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2024-08-24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共10篇)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篇1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设立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旨在推动自主研发或引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支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所形成的科技成果和其他科技成果的转化,优先支持拥有发明专利或获得国家和省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第三条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通过支持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和外资等多方面资金支持全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逐步建立起支撑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科技管理机制和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第四条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研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的项目指南和支持重点,统一受理计划项目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制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的评价标准,负责计划项目立项的评审、论证工作;审定下达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并监督检查计划项目的实施。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

第五条河南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按照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开发布的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和支持重点及申报要求申报。

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不支持已经成熟配套,并已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项目;不支持有知识产权纠纷和受过相关处罚的项目;不支持已列入国家、省研究开发计划并得到经费支持,目前尚未结题验收的项目;不支持已列入国家和省产业化计划并得到资金支持的项目。

第六条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申请程序:

1.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支持条件的项目,由单位独立或者与技术依托方联合按要求报主管部门(单位)审核。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1)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申请书;

(2)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

(5)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的会计报表,并提供最近一个月的各类会计报表;

(6)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以及企业有关资质证书(生产许可证、入网许可证等)。

2.主管部门(单位)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出具推荐意见并按时报送。

第七条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创新性强、处于国内领

先或国际先进;

2.处于成果转化阶段,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经省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或国家法定的行业认定机构鉴定、审定、检测或用户认可(其中药品、农药、电子信息等需要行业许可证类的项目,须获得新药证书、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资格等资质文件);

3.市场前景好、产品的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的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品群,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市、县财政原则上应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

第八条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在河南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3.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自有资金不低于申请资助的转化资金。

第九条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选聘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通过初审的申报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可行性、市场前景、风险性、投资概算及资金等进行评审和论证,对经审定的项目,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下达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并与有关责任方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书。

第三章实施与管理

第十条项目实施按合同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等实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依据项目合同对资助项目执行情况组织中期评估和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单位)负责落实配套经费,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监督检查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并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申请验收。

项目承担单位填写《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验收审批书》,并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固定资产清单和其他相关材料,经推荐部门签署意见后,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技术、经济和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四章考核与奖惩

第十三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考核重点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是否较快形成了较大产业规模;是否显著提升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否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对在上述方面及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适当形式的奖励,并在后续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中优先支持。

第十四条对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依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支持的;在转化项目实施过程中违反财经纪律,挪用或

挤占转化资金的;或在转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拒不配合各级科技部门监督检查的,将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篇2

“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是“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农村领域先行先试的试点,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 积极探索了统筹规划、申报入库、系统布局、组装立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式,充分调动了行业内外参与积极性和优势的协同发挥,推进了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了项目重大成果产出和产业化同步;积极探索和实践了项目专员制、法人责任制以及课题分项任务合约、经费集中管理等管理模式,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结合、指导服务与督导检查结合、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结合,取得了很好经验和成效。

项目取得了一批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突破了农机先进设计制造、重型拖拉机无级变速传动系CVT技术、大喂入量脱粒分离、作业导航及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150多项,开发了400马力级重型拖拉机及配套多功能田间作业装备、10kg/s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三行通用型和六行采摘与打包一体化采棉机、番茄和甘蔗等典型经济作物收获机、禽蛋等产地商品化处理装备等高性能装备近100种,申请专利近350项, 其中发明专利近20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近50项,发表论文390多篇,成果转化应用收入超过亿元,对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先进装备技术在农业应用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全面完成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十二五”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探究 篇3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生产;河南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33

改革开放春风来,农村农民齐花开。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农民生产生活中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以二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格局的建立,实现新常态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是实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抉择。

我国每年有20000多项科研成果和5000多项专利产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内在需求巨大,但有关数据表明在实际运用中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仅为5%左右。单就河南省的农业来说,农村人口占到本地区人口的70%,河南作为每年我国粮食的主产区,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地区的80%。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但是科技成果转换率的低下已经开始成为河南省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民增收,农产品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侧效用低下

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侧效用低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农业科技成果与实业的衔接性不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实用性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1.1.1 农业科技成果与实业的衔接性不强

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与实业的衔接性不强,脱离了市场需求。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形成配套完整的科技成果体系,不同科技成果相对独立,难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定位,因此不便实施;其次,科技成果多偏重于基础研究,而在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中却没有更大发展,而河南省的农业科学研究则主要集中在高校、农业研究所等科研场所,多数拥有高知识水平的研究学者仅注重于职称的评定、薪金水平等,并没有将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实践检验、推广,从而造成农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1.2 农业科技成果的实用性不高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是全国粮食的主产区,因此应有与之配套的农业科学技术,但由于我国目前整体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低下,加之整体农业科技创新跟不上,成为河南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1.3 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成果的转化依赖于成果转化中介的服务,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技术与生产力的脱节。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灵活,从事农业技术传播推广的人员过少,仅占农民总数的0.053%,根本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1];其次是农业技术传播者整体素质不高、知识框架老化,不能为农民提供最有效、前沿的科技成果;再次是因为政府对农村服务体系投入的资金不足,造成人才流失,体系出现漏洞,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传播。

1.2 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侧效用不足

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侧效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下;二是农业的风险性提高。

1.2.1 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农民的整体素質不高造成了新技术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应用。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河南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639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321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2460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相对滞后,在农村4.97亿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显然,河南农村的受教育水平不容乐观。

1.2.2 农业经济的风险性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收入经常会受到很大影响,河南地区更是旱灾频繁。农民不敢尝试新的技术,担心投入过多,最后还是要看老天吃饭,所以很多农民不愿意尝试新技术新产品,造成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很好地应用。

2 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河南省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很多,但成果都相对独立,不能形成很好的农业科技成果系统,即从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全方位的科技成果应用体系。而这其中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创新,第一个方面是在植物保护,第二个方面是秸秆的处理。

2.1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即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过程中对植物进行保护,而这其中主要则体现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农药的喷洒问题。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农业生产都实现了机械化,大型播种机收割机的应用解放了农民的双手,但在防虫防病方面,却并没有相应高性能、机械化的农用工具,过去农民使用的是背在身上撒药的喷壶,现在虽然做了相应的改进,但只是加长了喷管的长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机械化,这就造成了农药喷洒过量的问题,农药的过量喷洒严重危害了国民的身体健康,并不符合绿色环保低碳农业的理念。

2.2 秸秆的处理

农作物成熟后秸秆的处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没有接触到新的秸秆处理方法,农民开始大量焚烧秸秆,虽然焚灰中含有钾,方便快捷,但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且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同时政府相关单位近年来一直严厉打击秸秆焚烧行为,由于地方执法标准的模糊性,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矛盾[2]。虽然现在政府提倡在收获后直接使用旋耕、深耕等农作方式,在收割完之后直接将秸秆打碎回归土地,或建立沼气池发电站等方法解决秸秆问题,但仍是治标不治本,成效不明显,并隐藏了相关单位暴力执法的可能,加深了社会矛盾。

3 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侧效用

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侧,要从三个方面提高,首先是政府主导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系统完备的科技转化平台,实现技术成果的系统化、分类化、专业化;其次是整改专利申请审核标准,以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水平为前提,以实际效益为基准,提升科研单位创新实践水平,抵制转换效果差、低质量、低效率的低水平成果;最后是政府应增加对农业科研的资金将投入,解决由于资金问题所造成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科研推广机构效率低下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

3.2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侧效用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有效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建立和完善乡村农业技术培训机构,增加农民接触前沿农业科技信息的机会,拓展农民农业知识;其次是增加对本地区农民群众的补贴,为农民群众分担一部分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造成的损失;再次就是加快农村可耕地流转,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利用,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形成艾奥瓦州式的大农场经济,在本地区建立农业新技术示范区,加快农业新科技的推广。

3.3 找准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新方向

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植物保护的改进方式,即防病防虫工作的开展,这是以土地流转集中为前提,改变以往人工手动喷洒农药的操作方式,改用无人机喷洒。无人机工作效率高,使用农药量少、节约人力成本、对环境污染小,也降低对人体的伤害。对于农药喷洒过程中的雾化现象,可以添加相应的沉降剂,降低雾化效果[3]。第二是秸秆的有效利用,应在已有的秸秆处理方式基础上,研发新的处理方式,必须要以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这一思想为前提,满足农民所需,而最符合这种思想又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的便是将秸秆制作成商品装的化肥,农民可以将自家的秸秆换成化肥,必然会调动农民积极性,再加上已有的秸秆处理的办法,治理秸秆焚烧的问题应该可以妥善解决。

3.4 发展农业第三方服务机构

農业第三方服务机构是指在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发展专门服务于农业大规模生产的服务机构,不同于传统农业劳动者,第三方机构能积极运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及时掌握农业技术前沿信息,运用高度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承包粮食作物的播种、除草、施肥、农药喷洒的各个阶段的工作,同时负责普及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搭上互联网加农业的便车,迅速向各地区推广。不同于传统的小规模农业劳动,第三方服务机构拥有农业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大型农机设备,包括农用大型播种机,收割机,专门负责施肥、喷洒农药的无人机设备等,专业化的操作模式能满足各个阶段农业生产的需求,这大大减轻了农业劳动者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峭,王克.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32-36.

[2]王秀果,刘梅,谢俊良,等.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途径[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5):127-128.

[3]鲁鹤.六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将获农贷优惠[J].农村农业农民月刊,2016(9):15.

河南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 篇4

发布时间:2006-08-15 阅读次数:524

为全面贯彻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实施《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本次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改革的方向是:突出战略重点;突出自主创新;突出成果转化;突出创新体系建设;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发展。改革的原则是:整合资源,减少交叉重复;明确责权,强化绩效评价;分层管理,加强宏观调控。

一、科技计划体系及科技计划设置

1、科技计划体系

科技计划体系由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创新能力与平台建设计划、科技人才发展计划、地方科技引导计划构成。

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由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组成。

研究与开发计划:由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组成。

创新能力与平台建设计划: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科普及传播计划组成。

科技人才发展计划:由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组成。

地方科技引导计划:由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和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示范市、县,科技进步任期目标考核工作等组成。

2、科技计划设置

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新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

研究与开发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由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科技攻关组成,将科研事业发展计划并入攻关计划(注:在改革过渡期间,按政策规定应由省属科研单位使用的经费,仍在规定范围内统筹使用),取消普通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整合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注:申请国家专项经费需要的,可保留相关名称用于特定场合)。保留省科技扶贫专项并归入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将前沿技术研究划入原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中,新名称为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软科学研究计划,保留。

创新能力与平台建设计划: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留。

重点实验室,保留。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统筹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科普及传播计划,合并科普专项和科技传播工程,设立科普及传播计划。

科技人才发展计划: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保留,突出人才梯队培养。

杰出人才创新基金,保留,突出发挥科技创新领军人作用。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保留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并更名为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地方科技引导计划:新设立地方科技引导计划。支持引导市、县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二、各类科技计划内涵界定

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通过全社会科技资源集成,力争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突破,解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并加快实现产业化。

科技攻关计划:支持以农业、优势支柱产业、人口与健康、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为重点,开展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突出公益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

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推动自主研发或引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省及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着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紧迫、最为关键的以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主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活动。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支持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组织、管理等重大问题研究;支持重大领域技术预测、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论证评估;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研究;支持科技创新制度和机制研究,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计划,围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以支持百户重点企业和50家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为突破口,建设和发展壮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促进工程中心创新活动的开展。

重点实验室:结合实施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围绕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结合应用开发研究,构建科技实验研究体系,合理布局并发展重点实验室,并促进重点实验室创新活动的开展。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建设科技文献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突出地方优势和特点的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围绕增量调动存量、建立共享机制、提升功能效率,着力解决整合、共享、提高三个关键问题,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立促进省、市、县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科普及传播计划:以社会公众为对象,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科普活动,推动创新文化建设,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加大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鼓励各类优秀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发现并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通过加大对创新领军人才的支持,加快形成满足各类创新活动需求的创新团队。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一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家。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引进国外人才、智力为重点,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带动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地方科技引导计划:科技富民强县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示范市、县,加强对市、县科技基础工作支持,开展科技进步任期目标考核等工作。

各类科技计划的立项和实施做好与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的衔接。

三、各类科技计划编制程序及管理职能界定

(一)计划处组织各有关处室提出科技计划的总体设计、项目指南、战略方向、重点及布局建议,厅办公会研究确定,作为各处计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二)各专业处内部管理职能

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分领域组织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科技攻关、省科技计划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和实施管理。

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分领域组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

农村处、社发处分领域组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中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农村处组织地方科技引导计划中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立项和实施管理,组织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示范市、县。

人事处组织地方科技引导计划中的科技进步任期目标考核工作。

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组织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和实施管理,组织科普及传播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和实施管理;办公室安排软科学中的科技管理工作战略研究。

人才开发与国际合作处组织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立项和实施管理。

成果处组织社会层面上的重大关键共性科技成果转化的立项和实施管理,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各有关处组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中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三)计划处和条财处内部管理职能

计划处负责各类科技计划总体设计,统筹把关、协调并指导各类科技计划的设置、立项监督和审核、经费平衡和配置、计划编制,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评价、调整。负责向厅办公会提交各类科技计划的重大决策事项。负责计划调整费的管理。

条财处负责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攻关、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较大项目的经费预决算审核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使用监督。负责安排省属科研单位预研项目经费。负责向厅办公会提交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监督执行等重大决策事项。负责不可预见费的管理。

(四)厅办公会审定各类科技计划及经费等重大事项。

四、重大科技专项与招投标项目管理职能及程序

(一)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分领域开展立项前重大专项的预可行性论证,提出初步建议、计划处统筹把关并向厅办公会提出建议,厅办公会初步审定。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对厅办公会初步审定通过的重大专项分领域组织立项评审,提出立项意见及经费配置建议、计划处负责经费总体平衡配置,条财处负责项目经费预决算审核,厅办公会最后审定。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分领域组织专项实施,计划处负责专项实施的监督、评价和调整,条财处负责项目经费的使用监督。

(二)科技攻关计划中的重大科技攻关招投标项目。

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分领域提出招标项目建议,计划处审核平衡并向厅办公会提交招标项目,厅办公会审定。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对厅办公会审定通过的招标项目分领域制定标底,计划处负责审定标底、制定和发布招标公告、负责投标受理,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分领域组织开评标工作并向计划处提交中标情况、计划处负责将开评标和中标情况汇总审核并提交厅办公会审定、负责对审定通过的项目中标单位发布中标通知,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分领域提出中标项目经费配置建议、计划处负责经费总体平衡和配置、条财处负责项目经费审核。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分领域组织项目实施,计划处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评价和调整,条财处负责项目经费的使用监督。

五、各类科技计划经费

(一)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按零基预算,计划处按照科技发展战略及工作重点任务,并根椐上各类计划执行评价结果,负责总体设计,统筹安排。

(二)相关计划项目单项经费配置限定额:

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不低于5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不低于30万元;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低于20万元;重点科技攻关、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不低于10万元。其他各类计划项目视工作量确定。

(三)匹配经费:

各职能处室安排相关计划经费中,根据衔接科技部相关计划项目的需要,统筹考虑匹配经费。

(四)计划调整经费和不可预见费:

解决预算周期外的科技计划及其他创新活动不可预见的急迫需求问题。

六、科技计划管理支撑体系建设

(一)修订或制定各项科技计划管理办法(规定)

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原则,修订或制定各项科技计划管理办法,计划处组织,各有关处按职能界定提出初稿,计划处汇总修改,报厅办公会审定。

(二)加快科技计划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计划处组织并指导各有关处室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推进并开展科学技术评价工作,执行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工作。

2、建立并逐步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咨询专家、项目(课题)承担主体、评估机构等信用管理。

3、开展绩效考核,加强科技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绩效考核,建立问效问责制,实行科技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和项目滚动实施机制。

4、加强统计管理,健全科技计划统计工作体系,加强科技计划统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并与科技进步统计评价工作相衔接。

5、推进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开展与科技计划项目有关的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6、以方便项目申报人为目标完善申报办法,探索并逐步实施常年受理和网上申报。

7、科技计划管理一些过程性、事务性工作逐步委托有关事业单位及中介组织。

(三)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基础性工作

计划处组织并指导各有关处室开展以下工作。

1、加快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2、开展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

3、推动评估机构认定和管理

4、建立咨询和决策支持系统

5、开展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研究

6、探索计划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四)开展技术前瞻性研究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篇5

【发布日期】2003-06-18 【生效日期】2003-06-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科技司(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切实落实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家科技计划进展,促进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六月十八日

附件:

附件1: 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暂行规定

附件2: 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报告表(略)

附件3: 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发布申请表(略)

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家科技计划成果情况,促进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对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系指科技部归口管理并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以下统称项目)在实施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验收成果(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装置、计算机软件和生物、矿产新品种以及专利、论文和专著等),其中对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重大影响,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或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产业化前景及经济效益显著的属于重大成果。

二、实行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报告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重大成果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填写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报告表(附件1),并按计划管理渠道向科技部的计划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计划管理机构”)报告,报告中要重点说明成果应用及产业化前景情况。计划管理机构审查后确定为重大成果的向科技部成果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成果管理机构”)报告。对确定为取得重大成果的项目,计划管理机构应及时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加强成果的管理。

对于未按合同规定完成及未取得预期成果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将有关情况通过项目执行情况报告按计划管理渠道向计划管理机构报告。

国家科技计划通过验收的成果必须严格执行《科技成果登记办法》,项目承担单位应于验收后1个月内履行登记手续。计划管理机构负责检查项目验收成果的登记执行情况,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时进行成果登记。计划管理机构应汇总项目重大成果验收情况(包括项目名称、成果名称、所属计划名称和计划项目编号、承担单位名称、验收结论、验收日期),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项目重大成果验收情况报成果管理机构。各地方、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已登记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应及时汇总并报送成果管理机构。

三、实行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发布制度。科技部负责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发布及管理,定期或按需发布重大成果新闻。

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产生后,需要对外宣传发布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填写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发布申请表(附件2),并按计划管理渠道经计划管理机构汇总审核后向成果管理机构申请。成果管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将及时研究是否发布并予以回复。对未能安排发布的,经成果管理机构同意后,项目承担单位可自行发布。未向计划管理机构申报,并经成果管理机构同意,项目承担单位不得自行发布。科技部新闻宣传主管机构会同成果管理机构和计划管理机构筹划组织重大成果的新闻发布。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进行新闻发布时应注重客观、准确和时效性,所发布的成果必须声明得到何种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及计划项目编号。成果归属关系存在争议或成果发布、发表将影响专利申请或其它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得先行对外发布、发表。成果的发布、发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四、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学术报告、论文和专著的发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学术报告、论文和专著在进行对外公开发表时,无论个人或单位,必须标注所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资助字样和计划项目编号,且不得影响项目的专利申请或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公开发表后,应将学术报告、论文和专著的名称、发表刊物名称以及著作权人等基本情况报告项目承担单位。涉及重大成果的学术报告、论文和专著公开发表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计划管理渠道将学术报告、论文和专著的名称、发表刊物名称以及著作权人等情况在编制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时向计划管理机构报告。

五、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要切实落实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财政投入数额巨大的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计划管理机构应通过合同约定国家和项目承担单位各自对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拥有的权益,并指定机构对项目执行中的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管理和监督。重大项目的承担单位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时对于产生的成果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要予以重点说明。国家科技计划一般项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按《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相关规定执行。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相关技术标准的研制。对于已通过合同约定技术标准目标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项目执行情况报告时对标准研制情况要予以重点说明;项目验收时,计划管理机构应按合同要求对约定的技术标准目标进行验收。对于合同中没有约定技术标准目标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验收后产生的成果有望形成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按计划管理渠道报告计划管理机构,计划管理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支持项目承担单位积极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六、认真管理和应用国家科技计划形成的科学数据、档案和仪器设备。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和有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管理规定要求将项目实施所取得的实验报告、数据手稿、图纸、声像及其它形式的科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建立档案。项目验收时,计划管理机构应检查项目实施产生的科学数据和档案是否系统、完整和准确,并以此作为项目通过验收的基本条件,以便于按相关规定和约定进行查询共享。重大成果的档案清单及其管理情况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在项目验收结束后1个月内通过计划管理渠道向计划管理机构报告。

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过程中,对于用国家资助的项目经费购置的单台价值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含10万元)仪器设备,项目承担单位应将仪器设备清单(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商和购买价格)通过编制项目执行情况报告按计划管理渠道向计划管理机构报告。其中单台价值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含100万元),要附运行使用状况和主要应用领域说明,同时注明能否对外开放使用,并提交相应的管理办法。

七、各地方、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科技部的统一要求加强科技计划成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信息平台,同时,要加强宣传,扩大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的社会影响,促进其推广应用。

八、国家科技计划成果涉及国家秘密的,有关各方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及相关规定实施管理。

九、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方、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配合科技部督促、检查本规定的执行。计划管理机构应将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信用记录系统,并按有关要求进行信用管理。对于不按要求执行本规定的项目承担单位和有关人员,计划管理机构可提出警告,并视情况决定1-2年不受理其申报或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于执行本规定信用记录好的单位和个人,计划立项时,在同等条件下,计划管理机构可予以优先考虑。

十、地方和部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所属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的具体办法及措施。

十一、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篇6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阶段针对相关用户使用所编写的使用手册,本文档中根据对不通角色用户及申报业务进行详细分析,使文档读者可以了解项目申报阶段各自的权限和处理的业务范围以及各自操作的使用方法。

此阶段业务包括单位管理,用户管理及项目申报,这些模块会在以下的描述中有详细介绍。

1.2目标

使本系统的使用用户能够轻松正确的掌握此系统的使用。

2.功能说明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的功能分别有:注册功能,操作功能,审批功能,查询功能。查询功能还包括监察室的监察功能。

操作用户主要有:单位注册管理员,单位用户管理员,系统管理员,项目申报者,科技主管部门,大厅受理人员,项目分发人员,业务处室领导(处长),业务处室副处长,业务处室官员(项目官员)。在以下的描述中业务处室领导即为业务处室处长,业务处室官员即为项目官员。其中:

单位注册管理员主要操作有:审核注册单位,如果通过提交给科技厅信息中心审核。单位用户管理员主要操作有:单位用户的管理及维护。

系统管理员主要操作有:科技主管部门提交的注册单位审核;系统参数配置;科技厅部门及用户配置;角色权限配置。

项目申报者只要操作有:填写申报信息,提交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申报信息查询。科技主管部门主要操作有:审核项目申报者提交的申报信息。

大厅受理人员的主要操作有:受理科技主管部门通过的项目;导出当天科技计划项目的受理记录并打印提交处室查看;分发科技主管部门通过的项目到相应处室。项目分发人员的主要操作:把项目分配给各业务处室。

业务处室领导的主要操作有:分发项目给业务处室副处长或业务处室官员,或者直接审核项目;审核经业务处室副处长或业务处室官员审核通过后的项目。

业务处室副处长的主要操作有:分发业务处室领导分发的项目给业务处室官员或自己审核项目。

业务处室官员的主要操作有:审核业务处室领导或业务处室副处长分发的科技项目。3.单位注册

3.1申报单位注册

注册单位登录http://dzzw.ynstc.gov.cn/eWAP/出现如下界面:

点击单位注册跳转到单位注册界面:

填写项说明:

1、单位全称:填写单位全称,必填。

2、单位地址:填写单位地址,必填。

3、单位性质:点击选择单位性质,必填。

4、科技主管部门:点击选择科技主管部门,必填。

5、法人代表:填写法人代表,必填。

6、单位所在地:填写单位所在地,必填。

7、单位传真:填写单位传真,必填。

8、单位电子邮件:填写单位电子邮件,必填。

9、单位连写电话:填写单位联系电话,必填。

10、邮政编码:填写邮政编码,必填。

11、组织机构代码:填写组织机构代码,必填。

12、联系人姓名:填写联系人姓名,必填。

13、联系人性别:选择联系人性别,必填。

14、身份证号码:填写身份证号码,必填。

15、所属部门:填写所属部门,必填。

16、联系人手机:填写联系人手机,必填。

17、办公室电话:填写办公室电话,必填。

18、联系人Email:填写联系人Email,必填。

19、联系人地址:填写联系人地址,必填。20、上传组织机构代码证扫描件。

21、上传项目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扫描件。

22、上传经办人身份证扫描件。

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弹出以下对话框:

点击确定会弹出以下对话框:

点击确定后等待审核。提交单位信息后点击“下载单位信息表”:

将下载后的信息表打印。(网上提交成功后请打印纸质材料,连同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盖单位公章后交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经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盖章后,提交省科技厅信息中心。纸质材料一式3份,申请单位、科技主管部门、省科技厅各留存1份。)

3.2科技主管部门审核

科技主管部门登录http://dzzw.ynstc.gov.cn/eWAP/出现如下界面:

输入账号密码后点击登录,之后跳转到如下界面:

点击单位注册审核,查询出相应注册申报单位:

点击此条信息查看详细注册单位信息:

其中除去科技主管部门一栏外,科技主管部门可以修改其他信息。

如果审核通过则点击审核通过按钮,如果不通过则点击审核不通过按钮。在这里点击审核通过弹出如下对话框:

单击确定科技主管部门审核通过,注册单位信息提交科技厅信息中心审核。

3.3科技厅信息中心审核

科技厅信息中心登录http://dzzw.ynstc.gov.cn/eWAP/出现如下界面:

点击“管理”里的“单位审核”

点击项目进入:

查看单位信息:

如果通过,点击“审核通过” 如果不通过,点击“审核不通过”

通过后将短信通知申报单位,发送用户名和登陆密码。

4用户登录和注销

4.1登录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dzzw.ynstc.gov.cn/eWAP跳转到如下界面:

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点击登录后跳转到主界面:

4.2个人信息修改

点击主界面如上图所示功能条区域的个人设置功能弹出如下信息界面:

用户可修改除账号外的其他基本信息,修改完成后点击应用,修改即生效。

4.3系统注销

点击系统右上方注销按钮即可注销。

5单位及用户管理

5.1科技主管部门增加申报单位

科技主管部门登陆后点击菜单单位注册审核,跳转到审核界面。

在这里科技主管部门可以删除未审核的注册单位信息或新建一个申报单位。

选中要删除的申报单位点击删除,即可删除未审核的注册单位。如果要新建申报单位则点击新增申报单位,跳转到如下界面:

填写完整信息后点击添加,添加成功后等待审核。5.3单位用户管理

单位管理员可添加和删除单位用户,管理员登陆后点击菜单单位用户管理跳转如下界面:

点击新建跳转如下界面后可添加用户

填写完整信息后点击保存后用户添加成功。单位管理员查询本单位用户勾选之后点击删除可删除用户。

5.4单位信息查看

单位管理员登陆系统后点击菜单单位信息查看,可查看单位详细信息。

5.5 科技厅部门及用户配置 5.5.1部门配置

系统管理员(账号admin,密码:888888)登录系统后点击菜单部门用户配置:

跳转如下界面:

默认查询出科技厅全部用户,点击部门根节点科技厅内部部门,展开部门树:

鼠标放在要添加部门的部门上面,点击+号即可添加一个部门:

鼠标移动到新建的部门上:

可以修改和删除新增部门:点击

可修改部门名称

点击可删除新增部门。

5.5.2用户配置

增加完部门后点击部门名称:

点击按钮新建,跳转到用户信息填写界面:

填写和选择信息后,点击按钮保存,用户新增成功。

6项目申报

单位管理员和单位二级用户都可以申报项目。

单位管理员申报项目直接提交到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单位二级用户申报项目先提交到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通过,才提交到科技主管部门审核。

6.1申报者提交申报信息(单位二级用户)

申报用户登录后点击菜单项项目申报

跳转到如下视图界面:

点击新建后跳转到如下信息填写界面:

点击下载申报指南,弹出如下界面

可下载查看申报指南。

其中项目申报信息分为基本情况,项目参加人员,科研报告,经费预算书,相关附件几个选项卡,下面会对各个选项卡逐个说明。

基本情况填写项说明:

1、项目名称:填写项目名称,必填。

2、申报单位:默认为申报单位,只读。

3、计划类别:选择计划类别,必填。

4、专项:选择专项,必填。

5、科技主管部门:默认科技主管部门,只读。

6、单位地址:填写单位地址,必填。

7、邮编:填写邮政编码,必填。

8、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负责人,必填。

9、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填写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必填。

10、联系人:填写联系人姓名,必填。

11、联系人联系电话:填写联系人联系电话,必填。

12、传真:填写单位传真,必填。

13、电子邮箱:默认为注册时电子邮箱,可修改,必填。

14、单位类型:默认为注册时单位类型,可修改,必填。

15、单位主营业务简介:填写单位主营业务简介,选填。

16、计划起止时间:填写计划起止时间,必填。

17、填报时间:默认为当日,只读。

点击选项卡单位概况后,填写单位基本信息。

点击选项卡人员后点击新建按钮可添加项目参加人员。

科研报告填写项说明:

1、科研报告编制单位:填写科研报告编制单位,必填。

2、科技计划支持情况:勾选科技计划支持情况,可多选,选填。

3、预期技术水平:勾选预期技术水平,可多选,选填。

4、预期主要成果形式:勾选预期主要成果形式,可多选,选填。

5、预期国内外知识产权情况:填写预期国内外知识产权情况,选填。

6、总经费:计算总经费,只读。

7、自筹及其他:填写自筹及其他经费,必填。

8、申请省科技经费:填写申请省科技经费,必填。

9、正文附件:点击下载,下载模板填写后上传,必填。

申报者点击查看预算填写说明,可跳转到预算填写说明界面,申报者按照预算填写说明填写预算表。

经费预算书填写项说明:

1、预算说明:申报者必须编制预算说明,并上传至预算说明。

2、附表:申报者需下载附表模板,按要求填写后。

3、单位财务负责人:填写单位财务负责人,必填。

4、预算编制人:填写预算编制人,必填。

5、开户银行:填写开户银行名称,必填。

6、账号:填写开户银行账号,必填。

7、预算科目:根据预算说明填写,默认为0.00。

根据附件描述上传相关附件,可上传多个。填写完整信息后点击界面上方保存按钮保存信息。

弹出如下对话框:

至此信息保存成功。消费者提交申请表,点击提交申请表按钮:

提交成功后如果是单位管理员申报信息提交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申报者可查询项目流程状态。

提交成功后如果是单位二级用户申报信息先提交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才能提交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申报者可查询项目流程状态。

申报者还可以查看受理意见,点击按钮受理意见即可查看

6.2单位管理员审核

如果是单位二级用户提交申请表后,是先到单位管理员审核。

单位管理员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入系统后看到:

点进项目后看到下面界面:

单位管理员审核通过就点通过按钮,提交到科技主管部门。

单位管理员如果审核不通过,则先选择回退至申报者回退(申报者填报),然后点击回退按钮。

6.3单位管理员提交申报信息

单位管理员审核通过就点通过按钮,提交到科技主管部门。

点击通过按钮后:

点击“确定”按钮后:

执行成功,在点击“确定”就成功提交到科技主管部门。

6.4科技主管部门审核

科技主管部门审核人员员登陆后进入首页,界面如下:

首页代办栏会显示申报单位已提交的申报信息,审核人员点击代办事项里面的项目信息跳转到项目审批界面:

科技主管审核人员可以查看申报者提交的全部信息,点击“科技主管部门意见”

如果审核通过审核人员需要填写科技主管部门意见,其中审核人必填,审核意见最多为500字。

点击上方按钮通过,跳转如下界面

审核通过信息提交至科技厅政务窗口。

如果审核不通过科技主管部门亦可将申报信息回退至申报者。

6.5生成申请书并下载

科技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项目申报者就可以生成和下载申请书。申报者登入系统,点击“项目申报”里的“项目申报”,找到项目点击进入。

点击信息上方按钮生成申请表

生成完成后点击按钮下载申请表:

跳转如下界面:

点击另存为,跳转如下界面:

选择文件存放目录,这里是存放到桌面,可修改文件名,点击保存后下载即完成。

6.6科技厅窗口受理

科技厅窗口受理人员登入系统:

点击“项目申报”里的“省科技厅政务服务窗口受理”:

点击项目进入:

查看项目信息,点击“窗口受理”:

系统自动建议分发到相应业务处,窗口受理人员也可以自己选择调整。填写意见,点击“保存”按钮:

勾选填写意见的项目,点击“受理”按钮。

如果审核不通过,勾选项目,点击“不受理”按钮,项目被退回申报者。6.6科技厅项目分发

科技厅项目分发人员登入系统:

点击“项目申报”里的“项目分发”:

勾选要分发的项目,选择分发处室:

点击“分发”按钮:

6.7业务处室受理

业务处领导登入系统:

点击“项目申报”里的“业务处室受理”:

点击项目进入:

查看项目信息,点击审核意见:

如果审核通过,点击“保存”和“提交”按钮:

如果审核不通过,就点击“不通过”,项目退回申报者

业务处领导也可以知道项目官员来受理

点击“指定项目官员”

勾选要分配的项目,选择工作人员,点击分配按钮

7查询

7.1申报结果公示查询

查询出一段时间内通过初审的项目。

用户登录系统后点击菜单申报结果公布查询出已通过初审的项目信息:

使用用户可修改查询条件查询,亦可点击按钮导出Excel把查询出的项目导出到Excel中。

8专家注册和信息管理

8.1专家注册

专家登录http://dzzw.ynstc.gov.cn/eWAP/出现如下界面:

点击专家注册跳转到专家注册界面,如下图所示:

填写项说明:

1、姓名:填写真实姓名,必填。

2、账号: 填写自己编写的账号,必填。

3、密码:填写自己设置的密码,必填。

4、手机号:填写自己真实的手机号,必填。填写完后点提交按钮,就完成注册。

8.2专家找回密码

如果专家注册后,忘记密码,在登陆界面上点击找回密码:

进入到以下界面,类型选择:专家

就进入一下界面:

按要求填写账号和真实手机号,按提交按钮:

这时专家就会收到短信发送的用户名和重置密码,请尽快登陆系统进行修改!

8.3 专家信息补充

从新登入界面,填写自己编写的账号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进入下图界面后,点击专家信息补充。

进入下图界面后,对信息进行补充。

注意:标有星号的为必填项,必须填写。

填写完成后点击左上方的“保存“按钮,联系单位管理员的审核。

8.4单位管理员和主管部门审核专家

单位管理员或主管部门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点击登录后跳转到主界面:

然后点击管理选项。

在点击管理后,在点击专家信息管理。

点击查询条件,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条件,然后点击查询按钮,来快速查找你想找的专家。

单位管理员可以:

点击“删除”按钮后,就直接删除专家,专家的账号就无效,不能再登陆。

点击“取消本单位专家”按钮后,页面上不在显示专家,但专家还可以继续用账号登陆,更改信息后点保存后,让单位管理员继续审核。

单位管理员或主管部门可以点击专家进行查看专家的信息:

审批通过,就点击“审核通过”

8.5财务专家评审,如何操作?

财务专家用收到的账号登入系统,点击“填写评分表”,财务专家进行调整经费:

点击左边的填写评分表;

找到要评分的项目,点击填写按钮:

财务专家进入后,可以点击项目信息查看项目信息,对经费进行调整,并填写调整原因,最后给出调整意见,点击保存和提交。

8.6技术专家评审,如何操作?

技术专家登入系统,点击“填写评分表”:,点击“填写”按钮:

技术专家要打分和给出结论,然后点击“保存”和“提交”按钮。

8.7专家组长评审,如何操作?

专家组长登入系统,点击“填写评分表”:,点击“填写”按钮:

专家组长可以查看其他专家打分信息: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篇7

鉴定会上, 项目组负责人戴求仲研究员作了研究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情况汇报, 审阅了相关资料, 经质疑答辩和认真讨论, 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在生产中应用程度高,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创建了湘黄肉鸡饲料成分数据库, 评价了18种常规饲料原料有效能值、16种玉米加工副产品养分生物学效价及加酶后有效营养改进值 (EINV) 、4种钙源钙的真可消化率, 共获得参数2324个;提出了湘黄肉鸡能量、蛋白质、真可消化钙和直/支链淀粉比需要量参数24个;制订了包括湘黄肉鸡在内的《黄羽肉鸡营养需要》地方标准1项, 为湘黄肉鸡饲养和饲料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阐明了直/支链淀粉比、非淀粉多糖酶、芽孢杆菌调控湘黄肉鸡及黄羽肉鸡饲料养分利用和改善生长性能的机理。项目研究期间, 发表论文22篇,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已公示) , 制订包括湘黄肉鸡在内的黄羽肉鸡营养需要和产品企业标准4个。

河南省科技计划专项简介 篇8

科技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涵盖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含中试、工业性试验)阶段; 普通攻关:支持探索、培育萌芽; 重点攻关:对有苗头的项目重点培养;重大攻关:培育闪光点。一类是实验室研究已完成,产业化或推广应用前景明朗,一旦攻关成功即可衔接产业化的项目;另一类是体现省政府经济、科技发展战略需要的项目;

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面向院士、国外专家、留学(含归国)硕士以上、国内博士和省管以上专家。主要支持直接为我省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的应用与开发研究活动;

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对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贴息和优惠政策等支持(由高新办组织申报);

火炬计划: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星火计划:支持农业、涉农及乡镇企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开展应用前景较明朗的基础研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培养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为目的,支持他们的基础研究活动(由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办公室组织申报);

软科学研究:支持为我省经济、科技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的软科学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以推动科技成果工程化、配套化、产业化

为目的的基地建设。主要涵盖应用开发研究和产业化阶段;

重点实验室:支持以提高科研与学术水平,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基地建设。主要涵盖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阶段。

科技专项(以下专项不在本次集中受理范围)

成果推广专项:对科技成果鉴定、评奖过程中发现的有较好推广前景的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科普专项:对市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有较大意义的科普活动给予专项支持;

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对有重要意义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给予专项支持;

科技扶贫专项:对重点科技扶贫活动给予专项支持;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篇9

要加大对林业基础科学的研究,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同时要创新林业发展的现代化技术,推动林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可以创制生物节能保温材料等新产品,运用森林资源的数据遥感技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和集成应用等,推动林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对于其中的关键技术要重点攻关,为其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可以建立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的综合评价和技术体系,突破经济林高产良种的栽培技术,提高其年增产,并创建大尺度的荒漠化监测和评价体系,实现荒漠化监测的有效管理,并全面推广林业发展中病虫害的预防技术,进行松香的深加工,提升松脂产业的深加工水平。最后要加强科技创新的条件建设,打造创新平台。国家的林业科学数据和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已经进行了认定,并开展了绩效考核,步入了稳定运行的阶段。

2.2推动产学研结合

在林业发展和成果转化中,要组建产业技术的创新联盟,结合产业技术的发展需求,推动当地科研院校和大型企业间的创新联盟建立,当地政府也要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持,为其创新发展渠道,在产学研的机制和模式上进行鼓励引导。其次要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于沙地、石漠化等地的植被恢复技术和沙产业的开发、生态防护和综合治理等技术可以进行广泛应用,加大对木竹材的加工利用和农林剩余物高效转化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实现林业的科技化发展,并带动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强院省合作,推动地方经济间的发展合作。各地政府要加强与其他省市的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一起开展林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强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运用多种合作形式,注重当地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培养,政府可以派出一定的科技特派员进行研究发展的指导,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2.3发挥资源优势

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地方政府要利用当地的`科技资源优势,成立高层次的专家咨询组,就林业发展中的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有关影响因素设置专题进行科技咨询,并为当地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地方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对于油茶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的油茶科学研究中心,并构建其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其次,科技推广工作的建设载体是林业重点工程,其面向基层单位、广大林农和林业企业,政府要大力推广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具有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架的林业发展模式,建立林业标准体系框架。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并依托科研项目进行团队的建设创新,形成创新的发展团队,资深的科学家和专家领头,并要跨多学科、地域和部门进行协作。其次,地方政府要激励人才培养,为他们提供国际学习合作的机会,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带动当地重点林业项目的建设。地方政府还应注重林业科技成果、管理杰出青年的奖励评选和高层次人才交流等,通过设立院级的科技进步奖等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完善人才培育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管理办法 篇10

一、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财务管理的规律与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既是市场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市场资金的本质特征, 同时又是国家投资于科技项目, 促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特殊资金, 具有自身的客观运行规律与特点:

(1) 资金来源的多元性。新的生产力是科技成果资金物化的产物, 在资金物化活动中, 物质运动和资金运动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 具有多元性。

(2) 目标的非完全盈利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主要目标是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出发点, 追求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 不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有别于一般经济活动的盈利性, 是以为已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开发或直接进入产业化开发、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

(3) 实施形式的多样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组织实施的要求和项目的特点, 采取前补助、后补助等实施形式。对于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 以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集成等公共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一般采取前补助方式实施。对于具有明确的、可考核的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 以及具有相同研发目标和任务、并由多个单位分别开展研发的项目, 一般采取后补助方式实施。

(4) 项目过程的预算性。财务预算首先为实施单位估算项目经费成本和来源、计划安排项目支出提供了工具, 经过正式批准的预算则为项目经费实际支出提供了合法依据, 成为课题任务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其次, 它是管理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查与决策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会计核算的内容及经常出现问题

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正确、及时地核算各项费用, 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费用由项目经费、不可预见费和管理工作经费组成, 分别核算。 (1)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项目经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 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基本建设费、其他费用等。间接费用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 日常水、电、气、暖消耗, 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以及承担单位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 (2) 不可预见费是指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 因不可预见因素导致的费用支出。 (3) 管理工作经费是指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 承担项目管理职能且不直接承担项目的有关部门和单位, 开展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相关的组织、协调等管理性工作所需费用。

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不按照项目专款收入、专款支出分别设置明细账, 项目核算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会计账簿登记不完整;项目购买固定资产不建立台帐, 购置仪器、材料没有出入库手续, 缺少入库单、验收纪要、出库单等记录;财务款项支出审核手续不齐全, 原始单据不规范、不真实, 有白条报销、现金大额违规支付等现象;会计档案资料不完整、各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凭证账册、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不齐备, 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证不符等。

三、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财务管理的探讨

(1) 实施单位应落实项目经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集中资源、精打细算、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 积极落实项目合同约定支付自筹资金和其它匹配资金的条件, 确保各项匹配经费按合同足额到位。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规定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和统一管理, 经费支出在合同规定和项目预算内进行。落实项目预算中的采购、销售、技术等各项指标, 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 加强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确保预算的落实。

(2) 实施单位应规范会计核算。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严格按照项目的预算来使用, 并根据预算设置明细账户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既要将专项资金与单位自有资金区别开来进行核算, 也要将不同项目的专项拨款分设专户, 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在设置会计科目上, 应参照预算会计的有关要求来进行账簿建立, 设置会计科目以及明细会计科目, 根据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指导文件, 逐步建立起规范、统一的专项资金核算体系。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专项资金的规定, 将项目的所有专项资金纳入到单位专用账户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 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对于各项成本费用支出, 要认真审核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 保证报销单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严格按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和地方颁布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经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 对违反制度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制定专项资金结算管理实施细则, 明确项目结算的节点和专项资金的去向, 在项目验收后, 要根据项目结余的有关制度规定及时办理结算, 对于结余资金要报主管预算单位或者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后处理。

(3) 实施单位应完善预算编报。财务预算编报应当结合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 坚持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是指项目预算应符合国家财务政策和各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项目任务符合计划定位和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 项目各项支出符合有关财经政策。目标相关性原则是指项目预算应以项目任务目标为依据, 项目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等符合项目任务的规律和特点, 项目内各任务之间经费分配合理, 符合各项任务的性质、工作量等特点, 有利于项目内部资源共享与任务协调, 有利于项目总体目标的完成。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以及我国的国情, 项目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 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4) 实施单位应开展项目自查。应认真自查项目进展状况, 分析项目滞后原因, 提出整改计划, 明确整改措施, 落实工作责任。若产业化进度滞后, 则应加快建设进度, 明确各阶段产业化目标和完成时限;若销售任务没有完成, 则应进一步健全销售体系和网络, 拓宽销售渠道, 制定明确的阶段销售任务和目标。

(5) 实施单位应重视项目验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财务决算验收、固定资产验收应当与项目验收同时进行。项目验收时提交其财务决算报告草案及固定资产验收清单, 并对收尾经费进行说明, 对项目的技术、设备、财务资料等未能及时统一归档管理, 接受有关部门及其授权委托的监督检查, 并提供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确保项目验收通过。

(6) 实施单位应规范项目档案。进一步建立健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和规范财务文档、管理文档、技术文档、基建设备文档、知识产权文档、销售文档的管理;提交的质量检测报告应由有资质的权威检测部门出具;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保密和管理;加强对项目的财务凭证、账薄、报表的归档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教[2009]218号.

[2].江苏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10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苏科计[2010]61号.

[3].朱万茂, 解庆, 佟革.关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几点体会.甘肃科技, 2001 (1) .

[4].姜红梅.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时代金融, 2009 (2) .

[5].王露, 汤安明.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商业经济, 2009 (2) .

上一篇:励志故事:机遇是自己挖掘出来的下一篇:业务主管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