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

2024-10-25

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共8篇)

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 篇1

创新机制

规范管理

—×市强化“三资”管理推行委托代理工作成效显著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三资”)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推行委托代理工作以前,我市部分村组集体存在认识不到位、放松管理、违规处理重大资产、财务公开不实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全市围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强化审计监督、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市幅员面积864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道、开发区)、133个村、1879个组,农业人口34万人。

(一)集体资产及收入现状

2011年末,全市村组集体资产总额为240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069万元,货币资金5373万元,负债10492万元,所有者权益13556万元。2011年末全市村组集体总收入为13950万元,其构成为:经营收入2043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1370万元,补助收入2408万元,投资收益122万元,其它收入8007万元。

(二)集体资源现状

2011年末,全市耕地面积29.06万亩,林地29.73万亩。

流转土地总面积34515亩,其中:转包转让互换5908亩,租赁27249亩,其他1358亩,土地流转面积最多的是沿山区。

(三)“三资”管理现状

目前,全市 “三资”管理人员主要是镇村组财会人员。总数为327人,其中:镇级15人,村组会计312人;在全市15个镇(街道)中,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有8个镇,占53%;实行专业会计制的有4个镇,占27%,实行一组一会计的有3个镇,占20%。资金管理模式为:实行村组集体资金由镇农经站代管的有3个镇,占20%;实行镇管村、村管组模式的有9个镇,占60%;实行村组自行管理模式的有3个镇,占20%。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打好一个基础——强化制度建设,确保“三资”管理工作规范化

针对全市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府发„2011‟30号)、《×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农局发„2012‟38号)文件;针对会计委托代理制工作,制定了资金管理、使用、分配、投资、审批、民主监督、财务公开、审计监督、票据领用、财务档案、财务人员岗位责任等一整套管理制度。

(二)创新二项机制——改革管理模式,推行“三资”委 2

托代理和会计电算化

我市于2004年率先(×市范围内)在×镇开展村帐镇代管会计委托代理工作试点。在坚持集体“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村组集体组织将其“三资”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委托给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代为管理、核算。取消村组会计,面向本地区公开招聘、择优录用3-4人任中心会计,负责全镇村组财务会计核算,村文书兼任报帐员。工作经费来源是将镇财政转移支付划拨的会计人头经费及办公费留出一少部分由镇集中管理使用,每村、组留出100元,镇上补助一部分。这种管理模式于2005年在全市推开,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效果非常好,全市现已有8个镇推行了会计委托代理,共有委托代理会计27人。

2009年开始,全市又把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和会计电算化作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来抓,在实施委托代理的基础上,陆续在×等6镇实行会计电算化,配备办公电脑,开发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实现“三资”管理现代化。

(三)突出三项管理——狠抓高效落实,促进“三资”管理精细化

一是突出资金管理。首先是严格预算管理,村组按照全年的工作目标,根据量入而出、高度节约的原则,编制出全年收支预算进行张榜公布;其次是加强银行帐户监管,每个村组只能开设一个基本帐户,票据、印章和印鉴实行分别管理;第三是实行现

金库存限额制度,规定村库存现金不得超过1000元,组不得超过500元;第四是严格票据管理,全市村组统一使用由市农业主管部门监制的农村集体资金专用收据;第五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通讯费、差旅费、交通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实行限额报销;第六是加强村组开支的审批和监督,建立由经手人、村监委会(组民主理财小组)、村主任、村支书等四个控制环节的“四手联签”制度;第七是建立现金盘点检查,出纳库存现金除结帐时盘点外,还要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盘点,确保集体资金安全。

二是细化资产资源管理。在突出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大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力度,组织开展对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清理、登记,以村、组为单位建立了集体资产和资源台账,实行登记簿管理。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转让等事项,采取公开协商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同时全程接受村民监督,所有资产、资源的经营活动,必须实行合同管理,使用统一合同文本;组织资产、资源存量和经营情况盘点清查,弄清家底,做到帐实相符。

三是建立“三资”网络平台。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时间、空间跨度大,必须置于各级和广大群众的监管之下。为此,我们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后,借助市纪委推行农村廉政网络的契机,建立了农村“三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把村组集体财务收支、债权债务、内部往来、集体资产清理登记表及照片、村组集体资源清理登记表及照片、村组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合同及收益、村内重大事项的有关资料全部录入扫描到三资管理系统,并

通过“三资”查询平台向各级和群众进行公开。上级可随时上网查询“三资”工作进展情况,群众上网输入身份证号,就可查询本村组“三资”管理情况,程序方便简捷,真正做到了全方位、零距离监管。

(四)强化四个手段——注重民主监督,做到“三资”管理公开透明化

一是针对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围绕农村“三资”管理的职责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制定了《×市村(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规范》,市农业局专门对农村财务、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及资产处置、农村一事一议、村干部任期及离任审计、档案和票据管理等制定了9个方面的操作流程,配合操作流程制定了一套登记薄,下发到各镇村执行,对“三资”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民主监督。

二是严格实行“两审一办”(即:一审由村监委会或组民主理财小组审查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二审由镇(街道)和村对其合法性、合规性等进行审核;季末村财会人员集中办公),明确重点事项事前报批监督程序,规定组一次开支在1000元以上,村一次开支在5000元以上的事项,事前必须经民主监督程序并报上一级审批后方可实施,规定凡处理资产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除按事前监督程序和报批外,还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评估作价。

三是建立和完善投资决策和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及结算管理

制度,村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标,个别需要邀标的,经报镇及有关部门同意方可实施,给付工程款时必须与工程进度相符,每季度终了次月的十五日前张榜公示资金、资产、资源的动态情况和村级内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堵塞“三资”管理中的漏洞。

四是强化审计监督,严格做到对村组每年审计面不得低于应审计单位的三分之一、三年一个轮回,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济、农民负担、土地补偿费、村干部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对审计中查出的经济问题,责成责任人员期限如数退还,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成效

由于全市“三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规范。2011年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先进单位;2012年6月,中纪委在×市对乡镇纪检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上,×镇党委书记代表×将该镇的“三资管理”作为×市的亮点作了专门汇报,受到中纪委、省纪委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一是强化了管理,农村“三资”管理水平提高了。实行委托代理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得到了规范,严格了结帐、做帐、公开的程序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村组“三资”管理水平及会计核算质量。

二是预防了腐败,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了。通过建章立制,改革会计核算模式,全面推行村组会计委托代理制和会计电算化,推进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改变了过去部分村组民主监督流于形式的做法,使村组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避免了财务开支和资产、资源处置的随意性,村组乱开支和不合理开支能被及时发现并制止,特别是村组的招待费和非生产性开支大幅减少;通过民主监督和组织对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遏制了个别村组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效地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了长期困扰农村社会稳定的基层干部腐败现象,起到了保护干部的作用,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是摸清了家底,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了。通过加强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摸清家底,明晰产权,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建立了资产、资源台帐,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搞好资本运营,通过出租、转让、承包、合资等多种形式来盘活现有资产、资源,达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外力加快发展。村级资产、资源效益的增加,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四是规范了档案,村组财务资料安全完整了。实行委托代理后,原村组的财务档案全部由镇(街道)集中管理,改变了过去财务档案管理各自为阵不规范的做法,有效防止村组财务档案散失,保证了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五是提高了素质,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负担减轻了。实行委托代理制后,村组财务人员大幅度精减,从已实行委托代理的南泉等8个镇的情况看,从业人员由原来的396人减少到现在的27

人,人员经费从103.5万元减少到33.8万元,分别减少93.4%和67.3%。现所聘用的27名委派会计人员中,大专7名、中专9名、高中8名,初中3名;党员15人,年龄大多数在40岁左右,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提高工作效率、管好农村集体“三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化解了矛盾,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了。实行委托代理后,做到了按时结帐、做帐,及时公开,民主监督程序和方法更加有效的完善,因财务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大幅度减少。2010年市农业局查处了农民来信来访中涉及集体资产和财务方面的案件4起,2011年3起,2012年上半年1起,所有信访案件回复处理率达100%。近年来,无一起因集体资产、资源和财务问题引发的恶性群体事件发生,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 篇2

一、做法

1. 健全组织, 宣传动员

九原区把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在实处。结合实际制定了《九原区三资委托代理实施方案》, 明确了“三资”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成立了九原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召开了动员大会, 安排部署全区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为全区“三资”工作顺利开展, 创造了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2. 严格程序, 认真清理

(1) 建立机构, 打造平台。整合了苏木镇农村财务核算中心, 按照现代化办公要求, 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 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目前全区建成7个设备齐全、服务优良、电算化程度高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2) 清产核资, 摸清底数。区经管站向全区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下发了《九原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合资方案》, 据实进行了三资管理工作推行前的清产核资工作。并指导各行政村选举产生村清理小组。对参加清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印发了九原区“三资”清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统一制定公示格式和公示通知, 清理工作结束后, 清理情况及时向群众进行了公示, 以接受群众接受监督。

(3) 登记造册, 建立台账。清理工作完成后经各村公示无异议和村民代表签字认可后, 分类汇总登记造册, 实行“台账+附件”的管理模式, 即建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台账, 全面反映资产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 附上资产处置情况附件和有关会议记录、评估、招投标、合同等附件。在“三资”管理动作中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调整“三资”台账数据, 做到账物相符。

(4) 规范委托、依法代理。在坚持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原则的基础上, 完善了“三资”管理委托代理制, 规范了委托代理程序, 和村两委会签订了经全体村民代表2/3以上及村两委会决议通过的委托书, 科学设置了代理机构岗位, 健全了内部管理监督制度, 规范了代理服务工作流程, 防止了委托业务失真, 同时降低委托业务的风险。

3. 试点运行, 积累经验

九原区的三资委托代理按照“先试点、后推行”的原则逐步实施, 结合当地实际从难、中、易角度考虑选定试点村, 通过试点村运行总结经验和选树典型, 发现问题形成了样板, 于2010底在试点村带动下在全区各苏木 (镇) 全面推行了此项工作, 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体系。

4. 检查总结, 检查验收

在督察、指导、培训过程中, 区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对每个苏木镇不少于3个行政村进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情况检查验收, 并召开了全区“三资”工作专题会, 对检查验收情况进行通报, 总结各苏木镇经验, 及时解决“三资”清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建章立制, 加强管理

加强对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账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同时, 制定了《九原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九原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九原区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办法》三方面九项制度, 及时制定了《九原区农村集体三资考核试行办法》, 建立健全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 以制度管人, 以制度管事, 确保了“三资”委托代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二、成效

1. 委托代理成效显著

九原区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经历了动员部署、清理自查、重点检查、清理验收、规范升级等几个阶段, 目前95%的村已全部完成。全区7个代理服务中心共代理资金27.7亿元, 资产折价31.5亿元, 资源涉及13.15万亩。共纠正账外账、白条抵库、不合理票据等问题77笔, 涉及金额128.6万元。

通过委托代理, 农村信访案件大大降低。从前几年九原区信访接待和案件查处的情况看, 涉及农村问题的占65%以上, 而“三资”问题则占农村问题的80%左右。实施“三资”代理服务以来, 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信访案件与上年同比下降了12%, 查处涉及农村“三资”的案件下降了15%。通过“三资”管理平台的建立, 使三资管理达到了科技领先、信息共享、运行规范、监管有序的新水平。村级钱账物的增减变化和会计人员工作情况全部纳入平台监控范围, 实行公开监督, 为村资金、资产、资源合理增值保值提供了可靠保障。

2. 遏制了村级腐败

“三资”管理工作, 健全了制度, 让监管更到位, 通过制定九原区“三资”管理的九项制度、“三资”工作五个流程和三个管理台账模本一个委托书样本, 规范了农村“三资”管理。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 把“三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终目标考评。“三资”监管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平台, 将传统的平面化管理提升为多维立体化管理, 明显提高“三资”管理质量, 推进了村民自治民主化进程。

3. 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各苏木镇代理服务中心对现有的经济合同进行了清理核实, 保证合同的真实有效, 利用软件对合同的到期付款进行了系统提醒, 确保合同收入的及时入账。堵塞了三资各环节漏洞, 确保保值增值, 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提高了管理效率。

4. 完善了监督程序

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 篇3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02-1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沉积的村级资产管理、土地流转、财务管理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1.1 集体资源匮乏

近年来,很多外来投资者看好了农村土地资源市场的经济价值,拿出一部分资金承包草原、耕地,因此导致村级大部分资源性资产外流,集体资产的经营权被转移。据统计,长岭县草原面积45200公顷,发包面积41961公顷,占总面积的93%,发包超过10年的占73%;“四荒”地770公顷,已全部发包,其中75%的“四荒”发包年限超过10年;从表面上看,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但承包合同期限大部分都超过30年,所有权已经隐性发生了改变。

1.2 违规操作严重

个别村干部无视政策法规,集体资产发包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以权谋私,搞暗箱操作,特别是村“三委”任期时间短(3年),上任后没有长远目标和规划,只顾个人或眼前利益,利用群众赋予的权利做对不起群众的事情,将集体资产任意发包、出售,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有的村干部为了捞取个人利益,原承包合同未到期又续签若干年;有的村由于村委会换届导致“一地两包”,签订两份合同;有的发包期限超过规定年限,因而导致土地承包合同纠纷频频发生,引起群众不满。

1.3 村级财务缺乏监督

个别干部截留、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或财政补助资金,收入不及时入账,坐收坐支,有的私设“小金库”或“账外账”,白条入账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村干部为了捞取个人利益,搞所谓的公益事业,不搞工程预算,不搞公开招标,以最小的工程换取最大的“支出”,从中渔利。

1.4 村级财务不公开,制度不完善

由于实行了“村账乡管”,村级账目全部在乡镇农经管理部门,村级财务公开也带来了不利因素,有的因为乡、村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财务公开工作也因此而被忽略,有的公开不及时或公开不全面、不详细等。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村级集体资产流失,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给各级政府带来了压力,农村各项事业受到了不利影响,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规范农村承包合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耕地、山林、草原、四荒等资源性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承包、租赁、出售等流转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和“六步工作法”进行,要依法签订承包合同,做好承包合同签订、鉴证工作。在原承包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不准续签;对原合同未到期已经续签或不规范的承包合同进行全面清理,并予以纠正或完善;对违反政策、法规规定签订的合同要予以撤销。建立健全承包合同标准档案,实现网上登记,统一管理。

2.2 严格流转程序

集体资产的管理就是“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村级集体资产在发包、租赁、出售前,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由农经部门监督并组织实施。村级各项收入应在收到款项3日内上交到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代管,并纳入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动用集体资金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对干预、插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的有关人员按照《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规定处理。

2.3 推进民主监督机制建设

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实行民主管理,账内核算,推行民主监督制度。每个村要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并统一刻制“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村级财务支出业务要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并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报乡镇农经站审核后入账。实行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机制。由于村级业务发生较少,实行按月结账,每季度公开一次,公开内容要真实、全面、具体。公开地点要选择在群众集中、村民方便阅览的固定公开栏。每季度首月5~10日为财务公开日。切实做到公开格式统一化、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时间标准化、公开资料档案化。

2.4 开展审计监督

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作用,组织力量认真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的监督工作。结合“三委”换届审计对干部任期内村级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发包、承包合同签订、集体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5 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要成立相应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领导小组,每年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对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实行量化打分,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报组织部门备案,作为对提拔、任免、调离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网络出版时间:2013-7-5 14:50:04

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 篇4

——谷城县开展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作法及效果

我县于2008年全面建立了乡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通过三年运行,整个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工作,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缓解了农村党群干群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在工作推进上,落实了三大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以谷办文„2008‟42号文件制发了《谷城县关于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实行委托代理服务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县农经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对委托代理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经费保障。全县10个乡镇政府共计投资180万余元用于服务中心的硬件投入,装修了办公室,购臵电脑,打印扫描机以及空调、桌椅等办公设施,为委托代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乡镇政府将中心办公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拨付足够数量的办公经费用于办公开支,为机构正常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队伍保障。三年多来,我们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坚持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村级会计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了整体业务工作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在工作管理上,做到了三个强化

第一,强化民主参与,实行阳光管理。只有强化村民的参与、监督意识,才能真正提高“三资”管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在实践工作中,我们突出“两个改变”,注重“两个加强”。一是改变“代理等于包办”的思维定式,加强“民本意识”。我们着力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定期公开三资变动情况,定期征集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意见和建议,把农村“三资”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一切重大村务都交给群众来讨论、来决策。让他们参与村级“三资”运行的全过程,有效地发挥了群众监管作用,依靠阳光操作实现了上级监管和群众共管的有机统一。

二是改变“一言堂、家长制”的传统模式,加强“权力制约”。实行“三资”委托代理以后,我们在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臵管理上,由过去的“一支笔审批”变为“具体经办人、民主理财小组或村民代表会议、村分管财务领导乃至全体村干部会审会鉴,中心终审终鉴”的程序进行,任何一张条据的报销,一宗资产资源的处臵必须经过村民代表、村干部、服务中心审核认可后方能生效。从而,从制度和程序上、从民主到集中上管住了管钱的人、管钱的手和管钱的笔。有效地制约了各村“一把手”的权力,堵塞了“三资”管理上的漏洞。

第二,强化制度建设,实行有序管理

健全而完善的制度是确保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规范运行的重要保证。我们通过认真研究,先后制发了《谷城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谷城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臵办法》和《谷城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以及民主理财及财务公开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村级资产资源处臵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村级干部进行培训学习等,增强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三资”运行的有序管理。

第三,强化过程监督,实行防范管理

实践中,我们坚持实行防范在前、全程跟踪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第一是坚持全过程的“中心”监控。农村“三资”管理,重点在资金监管。我们先是于2007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村级只设财务报账员,村级财务全部委托会计服务中心集中监管,使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得到逐步规范,2008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乡镇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中心的职能进一步扩大,管理程序进一步完善,监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真正成了农村干部用钱的“铁将军”。

第二是坚持多层次的群众监督。通过落实以下“四项制度”,实现了多层次的群众监督:一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大额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处臵等方面,实行村民代表大会票决制;二是民主理财制度。村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核一次,每年年终对村级资产资源等实物进行清查,并将清查结果进行公示;三是村务公开制度。各村在作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前,事先公开有关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并在事后公示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民主理财回访制度。县、乡镇纪委和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工作领导小组随机随时抽查各村民主理财开展情况,对民主理财走过场、弄虚作假的村进行警告批评。通过民主理财,赋予了群众的知情权、落实了群众的参与权、实现了群众的决策权、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使民主理财真正成为农村干部廉洁自律的“整容镜”。

第三是坚持全方位的部门审计。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通知》,专门就全县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审计工作作出了部署。对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惠农强农资金等专项资金由各职能部门配合“三资”代理中心负责进行审计。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财务管理重点村审计、移民安臵村审计、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促进了“三资”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三、在工作运行上,严把了六道关口

第一,在资金管理上,重点是把好以下三关:一是专户储存关。一律取消村级在金融部门开设的账户,实行一个账户管全镇,把各村的每一笔财务收支全部纳入监控范围。二是支出审批关。对村级每拨付一笔资金都要经过村级申请——民主理财小组鉴字——中心提出拨付意见——乡镇分管领导鉴批四道关口,方能办理拨付手续,否则中心出纳有权拒拨。三是审计监督关。服务中心每月定期组织全镇村会计开展集中办公,集中审计当月收支单据;每半年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进行专门审计,第二,在资产资源处臵和工程项目的发包上,重点是把好以下“三关”:一是民主决策关。乡镇委托代理中心切实履行职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决做到 “三个必到场”,即:村支两委提议会必到场、村民代表表决会必到场、现场勘查评估会必到场;“三个不受理”即,没有民主理财小组意见的不受理、没有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的不受理、没有党委政府审批意见的不受理。促使村干部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土皇帝”作风。二是价值评估关。每一宗招投标方案制定前,代理中心必须依据资产资源的账目原值、现值、折旧程度;工程项目所用材料数量、价格等,结合市场调查,帮助村里确定招标项目的价值范围和底价。三是合同签定鉴证关。对于最终达成招投标的,代理中心实行“保姆式”服务,从合同文本的起草到合同的鉴证、从甲乙双方的履约到承包金的结算,全程跟踪、全程监督,确保整个程序规范、公开、合理合法合规,干部群众双向满意。

四、在工作水平上,显示了五个成效 经过三年多来的运行实践,我县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显示出了良好效果。截止2011年底,全县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通过代理村级资金,共计审减不合理支出172.22万元;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臵事项280宗,达成交易总额2574.31万元,超过原标的额276.56万元,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开展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157宗,实际支出总额5518.35万元,减少村级支出334.11万元。

一是理顺了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秩序。通过清理清查登记,档案移交、健全制度、完善手续、全程监控,改变了过去监管部门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虚不管实、管表不管里而导致制约能力不够、监督管理乏力的问题,为实现农村集体经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盘活了“三权”,确保了资源的有序流转。我们按照“所有权不变、承包权稳定、经营权放活”的方针,坚持依法管理与开发增值相结合,做到在资源管理上管而不死,管出效益。2010年,南河镇熊湾村将260多亩荒芜多年无人管理的老茶厂向外招标,结果,一在外开矿的本村老板以25万元的价格赢得承包开发权,增加了集体收入。

三是促进了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实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强化了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妥善管理。从根本杜绝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闲臵、流失和浪费,找到了一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2011年,城关镇东升村通过招投标形式公开处臵本村闲臵学校20余间教室及场地,村民代表议定标的为80万元,最后被一老板多出6万元的价格竞标成功,用于办厂。石花镇翠花铺村将200亩林场通过公开招投标对外实行30年发包,村民代表会议商定标的为30万元,一老板最后以48万元租赁成功。紫金镇观音堂村200亩河滩实行公开招标,用于采砂,群众代表表决发包10年5万元,通过4人竞价,最后以12.8万元成交。

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农村“三资”管理,规范了农村干部的从政行为,村干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现象,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疑虑和误会,激发了村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全县农村因财务管理不善,资产、资源处臵不当而引起的信访案件大幅下降。

五是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公开招投标、民主理财等多种形式,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谷城县农经局 罗韶斌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篇5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的监督管理是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施“廉政阳光工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举措。我镇通过健全组织网络、全面清理整顿、建立健全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网络化、运行规范化、监督即时化,加强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高陵镇现有21个行政村,198个村民小组,农户7499户,农业人口29984人,农村劳动力14638个,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30元。

1996年,高陵镇全面推行了村帐镇管,村级财务采取的是村有村管村用,会计集中办公,农经站集中审核的管理模式,虽然在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收到了一些效果,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方式,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仍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各个村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村制度健全,手续完备,核算准确,资金完整、安全;但也有少部分村财务管理混乱,出现多人经手现金、重大开支不履行手续、往来款项不及时清理、土地开发资金不能合理使用等现象。而原有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资金管理模式和核算办法,使部分村干部权力过大,随意审批,民主监督力度不足,形成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制度漏洞,甚至可能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隐患。所以,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村级账务、资金两个方面的监管力度,是提高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勿之急和有效举措。

二、推行村级账务资金“委托代管”的基本原则

在改革之初,我们就向广大村民和村两委广泛宣传并在改革过程中严格执行了“三个不变”的基本原则。

1、坚持了“四权”不变的原则。一是资金所有权不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或形式平调、挪用村级资金;二是资金审批权不变,村级领导仍然按照有关规定审批费用;三是资金使用权不变,资金所有者对资金依法依规合法开支和进行收益分配的权限不变;四是资金收益权不变;

2、坚持基本核算单位不变的原则。村级财务“双代管”实行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不变,一村一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3、坚持监管机制不变的原则。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仍然接受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仍然接受村民的民主监管。

三、具体做法

1、成立机构,配备人员,确保业务有序运转。一是镇上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各挂片领导为副组长,镇党政办、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等部门有关同志为成员的村级财务委托代管工作领导机构。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主任由担任,负责日常工作,财务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微机室、档案室,共设置报账员21人,记账会计3人(负责全镇21个村会计核算)、中心主任1人。

2、制定职责和各项制度,确保村级账务、资金“委托代管”有章可循、规范运转。一是制定明确了会计、报账员、审核以及中心主任的各自职责;二是制定了财经管理制度,重点完善了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备用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制度、支出审批制度、村级票证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村级收入管理制度、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等。三是制定了高陵镇农村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工作实施方案。

3、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给予必需的工作经费保障。镇财政筹资调度资金购置了会计软件、微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和各村专用档案柜。

4、搞好宣传动员,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认识。镇党委专门召开了党委会,统一领导层面的思想认识;召开党委扩大会,统一镇中层干部和村书记、主任的认识;召开全体镇干部和村三职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统一全镇干部的认识。同时利用广播、板报、财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

5、进行村级财务集中清理。在2010年6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前,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力量对2009年以来各村财务进行集中清理,切实做到有账可查,有据可依。重点清理核实五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村组干部和群众的借垫资金;二是村组干部应领未领的工资报酬;三是项目资金包括水利设施、公路建设、沼气建设、农网改造以及 “一事一议”的项目资金收支,按照“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核算要求,清理入账,并向群众及时公布;四是对信用社的借款逐笔核对清理;五是对村内的其他现金收支进行清理。在财务清理中,做到 “四清四查”,即:清理现金、信用社存款及有价证券,审查账款是否相符;清理各项往来,审查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清理发包款、租赁款、拍卖款等,审查资金用途是否合理;清理历年遗留的财务问题,审查有无违纪违规行为。通过财务清理,在达到账账、账实、账款、账表、账据“五相符”的前提下,编制出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平衡表。另外,对村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进行登记造册,由村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签字盖章后,移交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各村组的账务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和公正的审计结论,并与各村签订好村级账务委托代管合同(协议),办理好有关账据、资金移交手续。在清理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核算会计及时对21个村的会计基础数据(现金、存款余额、内部往来余额、债权债务余额、财产物资余额等)进行了软件录入,太阳软件具有网络运行、财会管理、附件上传、信息查询、业务提醒、电子签批、远程监管、汇总分析、实时公开等九大功能,对农村“三资”实行信息化管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终端对各村账目、资产、资源实时监督,作为代管做账基础数据。同时撤销各村原有的财务机构和银行账户,由村申请在中心财政所统一开设帐户,进行资金核算。

6、在实施过程中作到“五统一”、把好“七道关”。“五统一”,一是统一资金账户,各村统一在中心财政所服务部设立村级账户;二是统一报账时间,全镇21个村分别在每季度下旬的相对固定时段统一报账;三是统一报账程序,①审核原始单据是否合规②到核算会计处进行结算③到出纳处取现;四是统一会计核算,全镇21个村分别由3个会计相对固定进行统一核算;五是统一档案管理,由负责各村的会计统一对票据装订成册,存入专档。“七道关”:一是把好票据关。会计核算中心对各村实行统一票据管理,严格执行票据领用、核销管理制度。二是把好现金关。对现金实行备用金制度,一切现金收入存入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账户,禁止“账外账”和“小金库”存在。三是把好审批关。对各村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规定财务审批权限,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四是把好报账关。坚持定期报账制,核算中心明确了各村报账时段,督促报账员及时报账、结账。五是把好审核关。由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对村财务收支进行逐项审核,通过后才能入账;核算中心对各村每月发生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票据进行全面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入账,并指导整改。六是把好合同关。各村所有的经济合同,必须上交财务服务中心审核备案,财务服务中心随时对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依法履行经济合同。七是把好公开关。对财务收支情况和重大事项经村民主理财小组签名后,定期及时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财务收支透明度。

7、登记造册建台账。核查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镇对各村的“三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三资”监管台账,台账中包括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和相关会议记录、评估材料、资产资源照片、招投标原始文件和合同等。同时,把各村“三资”情况录入“三资”监管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随时调整“三资”台账数据,做到钱账相符、账物相符

四、建立健全机制,规范“三资”监管

以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为基础,整合资源建立高陵镇招投标管理中心、交易所、托管部。履行“三资”监管职责,民主监督小组则发挥沟通与反馈功能,对农村“三资”实施监督。

1、加强交易所建设,规范资产资源处置。对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大宗物品采购、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或资源开发的标准与流程作了详细的规定,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在5千元以下、大宗物品采购单件1000元或批量3000元以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或资源开发(土地、林权交易除外)每宗评估核准价在5千元以下的,进入镇交易所交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严格执行“四议三审三公开”,“四议”即村两委会议提议、民主听证会参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三审”即乡镇“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对招投标方的资格和招投标程序进行把关审查、村民主理财小组对经营性资产资源评估及中标后款项收支情况进行审核、镇纪检委对经营性资产资源处置的全过程进行审查;“三公开”即事前公开经营性资产资源的分布、面积和经营状况、事中公开项目的评估和招投标情况、事后公开中标资金的收支情况或验收决算情况。

2、成立招投标管理中心,规范经济合同管理。成立招投标管理中心,制作经济合同的规范模本,制定统一的合同签订审核流程。建立经济合同电子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凡新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必须报乡镇经济合同审核中心按照规范流程审核后方能生效。

五、取得的成效

一是推行“委托代管”实现了村级财务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在农村,过去靠一架算盘、一支笔、一本账来管理农村财务,核算起来速度慢、出错多、劳动强度大。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后,村报账员每月只需将当月经济业务的原始凭据移交核算中心,就可以准确、快速、安全的自行记账、自动汇总、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

二是推行“委托代管”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农村财务核算中心每月都要对各村当月的财务活动结账,消除了过去经常出现的包包账、断头账、一任干部一本账、下台干部不交账的现象,保证了农村财务的连续性、完整性。

三是推行“委托代管”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实行集中核算、微机管理,对农村财务管理而言是一种有效监督。过去一个村的收支情况,开支是否合理,镇上不清楚、群众不明白,弱化了镇对各村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弱化了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现在财务服务中心每月都要向镇相关领导提供会计报表及收支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财务服务中心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检查村级开支,有效地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和村级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推行“委托代管”促使民主理财落到实处,提高了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村财务公开的内容实现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的弊端。村民主理财小组每月结合民主议事日对村里的各项开支逐一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理财组长加盖民主理财章,对虚开、多报等不合规不合法单据坚决剔除不准报销。只有加盖民主理财章,手续完备的单据,财务服务中心才记账报销,这使民主理财真正落到了实处,做到了公开时间及时和公开内容的真实,减少了农村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导致上访事件的发生。

高陵镇推行村级账务资金“委托代管”模式,运行接近一年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财政局、经管局等部门指导帮助下,结合当前农村经济活动的现状和趋势,结合农村群众民主理财的新要求,逐步完善村级民主理财监管制度和程序,逐步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们也将认真学习外地和全市兄弟乡镇村级财务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村级账务资金“委托代管”模式的规范,高效、有序运行,提升了农村财务监管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高陵镇“三资”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我镇辖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99个村民小组,农户7612户,农业人口30709人。耕地面积34363亩。

2、资金情况:我镇于2008年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全镇现代管资金169万元其中:银行存款135万元、现金34万元。全镇村级债权510万元、债务1196万元。2009年集体经济总收入:774.3万元、集体经济总支出:667.6万元,结余106.7万元。

3、资产情况:今年6月,经清理全镇资产128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设施358万元、村级办公场所345万元、废旧原村级小学校舍442万元、图书资料、电教设备及其他135万元。

4、资源情况:经清理全镇资源共有9738亩,其中:精养鱼池2453亩、集体林地7285亩。经镇招标管理中心处置48起,涉及金额985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建设。今年5月,镇政府投资40万元将镇财政所一楼改建装修,挂牌成立“高陵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各种办公设施配套齐全,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2、健全工作机制,提供保障。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农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镇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工作专班和驻村工作队。加强指导,注重协调配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由镇委办公室印发了《高陵镇“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到相关单位和各村。明确各阶段任务,实现逐步推进。同时,工作组加大检查督办力度,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工作扎实完成。

3、开展业务培训,严格规范“三资”清理的程序。镇政府先后三次组织支部书记、分管财经工作负责人及村会计就加强“三资”管理进行了专题培训,重点就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管理、资产资源管理、土地流转与纠纷调处等进行辅导,特别针对添置、处置农村集体资产程序进行了规范,严格审核程序,即村“两委”申报、民主理财小组签署意见、村民代表会议审议、“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初审把关、镇财政所复核、镇人民政府批复。各方审核通过签字盖章后方可进行添置和处置,并由村向镇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提出委托,由产权交易所进行集中采购添置或者进行评估、发布信息公开拍卖、公开协商进行处置,添置、处置结束后由产权交易所给村下达入账通知书,并按财务代理要求进行入账。

4、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清理制度、台账制度、审验制度、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建立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包括资源登记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5、强化民主监督与管理,将“三资”清理公示与走访群众相结合。在“三资”清理过程中,我们把各种资料公示,民意调查与走访作为“三资”清理重要措施来抓。每个村都召开了村民代表会,公开清理信息和通过公示栏进行公示,直到群众无异议为止。

6、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全镇“三资”管理做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进行清理,建立台账。各村通过“三资”清理,对“三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起基本台账;统一合同管理,定期盘点。在坚持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加强对村级财务开支、资产开发等动态监管;统一公开处置,群众参与。完善招投标中心建设,对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和集体资产转让、资源开发等,全面实现公开招标投标,并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以及村纪检小组成员全程参与监督。

三、凸显特色,巩固成效

高陵镇“三资”管理工作起步较早,1996年全镇开始“村账站审”,并逐步过渡到“村账镇管”,2004年全面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2006年集中三个月时间对全镇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清理,并登记造册,与村集体资金一道纳入统一管理范畴,并开始实施对农村资产资源处置实行公开招投标的管理。2007年,由镇纪委牵头,依托财政所成立了“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2008年率先在全市实行电算化管理。2010年根据上报统一部署,又对全镇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统一清理,并完成电算化的录入工作,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在镇纪委的监督下与各村签订了“三资”监管代理委托协议。为了巩固成效,在工作中我们突出抓好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镇招投标中心的建设。镇政府为了规范“三资”管理,对资产资源的处置进行招投标,建起了专门的招投标厅,布置招投标的相关制度,完善资料、档案管理,购置监控摄影设备,可以对招投标现持实行全程电子录入,确保了招投标公开、公正和实物资料的完备。

2、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针对“三资”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违纪案件线索,镇纪委及时介入,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三资”管理方案的案件查处。2007年查处了原谭家洲村村主任、党支部副书记胡昌平贪污公款的经济案件,并给予当事人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给予瞿家湖村副主任徐先荣因违反财经纪律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008年月堤拐村党支部书记万立才,党支部副书记杨大勇因处置资产资源违反招投标纪律分别给予党内留党察看一年和党内警告的处分。2009年对镇渔场原场长、支部书记徐上义因贪污、侵占公款,给予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2010年,在“三资”清理过程中,我们发现长港村原党支部副书记王昌富存在经济问题,镇纪委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进行了初核,因当事人外出,正请求公安机关协查,并予以立案。

3、全面实行离任审计制度。我们对离任的村干部及镇直单位负责人实行离任审计。2009年,镇纪委在接到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原官山垱村会计梁大新离任审计报告后,针对报告中怀疑梁大新有隐瞒收入的嫌疑,镇纪委及时与中心人员一道,对其财务进行了调查,因梁大新不是纪检监察对象,镇纪委按非案件办理形式,确认了事实,并让其退赔了12300元公款。

4、及时处理“三资”信访问题。在今年的“三资”过程中,对正在运行中的合同进行逐一审核,共纠正不完善合同6份,处理徐家岗村过去未经招投标出让林地的违规合同,让乙方为村级补缴合同款1.3万元,同时撤销一起原学校资产拍卖。

如何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篇6

摘 要: 加强“三资”管理能将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将集体存量资产盘活,使实体经济壮大。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农民的权益。现如今,国家对农村三资问题十分重视。而受限于思想意识、管理水平、法规制度等问题因素,目前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就三资管理中的问题展开分析,而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三资”管理;管理;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61

属于农村集体的资源、资产以及资金问题被总结归纳为“三资”问题,由于属于集体领域的范畴,所以受到农村群众的广泛关注[1]。“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地方市为例,为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将“五统一”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并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2]。将财务管理纳入年终考核,并在下属各镇级机关推行实施。在原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条件,在主页上公布财务信息,并在各镇、村公开宣传。让群众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三资变动情况,加强群众舆论监督。从以上几点来看,济宁市在三资管理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从客观角度与更高标准上看,政府工作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以下即对其展开分析:

1.1 群众的思想误区尚未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而自主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足

自从包产到户以来,农村群众的集体意识逐渐淡薄,缺乏集体实务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此外对于很多农村来讲,农民并不清楚农业“三资”都包含哪些内容,总的资产情况日趋复杂。农民的集体管理能否取得正面效果还有待验证,所以从能力与意识上看,农村群体的主动性、自发性与管理水平仍有不足。

1.2 财务制度不健全,账务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台账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账面与实际资产之间差异较大,而荒山、土地、鱼塘等资产所属以及界定划分没有一定依据。村民与政府之间的合同协议大多不完善,未正式签订的合同以及用收据代替的合同数量比正式合同还要多。

1.3 农民对于农业“三资”缺乏认识

对于三资了解程度过低,在自身利益的争取中往往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也不懂得如何获得自身应得的利益,在“三资”利用上,往往没有完善的合同条款制约,致使集体利益的公平性难以保证,降低了三资的收益。

1.4对于集体资产利用,缺乏正确认识

往往集体资产的利用率低下,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资金出现占用、挪用现象,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集体资产受到损害。改善“三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政府机关应发挥其带头作用,引领农村群众改变固有思维,从思想意识上接受三资管理的概念,并严格贯彻落实政府精神。强化政府、党委自身责任。将三资管理作为政府维持稳定、谋求进步的基本方法和关键内容。从根源与制度上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对三资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群众的见识、思想。

2.2 进一步贯彻公开、透明原则

坚持农业“三资”管理的透明化、公开化,让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程度;为拓宽公开规模,将“三资”管理所涉及到的资金数额向群众公示。加强政府网站主页浏览流畅性,为济宁市所辖各镇、区网络开设便捷登陆端口,让农民群众能更及时地了解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对台账管理制度仍需加强,定期对资产与账面进行核对。

2.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要彻底提高农业“三资”管理能力,就要从农业资产管理制度入手,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管理方案。以制度为群众做保障,对官员行为进行限制。并通过健全规章,使土地流转有序、产权明晰、债务可控、招标透明。以为时间单位对农业“三资”问题进行审查,坚持台账登记、资源界定以及民主公开程序。

2.4 完善监督方法

过去农村产业、资产都是由上级领导部门管理,而上级政府在考虑问题时更多的从宏观角度着眼,致使村镇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采用农村自主管理的方式,则能有效改变这一问题现状。要强化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与监督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民群众的自主管理。将会计委托代理制全面推行,由上级单位负责支付与资产暂存,由下级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使财政工作的中心紧紧依靠着民生的大问题、大方向,对财政预算和资金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并在民主代表的理财监督下,就如何使用这部分集体财产制定计划。民主代表由农村群众选举,并每年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合理性。

2.5 落实责任

对待农业集体财产问题,应严格遵照农业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行事。对违法乱纪的事情予以坚决而严厉的打击。要连同多个部门,共同组成联动机制。让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以督促农业“三资”问题的公开化、透明化和民主化。要有上级政府牵头将财政部门、监察部门、纪检部门等一一串联起来,构成严密的检查、监管网络。让“三资”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消失在萌芽中,不为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创造有利环境;按照上级指示,并结合某地区实际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管理方案,以监察、纪检部门为主体,监督方案政策的落实情况。严肃、严格处理各种违规、违法事件。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构筑信任的桥梁,让群众紧紧围绕政府,有利于相关决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总结

“三资”问题牵涉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目前来看,农业“三资”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思想的局限,管理能力的欠缺。因此,加强农民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会计委托工作成效(农村三资管理) 篇7

1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 各地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有的地方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不严, 非生产性开支较多, 重大收支事项决策不民主;有的地方由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 导致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 责任不明, 主体缺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各地必须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把它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和实事来抓。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监督管理, 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 围绕目标,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2.1 建立完善“三资”台帐管理制度

2.1.1 搞好农村集体资源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按照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 由国土、农业、林业部门牵头, 相关涉农机构共同配合, 对农村集体土地、森林、荒地、滩涂、矿产等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摸底、造册登记, 分类建立台帐。要按照农村集体资源的面积、区域位置、承包户、承包年限、相关责任等要素, 以及调整使用情况, 建立反映真实状况的数据台帐, 并按程序做好确权、颁证工作。

2.1.2 搞好集体资产的清查核实

对集体投资、投劳, 以及国家扶持形成的公益性设施, 集体投资兴办企业形成的非货币资产 (包括厂房、设备、车辆、办公用品、电器、农机具等) 分类登记注册, 建立台帐, 详细记录各类资产购建的时间、型号、价格、数量、资产使用责任人、使用程度、维修次数、维护投入的费用等。

2.1.3 清查核对集体资金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 上级拨付的支农资金、补偿资金、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公共事业建设等专项基金, 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劳务所形成的集体积累、债权债务等, 清查核实, 摸清底数。乡镇要负责指导所辖各村对本村“三资”进行摸底、登记、审核、造册, 由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并在全村公开后记入本村资产、资源台帐。台帐应全面反映本村资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同时, 要建立村资产、资源备案制度。各村要将资产、资源情况, 以及资产处置情况、相关会议记录、评估、招投标合同等复印件, 在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备案。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每年都要对农村集体的“三资”的增减变化和保值增值状况进行检查, 实行年检备案制度;对经营性的资产每2年必须审计1次, 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

2.2 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经营审核 (备案) 制度

建立县级土地流转交易中心, 乡级依托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来流转土地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乡镇经管站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流转合鉴证。国土、农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 为农民开展土地流转活动提供法律服务, 促进其经营权有序流转。

2.3 建立资产和资源评估制度

集体资产和资源因拍卖、转让、出租和合资联营等方式而发生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变更时, 必须进行价格评估, 并以评估价值作为转让或变革的依据。集体资产和资源评估要遵循真实、科学、公正的原则, 由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

2.4 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在不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的前提下, 全面实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要规范委托代理程序, 按照村委会提出的会计委托代理建议, 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 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与村委会签订《会计委托代理协议》, 以及依照会计委托代理的权利和义务, 分村建账, 全面代理村级财务事项, 并逐步纳入会计电算化管理。

2.5 实行农村集体财务支出审批 (单) 制度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事项发生时, 按照经手人取得的有效原始凭证, 在原始凭证上注明用途并签字 (盖章) , 报账员呈民主理财组审核, 并填制“财务支出审批单”, 提交村民主理财组长、村委会主任、村支书在指定位置签署意见, 由报账员定期将财务支出审批单报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负责人审核签字, 由中心人员进行审核记账, 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已报销”专章。逐步建立完善“村级联签公开、乡镇审核服务、县级指导监督”三级联动的运行机制。

2.7 建立农村重大建设项目和集体资产处置招投标制度

政府投资、农村集体集资兴建的重大工程项目、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集体资产处置等, 要采取公开竞价和招投标方式实行规范运作。村级组织提供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资金概 (预) 算, 报乡镇审核;乡镇统一组织对工程标的、程序、时间、条件及要求等事项进行信息公布, 组织实施招投标的评审。建设项目由中标公司承建, 村级组织实行具体监管。

2.7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各地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对村级领导班子的考核中, 作为村主要负责人勤廉的“述、询、评”的主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干部群众有意见的村和村主要干部, 一律不得参加各类评先评优活动;对非法改变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不按照规定进行资产登记或者资产评估、低价处理农村集体“三资”、不执行“三资”管理制度、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村和村主要领导, 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 造成损失的, 要依法进行赔偿, 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3 加强组织领导, 努力提高“三资”监管服务水平

3.1 建立“三资”管理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监管工作, 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 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要抽调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从事这项工作, 并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等。

3.2 加强对“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各级农经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组织对“三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培训, 提高他们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工作技能, 规范监管行为, 建立农村“三资”管理人员的奖惩激励机制, 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3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新途径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篇8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集体开支随意性大、财务混乱,财务不公开或公开不符合要求,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当,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群众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三资”管理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迫切希望知悉村里的三资管理运行状况,积极要求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二、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三资”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

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层层截留、挪用

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支农资金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层层截留、挪用问题。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甚至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切实做到“四清四防”

首先要对农村“三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界定产权;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做到“四清四防”。

1.1家产要清,防产权模糊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形成由农经部门牵头,镇(街道)农经站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在对镇、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每年底还要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对因涉及征地拆迁、资产出售和土地复垦、中心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等因素形成的集体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年底前与民主理财结果一起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2财务要清楚,防管理混乱

镇村两级应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取消村级行政招待,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对照标准执行村干部工资报酬及各项补贴,健全“三资”管理档案,完善各项承包合同,做到应收尽收,杜绝跑冒滴漏。扎实抓好民主理财,民选产生理财人员,在理财结果的公布上既要有财务公开的内容,更要突出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充分体现客观全面、真实可信,努力使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结果让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3资产处置要清白,防暗箱操作

个别村在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过程中,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搞招投标,只凭个别人说了算,让少数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而个别干部则借机牟利。有的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不高签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善,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为缓一时资金所缺,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为下一任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应对村级招投标事宜进行规范运作。村在制定“三资”处置方案时,首先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最佳处置方案,通过后,交由乡镇招投标中心,统一向社会竞价,进行招投标。各村不再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这样可有效减少村干部“暗箱操作”的机会。

1.4干部要清廉,防个人独断主

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力度,在保障其村务自治权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切忌个人独断,一意孤行,凡事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3.“村财乡管”,强化监督

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以村财乡管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行台账登记、审核审批、年度检查、审计监督、资质评估、招标投标、财务管理等有效管理。

4.重拳出击,严肃查处

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将“三资”管理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四、结语

上一篇:中考议论文阅读考前猜题卷 (独家秘卷)解析下一篇:关于朋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