅、大树下避阴, 因为有了老师、同学相伴, 即使到此不是第一次, 也有格外的情趣。这样的生活绝不会重现, 即将离别的日子, 怎能不感慨万千?感谢老师的付出, 感谢同学的理解与帮助。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份拿手的作品, 即使它不够精巧, 那深情的离别赠语, 传递出心底的情意;追忆曾经的美好, 告诉母校自己在这里的改变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一定也是我留给母校最珍贵的礼物;作品汇集成册, 不只是简单的几页纸, 而是心的凝聚, 情的融汇……只要我愿意, 小学生活又将增添精彩的一笔;只要我动脑, 将来的回忆, 又增添许多甜蜜。大家快快行动起来吧!

灿烂的阳光等着你 篇9

一大堆报纸看完了,就剩下两张还想再看看。上面有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主持人写的,另一篇是写主持人的。前者是倪萍写的,后者是写欧阳夏丹的,分别发表在《光明日报》2014年5月9日和《解放日报》2014年5月16日。这两位著名主持人可以说是两代人,但从不同的主持经历和人生履历表达了一个同样的看法: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无比宽敞的家,让阳光住在里面。

倪萍的重新出山是在央视1套的大型寻人节目《等着我》。这个栏目在仅有文案的时候我就知道,在央视的节目创意大赛上是两个获全票通过的栏目之一,样片的审看会我也在场。这个节目很有点儿张艺谋的电影《归来》的电视版的味道。而倪萍加盟《等着我》则是意外的惊喜,因为样片的主持人不是她。

《光明日报》给了倪萍的《等着我》一个整版,如果按照对教授的考核要求,这种待遇可了不得了,就连我所在的单位,也有明文规定:在中央级的报刊上发表长文,是要加分奖励的。当然,这对倪萍来说早就无所谓了,而正是对于加分奖励的无所谓,才有了电视版和文字版的两个《等着我》。

倪萍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主持人,当你内心对这个社会、对社会中的人、对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有着基本的尊重和强烈的好奇时,你就不会一直说空话,你也就不会专拣那些华丽的词去涂抹自己,言不由衷是最可怕的。”说这番话是需要有底气的:“台里找我的时候,我一口回绝,回绝的理由是不到我这个年龄的人无法理解的。”“有人猜测《等着我》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哈,我哪有那么重要!”

这就叫底气。能有几个主持人一口回绝《我们有1套》的主持邀请?更有成千上万的俊男靓女做着主持人的春梦。“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站了十个小时录节目谁能不累?但累人和累心是不一样的。对此,倪萍将其称为“遵从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就是衣服越穿越肥,鞋越穿越软,不照镜子,不上称称……而所有这些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境界。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我特别想对正做主持人梦乃至每年一度黑压压的艺考大军说一句:你能不装吗?

写欧阳夏丹的专访的结尾有些八卦:夏丹他们做的报道播出后不久,王金初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每年来北京开会的时候,她都给夏丹捎来小米、绿豆和亲手缝制的绣花鞋垫,每次她都会把嘴凑到夏丹耳旁,悄悄地问同一个问题:“妹子,嫁出去了没?”

不怕您笑话,我也想问同一个问题。

这篇专访的摘要已经点明了一种价值判断:坐得住“冷板凳”守住初心,在看不见未来时积蓄能量,于热闹纷纭中保持清醒。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这是一个主持人成功的必要前提,甚至,任何一个成功者概莫能外。

这篇专访中的小标题可以拿来问不少俊男靓女:刚到电视台,与她整天为伍的是剪刀、尺子和修正液;别人逛街、唱卡拉OK、旅行时,她仿佛一个绝缘体,安静地活在自己的节目里。朋友,你能做到吗?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那些我采访过的有故事的普通人,成了照亮我的阳光。”这些话当然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但区别在于:是成功学大师的忽悠,还是本人的生活经历,这有天壤之别。

主持人这个职业是最容易焦虑的。时段不好焦虑,露脸太少焦虑,名气不大焦虑,挣钱不多焦虑……这种焦虑甚至与年龄无关,岁数越大越焦虑者大有人在。

送你阳光 助你灿烂 篇10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特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说来惭愧, 一向都是不怎么爱听课的。换课, 被换课, 听一些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科外课, 例行公事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少年一直如此, 习惯了, 也说不出什么, 感觉大家都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教师的口才与基本功底。

本学期教务处安排教师听评课, 董校长提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杨主任公布了《永昌六中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在学校组织多次教师外出学习, 归来传达了外校先进的教学模式经验后, 我们在听课中感到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教师特色得以彰显。我一直以为五环节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学生表现, 老师隐在身后, 就像导演一样。实际上, 课堂环节的设计, 在一开始就打上了教师的烙印, 课堂上, 不仅仅是学生在表演, 老师也在展示。在这个平台上, 并没有遮盖老师的风采。张小英老师开堂让学生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 没想到学生的介绍相当全面, 就像讲一个故事一样, 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不禁为学生有这样深入的了解而叹服。刘君婕老师的课题是《与朱元思书》, 很好的一篇古代美文, 所以她选择从朗读入手, 直截了当, 干脆利落, 一开始就把课堂引入高潮。祁蕾老师和刘老师刚好相反, 舒缓明净, 以图片唤起记忆, 伴随老师优雅动听的语调, 在老北京的印象里, 把课堂带入老舍的世界。王锋老师引用丰富, 自然导出大量诗文, 增大课堂内容含量。而年轻的廖老师、徐老师, 则以激情导入, 情感语调富有感染力, 想不激动都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教师随意为之, 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策划, 认真准备的。为了达到目标, 教研组业务活动时, 教师按备课小组分组讨论, 设计方案, 有时甚至拿到课堂上去检验, 成熟的东西才会展现在大家面前。教研组的业务活动有了实质上的内容, 关系到大家上课的质量, 自然会被重视。

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成果展示。这是董校长在多次大会上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核心部分。董校长说, 六中高效课堂的目标, 不是教师讲得好, 而是学生学得好。为此, 董校长细化了课堂的组织形式, 在时间分配上, 要求教师讲课不能超过20分钟, 要讲在关键, 练在重点, 善教善导, 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学习小组上, 以6~7人为一组,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取长补短, 达到平衡。确定课堂目标:一个意识———目标意识;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为中心;六项教学策略———问题预设;先学后教;三讲三不讲 (易混、易错、易漏的要讲, 已会、能会、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教后反思, 不要无效课堂, 不要求学生“齐步走”;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不准在课堂上琐碎设问, 不准对学生“一刀切”, 不准课堂语言信口开河以及作业的三布置三不布置。学校领导能够深入细致地狠抓课堂教学细节, 对我们来说, 是鼓舞, 也是压力。因此, 我们在集体备课中, 认真学习领会教学课改的实质, 转变观念, 改变习惯, 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杜如青的课堂上, 学生以自身的生活体验, 把握课本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其设计使学生兴趣大增, 纷纷发言, 不但概括精准, 也使语文有了拓展的范围。徐惠兰老师的课堂上, 学生对生活场景的概括细致周全, 使全文在理解上有了清晰的思路。郭志金老师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堂上, 小组有目的地组织讨论, 气氛热烈, 教师收纵有度, 点拨到位, 学生搜集展示的资料相当全面, 知识面拓展很宽。张迎霞老师的两节课令人耳目一新, 在听课记录上, 我只能感慨:老师有才, 学生太有才了!蔡仲平老师的课堂, 开头就很别致, 以唱歌引入, 使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在另一节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课堂上, 陈富强 (音) 同学根据《三国演义》自编自唱的说唱曲《既得陇复望蜀》, 充分显示了学生的才华, 表明我们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能够张扬生命的色彩。

听这些课有什么感受?以前是不爱听课的, 现在却希望能多听一节。听课不再是完成教学上的一项任务, 而是成了我们改变原来陈旧教学模式的愿望。听课归来, 同事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 从时间分配、教师语言是否得体到学生展示表现, 办公室洋溢着热烈气氛。虽然我们在正式的教研组活动给予授课者评价时, 多是溢美之词, 在交流探讨中, 我们彼此之间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被评价者丝毫没有不悦表现, 因为大家心里清楚, 指出问题, 才是真正的关心, 才能在课改中不被淘汰, 跟上高效课堂的步伐。这种听课的模式, 不但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所感受, 就连教研活动都为之一变, 注重实质性的研讨。

阳光灿烂的日子 篇11

初一开学的时候,我在纸上写满了“棋魂”二字。写了很多张,乐此不疲。于是我喜欢《棋魂》的消息传遍了全班,在那个彼此陌生的环境里居然搜罗到了几个好友。那时候只有老刘和邱邱喜欢《棋魂》,老刘还打印了一张《棋魂》的人物照给我,我高兴得涕泗横流。

其实我只看过《棋魂》第一集,光发现佐的那一集。之所以喜欢“棋魂”是因为我觉得这两个字的组合太帅了,很有味道,所以当老刘、邱邱大谈阿光和亮的时候,我一头雾水。后来仍长久纠结于塔矢亮的发型。老刘是动漫党,邱邱学围棋。

2

初二我狂恋《网球王子》,尤其是全国大赛篇看得我热血沸腾,并且热爱一展实力在最后两集的幸村精市。

上体育课,我、邱邱和老刘凑在一起,大谈“网王”。此时小茜也属于动漫党,四个人在某棵法桐树的斑驳影子下犯花痴。最专一的要数我和老刘了,都看完了所有TV版,包括剧场版。一节节的体育课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度过。

对老刘来说,想起幸村精市实在是太艰难了,她总是要想N久,才说,哦,就是那个生病的对吧。于是我对天长叹,怎么就不记住点好呢?你看看人幸村,多王者啊,霸气十足。

由于老刘总是钟情于小男孩儿,经常赢得我们白眼无数。她记得最清晰的是越前和远山。我就不明白了,两个年龄比我们都小的小孩子有啥值得喜欢的?最后我们一致得出结论:老刘有恋童癖!

3

老刘叛变于初三,最后一年。

当大家都忙里忙外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依旧热衷于收集关于“网王”的消息,邱邱在我的影响下开始喜欢网王,不过对她来说,学习可能要更重要一些。而老刘却彻底叛变,她抛弃了网王,开始看《死神》,并且以非人的速度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看到了二百多集。我一直纳闷她哪里来的时间写作业。

在上体育课,800米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拼死拼活跑完后瘫倒在地,几分钟后爬起来继续我们的话题,不过老刘开起了百家讲坛,只是给我们诸位宣传《死神》。

老刘有恋童癖再次证实,她又看上了一个小家伙,名字巨长,重复多遍我也难以记住,后来经过一番训练终于记住好像叫“日番谷冬狮郎”。而我对《死神》的知识仅限于其中某人与幸村精市很像,而那人是谁我也忘了。

在对《死神》的憧憬中,我们迎来了体育中考。

4

体育中考过后,万恶的学校取消了体育课,对我们来说再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聊《死神》了,我们的座位也是七零八落的分布在全班各地。

虽然隔着千山万水,我还是在得知老刘再次叛变的消息之后翻山越岭找到老刘。老刘抛弃了《死神》。老刘一脸平和地说,我现在爱上“火影”了。

那会儿是中考倒计时不到五十天,听到这句话,我的下巴掉到了桌子上。我拍拍老刘的肩,我说,哥们,行啊,我力挺鼬,你慢慢看。鼬是我从一本动漫杂志上看到,号称“火影十大悲情人物”之首,是很疼弟弟那种哥哥。然后我捡起我的下巴,回到位子上接着做二次函数。

邱邱退出了我们,并没有言语和仪式,但我们能感觉得到。最后的时间里她变得异常刻苦,我们也明白考不上一中就得交两万元人民币。看她下定决心好好干,我也自觉地不去打扰。而老刘在家里看火影,在学校里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做完型,查词典。

我画着抛物线的时候想,其实我们一点也没有疏远不是?

5

老刘的空间定期更新,有时候长篇大论,有时候寥寥几行,有规律得好似火影的更新。我定期看她的日志,写三百多字的评论。有时候她会回,我们就在空间上聊天,放着在线的QQ不用。

邱邱时常在线,状态却是“不是我”,后来得知是她表哥。小茜一上线就请勿打扰,我也只好不吭声。其实都没我严重,我从来都是一上线就隐身,从来都是。

轰轰烈烈的中考碾压着我们疲惫的身体过去了。

中考一结束,就失去了和邱邱的联系,依旧是“不是我”的在线。老刘收拾行李去了北京,学新东方。我重温网王,逛动漫店,读《名侦探柯南》小说。小茜则开工,做她热爱的cosplay,虽然她爸妈反对,但她还是决定咬碎牙坚持下去。多少是因为当年我给她灌输了“人应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活着”的理念。

老刘从北京回来,都表示联系不上邱邱。那时中考成绩快下来了,老刘宣传了新东方Hou的名言:When you see a girl,be a man!但我们还是觉得最最原始版的“be a man”比较来劲!

第二天我们念叨着“be a man”守在电话旁等待九点半。九点半以后就可以查成绩了,我们查了邱邱的成绩,我还清楚的记着她的准考证号。然后小茜查了,老刘查了,我也查了。成绩一目了然。谁也没说话。

邱邱和老刘距离一中分数线都差那么五六分。两万元。我超了分数线三十分,那是我考的最好的一次,全市前十。而小茜就没准备上一中,她早已被四中录取,那里有个空乘班,不枉小茜一米七二的身高。

6

去一中报到的时候见到了很久没见的邱邱,一问才知道她上衔接班呢。那天因为衔接班下课晚她来得很晚,交了钱匆匆地走了。留我、小茜和老刘面面相觑。

报到结束我们去吃饭,老刘请,在味千。店里放的诡异音乐让我发冷。我点的番茄肥牛面,番茄味道太诡异了,我受不了,就和老刘换了鳗鱼便饭,谁知他的便饭还炒糊了。小茜把她的鸭肉分给我们。那天聊了很多。老刘说了“火影”,说了我爱罗,我条件反射般地问:年龄不大吧?老刘说她喜欢上一个男老师,长发的三十多岁北京老爷们儿。小茜惊讶。我说,唉,我喜欢的都四十岁了,从小学武,很像龙爷。龙爷是我对李小龙先生的称呼。小茜越发惊讶。

其实她应该懂,看少年动漫的一大后果就是看不上周围同龄又不帅又没范儿的男生。

小茜说她做cosplay已经搭进去了两千多,最近手头紧,可是还要接着出。她说了一些,大多是与cosplay有关,比如次日要去酒店的总统套房拍,找了关系还要三百多,比如她爸妈还不知道她现在做什么,要不然一定非常生气,比如她很快乐,因为她所做的,自己热爱。

我说真好,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我还不知道我的梦想在哪里。

出了味千,三个身高至少超过一米七的准毕业生在街上逛,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却没有在一个方向。老刘往北,小茜朝南,我还要接着往前走。

7

高中分班我们四个很荣幸地流落四方了,是啊,二十个班,几率太小了,小到我都懒得算了。

小茜见了我一次,戴着她的假发,金黄色。我的下巴险些再次掉下来。她塞给我两包奥利奥,只是因为我曾经说过我最喜欢的就是奥利奥了。然后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与老刘的联系也一直没断,她还是伴随着“火影”的更新而更新日志,像我一样喜欢鼬,期待不断成长的鸣人。她从大理回来的时候,特意给我们买了很风情的手链做礼物。

尽管衔接班很忙,邱邱还是忙里偷闲来找我,那时我晚上在广场上学太极拳。她给我一个网王的毛巾毯,是上次我们在动漫店看到的。她淡淡地说,没有幸村精市的。我接过来仔细看,抬头正准备问她最近怎么样,她却先说,我走了。我呆呆地点点头,她转身走了。等到她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手机收到了邱邱的短信: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对吧?我握着手机说,嗯,一直都是。然后转发给小茜和老刘。

却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觉得,我们好像很近,又好像很远。很矛盾的感觉,又那么真实。

从网上看到9月3日《网球王子》剧场版日本、台湾同步上映。应该不久网络上就会有资源了吧。忽然就很想给邱邱、小茜、老刘打电话,喂,周末上我家来咱一起看吧。犹豫了很久,终于没按下拨号键。上了高中,我非常想他们,在同一个楼上然而碰面的可能性却小得像我们分在同一个班的几率。

通过我的人脉关系也打探了关于他们的消息,都很努力,都在努力。我忽然觉得,我没有理由去打扰他们了不是吗?等到网络上有“网王”剧场版资源的时候军训要结束了吧,要开始忙碌而辛苦的高中生活了吧。会暂时放下一切和动漫有关的事了吧?

放得下动漫,能放得下我们的三年吗?

闭上眼,想起那些时光,那些云淡风轻的下午,周一,周四;那些因为动漫而不断的花痴,棋魂,网王,死神,火影;那些我们分不清的日语发音,搜啦、嘎啦、忒斯卡,都化身沉睡在我们心底的记忆。连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编辑/张春艳

阳光灿烂论文 篇12

一、打开“窗户”, 引进生活的阳光

传统的音乐课堂一直把“流行歌曲”这个“异类”拒之门外。而“流行歌曲”是否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异类”呢?我觉得不是, “流行歌曲”为什么被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小孩子接受并喜爱。仅是因为它朗朗上口, 所谓的歌星形象美、声音甜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生活气息, 让小孩子喜爱, 甚至有把它学会的欲望。于是, 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 靠听录音、看MTV把它学会。而歌曲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课本上的歌曲。所以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 不偏离音乐大纲的原则下, 我用了这么一招。

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唱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稻草人和小精灵。这些都是在我读小学时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可离现在的学生似乎很远了, 现在的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大角牛等。于是, 我先把小朋友们在家里电视上看到的动画片引进课堂:观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小牛向前冲》《哪吒》等的片段及其主题曲。在此我借着学生高涨的热情, 引导他们听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提问: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哪个动画人物呢?为什么?你能把歌曲中的童话人物改成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如此一来, 将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改成《永远住在动画里》, 使陌生的歌曲变成熟悉的歌曲, 陌生的内容变成了熟悉的内容, 单一的听赏课变成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综合课。

二、走近生活, 感受七彩的阳光

当生活的阳光从四面八方照进课堂时, 学生不仅身上被晒得暖暖的, 心里更是暖暖的, 就像冬眠的动物准备出洞似的蠢蠢欲动。为了让学生能理解音乐中表达的真正情绪和深刻意境。我觉得让学生亲自去室外走走, 去大自然中看看, 感受一下有生命的东西, 比在课题中单纯的说教更来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来了》前, 我带学生去校园里走走, 去校园门口的田边看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田边的小草发芽了, 桃花开了, 农民伯伯把盖在菜上的保暖膜掀掉了, 青蛙和蛇结束了冬眠出洞了, 河面上的薄冰也化了, 冻僵的泥土变松软了, 校园里的柳树姑娘像大病初欲似的开始恢复活力, 芭蕉树长出了新的嫩绿色的头发, 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 可怕的寒风变成了温柔的暖风……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 他们不但看到了春天, 更感受到了春天的变化。在教唱歌曲时, 他们高高抬起的小脸露出了微笑, 我知道, 他们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图, 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图。

三、提高生活品位, 培养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 而艺术教育中最具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则是音乐。音乐教学中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及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 生动有趣的讲解, 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 能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 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记得有这样一节课令我印象深刻, 那堂课我让一年级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 有几个可爱的孩子神情严肃, 非常端正地站了起来, 紧接着班里的其他学生也跟着站了起来。当我问他们为何这样时, 他们的回答非常真挚:“因为这是礼拜一在操场升国旗时放的曲子!”为什么礼拜一升国旗时要放这个曲子呢?因为这首歌曲是我们祖国的国歌, 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描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 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而后我又以诗朗诵的形式 (即朗诵《国歌》歌词, 以《国歌》旋律伴奏) 让学生在那雄壮的旋律, 那有力的节奏, 那铿锵的“起来, 起来, 起来”呼唤中, 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上一篇:功能功效下一篇:应用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