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不应淡化语法

2024-06-06

英语教学不应淡化语法(共6篇)

英语教学不应淡化语法 篇1

1 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教学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语法的教学了, 语法规则繁重复杂, 千变万化, 不但学生看了发憷, 教师也经常谈之色变。以往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罗列、讲授语法规则, 学习者则需要记忆规则, 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得学习者牢固地掌握语法规则, 但也往往会让他们对语法望而生畏。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很多学生一听到“语法”就会一脸痛苦和无奈, 因为语法学习似乎就等同于枯燥乏味、死记硬背, 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法教学一直为教育者们所诟病, 抨击过分注重语法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成为应试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罪魁祸首, 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 淡化语法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广大教育者的热烈响应, 部分教师甚至简单地理解为淡化语法教学才是实施新课改的体现, 所谓淡化就是不必重视, 语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已经不重要了, 因此在教学时对教材上的语法部分都作简单化处理甚至有意避免讲解, 一些教师虽然对此怀有疑虑, 但在“淡化语法”的大环境下, 感觉再去强调语法似乎就是与新课改作对, 因此也往往采取对语法淡淡带过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基础语言知识也语法结构掌握不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笔者深刻体会到特别近几年的学生普遍存在口语表达不准确不得体甚至都不成句的现象, 写下来的英语也多是不地道的汉式英语甚至充斥低级的语法错误。究其原因, 淡化语法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影响尤甚,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教师该讲授的基础语法知识没有完整系统的传授给学生, 使得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遇上了很大困难, 教师对此也感觉束手无策, 疲累不堪。

2 淡化语法的不良后果

“淡化语法论”使得中学语法教学受到严重冲击, 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如下:

1) 教材编排中语法的无系统性。过去许多教材重视语法, 编排上往往以语法为纲, 而在淡化语法理念的影响下, 更多的新教材转而以意念功能为纲进行编排, 课本里语法现象分散在各个单元, 即使有些相对集中也不系统, 配套的语法练习题更是少而简单甚至没有, 教师如要讲解只能额外寻找资料加以补充, 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另外新教材中的语法内容通常是把语法规则放在一个个方框里, 再在下面罗列几个例子, 却不解释语法现象或者寥寥数语一带而过, 然后就是叫学生模仿练习, 这使得学生对语法现象并没有理性的认识而仅仅是简单机械的模仿照搬, 学过之后非常容易忘记, 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无法落实。

2) 语法知识内容过于简单。由于当今社会更加看重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也广受推崇, 在许多教师的观念中, 交际能力指的就是听说能力, 而语法不属于交际法范畴, 因此语法教学被摆在次要甚至根本不重要的位置。在碰到无法回避的语法现象时, 教师也通常是一带而过、含糊其辞, 学生学的则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笔者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深刻感受到他们之所以英语学习困难重重正是因为语法基础知识薄弱, 导致他们看不懂文章, 写不出句子, 听不懂别人说什么, 自己也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许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竟然仍然没有掌握英语中的基本句型, 不知道什么叫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定语, 不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等到底充当什么成分, 有什么语法功能, 不明白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方法…在表达类似主语+谓语+表语/宾语这种结构简单的句子时, 学生也很容易犯错, 将其翻译成缺乏谓语的表达, 如:This park very beautiful;表达类似“在学校里有五千名学生”的句子时, 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把“在学校”翻译成主语…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低级错误充分体现出学生语法基本常识的严重缺乏, 折射出当今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薄弱之处。学生反映在初中这些语法知识也有, 但老师讲解的非常简单, 甚至根本不予解释, 只是用一些练习让学生来机械模仿、生搬硬套。可以想见, 这些“鹦鹉学舌”的学生在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接触到稍稍复杂一些的语言现象时会如何的束手无策。

3) 轻视术语教学。学习任何一门知识, 都离不开必要的术语, 而掌握英语语法术语更是学好语法的基础。然而现在许多新教材中语法术语或含糊或不精确甚至错误, 甚至一些语法专家似乎对此也没用引起重视, 有人认为术语只是次要问题, 就算名称不同也没有本质区别, 不会对英语学习造成影响。这种理念在近来许多语法书中都有所体现:语法术语不系统不准确甚至前后不一致, 或者同一概念出现几种术语或者几种语法概念用一个名称混为一谈;许多语法概念和知识显得不够严密, 让人看了后更加摸不着头脑。例如, 现在新教材包括一些专家编写的语法参考书籍中, 把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放在一类, 统称为“-ing形式”, 概念等同了, 用法也混在一起讲述, 看似简化了语法的难度, 但事实不然, 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应该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由动词变化而来, 具有动词的语法特性, 可以作状语而动名词不可以, 后者则具有了名词的语法特性, 可以作主语而现在分词绝对不行。两者的特定用法截然不同, 决不可混为一谈。即使是在作相同的语法成分如定语、表语中, 二者所起的作用、表达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如“a sleeping car”和“a sleeping baby”中的sleeping都是定语但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前者表示用途是动名词而后者表示状态是现在分词作定语。因此, 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不加任何区别的讲述, 只会让语法知识本就薄弱的学生误入歧途, 更加难以准确地掌握和使用。

4) 汉语语法教学的淡化对英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母语是学习外语的基础, 要学好英语, 必须对我们的母语——汉语首先有着深刻准确的了解, 在比较中学习, 才能更深刻的掌握不同语言的组成规律, 培养更好的语感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力。英语和汉语无论是语音还是结构等各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 但它们在语法结构上的许多共同点也值得去探讨。如汉语语法中的复句和英语中的多重句, 汉语复句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假设、因果和条件等几种关系, 由分句构成;英语多重句分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 并列句与汉语中的并列、递进、选择和转折等几种类型非常相似, 由不同连接词连接构成;主从复合句有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三种, 其中状语从句是指起状语作用的从句, 从属于主句, 在主从复合句中修饰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按不同作用和类型又可分为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比较和方式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和让步状语从句等, 分别由不同的连词引导。至于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 在汉语中表达情况则没那么复杂, 限制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如能把两种语言纵向对比, 共性和差异一目了然, 自然在促进英语学习的同时也加深对这两种语言的理解。然而, 近些年“淡化语法论”也冲击到了语文教学课堂, 汉语语法教学同样被淡化被忽视, 学生汉语水平明显下降, 对汉语语法也是一知半解, 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试想, 作为中国学生却汉语基础薄弱, 对汉语语法一无所知, 连汉语的句子成分都分析不出来, 要学好英语那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对此应视为深刻的教训, 并急需改变目前的状况。

3 结束语

如果把英语比作一串项链, 单词和短语是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 那语法就是穿起珍珠的那根丝线, 线不牢固的话, 项链将是脆弱的, 珍珠再美丽也无法体现出自身最大的价值和魅力, 因此, 在英语的教学中, 我们不应片面强调淡化语法, 相反应当让语法教学获得应有的重视, 当然在教学中也应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 避免单纯地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中心、采取传统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 应当认识到教授语法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实际运用语言这一最终目的的必要手段, 这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三维语法教学法 (即FORM-MEANING-USE) , 将语法理论教学与英语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融合在一起, 与情景交际的教学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牢固的语法知识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英语、使用英语, 真正地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 这才是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和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戴文平.“淡化语法论”质疑——对中学近几年语法教学的反思[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6 (7) .

[2]周文筑.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再认识[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 (2) .

[3]庄艳玲, 魏岗.“淡化”还是“优化”——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刍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7) .

[4]徐妍.新课程英语语法教学之感悟[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0 (5) .

英语语法应“淡化”还是“优化” 篇2

一、全国大部分中学使用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新教材。新教材是以“话题”为线索编写的,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在语法的编写上不偏重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十分简单且分散。

二、近几年的高考题以考查语法为主的单项填空数量在不断地减少。由原来的三十五个空减为现在的十五个空,并且在试题设计上一改过去单纯考查语法的做法,转而注重考查对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

三、英语也是一种语言,许多教师认为应从汉语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有许多文盲虽然不懂汉语的语法,不是照样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吗?为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怎么重视语法了。

由于上述原因,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就产生了“淡化语法教学”的想法,有的甚至忽视语法,认为新教材不重视语法,高考题不单纯考语法,就没有必要再重视语法教学了。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妥的。

首先,新教材在语法的编写上尽管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简单且分散,但毕竟还是有语法教学的内容,只是有它自己的特点而已。新教材在语法编写上的显著特点就是讲的少练的多,对语法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直到高三课本下册还有语法的复习,所以不能说新教材不重视语法,而应该说新教材很重视语法,只是它在语法编写上的分散性给了我们以错觉。

其次,高考题不单纯考查语法规则而注重考查对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有许多题目需要语法的支持。在做阅读理解时,如果对长句子不能很好地分析,不懂句法,就很难理解得透彻,这样势必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对于书面表达,如果不懂语法或语法知识欠缺,就很难写出结构正确的句子,汉语式的英语就会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语法教学。

再次,语言的习得首先是听,这是我们从汉语的习得中得出的。学英语,听的确是很好的途径,但是我们毕竟处在说汉语的大环境中,所听到的绝大部分语言都是汉语,所以光靠听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

学好英语语法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英语语法由两部分构成——句法和词法。所谓句法,主要就是指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所谓词法,主要就是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如果不懂句法,就分不清一个句子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就不可能看懂一个比较长的句子,也不可能写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就更谈不上看懂一篇文章或写一篇文章。如果不懂词法,就不可能分清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在英语的书面表达中,就势必造成词类的混用、错用。例如,“细心”一词在汉语中只有一个表达,而在英语中“care”,“careful”,“carefully”,“carefulness”等都有“细心”的意思,如果不懂词法,这些词该如何用?

英语教学不应淡化语法 篇3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已逐渐取得了累累硕果,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希望,更是广大学生的心愿。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等模式的产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试验以后,出现了“鄙视技术教学的倾向”。很多人认为体育与健康不必学习运动技术了,只要学生活动起来了,玩的开心,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身心得到愉悦,就达到了课的目的。从表面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知道,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体育教学这个载体,使学生学到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建立终生体育观,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把体育与健康的课程降低为一般的身体活动的思想,是没有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严肃性的学科。再者只要是体育运动就有运动技术的问题,脱离了技术运动,那是一般的玩耍和身体运动,就谈不上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双基和寓人,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更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有的理论和方法,过去现在都不值得提倡,那就需要勇敢地摒弃;有的已明显不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就要我们在改革中予以完善;而有的无论何时都在发挥着作用,那我们就应该继承和发扬,这才是唯物主义的辨证观。本文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提出一点个人看法,意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温岭师范高三年纪、温岭市三中三年级、温岭太平小学五年级部分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上述研究对象就体育兴趣及原因等内容的调查分析,说明技术教学的必要性。共寄出问卷400份,收回367份,收回率92%,其中男253份、女114份。

2.归纳法:对所获问卷归纳、整理

3.文献资料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4.观察法:根据平时自己教育教学中观察到的情况加以论述。

三、分析与讨论

(一)技术教学理论依据

1.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就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及原因的调查人数作如下统计。如表:

从表中课看出,喜欢体育课的同学居多,占63.8%。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同学也不少,除了伤病原因外,也占16.1%,究其原因皆是“不懂不会”。我们认为所谓“不懂不会”就是连起码的基本知识、技术也不知道,这是制约这些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只有掌握了运动技术技能,才会有兴趣经常去练习,才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反之,不学习技术,怎么能运用技术进行反复练习,不反复练习又怎么能形成技能,进而用以锻炼身体。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发展的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图1,说明学习技术经过不断练习形成技术与促进身心发展的关系,也说明体育教学中技术的学习是必要的。

2.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来看,技术教育与课程目标并不矛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其中第二个目标就是运动技能。所谓“运动技能”就是指学生按运动技能要求,通过反复的练习,内化为从事运动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运动技术一旦被人掌握,就成了人所具有的运动技能。因此,没有了运动技术也就没有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这一教学目标也就无从谈起。再者其他几个目标的实现也都建立在学生持久的“身体练习”实践基础上,都应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达到。即有“身体练习”,就有技术成分。因此,一定的“技术教学”不仅是需要的而是必要的。

3.从教学内容上看,技术充斥着每个教学内容。一切身体运动无论田径、体操、球类还是健美操、武术等,甚至于小到俯卧撑、引体向上都有技术问题,只不过是简或繁,难或易而已。离开技术谈教学,无异于无米之炊。因此,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仍然是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4.技术教学是“健康第一”、“终生体育”载体。健康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身体练习包含了诸多技术成分,身体练习实际上就是身体运动,通过不断地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生也在这一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运动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技术、提高技术,学会一技(几技)之长,在学习和提高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掌握了锻炼方法,培养了自觉锻炼意识,体验了锻炼的好处,这对于终身体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5.技术教育中体现着“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人天生就存在发展需求,正在求知阶段的学生尤其强烈,当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感到莫大的成功和快乐。成功是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成功是无止境的攀登。在体育课中,学生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会各种技术,或者在某项目上的技术有新的提高,学有所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成果,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对于他们来说就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心理的满足。试想一个篮球比赛中的队员,经过一连串的变向、后转身等动作,摆脱了对方选手的防守,上篮得分后,旁边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时,其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是其他队员无法比拟的。这就是技术学习的结晶。

6.技术评定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评价内容之一。现阶段,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可包括体能考核(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方面)和技能评价(体操、球武术等)。所谓“技能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程度好差的评定。课本中每项教材的最后,提出了可定量(体能类)或(技能类)的评价考核标准,使学生学有目标。人们都说考试是指挥棒,考到哪里,哪里就是重点,因此,技术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

(二)如何进行现阶段的技术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完全是遵循着形成理念、纠正错误、巩固概念,最终形成技能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是一种纯竞技运动技术式的教学。而教改之后,有人认为谈技术学习就是走过去的老路,我认为这种思想有失偏颇,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形式下如何进行更好的技术教学,这才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我个人的认识谈点粗浅的看法。

1.技术教学简易化。过去教学完全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年龄、兴趣等因素,而现阶段技术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时,不应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和面面俱到,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更好地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培养终身意识。

2.教学内容实用化、个性化。以往的教学,在项目的选择上,多而滥,且大部分不实用。特别是枯燥的田径项目,缺乏锻炼价值,也体现不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对终生体育的养成起不了作用。试想,没有人会用铅球来锻炼身体,也不会有人在追小偷时,还要做蹲踞式起跑,然后再追,这样会贻笑大方的。因此,这种专业性强的项目可作为选修运动员或田径爱好者去练。我们对学生愿意选择的锻炼项目作过调查,见下表:

从表中看出,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舞蹈)等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所侧重。兴趣是学习动力,是困难的润滑剂,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由一个技术深度向更高的技术深度发展。

3.教学方法趣味化。技术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而我们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充满激情、兴趣转移快的青春时代,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些特性,搞好技术教学,是每个体育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利用娱乐性、对抗性的游戏教学法来完成技术教学,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例如,篮球的运球教学可采用坐着运球、仰卧运球、运球拍人、双手同时运球等。拍球的传、垫球教学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把学生分成二(四)组,每组一圆圈,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组传(垫)球次数多,掉球少。另外,还有一切改规则、变器材、降难度等等的方法可供参考。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兴趣就浓,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学会知识和技术,避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4.技术教学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每一种新学的科学知识,都是在前面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而以前学过的知识,又通过以后学习知识的过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动作技术的形成,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技术以后,再去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有效完成递解交接。如果开始的动作既难又繁,学生一时学不会,就会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技术教学就会陷入困境。

四、结论和建议

1.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技术教学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技术教学既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内容,还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手段。试想一个学生什么技术都不会,那就是什么运动也不行,运动兴趣、终身体育也就无从谈起。盲目地断绝运动技术的教学是偏激的、不辨证的。

2.现阶段的技术教学和以往的竞技技术教学是不同的。现阶段的技术教学不讲究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术点,在学生兴趣的项目中加强技术教学,提高技术水平,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培养学生终身意识,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实效性。

3.技术教学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不仅不矛盾,而且对其还有促进作用。学生参与一项运动,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的,并在运动参与中培养,体会到体育的快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目标。

4.技术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需要进行选择。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即使再难再苦,他们也不会觉得烦和累,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5.运动技术充斥于一切体育运动中。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由许许多多或简单或复杂的技术动作组成,没有技术就没有体育运动。

6.技术教学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方式方法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还关系到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快慢,因此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技术教学中不可忽视。

7.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术深度成正比。即学习兴趣浓厚,技术要求越深;反之,技术掌握程度越深,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占春,耿新培主编.《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

[2]《体育教学》.2001,(6).2002,(1).2003(2).

[3]《中国学校体育》.2001,(4).2003,(2).

英语教学不应淡化语法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淡化;语法教学;反思;解决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字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没有意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事实上,语法知识同样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其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语言文化,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因为当前部分教师对语法教学认识不足、方法不当,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以下笔者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借助课内阅读,加强语法教学

语文教材是教師授课、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中众多出自名师大家的文章中蕴含丰富的语法教学资源。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教材表面的基础知识,而忽视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通常只有在课文涉及或是学生请教时,为学生解答相关语法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语法知识融入阅读中,引发学生对语法的注意,以此强化语法教学效果。

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课文讲的是父子情,字里行间体现出伟大的父爱与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怀念。而且课文中描述几个画面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故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为学生渗透相关语法知识,强化语法教学,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师可以选取“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些描述父亲为“我”买橘子画面的句子。带领学生分析文中出现“攀”、“缩”、“倾”以及几个“抱”字等动词,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形式将语法知识融入课文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借助作文教学,引起学生重视

分析初中生写作现状可以发现,语句不通、搭配不当、词用错用等现象屡见不鲜。事实上,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而分析当前学生作文病句泛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初中大部分语文教师淡化语法教学,导致学生语法水平提升受阻,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不高。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法教学,引起学生对语法的重视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1)结合作文渗透语法概念。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已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但因教师没有明确的讲解,导致部分学生潜意识中对相关语法知识依旧是一知半解。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作文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明确学生心中语法概念,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如:讲解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等用法;讲解修辞方法与句子类型以及相关使用方法、技巧等。(2)在作文中应用相关语法知识。在为学生讲解相关语法知识的使用方法与技巧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小作文写作练习(不超过300字),通过练习巩固相关语法知识,同时可以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三、借助日常教学,强化语法知识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语法与教学知识、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故对于语法相关知识只在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这种淡化语法的思想导致学生对语法知识不重视,阻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改变对语法教学的态度,将语法融入日常教学与学生生活中,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等课文中蕴含很多语法知识,如:一词多义,《岳阳楼记》中讲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喜”与“悲”、“忧”与“乐”,有时这些字用在不同语境的古文中所产生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还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为例,两个“忧”、“乐”的意思就不相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提示学生第一个“忧”是名词而第二个“忧”是动词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这样的形式深化语法知识,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与理解。另外,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座右铭为例,讲解其中的语法知识,将其渗透于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其感受到我国文字的魅力。

四、结语

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深刻反思自身是否存在淡化語法的情况,提高对语法教学的重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玉.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创新实践[J].课外语文,2013,04:37.

[2] 宋文波.对初中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反思及应对措施[J].文理导航(上旬),2013,07:31.

[3] 许欣.实用语文语法教学的反思及应对措施[J].文学教育(上),2014,11:122-123.

语法知识淡化下的作文教学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由于“随文学习”的机动性,再加上语法知识早已淡出了考试的范围,为数不少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往往忽略了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他们习惯上把作文与语法看成是两个完全独立、各自表述的系统,例如把作文看成是能力系统,把语法看成是知识系统。于是,在教学中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作文与语法也就成了一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

我们经常看到的作文教学,有着相同的情形:无论是作前指导还是作后总结,教师的考虑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全面周到,从审题到立意,从结构到方法,从主题到形象,从思想到文采……无不条分缕析,逐一讲解,但很少涉及语法问题,虽然有的教师也讲作文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但又往往是粗线条式一笔带过,不愿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而且,在评改中,教师对学生的语病不是看不出,便只是划条线,写上“语句不通”之类的评语,至于不通在哪里,该如何修改,就不再具体指导。因为,有的教师认为,语法是比较抽象的,可说而不可用,对学生的作文不会有大的帮助。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对于语法知识,大多数学生都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一窍不通,再加上新概念作文的怪异、流行歌曲的随意等等的不良影响。于是,学生在作文中的语法问题屡现错误,堪为忧人。

最近,我以2014年苏州中考作文“不错过”为题,请本届初三学生练习。下面以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段为例,来谈谈个人看法。

不错过坚持

①一股花香钻进了我的鼻子,这味道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家后院有许多花,唯一醒目的就是缠绕在树上的紫藤萝花。

冬雪覆盖着它枯瘦的身躯,②

终于有一天,太阳显摆了它的半个身子,给白色增添了一抹光彩。

想到它的不堪重负,我忍不住想帮它清理一下对它纠缠不清的雪,但又舍不得毁掉这一风景,③我相信它是最特别的。

……

主要问题如下:

1. 题目补充得不恰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填补题目的空缺内容,这也是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填补题目空缺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要仔细琢磨缺的是词组的哪部分内容,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比如本题是一个动宾短语,补充时应考虑到需要填写的是“错过”的宾语,一般情况下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很显然,这个同学补充的“坚持”从语法角度讲是不准确的。题目就已经是一处败笔。

2. 语病多见。如①,语义重复。

3. 修辞使用得不自如。如②,比喻缺乏相似点。

4. 不会长短句的灵活使用,作文读起来拗口,也不会灵活处理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影响情感的表达。如③,应改为:就任由着它的枝条在呼啸的北风中瑟瑟发抖,在严寒中抵抗着白雪,倔强地坚持着。

由上述例子可见,作文教学离开了语法的有机合作,造成学生写作时问题层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作文作为言语活动的主要产品之一,只有接受语法的必要制约,才能发挥其表达、交流功能。有了一定的语法规范,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写作,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可能做到简明连贯,句通文顺。离开了一定的语言标准,每人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那么,作文就有可能成为半懂不懂的胡言乱语。假如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能够结合语法知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在一定的语法规则的指导下进行,那么,他们还会在作文中出现低级的语言错误吗?有人可能会认为语法教学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写作陷于僵化。他们认为初中生学了语法就会处处受约束,这些顾虑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没有人会先定好多少语法法则,再来组合句子进行填空的。相反,当一个人自觉地遵守语言规则时,才有可能写出令大家满意的作品。试问,从古代到近代,从现代到当代,哪一位作家是不懂得语言运用规律的呢?

语法和作文是一个统一体,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因此,结合语法开展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实用的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使他们以最便捷的方法,达到作文的较高境界,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实现低耗高效的目标。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都显得较为宏观,经常说些大而无着的道理,如“审题要仔细”“立意要深刻”“观点要鲜明”或者“内容空洞”“文体不清”“结构松散”等。这种指导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写作实践帮助不大,学生能听懂,却不易操作,最后自然对教师的指导不屑一听。反之,一旦让语法介入其中,让语法在作文教学的大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则作文教学便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听有所得,学有所获,自然不会在心理上拒斥作文指导和讲评。曾经听过一堂作文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请一个学生蒙上眼睛,上黑板来画眼睛鼻子等器官。然后要求全班学生根据刚才那个学生的一系列表现把“他画脸”三个字扩充成一个四百字左右的作文片段。

生1:他蒙上了眼睛,迈着摸索的步伐。

生2:不能说“摸索的步伐”,“的”前面应该用名词或者形容词。

师: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2:他摸索着迈开了脚步。

生1:他碰到了前排同学的桌角,一不小心,绊了一下。

生3:“一不小心”应该放到“碰到”的前面,他是一不小心才碰到了。

……

生4:他举起右手,拿着粉笔,在他以为正确的位置一笔一笔地画了起来。

生5:错了,应该是先拿着粉笔,再举起右手。

师:大家想一想,他画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6: 紧张。

师:我们请他自己来说说好不好?

画脸的学生:我当时是有点紧张,还有点害怕,担心画错了,大家会笑我,所以画得尽量慢一些。

师:大家想一想,怎样把他那种心情写出来 ?

生7:把“一笔一笔”放到后面去。

师:在他以为正确的位置画了起来,一笔,又一笔。嗯,的确有点郑重的感觉。

……

师:大家刚才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写了这个过程。可是,算下来才一百多个字,离要求还有距离,怎么办呢?

生8:还可以写他的神态。

师:对,我们还可以对谓语“画”进行扩充:他画脸前后的神态,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指挥和他的反应。还可以对主语进行扩充,他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去画脸的,是毛遂自荐,还是无可奈何?等等内容都可以发挥,这些内容的加入,就能使情节更加丰满。

……

本堂课教师将语法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写作中,使语法知识与作文技巧浑然一体。另外,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使用的语法术语都极为普通,是每个初中生都能够也应该掌握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本课语法知识的容量比较大,涉及词语的准确运用、词语的搭配、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恰当的句式等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没有把它们当成纯粹的语法知识进行机械的识记,而是在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接受了。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在读写结合中穿插语法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作家都是语言高手,因为他们对语言有与众不同的敏感与悟性,凭他们的敏感与悟性,他们在感性语言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了语言运用的规则,熟知怎样搭配才正确,怎样搭配属不当,怎样使用精妙,怎样使用不好,由此写出了传世之作。掌握了这样一些东西,不就算是学好了语法?如上述学生问题作文中的第四个问题,其实在阅读教学中也屡次出现。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韩愈《马说》中“马之千里者”。教学时就要明确提出这些是定语后置的句子,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句练习,甚至可以拿出自己的作文本,看看哪些句子可以用这种句式来加强表达效果。要让学生把阅读过程中掌握的一些语法规则与自己的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一)“啄木鸟”行动

一个学期下来,大小作文也会有十余篇。请每个学生都做一只“小小啄木鸟”,找出同学作文中的语法使用不当、不佳的句子(包括那些被教师圈出的句子和自己发现的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方式可包括同桌互选、小组共选等等。这种选择过程,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一种互动的过程,这项活动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对作文中语法的理解会进入到更高的境界,写作时对语法的运用也将更得心应手。

(二)“对对联”比赛

对联是中国传统的写作样式,它能反映一个人写作时对语言规律与法则掌握的程度。对联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对作者的要求较高,在形式上更是提出了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应、对象相关、结构相同等要求。学生在比赛中,慢慢地能摸索到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与法则。当然,在学生对对联中,只要大致符合语法规定就行。每次比赛后,教师可将学生的对联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比较分析。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下,学生在写作中定会更多地考虑到语法的合理性。

总之,作文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深刻的主题,都离不开“语法”这一根基。作文和语法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自如地写作,实现作文低耗高效的目标。

摘要:语法和作文是一个统一体,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作文教学离开了语法的有机合作,就会造成学生写作时问题层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因此,结合语法开展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实用的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使他们以最便捷的方法,达到作文的较高境界,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实现低耗高效的目标。

对淡化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初探 篇6

当今在以交际为主要目标的交际教学法, 语法已渗透到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 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 没有语法, 人们交流思想的公认形式就没有一致性, 就无法构成语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 部分教师则片面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误认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 淡化语法教学, 出现语法教学的低谷。结果导致许多学生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口头表达, 更写不出几句语法无误的句子, 在语言实践运用过程中到处碰壁, 也妨碍了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认识, 不能弱化语法教学。相反, 进行语法知识讲授可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越学越轻松, 从而得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考起试来才能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因此, 阐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语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武器

语法是语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工具, 是掌握语言的必用工具, 为了学好英语而学习英语是无可非议的, 学习者不可不学。下面解读历年高考几种题型, 发现他们与语法关系密不可分。

作文就完全是对语法掌握的硬功夫了, 对历年高考书面表达试卷分析发现, 书面表达得分不高, 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表达, 受母语的干扰, 表达又不地道, 病句百出。例1:Tom, along with his friends, are playing basketball.中are的错误表达。例2:There is some doubt that he will give a lecture.中that连词用法错误。例3:All is needed for life is happy.出现二个谓语。而英语作文评分的依据是根据内容要点, 词汇, 语言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少考生驾驭不了, 造成文章不地道, 得分率降低, 因此要写一篇较有水准的英语作文, 除了要点和语言准确以外, 还必须在语用、语法结构以及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上有所表现。比如:要表达“众所周知”, 可用以下四种句子。1.As is known to everybody, …, 2.It is known to everybody, …, 3.What is known to everybody is that…, 4.As everybody knows, …, 此外, 还必须学会运用倒装句、强调句, 主从复合句、省略句、分词短语等高级结构, 才能写出英语作文得分的“亮点”。例1:表达I went to bed at 11:30.改为:Not until 11:30 did I go to bed.It was not until11:30 that I went to bed.表达。例2:It is difficult to teach him.改为:To teach him is difficult.He is a student who is difficult to teach.只有使用这些相对高级, 变化的结构, 才能使得文章生动, 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离开语法, 在纸上寸步难行, 根本无法写出一篇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正确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是帮助学生完成书面表达的可靠依据。

完型填空融英语词汇、句法、惯用法等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于一体。如果不思语法, 选项成功率偏低。因此, 理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兼顾语法知识: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词语辨析、固定句型、习惯搭配等, 例1:It couldn’t be better.better的选择, 是否定词加比较级表达最高级含义.例2:It being Sunday, the library was closed.being的选择, 都离不开独立主格语法的分析。

在做阅读理解时, 语法是理解文章的准绳, 一个不懂基本语法知识的学生, 难句是阅读的“拦路虎”。阅读的速度肯定受到影响, 阅读的质量也受到影响。在阅读教学中,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对涉及复杂的语法结构避而不谈,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加大, 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阅读道路上, 学生面临的“绊脚石”越来越多, 理解不了阅读材料中长难句子的主要意思, 无形中对阅读形成一种恐惧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 为学生扫清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使学生能掌握句子间的复杂关系, 搞清楚文章的表层大意, 进而理解文章的深沉含意。

高考单项选择题、融语境、语法、语言点为一体, 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里的语言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高考试题“注重语境, 强调运用”的指导思想。内容覆盖面较广, 全面考查中学生所学语言结构、词法和句法。例1:考查非谓语动词。“You can’tcatch me!”Jane shouted running away。句中running的选择。例2:考查分词在状语从句中的省略。When offered help, one says“Thank you.”句中offered的选择。例3:考查倒装句。Only after my friend came was the computer repaired。划线部分的正确选择。根据抽样分析, 正确率较低, 由此可见学生对非谓语动词与倒装句运用能力较差。不懂语法, 将寸步难行。只要学习语法, 才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地运用英语的解题能力, 少走弯路, 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取得高分的有力工具。

短文改错是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题型。时态错误几乎是每年短文改错中必设的改错题。在听力过程中懂得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语法是听清内容的助手, 积累一定的语法知识则会使大家的听力如鱼得水, 听力水平更进一步。从而排除因语法障碍等引起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障碍, 因此具备较好的语法技能则会使学生的改错和听力水平更上一层。

三、根据我国现状看语法教学

由于学习英语缺乏语言习得的环境, 受语言习惯限制,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较难的部分。而且外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 肯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母语的干扰, 加上教学条件差, 优化语法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迫在眉睫。语法教学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做法, 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思想, 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 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在语法教学中要注意在语境中教, 学生从语境中感知语言规律, 从语境中学会技能, 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在互动中练, 在对比归纳中掌握。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形式要灵活多样, 不时地改变教学活动, 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语法教学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

上一篇:农村会计服务下一篇:汽车士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