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感恩文章

2024-06-16

职场人生感恩文章(共8篇)

职场人生感恩文章 篇1

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讲的是圣诞节的时候,一个男孩子收到了一个Xbox作为圣诞礼物,他简直激动得不得了。像这样全心全意的心怀感激,感谢身边所有人,包括亲人,朋友,同事,那些曾经不断支持你、鼓励你,在你最萎靡不振的时候给予你莫大帮助的人,是新年伊始向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致敬的一份最美好的礼物。

当元旦假期结束,便算是正式进入了新的一年。所有的人似乎都带着新的期望和激动的心情,去面对新年中即将来到的新的机遇、新的经验、新的工作,甚至新的恋情。无论你是否有自我改进的打算,一页页撕掉的日历也会将新的一年一点点呈现在你的面前。

也许你会觉得每天对别人说几句“谢谢你”非常微不足道。但实际上这个小动作中别有深意,它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做这些看似善意的小举动,也意味着要对每天的经历表示感谢。

我们生活在一个永不停滞的世界,但是很多时候花费一点点时间闻一闻花朵的香气也是值得的。尤其是在你忙碌于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这样的举动会让你在瞬间远离恼人的喧嚣,寻得一刻内心的静谧。 做这些感谢并不会花费你很多时间,几分钟就够了。

表达感谢并不一定要用送礼物的方式。

一个简单的姿势或者话语就会让情况大有不同,减少你和他人之间的隔阂。这种方式在职场中尤为适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人来说,学着欣赏并珍稀每一个最细微的善意举动,对自己的事业将大有帮助。

同样的,别忘了也感谢一下自己。

很多整天忙忙碌碌到几乎没有时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的人,这样工作的话,生活还有什么乐趣?为自己活一会儿吧!抽空在周末的时候去做个按摩,去小酒吧放松一下!在经过一周辛苦的工作后,能否让自己能够从疲劳状态中恢复过来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你是否有参加过一些公司的面试?给面试你的人发送一条感谢的讯息吧。

从同事那里得到了非常有用的建议了吗?做点什么以示回报吧。有人帮了你什么忙吗?别忘了给他们打个电话。

无论你在新的一年中对自己做了哪些进步的期许,都要记得想一想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你的家人,工作上的伙伴。无法表达善意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所以,在熙熙攘攘的新年之际,一定要花点时间去欣赏生命中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感激所有应该感激的人!

职场人生感悟励志文章 篇2

1

前几天,有个朋友说:“我同学都当了高管了,我还在找工作。”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惊——我同学有的都当钢琴家了,有的都身价上亿了,我还在战胜拖延症上下不了决心,几乎每天早晨都会纠结几点起床。

我那个钢琴家同学啊,从小弹钢琴。高中时,她一下课就去练琴。后来,她考上了艺术学院。等我们开始工作了,她又去了国外继续学琴。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她全世界开钢琴音乐会,再见面的时候,她已经是钢琴家了。同样才华出众的老公,最近正跟她一起环游世界。

当年我们都觉得,学弹钢琴能有多大出息啊,好多艺术生出来都是当音乐老师,能当钢琴家教已经算收入顶天的了。原来,人生还有一个方向,是钢琴家啊。

你看,你觉得特别遥远的事儿,都被别人实现了。

刚毕业的时候大家喜欢攀比,你去了国企,他去了民企,被大公司录取的更是仿佛走上了金光大道。现在回想起来,都为自己的幼稚感到不好意思。当年觉得公司牛就好像自己很牛,其实完全是两码事儿。过不了多久一入职,忙得昏天暗地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这金光闪耀的大公司里的一只萤火虫,必须使劲儿发光,才能被人看到。

毕业那年,人人都讲究职业规划,但很多人其实只是想规划求职这一件事。很多人想着三年后就申请MBA出国读书,但三年后,还能单纯地努力工作不抱怨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好多人都忘了毕业时自己对自己的规划和梦想,最大的梦想变成了早点下班、不加班就行。

2

刚毕业的时候,喜欢到处参加活动到处混,认识很多人,就觉得自己这样特牛。走到哪里都想装模作样地谈一谈,总怕自己被埋没,总想成为宣讲会上那种金光闪闪的大人物,但在走向大人物的道路上却总是想偷懒。

有个同事,比我们年纪都小,特努力,做什么都特别认真。我们嬉笑打闹地边加班边吃东西,以为回家越晚表示自己越不可替代。只有他,从不参与我们,还每个细节都锱铢必较的,总把自己搞得真的很晚回家。

开玩笑的时候,问他:“别那么认真。至于吗?”

“至于。我不懂啊!”他总是这样回答我们。

微博刚兴起的时候,他在公司里第一个学会做各种好玩有趣的应用。后来,他又研究H5,成了公司里唯一一个会自己做H5的人。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是傻吧,明明每次做直接外包就行了,干嘛自己费劲儿,我们又不是做这个的。后来,他离职开了自己的公司做新媒体,我们都觉得好扯,呵呵,离开公司这棵大树,自己在商海沉浮不得被淹死啊。可再见面的时候,他的创业公司搞得风生水起,融资了一个亿。

小小少年,还是憨憨地笑,总说:“我不懂啊,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你们是怎么做的?”

3

有人说,他们不喜欢参加过年时候的同学聚会,其实是因为自己混得太差。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十年之后,有人身价上亿了,有人连上班不迟到都做不到。

人在社会上的差距,其实从你进入社会的第一天就开始拉开了。有人有抱负也有坚持,有人有理想但总想着明天再干。时间久了,人与人之间的视野和格局慢慢就发生了变化。

视野这东西很神奇,越撑越大,跟欲望一样。但如果你不搭理,它也会越缩越小,小到眼睛里连个沙子都容不下。提到当年的同桌现在飞黄腾达,心里只有一句:“切,当年数学都及格不了,他能当总裁我才不信呢!”

有些人喜欢用静止的眼光看别人,其实静止不动的是你自己。别人都在越变越好,而你一直不变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在社会的大锅炉里沉浮,跌跌荡荡,总想着有人能拉自己一把。我们每天都看各种励志语录,希望能有保持振奋的神药。其实,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只知道别人的成功要领,而是要让自己做出改变。摆脱拖延症和懒惰,让自己更加宽容和自信。

一个同事说:“十年前,我能徒手制图、口算公式、分分钟制造自动机械,是个长发与白衣齐飘的少年;十年后,写字要查手机,买菜算账掰手,靠胡说些我也不懂的东西挣钱。”

你看,十年前,我们都喊叫着要改变世界;希望十年后,我们不要被世界改变了。

励志文章2:你糊弄过去的,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

-1-

谈付出的时候,我们都很吝啬:总觉得自己已经付出的太多了;而谈得到的时候,我们总是太贪心,觉得上天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这种不要脸的双重标准多过分呐?我喜欢今天文章的一句话,“生活是真枪实弹的战场,糊弄过去的东西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余点

前两天,我陪表姐到机场接一位美国客户。一路上,表姐用英语与客户谈笑风生,她一口流利标准的美式英语为她赚取了极高的回头率。就连这个美国客户,都连连夸赞她:“Your English is damn good!”

这对她来说,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了,与美国客户无障碍得交流就是一件信手拈来的小事。当年她以优异的雅思成绩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总是有老外误以为她在美国生活了多年。

不过这一路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尴尬至极。我像个摆设一样待在他们旁边,虽然能够听懂他们的对话,但我那蹩脚的口语根本不足以支撑我加入他们的交谈。我只能一直把笑容僵在脸上,发出一些赞叹、惊讶没有实际意义的拟声词。

有时,美国客户怕冷落我,特意问我的看法,我只能手脚并用、连说带比划吃力得向他表演我的观点,最后看着他用疑惑的眼神向表姐求救。那一刻我真心觉得: 能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是一件多么酷炫的事情!

它不仅仅意味着你有一个别人没有的技能,还意味着你可以自由出入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你可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直接交谈,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可以无所谓下的电影、美剧有没有字幕;可以跳过译文版直接看原著,真切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更实在的就是,海淘根本就没有压力嘛!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英语并不差,高考、考研,英语都是我的拉分科目。进入了大学,四六级也一次性考过,还顺便去考了个托业,拿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我错误估算了要真正学好一样东西所需要投入的精力,轻视了“时间”的回报率。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许能让你骗过试卷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但生活是真枪实弹的战场,糊弄过去的东西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

-2-

实际上,没有数年如一日的修炼,没有苦练苦练再苦练的执着,没有在半山腰累得气喘吁吁但还是咬着牙往上爬的坚持,你根本无法真正学到一门手艺,get一个技能,看到山顶旖旎风光。

以我表姐为例。她一进大学就有了出国留学的计划,开始刻苦地学习英语。她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七点出门朗读英语,坚持了整整四年。每个假期,她都会报新东方,寒暑假从来没有在家呆超过一个月。

记得有一个寒假,她在北京的新东方上课,除夕夜才到家。春节期间,我们回老家同住一个房间。当我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美梦,她早已经起床开始朗读课文了。

所以她现在可以享受英文带给她的乐趣,读原著、看美剧,有一堆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伙伴,可以毫无语言障碍地去国外旅行。

而这些快乐,都是她当年不计回报、投入全部精力换来的。

时间是最公平的,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最有质感和魅力的事情。你投入的越多,它回馈的就越多。

哪怕有很长一段时间,你都像往一口深井里投入石头,悄无声音、毫无回馈,看不到希望。可只要你投入的够多了,时间就会突然有一天还你打包的惊喜。

当初我们考研小组里有两个男生。一个考南京大学的新闻专业,姑且称之为W;一个考厦门大学的同声传译,姑且称之为K。

W阅读量非常广,在我们什么也不懂的时候,他开始看福柯、看毛姆、看罗素、看我们连作者名字都念不对的书。

K跨专业考同传,和我表姐一样,大学四年每天早晨早读,坚持看英文原著、背字典等等等等。

每次我考研疲倦至极,觉得辛苦的时候,我看着他们,想到他们四年如一日的坚持,就像喝了一碗鸡汤一样振作起来。可是生活还是给我们开了个小玩笑——我幸运考上了研,他们却都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

但时间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努力,投入了多少精力,它总会回报给你,结出果实。

K在一个给国外影视作品配音的论坛里被大家称作“K神”,还被他的公司外派出国学习。W进了媒体,从小媒体跳到大媒体,前些天刚刚采访了比尔·盖茨。

作为看着他们一路努力的小伙伴,我着实为他们感到开心,更从他们的事例中真切得感受到时间的力量。

当然,也许你并不想成为牛逼闪闪的人,只想安心稳妥地过完这一生。但只要你对生活有一点更高的要求,想要在每天重复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点点别样的乐趣,你就要持续付出更多精力,忍受一段漫长痛苦的时间。

我的学妹最近在朋友圈Po出了她获得瑜伽基础教师培训课程的毕业证书,她写道:“又毕业了,送给四年复一日习练最好的礼物!”

我有一个朋友,热爱烘焙,常常在朋友圈展示自己做的甜品。我有幸尝过一次,简直可以和那些面包店媲美了。

还有一个朋友,持续健身,已经拥有了小脸、细腿和迷人的马甲线。

她们在朋友圈展示这些,收获堆叠的爱心点赞和蜂拥而至的羡慕。在这些赞的背后,我能想象到她们付出了多少努力,熬过了多少个瓶颈期,在每一个看不到进步的瞬间战胜自我怀疑,继续努力。

所以,此刻你艳羡的别家精彩,只是你当初不愿意付出的精力。

别人为爱好付出精力的时候,你只会躺在床上刷微博、刷朋友圈,羡慕着别人的生活,为他人点赞。因此三五年之后,你还是只能做那个为别人鼓掌的人。

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就让该牛逼的继续牛逼,该洗洗睡的早点睡吧。

励志文章3:感觉人生苦,是因为你在走上坡路

1.

半夜刷微博,看见一个小姑娘发了一条:“很想知道那些年轻好看、不去公司上班又有钱的女孩子,会有什么烦恼。很好奇。”

我就顺势翻了一下好友圈里符合条件的女孩子的微博。不翻还好,一翻竟发现她们全是愁苦:这位姑娘按客户要求修改了十几遍稿子,那位在跟出版社打拉锯战,这位被男朋友嫌弃“太强势”要闹分手,那位在叹这个月人事倾轧、收入大跳水……

还有那时的自己,因为手下的编辑犯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低级错误,好几天的微信推送计划全被打乱,正灰溜溜地找广告方道歉。

若只是被琐碎的业务叨扰,倒也没多么不堪。比杂事缠身更让人招架不住的,是心累。当你重视一样东西时,它常常如影随形。你就像被人猛推一把的不倒翁,要四面八方地前倾、试探,重新寻回立足的力量。

人生这一路,躺着最舒服。而增值期往往会让你抓狂,让你痛苦,但它毕竟能让你增值。像是喝苦涩的中药过后,命运送来的一颗冰糖。所以,值。

2.

上大学的时候,我跟一个理工科女生交情非常好。大学前两年,我们都是头顶享乐主义的混世魔王,沆瀣一气,觉得过得舒服就好,没参加过什么比赛,好几科绩点都难看,简历平平也压根儿不介意。

那时过得好糊涂。举个例子。她第一次英语六级成绩不理想,结果第二次考六级的日子,她忘记考试睡过了头。

毕业前夕,她很神奇地被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录取。才刚进去工作半个月,我看她回来办手续和改论文的样子,一反常态,显得非常利落,便由衷地对她说,“哎,你现在做事靠谱多了,真的。”

她笑着说,“你知道我这段时间多累吗,每天从早忙到晚。一个星期像过了一个月,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其实,人都有惰性不是吗,要有些压力,才能激发出潜藏在更深处的能力。向内挖掘当然是个艰苦的过程,可顺遂本性的安逸,也同时意味着毫无作为、原地踏步。

宁愿在年轻时候多向上攀爬,也不愿到老来吁叹:“终究是见不到山顶的美景。”

3.

谁不喜欢安逸呢?你看“北京躺”那么流行,我偶尔也会破罐破摔地想,要不买件老年衫、买把蒲扇,就在软沙发上,什么大事小事稀罕事都不做,只管让身子歪歪斜斜躺一天。

有段时间,我每天吃肉、喝酒、唱歌、打麻将,一圈一圈约朋友。开心是开心,但一个多月后,才发现自己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不说,还越来越懒,注意力涣散,越来越矫情,一丁点小事就生气,气完又懊恼。

那段日子,时间就像废气一样,从我的生命当中消耗而去。留下的,满是单薄、浮夸的吃喝玩乐,还有余赘的情绪渣滓。

虚度光阴的快乐,像大风中的游云,是会飘走的快乐;充实努力的快乐,像把石头推上山,一路流汗,脚也发酸,但却是落得到实处的快乐。

等你真正努力过后,再忆起这一段苦涩的历程时,那种名为“成就感”的甜,是从心灵深处冒出来的,源源不绝的甜。

希腊神话里有一出西西弗斯的悲剧,他每天把巨石推上山顶,石头再滚下来,循此往复。在外人看来,这实在是太绝望的惩罚了。

加缪却说:“这块巨石上的每一个颗粒,这黑黝黝高山上的每一个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

对此,我十分赞同。人在负重上升时难免苦累,也许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成就,但别的不说,这个咬牙前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真真切切成长的过程。

上坡路永远是最费劲的、最让人崩溃的,但它能让你到达更高的海拔。毕竟,“所有千夫所指的困难,都是为了淘汰掉懦夫,仅此而已”。

励志文章4:吃苦的年纪,别选择安逸

1

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不论我们想或不想,总有一些让我们羡慕的人与事,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手机或电脑的屏幕里。谁是世界首富,谁入了福布斯排行榜,谁是新上榜的年轻精英,我们一清二楚,而对于他们所吃过的苦,我们则大多不清不楚。

马云能赚钱,也会赚钱。他的赚钱能力中,藏着他曾经吃过的所有苦。

他曾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亲力亲为查找数据、分析数据;他用三天看了几十万字的资料,逼迫自己成为一个懂行的行家;他坐大巴车去谈项目争取客户,在卧铺上发邮件,车上的乘客几乎都已睡去;他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独自在异乡为一个订单努力。

有人说,他赚的钱比谁都多,因为他吃过的苦比谁都多。

他说,“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没有人强迫我们在本应吃苦的年纪尝遍人间甘苦,只是苦难本就会常常不期而至,苦尽才能甘来。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一点苦都不肯吃的人,永远不可能发出光芒。

2

偶尔也会羡慕没有什么名气、已经长大成人的“邻居家的孩子”。同样朝九晚五,互联网人出入写字楼、咖啡厅,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投行人开着豪车,随手签好几百万的合同……几乎同样的年纪,他们却过着许多人羡慕的生活,完成了大多数人日思夜想想要实现的梦想——赚很多钱,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鲜衣怒马,快意人生。

前几天,邻居得知我们公司招聘图书编辑,托我妈把她家女儿的简历给了我一份。我看完给她打电话说,阿姨,我们公司这次招聘编辑要有经验的,您女儿刚毕业,可能不太合适。

邻居阿姨马上说,我闺女在审计公司实习过。那段时间天天加班,可辛苦啦。我把简历给你,就是想帮她找一份离家近、不那么辛苦的活。不是你们公司也行,只要不那么累就行。

我说:“阿姨,真对不起,恐怕没有不那么累的工作。”

适合毕业生的工作,大多需要吃苦。打杂是苦,加班是苦,处理不好职场关系也是苦。但职场菜鸟的未来就藏在这一点一滴的苦里,这是我们成长的阵痛,非得经历过了,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快感,得到赚更多钱的机会。

你为自己设置了一条很低的吃苦底线,就不要去羡慕别人快意生活的极限。

或许曾经我们都不够狠心,不舍得让自己吃很多很多的苦,以至于常常后悔为什么当时不努力一点。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但退一步说,吃苦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3

蔡康永说:“苦味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下次趋吉避凶,不是每餐拿来给我们下饭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过是吃了一次苦头,长了一些经验,然后才能知道怎样可以又快又好地办成一件事情。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决定辞职写作后,无论什么选题都肯写。写了十年,吃了十年的苦,才成为“现象级”作家。

演员范冰冰也曾在微博发过一张脖子受伤的照片,说“时间夺去了我们轻狂的眼神,却给了我们嘴角上扬的资本”。

公司附近有一对50多岁的夫妻,风雨无阻卖了十年烧饼。两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生火炉,六点出摊开始卖烧饼,站十多个小时,卖两百多个烧饼。日复一日地吃苦,攒下的钱可以在老家盖一栋小洋楼,过上当地人羡慕的生活。

大家都一样,吃过苦,才更能体会苦尽甘来的意味。何况正拥有大好年华和无限可能的你,吃一点苦,又有什么呢?

春蚕吐丝,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前方的路埋伏了许许多多的苦,看起来崎岖不平,只要我们肯撑过艰难的那一段,就一定会比站在原地的自己更加强大。

励志文章5:梦想,当然是用来实现的

​1

在老家和两个表妹聊天。

上高二、在50个人的班级里排名20左右的表妹,对我说:我将来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或者是坐在台灯下做外文翻译的专家。

在省会城市读医药类高职院校的表妹,抱怨说:妈妈让我毕业后回县城医院做护士,我才不要。我只想毕业后拿到护士文凭,然后就去做别的工作。

我轻松地回应她们:挺好的想法啊,会实现的。她们却明显很惊讶,不约而同地说:根本不可能,好吗?一个解释说:我现在的成绩可能连个本科学校都考不上,怎么可能考上有考古专业的大学;另一个解释说:我学了护理,如果不做护理工作,我又能做什么呢?

然后,我问:既然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刚才还要告诉我呢?她们又出奇地一致:这是我的梦想,可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实现的。

我大笑三声,问:如果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那要梦想干什么!

她们肯定在心里翻了我无数的白眼,因为我问完这个问题后,她们就溜到一边去玩手机,不和我聊了。

2

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实现的啊。

我的第一个梦想是做一名电视人。从小到大,不管在电视上,还是在网络上,我看得最多的视频类型就是综艺节目。

高中时,在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我趁着晚饭时间跑出校门,去学校门口的打印店,下载下来喜欢的主持人的照片,然后打印出来,夹在自己的错题本里。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拿出来一遍遍地看;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晚,我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定是什么都不做,就端端正正地、一本正经地看。每年大年三十,我们家都会回奶奶家过年。奶奶家除夕夜很吵,为了能让我安静地看春晚,爸妈都会在下午就早早吃饭,然后用自行车,骑快一个小时的时间,带我回自己的家,无论天气怎样,二十几年从没有间断过,到今年也是如此。

所以,当我以戏剧专业研究生的身份毕业,有一家电视公司给了我offer时,我什么都没说,在参加完毕业典礼的第二天,就到了陌生的城市,直接入职。

我从未想过这个梦想会这么快地实现,因为在我长到25岁的时候,身边还没有一个人做电视。可因为是梦想,因为你知道它就是用来实现的,所以当有一点机会的苗头出现时,你才会懂得赶紧抓住,你才敢于在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时候,隐忍地韬光养晦,接受挑战。

3

我的第二个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同样地,在我二十四岁的时候,我身边没有一个人是作家。从小到大,有无数的人对我说过他的梦想是成为作家;从小到大,也有无数的人切切实实为这个梦想努力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当你觉得梦想遥不可及,只是挂在未来天空的月亮时,你很难持续地去付出。人都是看到希望,或者相信会有结果,才会义无反顾。

而我笔耕不辍多年,终于出版了自己的书,不是我幸运,只是因为我是一个相信白日梦的人。我相信心想事成,所以愿意为此持续努力。

我的第三个梦想是成为一名演说家。所以,当很多作者因为做分享会很累而不愿去做时,我心甘情愿地接受出版社给我安排的一切活动,为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分享能力。

去年从山东老家要去厦门参加一场活动,那天早上突降大雪,父母极力劝阻,虽然我心里也是一万个担心路途的安全,还是打了四个小时的车去了机场。幸运的是,航班正常,顺利完成了那场活动。

回来后,父母有些怨气,觉得不理解。我说:你们都不知道这种机会是多么的难得,有一次就必须得抓住,虽然那场演讲只有20分钟。

后来,我开设了写作课和阅读课。出发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想训练自己的分享能力。过去的半年,每个周末都在上课,很多时候说话说到嘴巴两侧的肌肉疼。有天,一位学员说:真佩服你这么能说。我回应他:希望有一天,你能用“你讲得真好”来赞美我。

至于这个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或者什么时候能够有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出现,我没有打算,也不清楚,我只是已经为此坚持了三年。因为坚信它终会实现,所以我不着急,一直在等风来。

4

当然,作为一个“胃口大”的人,我还有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第十个梦想,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但我不会觉得有压力,因为“梦想实现”是有繁殖能力的。当你能实现第一个梦想,那实现第二个梦想的难度系数就会降低一些,第三个就会降低得更多。梦想实现越多,实现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职场人生感恩文章 篇3

作者:Spenser(原名,陈立飞,混迹创投圈的职场墨客)

前几天回宁波跟老同学聚会。一个朋友吃着饭,时不时皱眉头盯着手机,飞速敲打屏幕,空气里飘着焦虑的糊味。

我们问他是不是有急事,要不先回去处理。他叹一口气,说:“回去也没用。”

原来,他所在团队负责的项目,两个星期了进展基本为零。由于团队是不同部门的人临时组成的,不仅平时沟通少,大家思维方式也不同,意见本就难统一,还有两个极其挑剔的队友。

这两个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认为别人都配不上自己的牛逼。每次提出一个新方案,他们总喜欢全盘否定:“这个太老套了”,“这个行不通”,“这个太低级”。

追求质量无可厚非,但是,当他们强势夺走话语权,却不给解决办法:“我也不知道怎样行,但你这个就是不行。”

最终,他们会以“为团队好”为挡箭牌,合理化一次次徒劳的会议,一点点消磨掉团队的生机,留给彼此拎不上台面的焦虑和怨念。

有些人,误把职场当成专属秀场,忘情表演着solo,以为能彰显自己的价值。不懂合作,更不理解合作的价值。

只懂站在单方立场,急切表达,那叫作。

因为专业细分有局限性,每个人都难逃被误解的宿命,所以耐心聆听、延后判断,才叫合作。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为了权利的制约、平衡,职场分工越来越精细。从高中文理分科开始,我们就被划进了两大思维流派。

理科生用数字和逻辑推演宇宙,文科生用词汇和情感阐释社会。然而,进入职场后,实际情况并不是一个品种的萝卜占独坑,而是所有专业萝卜混合,扔进一个大坑。

顺着互联网经济大潮,不同专业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比如,做运营的要懂数据,跑数据的也要懂内容,写内容的也要懂运营。

所以,片面认为合作是降低决策效率的人,怠于沟通,南辕北辙。他们固守着自身价值的小骄傲,身段绷的又紧又硬。

然而,越有领导力的人才,越了解自身缺点,懂得个体认知局限性,擅长学习不同工种的思维方式。不在其位,仍谋其政。

所以,从个体角度看,善于合作的人,谦卑和包容,眼里的世界很丰富、很可爱。

这种人更容易赢。

另外,从宏观角度看,合作,就是夯实你的社会资本。

很多人谈到“资本”,第一印象是钱。实际上,人的社会阶层不单由物质水平决定,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把资本划分为三种:经济、文化和社会。

罗振宇引用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解释经济、文化资本:假设在餐厅里,你观察到两个人。第一个人拿着名牌包,聊天内容尽是明星的花边轶事;另一个人穿着好像很普通,但张口谈的是商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

名牌包就属于经济资本,是物质条件;而《经济学人》能反映文化资本。罗振宇认为,现在是个文化资本比经济资本更容易赢得尊重的年代。

借用姜思达的句式:你能一夜富成范冰冰,但你没法一日读成林徽因。

然而,光有文化资本也是不够的。要懂得合作,连接更优秀的人,才能收获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价值在哪呢?

因为能够交换资源的双方,必定拥有相当的实力、相互赏识认可,才能有底气构成彼此的资本。所以,拥有高质量合作关系的人,就拥有了强悍的信任背书。

比如,用最近很火的中国有嘻哈来段freestyle。有位神秘蒙面人选手,很多观众都猜到他是欧阳靖,美籍香港饶舌艺人。原本在美国发展,一段比赛视频在国内红了后,他趁势利用现有资本,把HipHop的火烧到内地。

嘻哈是小众音乐,和别的地下rapper相比,欧阳靖懂得如何跟主流演艺圈合作。

他演过《速度与激情》,和王力宏唱过《盖世英雄》,参加天天向上,汪涵介绍他是“华人第一rapper”。其实,音乐本无高下,但社会资本有。

你的专业权威和人生格局,都由它决定。

这个逻辑对企业同样适用。

马东带着奇葩说团队离职后,爱奇艺仍然和马东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所以,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爱奇艺有了奇葩说做背书,奠定了平台的网络综艺地位,整体形象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关于职场经验的职场励志文章 篇4

文/熊丙奇

世界500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就中国青年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10条有益的建议。

1、看到潜在的危险

埃森哲合伙人兼中国区总裁李纲认为,中国员工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这种状态对员工在跨国公司的成长很不利。

2、建立清晰的成才目标

盛大公司副总裁张燕梅告诫大学生应该早作规划,在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要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今后想从事哪一行业,到什么类型单位工作最理想。根据定位做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能到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才抱怨大学4年白白浪费了。

3、不要拿学历说事

据GE(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晓军介绍,公司会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对专业和学历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GE公司在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心由于工作性质,通常要求应聘者至少有硕士以上的学历。

4、关注你的核心竞争力

IBM大中华地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邱晓萍表示:“我们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并不严格要求。”IBM招聘人才的第一关是笔试,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试题中没有任何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内容。IBM看重应聘者的潜能。在IBM中,有很多例子反映,非IT专业出身的应聘者最终却在IT技术岗位上做得十分出色。在笔试之后的各轮面试,和今后的培训和工作中,IBM会发现你的兴趣和潜力。

5、明白自己的需要

家乐福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杨孝全说,在家乐福,人才的淘汰率较高。一是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定位很高,二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家乐福的工作十分具体和辛苦,有一些大学生对其艰苦性和挑战性没有准备,而且也对工作的价值缺乏认同,因此选择主动离职。

6、正确的求职态度

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杜家滨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他们会观察应聘者回答问题的内容、方法以及答错时的态度,来评价他的能力。“不懂不要紧,答错其实也没关系,关键在于你要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尝试着回答的,我们要看你思考问题的逻辑和方法。”

7、建立与企业的相互信任

据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副室长三村俊介绍,从起,他们开始选择优秀的中国员工,派往日本东京公司总部进行重点培养。目前在三菱商事中,有的中国员工已经担任起重要管理工作,公司也有意识地培养他们。

8、知道自己该做的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查布朗表示,在杜邦,有一项员工定向发展计划,鼓励员工自己决定未来3——5年把自己发展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员工可以与直接主管共同商量自己的发展规划,公司也会创造相应的条件,支持、配合员工的行动计划。

9、给自己一个梦想

“对一个人、一个项目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是信念,相信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自豪感。一个人只要信心百倍地去干自己感到骄傲的事,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富士通将军(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村昭彦这样说。

10、你可以改变自己

职场人生感恩文章 篇5

文/张丽仙

工作中,通常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不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经常越位,把你这个萝卜随意长到别人的坑里去,往往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人际关系和谐畅通。

苏伟龙是一家生产安全防护产品公司的销售部员工。一次,在洽谈业务时,销售经理了解到对方企业的客户代表邵一航是苏伟龙的大学同学,于是,出差时,销售经理就带上了苏伟龙,希望苏伟龙能以这层关系为突破口搞好公交。自信满满的苏伟龙也拍着胸脯回应道:“没问题,我们大学时就是同一寝室里的铁哥们儿,事情就包在我身上吧。”果然,在谈判时,苏伟龙不负众望,在详细地介绍了公司的产品后,很快便和老同学达成签订合同的意向。然而,在谈到一些合同细节时,销售经理还没有表达,苏伟龙就抢话说:“可以,没问题!”在完全没有征销售经理意见的情况下,苏伟龙竟然自己拍了板,商定了合同,这让坐在一旁的销售经理非常尴尬。

同学相见,分外亲热。中午用餐时,苏伟龙又自作主张点了满满一桌菜招待邵一航,随后,两人便天南海北地热聊起来,完全把销售经理撂在了一边。看到满桌的菜肴剩下过半,餐费大大超过过预算,销售经理心理更加不痛快了。这些,苏伟龙却丝毫没有留意到。在回公司的路上,苏伟龙还是意地问道:“经理,我这次表现还可以吧?”销售经理冷冷地道:“嗯,不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公司后,销售经理不但没有替苏伟龙请功,还处处冷落他,一些原有的出差机会也让给了别人,这让苏伟龙非常郁闷。

一转眼,在公司混了两年后,苏伟龙眼看升职无望,就打报告离职了。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在一家健身会所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平时工作主要就是开发新会员,为他们办理会员卡。虽然苏伟龙所在的健身会所处在街市比较繁华的地方,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规模也比较大,但新的健身房在不断涌现,短短半年时间,苏伟龙他们所在的街道上,已经有了四家健身房。几个月下来,苏伟龙工作业绩很不理想,入会者寥寥无几,收入自然也是捉襟见肘了。一天,苏伟龙和发小王志江一块喝酒,得知苏伟龙的烦恼后,王志江为他出谋划策:“虽然你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缺少专业知识,但你身体条件好啊,你没事儿时可以到健身房里转转,借指导健身为名,和那些会员们套套近乎,拉拉家常,没准那些会员们还会介绍顾客给你呢。”苏伟龙一听,欣然同意了。于是,在工作间隙,苏伟龙经常到会所去,帮忙指导会员健身,由于他平时就是个健身爱好者,体格丝毫不逊色于那些专业的健身教练,再加上能说会道,很快便和那些会员们混熟了,到后来,苏伟龙俨然已成了学员眼里的半个教练。这样一来,确实带给他不少的好处,不断地有会员把自己的朋友、亲戚介绍给他。

然而,日子一久,苏伟龙的举动慢慢地引起了会所里其他专业教练的不满。后来,所有的专业教练联名对领导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此举严重地扰乱了教学秩序。

一天,领导来找苏伟龙,严肃地批评道:“在职场中,积极工作是件好好事,但积不能过头、不能越位。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什么样的事。只有明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利益……”

联想到自己上一次的离职经历,苏伟龙的脸红了。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韩昭侯喝醉了酒,和衣靠在龙椅上睡着了。当时,负责韩昭侯衣服的典衣官员没有在现场,而负责头冠的典冠官员支在身边。典冠担心韩昭侯受凉,就从衣柜里拿出一件衣服,搭在地韩昭侯的身上。韩昭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上盖的大衣,问清缘由后,二话不说,下令把那名典冠杀了,理由是干了别人职权范围内的事儿。而对于那名典衣,仅仅是免了职位而已。这件事儿引起了韩国朝野的大讨论。韩昭侯却对大臣们说:“其实,杀典冠我也是于心不忍。可是,人在官场,越权比寒冷的危害更大呀!”

白领职场励志文章 篇6

白领职场励志文章:在团队中,你已经走到哪一步了

“这事我负责!”=团队领导人

做大事,当领导,就要有担当,就要有魄力,作为整个团队的掌舵人,如果连这点担当都缺失,还能指望团队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么?

“这事我顶着!”=团队顶梁柱

抗压能力强且有耐性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人;心胸博大,有境界,有奉献精神的人;到最后都可以享受到胜利的果实。

“这事我来做!”=领导左右手

做事有责任、有思路、有条理,知道公司的事做好了,受益的是自己,同时真心为公司操心的人;

“这事我不会!”=最基层员工

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安排就坚决不做,就是只领工资不爱做事,安排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不愿干,属庸人之列;没有学习能力,不求上进的人。

“这事怪我吗?”=团队的拖累

遇事逃避推卸责任,还满腹牢骚,抱怨和埋怨团队就是打自己耳光,说自己无能,更是在放弃机会!这样的人只会拖累团队。

.......

“这事找谁啊?”=团队的白痴

“这事不怪我?”=团队垃圾

“这事为什么我来做?”=团队寄生虫

“这个锅我来背!”=临时工

白领职场励志文章:职场交往中要避开的九大忌

你有事要外出或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偶尔跟同事聊聊私事,是联络感情的需要,也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所以,人际中注意细节更利于交往。

1、进出不互相告知。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待。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时正好有要紧的事,人家就没法说了,有时也会懒得说,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2、不说可以说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也就有了关了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倘若这些内容都保密,从来不肯与别人说,这怎么能算同事呢?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人家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3、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因为求人总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不认识,但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去找,以便诊得快点,诊得细点。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因此,求助他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当然,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4、有好事儿不通报。

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从不向大家通报一下,有些东西可以代领的,也从不帮人领一下。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他们有事先知道了,或有东西先领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

5、明知而推说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临时出去一会儿,这时正好有人来找他,或者正好来电话找他,如果同事走时没告诉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诉他们;如果你确实不知,那不妨问问别人,然后再告诉对方,以显示自己的热情。明明知道,而你却直通通地说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晓,那彼此的关系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外人找同事,不管情况怎样,你都要真诚和热情,这样,即使没有起实际作用,外人也会觉得你们的同事关系很好。

6、热衷于探听家事。

能说的人家自己会说,不能说的就别去挖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时,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说漏了嘴,对此,你不要去探听,不要想问个究竟。有些人热衷于探听,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这种人是要被别人看轻的。你喜欢探听,即使什么目的也没有,人家也会忌你三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7、喜欢嘴巴上占便宜。

在同事相处中,有些人总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动出击,人家不说他,他总是先说人家。

8、拒绝同事的“小吃”。

同事带点水果、瓜子、糖之类的零食到办公室,休息时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难为情而一概拒绝。有时,同事中有人获了奖或评上了职称什么的,大家高兴,要他买点东西请客,这也是很正常的,对此,你可以积极参与。你不要冷冷坐在旁边一声不吭,更不要人家给你,你却一口回绝,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或不稀罕的神态。人家热情分送,你却每每冷拒,时间一长,人家有理由说你清高和傲慢,觉得你难以相处。

9、常和一人“咬耳朵”。

同办公室有好几个人,你对每一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始终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对其中某一个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在平时,不要老是和同一个人说悄悄话,进进出出也不要总是和一个人。否则,你们两个也许亲近了,但疏远的可能更多。有些人还以为你们在搞小团体。如果你经常在和同一个人“咬耳朵”,别人进来又不说了,那么别人不免会产生你们在说人家坏话的想法。

白领职场励志文章:9大品质让老板为你点赞

哪些好品质把最佳员工与普通员工区分开来?我们在下文中对一些因素进行了排名,从最重要的开始:

1、高目标,高要求这是一个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与普通员工区分开的方法。

最佳员工们会设定并且达到一个很高的目标,通常普通员工觉得这样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完成”。与此同时,他们也会鼓励他人取得好成绩。然而,当我们让被测试者选出他们认为对员工最重要的四个技能时,只有不到1/10的人选择了“要有崇高的目标”。所以,虽然设定一个高目标并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它确实能区分最佳员工和普通员工。

稍微在效率上逊色一些的员工往往被称为“沙袋人”。“沙袋人”认为,呈现最佳工作状态,和最快完成任务的结果就是获得更多任务,最终让自己无法承受。因此他们会故意隐藏自己的实力,以防上司不停地往他们的案头堆任务。问题不仅出在“沙袋人”自己身上,那些不愿对付出额外努力的员工赏罚分明的公司也难则其咎。

2、善于合作当我们抛出这个问题:“哪项品质对于一个员工来说最重要?”人们第一个提到的,总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储备”。

这么看来,无论是对最佳员工还是对普通员工而言,这些品质都被广泛认可。说到第三个重要品质的时候,确实“有能力参与并强化团队协作”,的确能区分员工高低。

许多员工情愿独立完成工作。他们之中有许多人相信,独立工作更能凸显他们的努力成果。他们可能会这样想:工作就像在学校学习,成绩好证明能力强。如果真如他们所想,组织或者公司存在的意义何在?团队协作比个人单打独斗所取得的成就多得多。

3、做团队的好代表最佳员工常常在公司内部的跨部门交流中能更好代表本部门。

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就请拿出勇气,多承担一些份外事,当别的部门提到你所在部门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你。如此一来,你会得到更多赏识,认识更多人的机会,还有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4、迎接改变,而不是抵触

我们的一个客户描述她供职的地方具有“冥顽不灵的中层领导群”,他们抵触也恐惧改变。当然对任何人而言,改变都非常困难。但改变对公司的存亡却至关重要。最佳员工无论是在战术还是在策略上,都能很快地适应改变。

5、积极主动通常员工都很容易被当下职位所限,停留在“被要求才去做事”的境地。

最佳员工则不同,他们会培养自己主动争取任务的习惯。想想你的公司里进行的项目吧,有没有哪个同事在各方各面都有所涉及?积极主动可不意味着仅仅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

6、信守承诺很多人都容易说一套做一套,并将其归咎于健忘。

然而我们对此举可不敢恭维,宁愿将其理视为不诚信行为。如果你承诺了某事,除非真有实在超出可控范围内的事件发生,否则一定要说到做到。最佳员工们在这一点上普遍非常谨慎,避免说一套做一套,因此成为了其他员工的绝佳道德模范。还记得文章开头时提到的4158个参与调查的员工吗?本特质可是获得最高分员工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最佳员工贡献的常常比普通员工承诺的多很多。

7、有良好的判断力当对技术问题或决策可行性抱有怀疑时,最佳员工们会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而不是根据过往经验随口一说。

做决定的过程只占小组工作的非常小一部分,但做完这个决定的后果可能是难以挽回的。最佳员工们会以开放心态,考虑所有解决方案,并会仔细权衡成败会对何人何事产生影响。

8、懂得妥协没有人永远是对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失望、失败和成果受损。

犯错之后,最佳员工会及时发现问题,然后继续努力。他们不会埋怨其他人错在哪儿,也不会在意外界的怠慢和伤害性评论。他们知道,毁坏他们名声的不是犯错本身,而是犯错误之后不认错,也不从中学习成长。

9、给予诚实反馈我们倾向于相信给予反馈是领导们的责任,这当然无可厚非。

关于职场励志文章 篇7

偏方二:要绝对服从领导,领导总是对的,领导的话就是真理,不用实践检验。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偏方三:人都喜欢听好话,领导也不例外。因此,想升迁必须学会说话,学会说好话。讲明白点就是要学会溜须拍马。别小看你的三寸之舌,其对仕途的影响是深刻的。

偏方四:与领导会话时,声音不宜太大,最好不要超过70分贝。声音太大不仅不礼貌,而且很容易发生争吵。

偏方五:要保护领导的安全。与领导在一起,遇到危险要救;没有危险,制造危险也要救。

偏方六:只要领导有需要,无论如何,都要随叫随到,不得马虎。这样有利于培养领导对你的好感,让领导觉得你非常敬业。

偏方七:摸清领导的底细,尤其是领导的爱好、兴趣更是要了如指掌。你想,掌握了领导的喜好,就可以让领导高兴,领导一高兴,不升迁也不行了。

偏方八:逢年过节时,一定要拿出些实在的东西“意思”领导。这“意思”还要讲究艺术。不能直来直去,要委婉,一定要含蓄。否则破坏了领导的清廉形象,仕途堪忧。

偏方九:领导有困难时,要及时为他排忧解难。“上刀山,下火海”是必要的;“鞠躬尽瘁,死而后矣”更是不在话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得到领导的信任。

都市励志职场文章 篇8

都市励志职场文章:爱发牢骚和抱怨是最坏的职场习惯

文/永谊

抱怨,宛如一条毒蛇,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困住”了那些爱抱怨的人?如何让他们囿于自己“倒霉”的现状,而无法通过自我意识做出改变,甚至步入“越抱怨越失败,越失败越抱怨”的恶性循环之中?也许,我们很想知道,抱怨,它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其实,抱怨“害人”的方式之一,就是让人们把“发泄一下”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恶习。

的确,职场中存在种种危机、压力,会给人们带来不良情绪,这些都在所难免。当有不满情绪时,过于压抑不行,适当地宣泄可以化解压力,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热情。但发泄过度、没完没了地抱怨,也同样是有害的,这种做法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也不能达到宣泄情感、令人心情愉快的目的,只会让人不知不觉地陷入负面情绪之中,逐渐形成一种可怕的强迫症。

要知道,“减压”的方式也是分为健康和不健康的。健康的减压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向亲朋好友求助、参与体育锻炼或是试着通过“移情设想”,从旁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面临的难题。

某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阿明,他化解压力的办法就是每隔几个月“请假一天”。公司里没人知道这一天他干什么去了,仅有几个好友知道他的“秘密”——其实,每次请假,他都是坐上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邻省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吃一顿他最喜欢的民间小吃,然后,他会悠闲地坐在田埂上,看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

“那一刻,我会忘掉工作中所有的烦恼,甚至忘了自己是个职场中人,还以为自己是一个田间的农夫呢。”阿明总是这样对朋友说。阿明会在当天傍晚登上回程的火车,到家已经十点多了。他什么都不想,倒头在床上睡一大觉。第二天,他会觉得自己像被“格式化”了一样,全身充满力量,头脑里充满创意,困扰自己多日的工作问题往往也可以迎刃而解。

阿明的确是找到了一种缓解压力的好办法,可很多人,动不动就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抱怨这个,责骂那个,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减压方式。说实话,抱怨根本起不了减压的作用,它只会让人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

不仅如此,没完没了地发泄,如果不加以克制,时间长了,人还会养成一种动辄责怪别人的习惯,总觉得别人都对不起自己。比如,在他们眼里,老板总是克扣自己应得的工资,上司总是压制自己的才能,同事总是抢自己的功劳,客户总是故意给自己出难题……

李建本来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中年“下海”,来到一家民营广告公司。老板很欣赏他的创意和文采,给他一个高管的职务。当时,朋友们都为他高兴,觉得他可以大展宏图了。可几个月之后,不论谁见到他,都听见他在说“情绪话”,比如老板素质太低,同事心眼太小之类。其实,这几个月来,已经有好几项由他创意设计的广告作品在媒体上火暴刊登。按理说,他的事业是很成功的,可他总是受不了一些小小的不顺心,整天牢骚满腹。

后来,他又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薪水也猛涨了一大块,可没多久他又愤愤不平起来,说公司里有几个老板的亲戚不但“吃闲饭”,还总坏别人的事。时间不长,他又辞职了。后来,他几年内换了好几个工作,每次都有不同的抱怨:不是老板太抠,就是环境太差;不是同事不配合,就是客户太老土……

就这样久而久之,他的名声和人缘都江河日下。到后来,这个行业里稍微好一点的公司都再也不愿意雇用他,他曾想自己创业,但一来缺少资金,二来也没人帮他,最后迫不得已,只好忍气吞声在一个三流的小公司里拿着一份微薄的薪水,混一口饭吃。

当然,他仍然没有改掉爱抱怨的行为,他总觉得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可他不知道,正是那种动不动就发泄情绪的习惯,让他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从而失去了很多机会……

其实,喜欢发泄情绪的人,多半有“吹毛求疵”的心态,他们最擅长“宽于待已,严于律人”,总觉得老板对不起自己,命运对不起自己,甚至国家、社会也对不起他们。但他们从来不肯相信这些“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没有付出怎么能有收获?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哪能有最后的曙光?他们幻想生活会给自己安排好一切,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走向成功。

如果一个人总是做这种“不劳而获”的白日梦,而生活又远远偏离了他那不可能实际的幻想,于是,他只能唠唠叨叨、骂骂咧咧,把随时向亲友、同事发泄情绪当作惟一的办法。

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却是把自己的能力“封顶”了。于是,他们成了自己潜力的最大敌人,成了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羁绊。爱发牢骚的人,其实多半是有才华的聪明人,可他们却聪明反被聪明误,鲜有做出大成就的。究竟原因,就是在于他们用抱怨和牢骚彻底地限制了自己。

因此,在某种程上,职场上最坏的习惯之一,也许就是爱发牢骚和不停地抱怨。

都市励志职场文章:职场的健康和谐关系

很多朋友和我探讨在职场里的意义,是金钱、职位,还是资源?其实,这些都不是职场成功的“充分条件”。我觉得,快乐才是我们能走完、走好职场之路的最重要因素。

无论你在什么层级、什么领域工作,都会身处一个“小团体”里。在这个小团体里,有竞争也有协作,有碰撞也有妥协,无论怎样,你一定要获得大家的肯定;否则,无论你对外如何叱咤风云,你也依旧不快乐。

前段时间,朋友用有意思的假设诠释了以上的论断:假如你在美国白宫权力核心工作,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小团体”——领导班子。即便这样的中央高层,也需要得到“团体”里其他人的认可。如果在那里,大家都不爱搭理你,就算你位高权重,相信你依旧会不开心的。

所以在任何一个小团队里,要取得成绩,要快乐开心地过下去,首要做的就是和团队里的大家和谐相处。

和领导“看上去很美”

团队的领导有时候就和父母一样,我们是没得选的。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和被管理层或多或少存在矛盾,当然也不乏优秀的、深受大家爱戴的领导。但如果你很不幸地发现你们团队的领导是个“奇葩”的话,那你也绝对不能和他摆开架势,大战300回合。你也不要参与到部门队友的“起义”队伍里去,再如何也要做到和领导“貌合神离”。因为即使领导再“不尽如人意”也一定会有利益至上的人追随他,而你螳臂挡车的壮举,只会让你遍体鳞伤。

和队友“礼”尚往来

这里的“礼”,不是给团队里的大家送礼,而是用一种“尊重”的原则和同事去相处。这个“礼”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和团队里的队员越“礼”。有的团队里的个别队友成了兄弟、姐妹,甚至情侣,这其实是翻越了“礼”的栅栏。有利益的地方,是不能有真正的朋友的,至少没有永远的朋友。如果你在团队里和个别队友“交了心”“穿了一条裤子”,那一定是弊大于利的,很多时候将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团结其他人,同时会让你的职场环境变得复杂,变得充满各种动因。

语言传递正能量

永远用正面的语言评价同事。有一次,我负责做一个会议的背景喷绘,结果由于粗心,背景做出来后发现打错了字。于是,我连夜撤了背景,通宵赶制了出来,并在当日临晨会议开始前把背景替换好。在工作总结的时候,团队的负责人就评价我这次会议最辛苦、责任感强、通宵加班等,而所有的评价里,所有关于“犯了错”“失误”的字眼都变成了正能量的鼓励。这让我深受感动,于是更加深了和团队的感情。

以上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职场成功首先要职场快乐。而职场快乐,不可能自己独乐乐、傻乐乐,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需要得到大家的喜欢。

只有快乐的职场,才是孕育成功的职场。即便你在职场里没有获得名利上的成功,但一辈子和自己的“工作”快乐了一场,那也不失为一种职场成功!

都市励志职场文章:一个被贬者的职场奇迹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新闻圈的真实故事:麦克是电视记者,由于口齿清晰、相貌堂堂、反应又快,所以除了白天采访财经线,晚上还播报7点半黄金档新闻。

按说他事业应该一帆风顺,却因为人不够圆滑,而得罪了他的直接上司新闻部主管。

在一次会议中,新闻部主管突然宣布,麦克不准播黄金档,改播深夜11点的直播新闻。所有的人都怔住了,麦克更是大吃一惊,他知道自己被贬了,但是极力镇定,甚至做出欣然接受的样子。

从此,麦克每天一下班就跑去进修,并在10点多赶回公司,预备夜间新闻的播报工作。他把每一篇新闻稿都详细过目,充分消化,丝毫没有因为夜间新闻不重要,而有任何松懈。

渐渐地,夜间新闻的收视率提高了,观众好评不断,终于惊动了总经理。总经理下令,由麦克播晚间新闻。于是,麦克被新闻部主管“请”回了黄金时段,并在不久后获选为全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

心有不甘的新闻部主管,终于想出了修理麦克的办法,他故意当众宣布:“虽然麦克是学财经的,但是由他采访财经新闻容易产生弊端,以后改跑其他战线。”

对跑财经已颇有名气的麦克,这简直是当面的侮辱。麦克怒火中烧,但他知道只要自己爆发,就落入敌人的圈套,所以,他默默地承受了。

某日,总经理打电话给新闻部主管:“后天有财经首长来公司晚宴,请麦克作陪。”

新闻部主管应付道:“麦克现在不跑财经线了。”

“不跑也得来,他是专家。”

从此,每有重要的财经界人士到公司去,都由麦克作陪并专访。渐渐地,观众甚至同事,都耳语着:麦克现在是大牌了,只有要人才由他出面。而每一位曾经接受麦克采访的人,都以此为荣。没有被麦克采访的人,则有了怨言。

“不能厚此薄彼,以后财经一律由麦克跑,别人不要碰。”总经理终于下了令。麦克被“请”回了财经部。

两年后,原来的新闻部主管调职坐冷板凳,新任的主管上台,正是麦克。

上一篇:客服kpi考核数据分析下一篇:区、镇二级人大代表视察张堰镇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