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复习题总结

2024-10-16

gis复习题总结(共7篇)

gis复习题总结 篇1

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06,07,08,09)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数据结构(06,08,09)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即数据的组织形式,是适合计算机储存、管理处理的数据逻辑表达。

3.缓冲区分析(07,08)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就是在点、线或面等不同实体周围建立一定宽度的缓冲多边形,以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近邻性或其影响范围。

4.元数据(metadata)(06,07,08)

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5.WebGIS(06,09)

WebGIS:指基于Internet平台,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网络协议,运用在Internet上的地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多主机,多数据库和多个客户端以分布式连接在Internet上而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WEB-GIS浏览器,WEB-GIS服务器,WEB-GIS编辑器,WEB-GIS信息代理。

6.专家系统(06,08)

专家系统:研究模拟人类专家的推理思维过程,将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知识库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对输入的原始事实进行复杂推理,并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起到专门领域专家的作用。

7.组件式GIS(06,08)

组件式GIS:Com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组件之间,以及GIS组件与其它非GIS组件之间,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基础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8.虚拟现实(06,08)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来营造一个使人感觉置身于类似于现实世界的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立体感的视觉效果;(2)存在感;(3)多感知性;(4)闭环交互方式;(5)动态显示。

9.图层(09)

图层: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由地图数字化形成的矢量数据存储的基本单元。图层存储了主要地理要素(如弧段、节点、多边形、标识点等)和次要要素(如图幅范围、连接以及注释等),是一组与主题相关的数据单元。

10.数字地球(07,09)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现。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地球问题;二是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信息资源。

11.空间数据质量(07)

空间数据质量:GIS数据质量是指该数据对待特定用途的分析、操作和应用的适宜程度。因此,数据质量的好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它具有明确的内容。具体的含义包括:(1)数据完整性,(2)数据一致性,(3)位置精度,(4)时间精度,(5)属性精度。

12.拓扑关系(07)

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GIS中,它不但用于空间数据的编辑和组织,而且在空间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类型: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13.地理空间中栅格数据(07)

地理空间中栅格数据: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中数据组织形式。

简答题: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软、硬件组成。(06,07,08,09)

答: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要支持对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

模和显示等功能,其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地理信息系统硬件用以储存、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或空间数据。空间

处理设备与数据输入、输出设备连接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数据处理设备是地理信息系统硬件的主体,作为系统硬件的核心,它包括从服务器到图形工作站,微机等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数据输入设备即数字化仪,扫描仪和数字测量设备等。数据输出设备有绘图仪,打印机和高分辨率显示装置等。

(2)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输入、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等。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包括很多种类的软件协同工作,这些软件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软件、基础支撑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等。

(3)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理数据,它具体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4)应用人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地理信息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5)应用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是为某一特定的实际工作而建立的运用地理信息

系统的解决方案,其构建和选择也是系统应用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2. 简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06,09)

答:要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空间信息表现到平面地图上,或用GIS的地图图形显示出来,就必须采用某种数学法则,使空间信息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和地图平面位置一一对应起来。地图投影的目的就是研究这样的投影法则,以满足地图制图的要求。

地球表面是一个不规则曲面,即使 把它当做椭球或球表面,数学上也还是一种不

能展开的曲面,即使把这样的曲面摊开成平面就会发生破裂或褶皱。理想的地图应使制图区域不破裂,并保持图形轮廓的完整一致,其边界邻区也应该是延续的,对接无误的。

地图投影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成平面的曲面上,最终在地表面店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实践中应采用经度、纬度表示的地球表面上的点位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的平面上的点位,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式建立起对应的联系。

3. 简述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06,09)

答: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规则的网格,作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在栅格数据结构中,点由一个单元网格表示。线由一串有序的相互连接的单元王国

维表示,各个网格的值相同。多边形由聚集在一起的相互连接的单元网格组成,区域内部的网格值相同,但与外部网格值不同。

栅格数据结构表示的是二维表面上地理要素的离散化数值,每个网格对应一种属

性。其空间位置用行和列标识。网格边长决定了栅格数据的数据经度,但是,当用栅格

数据来表示地理实体时,不论网格边长多小,与原实体特征相比较,信息都有丢失,这是由于复杂的实体采用统一的网格所造成的。一般的,可以通过保证最小多边形的精度标准来确定网格尺寸,使形成的栅格数据既有效地逼近地理实体,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量。

与矢量数据结构相比,用栅格数据结构表达地理实体要素比较直观,容易实现多层数据的爹和分析,便于与遥感图像及扫描输入数据相匹配使用等

4. 最常用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方法。(06,07,08,09)

答: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具体表现为:

(1)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图(DLG)的融合:经过正射纠正后的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

图信息融合,可产生影像地图。

(2)遥感影像与数字地形模型(DEM)的融合:数字地形模型与遥感数据的融合,有助

于实施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与配准,消除遥感影像中因地形起伏所造成的像元位移,提高遥感影像的位移精度,同时数字地形可参与遥感影像的分类,改善分类精度。

(3)遥感影像与数字栅格图(DRG)的融合:将数字栅格地图与遥感图像配准叠合,可

以从遥感图像中快速发现已经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而实现空间数据库的自动/半自动更新。

5. 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数据来源及数据类型。(07)

答:(1)地图数据:地图数据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这些地图的内容丰富,图上空间实体间的空间关系直观,实体的类别或属性清晰,实测地形图还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

(2)影像地图: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包括多平台、多层面、多种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也是GIS最有效的数据源之一。

(3)文本数据:文本数据来源于各类调查报告、实测数据、文献资料、解译信息等。

6.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07)

答:TIN曲面数据结构通常用于数字地形的三维建模和显示。它是将离散分布的实测数据点连成三角网,网中的每个三角形要求尽量接近等边形状,并保证由最近邻的点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边长之和最小。利用这种数据结构,可方便地进行地形分析,如坡度和坡向信息的提取,填挖方计算,阴影和地形通视分析,等高线自动生成和三维显示等。因此,TIN被广泛应用于各种GIS。

7. 四叉树编码的基本思想。(07)

答:栅格数据可用四叉树结构储存,这种数据结构的原理可以表述为:将空间区域按照

nn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n次,每次分割形成2×2个子象限,知道子象限中的属性数值都相

同为止,该子象限就不能再分割。凡属性值都相同的子象限,不论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储存单元

8. 空间数据库的组成部分。(07)

答:空间数据库系统由三部分所组成,其中空间数据库储存系统指的是GIS在计算机储存介质上储存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储存在硬盘、光盘等储存介质中。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指能够对介质上储存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供必须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以及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由GIS得空间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所组成的软件可以看做是空间数据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它不但可以全面地管理空间数据,还可以运用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9. 空间数据的特征。(06,08,09)

答:空间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时间特征。

(1)空间特征: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在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邻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等。

(2)属性特征:属性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通常包括名称、数量、质量、性质等,称为属性数据。

(3)时间特征:时间特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成为时态数据。

10.数字地图的优点。(06,08)

答:(1)数字地图的储存介质是计算机磁盘、光盘等,与纸张印刷的常规地图相比,其信息储存量大、体积小,易于携带和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2)数字地图是以空间数据反映各种地理特征,可以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借助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实现地图的无级缩放、漫游等显示和信息的动态选择、查询和量算等功能。

(3)数字地图便于与遥感信息和GIS空间数据相结合,实现地图的快速更新,同时也便于多层次信息的综合表现与分析。

11.如何建立空间属性库,属性库在GIS中有什么作用?(09)

论述题:

1.2. 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07)

答:矢量数据:优点:(1)便于面向实体的数据表达;(2)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3)拓扑结构有利于网络分析、空间查询等。

缺点:(1)数据结构较复杂;(2)软件实现的技术要求比较高;(3)多边形叠合等分析相对困难。

栅格数据:优点:(1)数据结构相对简单;(2)空间分析较容易实现;(3)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

缺点:(1)数据量较大,冗余度高,需要压缩处理;(2)定位精度比矢量低;(3)拓扑关系难以表达。

3.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主要空间分析方法。(06,08,09)

答(1)数字地形模型分析:数字地形模型(DTM)就是用数字化的形式表达的地形信息,DTM在形式上可分为规则网格、不规则网格和数字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特征线等。

(2)空间叠合分析: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 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

(3)空间邻近的分析:空间邻近度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临近度分析是空间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如研究道路沿线的污染或河流沿线的供水能力,公共设施的服务区域划分等,都是一个邻近度问题。空间邻近度分析通常有空间缓冲区分析和voronoi多边形两种分析方法。

(4)空间网络分析:空间网络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资沿着路径在空间上的运行。空间网络分析的用途很广泛,如公共交通运营的线路选择和紧急救援行动的线路选择等

4.5. 简述数字高程数据通常有几种形式?它们在实际中有什么用途?如何获取和储存这些

数据?(08)

6. 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请问有哪几种?各自采用什么样的投影?

(09)

答:在我国,国家从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其中在我国,国家从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全球统一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1:100万则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Lambert投影)。

7.

gis复习题总结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地理因其知识点多信息量大、 图文结合综合性强的特点, 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之一。 它需要了解空间定位, 明确区域内部各要素的特征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判断区域之间的差异, 分析某一要素发展而引起的整体变化。 传统教学对地图的应用、 内部区域要素的掌握和整体知识体系的形成有独特的教育方式, 但使用手段存在些许的不足之处。

1.比例尺、内容固定。 普通纸质地图在同一幅图上, 图幅大小和所示的范围都是确定的, 即比例尺都是固定, 无法进行地图任意放大、缩小, 不能突出某个地点, 做到点面结合。 即使是电子版的地图也只能改变图幅, 对图上内容的详略无法更改。 这就使得在讲授区域外部轮廓和内部特征时需要多幅地图地展现, 进行图片切换, 增加教师素材寻找的时间, 对部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对比上有所不便。

2.地图要素交互能力不足。 传统地图资料所显示的专题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无法对地图内容进行增减或组合拼接, 形成灵活多变符合当下教学所需的地图。 比如要展现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和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关系, 假如教师手头上只有美国农业类型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 就会使得图中的干扰信息过多, 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GIS辅助手段与地理课堂教学结合的意义

区域地理教学的要素分析和整体联系是其核心, 借助GIS的图层属性和空间分析的优势, 既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 又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充分增强地理教学效果。

1.有利于发挥GIS本身强大的功能。 GIS对地理数据的管理采用了图层的概念, 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将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 对独立的区域要素起到关联的作用。 同时图层数据简洁明了, 可控性强, 明显提高了学生对抽象地理数据认识的能力, 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的核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而应该是传授学习方法, 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 怎样提高学习能力进而善于学习。 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做到启发引导。教学过程注重地理表述的规范化, 地理观察多角度化、地理思维多维化的引导。在归纳提炼过程中, 老师要对学生的回答有反馈, 不正确的给予修正, 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零散的意见给予综合, 在学生知识构建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创新思维。 借助GIS应用于区域地理的教学方式,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获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达到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目的。 美国有句谚语:“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 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 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说明课堂参与性的活动在学生个体认识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借用预习案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的和意图, 并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借助GIS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维, 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 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系统。 同时, 新课标强调改变教学方式, 由老师为课堂的中心向以学生为核心转变, 由学生被动夺取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化, 这就要求老师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借助GIS图层空间分析手段教师在可行的硬件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并在讨论、动手实践中抽丝剥茧, 将问题层层深入, 加深学生对地理联系的理解, 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4.有利于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 区域地理的难度在于要素之间的整体联系, 借助GIS的图层空间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交互性的不足。 借助多媒体手段,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具体操作、探究, 理解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三、借助GIS辅助手段的区域地理教学设计及实践

教师基于“先学后教”的理念, 提供乡土案例, 呈现引发认知冲突的学习问题, 借助GIS图层叠置功能, 用新的手段引发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互助完成学习任务, 争取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 以下将以高二地理《福建区域地理》为例分析探讨。

1.课前准备: (1) 教师在课前制作预学案 ( 要求学生明确对福建范围、位置;福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 (2) 班级同学分组, 每组提供一台电脑。 (3) 学生课前完成预学案, 小组长对组员作业答案进行分类汇总, 挑出小组最完整的成果,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4) 电脑安装mapinfo软件, 并提供“福建轮廓”图层、“福建年降水量”图层、“福建铁路”图层、“福建山脉”图层、“福建主要河流”图层、“台湾岛部分轮廓” 图层、 “ 福建省九地市分布”图层。 (5) 教会学生mapinfo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学过程: (1) 小组展示预习成果 (通过投影仪) 。 (2) 小组互评, 教师小结。 其他小组的组员对展示出的作业 (描述福建范围、位置;福建地形特征) 进行点评、补充、归类整合不同观点。 在上述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答案不是直接给学生的, 而是让学生在挑毛病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 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 (3)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呈现“距海近的厦门降水少于距海远的武夷山市”这个引发认知冲突的乡土现象, 要求学生借助软件, 调用地形、降水图层, 小组合作完成原因的分析。 学生带着问题探索, 目标明确。 这个过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寻找福建省降水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借用寻找图层明确影响的主导因素。 同时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 扬长避短、查漏补缺, 用整体性的思维考虑地理问题。 (4) 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在分析完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基础上, 加强问题的难度, 扩大探究的广度和梯度, 追问“福建省农业现状及农业发展方向”, 调用自己认为可用的图层完成答案。 每一图层对应一个要素, 借用GIS的面状要素分类、 叠加分析, 旨在让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培养提炼、发散性思维能力, 达到构建农业区位分析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四、教学实践后的思考

1.学生平时较少使用地理信息技术, 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主要是在学习地理 (必修3) 的过程中获得的, 但内容偏于理论化, 能够学以致用的东西不多, 学生也没有什么机会真正用到。 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 近一半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并且绝大部分的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挺好的。 经过学习,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地理信息技术对于学习区域地理有所帮助, 并且接受这样技能培养课的授课方式, 而且愿意了解更多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和练习技能。 但是对于mapinfo软件在区域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分析的应用上比较陌生, 说明如何将抽象知识表象化是这种教学模式还需研讨的地方。

2.教学准备方面, 教师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数据数字化工作, 从教学的投入产出而言没有任何优势, 以一人之力完成多数区域的要素准备是不现实的。 如何建立区域地理教学GIS资源库或是搭建网络平台共享教学资源放能从技术上对GIS辅助区域地理教学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娟.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研论坛, 2011 (06) .

[2]段玉山.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历史复习归纳总结法 篇3

一、简易数字归纳法

所谓的简易数字归纳法,就是用简单的数字对一课、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使琐碎的知识点数字化、概括化,从而便于记忆。

比如作为中招考试重点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识记内容多且头绪繁杂,我们就可用简易数字归纳法把单元内的知识点总结为“一二三四”,即一条线索——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二个主题,即侵略与反抗;三大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四大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如果掌握了这“一二三四”,那么学习任务就完成一大半了。

又如这一单元中的第3课《收复新疆》,用简易数字归纳法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一”:

一:一仆二主 二主: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英俄争夺新疆;一仆:阿古柏侵占新疆,擅自建国。

二:两派之争 海防派:李鸿章为代表;塞防派:左宗棠为代表

三:三路出兵: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一:一外交:利用外交手段,收复伊犁

一:一行省:1884年,设新疆行省

再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零碎,可归纳成“三二一”来记忆:

三:三大领导人 尼赫鲁: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纳赛尔: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埃及独立;卡斯特罗: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古巴走上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二条运河 苏伊士运河: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巴拿马运河: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收回全部主权

一:三个一 一个分治:1947年,印巴分治;一个独立年(非洲):1960年,出现17个独立国家;一个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非 洲殖民体系崩溃

二、时序分段总结法

这种方法按时间顺序对同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分阶段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比较适合于专题复习时使用。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五单元,就有一个小板块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利用时序分段总结法,划分为建国初期、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三个阶段,掌握每个阶段的外交成就,并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专题知识。具体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外交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就: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了“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成就: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第三阶段:21世纪初的外交

背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

成就:1.2001年,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2001年,中国加入WTO,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IS软件基本操作总结 篇4

1、ESRI: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

2、桌面GIS 包括:ArcMap、ArcCatalog、ArcToobox、ArcScene 以及ArcGlobe

3个功能级别:ArcView、ArcEditor和ArcInfo

3、三代地理模型:CAD、Coverage、Geodatabase

4、ArcGIS 三种文件:shapefile、coverage、personal geodatabase

第二章ArcGIS应用基础

1、窗口内容表(TOC)显示:数据组、数据层、地理要素及其显示状态。

2、快捷菜单功能(右键功能):①数据组操作快捷菜单;②数据层操作快捷菜单;③地图输出操作快捷菜单;④窗口工具设置快捷菜单。

3、选择工具:交互选择,属性选择, 位置选择,图形选择。

4、在ArcMap中通过一个共同字段关联表的两种方法:合并 关联

5、ArcCatalog中3种浏览地图的方式:内容、预览、描述。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1、地理数据库的概念:地理数据库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地理要素数据,而按照一定的模型和规则组合起来的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容器。对象类

要素类

要素数据集 三者是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

2、建立地理数据库的一般过程:(5步)

a)地理数据库设计:数据格式、投影、数据对象组织方式、数据修改规则等。b)地理数据库建立:Arc Catalog中提供三种方法:

①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地理数据库

没有任何可装载的数据,已有数据只能部分满足数据库设计 ②移植已经存在数据到地理数据库

已存在多种格式的数据:Shapefile、Coverage、INFO Table等,可通过ArcCatalog转换并输入到地理数据库中。③用CASE工具建立地理数据库

可以用CASE工具建立新的定制对象,或从UML图中产生地理数据库模式 c)建立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关系表、要素类、要素数据集。d)向地理数据库各项加载数据:建立新的对象或调用已存在的的数据。e)进一步定义地理数据库:建立索引提高查询效率、建立高级项:如几何网络。

3、本地地理数据库分为:个人地理数据库和文件地理数据库

4、ArcMap两种视图:布局视图 数据视图

5、交点(Intersection)工具:创建位于两条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的地方的点或者顶点。

6、创建弧线的工具:Arc工具、Endpoint Arc工具、Tangent Curve工具

7、追踪(Trace)工具:用来创建沿已有要素继续延伸的线段。

第四章 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1、翻转:将栅格数据沿着通过数据中心点的水平轴线,进行上下翻转。

2、镜像:

3、旋转:

第五章 地图可视化

1、可视化的概念:将符号或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便于研究人员观察其模拟和计算过程。

2、输出的布局要素:数据框、比例尺、图例、指北针、图、表、图片、文本框

第六章 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1. 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2.缓冲区:空间实体的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3.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临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实际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4.叠置分析:将同一地区、相同空间参考系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图层)进行叠加,进而产生一个新图层的过程。5.叠置分析的类型

 按叠加对象图形特征分类:点与多边形的叠置、线与多边形的叠置、面与多边形的叠置

 按操作形式分类:图层合并(Union)、交集操作(Intersect)、识别叠加(Identity)、图层擦除(Erase)、图层裁剪(Clip)、修正更新(Uodate)6.网络分析

 概念:网络分析是对地理网格(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管网)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块化的过程,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解决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 分为定向网络(效应网络)和非定向网络(传输网络) 组成:链、结点、站点、中心、转向点  几何网络——定向网络分析

网络数据集——非定向网络分析  网络属性的类型: 阻强 资源容量 限制

第七章 栅格数据分析

1.ArcGIS中栅格数据的基本属性: 数据源(Data Source)、栅格信息(Raster Information)、数据范围(Extent)、空间参考(Spatial Reference)、统计特征(Statistics)

2.距离制图:距离制图(Distance)即根据每一栅格相距其最邻近要素(又称 “源”)的距离来进行分析制图,从而反映出每一栅格与其最邻近源的相互关系。3.空间插值的假定条件是空间上分布的地物间的空间相关性。(基础)

空间插值3种方法:1)反距离权重插值(IDW)2)样条函数插值(Spline)

3)克里格插值(Kriging)

克里格插值的两个任务:

(1)揭示相关性规则。(2)进行预测。

4.表面分析是通过对栅格表面进行分析,生成新的数据集,获得更多反映原始数据集中所隐含的空间格局的信息。

5.单元统计的原理:只对当前栅格单元位置上各层数据进行操作,不受相同或者不同层中任何相邻单元影响。6.邻域统计

邻域统计函数是一种邻域函数,其计算输出的栅格数据的每个位置的值都是输入数据中相应位置指定的一些邻域单元的函数。用于输入数据的每个单元,邻域统计函数在对单元值和这一单元周围指定邻域单元值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将这一值输出到相应单元位置。邻域统计的方法与单元统计的方法相同,也是计算最小值、最大值、变程、总和、均值、标准差、种类、多数、少数、中位数。7.分区统计

分区统计函数是在一个数据集为基础在它所包含的不同类别中对另一个被分类数据集进行统计。分区统计函数在每一个分区的基础上运行操作;在输入的分区数据集中的每个分区被计算并赋予一个单一的输出值。8.重分类就是用新的值取代输入的单元值并输出。

四种类型:

a)新值替换:根据新的信息来取代原来的值。

b)旧值合并:将确定的值分组归类。

c)重新分类:用一个统一范围进行重分类(如,应用于适宜度分析或用成本加权距离函数生成一个成本栅格数据)。

d)空置设置:将指定值设置为空值或将空值设置为指定值。

9.数学运算符对输入的两个或多个栅格数据进行数学运算。包括三组数学运算符:

a)算术运算符:算术运算符有: +,-, *, /。

b)布尔运算符:和(And)、或(Or)、异或(Xor)以及非(Not)。

c)关系运算符:==, <, >, <>, >=, <=.10.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类型:距离制图、表面分析、统计分析、栅格计算、重分类。11.空间分析的分析语言:地图代数

第八章 三维分析

gis复习题总结 篇5

美国大学地理系Dept.of Geography at US Univ.Geography Dept.List: http:// 还可以参考UCGIS(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member: http:// 和 Smith的Hydrometeorology: http://cee.princeton.edu/eewr/hydromet/index.html Wood是国际著名水文遥感专家,有一本图书馆还有,他那个组有个武大的。他主要是做水文遥感,数据同化的,做的很牛。他们两个都是用rs手段研究水的,以微波为主,同时包括陆面同化等。

3、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an Diego, 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http://sio.ucsd.edu/

海洋学超级牛校,堪比MIT的Woods Hole。里面也是几百号人,从大气、气候、海洋,到地质等等。自己有一艘远洋科考船。也是地处San Diego Beach,得天独厚。在各校地学部中都能找到SIO毕业生。经费相当多,号称一年的经费能比上UCSD其他系之和里面除了海洋学以外,生物、物理、化学 也很强,还有化学Nobel在里面。一些气候、海洋研究会用到rs。不过都不是专门的rs。如果有这些背景的可以试试。SIO去年年底刚成立了一个 Center for Earth Observations and Applications,应该也是利用地球观测进行海洋,环境方面的研究。

4、密歇根大学Univ.of Michigan-Ann Arbor, 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 Eng: http://putational Sciences : http://www.scs.gmu.edu/index.html

Phd program in Earth Systems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s: http://www.scs.gmu.edu/Academics_new.html

一个师姐是这个学校的。做的很广,从经济、统计、材料、生物,到地球科学都有。感觉挺不错的。院长是做RS的,那个ESGS program的director是中国人。

9、佛吉尼亚理工大学 Virginia Tech: GIS很不错,工程性很强。管招生的教授很nice,有邮件必回,赞一个。方向也很全。很推荐。

10、加州理工大学Caltech, Division of Geological and Planetary Sciences, http://www.gps.caltech.edu/

著名的JPL就在Caltech的GPS系。牛的程度就不说了。不过都是偏地球科学、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之类的。

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ttp://www.ese.caltech.edu/index.html

也有JPL的scientists。主要是做环境方面的.11、麻省理工大学MIT, Dept.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 http://eapsweb.mit.edu 牛的程度也不说了.有几个做水文气象气候的用到些rs,他们系还有一个和Woods Hole合办的PHD program in Oceanography。申请难度~~~ 自己掂量吧~~~ 不过MIT所有申请材料相当bt,要列出所学课的介绍,还要列出推荐人的专业背景及经历~~~~

12、杜克大学Duke,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ttp://www.cee.duke.edu/index.php

侧重环境方面,有几个做大气水文的,会用到RS。还有一个Nicholas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arth Sciences : http://www.nicholas.duke.edu/index.html 地球与环境科学,没找到做GIS/RS的

13、佐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http://www.eas.gatech.edu/index.htm

戴永久老板的学校,跟师大关系不错,去年地遥的一个人去了这里。地球科学与大气很强,遥感大牛Dickinson(老戴的老板),主要是做气候与大气动力的,自己有几个很牛的大气模型。也做数据同化,那的遥感主要是偏大气。

14、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http://pangea.stanford.edu/ 有几个比较牛的program: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Program i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http://iper.stanford.edu/

Earth,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raduate Program http://pangea.stanford.edu/EEES/

都是很交叉学科的program。其中第二个是去年刚开的,偶套了那个director,不过最后感觉自己实在是不够“交叉”~ 遂没申~

15、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UT-Dallas,GIS PhD program http://www.gis.utdallas.edu/index.html 也是刚设的一个program,,偶见过那的一个中国faculty。不过貌似基本不给钱,最后没申。

16、缅因大学Univ.of Maine, Department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ttp://spatial.umaine.edu/

《土壤学》复习题总结 篇6

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容重

3.土壤退化 4.土壤养分

5.BS

6.同晶替代 7.富铝化作用

8.土壤圈

9.粘化作用 10.土壤肥力 11.CEC 12.土壤质量 13.土壤结构性 14.可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 16.有机质腐殖化 17.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 19.土壤污染 20.有机质矿质化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 三种。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

、、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 和,其中,Al为,NH4和Ca为。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 和。

(三)简答题

1.制备2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2mm和0.25mm孔径的筛子?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 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问答题

/ 7

33+

+

2+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

16.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 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 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二)填空题

/ 7

1.土壤肥力因素包括 水、肥、气 和 热。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 太阳辐射能、生物热 和 地热 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 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 等。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 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 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其中,Al为致酸离子,NH4和Ca为盐基离子。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大量养分元素和微量养分元素。

(三)简答题

1.制备2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2mm和0.25mm孔径的筛子?

答:(1)土壤中粗细不同的土粒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不同;

(2)粗细不同的土粒在自然中并非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团聚成大小不同的土团,只有反复研磨才能使>2mm和>0.25mm的土团分散开,使组成它们的土粒最后进入分析样品中,最后得到的土样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答:(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答:(1)交换酸测定时用1M KCl浸提,用标准NaOH滴定,只测定出了活性酸和K交换出的H和Al3;

(2)测定水解酸时,用CH3COO浸提,故测定出了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也测出了因Na交换出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产生的交换酸度,还包括了土壤溶液中的活性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 答:单位厚度土层达田间持水量需水量=(0.3-0.1)×1.2=0.24 土层厚度h=30/0.24=125(mm)。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质地;

(2)无机胶体类型;(3)土壤酸碱度;

/ 7

3-+

+++

+

3+

+

2+(4)有机质含量。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答:(1)磷的特性:磷在土壤中主要以矿物态存在,有机态磷所占比例很小,且有机态磷中速效性的水溶态和可水解态磷也很少。

①酸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Fe-P、Al-P和O-P而沉淀,从而使磷失去有效性; ②碱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Ca-P而沉淀,从而使磷失去有效性; ③中性条件下,磷主要以H2PO3,因而磷在中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2)磷肥特性:

可溶性化学磷肥—主要是Ca(H2PO4)2,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变为不溶性磷而失去有效性。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答:(1)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作物根系生长;(2)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能促进或抑制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4)土壤空气能增强作物抗病性。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答:(1)生物在土壤结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生物在土壤养分积累、分解、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植被类型的演变会引起土壤类型的演变;(4)微生物在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答:(1)养分较完全;(2)促进养分有效化;(3)提高土壤保肥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

(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答:(1)砂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③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⑤耕性:松散易耕。

/ 7

---(2)粘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③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答:我国大陆土壤以北纬33°为界,形成“南酸北碱”的局面;

原因:(1)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

(2)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便逐渐盐碱化。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答:(1)集中施肥(减少与土壤接触面),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施用于作物近根区(磷的移动性小);

(2)水旱轮作的磷肥施用,旱(作)重,水(稻)轻;

(3)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钙镁磷肥等),碱性土施酸性磷肥(过磷酸钙等);(4)氮磷配合。豆科作物以磷增氮。

(四)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1)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为由北而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2)北方由于气候淡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于土壤中;而南方则刚好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则较少。

(3)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①养分较完全 ②促进养分有效化 ③提高土壤保肥性 ④提高土壤缓冲性

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①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

②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如DDT易溶于HA; ③全球C平衡的重要C库(含C平均为58%)。

/ 7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答案要点:(1)砂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③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 ⑤耕性:松散易耕。(2)粘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③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3)壤质土类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答案要点:水分在土壤四大肥力因素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水分来调节其它肥力因素:

(1)以水调肥:

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存在形态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状况,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进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2)以水调热:

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热容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灌排水分来协调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

(3)以水调气:

水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水多则气少,水少则气多。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1)小水库: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

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

/ 7

而蒸发损失。

(2)小肥料库: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

(3)空气走廊: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gis复习题总结 篇7

【关键词】概念图    初中生物    复习    实践应用

所谓概念图,可以说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使其对于整个知识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其中概念图是一种策略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复习过程中建立系统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在最终意义上为生物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概念图复习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正确性地引导,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及规划,强化学生们对整个生物知识体系的认知,从而为学生们的复习提供更为便利性的服务。

一、概念图在生物复习中的主要作用

(一)概念图教学在生物复习中的基本特点

概念图的应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套系统的学习模式,将主要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性的总结,从而使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及时找到重点内容,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课程复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重点,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为生物教学的课堂营造一种活跃性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整个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图教学在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概念图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复习模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种完整性的知识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及拓展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认知。在整个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在第一轮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其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对于之后的复习学生们很难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复习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差异性。根据调查显示可以发现,许多初中学生在生物知识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全面地辨认基础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想象的出现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进行充分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生物知识的复习。因此,概念图的应用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模式,实现知识复习的最终目的。

二、概念图复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实现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生物的复习阶段,教师与学生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重点章节进行全面地性地复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黑板上绘制概念图,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掌握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及区别,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概念图应用的基本体会掌握概念图绘制的主要过程、绘图技巧,为生物知识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复习模式

在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先绘制出基本的图像框架,然后让学生们补充其余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也可以让学生们找到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复习初中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的课程中,这部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因此,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绘制相关的概念图(如图一所示),教师可以绘制出一部分内容,其余的概念留给学生们,通过系统性教学内容的复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使学生们形成了严密的思维模式,为生物课程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一

(三)通过概念图的应用了解基本的学习状况

在初中生物的课程复习过程中,相关教师要让学生们尝试独立完成概念图的绘制,通过概念图的绘制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生物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拓展性的思维模式。在基本概念图绘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引导,从而在最终意义上形成正确性的概念图。因此,概念图在生物课程复习过程中的引进,不仅使学生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概念,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还在最终意义上提高整堂课程的学习效率。而且,这种复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能力,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概念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应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概念图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物知识的复习氛围,强化学生们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复习效果。对于相关的教师而言,一定要强调概念图复习模式运用的严谨性,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地指导,使初中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为学生们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丽燕.概念图在初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6 (7):19-20.

[2]任立华.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 (29):118.

上一篇:正义与邪恶日记下一篇:沙枣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