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会计服务

2024-06-06

农村会计服务(共12篇)

农村会计服务 篇1

近几年来, 我市农村金融业在服务水准、服务方向、服务素质等方面千方百计下功夫, 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积极寻找和开拓服务新领域, 在业务拓展上加快结算业务畅通渠道,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沿海地区开发的贷款品种等, 为方便农户和客户办理各种农村金融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从而提升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新的形象。

但是,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现代化迅猛发展, 农村经济正在复苏, 这对于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提出更高更新要求。从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看, 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努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谈谈农村金融业今后服务发展方向:

一、切实抓好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就农村信用社来说, 在经常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同时, 偏偏出现这样那样存在问题及违法乱纪行为, 联社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这些给我们带来了不必要经济损失和工作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和化解人的自身风险, 应该要从人的自身素质方面着手。

(一) 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也是一项细致工作, 如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要从员工的工作环境、思想品德、服务水准、经营理念、好学上进等方面着手, 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反腐倡廉的教育, 以指导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提高全体员工廉洁自律的思想。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和塑造每一位员工优秀的品格与职业道德修养, 培养员工忠诚敬业、勇敢坚韧、恪尽职守、自律守法的工作态度。例如:某市信用社今年上半年发生一起内部员工利用当班期间盗窃库款的案件, 案件的发生进一步暴露目前农信社在现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以及个别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因此, 要确保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构建合规的企业文化, 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要更新观念, 开阔视野, 突破陈旧落后的服务思维。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 遵守市场法律法规, 强化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档次。要树立“客户至上”、“敬业爱岗”的服务理念,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 协调、调动各方面资源,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体系。

(二)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

狠抓制度建设工作, 要经常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制度检查, 加强计分考核, 从根本上解决存在问题才是关键, 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内控制度是单位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强化内控制度,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 做到业务操作有章可寻, 违章处罚有法可依;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 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三要强化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奖惩, 用铁制度、铁规章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以此保证农信社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 以农为本, 开拓创新, 提高竞争力。

农信社的宗旨就是服务“三农”, 但是要想在日趋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服务项目、新的服务手段、开发多种金融产品, 此其一。另一个方面市场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要让农信社真正成为员工发展的平台;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最大的空间和机会;培养树立“社兴我荣, 社衰我耻”的意识;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业务技能比赛、业务知识培训等, 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增强农信社的创新力、竞争力、生命力。

二、农村金融服务于“三农”, 立足“三农”, 扶持中小企业

如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应加大对“三农”基本建设投入的同时, 积极开发农民合作社和扶持中小企业。以支持农民互助资金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例1:就海复镇“启东市能兴果疏专业合作社”为例, 该农民合作社在海复镇东岗村种植果疏约400多亩, 自有资金200多万元, 尚缺少资金100多万元, 但农村信用合作社没有这方面专项贷款品种。如何解决农民合作社资金困难呢?启东市海复信用社通过对该合作社进行专项调查和可能性论证, 决定解决其燃眉之急, 给予贷款。但贷款品种又如何解决?后来通过以担保的形式, 由乡政府担保, 担保公司进行反担保, 给予启东市能兴果疏专业合作社贷款100万元。

例2:还有中小企业贷款, 如启东市惠丰信用社依托当地钢贸市场, 联手担保公司, 适时创新推出钢贸企业信贷“批发化”营销业务――钢贸通, 助钢贸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进一步拓宽了领用社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平台。钢材贸易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 中小型的钢材贸易企业在面对钢材生产企业时, 很难在资金融通方面具有话语权;在面对下游客户时, 钢贸企业又必须要垫付大量的资金来实现交货、运输和库存, 这就需要以大量的现金流作为支撑。长期以来, 银行为规避风险, 普遍对中小企业采取抵押贷款的形式进行放贷。而该类企业经营场地都是租用的几间办公用房外加一块空地, 固定资产基本不值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型钢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汇融钢贸市场是启东市委市政府2010年引进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集码头、仓储、结算、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于一体, 待大型市场建成后可进驻钢贸企业500多家, 提供1500多个就业岗位, 预计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该市场的推出将改变苏中地区钢材交易的市场格局, 建立大型现代化平台, 化零散经营为规模化、统筹化的市场经营, 重新整合苏中地区现有钢材市场资源, 优化市场结构, 不仅将吸纳区域内的消费力, 更将深度辐射苏北、安徽、山东等广大地区。惠丰信用社敏锐地意识到汇融钢贸市场是一座富有的“金矿”, 也是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 商机巨大, 有待挖掘。对此, 积极进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 找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业务突破口, 通过对信贷政策的梳理, 与担保公司“结盟”, 帮企业之所需, 解企业之所难, 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又控制了风险。

笔者认为农村金融业应开发支农贷款新品种和大力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大力支持这方面贷款。

三、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拓宽服务领域

服务是农村金融业永恒的主题, 在任何时期, 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抓好“服务”这个关键。实践证明, 服务是竞争的重要手段, 农村金融业要想得到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取决于是否拥有自己的“黄金客户群”, “黄金客户群”必须提高服务质量赢得, 目前, 当务之急是如何改进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铸造具有农村信用社特征的“名牌服务”, 在农村金融业中, 提高服务品位。

(一) 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要做到知己知彼, 选择主攻方向, 挖掘潜在的市场份额。农村金融业要想得到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当务之急是如何改进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铸造具有农信社特征的“名牌服务”, 拥有并不断扩大自己的“黄金客户群”, 不断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二) 增加和扩大服务范围, 办有特色的金融企业。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服务内容的增加, 诸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上门服务以及帮助黄金客户理财当顾问等等。二是加强服务、延长服务时间。诸如围绕自助银行设定的二十四小时服务区, 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需求。三是品种上的创新, 诸如一卡通、一证通、提供住房信贷、开办票据贴现、投资业务、开办农村保险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等。四是手段上的先进。电子化建设一定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时效, 金卡工程要真正实现全国联网, 一卡多用、一点多通、卡卡通用。

(三) 拓宽客户类型, 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 保持可持续发展。

从金融业自身利益和防范风险的角度讲, 必须对现有的客户本着“淘汰一批、保留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 进行筛选。绝对不能再背过去专业银行丢弃的“垃圾户”包袱。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业绩出众、资信情况可靠、发展前景光明的优良企业, 要千方百计的扩大业务往来, 密切银企关系。

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关键在于自身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要适应新形势下服务机制。过去农村金融业仅仅在硬件和软件上做文章。在硬件设施上, 改善了便民服务设施。为客户提供笔、毛巾等便民用具。在软件上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开展微笑服务、站立服务等。但是, 随着社会进步、市民文明程度提高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促使农村金融业必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一) 强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新的理念。

农村金融应不断提高广大农户和客户的金融业务知识, 规范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管理。就目前一部分农户和客户在办理柜面业务中, 连密码器、自动取款机都难以操作, 特别是一部分年龄大的农户和客户。农村金融业目前正逐步完善电脑化服务, 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应用了自动存款机、补登折机、排号服务机。应用了电脑化服务功能, 这对于服务广大农户和客户提出了新的智能化服务工作要求。笔者建议农村金融业应加强服务方面的宣传, 经常开展电脑化服务辅导工作, 柜面应设立客户经理及服务引导员, 更好地为广大农户和客户服务。有利于完善和提高农村金融业服务工作的水平及工作效率, 减轻广大农户和客户电脑化操作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减轻农村金融业一线服务人员工作压力。

(二) 农村金融业在业务规范化操作工作上做好文章。

怎样服务好广大农户和客户, 这是农村金融业最根本服务基础。目前农村金融业各基层营业网点服务机制还不够统一, 主要体现在:服务环境陈旧, 办公自动化跟不上国有专业银行, 信用社标识牌不统一, 宣传服务窗口设施不到位, 为农户和客户服务的便民措施不健全, 一线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服务基本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业应在硬件和软件上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着重在电脑化服务方面适应农户和客户各种操作快捷便利化服务, 进一步提高柜面员工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修订服务公约, 改善服务环境, 以适应现代农村金融业服务机制和科学服务管理。

(三) 农村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随着农村金融业服务需求量大, 分布范围广, 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民种养业、农民合作社经营、沿海经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中小企业基本建设、节能减排等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就现在的金融服务业难以应付这方面的需求。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发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贷款质量不高, 没有监督好这部分贷款, 形成了不良贷款。二是前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不景气,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给农村金融业自身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三是农村金融业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近年来, 银监会加强了对农村金融业的监管, 特别是对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资金运营全过程加强了检查力度, 规范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基本制度, 改善了信贷工作服务环境, 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同时也给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由于受以上几方面的限制, 造成了“既要马儿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不利局面。所以说, 农村金融业要寻求今后服务发展方向, 最关键的主要在自身经营体制的完善性, 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研究, 把握合理的支农贷款政策, 稳健开发农业多种经营贷款品种, 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三农”的基本建设。以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 更好地为广大农户和客户服务。

综上所述, 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的同时, 要立足“三农”, 服务“三农”, 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农村广大农户、客户及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 这才是有效地推进农村金融业健康发展必由之路。

摘要:本文就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 在立足“三农”, 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方面, 提出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几点有效措施, 来促进农村金融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措施

农村会计服务 篇2

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立足实际推行“村账乡管”和“农村会计委派制”等形式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农村会计 财务管理 集体经济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如农业开发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土地征占补偿金、村级运转补助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等,还有村级负债问题、村集体资产管理、城镇化村改居等问题,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农村会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农村群众上访现象。

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各级领导和财政、农业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对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农村会计队伍的现状

1、村级会计队伍不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换届选举”。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村会计或报账员一般由村干部兼任,村委、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时,往往有些原则性强、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会计被换下来,导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干部一个会计(报账员)”。

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档案保存不完整,形成了“断头账”或“两本账”。

2、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低

农村会计人员报酬偏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再加上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与农村会计核算的内容差异很大,导致村级会计人员全面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很难。

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村干部监督不力,导致了村财务管理混乱和群众不满。

农村会计人员不能得到会计后续教育,由于村级会计人员由农业部门管理,未纳入财政部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再加之会计人员农活忙,不是脱产干会计,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三、四年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导致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农村相关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1.钱帐不分离

目前,虽然村集体基本都建立了钱帐分管制度,但由于会计、出纳、审批人、经办人没有严格划分职责权限,也就无法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村集体的收入不是由出纳人员集中收取的,经常是由村书记收取。

当经办人攥着不放,坐支滥用,最后拿着一把收支的单据入帐。

从账务处理表面看,会计、出纳执行了钱帐分管,但实际上从头到尾都由村书记一人包办,这极易诱发现金舞弊现象。

2、一些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无从谈起

现在,大多数村都实行书记一支笔签批制度,无疑这有助于加强村书记财务管理的责任,制止收支管理混乱,但大小事书记一人定板造成了权力过度集中,不利于决策,必将导致管理失控。

3、许多村根本没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

财产清查工作无章可循,既无法保护好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又使帐实出现不符,难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客观真实性。

4、监督环节薄弱

目前村集体内部审计监督主要靠乡镇经管站,但由于乡镇经管站游离于村集体之外,难以真正做到对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而民主理财小组虽然具有一定的内部审计性质,但理财小组人员往往受到业务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仅限于月底理财日盖章而已,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

(三)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一方面,会计人员代表村集体利益,对村集体的资产、权益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村干部自行任免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决定会计人员的工薪待遇、职务晋升。

这容易使会计人员陷入“两难”境地。

村集体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向会计人员施压,使得一些会计人员“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不利于会计人员保持较高的职业水平和较好的职业道德。

二、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明确了财政部门的会计执法主体资格,这既是权利,更是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要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将农村会计管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针对本地农村会计工作的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订提高农村会计素质,整顿农村会计工作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农村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推行“村账乡管”和“委派制”等形式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是改变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实行“村账乡管”改革

主要做法是乡镇成立集中记账专门机构,集中核算各村村级财务,各村只设报账员,实行定期报账。

各村不在设会计人员,村日常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所有账务由乡镇记账专门机构集中核算。

从业人员由乡镇政府、县财政等部门制定任职条件,统一公开考试,择优选拨任用,录用人员工资待遇由乡镇政府统筹解决。

“村账乡管”健全了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在代理记账下,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建档,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有利于严格按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专项资金的安全。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

主要做法是乡镇政府、县财政部门遵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拔任职会计人员,由乡镇政府发放聘书,直接委派到村任职,一般采取异地任职并定期轮换的做法,委派会计业务受乡镇府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工资待遇由乡镇政府统筹解决。

“委派制”改革,稳定了农村会计队伍。

改革后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工作业绩考核、业务学习等由乡镇府和财政部门统一负责,不受所服务的村级组织直接干预,不因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变动而变动,形成一支稳定专业的农村会计队伍。

同时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业务性、政策性强的工作,在传统的村账自管模式下,由于受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财务处理不及时,手续不清楚,会计科目混乱,原始凭证的取得不合规定,他们大多只能记简单的流水账。

改革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在选聘会计人员时,通过考试,择优选拔,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会计人员应加强以《会计法》为主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由于长期形成的农村会计工作习惯,无论是单位负责人,还是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的意识。

村书记往往认为,既然会计负责人负主要监督责任,那么出了问题自己不须承担责任,至少不承担主要责任。

因此,村书记懒得过问会计工作,懒得学习有关法规制度,不少村书记对会计业务一窍不通。

在内部会计监督上,大多无章可循。

(四)要逐步建立健全从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制

会计工作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逐步将农村会计从业人员逐步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

目前,农村会计人员管理平时都是由农业经管部门在负责,为此,要搞好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一是要得到财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与农业经管部门搞好协调。

同时,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间安排与农村工作的对应性,培训知识的层次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等,确保从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五)坚强监督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村集体作为其他经济组织,同样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约束,但又有其特殊性。

村集体特有的“村民自治”管理体制,决定了群众监督的重要性。

有条件的村可以设立村民会议领导下的“审计监督委员会”,对村财务和村干部行使监督权。

审计监督委员会行使村民会议赋予的权力,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同时,按照国家法律和制度规定,财政、农业、审计、税务等部门有权代表国家对村集体财务会计工作实施国家监督。

另外,按规定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经济业务,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应该说,群众监督是脱离会计主体的第三者的监督,具有一般内部监督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有关政府部门的国家监督是是村集体内部实行严格会计制度的有力保证。

三、结束语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

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打造农村信息服务“航母” 篇3

湖南星火1239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化在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形成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为湖南省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试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平台上移,服务下延”

星火科技12396项目起源于“农技110”。2008年,为进一步整合全国农业科技与信息资源,提升“农技110”信息服务模式和发展质量,拉通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号码——星火科技12396。

根据科技部的部署,在湖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要求,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了12396科技服务指挥中心,在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了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在全省14个地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建立了14个市级服务中心,在54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服务工作站,在53个乡镇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站,在水稻、金银花、柑橘、生猪等产业建立了10个专业信息服务站。

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贺和初介绍,所谓的“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就是指呼叫中心由原来的县级上移到市级,而在县、乡建立工作站,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科技特派员等服务模式横向联合,聚集科技资源,构建省、市、县、乡多级联动的农村科技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让农民及时、便捷、快速、准确地掌握科技和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了解, 12396科技服务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市级服务机构组建、服务调度、运行管理以及相关日常事务处理。指挥中心集该研究所优势资源,组建了服务调度中心、农业资源中心、企业资源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和声像制作中心五个部门。

设于14个市州的市级服务中心的具体职能则是:制定全市(州)12396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受理本市(州)电话咨询服务;与其他服务模式联合服务,探索适合本地区有效服务的结合模式;组织和管理本市(州)专家服务团,组织专家坐席答询,调度相关专家上门服务;积极发展基层服务工作站、综合服务站,协调管理有关服务站的服务工作;负责包括重大疫情、灾情等重大事件以及共性技术问题上报;组织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信息资源库。

信息服务网络一目了然

如何在田间晒制干草、羊饲料为何要补加食盐、影响兽药药效有哪些因素……打开湖南星火科技12396的官方网站下的“农信万问”栏目,这些农业信息就一目了然。

“网上信息发布只是12396服务的一种。除了网上信息发布,目前,12396还开通了人工坐席服务、专家在线答疑服务、视频点播、短信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贺和初告诉记者。

湖南星火科技12396的官方网站主要有新闻动态、实用技术、市场行情、供求信息、服务台、产品展厅、专家介绍、打工顾问、农信万问等栏目,提供农业市场行情、农产品供需信息、农业综合信息、农企推介、农产品展厅等动态信息。

该网站平台通过与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的对接,建立了“御邦生猪信息专栏”,实现了生猪市场行情信息的同步联动,农户通过专栏可以方便地了解到最新的生猪行情动态。

另外,网站还根据湖南省农业特色,建立了“湖南省农业特色产业信息专栏”,包括生猪、水稻、茶叶、柑橘四大产业。每个产业又包括实用技术、市场行情、加工增值、病害防治四大版块。据统计,目前网站的访问量已达到57万次。

热线呼叫实现农户专家零距离

12396热线远程咨询服务还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坐席人员接到农户的咨询电话后,直接在资料库中找到相关材料,直接答复农户,告知其解决方案,或是将资料库中的相关材料文件以传真形式传到农户手中。第二种模式是坐席人员在接到农户的咨询电话后,在资料库中无法找到相关资料,可以通过专家服务队的专家名单,选取可能可以解决农户问题的专家电话,将电话号码告知农户,请农户联系该专家解决问题。假设本地专家也无法解决该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求省级中心的支持,派出省级专家进行解答。第三种模式则是接到热线咨询后,认为问题无法通过电话解决,派出专家服务队上门现场解决问题,或是将农户问题记录下来,通过不同路径找到解决方案。

除直接拨打热线电话,还针对农村手机用户比例大幅增加的现状,开通了全省短信统一接入号码10628961239。农户只要将需要解答的问题或需要发布的供求信息编辑短信发送到该号码,即可获得解答。

科信通实现点对点沟通

利用科信通,12396科技服务指挥中心较为方便地实现了点对点沟通。

科信通系统是IM(即时通讯)技术在农业科技服务上的创新,系统主要在腾讯rtx的基础上定向开发,因而功能类似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腾讯QQ。它主要实现的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机构、行业的信息对接和跨组织跨地域协同、松散和流动组织协同、动态流程协同的工作协作。

记者从科信通系统了解到,在类似“QQ”的面板上,组织架构栏目下按14个市州分别设有柑橘、水稻、烟草等28个交流互动群。每个群的群主都是该领域的专家,用户可以直接在科信通上注册账户后登陆系统,在线查找本行业内的专家,与本行业的专家和农户开展交流,分享技术及市场经验,或者通过行业内互助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并通过长期的沟通建立友谊,互相取经,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目前,湖南省已获批成为第二个获批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借此东风,十二五期间,12396平台将在原有基础上,集成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现代管理技术,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多网融合、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产业联盟、专家服务、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等问题,打造“一体两翼”的信息化体系,通过试点示范,实现“12396、农村远程教育、科技特派员”三大工作网和“基地-产业-终端”无缝对接,建立起覆盖全省、快速反应、服务高效的广域网络。

做好农村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 篇4

一、大力丰富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首先, 把反映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进步的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多种门类的档案资料收集起来, 把反映当地名人、名产、风土人情、乡土风俗、历史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收集起来, 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劳动力就业、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领域的专门档案。

其次, 以农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市场动态等内容为主要信息资源, 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及时发布对农民致富有帮助的科技档案和农经信息, 为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服务。利用劳动力就业档案为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利用合同档案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服务, 切实让农村档案真正成为各级领导的好参谋、科技兴农的好顾问、强村富民的好帮手,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服务。

再次, 运用现代化技术, 建立信息网络。现代化通讯手段和网络的运用、计算机的普及等, 都与档案信息的传播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 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并运用这些现代化工具, 档案工作就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条件成熟的农村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优势, 增强档案信息的收集与传输能力, 将档案法规、档案馆藏介绍、开放档案的目录、档案业务工作流程、档案查阅手续、档案工作动态以及最新建设成果汇编等信息载入农村网站, 让档案信息融进农村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二、强化新农村建设中各类档案的管理

1. 强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档案的管理。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是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代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逐步规范管理。要全力把散存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制定好档案工作的基本工作制度, 保证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编制好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归档范围涵盖的内容应宽泛一些, 要考虑到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共性, 也要考虑到个性, 要涵盖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综合管理、产供销、技术指导服务、财务管理等方面, 并保持归档范围的相对稳定;对现有的文件材料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和组卷, 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 要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 但不要苛求档案保管条件, 只要档案能得到安全保管、方便利用即可;对尚未建档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尽量把文件材料收集齐全, 初步建立起档案工作, 对缺失部分, 可在以后逐渐弥补、完善。

2. 强化农村民主建设档案的管理。

要把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当作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规范村务公开档案管理, 建立村民委员会工作记录簿、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记录簿、村民委员会基本情况登记册、村委会选举档案、村务公开档案, 并妥善保管。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村委会选举文件材料的标准、格式, 把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同普遍开展的村级建档结合起来, 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3.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档案的管理。

档案部门要与管理、建设、设计、规划、施工监理等部门密切协调, 加大对农村基本建设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 切实加强对农田建设、水利工程、生态保护、资源保护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公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交通、通讯、电力设施等相关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 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齐全完整, 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 强化农村民生档案的管理。

为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要抓好农民保障工作, 而建立农民医疗档案、养老保险档案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环节。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中, 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农民家庭健康档案, 使投保农民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 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甚至国外, 通过建立档案, 外出务工农民的个人信息、就业市场信息得到交流, 为农民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了新途径。

三、提高农村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

1. 领导高度重视, 上下齐抓共管。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收集和整理日常材料提供充裕的时间。各级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指导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 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 提高农村档案工作质量。

2. 树立参与意识, 强化应用观念。

积极参与是做好档案业务工作、优化档案服务的必由之路。农村档案管理人员应把档案业务基础做实, 先期掌握档案材料的形成情况, 超前预测档案需求的社会动向, 主动开展档案服务工作, 使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向更新更高的要求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档案的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和把握诸如农业科技、农村发展规划等信息, 如果将这些档案信息运用于经济建设和科技开发, 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或者与各行各业展开交流, 扩大档案信息的流通渠道, 就能使深藏不露的档案真正“活”起来。

3. 注重自我进修, 提高理论水平。

农村会计服务 篇5

我镇是农业大镇,“农业”是三大产业结构的基础产业,搞好新农村建设要先把农业经济搞上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电力服务水平也和城市有一定差距。近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其中电力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农村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本文针对农村电力服务问题展开探讨,以提高农村电力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的必要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及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农村经济不断发生改变,由原来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向多元化的农产品、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的兴起使农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合的农电服务却在规模上、技术上难以适应,应农民、农村对电力服务的需求,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势在必行。目前,电力企业实施了“两改一同价、户户通电”等惠民措施,供电能力和供电范围大幅度提高,但如果服务水平跟不上,付出的努力将很可能付之东流。为此,实施新服务也是让农民早用电、用好电,发展农村电力事业、增加企业效益的需要。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是电力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具体要求。电力服务水平提升,有助于农民生活正常用电、有助于农业产业发展、有助于农田灌溉。

1.2

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各个产业已经趋于饱和,各类企业或个人将目光瞄向农村,农村凭借其地域位置优势开始成为了各行业重点投资的对象。投资可以加快农村发展,是农民致富的捷径,但任何建设都离不开电能的可靠供应,所以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是维持农村建设的前提要求。

1.3

满足行业改革要求

供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供电的可靠性,能够维持正常的供电。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数目与日俱增,而且许多企业由城市转移至农村,这就带来了农村电力的巨大需求。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进行内部改革创新,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

1.4

满足农民生活要求

电力行业发展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尤其对农村影响巨大。在夏季到来以后,城市用电量急剧增长,国家电网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电,会对农村实施限电措施,这样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如果电力企业适时调整服务项目或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就有可能在不影响城市供电的前提下,保证农民的日常用电质量。

提升农电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领导,夯实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基础

为了推进新农村电气化这一惠民工程,必须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把新农村电气化纳入到经济建设规划中来,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各部门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电气化乡、每个电气化村成立了由乡、村主要领导参加的乡、村级用电协调组,形成了三级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网络,为新农村电网规划、用电管理、安全管理、电力设施保护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形成了建设合力。在这个前提下,农村电力服务本着“总体布局、示范先行”的原则,坚持农电改革,保证家电服务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明确远景目标与规划,制定工作方案,为推进项目整体建设提供保障。

2.2

政府方面要提供更多的支持政策

对农村电力服务这一总体目标,单纯靠电力企业还是势单力薄,必须在国家大方针的指引下才能改善民生。在新农村电力服务的建设中,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的切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设立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对积极改善农村用电环境的电力企业予以奖励,对来回扯皮、未付诸行动的给予处罚,从而为提升农村电力服务保驾护航。

2.3

改变观念,强化管理

电力企业要不断改变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形象。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必须改变以往的对农村电力漠不关心的态度,首先,要把阳光服务送到农村,要懂得换位思考,想农民之所想,帮农民解决用电问题,始终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理念为宗旨,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加强农村用电管理。供电效率不高的最大原因是电力线路老化、电力设备陈旧不堪,所以应尽快完成农村电力设备的改造工作,为农村电力服务水平提升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向农村派遣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对已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岗位绩效制度,改变旧的懒散作风。实行岗位竞聘制,让有技术、道德素质良好的人才进入到基层,在出现电力事故时,能够快速组织调查服务小组,快速排除故障隐患,给农民以最好的用电质量。根据时间段和用电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建立用电应急预案,确保广大村民正常的用电需求。最后,对于电力项目建设,要做好前期的考察工作,掌握适度原则。我国农村众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发电方式,而电力项目建设一定要慎重考虑,确保是在保护当地人文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对占用村民土地的,一定要做好拆迁和善后工作,让农民感受到的是服务而不是强迫。

2.4

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广大的农村群众是农村优质电力的受益者,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电力服务质量,电力企业要做好宣传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把与电力相关的一些信息传递给村民,让他们对相关政策有更多了解,进而促进电力服务工作,提高农民的服务满意度。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每个农村进行电力知识的讲解,也可以与村委会协商,建立电力信息宣传栏,定期更新栏目内容。另外,多与村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争取村民的配合与支持,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形成互惠双赢的局面。

2.5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系统

电力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更新电力设备,提升工作人员素质,还要建立起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专门的农电服务窗口,改善服务环境;通过95598接受农民的咨询、故障报修、投诉建议等业务;建立快速故障反应机制,实施全天候抢修服务,使故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以解决;简化业务流程,加快报装速度。

结语

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 篇6

【关键词】农村;电力;服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一系列减税政策的出台,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加上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商品的市场已经从城市深入农村。这就更加要求供电企业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营销服务策略,改变以往重工业、清农业的传统经营理念,努力打造特色新农村供电模式,积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探索服务新农村、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打造坚强电网,让群众用上放心电

一是要根据城乡电网网架结构和用户种类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电网分布整体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确定电气化县建设总体规划,逐年逐月分解电气化村建设任务,细化月度建设目标,利用2到3年的时间实现电气化县的建设目标。二是在工程建设中,按照“标准建设、典型设计、科技支撑、技术先进”的原则,全面优化电网结构,全力打造新农村电气化精品工程。三是统一标准模式,对中低压线路、配电台区、接户线、表箱、进户线等做到规范工艺,统一标准,确保工艺规范、统一美观。四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彻底解决农村电网配电容载比小、供电半径大的电力供应“卡脖子”等问题,全面提升农村电气化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为了让群众用上舒心电,放心电,安全电,多用电,供电企业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农村高低压线路及农电台区、配电设施等全面进行消缺、整修和改造,使农村电网、配电设施更加安全可靠。

二、依靠科技强网,提升管理水平

大力推广新技术,建设智能化台区是开展电气化建设的特色亮点,在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中,积极引用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配电台区主干线路采用绝缘导线,使用穿刺线夹,用户表箱使用防盗型计量表箱,电表采用载波表、红外线表、磁卡表等多功能电表,开展智能化台区试点及推广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为农网升级改造奠定基础。

智能化配电台区是应用智能配变终端,实现配电台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化综合管理功能。配电台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管理者,管理者能够对传递回的信息实现互动管理,最终实现自动化处理。智能台区投运后,可以成功避免触电伤亡事故和因配变过载而造成的配变烧毁事故。

新建设的智能台区将集抄、负控、遥测、遥信、遥控合为一体。使用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在办公室就可以采集到用电信息,打开电脑,进入智能台区远程电量信息采集系统,选择台区编号,轻点鼠标,10分钟即可采集所有用户的电量信息,速度提升了千倍,而且100%准确。而以前抄表员每月携带手电、台账、表箱钥匙等抄表必备工具,走村串户,一个台区就要用时3-5天,遇到雨雪天气,抄表员更是苦不堪言。

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服务品牌

多元化缴费,群众更方便。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用户缴费特点,不断丰富缴费渠道,改变电费收费方式的单一现象,打造“十分钟缴费圈”,开展自助缴费、网上缴费、IC卡冲费、银行缴费、POS机刷卡、村邮政点代收等缴费方式,方便群众随时随地缴纳电费。

开展查设备、查线路、查台区提高管理水平;进企业、进用户、进社区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电力企业通过走进企业、用户、社区,了解用户在用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为用户排忧解难,使供电服务更加贴近客户,贴近百姓,切实提高供电服务在热人民群众中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成立反应快速的便民服务队。制定完善的24小时值班制度、供电服务抢修时限考核奖惩制度,供电所内每个员工对每个村的变压器、表箱及每块表的位置都必须了如指掌,必须在承诺时限内到达抢修现场,使供电服务更方便、更快捷、最大限度地为新农村建设助力。

实行双向指标管理,考核科学规范。对供电服务质量分解,实行百分考核。每周对供电质量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制定限时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到位;每月按照供电质量管理要求,对供电服务和质量进行评比考核,严格考核每个员工当月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当月兑现工资奖励。通过制定双指标,对责任人实行重奖重罚,使考核激励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马上办、立即办、超前服务。基层供电所是面对客户的第一战,供电所每月对各村新用电需求进行排查摸底,提前做好供电的各项服务工作。当获悉乡村筹建用电项目时,供电所职工应该上门服务,提前帮助客户办理用电手续,在客户正式提交用电申请前,帮助用户筹划前期供电设计方案,促使企业尽快投产。凡是群众用电申请一律马上办、立即办。对于一般的用电申请,要求职工办好手续带上工具,走下去立即办,当天的事情当天办,不要拖到第二天。

三、真诚服务社会,真心换取支持

每到夏冬用电高峰到来之前,要积极争取资金对继续改造的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或维修,同时加强对辖区所有变压器和线路的复核测量,负荷调整保证均匀出力。实在没有裕度调整,就上门宣传劝导农户在集中用电的高峰期,尽量不用大功率电器,共渡难关。工作做到家了,老百姓也理解配合。

每个村电网改造都会遇到群众阻挡现象,一棵树砍不掉,一根拉线安装不下去,都 可能影响到整个工期。但电网改造升级后,农民用上了充足可靠的电能,又会对供电部门非常感谢,站在服务群众的高度,心里装着客户的利益,就不怕困难。汗水滴落,擦亮了暗淡的灯盏,真心为民,换来了发自客户肺腑的褒奖。

风霜雨雪、烈日炎炎,都不能阻挡供电服务的脚步。乡间小路上,洒下了数不清的汗水,也留下了数不清的笑声。在充足、可靠、优质的电力支持下,民营企业、农业生产必将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参考文献

[1]《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范》.

农村会计服务 篇7

以科学发展观强化农村电网建设

高密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级市, 80%的人口住在农村。农村稳则全市稳, 农民富则全市富。近年来, 随着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该市部分区域出现供电“卡脖子”问题, 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高密市供电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高密市委、市政府的最新经济发展规划, 重新修订完善了《高密市“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 着力打造以220 kV为支撑, 110, 35 kV电网为主网架, 高、中、低压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坚强电网。2008年, 在争取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投资7 262万元, 完成220 kV高仁线建设的基础上, 又自筹资金3 000多万元, 建设了110 kV高夏线和高姚线, 对35 kV夏庄变电站进行了升级改造, 将35 kV姚哥庄变电站扩建为110 kV变电站, 对28条农村10 kV线路进行了大修改造。2009年, 高密市供电公司将自筹资金6 500多万元, 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的投资力度, 改造600多千米农村低压线路, 更换超负荷变压器, 对破旧的电能表箱、达不到安全要求的进户线进行同步改造, 计划建成6个A类新农村电气化镇、28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 完成10 kV及以上电网建设与改造任务, 全市农村电网结构和供电管理达到新农村电气化县A类标准。

以履行社会责任打造“民心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电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赋予了新使命。高密市供电公司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在潍坊市率先完成了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接收, 仅农电维护费一项每年就减轻农民用电负担1 000多万元。为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和安全用电水平, 2008年, 高密市供电公司筹资105万元对农村电网进行了综合改造, 新建标准配电室1座, 改造年久失修的配电室457座, 新增箱式变压器2台, 增容3台350 kV·A配电变压器, 新装配电盘12面, 整改“卡脖子”低压供电线路5.5km, 更换接户线10.2 km, 极大地提高了供电保障能力, 农村、城区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8%以上和99.9%以上。截至2008年年底, 全市更换严重锈蚀的用户集表箱7 900个, 集中外移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51 000只。

高密市经济开发区东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温玉成说:“集表箱、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经过综合治理改造后, 不但用电能量公开透明, 用电也更加安全可靠。去年夏秋季节雨水那么多, 全村没有出现一次跳闸现象。这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以真情服务创建和谐供电企业

和谐供电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密市供电公司把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作为打造和谐供电企业的重要措施突出抓好落实, 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中率先成立了“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连续4年开展了“万名百姓评议农电工”活动, 把农电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裁判权交给百姓, 以百姓的接受与满意度作为评判农电工工作质量的标尺, 评议结果纳入农电工的业绩档案, 并向社会公开。农电工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要想在农电这一行干, 就不能像过去那样由着性子乱来, 必须规规矩矩照章办事。不然, 百姓不容俺, 评议肯定过不了关。”

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成为农电工的自觉行动。2008年10月的一个深夜, 电闪雷鸣, 暴雨倾盆。柴沟镇梁东村刘吉庆家的鸡棚突然停电, 如不及时送电, 40 000只雏鸡随时都可能出现扎堆压死的危险。报修电话打到朱汉配电组, 农电工张言初和台可平立即驾驶摩托车冒雨前去抢修, 及时排除了用电故障。2009年3月13日, 高锻机械有限公司将一面写有“工作周到, 服务热情”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高密市供电公司。原来, 2月22日, 该公司汽车部件制造分公司配电室的高压柜继电保护系统发生故障, 全公司停电停产。该公司经理姜常升急忙拨通了供电公司报修电话求助, 15 min后, 该公司仁和供电所所长孙军和修试工区副主任冯子刚立即赶到现场检修, 及时恢复了供电。

谈农村信息服务 篇8

关键词:农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

我国的信息服务业起步较晚, 20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 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 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 以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 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已初具规模, 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体系。

一、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覆盖面窄, 缺乏深入性。

信息网络建设目前还停留在国家、省、市层面, 县、乡、村的建设还比较落后,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一种情况是, 有的地区连基本的硬件设施和网络都没有;另一种情况是, 虽然有基本的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 但只是为了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设备陈旧、网络不畅, 很少使用其获取最新的农业信息, 形式大于内容, 县、乡、村的信息网络没有深入拓展。

2、片面强调宽带入户, 缺乏实际操作性。

将各级农村机构拥有的计算机数量和上网情况作为衡量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标尺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首要的问题是广大农民的信息化素质, 绝大多数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对电脑和网络还一窍不通, 即使会上网, 也缺乏对网络资源的充分了解, 无法有效加以利用;其次是成本问题, 电脑配置费用和宽带费用, 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现阶段大面积普及农民上网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 需要立足农村特点开发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3、单一的官方信息服务平台, 缺乏服务的灵活性。

目前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 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 各省级农业部门、地级和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 主要是以发布信息的第一代电子商务模式为主, 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功能为一身, 官方资源的有限性无法真正为农民提供灵活的信息及其他增值服务。需要引入大量的优质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 深入拓展信息发布渠道, 在信息流的基础上, 强化业务流、资金流、物流的功能, 切实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

二、农村信息服务的特征

新形势、新任务带来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和网络化。

1、多样性与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方面农村市场主体是多元的, 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巨大的、多层面的、多样性的, 需要组织和提供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信息;另一方面一个信息服务单位或者一家媒体, 要满足所有信息需求是不可能的。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就是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服务。除了能够较好地满足多样性的信息需求以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 就是能够或者有条件弥补单一信息服务渠道容易出现信息不全、不准或者失真的缺陷。

2、双重作用与社会化。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信息服务都是由政府和市场一起进行的, 即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相结合。在这些国家, 公益性信息服务在信息服务总量中, 比重不高, 但它起着重要的主导和引导作用。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 而是有“缺陷”的, 在“市场失效区”内需要由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 政府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关于信息服务的宏观环境建设与管理, 其所提供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比重趋低, 商业性信息服务比重增加, 信息服务市场成长趋于成熟, 信息服务逐步实现公益性、商业性、社会性。

三、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

1、供求信息服务。

供求信息服务, 即提供农产品及加工品、农村劳动力 (主要是农民工) 、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必需品等方面的供求信息服务。这些牵涉到多方面市场主体, 重点是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 是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要完成的第一个层面的任务。

提供分类加工的供求信息服务。对农产品及加工品、农村劳动力 (主要是农民工) 的供给能力, 包括对生产者、加工者的供给能力, 区域性供给能力, 季节性供给能力进行调查, 将所获信息整理发布。同时, 对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求信息进行整理、发布。在服务内容方面, 需增加以县或乡或村的区域性主要产品供给表, 并提供全国分品种供求平衡分析信息, 积极解决供求难题。以发展网上订单为突破口,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实现按需供给。

2、质量信息服务。

质量信息服务, 重点是解决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 是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必要性, 一是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上升, 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农业标准面临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三是消费者“宁吃好桃一口, 不吃烂桃一筐”, 以质论价, 有质量才肯出好价钱, 质量越高出价越好;另外, 生产者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农产品, 才能卖出好价钱和高收益。可见, 质量信息服务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需求, 经济越发展, 质量信息服务越重要。

做好质量信息服务, 要强化基础, 即抓好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 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支持。

3、价格信息服务。

价格公平与否, 是实现买卖公平的基础或前提。价格信息服务是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价格信息服务, 牵涉到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的问题。做好价格信息服务, 有利于实现买卖公平, 有利于实现供需平衡, 避免资源浪费。

四、构建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以各级行政机构为节点的分段式的多平台的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功能进行分离, 更好地为农村信息服务。

1、以国家门户为主导, 充分发挥一级电子政务的功能。

现阶段, 面向农业和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应该以国家层面为一个节点, 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成立国家级网络门户, 提供政府公告、政策法规、行政通知、计划公告、招标公告、价格指数、统计数据等宏观信息。精简现有中国农业信息网的职能,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和资源整合, 主要是各种具有指导作用的统计数据和价格指数, 形成国家级数据库, 调整信息结构,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提高指导性和权威性。

2、以专业门户为支撑, 大力发展二级电子政务的作用。

各省级单位可以按照自身农业发展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建立不同的专业门户, 比如种植业、畜牧业、农药等, 在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的指导下, 提供实质性的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政务导航, 比如各种网上行政审批和项目咨询、专业动态和科技信息、热线咨询等, 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建立以市级为单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深入挖掘电子商务的潜力。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从交易的角度出发, 能够从实质上解决农业市场化问题。以市级单位为主导, 采取官办民营的方式, 引入资质比较好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为农企和农户提供大量的供求信息、产品展示、质量认证、网络营销、在线交易服务。

4、倡导移动商务为主体的终端信息平台,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应该立足实际情况, 尤其是县、乡、村一级的“最后一公里”, 有步骤、有选择地实施信息化:对于经济发达的基层, 大力推广宽带入户, 普及上网知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乡镇, 应该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 通过移动终端, 将用户定制的信息以短消息的形式发布, 便于广大农户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 移动商务的服务器端可以提供增值的业务交易代理服务;对于经济落后的乡镇, 可以继续发挥广播、报纸、信息服务站等传统形式的服务, 逐步向信息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商翠敏, 郑红维.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问题现状与思考[J].经济论坛, 2008.19.

[2]王勇德.重庆科技公共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思路[J].科学咨询, 2008.1.

[3]谢丁.农村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1.

农村会计代理记账服务工作探讨 篇9

一是会计代理记账机构设置行政化。目前, 农村基本上实行了“村账站管、双代管”等代理记账形式, 即村级财务由乡镇经管、财政等职能部门统一管理, 这样便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首先, 不论是经管部门、财政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 不属于社会中介机构, 而是政府职能部门, 履行的是行政管理职能, 影响了公平服务职能的发挥。部分地方虽然在经管部门、财政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设置了代理记账机构, 基本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其次, 会计代理记账人员大都是经管部门、财政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 其工资关系、人事关系、人员编制隶属这些职能部门管理;最后, 财政部印发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第3条和第8条规定:“申请设立除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代理记账机构, 应当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 并取得财政部统一印制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具体审批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确定, 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即使在这些职能部门中设置了代理记账机构, 也没有完整的申请设立手续, 更缺乏独立的固定办公场所, 合法的注册资金等。二是相关法规和《会计法》口径不统一。《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总则第5条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 也可以按照民主、自愿的原则, 委托乡镇经营管理机构及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核算”。该条规定了村级组织也可以委托乡镇经营管理机构代理记账核算, 这与《会计法》第36条规定的要么单位设置会计机构或在单位内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要么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相矛盾。三是会计代理记账机构的运营面临困难。代理记账机构属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面向社会有偿服务的社会性组织, 即按照服务项目收取一定的费用, 以满足其正常的办公需要。目前, 农村代理记账机构的服务收费相当困难。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级组织的各项收费项目已被取消, 其办公经费一直是村级自行解决。

(二) 农村会计代理记账服务工作问题的对策

农村会计服务 篇10

一、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筹资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筹资过程正好相反:前者自上而下,后者自下而上。这种战略的弊端因为1978年以来的改革政策得到放大,造成农村社会政府转换职能的同时不仅没有解决资金来源,反而加重了资金匮乏。尤其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和2000年开始进行的以“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为主题的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发生了巨变:基层政府税源萎缩的同时,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的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规模小、不透明、缺乏规范,难以弥补县乡财政因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财政资金缺口,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缺位现象,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也不例外。

首先,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作战略性调整——财政资金应向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倾斜。这样使得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有了国家层面的财政资金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克服制度障碍。

其次,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来平衡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乡镇政府由于财政困境,不能担负当地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所需的资金(根据对咸安改革的调查,各类公共服务亦然),而用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基本上是转移性的,经过中央、省、市县、最后落实到乡镇,由乡镇政府具体操作,提供服务。

第三,为防止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渗漏,应该加大专款专用的财政监管力度,建立透明、规范的财政转移制度,防止暗箱操作,以确保资金的最终流向,保障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正常供给。

二、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单一的政府供给或市场供给,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问题上的失灵都是客观存在的。应当根据不同农村环境公共服务的具体经济属性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结构,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等。

农村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农村公共服务,其收益范围一般来讲是地方性的,但是如果出现重大疫情,就可能影响全国。因此,该服务的主体:(1)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该项公共服务的责任和范围,并且按照各级政府所能负责的疫情风险,分层对该服务进行供给,尤其是疫情预警系统应该逐层建立,把服务的供给压向乡镇政府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2)由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还包括饲料市场、药品市场等具有竞争性的服务领域,因此,由政府包揽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前面也分析过,缺乏执法的畜牧兽医服务市场会出现无序和失灵,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国民的生命健康,因此,要在加大主管部门监管力度的情况下,谨慎的开放畜牧兽医服务市场。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供给机制。

三、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

就全国各地该服务体系的改革里看,较有成效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讲是实行“以钱养事,定岗定责,公开招聘,动态管理”。将乡镇原来的畜牧兽医站所整体改制,实现人员身份置换,即由单位人转变为企业人,在改制后的服务中心实行竞争机制,进一步将人员分化,一部分成为公益性服务的主体,获得政府财政用于畜牧兽医服务的那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另一部分人员则进行较为个人化的经营性服务,每年除上缴中心外,其余的收益归个人所有。上级主管部门即畜牧业局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有业务监督和指导的权利,并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进行年度评估,决定现有服务人员去留,以及防、检疫人员的竞岗。

四、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服务模式

强化公益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性职能。加强本地的防疫检疫力度,根据农民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对农民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进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在为农民进行治疗服务的同时,为其讲解该疫病的一般性知识,规范药品、饲料等市场,维护农民的利益。

我国畜牧业的基础地位相对薄弱,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作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国家对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畜牧兽医体系,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学者进行分类研究时一直被忽略,事实上,由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特殊性以及固有的农村公共服务的共性,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历史和现状怎么样?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改革对该体系的构建有什么样的启发?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历史和现状,剖析了该体系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详细描述了全国公共服务体系改革试点之一的湖北咸安区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并对改革的绩效做出分析,最后对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思考。

通过前文对我国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及其改革的描述分析,我们认为,要构建持久高效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要具备以下条件:

(1)供给机制:根据农村畜牧兽医服务的性质,服务范围以及受益范围,确定政府是该项服务的供给主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谨慎的将其中部分服务投放市场。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来进行公共服务的分层供给。

(2)筹资机制:根据各级政府责任和权利来划分财权,中央、省级财政是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强调各级财政用于农村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不得移作他用。

(3)管理机制: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并上收检疫执法权,防止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兼任检疫员不作为;中心人财物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4)服务模式:区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明确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以公益性为主。

本文的论述表明,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必然要对整个体系进行分类研究,因为各种服务因其内容、性质、服务方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供给机制、筹资机制、管理机制等。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则可以成为分类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的典型。对它的研究为其他种类农村公共服务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对进一步从各种视角对农村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尽管本文对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文还存在不少局限性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由于所用材料有效性的存在,本文列举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可能存在于现实的偏差,由于各地进行改革的模式不尽相同,本文关于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分析的解释力可能会有不足。

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本文没有涉及或是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必然要对整个体系进行分类研究, 因为各种服务因其内容、性质、服务方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供给机制、筹资机制、管理机制等。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则可以成为分类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的典型。对它的研究为其他种类农村公共服务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 对进一步从各种视角对农村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变量,分层供给

参考文献

[1]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 2002 (7) .

[2]叶子荣, 刘鸿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现状与重构[J].学术研究, 2005 (1) .

[3]刘保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的解决之策[J].决策咨询, 2003 (2) .

[4]张军, 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J].改革, 1996 (5) .

[5]张曙光, 赵农.决策权的配置与决策方式的变迁——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系统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评论, 2002 (1) .

根植农村 服务农业 心系农民 篇11

6月4日至5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河南省多地出现大风、大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于小麦正待收获的农户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6月5日,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3万亩。

在这场自然灾害中,辉县市高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却是幸运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1350亩小麦参加了农业保险,6月4日受灾,7日就收到了理赔款。据记者了解,当灾情反馈到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农险”)后,中原农险迅速聘请专家赶赴现场查勘定损,并根据小麦损失程度核算理赔金额。同时,在24小时内,中原农险各高管也纷纷深入兰考、新蔡、滑县、巩义、扶沟、太康、息县等地进行实地查勘,第一时间了解农户受损情况,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长久以来,自然灾害一直是农民的心头之患。如今,日益完善的农业保险,正为农业发展增加一道保障,为农民应对灾情增添一份信心。

那么,农民应该如何参加保险?都有哪些适合的险种?参保农户遭遇灾情时到底能减少多少经济损失?6月8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中原农险董事长毕治军的办公室,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原农险:广大农民终于等到你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20万公顷左右,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在2014年之前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农业保险法人机构。当年9月10日,中国保监会批准同意中原农险筹备,消息传来,业内人士欢欣鼓舞。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批复,中原农险由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注册资本11亿元人民币。2015年9月8日,河南首家保险法人机构——中原农险在郑东新区揭牌。

“这是河南第一家‘豫字号保险公司,填补了河南省保险法人机构的空白,对健全河南省地方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保险事业发展,提升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将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道出了业内许多专家的心声。

中原农险从设想规划到筹备开业,经历了6年时间,其间一波三折,得益于多方协助与支持最终成立,其中河南省委、省政府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原农险董事长毕治军说:“作为河南首家保险法人机构,中原农险对农业大省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今,中原农险不仅着力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以形成涉农齐全的产品体系更好地服务‘三农,同时还获得了财险全牌照,可以更好地在非农领域发挥本土金融企业的社会管理职能。截至2015年年底,中原农险已经为30多万农户提供了超过7.6亿元的保障。”

毕治军的话道出了中原农险“根植农村、服务农业、心系农民”的经营宗旨,同时,也表明了中原农险将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现代金融、灾害救助、社会风险管理体系重要力量的信心。

保险A款:让新型经营主体放心种

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晋开集团”)在许昌长葛流转了3400余亩土地,2015年夏季种上了玉米,但在同年8月,一场冰雹侵袭了这片土地,直接导致700多亩玉米绝产,还有相当一部分减产。晋开集团许昌部负责人王小磊表示:“普通农民损失的是一季收入,种植大户因为流转的土地多,承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和晋开集团一样,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有相同遭遇。正如“王小磊们”所担心的,农业保险保障程度不足一直是困扰农户特别是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老大难”。事实上,对于这个难题,中原农险早在开业之初就想到了。“相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种粮大户更容易接受农业保险。”毕治军说,中原农险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向河南省财政厅递交了《关于报备创新性农业保险产品的请示》,2015年6月16日,河南省财政厅下达批复,同意中原农险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麦种植保险A款、玉米种植保险A款和农业贷款保证保险。

“中原农险成立的初衷就是提供农业风险保障,服务我省‘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毕治军介绍道,“作为一家农业保险公司,做好传统的农业保险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但我们还要研究如何更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这就是A款产品诞生的初衷。”

什么是高保障A款产品呢?简单讲就是一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属产品,与传统的小麦、玉米保险相比,其保障范围更广、保险金额更高。也就是说,在传统小麦、玉米保险每亩最高赔偿447元、329元的基础上,补偿额度每亩再增加353元和371元,即每亩最高补偿分别为800元和700元,而个人依然只承担20%的保费,剩下的80%由政府补贴。值得一提的是,高保障A款产品目前由中原农险在河南范围内独家经营,凡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均可参保。

“那场冰雹后我到地里一看,几百亩玉米叶子都没了!幸好之前投的有保险。”王小磊介绍,因为晋开集团购买了高保障A款产品,所以一共获得中原农险理赔款85万余元,为公司挽回了重大损失。

当然,除了高保障A款产品,农业贷款保证保险亦是中原农险为解决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又一创新举措。

从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开始试点至今,中原农险通过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通力合作,为农业类自然人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性融资贷款,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质押与担保不足的问题,通过“保险+银行+政府”的方式发挥了重要的资金杠杆撬动效应。截至2016年5月31日,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实现保费收入共计1.03亿元,保险金额3.78亿元。

兰考模式:脱贫路上零风险

河南省兰考县红庙镇管场村的郭怀朝是香菇种植大户,他流转了150亩土地搭建了420座香菇大棚,村里百余人在他这里打工。2015年11月24日,兰考突遇多年不见的大雪,郭怀朝的香菇大棚被压塌60座,直接损失50多万元。

听说脱贫带头人郭怀朝的香菇大棚被雪压塌了,兰考县委办的领导和红庙镇的干部急忙赶到现场查勘灾情,但面对这么大的损失都很无奈。“大家只能表示同情,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当时在现场的红庙镇镇长吴战卫说。

其实,郭怀朝的损失只是兰考遭遇那场暴雪的一个缩影。据统计,那场雪灾直接损坏了兰考县扶植发展的鸭棚、蔬菜大棚等各类大棚300多座,加上农户其他生活生产用品,损失总计高达5000多万元。

面对这种情况,兰考县委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时任副县长杨志海想到了老朋友毕治军,并受兰考县委委托与毕治军见面商谈此事。经过多次磋商与讨论,在对兰考16个乡镇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数据调查的基础上,最终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兰考保险精准扶贫模式——“脱贫路上零风险”:由中原农险为兰考县贫困人口及脱贫带头企业提供包含生产、生活在内的15类保险。

当记者再次谈及此事并问毕治军当时的想法时,他说:“作为本土专业的保险公司,作为省政府主导成立的河南农民自己的保险公司,帮助更多农户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无疑是公司的首要职责,面对因天灾等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导致的返贫现象,中原农险必须有所作为,而绝不能置身事外。”

2016年3月22日,兰考县迎来了脱贫史上的重要时刻:“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正式出单,项目覆盖兰考县23275户贫困家庭、77447个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风险领域,财产、人身、种植作物、农业设施、贷款担保、带动脱贫龙头企业等一揽子保险方案正式生效。该保险扶贫项目总保费1269.38万元,农户需要自交保费999.56万元,而这部分费用全部由县扶贫资金承担。据记者了解,兰考县政府投入的近1000万元的保费,大约可撬动高达84亿元的风险保障。

3月22日之后,中原农险与兰考县政府保险扶贫合作模式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各种结合当地实际的“兰考模式”在省内多地快速推行。“在汝州,当地已确定在扶贫和社会管理创新上引入农业保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社会管理,并将农业保险作为奖励和帮扶的手段,由政府出资为文明村、贫困村的村民购买保险。在新县,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带动脱贫的‘政银保企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已经启动。在宁陵,中原农险与地方政府加大在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方面的深度合作,专门开发梨树保险产品,保障贫困农户在特色产业脱贫项目中的收益,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政策效能。在周口和鹤壁,中原农险加强与市级政府层面的合作,负责将保险机制纳入当地精准扶贫政策框架,加快当地贫困县‘保险+扶贫模式的推广。”毕治军自信地说。

在短短的3个月内,中原农险还与栾川、洛宁、宜阳、封丘、范县、台前、夏邑、光山、西华、淇县、浚县、鹤壁淇滨区等12个县(区)签订了合作协议,保险扶贫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为进一步推动保险扶贫工作的落地,中原农险专门成立了“保险扶贫办公室”,可以预见,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县市与中原农险一起加入到保险创新扶贫工作中来。

农村会计服务 篇1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因此, 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就需要从基础抓起。首先, 我们要牢抓农村经济, 保证财务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 我们要逐步增加村级政务公开的措施, 保证农村会计事务的规范化、会计人员的专业化, 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最后, 对于财务去处记录不清晰、农民利益受到侵犯的一些现象, 我们要予以制止, 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正确的处理好农村管理的问题, 才会进一步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实现群众和干部的平等相处。所以, 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事务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会计事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 虽然我国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农村会计事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下的各种资源匹配不到位或失效

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范的要求, 使得各种资源匹配不到位或失效。农村会计需要详细记录农村经济的支出与收入, 并保证资金去向的透明化, 资金使用的公平化, 通过落实到账面上, 保证资金的支出属实。通过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率, 给村里的管理层提供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而言, 部分农村只建立了一些财务管理制度, 没有认真执行, 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同时缺乏专业的人才管理, 也没有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导致资源匹配不合理。或者业余人员无法进行专业的分析, 也不知道如何分配资源, 从而使得资源匹配失效等。

(二) 农村会计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不明确

村委会会计人员一般是通过选举得来的, 因此大部分村报账员取决于其在村里的人脉, 选举过程中专业知识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导致农村机构中很少全部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组成。因此就会出现服务目标不明确等现象, 如财务主要用于公款吃喝、财务服务不到位等。部分地方农村会计为了“讨好”村干部, 对于一些村干部公款吃喝的现象采取无视的态度, 甚至还会开单给其报销, 使得服务对象由农民变成了村干部。其次, 也会出现非法侵占集体资产, 挪用集体资金, 导致原本就有限的村集体资源严重流失。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农村会计机构对于服务目标定位不明确。

(三) 农村集体经济的会计管理不规范

第一, 资产管理不规范。对于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有形资产和不动资产, 部分人员会通过其特殊的身份廉价承包公共房屋、田地和园林等, 甚至会出现无偿占用的现象, 进而导致村集体和多数村民不能受益的现象出现。第二, 借款程序不规范。部分村干部私自出借或借用公共的资金, 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增多, 当急于用钱时, 短期内无法收回借款, 严重影响生产性开支。第三, 存款的方式不规范。大部分农村会进行公款私存, 公共的财款多个人开户, 自收自支现象十分严重。最重要的是, 账款不符进而导致存款短缺。第四, 人员管理不规范, 责任明确人不规范。人员不是专业的会计人员, 对于会计事务不明确。另外, 人员的流动性大, 记账不详细, 缺账现象严重。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 每个人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能越界管理,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不管现金的村书记、主任、甚至是一些小组长也会利用职权提供方便, 经常性的管理着现金, 使用现金时不提前审批, 多人管钱无人记账, 出现了许多糊涂账, 从而使得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混乱, 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

(四) 农村会计事务发展模式单一

部分农村会计事务发展单一, 销售渠道少, 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有的村庄以种植业为主就不发展其他业务, 以畜牧业为主就只养牲畜等等, 农村会计事务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 结合现有的信息化管理, 全面发展其业务。除此之外, 也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记账管理模式。许多村庄只有一本现金账, 没有台账, 没有财产帐, 也没有往来账。单一的记账模式导致记账不准确, 不全面。

三、促进农村会计事务有序发展的创新模式

第一, 规范集体资产管理, 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首先, 我们要设置一本集体资产的台账, 对各家各户的实际资产有一个大体把握。明确本村农民的产权, 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 对其产权进行登记。在登记过程中, 要做到账本与实际相符, 同时要记录好资产的使用情况和收入情况, 保证集体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其次, 我们要根据资产的不同特点, 进行分配, 合理经营。对于营业性的资产, 我们要大力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其利润;对于非营业性的资产, 我们则需要保护其完整性、实用性, 增加其价值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集体资产的充分利用, 达到盘活资产, 保值增值的效果。最后, 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鼓励农村发展集体事业、公益事业。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对征地行为要收取部分费用, 严格控制乱占耕地、圈占土地的现象, 从而有效的保障失地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 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首先, 我们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于民主理财的人员选取, 要通过不记名投票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 保证理财组织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其次,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对于财务的管理状况, 我们要进行全面的记录, 并定期公开财务记录内容, 对于农民的困惑之处, 做出耐心的解答。或者是村民想知道哪部分钱用在了什么地方, 想要让财务公开什么内容, 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 强化农村会计事务的审计监督管理。随着改革的不断进步, 农村会计事务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规范农村的审计行为, 并成立专门的审计小组, 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在审计过程中,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 我们要配合、支持农村审计的业务指导。在审计过程中, 要严格监督会计人员的记账过程, 检查账本是否记录全面, 支出是否合理, 是否出现浪费现象等。对于私自外借公共费用, 私下出租公共土地等现象, 一旦发现, 严惩不贷。

第四, 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农村会计素质。首先, 我们要定期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增加其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与掌握。例如对于如何减轻农民负担, 如何管理集体财务等问题需要进行专门培训, 保证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情况的整体把握。从而在对村民进行资金拨款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把握资金的分配。其次, 我们还需要注意农村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 树立其责任意识, 完善其正确的服务态度, 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 则要严格检查是否有会计证, 对于无证人员, 一律不用。最后, 我们要提高固定的会计人员的福利性, 上调其工资, 进一步稳定农村会计队伍。

综上所述, 我们需要努力搞好农村的会计事务管理, 解决农村现有的会计管理混乱的问题, 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 并设立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保证账本的实际性和全面性。对于会计管理模式单一, 则需要我们多鼓励农民发展其他产业, 并进行适当的产业培训, 促进其对现有资源的认识, 把服务重点落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上。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实现民主管理, 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中.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实施情况与完善对策——来自浙江乡村的情况调查[J].会计之友, 2011 (11) .

[2]张笑涓, 丁佳俊, 万嫱.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28) .

上一篇:信息化选择下一篇:英语教学不应淡化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