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容量的发展趋势

2024-06-25

市场容量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市场容量的发展趋势 篇1

汽车用传感器的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5年05月12日 10:42 出处:华夏汽车网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它的市场应用现状、技术态势、未来发展趋势与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实力的整体提升息息相关。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多达二百余只。汽车传感器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中。

我国的汽车传感器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列化、配套化。只有零散的产品为化油器配套使用,如曲轴位置、车速传感器采用的是电磁式或霍尔式,存在着准确度、分解能力、信号精度、匹配性、抗干扰性、低速检测、耐环境能力差等问题,而国外同类产品采用的是光电式,不存在上述问题。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多功能化是指一个传感器可实现多个不同种类多个参数的检测;集成化是指利用IC制造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制作IC式传感器;智能化是指传感器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结合,带有CPU,具有智能作用,以减少ECU的复杂程度,减少其体积,并降低成本。总体上讲,国内汽车传感器行业有以下特点:1.品种少,生产厂家分散,各厂产品品种单一,不配套;

2.性能较落后,还采用国外六七十年代的技术;

3.抗干扰性差;

4.缺少核心传感器等。

其中,许多传感器厂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采用与国外同行业进行合资经营的方式,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使产品升级换代,从而逐步发展壮大,有些已成为几大“电喷”系统厂家的下游供应商。但绝大多数企业还只是配套生产其它车用传感器,处于利润少、产品单

一、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低下的状况。

我国现有汽车2000万辆,并且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但是目前“电喷”汽车还只占10%左右,国家规定取消“化油器”汽车生产,新出厂的汽车要求全部安装“电喷”系统。上海联合汽车电子现在年产120万套“电喷”系统传感器,约4000元/套—6000元/套,其中,汽车传感器占60%以上的产值。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汽车大力发展而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汽车电子市场迅速增长起来。但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大多被世界跨国公司瓜分,加快汽车电子国产化是汽车电子行业的首要任务。

国内电喷系统应用传感器占系统的70%以上,ABS传感器的成本为50元左右,国内产量为100万套,产值为5000万元;安全气囊的传感器占系统成本的70%以上,安全气囊的传感器售价为2000元左右,需求量为100万套/年,则传感器的产值可达20亿元。

汽车传感器对整车厂而言,是二级配套产品,必须以系统形式进入整车厂配套。一级系统配套商的实力关系到主机厂的品牌,所以必须建立系统平台,以系统带动传感器的发展。

对于汽车用传感器有两大趋势:一是新的结构设计;二是开发新的原理的传感器,以满足更新换代的需要。总的趋势是ECU越来越集中,传感器越来越多。总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应用的日益广泛,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传感器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传感器,成为汽车传感器的主流。

市场容量的发展趋势 篇2

这样OTN作为骨干传送技术, 重新被人们所关注。在实现了优化承载IP业务及和现网的互通融合后, OTN有望焕发新的活力, 成为未来传送网的主流技术之一。

何为OTN?

OTN的定义较为宽泛, 跨越了光和电两个层次。所以出现了不同的OTN设备形态, 在网络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应用方式。最为典型的是两类应用。

WDM/ROADM接口的OTN化

早期的WDM系统虽然也采用了G.709封装结构, 但系统对接都是采用客户接口, 没有用OTN强大的OAM功能。通过采用标准化的OTN接口, 波分系统在线路侧提供标准域间OTU互通接口, 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开销实现对波长通道端到端的性能和故障监测。另外通过波分系统采用OTN接口实现对多种客户信号的透明传送, 路由器可以采用低成本10GE接口, 并对IP/ETHERNET业务的传送实现业务质量监控。

OTN交叉设备作为调度枢纽

长途骨干网承载的业务量越来越大, 网络业务的灵活调度和生存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更有效地使用传送网络资源, 提高中继电路的利用率, 在长途骨干节点应用超大容量的调度枢纽是非常必要的。超大容量的OTN交叉设备内嵌了ASON/GMPLS分布式控制平面后, 能够提供多种保护恢复方式和优先级抢占功能, 极大地提升骨干传送网的可靠性。

同时, 引入OTN交叉设备可以优化现有的IP组网结构, 大幅度节省核心路由器成本 (如图1所示) 。PE路由器之间的业务不再通过核心P路由器跨层中转, 而是通过OTN设备直连在传输层完成转接, 从而节约了核心P路由器的接口数量并降低对其容量的要求。通过ODUflex技术结合控制平面UNI接口, 可以实现IP路由器和OTN交叉设备的带宽灵活适配和动态调整。

OTN现状和挑战

OTN最初的设想是作为SDH的翻版升级, 用于在骨干网上承载更高速率的CBR业务信号。但随着IP业务的异军突起, 这种基于TDM的设计理念受到了挑战:业务速率再不是恒定的, 以太网接口俨然成为主流。ITU-T从1998年左右就启动了OTN系列标准的制定, 迄今尚在不断修订更新当中。主要的工作就是补充定义高速以太网信号 (GE、10GE LAN/WAN、40GE、100GE) 的标准封装、透明传送和高效复用结构:对小于2.5G的信号如何支持 (GbE、FC、STM-1/4、DV) ;对大颗粒以太网信号如何支持 (100GE、40GE、0GE) ;如何有效传送并保持业务透明和速率匹配互通 (如10GBase-R) ;定义基于多种带宽颗粒的通用映射规程 (GMP) ;定义动态业务调整的ODUflex。

上述问题解决后, 将逐渐建立兼容现有框架体系的新一代OTN (NG-OTN) 网络架构。NG-OTN的目标是真正面向多业务, 提高封装效率, 保证透明性, 实现多网络互联互通。

目前在设备实现上, O T N全部的光层功能 (OCH、OMS、OTS) 和部分电层功能已经融入到WDM/ROADM系统中, 包括客户信号的封装映射, 前向纠错FEC及电层性能监控。但OTN电层的超大容量交叉调度功能以前受限于物理技术障碍, 一直未臻完善, 导致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实现大规模的OTN组网。

上海贝尔即将推出超大容量OTN解决方案

受益于最新的交叉芯片技术、光电子集成技术以及创新的专利技术, 阿尔卡特朗讯即将推出最新一代OTN海量智能交叉机1870 TTS (Transport Tera Switch) (如图2所示) 。其4T的电交叉容量业界最大, 并内嵌ASON/GM PLS控制平面, 充分满足运营商对OTN组网功能的需要。OTN不再是点对点的管道, 而真正成为能够灵活调度, 具备保护恢复功能的网络。1870 TTS独有的通用交叉矩阵可以同时支持OTH, SDH和分组交换, 保证和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及向全分组时代的平滑演进。其突出特点有以下几点。

●超大电交叉容量:4T, 可平滑升级到8T。

●支持多种交叉颗粒:同时支持OTH和SDH交叉, 可平滑升级为分组交叉。

●支持ASON功能:内嵌GMPLS控制平面软件, 实现分布式保护恢复。

●高密度接口板卡:支持单板10个10G接口, 24个2.5G/GE接口。

●超高集成度:单字架1 6 0 0 m m (H) ×600mm (B) ×300mm (D) , 600mm×600mm占地面积可以安装2台。

●通用接口板卡:采用可插拔XFP和SFP模块, 单一端口同时支持OTH, SDH和Ethernet信号。

●绿色低功耗:每10G带宽25W。

OTN的展望

OTN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提供大颗粒带宽的调度与传送, 是构建省际干线传送网、省内干线传送网以及城域 (本地) 传送网的核心层的主要技术之一。而作为调度枢纽的OTN交叉设备, 必须具备超大容量的电交叉矩阵, 否则将限制其在大型干线节点中的应用。假设核心节点8个方向, 每方向接入40个通道10G业务进行交叉调度, 则容量要求3.2T。另外, 矩阵容量还必须能够成倍扩展以满足业务的迅猛增长。另外运营商的现网部署了大量的SDH网络, 对新的OTN调度枢纽设备要求具备Gateway功能, 即现网上大量的SDH业务能够直接进入OTN交叉设备, 在其内部实现汇聚、交叉和转换, 并封装成标准的OTN接口送入OTN网络, 这样实现业务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达到运营效益的最大化。上海贝尔即将推出的1870TTS平台正是为满足这一市场趋势而设计开发出来的, 支持至少4T的OTH&SDH调度能力, 并结合GMPLS控制平面软件实现分布式保护恢复, 以帮助运营商实现快速灵活的业务部署与调度。

五金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 篇3

浙江的永康向来就被称为“五金之乡”,而且浙江人的市场操作意识相当强,从当初的火锅产品、不锈钢保温杯到去年风靡一时的滑板车,给他们带来了滚滚财源!

广东:即将成为世界的模具生产中心!目前,在深圳周边及珠江三角地区聚集了6000多家模具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已连续在深圳举办了五届的华南国际模具展,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加,是当今中国最具专业化、国际化水准的模具工业展会。

一、国际五金市场动态

近年来,在欧美随着发达国家的建筑类五金产品设计以容易安装及维修为主,可自行装配(do it yourself)产品及工具大受市场欢迎。据业内人土分析,今后两年,国内的建筑类五金产品也将走向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道路。

二、国内五金市场动态

1、中国日用五金业跨入世界前列

从1996年至今,中国先后建立了拉链、电剃须器、不锈钢器皿、铁锅、刀片、自行车锁等14个技术开发中心,这些中心目前绝大多数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有的已成为世界排头兵,比如生产拉链的浔兴集团产值超过3.2亿元。

2、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五金加工大国和出口大国

中国五金业出口,目前正以年均逾10%的幅度加速成长,去年出口外汇超过50亿美元,在中国轻工业出口排名居第3位,据了解,现在中国五金产业中至少有70%为民营企业,为中国五金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国际五金市场上: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快速发展与劳动力价格升高,将普遍性产品转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仅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中国又拥有强大的市场潜力,所以更有利发展为五金加工出口大国。虽说前几年金融危机对我国五金出口略有影响,但从1999年开始有所好转,出口创汇由1995年的27.6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38.47亿美元,增长71.74%,平均年增11.4%,之后一直都在稳步增长。

1、发达国家将中低档产品向第三世界转移

由于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力价格昂贵的影响,发达国家已将中、低档产品加速向第三世界转移,自己只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

2、DIY产品成五金市场新宠

三、重点市场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接下来我们浅谈一下五金行业的几个主要市场:手工工具市场,刀具市场及模具市场的概况,希望能给各厂家带来一点启示。

四、手工工具市场

1、美国手工具市场需求走稳

美国在去年底住房市场新屋规模增加的同时,仍有大量现屋无人居住,带来很大的房屋翻修市场机会。机动车辆平均车型和车龄愈来愈大,对汽车售后市场的手工具销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电子产品配销的锻造工具需求强劲,尤其是可调整的扳手。

2、德国手工工具需求增加

在德国,舒适省力的工具最受欢迎。有助于紧握工具的平滑手柄和美观的外型都是吸引他们购买欲的重要因素。以工具种类而言,电动工具现在日益普及。此外,充电式工具也日趋流行起来。现在市面销售的新款充电式工具拥有多个充电池插孔,可以在各种环境中使用。

3、台湾手工具业调整产品结构

台湾地区手工具业凭借产品质量稳定、交货准时、产品品种齐全,能配合客户需求,在全球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台湾手工具销售以岛外市场为主,目前当地制造厂商约5000家,多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以个别手工具产品类别来看,套筒为出口大宗,其次为手工具组合,第三为园艺工具,扳手类排名第四,钳类排名第五。

以出口国家来看,美国排名第一,其次依序为英国、德国和日本等。

五、刀具市场

1、全世界刀具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据海外媒体报道,全世界刀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其中欧洲、北美国家增长稳定,特别是东欧国家;亚洲市场略有回 升,市场潜力很大,拉美国家市场明显增长,尤其是墨西哥。(在过去一年中,刀具市场之所以需求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刀具寿命增加,再有就是用户针对整个制造过程提出要求,取代了许多的机床和刀具。以及多功能刀具的应用增多,替代了很多以往单功能的简单刀具。)专家预言说:“今后用户将更加强调生产厂对刀具的研究和发展,不仅是在材料和表面涂层技术领域,而且也在刀具产品及其生产工艺过程方面。”

这位专家说,注重生产实践,将帮助刀具制造厂增加在它们所熟悉领域中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方面的更新

从刀具产品技术看,硬质合金刀具逐渐取代高速钢刀具,特别是圆形刀具。涂层刀具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欧洲,高速加工用新型刀具市场占有量不断增长。

3、厂商方面的动态

从刀具制造商合作方式来看,在高新领域市场将出现很多大公司强强联合。

六、模具市场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1、“十五”期间,模具市场总的趋势平稳向上

目前,国内市场对中高档模具的需求量很大,但要求国产模具必须在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家电、汽车、塑料制品行业对模具需求最大。

国际市场方面: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增加,其模具生产正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转移。其国内以生产高、精模具为主,人工劳动投入量大的模具依靠进口解决。因此,中低档的模具国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只要国产模具的质量能够有提高,交货期能够保证,模具出口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此外,国际市场对塑料模具架及模具标准件的需求量也很大。目前,我国只有对塑料模具架有少量出口。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入世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浪潮,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也将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行家预言,优势明显的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地区,将在十年之内发展成为世界模具生产中心。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每年用近10亿美元进口模具,其中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占多数,所以从减少进口角度出发,这类高档模具在市场的分额比例也将逐步增大。 根据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共进口模具9.77亿美元,出口模具1.73亿美元。

2、未来模具市场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

一是模具日趋大型化。这是由于模具成型的零件日渐大型化和高生产效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造成的。

新疆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4

新疆保险市场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保险市场份额发生了变化;保险业务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保险业险种结构有所调整;保险监管得到加强,市场秩序得到规范.

作 者:程是东 施志新 作者单位:程是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施志新(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日本化妆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5

作为身居欧盟和美国之后的全球又一大经济实体,日本在化妆品的生产和消费上长年稳居全球第二,2008年日本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230亿美元。传统的店铺销售以服务和便利为中心全面升级,但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额缓慢增长;基于网络手机的通信贩卖等非店铺销售激增。富士经济2008年11月20日发表了日本化妆品市场调查分析结果。2008年较前市场增幅0。3%,规模预计2兆2463亿日元(约合1572亿元)。随着网络和手机购物利用率扩大,通信贩卖业绩激增。调查对化妆品店·药局·药店、DRUG STORE、仓储超市、百货店、杂货店variety store、便利店六种店铺销售方式及访问贩卖、通信贩卖两种非店铺销售方式进行了分析:2008年店铺销售增幅0。2%,预计销售额1兆7952亿日元(约1256亿元),非店铺销售增幅0。7%,预计销售额4511亿日元(约316亿元)由于网络应用快速普及,通信贩卖在2008取得大幅增长,业绩激增约4。3%。随着有偿样品、无偿样品、旅行装及用后退货等服务项目的提供和完善,大大消除了消费者因看不见实物而产生的不安。百货店提升了护肤意识,重点突出高性能护肤化妆品,销售较前年增幅1。2%。杂货店专营“口碑商品”、有机化妆品、自然派化妆品,迅速应对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增幅2。1%。DRUG STORE由于药剂师服务的推广,从化妆品店?药局?药店分流了大量客户,增幅1。9%。市场低迷、自身店铺数量减少的有,化妆品店?药局?药店同比减少1。8%;仓储超市拥有自有品牌,重点倾向于更容易产生差别化的食品和服装类商品,同比减

少1%。2009年4月实施改正药事法后,超市及便利店等都可销售药品,为化妆品的销售带来悬念。

市场趋势

老年人化妆品成为新增长点2011年,日本将迎来第一次老龄化高峰,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61万人。工作时习惯中高档化妆品的老人们退休后靠年金生活,低价位优质化妆品将成为他们的首选。

从中端市场转向高低端两级市场长年以来,日本化妆品在日本及欧美市场一直占据中端市场的大量份额,大型商场及百货中,除去资生堂、嘉娜宝等少数日本品牌仍以欧美品牌为主,化妆品店、药局等则以中等价位的本土品牌为主。金融危机扩大了化妆品市场整体规模,但降低了中端市场的消费能力。危机来临,人们往往更注重使用化妆品来消解压力,提升自信,化妆品销量不降反升。但作为主力消费人群的日本中等收入阶层,为压缩开支,更容易转向物美价廉的低端产品。模仿欧美化妆品发达国家,转向商场百货店中的高价格带化妆品,追逐高端消费群体;转向小众渠道,开发品质价位得以平衡的低价良品,追求普通消费群体最大化。日本各化妆品厂家正在加快转型步伐。

自有品牌成未来发展亮点相信您已经开始注意这些名字,欧舒丹、美丽小铺、ANNA SUI、HOURSE OF ROSE、SKIN FOOD„„,它们

很多已经悄然进入中国,很快便以其极具亲和力的品牌概念、安全时尚的商品构成、合理的价位为市场所接受,形成了规模化、固定化的客户群体。日本的自有品牌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积累了一定资金基础的化妆品代理商、化妆品店,为扩张自身的销售地域,为提升自身品牌的潜在价值,委托化妆品OEM工厂研发生产适合自身销售特点的化妆品。

以讲究品质和独立性为立足点的自有品牌PB化妆品,具备以下特点:成本可控性。以进口品牌为例,知名品牌代理空间有限,进货价格仅为零售的70%至80%,中小品牌为40%至60%,自有品牌由于规模化生产及工厂零库存策略,成本低于30%。销售区域可控性。不再局限于品牌厂商指定的销售区域,可跨地域跨国界经营。时尚性。可以做到按需定产,随时加入国际流行元素。品牌价值。从区域化到地域化到国际化,自有品牌的价值随经营范围的扩展无限提升。

全球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2006年已经突破2000亿美元。当年全球化妆品销售额排名中,中国上升两位,超越了法国和德国,预计2010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将达到247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日本的化妆品工厂二十年来一直保持在二千家左右,而中国的化妆品工厂同期从13家骤增至四千多家。一片欣欣向荣吗?

机遇巨大,危机四伏。宝洁、欧莱雅、资生堂等世界30强企业悉数入住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在大都市中的市场份额达到80%,并通过收购国有品牌、建立直营店等方式迅速向二、三线市场渗透。

相比于食品,化妆品对品质和品牌的要求更高。日本化妆品品质担保为企业担保而非国家担保,不存在以通过国家认证来搪塞顾客投诉的现象。媒体、社会舆论、行业道德完全可以击垮任何一家存在不良行为的企业,这也是几十年来“日本制”作为国家品牌在全球得以繁衍的根本。

最近,日本玩具企业和化妆品厂家相继将以幼儿园儿童、中小学生为消费对象的口红、指甲油等投放市场,面向低龄儿童的化妆品在日本开始受到欢迎,日本化妆品市场正在走向低龄化。在成人化妆品市场低迷的今天,厂家期望在低龄市场找到一线生机。在日本大型玩具企业,TOYSRUS 从1999年10月开始试销面向10岁-15岁少女的化妆品,这个年龄段的少女一般已经从玩具时代毕业。试销期间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儿童化妆品除受到10多岁少女的欢迎外,还有许多幼儿园儿童在母亲的陪同下前来购物。该公司计划从2004年秋天开始,在日本全国的114家连锁店销售儿童化妆品。日本/KANEBO公司的产品中,有专门面向10多岁少女的化妆品系列。2004年7月,该公司又将一种加入发光成分的指甲油以及发光口红的系列产品投入市场。该产品将在日本的玩具店、百货店等约1000家店铺上市,预计年销售额将达2亿日元左右。现在的年轻母亲一般都从高中时代开始化妆,所以她们

市场容量的发展趋势 篇6

国际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

(1)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

以前,由于对交通运输设施投资少,交通运输设施能力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初步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全面紧张状况,但与满足国际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相比,目前交通运输总体规模不高,交通运输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国际物流节点的功能混乱

各地规划的国际物流节点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园区等名字大量混用,导致了国际物流节点层次关系及功能界定等的混乱。因此出现了某些国际物流中心的布置紧邻港口,火车货运站或公路枢纽,并且周围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有些国际物流园区完全建在市中心地区,且周边交通条件不好;有些又建在远离市区的公路交汇处,造成了园区在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各种类型的企业入驻等错误理念。(3)国际多式联运的非标准化操作

在国际运输方面,集装箱普遍应用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使用了大量非标准集装箱和装载工具。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国家对于发展运输业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因而导致了整个国际范围内的分散的物流系统,包括不同的技术标准、运价系统等。由于各国法律不同,使得所规定的联运人责任的联运单证及其背面条款存在差异,加之国际上尚无一个可为各国通用的、统一规范的标准联运单证,造成联运单证纷繁杂乱的状态。(4)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目前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仅为3%左右。(5)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的作业进行全程全方面监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物流业对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提高和竞争实力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从而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1.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传统物流一般只是货物运输的起点到终点的流动过程,如,产品出厂后从包装、运输、装卸到仓储这样一个流程。而现代物流,从纵向看:它将传统物流向两头延伸并注入新的内涵,即从最早的货物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领域,其间要经过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等过程到最终送达用户手中,甚至最后还有回收物流。整个过程包括了产品出“生”入“死”的全过程。从横向看:它将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等各种物流系统,通过利益输送、股权控制等形式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掌控整个商品的流动过程,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需要,争取做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可以说,过去物流企业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争。物流企业所参与的国际物流系统的规模越大,物流的效率就越高,物流的成本就越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这种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正在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合”式的并购,或形成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本国物流业深度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标准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以法国kn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没有自己的轮船、汽车等运输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在全球98个国家、600个城市开展物流服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物流网络。目前,该公司空运业务已排名世界第五,每周运输量1.9万次,海运业务一年毛利约为40亿欧元。

3.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系统内分领域的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最后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问题,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标准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相互衔接问题,努力使本国物流在发展的初期,其标准就力求与国际物流的标准体系相一致。因为现在如果不这样做,以后不仅会加大与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关税和运费本来就比较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工作量,将使整个外贸物流成本增加。因此,国际物流的标准化问题不能不引起更多的重视。目前,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正在极大地影响物流全球性标准化的建立。一些国际物流企业和协会,在国际集装箱和E鄄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对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条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使物流的国际标准更加深入地影响到国内标准,使国内物流日益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

4.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是联系这些复杂关系的交换纽带,它使经济社会的各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物流在企业和整个系统必须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的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全面跟踪和监控需求的过程,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协同配合的能力,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和客户实现实时的沟通与协同,使供应商对自己的供应能力有预见性,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价格和服务;使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计划性,以满足自己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国际物流为了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同,需要做到与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加强预测、规划和供应,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作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由于现代经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当一些企业除了自己生产一部分主要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需要外购。国际间的加工贸易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企业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分工布局应运而生。为了适应各制造厂商的生产需求,以及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国际物流的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也随之产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电脑业就创建了一种“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就是采取按客户订单、分散生产形式,将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国际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再由该配送中心发送给电脑生产厂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了一场“物流革命”,其内容是对物流各种功能、要素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系统化、专业化,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随后,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加速发展,使物流服务功能更强大,服务质量更精细。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的建设,一些国际物流园区也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园区一般选择靠近大型港口和机场兴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机场,形成处理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如日本,为了提高中心港口和机场的国际物流功能,重点在京滨港、名古屋港、大阪港、神户港进行超级中枢港口项目建设,对成田机场、关西机场、羽田机场进行扩建,并在这些国际中心港口和空港附近设立物流中心,提高国际货物的运输和处理能力。这些国际物流中心,一般都具有保税区的功能。此外,港口还实现24小时作业,国际空运货物实现24小时运营。在通关和其他办证方面,也提供许多便利。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实际上是货物在两个关税区的转接和跨国界的流动,要实现国内流通体系和国际流通体系的无障碍连接,必须减轻国际物流企业的负担、简化行政手续、提高通关的便利化程度。日本在这方面实行了同一窗口办理方式,简化了进出口以及机场港口办理手续,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检疫、安全性和通关检查。因此,国际物流园区的便利化发展,不仅有赖于物流企业本身的努力,而且特别倚重于政府的支持。而如何围绕机场、港口建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提供“点到点”服务、“一站式”服务,则是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6.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过磷酸钙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7

由于国内磷矿资源存在富矿少, 中、低品位矿多且分布不均匀的状况, 相对于非磷矿场地的厂家, 原料运输成本奇高。因此各地同样产品出厂价格相差大, 广东整个市场12.0%过磷酸钙价格从460~560元每吨不等。

有一些厂家盲目进入该市场, 致使市场过剩。在严酷市场竞争下, 广东省内已有几家过磷酸钙厂家倒闭。

运输问题突出。目前码头装卸民工难找, 船少, 装卸费用又高, 水运优势逐渐失去。汽运虽方便, 但每次运载量少, 且受国内经济不景气影响, 运费较低的回程车难找。

过磷酸钙只有微利, 经销商经营积极性不高, 整个行业还需要引导。

高浓度复合肥兴起已经有十多年, 最近两年, 整个磷肥行业发现了一个始料不及的事实:长期施用高浓度N、P、K复合肥之后, 土壤变质, 结板, 贫瘠化。主要原因是农作物除了需要N、P、K三大基本养分之外, 还需要Ca、S、Mg、Si等十多种微量元素, 而高浓度复合肥只有N、P、K。长期施用高浓度复合肥, 农作物所需要的十多种微量元素只有在原有土壤中反复吸收, 等到吸光了土壤中这些微量元素后, 土地就变得贫瘠了。而这十几种微量元素恰恰是普通过磷酸钙中所含有的。

过磷酸钙的优势:首先, 氮、磷、钾肥各有用途, 各有功效。氮肥长叶, 磷肥壮根茎, 钾肥抗倒伏。而磷肥中的过磷酸钙, 因含有大量的S、Ca、Mg、Si等微量元素, 所以养分比较全面, 既可以用作基肥, 又可用作追肥。其次, 从经济角度考虑, 价格昂贵的高浓度复合肥也不适合大多数农民,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施用价格较低的过磷酸钙。最后, 过磷酸钙不像氮肥施多了污染环境, 相反它的养分可以固定在土壤中存储起来, 待留作物需要时吸收。以上几点, 得到越来越多行业认可与重视。

鉴于土壤微量元素的缺乏, 这两年有一部分厂家在普通过磷酸钙的基础上开发一些新型磷肥, 像生物磷肥、有机磷肥、稀土磷肥等, 且市场接受良好。在过磷酸钙中添加土壤需要的少量微量元素将会是推进普钙继续发展的一条不错发展方向。

因此, 作为产品附加值较低的过磷酸钙, 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各种特性, 在目前的化肥市场上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接下来若干年内不会被市场淘汰, 但也不会过快、过大的发展。

2014年整个市场对过磷酸钙需求量还是基本能保持得住, 关键是厂家怎么从原来成本的基础上, 再有所下降, 以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为主动地位。

硫酸:2013年硫酸市场整体下走, 对于价格厂家也不再遮遮掩掩, 跟住市场价格频繁下调。其次, 距离广东较近的广西冶炼酸亦马上进入市场, 对整个广东市场酸价有一定的冲击。预计2014年硫酸价格依然会处在被动局面, 继续探底。

市场容量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新三板”市场 形成 发展趋势 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小企业以及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这些企业都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和新的发展源泉,因此,提高对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服务。“新三板”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小企业和高科技技术企业解决融资等困难,促进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三板”市场的形成

“新三板”市场就是指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对于没有上市的股份公司转让报价系统,是特指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对象是非上市股份公司,“新三板”市场就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其本质上就是证券公司中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在“新三板”市场试点之初,园区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新三板”市场存在着不认同的现象,对“新三板”市场存在着质疑,尤其是在开办的前两年时间里,很少有企业主动的去挂牌,而是主要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及北京科技园区中关村管委会的鼓励、支持与推动之下才尝试着在“新三板”市场挂牌。随着这些挂牌企业的良性发展,很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新三板”市场所带来的重要性所在,从而出现了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和主动挂牌企业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从企业的挂牌数量上来看,从2006年到2010年这几年时间之中,从最初的十几家到最终的七十多家,并这个数字在不断的更新与增长之中,从“新三板”市场的影响范围来看,不仅在北京中关村的科技园区得到了认可,而且还深刻的影响到了其他各省,也都积极的进入到了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行列之中。挂牌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影响范围的扩大,一方面是由于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高和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

2009年是“新三板”市场形成和开办以来,实行的第一次改革,完善了相关的制度与申请挂牌的相关条件,并使得交易制度更加的完善,交易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09年的这次改革毫无疑问的进一步促进了“新三板”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挂牌数量、交易规模的扩大。

二、“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趋势

“新三板”市场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如何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之中进一步的发挥“新三板”市场的重要作用,就要把握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方向:

(一)放宽“新三板”的挂牌标准,严格退市的标准

对于创新的科技技术公司来讲,就要敞开上市的大门,给科技创新的新兴企业更多的机会。但是,这无疑也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判别企业或者是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创新性,以免出现有些企业借此机会混入股票市场的机会呢。众所周知,市场的功能是强大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市场的这种强大的功能,把对公司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前景的识别交给市场,通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估,即股票价格的评估判断该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发展前景。如果股票的价格越高说明该公司是值得去给与支持的。

在放宽了“新三板”的挂牌标准之后,严格企业的退市制度也是必要的发展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接受评估之后,如果股票的价格不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那么就应该要求该公司推出股市,从而加快市场的更新速度,保持整个市场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放宽“新三板”的挂牌标准,严格退市制度是“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在“新三板”市场中逐渐的推行做市商制度

对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着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现状,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这就会导致投资者对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评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新三板”市场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做市商有着非常专业的人力资源,在长时期内对“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实施监督,从而进行定位,因此,在“新三板”市场实现做市商制度对于解决投资者在评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问题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会使得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心,从而实现交易市场的活跃状态。

三、结束语

随着“新三板”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展与运用,“新三板”市场的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它将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支持,其优势也会越来越显著。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新三板”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把握和控制住“新三板”市场的良性发展空间,让“新三板”市场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利益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胡淑丽.论中国新三板市场的功能、主体定位及制度[J].创新经济研究导报,2010(13)

[2]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2013

上一篇:大班体育活动优秀说课稿下一篇:泼墨想象画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