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知识解析

2024-10-22

化学平衡知识解析(精选9篇)

化学平衡知识解析 篇1

1、加碘盐加的是:KIO3

2、Cl-、(Br-、I-)的检验:取样,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3、HF(氢氟酸):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存放(她们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

4、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5、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6、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7、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错误的,加碘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8、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

9、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毒);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

10、AgF、AgCl、AgBr、AgI溶解度越来越小,颜色越来越深。

11、氯水的颜色是黄绿色,氯水的成份(三分子四离子):

Cl2、HClO、H2O、H+、ClO—、Cl—、OH—

氯水的性质:

(1)漂白性:HClO

(2)强氧化性:Cl2、HClO、ClO—

(3)酸性:H+(4)不稳定性:HClO

12、HF可以腐蚀玻璃。I2遇淀粉变蓝色,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小(除F2可以和水剧烈反应),但是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利用这一点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卤素单质。干燥的氯气体没有漂白性,真正有漂白粉性的物质是HClO。

13、将氯气通到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先变蓝后腿色。原因是:

2KI+Cl2=2KCl+I26H2O+I2+5Cl2=10Cl—+2IO3—+12H+

化学平衡知识解析 篇2

上述几个案例说明了保护传统知识迫在眉睫, 在对其上升到法律高度保护之前我们必须厘清传统知识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这亦是笔者的写作初衷。以下分别阐述传统知识的名词释义、特征和分类。

一、传统知识名词释义

从语言学的角度, 传统知识 (英文中称为traditional knowledge) 是由传统和知识两个词语结合而成的。传统是与现代对应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传统的解释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希尔斯认为, 传统的基本含义是世代相传的事物, 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东西, 具体地说, 传统包括物质实体, 包括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信仰, 关于人和事件的形象, 包括管理和制度。这里的传统是包罗万象的, 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 其实质就是崇尚过去的成就和智慧, 崇尚蕴含传统的制度, 并把传统社会的行为模式视为行动的指南。传统象征着社会秩序与和谐。因此, 传统是秩序的保证, 是文明质量的保证。知识英文为knowledge, 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结合对传统和知识的理解, 我们可以初步划定传统知识的基本外延:人们世代相传的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具有某种特点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属于人类主观意识范畴的组成部分。因此, 处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和遗传资源不属于传统知识的范围。

二、传统知识的特征

传统知识作为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这一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在具备知识的一般特征 (即共性) 的同时还应具有与知识体系中其他成员即现代知识相区别的个体特征, 即个性, 下面重点论述传统知识的个性。

1. 传统性。

传统性是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相比较而言, 在知识的形成及应用方式上所具有的特征。与现代知识不同, 传统知识的创造、创新以及表达通常不是通过正规的、制度化的方式而是代代相传的, 意味着该知识的创造和使用属于群体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可以说, 在传统群体或其成员应对社会环境变化挑战的过程中, 在传承各种传统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传统知识。而且, 由于大多数传统知识是未被文献化或是约定俗成的, 它们基于传统的信仰、准则和实践, 历经了数世纪的以家族为单位的尝试和谬误、成功和失败, 并通过口传心授而世代延续至今, 作为“历经数代人的试验和尝试而达成的成就, 包含着超过了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丰富的经验。”

2. 地域性。

地域性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传统知识彼此区别的现实基础, 从传统知识建立的物质基础及其内容所反映的精神信仰都可以得到体现。民间传说、民歌、传统医药等无不体现地域性的特征。分析其根源, 还是因为传统知识是生活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通过某种持续生活方式积累起来的, 反映的是相同的文化和精神追求。虽然某一社会群体也会或多或少地接受、学习外来的生产和生活知识, 但当地的精神文化是深深植根于其历史和思想的价值体系之中的, 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

3. 社群性。

与现代知识相比, 传统知识是超越个人的。传统知识及其发展不是靠单个社会成员智慧与灵感完成的, 而是由其所在的群体, 甚至相关联的多个群体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共同完成的。同时也为该社群集体所共有和体现, 进而成为各社群借以相互区别的标志。

4. 变异性。

传统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 不会完全保持其绝对的同一性。历史上各种传统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无论何种传统, 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没有不变的传统。每一种传统都会因时间的不同和空间的差别而发生质或量、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在相关的群体依然按照传统方式生产与生活的前提下, 这种知识将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永远不停歇。在不同的时代, 传统知识的传承人会赋予其不同的时代特征, 甚至会使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 凡是已经被相关的群体放弃或改变了的传统知识将面临灭绝的可能。

三、传统知识的分类

传统知识包含内容十分广泛, 且表现形式各异, 笔者认为应以传统知识所包含的要素为标准对之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标准着眼于传统知识本身所包含的要素种类,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可以覆盖传统知识内容的全部;而且各种传统知识从所包含的要素的角度出发均可被明确归类, 彼此不易出现交叉重叠现象。据此笔者将传统知识分为三类:艺术类、科技类与习惯类。

1. 艺术类。

此类传统知识是指从内容上看主要体现艺术要素的传统知识。应当明确, 在艺术类传统知识中, 并非绝不包含技术或习惯因素, 只是相对于艺术因素而言, 技术或习惯因素处于次要地位。由此, 在实践中应划归此类的传统知识主要包括: (1) 民间文学, 主要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的艺术形式, 如故事、传说、寓言、叙事诗、编年史、神话等。 (2) 声音、动作或声音动作结合艺术, 如舞蹈、音乐、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哑剧、戏曲、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 (3) 造型艺术, 主要指以手工或以其他方式制作的造型艺术品、装饰品等, 如绘画、雕刻、陶土艺术、玛赛克、木刻、金属制品、编织品、刺绣制品、纺织品、服饰装束、乐器等。

2. 科技类。

此类传统知识是指从内容上看主要体现科技要素的传统知识。如上所述, 在科技类传统知识中, 并非绝不包含艺术或习惯因素, 只是相对于科技因素而言, 艺术或习惯因素处于次要地位。由此, 在实践中应划归此类的传统知识主要包括:1.科学知识, 主要指物理、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2.技术知识, 主要指生产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 如冶金、医药、纺织、农业耕作、建筑、狩猎、捕鱼技术知识等。此类中的传统医药在传统知识领域内地位重要, 曾一度是传统知识的主要内容是指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土著理论、信仰与经验形成的, 不论能否解释清楚, 旨在维系健康, 并用于防治、诊断、改善或治疗机体与心理疾病一整套知识、技能与做法。在某些国家, 补充医药、变通医药、非常规医药等术语往往与传统医药交替使用。

3. 习惯类。

此类传统知识是指从内容上看主要体现传统习惯要素的传统知识。如上所述, 在此类传统知识中, 也并非绝不包含艺术或技术因素, 只是相对于习惯因素而言, 技术或艺术因素处于次要地位。由此, 在实践中应划归此类的传统知识主要包括:宗教传统仪式如宗教典礼、宗教礼拜的地点、祭奠礼服等;民间习俗, 如传统节日、传统饮食、婚丧习惯、服饰传统、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传统游戏、民间谒拜禳灾祭典风俗等。

四、结束语

科学、准确地界定传统知识的法律概念是建立传统知识法律保护体系的逻辑起点, 对于一个可能的保护体制的类型和范围也有着重要影响, 但传统知识本身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这一任务的艰巨性, 但愿本文对传统知识相关概念的分析对建立完整的保护传统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有益。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希尔斯著.傅铿, 吕乐译.论传统.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2

“化学平衡移动”的疑难问题解析 篇3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属于化学新课标选修体系,教学对象是对化学学习有兴趣并将升入大学理科的部分学生,故教材的深广度、编排方式有别于化学必修教材。笔者对比了三种版本高中教材关于“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内容,发现教材之间有一定差异。如表1所示。

笔者注:[a]三版教材的相同之处: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都引入勒夏特列原理进行总结。

[b]原文为:“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状态的变化趋势,可以用正逆反应的消长来表述。如果有利于增大产物的比率,可以说成是平衡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三版高中化学教材,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方式”上均采用了直观教学手段。“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具体实验形式的实物直观,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则运用图表、数据等模像直观呈现。毫无疑问,三位主编的意图都是为了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利于优化高中化学教与学。

三版高中教材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以及逻辑推理应用。这一点从引入原属于大学内容的“化学平衡常数”就不难发现。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王明召教授所言,“从Qc与Kc比较的普遍性定量规律来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问题,体现了新教材的科学性;将勒夏特列原理介绍为定性规律,用于定性判断,体现了新教材的实用性”。

由于教材版本不同,教师解读的差异会对实际教学产生影响吗?如何解决?笔者结合已经查阅的资料和例证,谈谈自己的观点,藉以抛砖引玉。

疑问一:速率—时间图像(v-t图)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是否适用?

三种版本教材中,只有人教版教材明确提出用条件改变后的“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来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从教学实践看,v-t图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使用率仍很高。文献[1]中提到 [1 ]:

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原化学平衡(v正=v逆)→条件改变(v正≠v逆)→新化学平衡(v正=v′逆)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条件改变,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v-t图分析平衡移动方向是适用的。

疑问二:新化学平衡反应速率(v′)与原化学平衡反应速率(v)一定不等吗?

案例1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t1时刻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如图1a,充入1mol SO3(g),请作出t1时刻后平衡体系的v-t图。

解析:恒温恒压时,向容器中充入1mol SO3(g),体积增大,c(SO2)和c(O2)瞬间减小,正反应速率下降,逆反应速率受c(SO3)影响瞬间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根据等效平衡原则,新旧平衡各物质浓度均对应相等,故v′=v。

改变条件使得v正≠v逆,即可引发化学平衡移动。新化学平衡反应速率(v′)与原化学平衡反应速率(v)相等的情况完全可能,如图1b。

案例2 痛风性关节病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尿酸钠溶液中存在平衡:NaUr(s)Na+(aq)+Ur-(aq) 。如图2a所示,t1时刻在尿酸钠饱和溶液(晶体足量)中加适量水,试作出溶解速率[v(溶解)]、沉淀速率[v(沉淀)]与时间t关系示意图。

解析:在晶体充足的尿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水的瞬间,v(溶解)不变,v(沉淀)因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而减小,即v(溶解)﹥v(沉淀),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在平衡移动过程中,v(溶解)与晶体的量多少无关,始终保持不变,v(沉淀)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直至v(溶解)=v(沉淀)而建立新平衡为止 [2 ],如图2b。

疑问三:旧平衡破坏,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变有可能吗?

案例3 一定温度下,某恒定容积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

CaCO3(s)CaO(s)+CO2(g),达到平衡时c(CO2)=a mol/L,再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平衡向 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CO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解析: CaCO3(s)分解过程在密闭恒温体系中,是一个可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固定值,即K=a mol/L。因此,改变条件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CO2浓度仍为a mol/L。

笔者认为,对于教材中“新平衡各组分浓度会变化”的结论,是未考虑特殊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所致。

新平衡建立后,产物的百分含量一定与原平衡不同吗?

案例4及解析 某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状态。保持恒温恒容条件,以原平衡初始投入量相等比例向容器中再充入H2(g)、I2(g),不论从v-t图像分析,还是从Q 与K比较的方式,都可以得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等效性原则,该平衡移动后的结果与“对原平衡直接增大压强”效果是一致的。该反应为气体的等体积变化,故加压对平衡各组分百分含量不会影响。因此新平衡建立后,产物的百分含量与原平衡保持一致的现象肯定存在 [3 ]。

这种情况,对于气体参与且等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尤其要重视。

疑问五: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勒夏特列原理时,是否存在误区?

案例5 教师针对勒夏特列原理解读时,一般都特别强调两点:①只适用于已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体系;②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量,但绝不能消除这种改变。是否绝对化?

解析: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针对复分解反应生成易挥发物质、难溶物或难电离物质时,反应趋向于进行到底这一实验事实就是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得以圆满地解释。由于复分解的某些产物会脱离原体系,不断打破平衡,从而使反应不断进行,直至完全。在一些特殊的平衡体系中,外界条件改变量有可能被“消除”。如上述案例3新增加的CO2会完全转化。又如案例4以及FeO(s)+CO(g)Fe(s)+CO2(g)新增加反应物有可能按原平衡转化率反应消耗。所以,笔者认为,引导学生领会该原理是解决“单一变量”的动态平衡移动方向的最佳经验判断方式,但并不用于预测新平衡的结果。

疑问六:恒温恒容,单一气体反应物和气体产物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增加一种物质浓度时,平衡移动方向如何判断? [4 ]

案例6 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平衡N2O4(g)2NO2(g)测得NO2百分含量为a%。保持其他条判断?待新平衡建立,又测得NO2百分含量为b%,a、b值的大小关系?

解析:这个问题引起化学教师广泛争议。针对平衡移动方向,部分老师认为,温度恒定的前提下,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c2(NO2)/c(N2O4)保持不变,新平衡体系c(N2O4)必定增大。根据鲁科版教材观点,反应产物浓度减小,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4 ]。笔者综合大多数资料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从v-t图像分析,加入N2O4瞬间,c(N2O4)增大,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平衡正向移动。另外,从加入N2O4瞬间浓度商Q=c2(NO2)/c(N2O4)小于化学平衡常数K,也可以得出平衡正向移动。

针对a、b值的大小关系的讨论,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等效平衡的方式。如图3所示,假设第Ⅰ次投入1 mol N2O4达到平衡Ⅰ时,条件为V、p、T,NO2百分含量为a%。此时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N2O4,平衡移动,但达到新平衡与起始直接加2 mol N2O4在V、p、T条件下达平衡Ⅱ是一样的。若从2 mol N2O4开始,p、T不变,体积为2V,则与平衡Ⅰ等效,达平衡时NO2百分含量也为a%。只需压缩体积2V→V,就可以达到平衡Ⅱ一样的状态,而该题反应逆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缩平衡会向逆向移动,即达平衡Ⅱ时NO2的百分含量b%必然小于a%。也就是说平衡正向移动,NO2的百分含量减小,两者不矛盾。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移动”的疑难问题成因是各个版本教材对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上观点不同所致。综合各版本教材观点和上述案例,笔者认为,化学平衡移动属于“过程”研究,应该根据外界条件改变瞬间的v正与v逆变化情况或Q与K大小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更注重始态与终态对比,很多时候要借助“等效模型”“极限思想”等方式来具体分析。

以上结论,虽经讨论和资料对比论证,正误与否,与大家商榷,并请各位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 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 反应原理 [M]. 第2版.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74-75.

[2]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 2011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 理科综合[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172.

[3] 汪志成. 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疑难问题辨析[J]. 教学与管理,2006(1):75.

解析关于船舶碰撞知识 篇4

摘要:

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概念

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

我国《海商法》第170条同时规定:“船舶因操纵不当或者不遵守航行规章,虽然实际上没有同其他船舶发生碰撞,但是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员、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适用本章的规定。”即有条件地承认没有实际接触的“船舶碰撞”。

这一点与《里斯本规则草案》的规定相似。船舶碰撞的新概念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碰撞的传统概念已不能科学地反映船舶碰撞的客观所在,过错责任原则的立法意图不能完全体现出来。为了完善海商法律体系的具体内容,国际海事委员会(CMI)于1987年起草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国际公约草案》(以下简称《里斯本规则》)确立了船舶碰撞的新概念。

《里斯本规则》第1条对船舶碰撞作了两个定义:

定义一,船舶碰撞系指船舶间即使没有实际接触,发生的造成灭失或损害的任何事故;

定义二,船舶碰撞系指一船或几船的过失造成两船或多船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灭失或损害,而不论船舶间是否发生接触。

新概念与上述传统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新的船舶碰撞构成要件对传统构成要件的改变主要有以下三点:

1、扩大了适用碰撞法的船舶外延,《里斯本规则》定义一不仅不限定适用碰撞法的船舶类别,1

还对船舶作了极为扩张的定义,“船舶系指碰撞中所涉及到的不论是否可航的任何船只、船艇、机器、井架或平台”,该定义甚至不要求船舶须具备可航性这一必备条件,而且没有排除军事船舶和政府公务船舶。

2、船舶碰撞不要求有实质性接触,根据定义一,船舶碰撞只要造成灭失或损害结果即可,船舶间无须实际接触,其从而使浪损、间接碰撞尽数包括于船舶碰撞之中。

3、定义二增加了单一过失要件,新概念使过失成为碰撞行为的构成要件,传统概念对碰撞的构成不要求存在过失,过失仅是碰撞的责任要件。

定义一和二尽管可能产生适用范围不一致的问题,但从该规则立法者的本意来看,它们共同将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导致的的碰撞排除在《里斯本规则》的适用范围之外,又缩小了船舶碰撞法的适用范围。

船舶碰撞的成立条件

从我国海商法对船舶碰撞的规定可以看出,要构成船舶碰撞,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碰撞必须发生在船舶之间。

碰撞的船舶,一方必须是除用于军事的或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以外的海船和其他移动装置,他方必须是除用于军事或政府公务的船舶以外的任何船艇,包括海船、内河船、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

这一要件排除了下列碰撞:

(1)用于军事的或政府公务的船舶与任何其他船舶的碰撞;(2)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之间的碰撞;(3)任何船舶与固定建筑物或设施之间的碰撞;(4)非海商法所规定船舶之间的碰撞。

例如,内河上的内河船之间的碰撞不属于海商法中规定的船舶碰撞。

(二)碰撞必须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应指可供20总吨以上海船自由航行的通海水域。在那些虽然与海相通但不可航的水域发生的船舶碰撞,不适用海商法关于船舶碰撞的规定。

(三)碰撞须有损害结果。

船舶碰撞没有造成船舶及船上人员、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不构成船舶碰撞。

(四)间接碰撞须因过失所致。

在我国,直接碰撞不以过失为要件。

而间接碰撞虽然也被视为船舶碰撞,但它必须因操纵不当或违反航行规章所致,而且损害后果与过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碰撞船舶的义务

(一)船舶碰撞后当事船船长的义务。船长的义务主要为:

1.施救义务。

船舶发生碰撞,当事船舶的船长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相碰的船舶和船上人员必须尽力施救。

2.通知义务。

船舶发生碰撞,当事船舶的船长应当尽可能将其船舶名称、船籍港、出发港和目的港通知对方。应该指出的是,船长的上述义务与船舶碰撞责任的归属无关,即使对船舶碰撞没有任何责任的当事船舶的船长,也应履行上述义务。

(二)船舶碰撞后船东的义务。船东的义务主要为:

1.损害赔偿义务。

对于过失导致的船舶碰撞,过失船舶的所有人应承担船舶碰撞所产生的损失的赔偿义务。我国《海商法》第168条和第169条对此作出了规定。

2.采取合理、谨慎措施的义务。

船舶碰撞发生后,当事船应采取合理、谨慎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扩大,如果当事船未尽到此项义务,对扩大的损失不得进行索赔。

我国法学界的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对船舶碰撞概念以及船舶碰撞的构成要件有着不同的观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我国海商法第170条规定,即上述我国船舶碰撞构成要件的第二点“船舶碰撞以船舶间实际接触致损为原则,以非实际接触为补充”上。

有的学者认为,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70条规定以及《里斯本规则》的相关规定,间接碰撞属于船舶碰撞的范畴,现代海事处理中将间接碰撞包括在船舶碰撞内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定。

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构成船舶碰撞必须在船舶间发生了实质性的或直接的接触,间接碰撞或浪损不属于船舶碰撞的范畴„„但在我国的立法中可以类推适用船舶碰撞的规定。

船舶碰撞的责任与损害赔偿

1.船舶发生碰撞,当事船舶的船长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相碰的船舶和船上人员必须尽力施救。碰撞船舶的船长应当尽可能将其船舶名称、船籍港、出发港和目的港通知对方。

2.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原因或者无法查明的原因造成的,碰撞各方互相不负赔偿责任。

3.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一船的过失造成的,由有过失的船舶负赔偿责任。

4.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过失程度相当或者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平均负赔偿责任。

互有过失的船舶,对碰撞造成的船舶以及船上货物和其他财产的损失,依照前款规定的比例负赔偿责任。

碰撞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的,各船的赔偿责任均不超过其应当承担的比例。

互有过失的船舶,对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负连带赔偿责任。一船连带支付的赔偿超过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比例的,有权向其他有过失的船舶追偿。

(一)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二)需是船舶与船舶之间的碰撞

1、碰撞需发生接触

2、碰撞需发生损害

争议的解决

传统概念和新概念共存难免会出现争议,就中国的《海商法》而言,立法机关的当务之急是彻底解决中国现行海商立法中采用传统碰撞概念及间接碰撞类推适用碰撞法所带来的立法逻辑混乱及船舶碰撞概念自身应科学精确的问题。

从世界海商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看,船舶碰撞新概念的提出,更深入地揭示了船舶碰撞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更符合现代海事的发展需要,故解决争议的途径就是将船舶碰撞新概念定为法定概念。

综上所述,船舶碰撞概念的界定如何,直接关系到各国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重大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船舶交通事业的发展,船舶碰撞的概念仍会不断变更,这对国际和各国的海商立法都有直接的影响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立场

在船舶碰撞传统概念和新概念的交融中,结合中国的立法和实践:

1、中国《海商法》和1910年《船舶碰撞公约》采用了一样的立法技术,即立法定义严格限制了船舶碰撞的范围,但又允许间接碰撞类推适用或扩及适用碰撞法。该立法形式产生的法律效果实际是扩大了碰撞法的适用范围。问题在于在船舶碰撞的法定概念中要求有直接接触构成要件,而在扩大适用的调整对象中则不要求有这一构成要件,其结果在扩大适用的条款中改变了船舶碰撞法定概念的 5

内涵,这样的立法形式违背了逻辑法则。

船舶碰撞作为法律规范,如果要扩大适用,只能是概念外延的扩大;扩大了内涵,则改变了船舶碰撞概念的本质属性。

2、《里斯本规则》采用了两个并列的船舶碰撞定义,其适用结果却相当于各自划定了不尽相同的适用范围,给其适用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定义二中过失碰撞只是船舶碰撞中的一种情形而非全部,在侵害赔偿法上,过失是责任要件;在碰撞构成中,过失仅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所以比较之下,定义一更为科学合理地反映客观需要。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发布的《碰撞赔偿规定》中采用新碰撞概念虽然解决了海事审判确定碰撞案审理范围的需要,但其法律效力仅限于海事审判范围内,并未完全解决中国现行海商立法采用传统碰撞概念及间接碰撞类推适用碰撞法所带来的立法逻辑混乱及碰撞概念自身应科学精确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篇5

这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疑难问题,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1、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但为什么不能加入氯化钠?

因为纯水中只存在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性很差,电解速度极慢,为增强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故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等,但不能加入氯化钠,原因是:2NaCl+2H2O==2NaOH+H2↑+ Cl2↑ 即生成的不是氧气而是氯气。

2、电解水时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还多,为什么

因为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间隔,而与分子大小基本无关,所以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若相同,则所含分子数相等,故氢气体积是氧气的二倍,但在实验中,所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溶解性强,此外,氧气还可能会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进一步导致氧气减少。

3、使用天平时物码颠倒的问题

这种操作不应提倡,但也能称量出物质的质量,其质量为:砝码-游

4、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显示一种化合价。

例,Fe3O4 NH4NO3中的铁元素和氮元素均在一种化合物中显示出两种化合价。

5、为什么外焰的温度最高

火焰是气体燃烧所形成的。流出的气体外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所以温度最高。

6、验证氧气占空气总量的21%,为什么用磷而不用硫、碳、铁等物质

做成此实验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一要求可燃物必须能在空气里燃烧,二要求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7、物质溶于水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

(1)物理变化为主:大多数物质溶于水后并没有和水发生反应,如蔗糖溶于水;

(2)化学变化为主:少数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

(3)两种变化同时明显存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

8、出现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变色、燃烧、爆炸等现象,所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光: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

热:物理变化,如摩擦生热、电暖气放热;化学变化,如燃烧放热。

气:物理变化,如水受热变成蒸汽;化学变化,如碳酸钠加入盐酸放出二氧化碳。

沉淀:物理变化,如将土放进水中;化学变化,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

色:物理变化,如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化学变化,如石蕊或酚酞遇酸或碱变色。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物理变化,如啤酒瓶的爆炸、高压锅的爆炸;化学变化,如火药、炸药的爆炸;

核反应,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9、某些金属表面的“锈”为何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铜绿的成分是Cu2(OH)2CO3,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是Al2O3,镁表面的“锈”主要成分是Mg2(OH)2CO3。

10、为什么说呼吸是一种缓慢氧化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中,食物中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通过肠壁吸收也进入血液中,二者在人体内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6O2====6H2O+6CO2+Q(能量)将化学能转变为人体的内能。上述氧化反应过程缓慢,故称为缓慢氧化。

11、钾钠镁等活泼金属一旦着火后,为什么不能用二氧化碳熄灭 因为这些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2Mg+CO2===2MgO+C

12、在洗气时,除水用浓硫酸,鉴别水用白色的硫酸铜;除二氧化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等差数列知识点解析 篇6

(一)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数字之间的差值相等,整列数字是依次递增、递减或恒为常数的一组数字。等差数列中相邻两数字之差为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n为自然数)。例如:2,4,6,8,10,12…… 等差数列的特点是数列各项依次递增或递减,各项数字之间的变化幅度不大。

(二)二级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新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三)多级等差数列:一个数列经过两次以上(包括两次)的后项减前项的变化后,所得到的新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四)等差数列的变式: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题目中最基础的题型,也是解答数字推理题目的“第一切入角度”。所谓“第一切入角度”是指进行任何数字推理解题时都要首先想到等差数列及其变式,即从数与数之间差的关系进行推理。

总结:等差数列作为基础数列,有很多题都是由等差数列衍生而来的,如例3中,两项做差后得到的是等比数列,也可能是质数列、和数列等,所以要由考生灵活掌握,在熟悉基础数列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更快的解题。【等差数列例题】

0.5,2,9/2,8,()

A、12.5B、27/2C、29/2D、16

解析:本题考查二级等差数列。后项减前项得新数列1.5,2.5,3.5,新数列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其后一项为4.5,即未知项为4.5+8=12.5。故答案为A。

【多级等差数列例题】

0,4,16,40,80,()

A.160B.128C.136D.140

解析:本题考查三级等差数列。原数列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到第一个新数列为4,12,24,40,新数列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得到第二个新数列为8,12,16,因此第二个新数列的下一项为20,第一个新数列的下一项为60,则未知项为80+60=140。故答案为D。

【等差数列的变式例题】

32,48,40,44,42,()

A.43B.45C.47D.49

化学平衡知识解析 篇7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 知识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策略。目前, 在我国企业中, 知识管理仍是一种理念式管理, 尚未上升到职能管理的状态, 然而, 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已经占据支配性的地位, 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决定着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知识管理体系中, 知识转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知识管理的成败。知识转移是指知识资本从一个知识主体向另一个知识主体的移动。在这种移动过程中, 知识主体的知识能力得以增强, 知识资本总量得以扩大, 知识资产的质量得以改进, 从而使知识管理的目标得以完成。在知识转移过程中, 知识主体包括组织、团队和个人三种类型, 因而能够形成九种基本的知识转移形式。同样, 在知识转移过程中, 知识转移的客体——知识资本——也存在着两种形式, 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因此, 结合于知识转移的主体, 知识转移共存在18种微观形式。

知识转化曾是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区域,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是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 而只是近年来, 知识转移的研究才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知识转化与知识转移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 而又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知识转化是指知识在形态上的转化, 即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自身间或相互间的转化, 并不涉及到知识主体。知识转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知识主体之间, 也可以发生在知识主体内部。而知识转移仅是指对知识主体而言的, 是指知识资本在知识主体之间的移动。事实上, 知识转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知识转化, 而知识转化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知识转移, 但是, 既存在着无知识转移的知识转化, 也存在着无知识转化的知识转移。可见, 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体系中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 前者偏重于知识资本的空间移动, 而后者偏重于知识资本的形态转化。

知识转移活动之所以近年来在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主要在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资本规模的扩大, 知识在不同主体间的移动能够对企业运作绩效产生日益强劲的影响, 企业竞争力也随着知识资本流量的扩大而增强, 从而自然使知识转移的研究上升为知识管理研究的一个主流方向。

二、知识产权战略的界定

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 包含着各种互动性的要素, 共同提高知识产权的运作绩效。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的研究, 现在已具有较多的成果。[1]陈伟、于丽艳 (2007) 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评价系统分为7个要素: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水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企业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水平、国内知识产权环境与国际知识产权环境。[2]柴金艳 (2009) 基于华为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构建了知识产权价值链, 认为在价值链中, 基本活动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收集、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产品化与知识产权服务五个要素, 辅助活动包括知识产权机构和制度、知识产权人员队伍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三个要素。[3]马慧民、王鸣涛、叶春明 (2009) 将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要素:知识产权申请、知识产权授权、知识产权实施与知识产权收益。[4]郑永平、党小梅、孟宪飞等 (2010) 将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评选体系分为四个要素: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策略与规则运用、知识产权管理、运用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效益。[5]

基于行为的视角, 本研究认为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包含四个要素: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营与知识产权创新。知识产权开发是指企业利用一切可支配的资源创造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商业利润垄断权进行维护, 知识产权运营是指企业将现有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而知识产权创新是指企业不断改进知识产权开发、保护与运营的策略。可见, 知识产权开发是前提, 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运营是手段, 而知识产权创新是策略, 共同的目标是提高知识产权的经济绩效, 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四个知识产权要素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构成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基本流程, 促进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知识转移中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策略

知识产权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资本, 是一种界定分明的知识资本, 因此, 比其他类型的知识资本更易于观察、识别和测度。知识产权管理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知识管理, 只是这种类型的知识管理存在着既定的目标、遵循着既定的规范、适用于既定的环境。知识管理的各种形式, 包括知识转移, 都适用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都能够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改进提供策略性的指导。也就是说, 知识转移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目标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在知识转移过程中, 存在着一系列知识产权战略行为, 而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系列知识转移行为。因此, 知识转移过程的加强可以有效地提高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效率。[6]

1、知识转移过程的增强可以提高知识产权的开发效率。

知识产权的开发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产权的内生过程, 主要是开发专业技术能力、生产工艺、植物品种等, 或者设计独特的商标、商号、企业图案等, 从而形成各种垄断性的知识资产;第二阶段是知识产权的外生过程, 主要是进行知识产权的申报, 形成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出版权等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开发过程中, 涉及到大量的知识转移行为, 如各种经验需要在技术人员之间交流、各种资料需要在技术人员之间传阅、申报书需要在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移动, 因此, 这些知识转移过程的实现必然有利于知识产权开发的实施。

在现代企业中, 技术开发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起点, 是企业知识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然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技术开发的复杂性日益增强, 技术开发的过程涉及到各方面的专业人员, 需要充分发挥合作性的团队精神才能实现。在技术开发过程中,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频繁地进行知识转移, 甚至各子团队之间也要进行各式各类的知识转移。由于人的自利性, 在很多场合下, 这种知识转移往往受到人为的阻扰, 降低了知识转移的效率。企业必须设计各种制衡性的知识转移策略, 在维护团队持续运作的前提下, 以最大化地提高现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效率。显然, 知识产权的开发在各种场合下需要借助于成熟性的知识转移策略, 才能取得更大的绩效。

2、知识转移过程的增强可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率。

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 防止知识产权商业价值的流失。作为一种蕴含着巨大垄断性价值的资本, 知识产权容易受到其他商业主体的窥伺。在知识产权战略的初级阶段,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尚不突出, 然而, 随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发展, 知识产权积累的增大, 知识产权保护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将呈现复杂化态势。知识转移功能的增强可以为知识保护提供许多有效的手段, 同时, 在知识保护过程中强化知识转移的作用, 也可以提高知识保护的效率。

在现代企业中, 人员的流动是一种常态, 也是一种知识移动的方式, 这种知识移动发生在组织与组织之间。因为每个人员在流动前都具有所在企业的一种或若干种专项技能, 重要的人员还具有所在企业的核心性技能或经验, 一旦人员流动发生, 这些技能和经验就会为其他企业所利用, 为其他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因而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7]如何既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流动的客观性, 又能确保知识产权的安全性, 是许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而这种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仅仅依靠繁琐的法律程序所能圆满实现, 而必须充分发挥知识转移主体的能动性, 对企业内外的转移客体进行适当的限制, 实施合理的知识转移策略, 才能确保知识产权的有效性。

3、知识转移过程的增强可以提高知识产权运营的效率。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知识资本, 必须对其实现二次开发, 才能发挥知识资本性的功能。所谓知识产权的二次开发, 就是实现知识产权向现实的产品、技术、人员转化, 实现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知识产权的二次开发过程是一个复杂性的机制, 涉及到技术移植、商标授权、品种改进、工艺革新等创造性行为, 与知识转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中, 知识产权均存在一定限度的生命周期, 从而对知识转移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就是要求在知识产权的生命周期内, 企业要完成必要的知识转移流程, 否则将使知识产权失去应有的垄断性价值。

在现代企业中, 生产、供应与销售的联系反映了企业与市场的外在联系, 而技术开发与市场需要的联系是企业与市场最本质的联系。在知识产权运营过程中, 必须遵循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的内在一致性规律, 使技术开发的方向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的趋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技术团队与营销团队之间需要发生频繁的知识转移, 技术团队需要从营销团队获取各种市场信息, 而营销团队要将技术构思不断进行市场适应性判断, 从而寻找到技术开发在产品市场上的最大切入点, 市场新产品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然而, 在现实的知识产权运营中, 技术团队与营销团队之间知识转移的失败曾频繁导致知识产权产品化的失败。

4、知识转移过程的增强可以提高知识产权创新的效率。

知识产权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 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 知识产权管理策略需要持续性地更新、改造和升级。知识产权的创新涉及到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交流, 不仅包括显性知识的交流, 更包括隐性知识的交流, 不仅包括个体之间的交流, 也包括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 因此, 可以认为, 知识转移是知识产权创新的基础性平台。知识产权创新对知识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需要维持传统知识转移流程的优势功能, 更要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突破, 才能使各种知识产权的管理功能得到实质性的改进。

四、结论

知识转移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 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存在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营与知识产权创新过程在很多环境和条件下都可以作为知识转移过程, 因此, 对知识转移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激励, 知识转移的策略可以灵活地运用于知识产权管理, 从而提高知识产权的战略绩效。

与知识转化相比, 知识转移的研究尚未进入成熟阶段, 各种有效的知识转移策略有待设计、试验和推广。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知识转移研究成果的分析, 博弈论、心理契约、激励机制、仿真等各种经济学或管理学方法逐渐融入到知识转移框架之中, 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知识转移研究的内容。因此, 现代企业要充分利用知识转移的发展成果, 实现知识转移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同步发展, 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

摘要: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而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知识资本。知识转移与知识产权战略具有内在一致性。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要加强知识产权战略, 而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知识转移的功能。知识转移与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了二者的内在一致性, 解析了知识转移对知识产权战略的促进功能, 从而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策略性的指导。

关键词:知识转移,知识产权,知识转化,专利权,商号权

参考文献

[1]Bhaven N, Sampat.Patent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20th century:the world before and after Bayh-Dole[J].ResearchPolicy, 2006, 35:772-789.

[2]陈伟, 于丽艳.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12) :136-138.

[3]柴金艳.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培育——以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11) :53-56.

[4]马慧民, 王鸣涛, 叶春明.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 :106-108.

[5]郑永平, 党小梅, 孟宪飞等.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评选标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8) :124-127.

[6]Rosenberg, Nathan, David Mowery.Techn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89.

中考化学习题解析 篇8

解析:

①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没有变,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水蒸气;

② 的现象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可能含有CO2,(因为HCl能被石灰水吸收生成CaCl2而不产生浑浊现象,当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CO2时,通入石灰水中也不会出现浑浊,原因是HCl能跟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Cl2)

③ 的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H2,一定含有CO(因为H2点燃后生成的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O点燃后生成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浑浊)

综上所述,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HCl和CO,一定不含有H2O和H2,可能含有CO2。

答案:肯定含有HCl和CO,肯定没有H2O和H2,可能含有CO2。

说明:本题属于物质推断题,所考查的知识主要是H2O、CO、CO2、HCl和H2的化学性质。解答时,应在熟悉各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紧扣题目所列出的三项实验操作和实验发生的现象,逐步推断,找出答案。

解析化学工程与工艺1 篇9

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有很好的就业面,可以去工厂和设计院,我的大部分同学去了工厂也有几个去了不同的设计院!但是那时我们毕业生才80几人,现在听说这个专业都几百人了那就很难说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了!(吉林化工学院)

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一般都在一些化工厂里做技术员,单位档次高低当然和弟妹上的学校有很大关系,或是从事化工产品相关的销售研发工作等等.考研的话路会好很多,一般毕业后会进一些研究所或是在高校教书.我在大连班里的同学大概如此,至于我嘛!,因为不太喜欢化工这个行业,所以读了半年就回去复读了.现在学安全工程,明年工作了,在港口做安全管理.(大连大学)

对于学化学工程和工艺的要根据学校而定,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不同。拿武汉科技大学为例。以前武汉科技大学是武汉钢铁学院。所以化学偏重于煤化工。毕业的人基本上是在钢厂的焦化厂工作。研究生方向当然都是有很多选择的机会的。我在钢铁公司的焦化厂工作。当然,学化工搞科研比较好(武汉科大)

能做的很多啊,我一部分同学都在读研。工作的同学很多都是在化工企业做操作人员,有的也是在做化工材料的贸易也就是销售,还有的就是在做科研。当然能做科研是最好了,但是一般还是研究生比较好找这类工作。总之,都很辛苦。(华东理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在不同的学校并不相同.例如有炼油的,医药的,媒化工的等 我们学校的此专业是石油炼制,就是生产气柴油等.毕业以后对于男生来说工作好找,对女生来说难点,因为工作刚开始要从基层干起,活较累,女生不行,所以一般炼油厂不愿意要女生.工作后生活收入过个小康生活是足矣,如果干的好,当了领导,那就有可能是富翁我现在在镇海炼化工作,我的同学有的在设计院,有的在炼油厂,现在都还行(中国石油大学)

只要有能力什么都可以做的,象如你可以考虑继续深造阿!要不就上工厂阿象如化工厂阿!化工厂里什么都可以做的,什么塑料改性阿,什么有机和无机材料阿,什么催化剂阿最近是比较热,就本科八点东西根本就不够用到了厂子里或单位你都得现学,还是多学点东西吧这样还是比较好的啊,好好学习把毕业论文认真地跟着老师做能学到不少的东西啊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的(山东理工)化工专业毕业的学生其对口地方就是油田的一些企业,炼油厂或者研究院,或者就是化工厂,农药厂,要是考验呢,我个人认为最好是向工艺流程方向发展比较好,我的同学大多也是如此,少部分人就是跨专业了,不过还是和油田拖不了太大关系。毕业的同学有去油田的,也有干其他的,不一定干本行。其实这个专业对女生发展不大,如果想向油田发展,还是别选这个专业,毕竟和一些油田相关的好专业比起来,我们专业要弱一些(长江大学)

不同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会有不同的方向: 一般由钢铁冶金矿业学院转为大学的(如北京科技大学,鞍山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东里哈工大学,河北理哈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等)学校,其化工专业都偏向于煤化工方向,以前叫焦化专业,就业就是进钢铁厂或者焦化厂,本科进去转正后就是助理工程师,然后考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有教授级高工,可能就是做老师的高工吧),可以做技术员,安全员,车间的主任等等从事技术工作,或者进科室,从事管理人力等工作,我们班有的女生还有做化学分析工作的,在钢铁厂或焦化厂的实验室工作;一般一些由石油方面的学校演变成的大学的化工自然就是偏向石油化工了,进中石油或者中石化工作,我只能想起大连理哈工大学(不知其前身,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很猛,中石油和中石化每年都组团去那里招聘);另外还有一些偏向制药化工的,还有精细化工的(华南理哈工大学应该是),这我都不是很了解.最后想说明一点,偏向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化工专业,女生就业一般不是很好,我是武汉科技大学,偏向煤化工的,我们班女生就业都很勉强;我同学是大连理哈工大学,中石化宁愿要一个有挂科的男生都不要她;相反,男生就业就很好,发展也不错,我们学校不强,但是我的同学就业都不错,我的校友遍布全国的钢铁厂和焦化厂.(武汉科大)

我们班男生一般都进化工厂了,女生差不多考研究生了,有一个考上公务员的。不过进了化工厂的同学现在一般都在抱怨工作不好。你可以早点找工作,进比较好的化学类单位,像中国石油什么的,就业信息你可以关注一下啊。招聘会什么的。如果实在对工作不满意,你就考上公费研究生,可以发补助,而且不用拿学费。(山东师大)

化工这个专业学习了四年,到头来感觉就是对所谓的工程和工艺两个方面多少有点了解。要是说工作,到现在觉得吧化工这个专业找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但是工作的条件和待遇都不如人意,一般都是进和化工有关的厂,什么厂够有。比较好的当然是国有的了,石化,炼油之类的最好了!拿我们同学这伙人来说,比较多的还是进化工厂了!相当于进车间了,工作条件也想的出来!待遇嘛也一般吧!这都只是普遍情况了。还有就是,化工一般都是有毒,有害的,想进城是不大可能的一般都是在郊区(济南大学)

就我们学校现在的情况来看,就拿我们刚毕业的这一届来说,就业还是不错的,但是工资水平都不高,我现在也就2000左右(哈工大(威海))我们学校在冶金业牌是很响的。就化工专业而言,只有不想工作的,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收入嘛,转正之后基本都在2000以上,具体收入因单位不同而不同,宝钢和鞍山焦耐院最高,转正后年收入一般都在10万左右。但是很难进去(武汉科大)

B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些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学?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专业,学习期间可能比其他专业的学生累;就业比较容易,尤是男生,但环境一般都不怎么理想,而且一般都地处偏僻,好处就是工作压力不大,工作量不大。(贵州大学)

是一个工科,主要有化学工程:主要研究节能、系统优化、反应器调优等 化学工艺:主要是研究把原料变成产品 应用化学:分为工业分析和精细化工 工业催化:研究催化剂的制备以及设备性能的提高 如果是上本科的话,一本天大、华东理工、北京化工、大连理工都不错 二本中的南京工业、青岛科技也不错的,特别是南京工业(吉林化工学院)

要是在山东理哈工大学学这个专业和别的化学专业可能没多大区别,我觉得不是某个专业适合什么人,是人对哪个专业比较感兴趣,这个专业还有分支,必须都得学的有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这是四大化学,其它的就根据你选的不同的方向再学不同的课(山东理工)

最起码得喜欢学化学吧,如果喜欢学化学,但有不想从事那些纯理论的这个专业是很不错的 这个专业属于工科在化学类专业里相对好学些,以后就业也挺容易的,就是以后工作环境可能不怎么好(也有好的),待遇一般在2000左右,出来就是属于技术员,就业方向相对也比较广,主要学的课程有:四大基础化学,无机,分析,有机,物化。专业课的话有 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工程力学,化工工艺,化工设计,化工计算等吧,也也都比较好学,这个专业有个特点就是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不是一回事,算是两个方向吧(黑龙江大学)

工程和工艺是不一样的,工程最好不要再石油院校学,可以去天大和华东理工。石油院校主要是工艺这个方向。如果是西南石油大学的话,唐晓东,刘瑾,和邹长军老师都可以,至于其他的学校我就不知道了还有如果你考西南石油大学的话,我可以帮你找找专业课的资料。(西南石油)

C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你们学校怎么样?这个专业前景如何? 化学工程与工艺在材化院是一专业,所以科研实力相对别的专业还是可以的,新建了好多科研平台,科研项目也都不错,有发展前景。但是相比船院,信通学院,自动化学院一些实力强的学院还是差的非常多,如果是男孩子学化工还是很好的,工作好找,待遇也不差,但是如果是女孩子,最好还是不要学化工,对身体不好,工作也不好找。(哈工程)

你是说的山东科技大学还是青岛科技大学?我以前在山科大现在在青岛科大。山东科大的化工历史不是很长但是发展势头很好,但现在处于发展中。青岛科大原名青岛化工学院以化工为出身的学科门类较全,综合实力也是不错。(山东科技大学)

在我们学校算中上吧 男生的话本科毕业后工作比较好找,不过可能工作环境差一些 女生的话找工作有一定难度,不过考研或公务员也是很好的出路,我们专业的研究生还是比较好考的(山东理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在我们学校不算是很出名的专业,但是也不是很差劲,它在大三的时候会分为精细化工和高分子化学2个方向,不过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学校里考研率最高的,而且将来工作也不算难找。就业还是可以的。(河南科技大学)

D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好不好?你对要学这个专业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感觉女生还是不要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好,因为女孩学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一般单位都不爱要女生,觉得女生还是学语言类的比较好,尤其是小语种的,都很好找工作,而且工资 都不低(大连理工)

如果能考上研究生,选啥专业不重要;如果毕业后就业,最好仔细想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决定,如果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化学工程方向,(山东理工)

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容易招供做的就是化工专业!在现在工作压力这么大时候选择这个专业是个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想考研而又想赚钱多!那就要选择金融专业!但前提条件是名牌大学而且最低限度是研究生(德州学院)

专业还可以,但是对于女生而言不好,因为是工科,以后找工作用人单位对女生很是歧视,男生找工作比较好找,但是想更大的发展最好还是考研究生!(大连大学)

E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了适合考研还是工作? 考研只是缓冲一下就业压力,喜欢呆在学校里,不想马上踏入社会,另外为就业提供一个稍高点的平台,但现在就业越来越难,三年以后谁知道又会怎样?如果有好点的就业机会,我觉得还是先就业,如果以后工作需要可以再考,假如就业不是很理想,至于出国我不是很清楚,但听我们老师说,现在出国的话去美国回来还不错,如果是英国或澳大利亚回来的就不如以前了。(德州学院)

我当时是两手准备,即准备考研,也留意工作,当然这样经历不够用,但你要有重点,必须好好想想最想干什么,因为现在就业是比较难,不光本科,研究生也面临一年比一年不好就业,我今年还研一,也不知毕业是怎样的情况。但是你已经决定了走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不光考研还是就业。人有时不能太贪心,你在选择时就要做好有牺牲一些的准备。总之我是想有好的工作可以先工作,找不到可以先上学,你一定要明白,决定你以后的是这几年,无论在哪必须能够提升你的能力。还有你提到出国问题,我也想说说,我高中同学出国的很多,包括我两个很好的朋友,所以我有我的一些建议。当然出国挺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但这个能力的锻炼是否和你所花的金钱、时间的代价能成正比就不一定,以我个人觉得家里条件十分容许,可以。不过大学毕业出国就太晚了,如果你不是工费。因为出去要学一年语言,还要在那进行考学,都很浪费时间,而有这些时间也许你在国内有一点进步。而且,国内现在对海归待遇也愈来愈不乐观,因为你出国到底能念到国外几流的大学,你留在国外也是不好留,如果有亲戚还好说。总之出国也不乐观。你现在才大三,可以说是许多东西的开始,你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大的目标,有时占时的失意并不是坏事。(济南大学)

有出国读研的机会当然是最好,一是你自己觉得读研的重要性怎样,二是你的才华主要是表现在那些方面,三也和你的家庭背景有关(贵州大学)

F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在校生大学应该怎么过? 成功的路不只一条。最好,大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好位:搞清楚我为什么上大学?四年后选自毕业还是读研??大一的学习特别重要。第一学期往往能够决定你大学生涯整个的走向。提前向学长们打听清楚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不是适合自己?好不好找工作等等,感觉不合适就尽快换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有你身边的朋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争取给自己寻找一个积极进取,和谐友善的环境氛围。(中国石油大学)

大一的时候关键是把学好了,不然会觉得很没有自信,因为毕竟初入大学,大二再好好学一年,大三大四的日子会比较好过,大二的时候学生会等一些工作会和学习发生冲突,自己处理好时间,合理安排就行了,如果前两年你不好好过大学生活,后两年大学就不会让你自己好过,没办法,大学里不用学习是假的,特别是开始两年,基础很重要,我自己觉得吧,我就是属于大一大二没好好学的类型,现在就不太好过,(中国石油大学)

大一的生活是很容易让人放松的,不过还是得看自己的想法,在大学中你会得到很多东西,或许也会失去一些东西,首要的问题是肯定不要有挂科啊。化工是个很不错的专业,大一上的都是公共课,到了大二下学期才开始有真正的专业课,现在你们可能会笑看这些专业知识,可是当你真的走入了工作岗位是你就会后悔当初为何没有好好的学习专业知识。(黑龙江大学)

G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去哪些单位比较好? 要是不考虑个人因素,单说发展来说,男孩子先去油田炼厂锻炼几年比较好,这会积累丰富的现场经验,这样以后在去选择石化行业的设计院,对自己的个人发展是有帮助的!问题是炼厂那几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磨练的!而女孩找工作比较困难,还是直接去设计院比较不错,或者针对性的去石化销售类公司,我是这样想的。到炼厂的话,估计就要投身进去了!(中国石油大学)

搞技术是越来越值钱!而IT大多是越老越没前途了(除非自己单干做老板)如果去化工厂,不是很好!我得同学感觉不是很好!一般都是3班倒 不如去设计院!因为他们有机会去现场!经验是很重要得 本科一般是1年工作经验可以评注册工程师 5年经验考中级工程师!10考高级工程师!据我了解我们公司得高工,一般年薪都得20W左右吧 主要是有发展得,好得工程公司都想要高工得!做化工得!我感觉去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比较好 也算个白领!干好了!以后想做别得也很好找得 如果国企内部有人!那去国企也挺好得(中石油,中海油——得是他们直属得企业)!但如果想做化工!还是设计比较好呀(北京化工大学)

上一篇:关于商事证明书申请流程及文件要求下一篇:抚宁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