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易错点感想

2024-10-22

化学平衡易错点感想(通用6篇)

化学平衡易错点感想 篇1

纵观近三年高考模拟题和高考阅卷情况, 有机化学基础主要失分点有: (1) 概念模糊或相似概念易混淆; (2) 化学用语不规范是失分重灾区, 如结构式、分子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等混淆, 化学键连接错误, 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漏掉小分子或错写条件等; (3) 结构、性质、条件之间转化错位; (4) 混淆官能团之间差异性等。归纳起来, 这些常见易错点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误区一、有机物组成与结构

易错点1缺乏统摄规律能力, 无法找到有机物排列规律, 导致化学式推算错误。

例1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 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的应为 ()

【错解剖析】如果不会运用数列知识重新分组, 可能错选B项或D项。

【解析】分析表格中有机物排序:烯、烷、醇、酸, 烯、烷、醇、酸, 烯、烷……每组4种有机物, 碳原子数相等。重新分组, 将碳原子数相等的有机物归于一组:

第26项, 排至第7组, 组内排至第2位, 即第26项为烷烃, 碳原子数等于组序数+1, 故第26项是辛烷 (C8H18) 。

【答案】C

感悟:根据有机物分子式排列顺序, 结合数列知识确定有机物分子式时, 首先要分析有机物类别并排序;其次, 重新根据碳原子数分组;最后, 结合数列知识确定需要的分子式。

易错点2混淆六元环和苯环, 导致有机物性质判断错误。

例2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召开, 杜绝使用兴奋剂是国际社会共同的目标。兴奋剂甲与足量氢气在镍、加热条件下生成乙, 降压药丙与足量氢气在镍、加热条件下生成丁。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下列关于上述四种有机物的推断合理的是 ()

A.上述四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B.甲、乙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2, 丙、丁相对分子质量相差8

C.等物质的量的乙、丁分别与足量钠反应, 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1∶2

D.甲的分子式为C20H23O3, 丁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和酯基

【错解剖析】本题易误认为乙和丁含有苯环, 错选A项。

【解析】由丙到丁知, 羧基中碳氧双键、酯基中碳氧双键都不能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A项错误;1mol甲与7mol氢气加成生成1mol乙, 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 B项错误;乙、丁中羧基、羟基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1mol乙含3mol羟基, 1mol丁含5mol羟基和1mol羧基, OH~1/2H2, —COOH~1/2H2, C项正确;有机物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甲的分子式为C20H24O3, D项错误。

【答案】C

感悟:有机化学中, 六元环有苯环、环己烷、环醚、环酯等, 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只有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有机物具有酚类性质, 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易错点3忽视有机物价键特点, 导致有机物立体结构判断错误。

例3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互为同系物

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

C.均可与碳酸氢钠反应

D.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错解剖析】混淆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最小”与“最多”含义, 易错选D项。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荧光素与氧化荧光素含有的官能团不完全相同, 不属于同系物, A项错误;两种有机物分子中均含有苯环, 都可发生硝化反应, B项正确;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官能团只有羧基, 故氧化荧光素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C项错误;苯环直接连接的原子一定共面, 故荧光素和氧化荧光素分子均最少有7个碳原子共面, D项错误。

【答案】B

感悟:判断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情况, 可以采用拆分法, 将复杂的有机分子拆分成几个“部件”, 联系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空间结构, 结合立体几何知识, 转化成“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4没有抓住有机物中碳四价原则, 导致分子式、模型与结构式转化错误。

例4扎那米韦 (分子结构如下图) 是治流感的药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19N4O7

B.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

C.一定条件下, 该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

D.一定条件下, 该物质能发生缩聚反应

【错解剖析】忽视有机物中碳原子形成四个化学键, 误判断有机物分子式。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与分子式、性质等。一个扎那米韦分子含有12个碳、20个氢、4个氮、7个氧, 分子式为C12H20N4O7, A项错误;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 能使溴水褪色, B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 且与OH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 符合消去反应条件, 能发生消去反应, C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羧基、氨基, 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或多肽, D项正确。

【答案】A

感悟:有机物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数 (共价键数目) 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是:8 (或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1个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数 (共价键数) , 故该有机物的分子中, 碳、氮、氧、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数目依次为4、3、2、1 (这里, 将三键视为三个化学键, 双键视为两个化学键) 。

例5科学研究发现,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传导物质, 也是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能影响人对事物的欢愉感受。以硝基甲烷和香兰素等为原料合成多巴胺, 某同学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多巴胺球棍模型 (如下图所示) 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短线”表示单键、双键或三键。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1) 多巴胺的分子式为。上述5种有机物都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2) 上述流程中, 不包括下列反应类型的是。

A.消去反应B.加成反应

C.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

E.取代反应

(3) 下列关于多巴胺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1) 既能与盐酸反应, 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 既能与溴水反应, 又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3) 既能与碳酸钠反应, 又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4) 既能与氢气反应, 又能与氧气反应

(4) 写出A→M的化学方程式:。

(5) 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香兰素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 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2)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 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错解剖析】本题如果不熟悉有机分子中下列各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数目, 会导致球棍模型与结构式转化错误。

多巴胺属于胺类, 含有氨基 (-NH2) , “胺”和“氨”易错易混。

综上分析知, 上述流程从左至右, 反应类型依次为加成、消去、加成、还原、取代。

(3) 多巴胺含有酚羟基和氨基, 还有苯环。氨基是碱基, 能与氯化氢反应;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反应, 但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弱, 它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酚能被氧气、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 芳香族化合物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4) 由M与氢气反应生成B, 逆推:A到M发生消去反应, 另一产物为水。

(5) 香兰素的同分异构体含5种氢原子, 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说明它含有羧基 (—COOH) ;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说明它含有酚羟基;—COOH和OH上含有2种氢原子。侧链必含有—CH2—, 已有3种氢原子, 还有2种氢原子必在苯环上。所以, 该同分异构体含有羧基、酚羟基, 只有2个取代基, 且位于苯环对位, 使苯环上只有2种氢原子。

(6) 受上述流程图启示, 步骤 (1) :苯甲醇催化氧化 (氧气/铜, 加热) 成苯甲醛;步骤 (2) :苯甲醛与硝基甲烷反应;步骤 (3) :消去反应, 脱去水;步骤 (4) :催化加成;步骤 (5) :锌-汞/氯化氢共同作用下硝基被还原成氨基。

【答案】 (1) C8H11O2N羟基

感悟:推断有机物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 (1) 价键法。根据球棍模型、键线式结构、结构简式等推断有机物结构式, 要抓住碳、氮、氧、氢等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对于球棍模型, 从原子形成共价键数目可以判断原子种类, 如碳、氮、氧、氢形成共价键数目分别为4、3、2、1, 直接观察图示, 对号入座。值得注意的是, 碳碳之间可能存在双键、三键, 碳氧之间存在双键, 而往往只用一根“短棍”表示化学键,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对于键线式结构, 往往省略了氢原子, 用点表示碳原子, 一个拐点就表示一个碳原子。键线式结构转化成分子式时, 先补齐氢原子, 然后, 分别数清各原子数目;有机化合物中元素排列顺序有一定规律, 一般按碳、氢、氧、氮 (或氯) 等顺序排列。 (2) 对照法 (或比较法) :对照反应物和产物结构, 从化学键变化角度判断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或另一种产物结构;也可以对照产物和反应条件判断反应物结构;还可以对照最终产物和最初反应物, 分析中间产物变化。有机物转化大多数是官能团变化, 碳干往往没有变化。用比较法观察哪个部位发生了变化, 由什么官能团变成什么官能团, 暗示了什么反应等。

误区二、有机物命名

易错点1忽视系统命名法中最小规则, 导致有机物命名错误。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错解剖析】本题如果忽视系统命名法规则, 取代基位次之和不是最小会导致易错选A项。

【解析】系统命名法中取代基尽量取位次值之和最小, 化合物的名称应为2, 6-二甲基-3-乙基庚烷, A项错误;丙氨酸与丙氨酸、苯丙氨酸与苯丙氨酸各形成1种二肽, 而丙氨酸与苯丙氨酸形成2种二肽, 共形成4种二肽, B项错误;苯的同系物只含一个苯环, 分子式相差若干个“CH2”, 而该化合物含有多个苯环, 不是苯的同系物, C项错误;HOCH2CH (OH) CH2OH (甘油) 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三硝酸甘油酯O2NOCH2CH (ONO2) CH2ONO2, D项正确。

【答案】D

感悟:在系统命名法中, 如果有两种选择主链方法, 应以取代基最简单的一种为准;如果有两种编号方式, 应以取代基位次之和最小的一种为准。在烷烃命名中, 主要取代基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等。在有关概念判断中, 要区别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指烷烃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一个苯环取代, 通式符合CnH2n-6 (n≥6) ;含苯环的烃为芳香烃, 可以是一个苯环、二个苯环和多种苯环;而芳香族化合物指含苯环的有机物, 如苯甲醇、对苯二甲酸等。

易错点2混淆系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

例2下列各组有机物中, 互为同系物的是 ()

A.乙烷与己烷

B.新戊烷与2, 2-二甲基丙烷

C.乙酸甲酯与甲酸乙酯

D.乙二醇和丙三醇

【错解剖析】本题易错选B项, 错因是仅根据“戊”和“丙”判断其化学式不同。

【解析】A项, 乙烷与己烷都是烷烃, 符合同系物概念, 正确;B项, 新戊烷与2, 2-二甲基丙烷是同一种物质, 错误;C项, 乙酸甲酯和甲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错误;D项, 乙二醇与丙三醇属于同一类物质, 它们官能团数目不同, 分子式相差不是若干个“CH2”, 错误。

【答案】A

误区三、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

易错点1忽视有机物溶解性, 导致错误选择有机混合物分离方法。

例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 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 过滤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 分液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分液

D.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 分液

【错解剖析】忽视三溴苯酚溶于苯, 错选A项;忽视乙醇、乙醛易溶于水, 错选B或C项。

【解析】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 溴溶于苯中, 难分离;正确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得到苯, A项不正确。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 乙酸钠与乙醇溶液不分层, 不能分液;正确操作是加入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得到乙醇, B项不正确。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乙酸钠溶于水, 而乙醛也易溶于水, 不分层, 无法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醛与乙酸;正确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得到乙醛, C项不正确。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而乙酸丁酯在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液体分层, 可以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丁酯与乙酸, D项正确。

【答案】D

感悟:对于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常根据物质溶解性、沸点等操作, 一般选择蒸馏、分液、萃取等;能用简单方法分离的不宜选择操作复杂的方法。例如, 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的混合物, 用分液法提纯乙酸乙酯, 而不用蒸馏法。

易错点2混淆有机物官能团, 导致错误判断有机物性质。

例2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钠反应放出H2, 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错解剖析】混淆油与脂的官能团, 错选A项;忽视烷烃和烯烃结构差异, 错选B项;机械理解“官能团”决定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 错选D项。

【解析】油脂中含有不饱和键,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故A项错;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而乙烯与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故B项错;乙醇中的官能团是羟基, 而乙酸中的官能团是羧基, 故D项错。

【答案】C

感悟:官能团相同, 有机物化学性质相似;但是, 化学性质相似, 不一定官能团相同。例如, 酚羟基、醇羟基、羧基、酯、卤代烃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醛类、甲酸盐或甲酸酯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A.NaHCO3溶液B.Na2CO3溶液

C.NaOH溶液D.NaCl溶液

【错解剖析】忽视酚羟基能与碳酸钠反应, 易错选B项。

【解析】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酚羟基, 而羧基的酸性比酚羟基的酸性强, 由产物知, 水杨酸分子中只有1个氢被中和, 只能是中和羧基, 酚羟基不反应。因为碳酸的酸性比酚的酸性强, 羧基与碳酸氢钠反应, 酚羟基不与碳酸氢钠反应, A项正确;酚电离H+能力比HCO3-电离H+能力强, 故羧基和酚羟基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B项不正确;氢氧化钠能中和酚羟基和羧基, C项不正确;氯化钠溶液与水杨酸不反应, D项不正确。

【答案】A

感悟:中学易混淆的官能团有: (1) 醇酯基与酚酯基, (2) 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 (3) 醛基与羰基等。

易错点3忽视官能团之间干扰, 导致有机物检验方法出现错误。

例4对于有机物HOCH2COOH, 下列检验该物质含有醇羟基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取样品, 加入钠, 若产生气泡, 则说明该物质含有醇羟基

B.取样品,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若溶液变红色, 则说明该物质含有醇羟基

C.取样品,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若产生气泡, 则说明该物质含有醇羟基

D.取样品, 加入乙酸和浓硫酸, 加热若有果香味油状液体产生, 则该物质含有醇羟基

【错解剖析】本题易忽视醇与羧酸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泡, 错选A项。

【解析】醇羟基和羧基都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 且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 醇羟基在浓硫酸作用下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通过果香味油状酯可证明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

【答案】D

感悟:检验该有机物也不能用下列方法:取样品, 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钠。因为引入水, 水和醇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泡, 不能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醇羟基。

误区四、有机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

易错点1忽视有机反应类型的断键规律, 导致错误判断有机反应类型。

例1下列各组反应中, 甲和乙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

【错解剖析】本题易忽视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断键规律及特点, 错选B项。

【答案】C

感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产物都是一种, 原子利用率为100%;缩聚反应产物除高分子化合物外, 还有小分子, 原子利用率小于100%。加聚和缩聚的共同点是产物都有高聚物生成。

易错点2混淆醇消去和卤代烃消去反应产物, 错选有机反应条件。

例2塑化剂中最常见的为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 酯, 简称DOP或DEHP, 可用乙醛与邻苯二甲酸酸酐分步合成制得, 合成路线如下图。

(3) 利用邻苯二甲酸酸酐与2-乙基-1-己醇合成DEH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过程涉及加成、消去、酯化、聚合等类型的有机反应

B.步骤 (1) 中反应 (2) 发生的条件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 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C.步骤 (1) (2) 连续操作时, (3) 、 (5) 消耗H2物质的量相等

D. (6) 反应方程式中产物H2O系数x=2, 及时除去 (6) 中反应釜内的水可提高DEHP产率

【错解剖析】混淆卤代烃和醇发生消去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 易误认为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强碱的醇溶液和加热, 错选B项。

【答案】C

感悟:醇消去生成水和烯烃, 是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 原理为浓硫酸吸水, 促进化学平衡向生成烯的方向进行;卤代烃消去生成烯烃和卤化氢, 是在NaOH醇溶液中, 原理为氢氧化钠中和卤化氢, 促进反应向生成烯烃的方向进行。即可以从平衡移动角度理解醇和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易错点3漏掉加成反应方式, 导致同分异构体判断错误。

例3现有一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 (只考虑位置异构) 理论上最多有 ()

A.2种B.3种

C.4种D.6种

【错解剖析】本题易漏掉二烯烃能发生1, 4-加成, 导致漏掉一种加成产物, 错选B项。

(1) ab+cd (1, 2加成) (2) ab+ef (1, 2加成) (3) ab (1, 2加成) +cf (1, 4加成) (4) ef+cd (1, 2加成)

【答案】C

易错点4忽视同一反应条件可能发生多种反应, 导致推断有机物结构错误。

例4芳香烃衍生物A的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A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E的组成为 (C9H8O2) n, H的分子式为C18H16O6, I中含有1个苯环和1个六元环。

(1) A的结构简式为, B、D、H含共同官能团的名称是。

(2) 上述转化中, 单键变双键的反应有 (填序号) , 有机物转化中, 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暗示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3) 反应 (5) 的条件是, 写出反应 (7) 的化学方程式:。

(4) A的同分异构体X, 符合下列条件:a.X的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个信号;b.既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但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符合条件的X有种, 其中在等物质的量时消耗氢氧化钠量最多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错解剖析】本题涉及条件“浓硫酸、加热”, 易认为这是“酯化反应条件”, 忽视也是“醇消去反应条件”, 导致错误推断有机物组成。

【解析】根据A燃烧产物知, A不含碳、氢、氧之外的元素。A到G转化中, 碳原子数不变, 由H分子式知, A含有9个碳原子, A能发生催化氧化, 说明A含有伯醇羟基, 又因为I分子含有两个六元环, 结合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知, I含一个六元酯环。A的结构简式为, A催化氧化生成醛 (F) , 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羧酸 (G) ;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酯化生成环酯 (I) ;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E (高分子化合物) , 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 C在强酸作用下生成D。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感悟:对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要辨析“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加聚反应指含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产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 原子利用率为100%;缩聚反应指含羧基、羟基或羧基、氨基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酯或多肽, 另一种产物是小分子水, 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误区五、信息加工与综合推断

易错点缺乏信息处理能力, 不能正确推算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例题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以X为原料衍生出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下 (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气体X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g/L, 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A的摩尔质量为46g/mol, 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E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3∶1, 1molE与足量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流程中, 属于同类有机物的有 (用字母代号表示, 写一组) 。

(2) 足量的B和E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其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写一种)

(4) 某同学设计X制E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1) 已知D分子只有一种氢原子, D的同分异构体名称为。

(2) 写出途径Ⅲ的化学方程式:。

(3) 上述流程中, 原子利用率为100% (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 的反应有 (填序号) 。

(5) 根据上述涉及的有机物X、A、B、C、D、E、F, 回答下列问题:

(1) 等物质的量的纯有机物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量相等的有。

(2) 取Wg纯有机物在纯氧气中完全燃烧, 将生成的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中, 完全吸收, 固体净增质量等于Wg的有 (填字母序号) 。

【错解剖析】本题数据多, 框图没有明显信息, 只有通过数据计算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本题主要易错点有: (1) 缺乏数据处理能力, 不能正确运用题目给出的数据, 就无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2) 中学教材没有重点介绍环氧烷烃, 不能根据题目信息推知D为环氧乙烷, 导致障碍点无法突破; (3) 在书写多酯化学方程式时, 易漏掉水或水的数目。

【解析】根据题目提供信息确定各物质组成:M (X) =22.4L/mol×1.25g/L=28g/mol, X燃烧产物中n (H2O) ∶n (CO2) =0.5mol∶0.5mol=1∶1, N (C) ∶N (H) =1∶2, X的最简式 (实验式) 为CH2, 设X分子式为 (CH2) x, 14x=28, x=2, X分子式为C2H4;A能与钠反应, 说明含有-OH, 46-17=29, 残基为-CH2CH3, 知A为乙醇;B能与A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 说明B为乙酸, 不是乙醛。根据1mol E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molH2知, 1个E分子含2个-OH。根据E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知, 分子式为C2H6O2, 它是HOCH2CH2OH (乙二醇) 。依次推知, C为乙酸乙酯;D分子只有一种氢原子, 它是环氧乙烷, F为二乙酸乙二酯。同类有机物指官能团相同的有机物, 如醇类、酯类等。乙烯在银、O2催化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 D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二醇。 (1) 同类有机物指官能团相同的有机物, 但官能团数目不一定相等, 同系物必须要求官能团数目相同, 分子式只相差若干个“CH2”, 注意“同类有机物”与“同系物”二者差异。 (2) 书写酯化反应时, 注意“量”的问题, 本题可以考虑乙酸为足量, 生成二元酯;水分子或水分子的化学计量数易错写。 (3) 羧酸与羟基醛、羟基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根据性质推断有机物结构式。 (4) 乙烯与氧气在银等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过氧化氢可以看成是HOOH, 断裂氧氧键, 羟基与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只有一种产物的反应是理想的绿色化学反应, 原子利用率为100%。

【答案】 (1) A和E (或C和F)

感悟:推断分子式的流程:

(1) 推断元素种类:一般可以根据反应产物推断。如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可能含氧元素;根据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质量总和与消耗氧气质量相比, 判断有机物是否含有氧元素。也可以根据产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总和与有机物质量相比, 若有机物质量与碳、氢元素质量总和相等, 则有机物只含碳、氢;若有机物质量大于碳、氢元素质量总和, 则一定含有氧元素。若产物有二氧化氮、氯化氢等, 说明有机物含有氮、氯元素等。

(4) 计算分子式 (化学式) :计算分子式通常有4种方法: (1) 根据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可以直接计算1mol有机物中所含碳、氢、氧等原子的物质的量, 直接写出其化学式 (或分子式) , 元素排列顺序一般为碳、氢、氧、氮、氯等。 (2) 根据有机物质量、元素质量计算:可以求出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与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将有机物化成1, 得出原子个数比值, 即已知1个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 直接写出化学式。 (3) 根据实验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先设通式, 如 (CH2O) n, 利用通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关系 (12+2+16) n=Mr求出“n”值。 (4) 根据通式和限制条件推算, 有些题目给出模糊数据, 要求结合化学意义讨论、推断出有机物可能的分子式。例如, 某有机物的通式为CxH2x-1Oy, 110<Mr<200, 可以根据数学不等式以及化学式中各原子数为正整数、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 每个氧最多形成2个共价键的价键理论进行讨论得出符合题意的化学式。如果得出某有机物为C4H24O, 超过了碳四价要求, 说明16个氢原子应折合成1个氧原子, 正确的化学式为C4H8O2, 因为有机物中氢原子数最大值为碳原子数的2倍+2。

化学平衡易错点感想 篇2

一、化学的研究范围,对象,基本化学概念

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是物理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二、 空气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时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三、水

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2.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3.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

4.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熔化体积减小

四、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

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02、S02、T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食品和药品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电荷数(注意正负)

12.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

13.氢一般为+1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中氢为-1价

14.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15.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而卤素单质不是(Br2、I2、At2)

16.红磷的化学式为P4,硫的化学式为S8,但初中不要求

五、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

3.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

4.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和H+所中和的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

六、碳及其氧化物

1.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常温下碳不活泼,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

3.初中阶段,可以认为碳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4.C02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

5.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6.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

7.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七、燃烧与热量

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下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4.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

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

八、金属

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个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况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

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

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

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

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9.非金属也有与金属类似的置换规律,活泼性顺序F>Cl>Br>I>S,但氟于水的反应过于激烈,一般不参与置换

10.氢气不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

11.食盐水可以加快铁的生锈,但植物油可以减缓此过程

12.铝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锌不易生锈是因为锌在空气中生成了一层碱式碳酸锌[Zn2(OH2)C03]薄膜,阻止了金属进一步氧化,同样不是因为它们不活泼

九、溶液

1.不溶是相对的,溶解是绝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2.溶液都是混合物

3.汽油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于汽油,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可以乳化油污

4.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以作为溶质,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可以溶解于其它液体,比如碘可以溶解于酒精

5.说溶解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温度,单位,饱和

6.溶质在溶剂中可以以原子、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

7.同一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比如饱和的食盐水中仍然可以溶解蔗糖

十、酸和碱

1.水是弱电离的,水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在水中显碱性

3.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蓝,不可搞错,另: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4.将石蕊加入酸中,是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

5.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是化学变化

6.稀释浓硫酸不可以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不可以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7.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初中常见的酸除了硫酸都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

8.氨水是一种碱,在水中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9.在初中阶段,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10.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但碳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那是因为生成了比碳酸镁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12.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13.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碱是不可溶的,只有氢氧化钠、钾、钡、钙(微溶)和氨水可以在溶液中存在,相反,大部分酸是可溶的

14.并非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碳酸钠是碱性的,硫酸铵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有较弱的碱性,硫酸氢钠有一定的酸性。不可溶的物质自身没有酸碱性,但是可以与相应的酸或碱反应

15.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强碱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含有铵根离子的强酸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不考虑水自身的电离)

1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17.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

18.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

19.若不慎将盐酸或硫酸弄到手上或衣服上,不可以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和,被强碱烧伤同理

20.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1.酸碱盐晶体本身不导电,只有它们的熔融体或溶液才可以导电,溶液的导电能力比铜、银、铝等金属单质的导电能力差得多,但仍属于导体。导电的类型是离子导电

十一、盐和化肥

1.铵根离子在初中可以认为是金属离子,但氨不能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2.盐和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3.氯化钠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选种

4.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溶液

5.碳酸氢钠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如其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钠和水

十二、化学与生活

1.淀粉没有甜味,但是经过酶催化水解后可生成有甜味的糖类,因此米饭馒头长时间咀嚼后有甜味

2.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糖类不等于糖,不等于淀粉,不等于葡萄糖,蛋白质不等于氨基酸,油脂不等于脂肪,油脂分两种,液体的叫做油,固体叫做脂

3.重金属中毒时,要立即服用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物质来解毒,因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而危及生命。

4.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用硫酸钡不用碳酸钡的原因是碳酸钡可溶于酸产生使人中毒的Ba2+,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胃酸即盐酸,注意不是硫酸)

5.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6.钠、钾、钙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7.菠菜不能与豆腐同时食用的原因是菠菜里的草酸和草酸盐能和豆腐中的钙离子生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8.加碘盐中加入的不是单质碘(碘单质有毒),而是碘酸钾,碘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碘化钾和氧气

9.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症,但是碘过量会导致人体不适,因此,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摄入量的问题,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化学(必修1)易错点解析 篇3

【关键词】化学 易错点 解析

知识点多且较琐碎是高中化学的特点之一,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系统化、体系化。化学必修1中离子的检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等都是考试的热点,也是易错点,我以这几个内容为例,谈谈易错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例1]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

取样——实验——操作——实验 ——现象——结论(原理)。我们除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外,还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下面以SO42-的检验为例。

解析:硫酸根(SO42-)与金属钡离子(Ba2+)结合会产生硫酸钡(BaSO4)白色沉淀。许多不溶性钡盐也为白色,但它们多溶于酸,而BaSO4不溶于酸。所以SO42-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待检验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HCl)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SO42-。

下面几种方法是不准确的:

1.取样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先滴加BaCl2,不能排除Ag+的干扰;加入的BaCl2含有Cl-,可以和Ag+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2.取样加HCl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Ag+,也会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取样加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或滴加硝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SO32-),加入硝酸(具有氧化性)会把SO32-氧化为SO42-,和Ba2+结合为白色沉淀BaSO4。

[例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溶液中:Mg2+、Fe3+、NO3-

B.当溶液呈强酸性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呈强碱性时,又能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Ba2+、K+、Cl-、HCO3-

C.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Na+、Cu2+、Cl-、NO3-

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SCN-、SO42-、OH-

解析:必修1当中所学除Fe3+、SCN-因发生配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和Fe2+、NO3-、H+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外,其余基本都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能生成常见不溶性碱的离子如:Mg2+、Fe3+、Fe2+、Cu2+、Al3+等和OH-不能大量共存。

(2)能生成常见不溶性盐的离子如:Ba2+和SO42-、CO32-;Ag+和Cl-;Ca2+和CO32-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气体的离子:H+和CO32-、HCO3-;NH4+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4)能生成水的离子:H+和OH-、HCO3-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5)能生成常见弱酸的离子:H+和ClO-、CH3COO-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6)能生成常见不溶性酸的离子如:H+和SiO32-等等。

(7)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颜色的离子:Fe2+、Fe3+、Cu2+、MnO4-等等。

此外,题目中还有限制条件:如pH=1的溶液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与Al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或OH-等等。

A.无色透明溶液中(Fe3+黄色不可以存在),注意无色透明溶液和澄清透明溶液是不同的条件限制,澄清透明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是可以存在的,错误。

B.溶液呈强酸性时,H+和HCO3-有气体产生;当溶液呈强碱性时,HCO-和OH-反应生成H2O和CO32-、CO32-和Ba2+能生成沉淀,正确。

C.在强碱性溶液中Cu2+和OH-生成蓝色沉淀,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存在Cu2+,错误。

D.Fe3+和SCN-因发生配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Fe3+和OH-生成红褐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例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7gNH3含有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水含有的水分子数为0.5NA

C.标准状况下,22.4L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D.5.6g铁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解析:必修1常考的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基本有下列几种类型:

1.关于气体摩尔体积,只有气体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才是22.4L/mol。如果已知气体的体积但不是标准状况,或者是标准状况但不是气体,基本都不可以用22.4L/mol 算,碰到这种情况基本都是错的。如果是已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再求其他的量就要认真分析。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知质量情况就不一样,摩尔质量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是无关的。

2.关于离子个数,给了某物质的量浓度,但是没给溶液的体积,算出了某个离子的个数,也是错误的,因为无法计算。

3.关于转移电子数,首先必须把方程式写对,也就是把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分析对:如铁跟盐酸反应是生成正二价的亚铁离子(Fe2+),反应中一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而铁跟氯气反应是生成正三价的铁离子(Fe3+),反应中一个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

4.关于微粒所带电子数的计算,必修1考得比较多的是10电子的微粒。如HF、H2O、NH3、CH4、Ne、NH4+、H3O+、Na+、Mg2+、Al3+、OH-、F-、O2-等等。

5.还有一些是反应根本就不能发生,如60g的二氧化硅可与水反应生成硅酸的分子数为NA。错误。因为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

A.虽然是常温常压,但是已知的是质量,M(NH3)=17g/mol,正确。

B.虽然是标准状况下,但是液体水所以不能用22.4L/mol计算;错误。

C.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求分子总数,可以用22.4L/mol计算,正确。

D.铁跟氯气反应是生成Fe3+,所以应该是0.3NA,错误。

[例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和水的反应:Cl2+H2O=2H++Cl-+ClO-

B.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 +3NH4+

C.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D.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Ba2++SO42-+OH-+H+=BaSO4↓+H2O

解析: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方法为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跟盐酸、硫酸铜反应是生成Fe2+而不是Fe3+。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强酸:HCl、HNO3、H2SO4、HClO4、HBr、HI;强碱:NaOH、KOH、Ba(OH)2,而Ca(OH)2要看情况,澄清石灰水可拆,石灰乳、石灰浆不可拆。

3.看是否遵循守恒定律: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4.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A中HClO是弱酸不可以拆,错误;B中氨水是弱碱不可以拆,生成的Al(OH)3也不与弱碱氨水反应,正确;C中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错误;D中物质离子间的配比不正确,Ba(OH)2=Ba2++2OH-,H2SO4=SO42-+2H+,Ba2+:OH-=1:2,H+:SO42-=2:1,错误。

经过归纳整理,我们做这几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有许多易错点,它们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主要障碍,本文以必修1为例,谈谈易错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化学 易错点 解析

知识点多且较琐碎是高中化学的特点之一,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系统化、体系化。化学必修1中离子的检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等都是考试的热点,也是易错点,我以这几个内容为例,谈谈易错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例1]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

取样——实验——操作——实验 ——现象——结论(原理)。我们除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外,还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下面以SO42-的检验为例。

解析:硫酸根(SO42-)与金属钡离子(Ba2+)结合会产生硫酸钡(BaSO4)白色沉淀。许多不溶性钡盐也为白色,但它们多溶于酸,而BaSO4不溶于酸。所以SO42-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待检验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HCl)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SO42-。

下面几种方法是不准确的:

1.取样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先滴加BaCl2,不能排除Ag+的干扰;加入的BaCl2含有Cl-,可以和Ag+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2.取样加HCl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Ag+,也会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取样加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或滴加硝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SO32-),加入硝酸(具有氧化性)会把SO32-氧化为SO42-,和Ba2+结合为白色沉淀BaSO4。

[例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溶液中:Mg2+、Fe3+、NO3-

B.当溶液呈强酸性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呈强碱性时,又能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Ba2+、K+、Cl-、HCO3-

C.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Na+、Cu2+、Cl-、NO3-

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SCN-、SO42-、OH-

解析:必修1当中所学除Fe3+、SCN-因发生配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和Fe2+、NO3-、H+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外,其余基本都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能生成常见不溶性碱的离子如:Mg2+、Fe3+、Fe2+、Cu2+、Al3+等和OH-不能大量共存。

(2)能生成常见不溶性盐的离子如:Ba2+和SO42-、CO32-;Ag+和Cl-;Ca2+和CO32-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气体的离子:H+和CO32-、HCO3-;NH4+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4)能生成水的离子:H+和OH-、HCO3-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5)能生成常见弱酸的离子:H+和ClO-、CH3COO-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6)能生成常见不溶性酸的离子如:H+和SiO32-等等。

(7)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颜色的离子:Fe2+、Fe3+、Cu2+、MnO4-等等。

此外,题目中还有限制条件:如pH=1的溶液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与Al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或OH-等等。

A.无色透明溶液中(Fe3+黄色不可以存在),注意无色透明溶液和澄清透明溶液是不同的条件限制,澄清透明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是可以存在的,错误。

B.溶液呈强酸性时,H+和HCO3-有气体产生;当溶液呈强碱性时,HCO-和OH-反应生成H2O和CO32-、CO32-和Ba2+能生成沉淀,正确。

C.在强碱性溶液中Cu2+和OH-生成蓝色沉淀,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存在Cu2+,错误。

D.Fe3+和SCN-因发生配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Fe3+和OH-生成红褐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例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7gNH3含有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水含有的水分子数为0.5NA

C.标准状况下,22.4L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D.5.6g铁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解析:必修1常考的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基本有下列几种类型:

1.关于气体摩尔体积,只有气体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才是22.4L/mol。如果已知气体的体积但不是标准状况,或者是标准状况但不是气体,基本都不可以用22.4L/mol 算,碰到这种情况基本都是错的。如果是已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再求其他的量就要认真分析。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知质量情况就不一样,摩尔质量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是无关的。

2.关于离子个数,给了某物质的量浓度,但是没给溶液的体积,算出了某个离子的个数,也是错误的,因为无法计算。

3.关于转移电子数,首先必须把方程式写对,也就是把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分析对:如铁跟盐酸反应是生成正二价的亚铁离子(Fe2+),反应中一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而铁跟氯气反应是生成正三价的铁离子(Fe3+),反应中一个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

4.关于微粒所带电子数的计算,必修1考得比较多的是10电子的微粒。如HF、H2O、NH3、CH4、Ne、NH4+、H3O+、Na+、Mg2+、Al3+、OH-、F-、O2-等等。

5.还有一些是反应根本就不能发生,如60g的二氧化硅可与水反应生成硅酸的分子数为NA。错误。因为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

A.虽然是常温常压,但是已知的是质量,M(NH3)=17g/mol,正确。

B.虽然是标准状况下,但是液体水所以不能用22.4L/mol计算;错误。

C.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求分子总数,可以用22.4L/mol计算,正确。

D.铁跟氯气反应是生成Fe3+,所以应该是0.3NA,错误。

[例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和水的反应:Cl2+H2O=2H++Cl-+ClO-

B.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 +3NH4+

C.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D.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Ba2++SO42-+OH-+H+=BaSO4↓+H2O

解析: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方法为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跟盐酸、硫酸铜反应是生成Fe2+而不是Fe3+。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强酸:HCl、HNO3、H2SO4、HClO4、HBr、HI;强碱:NaOH、KOH、Ba(OH)2,而Ca(OH)2要看情况,澄清石灰水可拆,石灰乳、石灰浆不可拆。

3.看是否遵循守恒定律: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4.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A中HClO是弱酸不可以拆,错误;B中氨水是弱碱不可以拆,生成的Al(OH)3也不与弱碱氨水反应,正确;C中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错误;D中物质离子间的配比不正确,Ba(OH)2=Ba2++2OH-,H2SO4=SO42-+2H+,Ba2+:OH-=1:2,H+:SO42-=2:1,错误。

经过归纳整理,我们做这几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有许多易错点,它们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主要障碍,本文以必修1为例,谈谈易错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化学 易错点 解析

知识点多且较琐碎是高中化学的特点之一,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系统化、体系化。化学必修1中离子的检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等都是考试的热点,也是易错点,我以这几个内容为例,谈谈易错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例1]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

取样——实验——操作——实验 ——现象——结论(原理)。我们除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外,还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下面以SO42-的检验为例。

解析:硫酸根(SO42-)与金属钡离子(Ba2+)结合会产生硫酸钡(BaSO4)白色沉淀。许多不溶性钡盐也为白色,但它们多溶于酸,而BaSO4不溶于酸。所以SO42-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待检验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HCl)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SO42-。

下面几种方法是不准确的:

1.取样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先滴加BaCl2,不能排除Ag+的干扰;加入的BaCl2含有Cl-,可以和Ag+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2.取样加HCl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Ag+,也会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取样加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或滴加硝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不溶沉淀。如果原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SO32-),加入硝酸(具有氧化性)会把SO32-氧化为SO42-,和Ba2+结合为白色沉淀BaSO4。

[例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溶液中:Mg2+、Fe3+、NO3-

B.当溶液呈强酸性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呈强碱性时,又能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Ba2+、K+、Cl-、HCO3-

C.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Na+、Cu2+、Cl-、NO3-

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SCN-、SO42-、OH-

解析:必修1当中所学除Fe3+、SCN-因发生配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和Fe2+、NO3-、H+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外,其余基本都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能生成常见不溶性碱的离子如:Mg2+、Fe3+、Fe2+、Cu2+、Al3+等和OH-不能大量共存。

(2)能生成常见不溶性盐的离子如:Ba2+和SO42-、CO32-;Ag+和Cl-;Ca2+和CO32-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气体的离子:H+和CO32-、HCO3-;NH4+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4)能生成水的离子:H+和OH-、HCO3-和OH-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5)能生成常见弱酸的离子:H+和ClO-、CH3COO-等等不能大量共存。

(6)能生成常见不溶性酸的离子如:H+和SiO32-等等。

(7)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颜色的离子:Fe2+、Fe3+、Cu2+、MnO4-等等。

此外,题目中还有限制条件:如pH=1的溶液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与Al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或OH-等等。

A.无色透明溶液中(Fe3+黄色不可以存在),注意无色透明溶液和澄清透明溶液是不同的条件限制,澄清透明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是可以存在的,错误。

B.溶液呈强酸性时,H+和HCO3-有气体产生;当溶液呈强碱性时,HCO-和OH-反应生成H2O和CO32-、CO32-和Ba2+能生成沉淀,正确。

C.在强碱性溶液中Cu2+和OH-生成蓝色沉淀,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存在Cu2+,错误。

D.Fe3+和SCN-因发生配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Fe3+和OH-生成红褐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例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7gNH3含有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水含有的水分子数为0.5NA

C.标准状况下,22.4L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D.5.6g铁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解析:必修1常考的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基本有下列几种类型:

1.关于气体摩尔体积,只有气体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才是22.4L/mol。如果已知气体的体积但不是标准状况,或者是标准状况但不是气体,基本都不可以用22.4L/mol 算,碰到这种情况基本都是错的。如果是已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再求其他的量就要认真分析。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知质量情况就不一样,摩尔质量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是无关的。

2.关于离子个数,给了某物质的量浓度,但是没给溶液的体积,算出了某个离子的个数,也是错误的,因为无法计算。

3.关于转移电子数,首先必须把方程式写对,也就是把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分析对:如铁跟盐酸反应是生成正二价的亚铁离子(Fe2+),反应中一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而铁跟氯气反应是生成正三价的铁离子(Fe3+),反应中一个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

4.关于微粒所带电子数的计算,必修1考得比较多的是10电子的微粒。如HF、H2O、NH3、CH4、Ne、NH4+、H3O+、Na+、Mg2+、Al3+、OH-、F-、O2-等等。

5.还有一些是反应根本就不能发生,如60g的二氧化硅可与水反应生成硅酸的分子数为NA。错误。因为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

A.虽然是常温常压,但是已知的是质量,M(NH3)=17g/mol,正确。

B.虽然是标准状况下,但是液体水所以不能用22.4L/mol计算;错误。

C.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求分子总数,可以用22.4L/mol计算,正确。

D.铁跟氯气反应是生成Fe3+,所以应该是0.3NA,错误。

[例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和水的反应:Cl2+H2O=2H++Cl-+ClO-

B.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 +3NH4+

C.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D.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Ba2++SO42-+OH-+H+=BaSO4↓+H2O

解析: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方法为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跟盐酸、硫酸铜反应是生成Fe2+而不是Fe3+。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强酸:HCl、HNO3、H2SO4、HClO4、HBr、HI;强碱:NaOH、KOH、Ba(OH)2,而Ca(OH)2要看情况,澄清石灰水可拆,石灰乳、石灰浆不可拆。

3.看是否遵循守恒定律: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4.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A中HClO是弱酸不可以拆,错误;B中氨水是弱碱不可以拆,生成的Al(OH)3也不与弱碱氨水反应,正确;C中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错误;D中物质离子间的配比不正确,Ba(OH)2=Ba2++2OH-,H2SO4=SO42-+2H+,Ba2+:OH-=1:2,H+:SO42-=2:1,错误。

经过归纳整理,我们做这几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易错点分析 篇4

一、σ键和π键稳定性的比较

根据共价键的成键原理,形成σ键时轨道之间是以“头碰头”的形式重叠,重叠程度要比以“肩并肩”形成π键的重叠程度大,重叠程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稳定,共价键的键能就越大。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和碳可以形成C—C单键,也可以形成C═C双键,还可以形成C≡C三键,C—C单键键能[1]为347k J·mol-1,C═C双键键能为614k J·mol-1,C≡C三键键能为839k J·mol-1,根据键能数据看到C═C双键键能不是C—C单键键能的2倍,小于C—C单键键能的2倍;C≡C三键的键能也不是C—C单键键能的3倍。由于C═C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C≡C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由这些数据得到的结论是:σ键比π键的键能大,σ键比π键稳定。通常表现的性质是烯烃和炔烃容易断裂π键发生加成反应。如乙烯、乙炔可以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生成溴代物。高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C—C单键、C═C双键和C≡C三键,因此错误地认为所有的σ键都比π键稳定的结论。

在N原子之间成键时,N≡N三键键能为942 k J·mol-1,N—N单键键能为247k J·mol-1,N≡N三键键能是N—N单键键能的3.8倍,在N原子之间形成N2时,π键比σ键稳定。

二、Na Cl和Mg Cl2熔点的比较

根据离子晶体熔点的比较规律,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熔沸点就越高。晶格能和离子所带的电荷和离子半径的大小有关,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就越高。根据影响晶格能的因素,在Na Cl和Mg Cl2中,Na+的半径大于Mg2+的半径,Na+所带的电荷小于Mg2+所带的电荷,判断得到的结论是Na Cl的熔点小于Mg Cl2。资料表明Na Cl的熔点是801℃,Mg Cl2熔点是714℃,根据数据可得Mg Cl2熔点低于Na Cl的熔点。原因是Na Cl和Mg Cl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二者的堆积方式不同,Mg Cl2的堆积方式不如Na Cl紧密。又由于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离子产生的电场强度就越大,其极化能力就越强,使得离子发生变形而产生电子云重叠程度增大,键的极性减弱[2],使晶体类型发生了微弱的变化,所以Na Cl的熔点高于Mg Cl2。

三、石墨与金刚石稳定性及熔点的比较

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俗称钻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单质。学生认为金刚石硬度最大,它的熔点就越高,故错误地认为金刚石比石墨稳定。但事实上是石墨比金刚石熔点高,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原因是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中C原子采用sp3杂化,每个C原子与周围的4个C原子成键,原子间的作用力是C—C共价键,键长为0.154nm,而在石墨中C原子采用sp2杂化,还有一个p轨道上存在一个未成对的电子,每个C原子与周围的3个C原子成键时,这些p轨道上的电子以“肩并肩”的形式形成一个大π键,从而使石墨中的C—C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短,石墨中C—C键的键长是0.142nm,键长越短,键能增大,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石墨的熔点比金刚石熔点高。

四、金属钠是否能置换出金属钾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钠的金属性不如钾的强,金属之间的置换一般是活泼的金属置换不活泼的金属,从这个规律不能判断钠可以置换出金属钾。金属之间的置换有两个方面:在水溶液中活泼的金属置换不活泼的金属,在熔融状态时是高沸点的置换低沸点的。虽然钠的活泼性不如金属钾强,但是钠的沸点比金属钾的高,所以在熔融状态时金属钠能置换金属钾。工业上就是利用钠的沸点比钾高而制备金属钾。

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

焰色反应是高中化学对钠、钾等金属元素检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由于焰色反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铂丝蘸取待测物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来判断元素的存在,学生错误地认为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出现了不同颜色的火焰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际上是由于在灼烧的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吸收能量,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不稳定,电子又要从激发态到基态,从高能级到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要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就形成不同频率的光,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光。在整个过程中只有电子的跃迁,故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参考文献

[1]王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6.

化学平衡易错点感想 篇5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化学学科考点:有机合成与推断

易错点(4)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http://sx.zgjsks.com/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化学平衡易错点感想 篇6

例1(2015上海卷)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图1所示.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OHCHCHCOOHOH

A.分子式为C9H5O4

B.1 mol咖啡酸最多可与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解析A.根据咖啡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9H8O4,错误.B.苯环和碳碳双键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羧基有独特的稳定性,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咖啡酸最多可与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错误.C.咖啡酸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正确;D.咖啡酸含有羧基,能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反应,错误.

易错点总结(1)漏数分子式的C和H:有机物的键线式中每个拐点、终点表示一个C原子,同时每个碳原子要形成四个共价键,不足的要用H原子来补充.有几个不同环境的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即产生几个不同的特征峰.(2)H2消耗量的计算:除C=C、C≡C、苯环消耗H2外,醛、酮中的碳氧双键也可以消耗H2,注意酯基、羧基、肽键中的碳氧双键不可加成;Br2消耗量的计算:C=C、C≡C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消耗Br2外,要注意酚羟基邻、对位的取代反应.(3)反应类型的考查:主要看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及官能团所处的环境.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要求要有β碳,并且β碳上要有H原子,位于苯环上-X、酚羟基的不可发生消去反应;加氢去氧是还原,加氧去氢是氧化,与-OH相连的碳上无H则不可被催化氧化,与苯环直接相连烃基的碳上无H则不可被KMnO4(H+)氧化为-COOH.

(4)有机物名称的考查:系统命名法,含碳官能团是选择包含碳官能团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不含碳官能团是选择包含与官能团相连接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同时遵循官能团的位次最小;芳香族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时注意邻、间、对的位置关系.

(5)有机物的结构考查:-NO2上的N原子要与苯环上的碳直接相连;醛基(-CHO)不可写成

-COH;HOOC-R为羧酸,HCOO-R则为甲酸某酯.

例2(2015江苏卷)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CH3OCHCH2H5Br

1)Na2)HI

X

HOCHH5C2CHC2H5OH

Y(己烷雌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消去反应

B.在一定条件,化合物Y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C.用FeCl3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

D.化合物Y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解析X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A错误;Y中酚羟基活化苯环邻对位上的氢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类似酚醛树脂的缩聚反应),B正确;Y中含酚羟基而X中不含,故可以用FeCl3溶液鉴别,C正确;Y中“CH”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D错误;答案BC.

易错点总结

(1)混淆反应条件: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的条件为:强碱的醇溶液加热,水解的条件为强碱的水溶液;醇的消去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如乙醇的消去反应为浓硫酸170℃,条件要分清.

(2)漏数手性碳原子的个数:手性碳原子要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含双键或三键及苯环中的碳原子首先不予考虑,当某个C连接的基团是个整体时,要看这个碳连接的整体之间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依然可以看作不同的基团.

例3(2015山东卷)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2.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OHCOOHOCH2COOH

分枝酸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枝酸含羧基、羟基、醚键、碳碳双键4种官能团,A错误;羧基和酚羟基,可分别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类型相同,B正确;分枝酸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所以1 mol分枝酸中和反应最多消耗2 mol NaOH,注意分枝酸中的羟基不是酚羟基, C错误;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不同,D错误;答案B.

易错点总结

(1)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比较:注意与羟基连接的是否是苯环,酚羟基与醇羟基性质差异很大,酚羟基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溴水、

KMnO4(H+)溶液可以检验C=C、C≡C键;溴水、FeCl3溶液可以检验苯酚;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可以检验醛基.另外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也可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发生反应.

(2)NaOH等消耗量计算:1 mol的-COOH、-CHO、 -X、-OH(酚羟基)分别能消耗1 mol的NaOH,若-X与苯环直接相连水解消耗1 mol NaOH,生成酚又要消耗1 mol;同样苯环与-OOC-R连接(酸酚酯)水解成羧酸和酚共消耗2 mol NaOH,若苯环与-COO-R连接水解成苯甲酸和醇则只能消耗1 mol.

(收稿日期:2016-01-10)

上一篇:厄贝沙坦分散片下一篇:政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