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2024-09-10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共9篇)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篇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主题读写

3.文章

让“回家吃饭”成为常态

2013年01月31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吃饭,曾几何时,这竟然成了不少领导干部、成功人士的奢望。老人、爱人、孩子望眼欲穿之际,很多人正穿梭在饭局、浸淫在酒场。这样的场合,公款消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总是难免的。

很多人说,不是不想回家吃饭,而是身不由己“被饭局”:不去人家说“不给面子”,去了必然要喝酒;去了这场就要去那场,否则人家说厚此薄彼,有时一晚要赶好几个场子。“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这恐怕不是玩笑话,而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虽然有很多客观理由,还是要问,饭局难道真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吗?铺张奢侈、浪费公帑难道就是“潇洒”吗?不去关爱家人、没法关爱家人的人,能算“成功人士”吗?

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正在狠刹浪费之风,这是根除公款吃喝陋习的最佳契机。上海等地已经作出明确要求,严禁用公款送礼、宴请、高消费娱乐、旅游等,不少机关单位取消了联欢联谊性质的招待宴请。

整治公款吃喝就是要“一刀切”,这不仅为全社会带来一股清正之风,同时也让很多干部得到解脱,让他们的家庭更加和睦。一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今年春节前是最清静的。以前回家吃饭要打招呼,现在基本天天在家吃饭,轻松!”回家吃饭,天塌下来了吗?没有。

反过来看,所谓在酒桌上办事,其实并不靠谱,更像是大吃大喝的借口。很多事情,一次登门拜访、一场茶话会就完全能“搞定”。上海知名“老娘舅”、静安区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会长柏万青告诉记者,最近,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召开“两新”组织联谊会,参会单位自导自演节目,观众们吃水果、嗑瓜子、喝喝茶,连糕点都不提供,但气氛相当热烈。“开完会各自回家吃饭,工作、生活都不耽误。”她说。

被扭曲的价值观必须要扭过来,真心希望全社会都形成这样的共识:公款吃喝是病态,回家吃饭是常态。

袁隆平很痛心

2013年02月21日 解放日报 陈鲁民

袁隆平说:“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要建议政府要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的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它„„”

袁隆平很痛心,理由很充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一方面是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在殚精竭虑,为提高粮食产量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越来越严重,教他如何不痛心?这其中,公款吃喝又是其中浪费最严重的,有统计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掉3000亿元。就是在中央出台改变作风的八条措施后,还有些官员照吃不误,奢靡挥霍。京城驻京办事处的餐饮人员披露,招待官员吃饭,至少每位要800元才拿得出手,且一般都要剩下三分之二。

袁隆平很痛心,做饭的厨师也很痛心。他们辛辛苦苦采购、备料,在厨房里烟熏火燎,拿出看家本事精心烹制的饭菜,却没人动几筷子,有的甚至整盘、整碗倒进泔水桶,他们心疼啊,因为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尊重。

种田、种菜、养猪、养鸡的农民很痛心。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们春种秋收,辛勤耕耘,“打黄牛千鞭,得白米一粒”,何其艰难不易,没想到,就这样被大量浪费了,他们的心在流血。

吃不饱肚子的孩子很痛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不久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西部贫困地区,部分小学生每天伙食只是玉米粉,或者米饭加上自制的咸菜,由于营养摄入不足,5个孩子中就有1个营养不良,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虽然有了“免费午餐计划”,但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还在为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而努力。

成千上万的纳税人很痛心。愈演愈烈的公款吃喝,手面大,档次高,吃山珍海味,喝琼浆玉液,一挥千金,因为不是花的自己的钱,浪费更严重,而他们连吃带扔的,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纳税人节衣缩食,自觉为国家贡献,是让政府拿来办正事的,就这么被吃喝浪费掉了,我们很痛心!

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确实,“舌尖上的浪费”已威胁到了我们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安定,还影响到民风和政风的健康走向,必须认真当个大事来抓。如果说把浪费入罪还有很复杂的程序和路径要走,而从我做起,自觉节约,杜绝浪费,吃饭搞“光盘行动”,则是人人可行,马上就可付诸实践的。尤其是各级官员,更应成为厉行节约的楷模,当量入为出,不慕奢华,告别大吃大喝,既节约资源,又有利养生,善莫大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愿诸君铭记

【文题展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首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歌中唱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少不了,哪怕是一尺布,一分钱,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现在有人把它修改为:“奢侈是舶来的现世宝,‘王孙贵族’生活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顿饭,一件衣,一辆车,一间房,他们都要黄金造。好钢要用在刀鞘上,千日打柴就要讲炫耀,就要讲炫耀。”

阅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文化大繁荣要警惕文化“大浪费”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7日 10:5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赵 玙 饶 翔

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去年为本报撰写的文章《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发出警世之言:“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王蒙指的“文化泡沫”包括:“以文化的名义圈地、抢滩、贷款”;“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任意捏造虚假古迹”;“走文化的过场,求文化的规模,大花文化的经费,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等等。

放眼全社会,文化泡沫造成的浪费随处可见。

制造文化泡沫也是浪费

“如果把蚂蚁放大一万倍,那蚂蚁就不再是蚂蚁,而是恐龙。”建筑设计师王大鹏在谈到当前的城市建筑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无奈我们在设计中硬是要把蚂蚁似的‘玉琮’、‘斗拱’放大设计成摩天大楼,因为我们有文化‘撑腰’。于是乎,‘恐龙’般的建筑满大街可见。”

近年来,遍布省市和村镇的雕塑,花费了许多纳税人的钱,也占据了许多重要的公共空间。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艺术水准低下,尤其是一些雕塑拆了建、建了拆,造成巨大的文化浪费。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广东肇庆将军山一尊38米高的关公像,因为被指“违章建筑”而被炸毁,刹那间,3000多万元投资灰飞烟灭。而取代它成为“世界最大关公雕像”的,是山西运城的另一座关公像,这座高达61米的关公像,据说总共用去铜料500余吨、钢材2000余吨、混凝土1.8万余吨!

追求“世界之最”的文化心理使文化泡沫越吹越大,耗费如此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其浪费程度令人震惊。

重“面子”轻“里子”的形象工程

“4层高的外壁被粉刷成铜黄色,入口处的台阶上铺着数米长的红地毯”,“猛一看跟饭店无异,气派非常”,这是参观者对位于北京天坛附近的中华民族艺术珍宝馆的描述,而这似乎成了很多地方博物馆的“通病”。在河南某县,当地政府花费4000万元建造了两座博物馆,其中不少费用花在了外观上。

然而,在堪称豪华的“硬件”背后,大量博物馆生存状况堪忧:10年前投资3700多万元的山西晋城博物馆在近两年中多处于闭馆状态,房顶漏雨、白墙变成黑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很难招到专业人才„„

相对于气派的外观,很多博物馆的内部陈设则由于投资过低,加上缺乏前期的规划统筹,而过于简陋,游客流量自然稀少。

迅速增加的不仅仅是博物馆,近年来全国多地涌现出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级别的剧院。然而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绝大部分城市的演出市场并不发达,因为没有演出资源,一年难得有几次像样的演出。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著名作曲家叶小钢曾举例说,广东东莞、浙江嘉兴等地的大剧院,规模都不比国家大剧院差,但东莞大剧院里面经常摆摊卖东西,嘉兴大剧院外部环境一团糟,里面演出档次也非常低。他提醒说:“文化大繁荣背后要警惕文化‘大浪费’。”

浮躁之风助长文化浪费

“一年出书品种这么多,有些还没上市就直接化为纸浆了,这是莫大的浪费,甚至可视为一种变相的砍树行为。”某著名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这样对记者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一些出版社为追求“做大做强”的目标,在无法提高单品种效益的情况下,依靠增加品种数量来增加市场占有率,结果导致大量图书积压。其中,一部分通过折旧书市场消化,也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卖不出去,最终化为纸浆。

在文学创作领域,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和发表的长篇小说有2000余部,而实际诞生的作品多达8000部到1万部,这意味着有6000部到8000部长篇小说被束之高阁。而在有幸与读者见面的那2000部小说之中,有多少质量上乘之作?又有多少能为中国文坛留下点睛之笔?

在影视界,每年制作、播放、上映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每部作品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动辄过亿元,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经典的作品却越来越少。还有很多作品“追风”严重,却疏于剧本打磨和拍摄前期准备。如前几年《暗算》、《潜伏》热播之后,影视界便一窝蜂地涌向谍战剧,谍战题材的代表作家麦家便曾公开批评国内的谍战剧“越来越浮夸、虚躁”。

秀文化靠的是时间的沉淀。然而,在浮躁之风的侵袭下,文化界的“大跃进”现象屡见不鲜。大量伪劣之作匆匆登台,又匆匆退场,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文化浪费。

文化界须以实际行动反浪费

记者曾在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听到一位作家抱怨,当地文联办一场新年晚会花去了50万元,而每年用于作协文学创作的经费,不过5万元。同时,在如火如荼的场馆建设中,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文化遗产失传、文艺院团难以为继、优秀剧目匮乏、文艺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面对种种问题,文化界怎容得随意浪费?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电台电视台发出《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要求包括春节晚会在内的节日广播电视节目,不要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要一味追求舞美灯光眩目、服饰道具奢华;要削减不必要的项目,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提高节目水平、资助公益事业,为形成勤俭节约良好风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事实上,不只是晚会,也不只是电视节目,文化界各个领域都必须行动起来,以反浪费的实际行动,助推文化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

核心阅读

未开封的A4打印纸、崭新的玩具、八成新的电器和家具、没有破损的衣服,都出现在垃圾堆里——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天津、四川、甘肃等地,发现垃圾堆里的浪费现象十分惊人。

为什么大量仍有价值的物品会被白白丢弃?专家指出,这样的“未富先奢”,暴露出国人不合理的消费习惯,也凸显我国旧物回收体系的缺失。

生活垃圾浪费惊人

没有破损的衣服、尚未开封的食物,打工者在垃圾堆里给孩子捡玩具

2月19日,记者来到天津市南开区一家废品收购站,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春节后送来的头几批废品里有不少高档的包装盒、高档酒瓶,有的高档水果都没开封就整箱整箱扔了。”

据了解,每年春节前后,都有大量物品被丢弃,其中有不少都还是能用的。

在甘肃省兰州市的天庆嘉园小区,记者看到一位女士将几个小巧精致的玩具塞进了垃圾箱。这位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年都嚷嚷着买新的玩具,这几个是半年前买的,又扔掉了。”

记者又来到兰州市东岗小区,一位拾荒者正大口大口啃着刚刚捡到的油条,他身边的垃圾桶里敞开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好几根油条。不一会儿,他又从垃圾堆里扒拉出一瓶没有打开过的矿泉水,用袖子擦了擦,小心地收进口袋里。

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记者亲眼目睹了垃圾堆里躺着的各种“宝贝”:没有拆包装的电池、完整的作业本、八成新的电脑键盘、还能使用的旧手机、漂亮的玩具车等。从河南农村到兰州来打工的高大姐告诉记者,她经常会捡到一些没有开封的食物,她家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从垃圾堆里捡到的。

在兰州市西固区幸福小区的4个垃圾站,记者发现,3个垃圾站都有居民遗弃的衣物,而这些衣物大都没有破损。在一处垃圾回收点,短短两个小时就有3人丢弃衣物。负责清洁工作的李大姐说,每天都有两三堆扔掉的衣服。

“我们也觉得十分可惜,很多垃圾都是能被回收利用的,送到这里就只能被处理掉了。”环卫工孙师傅告诉记者。

办公垃圾里淘出“值钱货”

在回收的废品当中,能找到九成新的打印机、没用过的A4纸

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向记者透露,办公垃圾也是浪费的“重灾区”。

陈兴才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书院街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他在县城做废品收购已经有6年多了。他每隔几天就会开着小货车去县里的商务区和几家大企业跑一跑,几乎都能“满载而归”。

“经常能发现成捆的打印材料,干干净净的,我就直接拿回家里给孩子做草稿纸了。”陈兴才说,去年年底他从一栋写字楼收了一堆报废的办公用品,发现里面有一台九成新的家用打印机,转手就卖了100元。还有一次,他在废纸堆里发现大半包没用过的A4纸。

通江县铁佛镇的李发全是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个体户,他告诉记者,最好做“生意”的地方就是写字楼,有大量值钱的废品:只用过一面的打印纸、废旧的电子用品等„„“前些天有个公司开年会,垃圾里有一包一包的蜡烛、崭新的贺卡和年画!”

“要是自己家的东西,谁会这么浪费,可要是公家的,就不心疼了。”穿梭在写字楼间“寻宝”时,李发全这样推测那些“慷慨”地扔出垃圾让他捡的人。

大年初六,四川巴中市的退休教师常田荣收到学生送的一瓶保健酒。“四两酒,用这么大礼品盒,多浪费!” 常田荣拿出酒盒给记者看,暗红的木质盒面上镶满了亮闪闪的金属条框。

常田荣说,逢年过节,收到的礼品包装越来越精美,可也没什么用,最后都到了垃圾堆里,看着真是心疼。

复旦大学广告学系讲师王迪分析,节日前后往往是浪费最严重的时候。中国人讲究人情往来,可很多礼物把重点都放在了包装上,没考虑实际的需求,结果造成节日后每家都堆了大量用不到的东西,最后只能扔掉。

“过度消费”催生“过度浪费”

追逐流行导致大量购买,无处回收只能选择丢弃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中国并不富裕,许多贫困地区还面临着物质匮乏的状况。为什么好端端的物品会被当作垃圾丢弃?

专家分析,这一方面与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凸显我国闲置物品回收体系尚不健全。

去年的衣服还没穿旧,今年就又出了新款;iPad2刚刚用熟,新的产品就又发布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对许多人来说,跟着流行走,也是强劲的消费需求。一来二去,就攒下大量闲置物品。

在国企工作的小苏说,她的老公自称是个“数码达人”,现在家里已经有iPad1、iPad2、iPad3和iPad mini,还有5台笔记本电脑和3个旧手机。

“出了新的就想买新的,觉得旧的不好用了,其实都是还能用的东西,也没有地方处理,扔过几个旧手机,觉得挺可惜的。”小苏说。

王迪认为,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迸发,特别容易受到商业营销信息的触动。消费文化倡导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购买,新的款式、新的流行被不断制造出来,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过度消费不改变,浪费现象就难以根除。”

专家也指出,在现代消费趋势下,指望人们像过去一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显然并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整个社会的旧物回收体系“阻塞”,人们没有更好的渠道处理旧物,往往只能选择丢弃。

27岁的电视台编导小陈告诉记者,“我每季都会买新衣服和鞋子,有些旧了或者过时了就不想穿了,但是又没有地方可以捐赠或者处理,扔了又可惜,只好堆在家里,堆不下的也扔过几次。”

降低垃圾“含金量”

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完善闲置物品回收体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黎认为,遏制“奢侈的垃圾”现象,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养成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整个社会的闲置物品回收效率,把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重新换回合适的地方,才能降低垃圾堆的“含金量”。

与国外相比,我国闲置物品流通体系还很不健全。由于回收价格过低,又缺乏行业激励政策,废品回收行业近年来还出现了萎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专家建议,政府机构或者社会组织应该承担起旧物回收的功能。比如,在社区设立儿童娱乐中心、社区图书馆,实现旧玩具、旧衣服在社区内循环;设立网络交换平台也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据了解,北京一些社区和环保组织已经开始推出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兑换积分的活动。人们分类回收一定种类的生活垃圾,积累到一定积分即可换购肥皂、手纸,还可以买到打折的节能灯。

针对废旧商品回收中存在的“梗阻”,天津市有关部门在不久前发布了意见,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社区与回收企业建立废旧商品定点定期回收机制,支持利用多种方式开展预约回收和交易,尝试押金回收、以旧换新、设置自动有偿回收机等方式实现回收途径多元化。

过度包装为何难说“不”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4日 19:1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励 漪

全国首部限制过度包装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实施已一个月。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超市卖场,发现过度包装现象并未绝迹。

一个大礼盒装20克燕窝

2月26日,记者来到城市超市国金中心店。在“新加坡荣和堂”专柜,记者看到一款标价1400元的官燕礼盒,在长宽均约三四十厘米、厚度约八九厘米的盒子中,只有4片共20克占据不到半个盒子的燕窝,以及一只精致的带盖瓷器和一把长柄金属汤匙。

同日,记者在浦东陆家嘴地区易初莲花正大广场店的“北京同仁堂”专柜看到,一支野山参,被装在一个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高约5厘米的礼盒中。当记者问该营业员是不是听说过政府对“过度包装”的规定,她摇头说,还不了解。

记者找到商场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的一位郁姓工作人员,他表示,收到过总部发来的有关限制过度包装的通知,但不了解过度包装的判定到底有哪些指标。

上海联华超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下属企业自查发现,疑似过度包装主要是礼盒酒,礼盒糕点、茶叶、咖啡,化妆品和保健品。对有“嫌疑”的商品,正与生产厂家逐个协商更换包装。

重点监管保健品和茶叶,明确销售企业是责任主体

“国家2009年就对过度包装„重灾区‟的食品和化妆品出台过强制性限制标准,但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和罚则,执法有难度,遏制作用有限。”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说,从2009年起,上海技术监督部门每年对市场进行包装计量专项检查,但问题还存在。

2月1日起,《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明确了销售企业是责任主体,对于拒不停止销售、情节严重的违规企业,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我们希望通过销售企业,来敦促厂家依法生产。”沈伟民说。

他介绍,今年,上海已将保健品和茶叶的过度包装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制度上反浪费,仍须加强监管

记者了解到,2月1日,《规定》实施首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沪上两家大型超市卖场进行了抽检,共抽样茶叶、酒类、保健品礼盒等10件疑似过度包装商品,送交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但检测结果至今仍未公布。

上海率先从制度上保障反对铺张浪费,但作用到底如何,还有待长期观察。专家指出,商家的疑问和犹豫、过度包装现象难以根绝,背后还是“好面子”的不良送礼观念推动。

上海市健康产业协会副会长肖迪说,保健品包装过度问题还没有行业规范和自律措施,但将对会员企业进行相关法律培训。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主任赵皎黎说,过度包装对人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浪费极大,最后对环境还有二度破坏。送礼人要改变观念,受礼人也要改变,崇尚“实实在在”。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篇2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诫子书》中的名言,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培养品质,陶冶情操,终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的今天,心中难免会多一点烦闷和焦虑。然而,浮躁是学习的大敌,正因浮躁,我们不能冷静清醒地自我检查,更不会去耐心改正自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不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正,那么其思想就不能得到完善。所以,“静”字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想拥有才识就要学习,而学习必须静心。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静以修身”,做一个平静踏实的人。

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在,追求时尚和潮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盲目追求时尚会使同学们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进取,不分轻重。“俭以养德”正是要告诫大家做到俭朴节约,纯真朴实。一味追求潮流,却往往把自我丢掉了。我们是学生,俭朴大方就是学生该有的美,让我们在潮流生活的杂乱中反璞归真吧!

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培养自己的高尚品质。让我们铭记这句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做一品质高尚,平静踏实,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作文 篇3

有一次,我在刷牙,把水龙头一直开着,妈妈看见急忙走过去关掉,并对我说:“一吨水要好几块钱呢。”爸爸接着说:“节约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地低下头说:“以后不会这样了。”

暑假的一天,我去街上买东西,看见许多人在捐钱给贫困地区。回家后,我把自己的零花钱存下来。一个星期后,我把自己存的五元钱也毫不犹豫地放进捐款箱里。我想每天自己少买一些矿泉水或者是少买一些零食,就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多么高尚的事情!

我体会到:节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只要你想做就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比如把用剩下的小块肥皂合在一起变成大块的肥皂继续使用;把洗脚、洗脸水用来浇花;把没用完的旧本子装订成一本新本子……

俭以养德名言警句 篇4

2)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3)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4)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5)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6)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7)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

8)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9)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10)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11) 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

12) 三年不喝酒,买头大水牛。——谚语

13)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14) 一粥一饭汗珠换。

15)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16)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17)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18) 细水长流年年有,大吃大喝不长久。——谚语

19)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俭以养德议论文 篇5

俭以养德

马铁丁

“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 啊哟哟,同志,何必那么生气?我们并不是吝啬鬼,并不是那种临死的时候看见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适用于整个国家、每个集体、每个家庭,也适用于每个人。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可能牵联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故作惊人之谈吗?答曰:非也!

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好表、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我说的是过多,并非根本要不得),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和劳动的问题。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此其一。

其二,如果你是国家干部或者先进的劳动者,还得考虑到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的人发生影响。

高尔基在回忆列宁的时候,写道:“生活俭朴,没有烟酒的嗜好,从早到晚忙于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他完全不会关心自己,可是仔细地注意同志们的生活。”高尔基感到,列宁有一个生活逻辑:“人们生活过得坏,那就是说,我也应当过得坏。”

当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还低的时候,你在生活上过分突出,一方面容易脱离群众,另一方面如果相互效尤,形成风气,也就会无形中浪费了本来可以节省的国家物质财富。

其三,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条界线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即使是马其诺防线,也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发现过吗?

我国是一穷二白的国家,这个总前提就规定了每个人必须学

会过穷日子。只有会过穷日子才能产生出富来,才能在我们的国土上建立起人间的天堂。我们谈的“俭以养德”,当然不是诸葛亮时代的封建道德,而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德。艰苦朴素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不亦宜乎!篇二:谈谈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劝勉。勤俭节约不止在当今为我们所提倡,也是自古就有的老话,在这里就俭以养德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节俭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表现。

一个人品德优良与否,通过日常的吃饭穿衣就可以看出,有的人穿衣服虽然旧但是很干净整齐,有的人却觉得穿旧的显得土气。我们大家伙在一起相处,肯定更愿意和前者相处,因为这样的人品德好,品质实在,和这样的人处着踏实,心理有底。相反,后者我想大家都是这样:面儿上过得去就行了。因为这些细节让别人觉得不靠谱。

其次,节俭是兴家富业的基础。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这也是老人们留下的关于节俭的训诫,我们同事们大部分都是结了婚自己单独过日子的人,谁都想把我们的小日子过得富裕,这样的前提就是要勤俭节约,在家我们要省着细着,到了公司我们一样要保持,公司人多,如果有一部分人都不在乎那点东西,那后果是不可想象。相反,我们大家伙心往一块想,劲往一起使,时刻记得节约这件小事,时间长了,我们节省下来的积攒起来肯定会是一座金山。

俭以养德,养出的是一个优良品质的德行,同时也养出了一个不可小窥的好习惯,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并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勤俭节约为衡水英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篇三: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

莘县二中高三·九班 范欣欣

古人有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珍惜粮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财主家的儿媳,看到自家家财万贯,金银财宝车载斗量,怎么用也用不完,于是在过日子时便变得大手大脚起来。大户人家每日每餐饭菜都做得很多,吃不完的,财主家的儿媳就倒在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这家的事被灶王爷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听后勃然大怒,下令让天兵天将在次日午时三刻,到这财主家做实地调查。玉帝怒言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惩不贷。

仁慈的观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念及这家人以前曾做过不少善事,想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当晚就托梦给这财主家的儿媳,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饭菜捞起来吃干净,不然她和她的家人要遭受灭顶之灾。这儿媳睡到半夜一下惊醒了,醒来清楚记得所说的话及那说话的表情,想起平时生活中奢侈浪费的行为,她立刻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饭菜捞得一粒米都不剩,把捞上来的饭菜用清水一次次淘洗干净,然后在锅里烘干,炒了让全家人连夜吃掉。

次日午时三刻,刚刚还晴朗的天气忽然变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三声巨雷在财主家的屋顶上炸响,天兵天将来到这财主家的厨房,在泔水缸里连续捞了三次,也没有捞到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复命??有了这一次的教训,这家人从此勤俭有加,再也不敢浪费一粒粮食。

呵呵,这个故事当是善良人的杜撰——玉皇大帝与天兵天将神通广大,没必要那样地兴师动众——我们不妨把玉皇与天将看做是大自然,把已生活较为富足的我们看作是那“财主”。可否这样理解:如果我们不能做到生活节俭与爱惜粮食,便会遭“天谴”的!

看一看我们的食堂,用餐后随处可见吃剩下的饭菜,要么扔在桌子、地上,要么倒入垃圾桶中,以至于每天垃圾桶都被喂得饱饱的。记得学校食堂里每天都有两个老人,专门捡拾同学们吃剩下的饭食,每次都看到他们装满两个大塑料袋。看到他们的“劳动成果”,我常羞得面红耳赤——我们所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同时还是庄家人的汗水呀!一米一粟,来之不易。想起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诸葛孔明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一定要学会简朴,学会珍惜粮食,学会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才可以成为新时期文明的中学生。篇四:材料作文“俭以养德”写作导引(整理精校版)材料作文“俭以养德”写作导引

作文辅导

0410 08:59 :: [文题展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首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歌中唱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少不了,哪怕是一尺布,一分钱,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现在有人把它修改为:“奢侈是舶来的现世宝,‘王孙贵族’生活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顿饭,一件衣,一辆车,一间房,他们都要黄金造。好钢要用在刀鞘上,千日打柴就要讲炫耀,就要讲炫耀。”

阅读上面的材料,写—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 “俭以养德”主题

诸葛亮在《诫子书》里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是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也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修身养性。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由勤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勤俭却很难。一个人若是丢弃勤俭,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为了满足贪婪的欲望,便会不择手段。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李商隐在《咏史》诗里就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的国家虽然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不算发达,且城市和乡村、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平衡,我们仍然要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将这一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写作导引] 1.审阅材料

材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引用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流传的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歌词,一是当今人们对歌词的篡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揭示了两个时代人们的节俭意识和思想境界,引起我们的无比感慨。

第一首歌词观点明确,题目揭示出中心论点。歌词中的一些细节,尽管带有当时艰苦年代里的特征,但节约正是要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分钱做起。后面材料讽刺性很明显,意在抨击当今某些人丢掉了勤俭的光荣传统,挥金如上,浪费钱财,甚至当做炫耀的资本,令人深思。两相对比,命题意图是很有倾向性的。

2,提炼观点

我们可以作如下思考,以便提炼出如下一些观点,作为作文的立意。如:

(1)时代不同了,勤俭的优良传统就过时了吗?(2)走向富裕了,可以丢掉勤俭的美德了吗?(3)勤俭,要不要与时俱进?(4)在勤俭与奢侈的天平上,孰轻孰重?(5)这首歌词被修改,折射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状况?(6)当今社会,还要不要勤俭?(7)谈奢侈,就谈虎色变吗???如此联想,就生发出许多客观提炼的立意,有利于确立自己的论点,写作成篇。

[拟题列举] “传家宝”的变迁、勤俭与奢侈的对话、与时俱进谈勤俭、奢侈之风不可长、怎能丢掉“传家宝”、《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新编、有钱就该奢侈吗、谈炫耀等等。

文体上,可以写成议论文、杂文、时事评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对话录或童话。

【误区指津】

由于材料的对比性很鲜明,要求没有确立立意。可能少数学生会对老歌词产生一种鄙夷不屑的神情,对修改的歌词反倒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从而产生立意误区。

如下面这些立意都是存在问题的:(1)老歌词老掉牙了,新歌词很时尚;

(2)新时期,就该大大方方,不能缩手缩脚,“该出手时就出手”;(3)不讲奢侈,也起码不能穷日子穷过;(4)人生几何,及时行乐??这些涉及到世界观、道德观、消费观与思想情操消极、偏激,千万不能在立意上出现偏差。

【素材链接】 1.名人名言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

2.“抠抠族”“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最近有一群年轻人将“抠门”奉为时尚,提倡过节俭的生活,被网友们称为“抠抠族”。如,在宁波工作不到两年的“80后”女孩陶岚,“月收入4000多元,扣掉房租、伙食费、交通费,以及偶尔的娱乐和购物的花销,剩下的就不多

了”。她说,“一个人在外打拼,要省着点”。陶岚认为,“抠抠族”的根本目的是用健康节俭的方式过有品质的生活。

从事出版工作的网友“丽劫”,是豆瓣网“抠抠族”小组的创始人。这个小组的成员,大多数是和她志同道合、提倡节俭有道的同事和朋友。她们加入“抠抠族”,是想倡导一种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理念。

能坐公交就不开车,能步行就不坐车;一张餐巾纸撕成两半用;剩菜一般不放在微波炉加热,而是放进电饭煲里,趁煮饭时“蹭”点热;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多用飞信、电子邮件,少打手机??不少“抠抠族”向身边人提倡节水、节电、节气,倡导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低碳生活。

(选自《浙江日报》2015届高考模拟8月23日,董音菲、袁艳/文,有删改)篇五:俭以养德作文

俭以养德——我们在行动

当节约成为一道风景,人们就成为了主角。当俭以养德成为一道彩虹人们就成为了文明的招牌,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大到人们浪费的水可以养活80万人,小到人们浪费的水可以节约6000万吨的水。如果勤俭是一种习惯,那么我们在培养如果勤俭是一门艺术,那们世界都在渲染。中国是世界上十二个贫水国家之一,但水资源还不到人均水量的11,因此节约用水迫在眉睫。节约用水是贫水国的标志性词汇,短短四个字不仅承载了我们的承诺,更带着这种忠心于行动建设家园。当人们在洗完手后的那0.1秒可以及时关上水龙头,当人们洗过脚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当人们忘记这0.1秒后,80万人就有可能面对饥渴,如果尝试用一滴水灌溉,那么一个世界将会用一汪水来回报你。

俭以养德的名言警句 篇6

2) 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谚语

3) 细水长流年年有,大吃大喝不长久。——谚语

4) 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 ——谚语

5) 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谚语

6) 粗茶淡饭就是福。 ——谚语

7)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__

8)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9)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0)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1)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13) 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14)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5)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6)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17)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8)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19) 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俭以养德-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篇7

中心小学 六年一班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班会过程:

1、请大家谈谈对节俭的认识

2、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收集名人名言

三、教学准备:

1、准备节俭案例

2、发起倡议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班会主题:

班主任:为了树立节约能源思想意识,共同建设节约型校园,我班这次展开“俭以养德,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二)勤俭节约是美德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节约日。勤俭节约是什么?勤俭节约,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世界勤俭节约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节约的一种呼唤。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最应当拥有的就是节约意识。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是雷锋的座右铭,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勤俭节约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显着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

我们提倡勤俭节约,但绝非是让人们养成吝啬鬼、守财奴的不好生活习惯。我们的主旨无非是人们应该在享受现有生活的前提下,替未来做些打算和准备。人们应该在衣食丰足的美好日子里,为将来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的坏日子做些准备,就像枯水期修好防洪堤一样。

勤俭节约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三)伟人的故事:

生甲:(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生乙:(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问: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节俭的?

(四)节约措施(学生提出倡议)

1、珍惜每一粒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食堂就餐时,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养成“尽量不剩饭,剩饭要打包”的良好习惯。

2、珍惜每一滴水。我们应该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珍惜水资源,以“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为荣,以“浪费水源”为耻,时刻不忘关紧水龙头,严格做到人走水断流,并且提倡废水循环利用。爱护节水设施。

3、珍惜每一度电。以“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为荣,以“浪费电力”为耻,离开教室、寝室或就寝前,勿忘关灯和关闭各种不用的电器。创低碳校园,从节电开始。

4、珍惜每一张纸。以“节约用纸、合理用纸”为荣,以“浪费纸张”为耻,能双面印刷,就不单面印刷;能用网络传输,就少用纸质寄送;能借阅书籍,就不再新印;能一纸多用、循环利用,就不再浪费;能自带水杯、碗筷,就不用一次性物品。

5、爱惜公共财务。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在课桌等其他设备上乱刻乱画。不刻意移动,拆卸床、课桌、教学设施等设备。

(五)名人名言学习

(1).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3).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4).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 梭 总结:

通过了这次班会,我想同学们的心中一定都有了新的打算,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提高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性意义的认识,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将是我们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俭以养德,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小学生俭以养德演讲稿 篇8

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在,追求时尚和潮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盲目追求时尚会使同学们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进取,不分轻重。一味追求潮流,却往往把自我丢掉了。我们是学生,俭朴大方就是学生该有的美,让我们在潮流生活的杂乱中返璞归真吧!

勤俭是一种品德的修养,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形的记录下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理应勤俭,在物资富足的时候同样不能忘记“勤俭”,看似关乎物资,其实关乎精神,勤俭也不仅关乎空间,更关乎时间,当你有条理的做事时,你的生命在延续,正如俭以养德的古训和当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每一点的节俭都是地球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勤奋踏实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培养自己的高尚品质。让我们铭记这句话,“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努力做一名勤俭节约、品质高尚,勤奋踏实,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二:《俭以养德》演讲稿 让勤俭轰轰烈烈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美德。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让勤俭轰轰烈烈。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传统文化推崇勤俭,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源的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人们的勤俭。“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产党人方志敏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传为佳话;向警予也以一个“粗瓷大碗”为后人传诵。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仍被孩童们所吟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中华民族从未丧失“勤俭”的千古美德。

勤奋工作,俭朴生活,俭以养德。俗话说的好,“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必然是心态健康,人格独立。当我们的身心全部扑在工作上的时候,就没有多少闲功夫去过度消费了,更不可能去奢侈浪费;当我们以简朴的方式生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一颗不浮燥,不患得患失而平静的心。

不懂得“俭以养德”的人,何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不明白做人的道理,既便是侥幸获得了一次成功,也会因凝聚不了更多的力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步履维艰;俗话说的好:成由节俭败由奢。大多数失败都是对“俭以养德”的无知。

“俭以养德”对我们的人生影响较大,处理的不好就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处理的好就象“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对人生的作用之大不可估量。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勤俭轰轰烈烈吧!篇三:2016小学生俭以养德演讲稿 2016小学生俭以养德演讲稿

俭以养德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养成勤俭的习惯,从而陶冶道德情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俭以养德演讲稿 小学生俭以养德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诫子书》中的名言,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培养品质,陶冶情操,终将使我们终生受益。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的今天,心中难免会多一点烦闷和焦虑。然而,浮躁是学习的大敌,正因浮躁,我们不能冷静清醒地自我检查,更不会去耐心改正自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不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正,那么其思想就不能得到完善。所以,静字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想拥有才识就要学习,而学习必须静心。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静以修身,做一个平静踏实的人。

静以修身作文 篇9

这,就是节约的力量!崇尚勤俭节约的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散发出优雅高尚的气息。多少伟人,因为他们的勤劳能干,能屈能伸,将司马光的“以俭立名,以奢自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才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功成名就,成为一位英雄。成名后,他们不骄不躁,仍然坚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信仰,终于成为一代伟人!也许,这就是励志版的”伟人是怎样炼成的”吧。但,我们可以知道,要成就大事,非“勤俭节约”能够缺席的。一个人,无论他是多么地腰缠万贯,无论他是多么伟大,而少了“节俭”这个嘉宾,再多的钱财也会挥霍殆尽,再无瑕的伟大英雄也会被抹上一缕黑,永远不能成为人们心目中那个顶天立地的人物。

“简朴”是人们不能缺少的一种美德,正是因为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原有的节衣缩食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我们决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我们并不推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从前辈们身上汲取这种可贵的精神财富,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写到这里,我并不想举“毛主席毛巾毯用十几年”、“周总理捡饭粒”这些已经能够被用滥的正面例子,它们离我们实在太遥远。我们需要忧心的,是现在青少年的挥霍无度啊!诸多犹如“郭美美事件”、“中学生微博炫富”的案例是真正需要我们警醒和担心的。没错,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我们也比过去的人们更加懂得享受生活了。可是,出行就一定要豪车吗?随便一辆小轿车以车代步不行吗?皮包就一定要LV吗?任何一种能够容纳东西的不也很好吗?如果能够省下购买这些奢侈品的金钱和精力,不知道会有多少所学校在贫困山区拔地而起,不知道会有多少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得到满足。难道――拥有奢侈品的快乐,比得上帮助他人的快乐吗?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离我远得很!我又不买奢侈品,我也不炫富,关我什么事?”但,洗手间中正在哗哗流泪的水龙头呢?那教室中彻夜不眠的日光灯呢?还有那呼呼吹着冷气的空调,那哭泣着躺在垃圾桶中的饭菜呢?这些不是浪费又是什么呢?

“勤俭节约”不应该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拧紧一个正在滴水的水龙头,拭干它的泪水;关上一盏正在放射光芒的日光灯,让它睡个好觉;调高一台空调的温度,吃尽每一粒米饭……点滴小事,终究会积起勤俭的大河!习惯,是一天天养成的,每天多做一件节约的小事,因为“聚沙以成塔,集腋以成裘”。如果,每个人都将勤俭当作自己的习惯,当作是自己的义务,这个世界,想不美好都难!

周末,又是一个百无聊赖的日子。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用彩笔在纸上漫步目的地涂抹。望着五彩斑斓的色彩,我突发奇想,或许不同的颜色就是不同心情的写照吧?

绿色

我想去了童年。那时我住在底楼,没有高高的房子、宽宽的马路,惟一属于我的地方就是房子后面的那个菜园子。当时的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在里面奔跑,大叫,大笑。大人们只是微笑地摇摇头:“这孩子!”随即便走开了。菜园子中大多种些蔬菜、桑树之类,并无太多的花卉点缀。因此,在我的印象中,将菜园与绿色画等号是天经地义的。每当稍有倦意抑或是烦恼在身,我便喜欢到菜园中溜达一圈。这时,满目的绿色就像一把大伞遮住了夏日的骄阳。如今,搬进了高楼,童年的自由随着菜园子一起消失了。尽管窗台上的月季也在怒放,但比起那油绿色的菜畦和挺拔的桑树,但觉的少了些什么。

白色。

我想起了那热腾腾的豆浆。小时候,和姥姥住在一起。每天早晨,姥姥总会笑着招呼我去喝豆浆。我和邻家的四五个孩子排排坐,亭受着豆浆的热意与馨香。姥姥总是和蔼地摸着我们的头问:“好吃吗?多吃点。吃完了才有精神上学啊!”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美滋滋的样子,姥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儿:“好吃,明天再吃。”是啊,每次看着豆浆冒着热气,我就格外开心。有时,姥姥自己做豆浆。她做出的豆浆,味道特别的香醇。现在喝豆浆,总觉得味不那么纯,心情也再不及“排排坐”时那样好了。

红色

我想起了我的红房子。红房子在过去也算是气派的了。它用清一色的红砖砌成,条条纹理清晰可见。屋内是宽大的桌椅、长长的案几,头顶是严肃的横梁,脚下是方正的砖地。各种家具也“正襟危坐”,好不风光!36只脚踏在格格响的地板上,好不威风!墙上挂的几幅字画,写着叫人看不懂的“之乎者也”,与屋内的陈设遥相呼应,颇为大家风范。这便是红房子的全部了。红房子使我的童年充满快乐。曾几何时,我坐在红房子的门槛儿上,在月光下背诵唐诗。这一切随着红房子的倒塌而一去不复反了,但我总喜欢重温曾经在我眼中显得那么神圣的红房子中的一切。

我看着纸上信手涂抹的绿色、白色、红色,原来它们都系着我对童年的回忆,原来灰之不去的不仅仅是那绿油油的菜园子,白亮亮的热豆浆,红彤彤的老房子……

看看我手中的画笔,还有蓝色、黄色,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五彩缤纷。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鲜艳的花朵,这些也许是不久之后我所向往的。

上一篇:万豪公寓楼盘调研报告下一篇:前台个人工作总结文章