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共12篇)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1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
案北师大版
题
仰望苍穹
比较探究
4、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
高xx
学习
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能做到审美体验并进行审美表达。
2.过程与方法:提高对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概括以及鉴赏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重点
难点重点: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能做到审美体验并进行审美表达。
难点:体验文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和历史。
教法
选择朗读、讨论、点拨型新授
前
准备教师:多媒体
学生:熟读文、勾划字词是否采用多媒体是
教学
时数1时教学
时数第1时备
总数第时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揭示学习目标
.导言:大家都看过日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刘白羽和徐志摩眼中的日出的瑰丽景象,今天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西部落日的辉煌。
2.揭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参考前预习资料了解作者。
2.初读文,勾划生字词并了解大意。
3.再读文,理清思路并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赏析。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走进作者
高建群
西安市人,生于194年。当代作家,国家一级作家,当代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
2.掌握字词
诞(dàn)语
垭(ā)口
攫(ué)取
物什(shí)
安谧(ì)
罗布淖(nà)尔
3.感知文内容,理清文脉络
第一部分(1):
总写对西部落日的印象感受与评价。
第二部分(2—18):分写两次在西部看到的落日的雄伟景象。揭示主题,突出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听导言,初步感知学习内容,产生求知的欲望。
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掌握先学的方法
自主学习
快速回顾内容及生字词
读文,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揭示学习目标引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题、作者。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
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巡视指导
引导朗读,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定西高原落日美丽景象的?
环境:黯淡
颜色:血红
形态:像勒勒车的轮子
西沉过程:跳跃着、颤抖着、依恋、贪恋、恍若梦境
状态及作者的感受:柔和、美丽、安谧、平静、从容
.品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作者怎样描写定西高原落日美丽景象的?
拟人,以情及物,孩子常用的词语
6.第四段插叙“左公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写景中插叙历史故事,增强的文化底蕴)
7.“罗布淖尔荒原”和“罗布泊”落日各有何特点?
“罗布淖尔荒原”落日特点:
环境:压抑荒凉苍茫
颜色:灰白
形状:五分硬币
“罗布泊”落日特点:血红
鲜艳
温柔
停驻在地平线
8.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罗布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
(反衬手法)
9.面对罗布淖尔荒原落日的辉煌景象作者有什么感想?
辽阔,旷远、雄奇壮丽庄严、神圣、悲剧感
0.分析归纳的写作特色,我们要学习本篇的哪些写作方法,才能让自己的也引人入神。
(1)写景抓住地域特征
(2)写景中插叙历史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3)融情入景,以情动人
(4)采用总分式结构,并且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
五、学生讨论订正,教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说说古诗文中有关描写落日的句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说说我们所看到的落日和作者写的落日景色一样吗?你所看到大漠的落日景象是怎样的,请动笔写一写。
(通过幻灯片给学生看一些大漠落日照片)
学生先自主学习,而后小组交流,而后选代表在班中交流。
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结果。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
指名说说探究结果,学生互相补充,对好的意见提出激励。
进行个性化感受的表达。书面完成大漠落日景象的片段描写。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及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巡视指导,教师相机引导、点拨,补充明确。
激励先进,纠正问题,归纳总结。鼓励那些后进生多发言。
书面完成大漠落日景象的片段描写。从文本到生活。
作业设置1.完成配套练习本习题
2.书面完成大漠落日景象的片段描写
教
学
反
思等级评价
(A/B//D)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2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次函数课程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4)理解正比例函数;(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二)本章教学目标分析。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体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
(三)本章学习目标分析。“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函数,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并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一)主题图与章前文字。本章主题图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健身跑、弹簧秤等图片,力图让学生认识到章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展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图像两种表示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本章与上一章“位置与坐标”的密切联系,另方面也暗示了“数”和“形”是一次函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研究其他有函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2]
章前文字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切入,转而思考这些关系的刻画,自然过渡到本章的学习主题。而一连串的疑问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
(二)例题设计。以第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为例,例1是在明晰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例子。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也是一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这暗含了某种逻辑关系。对此,不必告诉学生,但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2的文字量较多,三个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读题,划去对解决问题无关的文字,明确已知与所求;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评讲。
(三)学生活动。本章教材里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
做一做:
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像;2、在所画的图像上任意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3x。[3]
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画图体验,同时也为后续归纳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性提供材料。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四)阅读材料。"读一读"是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实、现实中的数学应用介绍文章或趣味性小评文,本章的阅读材料是:中国古代漏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次函数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介绍这一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挖掘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实例,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探寻各种计时方法。
(五)课后习题设置。本章课后习题设置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这三大块。
1、知识技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数学理解: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回顾与思考。本章通过一定的探索活动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并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回顾与思考"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三、对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情境的选取要尽可能符合广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函数概念引入中,所引用的摩天轮对很多没有坐过摩天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陌生的生活情境。(二)北师版教材在综合性习题类型的编制方面应有所增加.如增加一次函数在几何中运用的习题,增加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问题,增加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如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问题等。[4](三)北师版教材中例题的数量与题型的种类应有所增加,并且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课堂内容、习题相匹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北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3
本课设计遵循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理念,注重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各种活动,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够了解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核心词汇When, birthday, autumn, spring, March, September, October,及短语happy birthday. 能说,能简单运用。
(2)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March 12th.
How old are you?I’m eight years old.
(二)教学重点:
1.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自己的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型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习题
(四)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nd warm-up
Step2 Set the scene
(1)T: Today is my friend’s birthday. I have a gift for her.
(Ss review and read the word: gift.) Here is a birthday gift.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birthday.(Ss read and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s).
Let’s sing it!
Ss: Sing a birthday song together, and say “happy birthday” to the friend.
(2)整体感知
Watch the flash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ose birthday is it? (It’s Mocky’s birthday.)
(3)Read the story one sentence by one sentence.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four seasons and a calendar, learn spring, autumn, Octo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
(4)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repeat: Today is Mocky’s birthday.
T: When is Mocky’s birthday? How old is Mocky?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and read.
(5)Then do the exercise: T or F.
Step3 Paper work:
(1)Show table 1 and fill Mocky’s birthday and age.
Then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1 in groups.
Check the answers.
(2)Show a calendar again, and ask Ss to answer: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old are you?(Point at the right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Ask 3 friends about their birthdays, and complete the table 2.
Ask 2-3 to show their table and read the sentences.
Step4 小结: 新单词和句型.
T:Today we learned five new words…
Ss: Spring, autumn,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T: And how to ask and answer your friends’ birthday and age?
Ss: How old are you? I’m … .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 .
Step5 Say Goodbye.
(五)板书设计:
Unit 4 Mocky’s birthday
When is Ken’s birthday? How old is Ken?
It’s March 12th.
He’s 10 years old.
New words:
springMarch
autumnSeptember
October
(六)作业设计:
1.Read the story.
2.Tell your parents your birthday in English.
三、教学反思
“Mocky’s birthday”是小学英语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关于询问及介绍生日,年龄的句型,以及十二个月份的学习。本堂课的教学选择了第一课时,关于课文教学。课文由Mocky看到桌上的礼物,猜测是谁过生日,由此引入关于询问和介绍自己生日和年龄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由听力练习,到模仿对话,学习单词,再到自读课文,运用对话,由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
反思这堂课,在前半部分学习新知的环节上,先设计学生整体感知,再由整体到句,词,对新单词的学习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边听边读边学,分解了课文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也就不会有太难而学不懂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英语,使他们喜欢英语,乐学英语。
作者简介:
曾丽娜(1981~),女,四川成都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4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2课时)
课前预习: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标出生字生词注音释义。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资料。相关课程标准:
“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2.课文好词佳句的咀嚼品读。3.对所谓悲剧美的体会。
评价任务: 1、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受读出来。2、2、再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探究问题。
3、“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悲剧感是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欣赏了日出的雄伟瑰丽之美,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在到西部去看看落日的辉煌。
出示有关落日的图片共大家欣赏。
二、文题诠释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西部”点明了位置,即中国的甘、新、宁等地区。“地平线上”指明了方位,表明本文所记的是太阳即将西沉时的景象“落日”是本文所描述的对象。此题目显示,作者将在旷远、辽阔、苍凉的大西北的背景之下,为我们描述这一背景下的世间的“大美”。
三、默读课文,把握对全文的整体感觉;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了。
四、划出描写落日的句子认真的朗读,赏析所划的句子。
1、小组内交流找的句子,说出自己对句子的感受来。
2、指生回答找的句子。如下:
1.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诞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导析:作者采用了由大背景投放到局部特写的方法,层层推进,由中亚细亚的所有雄伟的风景,直至推出令作者震撼的落日。“世间有大美”是作者对西部风光的总评价,而“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留给作者的印象最深,下文就是对这一景象的具体描述,统领全文。
2.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
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民间剪纸。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
导析:描写景物重点是抓住其典型特征。落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颜色和形态上。这里,作者把落日的红与写春联用的红纸的颜色比较,体现出一种净化心灵的
“静”,还具有历史文化氛围。作者把落日的形态比作是“勒勒车”的轮子,体现出一种民族特色。
3.落日在沉入地平线以下的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个,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导析:写落日西沉时,作者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来写。“跳跃着,颤抖着”是动,“纹丝不动”是静。动是美的,“跳跃”“颤抖”“跃”。静也是美的,它“依恋”“贪恋”“不愿离去”。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直到完全消失。作者抓住了落日即将消逝的瞬间,真实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落日在消逝过程中呈现出的梦幻般的美。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第⑸自然段中关于“左公柳”的故事与文章有什么联系?这些联想有什么作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导析:关于“左公柳”的故事,是由落日的背景自然想起的,走在异地他乡、陌生的环境,将眼前之景与自己熟悉的传说故事进行时空上的联系,是人之常情。同时,这些联想又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体现作者的文化涵养,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这些联想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2.第⑻—⑽自然段写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有何作用?
导析:作者在写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时,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描写手法,⑻—⑽自然段便是“抑”。作者先写了不死不活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的太阳,对应的是西域荒凉空旷的无人区,给人的是压抑的梦幻般的感觉,为下文写落日辉煌的一幕作了铺垫。
3.第⒃自然段中提到罗曼·罗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导析:作者则因日落,而感受到死亡的庄严,由日落想到日出,这种联想是相称的。由此可知,人与自然从来都是血肉相连的,一个睿智的人可以从自然里发掘灵感,获得启示。
4、课文倒数第二段说:“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悲剧感是什么意思?
——讨论完成,可考虑:
落日,美好的东西行将坠落消失,含悲剧意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周围环境,含悲剧意味。写第二个落日的部分,有些关键词语可以引导我们体察作者的想法。关键词语:地狱
鬼域
死亡
死气沉沉
黑戈壁
回光返照
死寂
血红的落日
——想一想,在荒芜死寂的大地上,夕阳温柔、宁静而美好的落下。《泰坦尼克号》悲剧音乐让人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本文的“悲剧感”,就是一种在死亡气息中仍不失庄严和尊严的诗意的美。
六、达标检测:
①生字词语:解释下列词语,完成加点的字的注音写字。诞语
安谧
攫来
恍若梦境
瘴气
②思考题:本文第六段如何营造落日之美?(留待下篇学完后一起讨论)教后反思:
由于本篇文章脉络较为清晰,但内容和深层挖掘的东西较多,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做好较充分的预习工作,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课上充分运用了学生讨论和朗诵的这两个重点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可惜问题探讨时难以深入,升华不够。
《云海》
课前预习: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标出生字生词注音释义。了解作者和课文背景资料。相关课程标准:
“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意图,把握本文主旨,积累优美句子。掌握文中所用到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揣摩优美句子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
3、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感悟人生书法自我内心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1、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受读出来。2、2、掌握文中字词,会读会写。3、3、仔细品味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唐敏笔下云的独特魅力,看看唐敏特别的心情怎样影响她的感觉,这与徐志摩、刘白羽又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欣赏了各位名家笔下的“日出”“落日”之美,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女作家唐敏笔下的“云海”。
二、文题诠释
“云海”,即由许多云组成的像海一样的景象。要观察此种奇观,其立足点应于“云海”之上。本文作者描述的便是她于高山之上所见到的这种奇观。以此为标题,生动而又醒目。
三、认真默读课文,读出你自己的感受来。出示云海的图片。
四、学生朗读课文,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怄气(òu)
婆娑(pó suō)
懊悔(ào)
汩汩(gū gū)霓裳(ní cháng)
纤纤(xiān xiān)
憧憬(chōng jǐng)粗犷(guǎng)
五、作者简介:
唐敏,原籍山东,1954年生于上海,1959年随父母迁居福州。曾当过知青,后相继在福建图书馆、作协福建分会、厦门市文联工作。1979年以来发表了若干散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太姥山妖氛》、散文《女孩子的花》等产生过一定影响,已出版《青春缘》等散文集,曾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奖。1990年因小说《太姥山妖氛》入狱。近年来著作不断,《走向和平》等作品一再轰动文坛。唐敏与一些作家一起进行着散文创作的新探索:让散文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个体对外在世界的独特感知和人的自然性灵。著有《远山远水》、《心中的大自然》、《诚》、《青春梦》等。
六、互动学习:
1、通读全文思考,年少时我为什么喜欢云?而成年之后却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激情?
明确:年少时我是在宁静中度过的,与人交往的很少,有隔世之感。单调、乏味的生活,使我格外关注天气,也因此喜欢上了云,把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了云海之中。而成年之后晚饱经沧桑,以彻底地融入了世俗,没有了心静,自然也没有了当年爱云的激情了。
互动2:粗读课文第一部分,怎样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少,报纸送到高高的山上,读起来也有隔世之感”?
明确:作者工作的地方在人迹不见得山上,整天不与世俗的人打交道,似乎与世隔绝,置身世外,即使读到报纸也似乎与己无关。暗示作者工作地点偏僻,生活单调无味,但作者常年与自然打交道,保持了自然,本色的天性,形成了作者达观、通透的心态。
说明:正是作者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作者作为一个女性的特性,使唐敏的散文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新纯净、带有女性独特细腻感受的文章。细品文章的第二部分。
互动3:仔细品味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唐敏笔下云的独特魅力,看看唐敏特别的心情怎样影响她的感觉,这与徐志摩、刘白羽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详见课本第17页。
互动4:随着作者对云海描写的深入,作者不由沉醉其中,在云海中嬉戏,细品文章的第三部分,思考怎样理解“云海汩汩”的围着山头,大有海中孤岛的虚幻感?
明确:作者在此把自己的山比作“孤岛”,而在这种孤寂的环境下看到多姿多变的云海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也是自己所企盼的。
详见课本第19页。
互动6:粗读课文第四部分,品味作者对云海的怀念,体味最后一段中照应前文的词句。
七、出示重难点句子,小组内合作探究;
1.我的青春与别人不同,是在宁静中度过的。说是宁静,在当时被认作“寂寞”。
导析:对生活的感受,是“宁静”与“寂寞”之别。就作者而言,由于她有一颗平静的心,因而也就易与自然交融在一起,从自然景物中获得快乐,也就不会有“寂寞”之感了。
2.女孩子们最喜欢这样嬉戏。“我们是仙女!”这么喊着,人人都想象自己是霓裳羽衣的纤纤美女。
导析:这里专门提到“女孩子”,不仅是因作者本人是女孩,更因只有女孩子才最显活泼爱美的一面。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美与女孩子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她们只能通过想象来得以暂时的欢欣。但从本句中,分明也透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
3.云海隔开我们与山下社会的联系,造成无限畅通的开阔的心情。
导析:云海的出现,使山上的人有了如漂浮尘世之外的超然之感,仿佛进入了自由快乐的仙境。脱离了与山下社会的联系,也就摆脱了束缚,不再受世间的困扰,于是便有了“无限畅通的开阔的心情”。
八、达标检测:助学”感知探究”部分1--5题 教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5
http://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及口号;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与会人员及内容。
2、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伟大意义及“五四精神”;中共成立的意义。
3、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选取优秀影视片段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2、根据教师拟好的问题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优秀品质。
2、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从而激发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和中共一大的内容。
2、难点:“五四精神”的理解
三、课型:综合课
四、教学媒体:电脑、CAI 课件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六、板书设计:(详细见课件)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线索图)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一、五四风雷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3、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3、意义
三、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四、小结
(1919、5、4)(1919、7、23)
五、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工运高潮
单元概述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单元,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兴起。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首先: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其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动的高潮。最后: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发生转折。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完了单元概述,我们现在开始本单元的第一课,第13课伟大的开端。首先,第一部分五四风雷。
讲述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迅速看课本63页课本正文第一段找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什么有关。学生:巴黎和会。
教师:对,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巴黎和会的影片。(播放影片,《我的1919》)教师:同学们,看完了影片,请在课本中找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主张,和会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决议?
学生:中国提出了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的合理提案。结果却遭到和会据绝。
教师:很正确,从影片上可以看出,当中国的合理提案遭拒绝时中国代表愤怒了。当消息传到国内的时候,我们的人民态度如何呢?
学生:愤怒。
教师:对,我们的人民愤怒了!正是这愤怒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风雷。请同学们看书63页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运动主力、斗争方式,以及斗争口号。
学生: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运动主力,学生。斗争方式,集会、游行。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教师: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五四运动游行情况。
教师:同学们,假如你是游行队伍中的一员,下面请同学根据这幅游行路线图以及课本的小字部分,讲一讲你们的游行经过。(打开游行路线图)
学生:我们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当游行到东郊民巷时遭军警助拦,后改道直奔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宅。我们破门而入去捉曹但却捉到了章宗祥,痛打了他一顿。并火烧了赵家楼。
教师:很好,同学们的游行活动引起了北洋政府的恐慌,派出大批军警镇压学生运动。然而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了各地响应,爱国浪潮席卷全国。这个时候哪个阶级加入到斗争行列?
学生:工人阶级。
教师:对,那么请同学们看书64页找出五四运动发生这个转折的时间,地点,主力和斗争方式。
学生:时间,6月5日。地点,上海。主力,工人。斗争方式,罢工。
教师:对,同学们通过五四运动前后期情况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前后期有什么不同? 学生:斗争方式不同,前期罢课游行,后期罢工。斗争主力不同,前期学生,后期公人。
教师:对,好了,我们已经学习了五四运动的经过,那么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呢?请在书中找出。
学生: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教师:很正确,那么五四运动有那些历史意义呢?请在课本找出。
学生: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师:对了,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则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什么样的斗争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精神?
学生:不屈不挠的顽强的爱国精神。
教师:很正确,讲完了五四运动我们下面开始的这个部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重大影响,这件事是什么呢?
学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师:对了,同学们先看课本65页最下面的小字部分,找出中共诞生的历史条件。学生: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结合。组织基础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教师:很正确,那么同学们请翻开课本66页,阅读66页至67页有关中共一大召开的部分,请找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代表,以及中共一大的内容和意义。
学生: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地点是上海。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会议内容: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当前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意义是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便焕然一新!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请看,这是一幅中共一大会址图。(打开中共一大会址)。同学们,这里还有一幅是一条画舫。同学们看课本小字部分说一说。
学生:大会原来在上海举行,后来会场闯入了可疑人物,会议便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
教师:同学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主要与会人的照片。(打开主要与会人照片)。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伟大历史意义。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便焕然一新了?
学生
教师:对,看完了中共的诞生,我们来看一看工人运动的高潮。请大家看课本67页小字部分。认真阅读,找出工人运动高潮的时间和几次大罢工。
学生:时间是1922年初到1923年2月。共有4次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课堂小结
教师: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现在来做一下小结回顾今天学过的内容。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
学生:1919年5月4日。
教师:五四运动前后期运动主力与斗争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是工人。前期斗争方式是罢课后期是罢工。教师:五四运动有那些历史意义?
学生:是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教师:中共一大诞生的时间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时间是1921年7月内容有: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当前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教师:意义呢?
学生:宣告中共的诞生。课后作业
亿库教育网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6
一、周教学内容:学习第八单元合作,共两篇课文,《比本领》《天鹅、大虾和梭鱼》和语文天地。
二、周教学重难点:1.会认会写16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学习通过部首识字的方法。2.学习用词造句。3.学习看图讲故事,介绍自己在家的经历。4.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怎样合作。
二、周学科融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周学情分析:A: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合作,或者是知道与别人合作,却不懂得如何合作。B:学生能初步读懂课文,他们喜欢这样的童话,能充分激起他们的兴趣。《比本领》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学会与人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阅读,深入感受语言的优美。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和课文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2.积累目标: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生字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习过程
初读感知。
1、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试什么呢?
2、比试的题目是谁想出来的?
3、梅花鹿和金丝猴都是怎么想的?
2.细读感悟:
1、激趣点拨: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认为自己必胜,比赛开始后,他们都连忙奔向河对岸去摘果子。那么,胜利者是谁呢?谁来讲讲了解到的情况。
(1)默读第一段,并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2)同桌共同学习第二段,并讨论讨论:它们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摘不到?(3)听了大象的话它们怎么想?怎么做呢?(5)出示句子指名读:A它俩一下子明白了。B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6)它俩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笑了?拓展延伸1|、什么叫合作?举身边的例子说说。
2、试着写一写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课后反思《天鹅、大虾和梭鱼》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古老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都收集进去了。它从反面讲了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天鹅、大虾、梭鱼都很用力,也算同心(都想把车拉动),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朗读理解诗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2.积累目标:
综合运用识字方法识字,培养识字能力。3.生字目标: 学写生字九个,会认7个。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今天有三个小伙伴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是谁呢?你们想知道吗?出示,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识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三个合伙把这辆大车拉走,那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读课文,找一找。
2、汇报。板书:未动分毫
请你读出“未动分毫”的语气来。指读,评议。老师范读,师生评议。
3、是他们当中有谁偷懒,没使劲吗?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拉车的吧。指读第二节,评议。
4、为什么会“未动分毫”?
5、你现在最想告诉他们什么?快来读读第一小节。评议。
6、他们三个合伙拉车,但由于不合作,大车至今还未动分毫,那怎么能让大车动起来呢?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7
二、比一比,组词
请学生先运用学过的方法辨析,再组词,集体纠正。
三、读一读,想想词语的意思(贯穿于课文)
请学生试着用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四、连一连
五、听故事《小猴子兄弟盖房子》
说说听完后有什么感想。
六、设计营救计划。
小组讨论,各组选出代表向全班陈述营救计划,然后评出最佳方案。
七、自读课文
1.自读短文
2.了解内容
3.集体交流
八、金钥匙。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3、情感与价值
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学法引导: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学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梁思成,教师做补充介绍。
2、写作背景介绍:1993年4月,作者登上了山西应县木塔,观塔思人,为梁思成的精神所感动,后写下此文。
2、简介梁思成
4月生于日本东京。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探究
二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梁思成的几件事,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第一件事:
文中的三件事分别表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风貌?试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品析。(学生合作交流、品读语言,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更深入的了解梁思成。)
2、感叹古庙拆除:惋惜无奈。精导
三、重点品读:
1、要求学生重点品读课文二、三、四部分,深入了解梁思成的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梁思成的精神是: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热爱。)
也可提出自己在文中的疑惑,大家共同解决。
(理解本文诗意和智性的特色,更深层次的了解梁思成,对梁思成的精神进行总结。)预设:
3、“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提升
四、小结:
《梁思成的故事》主要写他在建筑方面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梁思成作为建筑专家对建筑的“爱与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练习一、二、三、四、六。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9
八年级历史上册 418《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 北师
大版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材内容:
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而本课介绍了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日寇的法西斯本质,是抗战的关键知识点。本课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共赴国难--全民在抗战兴起的历史。其主线是: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各阶层民众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抗日形势发展,要人士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要学习中国均都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使学生能够简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通过了解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通过对比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卢沟桥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变标志全面抗战的爆发,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4.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6.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
了解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思考三个问题:谁写了这样的歌词?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那个时代,唱这首歌的人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用课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音乐及动画> <点名,提问>
生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这是田汉写下的词句。
生2: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我国整个东北,此时继续南下,侵略华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中国人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深感中国将亡国灭种。
生3:唱这首歌的人的内心应该充满了深刻的危机感,满怀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同仇敌忾,坚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感情。
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我东北,之后,步步进逼华北,1937年,日寇在卢沟桥,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抗日战争这个单元的第二课: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板块一:自主预习,把握基础知识
1.卢沟桥事变: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军:_________________ 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京大屠杀: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二:时光倒流,重温历史
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或观看卢沟桥事变录像),了解这一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请同学讲一讲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
生:(读书或看录像,然后播放课件讲述)
师:了解了卢沟桥事变之后,我们来据此分小组编写一个探究式的历史短剧,编好之后,请一个组上台来展示。
生:(分小组讨论、编写短剧)
小组历史短剧表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生1:(旁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让国民了解此事,战地记者采访了29军军长宋哲元,下面,请看历史短剧--《宋哲元答记者问》
(生
2、生
3、生4扮宋哲元、参谋、记者入场)
宋哲元:日军已在卢沟桥向我发动进攻。各位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来采访,把这次事变的真相告诉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记者:宋军长你好,请问这次事变是何时发生的?
宋:(回答)
记者:是哪一方首先开枪挑起的?
宋:(回答)
记者:日军进攻我军,是不是因为我军有什么地方触犯了他们?
宋:(回答)
记者:那么日军进攻的理由是什么呢?
宋:(回答)
记者:你认为日军为什么要这样做?
宋:(回答)
记者:听说我军伤亡惨重,有高级将领殉国,您可否介绍相关情况?
宋:(回答)
记者:你一定心情不平静吧,请你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好吗?
宋:(回答)
记者:谢谢你接受采访!(完成目标1.2.3)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目。
七七事变后,日军华东方面军,动用陆海空军20余万人,大举进攻上海、南京、杭州--沪宁杭,长江三角洲。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12月1日,日军以7个师团的兵力,合围南京。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寇窜入南京城内,以极其残忍、野蛮的手段,连续6个星期,疯狂屠杀我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余万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目标6)
<课件显示多幅日军暴行小图片,或者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以下一系列历史图片,真实的记录了大屠杀的悲惨场景,和日寇灭绝人性的野蛮行径!现在,请检测你的观察力:你所看到的日寇屠杀中国人的方式有哪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凄凉音乐中,逐幅播放屠杀照片>
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或看录像)
师:日寇的屠杀方式,充分说明了什么?
生:日本法西斯的极端疯狂性和野蛮性!
师:看过大屠杀的照片之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发表意见)
师:今天,南京大屠杀的惨痛一幕已经成为过去,日本侵略者,也因为战败投降,早已被驱逐出了中国,但是,大屠杀同胞的尸骨还在!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图片,就是透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玻璃窗,看到的累累白骨。历史不容忘却,请同学们记住:<播放课件,展示本目知识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开始,持续六周
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残忍的手段
结果:屠杀平民和俘虏30万人以上
生:(思考,记忆)
师:学过南京大屠杀之后,我们来做一个活动,以拓展思维。这个活动叫“听故事,动脑筋”。好,下面请同学们听我讲这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长期在日本公司工作的叫青的中国人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带一个40多岁的日本人去南京出差,离火车开车还有两个多小时,青向日本人建议是不是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日本人同意了。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他非常仔细地看了所有的文字、照片和实物,包括那累累白骨......动脑筋:他看到的历史场景距今多少年了?那累累白骨本应是多少条鲜活的生命?
生:(思考,回答)
师:此人一定看到了他同胞当年的暴行,有哪些?这种暴行竟然在南京持续了多久?
生:(思考,回答)
师:日本人看完以后,沉默良久。中国人问他:有什么看法?他缓缓地说......动脑筋:如果他是个右翼分子,他会说什么?如果他不是,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会说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中国人听了以后,内心十分感慨......动脑筋:她有什么感慨?(目标5)
生:(思考,回答)
师:(小结)以上就是本课全部内容,现在作小结: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东北三省,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随之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华北日军侵占平津之后,华东日军进犯沪宁杭,1937年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性!
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年了,但至今日本政府没有正确看待侵华历史。中国人民必须牢记国耻,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确保我们受侵略、遭残害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板块三:感悟与升华
师: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而且至今影响着中日两国关系。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这样一些问题--<课件显示问题>
问题1: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无恶不作,做了许多坏事,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你知道的有那些?
生:屠杀人民,强迫劳动,细菌战,使用化学武器,劫掠文物图书,侵害个人财产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问题2:日本侵华战争也遗留下许多问题,你知道留下了哪些问题吗?
生: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算起来有一、二十个问题,如:屠杀惨案中人民的受害问题、战俘劳工受害问题、慰安妇及妇女受害问题、细菌武器受害问题、化学武器受害问题、私人财产损失问题、被劫文物图书归还问题等。
师:问题3:现在,在日本法庭进行的由中国受害者起诉的二战民间受害诉讼有几十起,这些案件都要求日本政府和有关企业谢罪赔偿。对这些诉讼,日本有人认为中国人穷疯了,到日本要钱啦。你如何看待此事?(目标4)
生:无恶不作的日本侵略者严重侵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日本政府和有关企业谢罪并赔偿是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
师:问题4: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内供奉着大约二百四十六万个亡灵,其中一千多个灵位是二战中的甲级、乙级和丙级战犯,其中包括战后处以死刑的东条英机、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对此,你作何感想?
生:这表明确实有那么一股势力企图重温军国主义的旧梦。他们的言行不能不激起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愤慨。日本今后究竟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还是别的什么道路,应当引起世人的高度警惕。日本必须妥善处理好历史问题,肃清反动的历史观,才能有助于改善自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已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日本同邻国建立信任关系。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曾指出,两国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但不应使历史成为包袱,日本普通民众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是可以理解的,但甲级战犯是对战争负有重要责任的人,日本领导人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中国人民无法理解和接受。
师:问题5:影星赵薇曾经穿了一件这样的衣服----图形是日本在二战中使用的海军军旗,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兵就是拿着这样的旗帜。你对此事怎么看?
生1: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是日本的海军军旗。那么,赵薇最多不过是因为无知而犯下了过失......生2:公然把日本军旗图形的衣服穿在身上,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当年受过侵华日军蹂躏的幸存者的羞辱,更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的背叛。
师:问题6:你能从身边找到一些日本侵华战争遗留下的痕迹吗?
生:(回答)
巩固与检测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中国军民()A30多万
B15多万
C20多万
D50多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于1936年12月
B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
C侵略者手段极其残忍
D屠杀达30多万中国同胞
4.2006年2月4日,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称,台湾今天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得益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其根本目的是()
A说明事实
B美化侵略
C关心台湾
D重视教育
5.右图(1937年7月7日第二十九军士兵守卫卢沟桥)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入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在抗战从此
C开始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大捷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
四、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大量采用了网络自主探究的形式,学生兴趣大,课堂信息容量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收集整理历史信息,并由历史材料中提炼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也进一步锻炼提高了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整节课环节安排紧凑,使用方法得当,达到了预期的三维目标。但限于学生的水平不一的现实状况,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展示能力差异较大,一小部分学生难于跟上教学进度。因此,下一阶段的尝试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提高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用心
爱心
专心
精心收集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 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什么是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分成哪几种?(略)
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微生物有关呢?(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是微生物)
2.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的微生物,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
酵母菌可用来发酵,我们家经常用来蒸馒头。我们的食物放几天可能就腐烂了。酒放久了会变酸。
是的,微生物一直存在我们周围,而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微生物与食品。
微生物与食品
我们生活中,很多食品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哪位同学来举例?(我们家有做蘑菇,它是真菌,还有木耳、山上的野蘑菇都是真菌,可直接食用)(酵母菌可用来做馒头。使它们松软)(我们酿红酒也要用酵母)
制作泡菜和酸牛奶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制作泡菜时主要是乳酸菌起作用,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料液中)
制作酸牛奶时,为什么要将接种后的牛奶置于30—35摄氏度的环境中?(有利于乳酸菌的快速繁殖)
任何生物都有一定适于生存的温度。太低、太高都不行。平常还有利用温度来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吗?
(夏天太热,温度适合微生物的繁殖,把食物放在冰箱,可以减慢繁殖速度,维持食物新鲜,食物就不容易发霉,变馊)(在学习合理膳食后,我们知道隔顿饭菜和熟食必须加热才能食用。就是用高温杀死细菌)
某些细菌和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使食物腐败或腐烂。这些食物又会影响身体健康。如霉花生、过期食物。所以很多要长期贮存的食物都要放防腐剂或放冰箱里。有些细菌能使食物腐败,有没有细菌能使人生病呢?
引入:微生物与疾病
病毒使人生病,比如,沙眼依原体,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毒蘑菇
我们学过传染病有什么特征?(传染性、流行性)
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防止疾病,尤其传染性疾病,我们除了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还要做什么呢?
病毒使是我们生病,那有没有病毒对我们有利呢?(利用昆虫病毒消灭对我们有害的昆虫)
微生物使人生病,也可使害虫生病,我们可利用来消灭害虫,同时可以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对人类的遗传病进行治疗。微生物可害人也可救人,那么大家知道微生物与医药方面有什么联系吗?
引入:微生物与医药
(青霉素)它有什么作用?(杀菌,消炎)
利用常见的微生物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和医药的关系及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 1.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2.有些微生物可直接食用,或间接用于加工食品,但有些使食物腐败。
3.微生物可引发疾病。板书设计: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微生物与人类
二、食品来自微生物
泡菜的制作
三、微生物与疾病
艾滋病-艾滋病毒 菌痢-痢疾杆菌 致癌物-黄曲霉素等 中毒食物-有毒蘑菇等
四、微生物医药及其应用前景
青霉素 头孢霉素---真菌
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放线菌
随堂练习: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如烤制面包。
2.制作泡菜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
3.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淋巴细胞而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4.第一个发现抗生素的科学家是英国的弗莱明。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引导学生思考:尊孔复古是反动的封建逆流,而帝国主义在当时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它们为什么支持尊孔复古?教材中的“对内对外,两无遗憾”是什么意思?
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看影片片断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多媒体先出示问题,然后播放影片)。
看完影片后,提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生回答后投影展示《青年杂志》、《新青年》,并简单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投影出示陈、李、胡、鲁四位人物。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这四位人物,大家鼓掌欢迎,先请四位做自我介绍。然后我们请这几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重读新文化运动的主旨。(生齐读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师: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
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生回答。
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用心
爱心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复习提纲 篇12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5、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6、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我国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珙桐(鸽子树)
第二节从种到界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5、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6、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建立自然保护区: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 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 (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
(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6、植物的分类:
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
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
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
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1)单子叶植物: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2)双子叶植物: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
7、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8、生物学家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①分类单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②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9、桃隶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桃(种)。
马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10、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即:属名+种加词+命名者(可省略)
1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种类的多样性: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动物种数也位居世界前列。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②基因的多样性:包括种间基因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森林、草原、海洋、湖泊、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等。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八年级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北师大版】推荐阅读:
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08-14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06-16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14
八年级物理上册 寒假作业二 物态变化(无答案) 北师大版10-03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09-26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统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09-11
3做家务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07-17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拾穗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