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

2024-06-01

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通用8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 篇1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习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习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2、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平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这一节课,以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习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基于昨天的说课比较认真细致,今天的新课进行得特别顺,铃声几乎与我的课节奏几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课前几分钟不进行作业评价,本节课就满意了。

课堂的第一环节复习。先一个一个地数,从205---221,学生独立数完之后,指名再大声数给大家听。每次到接近整十的时候,说说下一个该怎么拨珠,不仅没有出错,还轻松小结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2个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从750数到1000。学生数得也比较熟练,还小结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第3个小题是成百成百地数,学生理解了“百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道理。整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

教学的第2环节是新授,难点是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我认为我的新授环节进行得很扎实,尤其是在数1000--1100时,学生学得有兴致。这一环节从1000开始先一个个地拨,拨到1009 时,我这样引导:

“再添一个珠是多少?该怎么拨?

“再添个位就满十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非常好!在数学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这是规则。这个数是多少呢?该怎么读?”

“千位上有一个珠子,读一千,个位上没有就读零,十位上是一个珠子,读一十,末尾的零不读。”

学生在我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导下,顺利地数到了1019,又到接近整十数的关键了,孩子们数得很兴奋,加上了之前的经验,又轻松地度过了1020。

“这个数又该怎么读呢?这两个零的读可别读错,自己试试吧!”

关于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是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走好第一步很关键。百位上的零和个位上的零说起来很饶口,为了以后亿以内数的学习,我觉得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区分这两个零。于是,我让学生把这两个0都起了名字,“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这样就和以后的教学一致起来了。

新课的第2部分是从1030开始向后数到1100。但是,我没有让学生挨着数,而是我说,学生拨。

“请自由数到1039,再添一个是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请拨出1049,再拨一个是多少?怎么读?1059再添一个是多少?.....1099再添一呢?”

这一环节比我想象地更顺。孩子不假思索地就开始在十位上拨起了珠子,居然很熟练。教学时顺利地小结出了“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新课的第3部分是1100数到20xx。由于是成百成百的数数,对于孩子来说非常轻松,关键理解”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和末尾有0的读法,重在强调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比较扎实,边拨边说,边读,边写。由于是边学边练,整个结构很紧凑,学生也比较活泼。

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这节课总体上的效果还可以,层次清晰,从复习百数、千数,逐步过渡到学习的新知识——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的千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学生学习的较为轻松,学习效果也很好。在这节课上,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对于万有了一个较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构建万的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两次运用了表象操作,使学生对于万数和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的更为巩固,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象操作能力。

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热烈,思维活跃。小组合作有序有效,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结读数方法时,教师语言规范,但是学生说数的最后一个0不读,教师应及时更正,小结时也应说清不管末尾有几个0,我们都不读。如果总结语言不规范,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上的缺失。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好各种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教学时的突法情况,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学生学习的更愉快。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反思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学片断二,学生在数五角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反思二: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其中最难的就是对内容繁多的知识的梳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孩子熟悉的商场情景引发学生对速度的思考与理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孩子自己学到万以内数的各种知识。虽然课前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教案也进行了很多次的修改,可是上完课后,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情境利用不充分

在本节课中,我用逛电器商场这个情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虽然都是围绕电器来复习,但是却几乎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情景,显得非常繁琐,现在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一个情境,提出各种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一个情景可以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对情景有了多一份的认识,也让孩子能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知识。

2.评价语要恰当。

评价语几乎是每节课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表扬孩子“声音响亮”“人多力量大”等评语,回想起来,这些都与数学没有关系,数学课上要有数学味道,评价语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感觉,课堂评价我们可以用“表达得非常清楚”“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等类似数学性的语言。同时,我们也要改变单一的表扬方式,用幽默的数学评价语感染学生,感受数学教师的大智慧。

3.教学基础不扎实。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近似数这一部分,我在教学时让孩子计算两个数相差多少,从而判断是谁的近似数,可是评课时我才注意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难度,二年级对近似数的理解仅仅是体会四舍五入,而不是用计算来判定近似数。由于对三年级等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造成现在增加难度的情况。所以在以后我会在学习一节课时多找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找到落脚点,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于老师的点评,让我不仅仅对这一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数学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争取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小学教育吧 Www.JiaoBa.Net]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阿拉伯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

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

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教学完《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至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改进教学。

《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包括了如下几节教学内容:《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用算盘表示千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简单的近似数》。

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较大的数的数感,知道一个数的组成,能正确进行数数。同时引导学生在计数器和算盘上表示数,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以及勤于动脑思考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我认为同学们学得较好的是数的组成,同学们学得差一些的是数的读作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两个知识点有困难的同学要多一些。在算盘上表示数同学们都明白一个上珠子表示5,一个下珠子表示1,但在实际表示数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容易粗心把一颗上珠也当作“1”。这个易错的知识点要多向同学们强调。

《简单的近似值》这节内容还不要求同学们掌握“四舍五入”法教学这节内容时可以适当的提及,帮助学生对一些较大的数、自己不太确定的数进行判断,以确保学生所求近似值的准确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能力以及教育学生改正动手操作学习时的粗心的毛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我在教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千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不足之处:本节课较大地脱离教材,最好与教材联系紧密一些。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习,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习。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体验“千”产生的必要性,感知1000是一个大数,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借助计数器,通过数一数、估一估、想一想、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等数学实践活动,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数感,同时感受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数数,能拐弯数。能准确读写中间有零的三位数。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设计思路】

1.“千以内数的认识”是“万内数的认识”的起始课,是建立在“2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是100以内数的延伸和扩展,它将为学习“万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和铺垫。其目的是通过对“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

2.因为“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了100的基础上一次较大的拓展,从“百”——“千”,其未知空间对九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是较大的。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1000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知识,这点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老师出示1000个字,让学生感受1000个字的多少。出示数轴,让学生初步感知数的相对大小。通过这一“形”作为学习的载体,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精灵和10个摆放不整齐的小方块。

师:这里有几个小方块?

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课件动态演示。)板书这3句话。

【评析】课堂教学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又将为以后学习更大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学习做铺垫。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开始,用数小方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连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为学习10个一百是一千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培养数感

1.出示例二主题图。

(1)数圆点,(出示)先指生估一估,学生估计的数是五花八门的。(2选择一位估的比较接近的同学,说说估的方法。课件演示,先数出一列有10个,再10个10个地数,数出10列是100个。再请学生估,这次可能会估的接近了。(3)课件操作,一共有235个圆点。

2.用小棒表示235,并说说235的组成。

3.用计数器表示235,师生介绍计数器,学生合作完成拨数235。

4.拨数游戏。

5.出示240、300、301,总结计数器上没有珠子时的写法和读法。

【评析】新的课堂理念倡导,数学课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采用同桌合作拨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在互动中感知数的组成,体会数的组成与读数、写数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认识一千,体会大小

1.看来这数的奥妙还真不少。出示计数器,拨888,让学生读出。师问:这里的3个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拨一颗珠子,学生依次读出889,899,999。

3.999又在个位加一颗珠子,是多少了?指生上台操作,演示进位。这一颗珠子就能表示一千了?为什么?(因为它在千位上)千位是从右边起的第几位?揭题,(板书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会写1000这个数吗?写在纸上。

4.千位上一颗珠子表示一个千。1000是个四位数。个(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前面的数的组成与读数写数后,继续利用计数器,进一步感受位值制,体会同样的珠子由于位置的不同,所承载的数量价值也不同,完成了对数的抽象过程。“999加1就是1000”,“满十进一”的思想又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课本练习第80页第7题。

2.找规律,填一填。

【评析】练习有层次,既让学生总结体验学习经验,同时,又巧妙地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融合在了练习中,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反思】

1.温故知新建构“1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的数引入课堂,接着引入小正方体,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一个一个地从1数到10,引出计数单位“十”;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引出计数单位“百”;再一百一百地从100数到1000,引出计数单位“千”。层层递进,激活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激发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

2.数数体现位值制意识。本节课多次利用计数器有效地组织同桌合作学习,为孩子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对数的产生倍感亲切。

3.练习养成估算意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估算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题材,引导学生多估算、多交流,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在这一堂课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猜想的机会。

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郾在活动与交流中正确迅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2?郾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郾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逐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有许多数学信息,小朋友不仅要学会听,还要注意发现问题!

师: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师傅对徒弟说:“我给你们每人写一个数,谁能准确地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谁。”唐僧首先用卡片出示2345。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读道:“二三四五。”

生:(笑)他读错了。

生:大家说说应该怎么读。

生:读数应该从高位读起,这个数应该读作二千三百四十五。

师:唐僧又写出3005(卡片出示)。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三千零零五。”

生:悟空又读错了。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这个数应该读作三千零五。

师:唐僧最后写出第三个数2400(卡片出示)。沙和尚想,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于是就说:“读作二千四百零。”

生:还是不对。数末尾的零不读出来,这个数应该读作二千四百。

师:唐僧叹了口气,说:“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

师:小朋友对万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还将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多种活动,建立数感

师:课前小朋友们收集了一些生活中关于万以内数的信息,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黄河的通航河道长约三千七百九十四千米。

……

师:这些信息可真丰富!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练一练,请每排左边的同学把你收集的信息读给坐在右边的同学听,右边的同学把他读出的数记录下来;坐在右边的同学听完后,把信息中的数读出来,把读法记在自己的作业单上。(同桌交替进行读写活动。)

师:小朋友们读了自己收集的信息,也记录了同桌读出的数。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向同桌说什么或给他什么建议,请说一说。

生:我的同桌写得很好。

生:我建议我的同桌写数字时尽量写整齐一点,那样会更好看。

……

师:万以内的数,除了小朋友们收集到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三位数。

生:我喜欢的是327,因为我的生日是3月27日。

……

师:我喜欢的三位数是666,谁知道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

生:666由6个百,6个十和6个一组成。

师:你们自己写的三位数是怎么组成的,知道吗?

生:知道。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写的三位数的组成,说得对不对请互相评价。(同桌交替进行活动,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师:666接着往后数五个数,怎么数?

生:667、668、669、670、671。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往前数五个数,怎么数?

生:665、664、663、662、661。

师: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数吗?

生:我会两个两个地数,668、670、672、674、676。

生:我会一百一百地数,766、866、966、1066、1166。

……

师:有的小朋友还想发言,那就是说,数数的方法——

生:很多。

师:谁能用自己喜欢的三位数提一个数数的要求,让大家来数数。

生:我喜欢的三位数是888,大家十个十个地往后数五个数。(同学数数。)

生:我喜欢的三位数是532,大家五个五个地往后数五个数。(同学数数。)

……

师:谁能举个例说一说,666大于几,666又小于几。

生:666大于600,666小于1000。

……

师:一时说得完吗?我们还是用自己写的三位数同桌照这样举例练习,比比大小!(同桌交替进行活动,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师:通过小朋友互说,口头练习数的组成、数数、比大小,请对自己刚才的回答给一个评价。

生:我给自己一个“笑脸”,我觉得自己说得很好。

生:我觉得我说得不流利,一般。

……

师: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四位数,并用刚才的方法独立思考写出这个数的组成;从这个数开始按一定规律往后写五个数,举例比一比大小。(学生独立填写作业单,同桌交流互查互评。)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数简洁又方便,但记数(或计数)方法的发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来了解一下。(图片演示。)

师:我们今天用自己收集的数据和喜欢的数进行了活动和练习,大家对万以内数有些什么感受和收获?

生:我知道了数数的方法很多。

……

三、实践操作,发展数感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收获真好!如果能运用到生活中那就了不起啦。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忙解决。请估一估10000颗绿豆用什么装最合适?

生:用袋子去装。

生:用箩筐去装。

……

师:我们实际操作一下,看看谁的估计最接近实际情况。

(学生把课前每人数好的100颗绿豆依次倒入杯中,每个杯子收集1000颗,教师演示将绿豆一千一千倒入透明的大杯中。)

师:现在倒入了约5000颗绿豆,我们班有62位同学,把剩下的12个小朋友数的绿豆也倒入杯中,够10000颗吗?

生:不够。

师:怎么做才能很快得到约10000颗绿豆呢?

生:我们再接着数,直到数够为止。

生:再准备和这5000颗差不多的一份。(教师演示验证。)

师:这些大约就是一万颗绿豆,想想刚才大家给老师的那些建议,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同学说用小盒子装太小了,有的同学说用箩筐装又太大了。)

师:想一想,如果是一万颗米粒,数量和这些绿豆一样,估一估用这个透明大杯子装能装多少?如果是一万颗这样的水果糖(出示实物)还用这个杯子装合适吗?

四、全课小结(略)。

作者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用课件动态展示:从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一百个小正方体,最后到一个大立方体,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我又设计了一个感受一万有多大,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 一万米 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的读写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在计数器上试着画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

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 篇5

本节课通过对一系列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培养了数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复习的方式上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让易错或不理解的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辩清,能分清。复习除了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要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系统化,网络化。另外复习课并不是简单地回忆所学的知识,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在比较大小结束后没有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而是直接开始其它知识的复习,在这里错失了使学生加深理解的机会。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4、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10000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数的组成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10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数的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学习准备:多媒体,计数器等。

课前预习:

调查生活中比1000大,比10000小的数据。

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

1、学生汇报数据。

(1)学校操场跑道一周是250米。

(2)小军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685米。

2、揭题: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000大的数,你想知道吗?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揭示课题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课件出示木块图)

(1)数小木块。(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这个方木块是由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这些小木块可以用哪个计数单位来表示?”

然后边出示方木块,边带领学生数数,当数到九千时,师:“再增加一千是多少?”

引导学生推想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并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万位在右边起的第五位。(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数。请学生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没学具的可以在教具上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练习数数(书上第75页“做一做T2”)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九十四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2)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3)从九千九百五十起,十个十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3、教学例5

(1)出示木块图,师:这些木块里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或在计数器纸上画出这个数)。

(3)这个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怎么读?

(对应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板书:2356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4、教学数位顺序表。提问: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从个位起,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记忆。

三、巩固练习

1、第75页“做一做T1”(写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说数的组成。)

(1)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同桌互读一次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2)指名汇报。(汇报同桌刚才是怎么读?怎么说的?)

2、第78页“练习十六T1”。

课件出示,指名读一读各数。

四、全课:

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 篇7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 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经历数数的过程, 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较好地理解数的概念, 我在课中借助单根小棒、整十捆小棒、整百捆小棒, 采用了数一数、估一估、闯一闯等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去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去思考和探索未知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感知更大的数, 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间都是十进关系。2.通过小棒动手操作, 突破数数难点, 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发展学生的数感。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 教学重难点:

发现10、100、1000间的十进关系, 正确数数。

(三) 教学准备:

六个小组, 每组准备一千根小棒和若干根橡皮筋。单根、整十、整百的小棒贴图若干。

(四) 教学过程:复习铺垫

1.10个一是十

师:同学们, 会数数吗? (会) 我们一起来数数 (多媒体出示单根小棒并齐数) ,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 10个一是十)

2.10个十是百

师:接着数, 大家看, 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袋小棒, 在这里面全是10根一捆的, (拿出一捆) 它是 (一个十) , 再拿一捆?接着拿呢?……

发现:十个十个地数, 10个十是一百。 (板书)

探究新知

(一) 估一估

师:谁能猜猜这袋中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100捆小棒与10捆小棒对比, 生自由估) 我们猜了这么多的结果, 到底怎样才能知道谁的结果正确呢? (数)

(二) 数一数

1.1000的认识 (一百一百地数)

(1) 师: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一起数一数, 在活动之前, 老师还有要求呢 (出示活动要求: (1) 数得要快; (2) 数得结果要准确; (3) 怎样摆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数数的结果) , 要做到这三点, 你们小组准备怎么数? (先商量, 交流方法后数数)

(2) 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 (让学生小组间相互比较各组的不同方法, 从而得出数数的最优方法———整百整百地数) 。

(4) 得出结论: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

师:一千里面几个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把我们今天的发现齐读一遍 (领着学生齐读板书) , 除了一、十、百是计数单位外, “千”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它与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有着密切联系,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研究比百更大的数———10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

2. 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

师:通过刚才小组活动, 关于数数,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数量少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数量多时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或者是一百一百地数) 看来数数的方法很多, 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 有信心接受聪聪的考验吗?

多媒体逐一出示:

(1) 拿出100根, 能接着数到500根吗?

(2) 接着往后数, 能数到580根吗?

(3) 继续数, 能数到620根吗?

(4) 能接着620往后数到627, 再往后数7根吗?

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599后面的一个数是 (%%)

1000前面的一个数是 (%%)

与300相邻的两个数是 (%%) 和 (%%)

你能数出678后面的5个数吗?

2.估一估 (练习十五第6题)

师:你能估计出这儿大约有多少本数吗?能说说你是怎样估的吗?

3. 填一填

师:小组商量一下, 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三、课后思考及片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 把学生的估计意识的培养穿插其中教学。

(一) 充分关注学生以有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 所以我在本节课开始, 首先借助课件和实物小棒让学生回忆一个一个地数, 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 10个十是一百。通过复习已学数数的其中两种方法, 加上学生有数100以内数的已有经验———知道数100以内的数的较好方法不再是一个一个地数, 而是整十整十地数较为快捷, 为学生思考怎样数比100更大的数的最优方法做铺垫,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

片段一:

……

师: (拿出一捆) 它是多少?

生:十。

师:接着拿一捆, 再拿一捆……

生:20, 30, 40, ……100。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1:十个十个地数, 10个十是一百。

生2:数比较大的数, 十个十个数要比一个一个数更快。

……

(二) 自主探究, 放手让学生“做”数学。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 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 听过了, 就忘了;看过了, 就明白了;做过了, 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发现10、100、1000间的十进关系学生并不难掌握, 可能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已经接触到, 于是, 先将小棒实物对比估数, 再让学生组内动手数一数, 验证自己估测结果的正确与否, 充分体验估计成功后的快乐感, 让其在数数的结果中认识计数单位“千”, 在过程中明确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而在如何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各数, 特别是在数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方法上, 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不具备正确数数的技能。于是, 我在学生总结出数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后, 及时创设“聪聪设关”的情境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数数, 加深他们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 先整百的数小棒, 再整十的数, 最后到一个一个的单根数, 层层递进, 由易到难, 逐步让学生在动手数的过程中掌握数数的方法———各数位满十进位。让学生在充分地“做”中, 动口、动脑、动手、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并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发展自我。

片段二:

师:通过刚才小组活动, 关于数数,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生1:数量少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数量多时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或者是一百一百地数。

师:看来数数的方法很多, 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 有信心接受聪聪的考验吗? (出示:⑴拿出100根, 能接着数到500根吗?) 怎样最快的从100数到500?

生2:我知道, 一百一百地数, 很快就数到了。

师:你们都觉得这个方法数得最快吗?

生:是。

师:那你们利用小棒数一数 (指名生黑板用贴图演读100、200、300、400、500) 。

顺利通过第一关, 接着看 (出示 (2) 接着往后数, 能数到580根吗?) , 又该怎么数?还能接着500的后面拿出一百为一捆的小棒吗?

生3:不行, 那就是600了, 除非从中拿出20根就是580。

生4:也不行, 你没直接从500数到580, 而是从500到600, 再回到580。

生5:对, 我们可以拿整十为一捆地数, 也可以一根一根地数, 就是不能拿一百的了, 510, 520, 530, 540, 550, 560, 570, 580 (黑板贴图演读) 。

师微笑, 接着看第三关:继续数, 能数到620根吗? (师拿贴图生齐数:590, 600) , 耶?怎么是会是600?这儿只有5个百呀?

生6:十个十可以换成一个百, 就是6个百了啊。

师点头, 提问 (4) :能接着620往后数到627, 再往后数7根吗?谁可以上来数一数。

生7: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选择单根小棒) 。

生8:628, 629, 再拿一根, 就有十根小棒, 把它们换成一个十, 就是630, 631……

(三) 巧妙设计开放练习, 发展学生潜能。

课后练习的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同时通过学生估计意识的培养, 体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理念, 在反馈练习填一填中, 根据这一环节, 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让他们开放性地思考、开放性地交流, 因此得到开放性的结果, 在不知不觉中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从而为学生自立自强地成长打下基础。

片段三:填一填:

师:小组商量一下, 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400, 500, 600, 700, 800, 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598, 599, 600, 601, 602, 我们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580, 590, 600, 610, 620, 我们是十个十个地数的。

组4:200, 400, 600, 800, 1000, 我们是两百两百地数的。

组5:老师, 我们把上面4个小组的结果倒过来填也可以。

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 篇8

二、学情分析: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数的认识。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感知1000是个大数,了解1000大约有多少。

2.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数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关系。

2.“拐弯”处的数。(个位或百位满+向前1位进)

五、教学用具:1000根小棒,橡皮筋若干根,多媒体课件,纸盒四个,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

问:“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知道是什么歌吗?今天青青草原的小羊们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那么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和小羊们一起学习?(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喜欢的歌曲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先看到老师这里,我们一起数数看有多少根小棒?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一根一根数的)数了几个一?十个一是几?老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0根小棒。接着数,20根到100根,这里有几个10,10个十是100,我就把这100根小棒捆成一大捆,这一捆是多少根?谁来完整的说说十个一是(   ),十个十是(   ),出示。

小结:这是同学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设计意图:从数小棒、捆小棒,复习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三)学习新知

看!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一些小棒,现在我们来估一估,猜一猜,你大约有多少根小棒?看来,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那怎样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根小棒呢?(数,这个主意可真不错)现在我们各小组分工合作,来一次数数比赛。先听清楚要求。课件出示要求。(1.要数的快。2.要数的准确3.结果要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根)比赛开始。各小组汇报小棒根数。

小结:同学们刚才数的数都比100要大,你们可真不简单,这么大的数都数出来了,但是,光数出来可不行,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三个漂亮的盒子,什么颜色?(红、黄、蓝)老师要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你们的小棒怎么往这三个盒子里一放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根?先请你们把你的好办法在小组里说说,并把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

谁来把你的小棒拿到前面来摆一摆,说一说。(在盒子上贴上百,十,个)

让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掌!

刚才这个小朋友用捆一捆,摆一摆的好方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了小棒有多少根。现在请你们也用这种好办法把你的小棒也捆一捆,摆一摆,并把你们这组小棒的根数在小组里说说。

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都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小棒了,那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一共带了多少根小棒?请小组长把你们的小棒拿到老师这里来。

我们先数大捆的,是怎样数的?数小捆的,怎样数的?数到几百九十几时,问后面是几。小棒怎么放?一根一根的数,数到几百零九时,问后面这个数是几?放一根是几。小棒要怎么放。继续数,数到10个100,问10个100是几?出示,10个100是一千。告诉学生,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一起来读一遍。百位上满了十,我们要怎么样?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捆。让学生摸一摸,看看多不多,重不重,这么一大捆老师把它放哪?放一个大盒子里,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位,板书:千位。刚才我们一个数一个数数的时候,小朋友知道了什么?

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根小棒是这么多,1000粒大米有多少呢?1000张纸有多厚呢?(出示装有大米的瓶子和纸)(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数数和读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理解比100大的数。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和探索,讨论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不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四)计数器上数数

出示计数器,问:在计数器上,我们用几个珠子就可以表示1000,你会拨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拨。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那这些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如609、599、999并接着后向数数。如:509  510  511  399  340 341   999  1000(课件显示计数器数数,演示满十进一,突破拐弯数的难点。)(设计意图:运用计数工具,使学生学会读写1000,加深对1000的认识。)

(五)练习反馈

今天我的新知识就学完了,青青草原的小羊们要闪亮出场了。课件出示,小朋友愿意接受他们的挑战吗?课件出示练习。

1.请从计数器上分别表示509、399、998.并接着数出后面两个数。

比一比谁的填法最多

—— ——800—— ——

说一说,生活中大于100的数。(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1000以内的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么大的数,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

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去搜集几个,和同学交流交流,增长一些见识。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

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数的认识。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了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每组桌子上的小棒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教学时老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准备好的小棒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粒大米的多少,感受1000,一切教学活动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上一篇:中秋福利发放方式下一篇:给组织部长的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