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建议

2024-09-16

职场人生建议(通用8篇)

职场人生建议 篇1

像驴一样勤奋,工作却原地踏步;像驴一样劳累,得到的却是皮鞭,这是很多职场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其实,摆脱驴的命运,变身职场千里马得到赏识并重用,并不是没可能。读读下面的文字,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你是否只做一样工作?

寓言一:动物们要举行一场联谊会,领导秘书狐狸对驴说:“你的嗓门高,来曲独唱吧。”驴说:“我不去,我唱得很难听。”狐狸说:“那你去试试做主持人吧。”驴说:“我不去,我形象不好。”狐狸说:“那你干什么?”驴说:“我只拉磨。”狐狸说:“好,你就去拉磨吧。”

在职场,不能像驴一样只知埋头拉磨,除了本职工作,公司里的其他事情都应该尝试着主动去做。如果什么事都不去关心,什么情况都以本职工作为挡箭牌推托,久而久之,你就只能原地踏步。

你是否只耕耘不收获?

寓言二:老虎下山视察,看到其他动物都在玩,而只有驴在拉磨。老虎顿时赞不绝口:“有这样勤奋的员工,是我们动物王国的幸事!”秘书狐狸对老虎说:“驴很勤奋没错,但是,磨上已经没有东西了,他还在拉磨,这不是制造假象吗?”老虎一看,果真如此,不禁摇头叹息。

驴子的勤劳毋庸置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结果,虽然让人不便指责,却让人叹息,在职场,你忙碌与否并不重要,老板看重的是你把工作做好了没有。与其劳而无功地超负荷工作,不如抽时间静下来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你有没有合作的胸襟?

寓言三:驴发现墙头上有一簇青草,非常眼馋,可又够不到。这时,它发现墙角有把梯子,但驴怕搬来梯子后,需要羊帮忙扶梯子,青草要被羊分吃,便干叫了几声放弃了。

驴吃不到青草,不是它智力不行,而是它没有合作的胸襟。个人的才智、力量终究有限,要想有一番作为,需要合作伙伴。在与人合作之前,你就要有与人分享成果的准备。因为合作既包括工作,也包括分享。

你是不是公司的保值品?

寓言四:年终大会上,驴又一次没被评上“劳模”。驴委屈地向秘书狐狸申诉:“为什么我最勤劳、最辛苦,却年年评不上先进?”狐狸笑着说:“是啊,你拉磨的本领无人能及,可是,我们已经改用机器拉磨了。”

时代在前进,公司在发展,如果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在公司,做个保值品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关注公司的发展方向,学习新的技能,那么,你不但是一个保值品,还是一个增值品!

[职场人生 一头驴的职场故事]

职场人生建议 篇2

“锦源喔喔鸡煲”的成品以独特的鸡汤、清淡的风味、合适的价位、温雅的情调, 一上市就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欢迎。

回首过去六年, 喔喔鸡煲经历了由秘方研制、前期准备、品牌运营、导入调整实施、规模效应初现这一系列的品牌战略企划过程, 当中除了浓缩初创者的艰辛之外, 更多地体现的是那份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之情。

在几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 记者听骆向阳真情讲述了他在创业中的甘苦, 而他口头时不时迸出的那些他在多年职场中的真实感悟, 记者也一并摘录下来, 与大家分享。

“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一个方法就是加强学习, 通过学习了解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充实自己的技术能量。”

“所有的成功都没有捷径, 必须是踏踏实实的, 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成为你的经验和对未来的一些积攒。永远不要想说可以一步登天, 从来没有那么好的事!”

骆向阳曾是一个偏远乡村的农家孩子, 他的父母世代在乡村生活, 根本没有城市生活的经验。骆向阳初中毕业后到城镇职校求学, 可以这样说, 他是他们家第一个入城生活的人。1992年7月, 骆向阳以优异的成绩从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毕业, 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饭店打工生涯。

初到饭店, 骆向阳只是做些粗加工工作, 他配过菜, 做过打荷, 甚至送过菜。不管工作多么辛苦枯燥, 骆向阳总是毫不马虎、保质保量地完成。他知道, 厨房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他要学习的, 他时刻提醒自己先练好基本功。在工作中, 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 除了学习厨艺, 他也关注饭店的管理工作和经营之道, 关注烹调技术的发展与走向。

烹饪市场是一个大市场, 工作不稳定, 换来换去是家常便饭, 骆向阳就是那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时在小饭馆, 有时在大饭店, 有时在城里的小小酒店, 有时在野外的别墅山庄。他不嫌工作的频繁变动, 总是在流动性很强的工作中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有的同学做一阵子就不干了, 另谋高就;有的做着做着就结婚成家过小两口的好日子去了。只有他总是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继续着他的烹饪事业。

有些人, 总是充满热情开始一份工作, 没做几年, 又换工作, 甚至换了个行业。如此几个回合下来, 回头望望, 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人的一生不会只做一份工作, 但是有时候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他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缺乏毅力。骆向阳并不是那样的, 他始终坚持着, 坚持自己的方向, 坚持不断地学习。他相信:坚持不懈, 才有机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踏入职场, 充分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是十分重要的。但了解自己的局限并不是说要甘于局限, 而是给自己合理定位, 甚至要努力超越局限, 建立信心。”

“事实上, 每一个成功者都不局限于自己的能力, 相反, 往往可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多做一点, 做得比别人期待的还多。职场中要获得成功, 就得懂得超越自己原本自认为的局限。”

要超越自己原本自认为的局限, 骆向阳并不把义乌作为他打工的唯一去处。1993年, 他来到杭州边打工边学习。杭州市的烹饪技术集全省烹饪技术之大成, 大大领先于义乌, 骆向阳来到杭州就是为了扩大视野, 丰富知识。几年后, 骆向阳不满足了, 他离开杭州来到上海打工与学习, 之后再转无锡、广东, 这种边打工边学习的生活, 使他对我国的几个主要菜系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后来的发展证明他这一步是走得很正确的。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打工, 他都会认识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厨师、朋友、饭店经营者, 这一方面提高了他的烹饪技术, 也给他积累了丰富的饭店管理经验, 为他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饭店的开办要资金, 更要管理饭店的人。这种管理经验不是一教就会, 一蹴而就的。骆向阳的管理经验是在工作中感悟、了解并习得的。开始他也只是一个被管理者,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 他做了主勺, 做了事务长, 做了店长, 逐渐开始参与管理饭店, 积累饭店经营管理经验。等到他主动辞去工作, 自己开张经营成为一个管理者时, 在管理方面他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

“职场上机会和选择很多, 有机会换跑道的时候就换跑道, 不应该放弃机会。”

“有了目标之后, 只在心里偶尔想想是无效的, 要心想事成, 一定要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人要想获得最大的职业成功, 不仅要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还要加强自我修炼, 使强处更强。”

骆向阳边打工边学习的生涯是漫长的。从1992年7月职高毕业, 一直做到2005年4月, 前后将近13年。

在这些年里, 骆向阳不是不想开一家饭店, 成就一番事业。但多少次他最后都没有付诸行动。不是他胆子小, 没有魄力, 是他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厚重的积累, 就不能为日后的成功积聚巨大的能量。只有找到了合适的突破口, 才会形成火山喷发般的效益。要有那样的喷发, 必须找对“喷发”的时机。

骆向阳的内心一直在寻找这样的突破口。

机会终于来了:2005年春天, 骆向阳发现一种新兴的烹饪方法在杭州悄然出现了—鸡煲。鸡煲这一新生事物在偌大的杭州市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 更没有掀起多么大的浪花。但是, 骆向阳从平静的市场运作中看到了鸡煲这一新生事物潜在的巨大商机。他敏锐地看到:义乌还没有一家饭馆主营鸡煲。他想回到义乌开一家响当当的鸡煲店。

说干就干。他立即辞去原有的工作, 与另一个朋友一起回到义乌找地段、找房子, 筹建鸡煲店。

不久, 义乌市第一家鸡煲店—“锦源喔喔鸡煲”在义乌市小商品城的闹市区开张了。

“细节决定成败, 尤其是在暗潮汹涌的职场中, 成大将还是当小兵, 除了能力和机遇, 一些独有的必杀技也能成为你制胜的关键, 并助你杀出一条职场路。”

“‘技术领先’一直都是我的‘必杀技’。”

骆向阳开始起步了, 与别人不同的是, 他一起步就飞奔了起来。

“锦源喔喔鸡煲”的成品以独特的鸡汤、清淡的风味、合适的价位、温雅的情调, 一上市便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欢迎。“锦源喔喔鸡煲”越开越大, 越开越多。一些经营其他行业的经营者也向他取经学习, 还有不少人要加盟, 成为“锦源喔喔鸡煲”的连锁店。现在, 骆向阳自主经营或与他人合作经营的“锦源喔喔鸡煲”连锁店在义乌市开了许多家, 生意都做得红红火火;在温州、丽水、金华、浦江及义乌市城外的佛堂、廿三里等地, 也有多家连锁店生机勃勃地开张了。目前, “锦源喔喔鸡煲”连锁店在省内已达25家, 重庆、成都等外省市也有6家。

“锦源喔喔鸡煲”之所以能飞速发展, 除了经营得法之外, 鸡煲的汤料具有独到之处, 这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锦源喔喔鸡煲”的汤料, 那是骆向阳在多年的烹饪实践中得到的“珍品”。这里面有集众多鸡煲汤的精华, 也有他自己研创的独门秘方。此汤清淡香浓, 入嘴鲜醇, 清新可口, 久食不腻, 具有适合江浙人的传统口味。

在事业发展的同时, 他不忘保护自己的专利, 保护来之不易的“锦源喔喔鸡煲”汤料。在首家“锦源喔喔鸡煲”开张不久, 骆向阳就及时到工商部门给“锦源喔喔鸡煲”进行了商标注册, 让“锦源喔喔鸡煲”得到了法律上的保护。

为了保护“锦源喔喔鸡煲”汤料, 骆向阳也制定了严格的配方保密制度。他可以为一家家连锁店提供汤料的成品, 但绝不提供配方与制作技术。这样, 也就有效地保住了“锦源喔喔鸡煲”的独特魅力与鲜明特色。

虽说也有人跟风做起鸡煲生意, 有的甚至就在他们连锁店的边上做, 但是, 没有骆向阳提供的汤料, 那些店再有本事也无法让顾客喝到真正的“锦源喔喔鸡煲”鲜汤, 到后来也只好纷纷偃旗息鼓, 退出市场。

花样女人的职场人生 篇3

20岁的少女最美的不只是鲜亮的容颜,更重要的是飞扬的激情。这是一个自由的年龄。然而,因为有太多的自由可以选择,所以也就有太多的责任需要自己承担。所以,20岁的憧憬太美好,也太容易受到伤害。追逐梦想意味着付出,付出意味着回报和风险并存。

作为女人,你为新爆出的痘痘神伤,为胖嘟嘟的手臂痛心;你有自信,有主张,一点点绚彩,就可以美得很张扬;你为爱情和事业而情绪起伏;你整天想要跳槽却又抱怨资历太浅前途迷茫;你觉得手头有大把青春可以挥霍,小朋友的一声“谢谢阿姨”却让你伤心多时。

作为职场女性,你的事业刚刚起步。初涉职场、年轻气盛的你仍需磨砺,你容易质疑权威,也容易质疑自己的选择。你前卫、易接受新事物、自觉性强、强调自主平等,在择业上更具功利性。频繁跳槽是常事。此时,还没有家庭负担的你,压力主要来自于事业。

不妨一试:在这个事业起点阶段,请收起你的孩子气,职场需要理性思考之人,而非“性情中人”,更不是“娇娇公主”。现在的你需要做的是充分分析后,选择适合的职业,并坚持学习。

Case 1

青春加进些许失意

Smile 26岁 网站编辑

大学毕业四年,四家公司,三座城市,我的行走轨迹。

刚开始,我在一家小网站做编辑,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天天挂在网上乐不思蜀。干了小半年,我厌倦了不停地复制、粘贴,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流程,于是辞职走人。我有个大学同学在另一座城市挺有名气的网站工作,他力邀我过去,而偏巧我又喜欢有变化的生活。干了一年多,我和老同学一起辞职了,而且发誓要换个行业。我们一起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三天两头去面试,结果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我们只好重操旧业。

去年,我又辞职了,来到北京,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最后还是应聘在一家网站做编辑。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选择了一个行业,你就像坐在一条顺水漂流的船上,你没有舵,也没有机会下船,只能听任船把你带到某一个地方。我讨厌这种被控制的感觉。

女人30 玫瑰怒放

30岁的女人像一朵已经完全开放的花朵,她渴望在这有着最丰满色彩的季节被采摘,否则残红落去,只有枯萎和凋零。然而,哪个院落温暖安全?哪个院落又会选择自己呢?30岁的女人在艰难地选择和被选择着。30岁的女人成熟而敏感,这一点使得她们一方面很睿智,一方面又很多疑。30岁的女人总是陷入寻寻觅觅,循环往复。

作为女人,你知道自己正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年代,可有时你笑得也很无奈。别人夸你年轻有为充满风采,你笑着道谢,却发现眼角的鱼尾纹把年龄泄露无遗。你的眼光更好更远,可东挑西挑就是缺了一块;眼看着新人青云直上,35岁危机让你觉得自己的地位随风飘摇;婚姻的N年之痒让你气不打一处来,看着孩子的熟睡你又觉得豁然开怀……青春正在远去,生活的重担一步步压上来。

作为职场女性,已过而立之年的你正是公司里的“少壮派”,工作已驾轻就熟,人开始走向成熟,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应对工作中各种局面。你心态稳定,年富力强、有能力和经验,但你常感慨于自己在年龄、职位上的“不上不下”;面对咄咄逼人的后生晚辈,难免会有危机感。

不妨一试:这是审视过去、思考未来的时期。与其自寻烦恼,不如找地儿“充充电”。对许多人来说,是时候调整奋斗方向了,无论是创业,还是跳槽,都应该更加理性。

Case 2

拒绝衰老

Pink35岁部门经理

我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年轻。每当有同事问起我的年龄,我都笑而不答。对于已经35岁,做了“孩子妈”的我来说,年龄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有时我故意隐瞒年龄,这样我会感觉自己并不老。作为部门经理的我,也不希望被年轻人孤立。

对于白领女性而言,身在职场,没有幼稚的权利,更没有衰老的权利。很残酷,但事实如此。

女人过了30岁,每天的美容程序便成为必做功课。大把的银子就献给了化妆品专柜,心疼却不后悔。晚上回到家,尽管腰酸背痛,但卸妆、洁面的工作还是一步不落。别以为是虚荣心在作祟,其实,我们也很累。但当职场竞争残酷到年龄、容貌也成为一个门槛时,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

曾经看到这样的文字:30岁的女人像一台电脑,不经意间已经全面升级:学业已经完成,工作和事业已经稳定,几乎是在一夜间就完成了身份上的变化,由女儿变成了妻子、母亲,成了家庭和单位的顶梁柱,不仅开始承担责任,也开始承受压力和偏见。

是的,30岁的女人已经在职场上扎根,感受到的是职位的晋升、社会地位的提高所带来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体力甚至容颜的改变所产生的压力和失落就更加明显。

女人40 绿叶婆娑

数年前的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现场,主演《女人四十》的萧芳芳上台领取最佳女主角奖的时候,披肩突然掉下来。四十几岁的她当众幽默道:“你看,女人过了40,什么都垮下来了。”女人到了40,忽然发现,自己觉得“靓丽迷人”,别人嘴里已经成了“风韵犹在”。女人到了40,别人问年龄,自己脱口而出,话音未落就有人说:“不像不像,你挺显年轻的。”口气中多少有点安慰的意思。女人到了40,开始有人劝慰你,人到中年,该补钙了……

作为女人,新冒出的白发让你烦恼;为了盖住色斑皱纹,你要打很多粉底遮瑕膏;你时常觉得身体处于亚健康指标,甚至担心更年期的早早到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婚姻问题、事业问题……40岁是一个女人最矛盾的年龄,她们总是在不再年轻的现实和还不算太老的现实中焦灼和砥砺着自己的心。

作为职场女性,你正处在事业发展的稳定期。你处事老道、经验丰富、专业精湛,但此时的你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经济压力最大。对你而言,最怕出现变数,最担心健康问题,工作稳定才是头等大事。

不妨一试:这是充分显示能力的年龄段,你要适应角色转换,保持活力与激情。

Case 3

渴望退休

IT女士 42岁 部门主管

前两天,我刚刚回绝了老板派我去筹建外地分公司的建议。部门里二十多岁的同事们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因为回来后的我会摇身成为元老级人物。如果是几年前,我断然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今天,我放弃,而且不后悔。

30岁时,年龄是我希望回避的东西,但今年,我42岁,却不再介意回答别人的疑问。不是我不再渴望美丽,相反地,我更加热爱她,因为她的匆匆易逝。只是比较之下,我的心中有了更重要的东西——家庭。

职场人生励志文章 篇4

有些时候,经历一些挫折,面对一些失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并不是面对所有的挫折和失败时都要板着面孔,有时候它们会显得必要,甚至有些可爱。

我们经常会提到爱迪生,提到他在为人类寻找光明的时候,曾经有一万多次的失败,这其实都是引用这个事例的人们自己的看法。爱迪生自己并不这样看。有记者曾经就他发明电灯泡一例,借常人的看法提问他,爱迪生回答说,我哪里是失败了一万多次?其实我是成功地找到了一万多种不适用做灯泡的材料。由此我们不难判断,爱迪生的发明生涯充满着探索的乐趣,挑战的乐趣,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他在他的发明世界里享受的快乐,是一般的人不能感觉和享受得到的。

我们知道,鲜花和掌声营造的只是一种氛围,而幸福和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世界上许多的事情都与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心境有关,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感到有意思,有的人感到没意思;有人感到很快乐,有人感到很痛苦。其实你只要永远保持一种快乐态度和心境,你就会处于快乐之中,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有阳光,有风景,有歌声,有欢呼,有掌声,有鲜花,有美酒的天地之间!

你能说一个人很平常地走过了他的人生旅程就不是一种成功吗?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有三个孩子。由于多种原因,她本人没有读多少书,没有什么文化。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以孩子们为中心,照顾他们吃喝,服侍他们穿戴,接送他们上学。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而她自己一天天衰老了,然而她的心里比谁都高兴、甜蜜和骄傲,因为她的三个孩子都学有所成,一个获得了博士学位,一个获得了硕士学位,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她说她高兴的是平日的点滴付出,圆了她自己的梦想,她就是希望她的子女们都能成为有文化的人;她说她甜蜜的是三个子女都很理解她的心事;她说她骄傲的是,在她的爱心、孩子们的决心和师长的关心下,三个孩子正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深圳的一次“城市精英”培训班上,有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在公众面前谈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其实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到今天为止,40多年来,我每天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每天我都按计划做我每天的事情,一件事情做完了,接着再做下一件事情。走到今天,应该说我对自己还是满意的,因为,我计划中的目标都实现了。我在深圳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公司,最近又将父母接到了身边,我感到生活让我平实地走了过来,我对生活也充满着挚爱,我在生活中学会了平常的付出,而生活却给了我超常的回报。”

小雨是一个只有师范中专学历的女孩子,但她从不因为这一点而气馁。她参加了一个职业训练班。在训练班里,她表现得热情而专注,开朗而主动,细心而认真。不论是谈自己的观点、干训练中的诸如清洁之类的事情,还是后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她都表现得乐观而积极。她中专毕业后应聘在当地的一家公司,这是她踏入社会的第一站,她非常地珍惜,所以投入了她全部的干劲与热忱。尽管这家公司终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了,她却一直在公司坚持到最后一刻。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成了无言的结局,但是她却认为这也是一份收获,她在其中学到了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东西。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刻,许多与她一起到公司的同学都相继走了,她却选择了留下,与公司一起坚持到最后一刻。她相信仅凭这一点,她再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不出所料,她去了深圳,一个星期后,她便被一家船务公司录用,试用期月薪1500元。她在那里做得很开心,和领导与同事们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这难道不是成功吗?

常言说得好:天下无大事!因为所有的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比如居里夫人,她的伟大发明,难道与她每天洗沥青渣、做实验、记数据毫无关系吗?

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这种心态和情绪与挫折和失败无关。如果天下的人们,用鲜花铺满自己心灵的春天,用快乐填充自己的平常生活,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地走,那么每一个脚印都是一首成功的歌!

励志文章2:我们都有梦想,可你拿出勇气和行动去实现了吗?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各种各样的梦想,每一个梦想听起来都很美好,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真正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人。人们热衷于谈论梦想,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枯燥贫乏生活的安慰。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实现梦想。

只有人类能够去梦想,并把梦想变成现实。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它意味着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意味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心。

可是什么阻止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我们听到的理由多如牛毛。比如说想去某地旅游,但没有足够的钱;想学习英语,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想要追求某人,但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等等。人们对于做不成的,或者还没有做的事情,很少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寻找某个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下,舒口气,然后继续过自己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

其实,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外在因素只占小部分原因,主观因素才是能否实现自己梦想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勇气,是指放弃和投入的勇气。一个人要为某个梦想而奋斗,就一定要放弃目前自己坚守的某些东西。既想经历大海的风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静;既想攀登无限风光的险峰,又想散步平坦舒适的平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投入,是指一旦确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梦想,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心想不一定事成。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惟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游泳池里去,也许开始会呛几口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

因此,实现梦想的关键是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行动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有一个学生曾经说,他以后想要走遍全世界,变成像徐霞客、马可·波罗那样的旅行家和冒险家,去感受大海一望无际的壮阔,体会沙漠高低起伏的雄浑,探索落日下尼罗河畔金字塔的奥秘,追寻云雾中喜马拉雅之巅的神圣。但是他说现在还没有钱,要等到成了百万富翁以后再去做这些事情。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如果这辈子没有成为百万富翁还去不去旅行?二是如果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还去不去旅行?我告诉他,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上路,拿根棍子拿只碗,一路要饭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不能等待的,尤其不能以实现另外一个条件为前提。很多人正是因为陷入了要做这个就必须先做那个的定势思维,最后一辈子在原地转圈,生活再也没有走出过精彩来。

所以,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穿过岁月的迷雾,让生命展现别样的色彩。

励志文章3:你有没有成长的“金刚钻”

“不懂就问”应该是上学时期老师最爱跟学生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在走进职场以后同样适用。很多企业愿意要上手快的毕业生,一方面看重他自身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看重的就是沟通能力。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小A,专业基础不是最好的,在随后的采写稿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少。她常常在稿件中加入主观感受,这无疑与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相违背,因为她的想法与领导不一致却又想搞清楚“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发生了很多的讨论机会。再比如,消息电头的不同写法,她也会去请教老师,有了选题思路更愿意跟其他老师分享,交流心得。

小A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便是她喜欢打破砂锅、刨根问底,花很多的时间去搜查资料。尽管撰写稿子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内容,但她还是会通过书本、网络或者周围的朋友、同学去请教某个问题或知识点,时间长了,无形中拓宽了她审视问题的思路;遇上集体讨论问题,大家经常能够听到她一些独到、创新的见解,视野广阔不拘泥于现有格局。

有时候一篇稿子很急,记者的“搜商”就变得极为重要,即在短时间内如何能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小A的搜商很高,即使工作很多,她看上去也是一脸悠闲;即使是棘手的或从未触碰的选题,她也不会表现出忐忑,脸上永远是满满的自信。

这也就是小A细腻的一面,她会把工作中发生的值得回味品读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在新闻报道中,捕捉细节来展现人物个性、事件主题思想,需要记者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同时在采访中引导被采访对象展现出他本来的“模样”或者遮盖在事件下的原貌,这样的文章才会好看好读。

在工作中,谁敢于承担、敢于表现,谁就是赢家。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小A的勇敢、自信与细腻,让领导看到希望,每一次的被认可,又给下一次采访机会增加了筹码。这些机会是她的优秀工作成绩累积的结果,这就跟实习经历能够影响未来求职是一个道理。

去年两会,小A被指派去采访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委员,从主动要求接机到联系采访时间,都被朱校长一一婉拒。在两会驻地,她和工作人员几番“较量”后拿到了朱校长的房间号码。唯恐直接叩门打扰到他,打电话过去她又一次被拒绝,但默默等待的小A没有放弃,她坐在朱校长的门口开始偷听,并继续想办法。看到来送报纸的客房服务员,她便拿出一张便签纸,写上:“朱校长,您就让我进去采访您吧!”然后署上她的名字,从客服手中抽出一份报纸贴上去,放到那沓报纸的最上面。

可以想象,最后,她成功了,并且问了朱校长4个“最后一个问题”,长聊了29分钟。

当梦想照进现实,为了到达理想的港湾,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懂得适时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看得见你的努力与进步。当然,人不是一剂药下去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也不是一件突发事件可以改变性格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地与自己斗,不断地给自己念“紧箍咒”。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垃圾,是泡沫,抑或是金子,就让时间作出最公允的评判。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内功修好,要揽瓷器活儿,还得先有金刚钻!

励志文章4:将平凡的梦想做实

在单位,和她是相邻的办公室,但我们都有随手关门的习惯,关起门来,是独立的小圈子,没什么交集。同事之交淡如水,对于我这样慢热和被动的性格,还是很适合的。

有时碰上活儿没干完,下班比平时迟,经过隔壁,会看到她还对着电脑——她的座位面向门。好像每次她们办公室留守的都是她。

快递送包裹来,她的总是很大,听说都是户外装备之类。硕大的包裹和她寡言的神情以及瘦小的身材,似乎总也对应不起来。

后来,我们这些平凡得毫无冲顶经历甚至连野外徒步都未曾尝试过的朝九晚五族,也大多会买一件鲜艳的大牌冲锋衣。闭塞的格子间里,“冲锋衣们”端着速溶咖啡,自我感觉良好。当然,风餐露宿,挑战极限,对天地自然以及自由的向往,不是身披一件冲锋衣就能体验到的。

忽然听说她请假了,年休假加上平时各种加班攒的调休,那么长的假,说请就请了。对我们来说,总有些不可思议——我们总喜欢把假期切分成几段,零敲碎打地用在所谓生活的刀刃上;另外目睹领导四处奔忙,也就没了开口请长假的胆量。

一天午后,翻一份时尚报纸,里面连续几个版面,都是关于如何玩转户外的。所配照片,无一例外都是白皑皑雪山前,蹲着穿红穿蓝的登顶者。其中一篇访谈描写的女主角,爬过梅里雪山四姑娘雪山,挑战过5000多米的海拔,还徒步过稻城亚丁……文章里历数的,都是版图上那一个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名。

我本是当故事看的,但文字间交代的某些情节又似曾相识,忽然发现,女主角的名字,分明就是隔壁办公室的女同事,仔细辨认配图,全副装备背后的那个人,正是她。

我至今记得确认后那种汗毛直竖的震惊——因为,我从未把那些有关征服的万丈雄心和艰辛历程,对号入座到我身边的人。我总是有偏见——最美的地方从来都是异乡,而有趣和伟大的人,无疑离我很远。不承想,隔壁的她,俨然是很有料可挖的玩户外“资深前辈”。

在同一个地方上着班,置身于相似的环境中,似乎也有着类似的大大小小的生活愿望,最大的区别在于,当我们坐在办公室,端着咖啡杯,假想着等有钱有闲一定要仰天大笑出门去时,她却已悄无声息地走在了路上。

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大约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梦想,或许因为时代轰隆隆提速,出于对现实时间成本的种.种考量,梦想显得廉价,容易改变,容易沉没。从前,我对伟大这个词的理解,也是高高在上的,但是现在,我觉得那些能够坚持梦想的人,便足以配上伟大这个词。

所以,当我和那个沉默的女同事,依然在洗手间门口,像往常那样点头擦肩而过时,她并不知道,其实内心小有触动的我,隐隐觉得适才接近过一团亚光质地的理想。

励志文章5:请记得带上勇敢

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保险推销。为了激励员工勇往直前,公司每天都会开早会,不但销售达人可以做激情澎湃的演讲,新人也可以上台诉说心得体会。

尽管氛围很好,新人还是有些腼腆,至少,我就一次也没有上过台。但是,和我同时入职的一个女孩却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上台。她普通话说得很差,常常让人听不清说的是什么,表达也不流利,总是磕磕绊绊。听她讲话,不是享受,而是一种刑罚。因此,每次只要她一站到台上,下面就开始窃窃私语,有人抱怨,有人挑错,有人鄙视。好在,经理总是竖起大拇指,不停地给她鼓励,所以,她也就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站到台上。

只是,这份工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做,性格内向的我只得重新找了份适合的工作。

后来,听说公司因发展需要,另设了一个分部,负责人居然就是当初那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女孩。我大跌眼镜,辗转从同事那里打听到,当初她确实没文化没背景,甚至连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都说不好,但是她不顾众人嘲笑,坚持上台练胆,不但练就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业绩也直线上升。公司领导就是看中她的勇敢,所以任命她担任分部经理。

因为勇敢,她快速地完成了从职场菜鸟到职场精英的转变。

表妹1.55米的身高,长相也不甜美,既不是才女,也不是财女,可令人称奇的是,她却找了位一表人才的老公。

那个男人是表妹公司的部门主管,1.8米的身高,不仅英俊潇洒,温和亲切,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每天还开着辆私家车上下班,最重要的是,此人单身,是个不折不扣的钻石王老五。

公司里的女同事,芳心暗许的不在少数,其中有模特身材的,有明星脸庞的,也有家世颇好的,或者满腹才华的。大家聚在一起,总是会有意无意地谈起“男神”,甚至还暗暗较劲,希望博得“男神”的关注。

在这些女同事中,表妹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年后,“男神”结婚,新娘居然就是毫无亮点的表妹。

原来,表妹也喜欢上了“男神”,她知道,凭借自己的条件,“男神”是不可能注意到她的。所以,她就主动出击,请对方吃饭,邀对方一起旅游,最后又来了个深情表白。“男神”大为感动,说从来没有见过像表妹这么勇敢的女孩子,情意也就慢慢地滋长了。

因为勇敢,表妹为自己争取到了金玉良缘。

有位朋友,长得不漂亮,家境一般,也没有炫目的学历,甚至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当在婚姻里过得不如意,想要离婚时,遭到了大家一致的反对。“人到中年的女人,价值早就缩了水,男人不找小三已经谢天谢地了,还闹离婚?”

但是,所有的反对都没能让她动摇半分,她迅速离了婚,带着年幼的儿子搬出原来的家,在郊区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单亲妈妈的生活。

紧接着,她干出了更出格的事:辞掉工作,回家写作。

父母气得不轻,朋友也劝,旁人更是极尽挖苦,但是,她完全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选择。

那段时间,收入确实很少,她甚至缴不起水电费,不敢到菜市场买菜,只能等到天黑时悄悄去捡些别人扔下的菜叶子,勉强维持着自己和儿子的生活。

就在周围人等着看她被生活重重摔倒时,她的生活却越过越好,稿费收入越来越多,出了第一本书,买了辆小汽车,交了许多知心的朋友,还有了崭新的爱情,并很快披上婚纱,做了幸福的新娘。

因为勇敢,她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人生职场语录 篇5

2.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3.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4.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5.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6.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7.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8.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9.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回忆,回忆里面有哭有笑,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10.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11.或许是时间炖化了他们的异端,或许是岁月油炸了我的坚持。

12.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

1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

14.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5.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16.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7.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8.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19.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职场人生格言 篇6

42、不要另眼看待一些职业(包括摆地摊的,真乞丐等),有生存才有人权,而且有的还要养家糊口,供人读书。

43、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作出类似区分;

44、如果你陷入困境,不要尖声抱怨错误,要从中吸取教训;

45、正确的方式是你可以从容不迫地说:我们似乎碰到一些情况……千万不要乱了阵脚,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并且感到你会与他并肩作战,解决问题。

46、我们可以输在人生起跑点,但绝不能输在人生转折点。

47、如果得到的不够多,一定是自己做的不够多。

48、假如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开平人才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处处表现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己,要做就做到最好。

49、上班是幸福的,领钱是幸运的。

50、冷静、迅速地做出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个工作讲效率、处理问题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如果你犹豫不决,只会让上司不快,会给上司留下优柔寡断的印象,下次重要的机会可能就轮不到你了。

51、每一分私下的努力都会与倍增的回报,并且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

52、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53、如果自己不想做大事情或者不适合做,在一个单位里待着就不要这山望那山高,但理财和投资的理念应该贯穿你的生活始终。

54、有个策划,你一个人搞不定,得找个比较内行的人帮忙,怎么开口呢?你可以诚恳地说:这个策划没有你真不行啊!同事为了不负自己内行的形象,通常是不会拒绝的。当然,事后要记得感谢人家。

55、不要相信公司说它在做什么,它的行动才能体现了它真正的政策。好好学习,明白怎么做会得到奖励,怎么做会得到惩罚,这样你会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56、高中刚毕业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直到你将此职位挣到手;

57、应答上司交代的工作:我立即去办。

58、请你来是做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做肤浅的事情。不要吹嘘你寄出去了多少会议备忘录或是你工作有多努力。告诉我们你有多少成就。

59、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看《大长今》谈职场人生 篇7

徐长今出生于隐居山林的贵族之家,父亲是因宫廷斗争隐退的内禁卫军官,母亲是因宫廷斗争而遭人陷害差点死于非命的宫女。儿时的长今虽然是贱民的身份,但她一方面接受了父辈雍容华贵的气度和见识;另一方面接受了母亲严苛的教育,同时,凭借过人的天分,完成了儿时的知识积累。而宫廷斗争深化和延续的结果一方面让长今失去了双亲,另一方面也让她成为了宫女,在宫廷里,长今凭着自己过人的悟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习得高超的烹饪技艺,也得到了最高尚宫的认可,在最高尚宫宝座的权力斗争中,韩尚宫最终胜出却遭人陷害,客死异乡,而长今也被流配济州,贬为官婢,然而,长今出众的个人特质得到了济州医女张德的认可并得到张德的悉心教导。借医女选拔的机会,长今再次入宫,并在闵政浩、连生、闵尚宫、张德、申主簿等人的帮助下,凭过硬的医术一举成名,先后得到了皇太后、皇后、皇上的认可,并成为三品医官,名垂青史,最后,历经沉浮的长今和爱侣闵政浩,有情人终成眷属。

徐长今成功的几大要件

综观全剧,长今的成功除了得益于中宗过人的睿智和朝鲜较为公正、合理、有序的竞争秩序外,还有如下可控性要件。

1、才知湖海

徐长今的成功与其扎实的知识功底关系密切,她从小熟读各类书籍并能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无论在烹饪、医术方面,皆成为专家级人物,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均为常人所不及,业务水平超一流,经常能成为组织绩效的亮点所在。

2、左右逢源

一个好汉三个帮,长今的成功固然与其自身奋半关系最大,但也与其周围如闵沿宫、德久等人不无关系,正是他们及时有效地通风报信,能让她及时整合有效的人力资源,应对紧急情况,逢凶化吉。

3、冷庙高香

长今成长道路上多有贵人相助,得力于她能够冷庙高香提前烧,她的第一炷香是她母亲替她烧的,那就是卜明依与韩尚宫(长今的导师性人物)的至密关系;第二炷香是她无意中施援手于闵政浩(与长今相濡以沫的爱人),正是这一炷香,让闵政浩对长今的爱更是终生不渝,第三炷香是多栽轩与郑云白(内医院主簿)结下的善缘,第四炷香是与连生(连生后来成为皇妃,加强了长今在宫内的势力)的真挚感情。从而在长今周围构建了一个完整有力的关系网,正如安泰从大地母亲身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一样,长今也随着以上冷庙的香火旺盛而获益匪浅。

4、义字当头

长今做事最可贵之处在于能遵守做人的原则,凡事义字当头,故能“公生明、廉生威”,通过替百姓治病的舍己为人,通过与关心自己的韩尚宫、申主簿生死与共的情感,让人犹然而生敬意。

5、诚信为本

面对韩尚宫和申主簿、郑云白在业务上的严厉要求,长今没有阳奉阴违,而是身体力行,诚信为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得到了以上三人发自内心的认同,成功地将自己成长路上的阻力化为助力。

6、群而不党

古人云,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徐长今与关心和照顾她的郑尚宫、郑云白、连生甚至皇后、皇上等人都保持着合理的距离,没有结党营私,谋害他人,群而不党、淡水之交让人觉得友谊醇香而弥久。

7、自尊自信

几乎所有的韩剧都能给我这种印象,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自尊而自信的,他们清楚自己的实力、位置、职责和能力,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卑不亢,对答自如。尊重对方的职位,平等双方的人格,也是长今成功的要件之一。

8、忍辱负重

可以说,长今成长中遇到的很多事都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上级严苛的斥责,同事的嫉妒,生活环境的变故,职位的变迁,无一不让人痛心疾首,但徐长今能顺势而动,曲径通幽,披荆斩棘取得成功,对于无法逾越的高山,采取了有效的迂回战术,通过学习医术来获取新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存在即是机会!忍常人不能忍之事,故能成常人所不能及之功!

《大长今》给我们的启示一个职场人出类拔萃的要件浅析

1、业务挂帅:

人们说怀才正如怀孕,要怀久了才能看出来,很多人经常会抱怨老板不会赏识自己,却不知自己的业务水平实属稀松平常,有人也许会说有谁谁一无是处也做了某某位置,却不知自己在业务上的成就可以让自己离这个位置更近?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业务往往会成为人才选拔的硬件指标。这就需要我们职场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学习本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

2、信息通畅:

人们(特别是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经常会忽略公司里面诸如文秘一类的人物,经常会轻视在公司里干了很多年却职级平平的老同事。却不知文秘正是领导们的眼睛和耳朵?至于老人?更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硕果,他们能为你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反过来也可以影响领导对你业绩的评价。一个优秀的职场人一定要让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畅通无阻,市场销售上盛行决胜渠道,职场亦然。如果你能在事情发生前有所准备,往往结果会大相径庭。

3、无事烧香:

细心观察的人会发现,公司里面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平时有事没事地到其他部门和岗位转转?人事、财务等部门更是重点光顾对象?有事说事,没事混个脸熟,遇到个机会更是烧上一把高香,也许若干年之后,其中一个的成功也就是你的机会来了。特别是那些没有成本和物质投入的香更是勤烧不倦。

4、有情有义:

一个人对自己家人、同事、上级、老师的态度是一个人人品的体现,有些人对帮助过自己的老师、上级总是一脸不屑,让人大有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感慨,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让你“得不到秦琼的杀手锏,也学不到罗成的回马枪”,也许你老师的看家本领你还没学到呢,先别得意太早。更何况,其他人也会从你对待师长的态度来判断你的人品。别指望别人会有时间来慢慢了解你,你给别人判断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在有限的机会下,做个踏踏实实的好人大重要了。

5、言出必行:

也许你会不经意间许下一个承诺,也许别人对你的承诺寄予了太多的期望,而你却无法履行,也没有合理的解释。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职场中千万别随便给人承诺,一旦承诺,必须全力以赴。特别是对于他人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更是要小心谨慎。一个满口大话却一事无成的人是让人轻视的。

6、不离不弃:

大树底下好乘凉,没有领导庇护的人是可怜的,而与领导关系过密的人往往成为炮灰的不二人选,兔死狗烹的教训让我们无所适从,如何保持与领导的距离呢?不离不弃!也就是尊重领导,不把难题随意丢给领导,和领导保持充分的沟通,但也不要亲近得对领导的私生活一清二楚甚至四处炫耀(消息散布之日,就是你下台之时),不离不弃、光明磊落的关系正是领导所期望的。

7、尊重自己:

很多人出于对自身职位和薪酬的考虑,对领导的指示唯唯诺诺,生怕意见相左,哈巴狗一样的员工固然可以得志,但长远地看,一个具有自己处事原则的员工更让人信任。一名职场的员工首先是对自己的职位负责,其次才是对领导负责。以为委屈自己的感受甚至是人格来博取领导同情和理解的想法是幼稚的。身在人上,把别人当人,身在人下,把自己当人!领导最需要的是业绩,而不是顺民!

8、“剩者”为王:

杨壮:人生职场的定位 篇8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在路上》。莎士比亚有过这样一段经典的文章,他说道是哈姆雷特讲到这样一句话,“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虽然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面临不到如此艰巨的选择,但是梦想还是现实这的确也是一个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就可以和我们线上和我们现场的观众一起,来一起探讨一下人生职场的定位问题,我们今天的嘉宾就是北大MBA的院长杨壮先生掌声欢迎!按照我们节目的惯例,开场会有一个《普鲁斯特问卷》,用快问快答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一下您的心灵面孔。好吗杨老师? 嘉宾:可以。

主持人:那么我们开始。

观众:请问杨教授,您认为您天性中的缺点是什么? 嘉宾:我天性中的缺点就是有时候兴趣太多。

观众:杨教授我想问您到目前为止您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嘉宾: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自己个人认为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我自己把我自己的人生定位定住了。观众:杨教授我想问一下,您最关注女性身上什么样的品质?

嘉宾:我最关注女性身上的第一老子讲过上善若水,女性本身她自己女性的天性第一表示自然,她表面比较柔弱但内心很坚强。主持人:外柔内刚。

嘉宾: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观众:杨老师我想问一下,您最痛恨别人什么特点? 嘉宾:我最痛恨的是虚假,我最痛恨的是不真实。观众:杨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嘉宾:我最快乐的事情是在我旅游的时候,特别是走到异国他乡的时候,进入到自然的境界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时候达到一个很高的一个高点。

观众:杨老师您最恐惧的事是什么事?

嘉宾:我最恐惧的是就是在我人生中,自己和自己斗争的时候,觉得自己战胜不了自己那是最恐惧的事情。观众:杨先生您好,请问您最爱的书籍和最敬重的人是什么?

嘉宾:最近一段时间从人生角度来讲,我比较喜欢西点军校,西点军校里面的几本书,对我来讲影响很大,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我比较敬重的人可能是日本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的三本书《活法》已经成了我们MBA重要的学习教材。观众:杨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使用最多的单词和词语是什么? 嘉宾:在MBA里边使用的最多的词语可能是领导力。

观众:杨老师我想问一下,假如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因素,您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嘉宾:我觉得排除一切的客观因素,我可能想从事的职业还是我现在的职业。但是我想可能如果我自己有能力办一所大学的话我办一所大学,西点军校是一所大学。

观众:对杨先生来说,谁是在今天您最崇敬的人,但是这个人他依然要在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

嘉宾:我刚才讲了我觉得在国外我讲了稻盛和夫,因为我跟他有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我觉得在中国,我们很多很多的企业精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企业之后,我可能对万科的王石还是有我自己的很多崇敬之心,因为他在中国企业还没有国际化的今天,很多年前就开始从事了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做的事情,这点不太容易。

观众:杨教授您好,我想问的问题就是,从您的人生经历来看,您认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情感是什么? 嘉宾:真诚。

观众:杨老师您好!您觉得您周围哪种人最可怕?

嘉宾:最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人最可怕。

主持人:好,谢谢杨先生。通过刚才的这一个简短但又信息量很大的一个问答,我们可以初步的了解杨教授他在自己的个人的性格当中的一个侧面,而今天我们要通过杨教授自身的履历和他的人生的阅历,给我们现场很多的观众以及线上众多的网友,来解答一下关于人生职场的定位,这么一个相对来说非常实际的问题。那么杨教授我有第一个问题,人生职场的定位,您怎么来对人生职场做定义,它的定位什么样的定位算是真正达到了您刚才自己讲到的定住了的层面?

嘉宾: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大家相当关注的问题,也是现在80后、90后甚至70后、60后,所经常感觉到纠结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现在中国社会今天,其中一个客观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机会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选择太多了,而在我们那个年代这种机会和选择不是太多,因此我们心中没有机会也很难出现纠结的东西,当你面对很多机会的时候,这种纠结就会产生。

在职业问题上我自己觉得大概有几个原因,影响到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跟以前相比我们的机会多;第二个问题就是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对问题的判断力降低了,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跟现在的价值体系的不健全,或者是相对比较弱有关系。什么叫价值体系?我个人对价值体系的定义很简单,价值体系就是一个人判断和选择的排序。

也就是说一天我们面临很多机会,经济学家我们管他叫机会成本,今天晚上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做这个节目,我们可能就放弃了我们去旁边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今天晚上我们去吃饭,我们可能就放弃了旁边做事的机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要做出一个很重要的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本身和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排序很有关系,选择一、二、三、四、五我们有排序,如果有排序我们会选择比较简单,如果我们没有排序我们会感觉相当困惑,这是第二条。

那么第三条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也希望大家能够思考的,就是在当前中国和世界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网络的出现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很多事件都是出现了马上消失了,出现了马上消失了。因此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定力,对任何人来讲不仅是我们现在在座的80后甚至90后的人是一个挑战,对很多60后、70后的人很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在最近的EMBA的教学过程中就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特别要提到的是70后的人他们的纠结,实际上某种情况下比80后的人纠结还要多。

主持人:“纠结”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词汇,但是纠结的感情感觉和思绪,每个人在这个时代都会遇到过。我们在优米网上很多网友积极的就这个话题发出一些提问,其中被顶的最高的一个问题是“花季十皇朝”的这位网友,他说杨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我觉得我的前20年过的太平凡了,我想假期去锻炼一下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但是一时间不知道去哪里好。还有自己该干什么样的工作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请杨老师指点一下。

嘉宾:做这件事情如果想假期要做事,最好的建议是你能跟你未来的定位有关系,大学生我们理论知识学的太多我们的社会经验太少。我们的科技知识技巧知识学的太多,但是我们的人生阅历太少。大学生如果你是一年级二年级,我建议你每年的夏天甚至寒假都有机会到社会上从事自己应该感兴趣做的事情,这类事情很多,看自己价值的排序选择的排序,看你自己今后未来要做什么,给自己做一个选择。

比如说第一年我们可以做公益项目,第二年如果自己对金融感兴趣,可以到银行申请银行的工作甚至是义工。第三年可以到跟整个在中国发展过程中,跟中国社会有关的一些项目。比如说涉及到国际化事业的这么一个群体中去做一件事情,可能跟金融有关系也可能跟金融没有关系。第四年快毕业那一年你要做的事情,恐怕要跟自己未来的职业有关系。

从这个含义上讲,也就是说你要去干的事情跟你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情,一定要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你在做选择的时候,不一定完完全全的把每一件事情,跟自己的工资和跟自己未来的东西有百分之百的相连。做这件事的核心是让自己增加大学期间不能学到东西,增加自己社会经验方面的一些阅历。这点对一个大学生来讲是相当有帮助的,这一点你们自己以后一定会有体会。大学期间四年完全在读书,四年完全在读书馆渡过,这样的人你将来会发现在社会上你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挑战,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利用这个机会,找一份自己在社会经历、阅历和自己相关。爱好职业爱好这方面有关的工作,一定要做这个尝试,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难得的机会。

主持人:好。特别是马上寒假就要来临了,我相信杨教授的这翻话对很多在校的同学是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的。那么我特别好奇的是您刚才提到我自己是定住了,不管有没有客观条件我都会从事MBA的行业。您从我们的年龄走到您定住的那一瞬间经历是怎样的?我们想知道有哪关键的几步,哪些事情促成您关键时刻定住了?

嘉宾:我们这代人跟你们不一样,是你们父母这一代,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很多。在文化大革命中,看到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现象和政治的**,文化大革命后又看到了社会和经济上的变革。我这个阶段我自己简单分析一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前的时候的那段学习经历,当时的那段经历是很简单,我们没有选择国家也没有选择,我们的学习条件各方面条件都不如现在。我们当时的中国的经济的情况也不如现在,所以我们当时比较珍惜学习时间,想的也比较简单,毕业之后没有自己找工作的机会,只有党和国家分配你工作的机会,当时我们是比较小,这是一个阶段,那段时间整个社会对人生有一种理想,有一种期盼。我们当时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很多东西你们可能不认识,我们当时给我们的这种榜样的力量,大概是雷锋、王杰、欧阳海、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这些电影和这些故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做做这种英雄人物,至于做什么职业?想的不多,因为我们的机会也不多,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来快结束之后,这个阶段在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之后,恢复了研究生制度之后,在上学的这段阶段开始随着社会进步对外开放,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那段时间因为竞争还很激烈,那时很多人不像现在那时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有很多争论,国家经济发展不是那么强,对我来讲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学习之后一定要出国。

我当时出国是这么想的,因为自己的父母以前是从事新闻工作在国外呆过多年,对国外我自己本身对国外有很强的一种好奇心,当时中国发展成这样,国外究竟是什么样不清楚。因此我给我自己的定义就是一定要到国外去学习一定要到国外去了解,一定要体会这个世界。因为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看到很多东西之后,我们的阅历对很多人生定位才能真正定住,因此要到国外去一下就去了10年,85年去了之后一下去了10年,这10年中有7、8年的时间学习、工作、生活,了解世界了解这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对人生、开始对自己个人开始定位。

当时从学习经济、学习管理、学习社会学,几个不同领域的学习使对社会各个方面有了很多的印象,但是还是不清晰自己未来做什么,曾经在世界银行做了两年的暑期实习,但是这个工作我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有意思。然后读了博士,读博士的过程中开始养成思考的习惯,开始对很多问题开始思考,读博士主要研究美国和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美国、日本企业的竞争和战略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模式,读完博士当时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之后当时面临我的选择要做什么,我当时想做两项工作,当时没有完全定。第一是做老师,第二个是咨询师。最后还是当了老师,在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开始从事我教学工作,从教授的第一步从老师开始做起。但是就在我当教授的时候1990年,当教授的第一年开始到91年,中国就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的变化极度的影响我个人的自我定位。所以在中国变化过程中,92、93中国开始经济腾飞,我们很多很多的在美国学习的中国人都回到中国,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发财致富。我都感觉我们穷学生在美国也是,所以我的好几个朋友几乎都是在美国银行里做事,还有在美国公务里做事都回到中国,这些人在中国各个行业里都是精英,特别是在比如说我们熟悉的高西庆、王博民、王东明、刘二飞、李晓佳这都是我在美国的朋友,这些人都是投资银行的或者是中投公司的一些头目,他们都做的很好。

受他们的影响下在94年的时候我也回到中国,这是我的第三个阶段。那么第三个阶段回到中国当时就出现了纠结,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所以94、95年在中国工作一年半的时期,我工作换了三个不同的地点,第一投资银行,第二是咨询师,第三是我们的总经理助理。三个工作都有三个工作的体会,但是一个工作半年之后我就辞了,半年之后我就辞了,辞了大概一年半之后,我心灵深处发现巨大的创伤,因为我发现我喜欢我想象的工作都没有真正实现我内在的目标。

所以到95年中旬的时候我感到很困惑,我那个时候年龄比你们大得多,定位最好早定不要晚定,早定位成功的概率会更高。所以在那个时候因为当时想放弃教学来做这件事情,结果我做的不高兴,方方面面不高兴,有的是我喜欢职业,职业不喜欢我,有的是职业喜欢我我不喜欢职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摸索在探索,经历告诉我真正定位不容易。95年的时候我感觉已经不好,那么一位恩师比我大很多年的一位现在的某位中央领导,把我叫到家里给我提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现在在我们网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家在提,杨壮我看你不好我问你三个问题,第一你有什么?第二你要什么?第三你准备好了放弃什么?当时说我有什么我跟他讲的很清楚。我要什么?我要财富。我要什么?我要工资。我要什么?我要房子。我要什么?我还要尊严。我要什么?我要自由。我要什么?我要一个人文的空间。那么当我都要这些东西以后,我们这位恩师就跟我讲,你要的太多。你没想吗?你要的这些东西跟你自己平常很多追求是冲突的,你想没想过你要的这些东西,一旦要不了的话你的排序是你要放弃的是什么?我当时很清楚,我从来没想过放弃我都要。这是我今天讲的主题,人生定位三部曲。如果你知道你有什么,你知道你要什么的话,你不知道你要放弃,你不知道你要什么,你真正要一个东西的话,没有人生代价,你不付出成本,你自己也不用你的责任去要你的东西的话,你一定会纠结,你一定会内心痛苦,你一定不可能专注,而且你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断的发生内在的这种恐慌,而这种恐慌会伴随你很久,一旦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你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第三阶段是在这个阶段,之后我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进行了很强的理性排序。我发现如果说没有钱我会活的很差,但是我觉得好像钱又不是我唯一的需要的一个目标,我自己除了钱之外还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我除了钱之外我还需要一个我自己能够判断的这么一个空间。而这种空间和判断,对我来讲是鱼和水的关系缺一不可。

所以我当时自己排序之后,毅然决然我就离开了中国,我又回到了美国去追求我的终身教授。当时我离开了,半年之后我就很稳定,我知道我作出这个决定,我放弃了中国的发财机会。我作出这个决定,我可能暂时放弃了中国很多发展机会。当时做这件事的想法就是说,这个环境,这个教员、教授的环境,我所做的这些事情跟我的内在需求内在价值取向是息息相关,这个东西有了以后,我可以做很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此我在4、5年的时间,认真的写文章踏实耐得住寂寞,在2000年搞到了终身教授。终身教授我的心很定了,当我定心之后北京大学国际EMBA就是中国第一所我们办的合作EMBA项目就成立了,26个美国学校,其中的美国学校给学位的福坦莫,而我是福坦莫的唯一的中国人就是派回中国的。因为我走过这段经历,所以我回来之后,不管有任何的诱惑。

2000年的网络的诱惑,2001年的各种投资金融的诱惑,2002年我们很多学生让我进入房地产对我没有任何影响,这是我自己选的职业,同时我觉得我喜欢干的行业,行业不一定喜欢我它也不一定适应我,我可能也不一定干好。我一定要去干我自己适合的行业,我想做的行业我能做的好的行业。当我真正的把这点定位定的好,那十年之后我就能够仍然在北京大学国际MBA来从事我这项教育工作,而且我还可以跟你说这句话,如果下一个职业问我会做什么的话,我还会继续做这件事情,而且我不后悔。因为我自己人生定位我把它看的很透,而且我有过痛苦的经历,这个经历人让我把这个定位搞好,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

主持人:我们是看杨教授笑着跟我们在讲,他这20多年来三部曲的一部一部的完成,其实我相信大家也在问这么一个问题,难道真的如同杨教授说的那么顺利吗?真的就那么容易舍弃掉吗?舍得真的那么容易饯行吗?我想问您当时九十年代初的时候,留美回国还是不回国,是当时很多美国留学生非常难抉择的问题,即使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好的前景,但那是未来。但是在美国实实在在相当于中产阶级的水平,并且已经是很发达的状态。所以我很想知道一您当时回来之前,经历了哪些放弃的斗争?有很多朋友劝你。

另外,当您再次决定重回美国进行深造的时候,同样您已经在全世界经济发动机里面,占据了一定的资源,并且有很好的起点,为什么要放弃之前的准备,再回来完成十多年前可以完成的事情呢?肯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您是怎样说服他们的同时说服了自己?

嘉宾: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而且也是很复杂的问题,今天时间有限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点。我觉得人生在抉择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自己内在需要作出决策的东西,内在决策的东西是自己对自己的内在一定要有一个呼声。就是我的内心我要扪心自问自己,我的内心什么东西缺了我感觉特别不好?那么这个跟自己的经历很有关系,跟自己的童年很有关系,跟自己的教育很有关系,跟自己的感受也很有关系,跟自己的经济状况也很有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企业家,我们在北大EMBA可以训练企业家精神,可以培训职业经理人,可以培训、提升领导力的速成。但是我们在国际MBA的项目里,很难培养企业家。我可以培养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为什么?很简单企业家的行为是天生的,他很多东西是自然的,是内部内在一种强劲的推动力,他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他也有很大的欲望,他有很强的能够建立出自己一个帝国的这么一个欲望,而这种欲望相当之强烈,背后有很多很多动机,其中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他自己能够掌握很多资源。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自己在财富方面,我们不能离开钱来谈这件事,我一定要有很强的动力。

我们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特别想当企业家,但是我在观察后面一点动力没有,家里给吃有吃、有喝、有穿,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富二代,富二代他进去以后觉得没有这方面的动力。主持人刚才提出一个问题我想跟大家讲,作为我自己来讲我的动力、我的精力和我自己从事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作为我自己个人来讲,追求财富很重要,但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对问题的判断更重要。因为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我年轻的时候是在美国那段时间渡过的,而美国学术界里面多元的视角、思维、理念,对问题真假的判断相当之强烈,而在这个国度里面,虽然我是穷的留学生去美国带的50美金,拿到奖学金要平常打工,但是在生活中过的总得来讲过的比较富裕,这种强烈的吃苦的经历和能力,强烈的去做自己的一件事情,找到自己的一个定位,最后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这种动力不足。这种动力不足,但是什么动力比较足呢?对自己对下面对所有的人背后的自己的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对这方面要求很强,所以他跟我个人经历很有关系,我的经历只是给你们做一个现身说法,但我的经历绝不可能是你们的经历,你们的经历跟你们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教育和从小父母传授的教育有关系,而我父母是知识分子,从小在经营理念方面,没有商业很强的信息,所以让我走上这条路。当我真正纳入中国的时候,我第一个遇到很大的挑战,就是在这种经营环境中,我想的多的是我自己的环境定位,我自己在经营环境中应该做什么事情?有些事情为了赚钱让你一些做不道德的事的时候,夜里我是睡不着觉的。主持人:您遇到什么样的事情?

嘉宾:我给某个公司总经理当助理的时候,要当山东去做一次案例调查,同时要做一次假账。九十年代假账更清晰了,现在少一些了,肯定是这方面的事情。我跟我们现在的包括核心创业里面的包括李素,还有国资委的周放生等等,一块下到四川德阳二众去做咨询的时候,我们请我们咨询师我们把整个工厂咨询之后发现,德阳本身他有自己内部的问题,而请我们的人本身没有意识到这点,我们的结论最高层领导可能对企业负有极大责任,当然这个企业现在有很大变化。

但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可想而知我们一定要走出这个企业,不能给企业继续做。遇到这些问题时使我在心灵中问一个问号,在这种环境下我人生该轨迹应该怎么做,当你遇到一个环境让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不是要从众?为了生存为了经济你是不是要牺牲你自己个人内在的原则,为了你自己能够取得的成就,你是不是能放弃你自己心灵的基本原则。对我很难,所以我在这种出现了纠结,因为我要的不仅仅是原则,我要的不仅仅是自由我还要财富。因此在财富和自由的过程中,在九十年代你也知道中国那种状况下,人财富和自由之间出现了很多很多这种对峙,这里面出现价值观的争执,最后怎么做?必须最后战胜自己。这个是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个你讲到离开美国,我们晓得美国这个地方,回到中国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我们都有很多纠结。离开美国回到中国,我们当时觉得美国这个地方没有那么好,呆久了以后觉得美国这个地方没有人情,在离开了美国之后我们很高兴得回到中国,来到中国来到首都机场下飞机之后就是朋友,平时吃饭大家在一起,最典型的是中国的火锅大家在里边涮咱们一家人,士为知已者死这种感情油然产生,呆久了发现觉得这个国家没有自己的隐私,你吃饭的时候进来在朋友坐在旁边,做要想做事的时候没有空间,看事的时候没有蓝天,这个时候想到美国。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到了美国以后看到了蓝天、看到了空间、看到了自由你感觉很好,那过一段时间你又不好了,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留学生中比比皆是,很多人我管这些人叫边缘人。就是到了一个国家以后,呆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骂这个国家,到了美国开始骂美国,到了中国开始骂中国。我做了结论,任何地方都有局限性,任何人都有局限性,任何事业都没有完美的事业。我们爱这个事业之后,你一定要认识到这个事业给你带来的机制,事业本身内在有很多问题,不但要爱事业好的部分,还要欣赏这个事业带来的挫折。喜欢一个人,选择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他的长处,一定要包容他的缺点。因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事情没有。所以我们80后的朋友最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追求一个我心中圆满的结局,我特别想我去追求我特别想干的事情。但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我内心就一有很大挫折你意识不到,我要追求想象的过程中,我要克服很多环境中不尽如意之处,和环境中的问题。你真正意识到这点之后,你到什么地方到哪个国度到任何组织中,都会认真的热爱,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这个事情。因此你在任何社会是社会的主流,而不是在社会中你都是社会的边缘人。

我碰见到很多人20年前想回中国,到今天还是犹豫不定回还是不回。很多中国人20年前想去美国留学,现在也是犹豫不定,在这边想那边,在那边想这边,这样人成功率很低,因为他没有真正做到定位,没有定位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判断出,人生中本身这个东西没有一个十全十美黑白鲜明的结局,你接受一种现象你一定会接受另一种现象,一旦你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以后,人生的轨迹变得比较宽,坦坦荡,知道要什么,知道要什么之后,你也知道你可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主持人:我是不是可以简单理解为,你先知道了你可以放弃什么?可以暂时不要什么?然后你才会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嘉宾: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讲,但是我觉得这里头我想给我们的年轻人提示两点。第一点就是我总觉得我们在要什么不要什么这个问题上,跟我们的阅历和经历很有关系,我是特别期望大家不要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给自己下一个定论一个结论。我起码在自己要什么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真正找到这个定位,我希望你们不要在中国,我们所谓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们希望你们不是在不惑之年而在不立之年,就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个自己的顶位极为重要。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多去实践,不要放弃社会,不要真正想到我还没有怎么实践,我还没有怎么经历,我还没有怎么受到挫折的时候,我就觉得我自己人生轨迹到顶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你们有时候太着急,没有经历的话你很难真正的从不同的经历过程中,包括挫折和失败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当你真正有很多经历的时候你会比较,所以我们在这个经历过程中,我自己个人觉得,我有时候你在北京上学到上海去工作,在广州上学到四川去工作,在西南上学到东北去工作,这个春季、夏季、秋季的时候有时间到全国各地走一走,自己有长假的时候,在工作之后有长假到国外走一走,在国外见到一些不同的国度,我带我的学生经常出国,我经常跟他们讲,只有真正出国你可能才会真正了解中国,你可能才会真正出国真正热爱中国,在真正在国度之内不能理解很多现象,很多同学去了印度之后,有些同学这样说去了印度我才知道有这样的国度,对精神生活如此之关注,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两者都如此重要这是一种反映。

还有一种反映是,我去了印度之后,有些同学讲我才知道为什么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经过比较之后,人生中当有多元的不同的比较之后,有不同的经历。在职场上有不少的这种挫折之后,你才能在经历中选择自己的定位。很多人经历很久仍然发现纠结很大,这样的人只看不反思,一个人不论要看、听、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定要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可以从自己的感悟中得到很多很多大智大慧,而这种大智大慧有利于你在比较年轻的时候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

主持人: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其实对于人生职场的定位,没有经历我们自己要去创造经历,让自己感悟之后才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定位。线上有很多网友非常积极,有问题请教杨老师,有一位朋友问,杨老师您好,我已经毕业四年了,按理说四年必须要对自己干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我还是没有。我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总是跟风,学英语或者是说去学别的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会经常会出现,像我这样的阶段该如何制订自己清晰的职业规划,该怎样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嘉宾:我给这个同学提几个建议,四年之后大概是26岁。26岁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小,这个时间是我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如果说至今为止我仍然对干什么想去做什么职业生涯没有判断,只把现在的工作当成一个饭碗的话,我觉得要从几个方面自己要找一找方法来纠正这个问题。第一个方向我觉得最好能够找比较贴近自己的人、自己朋友、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师,能够对自己整个个人这个情况做一个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很重要。因为自我分析是一个人真正了解自我,最后作出定位的一个最根本的基础。

很多人对自己的情况不清楚,那么我觉得这个自我分析,在这里给大家提示一条比较有用的东西。第一就是你在人生中你说你没有兴趣,我不太相信你一定有兴趣,你只是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而已,你要进行一个分析就是你最有兴趣从事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你最有兴趣做的事是什么?我们不讲职业,你最有兴趣去干的事情,或在某一个时间内你最有兴趣去渡过的时间是什么?比如说上网、打篮球、体育运动、文艺活动、看电影、聊天、侃大山、读书、旅游到底是什么?这点很重要。

因为当你真正在认知中,把你自己最关键的兴趣点找到的时候,这就为你人生的定位奠定了第一个基础。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的兴趣,这为他今后喜欢这个职业热爱这个职业,而且这个职业成功的背后,加上一个点叫幸福指数这个点奠定了基础;第二点你一定要研究一下你的性格、你的品格和你自己的特性,也就是说你的性格特质中,你最有能力做的事情是什么?最有能力做的我的意思是说,你最好能找到你天赋能做的事情。所谓天赋能做的事情,比如说一个人他自己天赋是喜欢唱歌、跳舞的人。但是他母亲跟他讲你一定要去做一个投资银行家,他也是千方百计去学校去学了这个投资银行,学习能力很强,但他天性不喜欢,他没有这个能力,在整个这个过程中,他对数字的记忆都不好。那么你会发现这个人一生很吃力,他一点也有没有兴趣,因为父母让他这样做,并不是他自己的选择。因此你会发现第一对老师我可以对他作出判断,他将来成功的概率很低,他可能在职场上由于幸运可以持续,但做不出精彩做不出卓越做不出优秀,做不出精彩做不出卓越做不出优秀,这个人就不可能在市场上受人尊重。

所以第二点极为重要,我们现在两点结合在一起是什么呢?我们最好能够找到我们自己特别感兴趣做的事情。同时我们也能够找到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感兴趣和能力结合在一起,我既感兴趣做这件事情,比如说我特感兴趣做网上的事情,然后我自己本身对网上的很多东西包括数据数字又很熟悉,对我来讲小菜一碟,很容易。那么你从事IT工作可能就很有潜力。

我如果这两者之间缺一,这里你要认真分析缺什么地方?比如我在做职业分析的时候很多人感觉不好,他做的工作特别喜欢做的,但他自己毫无能力做的,好多人文科做理工科的事情,理工科做文科的事情。我们试想营销人做的财务的事情,财务人做的市场营销的事情,你会发现这些人,你拿着鞭子抽打,每年年终的时候领导就批评他,他使出了一百个劲,他最后也没有做到最佳状态。我们要做的相对比较轻松,那这两者必须都有,我们既要做有兴趣又要有能力,既要有能力也要有兴趣。第三条一定要检查自己有能力和兴趣都有了,但具备不具备在这个行业里,适应这种情境的身上的重要的品格和素质,这一点我不想多讲后来我们还可以交流。

也就是说当我很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我又很有兴趣做一件事情。但是这项工作要求我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这项工作要求我在工作环境中能够吃苦,这项工作要求我从北方调到南方,这项工作要求我懂英文能够跟外国人合作,而这些东西不是我身上的人格特质。那么你仍然会失败,那在这点上我们讲人生的价值或者讲情商。

那么从西点军校和稻盛和夫的观点上,他们在我刚才说的三点上有异曲同工童工之处,西点军校强调理念是知成行。知识和行动。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你自己有了知识又有能力做它,西点军校离成功一步之遥,一步之遥是你是什么呢?你是什么人?你具备什么样特质?你具备什么样品格?你是不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你是不是有克服压力的心理?你是不是有团结他人的这种心态?如果这些没有,你前两点仍然不能保持你成功,不能保持你成功最后你的定位仍然定不好。

稻盛和夫讲一个人生,他的规律是由三个公式乘法,一个人的人生等于一个人的智商乘以一个人的努力,最后乘上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智商90,努力90那么你得的分是8100分,9×9=81但是你的人生态度稻盛和夫认为,他是从-99到+99。人生态度如果是-1的话,你前面全是负数对你来讲没有用,也就是说人生态度在我们80后很多人是一个大问题,他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人生态度人生哲学,克服困难顽强不屈坚定的执行一件事情专注一件事情执行能力太差,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我们生活在蜜罐中,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东西那么你也会做,刚才这位网友提的几点,我们把这几点找到之后,我一定相信你能找到自己的兴趣,能找到你最后的职业定位。

主持人:好。杨教授刚才提到的知行合一,也是我国明朝时候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他的经典理论的浓缩。大家有时间去杭州可以看王阳明先生的词,在那里也能体会到同样可以体会到知行合一取得大智慧的过程。刚才这位网友听了您的建议之后,又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之前很多网友提的关于跳槽的,现在的企业招聘人都要求你不是那种经常跳槽的人,认为这样的人不忠诚。

同时这还有一位网友他说,都说刚毕业年轻人要沉下心来,不要计较工资也不要老是跳来跳去的,又有人说年轻人要折腾,要夺取实践多去体验多体会,这样看似矛盾的问题怎么解决?

嘉宾:我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课上不讲,在这个地方可以讲讲我的看法。我觉得年轻人跳槽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跳槽,一方面反映出机会的繁多,在选择问题上我们的思想的混乱,我觉得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

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不知道什么叫跳槽,因为我们没有自我。我们不知道什么叫选择,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我们现在有些人,最近中国教授许小年讲的一个东西,我百分之百举双手赞成。为了稳定为了自己的一些利益,不去创新失去企业家精神之后,我只是到一些稳定的大型国企和央企去找一个位置在那,因为那个地方不会把我解雇,这种东西我自己觉得实际上是倒退。为什么呢?我们这些现象是我们当时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他们很多人的思维模式,从这点上讲进步的表现,全世界也是这样的。

第二我们跳槽的时候一定要看到跳槽的原因,现在看到的企业家有很多企业家有远大的志向,但很多企业家把利润当成核心目标,当利润得到保证之后才会关注人的目标,说以人为本都是假话,真正在工作中对人的关注不多。对人的关注不多,而我们80后、90后对此极为敏感,他要求我能够在组织中有尊严,他要求公司中有公正、公平、阳光、透明,他要求这个公司人和人之间他有一种正常的关系,而不是尔虞我诈的一种极不透明的让人厌恶的关系,这不太适合我们。

因为我们整天在网上,网上是透明的东西,我们看到组织中不透明的东西当然要走。作为组织领导要讲,你这个东西执行力很重要,你在这不好好为组织工作,我就会对你进行批评,我觉得有些东西第二个观点是组织的问题,组织企业文化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您很难留住人。因为我说这个东西很简单,为什么我在谷歌见到很多年轻人,在那如此之创意?而且在谷歌里面,礼拜

一、礼拜

二、礼拜

三、礼拜四把他当做家,他到礼拜五的时候他一天可以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什么在苹果人年轻人离职相当低,为什么在中国创新企业里,也是这样,因为他的领导者本身具备这样的素质,他具备这样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之后他就得到认同。第三点强调讲一讲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由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相对比较自我。我们那段时间家里有几个孩子相互都互相照顾,从小我们那个时候讲的是孔融让梨,最小吃最小的东西,把大梨让给你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现在不是。现在的东西最好的东西要我占,最好的事情要我得,最好的安排要给我。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很多人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没有社会经历,没有在社会之前去农村、去部队、去工厂的经历,对社会不清楚,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这种情况有了以后,在家庭环境使我们到了企业就想到自己,有一点违背自己的利益之处,有一点真正跟自己心境不符的东西,有一点自己心灵上感觉委屈的东西就受不了。

我给大家提示这种情况,对你们来讲自己是很没有好处的。因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你会发现没有挫折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吃苦经历不坎坷的人不可能做大事,在工作中不受到一点挫折,不受到一点委屈,不受到一点责难,不受到一点不公正的待遇,往上进取的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我第三条就希望,我们80后、90后的在座的年轻人能够意识到这点,主动的在工作中吃苦,主动的适应这个环境。在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在一个比较有挫折的环境中,尽量使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多呆一段时间,真正跨过这个环境,你所真正获得的是你在其他单位得到得不到的品质和智慧。

主持人:吃亏是福。刚才杨教授一直在强调自由,那么我们不能只给线上的朋友这种提问的机会,下面把时间交给咱们现场的观众。来,这位先生第一个举手。

观众:杨教授您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您面对面交流,因为我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MBA的学生,今天和我的同学一起来,因为今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办的第一届MBA,也许您很奇怪传媒大学也办MBA吗?我很喜欢也很爱我的学校,虽然这不是我选择的第一志愿,但是我相信因为是第一届因此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去解决,我和我们的老师争取把这个学院办好。

我想请教您的问题,因为我们传媒大学和北大是有差距,北大和耶鲁也是有差距的。如果说我作为传媒大学的MBA,当我把我的目光瞄准国际MBA学生标准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边怎么渡过?因为我本身已经过了30岁,这个年龄读MBA也并不是不小,到底什么样的学生在读MBA之后有几个标准,能够判断他是合格的MBA?还想请教您是怎样培养北大的MBA学生?谢谢。嘉宾:很有意思,传媒大学大概在几年前传媒大学的有关老师找到我,希望我到传媒大学去组建你们的MBA学院,我没有去。因为当时跟北大有一些情结所以没有去,但是我觉得传媒大学是很好的一个学院,而且传媒大学他自己本身有很好的师资,也有很好的学生,整个大学来讲。因此他有一个文化底蕴在背后。

你讲办传媒大学MBA我一点都不奇怪,很多人说中国有这么多好演员,为什么中国没有好莱坞?我给大家讲就是这样,我们有这么多的好演员有这么多的个体户,有这么多东西但是没有管理体系。在我们行业里面素质很差,一个制片人、一个导演、一个巨星之间如何合作?有效的合作?如何在过程中,最大降低成本最大提高效率,如何去进行市场营销都很重要。这些东西在传媒大学学习之后,我觉得对中国的媒体管理,对中国媒体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提高效率真正的让我们这些读者、听者很有好处。因此第一个问题对传媒大学办MBA我双手赞成。

关于两年学习期间你应该做什么你是一个学生,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准备将来毕业之后做什么?

观众:我现在心里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做我之前做的事情。一个就是在另一个行业里面,在这两个行业里面很多时候,用您的话说有一点纠结。

嘉宾:我给你提示三条你应该注意的,第一条在学习期间,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因为我觉得专业主义精神,是中国当前职业人最缺乏的东西,我们现在很多各行各业的人,跟日本企业、德国企业比,不讲跟美国企业比,你会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比较差,我们知道一知半解之后专业领域里面很多东西比较差。

比如说我对市场营销,我就把市场营销里面的内涵外延了解的非常清楚,在这方面成为专家。我要是搞金融,就要把金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透彻,这种职业的人非常少。我们很多职业人在这方面做了MBA后专业性很强,某个行业汽车行业,开始研究研究的很强,他毕业后一定有很好的道路。

我们现在最怕半斤油,有些人到这说我对金融有兴趣,学了两天数学太难,考虑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读了两年这个东西太软又开始做IT,结果几年跳来跳去没有专注,最后出来很难受到招聘者的亲睐,这是第一条,我觉得专业者要敬业十分重要。

第二条一定要提升MBA本身对商业活动的判断能力,这个判断能力我个人认为是领军人物重要表现,当前很多MBA学生知识学的很好,因为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特别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背的很好,考试也很好。但是我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差,我们运用到实践能力差,不但是大学生很少有人去实践,四年中。

我知道美国大学生暑假实践寒假实践,四年八次实践,一定要利用这个时间。我们很多人想一直学下去,一直学到底。我们MBA的学生把MBA的学生当成理论知识不去实践,不去实践没有判断。MBA的学生要举一反三,要学会对问题的判断,因此对案例学习一定注重,对实践的实习一定要注重,对整个这个过程的咨询活动一定要注重,在这个过程案例讨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不能真正学习两年之后,最后出来之后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有文化人也不少,但是有知识没文化也有,但最可怕的是有知识没判断。很多人说我什么学过了,领导把这个事情告诉你,你来做判断我不知道怎么办,我无法做出判断。这是中国现在MBA学生一大弊病,也是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一大弊病,因为我们很多东西没有做到知行合一,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我觉得一个MBA,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格和品位。所谓品格品位就是MBA学生应该注重几点十分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培养院校在培养MBA的过程中,不注重MBA的品格道德素质教育,去了以后第一重视MBA的资产,第二重视MBA原来的单位名声,第三注意MBA本身原来的地位,在这期间把MBA变成MBA的俱乐部叫做富人俱乐部,因此忽视了品德道德方面的事情,结果有些MBA的项目,你们是第一年办,有些MBA班一毕业的时候几个人都进了监狱,那是很可怕的。

因此品格素质中,我提三条很重要。第一一定要训练诚信,诚信极为重要不能作假不能欺骗,在这个过程中要做自然的人诚信的人,因为你自己不讲实话的你企业将来不可能讲实话。第二一定要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经常能够自己能够思考不要从众,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涉及多方面,多元化涉及很多东西要看很多书走很多路。第三条我觉得一定要有一种坚定不移勇敢坚定的一种品格。因为在MBA毕业之后,很多人成为企业家,很多人成为经营者。学识、胆识远见卓识很重要。胆识很重要,在中国人文环境下没有一点胆量的话,当然不违背法律,没有一些胆识的话前怕狼后怕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企业家跟企业家几乎没有任何关联,你成为不了有名的企业家。这也是当初马云对我们的学生,学术界的MBA的学生的一些启示,意思是你学了这些东西没有胆识去做的话毫无疑义。

北大MBA在十年中一直特别关注几个理念,最早的理念是学识、胆识、远见卓识。学习西点军校之后,我们又讲了一个叫素质、品格、承诺,我们不仅讲学识、胆识一定讲求品格和素质,这两点很重要,这和价值观有关系,西点认为没有知识的人是愚蠢的,没有行动的人承诺的人是可悲的,没有品格的人是危险的。我们在商学院也是一样,因此我们在商学院一条理念中,让我们的学生不欺骗、不撒谎也不偷窃,更不允许他人这样做,这句话是西点军校校规,我们把前面西点军校士官生变成我们北大MBA学生,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二条我们做的一点就是,既要懂商业微观也要懂宏观,我们中心的导师原来是林义夫现在是周其仁,这些易纲、海文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创始人,他们在过程中有很多经济学独特观点。

中国的情况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法律情况很稳定,你做任何宏观东西没有问题,在中国拉车读书的过程中,确定这个行业你会发现过两天这个行业没了,因此我们对大的行业走向一定要关注,一个MBA的学生一定要看到大势,房地产未来发展怎么样,通货膨胀怎么样。今后中国的利率发展怎么样,中国的钢铁行业怎么样?中国的整个的IT行业进展如何?你自己要明确。因此你对你自己定位就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定位。在中国变动的环境下一定要这样做,我们要求既要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我们讲既要读本科微观也要宏观。

第三条这是我们的做法就是既要懂国内,也要懂国外。在国内我们要求大家一定要懂中国,懂中国的文化懂中国的历史,我们30多个教授全部是海归,但是我们必须研究中国问题,不懂中国问题在这个地方无法生存,研究中国国学、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政治,这就是为什么经济研究中心,变成了国家发展研究院,当前中国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体制问题这些你不了解的话你只是把你的经济学来学没有意义,所以我们的MBA受到影响这方面。

但是我们要求读万卷路行万里路,你不仅懂中国你要懂国际。我们强烈要求国际化,因此我们课程中有国际化,我们常规MBA学生中70%的老师来自国外,我们EMBA的学生整个在学习过程中,强烈要求我们办国外的课,我们从2005年开始日本课、美国课、台湾课、韩国课,罗马尼亚、北欧、埃及、印度我们都去去了以后大家体会很深,去了之后大家对中国了解很深,对中国更加热爱,大概这几点。

观众:可以斗胆有一个请求,因为杨院长讲的话让我很意外,错失了和您朝夕相处的机会。我斗胆代表我的同学,向您提出一个请求。既然您和传媒有一定的感情,能不能请您有时间到传媒大学去给我们做一次讲座,这是我和我的同学的一个愿望。

嘉宾:我很痛快的跟你说没有问题。我跟传媒有一点有缘,我父母是原来燕京大学新闻系的,他们从事传媒五十年,所以我对此有独特的一种情感。

主持人:应该说这位同学表达了一部分,并不是说金字塔塔尖学校的MBA也好研究生也好的普遍的心态,在这种资源相对紧缺的师资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之下,他们自己该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更广泛的朋友和网友再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一个学历的问题?有一位网友他说的非常诚恳,他说我每一次在进行应聘的时候,都会被学历活活的挡在第一个大门之外,就是因为学历并没有任何机会给我展示能力。那么您的角度像这样一些朋友,像这样一些有学历或者学历不高,甚至学历不到大学层面的朋友们,给他们的人生定位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建议?

嘉宾:这个是特别好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西方我们已经有很多案例。我经常给大家举的案例是美国四位巨头,这四位巨头他身上有共同特质,他们很执着、很有远见永不放弃,极为的创新和创意。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甲骨文的埃里森还有戴尔的迈克尔•戴尔,这四个人大学都没有毕业。所以我们从这个环境上讲,大学没有毕业实际上他很可能在这种状况下,他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新者。

但是我想讲这句话,有时候我们也要看国情,在中国极为重视教育,极为重视学历教育,在中国这么一个大的巨型人口中。对学校特别是学校学的专业社会里,我们做这种事可能要承担社会无限的压力,一个考进北大的学生说,我要放弃北大去创新,全村子人都饶不了你,因为你的学习不代表你,还代表全村庄全城市的人在学。

但是我要说一个原则,一个人真正的创新,我们从很多很多我们现在创新者中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家里很多人并没有很高的学历。核心是在这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他是不是有自己强的抱负,这种强的抱负是很强的动力。他是不是有很强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不是别人目标跟你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自己能坚持?他是不是有比较强的这种品格和素质,就是他人生中他不会轻易的放弃,不会轻易的放弃他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这种人我们发现他成功概率很大,我们在研究中国领导学的时候,发现中国领导者身上具备这样的素质和品质。

柳传志、任正飞、王石、张瑞敏,所有的这些人我们看到的这些人,马云、俞敏洪他们的个性特质都是永不放弃。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不管他具备什么样的学历和经历,这些人你跟他近距离接触,你会发现他内心有一个极为坚定不移的这么一个大目标。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他重要性超过了学历,从成功的角度来讲。

从我们北大的教学角度来讲,因为我们是教育部领导下这么一个学校,北京大学因此北大有北大的规矩,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也有魄力这些人各方面表现极为突出,他自己有独特的视角,我们可能给他单独考试,我们的考试原来跟其他考试不一样,我们不是全国联考,我们在考试过程中,具备很多考试具备自己重要的方式方法,能够让他进来,这也是我们在MBA的过程中训练的方式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高学历的人有很好的回报。四川外语学院学英语的学生一个女孩她各方面条件非常好,她是来自成都的教员,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来这以后,她来这之后她两年之后就开始对整个她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很好的定位。她在这个定位过程中,就是开始了解到自己对哪些工作感兴趣,哪些专业感兴趣,所以在工作和专业感兴趣过程中,他自己就开始认真的研究她自己各方面,她自己专注的市场营销和金融财务。毕业之后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她的工作是沃尔沃全球一共是几百人申请,在中国招了一个人,她被招取了,她整个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另外一个孩子也是很一般的学校,他在去了这个学校之后就开始定位。定位主要在于在他自己的自我认知,一般的学校不是北大清华这样好的学校,在整个过程中自己定位的过程中,他着重找到自己的强项,知道自己的弱项。但是他绝对不是扬长补短,他是扬长避短。花最大的优势去发挥他的强项和强势,因此在最后的找工作过程中,也从原来搞贸易的这么一个工作,进入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现在在这个公司里做的相当好。

所以我要说的东西是什么,最后关键还是人。在大学出现中国人文环境下,好大学、好学历当然对你有好处,当然你自己个人如果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执着的品格和素质,那么你的成功在中国,这种不断的变化的环境中还是大有机会的。

主持人:还要有文凭学历,历史的历史,同样有学力,力量力。才能够有这种本身内在力量外在的发挥,实现自己的定位和取得自己的成功。杨教授这里有一位大学生他问到,杨教授您好我是大二的学生,我的问题是自己已经知道自己以后想从事的职业,他已经定好位在大二的时候。但是学习本专业与职业兴趣和职业方向差距非常大。而且又很难学,比如我想当主持人但是我学的是计算机,根本挤不出时间学习自己的知识,如果不天天编程我可能就挂科无法完成基本的毕业的标准,我以后该怎么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呢?两者兼顾太难了,请杨教授帮我摆脱这个痛苦。

嘉宾:这是很多人现在面临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不太够。为什么不太够呢?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这个同学可能不知道自己更适合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学到什么,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做?整个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方向迷失了,我给你的建议就是认真的思考一下,作出大胆的决定,认识到自己要做什么,能力是什么的时候,在大二的时候转好,不晚一点不晚。主持人:转专业吗? 嘉宾:转专业。

主持人: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除非重新参加高考。

嘉宾:如果不能转专业的话,这个东西就怕你没有自我认知,我假设你认知正确的话,还是按你的专业,让你的专业不要不及格。但是在专业同时,一定要去学习其他专业的事情,其他专业就是你自己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我相信你自己可以驾驭你自己,如果你自己真认识到这个不是你喜欢的专业,那么在比别人多花一点时间,比别人多做一点努力,认真的去做这件事情。

我在北京大学时见到这样的人,在计算机系的人喜欢文科,他又离不开计算机系,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因此在计算机系多余知识外去学习其他专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心,有一个双学位,不仅给北大学生开给外校学生开,双学位中我碰到很多人这样,主修是哲学,去了之后不喜欢哲学,读了段时间发现喜欢经济,把他的主科修下了,又修了第二学位,第二学位就是经济学位。

这样要求你在定位的基础上,要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去完成你的职业准备工作,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每年我们大概有800个双学位的学生,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都可以挑选到经济研究中心学这个东西,外校200人也可以到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去学这个专业,这点大家可以去思考,这是完全现实的问题,我们叫双学位。

主持人:好。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解决,当你编程编累的时候到操场找一个角落大喊几句,你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了,既缓解自己的疲劳又锻炼自己梦想的职业的基本的素质,希望你能吸取我个人的小经验。接下来还是一个网友的问题,他说杨老师您好,我听了您很多的讲课之后,受益颇多但是我还有一个很想知道的问题就是,当时那位领导人跟您具体最后说了什么,让您顿时茅塞顿开?

嘉宾:情况是这样那时候他是一个企业家的负责人,当然后来就上去了。我想说他当时跟我这么说,他当时跟我说,你要什么?你有什么?我跟他讲我有什么?你要什么?我跟他讲我要什么我全要,基本马斯洛的五层我都要。主持人:您当时说你有什么?

嘉宾:我有什么?第一我有学位,我自己有美国的经历,我有大学我有什么东西。但是我没有工作,我没有很好工作。我当时的工作是教授,我不觉得那个工作对我很好,我没有财富我没有像创业者的这种财富。我可能没有很多我们现在很多职场里面人的兴奋,因为作为老师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够独立思考等等说了一些东西。

给我影响最大,当我说我要什么的时候,我把这些东西都要出来以后。当这位领导跟我说,你准备放什么的时候?当时对我刺激最大,我当时一个都没放,根本从来没想过,我什么都要。大家仔细想我凭什么要放呢?能要的都要。我回去这点给我刺激很大,放什么不完全是刺激我的原因,当时放什么以后,我自己觉得还应该思考你适合干什么?比如说我想当马云,我不是马云你有没有马云的阿里巴巴,我没有阿里巴巴。我想当马云,为了当马云我自己废寝忘食,我作出很多很多的奉献,我放弃一切我去为了成就马云阿里巴巴这件事情,那我能不能当马云?我可能当不了,马云只有一个。

从这个行业上讲,并不是我们的定位从简单的要什么放什么就能做到,你还必须有一个自我认知最关键的一点,你适合干什么。适合张三干的投资银行不一定适合李四干,适合工科干的IT不一定适合一个文科的人干,适合老张干的事,不一定适合老王干。

当别人从众的时候大家一鼓作气去做干事的时候,在张三身上的成功案例不一定在你身上成功,因为每个人是独特的个人,我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理念,我们背后的经历我们的自我传承,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真正的自我,要找好的朋友、老师、父母,把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想做的事情,有能力做的事情,真正做一个人生定位,给自己排序选择,第一、第二、第三,大概做三个排序选择,这样我们人生定位就会相对比较准确,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职业成功相对比较大,当我们职业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做自己想干的事情,真正做自己能干的事情,真正做自己有本钱做的事情,而又符合事情发展趋势的时候我们成功率也大。

我的成功三个定义,第一,可能财富上比较成功;第二,可能社会上受到他人的尊重;第三,我们自己内在可能有一种幸福感。这三条缺一不可。我现在经常看到某个人很成功,你说很成功,他说杨老师我一点不成功我一点不高兴,外界人不知道只看到我财富很好。有些人在社会上受到他人的尊重,但在家里天天生闷气,这点你们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的人在过程中功成名就,我的这个学生把我叫过去,说杨老师你看我成功吗?你当然成功你开车奔驰600那么多资产那么多财富,他说杨老师我一点不成功因为我一点都不幸福。所以我们从三个点上讲,你要干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干的事情,社会给你提供机会做的事情又适合你做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概念就成立了。主持人:我再问一下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杨教授在您所认识的这些您的学生也好您的朋友也好,这些成功人士里面,他们有正态分布,就是他们的先后的排序大致是什么样的?家庭、事业或者是其他的是怎样一二三的一个排位,就举前三位就可以了。

嘉宾:很遗憾关于在成功的概念在中国的,我觉得有很大的扭曲。我希望我们80后,因为我们觉得我们80后、90后的人更加真实,我们成功根据我们自己的成功做定义,不要根据别人怎么判断。我想到我们MBA的成功,在班上特别有意思,其实我们有很多人很成功我觉得,但是我们学生说张总很成功成功人士,我一看他们的判断第一标准财富。基本上在这个班上,钱挣的最多的人大家都把他跟成功结合在一起真的,很自然。

然后一会又说李四很成功,这是国企国企里边,国企和政府,成功的第二个概念权位很高。因为权和钱很高是我们评判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两个人很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们两个都很有名,在权名利下又有知名度,媒体都知道谁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企业做的很大,他自己又有权又有钱,两类人。

所以我发现班上有一些自己素质相当好的,比如说中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一个跨国公司的一个白领等等。他们感到很困惑,因为班上评价成功的时候没有人说他们成功,他们想我们的成功是什么?在这些人我发现自己给公司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自己实际上在公司负一定的责任,他们自己的心态相当正常,他们自己的家庭和工作这种平衡,平衡的相当好。

当我们看有些成功者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要从这几个点来看。财富是一个点,名声受到不受到尊重又是一个点,能不能家庭、工作、生活、事业、平衡又是一个点,能不能真正做到里外透明又是一个点。

我经常碰到一个国企的老总,讲领导力和自我认知的时候,我就说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一定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或者我的成功点一定有一个点叫真实。也就是说你说的话你做的事一定是真实透明的,这样你活的不累。但是我们国企有些人跟我讲,杨老师在这种制度下这种体制下,不要谈国企经理人的个性,在我们这个地方是不讲究个性的。我们有的人来这之前,20年来这是胆汁型,现在我们很多人变成了抑郁型。那我说这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经营环境的问题,我并不是说国企都这样,有的民企也这样,有些人说民企像大家庭,对人极度关注,国企独断专行的情况下,有的人吓的每天像一个小媳妇,每天看着老板的脸色行事。

这种情况下,我宁愿像80后、90后的年轻人大胆的站起来说,拜拜我走了,OK。这种东西不值得你呆,既然我们真的不想呆,真有勇气去创业,创造出有人文事业有文化关怀,有中外管理素质结合的企业,何乐而不为,中国需要你们在中国创业,中国希望你们创造打造出具有人文气息的企业,让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更加外露但是更加的自然,让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的组织中,发挥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潜力,真正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组织为自己的个人带来价值,这个我是简单讲一下,回答这个问题,谢谢。

主持人:其实我刚才听杨教授的这番话,给我自己的感受是,我要通过我自己的努力,通过我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买到宝马。同时也要让坐在宝马里的和我在一起的人笑着。好,我们来请这位观众有问题。

观众:杨老师您好,您刚才讲到了对我们提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财富膨胀风起云涌财的这个年代,但是对于像我这样80后甚至迫近80年代末的一个年轻人来讲,那个年代似乎有点遥远。现在就是说像马云、俞敏洪、史玉柱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成长在那个年代,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现在年轻人处的社会环境和当时时代的共同点和区别,能不能提一些建议,我们在学习榜样马云、史玉柱这些人身上特质时,应该如何作出取舍?

嘉宾:我想时代是不断的变化,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质。我们在那个时代的时候,在那个时代的时候,很多人讲那个时代之前的那个时代,在那个之前的那个时代是之前的那个时代,我们都没赶上。我感觉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现在来看我自己觉得80后、90后有很多纠结,这一代人从他的经历来看他们看的多见得多,多元视角,思想没有束缚。很多人要求国际上的普世价值,需要自由需要独立的思考,需要人格需要自己往前走的精神这点很重要。

但是我觉得你们那点,跟我们那代有重要差别,我们那代吃了很多苦,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前的不断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机会的磋商,自由的局限性。当一旦门开的时候,它会爆发出很大的力量,使我们感觉到过去来之不易的东西,对我们来讲十分的珍贵,因此我们会百倍的珍惜千方百计的追逐他。你们现在的东西很多东西父母给你创造出来,国家给你创造出来,你们也有这种机会,所以有时候你们没有经历,这种经历使你们自己的动力,和自己对未来很多东西开始有犹豫、踌躇或者不清纠结。

我觉得从另外的角度讲,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IT世界刚刚改变人类历史,我这次去了爱立信带了学生,爱立信正在研究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物联网研究将来大概有500亿的,我们看到的产品500亿的事件、事情将来要联在一起叫物联网。那么这个世界刚刚开始,未来的世界长的很,科技会给中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商机,给你们带来商机。

这些东西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的问题第一,要看到趋势,做到与时俱进;第二,找到差距,从差距来讲两个层面,一个是知识层面的差距对你来讲很重要,你学到现在的知识,现在的计算机的知识、数学的知识、人文的知识一定要有;第三,一定要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成功者的必要品格和素质,品格和素质再强调判断能力很重要。学会思考能力,思考的话一定要看书,要和人交流,培根说过交流是一次很好的美的享受,而交流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要交流要找人生导师要找很好的同学,要有榜样,要有你自己身边的榜样还不是很远,不是毛泽东、邓小平、巴菲特,很近的人要学习他们身上,要有宽容包容之心,要有勇敢坚毅自由的力量,这点很重要。

遇到一点挫折马上放弃,遇到一点不高兴的时候马上发脾气,遇到一点委屈马上从楼上跳下去,这个不是年轻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我们应该心中有大事想到远的格局想到远的目标。我们要尽量找苦,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事情,为你未来事业的成功奠定一个基础。我们看所有伟大科学家,99%的血汗最后才到成功,从你来讲你现在还没有这么大的经历,不断经历不断尝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屡战就屡胜到最终你一定会达到你最终的目标,我预祝你成功。观众:谢谢杨老师。

主持人:刚才这位观众他说他是80末接近90后,但是有很多80初的朋友们,已经参加工作并且逐步进入而立之年,他们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比如房子、车子还有自己家庭的组建,以及职场上遇到焦虑瓶颈这么一个时期,您如何看待比较普遍的80后常说的“羡慕嫉妒恨”也好,或者在一种郁闷中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一种状态和感觉?

嘉宾:我很理解,因为我们最近做了,在北大学生中做了测试,测试是终极价值观的测试,终极价值观大概有大概有18项。350个学生2009、2010两年的测试,第一项幸福满足,第二项家庭安全。在北大历史上很少见,当我们问家庭安全时学生说,这个家庭安全是大的安全概念,家庭安全、职业安全、食品安全,比如说未来安全、职场安全等等一些东西朋友安全。就是说在中国日趋竞争的环境下,大家有一种安全感,这点我特别理解不仅是你,你们的父辈或者比你们大十几岁的大哥大姐,他也有这种安全感,这是变革社会所面临的必要特征。这种特质在中国变化中的法制的过程中变得尤为突出,在变革中我们每个人要有特殊的素质,面对变化第一不要怕,第二要正视,第三要有灵活更变的机制。性格品格方面能够建立应变措施。第四要有核心的价值理念,无论怎么变我内心有些东西永远不变,我按照我的执着的目标去做,一般的情况一般的规律我们看到在任何社会,只要你坚持,你就能到达河的彼岸。这点从马云和俞敏洪身上可以看到,两个人考大学没考上在那个年代,机会也有都经过三次考大学,马云考上杭州师范学院,俞敏洪考上北大,他没有坚持的恒心是永远做事情事情的。

我个身认为,我在美国呆过十几年,美国怨天尤人的很多,他的环境各方面都比较健全,但你发现很多失落者。我在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缺乏什么东西?身上缺乏执着的精神。一种目标、一种他为了这件事情可以抛弃其他事情的一种内在的、顽强的性格和形态。而这种东西一旦有了之后,我觉得将来,我们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能克服。在当前中国这种状况下,整个改革过程中,我自己个人认为,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竞争,仅仅看到房价,仅仅看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大势,而忽视了个人的力量。

在一个社会变动时期,在一个体制不健全的时期,个人的能力是最容易得到发挥的。坦率的跟你讲在美国这样健全的企业里,个人的力量有时很难发挥,你就去当职业经理人算了。在中国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个人能力发挥有时候比制度发挥还要大,核心的一点你要认识到,你到任何环境下你都会感觉外界压力很大,特别出国后你看到,好多学生到美国好好学习,但好多学生到美国之后觉得真不想出来还是中国舒服,很多人想放弃。

你以为所有人得到的奔驰、宝马都是轻易得到的,没有这一说。你到去印度看看,印度塔塔怎么起来的?10几万人。印度整个国家相当贫穷两极分化,在那样的情况下创造了一流的企业,塔塔的竞争对手IBM,在中国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超过10万人,他10几万人相当厉害。他怎么样,他说印度环境很差我们不行了,我这一代不行了,他会一步一步往前走。

今天中国社会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是机遇。核心的问题要认识,这个世界的成功不在于你的父母,世界的成功也不在于你的学历,世界成功也不在于你的有关系的亲戚朋友,世界的成功最终还是在于你自己靠你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定位过程,就是你自己奋斗、争斗、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自始至终一直到你离开世界。

把这个问题认识对了,不会杞人忧天,会从自己做起会培育一种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你就会向你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想明天天上掉个馅饼,我就像中大奖一样,这种概率几乎在人生中是没有的。只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我想任何事情在你身上都可以实现,这是我给大家的一点建议。

主持人:还有最后一个请求,杨教授网上的网友非常群情激昂的请您推荐几本精神食粮。

嘉宾:我比较喜欢的跟中国比较接近的一套书,最近我们的MBA都在学,又便宜又好是稻盛和夫的《活法》要买一、二、三,每一本大概25块左右,打八折以后还会降一些价,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另外我曾经在前一段翻译过一本书叫《魂商》,《魂商》讲一个人有智商、情商还有魂商,魂商涉及到人的内在,这是心理学著作是我翻译的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

另外,我比较喜欢的一部西方的一部作品,马克斯威尔讲的《领导力的二十一条军规》。这个如果看了以后,他讲领导力其实是讲如何做人。我讲的这三本书,一个是英国作家一个是美国作家还一个是日本作家。那么关于国学的东西,我自己觉得比较喜欢的是两本,一个《道德经》一个是《孙子兵法》这两个,一个老子一个孙子,这两本书希望大家认真拜读。

《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可能从战略和策略的角度更多一点,《孙子兵法》战略的角度更多一点,《道德经》哲学层面更高一点,稻盛和夫这本书从哲学的佛教的角度讲的东西多一点。《魂商》这本书从心理学讲的比较多一点。《领导力的二十一条军规》他从西方领导力的角度讲的多一点,从这五本书推荐来讲。我们可以综合的角度对人生进行规划,每一个人由于网络的出现都是世界人,网络使世界思维理念尤其80后、90后的人更加扁平,你们的思维理念和我教的80后、90后几乎80%、90%都一样,我理解你们我希望中国人能够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和独特的心态。在世界整个80后90后迷茫的时刻,我们能够找到我们自己的职业定位,也从我们职业定位中,找到我们人生的价值。

上一篇:给王虹的回信作文加评语下一篇:抖音最火毕业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