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年度)

2025-01-21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年度)(精选6篇)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年度) 篇1

附件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

农业

本领域优先支持转化一批能够提高粮食生产及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并具有良好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促进农村科技创业活动的发展,有效地拉动内需、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项目。重点支持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优先支持产业集聚区及产业链条清晰、多项技术集成配套的项目,促进科技要素加速向农业和农村转移。

一、支持内容

(一)现代种业

着力转化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培育行业创新和科技创业能力,加速优质新品种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

1.高产、优质、高抗粮棉油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及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优质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牧草等新品种培育及管理技术。

2.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3.优质抗病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快速扩繁、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

4.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的转基因新品种。

(二)食品、农产品及林产加工

转化促进提升食品加工安全性和附加值,延伸农产品、林产加工产业链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增强我国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重点支持:

1.特色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食品、海洋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

2.食品及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3.主要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农林废弃物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产品制造技术。

5.人工林木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三)饲料及添加剂

通过转化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效果好饲料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饲料产业技术升级,为畜禽产业生产提供保障。重点支持:

1.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2.功能、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

3.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评价、检测、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4.畜禽水产等配合饲料转化增效技术及产品。

(四)新型农药和肥料

着力转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农业生物技术和产品,促进科技创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优势企业。重点支持:

1.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2.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3.区域性农林重大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及产品。

4.生物肥料、有机肥、缓释控释肥料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

(五)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成果的中试和熟化,增强我国农机装备行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设施化、信息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

1.农作物、牧草、林木种子收获、清选、加工设备。

2.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与高效、精量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3.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以及牧草、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技术装备。

4.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决策处方及精准作业技术与产品。

5.面向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

(六)生物质资源利用与生物能源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产学研结合加快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重点支持:

1.秸秆、稻壳等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和农村节能技术及设备。

2.农林生物质收储运、预处理、固体成型燃料高效燃烧、高效热解气化及干馏等技术及设备。

3.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

(七)农业生态及乡村环保。

着力转化一批改善和修复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技术成果,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重点支持:

1.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2.水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灌区节水以及雨洪资源利用技术与产品;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输配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新技术及设备。

3.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水土环境修复制剂等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技术与设备,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

5.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产品。

(八)乡村现代物流

转化高效、安全、节能、低损耗、通用性强的乡村物流技术成果,通过促进乡村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价值链延伸。重点支持:

1.粮棉油产品产后减损、精选分级和节能仓储技术与装备;绿色物流集成技术与配套装备。

2.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特色鲜活农产品冷链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与配套设备;在线快速检测、分级、评价和定价技术系统。

3.物流信息的采集、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与配套设备;粮棉油物流数字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技术。

(九)动植物保护及防灾减灾

转化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先进技术成果,增强农业防控自然灾害能力。

重点支持:

1.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高效安全新型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2.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

3.重大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十)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着力转化一批能带动产业链延伸、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林产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支持:

1.林、草、竹藤高效、定向培育及管理技术。

2.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

3.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

4.人工林木(竹)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5.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支持对象

1.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河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内资或内资控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法人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二是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农业科技开发业绩,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三是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2.申报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需是列入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取得的成果。二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和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成熟配套技术。四是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

3、成果时限。申请转化的成果(技术)须是2008年1月1日后鉴定(审定)的。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支持的单位及人员。注册资金少于50万元的企业;国家或河南省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未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人。

2.不支持的项目。一是不符合国家及我省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二是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单纯扩大规模或基本建设的项目。三已列入省及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省或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四不属于《20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范围的项目。

2011年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采取限额推荐。推荐单位推荐项目数量不得超过下达的控制指标数量。推荐项目控制指标为:各省辖市限推荐2项,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各限推荐5项,其他涉农省直部门和科研院所、高校限推荐2项,扩大管理权限县(市)限推荐1项。

工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

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重点支持领域:

(一)电子信息领域

1.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及终端技术;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网络技术;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传感器网络节点和软件及系统等。

4.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小型接入设备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软交换和VoIP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宽带移动通信配套技术等。

5.广播电视技术。演播室设备技术;交互信息处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电台和电视台自动化技术;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 ;IPTV技术;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

6.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发光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等。

7.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测评类、安全管理类、安全应用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技术等。

8.智能交通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技术等。

(二)生物技术领域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等。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开发;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等;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食品生产用酶;有毒物质降解用酶等。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从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中进一步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的新技术等。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

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等。

6.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产品;新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三)新材料领域

1.金属材料。高档钢铁材料及制品;铝、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节能技术;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超硬材料;优质高效特种耐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等。

4.化工材料。现代煤化工;新型石化化工;新型盐化工;精细化学品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产品;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PC的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装置;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自动化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微系统产品;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等。

6.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基于PDM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技术等。

(五)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纯电动汽车。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强电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等。

2.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耦合技术(发动机-电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发动机-电机联合控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3.充电装备。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电动汽车用充电桩;电池组管理系统等。

4.节能净化。汽车轻量化及回收再利用;国IV、Ⅴ标准节能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高效内燃机技术;排气净化;汽车通用节能技术,高性能低噪声低阻力轮胎等。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1)太阳能。高效、低成本、低污染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2)风能。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满足电网友好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大功率变流技术、风电功率波动规律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风电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

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等。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1)高性能绿色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便携式电器用高性价比绿色二次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亚硫酰氯电池等新型绿色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先进绿色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与生产设备等。

(2)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等。

(3)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等。

(4)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相关产品、关键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1)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支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工业的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备等。

(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优化设计、优化控制和优化运行管理等节能新技术的示范项目等。

(七)创新资源服务

支持对产业技术提升和集群创新有较强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社会发展

本重点支持: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技术;环境保护及其治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先进节能技术、新型建筑材料。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年度) 篇2

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南钻石有限公司所属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与河南工业大学联合申报的“直接转化法合成大尺度多晶金刚石项目”通过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的鉴定。该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郑州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等单位的著名专家组成。

鉴定委员会在听取了项目组的成果汇报,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后一致认为:该项目探索了在超高压高温条件下,采用直接转化法合成大尺度多晶金刚石的机理和技术途径,研制成功了合成所需要的高温高压成套设备,开发了大尺度多晶金刚石的合成工艺技术,获得了高质量、大尺度的金刚石样品,样品表面光洁、无裂纹、维氏硬度大于130GPa。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晶粒度和色泽调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建议加快该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尽快实现商业化推广应用。

“直接转化法合成大尺度多晶金刚石”的成功,标志着公司在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能够采用“直接转化法合成大尺度多晶金刚石”的国家,极大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及国内外竞争力,对公司未来以及我国超硬材料行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2011年度科技成果展 篇3

2011年7月5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考察超级杂交水稻示范田。9月19日,由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水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项目获得成功,其中,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高达926.6公斤。此前,由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在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了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最终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NO 2——HPTNO 52的艾滋病病毒(HIV)临床研究取得进展

2011年5月,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迈伦·科恩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临床试验中发现,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同时帮助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如果病毒感染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将病毒传染给伴侣的风险降低96%。这意味着,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艾滋病正变成“可控疾病”,许多患者和感染者已可携带病毒生存。

NO 3——首款石墨烯集成电路诞生

2011年6月,IBM公司的科学家通过在一块碳化硅晶圆的硅面上种植石墨烯,克服了以往的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了首款由石墨烯圆片制成的集成电路,其混频最多可达10G赫兹,而且可承受125摄氏度的高温。此款石墨烯集成电路的诞生,预示着未来人们可用石墨烯圆片替代硅晶片,而人们也可在没有接收信号的状态下使用手机。

NO 4——中国“天”“神”太空对接

2011年9月29日晚2l时16分,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追随天宫一号的脚步升空,并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两次对接。以此为标志,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

NO 5——“蛟龙”探海成功突破5000米大关

2011年7月28日12时许,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完成历时9小时14分的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后重新出现在东北太,平洋海面。据悉,此次下潜试验完成了预定目标,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

NO 6——干细胞人造血首次输入人体

2011年11月,法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将实验室中用造血干细胞培育出的人造血输入人体体内,其表现与正常的血液并无两样。尽管大规模利用干细胞制造人造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次实验中的输血量仅相当于一名普通病人每次输血量的1/200),但该实验结果表明,未来我们或将可以获得无限量供应的血液,且这种血液大多为人工方法制造出的“真正血液”。

NO 7——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首次实现

2011年5月,德国马普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将单个光子的量子状态写入一个铷原子中,后经180微秒成功读出。据悉,该实验首次实现了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此前,科学家只能实现光子和数千个原子集合之间的信息交换,而采用一种可控的方式,使量子信息也能在单个原子和光子之间实现交换,将进一步促使科学家设计出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最终实现联网构建“量子网络”的目标。

NO 8——神经药物首次突破血脑屏障

如何将药物送入大脑细胞内,一直都是医生治疗脑神经疾病时面临的最大挑战,2011年3月,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使用神经药物首次突破了血脑屏障,并在实验中成功将药物直接送入实验鼠大脑细胞,从而一举攻克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肉萎缩症的重大障碍。研究人员希望5年内能在人体身上进行同样的实验,但作为一项尚处于初期阶段的研究,该实验距离真正造福于民的那一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NO 9——中国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1年7月27日5时4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作为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NO 10——中国中型无人直升飞机研制成功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年度) 篇4

为推动中韩两国科技合作务实高效地开展,促进两国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水平的联合研究项目,经中国科技部与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协商,决定启动2010-2011年度中韩联合研究项目征集工作。

1.本年度合作项目领域:

(一)生物医学

(二)生物材料

(三)光电子技术

(四)先进成型技术

2.合作期限:不超过三年

3.申报开始时间:2010年5月12日

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6月11日 4.申报方式及表格

4.1项目申请单位分别将申报材料报送中国科技部(MOST)和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MEST),项目建议必须由双方项目申请单位根据以往的合作交流情况,在认真协商的基础上共同拟定,单方报送的项目申请无效。

4.2 正式申报:采取网上和纸质同时申报方式。(《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须知》附后)。

中(英)文申请表格:中韩联合研究项目将纳入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予以支持。鉴此,中(英)文申请表格将采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请书表格,请项目申报机构认真填写申请书中各项,中文申请材料将作为评审主要依据。

除网上申报外,中方项目纸质申请材料(含中英文)一式两份通过项目单位上级主管部委国际合作司(局)或地方科技厅(委)函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4.3《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书(中文)》、《英文申请表》电子版可从科技部网站和国际科技合作网下载。

5.填写申请书时,请注意内外有别。中英文项目申请表不可简单互译,否则,将视为无效申请。报表需由该项目负责人、执行单位主管、项目报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签字并盖章。如申请材料中有涉密内容,需注明并另纸附上,严禁由电子邮件传送。

6.2010-2011年度中韩双方将支持不超过6个联合研究项目。中国科技部与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将分别对联合研究项目进行经费支持,中方每个项目经费支持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韩方每个项目将支持一亿韩元以下。

7.中韩双方将分别对联合研究项目进行评估。我司将按照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有关程序进行项目的评审和立项。双方项目评估结束后,将通报各自评审结果,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协商和立项,共同确定联合研究项目。对通过评审并予以立项的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将以换文的方式予以批准。

8.对于双方立项的联合研究项目将列入中韩政府间联委会(或局长会)予以确认。未立项项目将不另行通知。

9.项目申报联系人: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亚非处 王玉春 文钧

电 话:010-58881348,58881345 传 真:010-58881344 E-mail: hzs_yfc@most.cn 邮寄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亚非处,王玉春(收),邮编:100862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2010年5月7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年度) 篇5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2012)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一年八月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2012)

农业

一、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工程

1.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2.主要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3.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4.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及物流配送技术研究; 5.新型农业机械新产品研制与开发; 6.中低产田改良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1.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及优良新品种引进、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安全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3.主要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及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4.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中兽药产品开发; 5.畜禽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6.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

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1.动物胚胎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生物芯片对畜禽疫病诊断的研究、新型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2.利用基因工程、细胞融合等技术培育改良农用酶优良产生菌、食用菌、农用益生菌、生防菌、保健益生菌、工程菌等; 3.数字化及智能化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4.新型种质资源及基因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农林生态安全与林果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1.用材林的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稳定与定向栽培技术研究; 2.优质特色果树新品种引进、培育及综合配套栽技术研究; 3.特色林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技术研究;

4.特色花卉、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5.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6.重大农林生物灾害的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五、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开发 1.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研究; 2.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3.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等综合技术研究; 4.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5.环保型新型肥料及农药创制关键技术及施肥、施药技术研究。

六、农村民生科技研究与开发

1.低成本乡村住宅节能减污设计及系列建材开发、筛选; 2.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3.农村防灾减灾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申报要求:

1.济源市2项,漯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3项,其他省辖市5项,省直管县(市)1项; 2.省农科院20项、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和省科学院5项,其他2项; 3.河南农业大学20项,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5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及其他涉农院校2项,非涉农院校不受理;

4.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申报指标单列;

5.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国家高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超过3项,申报指标单列。

工业

一、装备制造工业及制造业信息化领域

(一)装备制造工业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基于PC的控制系统,车间级设备信息集成系统、专用控制装置、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新型控制技术的前端研究;

2.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其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

3.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及模具、通用机械产品、新型机械产品的前端研究;

4.医疗仪器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软件产品、社区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诊疗集成系统;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

(二)制造业信息化

6.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 7.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 8.企业管理信息化; 9.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 10.应用集成技术;

11.RFID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应用。

二、交通领域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2.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载货汽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 3.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 4.鼓励排气净化、安全性、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5.机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6.轨道交通装备、信号及监控系统;

7.电动汽车数据采集,测试评价、技术标准等研究。

三、有色冶金工业领域

1.铝合金冶炼及重大节能技术; 2.铝、铜、镁、钛精深加工技术; 3.铅、锌、钼、钨冶炼及精深加工技术;

4.非高炉炼铁、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及纯净钢生产技术; 5.高档钢材及特殊大型锻材生产关键技术;

6.焦化产品回收、余热利用、铁合金和炭素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四、电子信息领域 1.集成电路设计; 2.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3.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4.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5.光传输技术及新型接入技术; 6.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7.计算机软件和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8.新型显示技术; 9.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

10.智能交通、信息安全和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技术; 11.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技术集成。

五、化工及非金属材料领域 1.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

2.离子膜烧碱新工艺、先进磷化工、缓控释肥料技术; 3.石化产品深加工新技术;

4.新型化学原料和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关键技术; 5.高性能工程塑料、专用树脂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6.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可再生资源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7.高性能超硬材料、特种耐火材料、功能陶瓷、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焊接材料、高性能耐磨材料及制品关键技术;

8.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信息与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六、新能源产业领域

1.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 2.多晶硅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太阳光伏电池关键技术; 3.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关键技术;

4.生物质气化、液化关键技术、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 5.地热能直接利用技术及设备; 6.其它工业领域节能新技术与新装备。

七、轻工、生物、食品、纺织工业领域

(一)轻工

1.新型造纸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 2.家用制冷技术及设备研发; 3.新型玻璃生产工艺及设备研发; 4.数字化家电控制技术;

5.新型塑料、皮革制备及清洁生产技术。

(二)生物、食品 6.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7.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8.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9.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10.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11.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食品工业原料品质进行改造;

12.绿色有机食品添加剂、食品专用天然保鲜剂、食品物流等关键技术; 13.绿色食品和功能食品研发及营养功能成分快速精确检测方法研究; 14.食品质量控制及安全体系建设; 15.食品行业综合利用及清洁、环保生产技术。

(三)纺织

16.高新技术纤维; 17.新型纺织机械;

18.节水印染、清洁生产及纺织节水减排新技术; 19.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及新型高档服装面料; 20.服装设计、裁剪和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申报要求:

1.郑州市、洛阳市和国家高新区各10项,其他省辖市(含省级高新区)各8项;各省直管县(市)各2项。

2.省科学院15项,其他省直部门(单位)各3项; 3.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各8项;

4.郑州大学20项、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各10项,其他本科院校各5项;

5.高新领域的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及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各1项,申报指标单列。

社会发展

一、医疗卫生与健康

1.出生缺陷筛查新技术及产品研发; 2.全民科学健身专家指导系统; 3.精神心理疾病防治研究; 4.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 5.河南省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 6.干细胞治疗关键技术与相关产品的制备(重大); 7.心血管疾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 8.脑血管疾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

9.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早期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10.肝移植技术集成及临床应用研究; 11.中医药临床效应评价研究; 12.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的生物学评价; 13.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14.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15.中医儿科治疗新技术新方法; 16.中医骨伤病诊疗新技术、新方法。

二、生物医药与中药现代化 1.先进实用医疗器械研发;

2.新一代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产业化; 3.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评价及示范应用;

4.创新药物研制(化学、生物药、中药各支持1个); 5.中药材(裕丹参、柴胡)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

6.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单品种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化学、中药各支持1个)(重大); 7.地黄品种整理及新品种选育; 8.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 9.地黄病害防治技术。

三、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

1.瓦斯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装备; 3.辐照农产品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4.网络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5.社会治安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技术; 6.极端天气事件预测技术及系统;

7.水利基础设施除险加固技术集成与示范(重大); 8.地震预测预报技术。

四、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 1.工业节水技术;

2.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3.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赤泥综合利用技术; 5.地热资源利用技术;

6.复杂难处理金属矿高效分离提取技术; 7.秸秆清洁水解生产柴油代用燃料(重大)。

五、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1.污泥安全处理及资源化; 2.饮用水净化技术;

3.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4.重污染(发酵)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重大); 5.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及产品开发; 6.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 7.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六、城镇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物流电子定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 2.村镇低成本自助建造技术;

3.夏热冬冷区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及示范(重大); 4.重点文物保护关键技术;

5.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6.低碳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实验区); 7.重点景区数字化管理技术。申报要求:

1.每个领域下设若干方向,每个方向(除标明外)支持一个项目。此次申报按项目申报,并需要申请书封面注明所属领域和方向;

2.每个申报主体对一个研究方向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不能超限额申报;

3.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对技术创新联盟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重大项目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申报。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2)

农业

一、生物种业及先进种植养殖

1.高产、优质、高抗粮棉油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及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优质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牧草等新品种培育及管理技术;

2.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3.优质抗病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快速扩繁、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

4.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功能、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评价、检测、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二、食品、农产品及林产加工

1.特色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森林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

2.食品及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3.主要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 5.绿色物流集成技术与配套装备。

三、新型农药和肥料

1.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2.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3.新型高效低毒农药;

4.生物、有机、缓释控释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

四、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1.农作物、牧草、林果收获、清选、加工设备;

2.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与高效、精量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3.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以及牧草、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技术装备。

五、生物质资源利用与生物能源

1.秸秆、稻壳等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和农村节能技术及设备;

2.农林生物质收储运、预处理、固体成型燃料高效燃烧、高效热解气化及干馏等技术及设备; 3.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农村节能技术与产品。

六、农业生态及乡村环保

1.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2.水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灌区节水以及雨洪资源利用技术与产品;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输配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新技术及设备;

3.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水土环境修复制剂等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技术与设备,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

七、动植物保护及防灾减灾

1.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高效安全新型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2.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 3.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八、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1.林、草高效、定向培育及管理技术; 2.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

3.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 4.人工林木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5.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申报要求:

一、支持对象

1.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河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内资或内资控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法人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二是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农业科技开发业绩,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三是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2.申报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需是列入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取得的成果。二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和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成熟配套技术。四是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

3.成果时限。申请转化的成果(品种)须是2009年1月1日后鉴定(审定)的。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支持的单位及人员。注册资金少于50万元的企业;国家或河南省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未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人。

2.不支持的项目。一是不符合国家及我省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二是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单纯扩大规模或基本建设的项目。三已列入省及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省或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四不属于《20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范围的项目。

三、指标数量

1.省辖市2项,省直管县(市)1项;

2.省农科院5项,其他涉农省直部门(单位)2项; 3.河南农业大学5项,其他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项;

4.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申报指标单列;

5.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国家高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超过3项,申报指标单列。

工业

一、电子信息领域

1.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及终端技术、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网络技术、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和软件及系统等;

4.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小型接入设备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软交换和VoIP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移动通信配套技术等;

5.广播电视技术。演播室设备技术、交互信息处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电台和电视台自动化技术、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IPTV技术、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

6.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发光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等;

7.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测评类、安全管理类、安全应用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技术等;

8.智能交通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技术等。

二、生物技术领域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等;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开发、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等、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食品生产用酶、有毒物质降解用酶等;

4.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新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等;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等;

6.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产品、新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三、新材料领域

1.金属材料。高档钢铁材料及制品、铝、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节能技术、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超硬材料、优质高效特种耐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等;

4.化工材料。现代煤化工、新型石油化工、新型盐化工、精细化学品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PC的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装置、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自动化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微系统产品、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等;

6.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基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技术等。

五、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纯电驱动汽车。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强电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等;

2.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耦合技术(发动机-电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发动机-电机联合控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3.公共平台技术。充/换电系统关键设备研发;

4.节能净化。汽车轻量化及回收再利用、国IV、Ⅴ标准节能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高效内燃机技术、排气净化、汽车通用节能技术、高性能低噪声低阻力轮胎等。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太阳能。高效、低成本、低污染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风能。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满足电网友好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大功率变流技术、风电功率波动规律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风电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等。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便携式电器用高性价比绿色二次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亚硫酰氯电池等新型绿色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先进绿色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与生产设备等;

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等;

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等;

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相关产品、关键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支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工业的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备等;

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优化设计、优化控制和优化运行管理等节能新技术的示范项目等。

七、创新资源服务

支持对产业技术提升和集群创新有较强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社会发展 1.创新药物(人用)、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以上需要行业准许入证明); 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 3.水污染治理技术; 4.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6.新能源(地热、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7.食品安全技术; 8.生产安全技术; 9.先进节能技术; 10.防灾减灾技术。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2.中药材种植技术必须有依托种植基地;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指南(2012)

一、农业科学

重要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评价和创新,重要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机制,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机理及预警、防治技术基础研究,作物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动物重大疫病致病机理、预防与控制及营养学基础研究,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机理和控制理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技术基础,道地及大宗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研究等。

二、材料科学

耐火材料、超硬材料、镁、铝、钢等基础材料改性优化的理化基础、相变和组织控制机制、复合强韧化原理,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工结构化和小尺度化、多功能集成化等物理新机制、新效应和新材料设计,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和集成制造,材料制备原理、新工艺以及结构、性能表征新原理,净成形工艺、先进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成型理论,材料服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性能演变、失效机制及寿命预测原理等。

三、信息科学

虚拟计算环境的机理,海量信息处理及知识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人机交互理论,网络安全与可信可控的信息安全理论,电磁波探测理论、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宽带信息网理论与工程,网络信息系统隐私保护关键技术,信息系统灾备与可生存性技术,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纳米尺度的集成电路技术等。

四、资源、能源科学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原理和新途径,高性能热转换及高效节能储能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光电转换及储能技术科学问题,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生物资源化或生物炼制的基础理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等领域应用的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等。

五、医药科学

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预的分子与细胞基础,神经、免疫、内分泌在健康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病原体传播、变异规律和致病机理,药物在分子、细胞与整体调节水平上的作用机理,重大传染疾病的检测、预防和控制,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移植和生物相容性,环境对生物过程的干扰等。

六、其他

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研究基础好,创新性强的其他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项目。

申报要求:

1.现主持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以往主持承担过国家、省基础研究类项目未结题的,不受理申报。

2.郑州大学申报项目不超过30项,河南大学不超过15项,省卫生厅不超过10项,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华北水院、中原工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省农科院、省科学院不超过5项(以上均不含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

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申报项目数量不超过3项。其他确有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能力的单位不超过2项。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2012)

一、自主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应对当前形势的对策措施、推动科技创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二、产业发展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三、企业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加快技术创新国际化、培育企业创新团队、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四、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加大惠民富民科技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五、创新人才与政策环境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向企业集聚、健全科技创新财税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六、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科技创新组织管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科技平台建设运行、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工作体系建设、软科学研究创新方法及政府公共管理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七、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突发公众事件处理、应急机制构建、社会舆情监测与调控、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建设等开展研究。

八、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载体、措施、环境、机制等开展研究。申报要求:

1.2012年软科学指南列出的只是研究方向,申请人请参照指南细化具体研究课题,不得以上述指南方向直接作为研究题目;

2.同一个单位只能通过一个归口组织单位进行申报,项目组织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3.项目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含硕士),申报的课题与从事的工作相关;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有足够精力投入研究和管理,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知识的互补性和研究专长的协调性。已经承担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未结项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同一个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

4.软科学研究项目提倡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的联合,强调管理部门、研究部门和决策部门的联合;

5.省辖市不超过2项,省直管县(市)1项,省直部门(单位)不超过2项,省属科研院所不超过3项,省属本科院校不超过5项、专科学校不超过3项,其他单位1项;

6.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国家高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超过2项,申报指标单列。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指南(2012)

重点合作领域:

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民生科技创新。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为依法在我省境内设立,具有较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科研条件和研发实力,并具备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具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且必须有配套资金投入,或其它渠道经费支持;

2.项目合作外方应为我国境外设立/注册的国外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包含港、澳、台(但可作为中方联合申报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特殊情况下,外方合作伙伴可以技术投入(包括专有技术和资料、先进仪器设备、国际顶尖人才等资源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

3.具有项目合作协议。前期基础条件较好,项目申报单位与外方合作伙伴有良好合作基础,应事先确定各自对合作项目的投入、分工及成果分享方式等并签署书面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4.项目申请人每年只能申请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有在研(还未验收)国际合作项目的,不得提出新的国际合作项目申请;曾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验收未通过,或有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项目,不得申报;

指标数量

1.省辖市2项,省直管县(市)1项,省直部门(单位)1项,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2项,国家高新区2项,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项;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年度) 篇6

2016年度怀化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医养健康领域

(一)总体目标

围绕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支持企业开展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与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推动中成药与中药制剂、中药饮片、植物提取物与医药中间体、中药保健品的研究开发,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支持以临床应用为主的医疗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鼓励市内医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幅提升医疗水平。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中药材规范种植关键技术研究

支持湘产道地、大宗和珍贵、濒危、民族药材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和新资源品种的种子种苗繁育、加工、保存、质量标准研究;支持湘产道地、大品种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培育一批标志性湘产药材品种。

2、药材规范生产加工与质量控制研究

支持湘产道地、大宗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线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加工炮制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线的集成技术研究;炮制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新技术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3、有效成分提取与深度开发

针对湘产道地和大品种药材的入药、有效成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研究、保健食品开发、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4、重大疾病、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

针对我市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探索诊疗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实现精准治疗。

—1—

5、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计划”填报)

项目单位须拥有与其核心技术相关的有效发明专利、药物审批证书等形式的自主知识产权,重点支持具有我市资源特色的中医药优势产业领域成果。

(三)重点实验室(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创新平台基地计划—重点实验室”填报)

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组建,申请组建重点实验室,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怀化市内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企业单位;

2、拥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

3、具备满足科研目标的先进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实验设备条件。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运行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4、符合《怀化市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创新平台基地计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报)

申请单位应具有以下条件:

1、在怀化市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2、在行业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市内一流或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3、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研发队伍,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比较完备的检测、测试设备;

4、符合《怀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五)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填报)

申报条件:

—2—

1、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0年5月1日后出生),在怀化市内创新、创业的优秀青年;

2、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

3、主持或承担过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

4、创新成果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有创新成果(拥有发明专利或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励)优先支持。

二、高效农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一)总体目标

以实现大面积丰产、改善粮食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目标,在良种选育、机械化轻简栽培、水肥耦合、绿色生产、精深加工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植效益、保障粮食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以我市重要果蔬品种及高附加值新作物为重点,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突破当前生产实际中技术瓶颈,提升果蔬绿色栽培水平和果蔬商品化水平,保障果蔬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促进果蔬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围绕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及现代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攻克一批对我市农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重大应用前景的现代农业智能化关键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为农业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粮食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1)优异种质创制与重大新品种培育

①开展水稻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抗病虫、抗逆境)、养分高效利用、重金属低富集等重要性状的种质资源创新;

②开展水稻高产、优质、多抗、适应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重大新品种培育。

(2)安全、高效、轻简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①集成和示范水稻大面积高产、高效、低耗、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

—3—

产的关键技术;

②研究粮食作物生产应对灾害天气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大面积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体系;

③集成和示范粮食作物大面积安全、高效、全程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体系。

(3)粮食贮藏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粮食贮藏保鲜、传统加工技术升级、粮食淀粉和功能成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2、果蔬绿色高效关键技术研究(1)主要果蔬资源收集与创新研究

①主要果树资源收集与创新研究。开展猕猴桃、柑橘、蓝莓、桃果等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引进与筛选优质多抗广适性新资源;

②主要蔬菜种质创新与利用。开展茄果类、瓜类、十字花科等主要蔬菜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地方优质品种选育、种子提纯复壮及脱毒繁殖技术研究。

(2)主要果蔬绿色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①南方时鲜水果绿色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南方时鲜水果水肥药一体化露地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②主要蔬菜绿色高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茄果类、西瓜、叶菜类蔬菜大棚反季节栽培及轻简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蔬菜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珍稀食用菌精准型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

(3)主要果蔬采后储藏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主要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果蔬资源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特色果蔬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3、智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1)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

—4—

重点研究农业传感网络、物联网透彻感知、数据可靠传输及智能处理等技术,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技术在食品追溯平台上的集成应用,研究基于GAP、GMP、GSP、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的质量溯源平台构建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管监控。

(3)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农产品信息发布、交易、配送等环节关键技术,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技术。

4、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

支持经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

5、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计划”填报)

项目单位须具有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农业成果,须出具法定资质机构出具的资质证明材料。优先支持各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或组织推广应用我市大宗品种的集成配套技术重大农业成果。

6、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科普计划”填报)

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养及精深加工知识普及,以及推动科普信息化、推进科技生活化建设科普示范基地。

(三)重点实验室(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创新平台基地计划—重点实验室”填报)

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组建,申请组建重点实验室,应具备

—5—

以下条件:

1、在怀化市内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企业单位;

2、拥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

3、具备满足科研目标的先进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实验设备条件。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运行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4、符合《怀化市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创新平台基地计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报)

申请单位应具有以下条件:

1、在怀化市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2、在行业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市内一流或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3、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研发队伍,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比较完备的检测、测试设备;

4、符合《怀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五)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填报)

申报条件:

1、团队带头人必须是企业技术负责人或持股30%以上,具有较强的技术才能和组织能力,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获市级以上(含市级)团队的不再申报;

2、团队创新能力较强,团队带头人或其核心成员近五年获得过市级二等奖以上(排名前3位)科技奖励,或承担过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所研发的产品为企业主导产品且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

3、团队拥有6名左右相对稳定的核心成员,团队成员间有良好的—6—

合作基础,在科研和技术开发中合作2年以上,核心成员一般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

4、团队依托企业成立时间须3年以上,企业近3年研发(R&D)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均达到3%以上,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三、商贸物流领域

(一)总体目标

面向物联网开展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应用推广、产业能力提升等工作,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链。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物联网结合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以物联网为支撑,以产业为依托,探索集成发展的途径与模式,促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改造传统流通、销售方式提供示范。

2、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开发移动智能交易平台、支付软件等移动智能终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建立集成感知、传输、智能信息处理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示范系统,实现终端与数据安全防护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四、生态文化旅游领域

(一)总体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广告创意、动漫创意、设计服务、生态旅游等新兴业态,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深度挖掘我市特色民俗文化精髓,提升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产品附加值。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工艺设计创意研究

围绕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文艺创作与表演创意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提高创意设计业对传统产

—7—

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

2、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我市贫困落后山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协同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等。

3、传统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传统文化元素提取关键技术,开发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体验式互动娱乐技术和旅游创意产品,为传统文化创意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五、电子信息领域

(一)总体目标

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基础和突破口,巩固和壮大我市电线、电缆、磁性材料、电感线圈、变压器、智能仪器仪表、电子开关、LED节能环保灯等产业,通过产学研协作,攻克制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提升产业能力与水平。培育发展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智慧怀化”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工艺改良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强化现有电子信息产品工艺升级与提质换代,突破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规模较大提升。

2、软件开发与应用

以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切入点,为纺织印染、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建材等重点产业的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提高行业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

3、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计划”填报)

企业须为行业内技术领先、发展质态好、有望成为行业技术领跑者的创新型企业,并且具有电子信息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

—8—

权,突出“一园区一主业”信息产业布局方向,重点支持开发处于产业链高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电子信息产品。

4、科技活动周(在“计划管理系统”中选“科技项目计划—科技专项计划—科普计划”填报)

按照国家、省科技活动周主题,以“物联网”知识为重点,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普及“物联网”知识。

六、生态环保领域

(一)总体目标

针对影响我市生态环境变化的因素,加强科技攻关与应用示范,培育支撑环境保护研究的科学体系,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生态怀化”提供保障。积极引领大众创新创业热潮,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与资源共享利用平台,促进创客空间的新生与壮大。

(二)重点研发方向与课题设置

1、土壤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为重点,重点支持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钝化剂、调节剂、降解剂)与生物修复(植物、动物、微生物)相结合的综合修复技术研究与集成,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制剂的开发等。

2、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重点支持城乡废弃物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开发研究。

3、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重点支持大气多污染物联合控制技术及成套设备研究,气象条件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报预测技术研究,针对PM2.5的个人和家庭防护产品研究开发应用。

4、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病危害防治等安

—9—

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重点支持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消防安全、安全避险、个体防护、特种安全设施、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管理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设施、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5、创客社区服务平台搭建与应用

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孵化器搭建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创客社区,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营造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以上六大领域中设立科技金融计划和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1、科技金融计划

(1)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补贴。企业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通过评估公司评估,并在金融机构质押融资所产生的知识产权评估费,其评估价值在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补贴1万元,其评估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补贴2万元。

(2)对银行金融服务机构进行补助。鼓励银行金融服务机构对具有发展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版权质押、订单质押、股权质押、动产抵押、信用贷款等科技金融融资服务,按照其融资额的1%给予补助,对一个机构的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计划

企业贯彻实施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每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5件以上。

—10—

上一篇:蘑菇味增汤的功效-健康身体从肠道开始下一篇:部队领导检讨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