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2024-07-15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通用8篇)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篇1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与2011年展望

广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依法设立、依法经营,顺应本地经济发展趋势,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创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全市“三农”、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金融生力军。

一、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

(一)公司数量持续增加,区域覆盖面广

在2009年2家小额贷款公司运营的基础上,2010年新增5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1家获准设立。8家小额贷款公司覆盖了我市10个区、2个县级市中的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萝岗区。总注册资本为8.5亿元,大部分由民营企业和自然人出资。同时,有4家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融人资金,总共2.25亿元。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合计账面利润为4962.41万元,缴纳税收1989.37万元。这些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后,通过发放小额贷款以及税收贡献,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二)贷款投放量大,贷款结构合理

2010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投放贷款1778笔,累计投放金额26.67亿元,平均每笔贷款金额150万元。

1.贷款期限以3个月以内的短期为主。2010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3个月以内累计贷款18.4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9.29%;3—6个月累计贷款3.9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4.62%;6—12个月累计贷款3.2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2.30%;1年以上累计贷款1.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79%。

2.贷款对象以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为主。2010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自然人贷款1279笔,金额为11.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1.28%;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277笔,金额为9.0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3.78%;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22笔,金额为6.6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4.93%。

3.贷款用途较为广泛。主要投向农业、工业、服务业,累计贷款分别为5.08亿元、5.44亿元、13.09亿元。此外,投向消费领域的贷款为1.49亿元,其他类贷款为1.58亿元。

4.贷款方式多采用保证类贷款。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贷款采取信用、保证、抵押和质押等4种方式,其中保证类贷款累计为11.3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2.37%;质押、信用和抵押类贷款累计为7.5亿元、5.2亿元和2.7亿元,分别占全部贷款的28.12%、19.50%和10.12%。

(三)风险管理严格,资产质量高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不存在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吸收公众存款、利用社会闲散人员收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均制定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内控、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在内部机构方面设置了信贷部、风险管理咨询部、综合保卫部和计划财务部等部门,具体负责业务贷前审查、贷款审批、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等职能。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全市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控良好。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一直坚持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资产质量高。2010年末,广州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为8.19亿元,没有不良贷款,计提风险准备金486.71万元,资产损失准备充足。

(四)运作方式灵活,与商业银行合作良好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方式灵活,在贷款利率、放贷程序、客户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与商业银行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发展。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在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具备较大的弹性。

2010年,广州各家小额贷款公司加权平均月利率从10.14%0到16.14%0不等,低于民间借贷利率。

放贷手续简便,速度快捷。贷款业务按照客户申请、受理与调查、核实抵押情况、担保情况、贷款委员会审批、签订借款合同、发放贷款的程序进行运作,一般在贷款申请受理之日起7天内办理完毕,快的甚至可当天放款,比在银行贷款更加方便快捷。

面对可放资金有限等困难,广州小额贷款公司积极与银行加强合作,如越秀海印小额贷款公司、天河益建小额贷款公司与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开展联合贷款业务,一笔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发放20%,商业银行发放80%,通过联合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拓展了业务,商业银行提高了盈利水平,企业降低了资金成本,小额贷款公司、商业银行、企业实现了多赢。

(五)立足区域经济实际,坚持特色经营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各处一区(县级市),所在区域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各异。花都区农业比重相对较大,皮革皮具、珠宝等产业发达;越秀区是传统的商贸业中心,民营经济发达,各类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总数超过8万家;天河区专业市场达1 12个,电子行业、软件行业的专业市场客户众多;增城市牛仔服装产业发达,民间资金缺口突出;荔湾区商贸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区内知名的广东塑料交易所的交易企业资金需求迫切;萝岗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需要支持资金;白云区民营科技园以及工业区具备规模,中小企业众多。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认真分析当地产业发展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在小额贷款投向上,形成了花都区以三农为主,越秀区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天河区以大型市场为主,其他区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2010年,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07亿元,占比51.48%;越秀海印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4.67亿元,占比50.70%;天河益建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服务业贷款2.46亿元,占比35.66%,经营特色鲜明。

(六)产品创新活跃,影响力不断增强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牢固树立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根据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银行审批额度限制等实际情况研究开发机制灵活的各类金融产品。各家小额贷款公司开发的信用金、及时达、实业宝、联银贷、应急贷、过桥贷、货押贷、组合贷、科技创业贷款、商铺通贷款、供应链贷款、过桥快捷通贷款、个人易贷通贷款等产品,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和好评。其中,“海印联银贷”品牌得到了省金融办的高度肯定,在广东省金融办主办《重要金融信息参阅》上作了专题介绍。

广州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参加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培训、研讨、论坛等活动,在业务开展及对外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首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议高峰论坛上,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被评为“2010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100强”,其董事长被选为首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副会长。在2010年广东省“金融创新奖”评选中,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和越秀海印小额贷款公司在10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均获得二等奖(本次获奖的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共3家,另一家为三等奖)。花都万穗小额贷款公司成为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的会长单位,负责协会的筹建及制度设定等工作,该公司还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相关机构及人员多次开展业务培训。随着全市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取得佳绩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化,广州在省内乃至国内小额信贷领域的影响力逐步显现。

二、2011年广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展望

一是继续推进试点区域广覆盖。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申办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改善工作流程,加快报批进程,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发动市里未申办小额贷款公司的区(县级市)向试点区(县级市)学习借鉴经验,把握试点政策要求,争取参与试点工作。继续督促试点区(县级市)认真总结前一阶段试点工作,加强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待各区(县级市)覆盖完毕之后,在条件成熟的区(县级市)争取设立第2家甚至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

二是继续强化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我市一直以来积极倡导小额分散的经营思路,避免贷款集中度过高引发金融风险。通过业务指导和劝告等方式,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平均每笔贷款投放金额从2009年的199.27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50万元。下一步将督促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强化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降低单笔贷款投放额度,扩大贷款覆盖面,不断满足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小额资金需求。

三是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政府部门、小额贷款公司沟通交流平台,交流成果、学习典型、宣传先进、解决问题,为小额信贷改革和发展做好服务。探索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发展的惯例和规则,推动行业自律管理。

四是继续争取政策支持。继续就相关问题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将小额贷款公司列入办理贴息贷款金融机构的范围;争取将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资料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以便于查询企业及个人的信用状况,加强风险管理;争取将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列入有效的再担保范畴,防范信贷风险;争取对小额贷款公司发放“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按比例给予适当补贴,从而惠及更多“三农”和中小企业。通过争取支持政策,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是继续鼓励金融创新和对外交流。继续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根据产业结构、借款主体的不同特点,开发机制灵活的各类金融产品。继续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参加各类研讨会、成果推介等活动,不断提高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广州小额贷款公司优质品牌。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篇2

一、全年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概况

2010年全国水泥市场需求旺盛, 水泥生产企业持续大幅增产, 散装水泥供应量稳步增长, 水泥散装率增速放缓, 预拌混凝土应用加速普及, 预拌砂浆产业蓬勃兴起, 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快速增长, 散装水泥产业链呈现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0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89 805.83万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14 521.95万吨, 增长幅度达19.27%, 全国水泥散装率平均为48.10%, 比去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全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86 691.30万吨, 同比增长23 865.01万吨, 增长率为14.66%。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的增长率高于水泥产量增长率4.61个百分点, 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测算, 共节约标煤2063.38万吨, 减少大气粉尘排放902.55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64.8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7.54万吨, 实现综合经济效益404.13亿元。

“十一五”期间散装水泥增长总量高于“十五”期间散装水泥增长总量2.48亿吨。但值得关注的是, “十一五”散装水泥供应量平均增速低于“十五”平均增速9.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水泥散装率平均增速低于“十五”平均增速8.34个百分点。

二、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1、《制定政策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政协提案产生社会积极反响

为了进一步宣传和扩大关于发展散装水泥重要意义的社会影响, 经商务部和中国散协商议, 争取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由“两会”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议案。中国散协秘书处即刻动议并撰写了《制定政策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提案 (草案) , 并于3月5日通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文学法学院法学系何悦教授向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交委员提案 (002175号提案) , 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了《人民政协报》记者的专题采访。《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新闻网》于3月22日刊载了《全国政协委员何悦呼吁-制定政策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专题报道, 在行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该提案已由大会提案委员会以 (财贸金融[245]号) 文责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 财政部、商务部会办研处, 这对促进散装水泥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

为了宣传和展示我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发展的成果, 搭建业界产需衔接交流平台, 促进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的协调发展, 由中国散协和国家建材展贸中心联合主办, 中国散协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中国散协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各省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协办的“2010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 经请示商务部批复 (商办商贸函[2009]106号) 同意并作为支持单位, 于2010年6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

展会在国家商务部指导、中国散协和国家建材展贸中心的积极动员及组织下, 在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 首届参展企业达200多家, 展位470多个, 展位面积达10 000多平方米。国家发改委解振华副主任, 商务部党组成员仇鸿部长助理, 中国建材联合会张人为会长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协会负责人出席了展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后, 仇鸿部长助理, 张人为会长等专门参观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馆的部分展位并与参展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展会以科技创新、产业联动、优化结构、科学发展为主题, 充分宣传展示了我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成果, 营造了社会各界对散装水泥行业关注与支持的良好氛围, 搭建了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提升了公众对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及技术装备和产品的认知度, 为推进我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会展期间, 中国散协主持召开了2010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商务部、住建部、工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的张军扩部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和平副院长、上海同济大学的王培铭主任、辽宁建科所许琳总工程师等在论坛上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河南省和哈尔滨、常州市散装办主任、南方路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等也在论坛上作了专题发言。河南省散装办、天津市散装办、济南市散装办、杭州益生宜居砂浆产业联盟等单位获展会优秀组织奖。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积极做好散装水泥系列培训教材的编写及有关筹备工作

为适应散装水泥“三位一体”发展形势及工作的需要, 提高散装水泥行政及行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落实商务部有关领导对加强行业培训工作的指示, 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关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业务培训, 中国散协于今年3月18日在苏州市组织召开了《预拌砂浆培训教材》编写工作筹备会。会议明确了培训教材的内容定位、知识范围、培训要点等, 并对编写工作进行了分工。按照商务部关于培训工作的部署, 9月27日, 由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主持, 中国散协及中国散协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协同经办的“全国散装水泥培训系列教材编制工作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会议确定了散装水泥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 强调了编制培训教材要把握好针对性、基础性、系列性和实用性原则, 议定了编撰培训教材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拟定了编制大纲初稿, 明确了编写人员分工、定稿时间进度等。会后, 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印发了会议纪要, 要求由中国散协牵头组织, 各级散装办和行业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与参编专家积极配合, 密切协作, 共同做好培训教材的编制及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

4、加强行业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是规范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两年来, 中国散协积极协调国家标准委及行业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 理顺了工作关系, 制定行业标准工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显著增强。

今年, 中国散协会同行业专家, 先后完成了《干混砂浆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规范》《散装水泥罐式集装箱》行业标准以及协同建设部建科院完成的《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等三项标准的编制、审定及报批工作。

散装水泥钢板筒仓是散装水泥物流的重要设施, 在我国水泥生产和仓储等企业已应用20多年, 因其具有诸多优越性而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但由于产品设施的业态属性较复杂, 至今尚无行业标准, 在应用中的不安全现象屡有发生。中国散协在该项标准批复立项后, 在产品设施生产企业较集中的河南、山东省调研。在此基础上, 9月9日在山东聊城召开了《散装水泥钢板筒仓》行业标准编制工作专家座谈会, 议定了该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的有关事项。拟于2011年底前完成的此项标准, 对保障相关设施的使用安全, 规范同业生产企业的发展, 维护企业利益将起到重要作用。

经过商务部批准立项, 尚在调研和筹备阶段的《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指标》和《多回程干砂滚筒》两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将于近期启动。新兴的商品砂浆产业正在全国蓬勃发展, 加强砂浆行业自律、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是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责。编制出台《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指标》行业标准, 是继2009年9家砂浆生产骨干企业提出并得到业内普遍响应的《全国预拌砂浆行业自律倡议书》之后又一项规范行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该标准将对全国各砂浆相关企业的全面状况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等级评价, 并向社会公示, 有利于展示企业形象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也是健全行业自律制度的重要基础性措施。

5、争取将散装水泥惠农工程纳入“建材下乡”政策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建材下乡,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经过建设部在山东省等试点地区的调研及座谈, 并经商务部以及山东省经信厅等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意见后, 由国家建设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于9月29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建村[2010]154号) 中提出:“试点省区应鼓励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 同时积极探索节能、抗震等其他建材下乡的可行性, 积累经验”。

我国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已有近20年的历史, 各地散装水泥职能部门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络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部分省区坚持实施“农村散装水泥示范县”的培育及考评制度, 使农村散装水泥供应链逐步延伸至万村千乡, 促进新农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 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进一步提出并积极实践“散装水泥惠农工程”, 将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推向了新的阶段。

中国散协在各地调研中积累的有关农村推散典型案例的基础上, 已整理拟写了“实施散装水泥惠农工程是践行建材下乡的有效途径”的报告, 将报送建设部等政府有关部门, 旨在将农村推散工作纳入国家建材下乡政策体系, 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将农村推散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 而且有利于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的职能建设, 扩大散装水泥职能队伍的社会影响力。

6、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 协同解决行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在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厉行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推动下, 各级政府部门对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进一步引起重视, 散装水泥法制化建设继续循序推进。继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省等4省和济南、哈尔滨、西安、长春、南昌、淄博、邯郸、大同等8城市之后, 又有江苏、黑龙江省陆续颁布了关于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发展和应用的条例, 行业相关政策规章体系不断完善, 依法兴散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也为国家散装水泥立法工作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基础。

中国散协注重并保持了与商务部等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联系, 主动汇报交流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和有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及新问题, 汇报反映行业发展中各会员单位的新期待和诉求。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是协助商务部、财政部做好修订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的调研工作。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是保持散装水泥职能队伍稳定和现阶段促进散装水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全行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促进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的尽快出台, 经商务部与财政部多次交涉, 决定今年春节后即由两部联合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调研。同时, 财政部又向各省财政厅印发了修订后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向各地财政厅征求意见。为了稳妥地做好各地的衔接及准备工作, 中国散协提前与各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传递信息, 请各省散装办主动与本省财政厅取得联系, 做好反馈意见的准备工作。在两部调研组赴山东、河南调研考察期间, 中国散协就修订后的专项资金征收标准产生的历史缘由及相关条款变动的来龙去脉向各地散装办的咨询作了详细的说明。在山东、河南以及各省散装办的精心组织和共同努力下, 两部的调研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此次调研工作对新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的尽快出台奠定了基础。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禁现”工作力度。推进砂浆“禁现 (禁止城区现场搅拌砂浆) ”工作的最大难点, 是实现预拌砂浆生产能力与使用环节的协调发展。《商务部关于加强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商贸发[2010]397号) 对发展散装水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调散装水泥主管部门要加快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大力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应用步伐, 抓好农村散装水泥试点和示范项目, 积极推进“散装水泥下乡”工作。同时加强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减少粉尘排放, 合理利用资源, 不断提高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从全国当前的统计数据看, 预拌砂浆的产能利用率不足15%。中国散协陆续接到一些砂浆生产企业的反映, 投入巨资建成的砂浆企业, 其产品销售不出去, 偌大的城市建设规模, 工程现场搅拌砂浆的现象很难改观, 使新建砂浆企业面临困境。中国散协据此及时向商务部建言献策, 建议商务部会同建设部组织行业有关部门, 成立砂浆“禁现”工作联合调研组, 在通知各地“禁现”城市在进行自查的基础上, 重点对部分“禁现”城市进行检查督导, 通报讲评“禁现”工作落实情况, 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使“禁现”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有章必循。

三是积极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印发国家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时, 经商务部与中国散协商议, 特将“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条文写进了草案的第六十八条。

四是协同建设部拟订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有关方案。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 4月19日中国散协接到建设部质量安全司的电话, 双方详细交流了即在玉树县建立20万吨散装水泥配送站及混凝土搅拌站的有关方案, 并结合青海省水泥生产企业布局分散及远距离运输的特点, 经与青海省建设厅散装水泥办公室商议, 向建设部提出了有关建设方案。

7、认真做好散装水泥行业的统计工作

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是国家统计局行业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府部门指导全国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 也是中国散协接受政府部门委托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散装水泥指标和财务管理统计工作的质量, 协会坚持每年组织召开关于统计工作的专门会议, 讲评工作、交流经验、研讨改进工作的措施。于今年10月18日在温州市召开的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会议上, 协会秘书处在讲评工作的基础上将统计工作认真、报表填报规范、数据指标准确、统计分析较好的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浙江、山东、内蒙、辽宁、广西、江西、四川、云南、上海、天津等省市的统计报表进行示范展示, 起到了相互学习交流作用。在各级散装办领导和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行业统计工作质量逐年有所提高, 但仍需在报表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及统计综合分析方面下功夫, 力求杜绝迟、漏、错、虚的现象, 把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8、重视并做好散装水泥宣传工作

散装水泥行业的宣传工作是散装水泥行业各单位和每一位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散装水泥》杂志是散装水泥行业的主流媒体, 各级散装办经办的互联网站、期刊、动态、通讯、简报等构成了散装水泥行业的宣传网络体系, 其对促进散装水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些年来, 各地散装办每年举办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各具特色, 面向社会的宣传效果显著。但承担日常宣传的散装水泥“一报一刊”, 其编辑部日常运营的经济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报刊订阅量低位徘徊、专职采编人员少, 邮寄费上涨、改革创新难度大等因素, 制约了报刊全面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充分发挥“一报一刊”在发展散装水泥宣传上的主导作用, 中国散协在每年召开的《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编委会及笔会上都建议各级散装办能将订报经费提前纳入宣传经费预算, 加大向各有关部门赠阅的数量, 达到扩大宣传面、缓解办报经费之困的目的。在行业各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参与下, 包括散装水泥报刊在内的宣传工作在行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散协经办的“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信息网 (www.chinabca.com) ”已运行四年,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反映行业发展的信息, 年底前已完成重新改版工作。网站改版后的信息量更大, 版面更加清晰明快, 特别是新增加了散装水泥相关企业的信息, 侧重宣传全国预拌砂浆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示范企业”和“认定企业”等骨干企业的风貌, 今后还将增加各级散装办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案例、行业媒体报道集萃、企业风采及商情信息等内容, 以达到积极报送传递信息、提高行业面向社会的宣传效能。

此外, 中国散协秘书处完成了每年一册《全国散装水泥资料汇编》的编辑发行工作, 这对记录我国散装水泥发展史有重要的意义, 是散装水泥工作者较实用的参考资料。

9、协会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能力有所增强

在协会广大会员、全国各级散装办和行业各有关单位的支持并共同努力下, 中国散协的各项工作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 认真分析和把握新形势下散装水泥“三位一体”发展的规律, 着力抓好事关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 搭建行业交流的平台, 及时反映并致力解决行业各有关方面的诉求, 努力发挥政府和行业及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协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得以规范执行, 自身建设与服务功能有所加强。而且新会员申请入会踊跃, 骨干企业更加关心协会工作及行业的建设与发展, 纷纷要求进入协会内设组织的更高层, 这充分体现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进一步增强。

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 协会今年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和一次理事扩大会。于11月17日在厦门市召开的中国散协四届三次理事 (扩大) 会议暨行业年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以及中国散协专业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 通过了中国散协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增选2个企业为中国散协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通过了5个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的变更;增补了5个常务理事单位和10个理事单位;发展新会员19个;会议还增选了中国散协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名和中国散协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名。会议认真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协会开展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意见。

今年3月, 中国散协经国家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评级专家组所进行的严格记分审核, 被评为“国家3A级协会”并获得国家民政部的授牌和证书。

为了加强协会的党建工作, 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批复, 中国散协与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共同成立了联合党支部。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党支部组织协会秘书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办负责人于12月8~10日专程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革命圣地进行考察学习, 使全体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

近年来, 在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情况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如:散装水泥行业立法不易执法难、预拌砂浆产业协调发展难度大、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路途漫长、水泥散装率提高放缓、散装水泥职能及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需要我们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认真研究并科学把握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散装水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2011年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全国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行业的实际, 努力把散装水泥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2011年中国散协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1、配合商务部并协同有关单位做好制订全国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 (指导意见) 的相关工作。

2、办好将于2011年5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及行业发展论坛活动。

3、组织行业专家, 完成《散装水泥钢板筒仓》《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指标》和《多回程干混砂浆滚筒》三项行业标准的编制、送审 (鉴定) 及报批工作。

4、完成散装水泥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审定及付印工作;按照商务部的部署做好行业分批培训方案的报批、筹备及组织实施工作。

5、按照商务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门的部署, 协同做好预拌砂浆“禁现”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

6、进一步与国家住建部等有关部门汇报协商, 促进散装水泥惠农工程与建材下乡试点工作融为一体, 争取国家对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工作的政策支持。

7、组织专家开展关于散装水泥发展具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研究, 为散装水泥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依据。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篇3

1.1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1.1.1回顾

世界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在2010年集中显现,商业和消费信心逐步恢复,经济贸易呈现全面复苏态势,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8%。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已从衰退中恢复,部分国家和地区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以10%和9%的增长率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发达国家依然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其中:美国失业率维持在9.6%,预计经济增长2.6%;欧元区失业率维持在10%,预计经济增长1.7%。发达国家严峻的就业形势表明当前的经济复苏属于恢复性反弹,并未带动就业增长。由于2009年世界贸易跌幅较大,而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带动贸易快速反弹,预计2010年世界贸易将增长11.4%。

1.1.2展望

2011年世界经济将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经济复苏的复杂性、曲折性将进一步显现和放大,预计世界经济在低谷徘徊的时间延长,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0月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下调为4.2%,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下调为7%,其中:在中印两国的带动下,亚洲新兴经济体仍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方面,美国将增长2.3%,欧元区将增长1.5%。

1.2我国经济贸易形势

1.2.1回顾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采取的一揽子计划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贸易快速增长。由图1可见,2010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第1,第2和第3季度GDP分别增长11.9%,10.3%和9.6%,预计第4季度增长8.7%,全年累计增长10%,高出2009年0.9个百分点,也高于之前8.5%的预计值[1]。

图12008年第1季度―2010年第4季度

我国GDP增长率

2010年1―11月,我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在《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措施的引导下,民间投资作用增强,2010年前3个季度增长28%;同期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9.5%,回落19.3个百分点。2010年1―11月,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2010年1―11月,我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大幅增长36.3%,远远超出预期,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33%,7月份外贸出口额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40.3%。由图2可见,2010年1―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额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6月出口额达到亿美元,超过2008年9月亿美元的水平,表明我国外贸已基本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图22009年1月―2010年11月我国日均外贸进出口额

1.2.2展望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指导下,我国将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促进产业升级投资项目的开工和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使我国走在世界“产业换挡”的前列。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我国将启动新一轮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分解任务,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投资项目,这将对部分行业和地区的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地方政府投资需求与融资能力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信息中心对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走势提出3种情景假设,本文按平稳增长情景考虑,预计2011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外贸出口额增长12%,外贸进口额增长16%,GDP增长9%。

2201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回顾

2.1集装箱吞吐量超预期快速增长

由图3可见,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下降。进入2010年,在经济贸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预期快速增长,其中:第1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整体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月度日均36.6万TEU的最好水平;进入第2季度,外贸加速增长,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随之增长,特别是5月外贸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大幅增长48%,带动外贸航线吞吐量达到784万TEU,超出国际金融危机前单月吞吐量745万TEU的最高水平,标志着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全面恢复;此后,经济贸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超预期增长20%(见图4)。

图32008年7月―2010年9月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图42000―201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

2.2外贸航线与内贸航线同步增长,南方港口增长快于北方港口

2009年我国港口外贸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下跌近9%,内贸航线在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增长约9%。与2009年不同的是,在经济贸易的带动下,2010年我国港口外贸航线和内贸航线的集装箱吞吐量均大幅增长20%,其中:内贸航线增长与预期一致,外贸航线增长高于预期。

由于北方港口外贸依存度相对较小,因此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发展形势好于南方港口;但从2010年外贸恢复态势来看,南方港口比北方港口恢复得更快,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高于北方港口,其中:深圳港、宁波港、厦门港、连云港港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湾的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的增长率均在1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首位,连云港港成为干线港新成员

国内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通过新加坡港转运比重的下降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越新加坡港创造了有利条件。2010年第1季度新加坡港与上海港同步增长,二者集装箱吞吐量的差距一度达到49 万TEU;4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越新加坡港;8月上海港当年累计集装箱吞吐量超越新加坡港,跃居世界首位。

2010年连云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0%,其中欧洲和美国2大干线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TEU,连云港港正式成为我国集装箱干线港新成员。

2.4外贸航线结构调整,非传统航线快速发展

2010年是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增长的一年,也是贸易多元化取得显著进展的一年。在与传统贸易伙伴的贸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与东盟、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贸易分别增长42%,51%,43%和46%,带动外贸航线结构调整,其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传统航线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7%,低于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3个百分点;非传统航线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约30%,成为我国外贸航线的新亮点。

32011年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展望

(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在我国GDP增长9%,外贸出口额增长12%和外贸进口额增长16%的条件下,预计2011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62亿TEU,增长约10%,净增约。

(2)外贸航线增长放缓。由于外需环境难有较大改善,预计2011年外贸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将增长8%,较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东盟、澳大利亚、拉丁美洲、非洲、中东等航线的增长率将高于平均水平。

(3)内贸航线成为拉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投资和内需的快速增长将继续推动内贸航线快速增长,预计增长率将达到15%。

(4)码头作业费率有望提高。首先,虽然201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20%和14%,但港口企业效益依然停留在2008年的水平,2010年前3个季度上市港口企业的效益只有2008年同期水平的96%,港口企业迫切需要提高投资回报率,以应对成本上升;其次,由于2010年新泊位投入使用的步伐放缓,码头供求关系有所改善;再次,2010年集装箱运价上涨,班轮公司的效益大幅提升,预计2011年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供求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运价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基于上述原因,我国集装箱码头企业将抓住机遇,适度提高作业费率。

参考文献:

[1]贾大山.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J]. 集装箱化,2010,21(2):13-17.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篇4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增长10.3%,超过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增长12.1%,超过预期目标4.1个百分点。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增长21.3%,财政赤字比预算减少500亿元。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圆满完成。消费、投资、净出口为经济增长分别贡献了3.9个、5.6个和0.8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3%,基本实现调控目标。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全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85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973、863、支撑计划顺利实施。自主研发的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一号”运算速度跃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服务业稳定发展。启动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201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达到34.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基

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保障能力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顺利出台,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以及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重庆两江新区批准设立。

——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明显。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实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32%和3.08%。生态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38.7%;顺差比上年减少6.4%。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109元和5919元,实际增长7.8%和10.9%,是1998年以来首次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就业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超过预期目标268万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规模推进。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

经过五年的努力,“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8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实现,14个预期性指标除服务业就业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3个指标没有完成外,其余都已顺利实现。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8%左右的增长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速度要低,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8%左右的增长目标是就全国来讲的,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和攀比高速度,更不要层层加码。

——优化经济结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少1.5%,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8.3%。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确定为4%左右,既考虑了上述涨价因素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同时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了一定空间。

——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8%以上。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左右。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

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在政策力度上进行微调。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财政赤字拟安排9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6%左右,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要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2011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6%。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826亿元,比上年减少100亿元,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等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继续抓紧制订配套措施,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的盲目重复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煤炭产运需衔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搞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总量平衡和应急调度,保证重点物资运输。

——强化价格调控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市场供应。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增强调控针对性。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健全重要农副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商品市场和价格调控预

案。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依法建立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强化价格监管。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清理整顿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遏制过度投机。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严肃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完善补贴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改善价格环境。继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严禁擅自收费、超标准收费和变相收费。加强舆论引导。正确报道价格形势,阐释价格政策,严厉查处捏造事实、传播虚假信息等恶性炒作事件。

——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力争夺取第8个丰收年。2011年,力争粮食产量保持在5亿吨以上。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从新粮上市起,小麦平均每50公斤提高5.4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城镇化水平。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充分考虑农民工进城需要,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扎实推进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完成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1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篇5

2011年工作总结与2012年工作思路

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庄子乡民政办按照县民政局年初的统一工作部署,坚持民政为民的宗旨,积极主动服务大局,为百姓解难,帮政府分忧,为新庄子乡的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一)完善城乡低保制度。①城镇低保工作以加强动态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工作环节和程序。强化家庭收入科学核算,倡导诚信救助,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退,补差标准有升有降。同时,对因天灾人祸而新产生的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目前我乡共有城镇低保37户,56人,其中包括转非五保11人。月发放低保金13154元。②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县局的安排布署,为确保新增对象定位准确,没有偏差,我们严把“三道关”一是实行“阳光操作”,把好群众的监督关,加大公示力度,增强透明度,严格做到乡政府,村委会二级审核,三榜公示。二是做到“三个不上报”,把好审核上报关,即申报内容不清楚的不上报,手续不齐全的不上报,群众有异议的不上报。

三是实行分类管理,把好进出关,对有特殊情况的家庭,根据其困难程度适当提高救助类别额度,今年8月,新纳入农村低保5户16人,截止目前我乡共有农村低保户188户,358人。季发放农村低保金12.8816万元。

(二)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我乡现有五保户89人,其中兴城五保中心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62人,分散供养每人每季390至1140元,季发放五保金26430元。

(三)逐步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充分体现救急和救难。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时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全年临时救助38户,救助金额2.2万元。大病救助20户,救助金额3.6万元。新生大学生教育救助11人,23000元。

(四)救灾扎实有效。今年5—8月,我乡先后遭受多次特大暴雨和龙卷风的袭击,大量的农作物受灾,部分农房倒塌或损坏,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很大损失。面对灾情,民政办在党委政府的指挥下,一方面认真核实灾情,及时上报,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生产自救,生活互助。恢复重建危房改造共9户23间,发放水泥45吨,改造资金5.05万元。

二、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维护社会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

(一)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

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全额到位,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全乡共有优抚对象32人,其中复员退伍军人10人,烈属6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5人,参战1人,季发放抚恤金4.6万元。

(二)以人为本,认真做好退伍军人的评恤申报工作。今年年初,我们根据对象提拱的有关线索分别帮助找资料,查档案,申报1人带病回乡的抚恤金并获批准。

(三)做好优抚对象临时救助及危房改造工作。共发放优抚对象临时救助款5000元,大病救助10000元。

三、加强社会事务管理,认真抓好殡葬改革

我乡地处县边沿,历来殡葬改革难度较大,通过领导重视,三级联合,重点整治,奖惩结帐等措施,我乡火化率100%,近几年均在全县先进之列。

四、住建局危房改造工作

今年,县分配我乡农村危房改造对象61户(上半年9户,下半年52户),五保户4户,其他贫困户57户。其中新建6户,修缮加固 6户,原址翻建49户,现已全部完工。

五、残联工作

一是残疾人危房改造1户,援助资金10000元。二是积极为残疾人争取创业项目,发展散养柴鸡1户,养鸡300只。

2011年工作基本思路

1、努力抓好救灾救济工作,特别是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工作。

2、继续做好突发性临时救济和特殊对象的救助工作。

3、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严格按照审批办理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调查,做到应保、尽保。

4、积极做好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

5、继续加大对贫困户落实结对扶贫,继续做好对农村困难家庭的危房改造工作。

6、扎实推进双拥工作,认真落实优抚政策。“春节”、“八一”期间对重点优抚对象进行慰问活动。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篇6

——路西街道2010年度工作汇报和2011年工作谋划

2010年,是全面落实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也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第一年。这一年,路西街道工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街道党员干部,以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为中心,以社区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以优化辖区环境为基础,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己任,突出抓好了党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人口普查等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全面推进了街道建设,提升了街道管理水平,街道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将201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巩固组织保障

一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创新,特别是通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创先争优活动,把谋划长远发展规划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服务居民,服务基层,使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街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一)领导班子树立全新形象。在活动中,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塑造了“三个新形象”。即: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加快发展的观念,塑造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新形象;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观念不动摇,塑造团结有为的新形象;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目标,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塑造勤学敏思,学以致用的新形象。

(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立足教育防范,适时组织观看防腐倡廉记录片、举办廉政专题讲座、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发送廉政短信、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等进行警示教育;突出制度 规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八项制度,实施“定岗定责”;严格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社会督评员和工作督查小组督查的政风监督体系,设立共产党员工作岗,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三)民主政治建设凝心聚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使党员的权利得以充分发挥,党员参与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共青团、妇联、各协会组织工作,广泛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学习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紧紧围绕学习实践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采取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创新学习形式,保障学习时间,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内涵;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小区橱窗、流动展板、印发宣传册等各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了“我为社区做什么”的大讨论活动,以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等形式收集意见102条,并切实进行了整改;在各科室和社区党支部及社区党员中深入开展“对标定位,争旗夺星”活动,形成“基层组织夺红旗、广大党员争标兵、立足本职建新功”的生动局面,出现了维护社会治安的典型党员、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的典型党员、下岗再就业的典型党员、身残志不残的典型党员、为社区建设奉献余热的典型党员等12名星级模范;经过群众的评议考核,路西工委计划生育办公室等三个办公室被评为星级机关。在活动中,工作者的工作状态明显好转,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

(五)基层组织活动不断增强。以学习实践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扎实抓好党员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以党建为平台,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联户活动,拓宽服务领域,党组织凝聚力不 断提高。

(六)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采取竞争激励机制,按“人员分流、竞争上岗”原则调优配强了机关干部队伍;实施费用分线包干制度,严格落实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有效节约行政成本;通过聘请专家授课、举办诗歌朗颂比赛、开办“青年读书班”、开展“干部月月学”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量化工作任务,注重考核督查,严格制度兑现,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社区

(一)多管齐下保持大局稳定。紧紧围绕“打造平安社区”工作主题,狠抓建立综治维稳长效管理机制和严打整治两个工作重点。成立了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立了领导值周制度,畅通了信访渠道,积极稳妥地调处和化解了各种生产、生活矛盾纠纷,一年里,成功解决群众纠纷6起,确保了重大节日的安全稳定和重点项目的施工环境;成立了由社区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巡逻队,实现了街面巡逻和背街小巷巡逻一体化,治安和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每月定期安排普法教育宣传,居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常抓不懈,联合开展严打整治、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乳粉、打击传销等专项整治活动20余次,派发安全宣传资料5000多份,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居民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用足国家低保政策,为我街道低保户按时发放低保金,2010年193户领取了廉租住房补贴款;以创业富民为目的,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与企业、单位沟通,为失业下岗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778人;廉租房分配、失业、工伤保险等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合作医疗参保人 员不断增加,确保真正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确保人民满意

街道从群众最关心、生活上最关注、心窝里最看重的一点一滴做起,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为民办实事工作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明确党员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建立帮扶责任制,结成帮扶对象,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街道工作人员的努力,现已结成帮扶对子30个,为特困户解决困难50次,安排特困人员就业20人次,提供致富技术15次。通过建立帮扶责任制,既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又帮助党员提高工作技能和本领,并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爱,通过党员的纽带作用,密切党群的鱼水关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制。路西工委组织各科室和社区支部党员实行“当好一名联络员、带好一幢居民楼、帮好一家困难户、办好一件为民事、出好一个金点子、创好一个平安区”的承诺,组织党员义务巡逻、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捐助贫困学生、参与创建卫生城、文明城等活动。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为每位下岗、待业人员建立了个人档案,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积极推荐帮助他们参加各类就业培训班。自服务承诺制实施以来,党员干部坚持“以微笑对人、以热情待人、以真心感人”的工作原则,真正保证了群众获得最大利益,人民得到最大实惠。

(三)、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并设党员责任区。确定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推行包保责任制。街道成立由赵树来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包保领导小组。包保领导小组深入扶贫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查研究,与困难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员工。主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 难,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表率,认真落实包保责任制。在结帮扶对象的同时,设立党员服务群众责任区,明确党员责任,充分认识服务群众是党员的本分,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有效途径,自觉地投身到服务群众活动中来,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

(四)、注重民愿,顺应民意。街道各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和干部,认真听取和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积极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努力解决群众困难,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透明制,让群众了解社区、科室的工作情况,并进行监督提出建议促进发展。

四、建管并举美化社区,营造优美环境。

(一)、开展环境治理和环境巡视工作。结合街道所处位臵对环境的特点,工委、办事处及时出台了《路西街道辖区环境管理巡视制度》,成立了由街道科级领导包片,机关科室站长和社区干部共同参与的9个巡视组,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对辖区内各单位治理环境不到位的问题实施督查;继续开展“我为街道洗洗脸”活动,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本辖区低保户和老党员、退休干部定期清理本辖区垃圾和小广告,解决了一大批卫生死角和群众反映的环境卫生问题,使街道的整体环境得到加强。

(二)、积极配合三年大变样工作。前、后北窑片、古塔片、渟泗涧村的房屋拆迁及西花园、财神庙街、顺城街的房屋拆迁评估工作是县委、县政府“三年大变样”重点工作之一,为使此项工作顺利进行,街道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议,以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多次深入居民家中,向他们宣传有关政策,同时坚持各部门共同参与,采取各种手段,做好拆迁区居民群众的稳定工作,确保了拆迁工作的平稳推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造做好了坚强后盾。

五、扎实完成本职工作,推进街道建设。

(一)、提高服务水平,落实基本国策。一年来,坚持优质服 务与基础工作并重、奖励兑现与依法行政并举,全面落实基本国策,稳定街道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百日行”活动,做好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完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路西辖区居民全员录入微机工作,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并新增加了对全县5000多名教师的网络化管理。在育龄妇女普查普治工作中,为2058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免费生殖健康普查。

(二)、开展人口普查,加强社区管理。今年我国举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做好人口普查工作,自8月起路西工委抽调专人参加市县级培训,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指导,严格考核,确保普查人员技术熟练,填写正确。我街道工委明确划片包干,责任层层分解到人,目标措施细化到项,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加班加点,掌握了翔实准确的数据,对辖区居民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使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圆满的完成。在人口普查过程中,对全辖区居民的档案进行了系统和完善,为日后的管理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行制度创新

(一)、建立贴近群众工作制度。街道党工委通过建立谈心、接待日制度和问卷抽样调查等方式,主动、及时的掌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群众的情绪、需求和愿望,科学制定计划,实施为民办实事的项目,着力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通过联系重点单位重点户,解决难点问题,推动社区的各项工作;二是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是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组织社区各群众团体全方位参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凝聚人心。

(二)、建立宣传教育工作制度。组织社区党员学科技、学文化、学理论,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在社区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高潮,社区和科室工作人员配合街道中心工作开展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普教育,为群众发放宣传单,建立宣传栏,提高群众知识和技能。

(三)、建立政务公务公开制度。街道建立街办政务公开、社区公务公开栏和居民信箱,组织群众献计献策,诚恳听取居民批评,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沟通思想感情,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遇事有人管、倾诉有人听、权益有人护,能够让群众“有话向党说、有事找党帮”,进一步拉近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开展“我为社区进一言”活动,增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

(四)、建立工作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和社区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多领域的学习,不断提高化解矛盾、协调利益、驾驭全局、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使问题早解决、矛盾早化解、工作早落实,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在全街道干部及居民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我街道各部门及各社区工作呈现出了新局面,得到上级的认可。路西工委领导班子在领导干部考核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领导班子;光明里党支部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碣阳里社区被昌黎镇党委、昌黎镇政府评为先进社区居委会,被昌黎县妇联评为先进妇代会;碣阳里社区老党员母桂民又荣获“秦皇岛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这也是我县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获得此荣誉称号的市民;鼓楼社区被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评为“绿色环保特色社区”;在今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半年考核中,我街道计生工作代表昌黎县接受市计生局的考核,考核成绩名列前茅。

七、2011年工作谋划 2011年,街党工委、办事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长效管理,抓好三个拓展延伸”的工作思路,立足街道,在巩固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发展作为执政兴街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的主题,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两型社区”创建思路,全方位打造特色、精品社区;实施“惠民工程”,健全完善全民创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确保辖区安全稳定;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和干部能力素质。

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巩固提高文明社区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推进创建特色、精品社区工作。突出两个长效管理:

1、突出社会稳定实行长效管理。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社区和综合治理站“一把手”负责制。加大外来人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信访工作的管理力度。

2、突出社区建设、社区环境实行长效管理。探索社区环境管理的新格局,建立完善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围绕居民关心的问题,抓重点、解难点、出亮点。

抓好三个拓展延伸:

1、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向多层面、多方位拓展延伸。在街道层面。通过加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两个纵向层面”和社区党建工作联谊委员会、社区党建协调组“两个横向层面”的建设,形成社区党建工作“两纵两横”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建联谊委成员单位和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社区居委会层面。一是加强党在社区的主导作用和服务功 能,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强对党支部、居委会的领导和管理,继续探索社区工作机制,理顺关系,健全组织;三是发挥社区党建联谊委员会的作用,丰富社区活动的舞台,实现与驻街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2、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和延伸。做好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争取达到县、市级文明社区标准。

3、抓好社区工作向优化环境、优化服务方面拓展和延伸。一是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为企业、为居民提供服务;二是进一步深化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功能,探索社区服务的新路子。

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争创,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1、对标定位抓落实。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要对照本行业、本系统的先进典型,对照工作标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农村党组织重点解决少数班子软弱涣散、民主决策不到位、党员队伍老化、一些党员双带能力不强等问题;社区党组织重点解决部分党员意识淡化、服务居民水平不高等问题;机关党组织重点解决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突出、服务基层少、效率不够高等问题。

2.分类管理抓提高。对照创先争优标准,着眼全面提升,加强不同层次党组织建设,通过重点突破、规范提高,做到分类推进、全面提升,使处于先进的当好标杆、中间状态的晋档升级、相对后进的改变面貌,各个领域“五个好”党组织、各条战线“五个模范”党员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3.践行承诺抓实效。各党组织要结合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把公开承诺作为落实整改措施和为民办实事的有效途径,公开承诺创先争优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公开承诺党组织和党员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下功夫解决一批影响和制 约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二)、做到“四个促进”,关注民生和社会事业,加快建设“两型社会”

1、促进“文明和谐型、宜居舒适型”两型社区的全面建设。大力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发展,带动全街所有社区全面开展“两型”社区的创建活动,全方位打造精品、特色社区,促进社区建设上新台阶。

2、促进社区文化创新。一是继续充分发挥街道内业余戏剧团、老年合唱团、书画协会的作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壮大文体队伍,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系列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二是开展“一居一特色”工作,指导社区围绕“社区图书银行”、“社区资源共享工程”的平台在工作中创新。

3、促进全民创业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全民创业服务窗口,为有创业需求的居民实行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和全民创业社区的创建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思路,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寻找就业信息并联系就业门路,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扩大劳动就业覆盖面,发展构建以全民创业为特色的社区,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全民就业。进一步健全完善助残、帮贫扶困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竭力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抓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积极探索“慈善超市”的运营模式,为辖区贫困居民谋福利;坚持民生至上,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4、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切实抓好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 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落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进社区工作,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扎实推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进一步促进老龄、民政、卫生、民族宗教、体育等各项工作。

(三)、实施“三个加强”,全面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平安街道”

1、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健全完善信访机制,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的作用,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加强信访工作程序化建设,提高信访事项办结率,预防和减少群众越级上访案件的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信访责任追究;切实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敢于面对矛盾,善于做群众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2、加强重点人群教育管理。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深入开展对重点地区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

3、加强安全生产、药品食品及消防安全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安全检查督查力度,深化专项整治,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建设活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深化消防、药品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健全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四)、坚持“四个强化”,提高服务能力,建设人民满意街道

1、强化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继续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严格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搞好十七大精神的宣传教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 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作风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稳定和谐是第一责任的意识、人民满意是第一追求的意识等“三种意识”和带着问题抓调研、带着责任抓落实、带着感情做工作等“三种作风”。

2、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全街作风整顿和教育活动,努力建设高效能机关。健全学习机制,邀请专家或各级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学习考核,实实在在地学理论、学业务;完善竞争机制,加强督查,做到考核有目标,激励有手段,约束有制度;强化服务运行机制,强化执政为民意识,积极主动为居民、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进一步深化“三倡”活动(倡节能环保、倡文明办公、倡优质服务),优化人文办公环境,打造和谐机关。

3、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社区两委成员加快发展、依法行政、做群众工作、努力创新、抓班子带队伍等五种能力;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和党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4、强化机关和社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关学习、考勤、督查等各项制度,切实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2011年的工作任务重、困难多、要求严、标准高、难度大,全体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街道全体人员将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斗志为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街道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依据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要求,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达到并超过5 mSv时,除应记录个人监测结果外,还应进一步进行调查[1]。

1.2 对象

我们把2010—2011年间单个监测周期(3个月)剂量超过1.25 mSv,推算年剂量超过5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3 方法

对于推算年剂量大于5 mSv而小于20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对于推算年剂量大于20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通告其单位相关负责人,对剂量异常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调查内容包括从事放射工作性质(种类)、计量计佩戴位置、有无使用防护用品、下班后计量计存放情况、是否受过故意照射、防护设施设备及使用情况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0—2011年期间,全区共计125人次个人剂量异常。其中2010年参加个人剂量监测共2 170人次,测得51人次剂量异常,占总监测人次的2.35%;2011年参加个人剂量监测共2 997人次,测得74人次剂量异常,占总监测人次的2.47%。2年的异常发生率基本持平。

2.2 工种分布

从剂量异常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工种分布来看,从事介入治疗的最多,占57.6%;其次是从事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的;从事放射诊断的最少,仅占2.4%。见表1。

2.3 剂量分布

从剂量分布范围来看,大部分异常剂量都在5 mSv以下,共92人,占73.6%。2010年剂量在10~20 mSv的2例均发生在放疗科(1例为放疗维修技师,另1例将剂量计遗留在加速器机房);2011年剂量在10~20 mSv的5例中3例为介入治疗医师,另2例为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工作人员。在剂量超过20 mSv的人员中,2010年有1例,在放疗科(剂量异常原因不明);2011年则有6例,4例为介入治疗医师,1例为PET/CT工作人员,还有1例放疗科技师受照剂量达到了534.205 mSv,经现场调查和临床观察最终确定为放射性责任事故。见表2。

2.4 剂量异常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造成剂量异常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①剂量计佩戴不规范。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在做介入治疗时经常把剂量计佩戴在铅防护衣外,还有个别工作人员把剂量计长期放在工作服中,有时遗忘在机房。②确实因工作原因,受到高剂量照射。有的医院介入医师少,工作量大;还有的医院个人防护设备老化。③操作不规范导致高剂量照射。④故意照射。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监测到剂量异常的125人次中,认为可靠受照的只有54人次,占43.2%。其中非实际受照剂量异常的原因主要为剂量计佩戴在防护衣外,特别表现在介入治疗和核医学科。在实际受照的54人次中,介入治疗和核医学科的比例最高,分别占到40.7%和38.9%。放疗科剂量异常者主要来自伽玛刀的摆位人员以及加速器的维修人员。见表4。

3 讨论

我区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已有20多年,目前纳入监测的人员和工种逐年增加,监督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但通过对2010—2011年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的调查分析,暴露出区内放射防护工作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工作强度大,接触射线时间长。近年来我区医疗单位放射介入治疗和核医学发展迅速。有的医院具有介入手术资质的人才紧张,一个医师每个监测周期(3个月)要完成近百台介入手术;有的医院设备老化,需要较大的曝光量才能得到较满意的图像;有的医院每天进行PET/CT检查的受检者多达20余人,这些均导致医护人员接受的辐射量增加。此外,有些医院放射治疗设备超负荷运转,增加了机器的故障率,使维修人员受照剂量增加。还有,PET/CT应用的核素18 F穿透力强,一般的铅衣难以达到防护目的[2],特别是18 F-FDG的合成过程中剂量很大。在2010—2011年实际受照剂量异常的54人中,有2人次为放疗科的维修工程师,14人次为18 F-FDG合成人员。

二是,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不规范。在2010—2011年剂量异常的125人中,有63人次把剂量计佩戴在铅防护衣外,特别是介入治疗的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射线时间较长,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究竟受照剂量有多大,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得将剂量计挂在铅防护衣外面或边缘,认为这样做可以知道身体没有屏蔽部位的受照剂量。《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明确规定,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如医院放射科),通常应藉佩戴在围裙里面躯干上的剂量计估算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剂量[1]。而铅防护衣对医用X射线的屏蔽效率一般在90%以上[3],因此对于上述放射介入治疗的操作人员,如果按要求正确佩戴剂量计,检测到的剂量会大大降低。

三是,个别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个人计量监测。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认识误区,经过多年监测,个人剂量一直较低,就对检测结果产生怀疑,故意制造“虚假照射”;还有的工作人员将剂量计常放在工作服里,有时会遗忘在机房,导致剂量偏高;少数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个人剂量监测的重要性,时戴时不戴,还擅自佩戴其他人的剂量计,导致剂量异常,但查不到具体原因。

为了保证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放射医疗事故的发生,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法规宣传,定期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重要性的认识,并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剂量计。②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出现剂量异常及时通知个人及其单位,责其改善工作条件,改进防护措施;对故意照射者,除进行批评、教育外,严重者要进行处罚;对到期未交的剂量计要追溯原因,避免漏检。③逐步要求放射介入操作的工作人员在铅防护衣外另佩戴一个剂量计,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

在造成剂量异常的各种原因中,导致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异常的多数还是人为原因,所以只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个人剂量监测的重要性,放射工作人员才能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一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出每个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照射的剂量水平,达到我们的监测目的。

摘要:目的 对2010—2011年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中数据异常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采用个人剂量计,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期间,全区共计125人次个人剂量异常,其中从事介入治疗工作的占57.6%,从事放射诊断工作的仅占2.4%。大部分异常剂量在5 mSv以下,且56.8%的剂量异常并非实际受照。导致剂量异常的原因主要有剂量计佩戴不规范(50.4%)、工作量大、接触射线时间长(37.6%),以及操作不规范(4.8%)等。结论 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个人剂量,剂量异常,分析

参考文献

[1]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2]刘建秦,杨龙,毛应华,等.南京军区PET/CT放射防护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9,18(1):45-46.

企业发展部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 篇8

1.12010年恢复较快

2010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主要国家经济同比增长较快,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

2010年亚洲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在其他区域仍缓慢调整时,亚洲主要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率先强势复苏,并有力拉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北美地区经济仍以美国经济为主导。在量化宽松政策的促进下,2010年美国经济虽大幅回升,但后劲不足。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经济复苏,联合国预测机构估计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年增长率超过5%。较之2009年,2010年欧洲经济实际恢复情况良好,欧洲央行数据显示欧元区GDP同比增长率为1.6%-1.8%,但是复苏势头并不明确。2010年非洲经济以稳健的步伐增长,预计非洲地区年综合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5%。

1.22011年增长放缓

2011年亚洲经济将继续向好发展,但增速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日韩两国工业产出存在继续下滑的趋势,我国和印度可能成为亚洲仅存的增长点。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弱于2010年。经济刺激计划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衰减,危机前美国对消费过度激励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政府赤字问题和债务问题依然存在。欧洲的主要问题仍然围绕在财政赤字、银行偿付能力以及经济增长点上。欧洲经济的疲软走势将在2011年持续,整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但欧债危机扩散可能性较低。2011年非洲经济将较2010年有进一步的提升。虽然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整体经济将长期制约非洲的发展,但非洲各国正通过区域一体化等手段不断改善这些问题。

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但是增长步伐仍然缓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4.2%。

2、国际油船运输市场运量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

2.12010年运量小幅回升

2010年市场总体保持温和复苏态势,原油海运量逐渐回升。2010年原油海运量为22.7亿t,较2009年上升2.7%;成品油海运量为8.8亿t,较2009年上升3.9%,其中1-7月稳定小幅上扬,8月以后随着季节性变化先抑后扬。

(1)石油供需基本保持平衡,总量小幅上扬。相比2009年,201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增加,石油产量也有所上升,但增幅小于需求。世界石油供需基本保持平衡,总量小幅上扬。

2010年石油需求较2009年有所回暖。第一季度需求保持旺盛,第二季度增势下滑,第三和第四季度稳步上扬。各地区的石油消费及2010年前三季度的地区消费量见表1。自2010年年初开始,全球石油需求保持2.6%的增长率,2010年世界石油总消费量较2009年增长2.09%。

2010年石油供给小幅增加。受世界经济整体呈现稳步复苏态势的影响,市场对世界原油需求增长的信心也逐渐增强,石油产量随之上升。OPEC不断提高产量,加上第四季度俄罗斯原油产量的攀升,201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较2009年增长1.55%,OPEC增产1.89%,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减产0.7%。各地区石油产量及预测值见表2。

(2)地区贸易量较大幅度上涨。2010年,全球原油总贸易额有较大幅度上涨,中美等国进口量增幅较大,日本进口量大幅萎缩;全球成品油总贸易量小幅增长,美国成品油进口量保持稳定,中日等则有较大涨幅。

2.22011年运量增长逐步放缓

2011年国际石油需求的增长将放缓,虽仍呈上升趋势,但相较2010年同比增幅减小,国际石油市场需求并不乐观。预计包括柴油、取暖油和航空燃油在内的中间馏分产品的需求将会上升,而汽油需求将继续下降。由于国际石油需求量是决定国际油船运输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加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欧美发达国家开始转向天然气取暖,国家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等因素,预计2011年世界石油贸易量增长逐渐放缓,国际油运市场运输量增幅相比2010年将有所下降。

3、国际油船运输市场运力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

3.12010年市场运力整体提高

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10年各船型运力均有提高,整体运力增长率达6.2%,小于2009年7.28%的总运力增长率。油船运力从年初的43407万载重吨(5270艘)涨至46136万载重吨(5441艘)。

(1)油船船舶大型化趋势逐步明显。2010年,VLCC运力占到油船总运力的1/3,船舶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船型中,苏伊士型油船运力增长率最高,阿芙拉型油船次之,巴拿马型油船运力增长率相对最小。

(2)油船船队更趋年轻化。船龄在20年以上的油船运力为3050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6.6%,较2009年占比降低2.5%;船龄在15-19年的油船运力为4870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10.5%;船龄在10-14年的油船运力为7490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16.2%;船龄在5-9年的油船运力为12320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26.7%;船龄在5年以下的油船运力为18450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40%。

(3)新船交付量振荡下滑。截至2010年10月份,l万载重吨以上油船交付运力124万载重吨,较年初减少77.03%,较2009年同期减少58.39%。2010年前lO个月的成品油船运力总交付量为801万载重吨,为2009年同期交付量的75.71%。2010年新交付船中VLCC占比最大,达39.08%;第二位为灵便型船,占总交付量的35.63%。

(4)油船拆解量有所上升,订单量直线下滑。2010年油船拆解量延续上升趋势。截至2010年10月,15年以下船龄的单壳油船已拆解完毕,相关地区其余单壳油船也有望在2011年初基本拆解完毕;成品油船总拆解量为332万载重吨,高于2009年全年拆解量。由于市场运力过剩的态势日渐明朗,2010年订单艘数为1876艘,吨位降至14386万吨,较2009年下降21.72%。

3.22011年运力增幅有所扩大

2011年,由于船舶所有人预期单壳油船将大量拆解,因此在此之前大量建造新船,以弥补供给缺口。由现有订单数据可以预计2011年的新船交付量很大,将与2009年持平。浮动储油需求将进一步下降,储油油船的释放将增加市场运力。预计交付运力4840万载重吨,大于2010年油船运力交付量;预计原油油船运力增长率为10%-11%,成品油油船运力增长率为7%-8%。

克拉克森预测数据显示,除阿芙拉型和小型油船外,其他各油船船型2011年运力均将明显增加。预测VLCC运力为17570万载重吨,苏伊士油船运力为7100万载重吨,阿芙拉型油船运力为97.0百万载重吨,巴拿马型油船运力为3070万载重吨,灵便型油船运力为11360万载重吨,小型油船运力为1270万载

重吨。

4、国际油船运输市场运价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

4.12010年运价有所回升

2010年国际油运市场得益于亚洲经济回暖的推动,原油海运需求有所增长。由于欧美等国的石油需求乏力,加上过剩运力的不断释放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10年原油及成品油运价指数全年振荡调整,但是均较2009年有大幅提高。从波罗的海原油运价指数(BDTI)的走势来看,原油油船运价较2009年有较大回升,微观上呈w型波动;成品油油船运价走势与原油运价走势相近,但波动较BDTI有所延迟且相对平坦。

受亚洲经济前高后低的影响,伴随运力的逐步投放,2010年上半年VLCC日收益振荡上扬,较2009年同期大涨,下半年各航线运价大幅跳水,第四季度始见回升。受全球经济回暖以及VLCC运力前紧后宽的影响,苏伊士型油船基本与VLCC市场走势保持一致,多数月份好于2009年同期。由于黑海和地中海地区运力供给过剩情况加剧,2010年6月开始先于VLCC市场呈现低迷态势。由于前期阿芙拉型油船长时间运价下挫,部分船舶所有人开始封存部分运力以减少市场供给,致使运力紧缺。2010年上半年该船型在地中海航线上运价暴涨,下半年受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和法国南部拉瓦拉港码头工人罢工的影响,同时受大量新船交付的冲击,市场走低但整体好于2009年。巴拿马型油船各航线运价窄幅振荡,低位波动。受亚洲及美国成品油需求的拉动,特别是印度炼油厂的大量出口对成品油船需求大增,2010年1-7月,各航线运价振荡上行。随着市场运力的不断投放,8月份之后市场持续小幅走低。

4.22011年运价不容乐观

2011年国际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却是新油船交付最为集中的年份。部分石油海运量所需的运力航行距离较短,而短程运输不利于油船运力的消耗。由于原油正价差不断收窄,因此海上储油活动将减少。储油油船的释放将增加市场运力,给油运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国际油价小幅走高的态势将在短期内致使油船运输需求减少,运价下跌,但大量流动资金炒作石油期货市场致使国际油价波动较大,因此,国际油价对于油船运价的影响是短期且不稳定的。

单壳油船拆解对市场影响不大。从船队结构看,在全球4.51亿载重吨运力的现役油船船队中,单壳油船运力为3010万载重吨,仅占6.67%。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单壳油船的最终使用年限为2010年,部分可放宽至25年船龄。2011年成员国将陆续淘汰单壳油船,但在2015年前暂缓执行。虽然美国、欧洲、新加坡、韩国和我国等从2011年起全面禁止单壳油船进人国家水域,但是印度和东南亚部分国家仍然允许单壳油船在其国内进行沿海运输或者用于储油。尽管过剩的市场压力可能造成部分订单延迟交付,但是总体运力增幅依然很大。

上一篇:杨大年每欲阅读答案下一篇:与鲁迅的对话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