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2024-06-18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精选9篇)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篇1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化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的一种扶贫方式。作为区定贫困城区,近年来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城区政府着力在引进企业、发展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做好规划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开展协调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依托企业,按照多种模式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农民致富。

一、区概况及贫困现状 区辖等四镇一乡,个村委会。末全城区总人口旱地万公顷。按照国家新公布的元扶贫标准,根据自治区对贫困人口监测推算,“十二五”期间,全城区共有贫困人口。目前主要发展的产业有粮食、甘蔗、水果、中草药、畜禽等。

二、区产业化扶贫模式近年来,区依托市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按照不同的模式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城区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贫困村发展重点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成效明显。“公司+农户”模式

市公司8月落户,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走“产、供、销”一条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带动区及周边城区的农民养鸡致富,现有合作养户多户。户均获利万元。

1.“公司+农户”模式的主要内容

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者,根据产品实现过程所需要各项资源的配置,以及产业链各流程之间的技术难度、资金、劳动强度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并在内部实现高效的产业链流程管理。

在这种模式中,公司承担了产业链流程中技术难度较高、资金需求量较大的种苗研发与生产、饲料、药物、疫苗、市场开发等流程,并负责搭建技术、管理、市场等各种平台,不断推进产业化生产的实现。农户则承担了肉鸡产业链中的饲养管理这一段环节。农户与公司的合作,实际上是公司将鸡苗委托给农户代为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中从公司领取的鸡苗、饲料、药物等,产权归属于公司所有,农户对公司委托饲养的产品负有管理责任。农户要实现与公司代为饲养的合作目的,应以保证金、栏舍设备和劳动力等资源作为基本条件参与到公司的产业链管理中来。

公司以委托饲养的方式实现与农户合

作生产,为单家独户的农户走向广阔的大市场搭建起一座桥梁。在传统农业中,单个的农户无力直接进入市场,但是由公司作为龙头牵头组织,将众多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联合生产,就形成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规模化大生产。公司和农户以利益为纽带联结成为有机的整体,在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当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公司与农户在产业链流程管理中的明确分工,配置以规范和高效的流程管理,大大提升了传统农业、传统农民的专业化程度,促进了传统农产品的专业化饲养,公司与农户的资源优势在合作中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

2.“公司+农户”模式的主要特点

“公司+农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等原则进行合作,合作须建立在双方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一直以来,该公司赋予农户高度的自主选择权,农户认为和公司

合作得来,认同公司的做法,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就申请加入,公司经过一定的考察程序之后同意其申请,就可签订有关合作协议、合同,成为公司正式的合作农户,接受公司产业链的流程管理。当农户认为合作不来,也可自愿退出。

第二个特点是实行产业链全程管理。即公司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将肉鸡产业链中的品种培育、鸡苗生产、饲料生产、技术配套服务、饲养管理、产品上市等流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对各个流程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国家农产品生产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全过程管理。为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农产品规范化生产的目标,农户必须领用公司提供的商品苗、使用公司提供的专业饲料和药物等物料,才能充分保证鸡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稳定。

公司作为非常成熟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于农户的带动有着相当成熟的制度和模式,通过农户申请、资格审查、养殖条件审核等流程确定签约养殖户,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在此模式中,城区政府积极发挥动员、组织、资金扶持贫困户的作用。贫困户若希望加入公司参与肉鸡养殖,除了投入劳动力外,还必须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但对于一般的贫困农户来说,投入的资金过大,难以承受,为解决这一难题,城区政府从财政资金中每年安排200万元的资金扶持贫困农户发展肉鸡养殖。对城区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按2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新建养鸡大棚补助,并说服公司也按同样的标准对贫困农户予以扶持。同时,还通过小额贴息贷款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筹集建设资金。由区扶贫办牵头,会同所辖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区参与肉鸡养殖的农户不断增加,截至底,共有120多户贫困户参与肉鸡养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振企“公司+基地”模式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目前已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建成火龙果种植基地1万

亩。该基地位于交界处,座落在总库容万立方米的水库之畔,分为种植区、深加工区和旅游观光区,种植品种主要为台湾优质红心火龙果品种,采用有机栽培、自动供水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火龙果产业,目前已建有火龙果冷库保鲜贮藏室1座、果实分拣中心1座和旅游观光接待中心1座,基地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万元左右。

1.振企“公司+基地”模式的主要内容 振企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者,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土地按照依法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从农户手中收储过来,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并进行连片开发。同时,由振企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与贫困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带动周边贫困农户种植火龙果。

在这种模式中,振企公司负责土地整理、种苗培育、生物肥料制作、病虫害防治、市场开发等工作,并负责搭建技术、管理、市场等各种平台。农户则承

担了田间管理这一段环节。农户将自己的田地出租给企业,企业雇用农户在基地工作,或是农户与企业签订协议合作种植,农户与公司的关系,实际上是土地租赁关系、雇佣关系或合作关系。2.振企“公司+基地”模式的主要特点 振企“公司+基地”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土地流转、雇佣和合作种植的方式来带动农户增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集中大量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而且能够在家门口为农户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也通过合作种植带动了农户发展生产。农户则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收益,而且还获得了务工收益和生产收益。近年来,为发展区火龙果产业,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种植火龙果,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城区政府每年安排万元资金,并组织城区农林水利、扶贫、移民等部门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大力扶持贫困户种植火龙果,对连片种植火龙果的城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给予

水泥柱补助7元/根,种苗补助元/株。同时,向辖区各乡镇政府下达具体扶持任务,由辖区各乡镇政府负责动员、组织、扶持贫困户参与火龙果种植。“公司+农户+基地”模式 高效农业观光园位于区,由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市三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目前已有40户农户参与股份,占全部股份的30%。园区规划总面积1000亩,于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建设,并被列为重点蔬菜基地。基地采用有机肥种植技术、喷雾灌溉技术种植各类瓜果蔬菜,主要以西瓜、哈密瓜、菜心、甘薯等为主,产品已注册“”商标,年产果蔬约70万公斤,元。下一步园区还将进一步发展养殖、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建设旅游景点、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客房和办公区等,将园区打造成一个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带动广大入股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主要内容

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者,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其联合开发农业基地,对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农民按土地入股分红。在公司生产经营期间,入股农户还可到基地工作,每月领取固定工资。在这种模式中,公司负责基地规划、设施建设、种苗、肥料、病虫害防治、市场开发等工作,并负责搭建技术、管理、市场等各种平台。农户则承担了田间管理这一段环节。农户与公司的关系,实际上是股份合作关系和雇佣关系。2.“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主要特点 “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股份制经营,公司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按股分红。这种模式既实现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分配权的分离,又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既促进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又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

为发展蔬菜产业,城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并组织城区农林水利局向上级部门申请“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大力扶持高效农业观光园建设。由城区农林水利局和基地所在地蒲庙镇人民政府发动周边贫困农户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基地,不断扩大基地规模,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投入生产、统一市场销售,通过专业企业带动农户共同致富。截至底,共有20多户贫困户土地入股基地,并获得基地的就业机会,得到了固定的经济收入。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市产业化扶贫区示范基地由广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于6月启动建设,位于石康坡,总面积亩,主要种植百香果、中药材、园林绿化苗木等,其中园林绿化苗木产业被列入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

1.“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主要内容 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者,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进

行连片示范种植,同时采用“异地产业扶贫”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扶持。在这种模式中,公司为农户提供优惠种苗、肥料,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并与贫困种植户签订园林绿化苗木保价收购协议,同时还安排贫困村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农户与公司的关系,实际上是合作与雇佣关系。

2.“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主要特点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扶贫济困为目的,通过合理整合开发土地资源,带领当地村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让贫困村农民早日脱贫致富。

为发展区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城区政府将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向自治区政府申报了“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建设项目,每年获得自治区扶持资金万元,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参与种植园林绿化苗木的种苗补助和技术培训。通过区扶贫办和辖区各乡镇政府的大力发动,贫困农户与公司签订保价收购协议,由公司提供

种苗和技术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园林苗木种植。截至底,共有80多户贫困户参与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共种植园林绿化苗木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区政府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区政府一直以来都将发展产业化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对扶贫产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同时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带动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开展。通过以上模式分析,区政府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许多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选定农业产业,通过资金扶持、信贷支持、协调企业、提供信息、搞好基础设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方式直接参与产业化扶贫工作,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流转土地或者就近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区政府通过多方面的直接干预,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产业化扶贫是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扶贫工作必须以产业化扶贫为主,产业化扶贫工作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和大力支持。作为县区级政府应该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成本-收益规则的前提下,发挥规划指导、社会管理、协调服务、资金支持等职能直接干预产业化扶贫工作,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积极选择优势产业、引进龙头企业、予以多方扶持,发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流转土地或就近就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篇2

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 六盘山麓, 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 属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全区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 辖17个乡镇, 1个经济开发区﹙其中有252个村委会, 1318个合作社, 72452户﹚, 农业总人口30.84万人, 其中劳动力15.6万人, 耕地面积97.38万亩, 人均耕地3.15亩, 有山、川、塬三大地貌, 呈一川二塬七分山分布。平均海拔1540米, 平均气温8.6℃, 日照2423小时, 年均降雨量511毫米, 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 春季干旱多风, 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和旱作农业区, 泾河纵贯东西全境, 境内气候、自然条件优越, 312国道及宝中铁路横贯全境, 交通便利, 是陇东地区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主栽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搭配种植马铃薯、高粱、油料等, 目前崆峒区共有种子经营门店65户。

二、种子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发挥着倍增效应, 是农业生产发展最主要的内在因素。种子不仅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 而且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常言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杜青林部长强调:“真抓农业, 就要真抓科技, 真抓科技, 就要真抓种子”, “科技兴农, 良种先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各级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种子工作, 始终把种子管理和良种选育、推广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和采取扶持措施, 促进了种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种子项目工程申报、实施及储备情况

项目是资金和技术的载体, 是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 也是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崆峒区从2005年开始到2007年连续三年实施了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累计完成推广补贴面积300973.17亩, 完成补贴资金3009738元, 其中国家补贴资金300万元, 自筹9738元, 项目惠及全区14个乡镇36344户农民, 通过三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崆峒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08年崆峒区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现已批复, 崆峒区正在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实施项目的同时, 筛选论证, 上报并储备了一批好项目。

四、种子产业化发展现状

过去, 崆峒区种子经营以国营种子公司为主, 自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 崆峒区种子生产经营以国有种子公司为主体, 个体、民营种子经营为辅, 生产经营空前活跃, 区域封锁、垄断经营格局已打破, 种子经营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 到了2007年根据国办发 (2006) 40号、甘政发 (2006) 150号, 平政发 (2007) 46号文件精神, 注销了平凉市崆峒区, 成立了平凉市崆峒区种子管理站, 政府不再参与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种子的生产经营完全推向市场。目前崆峒区还没有一家正规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销售企业, 主要农作物种子的销售依靠个体商户从外地调进种子受委托进行销售为主, 种子产业化基础比较薄弱。而崆峒区粮田面积87.4万亩, 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8.5万亩, 年需玉米杂交种46.3万公斤, 小麦种植面积35.6万亩, 以农民30%购种更换品种计算需优质小麦良种160万公斤, 加上高粱、小秋作物、瓜菜、油料、豆类、马铃薯等其他作物共需种约300万公斤, 种子需求量相当惊人。

㈠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化发展现状

1. 玉米种子生产、销售情况。

2012年区种子管理站引进玉米新品种62个, 示范品种12个, 在大秦乡、草峰镇、安国乡、四十铺镇建成玉米新品种试验点共68亩。目前崆峒区还没有玉米种子正规的制种企业, 销售主要靠个体户外调, 受委托进行销售, 经营门店以城区和四十铺为主, 乡镇零星分布共计65户, 销售的品种主要有沈单16号、豫玉22号、富农1号、金穗4号、登海9号、11号、乾泰1号、临单217、酒试20、承3359、中玉9号、东单13号、富友9号等, 2007年共计交易量为542605公斤。

2. 小麦种子生产、销售情况。

2005年~2007年连续3年在崆峒区实施了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推广品种有:兰天9号、兰天10号、兰天12号、平凉39号、平凉40号、中优9507、长武134、西峰24号、西峰26号、西峰27号, 3年累计供应优质冬小麦良种3762164.6公斤。目前, 崆峒区冬小麦种子生产、销售企业有白庙良种场和区农丰良种服务站, 生产、加工 (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3页) 能力基本能满足崆峒区冬小麦良种换代速度。

㈡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化发展现状

1.马铃薯种薯生产、销售情况。

崆峒区种子管理站今年引进了青薯168、庄薯3号、庄薯4号、陇薯3号、宁薯4号、宁薯12号等品种, 在麻武乡建成了马铃薯试验、示范点各一个, 共5亩。此外, 白庙良种场年生产、销售一级种薯能力在800万公斤左右, 基本能满足崆峒区种薯需求。

2.高粱、糜谷等小杂粮及油料作物种子生产、销售情况。

崆峒区高粱品种主要有晋杂11号、12号, 糜谷品种有陇糜2号、3号, 油料作物胡麻品种有宁亚11号、12号、14号, 定亚17号、18号、19号, 油菜品种主要有天油4号、5号, 延油2号。以上作物崆峒区由于种植面积偏小, 种子需求量不大, 主要依靠外调销售基本能满足种植用种需求。

3. 蔬菜种子生产及销售情况。

崆峒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 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 但蔬菜制种在崆峒区一直空白, 生产用种主要依靠个体经营户外调种子进行销售。目前崆峒区较大的专营蔬菜种子批发商仅平凉商城小温种子门市部和小明种子门市部两家, 其他都在农资门市部代销。

五、崆峒区种子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㈠种子产业项目的上报、争取及储备欠缺力度和广度

崆峒区的种子产业项目少, 尤其是玉米制种, 目前全区还没有一家正规的制种企业, 蔬菜制种一直处于空白。

㈡种子行业整体产业化程度不高

崆峒区种子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基础薄弱、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市场主体过多, 缺乏大规模、强有力的龙头企业, 更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牌, 经营理念的“短”、“平”、“快”而导致市场主体的“散”、“杂”、“乱”、“小”。

㈢种子行业市场监管不健全

目前, 种子市场监管、服务不足。由于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及执法工具, 管理、服务手段落后, 影响种子管理及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也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六、对策建议

㈠加大种子产业项目的上报、争取

正确认识项目是资金和技术的载体, 是推动崆峒区种子产业化大发展的牛鼻子, 必须把抓项目摆在首位, 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 全力以赴积极向上争资金, 跑项目, 同时又要论证、储备一批后备项目。

㈡加大力度扶持种子行业

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政策优惠、招商引资、争取品牌区域总代理等办法积极培育崆峒区种子产业化龙头企业, 彻底改变种子市场“散”、“杂”、“乱”、“小”的局面。

㈢健全种子行业市场监管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篇3

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特别是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城镇居民人口转移、土地调整利益协调中,档案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档案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档案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职能

1.1 面对档案工作基础薄弱现状,应主动争取更多的投入和支持。长期以来,各级领导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社会文明进步比较关心,但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收集、整理文件资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这势必影响到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甚至使部分地区档案工作陷入僵局。其实档案工作涉及农业、水利、民政、科技、卫生、文化、建设、国土、金融等方方面面,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好这些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不仅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全新任务,也是为国家建设积累宝贵历史资料财富的一项重要责任。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于国于民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驻村期间,曾指导村“两委”规范村档案资料室,对历年积累下来的企业资料、农民宅基地、行业协会材料、蔬菜种植合作社有关材料等进行归类、分目和汇编整理,协助整理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组组通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规划建设等项目资金申报材料。上述材料均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面对新农村档案工作基础薄弱现状,领导要引起重视,积极支持。档案工作者也要主动寻求支持。要加大力度开发现有档案资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主动工作,搜集、整理重要文件材料进行归档,在适当时机和场合向领导阐述档案工作意义及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争取更大投入,以完善档案工作各项基础设施环境。

1.2 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和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社会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档案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者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拓展档案工作的业务范围,争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作出突出的贡献,创造不朽的业绩,以实现档案工作者在特定时代环境中崇高的人生价值。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意义,坚持客观真实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其次,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强化自觉工作的意识,摆脱过去那种“等、靠、要”的归档管理方式,积极主动深入建设一线,协助新农村建设一线材料人员收集、整理各种文档资料。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领域不断拓宽,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新领域文件材料也不断增多。笔者在驻村期间指导村里整理村务公开、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合医疗、特色专业户、农村经济合作社、文明村镇创建等方面的档案资料时,就感到类似文件材料不仅种类数量繁多,而且基本为当事人、当时事第一手原始资料,保存价值很高,若不注意及时归档,很容易造成较大损失。正是由于新农村建设一线人员普遍缺乏档案工作专业知识,往往无法应对数量如此繁复的材料整理工作,更别说有效保管和对档案资源研发利用了,因此,市县乡三级档案部门更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深入村组指导帮助一线档案人员做好档案工作。

2 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的服务需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范围非常广泛的庞大工程,相应的,档案工作涉及的各项材料也非常多。大致可分为几大类,如农村改革材料;农村自治、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材料;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以及农民合法权益维护材料;新农合、新农保方面的社会救助体系材料;新农村发展方面的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建设等资料;土地政策材料;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材料等。档案部门应调整力量,及时做好各种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收集、整理、归档、保存,不断丰富馆藏内容,促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国家积累宝贵史料。

另一方面,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需要,鉴于农业档案工作范围广泛,而目前档案部门力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当务之急是根据地区实际发展情况抓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部门建档工作。如笔者驻村时该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高效示范园,劳动力技能培训,各种行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新农合、新农保等项目在同地区中发展比较突出,移民村户籍档案等对兄弟村镇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做好这些项目的归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特别是开展对村办企业,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档工作,更应本着及时、高效的原则,以收集好、整理好、利用好为目标,对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档案工作的本质说到底还是服务性,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尽快抛弃传统的保密、保守、消极的工作作风,增强主动工作、主动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力量,做好现有档案资源的编研、开发工作,将静态的史料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服务中,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开发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党委、政府开展农村工作、制定农业政策的需要,还要满足农村基层干部干好本职工作,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更要满足农民群众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农业科技信息档案的开发利用应坚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领导为决策服务,二是面向技术人员为科技工作服务,三是面向广大农民为致富奔小康服务。这样档案部门就可以扮演“参谋”、“助手”和“顾问”三种角色,对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起到广泛且核心的服务功能。

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可借鉴的经验很多,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发展成熟的有系统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系统内的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在迅速发展的如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云计算技术出现后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科技支持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世界互联网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及3G、4G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必将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进而会促进农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归档、开发和利用等各个方面。

区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报告 篇4

为全面了解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推动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局根据现有的普查、统计、财政资料对我区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一次较全面、深入的调研。现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文化创意产业范围说明

目前国际上对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的定义及范围鉴定存在争议。根据XX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市委办发[]15号)及XX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市文创委[2008]1号),XX市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二、三产业中的11个门类,30个大类,81个中类和145个小类行业,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重点行业。本文对文化创意的概念及产业范围主要依据以上两个文件的口径。

二、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1、总体发展情况

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5

一、文化曲江的提出

1993年之前,曲江新区这片区域还是一大片农田。1993年,基于曲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此开发旅游业,建立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从1993年至,对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的投资共约6000万,由于与市区距离较近等因素,度假区一直发展缓慢。20初,“文化曲江”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其一,曲江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曲江新区内历史遗存丰富,周秦汉唐文化都在曲江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始建于唐代的大慈恩寺和大雁塔是曲江的文化标志,诸多文人墨客都在曲江留下著名诗篇,同时曲江还是“红叶题诗”、“寒窑故事”、“元白梦游”、“雁塔题名”、“曲江流饮”等多个千古流传的文化典故的发生地。

其二,曲江新区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于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曲江新区认为自身有责任去保护与传承它们,让子孙后代都知道、了解和记住曲江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曲江新区还承载着西安市建设人文之都的责任,必须将曲江的发展与城市价值的兑现联系在一起。

“文化曲江”这个概念对曲江新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明确了曲江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曲江新区确定了“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思路。 “文化立区”是指打造以盛唐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新区;“旅游兴区”是指通过旅游迅速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当时的曲江新区在国内知名度低、投资少,而旅游是让国内外大众认识曲江、了解曲江、感受曲江的最直接方式,也是最快捷的资金回收渠道之一。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发展思路,曲江新区实施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其一,大项目带动。大项目带动效应强、辐射范围广,能够迅速提升区域知名度。曲江新区先后策划实施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使曲江的发展年年都有新亮点,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由于这些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曲江新区的游客总数从年的每年200万增长到目前的每年3000万,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总资产也由2002年的600万元增长到的170亿元。

其二,大集团引领。发展文化产业是曲江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大集团引领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途径。曲江新区先后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他们成为带动区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以成立于1995年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为例,它是由西安市政府批准成立、由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20集团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

目前,集团下辖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文化商业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文化演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曲江职业围棋俱乐部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梦园影视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楼观旅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1个全资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临潼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国际会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安曲江丫丫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西安曲江乐雅动漫有限公司6个控股企业。由集团的构成可以看出集团的投资领域已基本涵盖文化产业的各个重要领域。

其三,大产业聚集。曲江新区借助大型文化集团引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服务等方式鼓励文化企业入区。目前,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影视投资、文化演艺、出版传媒、数字文化、国际会展、文化创意、文化体育休闲等多门类的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日益凸显。截至6月,曲江新区成功吸引了600多家文化企业。201—6月,曲江新区固定资产投资125.8亿元,同比增长34.2%;财政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53.9%;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同比增长70.1%;实际引进内资55。3亿元,同比增长41。1%。

二、解读曲江模式

“曲江模式”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以“文化+旅游+城市”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即依托曲江物质文化遗产与精神文化遗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景区,形成文化旅游集群,带动其他文化产业门类发展,通过创意、包装和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形成文化产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最终兑现和提升城市价值。

1、人文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曲江新区内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雁塔、青龙寺、汉宣帝杜陵、唐长安城遗址)、3个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秦二世陵、曲江池遗址、唐城墙遗址)和数十个有史可考的文化遗址和民间文化传说发生地。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对园区内的人文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

将分散的文化遗产整合为集中的文化景区。大雁塔、大唐芙蓉园遗址、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秦二世陵遗址等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内,但相对比较分散。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保护和开发两种形式将这些分散的文化遗产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唐文化气氛浓厚的大曲江景区。

同时,开发与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和商业设施,将曲江迅速打造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和游客集散地。

整合有形的文物遗址与无形的历史典故。在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对文化遗址进行保护的基础上,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将许多已在历史发展中消失的文化符号重新集聚,构建与文化遗址和历史典故有关的雕塑、房屋、庭院等,尽可能地复原历史原貌。当文化遗址被赋予了一系列可欣赏、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符号后,被现代人忽略的、荒芜的遗址便变成了易于现代人接受和理解的文化产品。

例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设计完全反映唐大明宫的建制,充分展现唐大明宫的规模、格局与体制,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担纲建筑设计的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筑造型尽量切近唐丹凤门的建筑特色和风采,在引发人们历史联想的同时,也能登高望远,北眺大明宫遗址群及园区景色,南望现代西安的繁华景象。再如唐城墙遗址公园,用书法雕塑的.形式表现480首唐诗,并辅之以园林景观作为衬托,在公园内设立“吟诗坛”,让游客多角度感受唐诗文化。

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在不影响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前提下,引入易被大众接受的时尚元素,构建西安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和吸引游客的旅游度假景点。曲江新区在大雁塔北广场建造了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大唐芙蓉园引进了堪称世界一流的水幕电影;曲江池遗址公园拥有全国第一个载人氦气球等等;寒窑遗址作为王宝钏、薛平贵的爱情故事的载体,以真爱体验为主题,加入现代爱情元素,设立遗址区、婚庆区和商业区三大文化板块,让游客获得全景式体验。加入了这些现代时尚元素,曲江景区便不再显得因历史的厚重而缺乏活力,极大程度地满足现代人群将旅游与文化、娱乐联系在一起的心理诉求。

2、旅游业反哺文化产业

经过上述三方面的整合与创新,曲江新区不仅梳理与整合了园区内的人文资源,而且搭建起了文化旅游平台。目前,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六大遗址公园、五大演艺品牌、四个游乐体验性主题景区、五大高端酒店餐饮品牌、3个国家级4A景区,打造了30多个旅游文化大项目,建立了集文化主题景区、酒店餐饮、旅游演出、旅游商品开发、旅行社、旅游地产及旅游衍生产业链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文化旅游是曲江新区的核心产业,而板块经营是曲江新区文化产业运营的主要方式。文化旅游与板块经营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文化旅游是板块经营的起始点,只要板块稳定存在,文化旅游就会反哺文化产业。以法门寺文化板块为例,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鼎盛于唐,明清以后逐渐衰落,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曲江新区管委会于3月开始对法门寺进行维护与开发,于年5月建成开放法门寺文化景区。法门寺文化景区首先带动了影视产业——曲江影视集团制作了六集大型文化纪录片《法门寺》。而后通过建设四大佛文化村落带动了艺术产业和会展产业;通过建设以星级酒店、大剧院、购物一条街等为主要内容的二期工程建设带动餐饮娱乐业、影视院线等产业。

3、曲江模式对城市价值的影响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价值也是曲江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价值包括硬价值和软价值两个方面。硬价值主要通过城市的有形建筑、设施、环境等表现出来,例如曲江新区通过在园区内建设与开发道路、景观、基础设施等,改善了园区及其周边的整体面貌和生态环境;而软价值主要通过城市文化氛围、市民的感受等无形的载体表现出来,例如曲江把“文物景点”变成“文化景区”,让“静”的文化“动”起来,营造了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发展新区。

曲江模式从城市价值的角度,将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用文化产业的部分收入发展文化事业,用文化事业的进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曲江新区在园区内建有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曲江演出集团、西安秦腔剧院定期安排公益演出;曲江已形成5700亩开放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十余个市民休闲广场。这些公共文化场所和活动有助于强化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生活幸福感,而随着有文化修养的市民数量的增多,就会间接推动文化产业的增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越积极地互动,城市价值就越快速地提升,这也正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回归到最本真的发展目标上。

三、进行时中的全文化产业生态链构建

2009年10月,《曲江新区二期扩区规划》获批,扩区后的曲江新区面积为40.97平方公里,比原有管辖面积扩大一倍。在新扩区域内,曲江新区将规划建设主题旅游与文化商贸区、会展商务与传媒出版区、影视演艺与科教创意区、遗址博览与生态创意区、娱乐运动与休闲度假区5个功能分区。在产业布局上,曲江新区把这五大功能分区又规划为出版传媒产业区、国际会展产业园、国际文化创意区、动漫游戏产业区、文化娱乐产业区、国际文化体育休闲区、影视娱乐产业园区、艺术家村落8个文化产业园区,加上原有的曲江文化景区,在曲江新区40.9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九大文化产业园区,基本涵盖文化产业主要门类。

此次大规模扩区旨在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结合,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生态链提升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建设以文化、旅游、生态为特色的国际化城市示范新区。基于这样的主旨,曲江新区管委会提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概念,即以文化创意为产业发展的灵魂,以文化资源为出发点和依据,以版权为交易载体,通过文化创意激活文化资源,通过版权交易与保护促进文化价值流通,进而解放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产业增值。

由于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门类齐全,不同门类的文化产业可以围绕文化创意和版权形成由上中下游构成的全文化产业生态价值链,见图3。修建大唐芙蓉园是用文化创意激活了文化遗产、带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芙蓉园在秦、隋、唐代均为皇家园林

为了展现盛唐风貌,曲江新区参考诸多历史文献,在其原址修建了大唐芙蓉园,采取了南园北池的格局,园中4个景观区展现了大唐12个方面的文化内容。大唐芙蓉园建成后,立刻成为游客数量仅次于兵马俑的旅游景点。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服务不断升级,每晚在大唐芙蓉园上演激光水幕电影《大唐追梦》和大型梦幻诗乐舞剧《梦回大唐》;同名电视剧也在大唐芙蓉园拍摄完成;销售大唐芙蓉园景观的微缩雕塑、唐代服饰、唐代生活用品等大唐芙蓉园的衍生产品;园内外的商位租赁价格也逐年提高。

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6

金北新城: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约7万人,控制范围以大义为节点,北至南谢线,东至北大溜河,南至莫桥,以105国道以西为发展主方向,南谢线北侧控制发展,涉及胡集、羊山、卜集等三个乡镇。目前,代北、代南等5个村、1503户、23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一次性完成;“三纵三横”骨干路网正加快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社区已全面开工,社区服务大楼、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2至3年形成集聚规模,建成生态宜居、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市级示范镇、省级百强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区。

健康新城:位于我县城区东部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设计容纳人口10万人,正按照“健康动城、灵秀水城、活力之区、魅力之都”的城市定位,秉承“树精品意识、建精品工程、筑精品城市、创精品事业”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健康新城16个单体项目中的奥体中心、住建大厦及住建佳苑、蒜都传媒大厦、社会福利中心、奥体商务中心和金东花园等1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实施的“三纵三横”路网工程中有金珠路、开元大道、南外环、莱河滨河路、太康路、奥体大道5条道路正在紧张进行施工。

生态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东起金曼克大道,西至金沙路,南起南外环,北抵新万福河。目前,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初稿,按照合同约定第二批设计费85.5万元不能及时到位,规划设计被冻结,影响了新城建设整体进度。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福德大厦、山东金诚大厦正在办理审批手续、规划或选址;金兴路升级改造、金沙路北延正在施工建设,金沙路南延计划下半年开工;李海村、三里堂、小侯庄的拆迁、场地清理工作已完成;迈源商业街、四星酒店、商城(金沙路西侧金源大道北段商业街)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及报批已完成,目前该方案正在优化中。

三、两区同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的两区同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工作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建设方面的问题

1、镇街对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个别镇街没有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民生工作来抓,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过去欠帐没解决,不能再有新欠帐的思想;还存在着没钱不能办、群众上楼难、事务性工作多时间精力有限等畏难发愁、疲惫厌战、应付了事的思想;还存在着怕出力、怕操心、怕欠帐、怕麻烦的思想。2、工作推进慢、成效不明显。无论是在拆迁规模、建设速度、时间跨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与领导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差距都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个别镇街的社区建设还未启动,就是启动建设的镇街,有的也严重滞后于年初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纳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庄拆迁进展缓慢,如再不加大工作力度,不仅影响增减挂钩项目的验收,影响置换土地指标的使用,还会使即定的建设规划很难付诸实施。3、资金短缺瓶颈未突破、筹集不到位。由于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未及时完全拨付到位,加之多数镇街社区的建筑商实力不强,镇街又没有能力垫付建设资金,再加上近期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致使镇街社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的客观原因和主要原因。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个别镇街出的力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贡献的多却也欠的帐多、作的难多的现实问题。4、社区规划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县已建成的镇街社区普遍存在着规划不科学、标准不高、品质不精、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规划标准低,致使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了;个别社区只注重建设居民住房,不注重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办公场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给群众带来服务管理及生活的不便;个别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感觉居住很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搬迁。5、农民进入社区生活成本增加。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农村社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虽然生活环境好了,但是生活成本提高了,生产不方便,习惯也难以改变。部分农民反映,以前部分蔬菜瓜果都可以在庭院里自己种,现在什么都要到市场去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蔬菜瓜果、禽蛋等基本生活支出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开支。而且许多农民反映,社区建成后,离自己的耕地较远,农具、粮食等也不方便存放,生活上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于原来独门独院的生活。

(二)产业园区发展方面的问题

1、三大工业园区。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和食品园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体项目建设进展慢、项目投资强度低、企业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不解放、部分企业不能开足马力进行正常生产等问题。在单体项目建设方面,三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但是真正入园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能形成良好税收的项目更少,从综合治税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份,三大工业园内有的企业税收只有几万元、十几万元,三四家企业加起来的税收还不如一个饭店交的税多。在项目投资强度方面,园区内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而生产车间面积太小,甚至所有车间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如企业的院子大,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生产运营方面,园区内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企业还不多,有的蒜制品企业一年正常生产运营的时间只有四五个月。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思想还不够解放,“有车坐、有饭吃、有酒喝就行”这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依然存在,能够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制定企业远景发展规划的企业很少。2、各镇街产业园区。金东、金西、金南、金马、康桥这5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以及其他镇街产业园区由于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对社区建设的支撑力和农民群众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够。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各镇街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的干部,真正懂行不多,有的干部甚至对项目入园的审批程序、各项指标的控制等不清楚、不了解,对招商引资方面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不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三)三大新城建设方面的问题

健康新城、生态新城和金北新城在规划、定位上各有特色,各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识不足,推进不力,部分项目建设落后时间节点;个别项目、工程因资金、手续办理、迁占不及时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建设进度;融资不足,各管委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自我造血的功能还没有形成。

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进两区同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任何工作的落后都是思想认识落后的体现,只要思想认识上去了,工作热情激情就上去了,办法措施也就有了。实际上,不管是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产业园区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跨越发展有需求,既是经济工作、又民生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树立“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敢打必胜、奋发有为”的信念,凝聚干劲,自我加压,以更大的力度和气魄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决不能等闲视之。

(二)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设社区不但是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幸福指数高,必须能够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就需要产业园区的同步建设作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因此,两区同建工作必须坚持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托产业建园区、围绕园区建社区,做到安居与富民齐头并进。

(三)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为民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建设,真正做到用心去做、超前考虑,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特别是社区建设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定社区选址、户型设计,做好拆迁安置入户调查、成本核算、房屋价值评估等工作,签定拆迁安置合同,确定施工队伍,完备开工手续;工程建设期间,先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区综合活动场所、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让村民住上放心房,为群众创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园区建设应依托当地传统、资源、区位和现有的产业优势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四)多措并举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做好两区同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钱从哪里来?1、县财政增减挂钩项目20万元/亩的资金建议及时拨付。2、进一步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争取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争取工作,用足用尽政策性和金融资金。3、将现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整合使用,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倾斜。4、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除了现有的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垫资建设镇街社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用其它地块土地出让金支付企业垫资外;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商业超市、医疗服务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公交站点等,也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由经营业主投资建设。5、号召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在外成功老乡进行帮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往哪里去?1、每个社区附近的产业园区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业。2、通过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3、社区服务业要全部使用社区群众。4、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要吸纳部分群众作为农业产业工人,在公司从事农业生产。5、结合我县全民创业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民生怎么办?1、通过务工薪金、土地流转租金、入股股金和惠农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2、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责任田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切实维护群众的产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中房产证允许在本县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3、通过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优质、高效的服务。4、全面做好群众的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

(五)成立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大户、农民合作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让“想种田的有田种、不想种田的有人种”,从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职业化。

(六)进一步加大对两区同建工作人员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议由县委党校牵头负责对我县特别是各镇街负责两区同建工作的同志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大工业运行指挥部及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挑选部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特别是本土企业家通过外出参观、专题讲座、高校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为企业下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两区同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协调、密切配合,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推荐:

1.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3.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4.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5.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6.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7.关于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金融支持,产业化,开发扶贫模式,浅析

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结合贵州省省情, 通过项目建设和市场建设, 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2010年12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国开行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订了总金额为2000亿元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2011年11月, 国开行贵州省分行与贵州省扶贫办签订总额为100亿元的《开发性金融支持贵州省开发扶贫实施方案》, 并在方案中提出了将开行的金融优势与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 整合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 打造新型扶贫模式, 对于双方认可的农业产业化类扶贫贷款项目, 省扶贫办将按有关规定给予贴息。2012年3月, 国开行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总额为300亿元的《开发性金融支持贵州省扶贫攻坚合作备忘录》, 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开发作为“十二五”期间开发性金融在贵州的重点支持领域, 分行支持重点领域为基础实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贵州省分行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好《贵州省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性金融支持贵州省扶贫开发合作备忘录》, 与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签订了《开发性金融支持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开发扶贫实施方案》, 决定将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铜仁市碧江区纳入合作项目, 启动农业产业化开发扶贫工作。

国开行贵州省分行金融支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是从事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的农户、合作社和中小企业。贷款用途, 一是农户、合作社、中小企业的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需求;二是合作社、中小企业在蔬菜、生猪的加工及销售等产业链条上的贷款需求。贷款期限, 新建圈舍饲养能繁母猪及繁育仔猪贷款期限为4年, 新建大棚蔬菜种植贷款期限为3年, 非新建大棚蔬菜种植贷款期限为1年。贷款额度, 单个农户最高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单个合作社最高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标准按照分行相关规定执行。贷款利率, 原则上按照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执行。

到“十二五”期末, 国开行贵州省分行金融支持铜仁市碧江区生猪养殖, 预计生猪出栏年均达到32.94万头;年产猪肉4.3万吨, 实现产值11.2亿元, 实现税收增加3350万元, 惠及贫困农民1500户以上就业, 通过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5万元以上;金融支持铜仁市碧江区蔬菜产业发展,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 建成1万亩专业蔬菜种植基地, 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 年产量达35.4万吨, 实现产值4.248亿元, 惠及2800户以上贫困农民就业, 通过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国开行贵州省分行金融支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政府推动

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金融支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主推是政府, 根据国开行贵州省分行要求, 地方政府建设完成“四台一会”组织, 即地方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管理平台及贷款还款公示平台和地方信用协会。

二、组织联动

贵州省分行与碧江区政府联合在碧江区成立开发性金融支持碧江区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由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及碧江区政府领导任组长, 碧江区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扶贫办、畜牧局、蔬菜中心、铜仁市国有资产投资公司、铜仁市锦江投资有限公司、各乡镇政府 (办事处) 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分行及相关人员组成, 负责农业产业化小额贷款项目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碧江区扶贫办。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及全区扶贫产业规划, 对开发扶贫小额贷款“四台一会”进行辅助督导, 并及时向省扶贫办上报贷款信息申请贴息资金。制定考核办法、建立考核制度, 将贵州分行对碧江区农业产业化贷款业务内容进行量化并列入政府年度考核, 年终对各乡镇办事处进行考核。领导小组将采取不定期抽查和年终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对农业产业化小额贷款试点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监管。

三、支持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开发

国开行贵州省分行金融支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主要支持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开发和产业链上的每一环。

四、信用体系建设

在建立公示平台的基础上,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明确“奖诚罚赖”的原则;对诚实守信, 按期还款的用款人, 优先考虑续贷或增加贷款额度;对于恶意拖欠资金, 形成不良记录的农户或者合作社, 在公示平台上予以公示, 明确不受理次年的贷款申请, 推动融资平台和管理平台帮助指导贷款惠及的农民成立信用协会, 形成平辈压力, 约定, 若协会成员贷款出现违约情况则本协会成员再次申请贷款将会被提高利率水平, 情况严重的不再受理此协会全部会员的贷款申请。通过培育信用体系, 建设、发展信用协会, 逐渐增强农民诚信意识, 强化信用协会在银行贷款中所起的作用, 待信用体系及信用协会完善后逐步替代基层政府行使开行贷款初审及监督等职责。

五、风险防范机制

(一) 建立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铜仁国资公司以坐落于铜仁市金鳞大道面积为42000.21平方米的商住综合用地使用权提供最高抵押担保。铜仁锦江投资公司按不低于贷款额的10%缴存保证金。经以上两项风险分担和补偿后, 贵州省分行贷款最终清偿部分, 由贵州省分行和碧江区政府分别按照20%和80%的比例承担。

(二) 引入贷款止损机制

当逾期30天以上的贷款比率超过5%时 (含5%) , 贵州省分行将终止合作, 待碧江区政府采取措施使上述比率降至5%以下时, 贵州省分行将恢复与碧江区政府的合作。

(三) 实行反担保

碧江区畜牧局、蔬菜中心配合锦江投资公司落实反担保。用款人使用资产或其他担保方式向锦江投资公司提供反担保。

区产业化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篇8

深入镇村田间地头,掌握基层一手资料。到重点镇村了解草莓直销、团购、订单式采摘、深加工及其工艺品发展情况;深入到种植户,了解收入、成本、用工、化肥农药使用情况,正确把握全区草莓产业发展走向;关注产量增减变化,查看新品种生长情况,为草莓大会提供有价值的统计信息。

深入检查原始记录,促进统计工作规范。检查基础台账是否填写完整,是否有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与农产品统计台账是否一致,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现场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促进统计基层工作规范;检查村级基层统计报表中涉及草莓产量的数据是否齐全,并有针对性、耐心细致地做好答疑解惑工作;检查计量单位、统计口径、范围是否正确,严格把控源头数据质量。

深入了解补贴政策,关注政策落实成效。了解土壤消毒、种苗、农药等政府对草莓产业多项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补贴政策对草莓产业发展的实际带动情况;了解草莓产业如何体现农户增收、带动观光及民俗旅游发展、促进其他农产品销售的情况,以及草莓产业的宣传工作是否到位,信息是否畅通等,及时为政府提供针对性服务。

国际老年产业园区项目创意报告 篇9

国际老年产业园区项目创意报告

项目解释与发布说明

2004年9月,我接手大连一企业的策划委托,欲在大连寻地千亩,做一个房地产项目。在已有地块的前期下,我做了以下“国际老年产业园区”项目的策划。递交企业老板,并得到政府老年产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认可。后由于地块没有落实,该项目搁浅。该创意报告立足大连在全国率先开发老年产业市场的背景,抓住2004年10月在大连召开全国首届国际老人用品博览会的融资和宣传机会,推出项目。

特色有三:

1、变养老的福利项目为教育实体项目。把老人从受教育对象转化为施教者,教学相长,从而变费用为投资,并独树民营老年大学品牌;

2、将养老服务与养老服务的高等专业教育结合在一起。将人才培养与教育实践相融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才忠诚度;

3、首创老年产业的消费与生产一体化。在国际人居名城,召集起国际知名的老人用品生产厂家、服务商家等生产群,与世界上最大的老人消费群零距离接触,老人的生活质量与老人产业的设计·生产·销售互动提升,节约资源,共生共荣。

98年就被王志刚先生的《谋事在人》系列图书引入了策划大路,一直感动于王先生高尚的大家风范,和工作室网站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分享的魅力,故在此首发“国际老年产业园区”项目创意报告,希望使各方受益,同时诚请方专家指正。周涛/文2005-05-0

2国际老年产业园区

—项目创意报告—

国 际 老 年 产 业 协会(筹)运营

第一部分项目立意

自大连市2003年宣布全面开放养老市场,要把大连建成国内外著名的“养老城”战略实施以来,老年产业再次声名鹊起,又借“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东风而一飞冲天,格外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老东北”要振兴,离不开老一代创业者的经验扶持;振兴“老东北”,更要为新兴人才留下可持续的保障,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老东北”才可望高效振兴,这样,“老东北”才能做成长久大计。以大连为核心,以国际化为水准,建设老年人才生活高地,树立老年服务产业高峰,几代人共同栽成大树,让老人乘凉,为后人遮荫。

老年社区在国际上由来已久,美国、中国的太阳城老年社区,天津的鹤童老年公寓,广州的寿星大厦,大连市的养老市场„„,都是从健康、教育、医疗保健、购物等方面尽量全方位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和各种需要。但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偏下档次的服务质量提不起,偏高档次的市场脚步跟不上,普遍存在生存危机,更少谈发展;管理上放手有余,集约不足,国际老年产业巨头面对中国市场,不得其门而入。

总之,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的盲目性共存。正在此时,产业良机骤至:2004年中国国际老人用品博览会(简称老博会),将于今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举行。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老龄协会与地方政府合办的老年用品博览会。展会期间,将展示来自海内外的中老年服装、专用器材用具、医疗康体器材、旅游休闲用品、营养品、药品、老年公寓、智能住宅、社区保障设施等各类老年用品,并进行订单交易;还将举办中国国际银发产业发展论坛等。以博览会为产业契机,以教育——大连社会福利学院:国内第一所老年服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支点,以社区——顾客层次第一流,服务配套最完善的老年公寓——为载体,以开发区——国际唯一的老年用品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为供应商,在老年产业领域独创“老年居住与老年服务(教学)一体化发展,老年产品生产和消费零距离接触”的特色。这也正是老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基于这一方向性分析,国际老年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拟在中国东北建设一座集教育、老年住宅开发、旅游、会展、商业、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实用性产业开发区——“中国(大连)国际老年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老博会开展之时,就是园区开盘之时;10月22日,老人节,也是园区的第一个节日!还有20余天就要过节了,我们怎么迎接她!三大步骤,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筹备——办学——开盘。

一、筹备

1、经过国内、外调研,协会初步决定把园区一期工程定址在中国旅顺老铁山镇。在当地政府配合下,尽早做好前期规划和筹建工作。

2、老博会前,协会策划并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推出“国际老年产业园区”项目。下设实体:“国际老年产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管委会)”具体负责园区项目的实施。

二、办学

1、大连市政府项目“大连老年大学”,投资三千万。成为首个入驻园区的项目。

2、引进“大连社会福利学院”。做为国内首创(1999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二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民政部老年服务与管理(大连)培训中心挂牌。

3、大学学生公寓与做为教学基地的示范性老年公寓同时规划。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即实践,服务即教学。筹办·建设··招生同步运做。招生与招员(养员)互动营销,步步闪亮点!

三、开展开盘

1、“国际老年产业园区”立项。立项·招标·招商同步运做。为协会争取最优惠地价,为入住单位、厂商争取最优惠政策。

2、老博会会前,与参展商接触,洽商入住。争取国内、外代表性厂商。

3、会员单位中宣传老博会,集体参展,以“国际老年产业园区”为主体,做成最大展位,最大亮点。

10月22日老博会开幕后,举行两大仪式:

——国际老年产业园区揭牌仪式;

——大连市老年大学入驻老年社区签字仪式。

综上所述,2004年10月22日,老人节,老博会,国际老年产业巨头聚首,高龄高官高人高级会晤,“国际老年产业园区”奠基,再立老年产业颠峰!

第二部分项目性质与特点

1、产学研一体项目。项目的主题是“老年”。体现范围是“产业”,集老年消费与生产于一地,这是从未有过的产业集约化,“有规模就有了势头,就有了低成本优势”,让产消双方都受益;园区独创托老·托幼的服务·教育一体化,古典孝敬传统,现代早教特色,中国再树尊老爱幼新典范,其标准规范可通过协会平台,特许至世界各地,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有序的分化,有机的发展。

2、教育创新项目。老年教育首次从大产业中分流,老年生活的职业化教育与老年服务的职业化教育从此创新!时过境迁,人文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老人从过去的受教育,被送终的对象,在这里,成为受新型职业教

育、网络教育、互助教育、以及经验教育甚至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对象。

社会福利学院中不仅有年轻人,还会有老年毕业生;

国际标准的现代策划与创新教程首家引进,挖掘老创业人的先进经验,领大学生创新素质先锋!

在这里,老人不仅是产品使用者,还是随时随地的设计师,发明人;

这里四代同堂:老人带孩子学习经典文化,教青年生活、事业成功之道,传播为人父母的真谛;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百岁寿星层出不穷;青年人服务于老人,无微不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里善始善终:早期教育不再是孩子的专利,未来的父母——孩子,现在的父母——青年,过去的父母——祖辈,都有自己的0-3岁人生最关键期。如何度过孩子的围产期,如何安享最后的围终期,都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其模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前店后厂的大超市+服务兼培训的大社区

3、人性化布局。亚洲区、欧洲区、美洲区、澳洲区„„美景无限;主人·住客·租客·游客可以在园区内体验到老年产业的各个方面,从居住到用品设计、科研、生产、购物,从文化到商业,常住常新,生机盎然!

4、节日性气氛。一个居民的生辰、寿诞可能成为某个工厂的节日;每个工厂的开业、签约,会让每个居民分享快乐;这里的人道,足以让每位准父母无忧无虑地迎接孩子的圣诞,值得每个家庭为临终的老人安排喜葬。

5、会员制服务。园区里的学生、老师、职员、老板,无论安居、购物、娱乐、健身,还是国内、外旅游„„,实行会员制一卡性消费;企业内外可以做美景参观;门票可以作为消费券,有最低消费的意义。门票利益从商业消费的折扣中获得,降低了游客的支出。

上一篇:苏教版通分教学设计下一篇:土地租赁合同范本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