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作文评语(精选8篇)
初中说明文作文评语 篇1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简评】这篇说明文,以“蒙古族人民的民风民俗”为说明对象,对“摔跤”进行了说明。作者运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顺序合理,介绍了“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初中说明文作文评语 篇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准则, 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在作文方面, “课标”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了这样的具体要求:“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根据写作需要, 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 做到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中心明确, 语言通顺, 注意简洁得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的作文只要达到了这些要求, 就应该予以肯定;反之, 立意、内容、情感、条理等哪一方面出现了不足, 教师都必须予以纠正。
紧密结合新教材。作文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
常准确;无论是讲什么内容的课文, 朗朗的读书声都始终贯穿课堂, 学生都是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感悟作品, 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 大都尊重文体, 注意文体特点。新课程改革中, 淡化了文体, 但是, 这并不是取消了文体。例如, 参赛老师在赏析《化石吟》这首诗时就注意了诗歌的语言美及诗歌的意境美;在赏析《看云识天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说明文时就注重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四方面的说明文特点, 并总结说明文写作规律, 例如, 哪种说明顺序适于哪种说明对象, 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哪些词语上等, 提高了学生的说明合运用, 是经过模仿而走向独创的必要途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 大都是集独特的写作技巧、崇高的思想境界、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 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让他们学习课文的优秀之处, 在评语中, 也要评出他们相应的优劣, 并提出相应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对教材的读与作文的写之间的密切关系, 才能把教材当做榜样去模仿, 才能走向独创。可见, 作文评语的向导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切合学生的实际。作文是学生认知与表达的一种体现。在作文中, 学生试着把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用恰当的文辞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一切活动是独立的, 因而也就显示出差异性, 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也会写出不同的文章。因此, 教师的评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写得适中, 褒贬恰当。
符合文体形式。文体就是文章的样式, 它是文章内容的外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文体不同学生就会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 教师的评语也应是因其体而评其文, 文
读写能力。参赛教师还特别注重拓展文章旨意的认识, 而不只局限于文章表面。例如, 有一名参赛老师在解读《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 现在的天气预报运用的是卫星云图, 我们只靠看云经验识天气是不够的, 应该依据科学预测, 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天气情况。从而,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
总之, 这次优质课展评活动, 将进一步优化我市语文课堂教学, 大幅度提高我市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薛春科】
学样式的作文就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下评语, 实用文体的作文就从实用文体的角度去下评语。
在作文的评语中, 教师要想用充溢真诚、文采飞扬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 催化写作的热情, 就必须讲究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充分体现一个“散”字。这种形散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鼓励性。学生都渴望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尽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在写鼓励性评语时, 应简洁、艺术、富有新意,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 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例如, 对精彩的作文, 老师可酌情在评语里说:“开头如‘凤头’, 富有画意, 常此以往, 定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或者说“妙笔生花, 持之以恒, 定会锦上添花!”学生得到富有情感的鼓励, 就会增强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针对性。作文评语的针对性是有效评语的特征。学生的写作是一个独立创造的过程, 他们的作文必然有区别, 即便同样是优秀作文, 在语言风格、行文技巧、表现方法等方面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评语缺乏针对性, 只是泛泛而谈, 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困惑, 无所适从, 评语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如, 学生的文章辞藻华丽, 但内容空洞, 老师下一评语:“文笔虽美, 但主题不明, 言之无物。”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一定会心存疑惑, 不知所以然。
商讨性。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当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尊重。所以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作文评语这个载体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同感。尤其是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观点以及超出常规的表达方式, 老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用文字和学生探讨, 学生在民主气氛中会和老师一起思考问题并有所收获。这样比我们灌输给他现成的观点更有成效。在这样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情感会变得融洽起来。例如, 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爱情的萌芽, 陷在情感的旋涡里。老师可写出这样的评语:“爱的果实应该收获在成熟的秋季, 过早采摘的青杏一定会酸涩的, 你说对吗?”
谈心式。中学生正处在多愁善感的花季, 学生在生活、学习、生理等多方面都面临转变。在这个成长过程中, 他们的感情是复杂的, 加上辨别是非能力差, 尤其缺乏思想交流的对象, 极容易造成心理负担。言为心声, 学生在作文中容易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 学生有时会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 比如厌学情绪、情感烦恼、学习压力等。我们要把作文技巧之类的东西暂时抛开, 在评语中就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这类评语, 超出了传统作文评点的范畴, 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谈心, 这也是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个性化。个性化的评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个性化评语是热爱学生、欣赏学生、乐于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桥梁。写作文评语要摒弃“语句通顺”、“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等俗套语, 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准确地谴词造句, 合理地使用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恰当地表达思想, 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例如, 学生的作文有思想性, 老师可下评语:“你能细致地观察, 睿智地思考, 文章自然会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我由衷地为你叫好!”学生看了, 内心会充满激动和兴奋。
作文评语的几句肺腑之言, 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它犹如一屡清风吹进学生的心田, 那些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诚挚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评语, 也许将伴随学生度过一生。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1.作者投稿本刊一定要寄交纸质稿件, 可在寄交纸质稿件的同时附以磁盘文件或发送电子邮件。本刊电子邮箱:jysjyyj@vip.163.com, 邮件“主题”一栏请注明作者姓名和论文题目, 以便于检阅。
2.文章标题后另行写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放在文章末尾。3.正文前面加关键词3~8个, 摘要100~300字。
4.论文第一作者应在首页地脚处写出“作者简介”, 顺序如下:姓名 (出生年-) , 性别 (民族) , 籍贯, 职称, 学位, 研究方向。
5.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 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依次列出, 其间以分号隔开。该项置于论文首页地脚处“作者简介”前一行。
6.文章的参考文献, 请标明主要责任者 (多个责任者用逗号隔开) 、文献题名及版本 (初版省略) 、文献类型 (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论文、报告等)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期刊的刊期) 、文献的起止页码。
7.来稿篇幅不宜过长, 以4000字以内为宜;正文用字不要小于四号字;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三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即未被采用。本刊对所采用稿件有文字删改权。
8.来稿一经刊登, 即被《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和“中国期刊网”收录,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随本刊稿费一次付清。
《教育实践与研究》编辑部2009年1月
摘要:作文评语不应随便套用几个现成的术语, 而要依据教学大纲, 教材内容, 从学生实际出发, 运用灵活多样、形神兼备的语言, 写出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刻哲理、诚挚的希望和饱含情感色彩的话语,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初中作文评语之我见 篇3
我们如何才能用评语改变这一现状问题呢?
曾经一位心里学家这样说过,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学生的文章,最重要的除了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外,更要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感觉到那是一种快乐。而且很多学生每次一发下作文本就先找老师给他的评语读,至于给他打多少分那只是次要的。
一方面需多说优点,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用之于我这里就是说在作文评语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
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加油、文章中哪个地方的句子用得很好等之类的鼓励语言。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多用之以情感化,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孩子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老师的心间。老师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的流淌,这就叫感情的延续。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他们觉得他们高兴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鼓掌,他们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同做人一样,可以用情予以感化。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评语理应影响他们做人的尺度,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成长。所以作文中老师的评语如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相通,学生就不会讨厌作文了,而能把作文当成朋友。他们会情愿走进这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清新世界。
实践证明:在作文评语中,教师一颗爱心写评语,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信、自强,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多有不通时,就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了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属于何種毛病,应如何避免等。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棒!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来。”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既肯定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或者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要进行点拨--用上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做饭》一文中没能把自己学做饭的过程写具体,只写道:“我开始怎么也不会。妈妈就耐心地教了我,我便按妈发所说的方法做,终于学会了做饭,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批语:“真为你高兴,你很了不起,你妈妈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妈妈的方法,让人感到遗憾。”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来点出学生作文的不足,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认识文章中的不足。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把妈妈教做饭的方法具体地写了下来。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东西在修改中消失。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一位作家在给他的小学语文老师写的信中说:“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了激励性的语言。至今,我还记得好多话。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从那以后,我真的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已经成真了。”但愿我们都能从这则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迪。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调,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使他们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时也是享受生活,抒写生活的方式。
说明文的作文评语 篇4
2. 这般丰富的内容,简直和作家写出来的差不多呀……你的习作有血有肉,读起来真是一大享受……你的作文内容具体,我读的十分过瘾……你平时肯定爱看作文书,才写出这么多字……
3. 干巴巴的内容如同白开水,一点味道也没有,多加些优美的词句就好喝了……不如刘维维字数多(或者举其他差生名字),你不觉得有点难为情吗……你的作文像岁老太太的嘴,干瘪空洞,讲话直漏风……
4. 流畅生动的语句,好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通顺极了……比喻得十分贴切,说明你一向观察细心……你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拟人句的……反问句运用在这里多么合适……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你当时真实的感情……古诗引用恰到好处,我以后也要把学过的诗用到作文中去……歇后语用的妙啊妙啊,把我肚子都笑疼了……
5. 作文疙疙瘩瘩,读起来很难受,如同走在乡下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不小心就容易跌一跤……句子像被谁切断了,不完整……写好后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不通的地方……不要怕麻烦,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不能老指望别人替你改,要学会自己修改每句话……
6. 小节分的清清楚楚……小节划分合适……一个小节讲一层意思,段落分明……
7. 层次混乱,一节包含那么多内容,读着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小节分的太少,你舍不得多分吗……中间一节还能再分几个小节……一二小节不该分,要合并……这一节与上面小节内容联系不大
8. 重点突出……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不错……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都叙述清楚了……按游览的顺序记叙了各个风景点,重点描写了……
9. 第节写的过于罗嗦……看不出这篇作文重点是什么……不是重点的内容应该简单写一写……
10. 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永丰的习俗
11. 能通过具体的事例体现热闹的场面。
12. 详略得当,写出了喜庆的气氛
13. 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反映出传统的热闹与人们
14. 体现出作者无限快乐
15. 在叙述传统习俗的同时,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16. 详略不当,面面俱到,记流水账,没有侧重点
17. 有一些习俗没有介绍具体。
18. 没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19. 语言平淡,不够生动。
说明文作文带教师评语 篇5
我们手在器官当中可算是佼佼者了。人们写字离不开我,吃饭离不开我,搞科学实验还离不开我,总之一句话:人们不能离开我!如果人们离开我,就不能吃饭了,那么就饿死了;如果人们离开我,就不能写字了,那么谁还能当作家出名呢;如果人们离开我,就不能搞科学实验,那么人们还怎么探索大自然和宇宙呢?虽然我的用处很大,可是用处大,使用时间就长,使用时间长,我们手就够辛苦得了。扫地是我们干,桌子是我们擦,衣服是我们洗,地板是我们拖……时间一长,我们身上长出了厚厚的老茧,苦到没什么,苦点儿累点儿是我们心甘情愿,不过,我们有时还会做流血牺牲。比方说碗一不小心,滑落在地上,在收拾碎片时,如果不注意就会被碎片扎上手,鲜血直流,疼得我们不得了。唉!你说世界上什么保险都有,为什么没有我们手的保险呢?真是太不公平了!
近来,我的小主人手上不搓油,时间长了,我的背上都裂缝了,红红的,怪疼。可是小主人却不管不顾,我发了几次牢骚(多在背上裂几道缝),小主人还是无动于衷,我伤心急了,以为小主人再也不关心我了,把我抛弃了。可是事实证明,我在小主人心中的分量还是蛮重的,不久,小主人向我道了歉(在我手背上搓油),我不责怪她,她的学习也很忙嘛!再说了,我是那种记仇的人吗?当然不是喽!
昨天,小主人给我洗了个“淋浴”——钢笔水洒了我一身,弄得我这里一块儿蓝那里一块儿蓝的,真难看!我真怕伙伴儿们看见笑话我,我也是要面子的哦!笑什么笑,人有脸面我也有,别太瞧不起人呶!
说了这么半天,我的“英姿”大家还不知道吧!掌心是我的前胸,它和手背组成了我的身体,我还有五个头,大小不一样,人们给我的五个头取了不同的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我的每个头上还顶着一顶小帽子,我习惯叫它指甲,指甲容易长长,所以我的右手兄弟和左手兄弟团结一心,互相剪指甲,使它短短的,好让我的小主人弹钢琴,我的模样很有个性吧!别的伙伴儿都挺羡慕我的样子喏!
记住我,忠实、有用、你离不开的手!
小学生说明文的作文加评语 篇6
“白白”长着一身雪白的毛儿,摸上去软绵绵的,那红血般的眼睛,就像她一直很疲劳似的,布满血丝,挺叫人心疼。吃草时,“白白”两只肥肥的耳朵耷拉着,嘴上的胡须轻轻的抖动着,像一位老人在细细地嚼着东西。
“白白”很温顺,但见了生人很怕羞。如果你去摸摸它,就好像要欺负她似的,吓的他没命逃,可每当主人走到它面前,它不但不逃,反而会支起前腿,两只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你,好想在听候主人交代。
它有传家本领,那就是跑,不是童话小说里乌龟和兔子赛跑,一开始兔子就把乌龟抛得很远吗?只要有人欺负它、侵犯它,它就跑。它那强有力的四肢是她保护生命的武器。
“白白”是我的好朋友,它给我增加了童年生活的欢乐,并且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热爱自然的种子。
评语:
初中说明文教学浅谈 篇7
一、提取整合信息,了解文章内容
根据新课标要求,对说明性文章不仅要把握基本观点,还要学会获取主要信息。两者一脉相承,后者是前者的扩大与延伸,前者是后者的浓缩和精炼。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领悟、模仿和借鉴,为他们快速有效地掌握文本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提供多项选择的机会。我常用的方法有复述法、结构图式阅读法和参照比较法。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后,他们还会修订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发现更多的小分支。
1 . 复 述法
这是借用以故事为主的记叙文或小说类的一种整体感知方法,让学生按说明顺序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教师可选择其中某一段落,设计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理清思路,将复述的难度降到最低。讲述时要求学生把关键要素表述清晰,不能一句带过,更不能省掉不说。如上《核舟记》一课时,经我翻译过后,学生就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印象,再让他们找出文中包含的两种说明顺序,即逻辑顺序和空间顺序,让学生按照这两点在小组内进行复述,文章的内容就更加清楚了。
2. 结构图式阅读法
任何一篇说明文都具有一定的结构 (包括其他文体的文章),只要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结构类型(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递进、并列和综合),学生经过积累就能认知说明文常见的结构类理,当学生再阅读说明文时,就能够很快地辨识出文章的结构,从而根据结构迅速提取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如《故宫博物院》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在“分”的部分,又呈现出以空间顺序分布的并列关系,于是从“总”的部分(或题目)找出说明对象,从“分”的部分发现具体内容,这已成为一种规律。
3. 参 照比较法
这是一种“温故而知新”或以最新动态引出要学课文的纵向设计,也可以是与并列学科横向比较的策划,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大意,明确其主要信息。结合学生兴趣,我在上《奇妙的克隆》一课之前,首先让学生阅读了一篇名为《人体器官的克隆》文章,让学生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了解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然后以问题“什么叫克隆?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偏向于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在上《大自然的语言》过程中,我让学生回顾了《中国石拱桥》一课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再从本课中找出说明法进行比较,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什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意图。总之,怎样偏重就怎样取舍,教师在引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时,应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二、关注文体特色,符合课标理念
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但仍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文章,自然也属于语文的一部分,即使再怎样强调科学性,也离不开语文的范畴, 没有必要无谓地强化语文的渗入,正所谓“你争或不争, 它都在那里”,文可载道,亦能载科学。教学说明文,我们不能将其单独地提出来教学,如果是一个单元,就要考虑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若是一篇课文,就要思索它在单元中的位置。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上下文衔接的连贯感和递进感,以其突出课标要求的“获取主要信息”,“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中国石拱桥》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一篇事物说明文,它是初二年级的第一篇说明文,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从中感受到说明文的文体特色,包括说明对象和特点、三种说明顺序、十种说明方法、说明文的三种分类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这些内容或课前整理成表格展示(常规做法),为后面的学习排除障碍;或在讲课的过程中,逐条顺势引出,以让新知与文本形成关联。在这些相关知识中,教师可以随课文提炼出教学目标,无论是说明语言还是说明方法都能在本文中体现,因此备课时,我都将之纳入教学目标,其中语言是重点,方法及作用是难点。教学时,学生从题目就能明白说明的对象,但要完整归纳说明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在自主学习时,学生借助记叙文的结构,大多学生认为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但均未从说明文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赵州桥与卢沟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经过合作探究和我的补充,学生得出了石拱桥外形、结构和功用三个信息,并理解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是为说明石拱桥特点而举出的例子。
三、紧跟考试大纲,继承传统优势
影响教师平时教学的指挥棒有两根:一是课程标准, 二是考试。实施素质教育与考试评价两者并不冲突,只要考试的方向标对着素质,应试也就成了素质如何的一个评判标准了。考试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出题,但考试也有自己的,所以说明文教学必须紧跟考试大纲,无论是不是毕业班教师,都应关注每年的中考考试说明,这对自己的教学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以2014年的考试大纲为例,它没有将说明文独立界定,但我们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中可以发现“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而没有“支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以技术操作的测试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的考试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偏重于引导学生总结说明文的信息捕捉方法,而对词语的教学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此外,传统的教学优势,应当成为教改的基石。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这才能符合课程标准,适应社会需求。如在传统教学中,整体感知一般只存在于知识层面,而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多要求一下学生:读文章的时候,你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是愤怒的还是感动的?引导学生读出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情感态度,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一单元导读已明确提出:探索自然奥秘,要注重科学精神、态度和思想方法。
说明文的教学革新还必须与其他教学内容齐头并进, 只要教师能够读透课程标准,教学思路不只停留在“说明性文章”“科技作品”这样的字眼上,而是放宽视野,打开思路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都融入指导标准之中,就可以把说明文的教学革新引向深入。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在《课程标准》中提及不多,考试也不很重视,但教材编排量却不少。介于以上原因,教师在一线教学中,沿袭传统方式的多,改革创新的少。经过研究和实践,整合出初中说明文教学经验,即以获取信息为主,关注文体特色,继承传统优势并参照当年考试说明。
初中说明文的写作教学 篇8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整体与布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58-01
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须区分文体、序列训练、方法和语言要求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方法的文章,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区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不同。许多初中学生开始往往搞不清这两者的关系,因此,就要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说明都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是并不相同。就拿写事物来说,记叙事物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的;而说明事物则是要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和功用等。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为此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首先弄清这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如《杨树》和《白杨礼赞》两篇课文,前者是说明白杨的种类、特征和用途等的说明文,后者则是托物言志的记叙散文;又如《北京立交桥》和《中国石拱桥》两篇课文,前者是记叙文记叙描写了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后者则是说明文,后者则是说明文,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区别说明与记叙两种文体,可根据课文后作文参考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座桥”,让学生以一个题目分别写出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篇作文,通过实践分析比较各自特点,就可分清两种文体,以后在写说明文就不会与记叙文混淆了。但由于学生接触记叙文较多,往往容易将说明文写成记叙文类的散文,加之缺少说明方法的基本训练,学生对于事物的概念和用途也不易表达清楚,为此需要认真加以指导才行。比如让学生写一篇《我们的学校》的说明文,教师先要指出说明文的重要性和写建筑时应注意包括名称、位置、规模、面积、结构及外部特征等内容,并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安排好观察的线索和立足点。接着,运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范文进行指导,还要求学生写作时计算教师的数目、操场的面积,观察实验室的设备以及校门、环境、房屋排列及外观等等,然后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写作。还可用课后“我喜爱的一种运动”、“钢笔和圆珠笔”等题目做联系。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实践,使学生懂得写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介绍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抒发感情。之后,就可引导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说明训练了。如给学生出个“从开花到结果”这个作文题,要求学生在桃、李、杏、枣、葡萄、苹果以及其他果类任选一种,说明它的生长变化过程,或命“学骑自行车”、“XX菜我是怎样做的”、“介绍XX小制作”、“怎样捆行李、“怎样搭帐篷”等类似题目,学生也容易下笔,而且会很自然的去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另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出发命题,容易引起学生写作兴趣,也易于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随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事物各方面所表现的主、次要素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等进行阐述训练。如“植树造林好处多”、“这场球赛为何输”;“学好数学同学好物理的关系”、“卫生习惯跟健康”等题目。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自然好,这是其二。
其三,除了顺序安排的训练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说明发发和结构的训练指导。在一般情况下,说明静物时,应大多采用按空间方位说明的方法,即在教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所写事物的方位、面积和组成部分;而对组成部分还应分清主次,将主要布冯作为说明的重点,兼顾次要部分;还要对说明的部分进行分析归纳,共为说明的重点服务。对于说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应大多采用按时间顺序划分阶段的说明方法,这就要依据事物本身运动、变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划分若干阶段加以说明,各段又要围绕说明事物的要点组织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用文字具体叙述。叙述时最常用的是先诠释后举例,或先举例后诠释,两者的关系是诠释必须对事例材料概括,而事例必须是所诠释的道理的依据,决不能只举例不诠释或只诠释不举例。其他如比较、引用、下定义、图表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教师可结合范文使学生真正理解,然后通过写作实践逐渐掌握。而特别应注意的是“总——分——总”是一篇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即写作时开头总说要用关键性的字眼或句子提示全文说明的中心要点,然后根据提示要点逐层分说;而在分说时也应选择运用说明的不同方法(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安排好中心句同支撑句,可通过一篇篇范文的教学,让学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第一段,从开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到“大雨倾盆”,对云的不同形状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做了分写,最末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则是在上文分写的基础上所做的概括——先分后总;而先总后分的写作实例在课文中最常见。并且在整篇说明文中,这些写法往往是交错综合运用的。结尾必须把各分说部分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与开头照应,这样整篇文章的层次才条理清楚,文章才圆满。教师在讲作文时要十分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运用总分的结构方法,并互相比较对照,自觉运用上述方法来写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作文评语】推荐阅读:
春节说明文初中作文12-14
水说明文初中作文05-11
早恋说明文初中作文12-17
初中说明文400字作文07-17
自嘲的说明文初中作文10-17
笔说明文700字初中作文07-09
关于济南的说明文初中作文08-29
烟台美食说明文七年级初一初中作文11-03
名胜古迹说明文500字初中作文11-26
初中说明文作文:开斋节的风俗习惯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