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政治复习知识点(精选6篇)
成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1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6.“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1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辩证法是三种历史形态依次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1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二、物质和意识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朴素唯物主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5.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7.辩证唯物主义任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8.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观点。
9.规律是指事物、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0.“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
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4.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1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统一的世界。
18.哲学上的二元论是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19.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20.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21.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不懂得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2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24.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25.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分歧。26.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7.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8.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应当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6.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矛盾具有特殊性。
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8.系统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整体性。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12.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3.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16.系统是指诸要素相互联结的统一整体。
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8.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19.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促进或延缓作用。20.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21.可能性是指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2.抽象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2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5.事物的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26.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矛盾同一性决定的。27.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对抗和非对抗。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是指人们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5.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从物的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1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社会实践。
13.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14.客观真理是指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15.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
16.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8.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9.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0.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21.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实践。22.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
2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2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27.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28.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9.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3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32.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3.“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34.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历史观就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
5.列宁认为,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7.马克思两大理论贡献是剩余价值论和历史唯物主义。8.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0.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要素是劳动者。
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物质关系。12.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13.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将历史上的生产关系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基本类型。14.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15.社会经济结构亦即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16.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17.社会政治结构亦即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政权。18.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9.社会意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20.社会意识结构的核心是意识形态。
2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6.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8.阶级斗争即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9.阶级斗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
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12.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13.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历史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14.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5.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课题,历史证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指出了邓小平理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其最根本的依据是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
7.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8.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0.2002年11月1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与时俱进。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14.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5.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协调发展。
16.“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战略思想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1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20.面向21世纪,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的思想是与时俱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6.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7.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8.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帝国主义。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11.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13.“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14.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15.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农民。
1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7.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1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0.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定息。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说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0.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3.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14.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实际,1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6.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7.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18.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
19.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政治保证。20.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21.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23.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小康。24.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25.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26.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27.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28.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利益。29.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0.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改革。2.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4.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5.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6.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7.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9.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1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我国现阶段处于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是公有制经济。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根本性质划分,可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5.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是依靠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7.集体经济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8.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9.国有经济是指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司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11.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2.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17.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1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19.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2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23.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24.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2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由之路。26.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27.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28.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5.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6.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7.民主的含义首先是指,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9.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0.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11.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2.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2.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5.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7.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在对得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发扬。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0.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1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12.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核心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是哲学社会科学。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的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3.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民主法治。13.民主振兴的基石是教育。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6.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8.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我国经济特区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0.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1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2.邓小平提出的和平和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13.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14.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15.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17.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1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20.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1.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过渡时期的重要文件是《中英联合声明》。4.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6.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10.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1.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2.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题是和平发展。13.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反对和遏制“台独”。
1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共产党的领导。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7.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8.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前提和保证。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0.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12.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13.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14.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1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7.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三个代表”。18.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19.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成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2
一、全面梳理, 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内容整理成知识结构图。在第一轮复习中, 笔者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课本知识分成几个层次, 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 构建起知识体系。对于课本知识, 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 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 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第二轮复习中, 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 笔者将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做好“知识整合”, 实施“立体复习”, 即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 优化组合知识, 对知识进行梳理。
另外,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准、全、活。“准”, 就是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全”, 就是要对知识点不加遗漏地掌握, 不仅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 而且要通过资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 就是要把知识学活、用活, 会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二、重点整理, 把握主干知识
高考文综试题主要考查主干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中, 要把重点放在对主干知识的掌握上, 既不能有知识盲点, 又不能漫天撒网。因此, 笔者很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挖掘, 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 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 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 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弄懂弄透主干知识, 主要包括下面三点:一是知识点的来源;二是知识点自身的逻辑关系以及和其他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三是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和典型事例。例如, 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 可以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让学生重点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这部分的知识,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三、围绕热点, 重新整合知识
近几年政治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迎着热点上”, 以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为背景, 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 弄清来龙去脉, 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解决对策, 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此, 学生对每个热点问题应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中正确把握考点的具体要求, 归纳考点中相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 构建知识板块,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教材是高考复习的依据, “题在书外, 理在书内”是历年高考的命题思路。因此, 复习时教师应立足教材, 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重点突出主干知识, 联系热点材料, 针对现实问题重新整合知识, 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梳理, 提高复习效率。
成考语文复习要点 篇3
记叙文:
《郑伯克断于鄢》出自《左传》 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古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不z,厚将崩”
《冯媛客孟尝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古语:“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又名“狡兔三窟”
《李将军列传》出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用“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赞美李广
《张中丞传后序》作者韩愈 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专集散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作者柳宗元,他和韩愈并称为韩柳 《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作者宗臣,是明代的“后七子”之一。
《马伶传》是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侯方域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
《往事》作者冰心。选择冰心的散文集《往事》,是文学研究社的成员之一,被读者誉为“冰心体” 代表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去国》《冬儿姑娘》 诗集《繁星》《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
《故都的秋》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郁达夫,是现在著名作家,他和郭沫若在日本发起成立创造社。小说的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薄奠》
《香市》选择矛盾的散文集《话匣子》,是一篇记事散文 矛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是现在著名作家 矛盾著名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 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代表 散文名篇《香市》《风景谈》《白杨礼赞》
《爱尔克的灯光》选自巴金散文集《龙·虎·狗》,是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受俄国民粹派革命影响,第一部作品《灭亡》 主要代表作有两个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散文集有有《龙·虎·狗》,《生之忏悔》《旅途随笔》
《箱子岩》选自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是一篇游记散文 沈从文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诗词歌赋: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首民歌,是一首叙事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成语“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国殇》选自《楚辞·九歌》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有伟大成就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是楚辞体诗歌,战国后期产生的新诗体是楚辞
《陌上桑》选自汉乐府,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五言叙事诗
《短歌行》作者曹操,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曹操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诗”
《饮酒》作者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古诗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是田园派的开创者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是一首七言绝句,边塞诗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诗家天子”之称,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七言圣手”之称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山水诗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被称为“王猛” 王维的诗融诗,画,音乐,理趣为一体(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禅)
《行路难》作者李白,属七言歌行体 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蜀相》作者杜浦,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并称“李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杜陵叟》作者白居易,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新乐府诗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诗歌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与好友元镇诗歌风格相近,称为“元白”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的口号
《无题》作者李商隐,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情诗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也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关山月》作者陆游,是一首旧题 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陆游是中国诗歌史上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
《炉中煤》选择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女神》是我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戏剧家,197月,和郭沫若在东京组织了创造社 代表作品有《女神》《星空》《恢复》等诗集,抗战时期的历史剧《王昭君》《棠棣之花》《屈原》,新中国成立后,创造的历史剧《蔡文姬》等
《发现》选自闻一多诗集《死水》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闻一多在诗届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既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格律派,自由派,象征派成为我国新诗发展史上三大重要诗派
《再别康桥》选择徐志摩的《猛虎集》 徐志摩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是“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有《志摩的诗》《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记》
《我在这片土地》选自艾青的诗集《北方》 艾青是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及后续创作的《北方》《向太阳》
《门槛》选择19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 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猎人笔记》
《虞美人》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
《八声甘州》是作者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词人,是婉约词派的开创者,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声声慢》是一首慢词,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词风人称易安体,
《水龙吟》作者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词雄劲豪迈,悲壮沉郁,是南宋诗坛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词集有《稼轩词》,同时是宋词流传下来最多的词人。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马致远,人称“曲状元”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为:郑振铎 叶绍钧 沈雁冰 许地山 王统照 郭绍虞 周作人 孙伏园 后来的陆续的成员有 冰心 朱自清 老舍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小说:(具有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其中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魂断枪》作者老舍,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与矛盾,巴金,是现代长篇小说大家,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源头和杰出代表 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中篇小说《月牙》《魂断枪》
《米龙老爹》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为《羊脂球》《米龙老爹》
《苦恼》作者契诃夫,是俄国著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代表作有《变色龙》《公务员之死》《哭脑》,戏剧作品有《万尼亚舅舅》
《麦琪的礼物》作者欧·亨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戏剧: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莆的《西厢记》
成考高起点英语复习指南 篇4
英 语
高起点层次英语试卷共6类试题,分别是语音知识、词汇与语法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这些题所占分值分别为7.5分、22.5分、30分、45分、15分和30分。
一般试卷第一题是语音知识是5道选择题,每题给出4个单词,每个单词中均有划线表明的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要求能辨别划线部分读音,找出读音不同于组内其他划线部分的单词。
单选题一般是语法知识为主,15道选择题,每题是一个留有空白的不完整的英语句子,要求大家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可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完形填空会提供一篇200词左右的短文,其中有15处空白,每个空有4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最佳的一项。
阅读理解是15道选择题,设置总阅读量不少于1000个词的3至4篇短文。短文题材涉及日常生活、科技常识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等。
每篇短文后有数量不等的问题或不完整的句子,要求大家在阅读短文后,从中选出可用来回答问题或补全句子的最佳选项。
除选择题外,还有补全对话根据试题说明中的背景和情节,将给出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缺少部分补写出来。
书面表达的题型为写作题。考生要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英语对大家来讲,是比较恐怖的一门课,没有基础的小伙伴们不建议直接刷题,建议购买成考词汇书,或手机下载背单词软件,先从词汇量做起,英语单词量是基础,只有认识了单词才能做题。
1.成考高起点数学复习指南
2.成考英语复习技巧
3.成考英语复习秘诀
4.成考高起点数学的复习技巧
5.高起点《数学》怎样复习
6.怎样使用成考英语大纲复习
7.成考高考英语复习技巧
8.成考英语复习技巧
9.2017成考英语复习秘诀
成考专升本英语词组复习资料 篇5
152. in the corner在拐角处 (屋里)
153. at the corner在拐角处 (街上)
154. 物 cost 人 钱 某人花钱买某物
155. have a bad cough 咳得厉害
156. count on依靠 指望;期待
157. a couple of一对, 几个;三两个
158. of course 当然
159. in course of 在过程中
160. be covered with 被…覆盖
161. be crazy about着迷的,狂热的
162. cry out for急需;迫切需要
163. cry out大声呼喊, 大声抱怨
164. be curious about 对…好奇
165. cut down砍倒;减少
166. cut in 插嘴
167. cut out剪除;切掉;放弃
168. in danger 处于危险状态
169. out of danger脱离危险
170. dare to do sth. 敢做某事
171. out of date过时的;废弃的
172. at dawn在黎明;破晓
173. by day 日间, 在白天
174. day after day 日复一日
175. day and night 日日夜夜
176. one day 有一天(将来或过去)
177.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后天
178.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前天
179. the other day 前一天
180. a great (good) deal of 大量的(不可数名词)
181. deal with 处理, 对付;应付
182. make a deal. 订个协议
183.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做某事
184. decide on sth. 决定某事
185. make a decision 作决定
186. do a good deed 做好事
187. in deed . 真正地
188. delight in doing sth。引以为乐
189. demand sb. to do sth。要求某人做某事
190. in demand 需求
191. depend on sb. 依赖某人
192. That depends. 视情形而定。
193. desire for sth. 渴望得到
194. desire to do sth. 渴望做某事
195. be determined to do sth。下决心做某事
196. devote oneself to sth. 献身于
197. die of 因病死亡
198. die from (病以外)因某事而死
199. 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篇6
关键词:复习课,效率,课堂结构,专题复习,知识点,考试
制订复习计划, 探索复习课堂, 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提炼复习策略, 是每个政治课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 花工夫探索、总结的事情, 我就今年复习策略总结四点。
一、合理安排时间, 制定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制订复习计划不仅能节约时间, 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时间安排得越合理, 计划制订得越科学, 可供我们支配的时间就越多, 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复习也会更有针对性,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考前, 我通常把计划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到四月模拟考试之前。通览九、八、七、三个年级的教材, 按照去年考点要求, 在注重细节的同时, 明确重点内容, 不留死角, 即进行专题知识复习。按照国情、国策、法律, 道德顺序进行复习, 新考点到后就按照新考点复习。第二阶段, 四月底到五月。进行热点知识复习。在本阶段中, 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重大时事热点以及与学生思想状况相联系的时事材料为主要内容, 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 五月底到六月中考前。进行知识再回忆、再归纳、再整合, 尤其要注意学生经常做错的试题、难以把握的题型, 要求学生克服懒惰思想和松劲情绪, 培养其综合能力。对今年的重点、热点进行强化训练。
二、复习课堂结构
第一阶段, 考点+练习+评讲+反馈+小结。第二阶段, (1) 热点展示; (2) 学生归纳出教材结合的知识点, 老师小结; (3) 老师设置该热点中考可能出现的疑问, 学生进行分析、归纳、解答, 老师进行讲解、小结, 并指出类似题答题方法。第三阶段, 考试+评讲。
三、认真钻研教材, 抓住知识重点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进行知识专题复习, 对我们正确迎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夯实基础。 (2) 连点成线, 形成知识链条。所谓连点成线, 就是以某一内容为点, 全面整合教材所学知识。 (3) 连线成网, 构建知识体系。在进行专题知识复习时,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思考, 对一个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 从而做到细致、全面。只有这样, 才能从小到大、由粗到细, 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4) 解读考点, 强化所学知识。
当我们在进行专题知识复习时, 尤其要重视对考点的解读, 掌握考点所对应的各自内容, 再进行深入分析。
四、抓住热点时事, 全面进行解读
在中考试题中, 必然要把所发生的时事热点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命题,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 对于热点知识绝对不能放弃, 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有何复习策略, 复习课如何更好地体现新理念,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这些问题促使我们继续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成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推荐阅读:
成考时事政治11-22
成考语文知识点05-26
成考专升本复习资料10-13
成考专升本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部分08-14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09-28
成考改革09-21
成考英语作文06-08
成考作文题目08-12
成考英语作文典型例句10-21
中考政治总复习知识点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