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练习题(精选12篇)
《愚公移山》的练习题 篇1
《愚公移山》的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
一、理解性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④ 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⑤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⑦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或:“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⑧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⑨出自本文的成语: 愚公移山
二、语段阅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点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将重读的`在括号内注明“重”字。
①北山愚公者( ),年且( )九十,面山而( )居
②以( )君之( )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
2.解释下边加点词的词义。
①聚室而谋
②投诸渤海之尾
③始一反焉
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这两个疑问句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是 。
4.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 ”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 ,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 , ”的明确目标。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 ”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 ,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三、阅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2.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3.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写。)
5.说明愚公驳倒智叟的一句是:
6.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四、阅读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 ,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本段选自《愚公移山》,体裁是 ,选自《 》。本文的寓意是 。(2分)
2.注音并解释下列加点字:
万仞( ) ,箕畚( ) ,荷担( ) ,冀州( ) ,塞( ) ,始龀( ) ,惩( ) ,孀妻( )
3.这段文字中的 和 这两句话与“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共同说明了愚公移山的艰巨性。
4.在文中默写出空缺的语句。
5.翻译: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6.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题目:
愚公移山的原因:
愚公移山的目标:
愚公移山的方式:
五、读选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 )
②杂然相许(许: )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之:投诸渤海之尾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愚公移山》的练习题 篇2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列子·汤问》是一种怎样的文学存在?它到底是用来论述什么问题的?
一
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用了许多巧妙的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文本,较好地完成了文言文阅读教学任务。学生在问题回答的过程中积累了古汉语的知识,初步领略了文本的意蕴。钱老师在第一课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要点”: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在他的教学过程中,的确也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
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堂课,请同学们借助于词典和课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然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寄寓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读中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在书上打个问号,准备下一节课提出。
在教学设计中,钱老师让学生查词典,看看“寓”是什么意思,取向非常好。其实,“寓”字的含义即“寄托”。他让学生根据词典中的“寓言”条目来尝试说明“寓言是一种什么体裁”。
教学时,钱老师强调“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在第三课时的“教学要点”中,钱老师更是试图通过人物分析,让学生看到“愚公实不愚,智叟未必智”,从而揭示“这则寓言的深刻教育意义”。
其实,从整个教学流程看,钱老师并没有用寓言的方式教学寓言,也没有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这是一则寓言”。相反,他的“愚公实不愚,智叟未必智”的结论,显得非常牵强。笔者相信,在很多教师的课上,“愚公实不愚,智叟未必智”的结论,也不能让学生信服!
从钱老师的“寓言定义”教学环节来看,他的寓言定义似乎显得非常“大众化”。在“教师小结”中,他将寓言定义为“文学体裁”,其内涵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这样定义完美、准确吗?我们可以来这样反问:“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便是寓言吗?请看,下列材料是一则寓言吗———
2012年6月18日,G20峰会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开幕。在领导人合影中,主办方用国旗来标示各国领导人的位置。合影完毕,领导人散去,脚下国旗被踩来踩去。唯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弯腰把中国国旗贴纸捡起,细心地收了起来。主席细心拾起中国国旗这一细节引发了中外网民的赞叹。
显然,“主席细心拾起中国国旗”这则故事比较短小,也有一定的道理寄托在其中。但我们只能说这是一则现代小故事,而不能称之为寓言。在中国古代,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寓言作品,论述者每每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临时”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其故事情节具有极大的虚构性;其主人公具有极多的选择性,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植物,可以是自然山川等。而“主席细心拾起中国国旗”这则故事虽然寄托了道理,但毕竟是真人真事,也不是用来论证的。因此,阅读寓言首先要放在古代寓言的存在语境中,尊重寓言生成的特性。
二
我国古代的寓言多保留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作为论述的一部分,古代先贤们经常采用寓言来阐明自己的主张或者道理,如《攘鸡》《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揠苗助长》《刻舟求剑》《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从不同语境中存在的这些寓言,我们可以发现,寓言具有故事性、虚构假设性、教育教训性,蕴藏着讲述者的取向。
如果把《愚公移山》放在《列子·汤问》中看,讲述者的假设取向非常鲜明。殷汤问夏革这样几个问题“:太古之初有物存在吗?”“事物的产生就没有先后之分了吗?”“天地八方有极限和穷尽吗?”“四海的外面有什么呢?”“你用什么来证明呢?”“事物有大小吗?有长短吗?有同异吗?”对于最后的一连三个问题文献中作了详细的回答,最后一段即《愚公移山》出现之前的部分是这样写的:
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柚)。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这最后一段强调的是什么呢?夏革认为,对于汤的最后一个问题虽然作出一些浅显的大小之分、长短之差、同异之别的解说,但道家主张“万物同一”,因而夏革感叹:“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即“我凭什么来辨别它们之间的大小之分呢?辨别它们之间的长短呢?辨别它们之间的同异呢?”夏革认为,事物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大小之分、长短之差、同异之别。
在最后一段,夏革打了三个比方:柚渡过淮河来到北方种植,就变成了不可食用的枳;鹆不飞过济水;貉渡过汶水就死。原因是“地气然也”———地方水土使之这样。其实,夏革在强调,“虽然,形气异也”———虽然事物的形体气质都不相同,但“性钧已,无相易已”———各自的性情对于各自生长的环境都是相适宜的,不能相互置换。因为“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即各自的生理都已完备,天分都已充足,一旦相互置换,改变生存环境,只能是“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
这最后一段的出现,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其后面即是夏革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了。也就是说,夏革用愚公移山的假设,是与其前面的这一段论证相关的。———夏革假设出愚公移山的故事,仍然是在论述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现代课堂上,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每每让学生争论:如何解决“出入之迂也”?有的学生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山不过来,我过去”———搬家!但夏革的三个设喻前提早已提出,搬家的结果只能是“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所以,愚公只能“聚室而谋”“毕力平险”之事,并且一家人“杂然相许”,并且“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也就是说,愚公一家人是懂得自然之道的,是深信“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的。
三
课文中愚公移山,夏革说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妻子忧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河曲智叟也笑而止之“: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事实上,如果我们用生活眼光来看,这的确是不现实的,这的确是一群神经病;但要知道,这是寓言,这是夏革在论述问题时假设出来的故事。———我们不能将寓言假设与现实生活等同。
只有从践行“道”的层面看愚公家族,我们才能深刻地理解“毕力平险”的意义。对于运送土石,愚公他们“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在现代哪怕是把一筐金子“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何况原始农耕状态下的愚公的投送水平呢?所以,夏革的这一反问句非常重要:“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在道家的眼里,事物没有大小之分、长短之别、同异之说!这就是北山愚公能够坦然地“长息“说“: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是夏革假设出来的道家形象,他已经达到了相当深的道行!
愚公挖山不止的行为已经表明了执着的道家风范,愚公心中呈现的就是“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的道家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所以,“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于是“帝感其诚”,便“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这里的“帝”不是皇帝,也不是上帝,是道家假设出来的天帝。“帝感其诚”的“诚”,是“真诚”的意思。即对于愚公对“道”认知上的真诚、诚挚。道家认为只有顺应了“天”,才能行正道,才能“有德”,及至化育万物。对于这样一群得道之人,天帝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护并弘扬呢?所以,最后实现了“对立面转化”———“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从庄子道家层面看,愚公与太行王屋二山,便是“道”的化身。即没有太行王屋二山就没有愚公,没有愚公就没有太行王屋二山,二者共存并生。在《齐物论》中,庄子认为,“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愚公与太行王屋二山,相互体现着对方的存在。庄子认为,不论是小草还是大树,不论是丑妇还是美女,不论是恢弘的还是稀奇古怪的,从“道”的层面来看,都是一样的;并且,万物是浑然一体的存在,事物在不断的向其对立面转化,彼此没有区别。这就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
愚公移山的启示 篇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的独立,许许多多的抗日志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中国铺就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解放战争时期,无数的革命烈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坚守着对革命的执着信念。
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常人难以预料的种种困难,吃草根,啃树皮。同时还伴随着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屈服,因为他们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这一信念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终于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李大钊、刘胡兰、江姐等革命烈士走向刑场时,他们没有胆怯,也没有绝望。他们坚信,自己倒下后,会有无数的革命同志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直至革命成功。或许,他们也曾犹豫过,也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牵挂自己的亲人,但为了革命的成功,为了民众的新生,他们放弃了一切,包括自己生存下去的权利。
2008年,汶川地震中,灾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抢救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本色。
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的瞬间,或许有丝毫的犹豫,但自己对学生的爱,让有机会逃生的他,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护住了自己的四个学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挽救了学生的生命。
人的一生,或许什么都可以失去,比如一只眼睛或者一双手臂,惟独信念不能丢失。
在我们前面,虽然有千千万万的同志为了国家的利益,坚守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但也不乏某些败类,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竟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偏离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方向与尊严,同时也辜负了党和人民对他们的信任。
在红军最艰难的时候,担任中央分局书记的张国焘,动摇了自己的信念,采取了退却主张,并发展到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地步,其结局是凄惨地客死异国他乡。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利用职务之便,受贿一亿多人民币;原佛山市禅城区邮政局客户经理,为还巨额赌债,利用职务之便与他人非法集资13亿多元。他们的行为使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他们在自己人生的历史上留下了耻辱的一页,也亵渎了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为国为民的信念不能变,如果偏离了这一方向,历史将给我们打上罪人的烙印。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阳之北 河阳:黄河南岸
B、且焉置土石 焉:怎么
C、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长满乳牙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即使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现梦想。
答案:
2、D
3、B
愚公移山的故事 篇5
北山下头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向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能够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样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忙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借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样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无法改变,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吗”河岸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成语解释 篇6
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传说愚公居住的地方被太行山和王屋山挡住了,他每次出门,都要绕很大的圈子,很不方便。因此,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这件事后来传到天神那里,天神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练习题 篇7
在语文教学中, 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文言文教学中, 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古今语言习惯的不同, 学生往往感到文言文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巧设一文, 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特别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愚公移山》一文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一步步将课文内容理解渗透的。
一、运用挂图, 通过直观教学, 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我首先让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 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识别任务之后, 便问:“他们着装怎么样?运输工具如何?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分析后很快得出:“他们着装简朴, 工具简陋, 仅用一些最原始的工具, 人挑马驮, 要何年何月才能完成移山大业呢?工具这么简陋, 任务这么艰巨, 都动摇不了愚公的意志, 这正体现了愚公坚定不移, 坚持不懈的伟大毅力和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二、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到“寒暑易节, 始以返焉”时, 我便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他们在移山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 (1) 他们都是凡夫俗子, 只有凡胎肉体, 生病了怎么办? (2) 在移山的过程中难免会受伤, 受伤了怎么办? (3) 也许有一天, 他们中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后悔了, 不想干了, 出了思想问题怎么办?等等。
三、求异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
在教学中, 为了训练学生们的求异思维, 我设计了如下提问:
(1) 愚公的妻子和河曲智叟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有什么不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们通过激烈的分组讨论, 得出:愚公妻子的献疑是出于对年事已高的丈夫——愚公的关心, 是想让丈夫考虑到移山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好早点想办法解决移山的疑难;智叟的“笑而止之”则是讥讽愚公移山的想法异想天开, 指责愚公的做法很蠢, 他的目的是强烈地反对和阻止愚公移山。
(2) 愚公的家人和周围人对此的态度怎样?
家人中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他的子孙们的“杂然相许”, 并积极参与移山运动;一种是其妻献疑, 及早提出移山中将会遇到的难题, 希望大大小小的愚公们能及早地想好对策。周围人对他也有两种反应:一种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的“始龀”遗男“跳往助之”, 表示大力支持;一种是智叟的嘲笑指责与蛮横阻止。
(3) 社会发展到现在, 今天还需不需要愚公的精神, 今天还有没有愚公?请举例说明。
今天社会也需要愚公精神, 当代愚公亦大有人在。不过, 随着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人们赋予了愚公们新的内涵。如全国各地很多人为了保护环境, 大量地植树造林, 给荒山披上了绿衣。有的人在山上一干就是十几年, 甚至一辈子……
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寻求多种答案或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 我十分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教完本文后, 我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 通过学习本文, 你受到了哪些教育和启示?
大家通过分析讨论得出: (1)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奋斗; (2) 只要能团结一心, 就能取得成功; (3) 不管什么事情, 只有去做才有希望; (4) 不可小看人……
(2) 如果让你将课文换一个结尾, 你会怎么写呢?
课堂上大家兴致很高, 拟了许多与课文完全不同的结尾, 有些结尾还十分精彩呢!其主要的结尾方式有: (1) 愚公带领子孙们移山不止,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 终于搬走了眼前的两座大山; (2) 由于愚公们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那里的气候变得十分恶劣, 环境日益险恶, 愚公的后代饱受了老天的惩罚, 他们终于后悔了, 并马上开始治理环境; (3) 有一天, 齐天大圣孙悟空云游至此, 发现他们正在移山, 大为感动, 便扯下一大把毫毛, 变出了许多小孙猴子, 帮助愚公移走了大山; (4) 住在山里的土地神见愚公他们挖山挖个不止, 害怕得不得了, 害怕他们挖到自己的身上, 连忙抽走了撑起大山的五根柱子, 大山顷刻间便夷为平地, 从此大山变成了通途, 人们进进出出, 十分方便……
愚公或者神仙移山的寓言 篇8
印程同学:江苏泰兴市洋思初中,师承马鸿君老师。
主要观点:移山不值。
小于同学:决心秉承愚公精神,立志发扬光大。
主要观点:精神的力量大于现实的思考。
阿长:两位同学好。在移山值与不值这个问题的讨论之前,我先送给你们一句话:尽管我不同意你们的意见,但我愿意用生命捍卫你们发表意见的权力。
小于:阿长老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阿长:我的意思就是,其实也不是我的意思,是法国作家伏尔泰的意思: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都应该独立思考,不迷信任何权威。
印程:那我就开门见山,我以为愚公移山不值。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愚公移山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交通便利,从而把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一点,试想那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又要将土石“投诸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移山岂是朝朝暮暮之事?即使你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这一壮举。
小于:这些话我听着有些耳熟,跟河曲智叟何其相似也,困难完全吓坏了他。
印程: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不采取最有效的办法呢?
阿长:对啊,譬如说搬家。
印程:再者说,有劳动能力的全部去移山,其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又着落何处呢?愚公看不清形势,置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不顾,又岂不是背离了移山的初衷?
小于: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何况是太行、王屋。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打进世界杯的主教练米卢老头说:态度决定一切。动不动就搬家的态度和有着这种态度的人相信应该是那种见着困难就让开的人,有了困难就绕开的人又能做成什么呢?因为困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躲得这个困难,还能躲得了别的困难?
阿长:小于讲得好像也有道理啊。
印程:其实,有两座大山挡在门前未必是坏事。俗话说“靠山吃山”,大山浑身是宝,没准儿这两座山上还有什么矿产资源尚未被发现呢。在山坡上可以植树、开辟果园,林业副业全方位发展,再说那太行、王屋二山如此雄伟,完全可以在山上开发几个项目,搞搞旅游业。只要肯动脑筋,这两座大山一定会给愚公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为什么非要移走它不可呢?山移走了,山上的飞禽走兽又何处安身呢?这完全是破坏生态平衡。移山是完全没必要的。
阿长:印程同学又换了个角度说明了移山没必要,也是有道理得很。
小于:一件事要不做,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如果要做,那就有一个理由,做下去。
阿长:精彩啊。如此看来,印程和小于各有各的理由,而且都很充分。你说谁对谁错呢?其实谁对谁错并不是我们最想知道的,我们最想知道的是每一个人的看法及这种看法的理由,这也是我一开始送给他们那句话的理由。
(印程观点摘自《作文报》)
二、若不是神仙来帮忙
金志强:北京市第八十中语文教师
主要观点:“帝感其诚”增强寓言效果。
罗刚:北京市通州运河中学语文教师
主要观点:寓言的寓意应按逻辑得出。
阿长:两位老师好。《愚公移山》这则寓言的神话结尾,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金志强:《愚公移山》中的神话结尾是指“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这一段。神话是表现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反映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朴素的理解和认识。
罗刚:但神话也容易被人篡改和利用,神话中超自然的力量则更容易被别人拿来随便用。我觉得《愚公移山》的结尾就是这种情况。
阿长:罗老师能不能更具体些。
罗刚:比如《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切都是观音菩萨的点化和如来的安排与设计。如果这样的安排与想像是合情合理,有着很好的前因后果,就是一个很好的神话故事,进而形成神话体系、神话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这样的故事还可以衍生出很多其它的故事。如果神话中的超自然的力量运用的不好,前后之间没有一个必然的逻辑,那么这样的神话因素对于故事就是一种伤害。《愚公移山》中神话因素就给了我这样的一种感觉。
金志强:我认为《愚公移山》中的神话结尾主要是表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和一切困难的美好愿望。从众多的民间的故事和戏剧大团圆的结尾来看,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愚公移山》结尾的神话处理是符合中华民族良好的心理愿望的。
罗刚:愚公刚刚率领他的子孙和邻居小孩儿运了不到五簸箕土,就把上帝给感动了,那么这个上帝也太容易感动了。这就表明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的创造者太想把自己要表达的寓意强加给他的读者了。
金志强: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笫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闭幕词是以“愚公移山”作题目的,他在这篇文章中讲到:“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的呢?”毛泽东同志给古老的寓言赋予了崭新的意义。这也同时说明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的生命力是持久的,它的寓意也是站得住脚的。
阿长:金老师对毛泽东这段话也是烂熟于心呀。
罗刚: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同志引用过它,就放弃对《愚公移山》文本的研读。
阿长:研读课文,自已理出一个思路,不比记住一个结论更有意义吗?因为课文毕竟只是一个例子。
三、“愚公精神”新解
王秋珍: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中学
主要观点:愚公有民主、以身作则、是非分明等优良品质。
阿长:王秋珍老师认为“愚公精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愚公”的内涵已大大增加了。
王老师觉得愚公有“迎难而上、远大抱负、民主作风、以身作则、是非分明”五大优良品质,其中“迎难而上、远大抱负”两点与他人大同小异,请王老师就后三点着重谈一下。
王秋珍:
愚公的民主作风。
愚公不是一个恪守古道,专横独断的人,他善于组织一个和谐的具有民主空气的集体,将自己的移山主张通过“聚室而谋”,变成家人的团体意志。在“杂然相许”的会议效果中,其妻的“献疑”,愚公并不认为是给移山事业泼冷水,也不认为是在与他唱反调,而是进行了郑重的讨论,终于使“焉置土石”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愚公的以身作则。
愚公不是一个只发指令不做工作的人,他善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后人,感染邻人。愚公不顾年老体衰,亲“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按说,愚公以九十高龄而居家指挥本无可厚非,但他没有这么想,更没有这么做。试想:倘若没有愚公的以身作则,“荷担者三夫”积极性能高涨吗?邻人孀妻之遗男能“跳往助之”吗?
愚公的是非分明。
移山,是一项造福于千千万万后代子孙的伟大事业。对待这一伟大事业人民大众是拥护的,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智叟就是典型代表。他从河曲专程赶来制止愚公,认为愚公的行为愚不可及。在此,智叟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代人的菲薄力量;愚公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人生有限,但人力无穷。面对智叟的责难,愚公针锋相对,据理批驳,直至智叟理屈词穷。愚公和智叟,一位如识途老马,愚其表而智其里:一位则自视聪明,智其表却愚其里。前者小愚而益彰大智,后者小智却难掩大愚。愚公对智叟的态度,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是非观。
总之,《愚公移山》一文留给我们后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愿“愚公精神”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链接阅读]
愚公新传
湖北省通山县一中高一孙玮
话说北山愚公者,虽年已二千余,仍率子孙挖山不止。太行、王屋二山已满目疮痍,寸草未生,鸟兽匿迹。有执法者,欲罚之,愚公惑之曰:“吾子孙数千,历千辛万苦,掌无完肤,足有脓血,无赏则已矣,何罚乎?”恰遇智叟,叟曰:“愚也,吾不劳而贫,汝苦劳亦困,其逍遥何如吾哉?”愚公摇头叹之。
思虑再三,携子数人南往考察,沿途但见山清水秀,乃悔。便游名山,尽至景也,复悔之,遂留数月。
既归。复率子孙挖山不止,然此挖非彼挖矣。乃复以植被,还以果木,开以山道。近邻智叟讥曰:“汝愚也,历千余载,尚未悟乎?”愚公笑,而未答。
历数十年,但见二山百花争妍,水流潺潺,鸟语不绝,万兽齐舞,好一派赛江南之胜景。有诗证曰:“此景只应天上有,不知何时落人间?”慕名游者不计其数,络绎不绝,旺季尤盛。愚公家族遂成立“愚乐总公司”,公任总裁,下辖数十个分公司。一夜间,愚公成亿万之富。洋装在身,手机在握,宝马奔驰,豪华别墅,资产雄居中华民营之榜首。然公富未忘本,方圆百姓皆得惠,带动产业数十个,地方经济连年翻番,采访者、取经者、求助者接踵而至,公均与之。
旦日,智叟拜访取经曰:“公千余年未悟,何以一朝悟乎?”公曰:“千年未悟,乃山障眼也;一朝悟乃眼识山也。山障眼,则目光浅,只视山之劣;眼识山则能登高乃见山之长。世人若明此理,愚者不愚,智者益智。”
《愚公移山》的优秀教案 篇9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能够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来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这一步无疑是个好的起点。)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注意语气,读对停顿。
②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③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落实字词,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请大家再看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生动一些。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复述。如果有不会解释的词句,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就举手,大家讨论解决。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教师指导。)
学情预想:在小组活动中,预计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小结以下几点需积累的文言知识:
①通假字(“通假”主要用同音代替的方式,只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今天已不同音了。):
反一返惠一慧亡一无厝一措
②一词多义:
且:A、将近B,况且;易:A、更替B、以……为易;固:A、本来B、顽固;献:A、提出B、奉献;曾:A、(zēng)甚至B、(c6ng)竟然;荷:A、(hé)荷花B、(hè)肩负;惩:A、(chěng)苦于B、(chéng)惩罚。
③非常规的句式:
a、甚矣,汝之不惠。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归纳方法:抓住主要词语,依托自己的积累,联系上下文来通晓文意。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学会了怎样翻译好文言文,下面请看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翻译歌诀”):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义,保留不译。古今异义,辨析仔细。以今换古,要合原义。句中省略,括号补齐。如遇倒装,调整语序。个别虚词,无法翻译。没有影响,不妨删去。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忠于原作,贯通顺利。
记住住法,还要注意对、换、留、调、删、补六个字。同时翻译时要注意解释文言实词含义、有意识地关注这些词语,积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诃,如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师一直探寻的一个问题,学生大多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与时代距离较远,学习热情不高此环节的设置是试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借于此,能自主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文言文懂之,乐之,好之。)
学生小组复述之后,推荐优秀复述者在全班交流。
三、讨论问题,探究质疑
刚才通过同学们复述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请同学们讨论探究。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作用?
理解: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四、辩论
愚公移山是一时感情冲动吗?现在提这种精神过时吗?
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谈谈你的看法,不求观点一致,但求自圆其说。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然后请大家发言。
明确:愚公不顾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并非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首先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后代子孙。其次是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于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丽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于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愚公精神并未过时。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战胜自然,并决定将这个道理付诸实践,且不怕困难,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绕山丽行或干脆搬家则是害怕困难、停滞不前的观点。而人世间无处不存在着艰难和险阻,那是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回避的。愚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现在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
(学生互动交流后启发,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发掘文本的最大价值。让学生在情感认知上达到实质性的飞跃。这一环节可激活课堂,使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勾连,形成活泼热烈的辩论局面,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拓展视野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现实意义,培养自己顽强的毅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从课本走出课外,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二课时
五、课本剧表演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加上鲜活的时代信息,改编的《愚公移山》课本剧,排练并表演。
钱梦龙的愚公移山观后感 篇10
在观看了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之后,我收获颇丰。从课堂的一开始,钱梦龙先生就是让学生们朗读一遍文章,再读完之后让学生们首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个问题的。这种随机指点读文方法。榜样取自学生,也许比空谈方法效果略胜。
之后带领学生们先讨论其他人物对“移山”的态度,故意留下愚公。主角登台,必须安排专场演出。“愚公笨不笨”,有极强的思辨性,教学对象又是初一学生,能否讨论出结果来,全在教师如何引导。以 “小聪明”作引子,学生自然得出“大聪明”的结论,由此引出“大智大勇”、“大智若愚”一串连锁的词语。“愚公笨不笨”的讨论,最后结穴于“大智若愚”的认识。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正是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一系列文言词句逐一落实的过程。教者的追求是:使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寓于语文训练。务必引导学生因文解道,因道悟文。
之后又让学生们去做一些练习题,说明:这段文字在发给学生时没有标点的。
这道练习题设计的意图是:把课文的部分词句编写进去,使学生能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辨认它们,以收知识迁移之效
学生做练习。后来有两个学生上黑板加标点。基本做对了,少数几个点错了,全班讨论订正。在讨论标点的同时,由同学解释划出的句子,讲得都很正确。
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钱梦龙先生比较注重是语感的教学。在观看钱先生的《愚公移山》,我觉得他的教学中透出“三主四式”的教学方式。“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基本式”即基本课型,其表现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后称“四式”。
钱先生的教学过程的设计,犹如作文,也讲一点“凤头”、“猪肚”、“豹尾”。本文的教学以“学习京城氏的孩子”结尾,希望使初一的孩子感到更亲切一些,留下更多的余味。
新版“愚公移山”等 篇11
印度尼西亚摄影师Teguh-Sancosa原先将弹珠放在墙上,想迫使蚂蚁改变路径,朝他所希望的方向走。谁知小蚂蚁竟对挡住道路的弹珠发起了挑战,企图将弹珠搬走,上演一场动物版的“愚公移山”。可是尝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摄影师以为它会放弃“移山”,改道而行,可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这只小蚂蚁居然爬上弹珠,来到弹珠的另外一侧继续尝试。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摄影师极为钦佩。
壁虎也疯狂
壁虎能跳舞?是的。近日,印度尼西亚摄影师什克赫·努克将几只可爱的壁虎放在一个反射镜面前,清晰地拍摄到了它们舞动手臂和双腿的动作,颇有迪斯科舞王约翰·屈伏塔的风范。
上面那张令人捧腹的照片显示了一只壁虎“模仿”约翰·屈伏塔的舞姿动作,将自己的手臂举在空中;在另一张滑稽可爱的照片中,它则摆出功夫之王的架势。
鱼类也分“左右撇子”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员竹内勇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生活在非洲的小鳞奇齿丽鱼在捕食时也存在“左撇子”或“右撇子”习惯。小鳞奇齿丽鱼生活在非洲坦噶尼喀湖中,鱼嘴向左或向右弯曲,经常吞食其他鱼类身体侧面的鳞片。
他们发现,小鳞奇齿丽鱼袭击其他鱼类时的方向与嘴的朝向基本一致。因为当袭击方向与嘴的朝向一致时,小鳞奇齿丽鱼弯曲身体的速度是反方向袭击时的1.7倍,捕食成功率则大大提高。这说明小鳞奇齿丽鱼存在明显的左右习惯差别。
手指长度决定兴趣爱好
“五指连心”这句古话是很有道理的。日前韩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若女性的食指比无名指长,就更有崇拜明星的倾向。
人的5根手指长度都不一样,因此有不少针对食指和无名指长度比例进行分析的研究。据报道,韩国世宗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一位姓许的教授对首尔10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崇拜艺人程度和手指长度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手指间的长度比例能测得个人兴趣倾向。许教授表示:“女性第2指比第4指长,就更有崇拜偶像的倾向。但尚未研究出男性手指长度与偶像崇拜的关联。”
此外,手指长度比例与选择电影、电动玩具、运动、戏剧或音乐等个人喜好也有关联。一对伴侣中,若男性、女性的无名指皆比食指长,通常会选择较暴力的娱乐活动。
黑猩猩会“采药治病”
法国研究人员柯莉夫近日声称,黑猩猩平时跟生病时吃的食物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黑猩猩会给自己治病。
根据柯莉夫的观察,黑猩猩平常会吃植物的果实或是嫩叶,而生病的时候,它们会改吃比较苦的树干或树皮。他说,一群小猩猩吃一般食物的时候,不会互相特别留意,不过如果它们的父母在喂生病的手足吃“特别植物”时,它们就会十分好奇。
柯莉夫还注意到,黑猩猩在吃“金鸡纳树”的叶子治疗疟疾时会跟沙子一起吃,于是,他对金鸡纳树的叶子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叶子加沙子的抗疟疾效果的确比较好。
《愚公移山》的练习题 篇12
一、2015年及“十二五”全省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2015年是“十二五”扶贫攻坚规划的收官之年, 省委、省政府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 大力推进以罗霄山片区和贫困县为重点的扶贫开发, 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2015 年一年就召开了两次全省扶贫开发会议, 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等“1+5+23”政策框架, 实施了一系列扶贫重大工程, 为“十二五”完美收官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一) 主要成效。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幅下降。2015 年全省减贫72 万人, 贫困人口下降到200万。“十二五”全省贫困人口减少238 万人, 减少54%;贫困发生率由12.6% 降至5.7% 左右, 下降6.9个百分点。二是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2015 年25 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80 元, 增长12%,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 个百分点。“十二五”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 个百分点。三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十二五”全省累计用于3400 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专项资金达到近30 亿元, 同时较好地整合了新农村建设、村组公路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和资金, 用于村庄整治建设之中, 五年完成了1.5 万个贫困村村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 这些贫困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贫困村由3400 个调减到2900 个。五年来江西省整合各级资金, 投入300 多亿元, 帮助34.6 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和农村重点污染区, 搬迁到城区、工业园区、乡镇和中心村。 四是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扶助贫困户子女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达20 多万人。不断扩大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资助面, 提高奖助标准, 基本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 二) 经验做法。突出体现在做好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融入全省发展大局, 高位推进。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三农”工作、民生工程的重点任务, 以及纳入全省战略布局的全局中谋划。按照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 制订“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工作总体规划以及各方面工作的专项规划;根据“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理念, 出台《江西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 》、《江西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 听取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研究部署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的意见》以及《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等, 加大投入, 支持产业、保障、安居三大扶贫攻坚战, 高位推进全省脱贫攻坚工程。
二是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根本实施方略, 帮扶到户。江西省早在2012 年便开始科学测定当年贫困人口在各县、乡、村的分布, 这项工作比国家部署要早一年。2013 年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 完成了25 个贫困县、3400 个贫困村、119 万贫困户和346 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对当年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调查核实和建档立卡, 全省贫困农户全面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上, 以贫困问题为导向, 根据“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要求, 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 做到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 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是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工作主线, 转型发展。近年来突出推进工作制度改进, 主要是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 加大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 建立了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调整项目论证审批时间, 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强化了专项扶贫机制的创新, 积极实施易地移民搬迁, 探索“五个基本”搬迁扶贫新路径;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 创新“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 推进“四个转变”转移培训新方式;统筹加强村庄整治建设, 实现“四个渠道”村庄整治新举措。这些探索创新, 在全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四是坚持把五级联动作为重要组织保障, 合力攻坚。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全面加强了扶贫开发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了完整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架构, 有力推进全省精准扶贫攻坚深入开展。省级层面, 重点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全国首创“四个一”组合式扶贫, 由省领导带领有关省直部门和中央驻赣、省属大型企业定点扶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 省财政连续十年每年每县安排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 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领导力度。据统计, 2012 年以来, 相关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达33.5 亿, 新增行业扶贫资金116.1 亿, 新增贷款42.4 亿。市县层面, 强化组建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下设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结对扶贫等七个工作组, 确保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 (镇) 层面, 每个乡镇组建或强化了扶贫工作站。贫困村层面, 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 对贫困村选派一名“第一书记”, 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五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构架, 为我省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是坚持把社会行业作为重要补充力量, 动员参与。创建了定点帮扶新机制, 开展了“党旗引领致富路, 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 “十二五”291 个省直单位参加帮扶工作, 共投入帮扶资金4.16 亿元。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新发展, “十二五”各地组织30 多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近70 万户贫困户。精心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 搭建社会扶贫平台,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形成扶贫开发多元投入机制。“十二五”以来, 共筹集社会各界扶贫捐赠资金及物质折款6.72 亿。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来到江西视察, 对江西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更高要求, 并对江西省把扶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帮扶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 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 积极谋划和推进2016 年及“十三五”全省脱贫攻坚
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时期。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开发是最大“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 意义重大, 任务艰巨。我们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具体要求, 谋划推进“十三五”脱贫攻坚, 为全省“提前翻番, 同步小康”作出更大贡献。2016 年及“十三五”脱贫攻坚措施, 我们提出的思路是“1234·10”。
第一, 紧紧咬定一个目标, 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江西省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是:确保到2018 年提前两年实现20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900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和25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到2020 年, 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成果,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样板区。为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总体目标, 部署层层签订责任状, 分解落实任务, 层层传导压力, 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有序推进。2016 年到2018 年, 25 个贫困县按年度分别摘帽退出2 个、9 个、14 个;2900 个贫困村按年度分别脱贫退出500 个、1000 个、1400 个;200 万贫困人口按年度分别实现脱贫70 万、70 万、60 万, 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第二, 正确处理两大关系, 统筹协调综合推进。一是正确处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因此, 要强调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推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一些同志在观念上还存在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放在解决贫困县发展水平上, 工作措施想的还是推进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认为区域发展可以代替扶贫开发, 所以扶贫资金往往被整合到大的基础建设项目或者龙头企业发展中。从社会进程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了, 贫困对象也有发展, 但如果不同时进行扶贫扶弱, 势必造成更大的发展差距。因此, 必须坚持把精准扶贫放在首位。当然, 单纯扶贫开发也不能代替区域发展, 那只能是低水平的扶贫, 所以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理念, 战略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 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 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区域发展是系统工程, 精准扶贫攻坚是细胞工程, 处理好系统和细胞的关系, 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二是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的关系。在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 开发性扶贫对象和保障性扶贫对象分别占建档立卡总人数的73.6% 和26.4%。因此, 要突出开发性扶贫和保障性兜底两轮驱动, 今年2 月19 日, 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实施方案》, 重点使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在区域分布、对象识别方面实现基本一致。首先要做好比对工作, 一种情况是扶贫人口多于低保人口, 理论上此种情况低保人口应全部纲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 但实际工作中可能由于识别标准不一样或认定方法不一样, 比如建档立卡按户识别, 而低保认定按人识别, 因而部分低保对象没有进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对此要注明没有进入的原因。第二种情况是低保人口多于贫困人口, 即所谓“倒挂”, 那么贫困对象应该从低保对象中识别。经比对后, 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范围, 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十三五”期间, 江西省将加强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统筹协调,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年均增长14.4%, 到2020 年我省农村低保标准将高于同期全国扶贫标准40%。
第三, 建立健全三大机制,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一是脱贫攻坚考核机制。中央已经出台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 我们也正在研究并出台对设区市党委和政府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去年已经出台了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 将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考核总分值为300 分, 扶贫开发占60%, 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把主要精力和各类资源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今年3 月初省里正式启动对25 个贫困县2015 年脱贫攻坚实绩考核, 3 月底前将会出考核结果, 5月底前省委省政府将召开表彰会。今后对贫困县的考核, 将于当年11月份开始, 争取当年底完成对当年的考核, 数据考核依据为上年的11月份至当年的11 月份。对定点扶贫单位的考核, 国家也正在研究, 我们在适时也将根据国家部署研究制定。同时研究制定对省级23 个出台了行业扶贫实施意见的部门考核。二是精准脱贫退出机制。我们已经出台《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 明确了退出的工作原则、退出标准、退出程序、退出后的扶持政策、退出规划的年度计划。贫困户的退出要以户为单位, 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 吃穿不愁,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及五保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方, 凡纳入低保或五保的家庭, 其收入视为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贫困村的退出, 以贫困发生率和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完成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原则上退出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应低于4%, 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全部完成。贫困县的退出, 其贫困发生率应低于3%。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至2020 年, 继续享受中央、省级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投入分配整合管理机制。江西省将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 到2020 年省财政将筹集专项扶贫资金200 亿元以上。省级每年安排的扶贫资金, 原则上按因素法分配, 由县级政府包干使用, 统筹用于扶贫工作, 自主确定扶贫项目。市县财政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增加金融投入, 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建立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 加强扶贫资金监督检查、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 完善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 确保资金项目安全有效。
第四, 构建完善四大体系, 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一是政策支撑体系。在已构建“1+5+23” ( 也就是:1 个纲领性文件, 即: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5 个配套文件和23 个行业实施工作方案) 构成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 建立完整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 有力支撑脱贫攻坚的实施。二是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省市县乡村五村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重点加强乡镇扶贫工作站建设, 进一步配好配强贫困地区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 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信息网络体系。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 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监管系统, 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建立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的部门对接和共享机制, 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 对扶贫指标数据的相关信息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一键搜索”, 使扶持对象一目了然。依托扶贫大数据平台, 提高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精准度。充分运用扶贫信息数据系统, 把握减贫工作进程, 监管扶贫资金使用, 考核精准扶贫实效, 科学作出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决策。四是社会帮扶体系。对接好国家部委和央企在贫困县定点扶贫和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对口支援, 完善省级领导协调随同省直部门、国有企业开展驻县定点扶贫, 扎实开展各级部门定点扶持贫困村, 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为每户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鼓励政策, 发挥“10·17 扶贫日”引导作用, 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培育多元社会参与主体, 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 搭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平台。
第五, 大力实施十大工程, 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围绕江西省产业脱贫攻坚战、保障脱贫攻坚战、安居脱贫攻坚战, 从增长收入、改善条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三个方面, 大力实施十大工程, 即;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保障扶贫工程、搬迁移民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生态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等。
三、当前需要着力把握的几项重点工作
关于精准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 是对我们党的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和延伸, 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境界, 开辟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江西省明确提前两年到2018年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首先必须打牢建档立卡工作基础, 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全省范围内完成了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脱贫攻坚就是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工作。但是建档立卡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订的过程, 按照“第一年打基础, 第二年回头看, 第三年规范运行”的要求, 需要对信息定期核查, 对遗漏的、返贫的、新致贫的要纳入, 对造假的、脱贫的要退出, 不仅要摸清楚贫困人口数量, 还要搞明白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 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前两年通过“回头看”清理不合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4 万, 2015 年底到现在通过再次 “回头看” 核查, 全省共退出贫困人口27.31 万人, 新进符合条件人口19.56 万人, 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建档立卡是各项扶贫举措能够精准的基础和前提, 务必要精益求精。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 我们还要明确脱贫的标准。现在有个倾向, 就是简单以农户家庭收入多少来衡量是否脱贫。判断是不是贫困户, 收入是个重要指标, 是对贫困状况的综合判断, 但其最核心的还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既考虑了基本生存需要, 也兼顾了长远发展需求, 是农户跳出“贫困陷阱”的度量衡, 也是实现小康的基准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 紧紧扣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标准, 问题就会更聚焦, 思路就会更清晰, 措施就会更具体, 从而打破惯性思维, 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坚持扶贫到户, 按照“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要求, 瞄准贫困户, 一家一户摸情况, 逐村逐户搞帮扶, 把扶贫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实好。落实好针对贫困人口的特惠性政策, 提高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的瞄准度。通过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进而完成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的任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 对精准脱贫退出机制作了明确要求。3 月中旬, 根据部署, 由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牵头组织大专院校等相关专家和民主人士组成核查评估组, 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和贫困县进行第三方评估, 以增强公信力和诚信度。
关于扶贫资金整合问题。扶贫资金整合提了很多年, 但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近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对此已经作了研究, 很快将出台支持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 试点的目标是形成“多个渠道引水, 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激发贫困县内生动力, 支持贫困县以摘帽销号为目标, 以减贫成效为导向, 以扶贫规划为引领, 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 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基本原则是:渠道不变、充分授权, 县抓落实、权责匹配, 精准发力、注重实效。就是说对纳入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 仍按规范的渠道下达, 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贫困县, 贫困县作为实施主体, 根据本地脱贫攻坚规划, 统筹整合使用, 并承担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的具体责任。试点统筹整合资金的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中央层面主要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业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中涉及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 (牛羊) 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省级统筹部分)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 (对农民的直接补助除外) 等24 项之多, 还有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 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完善资金安排使用。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表态将积极支持整合, 谁不整合重点审计谁, 谁违规插手干预资金整合就处理谁, 解决“整不动”等问题。试点要求各省、市也要参照上述资金范围, 明确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中贫困县可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
关于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驻村工作队相当于村级扶贫办, 是推进脱贫工作的重要力量, 必须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 把扶贫资源精准地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目前全省省、市、县共有3792 个部门单位, 10656 名干部定点帮扶2900个贫困村, 确定30 万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摸清情况、资金监管、政策宣传、培训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地要明确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好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二是编制好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三是组织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四是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到村到户政策;五是保证扶贫资金使用公平公正。需要说明的是, 贫困户对驻村帮扶的满意度已纳入中央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的考核作为指标之一, 我们也将对此纳入对设区市党委和政府工作脱贫攻坚的考核作为指标之一, 请各地要高度重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 加强培训、指导和协调。
关于产业扶贫问题。充分发挥省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使用上重点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从扶贫产业业态角度看, 有种、养、加等特色产业, 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等服务业, 以及光伏扶贫产业;从经营方式角度看, 有自营生产型、资产收益型、自营生产和资产收益结合型;从组织模式角度看, 有“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五定”产业扶贫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 主要扶持发展自营生产型或结合型产业发展,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 主要是资产收益型。今后随着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退出, 将加大对资产收益型的投入。扶贫产业组织形式上, 支持贫困地区建立“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贫困村继续推行“五定”的产业发展模式。现在还有电商扶贫, 今年在贫困村组织推进900 个农村E邮等电商扶贫, 各地要高度重视。
对于旅游扶贫, 因其投入大、局限性强等特殊性, 不宜过多扶贫资金投入。特别是, 随着县级整合资金力度的加大, 不能以扶贫的名义, 整合扶贫资金投入到旅游扶贫中。对于产业扶贫, 我们将于4 月中下旬召开现场会, 专题部署推进这项工程。
关于健康扶贫工程。从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分析, 因病因残致贫最为突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 患长期慢性病、患大病和残疾人占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1.4 %。同时, 因病因残致贫又往往与其它致贫原因交织叠加。因此, 无论是预防新增贫困人口, 还是减少已有贫困人口, 实施精准扶贫都要把医疗救助保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在转发赣州市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 就是鼓励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减轻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近期将研究出台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意见, 参照赣州做法, 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设大病商业附加保险。
关于村庄整治工程。重点抓好“十三五”2900 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 将省级贫困村中的重度贫困村组全部纳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点。省级贫困村以外的重度贫困村组, 各市县要自筹资金, 在2018 年底前完成全面整治工作, 2900 个贫困村全面消灭“满目疮痍”村组。
关于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把“雨露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贫困大学生。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 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 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关于搬迁移民扶贫工程。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搬迁的范围与搬迁对象的关系, 在搬迁的定位上, 要把自然村或居住点的整体搬迁放在首位, 再把搬迁地的所有居住人口全部纳入搬迁的范围, 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搬迁重点扶持的对象, 努力做到应搬尽搬, 做不到整体搬迁的, 优先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确保他们搬得起, 搬得出, 能脱贫。二是以前搬迁和今后搬迁移民的关系, 由于前后补助标准相差较大, 已搬迁的群众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影响。三是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的关系, 新的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差距较大, 给搬迁工作的组织实施带来了新挑战, 搬迁工作的矛盾也将发生转变。在过去, 搬迁的补助标准不高、差别不大, 是困难群众不想搬, 不敢搬, 搬不起, 而条件较好的群众希望搬, 主动要搬。而现在是, 同步搬迁人口补助标准相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标准偏低, 他们可能会有攀比思想, 产生抵触情绪, 搬迁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搬迁的组织实施难度会增大。因此, 各地要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的同时, 采取奖励性和组合式补偿的政策和措施。
关于扶贫宣传调研和信息报送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 需要打好舆论战、宣传战和信息战。宣传工作既能造声势, 又能鼓干劲, 还能推典型。要全面宣传江西省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效, 用信心凝聚力量,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 要生动报道各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鲜活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 促进脱贫攻坚不断深入。
【《愚公移山》的练习题】推荐阅读:
愚公移山练习答案05-26
课文《愚公移山》的优秀教学设计09-01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的读书心得10-27
愚公移山的读后感作文200字10-26
愚公移山10-17
读愚公移山有感05-20
愚公移山·教学简案06-08
读《愚公移山》有感优秀08-08
愚公移山阅读及答案09-16
毛概 读 愚公移山 有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