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会计

2024-07-07

新农村会计(共12篇)

新农村会计 篇1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因此, 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就需要从基础抓起。首先, 我们要牢抓农村经济, 保证财务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 我们要逐步增加村级政务公开的措施, 保证农村会计事务的规范化、会计人员的专业化, 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最后, 对于财务去处记录不清晰、农民利益受到侵犯的一些现象, 我们要予以制止, 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正确的处理好农村管理的问题, 才会进一步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实现群众和干部的平等相处。所以, 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事务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会计事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 虽然我国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农村会计事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下的各种资源匹配不到位或失效

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范的要求, 使得各种资源匹配不到位或失效。农村会计需要详细记录农村经济的支出与收入, 并保证资金去向的透明化, 资金使用的公平化, 通过落实到账面上, 保证资金的支出属实。通过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率, 给村里的管理层提供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而言, 部分农村只建立了一些财务管理制度, 没有认真执行, 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同时缺乏专业的人才管理, 也没有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导致资源匹配不合理。或者业余人员无法进行专业的分析, 也不知道如何分配资源, 从而使得资源匹配失效等。

(二) 农村会计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不明确

村委会会计人员一般是通过选举得来的, 因此大部分村报账员取决于其在村里的人脉, 选举过程中专业知识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导致农村机构中很少全部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组成。因此就会出现服务目标不明确等现象, 如财务主要用于公款吃喝、财务服务不到位等。部分地方农村会计为了“讨好”村干部, 对于一些村干部公款吃喝的现象采取无视的态度, 甚至还会开单给其报销, 使得服务对象由农民变成了村干部。其次, 也会出现非法侵占集体资产, 挪用集体资金, 导致原本就有限的村集体资源严重流失。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农村会计机构对于服务目标定位不明确。

(三) 农村集体经济的会计管理不规范

第一, 资产管理不规范。对于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有形资产和不动资产, 部分人员会通过其特殊的身份廉价承包公共房屋、田地和园林等, 甚至会出现无偿占用的现象, 进而导致村集体和多数村民不能受益的现象出现。第二, 借款程序不规范。部分村干部私自出借或借用公共的资金, 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增多, 当急于用钱时, 短期内无法收回借款, 严重影响生产性开支。第三, 存款的方式不规范。大部分农村会进行公款私存, 公共的财款多个人开户, 自收自支现象十分严重。最重要的是, 账款不符进而导致存款短缺。第四, 人员管理不规范, 责任明确人不规范。人员不是专业的会计人员, 对于会计事务不明确。另外, 人员的流动性大, 记账不详细, 缺账现象严重。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 每个人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能越界管理,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不管现金的村书记、主任、甚至是一些小组长也会利用职权提供方便, 经常性的管理着现金, 使用现金时不提前审批, 多人管钱无人记账, 出现了许多糊涂账, 从而使得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混乱, 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

(四) 农村会计事务发展模式单一

部分农村会计事务发展单一, 销售渠道少, 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有的村庄以种植业为主就不发展其他业务, 以畜牧业为主就只养牲畜等等, 农村会计事务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 结合现有的信息化管理, 全面发展其业务。除此之外, 也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记账管理模式。许多村庄只有一本现金账, 没有台账, 没有财产帐, 也没有往来账。单一的记账模式导致记账不准确, 不全面。

三、促进农村会计事务有序发展的创新模式

第一, 规范集体资产管理, 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首先, 我们要设置一本集体资产的台账, 对各家各户的实际资产有一个大体把握。明确本村农民的产权, 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 对其产权进行登记。在登记过程中, 要做到账本与实际相符, 同时要记录好资产的使用情况和收入情况, 保证集体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其次, 我们要根据资产的不同特点, 进行分配, 合理经营。对于营业性的资产, 我们要大力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其利润;对于非营业性的资产, 我们则需要保护其完整性、实用性, 增加其价值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集体资产的充分利用, 达到盘活资产, 保值增值的效果。最后, 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鼓励农村发展集体事业、公益事业。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对征地行为要收取部分费用, 严格控制乱占耕地、圈占土地的现象, 从而有效的保障失地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 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首先, 我们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于民主理财的人员选取, 要通过不记名投票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 保证理财组织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其次,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对于财务的管理状况, 我们要进行全面的记录, 并定期公开财务记录内容, 对于农民的困惑之处, 做出耐心的解答。或者是村民想知道哪部分钱用在了什么地方, 想要让财务公开什么内容, 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 强化农村会计事务的审计监督管理。随着改革的不断进步, 农村会计事务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规范农村的审计行为, 并成立专门的审计小组, 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在审计过程中,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 我们要配合、支持农村审计的业务指导。在审计过程中, 要严格监督会计人员的记账过程, 检查账本是否记录全面, 支出是否合理, 是否出现浪费现象等。对于私自外借公共费用, 私下出租公共土地等现象, 一旦发现, 严惩不贷。

第四, 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农村会计素质。首先, 我们要定期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增加其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与掌握。例如对于如何减轻农民负担, 如何管理集体财务等问题需要进行专门培训, 保证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情况的整体把握。从而在对村民进行资金拨款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把握资金的分配。其次, 我们还需要注意农村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 树立其责任意识, 完善其正确的服务态度, 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 则要严格检查是否有会计证, 对于无证人员, 一律不用。最后, 我们要提高固定的会计人员的福利性, 上调其工资, 进一步稳定农村会计队伍。

综上所述, 我们需要努力搞好农村的会计事务管理, 解决农村现有的会计管理混乱的问题, 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 并设立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保证账本的实际性和全面性。对于会计管理模式单一, 则需要我们多鼓励农民发展其他产业, 并进行适当的产业培训, 促进其对现有资源的认识, 把服务重点落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上。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实现民主管理, 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中.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实施情况与完善对策——来自浙江乡村的情况调查[J].会计之友, 2011 (11) .

[2]张笑涓, 丁佳俊, 万嫱.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28) .

[3]师高康, 黎阳.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中稳步发展[J].农村财务会计, 2010 (06) .

新农村会计 篇2

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立足实际推行“村账乡管”和“农村会计委派制”等形式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农村会计 财务管理 集体经济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如农业开发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土地征占补偿金、村级运转补助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等,还有村级负债问题、村集体资产管理、城镇化村改居等问题,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农村会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农村群众上访现象。

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各级领导和财政、农业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对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农村会计队伍的现状

1、村级会计队伍不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换届选举”。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村会计或报账员一般由村干部兼任,村委、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时,往往有些原则性强、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会计被换下来,导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干部一个会计(报账员)”。

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档案保存不完整,形成了“断头账”或“两本账”。

2、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低

农村会计人员报酬偏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再加上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与农村会计核算的内容差异很大,导致村级会计人员全面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很难。

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村干部监督不力,导致了村财务管理混乱和群众不满。

农村会计人员不能得到会计后续教育,由于村级会计人员由农业部门管理,未纳入财政部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再加之会计人员农活忙,不是脱产干会计,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三、四年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导致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农村相关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1.钱帐不分离

目前,虽然村集体基本都建立了钱帐分管制度,但由于会计、出纳、审批人、经办人没有严格划分职责权限,也就无法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村集体的收入不是由出纳人员集中收取的,经常是由村书记收取。

当经办人攥着不放,坐支滥用,最后拿着一把收支的单据入帐。

从账务处理表面看,会计、出纳执行了钱帐分管,但实际上从头到尾都由村书记一人包办,这极易诱发现金舞弊现象。

2、一些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无从谈起

现在,大多数村都实行书记一支笔签批制度,无疑这有助于加强村书记财务管理的责任,制止收支管理混乱,但大小事书记一人定板造成了权力过度集中,不利于决策,必将导致管理失控。

3、许多村根本没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

财产清查工作无章可循,既无法保护好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又使帐实出现不符,难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客观真实性。

4、监督环节薄弱

目前村集体内部审计监督主要靠乡镇经管站,但由于乡镇经管站游离于村集体之外,难以真正做到对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而民主理财小组虽然具有一定的内部审计性质,但理财小组人员往往受到业务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仅限于月底理财日盖章而已,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

(三)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一方面,会计人员代表村集体利益,对村集体的资产、权益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村干部自行任免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决定会计人员的工薪待遇、职务晋升。

这容易使会计人员陷入“两难”境地。

村集体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向会计人员施压,使得一些会计人员“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不利于会计人员保持较高的职业水平和较好的职业道德。

二、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明确了财政部门的会计执法主体资格,这既是权利,更是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要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将农村会计管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针对本地农村会计工作的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订提高农村会计素质,整顿农村会计工作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农村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推行“村账乡管”和“委派制”等形式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是改变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实行“村账乡管”改革

主要做法是乡镇成立集中记账专门机构,集中核算各村村级财务,各村只设报账员,实行定期报账。

各村不在设会计人员,村日常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所有账务由乡镇记账专门机构集中核算。

从业人员由乡镇政府、县财政等部门制定任职条件,统一公开考试,择优选拨任用,录用人员工资待遇由乡镇政府统筹解决。

“村账乡管”健全了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在代理记账下,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建档,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有利于严格按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专项资金的安全。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

主要做法是乡镇政府、县财政部门遵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拔任职会计人员,由乡镇政府发放聘书,直接委派到村任职,一般采取异地任职并定期轮换的做法,委派会计业务受乡镇府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工资待遇由乡镇政府统筹解决。

“委派制”改革,稳定了农村会计队伍。

改革后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工作业绩考核、业务学习等由乡镇府和财政部门统一负责,不受所服务的村级组织直接干预,不因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变动而变动,形成一支稳定专业的农村会计队伍。

同时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业务性、政策性强的工作,在传统的村账自管模式下,由于受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财务处理不及时,手续不清楚,会计科目混乱,原始凭证的取得不合规定,他们大多只能记简单的流水账。

改革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在选聘会计人员时,通过考试,择优选拔,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会计人员应加强以《会计法》为主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由于长期形成的农村会计工作习惯,无论是单位负责人,还是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的意识。

村书记往往认为,既然会计负责人负主要监督责任,那么出了问题自己不须承担责任,至少不承担主要责任。

因此,村书记懒得过问会计工作,懒得学习有关法规制度,不少村书记对会计业务一窍不通。

在内部会计监督上,大多无章可循。

(四)要逐步建立健全从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制

会计工作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逐步将农村会计从业人员逐步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

目前,农村会计人员管理平时都是由农业经管部门在负责,为此,要搞好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一是要得到财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与农业经管部门搞好协调。

同时,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间安排与农村工作的对应性,培训知识的层次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等,确保从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五)坚强监督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村集体作为其他经济组织,同样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约束,但又有其特殊性。

村集体特有的“村民自治”管理体制,决定了群众监督的重要性。

有条件的村可以设立村民会议领导下的“审计监督委员会”,对村财务和村干部行使监督权。

审计监督委员会行使村民会议赋予的权力,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同时,按照国家法律和制度规定,财政、农业、审计、税务等部门有权代表国家对村集体财务会计工作实施国家监督。

另外,按规定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经济业务,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

应该说,群众监督是脱离会计主体的第三者的监督,具有一般内部监督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有关政府部门的国家监督是是村集体内部实行严格会计制度的有力保证。

三、结束语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

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新农村会计 篇3

纽约联邦银行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银行业务状况研究发现:银行规模越小,其小额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越大,小额贷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越高。小型金融机构具备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发展面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以及增加对于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小组200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金融机构对私营部门信贷与GDP的比率提高1倍,将导致长期平均经济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且私营部门的信贷占比越高(金融体系的深化程度越高),经济的波动性越低。

一、当前农村经济中对金融服务需求新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供求基本均衡的情况下,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需求表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一)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丧的主要战略,并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既包括作物品种的改良、新的生物技术在农村传统种养业领域的推广运用,也包括生产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新的产业领域的开发,还包括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小城镇的建设、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等等。资金需求巨大,靠“三农”领域自身的积累能力无法实现其对于资金需求的满足,同时由于其风险性较大,常规的银行信贷活动也难于投资支持。所以,满足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需要有新的方式,提出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供蛤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由全面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的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这时,中国农业政策目标也由过去的单纯保证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增加,转变为稳定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并重。要增加有效供给,就需要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为此,农村的金融机构需要围绕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构成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等提供金融服务。

(三)农村民营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由此推动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多数县域经济已经脱离了仅仅依靠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县和县以下中小型工商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迅速发展的民间金融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和农村中小型企业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促进了农村信贷供给效率的提高,实现了民间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实现双赢,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均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希望进一步地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

虽然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数量上和结构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却随着自身的改革不断地退出农村市场,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融资来源中,平均而言,来自银行的比例为13.89%,来自农村信用社的比例为18.90%,而来自民间私人借贷的比例则高达65.97%。民间借贷活跃,说明其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民间金融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优势

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民间金融并不是一种低效率的融资安排,温州现象表明,民间金融是解决金融脆弱性的有效手段。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农村民间金融能充分吸收农村社会储蓄,将其引入资金需求大、生产效率高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起到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目的。民间金融内生于农村经济融资的需要,与正规金融相比较,在体制、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民间金融在正规金融的缝隙中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民间金融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这一组合的优势所在。

三、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建议

关键问题是应改变对民间非正式金融的歧视态度和观念,把农村非正式金融视作为与正式金融同等重要的金融领域,把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并列看作金融市场、金融秩序和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较为宽松的法律框架和政策环境,

(一)尽快建立健全与民间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民间金融发表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环境

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等法规体系,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其中,尤其对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应有所界定,促进正当的民间金融活动摆脱灰色金融的身份,将一些不属于违法范畴的灰色金融规范化,如从法律上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正常的民间金融的界限,使集资活动由暗变明,从“地下”走到地上,有利于有关部门加大对恶意欺诈行为和恶意高利贷行为的打击力度。用法律手段来治理和规范民间金融,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事实上,美国、日本也正是通过这种“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方式来规范民间金融的,而非只是简单地采取打击和取缔的办法。

(二)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蓝管。发展民间金融本身要求发展对它们的监管,不监管等于不去发展

民间金融具有两面性。换句话说,由于其本身的固有特性,民间金融在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在不断增加民间资本的增值能力的同时,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并对其加强监管,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世界上的大多数银行都是民营的,而它们能够健康地发展壮大,原因之一是它们被纳入政府(代表社会)对其进行监管的体系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民间金融活跃地区的监测,尽快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尤其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民间借贷利率信息收集机制,定期采集相关数据,全面掌握民间金融的运行情况,并以此制定适合的政策法规;放松管制并不等于放松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应该坚持审慎监管,坚持所有者的自律监管、市场方的外部监管和官方监管相结合,维护金融秩序。

金融管理当局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是强迫其完全正式化或者简单禁止,而是可以通过提供预警信息,提高透明度,应降低其风险,同时保持其活力。随着我国

从2004年10月29日开始原则上对正式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不设上限,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有关民间信贷利率不得高于商业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司法解释事实失效。一般可以原则上借助民法和合同法来保护民间金融、解决其面临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发生贷款违约纠纷的情况下。此外,引入适宜的个人破产程序可以使得因为民间信贷债务负担所可能导致的或有负面影响最小化。

鼓励民间资本联手创建市场导向的贷款担保公司,以提高担保公司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政府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加强金融监管和提供税收优惠的鼓励办法。可以在民间金融活跃地区率先搞一些民间金融机构试点,将一些高价值或者龙头性的民间金融纳入政府监管的范围。如果允许现有的民间金融组织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登记注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既可以保留民间金融组织在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金融服务上的信用平台优势,又可以减少由于民间金融不透明所带来的潜在的风险。

(三)民间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建立共同的存款保险基金来为其吸收存放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险

这种保险费和保险金可由相应系统的行业协会或者共同的专设机构自行确定,但必须达到或者超过法定的最低限度的存款保险要求。这并不排斥同时存在一个全国性的强制性存款保险,后者可以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存款保险,适用于未参加民间金融机构之间共同设立的存款保险基金的金融机构。这样一种体制类似于德国的情况。德国的存款保险体系最初由三个存款保险子系统组成,即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存款保险系统。三者均是存款机构通过行业协会自组织参与存款保险的。1998年之后,德国根据欧盟的统一规定,引入了《存款保险与投资者补偿法》(ESAEG),该法律规定了强制性的最低存款保险,适用于没有参加上述各系统内存款保险的存款机构。德国由此形成不同银行系统内自愿保险和系统外存款机构最低义务保险相结合的存款保险体系。

新会计准则对农村信用社财务影响 篇4

一、新会计准则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环境的正面影响

(一) 在经营性质上的改进

新准则更加清晰明确了农村信用社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和特征。从以下三点可看出。一方面经营工具和计量标准企业化。新会计准则在对会计基本定义重新界定的同时, 对具体的业务工作也做了重大调整并进一步对金融资产进行;将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 对其产生的正负面影响的特性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特殊性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使贷款价值反映更加真实等。一方面是评判工具和模式企业化。新准则指出, 农村信用社对外信息披露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附注六个方面的财务报告。这一规定使农村信用社投资人和客户对象在认知观念上达成了一致。有利于进一步透视投资双方的财务状况。促进双方的合作了解。三是促进农村信用社管理手段进一步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

(二) 在经营战略上的优势

新会计准则在经营战略上有利于突出股东财富效应的决策定位, 促进经营成果和经营目标的最优化和最大化。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新会计准则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农村信用社财务积累的最大化。这要求农村信用社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前提下合理经营, 优化决策。

(三) 在风险管理上的优势

一是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更加客观、科学。实施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后, 能够更为真实地计量贷款的内在价值和损失程度, 从而使农村信用社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既能成为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有效工具, 又不至于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利润水平。与之相比较, 五级分类方法由于允许过多的人为判断, 其结果必然带有较大的主观性。二是有效规避了利用减值准备调控利润的财务舞弊嫌疑。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提取的贷款损失计人当期损益, 发生贷款损失冲减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已冲销的贷款损失以后又收回的, 其核销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转回。但新会计准则规定, 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即不得转回, 在业绩评判上有利于真实业绩的反映。三是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 有利于充分、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实践表明, 衍生工:具由于其并不需要实物交割, 损益又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 因而其风险极高却又难以监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巴林银行倒闭的例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 新会计准则对衍生工具账务的新规定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

二、新会计准则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

对信用主财务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 使信用社财务波动性增大。新会计准则要求新增的规定中, 要求信用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 并及时确认金融工具市场价值的变动。现行会计方法只要求在金融工具的价值实现时才确认。另一方面使信用社会计处理的主观判断因素增多,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 增加了财务操纵的程序。

三、新准则实施对信用社财务状况的积极影响

新会计准则使会计系统能够更全面反映业务的风险和盈亏。如将交易费用计入贷款的初始确认成本, 使资产更能体现直接的相关成本;将包括交易费用在内的折溢价在持续期内按照实际利率摊销, 使资产的期末价值更接近实际;按考虑时间价值后的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收入的确认更实在了。

实施新准则, 将给信用社损益确认标准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最显著的是信用社将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化要直接计入损益。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一方面与历史成本法相比, 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频繁变动将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上升, 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不成熟, 市场交易不够活跃, 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 可能会发生人为操作结果的情况。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贷款属于金融资产, 应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新会计准则与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 主要差别为前者是内含报酬率, 后者是合同利率;前者彻底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后者仍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收入实现制原则, 就贷款利息收入的具体核算方式不由于原来, 这对实际操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信用社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财务状况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保障企业稳健运行的前提。新会计准则会产生“双刃剑”的影响, 在强调积极影响的同时, 不可忽视其负面影响。鉴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 笔者建议如下:

1、重视经营理论的更新并转变管理方式。新准则中金融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分类, 预示着管理方式已和原来不同。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引入等, 已不再是单纯的会计问题, 而是一个新的管理理论问题。因此, 在制度改变的同时, 也要加快经营理论的转变。

2、完善内部制度,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新准则, 相应的制度要和操作程序随之要进行重大调整。在新准则实施前, 要尽快对财务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以符合新准则要求。

四、加强培训和指导

信用社财务从业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缺乏了解, 新准则实施后, 要达到熟悉业务信息, 提高农村信用社工作效率及质量。要从业人员要深刻理解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和熟练掌握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 必须提早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准确判断处理的能力, 这也是新准则顺利实施的关键。

摘要:农村信用社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以下简称新会训准则) , 这标志着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体制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随之引出的问题, 需要新的应对措施。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财务环境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信用社,财务影响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实务应用》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农村会计培训安排 篇5

为提高我镇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我站拟定于2013年10月 19 日对所属20村队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1、培训内容

1)、由张宗娇培训业务知识,重点讲解实际操作中注意的事项及相关问题。

2)、由尹占春宣讲海北镇农村核算中心财务制度(试行)。3)、业务考试(考试卷为会计办证题目,没会计证的以此成绩作为办证依据)。

2、收费标准

每村交纳会计培训费200元,农经站开收据,村报账。培训支出范围(预计):资料费800元,笔本、纸张等办公用品300元,中午用餐费900元,合计2000元。此次收费将用于2次培训(含2014年初一次)。

妥否,请领导批示。

海北镇农经站、农村核算中心

规范农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 篇6

一、成因

(一)纳税人法制观念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企业由集体企业改制成个体企业或直接由个人创办私营企业,有兄弟公司、夫妻厂也有家族经营户。一些纳税人总认为:自己掏钱,自己出力,自己经营,企业有没有会计无所为。因此,这些纳税人忽视了会计基础工作。即使原来建立财会机构、配备财会人员的,现在也演变成钱物自己管,税费自己缴,利益自己得,一切自己说了算,财会机构和财会人员早已成了摆设,就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也早已置若罔闻。

(二)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一些企业负责人没有“富而思源”,整天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他们的脑子总想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财务账目一清二楚,缴纳税款和有关规费就得按账面如实计征,少不了分文,财务、税收、物价等大检查时如被查到企业收支不实,违规违纪违法,还要遭到处罚,让老实人吃亏;反之,一笔糊涂账,能糊则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估算缴税缴费了之。一句话到底,还可以占到国家和集体的便宜。

(三)纳税人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社会主义生产力比较落后,文化教育也不够先进,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不自觉接受继续教育,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一知半解。如马桥镇财政所去年举办了一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知识培训班,预计应参训人员310人,而实际参训人员才78人,参训率只达25%,其中大部分企业负责人缺席。在这些人心中,学习财会知识不是他们的事,只要有钱,什么都能成。因而致使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不仅对财会制度不懂,就连日常打交道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危害

(一)严重制约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一些企业负责人淡化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经营中短期行为严重,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只顾眼前利益,拼设备,拼消耗,管理粗放,缺乏精打细算,不计成本,不搞核算,应摊的不摊,该提的不提,当补的不补,资金“水份”多,潜伏性亏损金额大,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十分缓慢。例如:马桥镇装璜标牌厂2000年末净资产为21万元,首次改制后,经营者没有注重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混乱,导致经营不到两年负债高达26万元,亏损5万元,经营者叫苦不迭;更为严重的是使企业从此在市场上失去生命力,得不到金融部门的再支持,维持不了正常生产,开工不足,士气低落,难以为继。

(二)是产生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根源

无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企业是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滋生场所。不少企业由于会计基础工作簿弱,账目不清,应缴纳的各种税款只能由财税人员采取估算方法来确定,数额高了,企业承受不了;低了,国家税源流失,这就难免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也就产生了。也有的纳税人即便记了一些“流水”,但由于集厂长、会计于一身,未能依法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和反映,给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中的少数人向企业要钱取物提供了条件,并且可以不办任何手续,不留任何痕迹而逍遥法外。

(三)造成会计资料大量失真,决策失误

一些企业不注重会计基础工作,账证、账物、账款、账账、账表不符,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月报、季报、年报估计加统计,致使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没有参考、应用价值,反而有误导各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笔者多年参加过全国性财务、税务、物价大检查,并参加过全市会计年报的汇总工作,发现不少企业上报的会计数字是淡化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后的估计数,随意性大。有的经济指标分析计算出来比率关系失常,令人啼笑皆非,无法汇总上报。如果企业长期不注重会计基础工作,运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左右经济决策,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对策

(一)推行普法教育,上下形成共识

我们要抓住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实施21周年活动的有利契机,掀起宣传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新高潮,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进行宣传教育。对企业负责人及财会人员采用定时、定点并聘请专职老师进行讲课,对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并颁发普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合格证;对那些学习不认真,考核不合格的企业负责人进行新闻媒体曝光,促使企业负责人到企业职工都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所有经营管理人员的核算意识、效益观念,提高所有企业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自觉性,确保企业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二)部门通力协作,规范会计工作

业务主管部门、财税部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紧密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企业经济活动行为,指导和监督企业做好会计核算。1.严把“进门关”。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办企业验资要看企业是否提供真实会计资料,确认能否验资,能否准予进入经济市场兴办企业。2.严把“生产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登记、发放营业执照要看企业是否按照财会制度建立健全会计核算账目,确认能否给予登记、发放营业执照,能否准予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严把“营销关”。税务部门发放票据要看企业能否认真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税法》进行会计核算,有没有设立应缴税金账户,确认能否发放票据准予企业参与营销活动。4.严把“年检关”。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年检要看企业是否设置专职会计人员、会计账目,明确会计岗位职责,确认能否给予年检,能否准予企业到银行开户。

(三)重视会计素质,强化会计管理

新农村会计 篇7

1 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资金不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资金总量不足。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来支持, 仅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是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的;二是建设资金多头管理, 分散使用, 形不成集中扶持、规模扶持的效益。新农村建设资金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城建、国土等多个部门, 这些部门都掌握着一块财政扶持资金, 各自为政, 自行其事, 导致资金分散使用, 效益低微;三是资金及时到位难。资金支付方式为层层划拨, 短时间内难以投入使用, 影响工程进度。

1.2 项目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实施未做到规划先行, 也未实行招投标。大部分项目实施时没有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 项目竣工后, 也没有工程竣工验收手续, 结算仅凭白条报支工程款, 有些建设项目为了赶进度, 建设虎头蛇尾, 工程质量堪忧。二是投资渠道不畅, 投资资金单一。对地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资源认识不够, 把握不准。因而组织推介工作不深入, 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 没有营造良好的发展创业平台和投资环境。从而导致其他投资和农民自筹资金很少, 项目投资资金单一。

1.3 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混乱

主要表现在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 基层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也是造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不善的一个主要原因。资金领发手续不全, 冒充农户签字或无农户签字领取补助的现象普遍,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资金损失浪费问题突出。有些乡 (镇) 、村建账、报账不及时, 报帐手续不严格, 入帐凭证不符合规定, 甚至出现“包包账”现象。

1.4 建设资金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基本上是财政部门自身监督支付。审计部门审计监督。财政部门由于自身既承担资金使用最终审批的责任, 又承担监督支付的责任, 很难防范内部存在的道德风险, 而审计部门由于人手缺乏, 审计面也很难覆盖到每个具体的项目, 这就给腐败分子留下了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的可乘之机。有的借筹集资金之名, 使用自制票据向农民收取建房审批 (占地) 费或配套设施费。有的通过重复报帐达到侵占专款的目的。如某村村支书利用职务之便, 自制机械工时费票据, 由他人冒充村主任签字审批, 重复报帐, 将资金占为已有。

2 针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积极偿试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新模式,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探索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 统筹安排来自各种渠道的资金。

2.1 统一规划, 统筹布局

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计划管理要规划先行, 结合自然山水资源, 做到因地制宜, 群众认可满意, 特别是涉及农业命脉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应当全面规划, 统筹布局, 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 统一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建议各级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委员会”负责牵头各主管部门与当地村民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分年度资金预算。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预算除去全国性的或国家重点保证的水利、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之外, 按照国家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分配到各省, 再由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委员会”连同本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 按照县一级政府制定的规划预算, 统筹平衡分配到具体扶持项目。

2.3 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管理体制

建立财政资金追踪问效制度;建立县 (市) 乡 (镇) 两级资金管理平台, 设立资金帐户单独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明确专门监督机构, 在两级建立兼职监督员, 资金拨付和使用以后, 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纠正;乡 (镇) 、村对资金收支要单独建立帐目, 指定专人进行专户管理, 准确、规范核算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以免发生挤占挪用现象, 确保支农资金能够真正落到所需支持的项目上去;建立资金的管理指导机制, 乡 (镇)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指导、规范和管理, 经常派人督促并全过程参与到项目的招投标、发包、施工、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规范、完善、报帐手续, 建立有效的基础性管理制度, 从而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和其他违规违法事项的发生。

2.4 建立人大、政府、社会三级监督制度

新农村会计 篇8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战略要求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也让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但是农村在财务会计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令人堪忧的。文章从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论述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提出加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方法。

1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财务收支问题

农村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收支预算能够体现农村会计科学性、系统性的体现, 能够让农村决策和制定战略时得到具体、标准和系统化的财务信息, 调度决策管理的主动性, 减小计划的风险。在目前的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 大多数农村财务会计工作都忽视了财务收支预算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部分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虽然有进行财务收支预算, 但与“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的原则没有进行结合, 只是粗略的进行财务估计[1]。

1.2 农村会计科目简单

在农村财务会计进行会计审核与计算过程中, 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在于农业成本费用类科目上。农业成本费用类科目主要计算的是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制造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5种费用。而其他相关资产类科目与收入类科目设置少, 相对简单。

1.3 财务会计工作环境复杂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工作性质比较特殊, 要求掌握一定的农村财务会计知识, 且工作环境比较复杂,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拿出农村用地吸引工业企业进入地方投资, 给出特殊的优惠条件, 谋取其中的利益, 可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2]。

1.4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特殊性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自身经营具有特殊性, 也决定了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特殊性。通常情况来说, 是财务会计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审核与成本管理的。在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 财务会计工作在开始进行会计审核前会进行财务会计工作预算, 是为进行成本对比分析建立基础。农村负债方面成了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由于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受农村的负债、生产方式的影响。财务会计工作范围比较大、分布比较散落, 种植位置也比较远、负债组成比较复杂、生产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这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会计审核与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3]。

1.5 财务信息的封闭性

根据相关条约规定,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信息需要对村民公开, 但是在目前的农村财务信息公开方面, 许多农村没有做到将农村财务信息公开, 部分农村为了应对上级领导的检查, 才选择性的公开部分农村财务信息, 让村民的知情权受到损害, 也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利受到影响, 在某种角度出发, 让部分村干部的违法行为得以实现, 使村民的实际利益受到了侵害。

2 财务会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工作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它对于农村发生经济活动能够进行科学的记录、控制、管理与审核计算, 财务会计在农村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运营过程中发生费用的确认、计量、审核、分析与报告, 可以将农村经验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资产负债等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农村的管理人员, 为农村进行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

财务会计工作是农村持续经验的重要方式, 因为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满足农村的需求, 财务会计能将经费活动记录发展为管理决策的资料, 使农村工作人员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完善落实财务会计责任制能够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提高带来重要影响。财务会计在农村的管理工作中, 改善其工作模式, 在审核计算经济活动、监督财务收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作用, 能对农村管理产生更大的影响。现代财务会计不但能够科学地进行经济活动管理, 并且对其具有监督的职能。更好的发挥财务会计在农村管理中的作用, 可以让农村通过财务会计管理监督职能, 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新常态下加强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系统, 实现会计信息的透明化

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系统, 能够有效发挥会计在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中的作用。将村中各部分的财务信息加入财务会计系统中, 计算各部门消耗费用的实际效益与利用率, 将各部门财务状况和费用利用率加入财务会计评估中。财务会计计算内容有费用核算、成本核算、数据审核等, 将各项费用制成损益表, 让农村的收入与费用损益情况能够得到清楚的查明。精确、系统的报表公开, 就能让村民清楚知道各部门的经费状况与财务会计状况, 便于落实财务会计工作。而会计信息透明化是让各会计数据包括象成本费用、员工薪酬、管理费用等信息向村民公开, 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开化, 为农村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5]。

3.2 建立健全的农村财务会计系统, 增加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将财务会计工作融入农村整体管理工作中, 能够完善农村的管理工作体系, 有利于提高农村管理工作的质量。而农村的财务会计工作结合管理工作制度, 能够提高农村的管理水平。需要先加强农村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只有农村重视, 才会注重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农村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正确看待和对财务会计的重视, 是落实农村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更好地发挥会计在农村管理工作的作用。财务会计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一种方式, 必须通过提高农村财务会计的专业素养来完成, 同时, 农村还必须使用多种审计方式为会计管理进行服务。农村只有充分重视落实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做好本职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运营成本, 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

3.3 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工作职能, 提高农村经济收益

将财务会计与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相结合, 让农村财务会计工作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 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在保障农村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 减少农村的财务费用, 提高农村的经济收益。农村的财务会计水平直接关系着农村的实际收益, 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所以, 农村应当将提高财务会计水平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体系, 降低运营成本费用, 能够体现农村的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农村要抓住成本控制的重点。这些需要根据各部门的历史财务情况, 合理制定各部门的财务状况标准、财务预算的经费, 然后对各部门财务情况进行控制, 尽可能减少农村运营成本费用, 减少浪费的情况;农村要建立健全的经济发展体系,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经济发展体系, 对农村的成本费用、薪资费用、各项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公开, 对农村的管理费用、其他开支进行核算, 并使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 将财务会计运用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 才能真正落实经济发展工作, 更好地提高农村的效益。

4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农村经济发展中可能会出现许多的状况, 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财务收支预算问题可能引发的农村财务风险,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严重后果。所以, 为了防止农村经济出现财务风险,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收支体系, 是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 从事农业的人口约占到全国人口的1/3, 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相较而言还存在差距, 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求, 要求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农村中的财务会计中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财务收支问题、会计科目简单、环境复杂、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财务信息封闭等。

参考文献

[1]顾旭东, 李艳荣.关于农村财务会计发展趋势和问题的探讨[J].财务管理.2012, 12 (8) :150-151

[2]陈明坤, 李瑞生.浅谈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2, 13 (9) :111-112.

[3]郭灵娥, 卢瑞芬.新形势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财税纵横, 2012, 21 (19) :440-441.

[4]刘国庆, 何龙德.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及分析[J].中国外资.2011, 17 (7) :108-110.

新农村会计 篇9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新农村建设

一、引言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村级会计代理制度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成效, 逐渐成为管理与规范农村财务会计的有效模式。实施村级会计代理制度, 是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 逐渐成为村级财务会计管理的关键。因此, 在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深入研究村级会计代理制度的利与弊, 对于完善与加强村级财务会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及透明化, 提升村级财务会计的整体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结合新农村建设下会计代理制实施的现状, 客观评价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与所存在的问题, 并深层次挖掘与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 以求实现村级代理制度的规范化提供借鉴意义。

二、村级会计代理制的概念

村级会计代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主体不变;四权不变;代权但不越权;五个统一。就是指在保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 经过村民的民主决议, 并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大会的审批, 依照相关法律程序与村级会计代理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村级会计代理中心需要依照统一制度, 对本村的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进行审核、记账、建立档案以及进行信息公开。在村级财务会计实施的过程中具体工作包括:代理会计账目;代理财务收支;代理会计档案;代理会计信息业务。

在倡导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实行村级会计代理制度, 能够加强村级的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的透明化, 逐步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财务决策的民主化, 不断促进农民参与决策。在确保农村经济有效发展的同时, 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维护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村级会计代理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通过不断地推进村级会计代理制度的实施, 农村的财务会计管理等相关工作得以规范, 并逐渐实现管理的制度化与信息的透明化, 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 村级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提升

为有效实施村级会计代理制度, 在乡镇设立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代理中心, 由专业水平较高的会计工作人员处理村级的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其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比一般的农村会计人员要高, 相关账务处理流程也得以系统化、条理化, 因此会计代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促使村级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实现规范化。实施村级会计代理制度, 各委托代理中心设定统一的会计业务标准, 并要求严格的执行。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 利用会计电算化, 在科目设置、账务处理、会计核算、财务报表、汇总统计及财务公开等方面实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 有效解决了农村手工记账效率低、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二) 村级财务会计代理人员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在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之前, 财务会计工作是由村民担任, 这些村会计等相关人员的薪酬待遇并不受其会计工作好坏的影响, 导致工作的责任心不强, 工作质量不高。而随着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实施, 由于代理会计人员的薪酬与待遇和职业晋升等取决于他们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因此财会代理中心的会计代理人员责任心增强,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主动通过相关培训与学习提升自己的相关会计技能与专业化水平。

同时, 村级会计代理制度按照公开选拔的原则, 对财会代理人员进行甄选、考核、录用, 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不断完善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制度, 促进村级财务会计代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与质量。

(三) 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对称

在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之前, 农村的相关财务会计工作的公开内容与形式没有实现透明化与制度化, 村民经常看不懂财务公开内容, 并存在监管问题。如农村集体组织所产生的招待费、差旅费等科目被恶意隐藏在其它科目中, 对待此类问题, 农民认为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 产生较多的意见。随着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村级的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得以有效的监管, 财务的公开内容与形式得以规范, 确保了财务数据的公开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保证了农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增强农民对村级财务数据的信任程度。

(四) 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以来, 村内干部擅自挪用集体的资产资金、贪污腐败等恶性事件得到有效的杜绝。同时, 会计代理人员是相对独立的, 与村内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在财务会计处理方面能够保持独立, 进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随着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化公开等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 有效避免了村民在财务工作方面对村级干部的猜测与怀疑, 村民对村内干部与党委政府的信任度逐渐提升, 党群关系逐渐和谐。这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的廉政建设, 进而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村级会计代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通过客观地评价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实施, 农村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通过深入的考察与分析, 此制度存在一些弊端, 阻碍了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在农村集体组织经济财会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 代理关系影响制衡机制的完善

村级会计代理制度中存在的代理关系主要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但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被代理方) 与会计代理服务中心 (代理方) 的目标没有达成完全一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被代理方) 的目标是确保村内集体资产的安全、保值与增值;而会计代理服务中心 (代理方) 的目标只是根据财务会计的相关制度完成既定的财会任务, 它对被代理方目标的实现程度一些较为复杂的因素, 如监督机制是否完善、会计代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等。这就使得对代理方的制衡与监督是存在一定的漏洞, 两者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

(二) 造成诸多审计难点

村级会计代理制度对财务审计工作带来诸多的难点。首先, 当会计核算出现问题时,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级会计代理中心之间会出现互相推诿、怠于承担责任的现象, 这样就使得在调查过程中资料提供、责任归属与认定等问题难以解决, 审计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进而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 村级会计代理制度实施之后, 村内的资金支配与财务支出的审批还是由村级组织掌控, 会计代理人员不能对村内的的收支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督, 进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再次, 审计流程变得更为复杂, 村级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保存着村内的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 但在被审计村的内部控制时, 不仅要对被审计村进行评价, 还要对村级会计代理服务中心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 财务监管被弱化

首先, 村级会计代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村级取消会计岗位, 只设置报账员岗位。报账员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收支事项, 代行部分会计事务,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监管疏漏, 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财务监督作用不能得以有效发挥。其次, 相关的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一般都设立在乡镇, 而不是在农村, 大多数的农民都不能充分了解农村集体组织经济的真实情况, 这样就无法实现财务信息的对称, 容易出现账实两隔的情况。而且相关的会计代理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记账的时候, 只看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要求, 而在农村很多时候会出现票据造假的行为,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违规票据蒙混过关的不良现象。最后, 很多村集体资产财务决策与执行大部分是由村支书或主人做决定, 虽然在制度中明确了决策权力的范围, 但是仍然存在缺乏执行力、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容易出现由于决策错误而导致的集体资产损失的现象。

(四) 与村民自治制度不契合

村民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的农民直接行使自己所拥有的民主权利, 并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办理自己的事情, 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其中, 基层农民实施自我管理就是指基层农民直接参与、管理本村的各项事务, 以求实现村民对村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在村级会计代理制的实施的过程中, 由村级的会计代理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村内的集体经济业务进行代理记账、核算, 这就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不能很好地实现村民的知情权, 也就不利于村级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农村地区地理分布较为分散, 使得村级组织与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之间的信息互动较少, 进而导致村级组织对经济、财务等问题较为懈怠, 削弱了村民对村内事务的参与权, 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本村的财务状况, 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五) 村级预决算制度不健全

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度的实施, 存在村级预决算制度不健全的弊端。村内年初的预算规划往往不完善、不准确, 与实际发生数的偏差较大。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村集体组织经济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如突发事件的发生、项目建设等, 在年初编制预算的时候因不能预见而无法全部纳入预算;另一方面, 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度的实施还有很多方面亟待解决与完善, 很多村级组织的会计代理人员只是注重于对村内的财务支出进行严格地审查与把关, 而在制定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的时候, 往往照本宣科, 没有结合村内的实际情况, 进而导致很多细节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难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彭典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严其伟.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规范与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3]许伟玲.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探索与启示[J].西部财会, 2015 (11) .

[4]蒋福涛.湖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新农村会计 篇10

1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程度较低。在农村, 村级财务管理公开质量不高, 透明化程度较低, 突出表现在:不是定期公开村财务收支情况, 而是随意地偶尔公开;且大多未对重点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账务逐笔逐项公开;有的村甚至出现了村级财务假公开的现象。 (2) 执行财务制度不严。近年来, 农村涉及财务管理的违法乱纪案件增多, 财务制度制执行不严甚至在一些村形同虚设的情况屡见不鲜: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收支, 真正的会计成了“记账员”, 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许多村白条开支占支出的比例很高, 给财务制度的执行和规范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隐患;一些村干部在选拔财会人员上更是任人唯亲, 导致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岗位条件的人成为会计、出纳。 (3) 会计核算不规范, 基础工作工不扎实。其主要表现为:会计档案档不够健全, 财务账目混乱不清, 集体资金管理混乱以及物资管理手续不全;在债权债务方面, 不注意收集和保管项目项业务的工程结算资料、结算清单和验收单据;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管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 自行设置会计科目;有的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 但在账面没作任何处理, 个别干部还打着借用的幌子长期占用集体资产, 这都造成了账实不符的严重后果。 (4) 会计核算不规范, 基础工作工不扎实。其主要表现为:会计档案档不够健全, 财务账目混乱不清, 集体资金管理混乱以及物资管理手续不全;在债权债务方面, 不注意收集和保管项目项业务的工程结算资料、结算清单和验收单据;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 自行设置会计科目;财务收支混乱。 (5) 村财务人员素质低, 会计业务水平不高。目前, 农村大部门财务会计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相关岗位培训, 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 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2 针对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 需采取的措施

浅析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设 篇11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必要性;内容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得以不断深入,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性,则需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进行探索,这不仅有利于更好的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对于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需要进一步对现行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完善

当前我国各项会计工作都需要遵循《会计法》,在《会计法》指导下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说《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开展的母法。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地位,而《会计法》在制定过程中不能对各种性质的经济组织都进行面面俱到的进行规定,其主要是对政府机关和企业作为约束对象,对其他经济组织只是进行了必要的兼顾。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在《会计法》中对其涉及的较少。这就导致在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很难有效的对《会计法》进行参照。目前国家虽然颁布了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但在制定中并没有对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会计控制和农村财务会计监督有所规定,从而导致财务会计制度上的盲区。尽管当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和监督工作都得以进一步加强,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欠缺规范性和系统性。所以需要加快推动农村财力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设,更好的推动农村的经济的健康发展。

2.需要加快对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创新

目前我国农村加快了向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农村村集体的收支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对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体系及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村级财务内控制度,确保建立新型的农经监管体系,以便于更好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内容

1.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监督主体

在相关会计工作规范中对于会计监督有明确的规定,其指出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进行会计监督,村集体组织同样受此规范的约束,但其自身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村集体不属于国家基层政权,所以只进行村会计和出纳的设置,而不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由村会计人员对村内部实施会计监督职责。

其次,目前我国村集体实行村民自治,更重视基层民主的发展,作为村委会其对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单具有依法办理的权利和义务。部分有条件的村可以在村民会计领导下进行审计监督委员会的设置,通过审计监督委员会来对村财务和村干部进行监督权的行使。作为审计监督委员会其所拥有的权利是村民会议赋予的,所以其需要对村民会议进行责任,将其工作情况向村民会议进行报告。

最后,对村集体会计进行监督还可以由财政、农经、税务和审计等相关部门来进行。另外,还可以将审计经济业务的职责委托给注册会计师,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监督。

无论是村会计人员、审计监督委员会、实施国家监督的相关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是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监督主体,而且各自所进行的监督都相辅相成。群众监督是与以上四个监督主体的监督相脱离的,其属于第三者的监督,具有更多的优势。

2.监督依据

在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各监督主体进行监督过程中都需要有必要的依据。通常情况下监督依据大致有以下几种,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地方各级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村集体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村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这就需要国家在进行各种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制定时,需要充分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在各项统一制度中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融入其中,在各项规定中都能够有所涉及。但作为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设,则需要在确保会计监督有章可循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制度来进行村内部各项会计管理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出,确保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更加规范和系统。

3.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监督内容

在农村财务会计监督体系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中,需要严格依照相关会计规定的内容进行,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监督、会计账薄监督、实物款项监督、,财务报告人监督,财务收支监督,同时还需要对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作为审计监督委员会,在履行上述监督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对村集体组织财务公开、农民负担、土地流转及群众关心的其他有关经济活动的事项进行有效的监督。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还需要接受财政、审计、纪委等职能部门的监督,对其如实进行提供相关账册及凭证、报表及资料,不能对其进行隐匿和谎报。对于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过程中,需要做好配合默契工作,确保其所出具的会计报告具有有效性和真实性。

三、结束语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维护农村的安定团结和广大村民切身利益,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会计监督是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村集体经济会计监督工作,就必须加强农村经管队伍的建设,完善各项内部监督制度,健全民主理财监督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推行问责制度。

参考文献:

[1]肖松.浅议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J].商场现代化,2010(30).

浅谈农村会计发展趋势 篇12

一、农村会计制度发展历程及会计管理体制

(一) 农村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 各级政府对农村财务问题都非常重视, 逐步探索出了一些适合不同时代的农村会计制度,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与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计划性制度相一致, 我国农村会计制度是一种高度统一的计划治理, 具有鲜明的计划性与财政性特征, 集体经济的各种财产物资统一归于集体, “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按照“按需分配”进行运作, 集体生产采取大包干, 不进行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和核算。二是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逐步建立乡政府、村委会, 实行农村自治, 实施乡村企业发展战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村级各类集体和私营企业等获得大发展, 农村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出现了“村账村管”和“村企共治”等会计制度。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随着农村工业化与乡村城市化政策的推进和实施, 农村集体资产规模日益扩大, 村民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日趋增强, 原有的农村会计综合素质和管理体制等都难以胜任复杂化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 农村财务侵害案件高频发生, 农村会计成为农村经济改革中的焦点和凸点, 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农村陆续出现了适合当地情况的以加强会计核算为主旨的会计核算治理机制, 影响较大的包括村账乡 (站) 审、村账乡 (镇) 代管、联村会计集中办公制、村会计委派制、村会计乡镇代理制等。四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后农税时代。随着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免征、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 村会计委派制、村会计乡镇代理制逐渐在全国铺开。

(二) 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村级会计委派制与村级会计乡镇代理制是目前我国村级会计管理最主要的两种治理机制。一是村会计委派制。在委派制下, 会计人员摆脱了与服务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 在维护财经纪律、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主要是村经济组织的会计主体地位缺失, 缺乏有力的委派会计管理机构, 会计委派制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 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不够明确, 委派会计的后顾之忧没有真正解决。二是村会计乡镇代理制。实行代理后, 在委托记账协议下, 实行制度、审核、记账、公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 强化了会计核算和监督, 村经济组织账目清楚,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村干部的违法违章行为, 推行了农村会计电算化,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制度下乡镇政府集管理和监督职能于一身, 村级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公开不规范, 民主理财小组作用虚化, 农村财会人员素质不高等不足, 同时会计人员服务于农村经济组织的决策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作用欠缺。

二、农村会计发展方向

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农村文化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与此相适应, 农村会计制度应向着体现村民管理自治、强化民主监督、保障信息质量的方向变迁与完善, 回归会计本位, 实行自我管理是我国农村会计的根本方向, 村会计委派制、村会计乡镇代理制等只是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的过渡形式。

(一) 农村会计制度回归本位是由农村经济发展和会计本质决定的

一是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内在需求。农村经济组织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 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明确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法律主体地位, 不再由其他机构或政府代行职责, 以会计主体资格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是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农民的诉求。村民自治机制要求在农村政治和经济变革过程中需重视民情, 尊重民意和汲取民智, 充分考虑农民“自我管理资产”的内心诉求。这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其他非村民参与管理其账务和资金, 有一定的担心和疑惑。三是村民自治的内涵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 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则是广大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和农村工作的重心。四是会计本身的职能。面对新农村建设新目标与转型期农村特点, 会计管理机制变革应回归其原本经济功能, 弱化政治功能, 会计制度要求明确会计主体, 发挥会计应有的核算和监督职能, 而其他机构和个人代为行使监督职能则违背了会计本身的内在本质。

(二) 农村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农村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 高水平人员偏少, 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后续教育又跟不上, 业务处理水平不高, 无证上岗和任人唯亲现象比较严重, 造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无法胜任基本的会计工作。二是民主理财形同虚设。村干部一言堂,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甚至不愿管、不能管、不敢管, 造成财务公开不规范, 内容过于简单, 避重就轻, 公开时间不及时, 甚至搞“暗箱操作”, 公开程序不合理。三是农村会计制度不健全。主要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农村会计制度和外部监督审计制度, 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 监控渠道不畅, 监督管理乏力, 政府不监督指导, 不审计或无审计, 审计出的问题长期不纠正或不处理, 由此造成农村村级经济组织“银行账户多, 资金管理乱”, “支出票据多, 收支凭证乱”, “违规账目多, 核算管理乱”, “违规问题多, 财务收支乱”。四是会计的主体地位缺失。实行代理制、委派制等虽具有许多优点, 也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都无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中乡镇经管站代行政府职能成为会计主体和管理主体, 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代理中心为会计核算主体, 与会计本质冲突, 与村民自治相异;村民理财小组、政府与第三方审计监督同为监督主体, 却不能协调统一, 政府不介入, 监督就消失, 政府介入就导致“行政化”或“过死”。

(三) 农村会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是以会计证为基本要求, 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各级政府和各级组织必须按照《会计法》的要求, 坚持持证上岗是自选或公开选聘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同时, 还必须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学习交流, 互相检查财务收支、记账和建账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提高, 加强在岗会计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电算化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学习,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是以第三方审计为重点, 加强内外部会计监督。村级内部不能很好或没有开展各项监督, 使内部监督几乎流于形式, 甚至是完全的放任自流, 因此, 建立和完善以第三方审计为重点的社会监督体系, 不断加强政府、审计、税务监督和社会监督, 进而不断逆向促进村民监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内部审计等监督组织的建立完善和工作职能的发挥, 全面监控农村会计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三是以经济法律为主要内容, 加强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教育和培训。村干部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带头人, 唯有为人正派正直、办事热心公道、大公无私为农民谋福利、思想认识正确、法制观念浓厚的人才能做好农村基层干部, 才能当好家, 理好财, 才能领导群众发展农村经济, 这同时也是实行村级会计自我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必须对村基层干部加强以经济法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培训, 利用培训会、党员大会、支部会、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提高内部监督的意识和能力, 使农村基层干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扎扎实实工作, 做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路人。四是以建章立制为突破口, 狠抓落实和检查。要以《会计法》为基准, 按照财政和农业等部门的要求, 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农村会计规章制度, 如会计工作规范 (会计核算监督制度) 、现金收支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以确保会计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还要注重落实和检查, 按照对责任追究制度, 对各责任人实行上溯追究、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 对有令不行者, 要严肃查处, 对违法犯罪者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五是以财务公开为手段, 强化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财务监事会监督。各地的实践证明实行村财务公开是民主理财和村民监督的重要手段, 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 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推进村民自治的一项有力举措。村民主理财小组受托于村民代表大会参与村财务管理, 按制度定期或关键点时间或较多村民有异议时向村民公布总体和专项财务收支、资产债务、大额或专项资金使用、干部报酬分配、投资收益及分红、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其他财务热点问题等, 使村级财务管理做到“阳光操作”, 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村财务监事会要依法加强日常监管, 积极履行监管职责, 敢于和用于对各个会计事项和财务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监督, 严把支出关, 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完整。六是以会计规范基础, 严格会计业务的计划、审核、报批、核算处理程序。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按照会计业务流程, 严格落实入账前的“五审关”, 即每笔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入账都要经过以下程序:一是把好初审关, 即由村会计依据财务收支计划, 对所处理的经济业务进行合理性和合法性审查, 对手续不全、违规违纪的票据等退还给经手人;二是把好签字关, 即由村干部对收支票据进行再次审核把关, 符合条件的签字, 不符合条件的退回当事人;三是把好理财关, 即由民主理财小组对收支票据进行集体讨论审核, 对有异议的票据, 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认定把关;四是把好审核关, 即每月底, 由村会计将齐全的票据交县级有关管理部门的总会计审核审计把关;五是把好入账关, 即由分管会计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及上级有关文件、政策的规定对审核合格的票据进行再次审核, 无误后才能入账。

(四) 多方扶持, 推进农村会计回归本位

上一篇:人防工程监理技术要求下一篇:构建增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