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蝴蝶》大班美术教案

2024-06-23

《画蝴蝶》大班美术教案(精选13篇)

《画蝴蝶》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蝴蝶翅膀对称的图案,学习用对印画的方式表现对称。

2、迁移已有经验,能够用各种线条、图案来装饰蝴蝶。

3、大胆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人手一张蝴蝶形状的黑纸。

2、红、黄、绿颜料,棉签,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一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呀?

教师:今天晚上他们要开蝴蝶晚会,大家都要穿上美丽的衣服去参加晚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蝴蝶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观察蝴蝶,发现蝴蝶左右对称的特称。

教师:蝴蝶翅膀上有什么呀?

教师: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他们是对称的。

(三)教师示范,提出活动要求。

1.出示一只黑色蝴蝶。

教师:这只蝴蝶好伤心啊,她在偷偷的哭泣呢?原来她没有漂亮的衣服,我们帮她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们用什么帮助蝴蝶呢?

教师:蝴蝶翅膀打开来,棉签轻轻画下来,蝴蝶蝴蝶合起来,蝴蝶翅膀打开来。

教师:棉签上也有标记,什么颜色放什么颜料盒里。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大胆制作任意形状的衣服。

2.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并尝试用不同的颜色。

(五)教师讲评。

教师:你给她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除了颜色,还有什么形状的衣服?

教师:谢谢你们,今天蝴蝶可以穿上美丽的衣服参加晚会啦!

活动反思:

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蝴蝶的对称来实现印画,在介绍操作步骤时,能用押韵的儿歌来让幼儿熟悉步骤,这种形式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但是在很多细节方面还是考虑不够周全的,比如没有考虑颜料和色纸的搭配,导致很多颜色都不太明显,影响了作品的效果。

《画蝴蝶》大班美术教案 篇2

一、用语言“启”动想象的翅膀, “发”起创作灵感

美术活动需要孩子大胆的想象和创作, 但幼儿年龄小, 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需要老师恰当的语言引领才能帮助他们畅想。而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教育科学, 也是一门教育艺术, 老师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 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激活思维, 不断地产生想象和创作的灵感。

1. 提问开启想象

指印想象画重在“想象”, 如果没有想象, 仅凭一个个光秃秃的指印是很难反映幼儿的真情实感的。那么, 如何启发孩子的想象, 老师恰当的提问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幼儿将几个指印接连印在了一起, 老师的问题“哪个小动物的身体会是这样的?”就能打开孩子的思路, 启发他们从已知的动物中找寻身体像那些指印一样连接在一起的小动物, 马上就会有孩子说出“毛毛虫”、“蚯蚓”、“蛇”等。接下来的追问“这些指印有的排得直直的, 有的又排得弯弯曲曲的, 毛毛虫会在干什么?”帮助幼儿想象直直的指印可能说明毛毛虫在休息, 弯弯的指印可以表现毛毛虫在爬。又一个问题“小朋友什么时候也会是这样一个一个连接起来的?”孩子们从自身的经验得知自己排队时是这样的, 就联想到这些连接着的指印各自添画上四肢、五官就可以表现一些单个的小动物在排队的形象。

就这样, 一个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老师无穷教学智慧的提问, 指引孩子的思维向四处散发, 碰撞出想象的火花。

2. 引导帮助表现

教学活动强调教师的引导而非灌输, 而教师的引导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作为媒介, 指印想象画中老师恰当的语言引导同样能帮助孩子进行创作。

例如指印想象画“草原上的羊群”, 老师的语言导入非常重要, 因为孩子们大都没去过大草原, 无法想象草原上成片的羊群的形象。这时, 老师先出示天空的图片, 用缓慢的语调、憧憬的表情导入活动:“蓝蓝的天空一眼看不到边, 朵朵白云飘浮在天空, 多么美丽的画面啊!”接着, 老师出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幼儿将对天空的印象转移到对草原的想象中来:“广阔的草原一眼看不到边, 雪白的羊群在草原上玩耍, 多么美丽的画面啊!”然后, 老师话锋一转, 出示画纸:“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如果用指印画, 怎么可以画出草原上可爱的羊群?”

在这里, 老师的语言简洁易懂, 没有强调到底应该怎么印画, 而是用缓慢的语调暗示幼儿“草原和天空一样是广阔的, 羊群和白云一样是成片成片的”, 激起了幼儿对草原的想象, 鼓励他们大胆地交流, 活动还没进一步深入, 教师的语言引导已经开启了幼儿的想象和表达了。

二、用情感“启”动心灵的共鸣, “发”起创作激情

我们知道:绘画作品是否能打动欣赏者, 取决于绘画者是否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会于作品中。幼儿虽然年龄小, 但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他们的情绪情感更是他们绘画的动力因素。老师应该明确这一点, 积极营造良好的情感交互环境, 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深入地感受心灵的呼唤, 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1. 激起情感共鸣

大班幼儿的情感稳定性逐渐增强, 但仍易受他人的感染。因此, 在指印想象画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鸣,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作。

如:指印想象画“快乐的小兔子”说的是小兔子帮助小蚂蚁以后快乐的心情。这时, 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回想并表达这样两个情景:一是自己在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 好朋友来扶起自己后就不再觉得很痛了;二是游戏时看到别的小朋友摔跤了, 自己去帮助扶起他以后心里很开心。两个情景有效地帮助孩子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 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情景一中激发孩子感受“虽然摔得很疼但有朋友来帮助自己不再觉得伤心”的感情, 情景二可以帮助孩子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心情。这样, 幼儿在印画时的情感就会更投入了, 他们的作品也就因为蕴含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更具表现力。

2. 帮助情感抒发

指印想象画“猫捉老鼠”需要幼儿能表现出猫咪的张狂和小老鼠的害怕, 纯粹的示范、讲解不易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老师可以从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出发, 帮助他们自主地理解, 从而开启他们对绘画的想象, 同时也帮助他们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大多孩子都有被成人批评, 甚至挨打的经历, 那一经历会给孩子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老师可以提示孩子回忆那段经历, 引导他们说出生气时的父母手脚张开、表情“凶恶”的模样和自己缩手缩脚躲在其他成人背后害怕的感觉。这时, 幼儿就知道表现猫咪时应该印出分开的身体, 画出张开的手脚、瞪大的眼睛, 以表示猫咪的厉害;表现老鼠时应该印出缩紧的身体, 画出短小的四肢和五官, 以表现老鼠害怕地躲在洞里的情形。这时的孩子, 通过印画猫咪和老鼠, 抒发了自己害怕生气时的父母的情感, 也从侧面懂得不惹父母生气的道理。

三、用体态“启”动观察的欲望, “发”起创作技能

这里所指的体态是指教师在启发幼儿运用合适的线条表现事物特征时为引起孩子的注意而使用的表情、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 它既能有效地吸引幼儿随老师的引导而提高绘画技能, 又能启发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地开展观察活动, 帮助他们细察事物及现象, 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能顺利地进行表现和创造。

1. 吸引观察

指印想象画中的事物形象需要添画线条才能显得更为灵动, 这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绘画技能, 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自身的体态表演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形象的动作表现。

如:表现动物们劳动的场景时, 老师可以将一些劳动的动作及劳动时的表情当场“表演”给孩子们观赏。让幼儿知道弯腰扫地时扫帚和手的方向是一致的, 如果表现正面的形象动物的五官很可能是看不清的;擦窗时手和头是向上的, 可以简单地表现出动物的背面形象;擦椅子时小动物是蹲下的, 看到的脚是比较短的;小动物劳动时很认真, 眼睛大都看着手的动作等等。这时的老师, 必须抛弃成人的羞涩和扭捏, 化身为一个个勤劳的小动物, 或扫地、或擦窗、或端水, 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使他们能细致地观察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为他们表现小动物的形象打下基础。

2. 鼓励体验

随着指印想象画的发展, 会表现一些丰富的特定场景, 如果孩子们没有体验过, 仅凭他们粗浅的绘画技能是无法顺利表现的。

顺应上节提出的“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表演”, 方法固然可行, 但如果能引导幼儿加入劳动的场景中, 将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感受小动物劳动的辛劳和愉悦, 对帮助孩子表现小动物的劳动有更进一步的作用。在和同伴一起模仿小动物劳动的过程中, 孩子们能观察到同伴认真劳动的神情、同伴们不同的劳动动作、调皮孩子的可爱表现 (如对同伴洒水、用抹布跳舞等) ……就这样, 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 孩子们体验了劳动的辛劳和快乐, 观察了同伴们不同的劳动姿态, 相信在接下来的指印想象画中就能较顺畅地进行表现了。

“教无定法, 重在启发”, 相信只要老师们在美术活动中坚持用心启动孩子的情感和思维, 就一定能帮助孩子“有感而发”, 使他们能借助绘画这一平台尽情地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为他们的人生留下一个生动而又美丽的最初记忆。

大班美术活动:扇面画美丽的菊花 篇3

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课题《民间美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大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我设计了此次民间美术活动。扇面画是民间绘画的种类之一,我提供的扇面是宣纸,幼儿绘画工具是毛笔和棉签(我园幼儿认识毛笔,并用毛笔进行过水墨画活动),这种方法和平时用油画棒在白纸上作画完全不一样,在宣纸上作画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如果使用毛笔作画,则特别要把握好运笔的方法和力度。活动中,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ppt中各种不同的菊花后,我引导他们分享交流、自由表述菊花的美,大胆选择适宜的绘画工具表现菊花的多姿多彩,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发展了自主学习、乐于表达表现的个性品质,提高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幼儿对民间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菊花,了解菊花别致的外形特征,感受菊花的美。

2.大胆运用毛笔、棉签等工具和材料在宣纸扇面上表现菊花的多姿多彩,体验民间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大胆表现菊花的多姿多彩。

活动难点:

正确运用毛笔的侧锋、中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宣纸扇面人手一份;

2.活动室内摆放好各种不同品种的实物菊花;

3.关于菊花的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种类的菊花图片、菊花名画);

4.调好的各色颜料每组幼儿一份,抹布若干;

5.棉签、毛笔;

6.一段优美的轻音乐;

知识经验准备:

1.家长和教师带幼儿在大自然中观赏过各种不同的菊花;

2.幼儿初步了解菊花的习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回忆观赏过的菊花

教师:小朋友,前些天爸爸妈妈和老师带你们去观赏了菊花,说说你们看到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由于前期家长和教师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观赏过菊花,用提问的方式有效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欣赏菊花,了解菊花别致的外形特征,感受菊花的美

1.欣赏活动室内的菊花盆景。

教师:这儿有许多美丽的菊花,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你喜欢哪种菊花?为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2.幼儿一一欣赏课件中的菊花(盆景之外其它种类的菊花)。

教师:这种菊花你见过吗?它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它有几片花瓣?花瓣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幼儿观察后回答,教师引导幼儿从菊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层数来讲述菊花,充分感受菊花的美丽。

小结:小朋友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菊花身上的很多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原来菊花的种类特别多,每种菊花花朵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和层数各不相同,有的花瓣是细细长长的,像妈妈的卷发一样;有的花瓣是扁扁的、平平的,像盛菜的盘子一样。菊花五颜六色、多姿多彩。

(评析: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的教育建议,除了教学活动前期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外,教师还提供了其他适合幼儿欣赏的材料:实物菊花盆景、课件中展示的不同品种的菊花、名画等,让幼儿充分了解各种不同菊花的外形特征,感受、欣赏菊花的美。孩子们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大胆表述,这样,幼儿的视野开阔了,感受更深刻了,表达与创造的积极性自然也被激发出来了。)

3.在配乐中完整欣赏多媒体课件中不同的菊花。

教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这些美丽的菊花吧。

(评析:绚丽多彩的菊花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一呈现在幼儿眼前,通过多通道感知欣赏菊花的美,好多孩子此时不由自主地喊到“好美啊!”“我喜欢这种菊花!”……当多种体验唤醒了兴奋点的时候,自然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情感,这时,“我也想画一画喜欢的菊花”成为每个孩子的心中所想。)

三、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

1.幼儿两两讨论自己准备使用何种方法绘画。

教师: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自己准备怎样作画?可以用毛笔作画,也可以用棉签画,还可以用毛笔和棉签共同作画。

2.教师提出绘画的常规要求。

教师:你们想不想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菊花?要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等一会儿我们要在扇形的宣纸上绘画,注意用毛笔画要大胆落笔,一笔划过;用过的毛笔小心靠在盘子边,尽量不要把颜料弄到桌面、地上。

3.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绘画,教师对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指导,重点指导如何运用毛笔的侧锋、中锋表现菊花的外形特征。

(评析:幼儿自主绘画,教师观察活动情况,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给予适宜的指导,重点指导用毛笔作画的幼儿,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

四、讲评活动,体验本次绘画活动的乐趣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欣赏、评价。

教师:扇面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菊花,大家快来看呀!你最喜欢哪幅画呢?为什么?

(评析:看到自己的绘画作品被展示本身就让幼儿既兴奋又得意,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不以“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来评价,在交流中幼儿大胆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民间绘画活动的自信心。)

五、活动延伸:

大班艺术蝴蝶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掌握蝴蝶在每句句末找到花的规律。

2.创编舞蹈动作蝴蝶飞、花儿开放,体验蝴蝶找花的乐趣。

3.能在双圈上跳舞,体验探索、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会唱歌曲《蝴蝶找花》,《蝴蝶找花》视频,音乐图谱、录音,一半孩子在衣服上贴上红色圆点。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蝴蝶找花》,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春暖花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飞的。

幼儿欣赏视频。

师:蝴蝶是怎样飞的?

师:蝴蝶还会怎样飞呢?请小朋友们来试一试。引导幼儿创编蝴蝶飞的各种姿势。

二、按规律玩游戏,掌握本次舞蹈的难点

1.寻找规律:唱到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时蝴蝶找到花。

师:蝴蝶都是在每句歌词的什么地方找到了花呢?

教师出示图谱,边听音乐边引导幼儿感知蝴蝶在每句的名末找到了花。

2.感受规律:唱到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时送蝴蝶一次掌声。

师:原来蝴蝶在唱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时找到了花,并停在了花上面。让我们在蝴蝶找到花时送它一次掌声。

幼儿尝试在听到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时鼓掌。

3.掌握规律:学习蝴蝶飞,在听到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时停在花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蝴蝶,在唱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时停在花上。

此环节,第一次教师哼唱音乐,帮助幼儿掌握节奏,知道何处停顿;第二次播放音乐,巩固练习停顿。鼓励幼儿学各种蝴蝶飞的姿势,体验蝴蝶的.快乐。教师重点观察并点评。

4.花蝶互动:一半幼儿扮花,一半幼儿扮蝴蝶,蝴蝶在每句的句末找到花。

师:蝴蝶飞来,花儿开得更美了。谁愿意来做美丽的花朵?

师:这朵花真美,这是爱心花。呀,这朵花真奇特……

教师鼓励幼儿扮各种各样的花,并在句末开放。

师:请蝴蝶们随着音乐飞起来,在唱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时找到一朵花。

教师提醒花在唱到每句句末时开放,并引导蝴蝶及时找到自己的花。

三、尝试双圈跳舞,感受合作的乐趣

1.站成圆队形。

师:我们除了能像刚才那样散点站着跳舞,还能在什么队形上跳呢?

师: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在圆形上跳舞。请衣服上贴有红色圆点的小朋友上来,手拉手围成一个大花园(把红色圆点揭下贴在地上)。

2.尝试在圆队形上跳舞。

师:现在我们就是花园里的一朵小花,请小朋友单膝跪下(形成单圈)。

师:其他小朋友就是小蝴蝶了,找到一朵小花站好(形成双圈)。

师:现在,我们要在圆队形上跳舞了,记住哦,小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小蝴蝶又是在什么时候找到小花。

教师哼唱,幼儿随歌声跳舞。

3.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积极解决。

跳双圈舞时,会出现两三只蝴蝶停在一朵花上,而有的花上没有蝴蝶停留的现象。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设置规则。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师:这朵花上停了几只蝴蝶?这朵花上本该停哪只蝴蝶?我们来商量一下每一句蝴蝶向前飞的规则。

统一规则后,再尝试。此环节,第一次教师哼唱音乐,方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二次播放音乐,巩固练习舞蹈动作。

4.幼儿交换角色,继续跳舞。

师:小花们,你们想变成蝴蝶吗?我这儿有一句暗语,你们听到后就可以变成蝴蝶。

教师到一朵花对面站好,边念暗语边引导幼儿交换角色:蝴蝶蝴蝶真美丽,快快飞到我这里。1、2,变——

幼儿交换角色跳1遍~2遍舞蹈,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内投放蝴蝶、花朵的头饰,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鼓励幼儿尝试新的玩法。

大班教案:小蝴蝶找对称 篇5

大班数学:小蝴蝶找对称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对称的含义,能区分对称与不对称图形。

2、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对折的方法探索、发现对称图形。

3、积极参加活动,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知过具有对称性的物体。

2、物质准备:

教具:彩纸剪的对称蝴蝶一张,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半圆形、不规则梯形、不规则三角形,对称图标1张,不对称图标1张。

学具:第一组:小蝴蝶找对称图形(各种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片、分类盒、胶棒、画有对称和非对称标记的操作单)

第二组:生活中的对称(各种对称与非对称物品图片、分类盒、胶棒、画有对称和非对称标记的操作单)

第三组:画出对称轴(各种对称图形片、铅笔)

第四组:找出另一半(贴有一半图形的底纸、对称的另一半图形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蝴蝶,认识对称图形。

1、观察蝴蝶的翅膀。

(1)师:看,谁飞来了呀?小蝴蝶长得什么样呢?

(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蝴蝶主要的外形特征,即翅膀的形状。)(2)师:你觉得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是完全一样的吗?

(鼓励幼儿猜测并讲述理由。)

2、理解对称图形。

(1)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呢?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提出验证方法。鼓励幼儿通过对折的方法验证,证明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一样大小。)

(2)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蝴蝶两边的翅膀外形、大小都是一样的?对折后外形、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叫什么?

师幼共同小结: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外形、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对称与不对称图形。

1、理解操作内容。

出示对称与不对称各种图形片

师:小蝴蝶飞呀飞,来到图形王国,它想找找图形王国里哪些图形和它一样是对称图形。你能帮帮它吗?怎样才能知道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哪些图形不是对称图形呢?

(引导幼儿迁移判断蝴蝶是对称图形的经验,用对折的方法验证。)

2、认识图标。

师:小蝴蝶想将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分开放,你知道对称图形应该放哪儿吗?为什么? 师:这个是什么标志?蝴蝶上面加一个斜线代表什么意思呢?

(引导幼儿观察两种图标,分清一个是对称标志、一个是不对称标志,并知道将相应的图形放进去。)

3、介绍小组操作材料。

(1)小蝴蝶找对称图形。请通过对折的方法判定图形是否对称,放回相应的标志下。

(2)生活中的对称。(要求同上)

(3)画出对称轴。请将图形对折,发现对称轴,并用铅笔把折痕画出来。(4)找出另一半。请你将它对称的另一半图形找出来放到底纸上,把图形拼完整。

(三)交流记录,巩固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1、师:你帮小蝴蝶找出了哪些对称图形?

(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单,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将相应的图形片贴到对应的标志下。)

2、教师请幼儿观察三角形,师:为什么都是三角形,有的是对称,有的不是对称呢?

大班美术画森林教案 篇6

1. 运用吹画和揉纸点染相结合的形式创作小树林。

2. 学会换颜色时要重新揉纸团或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纸团。

3. 体验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的水粉颜料、吸管、抹布、废旧报纸、抹布、教师自制作品、a4画纸。

活动重点:

1.能将报纸揉皱后蘸颜料点染树叶。

2.大胆创作。

活动过程:

一、运用吹桃花经验在区域完成吹画树干。区域吹画树干。

1.教师:“小朋友们,用吹桃树的方法来创作二至三棵大树树干”

2.教师指导。

①提醒幼儿不要将所有的大树都吹画在一条直线上,可以有高有低,有上有下,凸显层次。

②吹画出多种形态的树干。

二、欣赏ppt(彩色的树林照片和教师自制范画),与幼儿探讨创作的方法。

1.教师:看,这样的树林漂亮吗?哪里漂亮?

2.教师:树林的颜色是彩色的,非常美。

三、重点欣赏教师自制作品,与幼儿探讨创作的方法。

1.教师:“猜一猜,这么漂亮的树林是怎样创作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小结:“大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吸管吹画出来的,树叶是点出来的。可是树叶是用什么材料点出来的呢?”

3.教师(出示报纸):“瞧!它就是我们点染树叶的工具。你知道怎样用报纸点染树叶吗?谁来试一试?”

4.教师根据幼儿的探索,边演示边小结:“对,我们可以将报纸揉成纸团,用揉出的折痕蘸颜料进行点染。”

5.幼儿集体在报纸尝试一至二次揉纸来点染画面的方法,讨论:

①换颜色时要重新揉纸团或和其他小朋友交换。

②点染时蘸的颜料不能太多。

四、教师讲述创作要求。

1.教师:“你们想不想用揉纸的方法来点染树叶呢?请小画家们在上次吹画的大树点染吧。”

2.教师指导。

①鼓励幼儿尝试蘸不同颜色的颜料点染出五彩的树叶。

②关注能力弱的幼儿。

四、欣赏与评价。

大班幼儿故事画如何选材? 篇7

熟悉的故事和角色形象便于幼儿表现,但是要促进幼儿的表现水平,激发幼儿的表现潜力,还要在故事情节与场景上做文章。例如,我们在两个大班开展故事画教学,原本大一班幼儿的绘画表现水平占优势,但此次故事画,大一班幼儿画面构图单一,多为平行式、并列式的形象分布。而大二班幼儿作品形象生动,形成多层并列、遮挡的构图方式,以及主体、背景鲜明的构图关系。大二班的绘画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飞跃?原来大二班选择的《猫和老虎》的故事,讲述一只老虎和一只猫在山上相遇了,老虎以为猫是一只很小很小的老虎!猫想对面一定是一只很大很大的猫吧!……后来猎人打中老虎高兴地下山去叫伙伴……上山却见老虎变成了猫……曲折的故事情节,趣味性的矛盾冲突和种种悬念,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绘画故事和主角的喜爱之情。而大一班选择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大班幼儿来说情节相对简单平淡,缺乏吸引力。场景似乎随情节发展在不断变化,却一直是水平方向的移动,如:小蝌蚪向前游,……继续向前游……而“猫和老虎”的故事场景,看似停留在一座山,但一会儿山上,一会儿山下,有了垂直维度的变化。

因此在故事画教学中,故事情节上的情趣性和挑战性,故事场景变化的丰富适宜,能够唤起幼儿的情感,满足大班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绘画表征水平提高。

大班下学期美术《纸袋蝴蝶》反思 篇8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能调节情绪、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12月4日~5日,南湖区骨干教师进行了《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材料、工具的运用》教学研讨活动,探讨通过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拓展美术教学的空间,将美术活动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传统过渡到创新。其中,由汤含倩老师执教的大班美术活动《纸袋蝴蝶》给我印象颇深,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及反思:

一、新奇、特殊的材料

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和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纸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用过后往往就丢弃了,但教师充分挖掘了它的教育功能,延发了一个生动、新颖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操作,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渗透了“变废为宝”的绿色教学理念,让幼儿更加关注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废旧材料,同时拓展了美术活动的内涵,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积极、宽松的`活动氛围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亲切、自然,与幼儿互动性较强。运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想象、探索,确立了纸袋变蝴蝶的大胆设想,并在积极、宽松的探讨氛围中,确定了制作方法。幼儿在动手尝试、体验中经验得到了提升,并掌握了蝴蝶翅膀是轴对称的这一数学知识点。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大小不一、软硬程度不同的纸袋,让幼儿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层次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促进了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在装饰蝴蝶中,教师再次提供了生活化材料:刨花、彩纸等,让幼儿在装饰中发现美、创作美,感受美。孩子们获取了自信,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在最后的舞蹈表演中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我的建议

1、装饰材料过于单一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装饰材料过于单一,对幼儿的创作起了局限性。且教师帮助在每个材料上贴上了双面胶,对大班幼儿来说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应让幼儿真正以一个主动者的身份参与到制作活动中,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及成功感。

2、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在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我们可否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蝴蝶翅膀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否引导幼儿尝试创作各种形态的翅膀,让活动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替换想象画》大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日常玩“五官像什么”的游戏。

2、环境准备:在活动室里提供空白脸谱及各种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玩具等)让幼儿运用小物品随意摆弄脸谱造型。

3、材料准备:

①多媒体教具:水粉颜料、水彩笔、彩色纸等

②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与感知

1、欣赏配乐散文《给老师画像》。

老师教我们画画,画红红的苹果、金灿灿的太阳,还有翘起两只角的水果糖,我偷偷地给老师画像,红苹果,是圆圆的脸蛋,金灿灿的太阳,是大大的眼睛,翘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师笑眯眯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说,老师笑的`时候,就是这个样!暖暖的,甜甜的,喷香喷香。

师:听了这篇好听的散文,谁愿意按照散文里的描述来给老师画像?要画得和散文里的一样美。(请一名幼儿在白板上演示老师的画像)师:这张老师画像和徐老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这样画?这种用相似物体替换的方法叫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师:这里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笔,它在画什么?(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枝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椭圆形,暂停)太阳、橄榄球、娃娃脸……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到底谁猜对了?

小魔笔继续画……原来是一张娃娃脸,脸上还缺什么(根据幼儿的描述,陆续点击出来)这支神奇的魔笔要施魔法了,(大屏幕上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瓢虫变成了娃娃的什么?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还没变呢?小魔笔想请小朋友帮助它完成。大屏幕选项上有冒热气的茶壶,葫芦、帆船,你准备用什么替换鼻子、嘴、头发,为什么?(请幼儿点击选项和五官进行替换,并说明理由)瞧,这张娃娃脸,变得多有趣,多漂亮,这就是运用我们刚才所说的相似物体替换的画法。

3、操作与讨论。

显示屏上出现另一张娃娃脸,请幼儿用替换想象的方法拖动选项完成五官、头发(选项:门、窗、花、草、屋顶等)引导幼儿发现五官之间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创造(如房屋娃娃、绿化娃娃等)讨论:

小魔笔画的娃娃脸与房屋娃娃脸等有主题的娃娃脸,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4、表现与创造。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来变一变,想一个最有趣的娃娃脸画下来。

指导要点:

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独特表现。

5、展示与体验。

大班画教案活动 篇10

大班综合活动《画标志》

二、教学目标:

1.大胆设想、积极尝试为班级和幼儿园画标志。

2.会用常用标志的表现形式来绘画。

三、教学准备:

1.安全出口标志图一张。

2.挂图:各种各样的标志。

3.记号笔、油画棒。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尝试为班级和幼儿园画标志。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结合图片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标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你还见过什么标志?

小结:这是安全出口的标志,在一些大楼里,在电影院里都会有这样的标志。我们还见过静止吸烟,男女厕所,银行标志等等。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标志的作用。

师:那你们知道标志有什么用吗?

大班美术有趣的泡泡画教案 篇11

1 、在游戏中了解吹泡泡也可以进行作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泡泡画活动培养幼儿对动手创作的兴趣,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有多种颜色的泡泡水数份(红、黄、蓝、绿、紫),抹布、吹泡泡的工具、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泡泡枪吹出各式各样的泡泡,和幼儿一起玩“抓泡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啊?泡泡是什么样的?(圆形的、大泡泡、小泡泡、透明的…)

2、泡泡真漂亮,可是一碰就破了,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泡泡留下来呢?(幼儿讨论留下的方式,拍照片、剪一个圆、用橡皮泥做一个泡泡的样子、用笔画出小泡泡…)

二、留住泡泡痕迹

1、我们怎么样能留住泡泡的痕迹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拥有颜色的泡泡水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用白纸接住。

①出事有颜色的泡泡水,请幼儿说出他们的颜色。

教师:泡泡都是透明的,他们都想有漂亮颜色的衣服,看看这些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②出示吹泡泡的工具

2、教师边说边示范泡泡留下痕迹的方法。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②蘸颜色,在边上轻轻刮一下(不要讲颜色滴下来为好)。

③对准纸,轻轻地吹出一个泡泡。

④“啪”落下来,纸上就留下了一个彩色泡泡。

三、出示工具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画。

1、教师:泡泡真的留下来了,它好开心。你们也来留下泡泡吧!

2、教师与幼儿一起吹泡泡。

提醒幼儿注意:用了那个颜色的工具就放在哪个颜色的.杯子里,不要混淆颜色;画面尽量整洁,泡泡不要太密,注意整洁(手、桌面、画面)。

四、介绍自己的泡泡画。

1、你吹了什么泡泡?像什么?

2、你把什么颜色的泡泡留下来了?

《有趣的盐水画》大班美术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湿画法中用盐进行作画,感受其所产生的奇妙效果。

2、让幼儿用油画棒想象作画,体验玩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熟悉海洋中生活的动物,丰富幼儿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的外观上的认识。

2、油画棒、排笔、水粉颜料、盐、纸、盛水桶、抹布、范例一副、吹风机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上午老师和你们一起欣赏了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的漂亮的图片,你们喜欢它们吗?那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呢?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它的样子?(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特征)

2、你们想不想和你喜欢的海洋中的动物一起来玩个游戏呢?

但在玩游戏之前,请小朋友先把你喜欢的动物画下来,而且老师呀要给你提一个要求,要先用油画棒画出它的轮廓,好吗?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画完后,幼儿到老师跟前来。

二、讲解师范、幼儿作画:

1、待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轮廓时出示范画。(简单的油画棒形象)

瞧!老师呀,最喜欢海豚,所以就画了一只海豚,看,我的海豚在海里玩得多开心呀!你们看,我的海豚还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呀,要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可是,穿衣服之前,必须先给它洗一个澡。(强调,必须要先洗澡,用排笔蘸清水打湿画纸,教幼儿怎样拿排笔)

2、洗完澡可得赶紧帮海豚穿上衣服,我最喜欢绿色,就给它穿一件绿颜色的衣服吧!

3、穿衣服时动作要快,不然海豚会着凉感冒的!(上色)

4、刚洗完澡、穿好衣服,调皮的海豚又跳到水面上去玩了。这时候天空下起了雪,海豚高兴得跳起来喊:“下雪啦,下雪啦,白白的雪多漂亮呀!”

完成后

5、提问:

孩子们,我来看看谁小眼睛最亮,你们看见刚才老师下的雪是什么呀?

对了,是盐,(如果,有的幼儿说糖,可让他品尝一下)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炒菜的盐也可以拿来作画,这种用盐作画的方法,就是撒盐法。

6、向幼儿介绍撒盐法:要求用三个手指抓起少量的盐,均匀地撒在画面上。

那撒盐法的效果怎么样呢?会发生什么事儿呢?你们很快就知道了。

7、出示一副完成的撒盐画:

孩子们看,这就是一幅漂亮的撒盐画,引导幼儿观察“盐撒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像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而且,画面亮晶晶的。(盐会吸水,被盐吸过的地方就留下了雪花、蒲公英状的痕迹)。

孩子们,你们呀,已经画了自己喜欢的动物,你们也用撒盐法给它们穿上亮晶晶的衣服好吗?(向幼儿强调穿衣服之前,必须先洗一个澡,然后给它穿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衣服)

8、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正确使用排笔,控制好水分。

上色动作要快,注重色彩的衔接。

撒盐要均匀且少量。

三、欣赏交流作品:

1、把做得快的幼儿的画,用吹风机吹干,

2、把幼儿作品平铺在一块大kt板上展示。

3、请幼儿自己来评价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动物?为什么?

大班意愿画活动教案 篇13

(大班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自由绘画,并在教师指导下,较生动,准确的进行绘画,及填充颜色。

活动目标:

1、感知夏天,了解夏天的景物特点,以及夏天天气变化。

2、能够比较形象的绘画“夏天”,色彩搭配得当,自由发 挥想象。

3、喜欢夏天,感受夏天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关于夏天的图片,夏天来了背景音乐、水彩笔(每人一份)幼儿创作的图画、铅笔。

活动难点: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进行绘画。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幼儿集体回答。教师问:“那你们知道春天过去了,什么季节会来吗?”幼儿回答,引出夏天。

二、教师问幼儿喜欢夏天吗,幼儿回答喜欢或不喜欢,教师根据情况回答。说:“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说一说夏天。“你们听--夏 天来了” 开始播放幻灯片。

三、教师配合《夏天来了》背景音乐及图片,讲述夏天,介 绍夏天“花儿开了,蓝蓝的天空,又大又甜的西瓜,欢乐的沙滩玩耍,可爱的熊猫宝贝..”

四、教师讲述完毕,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眼中的夏

天是什么样的呢?”

提出要求:

1)请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眼中的夏天。

2)保管好自己的水彩笔,图画时注意保持清洁。3)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巡回指导。提醒:

涂颜色时候用笔力度均匀,色彩均匀,合理。

五、结束活动,经过教师指导,完成作品后,教师将幼儿的画贴在教室展示墙上。

上一篇:第6周教案下一篇:豆家中学学生手机限制性使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