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

2024-10-07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共12篇)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 篇1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一)

农村会计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会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理顺农村会计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当前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理顺农村会计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全市会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会计管理工作,近期对全市农村会计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主要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各级政府对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比较重视,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立足实际,普遍实行了“村账乡管”、“村级财务集中核算”和成立“农村财务结算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现阶段农村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比较规范。

1.基本情况

我市辖五县(市)五区,共有92个乡镇,17个市区涉农办事处,3302个行政村,会计3294人。其中:男3138人、占95.3%,女156人、占4.7%;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1213人,占36.8%;50岁以上1514人、占46.0%,40-50岁1229人、占37.3%,30-40岁495人、占15.0%,30岁以下56人、占1.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452人、占44.1%,高中1425人、占43.3%,中专以上417人、占12.6%;具有中初级会计职称的216人,仅占6.6%,无职称的高达93.4%;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1176人,占35.7%,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1013人,占30.8%;财政部门管理农村会计的乡镇数58个,占53.2%,农业部门管理农村会计的乡镇数51个,46.8%;村账乡管的乡镇数70个,占64.2%,实行代理记账的乡镇数39个,占35.8%。

2.管理现状

(1)农村会计财务管理体制现状。

目前我市乡镇对农村会计的管理体制有五种:一是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落实较好的单位是滑县,滑县22个乡镇农村会计全部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二是农业部门管理。我市除滑县外大部分县(市)区还一直延续着农村会计由乡镇农经站统一管理的模式。三是市区涉农办事处统一管理。四是农村自行管理。五是农村无会计,只设报账员,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安阳县和内黄县大部分行政村属于此类。

(2)农村会计财务管理现状。

我市农村财务账目管理方式有四种:一是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乡镇财政所对农村会计的经费账进行统一管理,成立了“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实行了代理记账,有条件的乡镇财政所落实了会计电算化,实行了专人管理。二是农业部门管理。部分县(市)区乡镇农经站对农村会计的经费账进行统一管理,成立了“农村会计代理中心”,有条件的乡镇农经站落实了会计电算化,实行了专人管理。三是市区涉农办事处统一管理。四是农村会计自行管理。

3.主要特点

(1)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财务管理。

部分农村的“包包账”、“短头账”、“糊涂账”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实现了农村会计财务管理“四统一”:一是统一会计核算。有效地解决了手工操作存在的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二是统一票据管理。部分县区统一印制了专用收据,解决和禁止了用“白条”向农民或单位收款。三是统一使用财务软件。落实电算化的乡镇都使用了经财政部批准使用的财务软件。四是统一了会计档案管理。所有农村的会计档案都存放在乡镇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尚未理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实际上,我市部分县(市、区)财政部门只管理到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县办企业的会计工作,而没有对农村会计实行统一管理,导致部分乡镇农村会计工作仍由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管理,这是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2.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从调查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初中以下人员占大多数,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不符合《会计法》及《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由于专业素质较差,已严重阻碍了农村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3.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难以把握。实行村账乡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职权上划,日常的经济核算由乡镇经管人员代理,村会计的职责范围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的参谋、决策职能难以有效发挥。二是会计财务管理混乱。记账不规范,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等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村不能做到按时公布账目。三是村账乡管流于形式,资金代管不彻底,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民主理财失去意义。村账乡管多数仅对财政性资金如专款、转移支付资金进行了管理,对村级集体自收的资金如承包、出租、变卖资产等其它收入管理不到位。

4.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普及率低。

虽然有部分乡镇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但还存在着甩账无人验收、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电算化管理制度不落实、账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全市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比率较低。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 篇2

1 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资金不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资金总量不足。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来支持, 仅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是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的;二是建设资金多头管理, 分散使用, 形不成集中扶持、规模扶持的效益。新农村建设资金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城建、国土等多个部门, 这些部门都掌握着一块财政扶持资金, 各自为政, 自行其事, 导致资金分散使用, 效益低微;三是资金及时到位难。资金支付方式为层层划拨, 短时间内难以投入使用, 影响工程进度。

1.2 项目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实施未做到规划先行, 也未实行招投标。大部分项目实施时没有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 项目竣工后, 也没有工程竣工验收手续, 结算仅凭白条报支工程款, 有些建设项目为了赶进度, 建设虎头蛇尾, 工程质量堪忧。二是投资渠道不畅, 投资资金单一。对地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资源认识不够, 把握不准。因而组织推介工作不深入, 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 没有营造良好的发展创业平台和投资环境。从而导致其他投资和农民自筹资金很少, 项目投资资金单一。

1.3 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混乱

主要表现在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 基层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也是造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不善的一个主要原因。资金领发手续不全, 冒充农户签字或无农户签字领取补助的现象普遍,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资金损失浪费问题突出。有些乡 (镇) 、村建账、报账不及时, 报帐手续不严格, 入帐凭证不符合规定, 甚至出现“包包账”现象。

1.4 建设资金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基本上是财政部门自身监督支付。审计部门审计监督。财政部门由于自身既承担资金使用最终审批的责任, 又承担监督支付的责任, 很难防范内部存在的道德风险, 而审计部门由于人手缺乏, 审计面也很难覆盖到每个具体的项目, 这就给腐败分子留下了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的可乘之机。有的借筹集资金之名, 使用自制票据向农民收取建房审批 (占地) 费或配套设施费。有的通过重复报帐达到侵占专款的目的。如某村村支书利用职务之便, 自制机械工时费票据, 由他人冒充村主任签字审批, 重复报帐, 将资金占为已有。

2 针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积极偿试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新模式,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探索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 统筹安排来自各种渠道的资金。

2.1 统一规划, 统筹布局

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计划管理要规划先行, 结合自然山水资源, 做到因地制宜, 群众认可满意, 特别是涉及农业命脉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应当全面规划, 统筹布局, 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 统一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建议各级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委员会”负责牵头各主管部门与当地村民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分年度资金预算。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预算除去全国性的或国家重点保证的水利、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之外, 按照国家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分配到各省, 再由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委员会”连同本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 按照县一级政府制定的规划预算, 统筹平衡分配到具体扶持项目。

2.3 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管理体制

建立财政资金追踪问效制度;建立县 (市) 乡 (镇) 两级资金管理平台, 设立资金帐户单独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明确专门监督机构, 在两级建立兼职监督员, 资金拨付和使用以后, 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纠正;乡 (镇) 、村对资金收支要单独建立帐目, 指定专人进行专户管理, 准确、规范核算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以免发生挤占挪用现象, 确保支农资金能够真正落到所需支持的项目上去;建立资金的管理指导机制, 乡 (镇)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指导、规范和管理, 经常派人督促并全过程参与到项目的招投标、发包、施工、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规范、完善、报帐手续, 建立有效的基础性管理制度, 从而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和其他违规违法事项的发生。

2.4 建立人大、政府、社会三级监督制度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 篇3

〔中图分类号〕 G4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04—01

一、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校长的任用及管理,根据《义务教育法》和相关规定,除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和职业学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干部管理权限考察、任用外,其余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但目前校长的任用管理机制仍不完善,政府管理职能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实施后,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职能应主要落实在教育法律法规、保障经费投入、校舍改造、教师补充等方面,校长的聘用管理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但许多地方将校长的任用与行政单位的领导干部一样对待,实行组织、人事部门考察考核,党委、政府任命,使校长队伍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难以实现。

依法对全县的教师进行配置、交流、培训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尽管多年来有些县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特别是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上花了很大力气、想了很多方法,但管理机制依然不顺,工作积极性也未得到全面激发。主要原因:一是教师的调配机制不尽合理。县、乡两级政府越位干预,将教师的调动拔高到常务会、党委会上研究,使教师学科的合理搭配、区域间的均衡配置难以切合实际。二是教师的补充机制不尽健全。目前有些县实行师范类中专生暂停分配、大专生缓一年分配,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的办法,挫伤了大中专等毕业生从教的积极性,使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有的县甚至还存在向教育系统分配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或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大中专毕业生的现象,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岗位管理仍不尽完善。相关部门在教师编制核定上不能从教育长远发展考虑,导致教师配备难、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难,这样既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又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尽完善,使教育行政部门在两支队伍的管理上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一是造成了教育行政部门有责无权、责权分离,工作只管事、不管人,使教育管理职能形成缺位,管理行为不能全面、有效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直接影响到教育行政的公正力、执行力。二是造成了教育人力资源的低效利用。由于在用人上最了解实情的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决策,而决策机关却不了解实情,所以很难做到知人善任、量才用人,往往都用人不当、监督无力、考察失衡,导致不能及时地将一些有管理才能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急需的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调配到关键位置,一些作风不实、工作无实绩的校长和教学能力差、师德师风不正的教师也不能及时地予以调整和分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扰乱了正常的政治风气。一些校长和教师利用工作便利,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道跑调动,工作中的事务不按程序请示办理,直接撇开教育行政部门越级汇报,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理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1.实行教育人事归口管理。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教育人事管理的相关规定,全面落实校长和教师归口管理制度,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任用、交流职能。同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逐步研究建立与学校规模、办学水平和校长岗位津贴、奖惩、考核、晋级相挂钩的校长职级制管理办法,以提高校长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

2.完善教师岗位管理机制和补充机制。一要足额、及时按教育发展的实际落实教师编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保障和落实应有的待遇。二要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坚持“严把入口、择优聘任”的原则,及时接收师范类毕业生,吸收部分优秀非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逐步充实教师队伍。

加强农村党员管理 篇4

农村党员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广大群众的形象,关系着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和全面进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加强农村党员管理,要加强组织建设,要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面,消除党组织“盲点”,实现全面建设;要创新机制,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创造力,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四议两公开”制度,提高党支部公信力,提高支部书记领导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加强农村党员管理,要加强党性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思想武装广大农村党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村政党校积极作用。村政党校作为农村党建的有效新兴载体,通过邀请基层领导干部、党校优秀教师以及农村有威望的老党员、老红军讲授党课,重温革命历史,以此来提高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价值观。

如何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篇5

近年来,在我省村村通水泥路政策的推动下,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有农村公路1008公里,其中乡道800公里,沿省道两旁的村委会至自然村村道有208公里。我市309个村委会已全部通达硬底化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善了我市的交通状况,缩短了城乡距离,改善了村容村貌,拓宽了致富渠道,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加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型车辆的频繁通行对原本承载能力较差的农村公路的破坏作用不断增大,路面龟裂、坑槽等病害现象严重,并呈现蔓延趋势。同时由于一直以来受“重建轻养”观念的影响,大大缩短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籍着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从科学层面探讨我市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难题。

一、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落实存在操作性困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村道建设及维护”。我市农村公路一直以来都是镇、村为养护职责主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的镇、村为养护主体已明显不适应养护工作的开展。镇级人民政府管护辖区内的农村公路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调动乡镇、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各镇管理模式的不统一,管理水平高低不平衡,养护机构不健全,经济较薄弱的乡镇资金很难落实等一系列原因,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很多操作性的难题,导致农村公路养护难以达到日常化、规范化的要求,难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社会交流的需要。

(二)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认识不足。在农村公路建设之初,各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公路建设完毕,却没有把养护工作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巩固建设成果的高度来认识,“重建轻养”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责认识不够,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绝大多数的乡镇政府虽设置了机构,安排了人员编制,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考核管理机制,所以部分乡镇养护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养护管理应有的功能。部分镇村养护态度不积极,线路常年处于无人管养状态。杂草丛生、水毁塌方未能及时得到清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村民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没有意识到保护路产路权是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多沿线村庄把农村公路当成垃圾场、晒场、建筑淤泥堆场,有效行车路面越发收窄,大大影响了行车安全。

(三)经费没有落到实处。在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上,我市在本级财政预算中以及市交通局每年各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平均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农村公路养护款已基本达到常养要求。但从目前养护情况来看,乡镇普遍存在失管失养现象,仅在每年交通部门检查前,才组织人员对所管辖农村公路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专项经费没有最大限度地作用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管护质量。

(四)客观原因加快了乡道路面坏烂。农村公路除养护不到位等主观因素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也加快了路面的坏烂。一是附近主干线公路改造加重农村公路交通流量。农村公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但随着我市县道、省道的升级改造,部分农村公路承担起临近线路的通行责任,超负荷的承载给农村公路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二是大型重载车辆频繁通行。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边远山区矿山开采、山林开发,导致沿线重载大型车辆通行频繁,这给农村公路带来很大的压力,部分路段在建成后的较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的坏烂。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又未能得到及时的清理或修复,加速了路面损坏,也影响了正常通车。

(五)养护队伍不稳定。近年来我市种植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种果种树上,导致工价上涨。由于养护工人的报酬太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稳定养护队伍,进而导致养护质量达不到要求。随着农村公路等级的提高,需要专业的养护技术工人,这需要增加工人报酬来稳定养护队伍。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工作措施

为做到“有路必养”,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进一步明确职责主体。为尽快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实行农村公路统一管护,规范化管理,根据我市实际应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职责主体:市人民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交通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检查、监督公路管理养护及质量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协调交通部门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职责,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积极投入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采取有效的管养模式。在对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的探讨中,根据各镇实际切实推行以下养护模式:一是“定点专员”养护模式。每条农村公路根据线路的长短和工作的难易程度,配备一名或多名固定养护人员专职养护。二是“循环式”养护模式。成立专门的养护队伍,统一作业,以循环模式对全镇农村公路进行循环式养护。三是采取“承包养护”模式,将辖区内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承包给沿线村民,并与其签订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承包合同,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对养护人员的工作按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年终对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四是“双月养”模式,资金相对紧缺的农村公路,可以采取隔月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

(三)资金筹措和使用。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每年已达1000元/公里,该专项资金能基本满足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需求。但由于雨水多等特殊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公路水毁塌方严重,靠有限的补助资金无法保证养护质量。为此,需结合实际,积极筹措探索养护经费的新举措新途径,对于养护中不足部分资金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补足,例如和当地山林、矿产合法开发相结合、动员外出乡贤积极赞助等形式。

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的拨付以及使用应做到专款专用,建立完善的拨付程序,让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到实处。一是市财政预算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到市交通局。二是市财政预算资金、市交通局补助资金由市交通局拨付到地方公路管理站后,再由市地方公路管理站按工作实际安排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支付日常养护经费支出,三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四)加强对乡道养护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除了专人养护外,沿线群众的养路护路意识也直接关系着农村公路养护的质量。为此,必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农村公路养护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和浓厚氛围。

怎样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 篇6

本次“三万”活动所涉及的三个村都是基础薄弱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只有雀儿笼村有联合经营的村级林场和林果产业,年收入在5-9万元。即便如此,村级财务管理和审计的加强仍是今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向来是广大农民最关注的热点。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财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可操作性的对策。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作为农业集体最基本的核算单位,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头等大事。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很多地区村级财务管理不善,问题较多,已成为广大村民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堵塞财务资金使用上的漏洞,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在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引起重视。

一、当前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1.财务管理不规范村级目前尚未有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现行的村级管理制度只是解决一些账目管理问题,很多日常财务活动内容乡镇无法掌握,村干部在财务活动中随意性大。一些村干部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违规行为大量存在,如大宗财务开支、收取的承包费等自报自批,自收自支,财务工作流程、报销凭证等会计手续很不规范。

2.财务账目设置混乱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目,基本是流水账。有的只设现金账而不设财产账和往来账;有的总账、明细账、现金账及各种报表都由一人负责,当年不结账,甚至跨越会计不结账;有的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造成账实严重不符。会计核算不及时、不详细,财务收支无计划,更没有控制措施,白条抵库、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相当普遍。由此造成村财务遗留问题多,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

3.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我国农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大部分农村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都是就地选用,缺少必要的法律、财经基础知识。他们的聘用一般由村领导说了算,工作依附性强,由此出现对村的财务处理随意,不会管、不敢管的状况。

(二)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 1.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是实行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增加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的重大举措。但是,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推行了几年,基本停留在形式上。财务公开内容避重就轻,基本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一些重大投资项目支出却不公开,实质性财务内容公开不够具体等。上级来检查了,匆匆建个财务公开栏,搞点数字上去,应付了事。民主理财小组有名无实,有些根本不懂财务,没有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

2.审计监督难以落实有些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缺乏监督机制。也有些乡镇虽然有审计机构,但却未认真履行职责,更缺乏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相关制度。同时,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对村干部没有监督势必会引发村干部滥用职权、滋生腐败。

3.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严重部分村干部缺乏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对财务知识知之不多,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有的村干部自收自支,长期不报账,公款私存、巧立名目乱开支;有的在农村集体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无预算,无公开投标,暗箱操作,大肆贪污受贿;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为由,到处游山玩水,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严重,账目混乱。村民意见很大。

二、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财会基础工作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把“四账二簿一柜”设置齐全,即总分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存款日记账,用工登记簿、救济款物登记簿和会计档案柜。会计核算必须按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并按期把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整理造册并及时归档保管。落实民主理财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内控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循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使村财务管理水平提档升级,使村财务管理工作尽快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完善审计监督约束机制乡镇主管部门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村级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和监督,真正发挥其外部监督的作用。村级内部在依靠“村民理财小组”监督检查的基础上,以自查互审相结合,把规范账簿、凭证和档案作为日常稽核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上下结合,齐抓共管,不但可以避免资产流失,堵塞开支漏洞。还能对治理假账、“小金库”等违法乱纪行为起到震慑作用,有效地约束违法乱纪行为。

(三)加大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的力度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是约束村干部滥用职权的有效手段。加强对民主理财人员的财务指导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村民对参与理财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监督员;同时,由乡镇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对村财务公开栏逐月核实,定期如实公布有关账目,接受村民经常性的监督。从而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扩大了民主理财的透明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四)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培训或招聘一批会计人员,委派到下级单位任职,被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与所在单位脱钩的制度。在农村推行会计委派制,既可以改变个别领导说了算,财会人员工作依附性强的状况,又能够提高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财会队伍稳定,有效地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强化了财务监督,使村级财务逐步达到规范化要求。

(五)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强化财务监督首先,对于农村的财务工作,应由其主管部门每年对各个村进行详细的财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开展互审互查。主管部门可以集中村级会计,从中挑选组成检查小组,对各村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及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使村干部能够依法管理、照章办事,使财会人员能够依法当家理财,使群众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督,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 篇7

然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对农村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等级较低、质量不高,对车辆的通行有一定限制。二是农村公路重建轻养,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造成失修,车辆通行质量较差。

怎样解决这些矛盾,给农村的运输市场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就农村公路的质量和等级问题,应就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道路规划,经济条件好、运输市场繁华的地区适当提高公路等级,加大通流量,经济条件较差、运输市场欠发达地区以保障通达为主。在工程质量上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引入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推行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让农民兄弟走上优质的“放心路”,保障道路的良好通行。其次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公路建设“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而农村公路的长期缺养,也是一个长期制约我国农村公路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怎样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上创新思路、下狠功夫,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首先是资金保障。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特别是落实配套资金政策,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全面落实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按规定补助的一部分资金外,要集中一部分小机养路费、分成的客货运附加费、以工代赈资金和其它扶贫资金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实际,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位。其次在养护管理制度上要摆正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探索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鼓励招标养护、单位和个人承包养护,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交通部门要对农村公路养护成本进行测算,建立公路养护数据库,根据技术规范、养护定额、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逐步将养护工程向社会开放。市场化养护应由县、乡、村分级组织实施。鼓励具备资质的公路养护公司参与我县公路养护工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进行养护作业。养护工程费要执行制度化、养护合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进行养护作业的农村公路,可实行干线支线搭配,建设、改造和养护一体化招标。还可以尝试施行家庭道班承包养护形式,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通过对承包家庭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其管护水平,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公路的主人,真正实现农村公路民建、民管、民养。同时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等级评定标准进行养护质量考核。对管理单位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对养护单位要严格合同管理。交通部门要下达养护指标,组织管养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对管理养护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第三就是加强农村道路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监管,当前,超载运输已成为公路的“头号杀手”,特别是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了追求运输成本的最小化,公路正承受着不堪之负,农村道路更是“一年建,两年修,三年变成大水沟”,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挫伤了修路的积极性。所以各地交管部门要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还要从源头抓起,根治超载运输,还农村公路良好的通行环境,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 篇8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发展;新常态

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源头,村级财务不公开透明,是引发农村矛盾纠纷的导火索。随着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以及新常态下农村集体财务职能作用的转变,农村财务问题越来越受百姓关注,越来越受各级政府重视。

近日,茌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分局会同街道经管站、纪检组、农业部门对各村财务管理程序及方式进行了专项调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了下一步的整改措施,为推动辖区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干部腐败,促进农村发展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1.会计人员现状

茌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分局辖内信发街道共有42个村,在岗会计人员42人。会计人员情况:持证人员5人,占会计人员12%,无证上岗人员37人,占会计人员88%。会计人员学历结构:中专2人,占会计人员4.7%,高中学历10人,占会计人员23.8%,初中以下学历30人,占会计人员71.4%。以上数据反映出了这个街道农村会计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偏低的现象。近两年村级会计主要是采取以会代培的培训方式,参加会计培训班人员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2.信发街道农村财务管理现状

近年来,各级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信发街道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三个“新常态”。

一是农村财务全面公开成为新常态。各村在每月规定日期将本月收支情况、重大事项等事宜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公示,街道经管站和纪检组对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已经成为一项正常性的工作。村民也已经习惯了每月规定时间查看公示内容,了解村委工作情况。

二是农村财务从严监管成为新常态。目前,42个行政村都在规定银行开设了村集体资金管理账户,累计归集村级资金1500余万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代管”,即账务和资金都纳入了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村级财务日常检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三是农村财务管理数字化成为新常态。微机记账、机打凭证、电子账务、农村“三资”综合管理平台等数字化管理模式已经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一是票据使用不规范。村级支出取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列支现象较普遍。同时村级收款自制票据较随意,有的只填制收据联,不写存根联,导致收款和记账不一致。二是坐支现金现象较多。部分村未将收入的现金缴入村集体资金账户,而是直接坐支,或在部分经济往来中顶账,导致部分业务在账务中不能全面的反映。

2.浪费集体资金现象严重

条件好的村对村级招待费用把关不严,支出的随意性较大。有的村在村级重大项目支出上未履行招投标程序,造成资金浪费。还有部分村在村集体资金中列支书个人承担的费用等等。

3.村级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是大部分村没有建立村级资产管理台账,村级资产底数不清;二是村级部分资产产权不明晰,造成村级资产长期归少数人占有和使用;三是村集体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造成少收或形成“小金库”。

三、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强化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增强村组干部的财务意识;二是定期对村会计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三是严把村级财务从业人员入职关,上岗前必须经过街道进行的测试,持证上岗。

2.完善农村财务会计制度

建立简明、规范、适用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着重抓好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3.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一是要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性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挪用。二是要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搞好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建立资产台账,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三是要搞好资本营运,盘活资产,使其保值增值。

4.强化村级资金的管理

一是对村级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级所有收入款项必须及时村入村集体资金管理账户;二是统一票据管理,规定村级支出必须取得真实、合法、正规的原始凭证。村级收入必须开具统一的收费票据;三是严格现金使用管理,大额支出必须由银行支付,项目建设类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减少现金使用范围和额度。

5.加大农村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的工作力度

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会计财务管理 篇9

满,突出的问题就是表现在民主管理方面。

一、村务公开的不细致、不透明、不能按党委、政府的规定要求公开

村务公开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落实好村务公开工作,xx镇党委、镇政府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规范民主决策机制的实施意见”。我镇大部分村都能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意见要求认真落实,涌现出了上东廓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好的典型。但是也有的村不能按照党委、政府的规定要求公开,村务公开的不细致、不透明。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就是原xxx村党支部,原xxx村党支部书记周士翠任职期间,坚持每月向本村村民发放一张明白书进行村务公开,这似乎看起来非常民主。实际周士翠坚持每月向本村村民公开的有相当一部分是上届党支部、村委会多年历史遗留的问题,而本届党支部、村委会应该向本村村民公开的事项没有公开,而不应该向本村村民公开的事项反而公开出去了,即使应该公开的事项也不全面细致,使群众不满干群矛盾加深。

二、工作不严紧、民主程序执行的不到位

在决定重大问题上工作不严紧、民主程序执行的不到位,这是大部分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凡是在村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村都是由于工作不严紧、民主程序执行的不到位造成的。在有的村“两委”开会只说事,不履行民主表决程序,所决定的事项会后“两委”成员之间产生分歧。有的村开村民代表会,不说清要表决的事项,就让村民代表签字,最后连签字的代表都不承认所签字的内容,造成干群矛盾升级,社会不稳定因素突出。去年我镇xxx小学校出租一事就是一典型的例子。xxx村在小学校出租前村委会召开过一次村民代表会,会上只说将小学校准备出租,租金多少,租期多长时间并没有讲,会后村委会以签到领钱的方法让村民代表签了字,小学校出租合同签订后村民以没召开村民代表会、价钱低为由进行了长达半年多时间的集体访。

三、不严格履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

不严格履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这是在有些村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群众上访,反映村干部问题的直接动因。有的村不出问题不请示,出现了问题才想到了请示,把党委当成规避问题矛盾的挡箭牌。如去年xxx村樱桃、白地承包问题,在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的情况下,原村党支部书记xxx、原村委会主任xxx在事先得知中石油占地信息的情况下于2006年4月18日、19日分别与村民xx、xx、xxx签订了xx地、白地承包合同,由于这3户在签订合同后连夜在地理突击栽树引发村民注意和不满造成村民集体上访,在此种情况下原村党支部书记xxx、原村委会主任xxx才想到了向党委请示,想以事后请示的办法规避干群矛盾,结果使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使矛盾升温,造成的不良后果难以挽回。再有就是随意处置集体资产问题。xxx村原村委会副主任张x在未经村“两委”同意的情况下,私下答应村民xxx,将xxx村北大院种植的青贮收益xxx元的一半分给xxx,并用支票换现金xxx元,现金交给村出纳员xx,xx给张x开据一张z奶牛场交来青贮款xxx元的发票,张清将xxx提供的xxx元收据转交给xxx农场;这种一言堂、违反财经纪律的做法,群众反映强烈,造成群众多次上访。

四、对村里用人、用工问题反映强烈

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用人管理制度,存在随意性。还有的村干部由于在换届选举中许过愿,通过安排用人、用工来还愿。群众对有的村干部按远近亲疏来安排用工意见非常大。

五、对集体资产缺少监管、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对集体资产缺少监管,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续,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这是群众意见比较大,也是造成群众上访的一条重要原因,如xxx村xx厂、xxx厂设备的流失、就是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造成的。xxx村在村内搞基建过程中,至少有xx立方米的板材不知去向,水泥等建材也有大量丢失现象,造成群众多次上访。分析其原因就是没有出入库手续,其根本就是由于管理制度缺位造成的。

六、对集体应收取的资金缺乏规范性管理

如xxx村青储款的问题,是新世光公司直接对xxx村集体付的款,可这中间由xxx村原村委会副主任张青直接将14214元的支票交给江太福,并用倒票的方法换取7107元现金,由张青交给村集体。不难看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规范性管理。

七、对合同协议签订的权限管理缺乏规范,应由集体签订的合同由个人签订。

加强档案管理 服务新农村建设 篇10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产生了大量档案资料。这些档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实记录,同时又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必要保障。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特别是村级档案工作,既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为现实服务的又一崭新平台,更是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最终的目标是建立起资源丰富、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利用高效的农村档案事业发展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提高认识,摸清情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行政村档案工作是新农村档案工作中的基础,开展行政村档案规范化建设活动是农村基层档案工作重点。要深刻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推进行政村档案规范化建设,巩固村级建档成果,提高行政村档案管理水平,并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效的服务。村(社区〉档案中,涉及大量的民生档案,尤其是大量征地拆迁、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土地管理、股份合作制等工作中形成的涉民档案,这些档案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调解各类纠纷、提供科技信息支持等方面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这些涉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件服务于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事。然而,当前村级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村干部 1

档案意识差,不重视村级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少。二是档案管理人员多由村文书兼任,一部分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三是立卷归档不及时,其原因是材料收集不齐全,村支书、村主任、计生专职村主任等经办人手中的资料不能按时交给村文书统一立卷归档,认为各自的材料各自保管利用方便。这样,久而久之又形成“包包”、“捆捆”档案。四是行政村完成建档任务后,有部分村能按按时归档,还有一部分村没有继续整理归档。五是档案保管条件差,有的村无专用档案柜,档案随便放在办公室里和村文书家里。这样长期下去对档案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谈不上行政村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方便利用,与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要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切实加快行政村档案规范化步伐,达到“有组织机构、有专人管理、有管理制度、有保管场所、有档案室牌子、有档案装具、有档案实体”的标准。

一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组建村级档案工作机构,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

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保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使档案工作有章可依,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要规范整理好档案资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建档

工作,重点抓好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收集整理好有关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议事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重点抓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档案管理工作,收集整理好有关林权改革、土地流转、公益事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重点抓好农村新领域档案管理工作,收集整理好有关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农民低保、农民诚信、农民劳动力输出、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领域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及时进行归档整理。

三、要有效利用,开发资源,服务新农村和新任务。

档案的作用在于利用,为现实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服务范围。在利用服务上,由主要面向镇村干部向主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转变,增强农村基层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适应农民多方位、多层次的利用需求,保证农民查档所需。同时,要做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有效服务就拓展到哪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适时的服务。

二是利用典型事例,发挥带动效应。大力开发当地涌现的各类先进模范典型事迹,以及先进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迹,加以编辑和整理,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颂扬,以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要坚定地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弘扬崇尚科学的精神,广泛宣传尊老爱幼互助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教育农民自觉学习先进文化和法制知识,树立积极投身当地建设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农

民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

三是搞好专题汇编,提高服务效能。要逐步开展编写大事记、编写村史村志等工作,把农村发展变化的过程真实、准确地记忆、保存下来,把农村深厚的文化通过征集、整理、保存下来,及时编出一些高质量的实用的专题汇编,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档案的人文价值,发挥档案借鉴历史和教育后人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

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现状;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数量庞大,为了加强我国新农村财务管理的认识,本文就以我处王家庄村村委会的财务管理情况作为分析的前提,探讨出新农村财务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1.财务人员身兼多职,专业性不强

随着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许多村委会的各项设施以及工作流程也得到了不断地改善,在财务管理上,虽说村委会也在不断地进步,但是财务管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首先,王家庄村村委会的财务人员既是村委会干部成员之一,也是村委会的文书,身兼数职,以致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村委会财务工作。由于文书职位的特殊性,其工作量比起其他村委会干部的工作量要多许多,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时间不能保证。其次,由于村委会财务人员的学历较低,没有专业地学习过财务知识,在财务管理上有许多不懂的知识,因此导致村委会的财务管理效率不高。正是由于村委会财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导致在报账的时候出现各种问题,记账科目混乱,无法及时地进行报账等待,进而影响村委会的财务管理。

2.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不到位

随着新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许多村委会都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不仅可以加强对村委会的政务工作的监督,还能加强对村委会财务工作的监督。但是在王家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由于目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工资是由村委会支付的,由于村委会的集体财力有限,因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资非常低,因此导致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工作热情不高,不能正常完成对村务的监督工作。其次,由于村委会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都是兼职的,部分监督人员是有自己的实业的,比如种植农作物或者外出打工,对于村务监督的工作没有严格地落实到位。故此,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工作不到位,无法加强对村委会的财务监督。

3.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认识不足的情况

首先,由于村委会财务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不高,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教育或者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导致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除此之外,村委会财务人员在开展财务过程中也由于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而导致许多财务工作不合格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改,进而浪费时间,大大地降低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其次,也正是由于村委会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认识不足的情况,导致财务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开展财务工作,导致村委会财务数据比较混乱。

4.财务公开不够及时

随着新农村在我国的建设和完善,各项村务都需要及时地在公开栏进行公开公示,确保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虽说王家庄村的村务工作都可以做到公开公示的程度,但是其公开公示的时间不够及时,往往一月份的财务数据要到二月底才能进行公开,有时候甚至要到3月份才对1月份的财务工作进行公开公示。因此,目前我国许多村委会财务管理工作中都会存在着财务公开不够及时的现状。

5.依然使用手工做账

目前,王家庄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是通过手工做账来完成,导致王家庄村依然适用手工做账的原因有很多。第一,由于村委会财务人员的学历较低、年纪较大,对于电脑的操作不熟悉,因此无法实现电脑做账。第二,由于村委会的经费有限,无法在村委会配置上相关的电脑及会计软件,从而导致村委会无法实现电子做账或者是使用会计系统做账。

6.缺乏专项培训经费

目前,王家庄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财务人员依然使用手工做账、财务工作质量较差的情况,为此村委会或者是乡镇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村委会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然而在实际的情况中,由于缺乏专项的培训资金,使得针对于村委会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无法开展,无法聘请专业性强、权威性高的财务人员来对村委会的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现状的措施

1.提高村委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提高村委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方法有两个,分别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聘请专业性高的财务人员。首先,村委会以及镇政府应该加强对村委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如加强对财务人员关于报表填写的规范性,以及向财务人员解释相关的会计用语,比如资产可以分成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向财务人员清楚地解析清楚什么是流动资产,什么是固定资产。其次,为了更好地提高村委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村委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村委会可以花钱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负责村委会的财务工作。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第二种方法是缺乏一定的可行性的,因为所聘请来的财务人员对于村委会的资产情况不熟悉,很容易出现漏报的情况,导致村委会的资产负债不完整,也是无法确保村委会的财务管理质量的。

2.落实村务监督委员的监督工作

要确保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可以通过以下3个途径来落实村务監督委员会对于农村财务的监督工作。第一,村委会提高对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资,其工资从村委会的收入中支出,村委会有权要求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定期出现在村委会办公室完成其监督工作。比如,需要对部分财务文件进行监督。第二,乡镇政府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工资,由于王家庄村委会的收入非常低,无法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积极性,因此可以通过政府支付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工资,进而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起到鼓励的作用,进一步地提高委员会成员的工作热情,落实好财务监督工作。第三,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的责任感教育,提高村务监督委员成员的责任心,提高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进而有效地确保他们的财务监督效果,加强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3.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程度

之所以会导致村委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其中的原因则是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熟悉程度不高。故此,村委会以及乡镇政府应该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程度。比如,乡镇政府可以定期组织村委会的财务人员学习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对于村委会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进而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村委会财产的安全。

4.及时地公开财务信息

为了加强对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村委会财务人员就要及时地完成报账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财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比如,村委会财务人员在每个月月底的时候就要完成该月的财务信息登记,在下个月初就要进行财务报账工作,进而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公开。

5.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电脑培训

要想摒弃财务人员手工做账的习惯,首先就要提高财务人员对于电脑的操作熟练程度。因此,乡镇政府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电脑培训,对财务人员的电脑培训可以分成两个模块,一个是基本电脑操作的培训,一个是会计软件的操作培训。首先,培训人员应该加强财务人员对于基本办公软件的教学,特别是Excel的教学,提高财务人员对于这些软件的使用熟悉程度。其次,培训人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会计软件的教学,如用友通软件的操作。

6.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专项资金

要提高对财务人员的各项培训,就需要相应的培训资金,因此要想加强对农村的财务管理,村委会和乡镇政府都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专项资金投入,确保财务人员培训资金的充足性。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王家庄村委会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来对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改善办法进行了上述的讨论和探讨。王家庄村委会的财务管理现状是我国大部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的认识,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王艳云.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北京农业,2015, 34:167-168.

[2]杨秀球.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分析[J].北京农业,2015,33:174-175.

[3]王华钦.略谈新时期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监督的途徑[J].新经济,2015,35:97.

[4]梁晔.新时期如何加强乡镇村级财务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5,12:10-11.

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篇12

一、“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2003年开始, 丹东市推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实行村账镇代理, 各村设立一名经管员, 实行报账制, 几年来, 石城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保证了村级账目的连续性、完整性, 做到结账及时、准确;另一方面由镇代理办统一打印各村财务公开榜, 保证财务公开的真实性、及时性。同时健全了财经纪律, 严把了条据审核关, 防止了村级财务对资金的坐收坐支。但是在取得成效的背后, 通过“三资”清查看到有些地方仍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镇、村两级干部对

“三资”管理认识不够, 重视程度不高一是林权制度改革后, 村集体的四荒资产、林木资源等都已分配到农户, 村委会认为村级集体资产已不存在。二是农村“三资”包含资金、资源、资产三方面, 涉及面广、情况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不好管理、管理难度大, 害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会引起部分林权、承包权纠纷, 引起群众上访。

2.“三资”管理缺乏信息

化、档案化, 台账不健全、不完善石城镇通过2012年开展的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工作, 在资产、资源清查核实过程中, 充分认识到村级会计基础数据不全, 这里的基础数据指:农业承包合同当中的流转合同、转让合同、四荒拍卖合同、机动地、承包地租赁合同, 民主议定书等等。这些往往有存档但登记不完整, 合同条款不完整、不具体, 对于集体拍卖的资产缺村委会会议记录。这些情况的出现使部分村干部难以弄清自己的“家底”, 往往因缺失合同造成承包款项难以兑现, 为部分村干部暗箱操作带来可乘之机。

3. 缺乏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完整性

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重大事项, 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的成员或代表通过, 并订立民主议定书, 同时必须经政府的“四议审”程序才能生效, 但个别村组对集体的资产发包缺乏民主程序、缺乏民主管理, 不公开招标、投标, 进行暗箱操作, 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另外, 村务公开的内容缺乏完整性, 往往只强调财务公开, 还应包括其他集体资源拍卖情况公开, 宅基地审批公开等等。

4. 合同的签订违反法律有关规定

国家对林木、林地、河流、承包山、蚕场、四荒的承包年限都有明确的规定, 清查中发现部分村组在涉及上述几类承包合同的签订上出现承包年限过长 (有的达到80年) 、承包合同部分条款不完善及四至不明确或根本没有四至。这些均不符合合同签订有关规定, 对以后发生纠纷埋下了隐患。

5. 村级部分集体收入上缴的管理力度不够

有些小组占有部分集体资产、资源, 通过小组会议予以拍卖, 虽然程序合法, 但往往卖完后, 通过分配标准、核定人员, 当场分配给群众, 造成坐收坐支的现象。村委会对这部分收入缺乏上缴的管理力度, 往往小组报账时才知道款项已经分配, 严重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的财经纪律。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1. 相关部门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三资”管理工作虽然是业务工作, 具体由经管站负责, 但要进一步强化责任, 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各职能部门相应配合, 把“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 促稳定的头等大事, 要使“三资”管理常抓不懈。

2. 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法律制度

现在开展的“三资”管理工作仅仅刚刚开始, 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管理中必须强化制度, 健全制度。通过建立各种切实有效、操作可行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三资”, 使“三资”管理步入制度化、法制化, 这一点至关重要。

3. 充实“三资”管理人员,

加大对“三资”管理资金的投入首先, “三资”管理普遍人员不足, 目前各镇 (区) 经营管理站仅2~3人, 加上日常的农业承包合同及纠纷管理, 粮食补贴、农民负担等管理, 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管理好“三资”;其次, 应加强对“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之熟练的掌握好管理“三资”的政策和业务知识, 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最后, 应加大对地方“三资”管理资金的投入, 就目前而言, 地方“三资”管理资金根本没有, 这样是很难开展工作的。只有加大对“三资”管理资金的投入, 各“三资”管理部门才有精力深入到村、组核实已登记的有关“三资”清查基础数据, 保证已清查上来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利于“三资”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4. 规范合同管理, 健全台账、建立信息平台

在“三资”管理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系统数据, 进一步清理核实, 看每一项缺什么、少什么, 能补的要补全面, 保证“三资”数据的完整性, 使台账基础数据全面。

5. 健全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上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400字下一篇:给水排水工程实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