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精选7篇)
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 篇1
易 制 毒 化 学 品 采 购 管 理 制 度
依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特制定如下规定如下
1、所供货单位必须具有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资质,先签订购销合同,并向公安机关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或购买备案证明。在取得购买证后,方可购买。申请必须标明采购数量、用途、押运人。采购有专人负责。
2、购买易制毒化学品时,应向供货方出具购买许可证或者购买备案证明,在购买证的有效期内按购买证上核准的品种、数量进行购买。并同时要求供货方提供产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3、向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向运出地公安机关申请运输许可证或运输备案证明,在取得运输许可证或备案证明后方可运输。运输易制毒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的)时,应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单位运输,并协助运输单位做好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现丢失、被盗、被抢后应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4、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不得将购买许可证或者购买备案证明转借他人使用,不得为他人代购易制毒化学品。
5、易制毒化学品运抵单位后,及时同仓库保管员和相关人员一起,核对品种、数量,确认无误后,办理入库交接签字手续。
6、要将每批购买的易制毒化学品及时、如实、详细地记入台帐,每张购买证或运输证使用完毕后,经有关人员签字、单位盖章后与购销合同、发票复印件一起交给信息员保管存档以备查。
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 篇2
关键词:易制毒,措施,管理
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实验及研发使用的易制毒化学品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效率不断增加,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多且流动性大,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1,2]。国务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对加强和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作了相关的规定[3]。高校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和加强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师生安全、校园稳定、社会和谐。
部分高校在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措施有以下问题:第一,安全意识淡薄,部分高校教师对易制毒化学品认识不足,学校投入不够,易制毒化学品的存放、监控等设施不到位,应急配套设施不全、陈旧落后等,宣传教育趋于淡化或没有完全到位,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凭经验凭感觉;第二, 组织机构不健全,从学校层面上看,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由实验室和设备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也没有专门的内设机构。从院系层面上看,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实验室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自行维护;第三,管理欠规范,部分学校对领用易制毒化学品的数量没有明确要求,易制毒化学品超量领到实验室,实验完成后剩余的部分随意摆放,日积月累,储量越来越多,管理处于失控状态,甚至有的实验室将超量领用的易制毒化学品与一般实验室试剂混放,标签不明[4,5,6,7]。
高校对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可以从规章制度、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认识和管理、安全责任等方面入手,把握住申购、存放、使用、回收物处理等环节上的规范管理。
1 规章制度
高校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的购买、保管、使用等,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成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学校要制定专门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办法,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
2 对易制毒化学物质的认识和管理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和普及防毒知识,提高师生们的自救能力;第二,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第三,编写安全教材,制定安全手册,开设安全教育课;第四,对管理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3 防毒措施
第一,改进实验路线,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有毒物质来源。在进行实验时,尽量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高毒物质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减少人与化学有毒物质的接触机会,减少化学毒物泄露的可能。第二,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在实验室条件和技术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化学物质中毒可能的情况,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选用合适的防护用品,例如面罩,手套,帽子等,避免身体和有毒化学物的直接接触。第三,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排毒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4 申请与购买管理
学校要制订统一的《易制毒化学品购置申请单》和《易制毒化学品购用单位及使用责任人承诺书》,供校内使用单位在办理易制毒化学品的申报、购买、许可等手续时填写、签订。易制毒化学物品购买时,由学校老师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认真填写《易制毒化学品申购单》,双人双锁负责制。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购进、使用、转让、销售、储存、运输易制毒化学品。
5 保管与使用管理
易制毒化学药品的使用时,各学院的主管领导是易制毒化学药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各实验室主任对本实验室保管和使用易制毒化学药品负责。实验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保证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安全。使用易制毒化学品进行实验时,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操作, 建立账册并填写易制毒化学品使用记录表一式两份, 一份交学校相关管理部门, 一份自留备查, 接受学校及公安部门的检查。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账目、双锁锁门”的五双制度。易制毒化学药品的瓶签要鲜明、醒目,建立使用台账。在配发易制毒化学药品时,要按药品的不同化学性质进行防护,操作完毕要清洗用具。各教师需了解所使用易制毒及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特点和安全防护方法,学生要在实验室指导教师在场时才能使用易制毒及危险化学品。在配发易制毒及危险化学品时,要按药品的不同化学性质进行防护。各实验室要配有可靠的防护用具和防护设备。易制毒化学品要严格记录在《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登记本》中,做到帐物相符。
6 废弃物的处置
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对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废物污染危害环境,维护环境和公共安全作了明确的要求。易制毒化学药品不能长期存放在高校实验室内,一段时间内需要由有相关资质的回收公司回收,在回收前实验室要做好化学药品管理,废瓶搬动时不能有剧烈的碰撞。操作完毕要清洗用具。严禁将易制毒及危险化学品的残液残渣、废弃化学试剂及空容器乱倒、乱放、随意抛弃,变质料、废液残渣应予妥善处理严禁倒入水池用水冲洗,化学废弃物写清楚具体的药品名称(中文名)、主要成分、规格、数量、危险性等详细的中文信息。某些化学废弃物不能混合放置在一起。在处理废弃易制毒化学品过程中,使用单位应将实验完毕后的废弃化学品及残液(含空容器)的容器上贴上标签,标明品名、残余量及危险性,暂时存放在实验室安全可靠地方,专人保管,并填写“化学废弃物登记表”,本表一式三份,一份粘贴在包装箱上,使用单位留存一份,一份报学校的管理部门。
7 安全责任
实验室危险品的管理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到经常自查、全面排查,定期检查,堵塞漏洞,加强防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责任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与齐抓共管相结合的原则,依照国务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研究制订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单位内部要与各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书,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8 结 语
高校的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 高校实验室在使用易制毒化学品方面的安全隐患是不容忽视的。需认真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新情况,深入剖析其事故形成的原因,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科学管理,从严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安全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关键。随着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 化学试剂的管理也会进入规范的有序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彦,刘超.高校实验室危险品安全管理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85-388.
[2]张英华,杨小弟.高等学校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62-1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23):36-40.
[4]张智豪,欧黎明.浅谈高校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J].材料创新导报,2009(16):170,172.
[5]林卫峰,张志强.高校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71-173.
[6]陈军.浅谈高校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2):100-102.
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 篇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关于将羟亚胺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公告》,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共24种。从总体来看,24种易制毒化学品中有10种属于危险化学品,经过查询比对,这10种危险化学品都不属于剧毒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均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品,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易制毒化学品在高校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
(一)师生危险化学品管理法律知识匮乏。高校实验室经常使用硫酸、盐酸、甲苯、乙醚、高锰酸钾、丙酮、三氯甲烷和醋酸酐等易制毒化学品。当前高校教师和学生普遍不知道这些化学品属于易制毒化学品,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而是把这些化学品当作普通的化学品。学生们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一般会接受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但这些教育主要是从化学品的危险性这个角度来进行的,学生对当前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甚至一无所知。国家先后已经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其中,主要法律法规是《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校实验室的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人员多从化学角度去注意这些危险化学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学习。
(二)购买管理不严格。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87号),严禁个人购买第一类和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单位申请购买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需要省级机关审批。购买第二类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则需要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备案。在实际的药品购买中,高校实验室主要接触到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教师和学生在购买这些易制毒化学品时,通常比较随意,较少去公安机关备案。根据李恩敬[1]对25所高校的调查统计分析,40﹪的高校选择的是半开放的管理方式,即根据实验室的意愿, 可选择学校统管方式或直接联系供货商购置试剂,这样的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试剂购买比较灵活方便,但对安全监管的难度加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储存安全隐患大。在当前各大高校,常用的易制毒化学品分散储存在各种实验室。这些化学品属于危险化学品,而不属于剧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混放、混存问题比较严重。
(四)使用环节监管难度大。由于在使用环节,老师不可能24小时对学生进行监管,学生在使用环节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流向就成为监管的一个盲点。另外,化学实验的成果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学生也可谎报实验失败,而实际上则把易制毒危险化学品带出了实验室,流向社会,给公共安全带来了隐患。
(五)废弃物随意排放问题突出。高校实验人员环保意思淡薄的现象突出,很多实验人员包括老师和学生对实验废弃物的排放不注意。在实验仪器的洗涤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是直接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反应容器内的废弃物就随着下水道排放到了河流湖泊中,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破坏。另外,某些气味较大的液体废弃物用瓶子装起来,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当做普通的生活垃圾扔到垃圾堆里。这些垃圾没有进过专业的处理就销毁或者排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六)实验室消防隐患突出。高校化学实验室大多历史比较悠久,建设物比较老化,相关的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例如,很多楼道没有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没有消防应急出口,消防通道堵塞,药品混存混放严重,重大危险源时有存在。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各大高校的消防检查流于形式,主要是检查节假日水电是否关闭这样的常规问题,对刚刚提到的消防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和安全隐患。
三、加强高校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要求政法院校的教师或者消防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对高校师生进行定期的培训,用最新的高校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来警醒师生的安全意识,讲解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全体实验人员清楚的了解到哪些情况是法律所禁止的,哪些环节是要严格控制的。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消防讲座,进行消防器材的使用演练。
(二)强化购买审批程序。建立课题组—院系—学校三级审批制度。由学校的保卫处统一购买,并上报到当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备案。例如山东科技大学在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程序上,实验室、科研团队—系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学院( 学校) 分管领导三级签字,单位盖章后,分类、分级报公安局报批,办理购买备案证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
(三)加强储存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易制毒化学品储存的台账管理。对实验人员领取易制毒化学品要进行严格的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用途、用量、种类、数量、使用情况、流向等信息,并保存2年以上备查。另一方面,加强学校易制毒化学品储存库的技术防范建设。在实验楼安装被动红外报警器、主动红外探测器、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从而加强学校保卫处对实验楼的技术监控力度。
(四)加强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高校所在地的派出所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消防安全检查。派出所可以派社区民警联系高校的保卫处,联合对各个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消防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楼的保卫制度、保卫人员的值班情况、大门的门禁系统情况、消防通道是否堵塞、应急照明灯是否配置、有无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消防栓的配置情况、灭火器的情况、实验室内的重大危险源情况检查、实验室的药品混存情况、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制度上墙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学校限期整改到位。
(五)加强实验废弃物的环境保护力度。(1)循环利用实验易制毒化学品。例如丙酮,在实验室中的用量很大,这是一种低沸点液体,可以通过减压蒸馏或者普通蒸馏等方式进行提纯。在柱色谱分离实验中使用大量的丙酮,可以循环使用,这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2)对实验废弃易制毒化学品严禁随意排放。要用统一的回收瓶进行回收,然后放在专业的易制毒化学品废物回收箱内,定期由学校统一请外面有专业处置能力的单位进行回收和销毁。根据笔者到湖南大学的调研,湖南大学的化学楼每层楼都设置有危险化学品回收篮,专门用来回收废弃的危险化学品。湖南大学还严禁把危险化学品垃圾当作普通的生活垃圾扔到外面的垃圾桶内。
(六)增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1)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在高校成立以化学老师为核心力量的专业救援队伍。另一方面,要成立以学校保卫处为核心力量的兼职救援队伍。同时,广泛发动师生加入到救援的行列中,作为应急救援的补充力量。(2)制定详细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学校要根据实验室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要求的易制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学校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在实际的事故救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恩敬.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J ] .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198-200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制度 篇4
1、购销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熟悉易制毒化学品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购买或者销售易制毒化学品,双方必须先签订购销合同。购买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申请购买许可证,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备案,取得购买许可证或者购买备案证明后,方可购买易制毒化学品。
3、购买许可证或者购买备案证明不得伪造、涂改,不许转借他人使用,超过有效期未使用的购买许可证或者购买备案证明,在过期七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注销。
4、销售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时,按购买方公安机关批准的购买备案证明上的品种、数量发货,并同时留存购买备案证明和经办人身份证明复印件。销售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时,还应查验购买许可证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查验无误后,留存上述材料复印件后,方可销售。
5、销售的易制毒化学品的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书,应当标明产品的名称(含学名和通用名)化学分子式和成分。
6、购买或销售的易制毒化学品都应建立登记台帐,购买使用台帐,应如实记录购进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使用情况和库存等;销售台帐应如实记录销售品种、数量、日期、购买方等情况,台帐和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保存二年备查。
28种易制毒化学品名录 篇5
1、麻黄碱(Ephedrine) 分子式C10H15NO
2、麦角新碱(Ergometrine) 分子式C19H23N3O
3、麦角胺(Ergotamine) 分子式C33H35N5O
4、麦角酸(Lysergic Acid) 分子式C16H16N2O 5、1-苯基-2-丙酮(1-Phenyl-2-Propanone)分子式C9H10
6、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 分子式C10H15
7、N-乙酰邻氨基苯酸(N-Acetylanthranilic Acid)
分子式C9H9NO 8、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 分子式C10H10O3
9、胡椒醛(Piperonal) 分子式C8H603
10、黄樟脑(Safrole) 分子式C10H10O2
11、异黄樟脑(Isosafrole) 分子式C10H10O2
12、醋酸酐(Acetic Anhydride) 分子式C4H6O3;(CH3CO)2O
13、丙酮(Acetone)
分子式C3H6O;(CH3)2CO
14、邻氨基苯甲酸(Anthranilic Acid) 分子式C7H7NO2;NH2C6H4COOH
15、乙醚(Ethyl Ether)
分子式C4H10O;(C2H5)2O
16、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 分子式C8H8O2
17、哌啶(Piperdine) 分子式C5H11N
18、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 分子式C4H8O
19、甲苯(Toluene) 分子式C7H8
20、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分子式KMnO4
21、硫酸(Sulphuric Acid)
分子式H2SO4
22、盐酸(Hydrochoric Acid) 分子式HCL
23、三氯甲烷(Chlorofrom) 分子式CHCL3
24、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分子式NH4CL
25、氯化亚砜(Thionyl Chloride) 分子式SOCL2
26、硫酸钡(Barium Sulfate) 分子式BaSO4
27、氯化钯(Palladium Chloride) 分子式PdCL2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篇6
(国务院令第445号)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8月17日国务院第10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行为,防止易制毒化学品被用于制造毒品,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易制毒化学品的具体分类和品种,由本条例附表列示。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需要调整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和海关总署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调整分类或者增加本条例规定以外的品种的,应当向国务院公安部门提出,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第三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海关总署、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第四条 易制毒化学品的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书,应当标明产品的名称(含学名和通用名)、化学分子式和成分。
第五条 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除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外,属于药品和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遵守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对药品和危险化学品的有关规定。
禁止走私或者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转让、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但是,个人合法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除外。
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单位内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第六条 国家鼓励向公安机关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对举报属实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生产、经营管理
第七条 申请生产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生产:
(一)属依法登记的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生产企业;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设备、仓储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设施;
(三)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具有安全生产和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知识,无毒品犯罪记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还应当在仓储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置电视监控设施以及与公安机关联网的报警装置。第八条 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生产许可证,或者在企业已经取得的有关生产许可证件上标注;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和专家评审。
第九条 申请经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经营:
(一)属依法登记的化工产品经营企业或者药品经营企业;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经营场所,需要储存、保管易制毒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仓储设施;
(三)有易制毒化学品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销售网络;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销售、管理人员具有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知识,无毒品犯罪记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申请经营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申请经营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经营许可证,或者在企业已经取得的有关经营许可证件上标注;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一条 取得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许可或者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已经履行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备案手续的生产企业,可以经销自产的易制毒化学品。但是,在厂外设立销售网点经销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经营许可。
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单方制剂,由麻醉药品定点经营企业经销,且不得零售。
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 篇7
一、关于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的案例
犯罪嫌疑人甲, 男, 某五金城个体经营业主。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间, 在没有营业许可的情况下, 私自向建筑工地等单位销售含有盐酸、丙酮等成分的化学试剂, 后被公安机关查处, 并在其经营处所扣押含有盐酸的化学试剂达400多桶, 每桶重达40公斤。据甲供述, 其曾至工商管理部门, 增办销售盐酸试剂的许可, 但被相关部门驳回。
二、关于本案存在的分歧意见
在案件的侦查审理过程中, 存在以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 甲构成本文重点研究的刑法第350条的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列举了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三种制毒物品的名称, 并用“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作为“兜底”条款来囊括其他制毒物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2009年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第一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未经许可或者备案, 擅自购买、销售易制毒化学品的”, 第三条第一款第五项明确规定:“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四百千克以上不满四千千克”的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罚金”。且据甲供述, 其曾至工商管理部门, 增办销售盐酸试剂的许可, 但被相关部门驳回, 可见其主观上是明知贩卖盐酸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第二种意见认为, 甲构成非法经营罪。因为仅在没有经营许可的情况下销售了含有盐酸、丙酮的化学试剂, 没有证据证明其所销售的化学试剂流落到非法分子手中, 造成社会危害性。在《意见》的第一条第三款也提到“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或者个人未办理许可证明或者备案证明, 购买、销售易制毒化学品, 如果有证据证明确实用于合法生产、生活需要, 依法能够办理只是未及时办理许可证明或者备案证明, 且未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 可不以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论处。”在2009年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也曾有过一个类似的案例:犯罪嫌疑人陈某某既没有借用他人名义办理备案证明, 也没有自己办理备案证明, 擅自向某化工公司支付8400元购买盐酸28余吨, 也在未备案情况下出售给他人。后被公安机关查获, 被扣缴盐酸7吨、硫酸1吨。瑞安市人民检察院以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将其起诉至法院, 其辩护人认为:陈某某不知道非法买卖硫酸、盐酸属犯罪行为;硫酸、盐酸没有流落到非法分子手中, 没有造成现实危害。最后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并处罚金30000元。譹)
第三种意见认为不构成犯罪。非法经营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口袋罪”, 将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不合法经营都可列入其中, 但需达到数额上的追诉标准。本案中, 现有证据能证实甲卖出了为数不多的几箱硫酸试剂, 每箱仅以十几元的价格售出, 每箱获利人民币4元左右, 即使将现有400多箱硫酸全部卖出, 也不能达到一万元的追诉标准, 因而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应由工商管理等相应部门对其进行处理, 按照相关规定罚没其非法经营物品。
三、笔者的观点与建议
笔者认为, 从本案现有的证据来看第三种意见更为准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结合本案来看, 因证据方面存在诸多漏洞而无法定罪。第一, 未明确贩卖盐酸试剂的用途。没有证据证实所贩卖的盐酸试剂的确制成毒品, 而销往工地的盐酸试剂大都是以除垢为主要用途。第二, 未明确盐酸试剂的净含量。没有相关部门出具对40公斤的盐酸试剂中盐酸的净含量的认定, 若以40公斤来认定, 显然有失公允, 但以犯罪嫌疑人提供的产品说明来认定, 又缺乏准确性。第三, 未明确行政审批手续。据犯罪嫌疑人供述, 其曾至工商管理部门, 增办销售盐酸试剂的许可, 但被相关部门驳回。虽不属于“未及时办理许可证明或者备案证明”, 但当事人主观上, 还是希望通过合法途径销售盐酸试剂, 且相关部门亦未出具驳回说明。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 可以看出对制毒物品的行政监管存在着很多问题, 而在刑法与行政法的衔接上也有不完善之处, 使得即使确实存在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犯罪的行为, 在没有找到确切买家的情况下很难认定, 从而使该罪的设立偏离了立法的初衷。笔者认为, 可以完善对易制毒物品的监管, 规范案件证明标准, 加强认定该罪证据的说服力。
(一) 完善行政审批、备案制度
首先, 需要先要区分一个概念, “制毒物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国务院2005年颁布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将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 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其中用列举地方式明确了何种化学物质为何类易制毒物品。《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规定, 购买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 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购买许可证;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 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但其中在刑法第350条列举的“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被归纳为第二类, 在本案中涉及到的“盐酸”被归为第三类。在刑法中只有“制毒物品”的概念, 而并不存在“易制毒化学品”的概念。这是刑法的规定相对滞后于毒品犯罪的发展造成的, 在《意见》的第一条第一款就明确提出“制毒物品”的“具体品种范围按照国家关于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规定确定”, 也就是说, 在刑法上的“制毒物品”在专业领域与“易制毒化学品”是对应概念, 对该罪的审查, 需要结合国家对于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相关规定。
易制毒化学品在被许可的情况下仍可在市场流通, 是由于其本身的双重属性, 既可能被用于制造毒品, 又可以大量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犯罪分子也正是钻了人们正常需要的空子, 采用隐蔽手段, 通过层层转手, 达到非法买卖的目的。而在行政审批和刑事司法介入上, 法律法规本身的规定就存在问题, 而让执法者也无所适从。因此, 需要完善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行政审批、备案制度, 对未履行正常审批、备案手续, 在监管部门警告、制止等处理后, 仍违规买卖的行为, 即使不符合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也可以非法经营罪来定罪处理。同时, 也应注意对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关于易制毒化学品方面知识的普及, 才能有的放矢地打击该类犯罪。
(二) 完善毒品鉴定制度
由于毒品犯罪的发生具有隐蔽性, 在取证上言辞证据往往比较单一, 较容易出现翻供的情况, 所以鉴定意见在毒品犯罪的认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的毒品鉴定机构一般都是公安机关内部的毒品检验鉴定中心, 而对于如易制毒化学品这种需要更为专业机构的鉴定, 相关规定则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在以往以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定罪的案件中, 公安机关毒品检验鉴定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 往往只能鉴定出含有何种制毒物品, 但对于试剂中所含制毒物品的净含量, 以及制毒物品的理化性质和它在制毒中的作用等比较专业的论述则缺乏认定。同时, 还应注意在扣押制毒物品的管理上, 很多制毒物品都具有挥发性, 若保管不慎, 会影响证据认定的准确性。在此, 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关于审理制毒物品案件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司法解释, 明确规定毒品的扣押保管、鉴定内容、数量标准等问题。
(三) 合理推定犯罪主观方面
在司法实践中, 对于非法买卖制 (下转第90页) (上接第83页) 毒物品罪的主观方面的争议也是造成该罪难以认定的问题之一。嫌疑人往往不会承认自己明知所售物品为国家所管制的制毒物品, 更不会承认明知该物品可以制造毒品, 需要司法人员通过其他证据以及嫌疑人的客观行为来判断其主观上是否明知。在《意见》第二条列举了几项可以在主观上认定为“明知”的行为方式, 但也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情况排除在外, 可见, 在司法实践中, 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认定对司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且可能因为认识不同而造成差异。同样是买卖制毒物品的行为, 但因为“明知”的内容不用, 也就有了构成制造毒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或者非法经营罪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是明知所买卖的制毒物品用来制造毒品, 第二种是明知所买卖的制毒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毒品, 第三种是明知法律不可许的情况下买卖制毒物品。认定制毒物品犯罪“明知”的有无及“明知”的内容, 决定着犯罪成立与否和刑罚的轻重, 对制毒物品犯罪“明知”的推定应该在全面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定, 才能做到对买卖制毒物品行为的不枉不纵。
摘要:在司法实践中,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因其缺乏统一的证据认定标准, 对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好界定等因素, 使该罪并不常见而往往被人们忽略, 但在毒品品种不断翻新, 犯罪手段愈加隐蔽的今天, 研究对非法买卖制毒物品行为的控制应该被重视起来, 其对从源头上打击制造毒品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 来阐述在打击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犯罪的实践中所面临的窘境, 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制毒物品,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毒品犯罪
参考文献
[1]杨凤瑞.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与执法指南[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第1版.
[2]刘淑霞, 张晶著.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M].群众出版社, 2003第1版.
【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推荐阅读: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毒11-03
易制毒化学品使用记录05-11
易制毒化学品储存要求09-06
易制毒化学品自查报告09-26
易制毒化学药品07-14
易制毒化学品备案申请规范流程08-21
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单位备案指南09-29
易制毒化学品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09-22
易制毒管理职责06-25
高中化学易错的知识点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