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会计发展趋势

2024-09-05

农村会计发展趋势(精选12篇)

农村会计发展趋势 篇1

“三农”问题是我国新时期经济改革工作的核心之一, 搞好农村经济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也是维护农村稳定和安全的基石。理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和深化农村会计改革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强化农村会计管理工作, 建立规范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回归农村会计本位则是农村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农村会计制度发展历程及会计管理体制

(一) 农村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 各级政府对农村财务问题都非常重视, 逐步探索出了一些适合不同时代的农村会计制度,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与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计划性制度相一致, 我国农村会计制度是一种高度统一的计划治理, 具有鲜明的计划性与财政性特征, 集体经济的各种财产物资统一归于集体, “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按照“按需分配”进行运作, 集体生产采取大包干, 不进行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和核算。二是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逐步建立乡政府、村委会, 实行农村自治, 实施乡村企业发展战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村级各类集体和私营企业等获得大发展, 农村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出现了“村账村管”和“村企共治”等会计制度。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随着农村工业化与乡村城市化政策的推进和实施, 农村集体资产规模日益扩大, 村民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日趋增强, 原有的农村会计综合素质和管理体制等都难以胜任复杂化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 农村财务侵害案件高频发生, 农村会计成为农村经济改革中的焦点和凸点, 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农村陆续出现了适合当地情况的以加强会计核算为主旨的会计核算治理机制, 影响较大的包括村账乡 (站) 审、村账乡 (镇) 代管、联村会计集中办公制、村会计委派制、村会计乡镇代理制等。四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后农税时代。随着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免征、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 村会计委派制、村会计乡镇代理制逐渐在全国铺开。

(二) 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村级会计委派制与村级会计乡镇代理制是目前我国村级会计管理最主要的两种治理机制。一是村会计委派制。在委派制下, 会计人员摆脱了与服务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 在维护财经纪律、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主要是村经济组织的会计主体地位缺失, 缺乏有力的委派会计管理机构, 会计委派制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 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不够明确, 委派会计的后顾之忧没有真正解决。二是村会计乡镇代理制。实行代理后, 在委托记账协议下, 实行制度、审核、记账、公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 强化了会计核算和监督, 村经济组织账目清楚,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村干部的违法违章行为, 推行了农村会计电算化,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制度下乡镇政府集管理和监督职能于一身, 村级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公开不规范, 民主理财小组作用虚化, 农村财会人员素质不高等不足, 同时会计人员服务于农村经济组织的决策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作用欠缺。

二、农村会计发展方向

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农村文化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与此相适应, 农村会计制度应向着体现村民管理自治、强化民主监督、保障信息质量的方向变迁与完善, 回归会计本位, 实行自我管理是我国农村会计的根本方向, 村会计委派制、村会计乡镇代理制等只是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的过渡形式。

(一) 农村会计制度回归本位是由农村经济发展和会计本质决定的

一是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内在需求。农村经济组织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 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明确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法律主体地位, 不再由其他机构或政府代行职责, 以会计主体资格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是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农民的诉求。村民自治机制要求在农村政治和经济变革过程中需重视民情, 尊重民意和汲取民智, 充分考虑农民“自我管理资产”的内心诉求。这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其他非村民参与管理其账务和资金, 有一定的担心和疑惑。三是村民自治的内涵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 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则是广大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和农村工作的重心。四是会计本身的职能。面对新农村建设新目标与转型期农村特点, 会计管理机制变革应回归其原本经济功能, 弱化政治功能, 会计制度要求明确会计主体, 发挥会计应有的核算和监督职能, 而其他机构和个人代为行使监督职能则违背了会计本身的内在本质。

(二) 农村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农村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 高水平人员偏少, 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后续教育又跟不上, 业务处理水平不高, 无证上岗和任人唯亲现象比较严重, 造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无法胜任基本的会计工作。二是民主理财形同虚设。村干部一言堂,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甚至不愿管、不能管、不敢管, 造成财务公开不规范, 内容过于简单, 避重就轻, 公开时间不及时, 甚至搞“暗箱操作”, 公开程序不合理。三是农村会计制度不健全。主要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农村会计制度和外部监督审计制度, 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 监控渠道不畅, 监督管理乏力, 政府不监督指导, 不审计或无审计, 审计出的问题长期不纠正或不处理, 由此造成农村村级经济组织“银行账户多, 资金管理乱”, “支出票据多, 收支凭证乱”, “违规账目多, 核算管理乱”, “违规问题多, 财务收支乱”。四是会计的主体地位缺失。实行代理制、委派制等虽具有许多优点, 也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都无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中乡镇经管站代行政府职能成为会计主体和管理主体, 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代理中心为会计核算主体, 与会计本质冲突, 与村民自治相异;村民理财小组、政府与第三方审计监督同为监督主体, 却不能协调统一, 政府不介入, 监督就消失, 政府介入就导致“行政化”或“过死”。

(三) 农村会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是以会计证为基本要求, 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各级政府和各级组织必须按照《会计法》的要求, 坚持持证上岗是自选或公开选聘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同时, 还必须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学习交流, 互相检查财务收支、记账和建账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提高, 加强在岗会计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电算化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学习,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是以第三方审计为重点, 加强内外部会计监督。村级内部不能很好或没有开展各项监督, 使内部监督几乎流于形式, 甚至是完全的放任自流, 因此, 建立和完善以第三方审计为重点的社会监督体系, 不断加强政府、审计、税务监督和社会监督, 进而不断逆向促进村民监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内部审计等监督组织的建立完善和工作职能的发挥, 全面监控农村会计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三是以经济法律为主要内容, 加强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教育和培训。村干部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带头人, 唯有为人正派正直、办事热心公道、大公无私为农民谋福利、思想认识正确、法制观念浓厚的人才能做好农村基层干部, 才能当好家, 理好财, 才能领导群众发展农村经济, 这同时也是实行村级会计自我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必须对村基层干部加强以经济法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培训, 利用培训会、党员大会、支部会、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提高内部监督的意识和能力, 使农村基层干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扎扎实实工作, 做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路人。四是以建章立制为突破口, 狠抓落实和检查。要以《会计法》为基准, 按照财政和农业等部门的要求, 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农村会计规章制度, 如会计工作规范 (会计核算监督制度) 、现金收支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以确保会计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还要注重落实和检查, 按照对责任追究制度, 对各责任人实行上溯追究、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 对有令不行者, 要严肃查处, 对违法犯罪者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五是以财务公开为手段, 强化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财务监事会监督。各地的实践证明实行村财务公开是民主理财和村民监督的重要手段, 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 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推进村民自治的一项有力举措。村民主理财小组受托于村民代表大会参与村财务管理, 按制度定期或关键点时间或较多村民有异议时向村民公布总体和专项财务收支、资产债务、大额或专项资金使用、干部报酬分配、投资收益及分红、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其他财务热点问题等, 使村级财务管理做到“阳光操作”, 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村财务监事会要依法加强日常监管, 积极履行监管职责, 敢于和用于对各个会计事项和财务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监督, 严把支出关, 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完整。六是以会计规范基础, 严格会计业务的计划、审核、报批、核算处理程序。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按照会计业务流程, 严格落实入账前的“五审关”, 即每笔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入账都要经过以下程序:一是把好初审关, 即由村会计依据财务收支计划, 对所处理的经济业务进行合理性和合法性审查, 对手续不全、违规违纪的票据等退还给经手人;二是把好签字关, 即由村干部对收支票据进行再次审核把关, 符合条件的签字, 不符合条件的退回当事人;三是把好理财关, 即由民主理财小组对收支票据进行集体讨论审核, 对有异议的票据, 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认定把关;四是把好审核关, 即每月底, 由村会计将齐全的票据交县级有关管理部门的总会计审核审计把关;五是把好入账关, 即由分管会计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及上级有关文件、政策的规定对审核合格的票据进行再次审核, 无误后才能入账。

(四) 多方扶持, 推进农村会计回归本位

一是政府支持, 统一管理。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管理, 首先要提高各个方面的认识, 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摆上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 定期听取关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 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制定对策, 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其次, 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 尽快理顺管理体制, 把归口其他部门管理的农村会计工作尽快划归县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财政部门要按照《会计法》的要求, 切实履行职责, 认真抓好农村会计管理工作, 为促进我国“三农”改革与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村顺利实施提供财政统一的法定管理保障。二是立法支持, 规范基础。《会计法》是各项会计工作的准绳,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实施会计基础工作的依据, 要尽快以此为根本, 建立统一的农村会计管理法规, 进一步完善农村会计与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农村自我监督能力, 强化政府和社会监督功能。同时, 农村会计人员要加强会计法规的学习,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依法依规做人行事;要加大会计法规的宣传, 营造一个全社会了解会计法规、执行会计法规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逐步提高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三是激励机制, 稳定和发展队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前农村会计人员的待遇水平整体较低, 生存和发展相对困难, 会计工作失去了吸引力, 会计人员失去提高职业能力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出台政策, 建立健全完善的考评考核激励机制, 以业务考试、工作考核和民主评议为基点, 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大力开展优秀会计人员评选与表彰工作, 以利于稳定农村会计队伍, 激励广大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勇创佳绩, 更好地参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四是实行电算化, 联网监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 在试点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会计电算化系统和联网监控系统, 包括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公开、信息监控等, 运用现代IT技术手段, 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不断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会计回归主体, 会计人员由会计主体聘任、管理、解雇、奖惩, 彻底摆脱双重身份所造成的双重目标的冲突, 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符合会计法律法规本质。当然, 考虑到我国农村组织制度的现行基础、经济社会的阶段性、复杂性以及机制的演进规律, 要真正回归主体, 难度较大, 可采取暂时过渡、条件尝试的方式, 建立“政府引导, 村代会授权、村委会实施、村监委监督”的自我管理式的财务治理结构, 发挥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功能, 村代会的财务决策功能, 村委会的会计核算功能, 村监委的会计监督功能, 最终建立与企事业单位一样的、农村经济组织作为会计主体的农村会计制度。

农村会计发展趋势 篇2

我国会计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会计改革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十分重视与接轨。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性文件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改革思路。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虽然在主要方面我国会计体系与国际惯例一致,也符合wto的要求,但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在内容和具体条款等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尚有不少差距,如我国现已颁布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只涉及到16项内容,在会计准则的具体条款上限制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多数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中无法反映,坏帐准备金计提方式单一、计提比例偏低等。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的步伐,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要求会计这一国际商业语言应进一步提高其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增强其透明度,以利于会计信息用户在进行筹资、投资、经营决策时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避免决策失误。这就要求各国会计在处理具体会计事项时,应遵循某种规定,都按通行的做法来办理。无疑,我国会计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既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会计必将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会计核算技术已经经历了由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阶段。与手工会计比较,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的手段、方式、方法,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减轻了会计工作量,使会计人员从以大量繁琐的会计核算为主转入会计管理为主成为可能。我国会计核算技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虽然已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转变的目标,但是与现代信息社会和现代企业管理对信息发展的需要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电算化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不够及时;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会计确认条件的需要,信息内容一般只限于财务信息,而较少涉及到非财务信息;对内会计信息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物质流、资金流相互融通性差,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基本上是分离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步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变化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经济管理和决策对会计工作的需要,会计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这就必然要求会计应积极改革现有的核算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要求会计这一信息系统能够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自动实现会计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相互交换和融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传送及应用,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为企业管理决策和国家宏观控制、决策实时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及相关信息,由此,我们可以预期,会计信息化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会计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我国加入wto后,相应的应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履行我国入世时的相关承诺,我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包括会计市场开放将进一步加强。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允许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企业到我国来开展会计业务,国外知名的会计公司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必将对我国现有的会计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由于我国民间审计起步晚,会计事务所刚完成改制,尚处于调整发展时期,与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比较,我国在审计方法、手段、人员素质及资金实力、规模、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这就对我国会计公司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竞争加剧的会计市场,我国会计服务业别无选择,也没有退路,我们只有进一步规范和开拓会计市场、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才可能在国际会计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高度重视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加紧对现有的从业人员的培训,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包括从国外知名学府及企业吸引优秀人才,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留住人才;加快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兼并与联合,走强强联合、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事务所及其成员的抗风险意识,同时积极转变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提高服务意识,以及时、热情、周到、优质的服务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会计市场竞争,迅速提升我国会计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我国会计市场全面开放的需要。[next]

会计新的领域将逐步拓宽

新的世纪,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现代信息科学的兴起,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兴产业不断涌出,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及世界经济朝一体化方向迈进等,会计正在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条件的需要,我国会计也必将逐步拓宽新的领域,更好地适应正在变化的时代需要,比如: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国际间频繁出现的商业贸易及投资融资活动,为更好地满

足为跨国公司及国际经济业务服务的需要,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国际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为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好地实现资本保全的目的,应重视对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和动用;在知识经济社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组织都不可缺少的最宝贵资源,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因此,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所需信息的人力资源会计必将应运而生。

会计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每当人类历史发生一场社会政治经济大革命的时候,必然引发会计领域的深刻革命,展望未来,为更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的需要,我国会计还应在诸如网络会计、绿色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实证会计、会计法学、决策会计、比较会计、行为会计等方面加强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我国特色的会计领域,更好地发挥会计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会进一步规范

国内相继爆发的银广夏、黎明股份、红光实业、郑百文等会计丑闻及国外的安然、世通等会计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要求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几年来,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会计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同时制定颁布了相关的配套法规,如《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等,从法律上加大了对会计监督的力度。

会计报告将趋于多样化信息披露会更加及时和充分

适应信息社会对会计报告信息的需要,会计报告将趋于多样化,信息披露也会更加及时和充分。在会计报告体系上,我们现有的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由于对复杂的业务和会计事项不能充分披露,新的会计报告必然呼之欲出,如为较好地报告能够快速成交的金融资产的未实现价值的变动,与所有者交易无关所引起的权益变动等当前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的一些项目,如实反映企业本期的全部收益,就应积极探索使用新的会计报告,如全面收益表等;在会计报告时效上,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普及,企业网上会计报告成为可能,企业通过设立自己的信息网站,可以适时地将公司的财务状况披露于网上,便于信息用户随时查阅企业会计信息,了解掌握企业最新的财务状况,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及运用价值;在会计报告形式上,除了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外,适应21世纪行业竞争加强、风险加剧、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和要求不断变化的需要,新的、非标准的会计报告模式,如自助报告模式、预测报告模式、分层财务报告模式等将会不断涌现,以不断充实现行的会计报告模式、丰富会计报告的内容。

复合型会计人才将是未来会计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

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培养的是精通会计专业知识“核算型”的会计人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用户对信息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传统会计教育培养的人才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国教育界必须明确: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参与管理、决策的能力;适应我国加入wto及外项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人员还须精通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及相关国家的法律,懂得商务惯例、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等知识;为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我国会计教育还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再获取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风险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使会计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此外,针对我国目前从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的特点,我们还应继续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会计工作的需要。可以这样说,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上急需的和最受欢迎的人才,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将是未来高校会计教育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国会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理论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 成本会计 发展趋势 电算化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1.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管理理论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研究方法的具体的实物操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

1.2竞争使管理者更迫切希望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国外跨国企业的进入使国内的众多公司所面临激烈竞争,管理者愈加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更想知道準确的成本信息。

1.3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能够从事产品多样化生产,并解决了产品精致化的要求。当以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很高的制造费用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1.4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1.5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日益风行,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由于网络交易的临时性,当某项交易完成后虚拟的交易主体就会解散,在成本计算时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显得没有必要,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变化。

2.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3.解决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者应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3.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3.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3.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4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3.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乐艳芬.成本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韩五龙.完全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J].现代会计,2005,(4).

[3]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4]徐小华.新形式下成本会计的变革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5,(17).

[5]刑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6]刘庆志,国凤兰.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3).

[7]郑凤旺.成本会计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我国会计发展趋势 篇4

2、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批准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 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审批人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 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 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业务,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 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3、有效的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交易, 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 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确认并记录企业所有真实的交易;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 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做适当的分类;正确计量交易的价值, 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在会计报表上公允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二)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建立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货币资金是单位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 也是唯一能够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资产的资产。因此, 控制货币资金的目标是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2、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它是指为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对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物资, 很有必要进行资产安全控制。 (1) 卡住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关; (2) 把好固定资产价值计量关; (3) 卡住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对外租赁、报废处理关; (4) 卡住固定资产修理修缮关; (5) 把好固定资产清查关; (6) 紧抓存货收发存环节的单证控制; (7) 落实存货收发存环节单证的稽核检查; (8) 加强存货仓储、运输等环节的人员素质控制。

3、建立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 内部审计人员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使命。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 还应该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管理者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 使企业员工能自觉地把办事准则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三) 加强内部环境建设。会计控制作为一个系统或机制, 离不开所存在的环境, 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 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尽相同, 会计控制作用是否有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全体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的影响, 它是充分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及保证, 因此应逐渐认识到内部环境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案件的深刻教训也警示我们, 案件的发生不是没有制度, 而是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制度之所以落实难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约束人的行为, 防范人的道德风险。因此, 内部环境是基础, 必须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做起, 提倡风险管理文化, 增强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 即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到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 使风险意识深入到人心, 同时强调全员的参与, 塑造企业文化, 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氛围。

(四) 强化网络的安全控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 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 (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 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性指标主要有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针对这些方面, 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 如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隧道技术等。

(作者单位:邓州市财政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吕红.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和会计网络化[J].民营科技,

[2]单玉国.谈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18.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我国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进行服务, 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 所谓会计的国际化, 是指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 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 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 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 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会计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 有利于正确处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促进国际间经济合作, 吸引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其次, 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及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促进企事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 参与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会计在发展国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了时空界限, 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 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会计国际化可以提供真实、公允、可比并能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信息, 因此要求我国会计必须国际化。

1、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企业实施跨国经营, 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 母公司为了加强各子公司间的经济联系和实施国际经营, 需要了解公司整体及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而

我国会计发展趋势

□文/王平

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 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 这些都要求会计国际化。

2、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资本市场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会计向国际接轨的最主要动力, 它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实现会计国际化。随着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我国企业也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3、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避免资源浪费的需要。不同的会计准则所产生的财务资料是不同的。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 而市场需要的资金是无限的, 怎样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 这就需要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以方便他们作出投资选择。如果会计准则不一样, 不仅投资者无法比较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 还会导致资源浪费。

二、会计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1、从市场本身的发展看, 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 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太规范, 市场竞争不充分。我国资本市场起步也比较晚, 规模相对较小, 作为资本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特殊。这些特殊的国情显然会极大地影响会计的核算和会计体系的建立。

2、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差距。会计准则是国家法律承认和认可的规范, 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着重要作用。从其数量和规范范围来看,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还相差甚远。到2002年底国际会计准则已公告41项, 还不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各种解释。美国会计准则也公告到135号。而我国到2002年底才颁布16项具体会计准则, 至于覆盖的范围差距就更大。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方面还相差甚远, 有待于做出巨大努力。

3、在会计计量上存在差距。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均把会计计量建立在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 又特别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核性, 所以一直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而国际会计准则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主。由于我国市场发达程度有限, 应用公允价值确实存在困难, 这就势必拉大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差距。

4、会计人员素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会计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日趋深入, 会计实践中的不规范行为屡见不鲜, 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发, 严重干扰和制约着经济的正常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 由于多元化利益的驱动, 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也难免受到利益的驱动, 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抵挡不住诱惑, 不能坚持原则, 牟取私利, 贪赃枉法;二是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违背执业准则, 弄虚作假。少数会计机构、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 明知有假而报假, 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三、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1、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增加其可操作性。无论是会计准则, 还是会计计量理论等内容的国际化, 也不论是通过什么途径, 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 并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会计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明确会计责任主体、指出会计核算和记账规则的各项要求、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这部法律的实施, 对于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其重要意义。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好这部法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才能使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的进程扎实有序。笔者认为, 无论是《会计法》、《公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等种种法律法规, 对财务虚假的处罚可以说力度较大。会计国际化必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增加其可操作性, 并与国际接轨。

2、创新会计人才管理机制。我国会计人员分布范围广泛、涉及不同的经济形式、不同的行业类型、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地域, 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极为广泛及复杂。不仅如此, 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庞大, 目前从业会计人员超过1, 000万之多, 这个数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数量庞大的人员, 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能够正常运行, 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既是重大的现实课题, 也是管理者面临的考验。必须创新会计人才管理的机制, 为在复杂环境下有效实施人才管理, 创新科学的方法。

3、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当前要加快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特别是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重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要;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 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 提高其可操作性;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与准则的制定, 调动全社会力量, 广泛开展准则的制定、培训、宣传、研究工作, 使准则尽快深入人心。

4、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行水平, 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 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准靠拢。

参考文献

[1]汤云为, 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2]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2.11.

知识经济会计发展趋势 篇5

21世纪是高新技术日新月益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更新换代的时代。身在改革浪潮中的企业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革,而作为企业核心的会计管理也在不断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 会计的历史地位

1.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把关,更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核算和监督。一般人会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各方面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一部分会计人员从琐碎的核算中解脱出来,从普通的会计核算工作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不断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所以会计在企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取代了会计核算工作,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使得一些会计人员面临下岗的危机。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使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效率提高了,使得会计工作不再重要了,会计人员是否会失业?

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这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在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加强了,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经济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会计工作中,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富余的会计人员,还是无事

可干而失业,而是要还失时机地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当会计核算工作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一方面应拓宽会计核算范围和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应将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于会计管墼工作中,用知识进行管墼,使会计管墼工作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是会计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机遇,是发挥会计工作作的新起点。

2.会计的工作重点在管理

会计工作还等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

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还存在分歧。有些人认为,会计只是核算工作,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不具有管理职能。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要从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出发,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要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是因为:(1)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来保驾护航,对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进行有交的管理和分析,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2)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的需要。企业,事业等单位要进行现代化管墼,需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墼,以便促进本单位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上层建筑的需要。体现上层建筑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溘》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一种管理活动。(4)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会计工作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有条件并需要会计人员大量从事管理工作。(5)会计学科分类的要求。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从而确定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营决策和做好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控制消耗并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分析执行情况,挖掘潜力,提出措施,以便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管理型会计模式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的重心在管理,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监督,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企业要进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流通,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相应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管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宏观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

4、会计要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包括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其中会计也不例外。会计现代化是指广泛、系统地运用先进、科学、规范的会计理论、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现代化包括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方法现代化、会计手段现代化和会计组织现代化。

中国的会计工作进入80年代,1990年11月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使会计工作向经营管理型发展,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会计工作现代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其要求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国际性;会计工作规范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先进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高要求,国际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终要求。

二、会计核算向多方面、全方位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必将带动会计核算的革新和发展,向多方面、全方位方向发展。

1.会计核算集中化

浅谈农村汽车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农村;汽车;发展趋势

我觉得只有了解市场,才能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才能抢占市场先机,取得最大效益。对此,我想未来汽车市场最大的潜力应该是农村。为什么说我国农村将成为发展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这是因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广大农村市场需求。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逐步实施,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以及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村消费者对农业机械、家电、汽车的消费需求和购买欲望不断提高,从而给汽车在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政府惠农政策加快农村汽车市场发展

(一)从农民收入来看,农村对汽车的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差距逐渐缩小。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14.9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了8.0%,增速连续5年都超过6%,部分较发达的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万元。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持续推行的“三农”政策,使得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据有关部门针对农村消费者调查显示,约有四成的被访者认为,家庭年均收入在3~5万元就可以考虑买车,约有三成的被访者认为,家庭年均收入在5~7万可以考虑买车。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消费将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二)“汽车下乡”政策将刺激农村汽车消费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汽车在我国大中城市快速普及,但汽车进入农村的速度一直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道路硬件欠缺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年初,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开展“汽车下乡”,国家安排50亿元资金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之后,陆续出台了《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换购微型、轻型载货车以及直接购买微型客车、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和摩托车的均给予一次性补贴。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拉动农村汽车消费,有效改善农村汽车市场落后局面。

二、低速汽车和轻型载货车在农村市场的发展

(一)低速汽车在农村保有量大,主要厂家在全国农村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国低速汽车总体保有量约有2000多万辆,取得农用车或低速汽车牌照的约有近2000万辆。近几年产量一直维持在200万辆左右,产值在400亿元左右。而且,各主要生产厂家,在全国县城甚至乡镇都设有经销店或专卖店,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营销服务网络,农民购买、维修、零部件供应都极为方便,因此,无论从农民的使用习惯、购买习惯,还是操作、维修,低速汽车在农村市场有着深厚的基础。

(二)低速汽车仍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低速汽车始终定位于服务“三农”,以其实用、价廉为基本特征,走的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规律,能极大地满足农村市场和农民需求的发展道路。低速汽车价格定位于与农民收入水平相当的低价位,其价格从几千元到两三万元,而一般载货汽车售价在四万到八万元。差价还是比较悬殊的。一辆低速货车(四轮农用车)的售价要比经济型轻卡便宜1万元左右,而三轮汽车(三轮农用车)便宜的售价仅四五千元。因此,即使国家补贴按最高5000元计算,还有相当大的差价。特别是在当前农民整体收入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低速汽车在农村市场仍具有良好的价格优势。

三、国内自主品牌靠农村市场主打

在做关于农村汽车市场的深入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市场潜力巨大”。这一调查主要是以“三农”来定位,调查的区域范围主要是县城以下的乡镇和村庄,调查的汽车产品对象主要是低速汽车、中型以下货车和微型中型客车,调查的使用者主要是农民。从汽车销售市场信息得知,目前,广大农村市场的汽车基本上还是自主品牌。

占领农村市场更深一层意义,在于保护和壮大自主品牌。在国内,汽车的中低端市场是自主品牌占上风,保护中低端市场,就能保住自主品牌。但决定市场归属的因素,除了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还要有销售网络,维修服务,配件供应,汽车金融等一系列行业保障。这就需要我们的汽车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要未雨绸缪,科学决策,全面筹划。

综上所述,农村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考验。汽车业怎样开拓和发展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如何坚持自主创新,为农村、为农民造更多更好适销对路的汽车,来满足农村和农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和运输需求?这些都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面临而且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由此汽车企业应当重视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不断创新生产技术,保证汽车生产质量,做好汽车售后服务,为更好的完善国家汽车下乡政策,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门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2]曹德荣.汽车流通发展趋势,重点,和措施.

浅谈会计未来发展趋势 篇7

一、会计核算向网络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l、电子技术将在会计核算中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 会计工作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

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 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 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会计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 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 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 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 要求提高了, 信息需要加强了。

2、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 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 (含成本会计) 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 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 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 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 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 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 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 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3、会计核算规范化。

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复杂和多方面, 需要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 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标准性, 会计核算按确定的准则或依据、程序、格式、要求等进行;统一性, 会计核算按有关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一致性, 会计核算按已有的规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实施应是相同的。应该说明, 会计核算规范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规定, 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 可以作相应的调整, 或修改或充实, 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

4、会计核算法制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当然包括依法治理会计工作, 会计核算要法制化。会计核算法制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 不仅要依据会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也要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有关会计的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还包括依据会计法规制定的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本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决定、指示等。会计工作的法制化, 是要求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部和全过程都要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法制化的基本特征是会计核算工作依法进行的全面性和强制性。

二、会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 将促进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 向全方位、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

1、会计系统重视系统管理。

会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既是一个封闭系统, 又是一个开放系统, 它的运行受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会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 即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系统因客体的不同, 而有各种不同的子系统, 对子系统也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系统管理, 如对成本系统的管理, 对资金的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它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 而形成会计管理体系。

2、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 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要重视对人的培养。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并创造条件调动其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人才管理, 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竞争性人才是创新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创新, 创新技术, 创新制度, 创新管理, 创新理论, 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 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 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特点是:创新性、全面性、专业性、复合性、适应性、优异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既包括在工作中培养, 也包括在学校培养。

3、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显著特征, 是加强发展战略研究, 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要适应市场, 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 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依据企业的战略, 相应要研究会计战略。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就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是指对影响企业全局、重大、长远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战略的中心。财务战略按其内容分为资金战略、成本战略、利润战略和竞争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管理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它包括战略预测、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等。加强财务战略管理, 落实战略目标, 制定实施的方针、计划、方案、方法、措施和步骤, 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4、会计管理重视知识管理。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 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对知识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和创新, 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递增报酬, 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而是知识型;企业要追求适应经济效益, 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 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而其中心环节是创新, 离开技术创新就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而, 企业将更重视知识和创新, 重视知识的生产。对知识的生产需要大量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投入。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 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 需要用知识对其加强管理。

浅析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篇8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管理理论创新对成本会计研究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

2、竞争使管理者更迫切希望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国外跨国企业的进入使国内的众多公司面临激烈竞争,管理者愈加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3、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能够从事产品多样化生产,并解决了产品精致化的要求。当以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很高的制造费用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4、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5、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日益风行,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由于网络交易的临时性,当某项交易完成后,虚拟的交易主体就会解散,在成本计算时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显得没有必要,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变化。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

1、全面质量管理(TQM)。TQM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

质量成本会计理论认为,仅仅从成本自身的角度考虑成本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管理当局应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考虑成本问题。不仅要考虑有形的成本支出,还要考虑无形的成本损失;既要考虑货币因素,也要考虑非货币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更要考虑不同的成本方案对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影响;成本考核时,不仅要看成本升降,而且要联系企业的收益、综合竞争力,把供应商、客户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质量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

2、适时制(J I T)。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到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3、目标管理。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定自己的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四、解决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者应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成本决策、成本预测、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将会大大缩短我国民族企业的更新周期,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2、更新成本观念。首先,政府各级机关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推进成本会计的系统改革,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回避思想,加快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地推进会计改革的进程;其次,成本会计人员要理论与实践并重,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懂得经营管理,熟悉生产流程,善于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使用。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篇9

关键词: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电算化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 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 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 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 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管理理论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

在新的经济环境中, 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 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技术是人类的劳动成果, 也是可以交换的商品, 知识资源消耗理所当然应成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竞争使管理者更迫切希望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国外跨国企业的进入使得国内的众多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从而使得管理者愈加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 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3、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相对于传统制造环境而言, 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的最新成果, 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 生产力会大幅提升, 不但成本会降低, 质量也会提高, 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跟着自动化调整。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 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继续使用, 将造成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产品成本偏离控制范围。

4、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

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因此, 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 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 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5、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日益风行, 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

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 由于网络交易的临时性, 当某项交易完成后虚拟的交易主体就会解散, 在成本计算时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显得没有必要, 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变化。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局面, 国际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美、日、西欧等国企业, 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 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 通过成本发生的动因, 对于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 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 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当今时代, 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微机在企业中大量使用, 计量、记录及核算成本大大降低, 使得大型公司完全可能采用先进的成本会计系统。产品成本结构变动, 使主要为人工成本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成本会计系统已不能精确地反映产品的消耗, 企业内、外部来自成本计量和成本管理压力, 使作业成本法逐渐地为人们所重视。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 成本数据更加准确。其特点是: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成本计算对象多层次化、成本计算程序明晰化、费用分配标准多样化、提供成本信息准确化。

总而言之,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加明智的决策数据。其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三、解决对策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 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 解放思想, 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 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 同时, 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 讲究实效, 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 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

长期以来, 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 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 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 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 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 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 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 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 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 五是投入下降, 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 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所以, 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 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 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 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看, 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包括生产者成本 (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 和消费者成本 (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 ;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 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 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 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 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 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 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分析成本。实践证明, 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 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 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 只能进行事后反映, 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 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 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 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 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电算化的应用, 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完善成本会计组织,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 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 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 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 人人关心成本,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 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 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 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 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 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 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 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 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 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 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 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 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 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乐艳芬.成本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邢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

[3]刘庆志, 国凤兰.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6, (3) .

[4]赵金付, 刘军.对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4) .

谈企业会计的发展趋势 篇10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 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 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 讲究实效, 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企业成本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1 成本会计的变化及现状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a.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 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b.产品需求多样化, 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c.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 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d.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2 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现状

2.1 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

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它主要适用于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类企业中, 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所占比重很大, 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制造费用产生的原因, 从而便于确定制造费用新的分配方法, 便于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成本消耗, 借以降低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从以“产品”为中心, 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 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创造了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而是通过这种方法彻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许多固有缺陷, 使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具有客观真实性。正是由于作业成本法具有这样的优点, 所以, 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制造业在应用作业成本会计, 而且一些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商品批发及零售公司、医院等也在应用。2.2作业成本会计在我国还处于介绍阶段, 还没有一个企业从事作业成本会计的应用。其原因是:2.2.1管理会计是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基础, 而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 范围小, 各种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持续性。经营管理者还没有跳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有管理模式, 缺乏向管理要效益的内在动力和意识, 内在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不强烈, 所以, 也必然会导致作业成本会计应用上的滞后。2.2.2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还较低, 适应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制造环境还不具备或不充分。作业成本会计的应用还缺乏客观经济条件的支持。2.2.3我国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也难以应付这种全新成本计算系统的挑战。这是因为要实行作业成本会计, 作为财会人员必须对管理会计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 必须非常熟悉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模式, 要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应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由于我国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比较弱, 因此, 作业成本会计在我国只能采取有选择地试点, 逐步推开, 进而达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3 作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3.1 加强介绍和宣传。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制造环境将逐步改善, 电脑控制化、自动化的大中型企业将越来越多, 但要改变管理上的传统模式, 则必须给予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3.1.1要宣传介绍清楚作业成本会计的先进性、合理性、有效性及科学性, 要充分引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3.1.2应将国外典型企业一定时期的核算操作系统予以详细介绍。只有具有示范性才便于理解、认识和实际运用。虽然, 同样的企业发生相似的经济业务, 但因人因地因时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 毕竟别人的操作模式会对你产生某种启示和借鉴。3.2建立企业科学管理制度, 是应用作业成本会计的基础。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作业成本会计的基础和保证。这是因为只有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才能有效地划分费用产生的环节和区域, 才能准确地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后果。3.3建立不同行业的应用模式, 以便于推广和应用。建立不同行业的应用模式是推行作业成本会计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3.4选择试点, 逐步推广成功的经验都是人们在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实践中形成的。作业成本会计的应用也应采取这一实施方案, 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取得成功经验, 然后再加以推广。在选择试点中, 应以制造业为突破口, 形成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模式, 使成本会计的核算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和谐的统一, 使信息的提供与信息的需求实现同步。在推广时, 应有计划地培植和创造应用环境。

总之, 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 才能对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才能对成本信息的准确率要求得更高, 才能使作业成本会计的实施具有客观保证。

摘要:针对企业会计的发展趋势展开论述。

农村会计发展趋势 篇11

关键词:网络会计 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章编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68-02

一、网络会计是对传统会计的一种扬弃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核算业务频增、计算更加繁杂,传统的单机和局域网技术已难以完全胜任。网络会计作为网络环境下一种全新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它在冲击电算化会计的同时,也在实践中表现出了传统会计前所未有的优势。

1.会计主体的模糊性和会计对象的拓展性。1会计主体明显改变。传统会计主体明确稳定,但网络会计却不尽然。网络经济的全球性、虚拟性、速度性使得会计主体的外延范围不断扩大,主体间的关系多元化。以没有场地、没有物理实体、没有确切办公地点,可根据任务或市场变化迅速分合的网上虚拟商店为例,其会计核算范围就处于模糊状态。网络会计主体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既有别于以微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的会计电算化,也绝不简单等同于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信息纳入企业信息网进行远程操作及动态核算的会计网络化,因为后两者都没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限制。2)会计核算对象拓宽。传统会计中被普遍接受的会计对象观是“资金运动论”,这种观点对财富的认识主要局限于有形财富,对获利驱动力的认识也仅限于有形资产。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智力因素在企业中逐渐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企业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具备先进知识和良好创意的人才竞争;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行业经济、区域经济、全球经济都会对企业业务、事项产生影响,其经营将会更多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及虚拟企业,届时会计反映和监督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大。

2.会计核算的充分性和财务管理的动态性。1)传统会计受核算范围、手段、数据载体及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加之货币计量假设限制,其反映、披露的信息财务性的居多;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及财务性信息依据的会计过程、方法等被摒弃在外。网络会计下,以货币形式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能满足决策需要;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指标更能说明问题。网络会计可扩充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容量,能更加全面、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传统会计下,财会部门信息实时反馈能力弱,计划执行、投资获利等情况一般要到期末才会在账面上反映。但在网络会计中,由于数据可在线输入,处理能实时跟踪,信息会实时转化,会计核算从事后变为实时,此时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企业集团可利用网络对所有分支机构实行数据远程处理、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集中管理财务资源、调配资金,节约费用开支;方便及时掌握库存及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此外网络会计消除了财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加快了财务管理时效,能使企业的预测、决策更加快捷、科学。

3.信息获取的交互性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性。1)传统会计下,通用财务报表只能满足用户的一般性需要。而网络会计却可利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生成不同的会计报表,从而满足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如按报表项目建立索引就可生成简化财务报告,按部门建立索引就可获得企业分部报告,按时间建立索引就可获得各期财务报告。2)资源共享是网络会计特有的优越性。单机系统的独立性使它拥有的各种软件、硬件资源只能为其所用,而网络会计除了服务器外,其他终端都可共享服务器上的各种软硬件资源,这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减少了投资成本。而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数据库也包括了网上所有企业的信息,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上网查阅,从而能使各种会计信息、财务数据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

二、网络会计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网络会计优势颇多,但网络的开放性、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及网络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性等都决定了网络会计会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风险。

1.网络系统面临安全风险。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给非善意访问者提供了巧取豪夺之机。首先黑客是互联网系统的主要祸手。美国国防部网站被改头换面,微软公司开发蓝图被窃取,国家总统信用卡信息被盗等都充斥着黑客的踪迹。其次计算机病毒猖獗也使互联网系统危机四伏。从原始的木马程序到先进的CIH病毒,病毒制造技术日益高超,病毒杀伤力和破坏力越来越大。再次网络软件程序自身的缺陷、通信线路不稳定等因素也会冲击网络系统安全。

2.会计信息面临失真风险。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不得随意泄漏、破坏和遗失。但在网络环境下,一是过去以机房为中心“保险箱”式的安全防范已过时,大量会计信息置身于网络中,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随时可能被黑客或竞争对手截取或恶意篡改。二是区别于传统会计签字盖章等严格确认手段,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使电子数据在传输、保存中可能被篡改、转移、伪造、删除、隐匿却几乎不留痕迹,这加剧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加大了审计取证的难度。

3.会计档案面临兼容风险。一是计算机软件、硬件更新换代频繁,但升级后的网络财务软件、硬件系统未必就能兼容以前的行头,这会影响以前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录入;企业原来所保存的磁带、磁盘等数据资料可能也会面临失效风险。二是网络会计主要依靠自动数据处理功能形成会计信息档案,而这种功能又很集中,自然因素或管理因素等方面的微小差错和干扰都会造成严重后果。三是会计数据的电子化保管对信息载体的保存要求较高,高温、磁性和剧烈震动都可能导致其彻底破坏。

4.企业内控面临失效风险。传统会计系统非常强调业务活动的授权批准和会计岗位人员的职责明确,但在网络会计系统下,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集中于网络,大量不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加上信息资源共享,财务信息复杂,交叉速度加快,使传统会计系统中某些职权分工、相互牵制的控制失效,原来使用的靠账簿间互相核对实现的差错纠正控制已经不复存在。

5.会计岗位面临人才风险。网络会计的操作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会计学基础和实务操作能力,而且要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有关电子商务的知识和国际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的能力并对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目前我国的这类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其需求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满足。

三、应对网络会计弊端的对策

针对网络会计的双刃性,我们在充分利用其优势的同时,还应妥善化解它面临的风险、努力做到“有为”、“有位”,以促进其良性、健康发展。

1.加强网络会计安全防范措施。一是在建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加电磁屏蔽以防电磁辐射和干扰。二是计算机房应加强安全保护。除制定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外,对重要的通道还要有门卫把守,必要时可采用电子门锁、指纹核对,或采用计算机控制并登录进出人员信息等防范手段。三是在操作系统中要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对有关访问客户应进行多层次认证,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当有非法用户企图登录或错误口令超额使用时,系统应能冻结此用户标识并立即报警;同时要采取防火墙技术等防病毒措施,将病毒拦截在内部网络之外。最后应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和磁介质档案管理,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维护,防止因计算机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2.加大网络财务软件开发力度。我国会计软件发展到现在,先后经历了自主开发、委托定点开发、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专业化等多个阶段;其应用也从过去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管理一体化,从事后记账到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管理模式也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网络环境既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也对其通信质量、运作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要对传统会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通过系统集成等办法促使开发软件与商业软件共享以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通用性和安全性。二是为使会计软件运行环境向更高领域发展,可考虑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发挥专家系统在预测、决策中的作用。

3.完善网络会计控制机制。网络会计需要有效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一是重新定位会计人员,使其能以公正的态度均衡处理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二是增设监控岗位,将会计人员的操作和数据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数据库中,以便审查和跟踪调查以实现有效监控。三是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运用法律手段促使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依法经营、自主管理,独立承担社会和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组织,使注册会计师真正成为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警察”。

4.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有关网络会计安全的专项法律依然缺位,为抵制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保护信息使用者的权益,使我国网络会计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已是大热所趋。一是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规以规范网上购销、支付及核算行为。二是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等的法规、准则(如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监管机构的界定及权责等),努力为网络会计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

5.培养复合型网络会计人才。复合型的网络会计人才是信息时代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关键。首先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人员对电子商务活动和网络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降低非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次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提高复合性人才的培养意识,尽快调整现行会计教育体系,更新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会计教育方法,重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努力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网络会计人才以适应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网络会计在面临新经济时代各种挑战和机遇时表现出极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代表着未来电算化会计发展的趋势;尽管它的实施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其发展必将势不可挡。为此企业应多快好省地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网络会计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它在企业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守杰.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9)

2.马勤文.会计发展的新领域——网络会计[J].治淮,2006(12)

3.刘格平.网络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2)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浅谈会计的发展趋势 篇12

会计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飞跃,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导致了会计有了新的发展趋势。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活动的频繁发生, 所以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就促使会计行业的新发展。认清新时代下的会计发展趋势, 有利于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会计核算

(一) 会计核算朝着集中化方向发展

目前,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很多的跨国企业, 跨地区和跨行业集团, 这就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集中统一的核算, 包括核算资金、销售和成本等要素, 来增强企业集团的整体经济实力。不过就企业内部而言, 各级单位还需要进行单独核算, 对自己企业的资金、销售额和成本等进行核算, 先让部分得到精确的核算结果才能保证整体核算的准确。

目前, 很多小企业实行会计核算外包, 就是由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公司帮助核算, 企业提供资料进行辅助核算, 这种方式无疑能够节省企业的核算成本和精力, 也能体现了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趋势。

(二) 会计核算的国际化趋势

自从我国加入WITO之后, 不断地与国际接轨, 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在企业与外国进行经济往来时, 都需要进行国际会计核算, 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国际化, 就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核算工作, 相关人员需要采用国际会计规范和国际会计标准, 采用国际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从目前来看, 会计工作的国际化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通过协调我国的核算标准、核算惯例与国际上的会计标准和惯例来实现, 同时还需要考虑国际会计职业道德与我国的不同, 要适当地改变做到相适应。

(三) 会计核算的标准化趋势

会计核算需要核算企业的资金、销售额、成本支出以及利润收益等多个项目, 所以内容很庞杂, 需要核算规范化, 就是会计机构采用标准一致、统一的手段来进行核算。标准化的具体要求就是: (1) 规范化, 会计核算应该按照规范的准则和要求、程序来进行, 主要是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进行, 不能违法行事, 如果违法要受到制裁。 (2) 会计核算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展开。 (3) 会计核算应该达到一致, 即使不同的时空下的核算也需要达到一致, 不过随着客观条件变化, 这个一致性也相对变化, 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补充。

(四) 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趋势

企业想要获得发展, 需要企业股东和其他人员获得公司财务状况信息, 然后进行战略调整, 而会计核算就能提供股东想要的财务状况信息, 帮助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状况一般以财务报表的方式提供, 分为期初和期末两个会计核算信息, 从而方便得知企业的资源是都得到有效利用, 企业的管理是否有效。目前, 因为委托代理的出现, 会计的信息逐渐变得对称, 能够防止经营者的不当行为, 起到预防作用。

三、会计管理

(一) 会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会计系统是由很多要素之间相互连接而成的整体, 它即开放, 因为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很封闭, 是企业自己内部的系统。所以, 会计管理工作要重视对系统的管理, 从整体上进行管理的同时抓好对子系统的管理, 因为子系统相对独立, 比如对资金系统的管理, 对销售系统的管理等。从另一个角度上看, 会计系统还分为对会计的预测, 形成会计决策, 对会计的控制, 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等多个方面, 所以这些过程也需要严加管理。

(二) 会计的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都开始进行企业的战略研究, 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 需要对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战略分析, 对其进行战略管理。在会计的战略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财务的管理, 因为财务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关系企业的长远利益, 所以应该制定财务的战略, 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三) 会计无形资产的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 所以企业现在格外重视对知识的管理, 开始从管理有形资产转向管理无形资产, 这种变化表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人才的独特性。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 企业所发明创造而获得的专利, 一些技术秘密等的非专利技术, 设计的软件等权利, 企业的无形商业信誉等。

(四) 内部会计管理

企业内部对会计的管理主要是以责任会计为主的, 内部管理能够强化对企业资金、成本、销售和利润的管理, 实现目标明确, 赏罚分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一般都建立内部监督制度, 会计机构如果违反会计法规, 内部机构就有权要求其改正, 按照法规进行操作, 对一些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也要严厉打击, 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内部管理要与外部的管理监督部门相结合, 形成一个监督系统, 比如与人民银行合作, 进行内外监督, 防止不法行为出现。

四、会计学

(一) 会计学逐步综合化

会计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而是开始涉足管理等领域, 这就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 会计学也开始向综合性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 会计学科不再分散, 而是集中起来了, 对整个会计学进行研究, 对其理论、方法等形成整体体系。第二, 将会计学科进行内部分类, 将相似的会计学科分类进行研究, 比如现代理论上有会计基础学科、会计专门学科等, 这样更有利于获得对会计学科的认知。第三, 比较研究, 将会计学科中相同的学科相互比较, 得出一些研究, 进行分析比较。

(二) 会计学逐步具体化

随着对知识的重视, 会计领域也逐步扩大, 对会计进行综合研究的同时, 会计学出现了具体化现象。对某些专门的问题进行研究, 现在理论界出现的财务会计学、破产会计学、质量会计学等都是对会计进行具体化研究的结果, 这种具体化方便对某方面进行集中管理, 方便某一领域的提升。

五、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会计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挑战, 会计的发展趋势也变得清晰, 主要是在会计核算上, 逐渐集中化、国家化、标准化, 并呈现信息化, 在会计管理上, 也开始不断地重视系统管理和内部管理等, 使得企业逐步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同时会计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使得会计学科的综合性不断加强, 具体化也逐步明显, 便于形成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的时代促使会计工作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比如, 会计核算更加集中化、国家化、规范化及科学化, 会计管理也不再单一, 而是更加注重系统管理和内部管理, 会计学科也开始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会计发展,趋势,会计管理

参考文献

[1]龙子午.会计监管国际发展趋势及其借鉴[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7 (11) .

[2]王颖, 裴新利.浅析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7 (11) .

[3]何日胜.论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J].财政研究, 2007 (08) .

[4]韩萍, 沈燕.浅谈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J].理论界, 2007 (04) .

[5]Bao, B.H, &L Chow.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 and Book Value in Emerging Markets: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1999.

上一篇:合理控制与管理造价下一篇:基本医疗保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