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卫生工作计划(共8篇)
2022年心理卫生工作计划 篇1
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武汉全民行动,推进新一轮城区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改善城区环境,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结合春季灭鼠活动,做好我街爱卫月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坚持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武汉市实施<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办法》、《武汉市城镇除害工作管理规定》、《武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等法规政策为依据,遵循依法、为民、基础三项原则,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组织调整街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街迎检工作的重要决策、综合协调及全面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决策和工作的部署,协调各方面关系,督办、检查、指导各社区做好创卫工作。
(二)病媒生物防制
结合环境卫生整治,统一组织开展以控制和清除草丛地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春季病虫生物防治活动,切实加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和公共环境的防制,努力把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各社区、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活动安排,组织好统一灭鼠行动。
(三)卫生创建
深入推进卫生创建工作,对卫生先进单位申报、复查,各社区、单位对照《武汉市单位卫生标准》和《武汉市社区卫生标准》整治单位内外环境卫生,通过该项活动择优向区爱卫会推荐一批省、市、区级卫生先进单位,努力建成一批环境优美、行为文明的先进典型。
(四)组织周末义务劳动,整治室内外卫生
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周末义务劳动,彻底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污物和杂物;擦拭门窗玻璃,清除物品积尘,清洗垃圾容器等垃圾收集设施。重点对非物业的老旧居民住宅区进行整治,清除楼道门窗上牛皮癣(小广告);清理院区、绿地、楼道、楼顶等的乱堆放杂物。
(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1、宣传“健康素养66条”。充分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栏、宣传册、宣传单、网络等方式,广泛宣传《健康素养66条》。
2、开展“健康知识六进”活动。组建“健康知识讲师团”,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宣传讲解健康知识。
3、建设“健康阵地”。
一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建立“健康长廊”;
二是在社区建立“健康俱乐部”;
三是在窗口单位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
4、鼓励群众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开展“健康宝宝”、“健康之星”、“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和“健康社区”的评选活动。通过层层评选,引导广大群众按照《健康素养66条》要求,了解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基本健康技能,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健康生活的良好风尚。
(六)组织开展全国爱卫会发起的第__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4月份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开展清除垃圾、清除沟渠杂草、清除牛皮癣等活动,彻底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使环境卫生面貌有明显的改善。
1、坚持周末卫生日制度。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治理“四害”孳生地和生产、生活垃圾、卫生死角为重点,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周末义务劳动,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
2、组织卫生检查评比。坚持定期检查考评与情况通报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周检查、月考核、年统计”制度,由街道办事处对各社区、各单位进行卫生检查评比,量化积分,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确定一批市区级卫生先进社区、卫生先进单位的候选名单。
3、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基础,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手册、广播等形式向市民宣传健康知识及除“四害”知识,调高市民自我保健意识。
以20__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做好准备、奠定基础为目标,坚持建立健全常规、常态、长效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国家卫生城市水平,促进人民身心健康。
2022年心理卫生工作计划 篇2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国卫生系统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新贡献。全国卫生系统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将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奋发有为, 开拓进取,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实现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新突破, 全面开创新时期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 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 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 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 力争实际报销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 提高门诊报销水平, 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 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开展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试点, 探索新农合大病保障机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规范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提高受益水平。强化新农合基金监管。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即时结报等便民服务。
出台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试点基层首诊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继续做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 制订村卫生室管理规范性文件,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 (助理) 医师转化, 指导乡村医生转变服务模式, 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加快建立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多渠道长效补偿机制, 建立按人头支付的门诊诊疗费制度并纳入新农合报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分配比例村卫生室原则上不低于40%, 落实各级政府对乡村医生的专项补助。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新机制, 健全管理体制, 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 加强分类指导, 开展绩效考核, 调动人员积极性。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 探索签约服务。继续开展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30元,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 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巩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成效。继续推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联系县工作。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住院分娩补助、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 逐步向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序推进。推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逐步健全基本药物遴选调整机制。规范各地药品增补。规范基本药物剂型、规格和包装, 探索建立基本药物统一标识。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 坚持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 落实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管等采购政策。确保重大疾病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和供应保障。对于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对于独家品种, 也可以省为单位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价格。少数基层必需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基本药物, 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逐步规范基本中药饮片管理。
加强药物政策研究, 适时发布国家药物政策报告。完善基本药物使用政策, 修订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 制订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 提出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鼓励政策。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考核, 重点提高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监管。推动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基地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 逐步将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监测评价范围。加快建设医疗卫生机构药品 (疫苗) 电子监管系统。
(三)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在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力争形成可向全国推广的经验和路径。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 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 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适时启动第二批改革试点, 争取2013年年底前全国50%以上的县 (市) 参与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围绕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等改革重点,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继续推行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 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病房创建工作。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 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 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社会办医机构床位数占比增加2~3个百分点。
三、认真做好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
贯彻《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推进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探索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模式, 继续推进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市、区) 创建工作。完善各级卫生应急指挥框架, 开展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制订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制度》等制度, 修订《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 制订《卫生部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工作, 规范国家和省级风险评估工作, 在全国1/4以上的市县级推广风险评估工作。启动卫生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二期建设, 初步实现20个以上省份与卫生部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互联互通。制订各级各类卫生应急储备目录, 完善物资储备。启动国家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相关工作。做好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以及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
制订疾控机构管理规定和岗位设置管理意见, 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开展疾控体系建设10年评价工作。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 实施“五扩大、六加强”各项措施, 指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推进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以地市为单位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治覆盖率达到30%, 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全面启动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落实包虫病防治行动计划。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维持无脊灰状态, 推进消除麻疹工作。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加强呼吸道、肠道、自然疫源性等重点传染病防控, 及时处置暴发疫情。加大中西部地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力度。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推进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 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继续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以区县为单位, 网络覆盖率达到65%以上。修订国家卫生城镇标准及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开展以农村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环境卫生监测, 推进疾控工作与爱国卫生紧密结合, 继续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 将健康城镇建设指标纳入其核心建设与考核内容。
制订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常见病筛查管理。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制订早产干预指南和规范。继续实施“降消”项目, 做好儿童健康综合干预重点联系点工作。探索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模式。加强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组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清查, 开展卫生系统专项整治行动和多部门综合整治行动。制订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标准,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协作。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巩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成果, 推进戒烟服务。
四、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修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制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核心指标, 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强化重点医疗技术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 推进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推进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师制度。加大临床路径管理, 改进医院管理与服务。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院前急救管理与建设。制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标准, 引导建立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格局。组织开展专科医师认定和考试试点、乡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工作。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 在近100所三级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继续开展万名护理人才培训项目。贯彻《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2012-2015年) 》。加强无偿献血和采供血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稳步推进血液核酸检测工作, 保证血液安全。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落实《“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 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全国防盲治盲规划 (2012-2015年) 》, 为30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重点提高955所受援县级医院的能力水平, 巩固东部9省 (市) 对西部8省 (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际医院对口支援。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重点提升县级医院对20种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推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重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开展平安医院示范地区 (单位) 创建活动。开展医药费用监测工作, 加强医药费用控制。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 完善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 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使用专项治理活动。制修订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各临床专科诊疗能力评价体系。继续对部属 (管) 医院开展巡查工作。确定首批优质医院重点联系单位, 分批次分步骤推动100所国家优质医院、300所区域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创建工作。贯彻《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严厉打击非法器官移植活动, 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
五、依法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强化卫生监督
落实《国务院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卫生系统食品安全相关能力建设。完成年度食品安全标准清理工作任务, 加快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修订,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培训及跟踪评价工作。以粮食、蔬菜、肉、乳、婴幼儿食品和非法添加物等为重点, 实施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至少覆盖50%的县级行政区域。完善食源性疾病管理制度, 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组织开展优先评估项目, 推动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相关研究。适时发布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单”, 完善相关检验方法。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基本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项目。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运行机制, 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覆盖率扩大到90%以上。贯彻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 落实首席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紧缺人才以及基层复合型人才等培养工作。深入推进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 职业病诊断机构市 (地) 级覆盖率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县 (区) 覆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80%以上。扩大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 进一步规范放射诊疗防护工作。实施2013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方案。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 确保实现量化分级管理率, 住宿场所和游泳场所达到100%, 美容美发场所达到50%以上,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学校卫生监督, 中小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好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
六、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根据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统筹做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各项工作。
七、中医药工作
根据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 统筹安排中医药工作, 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八、加强人才、科技创新、卫生信息化工作, 为医改提供有力支撑
贯彻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以及农村医学生免费培养。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完善专科医师培训路径, 建立公共卫生医师毕业后培训模式。做好“十二五”继续医学教育, 落实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工作。修订全科医生评价标准。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总体部署, 推动出台相关机构编制标准。开展省和地市级新任卫生行政领导干部卫生政策法规培训。
强化医学研究规范管理, 完善医学伦理、科研诚信等制度建设。部署2014年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任务。制订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十二五”后两年的实施发展规划, 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制订创新药物保护管理规定, 促进创新药物与大病保障的有机结合。出台《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 (试行) 》等文件。
加快推进国家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联通卫生信息化综合试点省份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建设, 推动实现卫生信息化3521建设总体框架。完善卫生信息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 建设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加快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加快推进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与各省级平台及大型定点医疗机构等试点单位的互联互通。
九、改进工作作风,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 改进会风文风,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扎实推进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做好权力运行网上监控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完善医德考评制度, 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继续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 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 着力构建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 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十、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加强卫生改革发展重大政策研究, 加强医改监测和评估工作, 做好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全面推进卫生系统依法行政。宣传贯彻《精神卫生法》。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医药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执业医师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院前急救管理办法》、《专科护士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办法》、《临床药师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做好卫生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探索行政复议案件现场审理方式。开展卫生系统“六五”普法中期检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促进行政审批权力规范运行。
加大医改投入力度, 落实好医改各项投入政策。继续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急救体系、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地市级医院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等建设,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启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人员周转宿舍和妇幼保健体系等建设。做好牵头联系的吕梁山片区、卫生行业扶贫、定点扶贫以及对口帮扶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等工作, 继续推动卫生援疆、援藏、援青和玉树地震灾区医疗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贯彻《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和《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 将高值医用耗材纳入以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范围。规范开展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 全面推进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加强医学装备管理, 促进大型医用设备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落实《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医改投入监测平台、医改资金监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抓好卫生总费用核算、医改资金监管和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监管全覆盖,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推进建立医改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机制。进一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2013年原则上降低到33%以下。
加强和改进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加强发言人队伍建设。围绕深化医改和落实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持续推出卫生系统重大先进典型。做好突发事件风险沟通, 推动和创新健康传播,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抓好卫生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 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加强卫生系统官方网站以及“12320”卫生热线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卫生系统微博客的运用和管理。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着力推进院务公开和采供血、食品安全标准等信息公开。
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 完善预防和减少卫生信访问题的综合体系, 全力解决重点案件、突出问题。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022年心理卫生工作计划 篇3
本刊讯 2月27日,信阳市卫生局组织召开了2014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工作,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部署今年卫生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完善落实医改政策措施。完善新农合补偿政策;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县乡联动、乡村一体化管理;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机制。二是巩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水平。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大慢性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三是持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十大指标宏观监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活动;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扶持。四是强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区域信息整合;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实施。五是全力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人员充实到基层;加强教育培训;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引领带动。六是扎实做好卫生监督监管。组织好“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秩序”专项行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加强食品风险监测。七是积极做好妇幼和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八是继续加快中医发展步伐。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文化建设。九是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做好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考核推荐工作,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十是继续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做好重点领域权力运行公开,抓“四风”改进,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信阳市卫生局)
2022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篇4
2022年,xx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共同富裕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省、市试点和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重点,超常规推进医学攀高建设,全面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决守牢疫情常态化防控底线,推动形成“全域全程、共建共享、高质高效、便民惠民”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慎终如始疫情防控底线
1、完善疫情预防和早发现机制。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落实精密智控决策指挥、“三责”联动快响激活、“三区”最小单元管控、“五快”循环落实、分阶段清零、“三情”联动、预防和早发现“七大机制”。重点强化“吹哨”责任和监测预警能力,推动核酸检测关口前移,指导做好重点人群、重点企业、重点物品核酸采检与预防消毒工作,积极构建“15分钟采样服务圈”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服务,引导群众自觉进行核酸检测,压实发热门诊(诊室)“哨点”职责,缩短疫情发现时间,实现被动防控向主动防御转变。继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重点做好加强针、序贯接种和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工作。强化基层治理和“三情”联动,进一步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注意防范偶发事件炒作影响防疫大局。全力做好亚运会(xx赛区)、中东欧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2、全力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流调溯源能力,开展全员培训,做到公卫人员“人人会流调”,全区流调溯源队伍达到100人以上;持续提升集中隔离能力,按照每万人60间隔离房间标准加强隔离房间和工作人员储备,规范落实隔离管理工作要求,严守隔离点交叉感染底线;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应急演练,完善工作预案,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实现卫技人员“人人会采样”。尤其要加强质量控制,坚决避免实验室、疫苗污染造成“假阳性”等事件发生;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加负压救护车配备数量,建强呼吸、感染、重症等专科团队,积极做好分类收治的物资、药品、人员、隔离点、方舱医院等储备,确保一旦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迅速有序开展隔离救治。
3、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发展能级。进一步完善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水平。健全完善医共体“两员一中心一团队”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强化落实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工作责任。重视抓好流感、诺如病毒、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及艾滋病、结核病、丙肝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上消化道癌症机会性筛查项目、学生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及监测项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深化推进“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项目和重点人群慢阻肺免费筛查项目。实施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应封尽封率达80%以上,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深入开展企业、特别是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尘毒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全面夯实共同富裕健康基础
4、努力打造共同富裕民生品牌。积极落实《xx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首善之区2022指标目标》,力争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5岁,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74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到3.4个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逐步下降。努力擦亮“健康、善育、颐养”三张民生品牌成色,形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引领性、凸显xx辨识度和卫健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积极适应省爱卫办对国家卫生镇复审政策的调整,全面推进健康镇(村)建设,建成6个健康镇,40%以上的省卫村达到健康村标准。以推进健康xx23项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xx省健康促进县区(健康县城)的创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5%以上。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宫颈癌综合防治试点工作,确保完成适龄女孩免费HPV接种5000人、适龄女性宫颈癌筛查5万人次。巩固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三免三惠”行动,全面落实城乡同质同标的免费健康体检制度。
5、努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根据即将出台的省市《实施方案》,制定我区《实施方案》。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开展普惠托育扩容提质行动,全区新增4个乡镇(街道)建有托育机构,新增婴幼儿托位1200个,普惠性托位780个。开展养育小组进社区、进农村活动100场。开展母婴设施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新建公共场所母婴室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四星、五星级以上母婴室占比达到65%以上。加强人口监测和研判,确保全员人口数据库信息准确率、完整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计生特殊家庭帮扶保障制度,持续落实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三项制度,计生奖特扶对象资格确认准确率、资金发放到位率达100%。继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应急救治制度,继续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严重致残致畸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5‰以下。
6、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增加老年医疗服务供给,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老年医学科门诊、病床和综合评估室,力争老年病床数不低于2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至少新增1家医疗机构开展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聚焦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人跌倒预防、老年失智症防治和心理关爱等内容,组织实施老年健康促进系列行动。推进第四届“敬老文明号”创建和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全区新增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80%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落实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建设(xx医院)和省“2022年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工作。
三、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7、积极推进国家试点落地。出台《xx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位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确保各项试点内容按照工作方案推进到位。牢牢抓住改革窗口期,撬动医疗卫生人才保障、财政投入等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全面落实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开展一体化门诊和一体化学科建设。完善医共体财资大管家功能,实施医共体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高级职称前分院驻点、分院专业技术人员总院进修制度,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按照《xx市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6家试点医疗机构推进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运行。大力推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力争新增2家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单位,新创建1家社区医院。进一步深入挖掘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能力,继续实施“一院一品”建设,力争新增2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积极开展市级基层医疗机构急诊室星级化建设,提升基层院前急救能力。
8、全力推进十大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建设。确保xx分院迁建工程竣工投用,力争xx人民医院、xx市第六医院、xx分院扩建和xx分院、xx分院、xx分院迁建6个项目顺利开工,同时,加快xx人民医院东院区、xx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应分院新(迁)建项目进度,持续改善卫生硬件水平。
9、推进高水平县级强院建设。全力推进xx市第六医院、xx市眼科医院三甲专科医院创建工作,积极争取xx市肛肠医院、xx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申报二级专科医院。持续深化与xx医科大学、xx大学等高校合作,进一步接轨xx大学附属第九医院集团、xx医院等沪杭高端医疗资源,全面深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和科研项目等方面合作。整合区内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加大对骨科、眼科、泌尿外科、肾内科、血液科、呼吸内科等现有省市重点学科(共建、重点扶植学科)的支持力度,推动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充分抓住xx市新一轮医学高峰建设和xx“首善之区”建设的机遇,争取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2022年,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大力推进各医疗机构间横向科研合作,积极推动与xx医科大学合作成立xx眼科研究所,并充分发挥xx区医疗大数据平台优势,提升科教研能力水平。
10、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深化与xx医院、市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合作,加快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做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及“西学中”、“护学中”工作。落实“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求,成立区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规范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6类10项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能够达到4类6项以上。
11、持续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指导区级公立医院按照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依托区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体系,强化质控业务培训和飞行检查,完善质量管理区域规范,全面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合理用药、合理使用耗材管理,开展重点病种费用定期监测分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3.5%以上,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45%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6%以下。探索医疗卫生机构院长年薪制改革,推行基层住院按床日付费制度。
四、不断巩固卫生信息化领跑优势
12、加快推进“健康大脑+”体系建设。落实《xx区卫生康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试行)》,综合集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行业治理,为群众提供智享服务,为医疗提供智诊服务,为公卫提供智控服务,为行政提供智治服务,着力推动卫生健康效率和质量变革,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继续保持前列。推进“健康大脑+”数据仓和驾驶舱建设,升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底层架构。健全网络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加强民营医院网络安全。
13、打造数字健康领域标志性应用成果。积极推进“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健康大脑+”数字健康管理、“健康大脑+智慧公卫”场景应用,打造“鄞领健康”、“鄞领家医”等“鄞领”系列标志性应用成果,争取申报省市最佳应用项目。做好“住院服务一体办”、“甬医陪护”、“麻精毒药品数字化管理”等场景应用,新开发“中药数字化管理”、“智慧平安医院”、“院内导航”等应用场景。
14、打造数字健康产业。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1+X”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数据资产化、医学科研、高校合作、学科培养、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智慧平安医院”区域化推进,提升医疗机构在安防、水电气等。
五、持续加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
15、持续加强系统党的建设。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抓好省市党代会、两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迭代升级抓党建新路径,以落实“七张清单”为指引,构建全方面全链条党建责任体系,全面建成党建统领卫生健康整体智治体系。对标高水平党的建设首善之区要求,以守护红色根脉为主线,加快推动鄞卫“全域党建”全面建强、整体跃升。迭代升级“鄞卫有你”党建品牌,做靓“一单位一品牌一阵地”风景线,绘制鄞卫“红色图谱”。提升机关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双建争先”,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年末机关党支部达标率100%,系统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90%,高质量打造一批“争先案例”和“示范样本”。推动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熟定型,推动支部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作用。促进医共体党的建设标准化、同质化管理,建立医共体党委领导负责联系分院党支部工作机制。积极争创“院科两优、德医双强”示范医院,力争高知党员在高知群体中的占比达45%以上,党员中层干部比例不低于70%,医院党员科主任担任支部书记比例达80%以上。提升民营医疗党建“xx模式”效应,充分发挥“一体两翼”常态化运行模式,落实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党建结对制度,积极培育“三色堇”示范点,争创民营医院“双强六好”党建示范点。
16、扎实推进系统清廉建设。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围绕《xx省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学习贯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深入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提质行动,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医院等清廉单元建设,力争“清廉建设指数评价”继续全市领先。以区委巡察“回访”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组织开展“医疗服务行业腐败问题深化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谈话、再排查”,加大相关线索细查深挖力度。深化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全区医疗服务领域依法执业专项整治行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严从实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推动清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17、切实强化卫生健康法治保障。加强《宪法》《民法典》《医师法》的学习,提升行政机关人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开展对医疗机构负责人、法人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加强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教育,重点开展《医师法》的学习。按要求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综合监管高效协同,加强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公共卫生等卫生健康领域专项整治和联合监管,健全现代化执法体系,提升执法质效,严厉打击医疗卫生行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2022年心理卫生工作计划 篇5
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执法效率,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防治监督评价体系,按照国家、省、市2022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执法监督重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局决定进一步做好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组织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开展评价,督促落实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控制、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突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特点,巩固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卫生监督评价”机制,切实履行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规范执法监督模式,提高执法效率,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水平。
二、工作内容
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等。
(一)分类监督。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类别和级别、传染病防治重点及风险程度,将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三类,其中医疗机构按级别分为二级及以上医院、一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较大规模的未定级民营医院根据住院床位总数视同为同等级医院),进行分类分级监督。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综合管理、预防接种、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监督抽检8项。(二)综合评价。
对医疗卫生机构8项内容的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评价表见附件1),采用标化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单位、合格单位、重点监督单位。评价原则为:1.优秀单位:标化分大于85分、关键项合格且本未因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
2.合格单位:标化分60-85分且关键项合格;
3.重点监督单位:标化分小于60分或关键项不合格。
(三)结果干预。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加大对重点监督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整改到位。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综合评价结果要与日常管理、国家“双随机”工作相结合,加强动态监管。及时将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结果与医疗机构不良行为记分、校验等工作相衔接。
三、工作范围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按照“全覆盖”和“分步走”的原则进行。全覆盖是指工作开展全覆盖,即全区均要按计划、按要求逐步开展这项工作。分步走是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步逐年增加综合评价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对当年传染病防治国家随机监督抽查抽中的机构单位全部进行分类监督综合评价。2022年二级及以上医院、采供血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评价达到全覆盖;一级医院评价率达到95%以上。
四、时间安排
(一)监督评价(4月至10月)
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
(二)信息报送(11月)
将今年完成的全部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分类监督综合评价结果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录入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并于11月5日前,将辖区内已评价二级及以上医院、采供血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级医院、未定级医疗机构汇总表(附件2、3、4、5、6)电子版和纸质版报送市卫生综合执法支队监督一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将其作为本辖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措施来抓。(二)加强机构自查。
要统筹安排,指定专人负责,将此方案转发至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照附件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及填表说明》,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自查自纠,保障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到位。(三)加强执法监督。
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及省、市《2022年卫生监督执法“蓝盾行动”实施方案》和《卫生健康监督攻坚突破年活动方案》要求,做好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做到执法监督检查与规范指导并重,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管理档案,建立监督执法信息分析与通报制度,逐步提高此项工作效率和水平。在开展传染病分类监督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突出医疗机构消毒措施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建立、重点科室消毒措施落实、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等情况)、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附件: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及填表说明
2.二级及以上医院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3.采供血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4.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5.一级医院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6.未定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附件1
二级及以上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单位名称
医院
类型
综合□
专科□
分级
三级□
二级□
综合评价结果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项 目
监督检查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合计
综合管理
(9分)
1.建立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医疗废物、生物安全等管理组织
是2;不齐全1;否0
2.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是1;否0
3.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是1;否0
4.建立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是1;否0
5.建立消毒隔离组织、制度
是1;否0
6.建立医疗废物处置等制度及应急预案
是1;否0
7.开展综合评价自查
是2,否0
8.本未发生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
是为合格;否«««
9.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
«««
是为合格;否««
10.未发现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
«««
是为合格;否«««
11.未发现擅自开展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
是为合格;否«««
预防
接种管理
*(9分)
1.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
是为合格;否☆
2.工作人员经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
是1;否0
3.疫苗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4.公示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
是1;未更新或不齐全0.5;否0
5.接种前告知(询问)受种者或监护人有关情况
是1;否0
6.购进、接收疫苗时索取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监测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7.及时处理或者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是1;不规范0.5;否0
8.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依照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9.未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或个人采购二类疫苗
是1;否0
*10.对包装无法识别、超过有效期、脱离冷链、经检验不符合标准、来源不明的疫苗进行登记、报告,依照规定记录销毁情况
是1;否0
法定传染病
疫情报告
(12分)
1.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是2;否0
*2.配备网络直报设施、设备并保证网络畅通
是2;否0
3.未瞒报、缓报和谎报传染病疫情
☆
是为合格;否☆
4.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卡填写符合要求
是2;不齐全1;否0
5.检验科、放射科设置阳性检验检测结果登记并记录
是2;不齐全1;否0
6.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自查
是2;否0
7.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内容齐全
是2;不齐全1;否0
传染病
疫情控制
(15分)
1.落实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是2;不规范1;否0
2.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
☆
是为合格;否☆
3.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规范
是3;欠规范1;否0
4.从事传染病诊治的医护人员、就诊病人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
是2;不规范1;否0
*5.按规定为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诊疗
是2;否0
*6.设置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隔离控制场所、设备设施并有使用记录
是3;不齐全1;否0
7.消毒处理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污水和医疗废物
是3;不规范1;否0
消毒隔离制度
执行情况
(20分)
1.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是2;资料不全 1;否0
2.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
是2;不齐全1;否0
3.随机抽查下列重点科室中的2个科室,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一个科室8分
重点科室
血液透析治疗室(中心)*
1.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符合规定
是1;不规范0.5;否0
2.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是1;不规范0.5;否0
3.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4.定期对病人开展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监测
是1;否0
5.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专用隔离透析间(区),有专用透析机
是1;否0
6.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7.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1;否0
8.每次透析结束应当消毒、灭菌并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9.配备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设施设备并规范使用
是1;不规范0.5;否0
内镜诊疗室
(中心)*
1.内镜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区域分开
是1;否0
2.不同部位(系统)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
是1;否0
*3.灭菌内镜的诊疗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
是1;否0
4.内镜及附件数量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
是1;否0
5.接触皮肤、粘膜的内镜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6.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是1;否0
7.有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8.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9.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1;否0
口腔科
(治疗中心)*
*1.设有独立的器械处理区
是1;否0
*2.回收清洗区与保养包装与灭菌区设有物理屏障
是1;否0
*3.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存放符合要求
是1;不规范0.5;否0
4.灭菌包有标识标注有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及失效限期等
是1;否0
5.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6.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是1;不齐全0.5;否0
7.有消毒、灭菌工作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8.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1;否0
9.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消毒供应(室)
中心*
1.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符合规定
是1;不规范0.5;否0
2.建立岗位职责、操作规程以及应急预案
0.5
是0.5;否0
3.清洗、消毒、灭菌的设施设备符合要求
是1;否0
4.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符合要求
0.5
是0.5;否0
5.器械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包装及标识符合要求
是1;不规范0.5;否0
6.有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7.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符合要求
是1;否0
8.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
是为合格;否☆
9.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1;否0
10.消毒、灭菌物品存放符合要求
是1;否0
注射室(治疗室)*
1.诊疗区域内分区明确、洁污分开
是1;否0
2.配备手卫生设施
是1;否0
3.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是1;否0
4.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5.抽出的药液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未超过2小时
是1;否0
6.打开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使用时间未超过24小时
是1;否0
7.按规定对环境、物表等进行清洁消毒
是1;不规范0.5;否0
8.碘伏等皮肤消毒剂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是1;否0
9.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1.诊疗区域内分区明确、洁污分开
是1;否0
2.配备手卫生设施
是1;否0
输液室*
3.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是1;否0
4.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5.抽出的药液、配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未超过2小时
是1;否0
6.打开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使用时间未超过24小时
是1;否0
7.按规定对环境、物表等进行清洁消毒
是1;不规范0.5;否0
8.碘伏等皮肤消毒剂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是1;否0
9.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1.诊疗区域内分区明确、洁污分开
是1;否0
2.配备手卫生设施
是1;否0
3.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是1;否0
4.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采血室*
5.处理针具时,禁止毁型、磨尖和双手回套针帽或更换
是1;否0
6.打开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使用时间未超过24小时
是1;否0
7.按规定对环境、物表等进行清洁消毒
是1;不规范0.5;否0
8.碘伏等皮肤消毒剂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是1;否0
9.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感染性疾病科*
1.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是1;否0
2.布局流程合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清楚
是1;否0
3.功能间设置齐全
是1;否0
4.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5.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是1;否0
6.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是1;否0
7.有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污水进行消毒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8.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1;否0
9.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手术室*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医患双通道
是1;否0
2.配置消毒设施、手卫生设施
是1;否0
*3.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要求
是1;不规范0.5;否0
4.手术室无菌物品保存符合要求
是1;否0
5.工作区域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完毕,对手术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是1;否0
6.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符合要求
是1;否0
7.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8.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1;否0
9.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新生儿室*
1.建筑布局符合有关规定,洁污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是1;否0
2.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非手触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
是1;否0
3.盛放奶瓶的容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暖箱等器材每日消毒
是1;否0
4.按制度对地面、物表进行清洁、消毒
是1;否0
5.暖箱、蓝光箱及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6.湿化液采用灭菌水
是1;否0
7.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1;否0
8.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9.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的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是1;否0
重症监护病房(ICU)*
1.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和污物处理区域等相对独立
是1;否0
2.配置手卫生设施
是1;否0
3.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是1;否0
4.按规定对空气、床单元、便盆、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
是1;否0
5.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6.探视者进入ICU前后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是1;否0
7.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1;否0
8.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1;不齐全0.5;否0
9.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是1;否0
医疗废物处置
(15分)
1.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培训
是1;否0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是2;否0
3.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登记完整
是1;不完整0.5;否0
*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及时处理、报告
是2;否0
5.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
是2;不规范1;否0
*6.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并及时密封
是1;否0
7.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符合要求
是2;不规范1;否0
8.确定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使用专用工具转运医疗废物
是1;否0
9.相关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是1;不规范0.5;否0
10.未在院内丢弃或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
是1;否0
▲11.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机构集中处置
(▲:11与12只选一项)
☆
是为合格;否☆
▲12.按照有关要求自行处置
13.医院污水经消毒处理并开展监测
是1;未监测0.5;否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5分)
1.一、二级实验室备案证明
☆
是为合格;否☆
*2.三、四级实验室开展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文件
☆
是为合格;否☆
3.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感染应急预案
是1;不齐全0.5;否0
4.建立实验档案
是1;不齐全0.5;否0
5.按规定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对所采集的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是1;不规范0.5;否0
6.设施设备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有生物安全标识和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有带可视窗的自动关闭门、生物安全柜等)
是2;不规范1;否0
7.进入实验室配备个人防护用具齐全,实验室靠近出口处设有手卫生设施设备(二级实验室有洗眼器和喷淋装置)
是2;不规范1;否0
8.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并考核
是1;不规范0.5;否0
9.菌(毒)种和样本领取、使用、销毁登记记录齐全
是1;不齐全0.5;否0
10.菌(毒)种和样本保存条件符合规定
是1;否0
11.实验室菌毒种及样本在同一建筑物消毒灭菌处理
是1;否0
12.按规定对空气、物表等消毒处理
是1;不规范0.5;否0
*1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批准证明、包装材料、运输人员防护措施及培训记录、运输交通工具等运输情况资料
是1;不齐全 0.5;否0
14.实验活动结束将菌(毒)种或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藏
是1;记录不全0.5;否0
*15.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该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以及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依照规定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是1;否0
监督抽检
*(5分)
根据监督工作实际开展1-2项监督抽检。重点抽检1-4类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高、中、低危险度诊疗器械;血液透析等治疗用水和软式内镜终末漂洗用水等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使用的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使用中消毒剂污染菌数检测;清洗消毒机、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参数检测;低温灭菌器灭菌效果检测(用生物指示物进行);生物安全柜洁净度测定;紫外线辐射照度;医院污水总余氯测定或粪大肠菌群测定(使用非含氯消毒剂消毒的)等。
*
环境空气□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物体表面□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医护人员手□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医疗器材□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治疗用水□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剂□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器械□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污水□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生物安全柜□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实际得分
应得分
标化得分
评价者:
陪同者:
评价日期:
****年**月**日
一级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单位名称
医院类型
综合□
专科□
综合评价结果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项 目
监督检查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合计
综合管理
(9分)
1.建立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医疗废物、生物安全等管理组织
是2;不齐全1;否0
2.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是1;否0
3.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是1;否0
4.建立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是1;否0
5.建立消毒隔离组织、制度
是1;否0
6.建立医疗废物处置等制度及应急预案
是1;否0
7.开展综合评价自查
是2,否0
8.本未发生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
是为合格;否««
9.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
««
是为合格;否««
10.未发现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
««
是为合格;否««
*11未发现擅自开展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
是为合格;否««
预防接种
*(9分)
1.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
是为合格;否☆
2.工作人员经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
是1;否0
3.疫苗接收、购进、分发、使用登记和报告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4.公示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
是1;未更新或不齐全0.5;否0
5.接种前告知(询问)受种者或监护人有关情况
是1;否0
6.购进、接收疫苗时索取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监测记录等证明文件
是1;不齐全0.5;否0
*7.及时处理或者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是1;不规范0.5;否0
8.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依照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9.未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或个人采购二类疫苗
是1;否0
*10.对包装无法识别、超过有效期、脱离冷链、经检验不符合标准、来源不明的疫苗进行登记、报告,依照规定记录销毁情况
是1;否0
法定传
染病疫情报告
(12分)
1.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是2;否0
*2.配备网络直报设施、设备并保证网络畅通
是2;否0
3.未瞒报、缓报和谎报传染病疫情
☆
是为合格;否☆
4.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卡填写符合要求
是2;不齐全1;否0
5.检验科、放射科设置阳性检验检测结果登记并记录
是2;不齐全1;否0
6.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自查
是2;否0
7.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内容齐全
是2;不齐全1;否0
传染病
疫情控制
(15分)
1.设置传染病分诊点
☆
是为合格;否☆
2.对从事传染病诊治的医护人员、就诊病人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
是3;不规范1;否0
*3.按规定为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诊疗
是3;不规范1;否0
4.发现需转诊疫情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按规定转诊并记录
是3;不齐全1;否0
*5.设置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隔离控制场所、设备设施并有使用记录
是3;不齐全1;否0
*6.消毒处理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污水和医疗废物
是3;不规范1;否0
消毒隔离制度
执行情况
(20分)
1.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是3;资料不全 1;否0
2.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
是3;不齐全1;否0
3.配备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
是2;不齐全1;否0
4.配备手卫生设施、设备并规范使用
是2;不规范1;否0
5.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6.经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外必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是2;不规范1;否0
7.皮肤黏膜消毒剂及灭菌物品一经打开,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是2;不规范1;否0
8.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4;不齐全2;否0
9.按规定对环境、物表等进行清洁消毒
是2;不齐全1;否0
医疗废物处置
(15分)
1.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培训
是1;否0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是2;否0
3.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登记完整
是1;不完整0.5;否0
*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及时处理、报告
是2;否0
5.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
是2;不规范1;否0
*6.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并及时密封
是1;否0
7.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符合要求
是2;不规范1;否0
8.确定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使用专用工具转运医疗废物
是1;否0
9.相关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是1;不规范0.5;否0
10.未在院内丢弃或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
是1;否0
▲11.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机构集中处置
(▲:11与12只选一项)
☆
是为合格;否☆
▲12.按照有关要求自行处置
13.医院污水经消毒处理并开展监测
是1;未监测0.5;否0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
*(15分)
1.一、二级实验室备案证明
☆
是为合格;否☆
2.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并考核
是2;不规范1;否0
3.建立实验档案
是2;不齐全1;否0
4.按规定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对所采集的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是2;不规范1;否0
5.设施设备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有生物安全标识和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有带可视窗的自动关闭门、生物安全柜等)
是2;不规范1;否0
6.进入实验室配备个人防护用具齐全,实验室靠近出口处设有手卫生设施设备(二级实验室有洗眼器和喷淋装置)
是2;不规范1;否0
7.实验室样本、菌(毒)种在同一建筑物消毒灭菌处理
是2;否0
8.按照规定对空气、物表等消毒处理
是1;不规范0.5;否0
*9.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该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依照规定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是1;否0
10.实验活动结束将菌(毒)种或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藏
是1;记录不全0.5;否0
监督抽检
*(5分)
根据监督工作实际开展1-2项监督抽检。重点抽检1-4类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高、中、低危险度诊疗器械;血液透析等治疗用水和软式内镜终末漂洗用水等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使用的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使用中消毒剂污染菌数检测;清洗消毒机、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参数检测;低温灭菌器灭菌效果检测(用生物指示物进行);紫外线辐射照度测定;医院污水总余氯测定或粪大肠菌群测定(使用非含氯消毒剂消毒的);生物安全柜洁净度检测等
*
环境空气□ 抽检件数□□ 合格件□□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物体表面□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医护人员手□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医疗器材□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治疗用水□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剂□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器械□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污水□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生物安全柜□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实际得分
应得分
标化得分
评价者:
陪同者:
评价日期:
****年**月**日
未定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单位名称
综合评价结果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项 目
监督检查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合计
综合管理
(9分)
1.建立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和/或生物安全等管理组织
是2;不齐全1;否0
*2.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是1;否0
*3.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是1;否0
*4.建立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是1;否0
5.建立消毒隔离组织、制度
是1;否0
6.建立医疗废物处置等制度及应急预案
是1;否0
7.开展综合评价自查
是2,否0
*8.本未发生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
是为合格;否««
*9.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
««
是为合格;否««
10.未发现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
««
是为合格;否««
*11未发现擅自开展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
是为合格;否««
预防接种
*(9分)
1.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
是为合格;否☆
2.工作人员经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
是1;否0
3.疫苗接收、购进、分发、使用登记和报告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4.公示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
是1;未更新或不齐全0.5;否0
5.接种前告知(询问)受种者或监护人有关情况
是1;否0
6.购进、接收疫苗时索取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监测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7.及时处理或者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是1;不规范0.5;否0
8.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依照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
是1;不齐全0.5;否0
9.未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或个人采购二类疫苗
是1;否0
*10.对包装无法识别、超过有效期、脱离冷链、经检验不符合标准、来源不明的疫苗进行登记、报告,依照规定记录销毁情况
是1;否0
法定传染病
疫情报告
*(10分)
*1.门诊登记项目齐全
是3;否0
*2.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卡填写符合要求
是5;不齐全2;否0
3.未瞒报、缓报和谎报传染病疫情
☆
是合格;否☆
*4.检验科、放射科设置阳性检验检测结果登记并记录
是2;不齐全1;否0
传染病
疫情控制
*(10分)
*1.设置传染病分诊点
是2;不规范1;否0
2.对从事传染病诊治的医护人员、就诊病人采取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
是2;不规范1;否0
*3.按规定为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提供诊疗
是2;不规范1;否0
4.发现需转诊疫情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按规定转诊并记录
☆
是合格;否☆
*5.设置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隔离控制场所、设备设施并有使用记录
是2;不齐全1;否0
*6.消毒处理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污水和医疗废物
是2;不规范1;否0
消毒隔离制度
执行情况
(20分)
1.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是2;资料不全 1;否0
2.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
是2;不齐全1;否0
3.配备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设施设备并规范使用
是3;不规范2;否0
4.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5.高压灭菌的物品包外必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是2;不规范1;否0
6.所有消毒(碘酒、酒精)及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是2;不规范1;否0
7.按规定对环境、物表等进行清洁消毒
是3;不齐全1;否0
8.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3;否0
9.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3;不齐全1;否0
医疗废物处置(20分)
1.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培训
是1;否0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是3;否0
3.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登记完整
是2;不完整1;否0
*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及时处理、报告
是2;否0
5.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
是3;不规范1;否0
*6.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并及时密封
是1;否0
7.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符合要求
是3;不规范1;否0
*8.确定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使用专用工具转运医疗废物
是1;否0
*9.相关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是1;不规范0.5;否0
10.未在院内丢弃或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
是2;否0
▲11.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机构集中处置
(▲:11与12只选一项)
☆
是为合格;否☆
▲12.按照有关要求自行处置
*13.医院污水经消毒处理并开展监测
是1;未监测0.5;否0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
*(17分)
1.一、二级实验室备案证明
☆
是为合格;否☆
2.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并考核
是2;不规范1;否0
3.建立实验档案
是2;不齐全1;否0
4.按规定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对所采集的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是2;不规范1;否0
5.设施设备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有生物安全标识和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有带可视窗的自动关闭门、生物安全柜等)
是2;不规范1;否0
6.进入实验室配备个人防护用具齐全,实验室靠近出口处设有手卫生设施设备。(二级实验室有洗眼器和喷淋装置)
是2;不规范1;否0
7.实验室样本、菌(毒)种在同一建筑物消毒灭菌处理
是2;否0
8.按照规定对空气、物表等消毒处理
是2;不规范1;否0
*9.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该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依照规定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是1;否0
10.实验活动结束将菌(毒)种或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藏
是2;记录不全1;否0
监督抽检
*(5分)
根据监督工作实际开展1-2项监督抽检。重点抽检1-4类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高、中、低危险度诊疗器械;血液透析等治疗用水和软式内镜终末漂洗用水等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使用的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使用中消毒剂污染菌数检测;清洗消毒机、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参数检测;低温灭菌器灭菌效果检测(用生物指示物进行);生物安全柜洁净度检测、紫外线辐射照度、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物理参数检测;医院污水余氯测定或粪大肠菌群测定(使用非含氯消毒剂消毒的)等
*
环境空气□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物体表面□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医护人员手□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医疗器材□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治疗用水□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剂□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器械□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污水□□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生物安全柜□□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实际得分
应得分
标化得分
评价者:
陪同者:
评价日期:
****年**月**日
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单位名称
综合评价结果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项 目
监督检查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合计
综合管理
(7分)
1.建立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
是1;否0
2.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是1;否0
3.建立疫情调查制度
是1;否0
4.建立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是1;否0
5建立医疗废物处置等制度及应急预案
是1;否0
6.开展综合评价自查
是2,否0
*7.本未发生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
是为合格;否«
*8.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
««
是为合格;否«
9.未发现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
««
是为合格;否«
10.未发现擅自开展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
是为合格;否«
预防接种
*(20分)
1.实施免疫规划,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
☆
是为合格;否☆
2.购进、接收疫苗时索取疫苗生产企业的证明文件、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监测记录
是3;不齐全1;否0
3.疫苗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记录
是3;不规范1;否0
*4.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乡级医疗卫生机构
是3;不规范1;否0
5.经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购进疫苗
是3;不规范1;否0
6.及时处理或者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是3;不规范1;否0
7.开展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并记录
是5;不齐全2;否0
法定传染病
疫情报告
*(20分)
1.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疫情报告
是3;否0
2.配备网络直报设施、设备并保证网络畅通
是2;否0
3.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并进行登记
是1;否0
4.未瞒报、缓报和谎报传染病疫情
☆
是为合格;否☆
5.及时审核确认辖区网络直报的传染病报告信息
是3;不规范2分;否0
6.开展疫情管理自查
是1;否0
*7.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卡填写符合要求
是1;不齐全0.5;否0
8.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
是3;不齐全2分;否0
9.接到疫情报告按规定进行调查核实
是3;不规范2分;否0
10.及时分析疫情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是3;否0
传染病
疫情控制
(20分)
1.制定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是5;不齐全2分;否0
2.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
是5;不规范2分;否0
3.制订传染病应急预案处置技术方案
☆
是为合格;否☆
4.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
是5;否0
*5.消毒处理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污水和医疗废物
(▲:5与6只选一项)
是5;否0
*6.指导下级疾控机构、有关单位开展卫生学处理
医疗废物处置
(10分)
1.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培训
是1;否0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是1;否0
3.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登记完整
是1;不完整0.5;否0
*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及时处理、报告
是1;否0
5.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
是1;不规范0.5;否0
6.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符合要求
是1;不规范0.5;否0
7.确定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使用专用工具转运医疗废物
是1;否0
8.相关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是1;不规范0.5;否0
9.未在院内丢弃或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
是1;否0
▲10.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机构集中处置
(▲:10与11只选一项)
☆
是为合格;否☆
▲11.按照有关要求自行处置
*12.医院污水经消毒处理并开展监测
是1;未监测0.5;否0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
*
(20分)
1.一、二级实验室备案证明
☆
是为合格;否☆
*2.三、四级实验室开展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文件
☆
是为合格;否☆
3.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感染应急预案
是2;不齐全1;否0
4.建立实验档案
是2;不齐全1;否0
5.按规定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对所采集的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是1;不规范0.5;否0
6.设施设备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有生物安全标识和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有带可视窗的自动关闭门、生物安全柜等)
是2;不规范1;否0
7.进入实验室配备个人防护用具齐全,实验室靠近出口处设有手卫生设施设备。(二级实验室有洗眼器和喷淋装置)
是2;不规范1;否0
8.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并考核
是2;不规范1;否0
9.菌(毒)种和样本领取、使用、销毁登记记录齐全
是2;不齐全1;否0
10.菌(毒)种和样本保存条件符合规定
是1;否0
11.实验室菌毒种及样本在同一建筑物消毒灭菌处理
是1;否0
12.按规定对空气、物表等消毒处理
是1;不规范0.5;否0
*1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批准证明、包装材料、运输人员防护措施及培训记录、运输交通工具等运输情况资料
是1;不齐全0.5;否0
14.实验活动结束将菌(毒)种或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藏
是2;记录不全1;否0
*15.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该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以及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依照规定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是1;否0
监督抽检
*(3分)
根据监督工作实际开展1-2项监督抽检。使用的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使用中消毒剂污染菌数;生物安全柜洁净度检测、紫外线辐射照度、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物理参数检测等。
*
消毒剂□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3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器械□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3分;1项次不合格0
*
生物安全柜□
抽检件数□□合格件数□□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3分;1项次不合格0
实际得分
应得分
标化得分
评价者:
陪同者:
评价日期:
****年**月**日
采供血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
单位名称
总分
综合评价
结果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项 目
监督检查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合计
综合管理
(10分)
1.建立传染病防治管理、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生物安全等管理组织
是3;不全1;否0
2.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是1;否0
3.建立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
是1;否0
4.建立消毒隔离组织、制度
是1;否0
5.建立医疗废物处置等制度及应急预案
是1;否0
6.开展综合评价自查
是3,否0
*7.本未发生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
是为合格;否«
8.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
«
是为合格;否«
9.未发现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
«
是为合格;否«
10.未发现擅自开展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
是为合格;否«
法定传染病
疫情报告
(10分)
1.对献血人员进行登记,按《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对最终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进行网络报告
是3;不规范1;否0
2.开展疫情管理自查
是3;否0
3.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卡填写符合要求
是4;不齐全2;否0
4.未瞒报、缓报和谎报传染病疫情
☆
是为合格;否☆
消毒隔离制度
执行情况
(25分)
1.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是5;不齐全2;否0
2.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
是5;不齐全2;否0
3.规范使用消毒产品
是5;不规范3;否0
4.配备手卫生设施、设备并规范使用
是5;不规范2;否0
5.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
是为合格;否☆
6.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是5;资料不全2;否0
医疗废物处置
(25分)
1.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培训
是2;否0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是2;否0
3.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登记完整
是2;不完整1;否0
*4.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及时处理、报告
是2;否0
5.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
是3;不规范1;否0
6.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符合要求
是3;不规范1;否0
7.确定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使用专用工具转运医疗废物
是3;否0
8.相关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是3;不规范1;否0
9.未在院内丢弃或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
是3;否0
▲10.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机构集中处置
(▲:10与11只选一项)
☆
是为合格;否☆
▲11.按照有关要求自行处置
☆
是为合格;否☆
*12.医院污水经消毒处理并开展监测
是2;未监测1;否0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
(25分)
1.一、二级实验室备案证明
☆
是为合格;否☆
2.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并考核
是2;不规范1;否0
3.建立实验档案
是3;不齐全1;否0
4.按规定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对所采集的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是3;不规范1;否0
5.设施设备符合相应的条件要求,有生物安全标识和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有带可视窗的自动关闭门、生物安全柜等)
是3;不规范1;否0
6.进入实验室配备个人防护用具齐全,实验室靠近出口处设有手卫生设施设备。(二级实验室有洗眼器和喷淋装置)
是3;不规范1;否0
7.实验室样本、菌毒种在同一建筑物消毒灭菌处理
是3;否0
8.按照规定对空气、物表等消毒处理
是3;不规范1;否0
9.实验活动结束将菌(毒)种或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藏
是3;记录不全1;否0
*10.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该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依照规定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是2;否0
监督抽检
*(5分)
根据监督工作实际开展1-2项监督抽检。重点抽检采血(浆)区、实验室空气;物表;使用的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使用中消毒剂污染菌数;生物安全柜洁净度检测、紫外线辐射照度测定、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物理参数检测等
*
环境空气□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物体表面□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剂□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消毒器械□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
生物安全柜□ 抽检件数□□ 合格件数□□ 抽检项次数□□
合格项次数□□
合格5分;1项次不合格0
实际得分
应得分
标化得分
评价者:
陪同者:
评价日期: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类别和级别,选择相应的监督检查评价表,对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抽查8个项目进行检查评分。内以最后一次检查评分结果为准。
2.应采用标化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标化分=实际得分/应得分×100。实际得分为现场评价后的总得分,应得分为评价表设定的总分数(100分)减去合理缺项后的分数。
3.评价结果。(1)优秀单位:标化分大于85分、关键项合格且本未因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2)合格单位:标化分60-85分且关键项合格;(3)重点监督单位:标化分小于60分或关键项不合格。
4.监督抽查项目都可以标化。
5.«为关键项,如发生即认定为重点监督单位。
6.☆为重点项,此项不合格则该项目整体不得分。
7.*为合理缺项,未做监督抽检或评价的医疗卫生机构没有该项情况(无该项职能)。
8.▲为二者选择一个。
附件2
二级及以上医院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单位(盖章):
序号
单位名称
医院类型
分级
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专科
三级
二级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单位负责人(签字):
附件3
采供血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单位(盖章):
序号
单位名称
综合评价结果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单位负责人(签字):
附件4
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单位(盖章):
序号
单位名称
综合评价结果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单位负责人(签字):
附件5
一级医院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单位(盖章):
序号
单位名称
医院类型
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专科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单位负责人(签字):
附件6
未定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汇总表
单位(盖章):
序号
单位名称
综合评价结果
优秀
合格
重点监督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审核人:
2022年世界卫生日活动总结 篇6
量血压、测血糖、建健康档案、咨询当前卫生计生政策、各类疾病的预防知识……上午9时许,小区居民来到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小区的居民讲解了灭蚊防病、春季传染病防治、怎样应对糖尿病等相关内容为主的爱国卫生月和纪念“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
据市人民医院医生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分为两种类型,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妥善利用,但是,糖尿病很大一部分糖尿病病例是可以预防、治疗的。
据介绍,本次宣传活动将糖尿病的预防做为重点,预防口号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同时还发放分级诊疗、控烟、疾病预防、健康知识、无偿献血等宣传资料1500余份,发放环保袋、宣传围裙、宣传袖套等宣传品300余份。
2022年心理卫生工作计划 篇7
《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已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1月27日
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 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 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更加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更加注重科学精准的治理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编制《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 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制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药品招标采购办法, 实行以省 (区、市) 为单位, 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等办法。鼓励地方根据实际进行不同方式探索, 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研究制定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确保每个省份有1个改革试点城市。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逐步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医疗绩效评价机制、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上下联动, 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政策。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积极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 选择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研究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设立专科特设岗位计划。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提高技术劳务价格,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
(二) 提高新农合制度保障能力。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完善新农合筹资机制, 提高筹资标准。政策范围内住院和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保持在75%、45%左右。全面推进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 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完善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开展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试点。推进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管理服务。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扩大覆盖面。加快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继续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 严密防范和严肃查处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推进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基本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做好与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
(三)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处方行为, 引导合理用药。
开展临床必需但用量少、市场供应短缺药物定点生产试点, 建立健全低价、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做好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建立药物政策协调机制, 发布国家药物政策相关文件。
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政策, 完善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 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单位。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 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
(四)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扎实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优化项目内容, 完善服务模式, 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项目管理, 以县 (市、区) 为重点, 加强项目绩效考核,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购买服务”管理模式试点。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开展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督查。重点做好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及老年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在全国40个城市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
(五) 加快发展社会办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 将社会资本办医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统筹考虑, 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大发展社会办医的政策支持力度, 进一步放宽举办主体、服务领域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要求, 支持发展老年护理和康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持续提高社会办医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制定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方案, 推进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国有企业医院改制试点。推行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
(六)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卫生计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 加快国家综合管理平台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规范开展服务。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 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规范使用电子病历。
二、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稳妥扎实有序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
(七) 全面部署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和风险防控预案。指导各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全面准确评估本地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政策实施风险, 做好报备工作, 按程序启动实施。做好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衔接, 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警, 建立通报和约谈制度, 防止生育水平出现大的波动。
(八) 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巩固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 推进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 着力解决办证难问题。推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推进基层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和阳光计生、诚信计生工作。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 启动对省级工作的督查评估。
(九) 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机制建设。加强集贸市场、产业园区等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的服务管理工作, 加强社区网点建设, 强化区域协作。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机制, 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做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项目试点工作。
(十) 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区域协作机制, 加大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工作力度。推动村规民约修订,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圆梦女孩志愿行动”, 维护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合法权益。
(十一) 推进计划生育家庭民生建设。扩大幸福家庭创建活动试点范围, 实施“新家庭计划”。开展“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 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和社会关怀工作, 推动国家层面利益导向政策提标扩面。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
三、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做好重大疾病防控
(十二)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科学规范推进传染病防控。研究建立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基金及相应的管理机制, 探索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模式。实施结核病、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麻风病等重点疾病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加大边境地区疾病防控力度。研究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指导意见, 完善脊灰灭活疫苗的使用策略。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制定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出台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重点职业病和医用辐射防护监测, 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扩大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面, 做好空气污染 (雾霾) 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监测工作。推动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 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
(十三)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完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中心升级改造, 实现国家到省级指挥中心的网络联通。健全监测报告网络和卫生应急队伍“平战结合”运行机制。推进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市、区) 创建工作和基层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 实现《国际卫生条例 (2005) 》规定的建设目标要求。加强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和科技支撑。启动国家级区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建设, 规范核和辐射、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管理, 探索海上 (水上) 和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建设。重点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鼠疫、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
(十四)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推动出台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 开展爱国卫生立法调研。组织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 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
(十五) 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纪念《母婴保健法》公布实施20周年, 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 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工作。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强化产科质量管理, 促进自然分娩。规范妇幼保健服务, 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 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居民全覆盖, 年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提高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 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面落实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项目, 规范避孕药具管理, 加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强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监管。
(十六) 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 (2014—2020年) 》, 推进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实施西藏和四省藏区健康促进工程。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 加强科普平台建设和健康教育。推进控烟履约工作, 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立法, 创建无烟卫生计生系统。
(十七)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评估和标准制定工作。加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组织开展重点标准跟踪评价, 做好标准宣传贯彻工作。制订《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 健全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编制2014—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规划, 开展年度优先评估项目。全面开展总膳食和食物消费量调查。修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等管理规定。指导规范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食品安全职责。建立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制度。继续加强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
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综合监督工作
(十八) 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制订医疗机构设置政策, 制订常见病种入出院和转诊标准, 推动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编制未来五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完善专科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十九) 严格医疗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三好一满意”、“全国大型义诊周”等活动和医务社会工作。提升临床路径管理水平, 制订、修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及县医院版, 推进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修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加强重点技术准入管理和适宜新技术规范化培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 加强护士岗位管理, 推进老年护理工作。印发《医疗机构药师管理办法》, 加强药事管理。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专项整治。加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研究改革医师资格考试模式。
(二十) 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研究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完善三级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加强医院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和平台建设。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废物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拟定医疗机构药害事件处理办法, 建立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合理用血, 加强血站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 保障用血安全。
(二十一) 全面推进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深入开展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落实医院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 健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推进医疗责任险, 探索医疗意外险, 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二十二) 加强综合监督。加强监督体系建设, 整合执法资源。监督检查重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督查督办重大违法案件。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开展医疗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监督检查。做好涉水产品、消毒产品国家抽检工作。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及消毒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开展执法稽查, 规范执法行为。探索建立监督协管服务制度, 扩大村监督信息员队伍, 加大培训力度, 推进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
五、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二十三) 健全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 加强中医药发展规划统筹, 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 实施中医药服务财政补偿试点。制定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和措施, 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服务网络建设, 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 强化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健全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分类管理, 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传承创新人才工程, 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 推动一技之长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推广中医保健知识及方法, 探索开展中医养生旅游。做好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工作。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和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
六、加强保障能力建设, 增强事业发展能力
(二十四) 指导推进地方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落实《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 指导做好基层服务资源整合工作。抓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加强对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的管理。
(二十五) 加强政策研究和法制建设。加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改革的战略性、基础性、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咨询工作。建立人口健康政策法规评估系统, 实施重大政策协调性审核, 发布国家卫生发展报告。加快《卫生法》立法进程, 配合做好《中医药法》、《食品安全法》审议工作, 推动制定或修订《执业医师法》、《药师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明确未来3年取消、下放或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审批项目和职能转移清单。清理修订各项卫生标准及管理制度, 制订卫生标准工作五年规划。
(二十六) 统筹做好规划工作。开展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医改“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 加强“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及相关专项工作规划前期基础性研究, 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地市级医院、全科医生规范化临床培养基地、重大疾病防治设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以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等建设。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优化布局和资源调整工作, 推动建立区域性配置中心, 支持国产医学装备发展应用。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机制, 研究制定全国医院节能规划, 加快节约型医院建设, 推进卫生计生系统节能减排。指导地震灾区卫生计生系统恢复重建工作。
(二十七) 全面加强卫生计生队伍建设。加强医教协同改革, 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 加强基层适宜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 加快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推动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及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继续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及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实施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继续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 实施人才规划监测评估, 开展省、市、县级卫生计生管理干部培训, 提高职业化水平。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
(二十八) 做好财政资金保障和扶贫支援工作。推动中央及地方落实财政投入责任, 加大卫生计生事业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单位经济管理绩效考核试点。加大对吕梁山片区等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力度, 做好援疆、援藏、援青等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落实总会计师制度。
(二十九) 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卫生计生科技项目, 研究制定《创新药物保护管理规定》。制定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开展卫生计生新技术评估, 推广适宜技术, 促进成果转化。加强行业科研基地建设。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 修订《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文件。强化科研伦理诚信和知识产权管理。
(三十) 加强宣传和文化工作。全面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计生的重大决策部署, 做好深化医改、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等重点工作宣传。加强理论宣传, 深入研讨, 凝聚共识, 推动形成卫生计生核心价值观。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开展卫生计生先进典型宣传推介。做好社会宣传和群众动员, 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优化户外宣传环境。深入推进人口和健康文化建设, 鼓励文艺宣传创作。加强宣传阵地和能力建设。坚持新闻发布制度, 健全舆情监测和处置长效工作机制,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新媒体应用, 研究制订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三十一)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启动中国全球卫生战略研究工作。推动多边、双边和区域卫生、人口和计生交流合作, 密切港澳台地区合作发展, 深化与东盟、金砖国家及周边国家交流与合作。落实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北京宣言》, 做好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工作, 创新卫生援外工作新模式。做好亚太经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卫生工作组工作, 配合做好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的审议。加强因公出国 (境) 管理。
七、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十二)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建立完善反对“四风”的长效机制, 落实整改措施, 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大力改进会风文风学风, 精简会议文件, 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 全面规范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 严格相关纪律。整合12320、12356卫生计生公益服务热线。做好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应诉等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抓好信访三级终结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化解一批信访积案。
2022年心理卫生工作计划 篇8
我省今年将重点解决筹资机制不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尚需加强、支付方式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根据《安排》,2014年河南将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320元;个人缴费同步新增2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待遇水平。
同时,我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将扩大到所有省辖市,规范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并做好儿童白血病等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险过渡工作。
【2022年心理卫生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2022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要点06-13
2022年秋季大坡中学安全卫生工作计划10-07
2022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要doc09-03
2022年____村卫生室工作总结09-22
2022年三季度公共卫生小结07-11
2022年世界卫生日演讲稿08-10
2022年卫生院医师节活动总结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