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语法论文

2024-06-04

淡化语法论文(共11篇)

淡化语法论文 篇1

“淡化语法论”质疑

――对中学近几年语法教学的反思

摘要 文章对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淡化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危害,提出了重新重视和 加强语法教学的主张。

关键词 中学;语法;教学;暂拟系统;语法提要

* * *

近些年,“淡化语法”的观点在中学语文界颇为盛行。许多语文工作者,包括一些语法工作者,公然提出 “淡化中学语法教学”的观点。对此,我和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一样,不能表示同意。

在“淡化语法”论的影响下,中学语法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表现如次。

首先,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近些年出版的几套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1992年10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 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即现在通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语法知识短文内容越来越简, 许多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被删掉了。以“新教材”为例,短语这一十分重要的语言单位,只讲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连极为常见的介宾短语、复指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都不 讲。介宾短语,即由介词和它后边的词或短语组成的语言单位,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竟然没有它的位置。句子成分,这样重要的内容,“新教材”中只是蜻蜓点水讲了一小 页。复句中的承接关系、解说关系也不讲了。多重复句知识更是越来越简,插入语这样重要的语法现象也被舍 弃。总之,内容简而又简,语法练习越来越少,语法教学大有被取消的趋势。

其次,轻视术语教学。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离不开必要的术语,离开必要的术语,教学就无法进行。奇 怪的是近些年一些语法专家对此也不予以重视,有人说术语不同“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叫哪个都可以 ”,“名词术语在教学上是次要问题”。近几套语文教材,都不重视术语,“新教材”连主语、谓语的定义都 不作交代,其它成分的定义更是只字不提。对动词的几种类型也不作交代,只说“有的表示心理活动”,“有 的表示可能、意愿”,“有的表示趋向”等,为什么不可以用个“心理动词”、“能愿动词”之类的术语呢? 又如,短语一节,“新教材”讲了“动补短语”,后面又补上一句“和动补短语相类似的,还有由形容词和补 语组成的短语”,书后语法知识简表中则概括为“动(形)补短语”,到底叫“动补短语”,还是叫“形补短 语”?为什么不可以用“后补短语”这一明确的概念呢?又如,对疑问句的几种形式,“新教材”都作了介绍 ,可为什么不用“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几个术语呢?须知学生们学习外 语,特别是英语,对这些概念所表示的内容,简直是了如指掌,所用术语相差无几,可“新教材”却“犹抱琵 琶半遮面”,避而不提这些术语。有些知识不给个明确的术语,学生就无法记忆,如上一套教材将动词短语分 为下面几种:动+宾、动+补、动+得+补、状+动、状+动+补+宾等,别说学生,就是教师也感到难记。 术语不统一、术语多变、该用的术语不用,给学生学习语法制造了不必要的障碍。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给 个明确的“说法”呢?

再次,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准确性。“新教材”尤为严重,许多知识不够严密、准确。有的概念突然出 现,让人摸不着头脑。如,学生还未接触到句子成分时,初中第二册在讲解“偏正短语”时,说“修饰名词的 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讲动补短语时,也 说“中心语后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讲动宾短语时,说“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总之,在讲短语 时用了宾、补、定、状等术语,须知这些术语是针对句子而言的,是句子的连带成分。上述提法显然是不严密 的。假如我们分析句子“我认为,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最后”一词修饰名词,你能说它是定语吗? 很显然,“新教材”中的解说有失准确。再如,一些知识未作交代,语法练习中却作了要求,使教师、学生手 足无措。第六册159页,练习中要求将一些成语按组合方式分类,什么时候讲过成语的组合方式?根本就没讲过 。还有,一些知识模棱两可,如讲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举例说明两种标示方法,如分析“一轮红日渐渐升 上天空”,为什么不明确地确定一种分析方法呢?教材这样讲,教师和学生必然感到无所适从。知识的准确性 、严密性是科学性的体现,模棱两可则是教学中的大敌。

在“淡化语法”论的冲击下,近些年,语法研究的文章和书籍越来越少,翻开80年代的中学语文教学刊物 ,语法研究文章比比皆是,不仅指导了中学的语法教学,而且促进了语法理论的研究。可是近些年,这类刊物 中此类文章寥若晨星,语法专著也很难看到,这不能不使广大语文教师深感遗憾。造成这种现象固然有诸多方 面的原因,“淡化语法”论的影响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淡化语法”论的直接影响是使当代中学生汉语语法水平下降,他们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不能解释,对 稍复杂的句子不会分析,对复杂的多重复句更不能分析。语法水平低,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受到影响。“淡化语法”论的另一影响是造成中学语法教学的混乱。语法知识越来越 简,语法知识内容多变,语法术语也不时变化,以致教师讲一个概念时,必须指出它们的另一些叫法,如讲短 语就得提一下词组这一概念。一些考试又频频涉及语法知识,如1993年高考试题要求学生选出与“学校对我们 的意见很重视”中的介宾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对介宾短语和整个句子结构的理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 很难应付。初升高考试,语法知识更是考查的重要内容,这使中学语文教师无所措手足。他们不得不借助于各 种语法书籍对教材中的语法知识作必要的补充,结果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语法教学呈现出“百花 齐放”的局面。现在的`状况是,“文革”前和“文革”中毕业的老教师教的基本上是“暂拟体系”,中年教师 教的则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与胡裕树的《现代汉语》和“语法提要”的混合物;而青年教师则只 是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教学,因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而常常捉襟见肘,被学生问得无言以对。

对“淡化语法”论,笔者委实不敢苟同。我认为,必须重新审视中学语法教学,对它予以应有的重视。

其一,要从语法的性质上来认识。语法就是词的变化规律和组词造句的规律,而语法学就是研究这些规律 的一门科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变化运动的规律,汉语也不例外。现在人们学习英语、俄语,要研究它 们的语法,难道学习自己本民族语言,就可以置语法于不顾,只凭语感和语言习惯办事吗?不错,孩子们不学 语法,也逐渐学会了说汉语;一些人从未学过语法,也在利用汉语交流思想,并达到了相互了解的目的。但是 ,如果他们学习了语法,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他们就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符合汉语的习惯,自觉地避 免语法错误。语法,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 更科学,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淡化语法”实际上就是忽视语法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

其二,从我国语法发展史上看,我国的语法研究指导了语言实践,促进了语文教学,带动了文化普及。我 国的语法学是几代人对语言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它是语法界老前辈智慧的结晶,又凝聚着许多语法工作者和广 大大中小学教师的辛勤劳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建立了比较严整体系的语法著作,是马建忠老前辈在18出 版的《马氏文通》,马氏的语法体系在本世纪初国内语法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汉语的语法研究,在越 来越多的语法工作者努力之下,不断前进。1924年黎锦熙老先生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1941年吕叔湘出版 了《中国文法要略》,1943年王力著述了《中国现代语法》,这些语法研究著作,对汉语的语言实践起到了很 好的指导作用。

解放以后,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二位先生又出版了《汉语修辞讲话》。50年代初,许多语法工作者潜心 研究,几年内出版了上百种语法著作。由此,当时形成了一种群众学语法的运动,中学里开始讲授语法,社会 上成立了各种语法学习班,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文化普及,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语言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对语言实践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这个系统形成于50年代中期,1954年开始酝酿讨论,1956年定稿。当年,中学语文实行文学、汉语分科教学, 汉语课教授的就是这一语法体系。这一体系是当时许多语法学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共同劳动的成果,它吸收了 黎锦熙、吕叔湘、王力、高名凯、陆宗达、俞敏、丁声树、赵元任、李荣、吕冀平等许多老前辈和语法工作者 的研究成果,在当时以至以后较长时期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由于中学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使这一系统得 到极大的普及。这一“系统”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起到了很好推动的作用。当时掀起了一个学习语法的高潮 ,语法教学带动了语文学习,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暂拟系统”深入人心,为五六十年代学生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许多60年代的大学生,每当回忆起中学时代的语法学习,都深深感谢50年代中学语法学习对他们的帮 助。后来,实行了两年的语文分科教学被废止了,连张志公老先生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但不管怎样, 语法教学促进了语文学习,指导了语文实践,却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这个“暂拟系统”一直沿用了近30年。

1981年7月,广大语法工作者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开始起草新的语法,历时两 年多,最后定稿,1984年各语文刊物正式登出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语法提要” ),它修正了“暂拟系统”中的一些缺点,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这套语法教材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缺陷(如只 强调短语的功能类型,忽视短语的结构类型,对功能类型中的各小类划分不够科学,难以记忆等)及在中学语 文教材中的多变性,其影响大打折扣,但十几年来,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起到了较大作用。

其三,强化语法教学必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和古代汉语学习。在当前国际上各国激烈竞争的时代, 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外语成为时代的需要。然而,没有良好的汉语基础能够学好外国语吗? 一个汉语基础薄弱,对汉语语法一无所知的人,学好外语是不可想象的。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尽管千差万别,但 总是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探讨他们的共同规律,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好处极大。就拿复句来说吧 ,汉语语法中复句分句间的关系主要有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几种。而俄语语 法称复句为复合句(слож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не),它分为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主从复 合句又分说明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而状语从句又分地点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目 的状语从句、方式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等。有比较才有鉴别,一比较,两种语言的差异就 一目了然了。而英语中则称复句为多重句(multiple sentence),分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和主从复合句 (complex sentence)两种,并列句根据连接词情况与汉语中的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关系的几种类型极为相 似。主从复合句则又包含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三种。状语从句又包括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 句、地点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比较和方式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和让步状语从句等, 英语俄语多有相似,与汉语则有同有异。至于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在汉语中表达情况则很复杂, 有的与大宾语句极为相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必将促进外语学习,也必将加深对汉语的理解。近些年,在“ 淡化语法”论影响下,学生汉语语法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外语学习,应该视为深刻的教训。

主要参考书目:

①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② 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黑龙江出版社,1983年版。

③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④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⑤ 上海教育学院:《现代汉语》,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⑥ 吕叔湘、朱德熙著:《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社出版,1952年版。

淡化语法论文 篇2

80年代中期以前, 现代汉语语法 (另外还有修辞和逻辑) 是当时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涉及的不亚于高等院校文科《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内容, 当时考试, 包括中考和高考在内就直接有一些语法判断和分析题目。现在回首, 才知道, 当时所学的先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1956年制订) , 后来取而代之的是在此基础上修订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试用) 》 (1981年修订, 1984年正式推出。自此, 再无此类国家层面上的新文本, 也就意味着这一系统现在仍然是中学语法教学的唯一合法依据) 。当时对语法的重视, 确实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是目的不明确, 老师为考试而教, 为教而教, 学生为考而学, 缺少学习的内需动力;二是学习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片面求全求系统, 有些繁难偏多, 学习起来困难较大, 投入的时间与实际收效未能形成一个合理的比值;三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东西多, 讲得多, 用得少, 注重名词术语多, 借助语法培养阅读和表达技能少, 静态语言分析的倾向比较明显, 学用脱节, 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致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正是存在这种种问题且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因而在80年代末提出了“淡化语法”。 (《语文学习》1990年第10期开始关于“淡化语法”问题的讨论, 则是一次集中的反映) 显而易见, “淡化”一词是针对当时语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强势地位而言的, 其初衷本非讨论语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存废, 而是探求怎样改变当时语法教学“过度”的局面进而达到“适度”, 寻求“教”和“学”的新路, 诸如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语法的问题, 如何居高临下、统筹兼顾明确不同学段语法“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的问题等等。可未曾料到, 讨论归于沉寂后,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不是“淡化”了, 而是渐渐被“淡忘”了, 其地位可谓江河日下。为了证明此言不虚, 下面把在语文教学中最具权威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001年实施) 中对语法的表述作一个比较分析, 就可以看出这一变化。 (高中学段不管是原来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还是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 都难觅“语法”二字。高中只用不学, 很显然, 国家语文课程管理者是把语法学习的任务全部交给初中了。)

《大纲》:

了解词的分类, 短语的结构 (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 , 单句的成分 (主、谓、宾、定、状、补) , 复句的主要类型 (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限于二重) 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课程标准》: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 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附录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二.短语的结构:

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四.复句 (限于二重) 的类型:

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五.常见修辞格: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两相比较, 不难看出, 二者都是用“了解“来规定语法的学习程度, 但不同的是, 前者只是静态的知识目标, 后者进而提出了着眼于实际的运用目标———这就反映出“课标”较之“大纲”在学习理念上的进步;另外在语法内容的呈现上, 后者也较前者全面。然而, 结合“大纲”的上下文分析, 很容易看到, “大纲”给予了语法一个独立的地位——它是在“教学内容”的表述中把“语文常识”排在第四位与“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课文”“课外活动”相提并论, 而“语文常识”的第一条就是以上关于语法的表述 (另外的三条依次是修辞格、作家作品和文体常识) 。“课标”关于语法的表述见诸第四学段 (7—9年级) “阅读”目标中, 是其15个目标中的第13个。这也就是说, 不仅是语法, 就是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完全从属于阅读, 降低了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对此, 质疑和批评历来甚多, 张志公先生的一番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语文知识在我国的历史上是曾经被忽视的。人们认为不用语文知识, 靠读写实践就成了。后来在我国和别国又曾经有过教学语文知识分量过多, 讲法不当, 采用学院式经院式的讲法, 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助长了忽视以至于否定知识教学的倾向。这种倾向, 目前在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同志之间有所滋长。从现代化角度考虑, 这是不适当的。别的国家近一二十年有过不少研究和试验, 证明不仅仅对青年, 就是对少年儿童也可以介绍一些理性知识。建立一些抽象概念, 具备一定的理性知识, 这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有益处的。我们应该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 总结自己国家多年来的经验, 对知识教学的安排作全面的考虑, 而不应轻易加以否定。……为什么以不学语文知识也会说话, 也能写出《红楼梦》等等伟大作品为理由在语文教学中否定知识教学的必要呢?这里既有传统经验的影响, 又加上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于是使人产生错觉, 认为知识教学没有用, 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毕竟是错觉, 是不对的。今后, 我们应从现代化的要求出发, 处理好知识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肯定, 大量的教;也不是简单的否定, 不教。知识的分量、广度、深度都要处理得当, 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联系起来考虑。”

张志公先生虽非仅针对语法和“淡化语法”而言, 但他的观点已包含其中。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法与语音、文字、词汇、修辞一样是语言构成的要素。宏观上讲, 中学生学习语法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语言获得有着积极意义;二是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三是有助于学习外语和古代汉语;四是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作文) 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 语法学习也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的一个新支点。反之, 如果“淡化语法”, 除了失却上述功能外, 还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一是学生会以外语, 特别是英语语法为支撑去建构汉语语法体系, 从而导致理解的错误和语用的不伦不类, 这种语用乱象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民族的语言屡屡受到挑战和戏弄;二是中学“淡化语法”, 使一些对语法感兴趣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 错过了培养的良机, 影响了他们成为语法研究者的可能, 长此以往, 势必会制约语法学的发展———对此, 专家、学者忧心忡忡, 多次发出高等级预警。

再从应考而言, 可以全国卷为代表把语法知识与试题之间的关系大致作出一个描述:

第一大题第1小题语音, 第2小题错别字, 无非是考查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多义字;如果能熟练掌握“语素”这一语法知识, 就能够帮助我们分辨语音, 抓住重点, 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和字形。第3、4小题词语或成语的运用, 可以借助语法知识中的“词”和“短语”的知识。第5小题的病句, 第六大题中仿句、变换句式、仿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以及对对联等语用类题目与“句子”又有直接联系。三大阅读 (第二大题的社科文阅读, 第三大题的古文阅读, 第五大题的散文阅读) 其实与“句子”和“句群”的语法知识密切相关。第七大题的写作与语法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更是密不可分了。

矛盾也正纠结于此。初中语文教材虽以短文的形式把语法分散编排在各册中, 但功利而浮躁的中学语文教学让语法学习几乎淡出了课堂, 鲜有问津。学生在没有按编者的意图系统学习语法的情况下, 升入了高中。高中语文教材中却再也难觅语法知识的片言只语, 而学习中却又时时要触及或直面语法, 高考中主要以语法为知识依托或相关联的试题 (如上所列举等) 还占有相当的分量。即使有时命题人并非有意如此, 但在实际操作中, 语法往往总能为解题提供快捷的途径和简便的方法。高中老师们觉察后, 有意给学生补补语法, 但能找到的又都是专业的高校语法教材, 曲高和寡, 难以为用, 事情往往就不了了之。立身中学讲坛, 反复经受和体味此种煎熬, 而难以解脱。

“淡化语法”何时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笔者大声疾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确立现代汉语语法的合理地位!希望国家有关语文教学主管部门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管理, 开设统一的“中学现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课程”。笔者的这一建议, 与2003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修订建议汇总报告”中关于“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不谋而合:

宁夏、青海、山东、江苏、安徽、福建、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十四省市提出:要点应按年级细化, 明确各段的具体要求, 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提出指导意见, 安排适当的练习。辽宁省建议对语法和修辞在语文学习中的功能和价值给出一个合理科学的定位, 并适当推荐一些语法修辞方面的书籍。

众愿同归, 民情已达!

英语语法应“淡化”还是“优化” 篇3

一、全国大部分中学使用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新教材。新教材是以“话题”为线索编写的,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在语法的编写上不偏重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十分简单且分散。

二、近几年的高考题以考查语法为主的单项填空数量在不断地减少。由原来的三十五个空减为现在的十五个空,并且在试题设计上一改过去单纯考查语法的做法,转而注重考查对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

三、英语也是一种语言,许多教师认为应从汉语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有许多文盲虽然不懂汉语的语法,不是照样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吗?为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怎么重视语法了。

由于上述原因,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就产生了“淡化语法教学”的想法,有的甚至忽视语法,认为新教材不重视语法,高考题不单纯考语法,就没有必要再重视语法教学了。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妥的。

首先,新教材在语法的编写上尽管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简单且分散,但毕竟还是有语法教学的内容,只是有它自己的特点而已。新教材在语法编写上的显著特点就是讲的少练的多,对语法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直到高三课本下册还有语法的复习,所以不能说新教材不重视语法,而应该说新教材很重视语法,只是它在语法编写上的分散性给了我们以错觉。

其次,高考题不单纯考查语法规则而注重考查对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有许多题目需要语法的支持。在做阅读理解时,如果对长句子不能很好地分析,不懂句法,就很难理解得透彻,这样势必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对于书面表达,如果不懂语法或语法知识欠缺,就很难写出结构正确的句子,汉语式的英语就会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语法教学。

再次,语言的习得首先是听,这是我们从汉语的习得中得出的。学英语,听的确是很好的途径,但是我们毕竟处在说汉语的大环境中,所听到的绝大部分语言都是汉语,所以光靠听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

学好英语语法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英语语法由两部分构成——句法和词法。所谓句法,主要就是指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所谓词法,主要就是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如果不懂句法,就分不清一个句子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就不可能看懂一个比较长的句子,也不可能写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就更谈不上看懂一篇文章或写一篇文章。如果不懂词法,就不可能分清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在英语的书面表达中,就势必造成词类的混用、错用。例如,“细心”一词在汉语中只有一个表达,而在英语中“care”,“careful”,“carefully”,“carefulness”等都有“细心”的意思,如果不懂词法,这些词该如何用?

强化优点,淡化缺点 篇4

每一个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成人给了他什么样的环境来成长和生活,他便学会了什么。也因为环境复杂多样的因素,每一个人包括幼儿身上都有不一样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没有及时合理的引导和教育,缺点会因此而被放大,优点的光亮也就会锐减三分。

最近,我们班级的大壮,非常爱动爱跑,“动”是每一个生命体所具有的简单属性,不能对此加以是非论断,不过运动是有约束和规则的,比如什么样的时间可以,什么样的环境和场合可以等等,这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没有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认知,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讲解才能让其真正领受,告诉他上课的时候不能离开自己的座位,列队时跟小朋友一起,不能自己跑开,走路时慢一点,看着附近是否有人以免撞到别人等等。开始的时候,我很急,因为跟他说这些好像没什么作用,他不断地乱跑,不参加教学活动,不参加如厕,在自己的的思想和意识中不停的狂奔着,不时还撞翻两个他根本就没注意到的小朋友,每次跌倒了又哭着来告诉我,说教完以后还是没什么进步,不乐观的表现依然上演。

后来一次,外出的时候,我发现他没有离开队伍而是很安静的和小朋友在一起,我马上表扬:大壮真棒,站的真好,就像一个小小兵一样,他一听心里很高兴,在接下来的整队口令答复中,他的声音很响亮,连着好一段时间状态都很好。也许有些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单凭讲道理也不能让他真正接受和理解,因为孩子都喜欢表扬,教师就应该根据这一心理去适当的表扬和肯定,在生活中不断的强化一个优点,让他感受到自己其实也很棒,只是之前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慢慢的自信建立了,对于之前的一些错误和缺点尽量不提,或者是在教育引导的话语中也不能有太多的暗示,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来引导幼儿,那么他的心态和表现

肯定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乐观。

淡化雀斑美容方法 篇5

草莓可淡化雀斑用五颗草莓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待草莓被榨成汁后加入一个蛋清,将两者均匀的搅拌,每天用草莓蛋清汁均匀的敷在脸部1次,每次15分钟,一个月后即可发现脸部白白哒,脸上的雀斑也淡化不少。

香蕉牛奶可淡化雀斑将一个香蕉捣成糊状,然后倒入适量的全脂牛奶,再加入少量的水,三个材料的比例大概为2:5:1,调好面膜后,均匀的敷在脸部,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即可,每天重复做这个面膜,一周后即可发现皮肤变白,雀斑也跟着皮肤变白也慢慢在淡化。

鲜胡萝卜汁可淡化雀斑将新鲜的胡萝卜切成条状或者块状放入搅拌机中绞碎,在每天早晚洁面后均匀的涂在脸部15分钟后,用温水洗干净,即可。如果很多妹纸在早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脸部做这个特别的护理也不要担心,可以榨一杯鲜胡萝卜汁喝也可以达到美白肌肤的作用,体内的黑色素减轻,脸部的雀斑也会慢慢的淡化。

柠檬水可淡化雀斑柠檬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所以可以将柠檬切成薄片,然后将两片柠檬用水冲泡,可以有效抑制体内黑色素以及消除黑色素,最终达到淡化雀斑的效果,如果不爱喝酸的妹纸也不要担心,可以在20毫升的纯净水中加入5滴柠檬汁,然后将压缩面膜放入柠檬水中,待压缩面膜完全吸收柠檬水后,再敷在脸部,待压缩面膜在脸部完全干后即可用温水洗净脸部,这样和喝柠檬水美白淡斑的效果是一样的。

茄子可淡化雀斑茄子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黑色素被吸收,因此将茄子切成薄薄的一片,均匀的敷在脸部长有雀斑的地方,即可有效的淡化脸部的雀斑。

生姜可淡化雀斑生姜最主要的功效是祛疤,而用生姜和白酒混合即可达到淡化雀斑的效果,但是这个方法不适合敏感性肌肤,将50g的生姜和500毫升50%的酒精混合,浸泡15天后,每天在长有雀斑的位置涂抹,半个月后可以完全消退色斑。

黄瓜粥可淡化雀斑取大米100克,鲜300克,精2克,10克。将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生姜洗净拍碎。锅内加水约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逐步煮至米烂时下入黄瓜片,再煮至汤稠,入精盐调味即可。一日二次温服,可以滋润皮肤、祛斑、减肥。

心情随笔:记忆淡化 篇6

渐渐地学会了一个人坐在窗前傻笑,独自一个人发愣。慢慢地对每一个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得到你的消息但却没有勇气接近你。可以看见你的身影但每次看到你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转过身去。

回忆里总是停留着似乎看清而又抓不到的画面回忆里明明可以但机会已错过总是一个人不断寻找熟悉的背影总是一个人不断打听你的一切总是傻傻地等待着天真的以为你会知道试着想去努力的放开,还是没有做到。试着想要勇敢的告白,还是没有机会直到记忆淡化了,才彻底的离开。也许,当机会来了,你却没有好好珍惜,终将错过一生最想要在一起的.人。

也许,当时间流逝了,才将这一切看得很透彻。原来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交集,终将冲淡所有我们还没有未完的话题。原来还是不够成熟还是达不到那么多的要求不去责问自己,还是没有长大。

对淡化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初探 篇7

当今在以交际为主要目标的交际教学法, 语法已渗透到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 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 没有语法, 人们交流思想的公认形式就没有一致性, 就无法构成语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 部分教师则片面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误认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 淡化语法教学, 出现语法教学的低谷。结果导致许多学生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口头表达, 更写不出几句语法无误的句子, 在语言实践运用过程中到处碰壁, 也妨碍了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认识, 不能弱化语法教学。相反, 进行语法知识讲授可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越学越轻松, 从而得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考起试来才能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因此, 阐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语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武器

语法是语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工具, 是掌握语言的必用工具, 为了学好英语而学习英语是无可非议的, 学习者不可不学。下面解读历年高考几种题型, 发现他们与语法关系密不可分。

作文就完全是对语法掌握的硬功夫了, 对历年高考书面表达试卷分析发现, 书面表达得分不高, 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表达, 受母语的干扰, 表达又不地道, 病句百出。例1:Tom, along with his friends, are playing basketball.中are的错误表达。例2:There is some doubt that he will give a lecture.中that连词用法错误。例3:All is needed for life is happy.出现二个谓语。而英语作文评分的依据是根据内容要点, 词汇, 语言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少考生驾驭不了, 造成文章不地道, 得分率降低, 因此要写一篇较有水准的英语作文, 除了要点和语言准确以外, 还必须在语用、语法结构以及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上有所表现。比如:要表达“众所周知”, 可用以下四种句子。1.As is known to everybody, …, 2.It is known to everybody, …, 3.What is known to everybody is that…, 4.As everybody knows, …, 此外, 还必须学会运用倒装句、强调句, 主从复合句、省略句、分词短语等高级结构, 才能写出英语作文得分的“亮点”。例1:表达I went to bed at 11:30.改为:Not until 11:30 did I go to bed.It was not until11:30 that I went to bed.表达。例2:It is difficult to teach him.改为:To teach him is difficult.He is a student who is difficult to teach.只有使用这些相对高级, 变化的结构, 才能使得文章生动, 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离开语法, 在纸上寸步难行, 根本无法写出一篇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正确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是帮助学生完成书面表达的可靠依据。

完型填空融英语词汇、句法、惯用法等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于一体。如果不思语法, 选项成功率偏低。因此, 理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兼顾语法知识: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词语辨析、固定句型、习惯搭配等, 例1:It couldn’t be better.better的选择, 是否定词加比较级表达最高级含义.例2:It being Sunday, the library was closed.being的选择, 都离不开独立主格语法的分析。

在做阅读理解时, 语法是理解文章的准绳, 一个不懂基本语法知识的学生, 难句是阅读的“拦路虎”。阅读的速度肯定受到影响, 阅读的质量也受到影响。在阅读教学中,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对涉及复杂的语法结构避而不谈,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加大, 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阅读道路上, 学生面临的“绊脚石”越来越多, 理解不了阅读材料中长难句子的主要意思, 无形中对阅读形成一种恐惧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 为学生扫清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使学生能掌握句子间的复杂关系, 搞清楚文章的表层大意, 进而理解文章的深沉含意。

高考单项选择题、融语境、语法、语言点为一体, 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里的语言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高考试题“注重语境, 强调运用”的指导思想。内容覆盖面较广, 全面考查中学生所学语言结构、词法和句法。例1:考查非谓语动词。“You can’tcatch me!”Jane shouted running away。句中running的选择。例2:考查分词在状语从句中的省略。When offered help, one says“Thank you.”句中offered的选择。例3:考查倒装句。Only after my friend came was the computer repaired。划线部分的正确选择。根据抽样分析, 正确率较低, 由此可见学生对非谓语动词与倒装句运用能力较差。不懂语法, 将寸步难行。只要学习语法, 才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地运用英语的解题能力, 少走弯路, 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取得高分的有力工具。

短文改错是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题型。时态错误几乎是每年短文改错中必设的改错题。在听力过程中懂得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语法是听清内容的助手, 积累一定的语法知识则会使大家的听力如鱼得水, 听力水平更进一步。从而排除因语法障碍等引起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障碍, 因此具备较好的语法技能则会使学生的改错和听力水平更上一层。

三、根据我国现状看语法教学

由于学习英语缺乏语言习得的环境, 受语言习惯限制,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较难的部分。而且外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 肯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母语的干扰, 加上教学条件差, 优化语法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迫在眉睫。语法教学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做法, 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思想, 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 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在语法教学中要注意在语境中教, 学生从语境中感知语言规律, 从语境中学会技能, 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在互动中练, 在对比归纳中掌握。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形式要灵活多样, 不时地改变教学活动, 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语法教学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

淡化语法论文 篇8

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在教材与教学的形式设计上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语法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如何优化语法教学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 将语法教学融入情境之中

无论学习哪种语言,最快的方法就是要将学习者置身于语言情境当中,这样学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创造一些相对真实的环境,让同学们学习起来感觉有趣味,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1. 情境模拟法

在学习句型“be + adj. + enough to do sth”和“be + too + adj. to do sth”时,我专门挑选了一高一矮两位学生甲和乙站在讲台前,然后指着黑板顶部对他们说: Try your bes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学生甲很容易地触到了黑板的顶部。我便指着甲说: You are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而学生乙跳了几次都触不到,我又指着乙说: You are too shor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通过这样的比较,不仅让大家记住了学习的内容,也引来了大家开心的笑声。这样将抽象的语法知识变为具体,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观察实验法

?ing分词与?ed分词是中学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也给不少同学带来困扰。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就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浇开水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我就指着正在沸腾的水说: This is boiling water; 而到水温下降不再沸腾时,我就倒了杯水喝,并说: This is boiled water. 通过这个实验,让大家不知不觉地在欢快的气氛当中掌握了二者之间本质的区别。

二、 将语法教学融入活动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找准他们的兴奋点。针对学生喜欢搞活动的特质,我就将一些语法教学主动融入到活动当中,增强趣味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于不知不觉中将本来枯燥无味的语法学习当成一种快乐无比的娱乐享受。比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我在每张纸片上都写下一个动词短语,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面把这个动作表演出来,在这个学生做动作的同时,我会问其余的学生: What is he doing? 根据他的展示,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 He is playing the guitar/swimming/running ... 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

例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 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六个学生按我所给的字条上的要求行动,如“clean the blackboard, turn on the light, open the front door, close the windows”等;然后全班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教室内的变化,让学生运用诸如“The blackboard has been cleaned.”等完成时的被动句子进行表达。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和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结构、情景和交际的有机结合,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用法及结构特点。

四、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语法知识

只有学生自己有意识地参与学习,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才不会是一句空话。运用归纳法和对比法容易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

1. 归纳法

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语法。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我先问三个同学: What can you do? 根据他们的答语,在黑板上呈现以下三个句子: ① A会唱歌。 ② B会弹吉他。 ③ C会游泳。然后让学生翻译,并展现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分析就会发现can有三大特点:一是与助动词一样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和其他动词一起构成谓语;二是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三是后面必须跟动词原形。

2. 对比法

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最终发现其差异点。例如,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般过去时后,会有部分学生思维混乱,把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混淆。此时我会在黑板上以表格的形式把这两种时态的区别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就会发现这两种时态的区别。

通过教学当中不断的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将语法特意地独立出去,而是应该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将语法内容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学习当中,让学生在学习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当中顺其自然地掌握语法知识。

淡化宗教氛围心得体会 篇9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宗教,加之宗教本身所具有的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特殊复杂性等特点,从而新疆农村的宗教问题仍然突出,淡化宗教氛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一名南疆基层干部,结合基层工作情况,谈几点想法。

首先,要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农村人口中有90%以上是少数民族群众,普遍信仰宗教,如何淡化宗教氛围,需要干部去宣传、引导、做工作,而宗教本身又具有民族性,准确把握、正确区分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行为是做好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淡化宗教氛围的第一步。一是要加强干部对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事务的学习,对宗教行为和非法宗教行为做到明确的界定;二是要加强对干部自身的管理,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干部的管理,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做到不信教,不传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世界观、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科学思想武装自己,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思想上不松懈,在群众中积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其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农村宗教管理工作存在着:个别少数民族干部对宗教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或者不敢管,不愿管;两项制度“走过场”;以及对宗教人士的管

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尤为重要,只有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才能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靠拢党组织,摆脱宗教的影响和束缚。一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抓紧宗教理论政策的学习,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作用,将“三管一负责”的责任直接落实到人头,同时严格执行落实“两项制度”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对各级干部落实“两项制度”的工作情况实行每月通报,形成人人敢于管理宗教的氛围;二是发挥“四老”人员、十户长的带头作用,要坚决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做好信教群众的引导工作,尤其是对身边的留大胡须、穿奇装异服等人群采取措施和积极教育,转化其思想,淡化宗教氛围,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三是整合力量,加强乡、村两级联动,做到上下一心,齐抓共管,不留死角,全面规范宗教活动、淡化宗教氛围。

再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淡化宗教氛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此项活动作为服务全乡工作大局、加强平安乡镇建设的重要举措,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按照 “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具体管理淡化宗教氛围活动的办法,严格措施和要求,并将开展淡化宗教氛围活动内容纳入年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第四,转变作风做好宣传引导。要结合“长治久安大宣教”、“万名干部大走访”和“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 作风服务群众”等活动,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到村组、农户家中,开展淡化宗教氛围的宣传教育。按照“四清楚、四掌握”的要求掌握相关信息,与农牧民群众交流对宗教的认识、宗教氛围浓厚给家庭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使群众认识到村里宗教氛围浓厚带来的危害性,从而引导群众不穿宗教色彩明显的衣服,不参与宗教活动,并自觉引导孩子、学生远离宗教;在校园中开展淡化宗教氛围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教师学生不要穿戴宗教氛围浓厚的服饰,并邀请统战、宗教人士、辖区内在少数民族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带头用丰富的理论和真实感人的事例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讲解非法宗教活动的表现形式以及对社会、家庭和亲属带来的危害性,使其深刻认识到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民族宗教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淡化宗教氛围,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

第五是规范管理宗教事务。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和“两项制度”的落实,淡化宗教氛围。建立健乡、村、寺三级宗教管理网络,依法加强对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宗教事务的管理,进一步做好爱国宗教人士继承人的培养和爱国宗教人士带培塔里甫工作,使宗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切实掌

握村级宗教基本情况,对本乡境内的蒙面纱妇女、大胡须、穿吉里巴普服人员、懂经人员、历年处理过的宗教人士、组团朝觐、零散朝觐人员等摸清底数,及时掌握动态。并对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及其他异常情况实行日报制度,以上人员思想动态的调查研究、信息分析及舆情反馈工作,及时排查和解决矛盾纠纷。

最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宗教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淡化宗教氛围,就要进一步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到文化先行,思想先行,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开展科技、文化、知识下乡,集体婚礼等活动,有效发挥“农家”书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的作用。

如今广大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有所增长,逐渐向富裕生活迈进,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和享受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但由于乡镇文化中心闲置“农家”书屋等问题;加之许多民间民俗活动也在不经意间被淡化,从而使得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枯燥,一些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不健康的行为很容易蔓延开来,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组建集图书阅览、远程教育、科技推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进一步加强村级阵地的管理和使用,开展关于宣传教育淡化宗教氛围的各项学习活动、知识竞赛、文体娱乐

淡化格式体例,突出语言运用 篇10

[作者] 杨志伟,湖北省宜昌县高级中学(443000)

[内容]

――从近六年高考谈应用文的.备考策略

自1985年开始,常见应用文被纳入了高考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六年来应用文试题的分析,结合最近修订的《考试说明》,对如何进行应用文备考训练,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对近六年来应用文试题的分析及评价

自1992年应用文考查从作文中分离出来后,尽管考查的种类不断变化,但题型设置基本稳定。为便于说明,请看表一:

表一:六年来应用文试题分析一览表年份 题号 考查种类 题型设置 能级层次 赋分1992 20 广播稿 修改词语 B、D 3

21 口信 不同语境转述 D 31993 8 广告 修改词语 B、D 2

20 报道 语句删除和简略 D 2

海水海冰淡化 篇11

海水是咸的,那为什么生活在海洋中的鱼没有被“渴”死呢?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种物理现象:如果把容器用一个半渗透性薄膜隔开,左边盛着含盐量高的水,右边盛着含盐量低的水,那么,右边的水就会向左边渗透,直到两边含盐量相等为止。鱼的皮肤表层、口腔黏膜、鳃以至所有器官和组织的单个细胞的膜都是这种半渗透薄膜,而海鱼体中的盐量通常比海水中的低,因此,海鱼体内的水分会自动向体外渗出,使体内含盐量增高。为了补偿渗出的水并且保持体内一定的含盐水平,它必须多补充水,而且,要把它喝进去的咸水变成淡水,因此,一种高效安全的“排盐装置”对海鱼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海鱼的这一“装置”不是肾脏,因为肾脏只能排除低度盐水,而且在排除盐分的同时,还要排除大量的水,这是不适宜的。它利用的是鳃里的一种特殊的细胞组织,科学家们称之为“氯化物分泌细胞”。它像过滤器一样,能把鱼体内过多的盐分迅速排出体外,好像是座淡水车间,效率相当高,即使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水淡化器”也望尘莫及。因此,尽管体内淡水不断通过皮肤往外渗,它还可以不断喝进大量海水来“解渴”。

鱼用自己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满足自身需要,人类对淡水的需要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面对浩瀚的海洋,我们如何把它变成我们的淡水资源呢?下面介绍一下海水淡化、海冰淡化的当前状况。

趋于成熟的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蒸馏法 最早采用的海水淡化技术,是海水淡化最主要的方法。蒸馏法海水淡化是将海水加热蒸发,再使蒸汽冷凝得到淡水的过程。蒸馏法具有其他淡化方法不可比拟的特点:设备简单可靠;受原水浓度限制较小,即当料液浓度变化时,蒸发过程的条件改变不大,能耗变化较小,故蒸馏法更加适合于海水及高浓度苦咸水淡化;海水蒸发所得的水就是蒸馏水,水质较高;直接利用热能,较为经济。

蒸馏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并不受水中含盐量的限制,适用于余废热可利用的项目,设备容量大,所产淡水水质纯度较高,产品水含盐量为2~10毫克/升,装置进水可不经预处理直接由海水提供。故该装置多用于沿海的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其缺点是能耗多、设备费用高,存在设备、管路结垢与腐蚀问题。

反渗透法(超过滤法)一种膜分离技术,利用选择性半透膜装置,当连通器盐水侧对液体压力P大于渗透压H时,盐水中的水分子将通过半透膜而溶质仍被半透膜隔离于盐水侧,致使盐水浓度加大,这个过程与自然界正常渗透过程相反,称为反渗透。为使反渗透装置正常运行,盐水侧压力必须高于渗透压H,一般在4~7兆帕范围内。

反渗透装置投资省、能耗低、建设周期短易于自动控制,适用于海水、苦咸水大中型规模的淡化工程,装置体积小,设备及操作简单,且在常温下操作,设备的腐蚀和结垢程度较轻。存在的问题是膜的寿命和抗污染性能。与其他海水淡化法相比,反渗透法淡化海水的最大优点是节能。此外,所用的膜是卫生的高分子材料,能完全截留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用反渗透法淡化海水,配以其他技术,可保留海水中存在的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矿物质,是可以直接生饮的安全饮用水。

真空冷冻法 真空冷冻一汽相冷凝海水淡化新技术是依据海水的三相点理论,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的一种低能耗、轻腐蚀结垢的海水淡化方法。海水三相点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并达到平衡的一个特殊点。若压力或温度偏离该三相点,平衡被破坏,三相会自动趋于一相或两相。

真空冷冻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点原理,以水自身为制冷剂,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冰晶再经分离、洗涤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种低成本的淡化方法,与蒸馏法、膜法相比,能耗低,腐蚀、结垢轻,预处理简单,设备投资小,并可处理高含盐量的海水,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方法。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商业化,主要原因在于过程中产生的三相点蒸汽难以去除和冰晶的输送、洗涤较难。

以上介绍了现在社会常用的海水大规模制取淡水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需要就有创造力。

最近西方发达国家设计出一种救生用小型风力海水淡化器,该海水淡化器由一个风力发动机和一些水平的同轴分配器组成,分配器与浸泡、吸附盐水的似灯芯材料接触。风能在液体的热介质中直接转换成摩擦热能,在直接连接到风力发动机的旋转轴与第一个分配器之间形成一个盐水薄层;摩擦热能在所有分配器上循环传递,不断增加着蒸馏水的产量。此蒸发器由风力驱动。当不用时,叶片可折叠存放。装置外部直径0.15米,长度0.35米。预计产水性能:当风速为6米/秒时,产淡水1.5千克/天以上,足够1人每天的用量。以后人们出海作业再也不用担心淡水问题了。

看来,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必将涌现更多性能好、高节能的海水淡化方法。

前途光明的海冰淡化

海冰淡化,顾名思义,就是从海冰中提取淡水。从冷冻原理我们知道,海水结冰形成海冰,在结冰的同时大量的盐分被排除在冰晶之外。大家认为海冰就是纯净冰晶吗?答案是否定的。海冰中是含有盐分的,海冰里的盐分是海冰形成过程中包裹的海水,也就是所谓的盐泡。把海冰击碎盐泡也随之破碎,盐水就会流出。但是由于冰温较低,盐泡中盐水黏度较大,盐泡破碎后盐水都粘附在冰表面。给以外力或降低黏度,使盐水从冰表面脱掉,这就是海冰淡化的基本原理。

同海水淡化一样,海冰淡化技术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中国的环渤海地区为例:中国科学家已能将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灌溉农田、养殖淡水鱼,在世界上做出了一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然而,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海冰淡化恰恰可以解决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该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每年结冰期长,结冰量大,可开采的海冰不少于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南水北调三条线调水量的总和。渤海湾冰区,海冰盐度为0.14%~0.4%,平均为0.26%。若对海冰融水再成冰,其盐度降低幅度在40%~70%,融水盐度可到0.05%~0.2%。可见研究利用沿海地区的海冰融水是开辟新水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另外这些资源在冬天采集收存,春夏加以利用,是丰富的淡水资源的原材料,而且这种资源只要有较低的温度作为保障可以取之不竭。可见海冰淡化是解决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创新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比较,海冰淡化示范工程在投资额、产水量、造水成本、大规模战略水资源储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其主要限制因子是海冰融水的盐度和碱度。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海冰融水盐度在该区作物生长的容许范围内,可直接用于灌溉农田。同时,渤海海冰融水也可作为城市清洁(环境卫生)用水和一些工矿企业设备冷却用水。

我国水资源匮乏,又是海洋大国,沿海城市一半以上缺水,所以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应作为解决沿海和岛屿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应加快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国家不但是海洋大国,还要成为海洋利用强国。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及答案下一篇:祝女朋友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