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扫盲工作计划

2024-07-21

2022扫盲工作计划(共7篇)

2022扫盲工作计划 篇1

xxxxx社区2011年扫盲工作计划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突出过程管理.xxxxx社区召开成教工作会,把“两基”攻坚作为全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确定扫盲工作机构不撤,人员不减,扫盲经费继续划拨的基本原则,并把扫盲和巩固提高作为“两基”及教育目标责任制的重点.要求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镇副科局领导分别挂钩各村扫盲工作制度.同时推行扫盲工作“一票否决”制,实行镇领导分片联系,主抓辖区扫盲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加强宣传引导,多种形式开展扫盲和巩固提高.在扫盲工作中,各村将扫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脱盲人员进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上来,促进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载体,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食用菌,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特色养殖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实行“两线承包,三方负责”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扫盲任务具体落实到人.探索出了在新形势下扫盲工作“八个结合”,“八个到位”的扫盲攻坚路子,“八个结合”:一是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二是教师主教与学生帮教相结合;三是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措施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四是参加扫盲与享受扶贫项目相结合;五是扫盲整改示范点与大面推进相结合;六是实用科普技术培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七是鞭策后进与表彰先进相结合;八是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八个到位”即:一是认识到位;二是指导到位;三是责任到位;四是措施到位;五是宣传发动到位;六是教学到位;七是痕迹管理到位;八是检查督促到位.为增强扫盲效益,丰富培

训内容,提高学员的种养技能和学习积极性,编写了地方扫盲乡土教材,内容包括地名,科普知识,文明礼仪,范围涉及国情,县情,乡(镇情等,形式函盖民谣,快板,散文等;结合地方生产,生活实际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开办巩固提高班和开展劳动人口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培训班.坚持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对文盲学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集中办班,对文盲学员居住偏远,分散的地方,实行送教上门.认真办好脱盲后巩固提高班,科技培训班,控制复盲率,巩固扫盲成果.建立月报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多种形式扫盲,注重扫盲质量.一是坚持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二是坚持教师主教与学生帮教相结合.三是坚持正面引导与措施约束相结合,调动文盲参学积极

性.各村组织开展了文盲人员“比学争优”竞赛活动,对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四是坚持识字教学与功能性扫盲相结合,既注重识字教学,更注重功能性扫盲,坚持把功能性扫盲作为提高文盲学员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到位.根据市人民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我们对扫盲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同时对村的扫盲加强过程检查.开展“多线督查”:一是镇分片督查.二是镇人大,政协适时组织视察.三是政政府派人员开展专项督查.四是职能部门扎实开展巡回督查.抓好“控辍保学”,堵住新生文盲.为从源头上堵住新文盲的产生,各村校在抓好扫盲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工作力度,严防适龄儿童和少年辍学,最大限度杜绝新文盲产生.加强软件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各村先后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对

如何规范“两基”表册和档案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多次对村扫盲专干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村建立完善扫盲档案,落实好青壮年文盲人口登记造册制度,学员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及登记制度,脱盲证书发放制度等.积极筹措经费,增加扫盲投入.各村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扫盲投入.除上级扫盲专项经费全部用于教育外.坚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时加强扫盲经费的使用管理,使每一笔扫盲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xxxxx社区 2011年1月8日

中国扫盲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篇2

[关键词]文盲;扫盲工作;评估报告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的扫除文盲工作进行了6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已从2000年的8507万,下降到5419万,成人文盲率从8.72%下降到4.88%,降低3.84个百分点。中国成人文盲率首次降到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仅为1.08%。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一、中国扫除文盲进程的历史回顾

只有回顾历史,才知道道路的艰辛与伟大。1949年,全国有5.4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有80%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扫除文盲工作,其重视程度之高、文件(讲话)密度之大、动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第一阶段:初步扫除(1950-1977年)。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扫除文盲工作就被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明确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 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争取在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1950年9月20日至29日,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规定识字教育的标准是:“农民业余初级班(组)吸收文盲与半文盲入学,使其在3年内认识常用字1000字以上,并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一场“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任命楚图南为主任委员,李昌(兼党组书记)、林汉达、祁建华为副主任委员。[2] 1952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扫除文盲运动的补充指示》。为加强对扫除文盲工作的组织领导,经政务院批准,1953年10月19日起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合署办公。1954年11月18日,教育部、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指示发出通知。

195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谈到了扫盲运动:“扫盲运动,我看要扫起来才好。有些地方把扫盲运动扫掉了,这不好。要在合作化中间把文盲扫掉,不是把扫盲运动扫掉,不是扫扫盲,而是扫盲。”[3] 1956年3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成立大会,选举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同志为会长。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扫除文盲章程。1956年8月,教育部、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会议,提出争取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扫除农村2亿多青壮年文盲。1964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52%。

1980年3月,教育部、农业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的《关于第二次农民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要求继续抓紧扫除现有12000万农民青壮年文盲。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4144.8万人。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2 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尚有2.358亿人。中国扫除文盲工作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基本扫除(1982-2000年)。

1990年1月8日,原国家教委等十个中央部门、团体联合召开了迎接“国际扫盲年”全国电话会议。会议提出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扫除400万文盲的要求。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0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以县统计占全国总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5%左右;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我国12岁及其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22996万人,文盲率为34.46%,其中男性为20.76%,女性为48.85%。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8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5.88%。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实现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

第三阶段:全面扫除(2001-2015年)。

2003年,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围绕《达喀尔行动纲领》中提出的6项共同承诺及12项保证,明确提出了2001-2015年中国全民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政策措施,对推进全民教育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就全国范围而言,从1990-2010年,全面实现文盲减少50%的目标。全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从1990年的18000.30万人,减除到5419.08万人,共扫除12581.22万人,扫除率为69.89%,接近70%,见表1。

二、中国扫除文盲工作的巨大成就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群众团体及广大人民群众,与文盲现象进行了艰苦卓绝和长期不懈的斗争,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提升民族素质、提高人类文明程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中国已经从一个文盲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

中国教育年鉴记录了我国从1949-1981年各阶段扫除文盲的数据情况,表明期间共扫除文盲14144.8万人。本专题组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中国有12584万人脱盲,为降低世界文盲的比例作出了贡献。本专题组查阅了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剔除重复统计,即减去1972-1981年重复计算的3872.5万,得到中国扫除文盲的总体规模,见表2。

综上所述,综合各方研究成果和意见,我们认为,解放60多年来,中国累计共扫除文盲2.8亿人②。

2.探索出一条发展中人口大国扫除文盲道路

中国扫除文盲的道路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扫除文盲的成功道路。这是一条将过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党和政府领导全体人民消除文化愚昧和知识文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扫除文盲工作行之有效的思路、模式和方法。

——领导体制。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将扫除文盲工作确定为基本国策,将扫除文盲作为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伟大工程和战略举措,由党和政府最高领导层亲自设计、组织、参与和发动,从战略高度确定扫除文盲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形成了科学的扫盲工作领导体制,解决扫除文盲的思路、方式和路径问题。

——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扫除文盲取得成功的巨大制度优势。中国党和政府充分发挥理论、政治、组织、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体的优势,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了人民扫盲,扫盲为了人民,扫盲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动员。社会动员能力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能力。从解放之初起,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举全国之力,打赢了一场全民参与扫除文盲的人民战争。

——合作机制。中国政府真诚地与国际组织合作,虚心学习世界各国扫除文盲的成功经验,接受国际组织指导、帮助和援助,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组织扫除文盲工作,真诚地履行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扫盲责任。

三、中国扫除文盲工作成功经验

1.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动员能力,在扫除文盲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国家动员能力是指国家为抵御战争、自然灾害、进行国家建设或组织重大事件所体现出的组织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能力及其使用效率。社会动员的广泛性、社会动员的持久性和社会动员的深层性,在极短时间内动员所有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公民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扫除文盲过程中。集中举国人力、物力和财力,办扫除文盲之大事。坚持扫盲持久战,60年始终不懈努力,打赢了一场扫除文盲的“人民战争”。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思想,为中国扫除文盲提供巨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充满着集体主义思想光辉。中国扫除文盲过程上所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全民团结,国家战略利益和民族未来,以扫除文盲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二是全民共同参与。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集全民智慧和全民力量,扫除文盲。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协调管理,大大提升了中国扫除文盲的工作效率。在扫除文盲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发挥中央部门之间、地方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统一管理、协调配合作用。扫除文盲管理部门,一般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教育、宣传、农业、民族、人事、财政、公安、文化、统计、新闻媒体和部队、共青团、省妇联以及各种协会等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协同配合,将部门与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大力提高了扫除文盲的工作效率。

2.党和政府坚强领导是成功扫除文盲的组织保障

扫除文盲是国家行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中国最高领导层为扫除文盲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1949年底,在毛泽东直接关怀下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50年6月,毛泽东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和旧有社会文化的改革工作。”在听取专家意见之后,毛泽东还亲自制定了“每人必须认识1500到2000个字”的扫盲标准,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教育战略思想、人口战略思想和经济战略思想。1956年,新中国扫盲工作进入了高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扫除文盲的决定》的发布将扫盲工作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第一次把扫盲作为国家发展大计。此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连续奋战数十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李岚清等老一辈革命家、几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倾注心血,体现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顶层设计分工协作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工作方法

长期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党政部门工作计划。从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个“五年规划(计划)”都将扫盲工作纳入其中,作为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目标。以规划为基础,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一系列配套文件,将规划转化为可操作、可实施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形成上下配套、整体结合的扫盲规划和政策体系。

一是规划扫除文盲工作基本方向。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扫除文盲工作刚刚进步,中央政府就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目标、标准、政策和方案。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各地开展“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的通知》,中央强调在广大劳动人民及工农干部中扫除文盲,是我们国家实行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是一项迫切和重大的政治任务。二是确定扫盲基本标准。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的决定》对于扫盲的目标、步骤进行部署,同时对扫盲标准提出明确要求:从1956年开始,在工农群众中大力开展识字教育,要求各地按照当地的情况,在5年或7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农村识字标准是1500字,能够大体上看懂浅近通俗的报刊,能记简单的账,写简单的便条,会做简单的珠算;工人识字标准是2000字左右。机关、厂矿企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城市街道都应该积极举办识字教育,大力组织工农干部、工农群众、城市居民中的文盲参加学习。要保证参加识字的人至少每年有240小时的学习时间。三是建立扫盲政策法规制度。确立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国家策略,并使其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国家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同“全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写进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从而明确了接受扫盲教育是每个文盲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扫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8年2月,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提出了扫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扫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四是形成覆盖全国的扫盲体系。成立包括党委、政府、工会、妇联、青年团、农会等部门,以及教育、文化、出版、报纸、广播等部门的代表扫除文盲委员会,决定扫盲运动的方针,制定扫盲计划,指导与组织政府文教及工、农、青、妇各有关方面有计划地配合进行;计划教材读物与宣传工具的供应; 计划识字教师的训练与调配;规定经费开支标准与预算;划与调配为扫盲所需要的房屋和设备;进行工作检查,总结与推广教学经验,及时纠正偏差等。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协调、地方与地方政府协调,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市、县、乡、村六级扫盲工作管理体系。各地政府制定扫盲文件一般有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农委、省民委、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林业厅、省统计局、省广播电视局、省军区政治部、共青团吉林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共同研究制定和颁发,并共同协调贯彻执行。

4.内容手段和方法创新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基本路径

早在1949年8月25日,华北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的坚决倡导者吴玉章就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地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对吴玉章的建议,毛泽东极为重视,把信批转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在毛泽东的关心下,1949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4]

最高领导层直接关注扫盲内容和方法。毛泽东主席还就教学内容和教材作了详尽的指示:“第一步,为了记工的需要,学习本乡的人名、地名、工具名、农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语汇,大约二三百字。第二步,再进一步学文字和语汇。要编这样两种课本:第一种课本由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各就自己那里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编,各处自编一本,不能用统一的课本,这种课本不要审查;第二种课本也应由从事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根据一个小范围的地方(例如一个县或一个专区)的事物和语汇,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区)的事物和语汇编出来,也只要几百字,这种课本,各地也不要统一,由县级、专区级,或者省(市、区)级机关迅速地加以审查。做了这样两步之后,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区)教育机关编第三种通常应用的课本。以后还要有继续提高的课本。中央的文化教育机关应当给这件事以适当的指导。”[5]这些对于扫盲阶段特点的把握和具体扫盲方法的创新,是尊重扫盲规律的体现,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扫除文盲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以民教民的办法创造性解决扫盲师资问题。据当时报道,在扫盲的业余教师队伍中,有七八百万是通过扫盲运动已经识了字的农民,大批投入农业生产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也是一支很大的力量,此外还有一百多万农村小学教师。当时就是号召“发动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使一切识字的人,包括工人、农民、市镇居民中识字的人,包括学校教员,高小以上学校的学生、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都加入到扫盲教师队伍里。“以民教民,能者为师”,“教师条件很平常,识字就能教文盲”。提倡“十字先生”、“百字先生”,“扫除文盲人人有责,教人识字是一项光荣的任务”。许多地方提出了这样一个动人的口号:“一切识字的人都要动员起来教人识字,一切不识字的青壮年都要组织起来努力学习。”各地呈现“亲教亲,邻教邻,夫妻识字,爱人教爱人,儿子教父亲”的现象。这些经验的推广,使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读书声声响,处处是课堂,互教又互学,师生大家当”的热烈场面。到1953年止,全国扫除职工文盲近100万人,扫除农民文盲308万人。许多从“扫盲班”毕业的学员升入了业余学校。

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开展扫盲工作。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识字教育必须贯彻执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改变以单纯识字和计算为主的扫盲课程,使学文化、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经营致富紧密结合,在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提高扫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脱盲与脱贫相结合。中国扫除文盲将脱盲与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相促进,使扫盲向育人、智力开发、科技致富方面转化,实现扫盲与初、中级技术培训接轨,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取得的成果。

5.全民动员群众参与是成功扫除文盲的社会基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积极行动,全国城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扫除文盲运动。为了不影响日常劳动生产,我国扫除文盲过程中,主要采用夜校形式集中面授开展扫盲,尽量不耽误学员的务农时间。扫盲教师可巡回指导,也可动员子女教父母,丈夫教妻子等不同形式开展扫盲工作。同时提倡, “千人教万人学,万人教全民学”,“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扫盲也要大跃进”。很多学校的儿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用“包教保学”、“教自己父、母、哥、嫂识字”、“把文化送上门”等办法,出现了“夫教妻”、“子教父”、“能者为师”、“大家动手,扫除文盲”、“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感人场面。[6]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创造性扫盲做法,对于扫除文盲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6.验收奖励巩固成果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动力机制

成功的管理行为一般包括规划、目标、实施和监测等若干环节。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扫除文盲涉及千家万户,参与者包括城乡文盲和扫除文盲工作者多达数亿人——这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建设、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扫盲工作开始之日起,中国政府就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一是目标制定,二是标准制定,三是过程监测,四是成果验收。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落实扫盲工作责任。中心校要责无旁贷地负责组织制订扫盲计划和实施办法,协调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对扫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在中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文盲人口是8507万,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其中扫除青壮年文盲4610万,成人文盲率已由22.2%下降到9.08%。

7.国际指导合作交流是成功扫除文盲的助推力量

1984年9月7日四川省巴中县由于扫盲成绩显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1984年“野间扫盲奖”。这是中国第一次荣获该组织的扫盲奖。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6个单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项。

据1990年、200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成人文盲(15岁以上)数量从18200万减少到8500万,成人文盲率从22.23%降低到8.72%;青壮年(15-50岁)文盲人数从6171万降到2044万,青壮年文盲率从10.34%降到5%以下,实现了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也实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将文盲率降低一半的要求。中国许多地区或单位荣获了“娜杰达·克·克鲁普斯卡娅奖”、“野间扫盲奖”、“世宗国王奖”等国际扫盲奖励和荣誉,充分反映了我国扫盲教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扫盲行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8.提高教育普及率、防止新文盲产生是扫盲工作的根本保障

中国政府将提高教育普及水平、防止新文盲产生作为扫除文盲的重点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据1990年10 % 抽样调查资料, 全国6~14 岁不在校儿童为3374 万人,占同龄人口比重为19.07%。城镇不在校人口比重为14.16%,乡村为20.51%;女性不在校人口比重为2.32%,男性为16.05%。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从2002年的90%提升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100%。201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7%,其中男女童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78%和99.80%,性别差距全面缩小。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6~14岁不在校儿童为270.83万人,占全国6~14岁人口的2.07%,其中男性为2.05%,女性为2.09%。与1990年相比,大为减少,有利地促进了扫除文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6.

[2]郝和国.新中国扫除文盲运动[OL].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9-08/22/content_18381497.htm.

[3]毛泽东选集[M].北京:1977年版,第5卷.

[4][5]吴珏.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四次扫盲高潮[OL].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8/6925135.html.

[6]翟博,刘华蓉,李曜明,张滢. 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来自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R].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177/201209/141845.html.

职工扫盲工作计划 篇3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保障经费,努力为扫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扫除文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市坚持把扫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推进了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党委、政府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扫盲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及时建立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扫盲工作领导班子,并从上到下建立相应的扫盲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扫盲工作机制,为我县扫盲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目前,我县扫盲工作形成了以教育部门为主,文化、农林、共青

团、妇联和科协等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了扫盲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

其次,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将扫盲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为切实保证扫盲工作落到实处,我县把扫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与教育工作目标,实行政府、教育部门“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扫盲工作关键在于基层,为了抓住这一关键,我们层层建立扫盲工作责任制,按镇、村、中心校、教学点自上而下签订责任状,责任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任务承包到点,一环扣一环,一环紧一环,严肃工作制度,务求取得实效。

第三,多方筹资,合理使用,保障扫盲工作顺利开展。年我县投入10万余元用于扫盲工作,为扫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扫盲单位也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一年来,各镇用于添臵档案柜、档案盒和教师教育教学的补贴多达五千元。同时,努力做到开源节流,用好用足扫盲经费。一是将退旧的桌凳翻新后作为教学使用,二是各教学点扫盲教师尽可能使用小学教师兼职,或聘请高年级学生和退离休老教师帮忙,节省了大量经费。

二、深入调研,完善档案,建立网络,切实为扫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搞清我县“五普”以来的新生文盲人数,我们认真组织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进一步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目前,我县总人口87万5千人,15周岁以上人口58.7万人,平均识字率为93%,其中15至49岁人口数为53.3万人。16-60周岁劳动力人数为51.5万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90年。

通过对调查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我县文盲人员情况比较复杂:一是失能人员比例大,给扫盲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五普”时统计文盲数为2324人,文盲率为0.47%,其中失能人数多达1077人,除失能外文盲率为0.25%。二是文盲人员地区分布不均衡,与所在地经济状况有较大关系。全县青壮年文盲率在0.5%以下有九个镇,青壮年文盲率在0.5%-1%之间的有7个镇。三是外出务工的文盲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不便于定期集中培训学习。

在建立扫盲台帐的基础上,全县建立起扫盲网络。针对年度扫盲工作计划,各镇积极利用教育网站,对文盲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迁移性新增文盲随时建档,尤其关注青壮年文盲及妇女文盲,把他们作为扫盲工作主要对象实施有效监控,真正做到了文盲资料清楚完备,重点突出。

三、更新观念,按需施教,扎实工作,稳步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文盲与贫困通常相伴相生,往往因贫困而产生文盲,又因文盲而导致贫困且难以脱贫,就此而言,扫盲工作需要与扶贫结合起来。以这一问题为导向,我县在扫盲工作中积极转变扫盲教育观念,逐步建立起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和工作方法。

(一)更新观念,按需施教。单纯以识字为主的扫盲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学员也不感兴趣。因此,各镇及时转变观念,在扫盲工作中坚持为民服务,急民所急,积极探索生产劳动技术与农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步从扫文字盲向扫文化盲、扫技术盲等功能性扫盲转变,建立起文化知识、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家庭生活知识与技能、卫生知识与技能相

结合的扫盲课程体系,邀请有关部门举办了法制讲座和常见病诊断和治疗讲座,把学文化与学技术、学法律结合起来,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学员全面综合素质能力。

(二)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各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在扫盲教学中认真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举措,在抓好扫盲工作的同时,瞄准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培训活动,积极帮助文盲人员脱贫致富,提高了文盲人员生活质量。

(三)注重实际,因材施教。针对文盲人员复杂性的特点,在扫盲工作中,我们把文盲人员分成不同层次,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一是联系农科教等部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向文盲人员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二是建立起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手把手教给失能人员一门生产技术,按失能人员失能轻重及兴趣、爱好,提供养猪、养鸡、养蚕等易于掌握的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扫盲教育工作。利用其回乡过春节的时机,集中开展扫盲和技术培训工作,受到了文盲人员的好评。

四、注重教学,强化督导,严格考评,全力促进扫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首先,加强师资培训,着力提高扫盲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和能力。今年以来,我县对从事扫盲教学工作的教师全部进行了专门培训,对扫盲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业务进行了认真指导,进一步提高了他们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加强教学管理,力求科学规范。扫盲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管理。在扫盲教学工作中,我们重点要求各镇做到三个

加强:一是加强教学内容管理,要求编写教材丰富、实用、易学。二是加强教学时间管理,确保每周上课时间、节数,保障学员有充足学习时间。三是加强教学进度管理,为保证教学质量便于检查、评估、奖励,各镇都印发了教学进度表,要求各教学区、教学点按进度实施扫盲教学。

第三,严格组织督导,抓好典型示范。为了促进扫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我县多次组织督导活动,对各镇扫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扫盲工作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扫盲工作更具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第四、建立考评制度,推动扫盲教学工作健康开展。根据扫盲工作责任状,教育局制订了具体考核评分标准,对扫盲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切实调动了广大扫盲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市在扫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满足了广大青壮年文盲学文化、学技术的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一是扫盲工作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设施和设备还需要添置、完善。

二是扫盲教学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文盲学员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实用技术掌握不牢、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急需改变。

三是扫盲工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扫盲教师急躁冒进、责任心不强等情况依然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认真落实对策,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明确职责,扎实工作,齐心协力,努力推进全县

扫盲工作的深入发展,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扫盲工作教学计划 篇4

二、农村中小学和成人学校要充分发挥优势,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把扫盲工作作为一项职责和重要任务,工作计划《农村扫盲工作教学计划》。学校要摸清所在地的文盲状况,把有学习能力的文盲都要确定包教的教师,明确脱盲期限,把扫盲任务落实到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制订教学计划,协调安排好教师的教学任务。

三、各地要为农村中小学参加扫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要根据教财(2011)93号文《关于扫盲工作经费问题的通知》,制定本地扫盲工作经费的解决办法,确保扫盲经费的落实。农村中小学参加扫盲工作的经费开支和教师承担扫盲工作的报酬及培训教师、编写教材等费用应在扫盲经费中列支。

扫盲工作汇报 篇5

(2004年12月6日)

2004年是实现“十五”期间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国务院《扫除文盲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全民性扫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04年市下达我县的脱盲人数为1165人,我县实际组织扫盲学习人数为1320人,其中失能文盲459人,圆满完成了扫盲工作任务。现将我县2004年扫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保障经费,努力为扫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扫除文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市坚持把扫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推进了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党委、政府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扫盲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及时建立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扫盲工作领导班子,并从上到下建立相应的扫盲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扫盲工作机制,为我县扫盲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目前,我县扫盲工作形成了以教育部门为主,文化、农林、共青

团、妇联和科协等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了扫盲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

其次,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将扫盲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为切实保证扫盲工作落到实处,我县把扫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与教育工作目标,实行政府、教育部门“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扫盲工作关键在于基层,为了抓住这一关键,我们层层建立扫盲工作责任制,按镇、村、中心校、教学点自上而下签订责任状,责任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任务承包到点,一环扣一环,一环紧一环,严肃工作制度,务求取得实效。

第三,多方筹资,合理使用,保障扫盲工作顺利开展。2004年我县投入10万余元用于扫盲工作,为扫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扫盲单位也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一年来,各镇用于添臵档案柜、档案盒和教师教育教学的补贴多达五千元。同时,努力做到开源节流,用好用足扫盲经费。一是将退旧的桌凳翻新后作为教学使用,二是各教学点扫盲教师尽可能使用小学教师兼职,或聘请高年级学生和退离休老教师帮忙,节省了大量经费。

二、深入调研,完善档案,建立网络,切实为扫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搞清我县“五普”以来的新生文盲人数,我们认真组织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进一步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目前,我县总人口87万5千人,15周岁以上人口58.7万人,平均识字率为93%,其中15至49岁人口数为53.3万人。16-60周岁劳动力人数为51.5万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90年。

通过对调查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我县文盲人员情况比较复杂:一是失能人员比例大,给扫盲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五普”时统计文盲数为2324人,文盲率为0.47%,其中失能人数多达1077人,除失能外文盲率为0.25%。二是文盲人员地区分布不均衡,与所在地经济状况有较大关系。全县青壮年文盲率在0.5%以下有九个镇,青壮年文盲率在0.5%-1%之间的有7个镇。三是外出务工的文盲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不便于定期集中培训学习。

在建立扫盲台帐的基础上,全县建立起扫盲网络。针对扫盲工作计划,各镇积极利用教育网站,对文盲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迁移性新增文盲随时建档,尤其关注青壮年文盲及妇女文盲,把他们作为扫盲工作主要对象实施有效监控,真正做到了文盲资料清楚完备,重点突出。

三、更新观念,按需施教,扎实工作,稳步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文盲与贫困通常相伴相生,往往因贫困而产生文盲,又因文盲而导致贫困且难以脱贫,就此而言,扫盲工作需要与扶贫结合起来。以这一问题为导向,我县在扫盲工作中积极转变扫盲教育观念,逐步建立起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和工作方法。

(一)更新观念,按需施教。单纯以识字为主的扫盲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学员也不感兴趣。因此,各镇及时转变观念,在扫盲工作中坚持为民服务,急民所急,积极探索生产劳动技术与农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步从扫文字盲向扫文化盲、扫技术盲等功能性扫盲转变,建立起文化知识、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家庭生活知识与技能、卫生知识与技能相

结合的扫盲课程体系,邀请有关部门举办了法制讲座和常见病诊断和治疗讲座,把学文化与学技术、学法律结合起来,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学员全面综合素质能力。

(二)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各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在扫盲教学中认真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举措,在抓好扫盲工作的同时,瞄准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培训活动,积极帮助文盲人员脱贫致富,提高了文盲人员生活质量。

(三)注重实际,因材施教。针对文盲人员复杂性的特点,在扫盲工作中,我们把文盲人员分成不同层次,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一是联系农科教等部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向文盲人员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二是建立起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手把手教给失能人员一门生产技术,按失能人员失能轻重及兴趣、爱好,提供养猪、养鸡、养蚕等易于掌握的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扫盲教育工作。利用其回乡过春节的时机,集中开展扫盲和技术培训工作,受到了文盲人员的好评。

四、注重教学,强化督导,严格考评,全力促进扫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首先,加强师资培训,着力提高扫盲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和能力。今年以来,我县对从事扫盲教学工作的教师全部进行了专门培训,对扫盲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业务进行了认真指导,进一步提高了他们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加强教学管理,力求科学规范。扫盲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管理。在扫盲教学工作中,我们重点要求各镇做到三个

加强:一是加强教学内容管理,要求编写教材丰富、实用、易学。二是加强教学时间管理,确保每周上课时间、节数,保障学员有充足学习时间。三是加强教学进度管理,为保证教学质量便于检查、评估、奖励,各镇都印发了教学进度表,要求各教学区、教学点按进度实施扫盲教学。

第三,严格组织督导,抓好典型示范。为了促进扫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我县多次组织督导活动,对各镇扫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扫盲工作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扫盲工作更具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第四、建立考评制度,推动扫盲教学工作健康开展。根据扫盲工作责任状,教育局制订了具体考核评分标准,对扫盲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切实调动了广大扫盲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市在扫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满足了广大青壮年文盲学文化、学技术的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一是扫盲工作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设施和设备还需要添置、完善。

二是扫盲教学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文盲学员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实用技术掌握不牢、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急需改变。

三是扫盲工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扫盲教师急躁冒进、责任心不强等情况依然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认真落实对策,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明确职责,扎实工作,齐心协力,努力推进全县

扫盲工作心得总结 篇6

摄影理念:

摄影是一件简单的事,画面要力求简洁,背景要力求简洁,越简洁越好。

摄影是一件复杂的事,相机结构复杂,功能复杂,不可能两三个月能速成,要持续学习并练习,要保持极大的热情才能有成果。

扫盲第一步,认识光圈和快门,并记住参数:

光圈:F1 ,,,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光圈的规律是“间隔翻倍”,快门相同的情况下,从F2调为F2.8,通光量相差一倍,即一档。

快门:30,16,8,4,2, ,<1>, 1/2, 1/4, 1 /8, 1/16,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1/20-, 1/4000, 1/8000

快门的规律是以1为出发点,左右变化“以倍数变化”。除了30和125有点少少区别以外,光圈相同的情况下,从1/125调为1/250通光量即少了一倍即一档,如同接一杯水原来要1/125秒,现在只接了1/250,一半的时间,只接到半杯水啦!

扫盲第二步,了解相机的菜单和功能,学会如何用A档,如何拨动转盘设置参数,如何设置单点对焦,转换焦点。了解白平衡如何设置。学习曝光补偿如何增减。

一起去的学员说:我用了一年这单反了,才知还有这些功能。我想说:我用了三年单反了,才知相机上这些按钮是如何用的。

扫盲第三步:练习

在课堂上练习了一下曝光补偿增减,及使用单点对焦拍不同远近的物品。

第二天是周日,阴天,带了儿子去中心公园狂拍一通,对自已没啥信心,先用自动人像模式拍了几张,因为是阴天,感觉成像不是太好。

这是自动人像模式拍的:

接着换成A档来拍,不知为啥,拍出来很黑,学得不过关啊!

终于拍出一张清晰一点的相片了,至于原因,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我就是拿着相机,设了一下ISO200,用单点对焦模式,加了0,5档曝光补偿,一阵乱拍。

儿子最喜欢边做边唱:

来来,我是一个红灯,停停停。。。。

来来,我是一个绿灯,行行行。。。。

然后我用A档来拍花卉,发现超清晰啊

在回家的公汽上,我拨动相机,发现白平衡竟然可以设成阴天,设置后再拍一张,发现肤色自然多了。真是后知后觉啊。

社区扫盲工作总结 篇7

根据根据市教育局和成教中心扫盲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我镇高度重视扫盲工作,及时充实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全面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面完成了扫盲工作各项任务,现将甬江街道本扫盲工作总结如下:

一、街道领导重视,组织宣传得力

通过前期摸底排查,我街道领导对于这次的扫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排查后及时成立的扫盲领导小组,并召集个行政村干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扫盲计划。并通过各村的宣传栏让邻里之间互相宣传,村干部上门宣传,街道工作人员到企业宣传以及通过学校由学生向家长宣传等措施,提高文盲人员的脱盲意识。由于扫盲前期宣传动员的准备工作到位,脱盲教学点设置合理(为方便村民学习,分设了两个教学点组织教学),本期学员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积极要求上进,学习认真,到课率高。

二、教师认真准备,教学因地制宜

为保证每位学员都学有收获,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甬江成校重视教师的选择,在本街道小学中选拔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师任教。任课教师结合文盲学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学员的生活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整合教材学习内容,把学员感兴趣的知识,与学员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进行认真备课、细心传授。任课教师们都能根据课时计划,认真准备,做好课件,做到图文并茂,讲解过程中时时以生活实例支撑,尽量降低学员的学习难度,让学员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每次上课教师均能提早半小时左右到岗,检查学员作业,帮助学员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克服年龄大的困难,使他们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有一位60来岁的老年妇女,刚来时一个劲的说这么大年纪了还学认字,根本学不会,就来报个道以后不会来上课。受她言论的影响,同村的几个老年妇女也开始附和起来,但是第二节课时教室里还是出现了这几个人的身影,不仅如此,后来还介绍了其他人一起来参加扫盲学习。

三、学员积极上进,学习风气浓厚

本次参加扫盲的人员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本地户籍的中老年文盲,且以老年人为主,最高龄的学员已有近70岁,这些学员虽然存在众多学习困难,比如,眼花耳背,记性不好,理解能力差,普通话听不太清楚或者说不好等,但是他们对于政府组织的这次免费的脱盲培训班是十分欢迎的。有一对老年夫妻,丈夫中学文化,妻子文盲,每次上课丈夫都陪同妻子一起来上课,认真督促还把老师的普通话翻译成宁波话帮助妻子脱盲。还有一对文盲夫妇,妻子脚受伤了,丈夫每次都按时用三轮车把妻子带来参加培训,风雨无阻。除了本地一些中老年文盲学员外,另一部分则是外来务工文盲人员。甬江街道是众多企业聚集之处,因此,在本街道流动人员的数量也位数不少,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文盲。而这部分文盲的特点是,年级较轻,接受能力强,记忆力相对较好,有一定的举一反三能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对学习的渴求比较强烈,他们主动要求学习拼音,以获得培训后期持久自学的能力。不仅如此他们还介绍同单位的小姐妹过来一起参加培训。同事之间互相督促互相勉励,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有一个环卫工人因为下班比较晚,有几次都没来得及吃晚饭就赶来参加培训。这样的学习热情,使上课的老师也为他们肃然起劲。

四、培训制度健全,成效初步显现

为保证培训效果,根据计划,每个教学点都设有一个班主任,负责日常考勤,也要做好教学的后勤保障。例如每次学习班主任在点名的同时要做好学习材料的发放工作,还要做好作业的收发工作。同时班主任还要随堂听课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做好及时评价,并把学员的需求反馈给任课教师,做好记录,保留好图片资料。领导小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最大程度的保证扫盲的效果。经过一阶段的脱盲学习,截止2014年3月底共有 人,参加了脱盲考试,合格率为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抓好扫盲工作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甬江街道成人学校

2014.4篇二:城东小学2013年扫盲工作总结 2013年城东小学扫盲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扫盲工作小组根据教育部等 12 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7〕22 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加强扫盲工作的通知》(浙教办〔2013〕 42 号)、新昌县教育体育局《新昌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有效开展了扫盲工作,在扫盲工作中首先核清底数,健全档案。对新生文盲、复盲、迁移性文盲等加强了监测,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开展扫盲工作奠定了基础,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1、“扫盲”巩固提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学校成立扫盲领导小组,提出了对扫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扫盲”巩固提高阶段中的职责、任务确定下来,从而有效地增强行政制约效力。

2、做好扫盲教师培训工作,从师资力量上保障扫盲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德能勤绩等方面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择优挑选了扫盲教师,并多次召开扫盲教师培训工作,签订责任书,对教师进行思想动员,明确责任,了解扫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工作。并认真学习了《浙江省扫盲教育读本》,研究了文盲学员的心理,提高了扫盲教师的责任性和工作实效性。

3、制定切实可行的扫盲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扫盲工作的正常进行。结合学校及扫盲任务的实际,制订了《城东小学扫盲工作管理制度》《城东小学扫盲教师职责》《城东小学文盲学员学习守则》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依。

4、联系社区,建立扫盲详细档案。根据教体局提供的扫盲对象名单,我们先走访了社区,取得了他们的支持,查找了扫盲对象的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学历等情况,完善了《15岁以上青壮年文盲人口花名册》。

5.分组承包,责任到人。我们根据扫盲对象的分布,把扫盲教师分成4个小组,分区分片分别负责。责任到人,互相督促,共同努力。

6、集中教学与分散辅导相结合。制定《扫盲培训班点名册》《扫盲培训班作业登记册》《扫盲培训班作业成绩册》我校采取集中开办扫盲班,教师轮流为学员上课,同时,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员,还由教师亲自到学员家中进行个别辅导,送教上门。

7、根据扫盲要求做好资料、档案的保存工作。每次出访,带数码相机拍记录学习培训的原始过程和培训人员个人照片,准备考核合格者脱盲证办理。对失能人员核实、取证。完成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和登记造册建档。

二、取得成绩

虽然有一部分对象一开始有消极情绪,不是十分配合扫盲工作,但是,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已经顺利完成了对23名学员的扫盲教学,并大部分通过了相关考试。其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55岁,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10个对象的扫盲任务。

三、我们的一点经验

1、学校受命扫盲工作,但扫盲对象大部分属于55岁以上,因年龄偏大,反应有些冷淡,积极性不高。扫盲知识接受性能、记忆力等大大减退,扫盲效果大打折扣。我们每次下村适当带点水果或手套之类的小礼物,给男学员递支香烟。通过增减递感情,这些老学员就非常热情,参与积极性大大提升,诚恳地提出多讲实用知识,愿意上这一类“老年大学”。

2、是善于借助外力。平时,我们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于我们的出现,他们可能不是很欢迎很支持,我们也多次吃了闭门宴。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家长资源,让他们陪同我们一起走进居民的家、居民的心。

3、是集中培训省时省力。一个上午也不用东奔西跑,就可以完成10多个学员的扫盲任务,轻松省力,而且学校教师是最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多媒体、黑板等辅助设备,教学效果也比较突出。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为使我校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加快扫盲工作步伐,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抓好对扫盲工作小组成员的培训及改进、开发更形象、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扫盲任务。

2013年12月28日篇三:扫盲工作总结 2011年扫盲工作总结

开展扫盲工作,是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消除贫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对扫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巩固扫盲成果,提高扫盲效益,扫除剩余文盲,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广泛的人力资源支持。根据《安定区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区教体局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乡的扫盲工作,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安定区内官营镇嘴头村于2011年8月5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开办了10人参加的科技扫盲提高班,于2011年10月27日通过考试合格验收结班。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做到“脱盲”与“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相促进,不断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成果。

二、明确目标任务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成果。

2、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分期分批组织扫盲,寓学于乐,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动员、鼓励、引导50周岁以下的文盲接受扫盲教育。

3、力争做到“脱盲”与“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

科技相促进,向育人、智力开发、科技致富方面转化,实现扫盲与初、中级技术培训接轨,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取得的成果。

三、工作措施得力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克服扫盲可以随意的思想,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落实扫盲工作责任。中心校要责无旁贷地负责组织制订扫盲计划和实施办法,协调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对扫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2、明确职责。建立相应机构,确立工作职责,实行专

人负责,把扫盲工作作为一项正常的、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中心校切实承担起扫盲工作的责任,做好文盲人口核对、登记造册工作,制定实施扫盲对象的脱盲计划。鼓励中小学教师和在校学生积极投身扫盲工作,把教师参加扫盲工作的成绩作为职称评定、考核晋级、评选先进的依据。

3、明确重点,整体推进。

⑴多种形式开展扫盲教育,为方便更多的文盲参加学习。主要采取以夜校形式集中面授开展扫盲,尽量不耽误学员的务农时间。扫盲教师可巡回指导,也可动员子女教父母,丈夫教妻子等不同形式开展扫盲工作。⑵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小学教师、乡村干部以及社区内有

文化、有专业技能的离退休干部、工人等作为扫盲教师,因为他们熟悉学员生活、习俗,教学语言、事例贴近学员生活,效果好。因为这样容易形成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良好风气。

⑶邀请乡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举办适用技术培 ⑷加强管理。建立扫盲档案,制订扫盲学习计划和实施

方案,使扫盲对象、扫盲时间、扫盲地点、扫盲教师、扫盲经费一一到位。并提出教学要求。实行脱盲考试制度,学员完成扫盲学习后,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颁发脱盲证,不合格者继续参加学习。

四、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

1、《实用语文》20学时,8月5日——8月9日(每天

晚上9:00——11:00集中面授3学时,农闲时完成作业1学时)

2、《实用数学》20学时,8月12日——8月16日(每 天晚上9:00——11:00集中面授3学时,农闲时完成作业1学时)

3、《公民生活》20学时,8月18日——8月22日(每天晚上9:00——11:00集中面授3学时,农闲时完成作业1学时)

4、实用科技----种植业。(15学时),8月24日——8月25日,集中面授4学时,实地参观交流学习11学时。

5、实用科技----养植业(15学时),8月26日——8月27日,集中面授4学时,实地参观交流学习11学时。

6、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10学时),8月28日集中面授3学时,实地参观交流学习7学时。

7、计划生育知识讲座。(5学时),8月29日。

8、农机操作技术培训。(5学时),8月30日。

9、结合当地实际,参观交流学习和复习所学知识,迎接考试验收。9——10月。

五、认真组织考试验收

学校于2011年10月27日对10位学员进行考试,结果全部合格验收结班。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2011年12月24日

安定区内官营镇中河村扫盲工作总结(2007)

一、工作回顾

2007上级下达我村的扫盲任务6人,并要求对前三年脱盲人员进行巩固提高,工作量大,任务重,白天上课完成“两基”表册、完成教学任务,晚上参加扫盲。全体教师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我校6人的脱盲任务,并对前三年的人进行了了巩固提高,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年检。

二、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扫盲工作,产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做好全体教师的思想工作,使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扫盲工作中,对教师进行思想动员,明确责任,了解扫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工作。

2、分组承包,明确责任。为了顺利完成扫盲工作,我校采取了全体教师参加扫盲,人人有责,责任到人,互相督促,共同努力。

3、集中教学与分散辅导相结合。我校采取集中开办扫盲班,教师轮流为学员上课,同时,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员,还由教师亲自到学员家中进行个别辅导,送教上门。

4、奖惩挂钩。我校更深夜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对工作积极、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表扬;对工作中有不足的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完成扫盲工作。

上一篇:观百团大战有感700字下一篇:热爱生命小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