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unit 4单元过关测试题(精选11篇)
五年级下册unit 4单元过关测试题 篇1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语文,试卷,考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过关试题
语文第五单元过关试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过关试题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ɡài niàn zāo tà
zhèn hàn shùn jiān fàn làn jī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6分)畅()孤()缤()诊()扰()绊()汤()弧()滨()珍()拢()伴()
三、多音字组词。(6分)重
()
()弹
()
()铺
()()
四、选字填空。(6分)辨
辫
()别
()子
慕
幕
夜()降临()诲
悔
后()教()
径
经
()直
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lì
羡()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响
晌
半()()亮
遵
尊
()敬
()守
五、给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意思相反的词,读一读。(4分)
1、人的生命是()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我要把()的生命,投入到()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在于(),而不是(),也不是在于()。
六、按要求写句子。(7分)
1、父母对我们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难道我们就不应该报答他们吗? 改成陈述句:
2、的大雪
地飘落下来。(补充完整。)
3、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缩句)
4、妈妈背起挎包。妈妈上班去了。(改成一句话)
5、根据“张”字的三种不同意思造三个句子。
(1)量词:
(2)看、瞧:
(3)把紧缩或合拢的东西放开:
七、写出感悟生命的两个名人名言。(4分)1、2、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安静的手指()合拢,()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抓住了。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在这个()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这样的道理”指的是()。
2、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的东西,莫过于()。在这一刻,我真正()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地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
3、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在我手中跃动,那样()!那样()!飞蛾那种()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那()种子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在没有()、没有()的砖缝中,()向上,()生长。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张破旧的书桌。它既窄又矮,它与我家里的那套新式的流行家具极不相称,但是我却一直把它放在窗前,与我朝夕相伴,因为它来自那遥远的边境村,我下乡的村落——松树沟。
记得我来到松树沟的第三年,一次骑车不慎翻进了深沟,挫伤了腰和腿,我独自躺在土炕上养病。正当我感到孤独时,孟队长和老校长一起来看我,孟队长对我说“我看你平时总爱写字看书,我和老校长商量过了,等你养好伤去教书怎么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书?”我几乎不敢相信,顿时惊呆了。
开学的第一天,我带着还未痊愈的腰伤,支撑着赶到学校。出人意料。破旧而昏暗的教室里连个讲桌也没有,但十几个学生早已坐在小屋里了。(1)他们那一双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忽闪着,分明像在期待着什么。第二天,我走进教案室,发现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个讲桌。这讲桌足有一米高,四周用红纸糊着,正面还贴着一个金黄色的五角星。我上前用手一摸,才知道这是一个用一块块土坯筑成的讲桌呀!我的心颤动了,仿佛被十多颗纯朴的童心一齐撞击着。乡村的孩子啊,你们实在太可爱了!几天以后,下了一场瓢泼大雨。我来到学校,教室成了一片汪洋。那个刚刚垒起的土讲桌,也夭折在一片水泽之中。学生们也赶到了,他们一个个都哭了,像是失去了什么一样。
天晴了,老校长决定砍倒那棵学校操场边上的白桦树,用来翻修学校的屋顶,并用剩下的木料让木匠重新为我做了一个讲桌。但是,每当我站在这个木讲桌前,就会想起那个用土坯垒起的土讲桌…… 我终于要返城了。当我告诉学生这是我最后一节课时,学生们都无声地哭了。老校长来了,他颤颤巍巍地拉着我的手,说:“这只讲桌送给你,捎回上海能打个书桌,算是纪念吧!”
后来,我果真把它改成了一张书桌。(2)十几年过去了,这书桌虽然显得有些破旧,但它却给我力量,使我充实。
1、用部首查字法查“谦”字,应先查
部,再查
画。(1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1分)
3、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4公)(1)
(2)
4、用“√”选择正确答案。(2分)(1)文中的破折号表示:①转折
②解释
③因果(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①语句重复 ②说话断断续续 ③省略类似的内容
5、用“||”给短文分段,写出第二段段意。(4分)
6、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加个题目。(2分)
7、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2分)
十、习作:(2 分)
题目:我的感悟
要求:
1、写出你从一件事情中获得的感悟。
2、写清楚事情经过,要有感而发。
3、文章要详略得当,思路清晰,语句通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五年级下册unit 4单元过关测试题 篇2
b€"Do gu€#7 ji€"? f€"Vn g€"V bo h€? xi€?
( ) ( ) ( ) ( )
ji€鄌 ji€#9 m€鄌 xi€醤 zh€鄋g zh€鄋g
花( ) ( )菜 草 ( ) ( )弃 蚊( ) ( )单
二、请你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3分)
混沌(h€鷑 h€鵱 ) 莲花落(lu€? l€鄌) 聪颖(y€#5n y€#5ng)
洗(澡 操) 莫(名 明)其妙 (幸 辛)亏
三、按要求答题。 (12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分)
激动 感动 沟通 连接 反映 反应
王明听了李老师的话深受( )。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 )了人们的心灵,而且( )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根据要求写词语。(5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2分)
缕缕( )香 平( )无奇 高深( )测 豁然开(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①写作文时,我想用 、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②“今天晚会来的都是娱乐圈的大腕!”这句中“ ”是新词。我还知道的新词有: 、 、 。
3.连线。(4分)
问候语 “真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道歉语 “您辛苦了!”
慰问语 “张华最近忙吧!请转达我对他的问候!”
告别语 “希望不久的将来还能在这里欢迎您!”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里干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2分)
2.我们的日子清苦。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用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2分)
3.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照样子续写一个句子。(4分)
花开了,就像花睡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说话似的。
,就像 。 ,就像 。
五、拓展积累。(4分)
小时候,你一定也学过不少童谣、谜语,回忆一下,并把它们写下来。
童谣:
谜语: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君子不失色于人, 。
礼到人心暖, 。
2.《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回忆了 、 、 等童年在园中玩耍的情境,表达了作者 之情。
3.“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句中第一个“长”的意思是 ,第二个“长”的意思是 。
4.《谈礼貌》一文在开头引用古训之后,通过 、 、 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七、阅读感悟。(23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细心回答问题。(9分)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爸爸的叮嘱”指的是 。 (2分)
2.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文中的“我”所看到的这一幕。(1分)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3分)
4.“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3分)
(二)认真阅读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春天的心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舒展着身姿,一面怒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下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面前,便使劲儿地唤着花朵,有的还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花苞似的期待,我怎能不答应呢?我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就和另外几个孩子(激烈 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脚跳呢?
⑥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走路(竟然 果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⑧那一刻,看着那些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都有一颗春天的心,就像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1分)
恍然大悟:
2.用横线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2分)
3.第⑤段中说“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请想一想,女孩会说些什么,并将其写下来。(3分)
4.短文第⑦段中“我恍然大悟”,这里的“我”明白了,刚才那些孩子并起脚跳着跑,是为了 。(2分)
5.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3分)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谈谈你的见解。(3分)
八、习作。(30分)
五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 篇3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sǔnhónglóngtī
失()伟玲()()透
guīwùqíqūchóuhèn
()宝任()()()
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liànɡliánɡ)的损失。
2、班长马宝玉沉着(zháozhuózhe)地指挥战斗。
3、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qiāoqiǎo)然落地。
4、最后一分钟是旗杆(ɡānɡǎn)--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三、下列各组四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不可估量众星拱月举世闻名天南海北
B、奇珍异宝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横七竖八
C、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醉骨昂首庭胸
D、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悬崖绝壁热血沸腾
四、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我们讨论并听取了这次报告。B、诚实、谦虚是李刚同学的好表现。
C、大地被朝霞染得一片金黄。D、我们要关怀集体,热爱国家财产。
五、判断。(4分)
1、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毁的。()
2、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一直激励青少年成长。()
3、圆明园是由万春园、迎春园、长春园组成的。()
4、“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烧掉。”从这句中人们看到了强盗的罪行。()
六、选词填空。(4分)
屹立耸立眺望仰望
1、我们的祖国像巨人一样()在世界的东方。
2、我站在山顶上()着远方。
不但……而且……如果……就……
虽然……但是……无论……都……
1、这件事()过去很久了,()还常常在我的心里翻腾不已。
2、()怎样的生活环境,仙人掌()顽强地生长着。
七、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3分)
1、夜幕笼罩了房屋、树木、大街、小巷。
改把字句:
改被字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为陈述句:
八、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后归类(填序号),再写一个同类的词语。(6分)
①()()图治②()危不()③众志()()
④同()敌()⑤奋发()()⑥舍()取()
1、有关发愤图强的:、
2、有关团结一心的:、
3、有关勇敢顽强的:、
九、语文实践。(2分)
在本组课文学习当中,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圆明园的毁灭》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1、“侵”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1分)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损坏( ) 雄伟( )宝贵( )吵闹()
4、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再找出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相呼应的一句话,用“~~”画出来。(2分)
5、上文最后一句话该用()的语气来读(2分)。
6、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什么?(2分)
。
二、阅读片段,回答问题。(18分)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①)的敌人,眼看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有十米宽,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立即行动,没有架桥的器材,他们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进冰冷的急流中,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长看到“桥”还不稳,说:“还缺桥腿,我们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同志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②)在十一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长大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请给短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2分)
2、“湍”字是()结构,音序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共()笔。(2分)
3、用“√”给文中标有①②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2分)①A、逃跑B、逃窜C、逃脱
②A、浸B、站C、走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个小标题(3分)
追击敌人→()→()→()
5、用“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______________
。(3分)
6、这是一座什么桥?是怎样架起来的?(3分)
7、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说说。(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一、小练笔(5分)
1860年10月18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圆明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灰烬。你认为现在该不该要重建圆明园呢?为什么?请用80-100字说说你的理由。(5分)
二、习作。(35分)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4
李源
一、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烽火(fēngféng)灼痛(zhuózháo)咳嗽(suòsou)...
猝死(cùzú)警惕(tītì)恩赐(tìcì)...
束缚(fùbó)焚烧(fěnfén)..
二、比一比,再组词。
历()嗽()硫()刑()厉()漱()流()形()
三、填空:
1.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传递信息。
2.我们现在举行的马拉松比赛,就是为了纪念希腊人。(选择:褒姒、菲迪皮茨、哥伦布)
3.折花逢驿使。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4.海内存知己。
5.良药苦口利于病。
6.网络可以,也可以,我们要做到文明上网,就要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光顾不健康网站,有节制上网,不沉溺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之中,不发布虚假信息。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1.信件电报烽火计算机网络
2.审稿出版打印写作
3.纸甲骨计算机绳子
五、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
1.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是在1983年诞生的。()
2.西周的灭亡是因为周幽王昏庸无能。()
3.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话,贝尔发明了电报。()
4.李姓在唐朝成为第一大姓的主要原因是“李”为国姓。()
5.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优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
6.《奇怪的东南风》作者归纳的做法是:分析信息→记录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望 环视 仰视 窥视 俯视 凝视 瞻仰 眺望
聚精会神地看 ——()抬起头来看 ——()
从高往下看 ——()向四周看 ——()
偷偷地看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 ——()
向远处看 ——()从高处向远处看 ——()
1.井口很大,井水很清,人要是朝井里(),能照得见脸孔。
2.抬头(),见许多人仍在努力向上攀登,这山顶却像钻在云里一般,看不见。
3.人们()着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
4.妈妈进门()四周,笑着说:“哟,今天谁把屋子拾掇得这么干净?”
5.他一动也不动,()着手里的那本书,久久才说:“这里有个故事啊„„”
6.登上宝塔的最高层(),只见一片林海绿波荡漾。
六、读一读,连一连。再写出几个
六、请把成语和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发生的时间连起来。
入木三分三国匡衡
手不释卷晋朝吕蒙
凿壁偷光西汉王羲之
七、课文内容精彩回放。(按课文内容填空。)
1.《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起因是(),研究的过程是:一是通过
(),发现了();二是通过()得出了(),从而终于弄明白()。
2.《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分四个部分:()、()、()、()。
八、课外阅读。(阅读一个小学生的研究报告,回答问题。)
水,就这么浪费掉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现在全世界有八十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有26个国家的三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按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处在世界中下水平,居世界第127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八分之一,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北京现在的地下水位与80年代初相比已下降了5.52米,目前北京的地面正以每年10毫米至20毫米的速度下沉。
对洗车用水量的调查: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这些洗车店每天洗车大约在20辆至30辆,有的高达80辆,冲洗每辆汽车最多用水50千克,最少也要10千克,如果冲洗每辆汽车用水平均按30千克计算,6家洗车店一天共冲洗汽车200辆,那么30千克×200=6000千克=6吨,一年(365天)为200辆×365=73000辆,30千克×73000=2190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仅6家洗车店每年就有2190吨水被用掉了。
分析讨论: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仅西城区就有六百多家洗车店,一年就用去1314000吨水。相当于两个什刹海的水(什刹海水容积为510000立方米)。全市又何止六百家洗车店?每年又有多少个1314000吨水呢?那简直是难以让人相信的数字。况且,洗车业还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建议与措施:
1.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北京市严重缺水的现状,从而增强
人们的节水意识。
2.希望有关部门强制安装洗车水处理循环系统。
3.各单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机洗车次数,教育司机自己用水桶盛水洗车。
4.鼓励发展电脑洗车,以形成规模、网络。
5.希望房管部门要在楼房聚集的住宅区安装节水冲便器,改造老式冲便器水箱浮子高度。
1.我国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2.这份研究报告对我们的启示是。
3.从这份研究报告看,研究者从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有或,有,还有。
4.研究者通过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得出北京市每年冲洗汽车的结论。
5.从这份研究报告中看出,撰写研究报告,除了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结论”这几个方面去写,还可以写。
九、从下面的话题中选一个或选其他话题,仿照上题中研究报告的写法,认真探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1.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2.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篇5
第一部分(共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中括号内。(4分)
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jiǎo( )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yù( ) ……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zhì( )了你这次的获得shuò( )果!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 变幻不定 各得其所
B.德隆望尊 坦荡磅礴 矢志不移 小溪淙淙
C.委曲求全 昂首屹立 两全齐美 再接再厉
D.销声匿迹 负箧曳屣 变本加厉 瀚海沙漠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4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
(4) ,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4.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B.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
6.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7.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3分)
材料:①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②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③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第二部分(共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腰白玉之环(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媵人持汤沃灌(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被遗忘的芍药
陈奕纯
①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
②我记不清她是怎样的一种美。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赠一植物根茎,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药;花呢,也可以晒干泡茶。这么漂亮的植物根茎,仿佛一块玲珑无比的美玉,埋在地下,岂不是可惜了这份上帝的礼物?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友人告诉我,芍药最美丽的部分不是她的根茎,而是她的花朵,如果看见了她的花,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的大美!我半信半疑地把她埋在了小区花园的一个角落,期待着友人这番话不会骗我。
③我记不清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蛋黄绿,直到芽头越长越高,我才发觉这芍药花的枝枝叶叶,原来可以是绿的,根本不是红的,更不是什么红药水染红的。
④我记不清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了。每天下楼散步时,我的目光总爱往花园的方向瞟,希望能一眼看见她,除了一小丛碧绿之外,很难分辨出哪是叶哪是草来。我只有默默走近,看看她的长势如何如何了,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稍稍心安一点点,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一个午后,我匆匆经过小花园,随便那么一瞥,竟然看见了一个小红点似的花蕾。几天后,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
⑤记不清那棵芍药究竟开了多少朵花儿。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整整一个夏天、大半个秋天,她都在一次次怒放,一次次枯萎,再一次次坚定地怒放,彰显着她的美丽。自然,我也没有辜负她的热情,无数次流连在那个小花园,且不厌其烦地向四邻们介绍她的名字、她的医药价值,解释她和牡丹是同一个祖先,知名度之所以太低,是因为她的美太内敛了,也太安静了,在这个张扬个性、广告漫天飞的时代,她太容易被我们遗忘掉了。
⑥我记不清我的芍药是怎样消失的了。印象里,是一个特别无所谓的黄昏,我发现她所有的枝叶都没有了,草地上一片狼藉,有新土慌乱翻过的痕迹。很显然,她被人薅掉枝叶,连根挖走,不知是丢进了垃圾桶,还是移植到了哪里……
⑦这些年,我有太多太多的记不清,这株芍药的细枝末节也在时间里渐渐远去,但每每走过小园儿,总有一种牵挂挥之不去。华丽之中的素朴?还是繁盛之间的孤寂?打开画本,她的枝叶在我眼前又一一散开,我画过芍药洗尽铅华的姿容,梦过她在风中一朵花蕾一朵花蕾地绽开……依旧对她的突然蒸发耿耿于怀。也许今生,我如果不去如此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地写她,如果仅仅是我笔下一种陌生植物的话,她真的是毫无灵魂、毫无气象可言了。想一想我们的一生里,有多少美丽擦肩而过,有多少灯花守候到老,错过了只是错过了,悔过了只是悔过了,这是很多人事后发出的喟叹。
⑧这个世上,遗忘是一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而弯腰捡拾起那些“遗忘”,往往也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细节,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转弯处。
(选自《人民日报》月19日,有删改)
12.本文以“被遗忘的芍药”为题有什么含义?(2分)
13.本文第①段说“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这种“大写意”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14.文中反复出现“记不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5.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
②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16.简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及含义。(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子夜昙花
①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②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③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④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⑤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⑥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⑦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的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⑧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⑨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⑩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唯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选文有改动)
17.在“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一句中,“奋发”与“无常”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8.根据你的体会,分析“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这句话的含义。(3分)
19.文中赞美了昙花的哪些精神品质?请分条概括。(3分)
20.本文标题为 “子夜昙花”,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分)
第三部分(共40分)
21.作文。(40分)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在世短暂而又漫长。短的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而过;长的是度日如年,漫漫人生路,坎坷又艰辛, 365个日夜,365次等待,谁懂人生的精华?这就是人生,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生等待着我们去追求下一秒。
请你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6
一、填空:
(1)2个是(),里面有()个。
(2)35分钟=小时45平方分米=平方米
(3)比米短米是()米,米比()米长米。
(4)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5)
(6)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它与的差是().
(7)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二、口算:
三、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里正确的打“√”,错的打“×”)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整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5、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B、C、
2、8米的()1米的。
A.大于B.等于C.小于
四、计算下面各题。
五、解方程。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七、解决问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2、寒假中五(1)班同学读书情况如下表。
读书本数读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一本
两本
三本
四本
(1)读()本书的人数最多,读()本书的人数最少。
(2)读一本书和两本书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读两本以上(含两本)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读书活动吗?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剩下的比已经看的多几分之几?
4、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三天要把剩下的全修完。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5、一个果园要种桃树、苹果树和梨树,其中种的桃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苹果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梨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6、某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
一、二年级有300人,三、四年级有320人,五年级有200人,六年级有180人。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占全校学生总人数
的几分之几
(1)算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人数各占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填在表内。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7
一、听问题,选答句(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A。Igotoworkat8:00am。B。Iusuallygotowork。
C。Icangotowork。
()2、A。Iofteneatdinnerat7:00pm。
B。UsuallyIclimbmoutains。C。Sure。
()3、A。I’madoctor。B。Igoshopping。C。I’m11。
()4、A。Ihavenoodles。B。IhaveChineseandmath。C。IwatchTV。
()5、A。Yes,I’mateacher。B。Yes,Ican。C。Sure。
二、听音,填词(共5题10空,每空1分)
1。doyoudomorningexercises?
__________7:00a。m。。
2、doyoudoontheweekend?
Igoshopping。
3、We_______everyday。
4、Ioftenwithmyparents。
5、ChenJieoftentheonSundays。
三、听一段对话,判断下列五个句子的`对错。(10分)
()1。Iusuallygotoworkat6:30inthemorning。
()2。Ieatdinnerat12:00。
()3。Igotobedafterbreakfast。
()4。Iusuallygoshoppingat2:30intheafternoon。
()5。Ieatlunchat4:00。
笔试部分
一、选择合适的句子编号,补全对话(共5小题,每小题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Idosportsat5:00p。m。everyday。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WehaveEnglish,Chinese,mathandmusiconWednesday。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Yes,Igotobedat9:00everyday。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IhaveEnglish,Chinese,mathandP。E。onTuesdays。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urmathteacherisMissHuang。
二、阅读理解(共5小题,每小题2分)
Hello,IamZoom。Igetupat6:00everydayinthemorning。Ieatbreakfastat6:30。ThenIgotoschoolat7:00。Wedomorningexercisesat8:00。Wehavethreeclassesinthemorningandthreeintheafternoon。Igohomeat5:00p。m。。Iplaybasketballat5:30。Ieatsupperat7:30。ThenIdomyhomework。Igotobedat9:00。Thisismyday。Whataboutyours?
()1、HowmanyclassesdoesZoomhaveinaday?
A。five。B。six。
()2、WhendoesZoomplaysportsintheafternoon?
A。Atfour。B。Atfive。
()3、WheredoesZoomeatbreakfast?
A。Atschool。B。Athome。
()4、WhendoesZoomdohishomework?
A。Atnineinthemorning。B。Atnineintheevening。
()5、WhendoesZoomgotobed?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篇8
1、林则徐在年()月()日在()的海滩上开展销烟。
2、禁烟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成()结()敲()打()震耳()聋水()不通自()罗网赞不()口欢()雀()()心()魄
三、摘抄课文中形容人多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是形容人多的,请写下来。
答案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浩浩荡荡的()使劲地()雷鸣般的()高兴地()惊心动魄的()恭恭敬敬地()
五、给划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分外(fēnfèn)(答案)应邀(yīngyìng)(答案)身着(zhuózhezháo)(答案)朝服(zhāocháo)(答案)
六、根据解释写词语
1、向四处张望。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答案)
2、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答案)
3、形容气势凶猛。(答案)
七、选词填空
依然显然猛然
1.五星红旗(答案)飘荡在天安门广场前。
2.从衣着看来,他的家庭(答案)并不富裕。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篇9
shùnjiānfēixiánɡqiǎorǎnzāotà
yùwànɡzhuózhuànɡzhènhànfànlàn
二、跟我学。(8分)
削→稍()场→()狐→()
经→()珍→()拌→()
滨→()优→()狠→()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两个造句。(10分)
花()叶()()泪()眶清香()()
多()多()()()如生()()挺立
(1)(2分)
(2)(2分)
四、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4分)
1.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
2.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3.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4.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五、我能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修改病句。
庐山的夏天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2.缩写句子。
她轻轻地捉住了那只漂亮的蝴蝶。
3.改成反问句。
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谁都有,谁都可以。在这个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2.《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从、、三个生动的
引出对生命的思考。
3.虽然生命,但是,我们却可以。
4.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
。(爱因斯坦)
七、下面几句话选自巴金的散文《星》,请你将打乱的句子重新排列成段,并回答问题。(9分)
()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这些眼睛每一眨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在我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1.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请抄写下来
2.这句话把比作。
3.作者运用了这样打比方的方法,深情地表达了对的喜爱之情。
八、快乐阅读。(11分)
心灵上的大桥
窗外下着毛毛细雨。我被一道题难住了。唉!该怎么解呢?我坐不住了,就朝雨水走去。
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男孩,他蹲在一堆积满了雨水的水潭边,细雨不停地飘落在他身上,头发梢上不断地滴着雨水,可他好像什么也没觉得。
“小弟弟,你在干什么呀!”我疑惑地问。
“造桥呗。”他连头也没抬,只将手中的一叠小木头往水塘里排列开去。
“造什么桥呀?”我好奇地又问一句。
“造大桥。”他边回答,边将一块较大的木头往已造好的“桥墩”上放去。
“哦,大桥造好啦!大家可以过桥了!”小男孩高兴地跳了起来。“拍”地一声,一脚踩得泥浆水溅了开去,“大桥”倒塌了。
男孩抓了抓头皮,不声不响地又蹲下来,心疼地捡起木块,重新搭了起来,嘴里还嘟囔着:这个木头桥不好,我长大了要造座又大又牢的桥”。
我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木头桥”虽然没搭成,可是男孩的心里已建成了一座理想之桥……,他那种坚持不懈、刻苦学“造桥”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不禁自问:难道我不能像他一样,去解开难题吗?”
我转身朝回家的路上走去。离小水塘越来越远了。可当我回过头来,透过蒙蒙雨帘,隐隐约约看见小男孩还在认真造着“大桥”呢!
是啊,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心灵里建起一座理想之桥!
1.根据下面的提示,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在结尾用“//”作标记。(3分)
(1)我坐不住了,朝雨里走去。
(2)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
(3)转身朝回家的路上走去。
2.用“”划出文中小男孩坚持不懈、刻苦学“造桥”的有关句子。(划出两处即可)(2分)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1)文章的结尾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男孩的心里已建起一座理想之桥”这“理想之桥”指的是:
(
3)“每一个人应该在心里建起一座理想之桥。”这“理想之桥”是:
九、作文(30分),其中书写占2分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佩服的人呢?有没有让你震撼的事或物呢?练练你的笔吧!
要求:1.写一个人让你佩服的地方,比如身残志不残,一个努力工作,发奋学习的人,举出一两件事件来表现。
2.写事或物,也必须举例说明。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优秀教案设计
★ 初一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unit 4单元过关测试题 篇10
姓名:
一、小小探索家填空。
1、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个顶点,()个面,()条棱。
2、正方体是()的长方体,它的长、宽、高都()。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分米,它所用棱长的和是()分米。
4、用一根长15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模型,一条棱长应是()厘米,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宽、高的和是()厘米。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
5、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
6、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纸箱,它占地的最大面是()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长是10厘米,宽是长的,高是宽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面积是96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
9、用2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后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10、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它的棱长是()厘米,一个面的面积是()。
二、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体纸盒,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10厘米,做这个纸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2、做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玻璃缸,长60厘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一共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米?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篇11
一、填空。
1.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12,这个数是,它的因数有。
2.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36,这个数是,它的因数有。
3.18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
它们的公因数有。
4.一个数既是30的因数,又是45的因数,这个数最大是。
5.写出公因数仅有1的两个一位数:和,这两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是。
6.有两个整数a、b,如果a=4b,则(a,b)=,[a,b]=。
7.在下面的〇里填上“>”“<”或“=”符号。
〇0.125〇14〇36.5千米〇6千米
8.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全长的( )( )。
9、分母是7的真分数有( )个,分子是7的假分数有( )个;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10、57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如果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1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2分)
1.两个连续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
2.一个数的因数必定小于它的倍数。()
3.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
4、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时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5、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三、选择。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中。比一比,算一算,哪个才是正确答案?
1、6年7个月=( )
A.67 B.6.7年 C.67
2、米表示的意义是把()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4份。
A.4米B.1米C.单位“1”3.任何两个自然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 公倍数 B 公因数 C 倍数
4.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多的是。
A 18 B 27 C 47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一定不是。
A 15和90 B 45和90 C 45和30
四、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2和112和1872和48
4和15 5和7 90和30
五.正确转化。细心计算,一定都能做对!
1、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7=0.25=0.041=3.2=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
六.解决实际问题。
1、五(1)班有48人,期中考试中80分及80分以上的人有39人,80分以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一张彩纸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已经用去20平方分米。已经用去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没有用?
3、张师傅6分钟做7个零件,王师傅7分钟做8个零件。他们两人每分钟各做多少个零件?谁做得快些?
4、学校买来5箱粉笔,一共90盒,平均分给18个班。
(1)每个班分到多少盒?
(2)每个班分到几分之几箱?
5.甲、乙两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5天去一次,如果7月1日他们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6.一块长方形纸片,长18厘米,宽12厘米,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剪多少个?
7.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和56朵黄花,把这些花分成相同的若干束,最多可以分成几束?每束里红花和黄花各有几朵?
【五年级下册unit 4单元过关测试题】推荐阅读: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10-1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07-17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题08-2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08-11
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过关练习02-02
五年级下册数学四单元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